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天铭文秘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从康熙《皇舆全览图》的数字化处理察其对湖广地区地图绘制的影响(5篇)

从康熙《皇舆全览图》的数字化处理察其对湖广地区地图绘制的影响(5篇)

来源:公文范文 时间:2023-10-02 11:20:09

篇一:从康熙《皇舆全览图》的数字化处理察其对湖广地区地图绘制的影响

  

  AComparativeStudyontheContentsofGuangxiAreaDepictedonHuangyuquanlantuinKangxiReignandShisanpaituinQianlongReign作者:韩昭庆[1];李乐乐[2]作者机构:[1]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上海200433;[2]南开大学人事处,天津300071出版物刊名: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页码:1-12页年卷期:2019年第4期主题词:康熙《皇舆全览图》;《乾隆十三排图》;广西;测绘史摘要:本文以广西地区为例,借助ArcGIS和相关历史文献,对我国首次大范围实测、并用经纬坐标绘制的康熙《皇舆全览图》及之后的《乾隆十三排图》进行比较研究。在对两图中绘制的广西地区进行地理配准、人工数字化并建立相应的属性表之后,分别对两图中的水系形态及分布、山名数量、府县政区名称及一些聚落通名的数量进行比对。我们认为,《乾隆十三排图》和康熙《皇舆全览图》在广西地区皆使用同样的坐标系,两图的水系几乎完全吻合。不同的是,乾图的坐标系平均比康图偏北0.6分、偏东7.8分,图面内容也较康图丰富,其中政区及聚落名称较康图的489条增加了1.7倍,山、岭、洞等自然地物名较康图的376条增加了68%。乾图上广西的边界及府、州名的绘制及时反映了雍正时期对本区治理之后的变化,故乾图是在继承康图基础之上,增补大量地理信息,尤其是聚落名称和山名之后完成的。

篇二:从康熙《皇舆全览图》的数字化处理察其对湖广地区地图绘制的影响

  

  有关《皇舆全览图》的三个问题

  李俊生

  【期刊名称】《地图》

  【年(卷),期】1995(000)001【摘

  要】有关《皇舆全览图》的三个问题李俊生《皇舆全览图》是中国首次实测并绘有经纬网的地图,在中国地图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由于成图后深藏内府,未能刊行,所以历史上有关的文献记载都比较零散,给后人研究该图带来一定困难。除地图本身之外,还有一些有关的问题值得探讨...

  【总页数】3页(P57-59)

  【作

  者】李俊生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P285.21【相关文献】

  1.康熙《皇舆全览图》与道光《筹办夷务始末》西藏边外诸部考[J],房建昌

  2.康熙《皇舆全览图》空间范围考[J],韩昭庆;3.康熙《皇舆全览图》中的台湾测绘、流变问题考析[J],郭满

  4.康熙《皇舆全览图》和《乾隆十三排图》中广东地区图面内容的比较研究——兼与广西地区对比[J],李莉婷;韩昭庆

  5.《皇舆全览图》的“前世今生”:从《皇舆全览图》说起——康乾时期地图的辉煌和遗憾[J],牛汝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篇三:从康熙《皇舆全览图》的数字化处理察其对湖广地区地图绘制的影响

  

  历史地理研究2021年第1期康熙《皇舆全览图》和《乾隆十三排图》中

  广东地区图面内容的比较研究—兼与广西地区对比—李莉婷韩昭庆(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上海200433,)【摘要】康熙《皇舆全览图》系清初官方主导实测的经纬度地图,对清代直至民

  国初期地图的绘制产生深远影响。对其数字化可为自然、人文要素变迁研究提供

  这一时间断面具有相对准确位置的地理数据,这对自然要素的变迁研究尤为重要。

  以图中广东地区为例,采用不同的地图配准方法,结合历史文献,分析《乾隆十三排

  图》对康熙《皇舆全览图》的继承与发展,并与之前有关广西的数字化研究作比较。

  研究发现《乾隆十三排图》以康熙《皇舆全览图》为基础,使用相同的坐标系,但是

  两个地区坐标系的偏移程度不同,主要与地理配准方式有关;图面内容的承继也有

  差异,这与清初对两个地区开发程度有关。【关键词】康熙《皇舆全览图》《乾隆十三排图》广东广西测绘史【图书分类号】K928【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

  6822(2021)01-0141-11一、引

  言康熙《皇舆全览图》(以下简称“《康图八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全国大范围内实测的经纬

  度地图,乾隆时期在康图基础上编绘了《乾隆十三排图》(以下简称“《乾图》”)。本文以汪前进、刘若芳整理出版的《清廷三大实测全图集》①为研究对象,旨在数字化康乾两图中的广东地区,建

  立各自时间断面的地理数据库,并进行图面内容的比较,探究康乾两图的承继关系及其反映的广[收稿日期]2020-07-20[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康雍乾时期三大实测全图的数字化及比较研究(1662—1795年)”(41771152)[作者简介]李莉婷,女,1992年生,广东始兴人,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博士研究生;韩昭庆,女,1970年生,贵州大

  方人,博士,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教授,主要从事中国历史自然地理、地图史和环境史研究。①汪前进、刘若芳整理:《清廷三大实测全图集》,外文出版社2007年版。

  142历史地理研究2021年第1期东地区历史。其次,通过数字化分析《康图》和《乾图》中不同省份的地图,可以分析不同地区《乾

  图》对《康图》的继承性。韩昭庆、李乐乐《康熙〈皇舆全览图〉与〈乾隆十三排图〉中广西地区测

  绘内容的比较研究》一文得出《乾图》不是对《康图》的简单翻版①,本文拟选择广东地区作为比

  较对象,探究《乾图》对《康图》的继承性,并与广西地区作比较。学界之前较多地探讨了清廷三大实测地图的测绘缘起、经过、影响、测绘方法、投影方式、版本

  等问题②,直到最近才有对该图的数字化及清廷三大图的继承及图面内容的比较研究。本文的通讯

  作者曾撰文分析了对该图数字化的意义。③有关三大实测地图的承继关系研究始于20世纪30年

  代,朱希祖、翁文灏曾提出《乾图》是以《康图》为基础,并增绘其他地区而成,但没对具体内容展开研

  究。④汪前进首次通过量算康乾两图中直隶、山东、山西及河南四省共58个地名的经纬度值,并与

  《中国地名录》中相应地点的经纬度进行比较,得出《乾图》较《康图》准确的结论。⑤靳煜以清廷三

  大实测地图中西域地区为例,对三图中共有的一些地理要素的绘制风格和图面内容进行了直观比

  对,得出三图统属一套知识体系的结论。⑥本文的通讯作者有感于以往研究多是定性研究,鲜有在

  数字化基础上从量化和空间分析的角度对三大图之间的承继和发展进行深入的研究,故曾选择广

  西地区为研究对象,在对《乾图》和《康图》进行数字化基础上,分别对康乾两图的图面内容展开比较

  研究。文章使用ArcGIS软件将康乾两图数字化,先把康乾两图中广西地区的图幅进行拼接,在此

  基础上对总的拼图进行配准及数字化,然后提取康乾两图中具有相同地名、相近位置的府、州、县、司、土司共86个点,对它们分别进行经纬度取值,根据康乾两图中这些地点经纬度的差值,分析康乾

  两图坐标系之间的关系,并基于康乾两图数字化后的属性表对图面内容进行了比较研究,得出一些

  新见。⑦文中采取的方法尚属较新的尝试,本文的通讯作者在之后的探索中也发现其配准方法仍

  有改进的余地,另外,如果选择更多的地点进行经纬差值的比较研究,亦可提高研究的精度。因

  此,本文以期达到两个目的:一是选择广西的邻近省份广东,在对该地区数字化方法改进基础

  上,比较研究利用两种不同配准方法产生的结果差异;二是通过对两广地区《乾图》与《康图》图韩昭庆、李乐乐:《康熙〈皇舆全览图〉与〈乾隆十三排图〉中广西地区测绘内容的比较研究》,《复旦学报(社会科学

  版))2019年第4期。②

  ①翁文灏:《清初测绘地图考》,《地学杂志)1930年第3期;丁延景、谭德隆、罗寿枚等:《清康熙年间我国一次大规模地

  理经纬度和全国舆图的测绘》,《广东师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77年第2期;[法]杜赫德著,葛剑雄译:《测绘中国

  地图纪事》,《历史地理》第2辑,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206—212页;冯宝琳:《康熙〈皇舆全览图〉的测绘考略》,《故宫博物院院刊》1985年第1期;白鸿叶、李孝聪:《康熙朝〈皇舆全览图〉》,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4年版;韩

  昭庆:《康熙〈皇舆全览图〉与西方对中国历史疆域认知的成见》,《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6期;

  Mario

  Cams,

  Companions

  in

  Geography:

  East-West

  Collaboration

  in

  the

  Mapping

  of

  Qing

  China

  (1685—

  1735)

  ,

  Leiden:

  Koninklijke

  Brill

  NV,

  2017;翁文灏:《读故宫博物院乾隆内府舆图记》,《国风半月刊

  >1932年第8期;汪前进:《康熙

  铜版〈皇舆全览图〉投影种类新探》,《自然科学史研究》1991年第2期;陆俊巍、韩昭庆、诸玄麟等:《康熙〈皇舆全览

  图〉投影种类的统计分析》,《测绘科学>2011年第6期;韩昭庆:《康熙〈皇舆全览图〉空间范围考》,《历史地理》第32辑,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第289—300页。③

  韩昭庆:《康熙〈皇舆全览图〉的数字化及意义》,《清史研究》2016年第4期。④

  朱希祖:《乾隆内府舆图序》、翁文灏:《重印乾隆内府舆图序》,汪前进、刘若芳整理:《清廷三大实测全图集》。⑤

  汪前进:《乾隆十三排图定量分析》,曹婉如、郑锡煌、黄盛璋等编:《中国古代地图集(清代)》,文物出版社1997年

  版,第113—119页。⑥

  靳煜:《康雍乾三大图上的西域一一相关地理知识的整理与研究》,复旦大学博士学位论文,017年,第121—145页。⑦

  韩昭庆、李乐乐:《康熙〈皇舆全览图〉与〈乾隆十三排图〉中广西地区测绘内容的比较研究》,《复旦学报(社会科学

  版))2019年第4期。

  康熙《皇舆全览图》和《乾隆十三排图》中广东地区图面内容的比较研究143面内容的比较,分析不同地区《乾图》对《康图》的继承及发展,并探讨其原因。以广东作为研究区域,除了它与广西相邻之外,《康图》中两广部分的测绘人员相同(均为汤

  尚贤、麦大成、李秉忠、绰尔代和苗受)也是重要原因,这使二者更具有可比性。测绘人员连续测

  量了广东、广西地区,于康熙五十三年(1714)十月初五日先完成广东全图,递交至内务府造办处

  舆图房时间为康熙五十三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广西全图递交至内务府造办处舆图房时间则为康

  熙五十四年(1715)九月二十五日。①二、康乾两图广东地区的地理配准及数字化《康图》与《乾图》中的广东地区,分绘在四幅图上,其中《康图》上广东的图幅编号为32,37、38,41,如图1所示;《乾图》上的图幅编号为082、091、092、102,如图2所示,两套图相对应的排号

  范围为

  107。25"42〃E—125°25"42〃E②,1°N—30°NoC3第二丐第二号第五号第四号第一号第一排第六号第五号第四号啓—(=3第二号第—丐第二排第六号第五号第四号第三号第二号第一号第三排

  康熙《皇舆全览图》和《乾隆十三排图》中广东地区图面内容的比较研究147图4广东和海南部分地区《康图》与今主要河流对比研究广西的情况时,曾发现广西地区《康图》河流的绘制较为准确是与当时传教士沿河测量

  有关。为判断该结论在广东是否也成立,将杜赫德《中华帝国全志》所附的37个广东实测点、7个海南实测点标注到《康图》上,发现这些实测点也靠近河流,说明当时传教士应也有沿着河流

  进行测量的举动,如图5所示。北图例?杜赫德书所附实测点?康图县◎康图州0康图府-----康图水系9180千米亠南海诸岛图5广东和海南部分地区杜赫德《中华帝国全志》

  所附实测点与《康图》水系、政区治所

  148历史地理研究2021年第1期除了水系,通过对比自然要素地名的通名来分析广东地区康乾两图的关系。从表3中可以

  看到,通名为山、岭的自然要素数量最多,计算可得二者之和分别占《康图》和《乾图》自然要素总

  和的82.

  4%和82.

  3%,说明康乾两图皆体现了广东自然要素以山、岭为主的这一特征。与图6显

  示的今广东省、海南省的数字高程模型相符合,这些山、岭集中分布在粤北、粤西以及海南中部。

  另外,通名澳、池、潭、港、湖、涧、潭、湾、海、泉、岛、屿说明广东与水有密切关系,图7可见康乾两

  图广东地区水域自然地物均沿海分布,尤其以珠三角地区最为密集。从表2可知,康乾两图中广

  东地区分别绘有228.222条河,23、32个湖,24、22个沙洲,276、223个岛屿,突出表现了广东水域

  分布广、临海而居的地理位置。表3康乾两图山、岭、岩、洲等自然要素的数量通名《康图》数量/个池1峒洞88岩峰海湖涧岭147180岬门10泉山石81313屿710洲44林1433554262110《乾图》数量/个通名《康图》数量/个211峡7崖17潭7岛01垌井4620271710232201010103《乾图》数量/个52注:《康图》点图层自然要素共836个,表中列出829个;《乾图》点图层自然要素共973个,表中列出960个。未统计

  通名待确定的地名。图6广东和海南部分地区康乾两图山地自然地物分布对比从表2可计算出广东地区康乾两图自然要素占点的总数的比例分别为56.7%和47.

  3%,而韩文中

  广西这一占比分别为43.5%和32.

  8%°①二者皆反映《乾图》对自然要素的关注程度弱于《康图》。①韩昭庆、李乐乐:《康熙〈皇舆全览图〉与〈乾隆十三排图〉中广西地区测绘内容的比较研究》,《复旦学报(社会科学

  版))2019年第4期。

  康熙《皇舆全览图》和《乾隆十三排图》中广东地区图面内容的比较研究149图7广东和海南部分地区康乾两图水域自然地物分布对比五、康乾两图广东地区政区地名及聚落通名的比较分析顺治三年(1646)清军入粤,翌年在广东省建立地方政权机构,直到顺治十八年(1661)广东

  的南明势力才被消灭。①之后经历迁界、复界、三藩之乱,广东社会秩序才趋于稳定,之后至《乾

  图》完成期间政区设置变化不大。如前所述,《康图》中的广东地区是由传教士汤尚贤、麦大成主

  持测绘,成图时间是康熙五十三年。据傅林祥等研究,此时广东行政区划包含10府1直隶州州78县②,数字化后的《康图》有10府1直隶州8州67县,较前者缺少番禺、南海、曲江、归善、海

  阳、高要、茂名、合浦、琼山、保昌10个附郭县,前者“海康县”在《康图》上写为“海康所”③。《乾

  图》中广东地区划分为10府3直隶州7州80县,这与傅林祥等的研究相同。④康乾两图广东部

  分与广西部分相比,相同之处有二:第一,《乾图》较《康图》而言,标出了附郭县;第二,两图的两

  广部分均没有绘制府州县之上的守巡道。⑤二者的不同之处也有二:第一,康乾两图都未标有

  “广东”省名,但《乾图》广西地区在桂林府标有“广西”省名⑥;第二,康乾两图所呈现的广西政区①

  ②蒋祖缘、方志钦主编:《广东通史?古代(下)》,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第727—743页。周振鹤主编,傅林祥、林涓、任玉雪等著:《中国行政区划通史?清代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第503—518、763—76页。③

  另外,《康图》将“潮阳县”误写为“朝阳县”。④

  其中,《乾图》将“封川县”误写为“封水县”。⑤

  周振鹤主编,傅林祥、林涓、任玉雪等著:《中国行政区划通史?清代卷》,第506—509页。⑥

  韩昭庆、李乐乐:《康熙〈皇舆全览图〉与〈乾隆十三排图〉中广西地区测绘内容的比较研究》,《复旦学报(社会科学

  版))2019年第4期。

  150历史地理研究2021年第1期地名多有变化①,而广东变化较小:改连州为直隶连州②,升程乡县为嘉应州直隶③,置陆丰县④、南澳厅⑤、鹤山县⑥,这在地图上都有体现,表明地图及时反映当时情况。除了政区之外,聚落数量也发生了变化。广东《乾图》较《康图》而言,其政区和聚落地名数

  量分别为1041个和615个,增量仅为69%,而广西分别是1296个和489个,增量为165%,远远

  大于广东。广西政区聚落地名数量激增,应与雍正时期重点开发广西有关。⑦虽然《乾图》中广

  东增加的政区聚落数量不多,但是增补的聚落类型却比广西的多。表4显示,《乾图》和《康图》

  中通名出现次数大于等于5的通名分别有23个、32个,《乾图》比《康图》多出的通名分别是隘、店、坑、坪、市、塔、滩、头、园。《乾图》中除了以澳为通名的地名少于《康图》,其余通名个数皆等

  于或大于《康图》。其中,铺、塘、村、墟增加显著,分别增加了

  92个、87个、61个、45个,从通名含

  义可看出《乾图》对普通聚落、邮驿机构、集市的关注增加,这与广西一致,皆反映出乾隆时期更

  加关注了与民生和治安有关的人文要素。雍正八年(1730)五月琼州“生黎”归顺⑧,海南岛中部黎族聚居山区纳入琼州府统治。康熙、雍正两朝为加强对海南黎族地区统治,有些地区增设了巡检司,比如水尾、新安、博铺(和舍)、铺

  前、薄沙、龙滚、宝停等。⑨表4康乾两图上通名出现5次及以上的通名及数量通名垇5澳109塘坝城村33冈11岗15港63关口迳铺沙55坪司36《康图》数量/个《乾图》数量/个5788577146763155坑9所94营1620嶂1566镇53市05通名湾11墟2368寨7洲67隘0店0《康图》数量/个《乾图》数量/个2631541412941550012202158108①

  韩昭庆、李乐乐:《康熙〈皇舆全览图〉与〈乾隆十三排图〉中广西地区测绘内容的比较研究》,《复旦学报(社会科学

  版))2019年第4期。②

  "雍正七年,从总督孔毓珣提请,改连州为直隶连州,专辖连山、阳山二县,直隶广东布政司。"参见同治《连州志》卷二

  《沿革》,《中国地方志集成-广东府县志辑》第14册,上海书店出版社2003年版,第598页。③

  "雍正十一年,升程乡县为嘉应州直隶。"参见光绪《嘉应州志?序》,《中国方志丛书?华南地方》第117号,成文出版

  社1968年版,第1页。④

  "雍正九年析海丰县坊廓、石帆、吉康三都置陆丰县。”参见乾隆《陆丰县志》卷三《建置略四》,《中国方志丛书?华南

  地区》第11号,成文出版社1966年版,第31页”"雍正十年五月,诏设闽粤南澳海防同知……澳内地方原分隆、深、云、清四澳,隆、深二澳隶广东潮州府饶平县管辖,⑤

  云、清二澳隶福建漳州府诏安县管辖。”参见乾隆《南澳志》卷三《建置》,《中国地方志集成-广东府县志辑》第27册,上海书店出版社2003年版,第403页。⑥

  "雍正十年,析新会县古劳、遵名、新化都及开平县双桥、新兴、古博等都置鹤山县,隶肇庆。"参见乾隆《鹤山县志》卷

  ⑦

  二《沿革表》,《中国地方志集成-广东府县志辑》第33册,上海书店出版社2003年版,第647页。韩昭庆、李乐乐:《康熙〈皇舆全览图〉与〈乾隆十三排图〉中广西地区测绘内容的比较研究》,《复旦学报(社会科学

  版))2019年第4期。⑧

  “雍正七年十月陵水县生黎数百人、崖州黎峝三十九村生黎……轮诚向化,愿入版图。”参见道光《琼州府志》卷二二

  《海黎、防黎》,《中国方志丛书?华南地区》第47号,成文出版社1968年版,第480页。⑨

  黄忠鑫:《论明清时期海南巡检司的分布格局及其意义》,《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16年第1期。

  康熙《皇舆全览图》和《乾隆十三排图》中广东地区图面内容的比较研究151续表通名《康图》数量/个《乾图》数量/个塔滩头06园070078六、结

  论为探究《乾图》对《康图》的承继关系,本文以广东为例,选择了使误差最小、地图拼接准确的地理配准方式,并与已有的对广西的研究进行比较分析。从康乾两图点图层中政区、聚落名称相

  同的点的经纬度差值来看,二者使用相同的坐标系,《乾图》的坐标系较《康图》总体偏西约2.

  分、偏北约1.

  8分,这与广西《乾图》的坐标系平均比《康图》偏北0.

  6分、偏东7.

  8分的结论有较

  大差异。差异原因除了与配准方法改进有关,或许还有其他原因,这需要利用改进后的方法再做

  深一步研究求证。就康乾两图图面内容而言,广东《乾图》以《康图》为基础,增绘了内容,就自然

  要素而言,《乾图》增加了约16.

  4%的内容,二者的河、湖、沙洲差异不大,水系重合度高,以山、岭、峰等为通名的地名数量众多。与广西相比,明显不同之处在于广东多出了与水相关的地名,比如澳、港、洋、湾、潭、涧。而对比康乾两图的人文要素可知,《乾图》政区及聚落数量比《康图》

  增长了约0.

  7倍,从聚落来看,《乾图》以铺、塘、村、墟为通名的地名增加较多,反映出普通聚落、邮驿机构、集市的增多。而广西地区《乾图》政区及聚落比《康图》增长了约1.

  7倍。《康图》《乾

  图》提供了明确的时空界面,在二者成图间隔期间,广东地区府、县级政区变迁不大,其间增设了

  陆丰县、丰顺县、鹤山县、南澳厅,升连州为直隶州、升程乡县为嘉应直隶州,这些政区变化都体现

  在《乾图》上。康熙《皇舆全览图》系中国历史上首次官方测绘的带有经纬坐标的全国地图。由于它是当

  时世界上测绘面积最大的地图,在中国地图史和世界地图史上皆具有里程碑意义,长期以来,对

  该图的研究一直是中国地图史研究的重要内容。但是以往研究多侧重于测绘史的研究,有关该

  图内容、制图综合、应用等仍待进一步加强。①正如一些学者倡议的一样,早期地图可能是自然

  要素变迁研究最重要的资料来源,因为它们有助于特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自然要素的特征的分

  析。②张修桂也指出,应用古地图和当代地图作比较,是研究地貌历史演变过程最有效、最简捷

  的方法。③对该图进行数字化,既可从具体空间认知的角度为我国疆域形成的认识过程提供实

  物佐证,亦可为日后相关历史地理研究提供一个明确的时空界面,具有重要的现实和学术意义,

  并有广泛的应用前景。①

  ②杨霄、韩昭庆:《1717—2011年高宝诸湖的演变过程及其原因分析》,《地理学报》2018年第1期。J.

  M.

  Hooke,

  R.

  J.

  P.

  Kain,

  Historical

  Change

  in

  the

  Physical

  Environment:

  A

  Guide

  to

  Sources

  and

  Techniques,

  London:

  Butterworth,

  1982,

  p.

  1.③

  张修桂:《中国历史地貌与古地图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第12页。

  160历史地理研究2021年第1期A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Contents

  of

  Guangdong

  Area

  Depicted

  on

  Huangyu

  Quanlan

  Tu

  in

  Kangxi

  Reign

  and

  Shisanpai

  Tu

  in

  Qianlong

  Reign,

  and

  Also

  a

  Comparison

  to

  Guangxi

  Area

  ...................................................................

  Li

  LitingHan

  Zhaoqing

  (141)(Center

  for

  Historical

  Geography

  Studies,

  Fudan

  University,

  Shanghai

  200433,

  China),

  Abstract:

  Huangyu

  Quanlan

  Tu

  in

  Kangxi

  Reign

  (an

  overview

  map

  of

  imperial

  territories

  in

  Kangxi

  Reign)

  is

  an

  official

  surveyed

  map

  with

  coordinates

  accomplished

  in

  early

  Qing

  dynasty,

  which

  deeply

  affected

  the

  drawing

  of

  maps

  until

  early

  Republic

  of

  China.

  Digitizing

  the

  map

  contributes

  to

  the

  historical

  geographic

  data

  collection

  of

  this

  time

  section,

  and

  then

  to

  ascertain

  the

  absolute

  positions

  of

  locations

  on

  the

  map,

  is

  in

  favor

  of

  the

  research

  on

  natural

  and

  human

  element

  changes.

  Taking

  Guangdong

  Area

  as

  an

  example,

  with

  different

  georeferencing

  methods

  and

  historical

  literature,

  compare

  Shisanpai

  Tu

  in

  Qianlong

  Reign

  (a

  map

  with

  thirteen

  rows

  in

  Qianlong

  Reign)

  with

  Huangyu

  Quanlan

  Tu

  for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this

  area.

  There

  is

  also

  a

  comparation

  of

  changes

  between

  Guangdong

  and

  Guangxi

  Area.

  The

  study

  shows

  that

  Shisanpai

  Tu

  is

  based

  on

  the

  Huangyu

  Quanlan

  Tu.

  The

  coordinate

  system

  of

  two

  maps

  should

  be

  the

  same,

  but

  there

  is

  offset.

  The

  difference

  may

  be

  relative

  with

  the

  registration

  method.

  The

  contents

  of

  two

  maps

  changed

  as

  well,

  which

  reflects

  the

  degree

  of

  development

  of

  the

  two

  regions

  in

  early

  Qing

  Dynasty.Keywords:

  Huangyu

  Quanlan

  Tu

  in

  Kangxi

  Reign;

  Shisanpai

  Tu

  in

  Qianlong

  Reign;

  Guangdong

  Area;

  Guangxi

  Area;

  history

  of

  surveying

  and

  mappingTextual

  Research

  on

  Dongguan

  in

  the

  Six

  Dynasties

  ...................................

  Hong

  Bin

  (152)(Shenzhen

  Museum,

  Shenzhen

  518026,

  China)Abstract:

  Dongguan

  Jun

  (东官郡)

  was

  set

  up

  at

  the

  sixth

  year

  of

  Xianhe

  in

  the

  Eastern

  Jin

  Dynasty

  (331)

  ,

  the

  name

  of

  which

  is

  likely

  derived

  from

  the

  local

  salt

  office.

  Because

  of

  the

  homonym

  pair

  of

  "官”

  and

  "莞”,"东官”

  or

  "东莞”

  was

  used

  interchangeably

  in

  the

  literature.

  In

  Song

  Dynasty

  of

  the

  Southern

  Dynasties,

  there

  should

  have

  been

  a

  unified

  check

  which

  preferred

  the

  use

  of

  "东官”,such

  as

  in

  the

  book

  of

  annals

  of

  prefectures,

  which

  is

  quite

  different

  from

  the

  materials

  of

  biography

  from

  the

  same

  period.

  The

  whole

  Eastern

  Jin

  and

  the

  Southern

  Dynasties

  period

  "东官”

  was

  never

  changed

  into

  "东莞In

  the

  second

  year

  of

  Zhide

  (757)

  in

  Tang

  Dynasty,

  Bao"an

  was

  renamed

  as

  Dongguan,

  which

  characters

  are

  "东莞

  ”

  that

  was

  confused

  before.Keywords:

  Dongguan

  (东官);Dongguan

  (东莞);

  Annals

  of

  Prefectures

  in

  the

  Book

  of

  Song

  Guangzhou;

篇四:从康熙《皇舆全览图》的数字化处理察其对湖广地区地图绘制的影响

  

  TheDigitizationofKangxiCompleteAtlasofImperialTenitoriesandItsSignificancefortheStudyofEnvironmentalChangeandHistoricalGeography作者:韩昭庆作者机构: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上海200433出版物刊名:清史研究页码:53-60页年卷期:2016年第4期主题词:皇舆全览图;数字化;测绘史摘要:康熙《皇舆全览图》是中国史上首次利用西方测绘方法绘制的覆盖今日中国大部分地区的地图,对该图进行数字化,其科学意义和学术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其一、借助数字化地图,可提高近三百年我国河流、湖泊及海岸线变迁研究的精度;其二、可望破解以往一些历史政区研究的学术难题;其三、通过对该图的分层数字化,并建立相应的属性表,将形成一套以该图完成的1710年代为时间界面的覆盖目前中国大部分领土范围的国家基础历史地理数据库和地名数据库,将为历史地理及相关学科的研究提供便利;其四、通过对该图的数字化,并与此后各个时代绘制的相同地区的地图进行空间对比分析,可以研究我国地图测绘技术的变化,将进一步完善我国的测绘史研究。此外,还讨论了该图数字化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篇五:从康熙《皇舆全览图》的数字化处理察其对湖广地区地图绘制的影响

  

  康熙《皇舆全览图》:在旧地图里发现新世界(分享高分辨古地图)

  如果经常到处旅行,可能会觉得现在的古村、古镇很少,有也并非原汁原味;标榜古的地方,其实大多是近现代产物,最多也就追溯到光绪咸丰!所谓寻古访幽,可能只是一番美好心愿。

  但泱泱中华,地大物博,那些古老村落未必就一概湮没在历史尘埃中,也许,还有奇迹等待发现。

  所以,我一直想借鉴古地图,对比今地貌,从中发现古老的村镇!纵然这些地方只剩下断瓦残垣。可惜值得参考的古地图却寥寥无几,清代以前的地图,几乎没有比例概念,不具实际探索价值;幸亏有清一代,留下《皇舆全览图》、《雍正十排图》、《乾隆十三排图》等。

  《康熙台湾舆图》

  1708年,康熙皇帝下诏编绘《皇舆全览图》,该地图是中国第一幅绘有经纬网的全国地图,放眼中外,都极具重大意义!其主编人员包括耶稣会的雷孝思(J.B.Regis)、白晋

  (J.Bouvet)、杜德美(P.Jartoux)、山遥瞻(GuillaumeBonjour)、汤尚贤(PierreVincentdeTartre)、冯秉正(DeMailla)、德玛诺(R.Hinderer)、儒尔·法布利(BonjourFabri)等,以及中国的何国栋、索柱、白映棠、贡额、明安图等十余人;地图于1718年初步完成木刻版,有总图一幅,省图及部分地区图28幅;1719年印行铜版图,以纬差八度为一排,共分八排四十一幅,并增加西藏地图(新疆地图则由乾隆皇帝完成),成为流传最广版本。

  康熙《皇舆全览图》空间范围

  虽然《皇舆全览图》多处使用三角测量,甚至是天文测量,实测经纬度值地点高达641处,但仍有不少地方是目测甚至引据传闻!不过,总体还算可靠,故从清中叶至民国初年国内外出版的各种中国地图都沿用该版本。

  《皇舆全览图》不仅具有重要历史意义,对一般民众也极具参考价值!例如我们可以从中探索城市的发展轨道,恢复原物、原址,丰富文化传统;又可发现新目标,发掘消失在历史长河中的地方,摸索

  其旅游价值。

  一、深入探索城市旧日风情

  例如广东全图的广州府,我们可以看到当时广州府附近就有荔枝湾、官洲、甘溪、石门等地名。

  《皇舆全览图》广东全图广州府及周围

  荔枝湾

  一说起荔枝湾,难免就会联想到荔湾、西关。西关很多人知道,是古代广州郊外富人云集的地方,然而这并非是晚清才开始形成,实

  际至迟在五代南汉便已成为达官贵人避暑游乐之地,甚至传说汉高祖派遣陆贾劝降赵佗,陆贾驻地便在番禺之西,后陆贾在驻地广种荔枝、开辟莲塘,从而形成荔枝湾(西村);明代“荔湾渔唱”更是羊城八景之一。

  在《皇舆全览图》这幅有限面积的地图上,若非特殊地位,一处地方几无可能有两点上榜,白云山如是,珠江也如是,但广义的西关地区除了荔枝湾,居然还有柳波涌!可见羊城西郊在古代便极其重要。

  柳波涌原为一条主要河运,现已全部变成暗渠。

  甘溪

  甘溪应该没多少人听说过,就算老一辈也罕有所闻。它是古代广州一条重要水道,因水质甘甜而得名;发源于白云山东麓,流经滴水岩、蒲涧、濂泉、上下塘(今麓湖)后,再分两路,终入珠江。三国至唐,甘溪不仅可供饮用灌溉,甚至能航行护城,只可惜往后逐渐淤

  塞,以至人为改道,最终一段又并入东濠涌。

  古广州水路分布示意图

  白云山曾有双溪寺记之,可惜该寺毁于抗日战争时期,如今只有“五宝泉”和一块刻在筑台上的“双溪古寺”花岗岩条石;双溪别墅则是1963年为重要领导人所建,别墅自然没开放,但双溪餐厅可以进去消费。

  石门

  石门位于广州市白云区石井街道庆丰村,古代是一处重要风景旅游点,宋、元两朝甚至以“石门返照”入选羊城八景之一,可惜时过境迁,如今只剩一处贪泉遗址,那些两岸群山对峙、夹江入门早已不复存在,贪泉原碑甚至已搬离原处。

  贪泉遗址位置

  官洲

  官洲古时是一个显赫的聚落,晚清至上世纪尾,尚有大量古颓建筑,如今只剩数座宗祠,但从建筑的雕刻、规模也可看出以往相当辉煌,虽然它现在有一个更显赫的名号——“国际生物岛”。

  现如今的广州地貌,已大大有别于古代广州府的地貌,但珠江、白云山的大致脉络还是比较清晰,我们可以从中发现古代曾存在于地图的地点。

  二、挖掘未为人知的旅游景点

  虽然业已有大量古镇、古村的旅游景点,甚至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共同评定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以至“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等。这些得到政府承认、众人推荐固然幸运,但也愈来愈趋商业化,少有一种原本风貌。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引整自网友镇海节度

  如果细心翻查康熙《皇舆全览图》,会发现很多地方的名字,如今完全找不到,可能是改名,也可能是湮没在历史长河中。例如下图红圈的胡家村,现在的地图完全没找到,是消失了还是改名了?不得

  而知,但它能出现在300年前的国家地图上,肯定有一定知名度,而它的位置也好分析,上有乳源,下为英德,一旁离溪不远。如果有机会到那里,也许还能发现蛛丝马迹,就算找不到,背后也一定有辉煌的故事。

  岭南大部分地区的古村,实际上只有一两百年的建村时间,但也因为短,很多村落还有人口聚集生活,再古老的村落,除非是地理位置极佳,否则大多数已荒废、变迁;想发现其中的故事、建筑、美食等,可能并非易事。

  也许,下次去一个地方游玩,可以在《皇舆全览图》看一看,有没有这个地方,倘若有,那真是万幸。

天铭文秘网 https://www.itym8.com Copyright © 2019-2024 . 天铭文秘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天铭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吉ICP备1900176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