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天铭文秘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数字化校园带来的管理模式创新(4篇)

数字化校园带来的管理模式创新(4篇)

来源:公文范文 时间:2023-10-06 08:50:09

篇一:数字化校园带来的管理模式创新

  

  数字化校园建设机制与教育教学模式创新探讨

  我校作为徐州市唯一一所教育部首批全国教育信息化试点的初中学校,在注重校园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大力开展数字化校园建设机制与教育教学模式创新探索,进一步发展校园数字化校园建设、校园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网络教学平台建设。学校一直以信息技术为特色,学校信息化水平较高,已初步实现信息化管理、信息化教学等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现代化设备的优势,全面推进信息化建设与教育教学方面工作的融合,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创新。

  一、数字化校园建设机制与教育教学模式创新探索的目标

  总体目标是构建数字化校园,促进教育教学模式的创新,并尝试数字化校园建设与教育教学进行深度融合,从而真正地推动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探索出一套有自己特色的数学化校园建设与教育教学的创新模式。具体目标:通过实现“五个数字化”,探讨数字化校园建设与教育教学的创新模式,即:环境数字化、管理数字化、教学数字化、学习数字化、资源数字化。通过构建结构合理、使用方便、高速稳定的基础网络,构建校园信息化办公平台,实现管理的科学化、信息化,突出以人为本的理念;通过构建网络教学平台,改革教学模式、手段与方法,从而丰富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率与质量,创造主动式、协同式、研究式的数字化学字化学习,最终构建一个可以网络覆盖可达全校范围的无围墙的数字化校园。

  二、数字化校园建设机制与教育教学模式创新探索的建设原则

  1.总体规划,分步实施

  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做好整体规划,循序渐进,分布实施,要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建设,同时要考虑到学校的正常运行,一些急需的应用系统要首先保证。

  2.在原有基础上统筹发展,逐步过渡

  目前学校已经建成的软、硬件系统,比如校园信息化办公平台、网络教学系统等在教学、管理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整合原有系统的软硬件设施,同时发展引进新的设备和技术。所谓整合模式是

  指在现有的信息化建设基础上,统一规划,采用数据整合、应用集成、业务流程整合等技术,实现学校的信息资源的共享与联动,推动学校的教学、科研、学科建设的全面信息化。

  3.应用为本,协调发展

  数字化校园建是一个庞大的工程,每个应用系统都有其应用的范畴,数学化校园建成的目的是能让师生在校园中感受到、体验到、应用到。以应用为本,从学校的整体出发,合局考虑,提高学校的信息化水平,为师生提供一个数学化的教学、学习环境。

  三、数字化校园与教育教学模式创新探索的主要内容

  在传统校园的基础上构建一个数字空间,以成熟和先进的信息技术为工具,对传统校园各项活动进行重新整合,将中小学教学、管理等功能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数字化校园建设根本目的是为了教育教学,是为了教育教学服务,数字校园建设机制与教学教育模式创新紧密结合,是必然也是必需的。

  1.环境数字化

  推进数字化环境建设,为数字化校园建设机制与教育教学模式创新提供保障。学校将大力推动数字化校园建设机制,提供一个全方位、立体的沟通途径,建立一个家庭、学校、社会之间相互沟通的网络环境,加强师师、师生、生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和沟通,探讨数字化校园与教学教育模式的创新,促进教师的成长以及学生全方面的发展。目前学校已建立了信息化水平相对较高的信息化办公平,初步形成了教育教学应用方面的信息化管理模式,新校区在2013年初会投入使用,硬件设施以江苏省一类标准配备。现代化办公条件在原有投入的基础上又大为改善——更新了大批信息化基础设施,研究开发或引进更新了各类办公软件,架构了全新的、先进的数字化校园网络,组建起软硬件均为一流的办公与学习新平台,为加速提高学校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新的保障。建立了全校统一共享的资源中心,实现了全校信息化的高速发展。

  2.学习数字化。

  建立实名制网络学习空间,大力推动数字化学习,从而形成网络

  环境下自主学习、互助学习的教育新模式,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个性化的学习。这种网络学习空间能充分尊重学生,让学习变成一种可随时交流互动的自由式学习,学习者之间也可以同时互助合作,学习变成随时随地终身的学习。网络学习空间具体可分为教师教研空间和学生学习空间两类。预计通过两年左右的时间,使每个教师和初中学生基本实现每人拥有一个实名的网络学习空间环境,真正把技术与教学实践的融合落实到每个教师与学生的日常教学活动与学习活动中。网络学习空间的成功实践,将对继续教育、终身教育与学习型社会构建意义重大。

  3.资源数字化

  构建数字化教育教学资源,实现资源共享。我们计划通过逐步部署覆盖校园各个应用环境的网络终端,使得教师、学生在校园内可以按照需求、随时随地地上网获取教学资源等教育教学信息。教学资源是信息环境下教学的重要一环,数字化教学资源已经摆在首要解决的问题,尤其是现在的信息社会,学校信息生态化,需要高质量的教学资源为一线的教学提供服务和保证。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让学生更多的参与到信息化建设中来,创建适合教师成长、学生发展的教学资源库。从而提高教师的成长,增强教师的科研能力。

  4.教学数字化

  构建数字化教学平台,推动数字化教学与教育教学模式的深度融合,探索教育教学模式的创新。学校教学管理的数字化,构建数字化互动课堂。以技术改善教育环境,革新传统教学模式,提高教学的质量已成为共同关注的焦点,数字化教学可实现实时、互动、时移、场景教学等多种教学手段,建立数字化教学平台,实现备课、上课、评价等网络化管理。发挥多媒体互动教学的优势,体现生态教学环境,提高教学质量。在课程方面,改革传统课堂讲授教学模式,基于学校教学资源平台“网络教学平台”,探索教学新模式创新,依托数字化教学平台组织网络学习和网络考试,提高了教学效率,保障了教学质量。尝试课堂教学的数字化和网络化,建立了教学资源中心、网络虚拟实验室和虚拟学习社区,逐渐探索出自己的教学特色。

  5.管理数字化

  通过对校园网络信息资源的整合、创建,构建具有学校特色的信息化办公平台,实现数字化管理,包括校务管理和服务管理,发展数字校园的建设,首先要从学校的教学一线出发,能否支持教师的教学和和学生的学习以及学校的管理,而不仅仅是考虑硬件建设和资源的建设的问题。利用创新的教学设备,创新管理服务模式,从而推动教学方式变革。加强与社区的联系,充分运用学校现有的信息化现代设备,为社区的各项公益宣传活动提供信息资助。盘活教育资源,提供资源共享,利用网络将学校、家庭、社会,教师、学生、校友、专家连为一体,让更多的学生、市民获得教育机会。构建家长学校网站,加强家校沟通,加强社会实践,充分发挥家长、社会在学生教育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共育的合力。

  总之,目前学校的信息化建设已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数字化校园强调以生为本,从学习者出发,让学生在信息化学习环境中进行愉悦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信息素养,从而逐步构建多元、开放的体验式文化氛围。要建立应用驱动新机制,以信息化建设促进我校教育教学模式的创新,构建新的校园管理模式和教学模式,重视课程知识的整合性学习和应用与信息技术的无形渗透,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篇二:数字化校园带来的管理模式创新

  

  智慧校园,解锁数字化“?才培养+学校管理”新模式随着5G、物联?、?数据等技术的?渐成熟,数字化正在渗透到各?各业中,为业务创新和价值增长提供?撑。在教育?业,利?智能化系统赋能教学管理越来越受欢迎,教育信息化政策频频出台,进?步加快了智慧校园落地的步伐。2018年4?,教育部发布?件,积极推进互联?+?动,把教育信息化列为“亟待实施的???程之?”。后来推出的《教育信息化?年发展规划》也明确提出运?云计算、顶层设计理念进?智慧校园建设,将云计算、云存储、物联?等先进技术与教育相结合,打造基于数字技术的智慧校园。据前瞻产业研究院调研,2026年中国智慧校园建设渗透率将达到40%以上,这意味着智慧校园将成为未来校园的发展趋势。但同时,智慧校园在落地过程中也遭遇不少困难,?如学校各部门间的数据难以互联,数据孤岛现象仍然存在;学校本来有??个系统,不同服务商开发的系统存在兼容问题;智慧校园建设缺少系统化顶层设计?才;更有学校存在“为了建设?建设”的情况,导致资源浪费。智慧校园可以实现?效、精细化管理,那么对于传统校园来说,智慧校园落地怎么操作?建设真正的智慧校园,有哪些挑战?1.什么是智慧校园?不同地区对智慧校园的理解有很?差异,不同的应?场景和个性化需求,也会让智慧校园的落地建设变得多样化。受制于数字技术壁垒的存在,院校?师?法提前预知系统使?后效果,若服务商没有从顶层设计出发,不能和学校本?的系统兼容,就会导致智慧校园在?户端体验并未达到预期的情况。最终,智慧校园并不“智慧”。从IT?业?度来看,智慧校园是指将数字技术与校园教学、管理、服务深度融合,运?5G、物联?、云计算、AI智能、?数据等核?技术,打造全?感知、?效协同、智能洞察的校园环境,赋能科研创新,提升教学质量和管理效率,为国家培养优质的社会?才。智慧校园管理很?程度上解决了学校各业务系统数据的分散,能够实现数据?泛共享,将数据作为依据应?于学校管理、学?服务、安全监测、战略决策中。以北京?学、苏州?学等为代表的?校已经开始了智慧校园的落地建设,更多的中?学等学校也将发展智慧校园列为未来的核??作,智慧校园进?新的发展拐点。2.智慧校园落地有哪些挑战?过去?年,不少学校已经开发了?些教育信息化应?系统,但?多以逐个、独?的建设?式,由于各系统间相互独?,导致学校中的数据?法互通、共享,最终形成数据孤岛、系统孤岛、硬件孤岛等孤岛效应。?数据孤岛:?每个系统有独?的数据库,?法互通交换,不能形成可阅读性的统计报表。?系统孤岛:?各系统有独?的安全、管理标准,因兼容问题造成运维混乱等问题。?硬件孤岛:?硬件与硬件之间不能连接,导致资源相互割裂。真正的智慧校园应该打通各个系统间的孤岛,将之串联起来,让数据能够积累下来并发挥其价值,才能为师?服务。

  在2021新京报财经夏季峰会上,北京某学校负责?表?:学校?缺?体化系统,缺少由上?下的整体设计,有的?校本?存在??个系统,复杂的、个性化的问题很多,这给智慧校园的落地建设产?了很?挑战。对于传统学校??,在打造智慧校园时,如何形成以数据驱动的?体化运营体系?3.智慧校园解决?案艾艺智慧校园解决?案以5G、物联?、数字孪?、?数据等先进技术为基础,针对传统校园在信息化落地过程中的诸多痛点,将数字技术与校园教学场景、管理、服务深度结合,实现校园的智慧管理、智慧教学、数字运营的业务创新。整个智慧校园解决?案覆盖学?、教师、学校三端,赋能科研创新、学习效率、教学质量、运营管理等个性化应?场景。从技术?度,以“智慧校园=智慧校园顶层设计+数字孪?智能运营中?+1个数据中台+应?软件层+校园智能硬件及系统对接”的体系化框架,重构智慧校园的管理模式,为智慧校园发展注?新动能。顶层设计结合学校特?建??标统筹规划,围绕教学、管理、测评、服务、科研等领域进?由上?下的顶层设计,明确分?,分步实施。既要打造学校的独?数字化系统,也要兼容学校本?的信息化系统。在顶层设计?案中,进?充分的?户调研,通过问卷、线上线下沟通等?式收集学校?、教师?、学??不同群体的多样化需求,把?户体验纳?顶层设计中来。数字孪?运营中?基于数字孪?、物联?、AI智能等技术打造“可视化驾驶舱智能运营中?”,?持数字?屏、PC端、移动端多硬件,完成对校园的出?管理、视频监控、巡更、安全、节能、环境监测、事件告警、楼宇管控、?电管理等应?场景实时监测,实现智能化、?体化管理。数据中台数据中台打通学校内各个系统,将采集到的多维度数据进?统?分析,形成可阅读的可视化报表,传输?上层中的数字孪?可视化?屏中,便于校园管理者以全局视?通过数据变化进?统?管理,形成以数据为?撑的?效决策系统。应?软件层匹配校园的教学场景,打造以OA办公、招?报名、智能教学、考试测评、?卡通、门户?站、APP、?程序等不同模块的智慧应?。所有系统产?的数据都会沉淀下来,传输?数据中台,通过数据计算、分析,完成学?成长画像、教师绩效考核、学校能耗报表等,帮助学校建?数字管理体系,全?提升学校教学质量,加速培养?才发展。硬件软件对接硬件??,通过物联?布局,对校园内的监控设备、智能门锁、能源?电、安全环境等完成统?对接和数据源监测。软件层?,与校园原有系统建?数据交换接?标准,实现各业务系统间的互联互通,数据共享。艾艺打造的智慧校园解决?案,帮助学校构建以数据驱动的“数字?脑”和“实时感知系统”,?数字科技赋能来提升教学?平和质量,促进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融合,探索线上线下交互渗透,校园管理精细化智能化,极?地丰富了学校的教、研、学、管、测等模式创新,全?打造数字时代下的“智慧校园”,推动学校?才培养的全?发展。

  艾艺是?家集IT战略咨询、技术解决?案、品牌视觉设计、产品价值交付为?体的IT服务平台。15年来始终致?于通过数字科技帮助企业实现价值增长,基于物联?、云平台、?数据等前沿科技,布局智慧+赛道,打造智慧园区、智慧能源、智慧物流、智慧??、智慧校园、智慧医疗等解决?案,为企业提供领先市场的定制化、安全性?、可扩展性的IT解决?案,助?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

篇三:数字化校园带来的管理模式创新

  

  数字化校园建设给我校带来的变化

  【关键字】:信息化

  数字化校园

  变化

  为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有关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的战略部署,切实推进职业教育广泛、深入和有效应用信息技术,不断提升职业教育电子政务能力、数字校园水平和人才信息素养,全面加强信息技术支撑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能力,以先进教育技术改造传统教育教学,以信息化促进职业教育现代化[]。于是我校借助创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的契机,学校在原有的基础上,大力改进与加强数字化校园的建设,通过数字化校园的建设,使我校各方面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一、思想观念的转变

  数字化校园的建设,首先需要的是思想观念的转变,上至学校领导,下至每一个学生,思想上都要发生重大的改变,才能有效的推动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因为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最终目标是应用,不转变思想观念,认识到它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就不能把数字化校园运用到学校管理中、教师教学中、学生学习中,建设就成了摆设。于是我校从-开始,就加强了宣传工作,召开老师、学生各种会议,组织老师参观考察先进学校,使大家意识到我们管理方法的落后、教育方式的单一、信息化教育技术能力的不足,形成了唯有加强现代教育观念的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教育技术水平,才能跟上时代的发展,教育的需求。

  二、学校管理模式信息化、标准化和规范化

  我校以前进行的是传统管理模式,通知天天贴、天天撕,简单的一件事拿张纸在校内到处跑,既浪费资源又浪费时间。通过数字化校园的建设,使学校的管理模式变成了信息化、标准化和规范化,一切信息发在网上,老师通过自己的终端桌面就能查看并发布信息。老师们不再需要在各个处室间来回奔跑,例如:职称评定的申报、人事变动的管理、学校财产的管理、老师课表的查询、课时的查询、请假调课的改变等,老师们都可以在自己家里或办公室来实现,领导们在办公室或家里也能进行批示,使程序变得简单、快捷、高效。

  三、教学方式的网络化、多样化

  通过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学校建成了有线网络班班通、无线网络全覆盖,解决了校园内的信息孤岛与信息盲区问题。教室都有了多媒体教学设备,使老师上课由一本书、一支笔变成一台笔记本电脑或是一个U盘,从而教学方式网络化、多样化,教学内容变得简单化、直观化,教学过程显得形象化、真实化,知识内容海量化,教学资源共享化。老师通过学校的教学资源库,结合自己的备课需求,调用库中知识点积件,做适当的修改,组合成自己的课件或教学视频,上课中也可以直接调用知识点课件来教学,还可以分享其他老师的成果,作业网络布置与网络完成,同时实现网络批改,真正达到备课、上课、作业布置与批改一站式完成。教学方式的变化,不仅提高了学校的教学质量,也提高了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水平,为学校的发展提供了师资保障。

  四、学习方式远程化、自主化

  传统的学习方式是学生固定于教室,被动的接受,按部就班地进行着。随着数字化校园的建设,信息技术的深入应用,学生的学习不再仅限于课堂了,而在操场、寝室、食堂以及在家里,都能进行网络学习、远程学习、自主学习。老师把资源与作业放到网上,做成交互性很强的资源,学生就能通过网络消化课堂上没有弄懂的知识,作业也通过网络下载并上传给老师,老师在网上能进行批改与评讲。这种学习方式的实行,也符合中职生的学习习惯与爱好,从而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他们的信息技术素养。

  五、校内服务一体化

  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实现学生管理智能化。特别是一卡通的启用,学生在校内可进行一站式服务,学生进出校门、食堂与小卖部消费、借阅图书变得如此简单。我校学生管理采用了图像对比模式,学生进出校门,只要一刷卡,管理人员就可以通过显示屏对比学生相片,判断是否是本人。

  学生自主管理,各项工作真正做到了无盲区,无死角。多个脑袋想事、多个心谋事、多双手做事。学校各方面工作真正取得了实效。单就学校清洁卫生卫生,学校几乎就可以随时保证公区、教室、学生课桌内随时干净整洁。

  (三)锻炼成长了一大批学生干部

  人的潜力是不可估量的,给他一块天地,他将呈现一份精彩。就班主任、家长和社会反映,凡经历过自主管理委员会岗位的同学,无论从思想认识,组织协调和工作能力等方面均有长足进展。

  (四)成就了学校风景

  现在无论是课间休息,大型集会活动,课间操、还是自习和班队会,学校最活跃的身影就是佩挂标牌的自主管理委员会的精灵。他们同学校和老师管理一道,确保了学校机构运行的有序和高效。他们的辛劳和付出,成就了学校靓丽的风景。

  四、自主管理的再思考

  1、较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较小的局限性,如何解决低年级学生实现自主管理的一些难题。如自我管理能力低,自制力差,自我管理度的把握等。

  2、班主任如何处理由于自主管理工作缺失的补位问题。

  3、如何处理个别自我约束能力差的学生对管理的不理解,不服从等问

  4、学生自主管理意识增强了,但形成了维护自我利益的小团体,存在不正当竞争心态。这也是不容回避的问题。

篇四:数字化校园带来的管理模式创新

  

  张创伟

  周雯_制度创新与数字化校园应用

  制度创新与数字化校园应用

  张创伟

  周雯

  数字化校园应用不能仅停留于教育理念的层面,必须根据一定的教育理念,对教育制度进行改造与创新,以消除教育信息化理念与教育制度及其体系内部存在的矛盾与冲突。要使教育信息化从理念变成行为必须要有制度的创新,需要与之相适应的教育制度做保证:一是宏观的层面,主要表现为教育行政部门所制定的各种对学校和教师加强数字化校园应用具有激励意义的相关政策;二是微观的层面,主要表现为学校内部的各项规章制度的制定。学校规章制度的制定者需要考虑三个方面的问题,即学校规章制度与教育行政部门所确立的宏观教育制度之间的匹配、学校规章制度与数字化教育理念之间的匹配,以及学校规章制度内部个体行为规则之间的匹配。

  一

  教育行政部门层面的制度安排

  目前,很多地区在数字化校园应用的过程中都很注重“整体规划、分步实施”,但部分地区在整体推进中仍存在一些不足,归因于作为数字校园应用主体的教师和学生没有参与规划。在整体规划的过程中,除了要强调教育信息化专家、教育局相关领导的参与以外,还要强调校长代表、一线教师代表、学生代表或家长的参与。如果学校与学区的教师、教育决策人员没有真正参与项目的规划与设计,必然缺乏对学校实际需求的深入分析,而且这种从上到下的项目设计和实施方式无法调动或引起校长与一线教师的持久参与。

  教育信息化管理体制存在的另一个主要问题是,统筹规划不够,多口管理,管理部门之间职能交叉,权责不清,极大地制约了教育信息工作的开展。如在很多地区,信息技术课的整体运行由教育局基教处负责,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管理及教师培训由教科院、教育学院负责,校园网建设、相关配套硬件建设及“校校通”工程的实施由教育装备中心负责,信息化有关经费投入由教育局计财处负责,信息化有关科研、信息化实验学校、常规电教活动由电教馆(即教育信息中心)负责。在实际

  张创伟

  周雯_制度创新与数字化校园应用

  工作中,教育局内部不同科室之间的管理制度会产生的冲突,常使学校和教师无所适从。笔者建议,成立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由教育局领导担任组长,对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规划、技术规范的制定、教师和管理人员的培训管理和考核等工作负责。在相关政策的制定过程中,还应充分发挥教育局的统一领导、统一管理、内部协调的职能,使基教处、电教馆、教科院、计财处、信息中心等多个职能部门协同工作,统一数字化校园应用的相关理念和思路,在不同的项目中分清各部门的职责,避免造成管理的交叉混乱。

  数字化校园应用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软硬件设备、各种理念、师资培训等各种因素影响着教育信息化应用的程度。因此,每个地区不妨先从政策、人力、物力上给以倾斜,重点培养几所示范校,树立典范,再抓点带面,将获得的经验和成果推广到其他学校和地区,同时可将数字化校园应用水平作为重要指标,纳入各级各类学校评估标准之中,以评促建。

  二

  学校层面的制度安排

  观念上重视数字校园的应用

  制约和影响现代教育技术运用于教育教学改革的根本因素,是来自人们头脑中固有的旧思想、旧观念以及直接受这些思想观念影响的价值观。部分教师由于缺乏有关知识的学习和训练,存在着“恐技术”症,片面夸大新技术的作用。正确的观点是,信息技术是数字校园应用的必要技术,但不是主题。数字校园应用的关键在于技术、教生和教育实践活动之间的联系上。

  教育激励机制

  通过多种途径对参与数字校园应用的教师给予激励和支持,如承认学科教师在各种数字化校园应用项目中所获得的奖项与成果;相关政策和奖励向在数字化校园应用中有突出表现的教师倾斜;承认教师在相关科研项目中所受的培训,并作为继续教育学分的一部分;定期进行课例、课件、教学设计方案、主题资源等比赛,给教师以更多展现自我的机会等。

  科研带动

  学校信息化需要一定的载体,而教改实验和课题研究不失为一种任务驱动下的张创伟

  周雯_制度创新与数字化校园应用

  信息化推进模式,具有针对性,同时能有效地激发应用动机。更为重要的是,实验和课题目标通常是综合性的,在实施过程中涉及到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方方面面,因而以教改实验或课题方式进行的信息化内在地蕴含了一定的结构,将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局部信息化整合。由于任务驱动下的资源共享能有效地消除学校和部门间的壁垒。其中任何环节的局部信息化都能有效地辐射到其他部分,以带动更大范围的信息化。

  以应用为导向的评估机制

  确立以数字化校园应用为导向的评估机制,将有利于中小学校确定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和方向,合理分配人力、物力,实现“边建设、边发展”的目标。在制定以数字化校园应用为导向的评估机制时,应重点考虑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频率与质量、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的建设、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发展、教育管理的真正现代化等因素。

  学校管理者和教育行政部门的管理者需要善于借助职权来推动工作、维护组织秩序。数字校园应用是一种新的观念和技术,在推广的初始阶段,需破除原有“学校文化惰性”。这更需要外力即教育行政部门的政策规制和行政力量的强制,直到新的学校文化的形成,最终使运用信息化手段成为一种习惯。

  三

  教育管理模式应和教学模式相适应

  数字校园应用导致了教学模式的转变。教学模式的转变引发了教育管理模式的变革。其主要目标是要改变传统的以权威为中心的教学结构,建构一种能发挥教育系统中各要素平等地位的新型教学结构。

  在管理的各项职能中“控制”居于核心地位,而评价既是控制的起点也是控制的终点,因此,变革管理模式的要点在于改变评价方式。传统的督导和评价工作是单向且自上而下进行的。这是和传统学校的教育形态相适应的。传统教育讲求单一传授式,采取以批量、整齐划一

  “生产”人的工厂作业方式。这正在被不受时空局限的、将真实世界与数字化虚拟世界高度融合的、资源丰富的、互动合作的新型教育方式取代。因而,应以“双向闭合评价”模式来代替传统的“单向自上而下评价”模式(图1)。

  张创伟

  周雯_制度创新与数字化校园应用

  政府(教育行政部门)

  政府(教育行政部门)

  学校

  教师

  学生

  学生

  (1)单向自上而下的评价

  教学

  师

  (2)双向闭合评价

  图1评价模式转换

  “双向闭合评价”模式有两个基本特点:

  (1)评价是双向的。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学校领导、教师、学生,谁都不能游离于评价约束之外:政府可以评价学校,学校也可以评价政府,而且有机制使政府重视学校的评价;学校领导可以评价教师,教师也应该有权对学校领导进行评价;教师可以评价学生,要求学生,学生也可以评价教师,要求教师。目前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向评价已经开展起来,教师通过考试、测验、评语评价学生,学生通过填写意见表、为任课教师和班主任打分等来评价教师。但是从政府到学校再到教师之间的双向评价机制还未建立起来。主要问题是学校对政府、教师对学校领导的反向评价没有保证或者根本没有。

  (2)评价应该形成闭合回路。学生不应只是评价的终点,还应是评价的起点(图2)。

  校长

  副校长

  教务处

  教研室

  教

  师

  学生

  政教处

  年级组

  班主任

  图2学校内部双向闭合评价

  在数字化校园应用推进过程中,我们应采用生态的观点和系统的角度,把关注点放在技术、人和两者的实践活动之间的联系上,从本质上调节教育关系结构中各

  张创伟

  周雯_制度创新与数字化校园应用

  方的权力、责任和利益关系。此种制度安排最终都要落实到数字校园的网络建设、信息资源建设以及体现数字校园应用理念的教学活动上。

  数字化教育理念是数字化教育行为方式变革的先决条件。然而,单纯的转变教育理念、用新的理念武装教育者个体并不足以产生新的教育行为方式。符合数字化教学特征的教育制度创新则是数字化教育行为方式产生的根本保证。在进行数字化教育制度创新时,必须将宏观的教育制度创新与微观的教育制度创新结合并统一起来,将单方面的教育制度创新与其他方面的制度创新结合起来。唯其如此,数字化教育理念才能切实地成为数字化教育行为的发生基础和选择依据。

  (编者注:参考文献略)

  作者单位:浙江嘉兴广播电视大学,浙江嘉兴市教育装备与信息中心

  文章发表于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8年07-08期

  p94-95管理论坛

天铭文秘网 https://www.itym8.com Copyright © 2019-2024 . 天铭文秘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天铭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吉ICP备1900176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