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天铭文秘网 > 范文大全 > 疫情防控 > 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论文2000(6篇)

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论文2000(6篇)

来源:疫情防控 时间:2022-12-10 00:40:02

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论文2000(6篇)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论文2000  即站在对大庆历史负责对大庆事业负责对大庆子孙万代负责的战略高度不断强化发展共谋责任共担城乡共建稳定共抓的思想共识与实践指引顺应市场经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论文2000(6篇),供大家参考。

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论文2000(6篇)

篇一: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论文2000

  即站在对大庆历史负责对大庆事业负责对大庆子孙万代负责的战略高度不断强化发展共谋责任共担城乡共建稳定共抓的思想共识与实践指引顺应市场经济和时代发展需要进一步厘清角色定位立足权责职能互相尊重互相支持推进生产高效发展生活普惠发展生态共建发展最大限度实现政治效果经济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统筹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专题研究——有关深化地企合作专题研究

  (一)综观大庆油田开发和城市发展历程,地企关系鲜明呈现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演进特征,生动诠释了休戚与共、唇齿相依的手足之情。大致可分为4个阶段。

  一是“政企合一”的开发期(1965年—1983年)。1965年1月1日,经国务院批准成立“政企合一”的安达特区政府,特区政府既全权领导企业,又全面行使政府及社会职能。1979年12月14日,国务院批准安达特区更名为大庆市。1980年4月21日,经黑龙江省委和石油工业部党组批准,撤销大庆党委、成立中共大庆市委员会,4月28日选举产生大庆市人民政府,同时将大庆石油会战指挥部更名大庆石油管理局,市政府和石油管理局实行一套班子、两个牌子的政企合一领导体制。

  二是“政企分开”的过渡期(1983—1997年)。进入20世纪80年代,油田开发步伐不断加快,一批化工企业陆续兴建,城市人口快速增长,地方经济、市场经济初具规模,对政府加强管理和企业集约运营提出新要求。1983年12月,黑龙江省委、省政府批复大庆市党政机关机构改革方案,推进政企分开及经济改革,但仍保持“分工不分家”的“三位一体”领导机制,即大庆市、大庆石油管理局、大庆石油化工总厂作为有机整体,主要领

  

  导成员交叉任职;80%以上的城市建设和社会事业,如基础设施建设、水电讯保障、职工医疗、公共交通等,仍由企业负责,直到1997年,油田党委书记和局长不再兼任大庆市委书记和市长,政企才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分设分离。

  三是“合作共建”的发展期(1997年—20__年)。随着“二次创业”的深入开展,经济和城市转型加速推进,地企作为独立个体,由以前的“办好分内的事”逐步转为“办好双方的事”,秉持发展共谋、责任共担、城乡共建、稳定共抓“四共”方针,在经济发展、城乡建设、环境改善、安全稳定等方面开展了全方位务实合作。比如,近20年市、区等各层面召开联席会议820余次,议定重大事项20__余项,协调解决征地拆迁、管线占压、涉油犯罪等实际问题600余个,倾力保障和服务油田生产建设;地企合资设立头台、新肇、模范屯、龙虎泡等4家油田开发公司,累计收益162亿元、为地方纳税50多亿元;还比如,仅“十一五”期间,油田公司就投入23亿元、对81个老居住区进行维修改造,投入28.2亿元保护和改善油田生态环境,并承担铁西动迁、利民苑动迁、铁路平改立、萨大路动迁、中三路动迁等工程费用近100亿元。再比如,20__年中小学整体成建制移交市政府后,大庆油田每年仍投入不少于5亿元,继续帮助解决教学设备更新、基础设施维修改造等问题,促进全市教学环境改善。

  

  四是“融合发展”的新时期(20__年至今)。20__年以来,外受全国经济“三期叠加”影响,内受原油“量价双降”冲击,大庆经济发展和油田生产经营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同年9月份,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提出加快剥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要求中直企业把精力更多投放到生产经营这一主责主业上。从这时起,地企双方的主攻方向和合作重点更加侧重于经济领域,更加聚焦于高质量发展,更加致力于内涵式增长,进入“到位不越位、帮办不代办”的协同发展融合发展新阶段。目前,油田“三供一业”和企业办社会职能分离移交已取得重大突破,全市高等教育、医疗卫生和市政设施实现一体化管理;建设百年油田(大庆)上升为省级战略,龙油550万吨重油催化热裂解等12个“油头化尾”项目扎实推进、炼化公司36万吨航煤和10万吨液蜡等节点项目建成投产;科技创新协同效应有效释放,国家能陆相砂岩老油田持续开采研发中心挂牌运行,对地方科技贡献度不断提升。

  (二)经过几十年开发建设,大庆所处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均发生了较大变化,资型城市特有规律和能型企业发展特点愈加凸显,地企合作面临崭新课题。

  一是形势严峻性与任务紧迫性交织。石油逐年递减是客观规律,这决定了资型城市的发展,必然要经历“开发建设—繁荣—衰退—转型振兴(或长期低迷甚至消亡)”的过程。其中,

  

  与原油“量”的减少相比,“价”的变化对经济影响更大。20__年下半年至20__年末,国际油价从历史最高150美元/桶一路狂跌至30美元左右,给地企带来前所未有冲击,大庆经济断崖式下降、gdp由上一年的4070亿元跌至2983亿元,油田公司利润、税费比20__年分别减少542亿元、530亿元,创30年最低水平。近几年,油价回升至60-70美元之间,油化大企业经营效益逐步提升,但受今年突如其来的疫情及市场供需矛盾影响,国际油价再次跌入历史“冰点”,叠加产量继续下调、国外疫情持续蔓延以及石化行业供应链销售链断裂等因素,全市经济下行压力空前加大。自石油会战以来,大庆油田发展形势从来没有这样严峻过;自建市以来,大庆发展任务从来没有这样艰巨过,地企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抱团取暖、共克时艰。

  二是政策利好性与现实制约性同在。党中央、省委高度重视大庆发展,大庆油田发现60周年之际,总书记专门发来“9.26”贺信,省委书记张庆伟亲临庆祝大会并讲话,要求建设“百年油田”、打造“工业强市”,给我们以巨大鼓舞鞭策;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进入

  业基地调整改造力度较大等工作成效突出”获得国务院通报表彰和政策激励支持,入选全国

  导担任常委,但基本限于领导层面,中层干部交叉任职较少,彼此对政策界定、工作流程不了解,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落实成效。20__年地企协调会议定的30个事项仅完成6项、进展不理想。

  总之,进一步深化地企合作,与中央和省委政策要求、时代发展需求、职工群众追求高度契合,是共同把握机遇、应对挑战、克难奋进的制胜法宝,更有必要、更为迫切也更加可行。

  (三)实现城市和企业长久繁荣,是全体大庆人的共同课题。进入新时代、踏上新征程,地企双方必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着力拓展合作广度、深度、精度、强度,在协同发展、融合发展上迈出更大步伐,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上取得更大战果,同心同德打赢“转型振兴新会战”。

  一是进一步明确方向思路,就是着力构建“三个共同体”。即,着眼可持续发展的大背景、打造责任共同体,秉持“爱国、创业、求实、奉献”价值追求,践行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新的时代聂晗,共同肩负起保障国家“五大安全”的政治责任、助力龙江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战略责任、推动石油资型城市转型发展的历史责任、实现大庆人民过上全面小康生活的时代责任;坚持共同发展的大方向、结成利益共同体,强化同舟共济、互促互进理念,通过多层次、各领域的共商共建、共管共享,不断扩大利益交汇点,进一步筑牢共性本底、厚植共性根基,持续释放规模效应、协同效应、集聚效应,切实把双方要素的互补性转化为发展的互助力。

  

  立足融合发展的大格局、形成命运共同体,树牢唇齿相依、荣辱与共思想,在不忘本来中汲取力量,在面向未来中凝聚共识,思想上同心同德、行动上同频共振、举措上同向发力,一盘棋、一条心、一股劲,携手把大庆建设得更加美好。

  二是进一步明确发展目标,就是努力实现“三步走”。即,聚焦“建设百年油田、打造工业强市,推动油城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争取到2025年,大庆油田油气当量达到4500万吨、天然气产量占比超过10%,大庆在东北老工业基地率先实现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到2035年,大庆油田油气产量继续保持4500万吨、天然气产量占比超过15%,基本构建起现代经济体系,综合实力站稳全国资型城市排头;到2060年油田开发100周年,大庆油田在国家能布局中继续保持重要地位,建成国家级石化产业基地,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社会现代化新大庆。特别是,地下地上和谐发展、生产生活统筹发展、常态长效巩固发展,大庆地企合作的机制、路径、经验复制推广,创新性、引领性、示范性作用有效发挥,成为全国资型城市地企关系的样板。

  三是进一步明确基本原则,就是始终坚持“四共”方针。即,站在对大庆历史负责、对大庆事业负责、对大庆子孙万代负责的战略高度,不断强化发展共谋、责任共担、城乡共建、稳定共抓的思想共识与实践指引,顺应市场经济和时代发展需要,进一步厘清角色定位、立足权责职能,互相尊重、互相支

  

  持,推进生产高效发展、生活普惠发展、生态共建发展,最大限度实现政治效果、经济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四是进一步明确重点任务,就是扎实推进“五方面”工作。即,保障油田产能建设、稳住“基底”,支持油田实施“稳油增气”战略,推进精细高效勘探、加强难采储量动用、拓展油气海外业务,进军页岩油等非常规能领域,同时在涉油关键环节审批、矿权区调整、占压油田管道清理等方面加强扶持,全力保障驻庆油化企业生产发展。

  抓好产业协同升级、涵养“动力”,一手抓“油头化尾”,加快大庆石化炼油结构调整转型升级项目建设,全力争取原油进口和使用“双权”资质,提升林、宏伟、兴化等专业园区承载,打造一批优势产业链和产业集群;一手抓天然气综合利用,落实《“气化龙江”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努力建成东北地区最大天然气生产基地和贸易枢纽。

  促进要素自由流动、打破“瓶颈”,释放石油石化大企业原料、人才、技术、市场、管理和品牌优势,大力引入社会资本,壮大混合所有制经济;围绕油化央企采购市场、“化尾”链条开展合作招商,引进加工企业和销售公司;放大企业研发优势和地方孵化优势,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形成地企联动、分工协作、协同推进的技术创新体系。

  强化生态环境修复、呵护“家园”,积极争取生态综合补偿试点,建立生态环境补偿金,专项用于水土污染、

  

  生态退化、自然资损失、地表植被破坏的修复治理等,完善地企共保联治机制,共同打造绿色发展底色,探索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新路子。

  着力保障改善民生、实现“共享”,深化央企“三供一业”及办社会职能分离移交,确保职工权益不受损、服务水平有提升;地企持续增加优质公共服务供给,扩大配置范围,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加普惠便利;完善地企协同治理体系,在维护社会稳定、应急响应处理、综治平台共建共用等方面加强合作,打造一体化、现代化治理格局。

  (四)深化地企合作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需从大局着眼、细处发力,通盘考虑、整体谋划各项工作,把科学化的路径做优、把共赢化的方式做活、把协同化的动力做强,建立一套行得通、真管用、有效率的制度体系。

  一是建立组织领导机制。以今年2月组建的百年油田(大庆)建设地企协调推进办公室为依托,发挥下设综合组、政务服务组、经济合作组等专项小组职能作用,统筹制订“责任单”“时间表”“路线图”,及时发布政策动态、项目、成果等信息,共同谋划地企合作重要事项,协同推进百年油田(大庆)建设重点任务。

  二是建立协调推进机制。实行地企协调例会制度,原则上每月召开一次地企协调会、每两个月召开一次联席会议、每半年召开一次地企协调推进全体会,常态化搜集整理地企协调

  

  事项,能协调地企相关部门解决的,及时交办部门研究解决;需要地企领导协调解决的,提请地企协调会议审议解决。

  三是建立清单管理机制。抢抓国家进一步放开民营企业市场准入有利契机,挖掘地企利益结合点,逐一列出资清单、意愿清单、项目清单,拓宽合作领域、实现无缝对接;按照初步谋划事项、拟上会储备事项、议定推进事项等分类建立台账,逐项明确责任部门、推进举措和时间节点,有“地企协调推进办”负责全程跟进、动态调整、对账销号。

  四是建立要素共享机制。整合地企各类研发机构、重点实验室、科研院所等平台,引导社会资本、民营企业等主体以出租、合营、入股等多种经营模式,盘活闲置资资产,嫁接先进优势要素,最大限度整合优化项目共同生成、技术一体运用、成果联合转化土壤。

  五是建立人才交流机制。定期从驻庆央企、县区挑选一定数量的优秀干部双向挂职交流,促进党政人才、企业经管人才在合理范围内流动,在政府与企业之间架起常态化沟通桥梁、搭建经常性联系纽带,增加双方信任感、融入感和责任感,便于互通有无、促进工作开展。

  六是建立调研督办机制。经常性开展走访调研和信息交流,及时了解企业经营发展情况,掌握各部门执行落实进度,采取日常督导、专题督导、联合督查、年度考评等方式,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推动既定合作事项按期保质完成。

  

  七是建立政策保障机制。研究制定《进一步加强地企合作的实施意见》,出台协同化创新、产业、人才、投资、金融等配套政策和综合改革措施,推动形成1+n的规划落实体系。同时加大对上政策承接争取力度,充分发挥政策的支撑性作用。比如,合力争取调整央企财税分成,设立可持续准备金,允许大庆对过境俄油俄气拔头提取,将油田废弃地所属权划归地方管理,推动驻庆央企二三级子公司在地方注册等。

  

  

  

篇二: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论文2000

  -

  -

  -

  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新冠肺炎疫情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严峻挑战,但疫情对经济的冲击在时间上具有递减性,在空间上具有不均衡性,可以根据疫情形势变化和防控成效,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要努力把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降到最低,重点加强对受冲击较重行业和中小微企业的支持,更大力度实施好就业优先政策。只要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加大宏观政策调节力度,积极扩大国内有效需求,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加快培育发展新兴产业,积极稳定外贸外资,就能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

  2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在确保疫情防控到位的前提下,推动非疫情防控重点地区企事业单位复工复产,恢复生产生活秩序,关系到为疫情防控提供有力物质保障,关系到民生保障和社会稳定,关系到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关系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完成‘十三五’规划,关系到我国对外开放和世界经济稳定。”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是摆在我们面前十分艰巨而又必须完成的任务。要根据疫情形势变化和防控成效,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疫情严重的地区要集中精力抓好疫情防控工作,其他地区要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统筹抓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特别是要抓好涉及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的重点任务,确保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充分认识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

  -

  -专业资料-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从消费、生产、就业等方面对我国经济形成冲击,增大了全年经济运行的不确定性。但也要看到,疫情冲击在时空上具有不均衡性。从时间上看,疫情在发生和迅速扩散时对经济的高强度冲击,会随着疫情形势出现积极变化而逐渐减弱。特别是通过联防联控、群防群治,疫情防控取得积极成效,为逐步有序恢复经济正常运行创造了条件。从空间上看,疫情冲击强度在疫情严重地区明显大于其他地区,不同地区恢复经济运行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也有差异。要根据疫情形势变化和防控进展,动态平衡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既要突出重点、统筹兼顾,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统筹做好“六稳”工作;又要分类指导、分区施策,疫情严重地区继续全力抓好疫情防控,其他地区分区分级实施差异化防控策略,有序组织企业复工复产。特别是要纠正一刀切、层层加码等不当做法,逐步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控制疫情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前提。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取决于其持续时间。疫情越早得到控制,对全年经济的影响就越小。如果一季度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二季度对经济的影响将明显减弱,下半年还可能出现一定程度的补偿性反弹。尽早控制住疫情,把疫情对全年经济的影响降到最低,是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重要标志,也是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的重要条件。稳定经济是有效防控疫情的重要保障。疫情发生以来,各方面大规模调动资源,确保防控一线医疗物资供应,确保城乡居民生活必需品供应。这既体现了我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也是以所积累的雄厚物质基础为前提的。在疫情防控期间,如果非疫情防控重点地区不能有序复工复产,防控一线的物资供应就难以持续得到保障,居民生活必需品供需平衡就可能被打破,市场供需矛盾就可能加剧。从这个意义上讲,稳定经济是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内在要求。

  -

  -

  -

  我们有条件有能力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经过改革开放40多年的经济快

  速发展,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为战胜疫情奠定了雄厚物质基础。我国

  拥有完备的产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经济发展具有强大韧性,也具有很强的抗冲击

  和自我修复能力。我国具有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拥有庞大消费群体和巨大内需潜力,

  具备经济恢复和振兴的有利条件。我国在应对各种复杂挑战中,积累了丰富的宏观调

  控经验,公共部门债务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仍在合理区间,银行部门的准备金率较

  高,拥有充足的政策空间和政策工具来稳定经济,把疫情影响控制在最小范围和最短

  时间。

  努力把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降到最低

  近期,针对受疫情冲击较重的行业、中小企业和就业等领域,采取更有力有效的政策

  举措,努力把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降到最低,是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

  发展的重要着力点,也是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的重要保障。

  加大对受冲击较重行业的支持。疫情扩散恰逢春节假期,餐饮、旅游、住宿、客运等

  大面积暂时停止运营,严格的隔离措施和限制人员流动直接影响线下消费活动,对部

  分服务行业形成较大冲击。这些行业恢复运营,关系基本民生,也关系恢复正常生产

  生活秩序。要根据疫情形势变化,畅通生产要素循环,打通地区间交通运输,积极协

  调用工问题,鼓励线上线下融合,帮助这些行业恢复运营。加大政策支持,实施结构

  性减税降费,提供差异化优惠金融服务,缓解企业经营困难。

  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扶持。在疫情冲击下,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被打乱,特别是中小微

  企业收入和现金流大幅收缩,但工资、社保、租金、利息、税费等固定支出具有刚性,

  复工复产还要增加防疫等成本支出,经营面临更多困难。要完善支持中小微企业的财

  税政策,采取减免部分税费、延期缴纳税款、减免租金、设立扶持基金等举措,帮助

  -

  -

  -专业资料-

  企业渡过难关。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引导银行下调贷款利率,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支持企业恢复生产。更大力度实施好就业优先政策。疫情期间,企业复工复产推迟,用工成本提高,就业压力增大。统筹做好“六稳”工作,首先要稳就业。用好用足援企稳岗政策,抓好社保费阶段性减免、失业保险稳岗返还、就业补贴等政策落地,支持企业稳定就业岗位。鼓励用人单位利用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及时发布企业招工、复工及就业动态等信息,采取线上职位发布、线上双选会、语音视频面试等线上模式开展招聘,促进劳动者与用工企业精准对接。疫情稳定后,对新技能人员用工需求可能会出现反弹,需要抓紧开展线上职业技能提升和转岗转业培训。加强用工输入地和输出地的对接,帮助农民工返城就业。鼓励发展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增强就业弹性。努力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新冠肺炎疫情给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攻关期的中国经济带来新的挑战,但疫情对经济的冲击是短期的、阶段性的,不会改变中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基本趋势和长期向好的基本面。要坚定信心,以奋勇拼搏的精神状态和有力有效的政策举措,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努力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加大宏观政策调节力度。宏观政策既要坚持不搞大水漫灌,又要对疫情影响有积极精准回应。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优化预算支出结构,进一步压缩一般性支出,增加疫情防控的资金投入,保障防控一线医疗等物资供应,增加结构性减税降费和保障民生支出。充分考虑应对疫情的增支减收因素和全年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适当提高赤字率。研究发行特别国债,支持经济恢复性增长和医疗卫生、公共防疫、应急管理能力等补短板建设。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注重灵活适度,把支持实体经济恢复

  -

  -

  -

  发展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保持金融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加大对疫情防控重点地区、受疫情影响较大行业和中小微企业信贷支持力度,通过引

  导市场贷款利率下调、增加信用贷款和中长期贷款等方式,降低企业综合融资成本。

  积极扩大国内有效需求。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挖掘国内需求潜力,既是

  对冲疫情影响的有效举措,也是增强经济发展后劲的重要途径。要引导居民逐步恢复

  正常消费活动,营造更加便利的消费环境,扩大实物商品消费。鼓励汽车和大宗耐用

  消费品消费,扩大国内市场规模。鼓励发展广覆盖、便利化、人性化的线上服务,推

  动服务消费提质扩容。推广绿色产品、健康卫生产品消费,加快释放新兴消费潜力。

  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加快重点项目开工和建设进度,加快5G和智慧城市等新型基础设

  施建设,加大对国家重点建设项目的土地、环保、能耗等政策支持。调整优化地方政

  府专项债券投向,适度扩大专项债使用范围,加大有关医疗卫生、公共防疫、应急管

  理能力的项目建设。继续运用PPP等模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项目,

  调动民间和社会投资积极性。做好“十四五”时期重点建设项目的前期研究和准备,

  适时启动一批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支撑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

  抓好脱贫攻坚重点任务。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完成的任务。

  脱贫攻坚现在已到了攻城拔寨、全面收官阶段。非疫情防控重点地区应统筹做好疫情

  防控和脱贫攻坚任务落实,聚焦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集中力量打好深度贫困歼灭战,

  有效落实产业扶贫、就业扶贫等措施,加大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力度。以疫情防控

  为切入点,推进农村人居环境和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加强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做

  好返贫人口和新发生贫困人口的监测和帮扶,确保脱贫攻坚任务如期完成。

  加快培育发展新兴产业。这次疫情推动风险预警、信息溯源、智慧城市、远程医疗、

  无人配送、在线消费、自助零售、线上教育、视频会议、企业在线运营等新技术、新

  -

  -

  -专业资料-

  业态发展和消费模式创新,为新兴产业发展带来机遇。要顺势而为,推动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创新与产业应用,丰富5G应用场景,推进城市管理和制造业、服务业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升级,推动产业变革和新兴产业发展,促进形成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积极稳定外贸外资。支持外贸企业复工复产,帮助受疫情影响较大的外资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加大出口信用保险和贸易融资支持力度,畅通物流运输,稳定进出口贸易。加大力度促进外商投资,实施好外商投资法及配套法规,更好保护外资合法权益,继续压减外商投资负面清单,优化外商投资环境,增强对外商投资的吸引力。

  

  

篇三: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论文2000

  处理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开展的关系心得体会

  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以下是职场为大家整理的处理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开展的关系心得体会资料。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欢送你的阅读。

  常态化疫情要如何防控?经济要在疫情的情况如何开展?这些都是难题,攻坚克难抓落实,多措并举统筹推进各项重点工作齐头并进我们坚信一定会成功。

  Xx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继续上升,连续5个月位于荣枯线以上;二季度,中国经济同比增长3.2%,增速比一季度跃升10个百分点;上半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人员564万人,完成全年目的任务的62.7%......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大考,中国在短时间内让经济步入稳定复苏轨道,殊为不易。中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开展工作获得重大成果,充分彰显了国家经济的强大韧性和显著制度优势。

  当前,在疫情常态化防控下,如何稳固扩大疫情防控和经济恢复成果,考验着各地各部门政策的精准性、有效性。如何坚持防放并举,树立底线思维,做好较长时间应对外部环境变

  

  化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运用科学的思维分析^p问题、解决问题,擅长危中寻机、抢占先机、化危为机,正确处理复杂场面,牢牢把握开展的主动权,是各级各部门必须高度重视的重大课题。

  善弈者谋势。面对仍然复杂严峻的形势和较大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推进经济社会加快重振开展,要以“三个优先”为抓手,立足实际、统筹兼顾,稳中求进、乘势而上。

  科学、系统、精准推进复工复产,要优先保障开展中小微企业。中小微企业是促进经济增长和支持就业的重要力量,关系亿万家庭的就业与生计。截至2022年底,我国中小微企业数量已超过3000万家,个体工商户数量超过7000万户,奉献了全国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和80%以上的劳动力就业。可以说,帮扶中小微企业,就是在稳增长、保就业。降低消费经营本钱,强化对稳企业的金融支持,整合资开拓市场,必须想更多方法、出更多实招,让纾困政策加快落地,让“输血”激活“造血”,让更多中小企业扛得住、活下来。

  科学、系统、精准推进复工复产,要优先开展重点产业链。“要进步产业链供给链稳定性和竞争力,更加注重补短板和锻长板。”近日中央政治局会议一系列部署为中国下半年经济工作指明方向。产业链供给链稳定事关我国产业和经济平

  

  安。推进经济社会加快重振开展,要围绕建立产业链、补充产业链、强壮产业链,稳固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强化关键环节、关键领域、关键产品保障才能。同时,受疫情影响,人们的消费生活方式发生了诸多改变,对企业开展提出了新挑战,也带来了新机遇。市场主体应适应这一开展趋势,抓紧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将来产业,提升产业竞争力。

  科学、系统、精准推进复工复产,要保障一些重点企业、重点产业优先复苏。制造一个商品不难,而打造一个市场那么需要付出长期努力。比方,受疫情影响,一些在湖北消费的国内国际市场商品供给出现短供、断供问题,倘假设长时间得不到解决,湖北商品就会被挤出局部市场。为此,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只有重点突出,才能带动全方位工作的推进。广东为620家重点企业落实“一对一”效劳,累计助其新招员工超过14万人;北京上半年向疫情防控重点企业发放贷款408.5亿元......从各地理论来看,推进经济重振,必须从保住市场、稳固市场、壮大市场出发,以政府资金补助、金融政策支持等方式,引导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进入安康开展的状态,稳住国内外市场。

  潜力足、韧性强、盘旋空间大、政策工具多,经过多年高速开展,中国经济发生深入变化,这是中国应对风雨挑战的信心和底气所在。船行中流更奋楫。下好“先手棋”,打好“组

  

  合拳”,确保宏观政策落地见效,一定能把时间抢回来,把损失补回来,一定能进一步稳固我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根本趋势。

  

  

  

篇四: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论文2000

  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两不误”的主要做法

  今年春节过后,我市率先成立由18个部门联合组成的企业服务保障小组,指导和组织各类企业适时复工复产,及时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确保疫情防控和发展经济发展两不误。截至5月16日,全市“四上企业”已经全部开工,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807家。此外,交通运输企业、物流企业、市属国有企业业已全部复工。主要工作措施:

  一是加强研判指导。全面加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对企业复工复产作出部署和安排。其后又陆续下发加强疫情防控期间企业生产及疫情防控管理工作的通知、进一步加强服务保障全力推进企业复工复产的通知、积极应对疫情促进中小微企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从加大金融支持、减轻企业负担、稳定职工队伍、强化要素保障、支持科技创新、优化提升服务等6个方面,有针对性地提出务实管用的政策措施。

  二是加强信息化支撑。紧急开通疫情监测信息平台和企业复工复产防疫监测管理系统,依托“政企通”设立“政企同心、合力战‘疫’”专栏,分行业、分地区收集企业诉求,

  每日形成分析报告。对企业反映的共性问题,出台制度规范;对个例问题,一企一策,组织专人靠上服务,尽快解决。截至5月16日,共梳理解决企业提出的各类问题3920个,为各类企业发放“战疫情保畅通”通行证326512张。

  三是加强机制建设。按“四上企业全面覆盖、专人对接、一企一策、全面了解企业复工需求”工作要求,建立“三清单一台账”(规模以上企业清单、服务专员清单、解决问题清单、解决问题工作台账)。设置企业复工复产工作专班,对所有“四上企业”派驻服务专员,开通网上受理和服务电话,及时受理企业开工报备,推动企业在疫情防控措施完备条件下应开尽开、早开快开。

  四是加强金融财税支持。会同职能部门机关节后联手,及时梳理此前推出的系列优惠政策,共整理汇编了八大类52条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有关税费优惠政策汇编,主要包括支持疫情防治机构、支持医疗行业企业研发攻关、支持防疫物资生产企业、支持防疫物资流通、支持鼓励公益捐赠、支持受疫情影响的困难企业、支持中小微企业、支持疫情防控的个人所得税等八方面的税费优惠政策。税费优惠政策汇编已在全市职能门户网站上进行公开,同时通过新闻客户端、公益信息平台、市疫情防控专班等多渠道向公众进行了推送。

  五是强化协调服务。针对防护物资不足问题,及时向防

  疫物资生产企业派驻督导组和驻厂专员,指导督促企业扩产增产,口罩产能迅速提高。建立调配机制,强化统一管理、统一审批,保障企业复工需求。截至5月16日已累计为企业调配30批口罩,共计1252.3万只,测温枪6500支。针对供应链不畅问题,向城市和部门发出物资协调函,助企解决原材料、设备、场地等方面的急难问题。针对辖区企业外省职工留观问题,设置四处集中留观点,供有需求的单位使用,并做好留观人员的生活服务工作。针对跨省物流不畅问题,进一步规范跨省运输物流企业疫情防控措施,规定在落实相关防疫措施的前提下,司乘人员可连续承担跨省运输任务。

  与此同时,还认真执行金融扶持政策,已落实疫情防控应急贷款多少亿元;用足用好重点保障企业信贷政策,争取把更多企业及产品列入重点保障企业信贷支持名单;用足用好人行再贷款和商业银行转贷政策,召开金融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政银企对接会议,向金融机构推出需求资金企业,总融资需求420亿元。

  

  

篇五: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论文2000

  2021年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汇报

  2021年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汇报2021年以来,_区发展和改革局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思想为根本遵循,抢抓粤港澳大湾区和社会先行示范区建设机遇,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瞄准高质量发展目标,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

  一、2021年工作总结(一)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疫后恢复牵头成立_区建设项目推进与城市基本运行保障组,助力辖区企业积极应对疫情、共渡难关;起草印发《_区推进重点项目复工(开工)工作方案》,着力推进重点项目复工复产和启动建设。抽调党员干部驰援交通卡口和挂点社区一线防控,统筹协调辖区地铁工地和新能汽车充电行业的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强化救灾物资保障,牵头落实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助力平稳疫情期间物价。(二)扎实做好经济发展宏观统筹一是谋划推动“双区”建设实现良好开局。推动建立_区粤港澳大湾区、社会先行示范区建设领导决策和工作推进机制。高标准编制出台、统筹实施_区贯彻落实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纲要三年行动方案、年度工作要点和_区先行示范区建设系列文件,主动对接市发改委(市示范办),积极争取试点示范项目在_区落地。二是稳步推进各项综合经济工作。统筹开展“十四五”规划编制研究。密切关注全区经济运行态势,深入研判疫情对经济运行的影响,科学开展月度、季度经济形势分析^p,努力降低疫情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制定区2021年经济发展主要目标分解方案,压实各单位主体责任,推动各项指标顺利完成年度任务。三是协调开展经济体制改革工作。起草形成《深圳市_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行动计划(2021-_年)》,并编制相应2021年工作要点,持续深化推动供给侧结构

  

  性改革。积极开展公共资交易改革工作,于_月_日全市首个与深圳交易集团签订交接协议。目前,_区公共资交易改革取得阶段性突破。

  (三)攻坚提速固定资产投资一是力促固定资产投资逐月回升。统筹推进政府投资项目,高效执行政府投资计划。建立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班长制和每周调度机制,科学分解年度任务,推动固定资产投资稳步增长,2021年_-_月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_亿元,增速_,计划完成率_,固定资产投资总量排名全市

  建设方案的编制工作,目前已形成方案初稿并完成

  四是持续推进公共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三年计划,加紧推进小运量轨道交通建设示范线项目开工建设,统筹推动各龙头项目尽快落地实施。

  (三)抓好政府投资项目管理一是科学编制2021年政府投资计划。按照“保民生、保基础、保重点”原则,对项目进行分级、分类管理,坚决剔除不必要和无效投资,推动构建优质均衡的公共服务体系。二是优化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深化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流程改革,提高项目决策和管理水平;推进文体项目标准提升研究和应用工作,适时开展其它建设标准提升研究。三是推动固定资产投资平稳运行。坚持固投任务双重分解,执行按月通报和“末位督办”,全力以赴保持投资强度;充分发挥稳投资工作专班和审批服务专班作用,确保固定资产投资应统尽统。(四)推动改革创新再深入一是推进全区信用建设工作再上新台阶。持续加强推进信用分级分类监管、信用信息归集、城市信用状况监测等工作,加大信用建设宣传力度,进一步探索个人信用报告应用场景,积极拓展更多“信易+”系列项目。二是加快编制宝龙生物药创新发展先导区规划建设方案,建立健全先导区规划建设工作体制机制,积极争取市级优质项目资、人才资和政策资等在先导区落地。会同各相关部门提前开展先导区招商引资工作。三是以“双区”建设为契机,统筹做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公共资交易改革、区域合作、产城融合示范区、国家产教融合试验区、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改革等各项工作,推动改革创新事业实现新突破。(五)推动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加快形成认真总结“十三五”期间能“双控”工作经验,研究完善工业、建筑、交通、服务业、公共机构等重点领域的节能措施。支持中美低碳建筑与社区创新实验中心建设国家净零碳项目,探索全过程废弃物资化利用等净零能耗技术路线,研究推进净零能耗项目的推广。继续统筹做好全区新能汽车充电行业日常安全生产管理,加强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整治力度。

  

篇六: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论文2000

  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方案

  为贯彻落实省“1+1+N”工作体系,有力有序有效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下全

  市经济运行工作,确保企业(项目)不发生聚集性疫情,确保重点企业、重点项目不停产不停工,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总体要求(一)基本思路。全面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高效统筹疫

  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安排部署,深入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重大要求,深刻认识抗疫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毫不动摇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牢固树立“打持久战”思想,坚持“两手抓”“两手硬”,以扩大保生产经营、保物流畅通、保政策助力、保防疫安全“四保”企业(项目)白名单覆盖面为抓手,以细化完善“四保”企业(项目)白名单疫情防控工作指南和保障办法为载体,以建立健全经济运行监测研判调度机制为保障,扎实做好稳增长、扩投资、强产业、促消费、防风险、兜底线各项工作,着力保市场主体、保就业、保民生,实现疫情防控应急状态下动静相宜,为确保经济稳定运行在合理区间提供坚实支撑,奋力实现经济运行“全年红”。

  (二)主要原则。

  1.主动作为、创新举措。坚决打好战疫情稳经济主动仗,充分做好疫情防控

  和经济社会发展常态化统筹的思想准备,坚持底线思维、极限思维,打破常规思路,优化政策体系,探索建立常态化疫情防控下特别是与应急状态相适应的经济运行保障机制,变被动为主动,于变局开新局。

  2.突出重点、强化保障。坚决稳住经济发展基本盘,将“四保”企业(项

  目)白名单作为稳定经济运行的基础支撑,分行业(领域)建立以白名单企业(项目)为中心的经济运行保障体系,推动资源向白名单汇聚、要素向白名单集中、政策向白名单倾斜,充分激发市场主体积极性、主动性。

  3.双线嵌合、常态长效。坚决筑牢疫情防控屏障,将疫情防控嵌入企业生

  产和项目建设各环节、全过程,实现常态化疫情防控与企业生产统筹兼顾、双线运行,以白名单企业(项目)为重点,确保应急状态下企业正常生产、项目正常建设、商贸正常经营、物流正常配送。

  4.系统部署、精准施策。树立系统思维,坚持系统观念,以本工作方案和

  “四保”企业(项目)疫情防控工作指南为统领,坚持“一行业一方案”,分行业

  (领域)制定疫情防控工作指南和白名单企业(项目)保障办法,形成“1+1+N”

  工作体系,细化政策措施,有针对性地推动各行业(领域)疫情防控和生产运营双线嵌合落到实处。

  (三)工作制度。

  1.常态常备制度。以县(市、区)为主体,指导白名单企业(项目)按照本

  行业(领域)疫情防控工作指南要求,从严从紧从细从实做好工作预案、完善防控设施、备足人力物资、优化生产流程,定期组织开展模拟演练和压力测试,确保平时能防、疫时有备。

  2.平急转换制度。以县(市、区)为单元进入疫情防控应急状态时,市县两

  级疫情防控指挥部与常态化疫情防控下经济运行调度机制指挥部同步启动联合办公,白名单企业(项目)即刻闭环生产运行,做到一键切换、无缝衔接。

  3.平台调度制度。依托省“四保”白名单企业(项目)运行调度平台,建立

  健全市县两级“四保”白名单企业(项目)运行调度平台,对白名单企业(项目)疫情防控动态、员工“两码一证”、涉疫风险管控、生产经营状况、纾困政策落实、企业诉求响应、包保责任等实行全程监测预警,建立健全实时监测、联合会商、快速处置等工作协调机制,推动疫情防控与生产运营信息互联互通,为白名单企业(项目)正常运转提供基础支撑。

  4.专班保障制度。坚持扁平化与专业化相结合,由市县两级疫情防控指挥

  部与常态化疫情防控下经济运行调度机制指挥部共同牵头,分行业(领域)建立工作专班,实行集中办公、统一调度、上下协同、快速反应,集成各行业各部门横向服务力量,打通市县纵向服务通道。

  二、建立“四保”企业(项目)白名单工作体系(一)建立管理机制。按照“一张单子、上下贯通、联动保障”的原则,在

  优先支持城市运行保障企业的基础上,分行业(领域)建立“四保”企业(项目)白名单,覆盖工业生产、商贸流通、交通运输、文化旅游、重点项目等领域总产值

  (投资额)80%以上的企业(项目),应急状态下保障其稳定生产,确保不停工不

  停产不停运,稳住经济运行基本面。综合保税区等海关特殊监管区可以园区为单位纳入“四保”企业(项目)白名单管理。

  (二)科学合理遴选。按照“统一标准、自愿申报、达标即入”的原则,山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商务局、交通运输局、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发展改革委等行业主管部门结合本领域经济运行特点和疫情防控工作指南,细化完善遴选标准和管理办法并向社会公布,在符合本领域疫情防控工作指南的前提下,简化申报程序,最大限度调动企业积极性。行业主管部门对白名单企业(项目)实行动态调整,及时将达到条件的企业(项目)纳入管理。坚持联合联动、链式保障,优先支持重点领域关联企业(项目)同步纳入白名单。

  (三)强化联动保障。由各行业主管部门根据本领域经济运行特点,合理确定市、县分级保障服务的企业(项目),加强工作联动、形成工作合力。压实县(市、区)政府(管委会)属地责任和各行业主管部门监管责任,及时跟踪协调解决应急状态下白名单企业(项目)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对于超出自身协调范畴的事项,报本级疫情防控指挥部和常态化疫情防控下经济运行调度机制指挥部解决,重大问题及时按程序上报市委、市政府。

  三、制定白名单企业(项目)疫情防控工作指南(一)强化日常状态刚性管控措施。严格执行国家联防联控机制相关要求和

  《xx省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方案(2.0版)》,坚持常态常备、科学精准、防线前移、关口内置、划小单元、群防联控,推动落实48小时滚动核酸检测、

  场所码全覆盖、入焦全报备、差异化赋码、电子哨预警、压实企业防疫责任等刚性措施,最快速度排查涉疫风险人员,最大限度降低发生疫情的风险。

  (-)压实应急状态疫情防控责任。由市疫情防控指挥部牵头,分级建立应急状态联防联控机制,指导白名单企业(项目)制定应急状态工作方案,分类落实闭环管理要求,实行特殊通行证制度,实施赋码保护,确保未出现确诊病例的企业正常生产运营。

  (三)分行业(领域)制定疫情防控工作指南。由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商务局、交通运输局、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发展改革委等行业主管部门牵头,分别细化完善工业生产、商贸流通、交通运输、文化旅游、重点项目等领域疫情防控工作指南,明确本领域企业(项目)日常状态下疫情防控举措和应急状态下疫情防控与生产经营双线运行必需的场所设置、设施配备、防疫流程、人员管理、生活保障等,为白名单企业(项目)正常运转提供标准指引。

  四、全力保障生产经营(一)精准实施闭环管理。按照分类、分区、分级、分时、分散的原则,引

  导白名单企业(项目)因地制宜推进全流程闭环管理。对于工业企业、文旅企业、

  重点项目等,原则上全面实行闭环管理,按照划小单元、减少交叉的原则,探索闭环内部“气泡式”管理模式。对于商贸流通企业、交通运输企业等,实行工作场所、住所“两点一线”管理,原则上所有人员在指定岗位工作、指定地点住宿。

  (二)强化配套服务保障。按照就地保障、临近调配、市域统筹、属地落实的原则,以县(市、区)为单元制定应急状态生产运行保障预案,确保白名单企业(项目)原材料供应及时到位、生活物资充足稳定、员工防疫安全有序。依托“四保”白名单企业(项目)运行调度平台,组织白名单内工业企业、文旅企业、重点项目与交通运输、商贸流通、住宿餐饮等企业建立结对合作关系。

  (三)建立白名单熔断机制。各级行业监管部门会同疫情防控指挥部办公室,定期对白名单企业(项目)疫情防控措施落实情况进行抽查,对未按要求落实防控措施导致疫情输入扩散的企业(项目)及时移出白名单目录。严格白名单企业(项目)停产停工停运程序,压实县(市、区)保障服务责任,不得随意限制企业(项目)正常生产运营或擅自关停企业(项目),确需关停的按程序报市级、省级疫情防控指挥部和常态化疫情防控下经济运行调度机制指挥部会商确定。

  五、全力保障物流畅通(一)加强进出应急管理地区货运车辆管理。全面落实国家、省、市保障物

  流畅通促进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相关政策措施,严格落实货车司乘人员“提前报备”+“即采即走即追”+“闭环管理”要求,对进出应急管理地区的集疏运车辆,

  在司乘人员符合持有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等防疫要求的基础上,实行“出

  发地一公路通行段一目的地”全链条闭环管理和点对点运输,各县(市、区)不得以途经中高风险地区为由限制车辆和司乘人员通行。

  (二)打通白名单企业(项目)“最后一公里”。以县(市、区)为单元,编制应急管理地区物流配送预案,做好物流设施和运力储备,确保应急状态下高效配送。制定封闭企业(项目)生产物资配送规范,在企业(项目)内划出固定接收点,实现“最后一公里”无接触配送。依托物流园区等规划布局应急物资中转站、接驳点和分拨场地,必要时迅速启动,保障重点物资安全有序中转运输。

  (三)保障交通通道畅通。坚持全国、全省、全市“一盘棋”,加强应急管理地区保通保畅督导检查,各县(市、区)不得擅自阻断或关闭高速公路、普通公路,严禁硬隔离县乡村公路,确需关停或停止的,按程序报市级、省级疫情防控指挥部批准后方可实施。应急管理地区内有铁路车站、汽车车站等交通枢纽的,应与区外交通枢纽“点对点”开辟绿色通道,全力畅通区域交通大动脉。

  六、全力保障政策助力(一)推动助企政策精准直达。依托“四保”白名单企业(项目)运行调度

  平台,建立“政策找企、应享尽享”机制,通过信息共享、大数据核验等方式,精准匹配白名单企业(项目)有关留抵退税、税费减免、财政奖补、金融信贷、保供稳价、社会保险、援企稳岗、就业创业、用工保障、用电用水用气等专项政策,确保白名单企业(项目)各项纾困优惠政策快速兑现。

  (-)强化专项政策支持。将白名单企业(项目)核酸采样点设置纳入所在

  县(市、区)核酸检测网络,鼓励用工IOOO人以上的企业(项目)自行配置核酸采样屋,省与市级或县(市)财政按7:3比例给予5。%的购置补贴;其中市级3。%部分,按照企业归属地原则,市级与五城区按5:5比例共同承担。落实全员48小时免费常态化核酸检测和闭环管理状态核酸检测政策,对物流、销售等流动性、接触性岗位人员可实行24小时1次免费核酸检测。鼓励县(市、区)政府

  (管委会)对白名单企业(项目)防疫费用给予补助,组织企业(项目)开展防疫物资带量采购,降低企业疫情防控成本,省财政通过一般性债券和转移支付给予支持。对白名单企业(项目)自有和固定外协的省外货物运输车辆,在落实提前报备、闭环管理等措施的前提下,司乘人员纳入交通运输“白名单。入焦不赋黄码。市交通运输局负责落实省“四保”企业物流车辆高速公路通行减让优惠政策,并进一步细化完善。

  (三)护航白名单企业(项目)正常生产。各行业主管部门在产品质量监督检查、环境行政监督检查、产能调控、行业性执法检查等领域制定白名单企业(项目)豁免政策,最大限度减少对企业(项目)生产经营的干扰。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各县(市、区)严格控制对白名单企业(项目)开展除疫情防控、安全生产、出入境检验检疫外的工作检查,确需开展的需经市常态化疫情防控下经济运行调度机制指挥部批准。在实现达标排放、安全生产符合监管要求的情况下,不得以任何理由对企业实行限产、关停。

  (四)加强政策预研储备。及时跟踪了解应急状态下白名单企业(项目)生产运营中遇到的突出困难和问题,分行业(领域)研究储备一批针对性强、帮扶力度大的专项政策,建立完善政策工具箱,根据经济运行需要及时推动出台、快速应对。

  七、全力保障防疫安全(一)严格落实“四方责任,各县(市、区)政府、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管

  委会对白名单企业(项目)疫情防控负总责,做好应急状态下的检查监督、服务保障等工作。各行业主管部门按照“管行业必须管防疫”的要求,推动行业疫情防控工作指南各项措施落实到位。企业(项目)要严格落实主体责任,专班、专案、专人抓好疫情防控工作,将加强员工防疫教育纳入企业(项目)管理规章制度,引导员工遵守疫情防控各项规定并掌握防疫知识和技能。员工要当好自身健康第一责任人,切实做好个人防护。对能够认真落实疫情防控工作指南要求、履行法人责任的白名单企业(项目)实施尽职免责,若发生疫情不予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二)加强重点环节防控管理。坚持人、物、环境同防,做好员工每日健康监测和登记,按照规定频次落实核酸检测,严格控制聚集性活动,对新进入人员设置“静止期”。加强外来物资防控,探索对进出企业(项目)的物料物品实行二维码追溯管理。实施场所分区分类管理,严格密闭、半密闭空间防疫消杀管控,做到各区域间物理隔离。

  (三)做好防疫应急处置。“一企一策”制定应急处置预案,按照员工比例设置临时观察区,建立阳性人员转运联络通道,明确防外溢专项管理措施,一旦有疫情突发情况,最大限度控制扩散和外溢。

  八、建立“四保”白名单企业(项目)运行调度平台(一)分步搭建平台功能架构。山市发展改革委、卫生健康委、政务服务和

  大数据管理局共同搭建“四保”白名单企业(项目)运行调度平台,先期设计开发问题收集、工作交办、政策推送、防疫信息等模块,实现横向协同各行业主管部门、纵向贯通市县两级。按照边运行、边探索、边完善的原则,根据平台实际运行情况逐步迭代优化平台模块和应用,确保实现白名单企业(项目)运行状态“一屏掌控”、问题诉求“一键响应”、涉疫风险“一览无余”。

  (-)强化白名单企业(项目)生产运营保障。由市常态化疫情防控下经济运行调度机制指挥部办公室会同各行业主管部门,依托平台建立白名单企业(项目)诉求和问题闭环处理机制,梳理问题清单、明确责任单位、快速协调解决。坚持“点办理、批处理”,对个性问题及时交办有关部门协调解决,对涉及面广的体制性、政策性等共性问题,推动相关部门尽快调整优化有关政策。定期对问题处置结果进行回访、追踪、核查,确保办理一件、销号一件。

  九、保障机制(一)实体化运行市常态化疫情防控下经济运行调度机制。成立由市长任指

  挥长,各位副市长和市卫生健康委主任任副指挥长的市常态化疫情防控下经济运

  行调度机制指挥部,指挥部办公室设在市发展改革委。指挥部下设工业生产、商贸流通、交通运输、文化旅游、重点项目、防疫保障等工作组,实行集中办公、实体运行,分行业(领域)做好“四保”白名单企业(项目)服务保障工作。

  (二)保障企业(项目)常态化双线运行。将白名单企业(项目)纳入“万人助万企”包保名单,落实包保干部责任,及时回应解决企业(项目)防疫与生产双线运行中遇到的原料采购、用工需求、物流运输、市场拓展、政策优惠等诉求和问题。压实企业(项目)防疫责任,建立疫情防控工作专班,确保生产经营与疫情防控“两手抓”“两不误”。

  (三)压实各级各部门工作责任。各县(市、区)要做好白名单申报企业(项目)指导服务工作,确保符合疫情防控工作指南和白名单遴选标准条件、有意愿进入的企业“应入进入”。各行业主管部门要按照成熟一批、推出一批的原则,

  遴选确定本领域白名单企业(项目),于2022年6月底前实现本领域白名单企业(项目)总产值(投资额)覆盖率超过80%o

  

  

天铭文秘网 https://www.itym8.com Copyright © 2019-2024 . 天铭文秘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天铭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吉ICP备1900176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