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天铭文秘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教育部双减政策论文(7篇)

教育部双减政策论文(7篇)

来源:公文范文 时间:2023-10-06 08:50:09

篇一:教育部双减政策论文

  

  教育双减政策论文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教育压力的不断增加,教育双减政策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教育双减政策是指教育部门通过降低学生课业负担和学校招生计划配额,以减轻学生和家长的压力,降低教育成本,提高教育质量的一种政策措施。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教育双减政策。

  一、教育双减政策的理论基础

  教育双减政策的理论基础主要是我国近年来推行的“素质教育”理念。素质教育是指将学生的全面素质作为教育的目标,强调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其中,减负是素质教育的基础之一,减负可以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发展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更好地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教育双减政策的思路也符合我国未来教育发展的趋势。随着我国经济的腾飞,教育已成为一项重要的投资和产业。如何降低教育成本,提高教育质量,成为了推进“双一流”建设的必要条件。因此,教育双减政策在推进我国教育改革、促进教育发展方面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二、教育双减政策针对的问题

  教育双减政策主要针对的问题是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和学校资源浪费。在当前的教育体制下,学生的课业负担越来越重,同时,学校的招生计划配额也越来越大,这导致了学生和家长的压力增大,教育资源的浪费和成本的增加。

  针对这些问题,教育双减政策将学习量和考试量减少,同时减少学校招生计划配额。这样可以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发展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对学校而言,减少招生计划配额可以减少浪费,提高教学的效率。

  三、教育双减政策的实施方法

  教育双减政策的实施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一)减少学生课业负担。教育部门可以通过宣传教育、出台政策等途径,让学校和老师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兴趣。此外,教育部门还可以对学生课业量进行规范,确保学生的课业量能够适应其年龄和能力水平。

  (二)减少考试压力。教育部门可以通过调整考试频率和方式等途径,使学生不再过于依赖考试成绩,减少考试对学生心理的负面影响。同时,教育部门可以采用多种评价方式,比如说作业、小组合作活动、口头展示等方式,来全面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减少学校招生计划配额。教育部门可以通过调整招生计划配额来降低学校负担,同时提高教育的效益。此外,在推进“双一流”建设时,教育部门可以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来调整招生计划和建设规模,以确保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利用。

  四、教育双减政策的实施效果

  教育双减政策的实施效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

  (一)减轻了学生和家长的压力。通过减少学生课业负担和考试频率,学生和家长的压力得到了有效的缓解。

  (二)提高了教育质量。教育双减政策可以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减少了浪费,提高了教育效益。

  (三)推动了教育改革。教育双减政策是我国教育改革的一部分,推进教育双减政策可以有力地推动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化和发展。

  五、教育双减政策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教育双减政策的实施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说老师的态度和效果的评价等问题,这需要我们进一步完善教育双减政策。

  (一)提高教师的自主性和创新性。教育部门可以通过培训、激励等方式,鼓励教师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和实践探索,提高教师的自主性和创新性。

  (二)建立完善的教学评价机制。教育部门可以建立多维度、多样化的教学评价机制,以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教学效果。

  (三)加强师范教育和教师培训。教育部门可以加强对师范教育和教师培训的管理和监督,提升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学能力。

  六、教育双减政策的实践案例

  教育双减政策的实施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下面介绍一下在我国的一些实践案例。

  (一)广东省实行“不留作业日”政策。自2017年起,广东省每周实行一天“不留作业日”政策,学生可以用这一天的时间去进行兴趣爱好的学习和活动。这有效地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综合素质。

  (二)北京市教育委员会推出“学业衔接升级计划”。该计划主要针对从小学到初中的学生,旨在通过调整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等手段,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兴趣。

  (三)江苏省淮安市实施“少考少招计划”。淮安市针对中考、高考招生计划,推出了“少考少招计划”,减少了考试和招生的压力,提高了教育效益。

  七、结论

  教育双减政策是一项重要的教育政策,可以有效地减轻学生和家长的压力,推动教育改革与发展,提高教育效益和质量。但是,在实施过程中仍然需要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加强教育监管和教师培养,才能推进教育双减政策的落地和实施。

篇二:教育部双减政策论文

  

  双减时政小论文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要求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提升学校课后服务水平,全面规范校外培训行为,提升校内教育教学质量。《意见》对“双减”工作作出了重要决策部署,为新时代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指明了新方向、提出了新要求。

  教育是国之基石,《意见》的印发意义重大、正当其时。

  守好教育的公益性原则

  人的全面发展既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时也是我国教育方针的重要理论基石。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人才培养的质量与规格也在不断发展变化。

  “双减”立足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旨在通过“双减”,使中小学教育不再紧盯分数,而真正认识到发展的多元性以及素质发展的主导性价值。要通过改革使“人是教育主体”的价值立场得以强化,使教育过程中学生作为意义主体的价值得以呈现,实现人性启迪、思想启蒙与精神塑造。要通过教育使人成为彰显和谐性、独特性与主体性的全面发展的人。

  公益性是教育的本质、客观属性,坚持教育的公益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显著特征。《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八条规定:“教育活动必须符合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教育是为了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非实现少数人利益的工具。义务教育的公益属性更为突出。

  “双减”强调教育公益性的回归。《意见》中明确指出要坚持校外培训公益属性,充分考虑其涉及重大民生的特点,将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校外培训收费纳

  入政府指导价管理,科学合理确定计价办法,明确收费标准,坚决遏制过高收费和过度逐利行为。

  维护教育的公益性原则除了国家、学校要严格贯彻之外,社会也必须支持教育的公益性。国家一方面鼓励企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其他社会组织及公民个人依法举办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同时也必须维护公益性原则,防止培训机构偏离公益性办学宗旨。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双减”旨在恢复教育生态,避免应试化、短视化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精神及综合素质,全面夯实人才积淀,进而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及民族复兴伟大事业。教育部有关负责人就《意见》答记者问时指出,针对“双减”要从政治高度来认识和对待,从体制机制入手深化改革,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双减”政策覆盖面广,切中肯綮,将对教育焦虑情绪起到强力缓解作用。

  校内校外同治理

  义务教育阶段的作业负担一直是我国教育政策持续关注的领域。当前义务教育作业问题,既有机械重复、类型单一等老问题,也涌现出了“偏难怪错”“家长批改”等新问题。此次《意见》针对学生过重作业负担,从健全作业管理机制、分类明确作业总量、提高作业设计质量、加强作业完成指导以及科学利用课余时间五个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规定了作业校内公示制度、严禁家长检查和批改作业、全面压减作业时长和总量、不得要求学生自批自改作业等内容。

  在具体的政策落实中,首先要明确减什么和如何减的问题,同时也应意识到减轻作业负担并不等于降低学业标准,应以学生全面、健康、主动成长为目标。作业作为课程与教学的衔接体,其数量、形式、质量、目的等差异化表现,能够

  明确反映出教师的课程与教学观,需要教师持续推进对科学的课程及教学观的探索与实践。教师要在作业设计上下功夫,将作业设计纳入教研体系,依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及教育规律,以素质教育为导向,布置弹性、分层与个性化作业,避免以数量谋质量、高耗低能等问题。要充分发挥其诊断、巩固及学情分析等功能,实现作业设计思路的转型、形式的立体化以及内容的创新。

  近年来,我国义务教育校外培训市场发展迅速,在资本裹挟与功利驱使下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使学生学业负担加重,干扰了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影响了教育公平。校外培训机构的功利化教育倾向使家庭与学生教育负担加重,广受全社会诟病。治沉疴须用猛药。《意见》的出台对校外培训行为坚持从严治理,从审批到培训服务行为到运营监管,提出了一系列的明确要求,其治理目标在去产业化和再造体系,构建规范的市场环境。

  当前我国教育发展尚不均衡,城乡、区域、校际间在资源、师资以及硬件等方面仍然存在差异,进而产生了校外培训的市场需求;部分家长对教育发展规律与孩子成长规律认识不清,盲目轻信培训机构宣传,甚至配合违规经营。这启示我们,一方面,要满足家长和学生对优质教育的需求;另一方面,要引导家长树立科学育儿观念,理性确定孩子成长预期,努力形成减负共识。

  抓牢“课堂教学质量”这个根本

  学校教学质量是学生成长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减轻学生负担既是作业量的控制问题,更是事关教育改革质量成色的核心问题。

  从国家政策设计层面来看,当前教育部正积极加强教育教学顶层设计,开展基础教育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评选及推广等应用工作,我国教育教学的政策保障体系正日益完善。从现实义务教育的运行来看,考试次数过多、考试形式单一、考试质量不高、“唯分数”倾向、个别教师违规有偿补课现象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因此,减轻学生作业负担要关注其背后的课堂效率源头,抓住课堂教学质量这个“魂”。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减负呼声的增强,学生在校学习时间不断缩短,由此引发了“四点半困境”与“三点半难题”,学生“脱管”问题日益突出。随着“课后服务”早期政策的出台,各地纷纷开展探索,又产生了配套政策、工作量核定、学校责任边界等问题。

  基于以上背景,《意见》指出,要大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确保学生在校内学足学好。要求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深化高中招生改革、纳入质量评价体系。并要求提升学校课后服务水平,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对课后服务时间、质量、渠道以及免费线上学习服务等都作出了具体规定。

  具体到落实中,一方面,要牢牢抓住学生成长的课堂主阵地,聚焦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将知识学习与人格发展等相结合,既关注学什么,又关注如何学。另一方面,要深入推进教育评价改革,有效破除唯学历、唯升学、唯分数论。要从重视学历向重视能力与素养转变,避免教育“内卷化”。要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相关要求,认识到每个受教育者都具有独特的发展节奏,学校教育要引导其探寻属于自身的学习方式与未来成长方式。

  课后服务当前正处于政策转轨期,获得学生与家长的认同需要一个过程。学校要依据学生的多样化成长需求来科学设计服务内容,为课后服务教师及人员的待遇提供权益保障,增强学生和家长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解决家长的后顾之忧。

篇三:教育部双减政策论文

  

  双减政策论文5000字

  “双减”就是要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双减”政策是通过夯实学校育人主体地位、规范校外培训机构、保护群众利益来缓解家长的焦虑心理,从而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和形成良好教育生态。该政策的出台将进一步推动学校教育因材施教,提高资本介入教育市场的门槛,势必会开启我国义务教育的新时期。

  一、基于多源流理论的“双减”政策解读

  约翰·W·金登提出多源流理论,以解释国家议程得以建立和公共政策得以形成的背后原因。本研究运用多源流理论,从问题源流、政策源流、政治源流的角度,对“双减”政策进行解读,探析“双减”政策是凭借哪些推动力量成为政府的显著议程,剖析多股源流汇合的内在张力,以此来说明义务教育“双减”政策出现所具有的必然性和合理性。

  1.问题源流:教育焦虑与资本介入

  (1)教育焦虑下的畸形竞争一直以来,儒家文化圈就对平等的受教育机会有极其强烈的心理追求,中国家庭的传统心理倾向就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由于存在将成绩作为人才末端评价机制的标准以及择优录取的升学压力,长期以来我国社会中都弥漫着一种教育焦虑的氛围。大多数家庭都“力争上游”,拒绝阶层下沉和“被淘汰”[2],中国父母往往会非常慷慨地投资自己孩子受教育的未来,希望孩子能够在社会中成为“高尚的脑力劳动者”,将超额的教育资源倾注在孩子身上,帮助孩子顺利“抢跑”,形成一种畸形的竞争。这意味着,许多青少年将承担着与其年龄不匹配的教育负担,造成同侪乃至整个社会的“剧场效应”。

  (2)教育资源的资本化倾向

  教育资源作为一种公共资源,其分配应该主要由国家通过公立学校统筹分配。只有如此,才能实现相对的机会公平,但是近些年,随着资本的野心瞄准了教育领域的巨大市场,教育资源的分配就变得无序且浪费。铺天盖地的“教培广告”进一步加剧了家长的焦虑情绪,各种不合理的“天价”教培机构屡禁不止,市场分配资源的局限已经在教育领域显现。高考本身是一个选拔高能力、高智商人才的相对公平的平台,但是当教育的资本化程度越来越深,教育资源的分配就越来越明显地以阶层的富有来划分,这本身就是不正义的现象。当优质教育资源集中在富有阶层,将会大大降低底层人才的上升概率,将会模糊掉高考的人才筛选机制,这与高考的初衷背离,不利于激发社会活力。而“双减”政策正是将学生成绩的助力由“外挂”的教培转向天赋和自主学习能力,促进阶层之间的流动性,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

  2.政策源流:政策中的各种建议诉求

  (1)政策共同体内不同的态度和利益诉求教育专家、政协委员等群体从中国宏观大局出发,认为过度的学业负担会产生“剧场效应”,加剧社会内卷,不利于中国培养高精尖人才和学生健康全面发展,发出倡议为学生“减负”。教培相关利益群体表示,其作为学校的补充,可以在规范有序的运营状态下有效满足家庭的教育需求,能够促进学生在假期的学习进步[3]。家长认为,负担是出无奈或个体自愿的理性选择,为了孩子“抢先一步”,家长们自愿将孩子送进辅导班,承担教育成本。

  (2)国家对义务教育减负的实践探索

  国家对义务教育的态度与要求也早就体现在各种大大小小的减负文件里,但在中国这种“分数即正义”的惯性思维里,政策精神在全国的整体性收益不明显。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关于义务教育的要求是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关注学生健康状况,提高义务教育质量,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4]。2019年,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中就已经涉及许多提高教育质量、减轻义务教育负担的政策探索——如提出“五育”并举全面发展,不得超标教学、成绩排名、惩罚性作业等[5]。尽管在竞争性的学习压力下,分数仍然是区分学生“好坏”的主要标准,但这些政策精神为“双减”政策奠定了基础。

  3.政治源流:社会共识与十四五开局

  (1)对学业负担过重的社会共识政策制定者常常从他们接触到的各种传播中感觉国民情绪,加快适应国民情绪的项目进入议程,由此对政府的议程产生影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业负担过重早已在社会达成默认的共识。国家在从宏观大局出发,自上而下倡导减负。自下而上看来,社会各群体面临着巨大的功利性诱惑——教师的业绩诉求、家长的高分诉求、教育机构的利润诉求[6]。社会各群体也身不由己、趋之若鹜般地加入“加码游戏”。这是一种左右为难的尴尬境况和教育领域的恶行循环。整个社会也在这种反向张力下,对此产生无奈唏嘘、焦虑反感甚至批评的情绪。虽然总体上整个社会对于学业减负是支持的,这是多年来减负政策的社会心理支撑,但是对于减负的效果、减负之后的“何去何从”是有疑虑的、迷惘的。

  (2)“十四五”规划开局为教育指引新方向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起步之年,规划中对教育发展提出要求: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坚持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

  者和接班人,增强学生文明素养、社会责任意识、实践本领,重视青少年身体素质和心理健康教育。坚持教育公益性原则,促进教育公平,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同时规范校外培训机构[7]。“十四五”规划为“双减”政策提供了支持。这种政治形势是有利于推动“双减”进入政府首要议程的。

  二、“双减”政策之窗的开启:多源流汇合下的教育新时期

  虽然问题源流或者政治源流都可以单独建构政府议程,但哪一种源流都不能保证一个项目绝对成功地进入议程,是三股源流的耦合效应开启了机会之窗,促使政策议程的产生。“双减”政策之窗更多地属于问题之窗。我国政府意识到了问题流处理的迫切性——教育“抢跑”下的教育资本化,不断损害民众利益,在关注到问题流以后,开始到政策源流中寻找各种浮现的意见作为备选方案。“十四五”规划提到了教育公益化原则和规范校外培训机构,为政策酝酿指引了方向。社会对学业负担过重的共识,是倾向于支持教育减负政

  策出台的。所有的三股源流——问题源流、政策源流以及政治源流——都汇合在一起,问题之窗打开,那么关于为教育减负的项目进入决策议程的可能性就会明显增强。“减负”政策水到渠成地出现后,反过来又促使更多被问题流包围的人们认识到构建良性竞争的教育轨道的必要性。政策产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政策执行并维持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全面开展整治活动的同时,宣布以北京、上海、沈阳、广州、成都、郑州、长治、威海、南通为代表的九个城市为全国试点城市,其他省份应当至少在1个地市进行试点工作。

  在“双减”政策的“9+N”个试点城市中,中央通过巡视督导等方式压实责任主体。试点城市着重强调两个方面:一是必须严格限制、压减学科类校外培训活动,切实加强培训机构的收费监管,强调校外培训的公益性;二是合

  理、充分利用校内外教育资源,鼓励、支持有条件的学校在课余时间向学生提供兴趣类课后服务活动,供学生自主选择参加。

  从目前看来,成效开始慢慢显现。政策在落地过程中呈现出“各显神通”的执行机制:在内紧抓学校的主体责任,促使学校逐渐转向多元化教育资源的供给;在外严格规范教培市场,如重庆市在因材施教的原则下实行作业的分学科精细化指导,江西省依托“智慧系统”实现作业分层、弹性化、个性化,辽宁省通过承诺书压实双减责任以提高教学质量[8]。但是,“双减”政策的相关配套措施仍然需要时间、精力去完善,不是一个政策就能妥善处理好的。必须多管齐下,实现“政府—学校—家庭”互动和多元主体参与,得到每个家长的理解和支持。2021年10月2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在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通过,要求父母要合理安排未成年人的学习、休息、娱乐时间,避免加重未成年人的学习负担,推进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结合[9]。学校要转向全面育人发展的导向,与社会组织协作发力,合理安排学生的寒暑假,给予家庭更好的选择。

  在一些尚未进行试点的城市,会存在消极、躲避的心态。因为在择优录取、优胜劣汰的教育机制下,“抢跑”和“加外挂”的趋势就不可逆转。即使政策落地,也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只会促使教育“黑市”的产生和教培风险、成本越来越高。各级政府在巡视督导的压力下,会对学校和教培结构作出整改,但是如果家庭采取消极、不配合的态度,再严厉的政策也难以渗入。因此,要促使减负精神落地,不能仅靠自上而下的行政压力和“大水漫灌式”的减负政策,只有找到精准的发力点,才能打破教育领域的“剧场效应”。

  三、“双减”政策落地生根的良策:推进教育市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在末端人才评价机制和择优筛选的升学压力背景没有改变的前提下,传统的家庭与学校的单一化供需结构没有改变,顽固的家庭与教培市场的供需结构仍然存在。有需求就必然有供给,要推动“减负”精神落地,就必须调整这种供需结构,必须从教育的供给侧发力,逐渐影响需求侧。从供需结构来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路是通过提升学校作为主体阵地的多元化供给能力,限制教培的资本化供给,以调整教育市场传统的供需结构。具体来说,一是限制传统市场的资本化供需结构,践行教育公益性原则;二是改变学校单一性、同质化的教育资源供给结构,践行“五育并举”的全面发展观,最终达到更新教育理念的社会共识,实现社会共赢。1.改变“分数即正义”的惯性思维要推动“双减”政策精神落地,最重要的治本之策是更新全社会的教育理念,促进全面育人的发展理念深入人心,打破“分数即正义”的惯性思维,但在人才末端评价机制不改变的前提下,这是很难做到的。家庭总是会在短期功利主义的驱使下只着眼于量化的分数,由此产生的教育需求就是单一的分数而已。教育机制应该培养出越来越多的人才,而不是机械训练下的庸才。人才的定义应该是宽泛的,是指各行各业的人才,而不仅仅指脑力劳动者。流水般的教育生产线——校内过度的学习负担和校外“遍地开花”的教培资本市场,恰恰抑制了每个学生独特的潜力,反而驱使所有人都踏入教育的恶性循环圈。在中国迈向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中国社会的教育理念应该实现从“分数至上”到“分数、品德、能力”三位一体的转向,实现不同特长学生的全面发展,缓解在教育过程中所产生的焦虑和攀比情绪。2.保证学校对教育资源的多元化供给能力教育作为一种公共资源,其分配只有通过学校才能实现公益性原则。一方面要紧抓

  学校在教育领域的主阵地,促使学校牢牢占据并主导优质教育资源,要防范过多的教育资源流入市场“坐地起价”。根据“水龙头理论”,学校是促进教育机会均等的机构[10],但教育回归家庭的课余时间往往成为教培市场的黄金期,学生的学业受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影响较大。学校可以在课余时间为家庭提供一些可以替代培训机构的活动,如夏令营、参观文化馆、读书会等班级团建活动。另一方面,提高学校为家庭提供“五育并举”教学方案的供给能力。学校不应该仅仅是传授课本知识、提高分数的平台,而应该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健康的、全面发展的成长环境。长期以来,学校都把所有资源投入考试学科的教育过程中,体育、艺术、心理健康方面的活动普遍被轻视,这种学科布局供给是不利于学生长远发展的。学校必须在政府职能部门的配合支持下,在有所侧重和多元化的原则下,调整学校课程和活动安排,科学对接家庭需求端。3.限制市场对教育资源的资本化供给能力严格规范教培市场,不仅仅是因为它加重了学生的学业负担,更重要的是因为资本化供给有悖于教育公益性原则。教育领域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需求市场,一旦教育公共资源过多流入市场,就必然就出现阶层化的不正义现象。因此,要支持教培机构通过“去学科化”成为学校的有益补充,而不是学生在校外的另一个“包袱”。以往对于教培机构的政策往往是规范化其运作过程,但是“双减”政策开启了教培机构的寒冬期,大大地限制了资本介入教育需求市场的门径,大幅度地直接切断了“家庭—市场”之间的供需结构。同时,国家将满足家庭教育需求的责任牢牢放在学校,通过学校供给侧的改变来影响家庭需求侧,进而希望影响整个社会。要建构起新的供需结构,不仅要在“9+N”的试点区精准试点,以点带面,形成示范效应,逐步推广普及,还要完善政策配套措施,为“双减”政策提供更多支撑点。从

  供需结构来看,相关配套措施的发力点应该包括“为学校调整课程安排提供更多的教育资源支撑,严格防范教培市场的各种隐秘形式卷土重来”。

  如前所述,教育部出台的“双减”政策是在三股源流的交汇下产生的。其中,不同于以往的是问题源流,即资本介入教育程度愈益加深。为此,“双减”政策直接重新定位了教培机构,限制了“资本触角”进入教育领域的活动范围,将教育重新拉回公益性的平台。未来,教培机构后退产生的教育空间必须由学校来填补,以构建起新的、公益性的供需结构,促进教育的机会平等。这才是推动教育界良性运转的精准之策。

篇四:教育部双减政策论文

  

  “双减”政策下,学校如何提高教学质量

  “双减”政策落地,教育部对“双减”政策的出台背景和过程、总体思路、总体目标以及具体的落实政策进行了详细解答。其中值得关注的是,“一年内使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家庭教育支出和家长相应精力负担有效减轻,三年内使各项负担显著减轻”这两个带有时间节点的目标,明确阐述了“双减”对于整个教育工作的意义。“双减”要减少学生的学习负担,其中课外补习必须要控制。从课堂上获取知识,从课堂教学中锤炼思维与智慧,才是最为正确的选择,课余大量占用休息时间,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那么,“双减”政策下学校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呢?可采取以下几项措施进行探索。

  一、深化教学教研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学校要深化教学教研改,探索构建基于“减负”与“提质”并举的教学教研机制,建立健全教学管理规程,强化教学管理,优化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水平,进而提高学生在校的学习效率。学校开齐开足开好规定的课程,严格按照课程标准零起点教学,做到应教尽教。要积

  极推进教学创新,构建新型的教学模式,改进和创新教学策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和人工智能工具,促进课堂教学融合创新,灵活运用优质教学资源,组织学生进行拓展学习和深度学习,摒弃灌输式、机械式教学模式,注重启发式、体验式、互动式、探究式教学,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二、不断更新教育观念,牢固树立质量意识

  结合教育实际,要深入开展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大讨论,使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改真正成为我们改与发展的先导。通过讨论,要重新审视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是否有所改、适应形势;通过讨论,要在全体教职工心中进一步树立“教学为中心”、“质量是生命”的观念,并进一步确立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观,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和谐发展的质量观,“打好基础,因材施教、自主发展、各展其长,人人可以成长”的人才观。充分认识教育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形成新的人才观、质量观和价值观,推动办学质量和效益的全面提高。

  三、转变传统教学观念,强化教师职责担当

  教师转变教学观念,端正功利心态,强化职责担当,坚持在课内布置作业,指导学生在校内基本完成书面作业;并认真分析学情和批改作业,及时做好反馈,加强面批讲解,做好答疑辅导。教师要指导学生完成好基础性作业,强化实践性作业,灵活布置弹性作业和跨学科作业。学校要定期组织开展优秀作业评选与展示交流活动,加强优质作业资源共建共享。

  四、健全作业管理制度,提高作业设计质量

  学校要建立健全作业管理机制,充分发挥教导处的组织管理作用,制定作业管理细则,实行作业总量审核监管和质量定期评价制度,合理调控作业结构,确保难度不超标,坚决克服机械无效作业,杜绝重复性、惩罚性作业。同时,要提高作业设计质量。要将作业设计纳入教研体系,加强对作业设计与实施的研究,对教师的作业设计与实施给予指导。要加强日常作业、学期作业、单元作业的整体设计研究,倡导教师设计拓展式、体验式、项目式的作业,激发与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五、优化校内课后服务,满足学生多样需求

  学校要因地制宜推行课后服务,认真做到“一校一案”,提高课后服务质量,满足学生多样化需要。学校应提供基本托管,实行弹性离校。在课后服务中,要优先安排作业指导,使学生基本在校内完成书面作业。要为学困生进行辅导与答疑,为优秀生拓展学习空间。此外,要统筹协调各类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技、文体、艺术、劳动、阅读、兴趣小组及社团活动。

  六、加强学风建设,优化育人环境。

  通过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和环境建设,要促进学校具有特色的良好学风的养成。开展生动活泼的学风建设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形成各条线齐抓共管,教师以身作则,学生努力进取的良好的教学环境。努力形成在教育思想、教育管理、教师队伍、教材建设和教育环境等方面达到“五优”的教学工作优秀学校。

  总之,“双减”政策下,学校要坚持全面贯彻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服从大局,努力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事业建设者XX贡献一份力量。

  “双减”背景下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工作总结

  在“双减”政策还没有落地之前,怎样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就一直是我们语文教育工作者讨论的课题。在此,我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和名师案例,进行思考和研究,并给出自己的答案。下面我就从三个方面谈谈我的一些看法。

  一、由“注重教师的教”向“注重学生的学”转变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这些明白如话的教育理论老师们似乎都懂,但是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上却很少见到它们被落到实处。我们看到的仍旧是教师在发挥主体作用,主宰着课堂,具体表现为:一是碎问碎答。教师用一组一组的细微琐碎的问题贯穿课堂教学始终,学生的思维总是牢牢地被教师控制着,学生在课堂上的任务就是思考老师提出的一个又一个的问题,揣摩老师想要的正确答案,要么就是充当看客,看其他孩子怎么表演。二是滔滔不绝。教师抛出问题后,学生回答不出或不到位,教师便开始滔滔不绝地讲解起来,生怕学生哪里没弄明白,无论巨细,一一灌给学生。学生则疲于笔记,根本不用思考和探究。从时间占有来看,教师的教占有绝大多数的比例,留给学生的时间则少得可怜。三是执行教案。教师为了展现教学的完整性,按照课前的教案和预设亦步亦趋地

  开展教学,全然不顾课堂上学情的变化和现场生成的资源,强牵着学生跟着自己的思路走。如果没等到自己想要的答案,便无法进行下一步的教学,完全不会变通。

  这样的教学,节奏缓慢、步骤冗长,压抑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和创造精神,带来学生学习兴趣降低,自主学习意识淡薄乃至厌倦语文的恶果。因此,笔者极力呼吁我们的语文教学一定要由“注重教师的教”向“注重学生的学”彻底转变。

  注重学生的学,就是让学生主动地学,让学生充分地动起来,让学生学有所得,就是王尚文先生提出的语文教学的基本原则——“让学”。注重学生的学,首先要还课堂给学生,还时间给学生,还主体地位给学生;注重学生的学,其次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学生的学,第三要有教师的精心组织、合理安排、适度参与和巧妙点拨。注重学生的学,还学生以主体地位,可采用以下措施:

  (一)实施“板块式”教学

  所谓“板块式”教学,就是在一节课或一篇课文的教学中,从不同角度有序地安排几次呈“块”状分布的教学内容或教学活动,即教学

  的内容、教学的过程都是呈板块状分布排列。“板块式”教学是相对传统的“线条式”教学而言的,由于板块的有机划分,其中必然让学生充分地占有时间、充分地进行活动的板块,也就是说,有些“板块”是明确地归属于学生活动的,这就在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体的方面迈开了扎实的一步。

  比如,有位老师执教《幸福是什么》一课,便设计了这样三个板块:

  朗读大比拼

  收获大交流

  智慧大碰撞

  在第一个板块里,学生能自由练读,接着小组赛读,读得有滋有味;在第二个板块里,学生充分发言,交流自己从文中获得的认识、感悟,有的从理解内容的角度谈,有的从领悟表达形式的角度谈,有的从宏观的角度谈,有的从微观的角度谈……不知不觉便将文本读了个通透,而且气氛非常活跃;在第三个板块里,教师让学生质疑,以能难住同学、老师为佳,学生再次深入文本,积极开动脑筋,在字里行间进行探寻,提出一个又一个高水平的问题,然后在互相释疑的过

  程中完成对课文的二度阐释,学生同时收获到无法比拟的成功的喜悦。整个课堂,百分之八十以上的时间是学生在朗读、思考、表达,收获之丰,效率之高,不言而喻。

  (二)实施“主问题”教学

  所谓“主问题”教学,就是用“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问题来带动整节课或整篇文章的教学。“主问题”是经过概括、提炼的,是一种具有整体性阅读的教学问题,所以,每一次提问或问题设置都能形成和支撑课堂上一个时间较长的课堂学习活动。这样一来,一般性提问的量大大减少,达到“一问抵多问”的效果。

  例如:XX老师执教《只有一个地球》一课,设计了这样一个主问题:读了这篇课文,你心里是什么滋味?围绕这个问题,学生开始了一系列活动:朗读、寻找、体会、表达。有的说读出了看到地球遭到严重破时的“酸味”,有的说读出了宇航员提到宇宙中美丽地球的“甜味”,有的说读出了人类破了地球别无去处的“苦味"……

  又如,全国著名特级教师XX老师执教《凡卡》一课,设计了这样一个主问题:你认为这篇课文里面最撼动你心灵的是什么地方?在这问题下,学生展开了长达近15分钟的寻读、思考、表达等语文实践活

  动,把思维的触角伸展到文章的每个角落,最后落脚到凡卡写的信封上,经老师点拨,学生豁然开朗,体会到前所未有的学习的乐趣。

  “主问题”教学最大的教改意义就在于它能用精、少、实、活的提问或问题将学生吸引进课文,激发学生研讨的热情,从而有效地开展课堂活动,提高课堂效率。

  (三)实施“无提问”教学

  所谓“无提问”教学,是指教师在课堂上不提一个问题,而通过组织话题讨论、交流汇报、模拟访谈等形式开展课堂活动的教学活动。“无提问”教学是一种更高境界的教学形式。由于课堂上没有教师的提问,教师活动的时间相对而言被压缩到最少,而学生活动的时间被延长到最长。在教师调控下,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最大程度的锻炼和提高。

  例如:有位教师执教《为人民服务》一课,摒弃了所有问题,设计了四个话题一一

  说说文章的“意”(观点)

  说说文章的“法”(方法)

  说说文章的“言”(语言)

  说说文章的“情”(情感)

  学生根据这四个话题,展开充分的阅读、概括、辨析、品味、感悟等语文实践活动,然后汇报交流。学生读出的文章的“意”有:我们是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的;我们应该如何对待生死;我们应该如何对待批评;我们应该如何对待困难;我们应该如何对待。读出的文章的“情”有:对张思德的深切哀悼之情;对全国人民的热爱之情;对帮我们指出错误提出建议的感激之情;对队伍里每一位的关切之情。读出的文章的“法”有:引用名言法、举例证明法、正反对比法、排比推进法、补充论证法、联系实际法。其教学效果远非教师频频提问的课堂所能相比。

  XX老师执教《只有一个地球》第二课时,也采用了这种“无提问”教学,组织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实话实说”访谈活动。支老师客串主持人,学生分别扮演“天文学家”“环保局长”“生物学家”“宇航员”“民营企业家”“现场观众”“电视机前观众”。活动分三个程序:①嘉宾从“自身行业”出发读地球;②“现场观众”咨询有关问题;③“场外观众”咨询有关问题。在趣味盎然的“访谈”活动中,学生争先恐后地参与进来,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既迁

  移运用了上节课所学,又调动了已有的知识储备;既深化对文章的理解,又锻炼了各项语文能力,效果之惊人,令人拍案叫绝!

  无论是“板块式”教学,还是“主问题”教学,还是“无问题”教学,它们都十分明确地指向了学生的学,强调将课堂变为学生开展语文活动的园地,让学生在这样民主、活泼的环境里获得健康成长。

  二、由“关注课文内容”向“关注表达形式”转变

  翻开我们手头形形色色的“名师设计”“名师课堂实录"“全国大赛课堂实录”,我们不难发现,这些课都只完成了阅读教学顶多一半的任务一一指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而对文章的表达形式(怎么写的)视而不见。教师引导学生一味纠缠的是文章写了什么,为什么写,在文本内涵上越挖越深,动不动就上升到文化的高度。这样的教学,笔者称之为“教学生读懂课文的教学”,而并非真正意义上的“阅读教学”。真正意义上的“阅读教学”是“教会学生阅读”的教学,也就是着眼于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教学。

  归根到底,还是如何处理语文的人文性与工具性的问题。“关注课文内容”突出的是语文的人文性,强调课文的思想、作者的情感对学生的熏陶感染,强调课文对学生精神的影响,强调课文的审美价值。

  但是,只“关注课文内容”的教学是极不完整的语文教学,是脱离了语文本体的教学。语文的本体是什么?语文的本体就是文章的表达形式,也就是语文的工具性。关于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笔者曾有一比:工具性就像一辆车,人文性就像车上的货物,我们现在要做的是,教会学生怎么驾驶这辆车,而不是带着学生清点车上装了哪些货物!当然,学习语文不可能像开车运货一样将文章的内容与形式截然分开,但是,我们的着力点应该是明确的,那就是课文的表达方法。

  实际上,学生阅读一篇文章,和成人阅读是一样的,他们关注的也仅限于文章的主要内容,而对文章的表达形式是不会主动顾及的。对于适合学生阅读水平的读物,即使没有外人的任何帮助,学生也能对文章的主要内容理解到百分之八九十。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在课堂上仍然花那么多时间去引导学生理解内容,大多是在做无用功。学生已经懂的东西,我们还颠来倒去讲它干什么?这样的语文教学效率不低下才是咄咄怪事!相反,对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忽略的表达形式,我们却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同样给忽略了。学生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得到的仅仅是课文承载的知识,而不是获取知识的能力。也就是说,学生只知道“车”上装了哪些“货”,却压根儿没学会“开车”,更谈不上“运货".

  因此,笔者强烈呼吁:我们的教学重心应由“关注课文内容”向“关注表达方法”转变。

  (一)关注词句的表达效果

  优美的文章都很讲究遣词造句,伟大的作家在这方面更是将语言文字运用得出神入化,即使是极为普通的字眼,在他们手中也显现出化腐朽为神奇的功效。教学中,应安排大量的品析、揣摩精妙词句表达作用的实践活动,学习作者是怎样通过恰当的词句准确地表达出自己的思想感情的。比如,有位老师执教《山中访友》:

  师:课文开头写道,“走出门,就与微风撞了个满怀”,如果是你,你怎么写这句话呢?

  生:走出门,一阵微风迎面吹来,真凉爽啊!

  生:走出门,一阵微风迎面扑来,十分凉爽!

  师:可是,作者偏偏不这么写,而说“走出门,就与微风撞了个满怀”,作者为什么要用这个“撞”字呢?

  生:作者运用拟人的手法,把微风当作人来写,表达了作者当时激动的心情。

  生:是的,作者恨不得马上去见到自己的朋友们。

  师:生活中我们在哪些情况下会用到“撞”字?

  生:撞车!(全班哄笑)

  师(亦笑):开车相撞可不是什么好事儿哦!

  生:撞彩!”

  师:什么意思?

  生:中大奖了!

  师:心情如何?

  生(纷纷):高兴!激动!兴奋!

  师:事先想到过吗?

  生:没有,意外的惊喜!

  师:还有这样的例子吗?

  生:在生活中遇到好久不见的好朋友,也可以说“撞到了谁”。

  师:同样是惊喜!作者用这个“撞”字,首先就给我们一个新奇的感觉,再细细品味,就会发现,作者还通过这一个字表达出对微风的喜爱,以及作者当时无比快乐的心情。我们还可以想像出当时作者迫不及待地要去见山中朋友们那种激动、急切的心情。作者开头也给了我们一个惊喜啊!来,我们再一起好好读读开头这两个自然段!

  (二)关注基本段式的结构特点

  文章是情感的结晶,也是思维的产物。或者说,文章是作者情感和思维的物化。文章的写作,除了遣词造句,更要讲究布局谋篇。我们的语文教学,还应在理清文章脉络上下功夫。叶老说,“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也就是这个意思。对小学生而言,宏观地把握每篇文章的思路有些困难,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从把握段的结构

  特点入手,逐步学会理清作者思路。比如:有位老师执教《匆匆》第四自然段:

  师:同学们数一数,这一段一共有几个问句?

  生:(默读,数)六个问句。

  师:这六个问句可以分成几类?

  (生静思默想)

  生: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疑问句,一类是反问句。

  师:具体说,哪些是疑问?哪些是反问?

  生:第一、二、三、五句是疑问,第四、六句是反问。

  师:试着把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生:第四句可以改为:我连游丝样的痕迹都没有留下。

  生:第六句可以改为:但不能平的,不能白白走这一遭。

  师:请大家把这两个反问句换成陈述句,完整地读一读,看看有什么发现。

  (生自由朗读)

  生:我发现这段话是由一问一答的句子组成的。

  生:我发现这段话可以分为四组,一组就是一个设问。

  师:为你们的发现喝彩!今天,我们见识了一种特殊的设问,他不像一般的设问用陈述句来回答,而是一一

  生:(齐)用反问句来回答。

  师:下面我们就把反问句换回去,我们一起合作读一读。我问

  你们答一一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

  生: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

  师: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

  生: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

  师: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

  生: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

  师: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罢?

  生: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

  师:同学们,你们感受到作者朱自清先生的心情了吗?

  经过上面一番对话,学生便对这段文字的脉络了然于胸,并通过朗读加深了认识和体会,作者的情感、作者的语言一并被学生吸收进脑海中。这样不正是我们所需要的高效教学吗?

  (三)关注文章的表达方法

  文章的表达方法,实际上就是写法,古代文论里俗称“笔法”。明清以降,小说大兴,“笔法”之高妙与否,成为衡量一部小说优劣的标准之一。四大古典文学名著,均是高妙“笔法”的杰出代表。四大名著的各种点评本纷纷问世,金圣叹、李卓吾等文学批评大家也因此倍受尊崇。随后,不仅小说,戏曲散文、诗词歌赋等各种文体的文学作品的“笔法”均引起了前所未有的重视。研究文章的表达方法,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作品,同时,也能让我们从中获得艺术的审美感受。我们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的表达方法,除了上述两点之

  外,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尝试、模仿、运用这些方法,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有位教师执教《临死前的严监生》一课,在花了约20分钟引导学生读好课文、感受人物形象之后,“浓墨重彩”地让学生从文中探寻“写作的精妙之处”。最后,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发现文中竟然蕴藏着五大精妙的表达方法:

  一、虚实结合,突出特点。通过正面和侧面描写,表现严监生已经奄奄一息、病入膏荒、无可救药了。

  二、巧设悬念,抓住读者。通过对严监生临死前伸出的两个手指,牢牢抓住读者的心理,让读者想往下一探究竟。

  三、细节刻画,表现内心。通过对严监生临死前听到诸亲六眷猜测后的动作神态刻画,表现其丰富的内心活动,活灵活现。

  四、尺水兴波,层层渲染。短短412个字,作者不吝笔墨,不厌其烦地写诸亲六眷的猜测,让文章变得曲折耐读,同时为赵氏的出场做好了铺垫,渲染了氛围。

  五、制造反差,极尽讽刺。文章最后通过赵氏之口揭开谜底,产生让读者啼笑皆非的效果,在这种巨大的反差中,辛辣地讽刺了严监生的吝啬、迂腐与可笑,揭示了这种人生的悲哀。

  虽然这五大精妙之处不能穷尽本文全部的表达方法,但已将我们带入了文学的百花园,让我们惊喜连连,严监生的形象也一步步在我们头脑中丰满起来。这是那种一味地分析人物形象的语文课堂永远无法比拟的!

  三、由“要求大量做题"向“引导大量读书”转变

  质量是教学的生命,这个命题没有人否认。但是,我们追求什么样的教学质量,怎样衡量教学质量,怎样去追求理想的质量,却是值得探讨的。愚以为,语文教学的质量就是学生的语文素养!我们追求语文教学的质量就是追求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尤其是其核心一一语文能力的提高!而追求这样的质量,我们的教学除了要实现前面两个转变外,还必须引导学生大量读书!

  关于读书的好处,关于读书的重要,古今中外,不知多少先哲圣贤说过、讲过、论述过;不知被多少伟大的、民族、团体、个人证明

  过;也不知有多少教育主管部门、教育专家在各种文件、会议、讲座上强调过。可到了今天,这个问题依然未能引起我们应

  有的重视。

  我们的老师们要以“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的精神,解放我们的孩子,让他们少做一点题,多读一点书。我们可以从以下三方面着手去努力:

  (一)加强朗读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最经常最有效的训练方式,是学生吸收语文知识,形成语文能力的最好途径。朗读也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方法,通过反复的朗读、整体感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会不断深化:正确地识词断句,是理解的基本标志;语流顺畅、停顿适宜,是熟知内容、理解深化的反映;抑扬顿挫、绘声绘色,是融会贯通、深有体会的表现。朗读还是培养学生语感的最佳途径。

  在我国历代语文教学中,是极为重视朗读的。韩愈就归纳出“手披目视,口咏其言,心惟其义”的读书方法,苏轼曾在诗中写道:“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宋朝学者陆九渊也说过:“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菜根潭》云:“善读书者,要读到手舞足蹈处,方不落筌蹄。”《沧浪诗话》云:“读《骚》之久,方

  识真味,须歌之抑扬,涕淡满襟,然后为识《离骚》。”曾国藩告诫子女说:“非高声朗诵则不能得其雄伟之概,非密咏恬吟则不能探其深远之致。”清代陈芳生《训蒙条例》总结有这样的“教学经验“教以抑扬吟诵之法,则书中全旨自得。”……理解文章本旨,体会文章神韵,积累优质语言,陶冶自我性情,形成良好语感,朗读的作用谓大矣。

  如何很好地开展朗读训练,笔者以为要做到:

  形式多样,让学生多读而不厌倦。

  要求明确,让学生在显而易见的目标指引下,稳步前进。

  适当示范,在学生感觉困难时,老师要做出示范,给予最直观的指导。

  给足时间,在课堂上舍得花时间让学生充分地读,养成习惯。

  (二)增加背诵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材无非是一个例子。”意思是说,我们通过教材这个“例子”的教学,让学生掌握方法,形成能力。然后,学生用这些方法、能力去读更多的文章、更多的书,更好地进行其他学习。这无疑是正确的!但是笔者要说:“教材不仅仅是一个例

  子。”这句话从表面乍看上去好像是在与叶老唱反调,实则不然。笔者是从语言的积累这个角度说的,意思是:语文教材的选文大都是名篇佳作,遣词准确,语言优美,结构精当,语法规范,值得我们好好积累下来,化为己有,不要当一个例子学完就扔在一

  边了,我们还要好好地吸收它、消化它。

  怎么积累语言?途径只有一条,那就是熟读成诵。只有做到有感情地朗读,熟练地背诵,这些语言才算是吃到了心里,收录到了脑海中。著名记者李普在回忆自己学习语文的经历时建议读者“看重背诵”,“最好从小开始背诵一些东西……一则,小时候背熟了的一辈子记得住;二则,更重要的是,记忆力是需要培养、需要锻

  炼的,背诵是最现成的好办法。”通过背诵,可以积累优秀的规范

  的精粹的语言,可以积累文章的表达方法,可以积累巨大的精神财富,可以锻炼记忆能力,真的是“受用无穷”!

  故此,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应该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大量的背诵内容!除了教材里面的课文,我们还应让学生在记忆的黄金时段背诵一些经典。在学生背诵的过程中,教师还应做到:

  精心选择背诵内容。特别是传统经典,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加强指导,避免死记硬背,让学生在有所理解的基础上熟读成诵。

  根据“遗忘规律”适时组织复习,以达到长久不忘的目的。

  (三)大力开展课外阅读

  《小学语文教师》主编李振村先生曾经对古往今来大量名家学者进行过研究,他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大凡在各个领域取得辉煌成就的人物,无一例外地都有一个如饥似渴地大量阅读的时期!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先生更是直截了当地告诫我们:“孩子的语文素养不是做题做出来的,而是读书读出来的!”我们就是要通过各种形式,调动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真正让学生与诗书为伴,与名著为友,在书香里成长。开展课外阅读的方法很多,笔者仅提几点基本做法,供大家参考:

  向学生推荐真正适合他们阅读的书籍。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阅读兴趣,也可以结合语文教材,向学生推荐合适的书籍或提供合适的书目,这样会受到学生欢迎,学生阅读的方向也就很明确。比如,低年级可以推荐一些优秀绘本图书,中年级可以推荐优秀的儿童小说、童话、科幻作品,高年级可以推荐名家名作。

  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我们可以每周拿出专门的时间和学生一起静静地读书,也可以由教师朗读给孩子们听,还可以组织班级读书会,分享读书的经验、收获和喜悦,引导孩子们一起走进书籍。

  开展读书活动。通过各种有趣的活动,将学生吸引到阅读中来,帮助孩子们养成每天阅读的良好习惯,让每个孩子坚持每天至少阅读半小时。还可以把活动的范围逐步扩大,将广大家长吸引到读书活动中来。让孩子们实实在在感受到读书的乐趣,变“要我读”为“我要读”.

  我们知道,我们的语文教学欲真正实现这“三个转变”,非一朝一夕之功。但是,我们必须从现在开始,转变观念,加强学习,仔细钻研教材,认真组织教学,扎实开展阅读,把精力投入到提高

  学生语文素养的活动上来。

  “双减”背景下如何提升义务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性

  “双减”意见的出台,具有非凡的意义,值得我们深思,我们可以看出对教育的重视、出手教育顽疾和对推行减负的决心。这一点是要求,是大势所向,人心所向。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思考时代背景下教育的走向,做深层思考,才能随势而动,有所作为。

  一、深度思考下的“教育教学质量观”

  坚持立德树人,让育人的目标回归本位。教育就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促进儿童全面发展。要走出“短视化”,“功利化”“畸形化”的教育困境。一味的做作业,刷题,是作茧自缚,培养不出国际化的人才。坚持教育的本质是立德树人,不是应试教育的跑马场,我们要尊重儿童的休息权、健康权。要葆有五育并举思想,将这个思想牢牢的树立在教育者的心中,才不会因为学生成绩的好坏,行为的参差而耿耿于怀,才会以仁爱之心爱生如子,以公平的心态来面对每一个孩子,才会慎重去思考作业量的大小.

  二、关于所谓“减负”背后的深层内涵

  减负的含义是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这是减的本质。政策要求我们要提升课后服务水平,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但不能放弃对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要求,也就是说其背后的含义是增效。我们要强化认识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作用。随着课外机构的关闭,不得让家长检查及批改作业政策的出台,学校是教育的核心和主力更为彰显。

  作业布置和批改是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通过作业可以帮助自己巩固课堂知识,老师通过批改作业可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教师以正确引导、指导,要求学生认真对待,书写认真工整,做到有错必改,及时订正;老师需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变式练习或精选配套的练习题目、周测以及限时训练题目,有批改,有评价。作业批改的规范需及时且认真。老师强有力的打勾,定能勾出学生的信心;老师发自肺腑的评语,定能评出学生的期待;老师激动人心的鼓励,定能激励学生不畏向前。

  三、关于“双减”背景下的作业精简观

  在“双减”当中对“作业量”的减少,并不是简单地按比例机械性地减少。真正减少的是机械、重复、惩罚性的低效率的作业,是通

  过“减”来优化作业的质量和结构,不是靠量取胜,而是靠指向性和针对性来取胜。这也就是说,虽然学生的作业量在“减少”,但留下来的却是更高效、更有针对性、更具有诊断性的作业。这就要求我们的老师对作业的研究要纳入到教研体系当中,并要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孩子的特点,精细化地进行作业布置。同时,通过这一系列的变化,让教育教学质量更聚焦在学生的思维、品质,以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的能力提升上,而不简单是对于做题或者某个知识点的机械重复训练。同时,在“双减”文件中也特别提到,作业是具有诊断巩固、学情分析等功能的,教师必须对学生作业全批全改,且教师在判批作业时不再只是判对错或检查学生是不是完成作业,而是要看出作业背后所反映的孩子的思维特点及学习过程当中的问题。要通过学生在作业中的表现,包括错题的状态,找到学生学习当中深层次的问题。因此,虽然作业量在“减少”,但作业诊断巩固和学情分析的功能实际上是在“增加”。这就意味着学生“作业减负”,必须倒逼教师“精选作业”.

  我以为,减负增效还需有“实招”一方面,要求我们的学校要做好教研组和年级组的统筹、协调工作。比如,基础性作业要留得少而精、有针对性;分层次的作业要留准,针对不同学情的孩子确定如何分层次训练;弹性作业要留得合理,弹性既有时间上的弹性,也有内容上的弹性。另外,个性化的作业要考虑周全,考虑到它的必要性。另一方面,也要求我们的每一位教师要摒弃过去的那种“拿来主义”,即不分青红皂白地“见作业就布置”,尤其是要求教师布置的作业必须“全批全改”之后,更是倒逼教师要“精选作业”。只要学校多些

  “改意识”,教师多些“学生视角”,就一定能把学生从繁重的“作业负担”中解放出来,从而既让学生真正实现“减负”的目标,又让广大家长消除教学质量下降的担忧。

  四、如何协作进行“高效课堂”的创建

  为切实推进“双减”政策落实到位,学校需加强教学常规管理,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打造高效课堂。

  1、打造高效常态课堂

  课堂,作为落实“双减”政策的主战场,必须要高举“惜时高效、轻负增效”的旗帜。教师应非常明确课堂教学中这一定位,努力追求课堂教学的最高效率、最佳效果、最优境界。在课堂上,应格外关注如何让课堂充满情趣、充满智慧、充满活力,如何让学生学得既轻松愉快又扎实有效。教务处要带领老师们坚持听推门听课,意在“推”出教师们授课的热情,“推”出更规范的教学行为,“推”出更高的课堂教学效率,“推”出最“原生态”的课堂,让学生在绿色的课堂氛围中收获成长。

  2、坚持即时课例研讨

  每节课课后,听课领导马上组织任课教师和组内听课教师评课议课,立刻开启研讨之旅,为教师们一一解惑。尽管教研时间看似零碎简短,但教研活动应坚持进行。教务处要能准确评价教师真实的教学水平,捕捉到授课教师的闪光点,鼓励大家取长补短,通过授课教师与大家交流课堂设计中每个环节的初衷,让参与听课的老师们产生智慧的碰撞。教师们定能在交流中汲取到彼此提供的教学的养分,明确了教学重点,协力突破教学能点。

  3、落实反思素养提高

  每个授课教师都结合自己的课例和大家的点评,写出了授课感悟。感悟中既可对教材的理解,又可以有课堂教学中的深刻体验。在即时教研交流中,每位老师要认真地听着、记着,努力地思考着、积累着,互相鼓励,彼此期待。我相信,这样的实实在在的常态化推门听课,一定会助力所有教师建立更良好的师生关系,打造更高效的课堂,坚持反思也定会助授课教师在教育生涯中节节高!

  “双减”背景下初中英语个性化作业设计案例总结

  英语作业是英语课程教学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英语课堂教学重要补充和延伸,更是实现英语有效教学的一个关键环节。在个性化教

  育理念引领下,我分别开展了分层化、生活化、趣味化、开放化的个性化英语作业设计。个性化作业的设计与实践,强化了学生学习英语的主体意识,激发了学生参与英语学习的兴趣,拓宽了学生英语学习资源,提高了学生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

  (一)基于英语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必须正视学生外语学习基础和发展要求的差异,遵循外语学习的客观规律。英语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既要面向全体学生的基础目标,又要尊重个体差异,使课程具有一定的选择性,以利于不同学生的英语能力都有相应的提高。这就意味着新课程的有效实施,必须对照课程目标有相应的作业系统的配合,作业设计必须符合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新课程方案对作业练习设计提出了要求:一要体现学生发展的需要,重视基础性,增加选择性,体现时代性。二要优化练习作业的结构与组合,注意加强整合,加强选择,强调均衡等。在对建立作业新体系的若干建议中要求教师设计探究性作业、开放性作业、体验性作业,并在作业的布置过程中注意要有差异。

  (二)基于英语作业现状的分析

  通过与班中学生的座谈及对作业现状的观察与反思,我发现当前英语作业布置中的主要问题有:

  作业内容单调,缺乏典型性。今天抄单词、词组,明天抄写课文,后天做练习册,再后天做一张试卷......这样的作业布置全凭教师一张嘴,学生埋头做。布置的作业量有差异,作业内容枯燥无味,使得学生不感兴趣,往往应付完事,作业没有实效性可言。

  作业要求统,缺乏针对性。教师往往忽视学生个性和基础的差异,要求全班学生每天做一样的作业,搞一刀切。这样的作业没有弹性,缺乏针对性,使优秀学生吃不饱,后进生又吃不下,因而就产生了作业抄袭现象和不做作业现象。久而久之,英语短腿的学生就越来越多,英语尖子生越来越少。

  作业形式单一,缺乏多样性。由于学校注重考试成绩,同时为了便于检查作业,教师布置的英语作业多为书面形式。而实际上,作业的目的除了巩固知识还有运用知识,除了书面形式的写之外,还有听、读、说的形式。然而运用性作业因其操作性弱,反馈评价困难而在传统作业实践中被淡化。由于作业形式的单调和乏味,学生个性得不到发展,而且综合运用能力得不到培养和发展。

  在一个班级的学生中,由于学生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学习能力等不同而在学习上呈现不同的差异。发展性教学理论认为“差异是一种资源”。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孔子就认识到了这个问题并作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因此,在日常英语教学工作中,尤其是作业布置中,应该正视学生存在的个体差异,不能搞“一刀切”。

  二、个性化作业的内涵与设计原则

  (一)个性化作业的内涵

  所谓“个性化作业”即可理解为适应学生每个个体的英语作业,使学

  生以作业为载体,在对英语课堂教学后个人的反思过程中对所学英语知识,英语语言功能的理解和运用,并在研究、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加以推广,从而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独特个性,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的学习活动。

  (二)个性化作业的设计原则

  .层次性原则。个性化作业的设计尽量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考虑学生原有的基础,依据其最近发展区,建立多层次的弹性作业结构,以

  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把握作业的难易度,既要满足优秀的学生吃得饱,又要保证困难的学生做得了。

  .多样性原则。作业任务设计要多角度、多形式、多题型、多用性,使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运用能力都得到训练,作业题的编制一定要精选精编,合理控制作业量,讲究作业效果,通过完成作业达到巩固和运用所学知识的目的。

  3.针对性原则。紧扣教学目标,有针对性地设计个性化作业的内容和形式。针对学生年龄、性别、爱好、志趣、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依据学生能力的差异,可以采用分层布置个性化作业的方式。

  4?典型性原则。个性化作业的设计,一定要精心设计,认真筛选,布置典型性强的作业题,做到既面向全体学生,又发展学生的个性,满足知识基础不同、智力因素各异的每一位学生。

  三、个性化作业的设计与实施

  除了对“语法是什么”的理解偏差之外,传统的语法教材也有一些问题与弊端需要指出并引起注意。

  设计分层化作业一一让学生体验学习的成功

  以往在布置作业时,我格式化地在记录本上写下抄写、背诵,或是给一个作文题目,要求每个学生根据所给题目完成一篇短文。一直都是统要求,同一模式,答案唯一的作业,对我来说批改起来方便。但是,当学困生没有掌握基础知识时,我会抱怨他们学习不认真,并且企图通过加重他们的作业量而达到我的预期效果。结果,事与愿违,学困生对英语学习越发感到厌倦,作业质量也每况愈下。就拿写短文来说吧,我布置完题目后,除了让学生按时完成之外,不作其他任何要求。第二天交上来的短文,除了几个优秀生以外,其它都是错误层出不穷,有的甚至词不成句,使我无从下笔批改。

  因此,一直在思考如何改变这种作业情况。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的身心发展由于先天禀赋以及后天诸多因素的影响,存在着差异。他们的学习水平、学习能力、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等都不尽相同。如果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教师就必须采取分层设计作业的策略。多元智力理论要求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在作业布置上既要关注后进生和中等生,又要关注优秀生。教师要根据不同能力的学生布置不同的作业,增加作业的层次性,让每位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得到保护,个性得到张扬,不同学生的英语能力得到展示。于是,我根据学生的差异,将学生按A(稍差生)、B(中等生)、C(优等生)三个层次来设计作业。

  案例1:阅读型作业的分层设计

  阅读型作业指的是要求学生利用教材或已有的材料,通过认真阅读,全面把握材料内容、体会、理解其中蕴含的英语知识、思想与方法,为更深层次的学习活动提供保障的一种学习行为。它通常表现为课前预习和课后提高两种形式。以课前预习为例:在布置学生预习8ATipsAboutTipping的课文时,为了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预习中都能对课文内容有所理解,我设计了三个层次的阅读型的作业:

  A(稍差生)的作业:

  1)录音机跟读课文,朗读3—5遍。在跟读时要求学生一句一句跟读,紧紧把握好单词的读音、句子的停顿。

  2)跟读完后,旬己独自出声朗读课文数遍,以读准单词的读音,同时,读出句子中的语调。如:一般疑问句读出升调,陈述句、特殊疑问句读出降调等。

  3)流利且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遍。在朗读过程中要投入,并试着找出旬己读不懂的地方。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通过数遍的跟读

  朗读

  有感情地朗读,学生在获得语感的同时对课文内容也有了一定的印象,为课上的听讲做好了准备。

  B(中等生)的作业:

  1)朗读课文数遍(自己定数量),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2)再读课文,完成老师预先设计的“T”、“F”判断练习。然后,听课文录音后回答老师在布置预习时设计的几个帮助理解课文大意的问题(What...?When...?Where...?How...?Why...?等等),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通过上述2个预习作业帮助中等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的细节内容。

  C(优秀生)的作业:

  1)精读课文——逐句阅读,圈点不理解的单词或句子。

  2)提出问题——根据课文内容,自己提出有助于理解内容的问题,并自行解答。

  3)明确语法点找出课文中的重要词组及句型。

  muchearliermucht匕较级

  veryfewtaxisveryfew可数名词复数

  expectsb.todosth.期待某人做某事

  didn"tlookpleasedatall看上去一点也不高兴

  littletimelittle不可数名词

  -I"msorryI"mlate.(语言情境功能)

  -ThafsOK.

  优秀生通过精读课文,掌握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根据内容提出问

  题,帮助他们进一步理解课文,且归纳出课文中的关键词组和句型。这3项阅读型的预习作业已经让优秀生对课文内容完全做到了心中有数。

  给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了不同要求的的三个阅读作业,让基础各异的学生都有适合自己的作业,真正做到整体把握,兼顾差异。同时,通过这样的作业,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由于分层作业难度适宜,不同层次的学生完成作业不再有困难,这无疑激发了学生完成作业的乐趣,使他们在完成作业的同时既感到轻松愉快,又扎实掌握了知识技能。

  设计实践型作业一一拓展学生的学习时空

  纵观自己多年来为学生布置的作业,有个共同点——以书面作业为主。我忽视了英语学习与生活相辅相成的紧密关系。其实,走出教室,我们会发现生活中处处有英语。因此,布置作业时应该考虑到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设计一些与学生生活有关的实践型作业,引导学生动手、动脑、自主探究英语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从而使所学的知识得到继续拓展和延伸。实践型作业的设计主要有调查、演示、制作三

  类。

  案例2:学生零花钱的调查

  调查作业,意味着让学生走进同伴的生活中,通过事先设计的调查

  问题,去了解他们的生活、学习等情况。例如:在学习了9AUnitThreeLessonTwoSpendingHabits后,我让学生自己设计问题,调查同学的零花钱数量、使用分配等内容。设计的问题如下:

  Doyouhavepocketmoneyeverydayoreverymonth?

  Whogivesyouyourallowance?

  Howmuchdoyouhaveaweek/amonth?

  Howdoyouspendyourmoney?

  Whatdoyoudowiththerest?

  学生们第一次做这类生活小调查的作业,积极性很高,纷纷扮演起了小记者的角色,去采访同学,获取零花钱数量及使用的相关信息。有

  的同学思维很敏锐,当他了解到别人有节约花钱的好习惯,并有一定的小额存款时,他鼓励他们去捐助汶川地震中缺乏学习用品的学生。也有的同学在调查过程中学习到了花费零花钱的窍门,有了管理零花钱的思想。还有的同学在调查完后,自己组织整理了一下材料,在课堂上汇报自己的调查结果,很有成就感。

  除了调查类的作业,我还鼓励学生完成演示类及制作类的作业,不断活跃学生的思维,使英语学习真正走进学生的生活中。如学习了英语打电话的对话后,我给学生布置了一个作业——用英语给我打一个电话。要求学生选择内容简单、基础的接电话和打电话用语。(A:Hello!MayIspeaktoMissZu?B:ThisisMissZuspeaking.Who"sthat?...)通过模仿演示的这个作业,完全把语言学习和生活联系到了一起,培养了

  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再如:7AUnitOne的第一和第二课主要是介绍的国庆节和元宵节。我就围绕“节日”这个主题,让学生先查阅其他更多的传统节日(如SpringFestival.Mid-

  autumnFestival.DragonBoatFestival)。然后,以一个节日为主题,收集有关资料,以小组为单位编写一份传统节日知识小报。在编写过程中,学生们排版、画画、涂色、组稿、誉写,忙得不亦乐乎。自己动手编写一份小报,既让学生了解了更多的节日知识,又培育了学生互相合作的意识,同时,对自我有更大的认同感。动手制作的作业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3.设计趣味化的作业一一激发学生对作业的兴趣

  学生都已经习惯已有的作业形式,知道除了抄还是抄,每次作业布置下去,丝毫没有兴趣可言,只是像机器一样完成作业,第二天可以交差就行。因此,他们的书写很不认真,有时漏抄几个单词,有时漏写几个中文意思,很马虎。更多学生出现的是今天抄,明天忘的现象。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兴趣为了激发学生对英语作业的兴趣”,我在“趣”字上做文章。我尽量把作业中的英语知识编成游戏、谜语等形式,使学生一看到这样的作业就来劲。游戏一直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将所学的知识穿插于游戏中,可以提高学生作业的积极性。

  案例3:另一种抄写作业

  新世纪教材6BUnitOneLessonOne教会学生用英语表达方向,如:turnleft>turnright>gostraight等。和往常一样,我布置了抄写作业,每个词组抄写2遍,记住他们的中文意思,第二天默写。到了第二天,在

  默写时,我发现好多学生把turnleft(向左转)和turnright(向右转)两个词组的意思都混淆了。

  学生表现出来的这个现象使我很着急,在我看来这么简单的方向都

  学不会,那么其他有难度的表达更不用说了。同时,这也使我认识到机械的抄写并不能让学生记忆抽象的方向。于是,我给学生设计了2个有趣的作业。一是走迷宫。我为每位学生准备了一张迷宫图,让他们在玩走迷宫的游戒时,大声说出旬己所走的方向。出发时,gostraight,然后根据路线,一会儿turnleft,又一会儿turnright,再三反复,不断熟练。二是机器人的游戏作业。这是一个两人合作的作业,即A用英语描述方向,B按照指令行走。在完成这个作业时,我让学生自己到操场上完成。在游残开始前,学生自己做了准备工作:在机器人行进路线上放置了一些障碍物,为学生向左、向右转设置好条件。在这2个巩固词组的游戏中,学生情绪高涨,这几个表达方向的词组很快映入了脑海,轻而易举地记住了。相比较机械抄写,取得了出人意料的效果。

  让学生在玩中学习,学习中体验知识的作业,使学生享受到英语学习的趣,感受英语语言的魅力。

  4.设计开放化的作业一一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

  教师都会认为,抄写作业及做练习是巩固知识的一个有效形式。其实,这是一种狭隘的认识。事实上,作业也是学习方法与过程的体现,其本质是为了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传统英语教学的作业主要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而发散思维的训练明显缺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英语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且富有个性的过程。英语的学习方式不能采取单一的、枯燥的、以被动听讲和练习为主的方式,必须让学生有广泛的信息来源。教师应该设计一些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为目的的开放化的作业,让学生在做作业的过程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思考教材以外有创意的内容,并培养自己的各项能力。

  案例4:创想家庭节水金点子

  新世纪教材9AUnitTwoLessonOneWater一课,讲述了水的分布、淡水的匮乏等知识,教育学生在平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保护水资源,并提出了一些节约用水的建议。在学生学习了该课后,他们了解到水在日

  常生活中的重要性,感受到了“水是生命之源”的真正含义。

  为了让学生掌握更多节约用水的实际做法,我给学生布置了一个“创

  想家庭节水金点子”探究作业。要求学生利用已有的语言知识结构,现有的词汇量、语法知识,以小组合作的形式,通过各种不同的途径收集资料,提出节约用水的金点子。作业布置下去后,学生便开始行动了。他们有的开始观察家庭日常生活中节约用水的情况,并做好记录。有的上网输入关键字查找相关资料。还有的啃起了《ShanghaiStudents*Post》,去阅读相关的文章。总之,他们动用各种资料,寻找各种途径,去完成这个探究作业。

  经过一个星期的收集与整理,学生们都获得了一些资料。他们的建议分别是:

  Afterwewashourfaces,wecanusethewatertowatertheflowersandtrees.

  Whenwefinishwashing,weshouldturnoffthetapintime.

  Whenweusesoaptocleanourhands,wemustn"tletthetapflow.

  Weshouldusethesaving-waterequipmentinourbathroomandkitchen.

  Wemustfixtheleakytap.

  Weoughttowashourclothesbyourhandsinsteadofbywashingmachine.

  Wemusttakeashowerinsteadofabathinthetube.

  Whenitrains,wecantrytosavetheraintomakefulluseofit.

  探究结果百花齐放,既有生活中随手可做的小事,又有节水设备的使用,还有对雨水的充分利用。可见,这个探究作业充分拓展了学生的思维,拓宽了他们的知识面,完全让学生走出了书本知识框架。

  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

  希望自己是一个研究者。”新课程理念更是强调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

  究的学习方式,要求以现行教材或学生对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

  中的问题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或合作讨论为学习的形式,运用探究式的科学学习方法,来促进英语综合能力的提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经验进行探究,不仅能深入理解英语,体验乐趣,而且能自主建构知识,真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协作能力,也使学生的情感和态

  度、价值观都得到了教育和发展。

  四、实施个性化作业的成效与思考

  (—)成效

  “个性化作业”在帮助学生巩固和理解知识的同时,更注重学生的兴趣和需要,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为学生提供了发展的平台,每个学生都获得了不同程度的成功。事实证明,英语个性化作业以其特有的成效

  展示它的生命力。

  1.激发了学生对英语作业的兴趣

  个性化作业的实施唤醒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调动起学生对作业的兴趣和积极性,转变了一部分对作业不感兴趣的学生,促使他们在作业的自主性、主动性方面有了明显的进步。我在实验前和实验后分别以不记名的形式对班中学生的作业兴趣作了简单的调查和统计,结

  果表明,在实施个性化作业后,喜欢作业的学生数猛增,不喜欢作业的人数骤减。

  2?学生英语作业的完成率与正确率得到了提高

  以前,我布置的作业比较注重作业量,一直认为通过“多抄多背”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在布置抄写单词时,要求每个单词抄写一行即4遍,一课词汇表上有10几、20多个单词,这就使学生的抄写作业量很多,第二天交上来的作业字迹潦草,默写成绩也不尽人意。在完成语法知识巩固的习题时,有的学生只是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书面作业,往往不动脑筋,敷衍了事,作业基本上没有准确率可言。在设计个性化作业

  实验前,我在学生中做了一个小调查,有53%的同学认为作业量大;有40%的同学认为一般;只有7%的同学觉得自己做得很轻松。在进行个性化作业设计的实践时,我在布置作业时,首先考虑学生的量力性,即不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又能发挥学生的潜能;其次考虑差异性,比如,部分作业要求学有余力的学生或有兴趣的学生去完成。在实施个性化作业后,我又对班中的学生进行统计,有52%的同学认为自己花在英语作业上的时间较其它学科相比最少,且作业质量较

  高,42%的同学认为一般,还能承受,只有6%的同学认为作业有时还不能按质完成。

  3.学困生的学习自尊心得到了保护

  每个学生在学习上都有自尊心,每当他们遭受到学习和作业上的挫折及失败时,总觉得在同学面前不好意思,特别是学困生,他们感到抬不起头,甚至有自卑感。而今,这些学困生在个性化作业的作用下,都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逐渐恢复了自信,自尊心也不断增强了。XX是班上英语基础很差的男孩,尤其表现在记忆单词方面。别人能背10个单词,他最多能背3-4个。每次拿到默写本时,脸上总是写满了忧愁。面对这样一个学生,我在单词记忆作业上给了他一个自主的空间,如果我要求其他学生完成20个单词记忆量(核心词汇

  扩展词汇),对他则要求记忆10个核心词汇。在对他进行多日的单词个性化学习记忆后,逐渐增加单词数量。如今,他在我的不断引导下在单词默写上有了很大的飞跃,他的脸上洋溢着自信而又快乐的笑容。

  4.学生的成绩总体处于上升发展的趋势

  从五次英语测验成绩表的具体得分与标准差来看,实施个性化英语作业后,不同层次学生的成绩总体都处于上升发展的态势。

  (二)思考

  实施“个性化作业”,并不是对传统作业的简单否定,而是对它的一种继承与发展。使传统的作业样式更好地为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服务。但是,由于教学的系统性和学习过程的复杂性,加之本人认识的局限性,对英语个性化作业的实践研究还存在诸多待深入探究的问题。

  1.如何把个性化作业的设计与培养学生的三维目标进一步紧密结合,使个性化作业的积极作用完全发挥出来。

  2.如何在设计个性化作业时,找出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经验之间的最佳结合点,选择的作业类型要紧扣语言点,促进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发展。

  3.如何突出个性化作业的人文性,使作业成为学生人文素养形成的一个重要载体,促进学生心智的发展和人格的完善。

  4.如何改进现有的对学生学习的评价,进而确保个性化作业的有效实施。

  5.如何在实施设计个性化作业中,进一步引导学生自己来设计作业,真正发挥学生在作业过程中的主体作用。

  还学生一个全新的作业世界,让作业成为学生在知识海洋里扬起风帆的桨和船!设计个性化作业,教师要着眼实际,认真分析学情和教材,制定切实可行的作业设计方案。在遵循个性化作业设计原则的同时,针对学生具体情况,通过学生喜爱的形式在教学中尝试实施作业的个性化布置,对作业量、作业难度和作业方式作适当的调整,力争让每个学生

  在适合自己的作业中都取得成功,获得轻松、愉快、满足的心理体验。英语作业的个性化设计,在理论上、实践上都带有尝试的性质,因此肯定有许多值得商讨的地方。但这种尝试已经让我明确了方向,在先前的实践基础上,我将继续积极探索新的作业形式,我希望通过“理论一实践一评价一理论”一连串科学步骤,使之日趋完善。

  “双减”背景下提高教师课堂效率的有效方法

  所谓的双减就是:一减是减少校内作业,二减是减少校外补课。原本提高学生的成绩不仅仅有课堂上的教师在教学,还有课外的培训机构在帮学生提高成绩。但现在绝大多数学生都仅限于校内的教师教学。因此提高课堂效率,达到减负不减质的效果,是当下大家都在讨论的一个重要话题。教师如何把握好有限的课堂时间?如何更好地提

  升教学效能,做到“减负增效”?高效课堂不再是一句口号,我们就是要向40分钟要质量,向高效课堂挺进。

  一、教学目标精准

  我们每一堂课都有其教学目标,要达到什么的目的。一堂新课,要让学生掌握什么知识点、如何突破重难点、要让学生达到什么程度等,事先都要有一个目标,而且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必须要做到这个目标要精准。所以,我们必须要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双减”背景下,不仅要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的现有水平,还要关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通过教学不断引导,向前发展。做到“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首先新课的教学思路、教学设计及课堂架构要了然于胸。其次要优化课堂结构,精炼课堂语言,提炼课堂重点,关注学生回答,用心用情上好每一堂课。在教授《那一定会更好》一课时,我事先了解学生对于童话的了解,确定教学目标为:1、了解童话内容,用自己的语言讲述童话故事。2.明白小树苗在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3.链接拓展同主题文章,拓宽阅读面。备课中我采用略读实践课模式为学生串联三篇文章,让学生在一节40分钟的课堂中领略三篇同类主题的文章,达到课外阅读课内化,课内阅读课程化的目的,实现语文大

篇五:教育部双减政策论文

  

  双减论文

  国家政策对于行业动向的引导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之前就当是政治书上的一句话,历史书上的一个图片,地理书上的一个名称。也许只有当是亲历者才会体会其中厉害。

  现在回想起来,我们生活琐碎方方面面都离不开国家的引导。我是202x届大学生扩招的幸运儿。国家把高考录取率扩张到80%,不管是一本,二本还是三本,只要上了国家线就可以有合适的大学上。把这个政策当作一颗糖果奖励给那时努力的自己,暗自发奋图强要好好学习,学本领学专业知识,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不负时光和诺言,一路顺风拿了国家励志奖学金,参加运动会拿奖,做了国家级课题项目,努力考试拿到专业领域证书。

  疯狂张扬自己的青春,直到202x年毕业,考研失利。正值线上教育的发展初创期,就这样凭借大学时期的自信和经验进入了我司,成为一名普通的在线辅导老师。兢兢业业的工作上课,严守老师的初心和生活的底色,努力上进。时间走过一年俩年,经历过的人应该都知道其中苦乐,转眼来到了2022年,疫情的影响,洪灾涝灾,台风烟花,貌似短暂的平静并没有影响动荡的局势。国家出台放开

  三胎政策,打压资本介入教育领域,双减政策再出重拳,我们整个教培行业摇摇欲坠。

  现在的我们就像是待宰的羔羊,前期跳跃挣扎蹦哒害怕极了,中期绝望里带着一丝希望,准备拿起法律武器捍卫自己的权益,后期安静等待,直到尘埃落定,接受现实,想下一步去向。现在的局面就好

  像是蝴蝶才慢慢开始煽动翅膀,环境一下肃静了,竞争更加激烈了,继续为生计四散奔走。

  今年教育体制改革力度前所未有,双减政策是这次改革中的重中之重。然而许多家长对双减政策的真实意义不够深入,心里产生焦虑。这种焦虑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没有辅导班孩子成绩不好怎么办?

  现在家长都忙于工作,辅导孩子时间几乎没有,遇到孩子成绩不好就直接送辅导班,这好像成为了俗成的办法。没有了辅导班,看着孩子成绩不好没有好的解决办法,产生了心理焦虑。

  二、小学取消了考试,怎么知道孩子成绩学得好不好?

  教育部规定,小学取消一二年级书面考试。三到六年

  级一学期也只允许一次期末考试。对于家长来说,考试成绩是衡量孩子学习好坏的标准,每次考试都会问:考多少分,如果成绩不理想难免会怒气冲冠,不是动口,就是动手。现在不知道考试成绩,家长是不是会产生焦虑,我家孩子在学校到底学得怎么?

  三、减少了课外作业,会不会影响孩子的成绩?

  没有了辅导班,没有了考试,现在连孩子作业都没了。以前放学回来第一句话就是:先做作业,作业做好了再出去玩。现在看到孩子在学校也没有什么作业,回家了还是没有什么作业,这样下去成绩能好吗?

  其实家长这种焦虑是旧的教育方式在桎梏着我们的思想,以前我们只看重孩子的学习成绩。想着孩子一定要考上大学出人头地。现在是注重孩子的素质教育,学习成绩不是考核孩子学习的唯一标准。没有过硬的素质教育,孩子就是成绩再好,在人生的道路上也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波折。

  据资料显示,学生患抑郁症的比例高达50%,而且还有一部分向重度抑郁发展。近几年学生zs或犯罪的事例也时有所闻。这说明以前盯着考试成绩的教育方式必须得改变了,注重素质教育势在必行。

  双减论文

  作为家长,我们怎样消除焦虑迎接双减呢?

  一、转变思想观念,转移培养重心。

  孩子能不能考上大学与上不上辅导班没有什么直接联系,双减工作是要求我们在减轻孩子学习负担的同时,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把孩子培养成为具有好的学习成绩,还有一个强健的体魄、高尚的情操的人。

  二、要经常与老师沟通,主动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

  家长对取消书面考试的焦虑有一定的道理,是因为没有了考试,对孩子的学习没有一个评定标准,无法了解孩子学习情况。学习成绩不是判定孩子成长的唯一标准,平时我们要注意与学校经常联络,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学习情况,而且不仅仅关注学习成绩,还应该关注孩子德育、智育、兴趣爱好等各方面的情况。

  教育改革是一个大的工程,作为家长我们首先应该转变思想,配合教育改革,相信国家,相信自己的孩子,也要相信自己在新的教育环境下,也一定能用新的教育方式把孩子培养成一个优秀的人。

  双减论文

  今年暑假,国家出台了双减政策,家庭、教育界乃至整个社会反响都很大,双减政策无疑是学生们的福音。

  双减政策是什么意思呢?义务教育的双减是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减轻学生的作业量,还有多点课余时间去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现在校外各类学科类培训机构均占用了学生们法定的节假日、休息日以及寒暑假时间进行培训补课,让学生们根本没有多余的时间去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在中小学阶段,孩子的全面发展特别重要。不能把所有的精力都用在学科类的学习上,到了大学或者出到社会,工作中除了专业的知识,还需要其它很多能力,比如:当众讲话的能力、团队协作的能力、与工作关系看似不大的技能和才艺,少了这些能力,就只能做一个完成基本工作的底层员工。

  在实际生活中,双减政策对我个人而言,其实没什么影响,因为我到目前为止,没有去报读过校外培训班。我会尽量利用课余时间做我自己喜欢的事情,而且学校的作业量并不多,完全不需要以减少作业量来达到双减。只有做了适当的练习作业,才能知道自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在社会上存在一些校外培训机构,最初可能是以教育

  为本,而随着时间演变,它们打着各种旗号、变着花样去大量招生,慢慢变成了以营利为目的。因此,国家才及时出台了双减等一系列的政策来约束他们。

  总之,作为义务阶段的学生要明白,双减这个政策绝对不是让我们不写作业、不学习、只顾玩乐,而是让我们把握好在学校学习的每一分每一秒,好好学习,努力进取,在相同的时间内做更有意义、更有价值的事情。

篇六:教育部双减政策论文

  

  关于双减政策的作文

  关于双减政策的作文

  关于双减政策实施的意义:

  “双减”直接限制了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的规模,缩减了其进行课外培训的时长,对校外培训机构而言可谓是影响巨大。然而,治教培机构易,治教育焦虑难。正如许多家长所担忧的,如果学生没有在学校享受到高质量的教育,没有改变现有的教育资源不均衡现状,教育领域内的“剧场效应”就不会消解,对培训的需求很可能还会通过其他手段满足。

  守住学校这一主阵地就是守住“双减”的底线,只有守住底线,才能将“双减”落实到底。

  关于双减政策的作文(精选24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许多人都有过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根据体裁的不同可以分为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议论文。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双减政策的作文(精选24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关于双减政策的作文1就在最近,教育部推出了“双减”政策,虽然名义上是“双减”,但我认为这是“双增”。

  在学校里,老师少买了一些习题,但作为代替的是拖堂。每次老师都会说因为习题少了,所以要多讲课,不然我们全班的学习都会落后的。就这样,本来的课间休息都被老师占用了。很多时候,下节课的老师已经来了,但上节课的老师还在讲课。所以我课间一口水都没喝到,弄得我上课渴得要命。

  不仅是课间被占了,连课后管理也被占用了。原本课后管理是给我们写作业的,结果全被老师拿去讲题,所以作业只能留到回家写,就算是“双减”后的作业,全都留到家里写也要写好久。

  能在家里写作业也算是好的了,我们班好多同学的补习班都因为双减移到了周一到周五上,所以他们一上完课后管理,就要跑去赶场

  子。有的人作业一个都没写,但已经十点多了,可又不能不完成作业,所以一直要写到十一,二点左右,早上上课一点精神也没有,每天顶着个黑眼圈呆呆地坐在教室里,老师讲了什么都没听进去。

  这样看来,“双减”后的效果一点也不好,还不如“双减”前的学习轻松。并不是说“双减”不好,而是“双减”没有减对。我认为“双减”应该把考试的选拔机制改掉,而不是一味地减少习题和周末的补习班,否则作业减了,但自主控制的时间也减少了,而且光减作业,不改升学机制反而会使许多家长焦虑,给我们买更多的习题,不仅没有起到“双减”的效果,反而适得其反了。

  所以我真的非常希望“双减”政策有所改变,可以做到真正的减负。

  关于双减政策的作文2最近,教育局发布了“双减”政策。这个政策是有什么用的,好在哪里?有什么改变?那么就让我给大家了解一下吧!

  在政策推行以前,我在周末总是在教学点之间来回奔波,根本没有时间休息,更别说运动了!每次赶完“飞机”以后,我回到家里总是精疲力竭的。但是,在“双减”政策发布后,我每天的生活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周末,我不再来回奔波了,现在课外的补习班都转到工作日,而且都是线上的了。这让我有更多的时间放松,做一些我没有时间做的事情。在线上上课时,我也可以与老师进行互动,不用像以前一样——“上课两小时,来回四小时”。

  在学校里,一切也有了变化,在第二节课结束以后,我们会有一个30分钟的大休息,我们会做眼保健操、桌操和室内操。在吃好午饭后的12:10,我们会进行半小时的午休,这可以让我们有更多的精力来上下午的课。在下午的三节课结束以后,还有专门的作业课!哈哈,每天都能在学校里完成作业,真是太开心了!

  实施了这个政策后,我的压力确实小了很多!感谢国家!

  关于双减政策的作文3一年前的今天,时针显示已经是晚上十点了,刚做完家庭作业的我,感觉十分的疲意,刚倒在床上,便沉沉的睡去。没过多久,耳边

  传来了一阵阵窸窸率率的说话声,"书包老弟,你也太重了吧!我都要喘不过气了。桌子用沙哑的声音说道,“桌子哥,我也想减肥啊!但是环境不允许啊,各种各样的习题试卷把我塞满了,呜呜呜……”原来,这是我在梦里抱怨着学习任务的繁重。

  一年后的今天,一场轰轰烈烈的“双减”政策实施下来,我们彻底解放了,操场上活跃着我们活动的身影,小区里回荡着我们欢乐的歌声……,自从“双减”以后,我有更多的时间参与到自己喜欢的事情上,学校里号召我们要做到“减量不减质”,时刻把“效率”放在重要地位:学校里开展了托管学习活动,我们可以把桌游带去跟同学一起分享,玩得好不快活!课间我们还可以做手工作品,用来丰富我们的课余生活;老师们的教学更丰富了,让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作文课:老师起先和我们讲述去登山、去看日出的故事。用生动的语言、形象的画面让我们不禁想象着,冬天,漫天雪花,像柳絮一般不停地飘舞着,除了卷着浪花的海水以外,整个山岗、松林已经成了无限幽静秀美的银白的世界。高高低低的松枝上,都托着大大的雪团,风一吹,又静静地落到地上和别的枝丫上……我们就这样通过各种丰富有效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充分调动起各个器官的感知能力,让心灵来一趟别开生面的旅行,小眼睛发亮起来了,思维开拓起来了,手中的笔蠢蠢欲动起来了,一个一个鲜活又灵气的字眼跃然纸上……

  以前一到周末,我便穿梭在各个学科培训班,导致我连作业都完不成,也没有足够的休息时间,甚至连吃饭都是随便将就一下;现在我的周末时间可以自由支配,参加的也是自己喜欢的兴趣班;以前,有许多的作业需要爸爸妈妈帮着检查和辅导,如今,老师会利用校内晚托班的时间给予我们更加专业的指导和帮助,能让我们把知识〝嚼烂,吃进去!曾经一次次的考试让我们备受煎熬,现在,它改头换面,以独立作业这样的新身份来温柔地对待我们;让我们能以更积极的心态面对每一次挑战。

  我是幸福的,也是幸运的,正沐浴着“双减”的阳光恩赐,享受着“双减”带来的福利,课余知识丰富了,生活技能见涨了,创新能力提高了,我的童年生活因此变得更加有趣多彩。

  关于双减政策的作文4“快点吃,吃完赶紧上课去。”这是“双减”以前,我上完漫画课,又火急火燎地去上奥数课前妈妈的口头禅。

  唉,漫画课与奥数课只隔了一个小时,为此,我没有好好吃过一顿晚饭。有时,遇上喜欢的菜肴,就想多吃上几筷,可是不行,妈妈已经在门口拿好了出门的鞋子。我只好扒拉几口,匆匆出门。一路上,妈妈随手塞给我一个面包,还一个劲地催我吃。可我哪里有胃口吃啊!上课时,我的肚子“咕咕”直叫。有一次,这声音实在太响了,旁边的同学都向我侧目而视,害得我脸红脖子粗,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现在呢?“双减”了,每个周末都能拥抱自由,享受美好时光。不用赶着去上课了,吃饭的时候,可以吃得慢一些,真正吃出食物的美味了。吃完了饭,躺在长椅上,嘴里喝着果汁,耳朵里塞着随身听,手上捧着喜欢的书……这可是“双减”前不切实际的幻想啊!

  自从教育局发布了“双减”政策,每天放学,不用急急忙忙地整理书包了,可以在托管班里疯狂写作业,天天和同学比谁的作业做得快,还可以讨论一下题目,看看别人有没有更好的解题思路。老师也可以利用这个时间帮我们解决作业中的疑惑,我觉得挺好的。

  “双减”政策实施后,更爽的是放学后。一回到家,我们可以跳跳绳,跑跑步,和小伙伴们打打篮球,玩玩游戏……每一天,我都满头大汗。玩痛快了,回到家,洗个澡,然后拿出自己喜欢的书,随着情节的深入,穿越时空,和主人公一起经历喜怒哀乐。还可以拿起手中的笔,记录好词好句,写下读书感受……

  “双减”政策实施以来,我体会到了“自由”两个字。我拥抱自由,拥抱“双减”!

  关于双减政策的作文5最近实行了“双减政策”,目的是减轻我们学生和家长的负担。

  从暑假中旬开始,就有些在职教师开始停课了。其中,我的英语老师也因为这个政策宣布停课了,如果英语不停的话,我就要把《新概念1》学完了,偏偏在这个节骨眼儿上,其他地方也没有相同进度的班级,我只能被迫“休学”了,真是讨厌!所以说,我从一开始就不

  喜欢“双减”。

  再到开学,说实话也真没什么大变化。反而因为临近毕业季,我们更加忙碌了。作业,不减反增,只是在学校做的多了,回家少了。四科老师“抢”着时间讲作业,并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写完,好不烦恼!留回家的作业是少了,但还有主课类的学习在等着。放在平时,是早上上到中午,现在就是下午上到晚上了。而且,晚上一回到家就已经很晚了,直接倒头就睡了,也时间没完成课余作业。晚上上课会得我昏昏欲睡,精神不振。从而间接引影响第二天的学习质量,形成一个恶性寻循环。所以,“双减”对于我的生活,目前来说的压力是丝毫未减。比起这个所谓的“双减政策”,还是之前的生活更轻松一些,更自在一些,现在反而感觉生活的节奏乱了。

  我觉得,肯定也有很多学生与我经历相同,看来我还是需要时间去适应。

  关于双减政策的作文6开学啦!但这个学期可跟别的学期不一样,因为这个学期“双减”了。

  可能还有一些人不知道什么是“双减”吧!“双减”其实就是全面减少作业量和时长,减轻学生负担。这下子我周末就可以去户外运动了!

  开学的第一周很快,只上了三天学,就到了周末。

  终于放假了,我飞快地奔向了汉城湖公园,虽然天阴沉沉的,可是我的心里非常的惬意。不知不觉,汉城湖就到了。可是刚来到公园中间的赛艇俱乐部这,天就下起了小雨,本来是想划皮划艇玩耍的,这下失算了。

  濛濛的细雨飘洒在我的脸庞,忽然之间,感觉也是蛮舒服的,算了,我还是欣赏下雨中的美景吧,站在观景台上,眺望着湖对岸那一望无际的树木,感觉真像一片绿油油的大森林。

  沿着红色的步行道继续往出走,就来到了水磨广场,这里因为有一个很大的水磨而得名。因为有雨,这里不同于往日,也正好让我能静下心来仔细的看看古代的水磨。

  走过广场,继续沿着湖边的步行道向出口走去,两边各式各样的花草树木映入了眼帘,这中间却冒出了一些奇怪的绿色方块,走进一看,才发现原来是园丁在上面铺上了草,把它们伪装成了一个个草丛。不过在我看来,还是让这些花草树木自然生长更好。那些人工修修剪剪的,虽然很美观,但是感觉还是失去了草木原有的活力。

  “双减”后的第一个周末,伴随着这场小雨,洗去了我心中原有的烦躁,虽然这周末没有完成我计划中的玩乐,但是有美景陪伴的周末,我想做梦也会笑醒吧!

  关于双减政策的作文7“双减”政策落地后,同学们甭提多高兴了!这不,开学后第一个双休日,我不但不用穿梭于各种烦人的补习班,而且可以跟爷爷去钓鱼。真是个快乐的双休日,真正属于我们孩子的双休日!天还没有亮,我和爷爷就急急忙忙地带着渔具,向河塘奔去。来到塘边,我和爷爷做完一系列的准备工作:和鱼饵,打窝子,装鱼线,鱼钓,鱼漂……忙了个不亦乐乎,原来钓鱼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里边有着很深的学问。天气阴阴的,正是钓鱼的好天气。塘岸边树上的小鸟儿叽叽喳喳地叫个不停,它们大概在说:“小朋友,今天一定能钓到一条大鱼!”

  我按照爷爷的指令,抛竿将鱼线甩进河塘里,静静地观察着平静的水面上漂浮的鱼漂,耐心地等待着鱼儿上钓。过了一会,浮漂动了一下,我兴奋地大叫起来:“我钓到鱼了”可是,我把钓竿拉起来一看,大吃一惊,原来空空如也。爷爷说:“钓鱼是有学问的,不能鱼漂一动就提竿,看见鱼漂顶上来或者沉入水中才能提竿。”

  我并没有在意爷爷的话,不过,第二次我是认真的。眼看着一条小鱼朝这边游过来,我又按捺不住心头的喜悦,一下又提起了钓竿,可是又没有成功。小鱼咬钓时,我就沉不住气了,没有等小鱼完全把钓子吞进去就把鱼竿提了起来。这时爷爷又说:“钓鱼不能急于求成,要耐心等待,要徒沉得住气,鱼儿总是先试探一下,并没有真正上钓。”

  第三次,我按照爷爷说的去做。我仔细看着水面,耐心地等待着。

  终于过了好久,一条鱼游过来了,我沉住气。有动静了,浮漂在水面上的部分一下一下地动着。当浮漂被贪吃的鱼往下一拖时,我猛地往上一拉,太沉了,鱼虽然不大,但求生的欲望使它使出了吃奶的力气,但它还是被我钓上来了。我得意洋洋地笑道:“谁叫你这么贪婪,这就是后果!”

  那天,我和爷爷钓了许多鱼,这次钓鱼,我明白了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沉着冷静,要善于等待机会。

  这是“双减”生活后,最快乐的一天!关于双减政策的作文8“双减”指要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和校外培训负担。但是否是所有“负担”都需要减去呢?

  显然不是。就比如这次的月考就被“减”去了。但其实一个学期一共就四次大型考试,把月考减去了,就只剩两次了。我个人认为这是并不合理的——

  一、定期考试可以提高我们的危机意识,也从一方面督促我们复习,对知识的巩固起着重大的作用;

  二、有两门新学科的加入,我们需要多适应、早适应考卷的答题形式和出题格式,而不是过了半个学期才知道应该怎么学习这两门学科;

  三、减去为数不多的考试,给我们提供了很多闲暇时间,但处于这个年龄阶段,我们正是缺乏自控力的时候,反而对成绩提高有了阻力;

  四、我们需要定期对自己现阶段的成绩和排名有个认知,而这“定期”如果只是半学期一次,未免有点太久了。

  综上所述,我认为月考并不会给我们带来压力,相反会促进我们的学习,提高我们学习的机积性,所以月考本身不应被“减”去。也有其它不应减的因素,比如课外的辅导。如果学生是真的需要并自愿学习,它只会对学生有好处。当然,这点因人而异,毕章确实存在一些时间安排不合理的课程,但也仅是少数。

  所以,我个人认为“双减”要减去应减的,保留不应减的,而不

  修是把所有“负担”都减去,因为有些“负担”其实并不是负担。

  国家提出这个政策的初心是好的,地方的执行也是积极的,只是不是所有的东西都应减去。

  关于双减政策的作文9时间过得真快呀!一转眼,新的学期便开始了。我们迎来了快乐的“双减”生活。

  以前,每个周末我都要上辅导班,而且做作业时总是磨磨蹭蹭,总会把当天的作业拖到第二天再做,真是让我很烦恼,不知怎么合理地安排时间,妈妈也会因为我写作业墨迹而常常生气。现在,自从实行了“双减”之后,我感到特别的轻松。每到最后两节课的时候,同学们就会进入那令人快乐的“双减”生活,只见大家急匆匆地准备好老师布置的作业,专心致志地写起来,就连喜欢说话的同学也会安安静静地写起作业,使班里变得鸦雀无声,只听见笔尖“刷刷刷”的响声。就这样,时间一分一秒地走了过去。“叮铃铃”,放学的铃声响了,同学们轻轻松松地写完了作业,背起书包高高兴兴地走出了校园。

  每次我一见到妈妈,就会迫不及待地告诉妈妈:“妈妈,我在学校里已经把所有的作业写完了!”妈妈听了总会对我赞不绝口:“你的速度变得快多了!”我在心里下定决心:以后要使自己的速度变得更快。这样,妈妈也不会经常生气了,我还可以利用剩余的时间和妈妈打羽毛球了。

  啊!我真喜欢“双减”生活。因为它给我们带来了无穷的快乐和方便!还使我知道应该怎样合理安排时间呢!关于双减政策的作文10“双减”到底是什么呢?“双减”指的是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当这一政策出现的时候,我的课外辅导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所有的学科辅导课进行了精减,并且从周末调整到周中。这些变化使我必须加快做作业的速度,尽量使作业不带回家,同时,也让我的周末有了休息和娱乐的时间。

  总体来说,双减政策有以下几个优点:

  首先,我有了更多的空间时间,在周末可以不在家里上网课,而

  是和家人一起出去玩。我还是更多的时间来阅读课外书,开阔视野,开拓自己的兴趣爱好。

  其次,在晚上上课和周末出去玩的双重刺激下,我做作业的效率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如今,我能更快更好地完成任务。

  最后,因为课程的精减,也极大地减轻了妈妈的经济负担,因为课程的减少,退了3门课。

  虽然双减政策有许多优点,可是世上并没有十全十美的事物,它也有缺点:

  第一点,双减容易让人觉得不用努力了,但实际上,学校虽然给我们减了压,可是中考、高考的压力依然存在。实现考上大学的梦想,使我们不能松懈,天上不会掉馅饼,我们要给自己一些前进的动力。

  第二点,周中的压力会过于大,怎样合理地安排时间,也成为了我的一大难题。

  综上所述,双减政策利大于弊,只有我们能正确面对减负后的学习生活,就能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小学生。“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如这句古话所说,学习一定是辛苦的,双减政策只是让我减少学业负担。如果你想要在广博的书山、学海中汲取更多更广的知识,“勤奋”和“刻苦”是必不可少的。而如果做到了这些,双减政策的弊也就不明显了。

  关于双减政策的作文11刚听到“双减”这条消息后,肯定是高兴的。因为作业在学校就可以全部做完,回家就可以有更多的娱乐时间。双休日也不用上课外补习班。我也终于有周末了,而不是天天在上课。

  但是虽然作业量减少了,课程的难度并不会变简单。我们终有一天还是要参加中考的。所以我们要做到减量不减质,每份作业还是要认真完成。校内学习的质量更为重要。

  再来说说我对课外补习课时间移动的看法。相信国家也一定是为了让我们有更多的休息时间才这么安排的。可是我不明白,既然“双减”了,为什么不一刀切,双休日不能上,但平日却还可以。现在开学了,回家已经很累,课都调整到平日,立刻再上的话,听课的效率

  肯定会变低。而且学校里有很多兴趣班,时间也容易冲突。

  今天课上,贾老师也问了我们:你们对于“双减”的看法是怎样的呢?感觉变化大吗?部分同学认为无所谓。因为该上的课还是得上。我认为对我还是有变化的,因为以前周末都很忙,现在突然空下来,我会有点不适应。还有我也很担心,很多课改成线上了,我的近视度数会不会加深。

  作为学生,我希望“双减”政策能够有效的执行。真真做到作业学校完成。小学生不要再额外补习语数外。让我们有更多的时间去学习我们感兴趣的课程,有个愉快美好的童年。

  以上就是我对“双减”政策的看法。

  关于双减政策的作文12“双减”对我们的学习生活有没有很大的影响呢?那是当然有的。以前的周末我每天都疲于奔命在各个补习班中,现在因为政策的原因,课外机构都把周末的补习班换到了周中,我放了学回到家里吃完晚饭就能轻轻松松去补习班了,使我的平日课余生活更加丰富。同时,“双减“政策把周末原先要去参加补习班的时间给空出来,我周末就能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了。

  再有,”双减“政策对于老师也有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学生把作业都在学校里面去完成,老师批改完之后如果有什么不清楚的地方再给同学讲解,这样回家后爸爸妈妈也不用担心我学校的作业完成情况了,记得以前帮我批改作业是妈妈最最头疼的事情了。

  在“双减“政策刚刚颁布的时候,爸爸妈妈和我都有着各自的焦虑。我在想:原先周末的补习班调到周中来了,我放了学就要吃饭去补课了,那我学校的作业怎么办?来得及写吗?

  在细则出来后,我才知道,原来学校的作业会做相应的减少,而且还是在学校里面去完成,这样我的速度和准确率都会有很大的提升,不懂可以当场向老师和同学请教,真是一个很好的方法。爸爸妈妈担心“双减”出来后,孩子参加补课的时间会减少,提升拓展题的机会也会随着减少。那以后遇到那些拓展的题目不会做怎么办?后来才知道,原来以后考试的难题占比也会逐渐减少,国家需要我们学生能熟

  练的掌握基础知识,今后的考试中减少难题的数量。那对我们来说就轻松了,我只要把课本里面的知识吃透,把各种变化题型做仔细、做熟练,就会很容易的提高学习成绩。

  同时,取消了那些所谓的尖子班、提高班,那么爸爸妈妈们的经济负担也会降低。他们周末只要把我送到我喜欢的课外培训后,不用再盯我学习,他们也能挤出一定的时间去做他们想做的事情了。

  对于新的政策出台,有些人会迷茫、有些人会疑惑,还有些人会顺应变化去适应变化,努力把自己做的更强更好。趁着这次“双减”政策的出台,我的目标是努力完成学校的学习任务,把课本里面的内容学仔细、学扎实,同时丰富自己的课外生活,多学习一些技能,少刷一些拓展题,长大后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全面发展的新青年。

  关于双减政策的作文13我的小学生涯已经过了一半,我都四年级了,是一个要抽测的年级了。本应该作业越来越多,休闲时间越来越少的一个阶段。但结果,作业比原来少,休闲时间也比原来多了。

  就因为教育部不让双休日排学科类的班,所以我妈把我所有学科类的课全调到了周一到周五,双休日的课寥寥无几,只剩下了一节舞蹈课。虽然我的双休曰很轻松,但周一到周五满满的课啊!

  因为作业少,所以我回到家,没一会儿就把作业做完了。我闲着无聊,又做了些课外作业。

  到了周曰,妈妈先把我的运动——游泳安排好了。游好之后我又在想该干什么?哦,可以做手工呀!可是做完手工又该做什么呢?唉!总之,这个双休日可比原来无聊多了!

  “双减”对找有好有坏,好处是我的双休日变轻松了,坏处是平时更忙了。那你们喜不喜欢“双减”呢?反正我很喜欢。

  关于双减政策的作文14最近一个热点词汇爆发在每个人的手机上——“双减”政策。

  双减政策是指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简单点来说,就是少点作业,不上辅导班,这其实是每个学生梦寐以求的事情,但我们也不能否认它的一些不好影响。

  对于学生来说,能够减轻作业量是最好不过的事情,对于每天都在做作业,甚至说无时无刻不在做作业,我们也早已厌烦,甚至说并不想写作业,现在双减政策开始执行,也给学生们喘口气的机会,对于这个,我们还是挺开心的。但家长们却开始担心了,担心作业量过少,我们会有太多的放松时间,以至于太过放松,把最主要的学习给忘了,还可能因为作业量不大,有些人就敷衍了事。对于这些问题,我做一个学生,只能说,如果作业少了,我们难道不会好好写吗?

  虽然我也不是很喜欢写作业,但是作业还是可以很有效的帮助我们复习,巩固学过的知识,并且我们也可以在写作业的过程中,发现新的知识,还是有一定效果的。

  另外,对于不让课外辅导这个问题,我觉得真正能拉开距离的是课外学习的一些东西,而现在禁止了课外辅导机构的进行,我们减少了学习课外知识的监督,就只能依靠自己来进行学习课外知识,这篇是非常考验我们的自觉性以及自律性。

  对于课外辅导班,学生的大多数印象都是不好的,甚至有时候会想让辅导班赶紧关闭,但现在真的到了没有补习班可以上的时候,我们才发现可以在有专人的监督下,学习课外知识也是一件好事。

  双减政策减轻了学生当下的课业压力,但如果我们自己不主动去学习的话,在未来的考试中,我们必然会很紧张,而我们现在不能依靠外力来监督自己,就要养成自己的自律。

  关于双减政策的作文15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双减”政策。所谓“双减”就是一减学生的作业,二减教培行业。

  首先,“双减”政策出生的原因与诸多因素有关。

  其一,中国的教培行业过度“超跑”于学校内容,导致课堂上认真听讲的学生人数大幅减少。“让孩子赢在起跑线”的观点已经泛滥,那些没有上过补习班的学生,成绩普遍靠后,导致了教育的不公平性。同时补习班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甚至才六年级的学生,其桌上的书也堆得像小山那么高,这严重危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

  其二,中国人口老龄化加剧,从而导致劳动力短缺。而如今的年

  轻人不愿从事体力劳动,如果让此现象继续发酵,土地将无人耕种,高楼将无人建造,百姓的衣食住行必将得不到根本保障,国之根基必将被动摇。所以“双减”减的也是梦想成为白领的人,加的是蓝领行业的人,这也是一项促进国家基础产业得到稳定与发展的国策。

  “双减”政策一落地,在社会上也引起了轩然大波,可谓是”几家欢喜几家愁”。

  “喜”的是一些没有上过补习班的成绩较差的学生,因为他们有了更为公正的教育环境。但有点仍需注意,“双减”政策不能杜绝补习班,在周一至周五的工作日晚上学生仍然可以进行补习,甚至有家长会请家教来“一对一”辅导自己的孩子。总而言之,“双减”只是保证了相对公平的教育环境,而不是绝对的。

  “愁”的有两类家庭。一类是补习班从小补到大,从来都是被老师“牵着鼻子走”,导致了缺乏自律与自主学习能力的学生家庭。他们一旦减去补习班,学生成绩必然会一落千丈。第二类家庭则是家长的文化水平不高者,他们难以辅导孩子的作业,而学生本身的独立学习能力若不高,必然会导致作业错误率高,成绩下滑。

  “双减”政策的实质有三点:

  第一,筛选一些有自律性,自主学习能力、创造力强的学生进入大学深造,进而成长为真正优秀的研究型专业人才。

  第二,减轻学生作业负担,使学生不再成为“书呆子”,而是全方面发展,注重素质教育,从而提高学生总体素质水平。

  第三,保证教育的公平性,全面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

  时至今日,网上仍有不少对“双减”政策存在质疑,很多网友认为“双减”没有减到实处,中考与高考这两大关门仍没有减,所以家长的焦虑仍是存在的。这次“双减”也给我们中学生敲响了警钟。首先是要注重课堂、专心于课堂听讲、专注于课堂活动。其次是我们要培养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增强自律性。最后是提升自己的体、美、劳等素质能力。

  “双减”政策已是弦上发出的箭,必将成为国之大计,也是国家在教育事业上跨出的一大步。

  关于双减政策的作文16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标志双减政策正式落地。对此,我持中立态度。

  “双减”无非是减轻学校作业,整顿校外培训班。减一个,自是皆大欢喜,但两个同时减,便有过犹不及的意味。举众皆知学生们在接受了老师在学校课堂上传授的知识,是必须要有一定量的习题助以巩固深化所学。“学而时习之”,就算是下载到了电脑里的软件,也得用啊!现在作业少之又少,大多数学生在学习上所用时间比例骤降,成绩是紧随其跌。

  “学校作业写不写无所谓,我家的上了四五个补习班,成绩不在那摆着!”放在以往此类话层出不穷,但那些家长现在必然鸦雀无声、焦头烂额。学习成绩不好,补习班也不能上了,对于一些机灵的同学倒是可以把注意力多放在学校课堂上,但对于那些渴望“勤能补拙”的学生,现在就不是多学点、多花点时间、多听几堂课的事了,也许有人说可以刷题,但请问这与作业与补习班的区别何在?减负意义何在?同时,部分网民也担忧校外培训市场缩小会对教育公平产生影响。这也不是杞人忧天,比如说,培训班名额只有一个了,我家出3000元你家出800元,谁能上?答案显而易见。所以说“双减”或许会很大地降低中国群众的普遍受教育的程度以及文化人的比例。

  但是对于国家来说,“双减”是大有裨益的。现在国家人口基数近占世界1/5,资源供给严重不足,于是“计划生育”成为基本国策,但福祸同行,我国老龄化问题显著,祸不单行,劳动力短缺的问题便随之而来,特别是蓝领的缺失,使社会生产劳动力面出现裂缝,亟需弥补。而目前已长成的九零后们从小就被以长大“当白领”的.思想所左右,自然不乐意顶着烈日当蓝领了!现而今,在“双减”这个大哥的号动下,高中录取率降为50%,并且取消高中生重读机会。这表明现在的大学选拔出来的都是自律性强的高端技术人才,是镇国之栋梁!而筛掉的则是一批对社会生产贡献不大却坐在空调房中的“白领”。

  “双减”还能让教育“返璞归真”,从根本上解决教育短视化、功利化等问题,促进学校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在“双减”的大背景之下,中学生们需要保持头脑清醒,它不是给大家尽情玩乐的保护伞,而是一根抽打我们高度自律,更高效听课、完成作业的策鞭。课堂认真听讲,课后高度自律,成为影响我们今后人生方向的重要标码,所以无论何时中学生都应做好自己,“双减”的长鸣钟振聋发聩,同学们,应该努力、自律起来了!关于双减政策的作文17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的意见》,标志着“双减”政策正式进入落地实施阶段。“双减”主要减轻学生两方面的负担:一是在校作业负担,二是校外培训负担。此政策的实施,给学生、家长、学校三方面带来了不小的影响。

  一为学生方面。学生本可以在校外培训机构上课,又有老师布置的各科作业,如今“双减”政策的实施使学生“课”无法上,作业无需写,让学生们减轻了不小的压力。但这也容易让学生产生消极懈怠的心理,让一些本就成绩不好、学习态度不积极的学生有了“偷懒”的机会,成绩不错的同学也可能因作业任务减少而将空闲的时间交给游戏。这并不利于学生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当然,自律的学生另当别论,反而可能会因“双减”政策的实施更加自律学习,此须视特殊情况而定。

  二是家长方面。“双减”政策给家长们带来了不小的影响。消极懈怠的同学成绩下滑,自律好学的同学成绩上升,两者差距会随着时间的增长变得越来越明显,便会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家长们自然也将越来越焦虑。没有了学校的作业负担和校外的培训负担,家长们为了不让自家孩子落后于他人,会给学生制造家庭中的学习负担,比如在家中“一对一”聘请老师为孩子补课、刷题、批改作业,如此“双减”政策的实施不但不能减轻某些学生的学习负担,反而增加其负担,也给家长们增添了经济负担。只要“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高考政策不改变,“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一观念就不会自行消失。

  三则学校方面。“双减”政策的实施虽然限制了学生在校外培训,能将学习重心放在学校里,但同样也限制了学校老师布置的作业量,使老师不能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也会导致学校整体教学水平下降,升学率也随之降低。这样也会让老师们陷入焦虑之中,每天更加操心学生的学习状况。但另一方面也确实减轻了老师的负担,可以少批改作业,有了更多的私人空间,让老师可以将生活融入工作之中。

  “双减”政策给三方带来了不小的影响,而国家实施的终极目的是从根本上解决短视化、功利化等问题,全面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减轻学生负担及实施教育均衡公平发展。但以目前情况来看,“双减”政策并没有达到理想的目的,反而打破了以前较为平衡的教育状态,让学生学习方面阶级分化严重,不利于国家培养人才,校外培训机构市场的萎缩也可能会对教育公平产生影响。

  “双减”政策需要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才能够真正地在中国实施,其效果让我们拭目以待。

  关于双减政策的作文18今年,教育部发布红头文件,全面实行“双减”政策,中小学生周六周日是法定休息时间,不得被学校和辅导机构占用补课。

  其实,这个政策有好有坏。

  好处就是,对于学生来说有了更多的课余时间,不用被补课所烦恼。可以自己安排自己的学习活动,可以利用这些时间放松心情,锻炼身体。

  坏处就是,有些基础薄弱的学生,想利用这些时间去找课外老师辅导。不想掉队,理想的话,还可以实现弯道超车,这也是一件好事呀。但现在有了政策,很多补习班都不敢在周末上课了,只能在周一至周五晚上给那些走读生补课,住宿生就没有这个待遇了。

  周一到周五,本来学习就紧张,就繁忙,还要到外面补课,这和“减负”也是矛盾的呀。

  唉,这“双减”政策落地,有好也有坏啊。

  关于双减政策的作文19中秋过后是国庆,三天假后,接下来很快就是七天假,说起来很

  美好,其实还是一个字——忙。

  因为调休,这周的周末就只有一天,周五放学回家,周六就得返校,赶着上国庆放假冲掉的课。庆幸的是,这周的周末作业就只有一篇周记,也不知道其他各科老师是不是忘记了,还是故意选择让我们放松一下。

  怎么可能放松呢?一回到家里,我便开始洗澡,接着吃饭、穿鞋,一气呵成背上书包。什么?你问我为什么这么急?这是要去哪里?实不相瞒,去课外辅导机构补课。

  自从“双减”政策一下来,课外辅导机构只能在周一到周五上课,周六上课就违规了。乍一听上去,这政策还真不错,但你可知道,我是全宿生啊,明年就要中考。周一到周四都住在学校,没办法,只好周五一放学就跑出去补课。

  我上初三,正好碰上双减,“减”的真不是时候啊。

  关于双减政策的作文20“双减”政策的出台,在社会上引起了一时的轰动。我们周末终于不用再奔波于各个培训机构中。我的内心有一个声音在欢呼:终于摆脱了那个忙碌又疲惫的作息了。

  当然,对于“双减”,我也有自己的看法:国家出台“双减”,课后的作业也减少了,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松懈了,对于学习的积极性,我们应该一贯地保持。终有一天,我们将要面临中考,高考的压力,课程的难度不会因为“双减”而降低,所以,我们应该认真努力地学好课内知识,把课本的内容学扎实,同时应该认真地对待每一份作业,做到减量不减质。我们还应该给自己制定一个目标,自觉地学习,因为我们谁也不想在将来成为一名普通的“搬砖人”。

  “双减”之后,更多的好处是我们这些祖国的小花朵,终于有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丰富自己的课外生活了。没有了各类学科的补习班,我可以花更多的时间来阅读课外书,开阔视眼,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我可以和父母一起去各大博物馆参观,了解更多的中国文化。我可以约上三五好友,一起去爬山,去游泳,去足球场,去小溪里抓螃蟹……

  “双减”之后,你们的生活又有了怎样的变化呢?

  关于双减政策的作文21这学期国家发布了“双减”政策,即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让我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开学到现在已经过了六周了。以前一放学我就被爷爷奶奶送到晚托班,每天的晚饭也都是他们打包过来给我吃的,直到八点左右作业全部完成我才回家。双减后我参加了学校的晚托班,有老师陪着我们做作业,有时题不会的时候就可以请教老师,而且速度也大大提升,作业基本都在学校完成了。放学回到家,我可以和家人们开开心心地坐在一起吃饭。像螃蟹这样的食物以前只能留在周末吃,因为吃起来太麻烦又浪费时间,而现在我可以悠闲地咬着我的美味蟹腿。

  以前明明是周六周日,是给我们休息的,可是妈妈给我报了很多的兴趣班,多的让我头疼。双减后语文数学英语之类的培训班都没有了,让我的肩膀上少了一大块重磅的石头。我也成功地获取了半天自由时间,我可以做我自己喜欢的事或者让爸爸妈妈陪我去动物园、游乐场、爬山、游泳等等。

  我很喜欢双减后的生活。饭后可以骑上我心爱的小单车,在小区里转呀转呀,吹吹晚风赏赏月光,别提有多悠哉了。写完作业也不用被妈妈催着快点洗澡看书,我可以有时间玩会的我玩具再去洗澡看书。最重要的还是和爸爸妈妈相处的开心时间变多了,以前我们在一起的时间除了学习还是学习,还有做不完的作业山,爸爸妈妈的口头禅都是作业做完了吗?现在就不一样了,虽然我们还是学习的时间最多,但我们有时间可以出去走走看看,妈妈也变成了温柔的妈妈。我喜欢这样的生活,希望能一直这样下去!关于双减政策的作文22“双减”成了近期最热门的话题,这是教育行业的改革。可这一政策的出台却让许多人惶惶不安,他们生怕孩子成绩下滑,忧心忡忡:孩子课外时间那么多,可以做什么?难道就这么把时间浪费了吗?我妈每天都会在家念叨好几遍,但我想说,这是对“双减”政策的误解,不信来看我的故事吧。

  今年暑假,爸妈给我报了作文提升班、奥数拓展班、新概念英语班、还找了几份盐中往年分班考试的试卷……可谓五花八门,导致我七月份不是在补习班上课,就是在去补习班的路上。每天脑子里一根弦绷得紧紧的,就连睡觉都梦见自己在写作文。

  高强度的学习,使我的身体开始了反绿色抗,出现了失眠、感冒等症状,去医院就诊,又是检测核酸,又是排队、挂号、就诊、缴费、等待……整整一天就这么在医院中度过,把一大家子折腾的不轻。医生叮嘱:保证充足的睡眠、劳逸结合、适当运动、减少压力。

  “双减”政策的出台,在校内可以让学生能够得到优质的教育,并且逐步优化作业布置和课后服务,使学生的学习“主战场”回归校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要我学”逐步变成“我要学”。取消培训班,可以减轻家长沉重的经济负担。另外,对于教学质量、学生安全等方面的从严把关,能够保障家长和孩子的经济利益、人身权益。

  “双减”政策就是好!关于双减政策的作文23九月开学,国家颁布了“双减”的政策。可不曾想这是一道神奇的“数学算式”,二减二竟然还等于二,有时甚至还成了三!

  对于这一观点我们班的各科老师都做出了一致决定:投反对票!只见班主任一脸严肃的走过来:“我们六年级了呀,‘双减’是给那些一二三年级的同学用的,我们这是最关键的一学期,马上就要毕业考了,你们还想利用这个机会偷懒吗?”瞬间,台下默不作声,等待“双减”能减轻压力的人恐怕是痴人说梦了。

  家长们傻傻认为能在学校托管间完成作业,可托管期间,少不了老师的见缝插针。“同学们,看黑板!”老师说:“托管结束还有很长时间,我们再把这些题目看一下。”于是漫长的做作业时间变成了漫长的上课时间。等到了那最后十分钟,老师才会“开开恩”,让我们做作业。

  “双减”倒没减多少,“加”的好像更多了,各种练习册大礼包随之而来,家长们变得焦虑了,托管时间变长,妈妈以为我的作业全

  在托管做完了。于是各种刷题,奥数,阅读的新作业如狂风暴雨般席卷而来,使人一晚上忙忙碌碌,不可开交。

  “双减”如果不去执行,就只是一个空词,并没有减掉学生的压力,希望各位老师们行动起来,毕竟主动权在大人手里,真正做到“双减”,让我们快乐成长。

  关于双减政策的作文24革命先驱李大钊曾言:“黄金时代不在我们背后,乃在我们面前,不在过去,乃在将来。”最近,我们国家出了一个新的政策……“双减”。大大减轻了学生们的学习压力,也让我们迎来了“新的时代”。

  所谓的双减:

  一是减轻我们作业负担;

  二是减轻我们校外培训负担。

  在没有这个双减政策之前,每个周末我都忙得不可开交,每天都很晚睡觉,不仅如此,每周一至周日我都没有属于自己的娱乐时间,每天做着相同的事:上课和写作业,这是我之前每个学期天天要做的事,自从今年国家做出了双减政策,我的生活规律变得丰富多彩起来。

  现在的每周一至周五,我都会在学校努力地学习,周末的所有时间都由我自己安排,不是从前除了上课就是写作业,不像从前那样平凡无味;现在的我除了写作业就是打羽毛球、画画、剪纸、弹古筝,平时的生活也变得丰富多彩起来。不光我的课余生活大大改变,我们班的同学的课余生活都有所改变。以前的每个课间,同学们上完洗手间就急急忙忙地回来写作业,生怕作业写不完,整个班级没有一点儿生机,同学们的脸上也挂满了忧愁。现在有了双减政策,同学们的课间可以放松一下自己,不再那样急急忙忙了。随着时间的变化,同学们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多,班级也充满生机了。

  我们学生很喜欢这个政策,家长们也不例外。周末的时候,家长们可以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不会因为自己孩子作业没写完,课没有上完,而失去了自由。例如我的家庭,以前爸爸妈妈平时上班工作都很疲惫,想利用周末时间出去玩玩,放松放松,建立家庭和谐氛围,可是我还要上课,他们的美梦也就此打消了。久而久之,妈妈脾气变得

  很不好,整天督促我写作业、看书。上了一个星期课,我也很疲倦,也想放松放松,这个时候就验证那句话叫:“不写作业母慈子孝,一写作业鸡飞狗跳。”但因为这个双减政策,现在周末我们大人、小孩都在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放松,不会因为我上课情况而放松不了,我现在的家庭变得和谐有爱。

  我身边的所有人都为自己有了娱乐时间而开心,大家都十分支持双减政策,我相信,双减政策会让教育回归到更本真的状态,让每一个孩子都有健康美好的童年!

篇七:教育部双减政策论文

  

  教育“双减”政策背景下如何学生作业现状分析及实施对策研究教研论文结题报告

  摘要:在小学阶段,每当说起“作业”,学生揪心、老师操心、家长烦心等一系列现状均已成为当下学生生态中见怪不怪的窘境了。而在2022年秋季,国家教育部发布“双减”政策,对义务教育学校在作业布置管理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那么在双减背景下,如何突破困境、如何减“量”增“质”是非常值得深入思考和探究的。在实践方面增值的起点是课堂教学,而减量落地的关键点则是作业设计。基于此,本文是对“双减”政策下学生作业现状的分析以及对实施策略的研究。

  关键词:“双减”政策;学生作业;现状;对策

  语文作业在语文的教学过程中至关重要,能促进学生更好地巩固知识。然而,“双减”的下达令语文科目的作业在设计与实施方面发生了巨大的转变。要落实“曼减”政策、减少作业量不仅仅要保证学生掌握好基础知识,更应加强学生的全面发展。这就要求小学阶段的语文老师在给学生设计、布置作业时,不仅仅只是形式上的创新,更应该让学生从繁重的作业中解脱出来,让他们真正地感受到学习知识的乐趣,这样一来,不只是让学生爱上学习,更重要的是可以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

  一、“双减”政策下学生作业现状

  “双减”政策落地后,小学一、二年级不留家庭书面作业,小学三至六年级书面作业平均一小时内完成,初中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一个半小时。新阶段的小学语文作业减少,家长反而更焦虑了。单单只是作业量的减少不足以让学生和家长对学生自身的学习放心,作业在课堂上完成,回到家就是玩,而且课外补习班也被取缔,学生没有了额外的补习,可这样就是减“量”增“质”了吗?不。现在的作业更多是呈现机械化、单一性、一刀切,并且要知道,分数是衡量一个学生学习好坏的硬性指标。如今作业量大大下降,很多学生在这种情况下学习成绩大幅降低。学生需要的不是没有作业,而是高质量精致化的作业。

  二、改善小学语文作业现状的意义

  “双减”政策下对作业进行改革,实现学生真正的减负,不仅能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以及作业设计上提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且能让他们在观察实践中发现和探索问题,锻炼动脑动手能力,发挥学生的潜能,树立自信心,激发学生作业热情,让学生在作业中品尝成功的喜悦,从而调

  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三、“双减”政策下小学语文作业实施对策

  1.多样化作业类型

  经调查显示,如今的小学作业除了配套的作业本之外,还有“预习、抄写、听写、周记”等语文相关作业,这些作业注重基础,大多以基础知识和表达知识为主,学生通过练习能很好地巩固基础知识,但它们的类型过于单一,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更是激发不出学生的挑战心理。老师要在布置作业的道路上探索多样化、创新路径,增加、增强作业的功能。比如可以布置一些自主类、拓展类、跨界类作业,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1]。

  在学习六年级上册《只有一个地球》时,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作业,老师则对他们进行引导。可以让学生找一段配乐进行配乐朗诵。还可以让学生找一些相应的资料,写一些保护地球的倡导书或者珍惜资源的公益广告。

  2.开放思维,创新作业空间

  受传统教育影响,语文老师在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对作业的理解就是对教书内容的复习和巩固,以至于将课本内容作为布置作业的中心。而如今随着教学理念的更新自己

  “双减”政策的落实,语文老师必须在作业设计时追求灵活多变,由封闭走向开放。可以对学生进行分层,逐步提升[2]。

  在学习六年级下册的《古诗三首》时,可以根据学习能力的差异,对学生进行分层ABC,且这些分层可以根据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以及不同随时调整,实施因材施教,动态分层。A层次的学生不仅要可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还要背诵三首古诗,并能大致理解诗的意思。B层次的学生可以在A层次的基础上,说说诗的大意,并再积累两首描写传统节日或习俗的诗。C层次的学生可以在B层次的基础上,根据诗的意境,把其中一首诗改写成一篇现代文。这在作业的设计上不仅能保底,还能有所提升。

  3.创新作业方式,由独立走向协作

  如今是一个非常重视团队建设和管理的时代。在一个团队中,可以合理充分地发挥每一位成员的知识和技能协同工作,利用集体的潜能解决问题,以达成共同的目标。而在语文作业的设计和布置上,老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合作型作业,让学生有机会合作交流,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学会分享、学会共同面对困难、学会共同享受成功等等[3]。

  在学习了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后,老师可以让学生完

  成一份关于“中华传统习俗”的手抄报。学生们可以根据每个人的特长,分别负责搜集资料、排版设计、写字、画画等不同的工作。在明确分工后,细化各项工作的完成进度,这样一来,就会在协同中有分工,在分工中有合作,碰到问题一起解决,最终拿出一份凝聚集体智慧的作品。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作业亟待改革。改革应将师生树立正确观念作为前提、小学生自主作为原则、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作为基础,兼顾课内与课外,特别注重学生的全方面发展,这样学生才能在作业中品尝到学习的乐趣。

天铭文秘网 https://www.itym8.com Copyright © 2019-2024 . 天铭文秘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天铭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吉ICP备1900176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