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天铭文秘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新文科建设:瓶颈问题与破解之策(6篇)

新文科建设:瓶颈问题与破解之策(6篇)

来源:公文范文 时间:2023-10-06 09:25:07

篇一:新文科建设:瓶颈问题与破解之策

  

  我国普通高等院校教育民生问题研究

  摘要:随着国家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为满足社会经济发展、行业企业需求,我国普通高等院校近年来发展不断提速,坚持办学规模、层次与办学能力相协调的原则,在稳步发展本科生教育的同时,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逐渐实现规模、质量、特色和效益的统一,在建设中不断形成独有的特色优势。与此同时,一系列办学资源短缺的情况也从开始呈现,根据高校发展实际需要,提出普通高等院校教育民生改善建设路径,更好地解决教育领域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关键词:普通高等院校;教育民生事业;资源短缺;

  一、我国普通高等院校教育民生现状

  我国普通高等院校近年来不断加强人才引进建设师资队伍,生师比显著改善,具有博士学位教师人数持续增长,不断推动学科专业建设驶入快车道;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进入加速期,坚持前沿、交叉、急需、特色原则抓好专业建设;坚持创新驱动和社会服务,强化多层次、高水平的社会服务;进一步拓展国际教育平台,不断提升国际化合作办学层次。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普通高等院校要深刻把握新常态下供给侧改革带来的新要求新问题,特别是在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和后疫情时代,应进一步提高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把握新一轮改革开放给带来的历史机遇,以奋勇争先、抢抓机遇的勇气和魄力,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争取在重点发展领域“先行先试”,提高资源配置和运行效率,扎实提高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奋力推动学校办学层次和办学水平提升,实现学校教育民生事业高质量发展。[1]

  二、我国普通高等院校教育民生发展存在的问题

  各高校都有明确的发展目标,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大学是我国大部分普通高等院校的战略总目标。在办学过程中,各高校坚持学科专业设置与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相适应,在加强传统优势学科和特色专业建设的基础上,积极培育交叉学科,拓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构建了适应自身战略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为未来高质量内涵式发展积蓄动能。

  (一)办学资源短缺成为影响和制约学校教育民生事业发展的关键瓶颈

  随着国家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为满足社会经济发展、行业企业需求,各高校办学规模飞速扩张,一系列办学资源短缺的情况也从开始出现。首先,财政投入不足,生均拨款低、运营成本高,许多学校仍存有负债,这将导致高校每年要承担大量利息,收入支出不对等;其次,其他社会资源渠道较窄,现有办学资源未能满足学校跨越式的发展需求;最后,各高校在不断扩点,硕博点的建设将给学科建设的资源需求带来巨大的压力,另外,部分高校开始建设新校区,建设资金缺口较大。高校现阶段呈现各方面办学资源紧缺的现象,将会成为制约学校教育民生事业发展的关键瓶颈。[2]

  (二)人员编制的不足和受限已严重制约高层次人才的引进与师资的补充

  高校教职工编制紧缺、高层次人才的稀缺、学术领军人才匮乏、高级岗位总量不足的难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高校未来一段时期内办学层次的提升和内涵式发展。随着高校教育事业发展,迫切需要引进具有国际视野的高水平学者、能够破解制约社会发展中关键问题的高水平专家及能够引领学科发展的战略专家,以促进学科跨越式发展。但是,人员编制的不足和受限已严重制约学校的发展,制约高层次人才的引进与师资的补充。按现行高校高层次人才流动政策,我国普通高等院校的办学条件和资源难以吸引汇聚到所需的高层次人才。[3]

  (三)办学基础硬件配套设施无法跟上高校办学需求和满足提升教职工和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的幸福感

  必要的经费投入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基本前提和重要保障。政府财政投入是高等教育经费的主要来源。如果高等教育经费不能满足高等教育的资金需求,必将影响人才培养质量,阻碍高等教育的发展。按照现有资源分配制度,大部分高校获得的办学资源相对有限,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校大力改善基本办学条件初衷和愿景。部分高校学生宿舍、教学设施、办公设备年份久远,未能满足学校学科建设跨越式发展需求,亦无法满足日常办公和学生教学需求,亟待更新等。

  三、我国普通高等院校教育民生改善建设路径

  为了更好地解决教育领域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发挥省财政投入对地方高校可持续发展的引导作用是重中之重,对此,给出如下建议:

  (一)根据高校发展实际需要,搭建高校人员编制、岗位总量的调整机制,出台支持相关高层次人才引进政策,营造引导高层次人才向一般普通高等院校流动的制度环境。

  (二)科学公平合理制定引导各类办学资源的再分配机制,特别是对处于加速发展期的特色本科高校应给予更多的政策支持,加大省财政资金投入力度,适当提高文科生生均拨款额度,从而提高学校的办学自主性和积极性。

  (三)搭建平衡高校教职工整体工资收入水平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相匹配的收入分配机制,加大对高校困难学生的政策性关怀力度,为师生员工营造没有基本生活后顾之忧的和平稳定校园环境。

  参考文献

  [1]阮成武,徐雪莲.教育民生的精神向度和取径[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8(3).

  [2]邵彦敏,金鑫.教育政策的民生价值取向[J].社会科学战线,2016(1).

  [3]许日华,张真柱.教育民生指标的建构与评估[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

  作者简介:陈彦君(1995-),女,广东金融学院国际教育学院辅导员,助教,硕士。

篇二:新文科建设:瓶颈问题与破解之策

  

  囝 茹 哆

  夺栏 暂旭母

  摘要:直属分队建设始终是基层建设的短板。严重 响和制约着部队全面发展的质量和水平。必须针对直属 队建设中存在的瓶颈问题,认真查找原因、分析症结、探 对策,通过强化“四种意识”、打牢“五个基础”、健全“六项 制”、破解“七个难题”,确保直属分队全面建设上台阶。

  关键词:直属分队全面建设对策思考 ◎边保民 直属分队建设的 直属分队建设始终是基层建设的短板,严重影响和制 约着部队全面发展的质量和水平。前期,我们采取查阅资 正形成自己的队魂、队训和队风;缺“筋骨”,由于分工不同 导致H常工作多个中心相互冲撞干扰,抓建思路难以理顺 理清,始终缺少一条主线牵引单位的建设发展;缺“精气 料、问卷调查、随机提问、实地检查、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对 直属分队建设中存在的瓶颈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感到一 些问题不容忽视,亟须加以分析解决。

  一神”,由于官兵、兵兵之间年龄跨度大,代沟现象明显,平时 缺少沟通交流,导致内部关系不够密切。六是基础设施比较 、直属分队建设中存在的瓶颈问题 滞后。主要是营房建设不达标,住房面积不足够,各类库室 不齐全,学习、生活、训练设施不完善。

  二、对直属分队建设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直属分队往往在位人员少、工作岗位散、专业技术强、保障任务重、安全风险大,历来是各级高度关注的重点,也 是基层全面建设的难点。调研中发现,在一些直属单位,明 显存在着六个问题。一是组织建设不够坚强。突出表现在:

  支部班子自建能力弱,按纲抓建思路不清、定位不准,党支 部按纲建队形势分析程式化、浅表化,组织生活制度落实不 好,以政代党现象较为突出;“两个群众性组织”形同虚设,有组织无活动、有计划无行动、有人员无作用,临时补记录、上述问题的存在,既有客观因素,也有主观原因;既有 基层自身的问题,更有领导机关工作指导上的责任。一是领 导机关不重视,思想认识有误区,导致这些单位建设基础始 终“先天不足”。一些单位往往把精兵强将放在机动、执勤分 队,而把那些达超龄、不放心,甚至“带病”的干部放到直属 单位;在财力物力方面也常常投放不够,导致一些直属单位 在训练、文体器材上无法满足H常需求。二是法治思维不牢 突击做计划、应付搞活动等问题不同程度存在;“=j=支队伍”

  作用不明显,党员干部和士官模范作用发挥不够,个别士官 固,特权思想干扰大,导致这些单位管理教育往往“欲说还 休”。有领导机关特权思想辐射和干扰的因素,如插手干预 基层热点敏感事务,随意抽调兵员、私自派遣公差等问题始 还成了“个别人”。二是抓建秩序不够正规。主要表现在:按 纲抓建没定力,“重保障、轻建设”的思想导致“跟着电话走、盯着检查干、围着领导转”成为常态,习惯用任务代替建设、用事务遮挡工作;按纲施训不正规,常年训练最多的课目是 队列和体能,而且时间和人员难以保证;按令施管不够严 格,一日生活秩序不够正规,存在“宽、松、软”现象。三是工 作落实质量不高。从政治教育上看,教案陈旧过时、内容机 械空洞、方式老套乏味、教育效果低下等问题仍比较突出;

  从经常性思想工作上看,谈心不经常、不深入,“三互”小组 终难以根治;也有部分官兵特权思想影响和阻碍的因素,如 一些战士经常以各种理由不参加中队正常工作和集体活 动,往往是最需要接受教育的却不参加教育,最应该加强管 理的却常常游离于管理视线之外。三是工作作风不深入,蹲 点帮建做虚功,导致这些单位建设面貌年年“涛声依旧”。由 于直属分队与机关距离近、路程短,蹲点人员经常是蹲点和 工作两不误,往往用“打打招呼、拍拍肩膀、提提要求”代替 与官兵的谈心交心、与支部的研究分析,对中队的一些问题 熟视无睹、纠治不力。四是指导方法不科学,检查考评“一刀 活动流于形式d,Jt经常性管理工作上看,各种登记统计不够 规范,官兵作风养成、礼节礼貌较欠缺。四是创先争优劲头 不足。主要表现在:以队为家的思想淡薄,只把中队作为食 强,关注个人利益问题多,关心单位集体荣誉少;担当进取 精神较弱,存在“打工”心态,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五是内涵 底蕴相对薄弱。主要表现为“三缺”:缺“血脉”,直属分队普 切”,导致这些单位双争评比经常“提前出局”。制定政策、筹 考评统一量化多、个案分析少,导致直属分队落实工作缺乏 操作性、创先争优缺乏积极性。五是担当作为不主动,一味 强调特殊性,导致这些单位按纲抓建惯于“自甘平庸”。一些 部署任务,往往针对机动、执勤分队的比较多,检查 宿的“驿站”,缺乏“把中队当家建”的意识;集体荣誉感不 划工作、遍发展历程短、建设底子薄,传统内涵积淀不够,还没有真 基层干部不愿意到直属分队工作,认为那里干部压力大、责 

  毗

  任重、风险高、难作为,埋怨关系兵多、机关临时性公差多、领导机关插手干预多,认为评不上先进是正常的、必然的,评上了先进才是偶然的。

  三、加强直属分队全面建设的对策建议 ——…辑:

  林 毒团 一带”等载体运用,采取集中居住、统一编班、干部跟班、军 地共管等方法严格管控部队,确保思想不抛锚、人员不失 控、行为不失范。五是在较真问责中打牢作风基础。坚持严 下先严上,从严管好身边分队、身边人,防止失察失管;坚持 从严执纪问责,敢于较真碰硬,让法纪戒尺常悬头顶。

  ——强化“四种意识”,树立科学理念。一是强化“按纲 建”意识。深入学习《军队基层建设纲要》,全面掌握基层建 设3个方面16条具体标准、8项经常性主要工作、30项具 体要求,切实强化依法建、全面建、系统建、正规建的自觉 性。二是强化“建窗口”意识。深入开展“学典型、用典型、创 典型”活动,对照典型查找差距、析透原因,持续开阔眼界、健全“六项机制”,确保常态长效。一是健全计划机 制。把直属分队建设与机关建设捆在一起抓,制定好长远规 划和年度、阶段性工作计划,明确建设目标、基本思路和具 体措施,及时纠偏正向、拾遗补缺,推动工作落实。二是健全 帮建机制。在平时靠分管领导和挂靠处(室)抓建的基础上,每季度的蹲点帮建要由各部门人员组成的工作组督促落 实,真正形成联抓共管的帮建合力。

  是健全培训机制。定 提升标准,真正把直属分队当作部队全面建设的窗口来建。

  是强化“当样板”意识。按照“标准高、要求严、质量好”的 原则,对直属分队的软硬件建设全面规范统一、点滴精抓细 抠,真正把直属分队当作样板来建。四是强化“责任田”意 识。坚持把直属分队建设摆上党委重要议事Et程,自觉落实 帮建指导责任,做到经常调查研究、经常分析形势、经常蹲 点帮带、经常督导检查、经常排忧解难,切实提升建设水平。

  ——期按专业、分批次对直属分队干部骨干进行轮训,做到年有 计划、季有专题、月有课目,通过轮训不断提高干部骨十抓 教育、抓思想、抓训练、抓勤务、抓管理、抓业务的能力。四是 健全风险评估机制。利用按纲建队形势分析会、队务会和班 务会等时机,分层实施安全风险评估,重点把人员、车辆、枪 弹、保密等方面的安全隐患查清楚。五是健全考评机制。根 据直属分队特殊性,确定考评内容与标准,创造公平竞争的 打牢“五个基础”,厚实内涵底蕴。一是在创新教育 中打牢思想基础。按照“内容不能减、形式可灵活、时间可调 整”的思路,积极创新教育组织方式,采取大集中上课、小集 中辅导、分批次补课、看录像自学等办法,化整为零、见缝插 针地组织实施,确保教育“四落实”。二是在帮带历练中打牢 环境,激发创先争优的热情。六是健全问责机制。坚持归口 管理,各级领导专管专司,业务部门对口指导,落实责任细 化分工,以严格问责确保事事有人管、件件有人抓。

  ——组织基础。紧贴岗位需求,认真组织直属分队主官学理论、学业务、学招法、学经验,采取以会代训、专题研讨、难题会 诊等形式大练基本功,扎实抓好“面对面”指导、“结对子”帮 带,引导正副书记理顺工作思路、增强自建能力。三是在抓 破解“七个难题”,提高抓建效益。一是破解编配不 合理的问题。严格按编制定岗定位,不得乱借、乱调、乱超,尤其对“家门口”官兵的调入要从严控制。二是破解创争操 作难的问题。经常性开展“争星夺旗”活动,采取思想教育、行政管理共同比,业务工作、专业训练同行比,老士官、新士 官、义务兵分层比等办法,不断增强参与者的可比性和活动 的可操作性。三是破解制度落实难的问题。从最基本的日常 好培训中打牢素质基础。持续抓好爱岗敬业教育,常态开展 岗位练兵活动,加强经常性业务指导和培训交流,不断提升 基层十部骨干的综合素质。四是在扭住关键中打牢安全基 础。建立健全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具体到点的责任体系,把 安全责任落实到每个人头,突出抓好“三互”“双四一”“ 帮 T作抓起,从部署、督导、评比、讲评、奖惩等环节入手,一抓 到底、敢于较真,真正使制度落实成为硬指标。四是破解责 权不清晰的问题。建立“党委统管、分管领导主管、直工(管 理)处(科、股)直管、对IZI业务处(科、股)协管”的责任机制,坚持统管、归口管、垂直管、分层管相结合,加强对公勤人员 全时空、全员额、全领域的检查督促,落实好机关与中队双 向反馈情况机制,实现教育管理无缝链接。五是破解外界干 扰大的问题。严格按政策、原则、程序办事,对属于直属分队 权限内决定的事情,领导机关不插手、不干预,公开、公平、公正处理涉及官兵切身利益的敏感事务。六是破解现实困 难多的问题。注重从政策协调、解难帮困人手,积极帮助直 属分队官兵解决婚恋难、轮休难、随军家属就业难、住房难、子女入托入学难等实际问题,消除后顾之忧,激发内在动 力。七是破解硬件设施差的问题。按照“整体规划、分步实 施、先急后缓、全面配套”的要求,有重点、分批次进行配套 完善,确保直属分队硬件设施建设不欠账、上水平。

  (作者系武警山东省总队政委)(图/李华时)

  诵 88 一鎏手毒茬臻素柔 ,在 菜真 ,嘉茬孚 交甬,页石蒋读 :饭 、醣鳍苔 莱,能晏 卖 与 仃日勺统一o

  68341部队训练处戴 晶 

篇三:新文科建设:瓶颈问题与破解之策

  

  如何破解产业园区规划招商运营难

  对于园区来说,招商是个永恒的课题。再说招商,有老调重弹的感觉。但靠商吃商,对于园区而言,并不是句玩笑话。

  对于招商人员来说,招商更是横亘在他们心头的一根鱼刺。成也招商,败也招商。业绩显赫时,鲜衣怒马,谈笑间挥斥方遒;招商不利时,所有矛头直指招商部门,连“无法兑现的高额提成”都能作为攻击招商不力的最后一根稻草。

  01、商不来,非招之

  众所周知,产业园区的发展要靠企业买单,但是市场的容量终究是有限的。近几年,全国各地产业园区建设风生水起,各种同质化产业园多如过江之鲫,产业园区的供给远远超过了企业发展的需求,造成闲置是必然的结局。

  当然,产业园区的供求失衡主要是结构性的失衡:一边是大量厂房面积找不到商家只能闲置,另一边却是大量商家无法找到适合的店址;一边是企业独栋的遍地开花,一边却在物态的档次和结构上与企业群体格格不入,致使企业依然感觉“不方便、不合适”。

  事实上,“供求失衡”不是招商的个人能力能解决的,只能力求“趋利避害”。在园区开发时对产业定位和竞争情况进行细致的分析,或者在转型升级过程中慢慢去寻求与企业的契合。当然,也有“化被动为主动”的一招,就是等待——相信产业地产会迎来,任何一种产业形态的发展无不经历了漫长的养商期。不过,首先,园区开发商必须有足够的耐心、足够的资金、足够的“放长线养鱼”运营理念。

  02、思维之殇,商难招

  在园区项目规划、设计、招商、建设之前先要进行详尽的时常调研来明确园区的定位,这是产业园区开发的基本原则之一。

  许多园区决策者不是不明白这一点,可在实际操作时却屡报侥幸心理,其根源往往还在开发商根深蒂固的“住宅思维”。当然,根深蒂固的还有住宅开发带来的赢利模式。住宅开发时,面积多做一点,就多卖一份钱。他们理所当然将这个公式应用在了产业园区开发上——好不容易拿到的块地,为什么不做大一点?让利润更厚些?同样,在资金链的压力和“即时赢利”的思维主导下,即使是出租型物业,园区开发商往往也会追求高的租金回报。许多园区开发商的租金水准,不是按照市场同比条件来确定,而是根据自己的投资,加上确定的投资回报率,来倒推租金应该是多少。然而,在产业园区遍地开花的今天,如果园区租金太高,企业是否能够承受?招商不是简单地把企业“圈”在一起,更重要的是留商、养商,只有让每个企业真正赚钱,园区开发商才能赚到钱,这是鱼和水的关系。

  然而,很多园区运营者往往身不由己地陷入“想当然”的误区:市场定位过程中一味追求高档次;业态组合盲目求全;顽固追求高租金;重招商轻运营……在没有定位明确的情况下“拔苗助长”,一味追求招商的短、快、利,有这样的认知,要想让产业园区不空置也难。

  03、画饼之策,商难招

  为了吸引和鼓励企业入驻,园区向企业展示着一切具备诱惑力的画皮:政府将给予多少补贴的政策优惠,园区将为企业提供多少种类的企业服务……极尽蛊惑之能事。事实上,这些招数和套路在招商之

  初也确实带来了很好的效果,然而这往往是一把双刃剑,当双方合作愉快时,会给企业带来极大便利,一旦双方发生纠纷,解决起来将会极为困难。

  相信每个招商人员的初心一定是好的,对企业客户的宣传并没有违背园区的政策,但是这一切随着企业对园区的进一步实地考察或入驻之后,矛盾开始逐渐显露。

  对于考察的企业来说,看不到落地的政策与服务,转身走人;对于已经入住的企业而言,所谓的政策和补贴,基本上轮不到自己;而园区承诺的6大综合服务、十大服务平台一直都在筹建中,根本看不到落实的希望,又或者正在落实,但距离自己所亟需服务仍相差甚远,导致产生极大的心理落差而迁址。

  无论哪种情形,都会对园区招商、二次招商造成困扰,而造成这的根源就在于园区的画饼:对企业入驻园区的政策之画饼,对园区为企业提供的服务之画饼。

  画饼之策,让夹在园区和企业之间的招商人员很受伤。一位招商人员的吐槽很具代表性,“招商之初,我们所掌握到园区的相关政策和服务就是如此,绝对没有向企业作虚假宣传的意思。但是因为园区很多服务都没实践到位,企业都指责我们当初变相欺骗他们,现在都不待见我们。有时候在园区见到企业老总,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更别提续约的事情了。”

  04、人才掣肘,商难招

  然而,专业人才和团队的培养绝非一朝一夕之事,所以,园区开

  发商必须要有人才培养和挽留人才的整套成熟机制,如若不然,顺势时一切都很美好,掩盖了所有矛盾与分歧;而逆势时,人才难留,凑齐一个招商团队都成问题,还谈什么园区招商呢!专业的招商团队正是好园区不断发展进步的前提。好园区招商团队秉持着降低客户成本,实现客户梦想的招商理念为好园区旗下园区引入大量优质企业,为好园区行稳致远做出巨大贡献。

  现阶段,在供给侧改革、脱虚向实的大背景下,政府鼓励向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实体经济发展,加之一轮轮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袭来,融资成本的提高也让地产开发企业在风口浪尖徘徊;更重要的是,地方政府要求开发企业带着产业进来,开发商必须寻找更多资源背书;同时传统房地产行业的规模触顶,急需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和业务亮点。

  在这种情况下,传统房企纷纷开始寻求转型,而避开了国家的调控政策,又为经济转型、产业结构调整提供载体的产业地产成为热门首选,产业地产重回各方玩家的视野。

  物流园、电子商务园、文化创意园等产业园区,得利于精准的产业定位,得宠于政策扶持,城市及房地产行业均对此寄予厚望,不仅国内开发商趋之若鹜,更有国外资金抢占这一轮加速资本积累的先机。然而,随着全国各地城市市各产业园像吃了高乐高一样快速峘起又陆续倒下时,产业园经济迎来新一轮“泡沫论”的质疑。由于交通、基础建设、人才聚集率、国家政策等诸多原因导致产业园出现了空城的现象,被利好环境与政策吸引的新进年轻产业园与传统房企转型的产

  业园也双双遭受市场打击,面临“招商难”的困境。

  这些新进的年轻园区,大多不懂产业规划,容易盲目招商,且急于求成,营销手段功利性太强,忽略产业园的硬件、软件建设,没有独立的想法,缺乏对市场的观察、思考和策划,只懂得一味照搬其他园区的经验,且服务也是一大短板。

  而想要转型的传统房企开发商根本就没能抓住产业地产的本质,还停留在过去做地产的概念上。

  首先,在开发模式上,传统房企追求“快拿地、快开发、快销售”的短平快操作模式,这与“产业地产发展需要较长的周期”,“开发难度也大,且涉及融资、开发、服务、招商、产业培育等因素,要求较高”的事实相悖。

  第二,房地产与产业地产本就是两个完全不同的行业,传统房企的高管只适应于房地产的开发模式,自然无法快速匹配产业地产的开发模式。

  最后一点,对于转型房企而言,多年房地产运营模式、绩效制度、激励制度根深蒂固,而产业地产需要长时间的专业运营,原有的制度并不适合产业部门人员的付出和发展。如此这般,自然无法赢得市场的认可。

  尽管各大产业园发展之路困难重重,但从宏观角度来看,产业转型升级必定是我们国家未来长期的发展战略,从中央发布的“国家十三五规划”、到国务院发布的“中国制造2025”可以看出国家政策对产业发展的支持度之高,从大势上可以看出产业地产发展前景是非常

  好的。再从市场的发展趋势看,产业地产经过十余年的粗放式发展,盘活存量和植入运营服务的时代已经到来,市场正从“盖物业”向“搭平台”,从“做产品”向“创服务”转变。未来产业运营服务商将会是城市产业发展重要的合作伙伴,是众多企业快速发展的重要伙伴。而目前具备产业和企业服务能力,具有产业聚集、平台整合能力的产业运营商在市场是稀缺的。

  面对如今各大产业园区遭遇众多的发展制约与瓶颈问题,我们是这样建议:

  01、务实做好产业规划,实现狭路超车

  如今产业园区定位趋同,普遍缺乏特色,园区品牌影响力较弱。面对同质化竞争,园区建设经营者必须本着求真务实的态度做好产业规划工作,加强区域研究、产业分析,评估区域经济基础产业资源和科技实力,考量产业拓展能力、招商引资能力和产业服务能力。

  02、聚集产业,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

  产业园需积极培育战略新兴产业发展增长极,聚集优秀企业,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与创新,坚定不移地坚持产业集聚发展路径,坚定不移地坚持招商引资引智。求真务实、脚踏实地做好园区的产业规划、产业招商与产业服务工作,着力做好产业链分析,扎实做好产业配套、产业招商和产业服务,考察区域产业集群状况与业绩等工作。同时和政府携手共同致力于对企业进行孵化、进行投资,让它们在本地成长。产业聚焦、企业聚集、金融支持、人才保障、创业驱动、创新策源、政策扶持、技术平台都要聚集在一起,实现产业集群化发展。

  03、全方位构建可循环的产业生态体系

  随着大城市土地供应越来越严格,土地获取成本越来越高昂,产业地产招商越来越不景气,各方面成本的上升,建议产业地产商可摒弃传统的大规模化布局,另辟新出口,走向精细化发展之路,以降低成本,提高土地利用率,重点发展主导业务,在未来的产业地产发展中,加强园区的产业定位和产品、服务的精细化管理,完善园区配套建设和服务体系,是未来产业园区提高核心竞争力的有效措施。

  如今,园区的产业服务体系是企业在入驻时必不可少的参考指标。如深圳某产业园通过围绕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构建完善的产业服务体系,以满足包括早期办公、孵化加速、投融资对接、商业模式构建团队成长、媒体资讯、培训教育、市场推广、专业咨询和交流圈子等创业企业全生命周期的成长需求,并致力服务于落地企业,提供资本支持、孵化高新技术企业、提供中介服务,打破传统服务方式的局限,实现“一站式”服务,让园区转型升级,打造创新孵化链条服务体系,把产业园区服务体系建设引向规范化。

  04、打造符合产业需求的产品、定制化的服务和科学的运营模式,构建产业园自身IP在如今产业园发展新时代下,将来无论产业园如何多元化发展,园区内企业的满意度和园区品牌美誉度的提升,都是需要关注的。回归本质,做好平台和服务,显得更为重要。同时值得关注的是,当前市场环境下,同质化竞争日趋激烈,如何创新打造符合产业需求的产品以及定制化的服务和科学的运营模式,构建产业园自身IP,也成

  为影响各产业运营服务商关注的重要因素。

篇四:新文科建设:瓶颈问题与破解之策

  

  中国大学教学?2021年第1-2期新文科建设:瓶颈问题与破解之策马?骁??李?雪??孙晓东摘?要:当下语境中的新文科具有“大文科”“跨学科”和“超学科”等基本特点,是跨越了传统学科壁垒并能为解释和解决当前人类生活中重大问题提供新的思想源头、分析框架和逻辑路径的文科。本文分析了影响和制约新文科建设的主要问题,认为现有学科分类体系难以适应知识创新的现实要求及未来趋势、基层学术组织形态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科的交叉融合创新、人才培养体系难以有效实现新文科要求的人才培养目标、评价体系对建设新文科发挥的支撑引领作用明显不够等是阻碍新文科建设的瓶颈性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把准文科发展的客观规律,重塑基层学术组织形态,完善学科协同创新机制,深化文科人才培养改革,构建与新文科建设相适应的评价体系等推进新文科建设的思路举措。关键词:新文科;知识生产;学科视野;建设思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哲学社会科学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其发展水平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思维能力、精神品格、文明素质,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1]。2017年2月以来,教育部相继提出建设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并于2019年将这“四新”建设纳入本科教育教育改革及“‘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体现了加快推进新文科建设的战略意图及实践要求。因此,如何在更加宏大的视野和纵深的历史中把握新文科的内涵特点、找准制约新文科建设的瓶颈问题及其破解之策是当前文科教育必须直面的时代课题。了一系列充满思辨的研究与阐释,其中以“创新论”“融通论”最具有代表性。“创新论”认为“新文科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载体”,主张“新文科的核心是创新的新,而不是新旧的新、新老的新”,强调新文科的时代性,把新文科置于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大逻辑中去审视和把握。“融通论”着重强调新文科的融通性,其中徐显明认为“新文科将是文理打通、人文与社科打通、中与西打通、知与行打通的‘四通文科’”[2]。马费成认为,移动互联网彻底改变了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法律、伦理和道德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显然不能依靠单一学科,必须多学科协同。于是,在多学科交叉边缘上出现了新兴的文科研究领域和研究方式。在他看来,新文科的提出,正是寄希望于文科的内部对事物内涵的认识与理解,往往构成并决定着我们思考和讨论该事物相关问题的逻辑起点。自提出建设新文科以来,许多学者围绕新文科的研究对象、学科属性、基本特征等展开融通、文理交叉来研究、认识和解决学科本身、人和社会中的复杂问题[3]。樊丽明从“新科技革命与文科融合化,进入新时代与文科中国化,历史新节点与文科新使命,全球新格局和文科一、新文科:内涵及特征马

  骁,西南财经大学党委副书记,教育部高等学校财政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教授。21国际化”[4]四个维度阐释了新文科之“新”的内涵

  。此外,王铭玉、夏泉、王德胜、李石勇、邓绍根、周毅等学者基于不同视角拓展了新文科研究的视界和维度。上述学者关于新文科内涵和特点的研究阐释,都不同程度上强调了新文科的融通性、创新性和时代性特征,有助于我们深化对新文科的内涵及特点的认识和理解。“学科”是一个教育学的概念,有其自身独有的内涵,也有其不同语境中的特殊含义,但本质上与人类的知识生产和知识分类实践紧密相关[5]。第一,从知识生产的角度而言,著名物理学家马克斯?普朗克(MaxPlanck)认为,科学是内在的整体,被分解为单独的部门不是取决于事物的本质,而是取决于人类认识能力的局限性。基于传统知识分类方法分类的经济学、管理学、哲学等学科概念本身不可避免地在一定程度上割裂了客观现实的整体性和复杂性。第二,从教育的角度而言,教育的目的在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传统的便于操作的分科教育难以达到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目标,需要恢复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在重建人的本身的全面性、深刻性和丰富性中的重要作用。第三,从我国文科教育发展轨迹来看,我们曾先后经历了移植欧美经验、效法苏联模式、与西方主流接轨等过程,以西方经典概念、理论和方法为核心的一套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构成了我们观察、思考、讲述问题的主要方式,导致缺乏基于自身文化传统和社会实践的哲学社会科学,不能反映并引领中国的现实社会实践。因此,在我们看来,当下语境的新文科应该是致力于恢复客观现实本真联系,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充分体现民族自身优秀文化传统又能更好解释和引领中国现实社会实践的文科,需要体现对世界本源的综合性和一体化以及对人的全面性、深刻性和复杂性的深刻认识,简单的“文科+理工”“文科+新技术”“新技术+文科”等纯技术路线或者机械地搬用“文科的新要求和新的文科建设并举”的思路并不能解决文科发展的根本问题。据此,我们认为,新文科应至少有三个特22征:一是,新文科是大文科概念,应该打破哲学、经济学、历史学、政治学、文学、法学等传统文科学科之间“人为”的壁垒,提倡文科学科之间内在交融。二是,新文科是跨学科概念,应突破文科与理工农医学科之间的界限,从文理工农医等不同学科视角研究人的行为及其相互影响以及社会运行和变迁规律。三是,新文科是超学科概念,旨在为创造人类现实生活和未来生活以及解释问题提供新的思想源头、分析框架和逻辑路径。现实世界和实践问题的复杂性已经超越了学科之间的局限,综合性范畴中的问题往往受到实际使用、社会政策、文化传统等因素的影响,其解释框架要求科学家与社会利益相关者的对话与交流。换句话说,新文科建设不能局限在“科学共同体”内部,必须向包括政策制定者、相关利益方开放,把新文科变成能真正解决现实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国际交流与合作等人类生活中重大问题和促进人类知识生产文化繁荣的人文社会科学。二、新文科建设:瓶颈及原因不同的学者基于对新文科内涵及其特征的不同认识理解提出了相应的建设路径选择。吴岩认为新文科建设应“加快理论体系创新”“深化专业改革”“开展课堂革命”[6]。樊丽明认为建设新文科关键在于“建设新专业或新方向、探索新模式、建设新课程、构建新理论”[7]。邵培仁提出从本土化、交叉化和国际化三个维度入手,其中,本土化是新文科建设的土壤和根基,交叉化是新文科建设的策略和方法,国际化是新文科建设的准星和坐标[8]。曹胜高认为新文科建设的关键问题是要明确新文科的定位,不是组织形式的变化,而是教育内容的变革,旨在培养超越现有专业局限与学科局限,专业素养高、学术能力精、综合实力强、有创造视野的新人才[9]。无论从人才培养还是学科建设视角,上述研究都强调了学科交叉、融合、创新对新文科建设的重要意义。问题在于,尽管早在1985年教育部就召开了首届交叉科学学术

  讨论会,又在2008年将中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论坛的主题确定为“跨学科研究与哲学社会科学发展”,但三十多年来并没有诞生令人信服的基于学科交叉融合创新的“新文科”。深入分析影响新文科建设尤其是制约学科交叉融合创新的瓶颈性问题及其背后的根本性原因是推进新文科建设的重要前提。1.学科分类体系难以适应知识创新的现实要求及未来趋势不同国家基于自身文化传统和对知识分类的不同理解形成了不同的学科分类体系。中国古代传统学术迥异于西方,不主张将学术分而治之。中国现代高等教育诞生以来先后借鉴过欧美、苏联等高等教育学科分类体系。现行的学科分类体系是在新中国成立尤其是改革开放后逐渐形成的,体现的是近几十年来知识生产、学术创新和高等教育发展的实际需要。而早在十多年前,就有研究者指出“专业分化的日益加剧造成学科分类的问题日渐突出,特别是在人文学科和社会科学领域甚至出现阻碍学科发展的端倪”[10]。近年来,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下的金融学、财政学,工商管理一级学科下的会计学,文学一级学科下的语言学等相继提出要升级为现有学科分类体系中的一级学科,同时国家公布的“双一流”建设学科的名称也与现行学科分类体系出入甚大。这种论争、差异体现了现行学科分类体系已经难以适应知识创新的现实要求及未来发展趋势。实际上,无论是从逻辑演绎还是从社会发展来看,现行学科分类体系更多体现的是第三次工业革命中社会实践、知识创造和知识分类的要求,尤其是随着人类生活的日趋复杂和现代科学技术进步对人类生产、生活、思维模式的改变,已难以胜任对大量新产生知识的分类需求,更阻碍了更好解释和回应现实世界许多重大问题的能力的提升。2.基层学术组织形态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科的交叉融合创新基层学术组织是以学者为核心、以知识生产为目标、以协同创新为途径的基本学术单元。我国高校院系、研究所、教研室或课程组等文科类基层学术组织基本上是由同一学科、同一专业的学者或是由讲授同一门课程或同类课程的学者组成,在学科交叉融合创新上难以产生“化学反应”。目前组成高等学校基层学术组织的学者们大多是专门化教育的产物和受益者,习惯于专门化教育形塑的知识结构和“深井式”的研究视野,文科学者之间、文科学者与理工农医学者之间因教育背景、学科训练、研究对象以及所使用的方法和工具等方面的差异,无法有效地利用技术工具或其他学科的理论和研究方法来解决所在学科、专业领域的前沿问题和重大问题。尽管高等教育已认识到问题所在,并试图通过建设协同创新中心坚持以解决重大现实问题为导向的知识生产逻辑和学科建设方向,但现有协同创新中心没有在根本上超越传统的“科学共同体”局限,文科类协同创新中心往往是由使用相同“语言”、范式或方法的志趣相投的专家学者组成,无法实现文科内部应参与的不同学科学者间的合作交流,更谈不上与理工农医等学科领域学者的跨界合作,最终导致知识创新缺乏多学科、跨学科或是超学科的视野,解决重大现实问题的路径缺乏符合客观现实复杂性的综合视角和应用价值。3.人才培养体系难以有效实现新文科要求的人才培养目标新文科是对传统文科教育的升华,或者说是对教育理念、培养模式、课程设计、教学范式等方面的全面重构。从教育理念来看,在我国强调社会转型、产业升级、提倡创新的大背景下,长期以来占据主导地位的专门化教育理念已经不能适应新文科对培养“复合型”“创新型”以及全面发展人才的时代需要。从培养模式来看,传统的依托单一学科传授专业知识为主的文科人才培养模式,由于专业划分过细、课程过专过窄、人文教育缺失等导致学生知识结构不宽广、人格发展不健全、思维方式相对单一、创新创造能力不强,难以充分适应现代23社会问题复杂化、知识应用综合化及知识创新常态化的新要求。从课程设计来看,既存在“国标”要求的基础性课程以及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人文、艺术和自然科学方面的课程和社会调查与研究方法之类的工具性课程开设不完整的情形,又存在课程内容更新不及时、知识容量狭小、课程挑战度低等缺陷,更谈不上构建有效的跨学科复合课程群;有些高校文科专业的课程体系因受师资队伍的限制,往往是“各行其是”的学者间平衡的结果。从教学范式来看,以授课教师为中心、以知识传授为目标、以班级编制为组织载体的传统课程教学模式在大多数学校和专业的人才培养中仍占主导地位。总而言之,人才培养的狭窄化与现实问题综合化的矛盾还比较突出,对符合新文科要求的人才培养目标的支撑力度亟须加强。4.评价体系对建设新文科发挥的支撑引领作用明显不够评价体系具有指挥棒的导向作用。在学科评价、学术评价、学生评价、学者评价等方面,我们都还在坚守传统学科、传统专业的价值追求,对高等学校探索学科交叉融合创新以及新文科转型发展激励不足。学科评价方面,目前学科评价体系按照既有学科分类标准重在对某一学科领域的纵向发展成效的评估,尚未对一个学科的横向拓展及其交叉创新能力予以足够的关注,无法从“指挥棒”的角度引领新文科走向综合化。学术评价方面,把成果质量等同于期刊影响因子的评价方式还广泛存在,对成果质量尤其是原创性要求和激励不足,对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的学术成果需要长期积累的重视不够,追求论文数量、期刊等级和揠苗助长式的学术氛围还没有根本性扭转,以能力和贡献为导向的科研评价和激励机制还未建立起来。学生评价方面,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过程中要考核毕业生就业的专业对口情况,有悖于新文科建设的目标与价值追求;研究生学位论文评价指标体系中还有对论文选题是否符合专业培养要求的内容,一旦毕业论文是跨学科研24究成果,便可能因论文评阅者认为不是本学科或本专业的研究成果而放弃评阅或投否决票,最终导致“理性”的研究生和研究生导师尽量回避跨学科研究。学者评价方面,“五唯”评价体系尚未得到根本扭转,高等学校对教师的科研考核、职称评聘往往看重学术论文与学术专著的数量,对教师科学研究成果的创新性以及是否是学科交叉融合创新成果关注不够,更缺乏实实在在的激励。三、新文科建设:思路及举措建设新文科须直面传统文科教育的瓶颈性问题,只有对传统的学科发展路径、知识生产机制、人才培养模式、综合评价体系等进行系统性变革,才有可能构建适应时代需求和未来发展要求的新文科。1.把准文科发展基本规律基于知识生产的学科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和特点,文科也不例外。从学科演化的规律来看,学科总是在高度分化与高度综合的辩证统一中向前发展的,应深入研究影响新文科发展的重要因素,特别是科技进步、产业变革、经济转型及其对人类社会生活的革命性影响,敏锐把握有效知识生产过程中的关键性问题,优化学科分类体系。坚持扎根中国大地,从知识生产实践基础来看,人类社会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是知识创造的基础和动力,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是前无古人的实践探索和理论创新,没有现成道路和现成理论可资借鉴参考,中国的新文科建设必须首先坚持扎根中国大地,研究和解决中国问题,尤其要聚焦党和国家、人民最关心、最需要解决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充分体现中国立场、中国智慧、中国价值。坚持正确方向,从学科建设方向来看,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指导地位,对哲学社会科学领域一些本源性的问题做出新的理论概括,提出具有原创性的概念、理论、方法,着力构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

  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2.重塑基层学术组织形态基层学术组织承担着知识创造和人才培养的主要职责。高等学校要以文科领域的某一学科门类为主,吸收文科内部的其他学科门类的学者和其他学科门类愿意参与主体学科横向拓展工作的学者共同组建基层学术组织,以打破受传统学科建设理念指引的以传统院系、教研室或课程组为单位的条块分割的学科壁垒。要鼓励高等学校不同学科的学者自愿地因应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组建跨学科跨学校跨部门的学科交叉融合创新平台,推动文科内部、文科与其他学科交叉融合,以便构建文理交叉、文医交叉、文工交叉的新文科体系。要发挥我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由政府主导成立若干学科交叉融合创新平台,推动政产学研用协同攻关。3.完善学科协同创新机制推进学科协同创新,需要不断优化共建共治共享的协同创新机制,促进各参与主体从分散、条块、各自为战向集中、有序、深度融合的方向转变。要构建有效的组织运行机制,各参与主体要建立健全有效的管理体系和良性互动循环的组织领导运行机制,同时在合作对象、合作模式、合作组织结构上优化选择,以形成自愿合作、目标统一、优势互补、权责明晰、共同发展的文科协同创新体系。要构建合理的权益分配机制,各参与主体要综合考虑创新性以及文科学术成果的延迟性,突出各参与者(个体)的核心能力和实际贡献,建立和完善协同创新的风险责任机制和利益分配机制。要建立科学的评价监管机制,在完善绩效评价制度的同时,逐步建立政府评价、第三方评价、独立机构评价、企业评价和社会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机制,形成有利于创新、交叉、开放和共享的新文科建设与监管保障机制。4.深化文科人才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涉及大学组织各个领域和方面,而课程是基础和关键所在。不同课程的有机组合本质上体现了我们的教育理念和办学水平。必须着眼学生更好适应当前社会发展和未来变革所需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素养结构,构建适应学生全面自由可持续发展的课程体系,开设更多的多学科、跨学科课程,促进学生由知识层面向能力、素质层面的递进和辐射,打破院系之间、学科之间、专业之间、学校与社会之间森严的壁垒。要摒弃传统专业课程学科知识的碎片化,在整合传统专业课程知识体系的基础上,建立健全以问题为导向、以课题或项目为依托的跨学科的复合课程群,增大课程容量并与时俱进地更新课程内容,提高课程挑战度。要推进全要素“课堂革命”,鼓励现行的启发式、研讨式教学,探索打破由一名教师主讲一门课程的传统教学形式,把其他学科专业优秀学者引进来,让分属不同学科专业的学者在同一时空就某一个重大理论或实践问题进行讨论、沟通和交流,突破单个学科专业在认识论、方法论方面的局限,从而让学生体悟不同学科对同一个理论或实践问题的认知差异和融合创新的可能性,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5.构建引领文科发展的评价体系科学的评价体系是加快推进新文科建设的重要保障,要切实改变文科类的学科评估、学术评价、教师评价等综合评价体系。在学术评价上,从文科知识创新的逻辑来看,文科基础理论创新可能并不直接表现为线性的递进结果,衡量新文科建设效果不应简单套用理工农医学科的评价标准和评价体系,不应指望短期内就见成效,而应着力构建面向立德树人、面向理论和实践创新质量的评价标准和评价体系。在学科评价上,从学科发展规律来看,学科分类和学科设置是构建学科评价体系的基础,应适应新文科知识创新创造的现实逻辑和未来趋势,打破学科设置过细过窄的趋势,尤其是官方学科评估、专业评估和“双一流”建设绩效评估都要发挥引领作用,要从实质上建立有助于推动新文科交叉融合创新的评价标准。(下转第34页)

  25学生的学习和实践;鼓励老师积极参与教学培训与交流,保证精良的教学效果和科研氛围。(3)注重与企业进行深度合作。在互利共赢、相互融合和平等交流原则基础上进行新工科校企联合建设,共建产学研项目和实践实训基地,培养复合型精英人才。例如,共同举办“互联网+”本科教育高峰论坛,合作打造创新创业系列讲座,联合开发“互联网+”相关课程,共建共享“互联网+”教育环境平台与创新实践基地,共同培养“互联网+”复合型精英

  人才。参考文献:[1]OlinCollegeofEngineering2014-2015CourseCatalog[EB/OL].[2014.10.22].http://www.olin.edu.[2]曾开富,王孙禺.“工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大胆探索——美国欧林工学院的广义工程教育[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5):20-31.[3]徐小洲,臧玲玲.创业教育与工程教育的融合——美国欧林工学院教育模式探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1):103-107.[4]徐维祥.创建一体化双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J].中国高等教育,2009(7):54-56.[本文受教育部第二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人工智能复合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探索与实践”(编号:E-RGZN20201038)、2019电子科技大学“双一流”建设研究支持计划“一流学科建设评价体系研究”(编号:SYLYJ2019101)项目资助][责任编辑:夏鲁惠](上接第25页)在学者评价上,从知识生产者的角度而言,对文科学者的评价尤其需要破除“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唯帽子”顽瘴痼疾,“营造更加宽松的学术环境,让科研人员坐得住‘冷板凳’,做更前沿更具挑战的基础研究,缩小在前沿科技领域与领先国家的差[11]距,为中国未来的发展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中国大学教学,2020(5).[5]马骁,李雪.再论中国财政学科发展的方向及路径选择[J].财政研究,2018(8).[6]吴岩.新使命

  大格局

  新文科

  大外语[J].外语教育研究前沿,2019(2):3-7.[8]邵培仁.新文科建设必须发起两场革命[EB/OL].http://blog.sina.com.cn/s/blog_593d5d690102yn4m.html.[10]袁曦临,刘宇,叶继元.近代中国学术谱系的变迁与治学形态的转型[J].学术界,2009(1).[11]薛澜:改革评价体系

  让科研人员坐得住“冷板凳”[N].光明日报,2020-06-20.参考文献:[1]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OL].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6-05/18/c_1118891128.htm.[2]徐显明.高等教育新时代与卓越法治人才培养[J].中国大学教学,2019(10):7-11.[3]陈鹏.“新文科”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N].光明日报,2019-05-20.[4][7][9]樊丽明“新文科”.:时代需求与建设重点[J].[本研究得到西南财经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责任编辑:周?杨]34

篇五:新文科建设:瓶颈问题与破解之策

  

  Subjectconstruction学科建设新时代视域下“新文科”建设的时代诉求与实施路径朱瑶瑶(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210000)摘 要:新时代赋予高等教育变革新的使命,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服务于国家战略的复合型创新人才,新文科建设的践行属高等教育变革中的“题中应有之义”。新文科建设协同新工科建设、新医科建设、新农科建设,发挥自身优势,探索新型学科建设,富有服务国家需要、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发展学科建设等现实意义。在此背景下,新文科建设立足于从“守城”转向“攻城”,通过创办专门机构、打造中国特色综合性学科、鼓励新知识领域建设、解决就业难题等方式解决现实瓶颈,培育时代新人。关键词:新文科;高等文科教育;学科交叉在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今天,产业革命进入智能时代,大数据、智能机器人、云计算等技术革命蓬勃发展,新一轮的科技革命来袭,对高等教育的变革和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2019年4月29日,教育部、中央政法委、科技部等13个部门在天津联合启动“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全面推进四新建设,即新工科建设、新医科建设、新农科建设、新文科建设,在全国高校掀起一场“质量革命”。2021年4月9日,全国有关高校和专家于济南,共商共议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文科教育创新发展举措,共同发布《全国新文科建设年度发展报告》。在新工科建设如火如荼进行的背景下,出现较晚的新文科唯有抓住机遇、奋力拼搏,守正和创新交融,与其他学科深度交叉融合,迎来属于自己的春天。一、新文科建设的时代诉求与现实意义(一)服务国家需要,培养时代新人的战略任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迈入新时代的大门,人民美好生活日益增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工作取得决胜性成就,中国建设即将迈入下一里程碑阶段。在如此形势大好的发展背景下,中国力求在大国博弈竞争中把握优势和赢得主动权,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之重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其关键在“人”。一个国家想要在世界之林中大放异彩,离不开国家背后无数的人民脊梁,而高等文科教育在培养拔尖优秀人才方面有着不可磨灭的地位与作用。现代科学与技术的大跃步,即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涌现,使人们物质生活水平极大擢升,拓宽了行业的多元领域,但也引发了随之而来的法律、道德和伦理等方面的问题,这些出现的问题,并非只是纯粹的科技理论或实践问题,而是更加复杂和深层次的社会文化问题。物质丰裕的同时,社会问题仍层出不穷,时代在呼唤新文科建设。“化民成俗,其必由学”,教育担负的责任不止于传承知识,它是养成良好社会风俗习惯的着手点。作为新时代的新青年,我们更应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国家发展的大局为中心,接受优秀高等教育,用所学回馈于社会的同时,提升民族文化素养.而文科建设也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人文精神的现代传承,推动其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中国特色文化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向世界人民输出我国独一无二的文化精神与文化特色。(二)建设高等教育强国,促进高等教育现代化的现实需求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提出,目前中国高等教育进入了普及化发展的新阶段,在数量方面,在学的总人数高达4002万,位列世界第一;在质量方面,高等教育体系实力全球第八、亚洲第一,数量和质量都呈现喜人趋势。在学数量已然位列世界第一,但我国教育部、各高校以及相关部门,仍秉持不骄不躁、争取再创佳绩的优良中华传统文化精神,全方位、多层次地狠抓质量变革。高校和相关部门要把握高等文科教育发展的新优势,明确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抓好四个质量的建设工作,做好新文科建设的“领头羊”的导向作用,与其他学科交融并进。我国大力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实行多项举措,紧密结合新的时代特色与科技革新,可探索人文社会学科发展新路径,而后运用新文科建设的成果服务于高等教育强国建设,形成一个相互贯通、相互促进的“回路”,擢升高等教育现代化发展趋势。(三)发展学科建设,推进学科教育深度融合的必要手段为建设和发展新文科建设,创设良好的外部环境的同时,将重点抓文科自身建设,把文科建设提升到世界一流水平。哲学社会科学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政治倾向性,它对青年学生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和影响,为培养高素养的时代新人添砖加瓦。建设中注重夯实基础学科,如哲学类、中国语言文学类、历史学类、经济学类等各学科,同时注重探索学科交叉的更深层次融合和不同学科之间交叉的新可能。“四新”建设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新文科建设具有导向性作用,为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提供价值判断的标准,注入新元素,使得行业发展人文精神多元化,同时促进人才的综合素质提升。而反之,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为新文科建设提出一系列新方向:新命题、新手段、新技术、新方法,拓宽新文科建设的实践路径和逻辑思考,人文社会科学成果也可以得到增殖、传播与共享。“四新”建设的深度交融与学科交叉的新形式,使得更多的新型行业崭露头角,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173学科建设Subjectconstruction二、新文科建设的内在逻辑:“守城”到“攻城”的时代转向广义的文科是指以人类社会独有的政治、经济、文化等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又称人文社会科学;狭义的文科是指高中,分文理科时选择的科目。人们对传统意义上的文科还是比较熟悉的,那么新文科建设的“新”究竟是什么?有人说新文科建设就是学科交叉,可学科交叉其实早已不是什么新名词,如何理解新文科建设,需要我们剖析问题本质。我们要探索学科间相互交叉融合新方式,结合新兴行业和科技发展,看到更多学科互通的可能性,增设多元新型专业。当然不仅在于学科间的相互交叉,同时要注重人文社科领域学科内部的融汇贯通,不能顾此失彼,要夯实文科知识网络结构基础。同时要站在学科整合与现实社会问题的交叉点上进行新文科建设,将文科中的理论知识加以实践,擢升新文科建设的现实价值意义。有学者将新文科的发展趋势比作由“守城”向“攻城”的转变。诚然,“守城”一直是人文社科领域的研究大方向,传承是学科发展必不可少的首要要求,但仅仅是守城式地对学科进行盲目维护和不变通地传承,都将造成文科发展的藩篱阻隔。应该在“守城”的过程中,根据新时代的发展变化和社会的新需求进行调整和创新。在这个过程中,定然会充斥着批判和不赞同的声音,但我们要深刻意识到,想要实现新文科建设的“新”,就要打破原有的发展桎梏,不再安于已拥有的学术成就现状,不断探索新的知识领域,拓宽新的逻辑思维方式,实现由“守城”到的时代转向。三、新文科建设的实施路径(一)融合新兴技术,适应社会新需求人工智能、虚拟技术、大数据等新兴技术产业的大量涌现,昭示着技术与产业发展新潮趋势的大方向,加速推动理工科的前进,使其在学科中发展得尤为迅猛。自然而然,人文社会学科也不应甘于落后,要强化文科建设意识,组建文科与理工科以及新兴技术融合的有效机制,挖掘新兴技术中所欠缺的人文社科领域,丰富文科自身内容的同时放大且牢固与理工科及新兴技术的交叉点,与之互补联通,推动新兴技术产生新增益的同时,提升自身转变效率以及新的增长点,实现多元交融。现阶段乃至未来阶段,物质生活的极大满足都强化敦促人文社会学科的自我深思和丰富完善,人文学科应有意识地在现有基础上进行重组与创新。人类的精神世界一直是人文社会学科关注的重点,应该将人们的新需求放到全局的中心位置,从而提升人文社会学科在整个社会境脉的地位。社会发展中存在的许多共同性问题都需要人文社会学科提供相对范式。人们可能过多关注与赞扬于理工科的实用性,殊不知文科的多元应用性,例如人工智能中出现的伦理道德问题、法律问题和政治性问题等等。因此针对社会新需求,需深挖文科领域将要发光发热的潜在价值,让更多轻视文科的人正确意识到文科的重要性。(二)打破学科壁垒,鼓励知识新交叉传统的学科之间存在严重的学科壁垒,各门学科想要谋求进步,反而是采取闭门造车的方式,要么进度缓慢或停滞不前,要么表面上独树一帜地高于其他学科的地位,但也存在很深程度的单向学科发展局限性。若要取得更高层次地提升,首先要做的,就是打破学科壁垒,模糊学科边界性,本着开放交流的学术态度,实现学科之间的交叉相融。在课程上,文科学生学习相关的理工科以及其他学科的知识,锻炼思维能力与实践能174力,而理工科以及其他学科向文科领域看齐,强化逻辑思维性,拓宽思想领域,培育独特的知识视野,迸发出更多无限可能。高校可以设立专门的跨学科研究中心,根据具体的学科交叉可操作性进行学科改革,同时可以根据社会潜在岗位需求,尝试探索新型的学科交叉可能性,实现知识的共享性与共通性,将知识重组、整合、创新和应用。在实现知识与学科多元交叉的过程中,要注重宏观大局且有一定的整体意识,文科中的同类别学科内部彼此交叉,且与如医学、工科、农学等不同学科相互交融整合,产生新的学科形式,同时使得各学科并驾齐驱,努力创设共赢新局面。(三)扩充实践领域,破解就业难题一旦提及人文社会学科,大多数人乃至学者的固性思维即“、纸上谈兵,没有太大的实践价值”。这种想法一定程度上形成了文科发展的桎梏,使得愿意或是有兴趣投身于文科建设的人才踌躇犹豫,或是相关从业人员为追求功利性目标转变研究方向,也造成了文科领域项目的投入资源大大缩短。首先要重新构建社会对人文社会科学的认识,加大对文科领域项目的资源投入,吸引更多的高层次人才进入文科研究领域,这是扩充文科实践领域的大前提。其次要不断摸索文科的潜在实践领域,看到文科与各个学科可能存在的交叉点,将学科应用于各个领域的多重方面,也就自然而然地解决了长期存在的文科学生就业难问题。要牢牢把握新文科建设提供的机遇,通过与新兴行业的有机融合以及学科交叉创造的新行业价值,切实有效地拓宽就业渠道,同时高校与企业达成共识,共享资源并增加交流频率,切实了解市场上对文科人才的专业领域需求,可以适当增设需求课程。不仅如此,高校还要完善对文科毕业生的创业帮扶工作,具体到资金投入与政策帮扶,从而进一步提升就业质量。四、总结与展望综上而言,新文科建设的范式还需要我们的不断摸索与前进,而在新时代的大背景下进行新文科建设,不仅要保持新文科所具有的历史底蕴,同时要焕发出新文科的时代活力。我们要在立德树人的维度上,厘清新文科建设的时代诉求和现实意义,践行新文科建设的具体实施路径,培养服务于国家战略的新型文科人才,为高等教育改革工作创设稳步前进的新局面。[1]强月新,孔钰钦.新文科视野下的新闻传播人才培养[J].中国编辑,2020(10)[2]汪东萍,吴嘉雯.新时代新文科背景下翻译学的战略任务与实施路径[J].高教探索,2020(10)[3]马骁,李雪,孙晓东.新文科建设:瓶颈问题与破解之策[J].中国大学教学,2021(Z1)[4]夏文斌.新文科新在何处[J].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6)[5]吴岩.“守城”到“攻城”:新文科建设的时代转向[J].探索与争鸣,2020(1)[6]周毅,李卓卓.新文科建设的理路与设计[J].中国大学教学,2019(06)[7]黄启兵,田晓明.“新文科”的来源、特性及建设路径[J].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0(2)[8]李凤林.加快建设“新文科”主动引领新时代[J].中国高等教育,2020(1)“新”“攻城”“就业难”【参考文献】

篇六:新文科建设:瓶颈问题与破解之策

  

  我县项目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一、我县项目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产业结构不合理。受客观条件制约,矿产资源初加工项目仍是我县项目建设的主体,缺乏投资规模大、链条长的深加工项目。传统产业、农业产业化及高新技术产业是我县经济健康发展的软肋。总体上说,传统产业规模小,技术落后,科技含量低,有待进一步升级提高;农业产业化项目规模偏小,投资质量不高,效益偏低,龙头带动作用没有充分显现;高新技术产业更是少之又少,受区位、交通等客观因素的限制,快速发展高科技产业还不现实。以2009年为例,全县新开工百万元以上项目136个,完成投资34.5亿元,其中工业旅游项目仅占65个,完成投资18.1亿元,资源开发类项目占54个,完成投资16.9亿元,高科技项目几乎为零。由此可以看出,矿产资源类企业仍是我县经济发展的主体,产业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

  2、产业政策制约严重。青龙的最大优势在于铁矿资源丰富,依托本地矿产资源,做大做强钢铁产业是青龙发展的唯一出路,而新上钢铁类项目又受到产能、环评、土地指标、节能降耗等政策性及资金投入大等因素的限制,我县拟建的山神庙循环经济示范园二期工程、首秦龙汇综合开发的产业链延伸项目,突破政策制约还有许多艰苦的工作要做。

  3、资金筹措难度较大。总体上看,决定企业或项目规模的因素在于企业的资金实力。好的项目没有资金支持难以落地开工,如我县在建的稀土永磁电机、水轮发电机组及高

  清晰数字印刷版加工、大恒化工四期、羽佳蚕丝茧加工等诸多好项目进展缓慢的原因都是因为企业自有资金不足,民间资本“捂”的太紧,难以撬动,银行贷款门槛太高,手续繁杂,筹措资金难度较大,影响项目的开工或进展程度。2009年县政府多次组织银企对接会,取得了一定成效,全年新增贷款余额8.3亿元,缓解了部分项目的资金问题,但仍是杯水车薪,不能满足项目建设的实际需要。全县拟开工的重点项目资金缺口在10亿元以上,加上金融危机的影响,项目的推进难度更是有增无减。

  4、电网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几年来,随着平方子220千伏变电站、土门子和隔河头110千伏变电站的先后投入使用,我县的用电紧张局面得到了有效的缓解,但仍存在电网结构不合理、布局不优,供应能力差等现象,不能与项目建设如火如荼的发展势头同步,矛盾依然突出,许多项目只能满足临时用电。

  二、对策和建议

  1、认真研究国家产业政策,努力破解瓶颈制约。延长产业链条,走资源深加工之路,大力发展钢铁产业,是青龙实现可持续发展和三次跨越的唯一出路。为此,应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利用好少数民族自治县和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生态大县这三块金字招牌,争取更多的政策性倾斜。二是打好资源牌。加大资源勘探力度,明晰家底,整合现有铁矿资源,组建大型企业集团,本着资源向项目倾斜的原则,把最好的资源配置给最具发展潜力的企业,发挥最大的效益,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三是做好向上级领导的请

  示汇报工作,沟通感情,灵通信息,争取上级领导的理解与支持。四是谋划好项目。争取更多的大项目、好项目纳入国家省市的发展规划。恳请市委市政府帮助青龙解决山神庙循环经济示范园二期工程机首秦龙汇综合开发项目的产业延伸项目的审批手续。

  2、多措并举,努力破解项目建设的资金瓶颈。一是充分发挥银行的融资主渠道作用,从目前情况看,银行贷款仍是项目建设的主要资金来源。建议市政府每年举办3-4次银企对接会,争取更多的好项目获得银行的贷款支持。二是启动民间资本,可以出台相关的优惠政策,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建设,或鼓励项目所在地农民以土地作价入股的方式参与项目建设,即可解决项目建设的资金问题,又可解决失地农民的后顾之忧,同时还有利于改善项目建设的群企矛盾。三是发挥小额贷款担保公司的灵活机动优势,解决中小企业的资金困难。四是加快开放步伐,扩大招商引资成果。“借鸡生蛋”无疑是破解项目建设资金瓶颈的又一有效措施,决定招商引资成果的主要因素还是项目谋划,只有项目谋划的好,才能引起投资者的兴趣。五是包装谋划好项目,特别是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项目,争取国家省市的资金支持。依靠县级自有财力建设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还不现实,依靠国家扩大内需的积极财政政策,努力向上争取资金,无疑是解决资金困难的有效途径。

  3、加快产业聚集区的建设进程,促进产业集聚和产业升级。产业聚集区建设是破解项目建设用地难,节约高效利用土地,合理利用基础设施,促进产业聚集和提升产业升级

  的最佳选择。建设产业聚集区的最大困难是聚集区内的基础设施建设问题,而基础设施建设的最大困难就是资金问题,几年来,我县始终坚持基础设施配套跟着项目走的原则,在不断加大财政投入的基础上,推行工业地产理念,依托社会资金和企业的资金实力,走共同开发、利益共享的路子,已初见成效。恳请市委市政府在产业聚集区建设发展基金的分配上,要充分考虑到青龙的产业特点、区位劣势和财政能力,对青龙予以倾斜。

  4、加快电力、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步伐,优化青龙经济发展的硬环境。一是完善青龙的电网结构,急需建设大巫岚循环经济工业园220千伏变电站和肖营子220千伏变电站,加快这两座变电站的前期工作进程,满足项目建设的实际需要。二是进一步完善青龙的路网结构,打造青龙大交通和立体交通格局。恳请市委市政府在六大工程的资金分配上对青龙打造大交通和大民生给予倾斜。

  附加工作总结一篇,不需要的朋友下载后可以编辑删除,谢谢

  财政局半年工作总结和下年工作计划6篇

  第一篇:乡镇财政局上年工作总结和下年工作计划

  2014年上半年,我局在县财政局党委的正确领导下,以全面推行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为目标,以开展党的群众裤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强化乡镇财政基础管理,抓好专项资金监管,做到涉农补贴资金及时、足额发放,现将今年前上半年工作总结和下半年工作计划汇报如下:

  一、上半年工作总结

  1、大力实施和完善乡镇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工作,进一步简化程序,方便乡镇预算单位及时用款,得到了各乡镇预算单位的肯定和好评。尤其是春节期间,资金支付量非常大,我局干部日夜加班,确保各单位资金及时支付。到目前共支付乡镇财政资金81189万元,乡镇财政资金国库集中支付工作运行高效。

  2、及时完成涉农补贴资金“一卡通”发放工作。积极与财政局各业务股室及乡镇财政所沟通协调,不断提高涉农补贴发放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到目前已发放涉农补贴“一卡通”资金18778万元。同时,对2013年财政惠农补贴资金结余情况进行了认真梳理,并向上级财政部门作了如实汇报。

  3、认真编报2013年度乡镇财政基本信息报表。按照准确、详细、真实的原则,我局认真编报了2013年度乡镇财政基本信息报表,并按规定时间上报给市局。

  4、积极配合相关部门调研村级资金管理和村级“三资”清理工作。2月份,我局抽出业务骨干,配合县纪检、审计、农业、民政等部门对全县村级资金管理情况进行了调研;4月份又配合农业局等单位对全县村级“三资”进行了清理,为下阶段县里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了决策参考依据。

  5、认真实施乡镇新行政单位会计制度转换工作。根据财政部要求,6月份组织了财政所人员参加的乡镇新会计软件和乡镇政府收支账务处理培训,确保了行政单位新旧会计制度顺利交接和平稳过渡。

  二、下半年工作计划

  1、进一步做好乡镇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工作,做到规范操作,方便乡镇预算单位及时用款。

  2、进一步做好涉农补贴资金发放工作,做到发放安全及时,在全省位次排名继续保持领先水平。

  3、进一步提高乡镇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加强乡镇财政目标管理考评,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全面推动乡镇财政科学化精细化工作全面深入开展。

  4、进一步打造学习效能型单位,做到清正廉洁。要以十八大和十八大三种全会精神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充分调动乡镇财政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提升我县乡镇财政管理水平。倡导务实亲民的工作作风,增强服务意识,树立良好形象。

  第二篇:教科文股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年工作计划

  2014年上半年,教科文股在局领导及局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财政局教科文科的精心指导下,认真落实省市财政有关工作会议精神,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公共财政职能,有力地促进全县教科文事业的发展。现把2014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计划简要汇报如下:

  一、确保教育人员刚性支出,全面发展教育项目支出

  落实中央和省市相关规定,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进一步加大教育投入力度,确保教育人员刚性支出,全面发展教育项目支出。

  (一)教育人员支出

  2014年1—6月份,共拨教育系统人员工资15236万元,全面足额保障了教育系统人员工资的及时发放,确保了教育系统资金的刚性支出。

  (二)教育项目支出

  1、及时落实了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公用经费的足额到位,1—6月,按照上级标准,按进度共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公用经费3000万元,确保了义务教育阶段各学校的正常运转。

  2、完善了扶困助学机制基础资料的审核工作,和教体局学生资助中心共同到各民办义务教育学校核定学生数,按上级核定的标准,根据实际学生数准确核拨民办义务教育学校2014年春季学生学杂费补助资金107.9万元。

  3、加紧核查各义务教育学校公用经费使用情况,和教体局会计核算中心到各学校核查公用经费使用情况,防止超标准、超范围开支,核定上报的学生数,防止虚报学生数套取国家公用经费。

  二、加大科技投入,促进科技创新

  2014年县财继续大力支持科技创新能力建设,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充分发挥科技发展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和支撑作用。财政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力度,认真落实各项科技创新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足额安排了县级科学事业费、科技三项费、企业科技三项费、科普经费等项目,用于支持县本级企业的科技项目发展。

  三、推动文化事业发展,促进文化繁荣

  继续加大财政文化投入力度。认真落实文化投入政策,推动文化事业发展。县财政继续安排报社办报经费、图书馆购书费、重点文物保护、文化信息共享工程运行经费、网络监控经费、老年体协经费补助等项目。

  四、落实相关政策,促进计划生育事业发展

  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关于计划生育、体育事业发展政策规定及资金投入要求,保障计划生育和体育等社会事业健康发展。审核并督促计划生育奖励扶助资金、特别扶助资金等民生资金及时足额发放。积极做好上级部门取消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收费项目后资金安排工作,和上级政策认真衔接,保障计生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五、下半年工作思路及计划

  (一)进一步提升工作效率,加大项目资金的监管力度,确保资金的使用效益。

  下半年,在做好财政教科文常规工作的同时,进一步提升工作效率,按照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要求,加大项目资金的监管力度,确保教育、计生、科技、文化等项目资金的安全、高效使用。

  (二)工作创新创优,建立一支高素质的财政教科文工作队伍

  认真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严格遵守局机关的各项规章制度,按照作风建设的要求,创新工作方式,创优工作作风,不断提升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树立优质服务观念,进一步建设服务型股室,继续保持良好的工作作风,牢固树立执政为民的思想,坚持文明办公和文明服务,主动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切实帮助服务单位解决问题。促进我县财政教科文工作再上新台阶,努力开创财政教科文工作新局面。

  第三篇:财政局社保股上年工作总结及下年工作计划

  2014年上半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财政部门的关心下,我县财政社会保障工作紧紧围绕全县财政工作目标,认真贯彻省、市财政社会保障工作会议精神,秉承“心系群众、财政为民”的工作宗旨,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财政社会保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按照不断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工作思路,以

  保障民生、强化措施、规范管理为工作主线条,较好地落实了各项社会保障政策,完成了一季度各项财政社保工作任务。

  一、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全面提升社会保障水平

  1、多渠道筹集社保资金,贯彻落实各项民生政策。

  积极争取上级财政补助资金,落实社保县级配套资金政策,加大本级财政对社会保障的投入,确保各项政策全面落实,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民生问题。2014年县财政支出预算除足额安排原出台政策实施所需的配套资金外,对新出台政策实施所需的配套资金也一一予以落实,各项民生工程资金尽力做到应配尽配。通过多渠道筹集资金,优化支出结构,为落实各项民生工程提供有力的资金保障。进一步落实养老保障政策、医疗保障政策、社会救助政策、社会福利政策,积极落实积极的就业政策,不断深化落实医疗卫生体制改革。

  二、注重社保资金规范管理,全面提升资金使用效益

  1、强化社保资金支出管理,确保社保资金安全高效。

  针对目前存在的薄弱环节,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1)建立健全社保资金管理制度。坚持以制度为先,做到有章可循。(2)规范操作程序。着重抓好审核、拨付及发放“三个环节”。(3)完善各项基础台账。具体要做好各项基金收支备查账、各项资金指标台账、资金拨付台账、建立各项个人待遇发放电子文档等。(4)做好相关方面对账工作。做好股室之间、上下级之间、财政与部门、银行之间数字核对。

  2、做好社保基金预算决算,分析社保基金运行情况。

  认真编审了2013年社保基金决算、2014年社保基金预算。做到了数据准确、报送及时、执行有力。为我县社保基金安全运行提供较有价值的参考资料。

  3、抓好社保资金预算执行,提升社保资金使用效益。

  认真贯彻落实全省财政社会保障资金预算执行管理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及时、均衡、有效、安全”的原则,进一步加快预算执行进度。具体做好了以下主要工作。(1)对上级下达各项资金进行梳理、并分别对待,对人员经费按月拨付,项目经费按项目完成进度拨付。如因项目建设滞后影响资金拨付的,及时督促相关部门抓紧项目实施。(2)每月采取表格形式将当月各项应拨资金及时报告领导,争取领导的重视和支持。(3)做到与相关股室及时沟通,做好资金调度工作,确保民生资金拨付优先考虑。

  4、认真审核社保基础数据,做好社保项目资金申报。

  根据上级部门要求,对上级财政补助的社保资金实行当年预拨,次年根据实际执行情况进行清算。为此,我股与有关部门加强沟通,对项目申报材料认真审核,并及时将审核情况报告局领导,并对上报材料征得领导批准后才可上报。由于层层把关确保申保工作质量,杜绝了因报表填报失误而影响上级资金补助现象发生。

  三、注重加强干部作风建设,财政资金干部双安全

  财政社会保障工作干部以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为契机,进一步推行风险岗位廉能管理,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贯彻落实全县财政系统深入开展“四风整治”活动实现了干部队伍建设与财政事业共同发展,确保了财政资金和财政干部的“双安全”。

  四、下阶段工作计划

  我县财政社保工作的困难和问题依然存在,财政面临的收支矛盾和资金调度等困难和问题仍然突出,但困难和希望并存,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牢牢把握保障民生的第一要务,力争财政社保工作再上新台阶。

  1、多措并举筹集资金,确保社保资金保值增值。

  积极促进社会保险基金征缴扩面工作,完善征收体制,提升服务水平,抓好基数核定和扩面征缴;做好失业保险金、行政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医疗保险金、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代扣工作;进一步做好项目申报工作;继续优化支出结构,确保资金向民生倾斜;在保证基金正常运转的情况下,通过购买定期存款,保证基金保值增值。

  2、加大财政社保投入,进一步提高民生保障水平。

  一是继续完善公共财政政策。我们将加大资金筹集落实力度,及时兑现各项补助补贴政策,确保资金拨付使用到位,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让老百姓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二是不断增加社会保障支出,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确保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农村基础养老金、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费等按时足额发放。

  3、继续抓好预算进行进度,进一步提升财政社保资金使用效益。

  继续贯彻落实全省财政社会保障资金预算执行管理工作会议精神,加快拨款进度,要继续做好与相关股室及时沟通,做好资金调度,及时拨付上级已下达的及本级财政安排的各项资金。今后对经费使用进度较慢的单位,采取通过核减单位正常预算经费予以制约。

  4、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动医疗卫生健康发展。

  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制度、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和多渠道补偿机制进一步抓好落实;重点要抓好项目考核工作。将考核结果与资金分配挂钩,进一步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抓好村卫生所基本药物制度实施。

  5、深入基层调研,开拓财政工作新思路。

  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摸清群众心声,了解群众需要什么,我们能为群众做什么。从调研中了解新情况、掌握新动态。努力开拓财政社保工作新思路、新局面。

  6、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进一步提升财政机关效能。

  要通过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切实提高干部队伍服务能力。一要加强学习培训,提升思想认识,强化财政业务能力。通过采取集中学习与自主学习相结合,开展廉政党课教育等多种活动,提升党员干部的思想认识水平,明确落实“八项规定”及省市县相关规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继续推行“三制三问”、“0+100”活动,增强财政社保工作服务能力,提高办事效率。二要创新工作理念,提升工作效益。坚持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原则,推进财政社会保障方面的改革,提高管理效率,提升管理水平。三要突出服务发展,提升监管效能。从规范办事程序入手,坚持方便群众的原则,热情服务,切实提高财政社保工作的群众满意度和公信度,切实把服务经济发展与保障科学发展结合起来,以此提升整体工作质量。四要加强党性教育,整顿工作作风。以党的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党员干部的党性教育。五要注重督导检查,完善监督体系。构建全方位的监督体系,加强财政监督,强化资金监管,督促干部职工端正工作、生活作风,积极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切实做到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第四篇:非税收入局上半年工作总结下半年工作计划

  2014年非税收入局工作在局党委的直接领导下、在上级部门的指导下,在各单位的支持和配合下,做了一定的工作,现汇报如下:

  一、2014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1、认真做好票据管理工作,根据市局关于进一步加强财政系统票据管理的通知的精神,我们加强了各单位票据使用、核销及资金入库管理工作。做到了开票资金和入库资金的一致性。同时根据省财政厅,卫生厅关于印发《医疗收费票据使用管理办法的通知》的精神,做好医疗票据改版后的软件更新及新票据启用工作。

  2、与县物价部门联合进行了对县直各单位的年审工作。年审中严格执行省财政厅、省发改委关于印发2012年省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收费目录的通知的精神,对项目库没有的项

  目一律取消。同时结合上级的有关文件,对2013年及2014年上级要求取消或更改收费标准的,认真按文件执行。

  3、与交通审计部门配合做好上广收费站停止收费债务审计准备工作。

  4、领导交办的其他事项。

  二、2014年下半年工作计划

  1、进一步做好票据管理工作,配合全市财政票据电子网络化的衔接工作。

  2、认真做好上级部门关于收费的项目取消,调整工作,做到落实文件的及时性,认真性。

  3、做好2014年度副食品价格调节基金及防洪保安资金征收工作。

  4、与农业部门联合进行对各乡镇票据使用情况的检查。

  5、进一步加强对体育彩票和福利彩票资金的规范和管理。

  6、与交通审计部门配合做好省审计厅对上广收费站停止收费债务审计工作。

  7、领导交办的其他事项。

  第五篇:经建股上半年工作总结和下半年工作计划

  今年上半年经建股在局领导的正确领导下,按照我局《关于印发县财政局(国资办)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和要求,经建股高度重视,迅速行动,周密安排,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题,扎实组织开展了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积极贯彻“心系群众、财政为民”理财理念,努力做好了预算单位资金管理、企业财务、专项资金和其他专项资金管理等工作。现将2014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和下半年工作计划汇报如下:

  一、2014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1、认真做好单位年初经费预算工作,保证机构的正常运转。在编制年初预算时,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确保了工资经费和正常办公经费足额给予预算,同时,根据有关单位的实际工作需要和全县经济社会事业发展的需要,还安排了一定的专项资金。

  2、加强企业财务工作。国有企业的财务快报是经建口的日常工作,每月准时上报了国有企业、流通企业和金融企业的主要财务指标完成情况。

  3、积极加大对重大基建项目专项资金的管理力度。专项资金管理是经建股的主要职责之一,管理是否规范,将直接影响到项目工程的进度和质量。今年我股对关胜灌区、中小河

  流治理、中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农村饮水工程、粮食仓库建设项目等专项资金项目进行了重点跟踪管理,确保按工程进度拨付资金,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4、全力做好2014年粮食直补资金发放工作。今年粮食直补政策继续执行,今年的补贴总额为3987万元。为将党中央、国务院的这一英明决策及时地贯彻落实下去,我股在各乡镇财政所的大力支持下,准确地核实了每位种农民的计税土地面积和实际种植面积,并将粮食直补资金及时发放到每一位种粮农民手中,极大地提高了广大农民的种粮积极性。

  5、认真学习党的群众路线教育精神,积极参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通过前一段时间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集中学习和自学,进一步领会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深刻内涵,增强了在新时期坚持群众路线、做好群众工作的自觉性,深化了对开展教育实践活动的重大意义、指导思想和目标要求的认识,为下一阶段的教育实践活动打下了良好基础。

  二、下阶段工作打算

  1、积极办理各项资金的拨付。除对各单位正常经费加强管理外,还将加强对专项资金和上级补助资金的监管力度,确保专项资金专款专用。

  2、进一步加强对重点项目的监管。要加强对项目资金全过程、动态式管理,要监督各项程序是否到位,财务管理是否规范,有无挤占、截留、挪用专项资金的现象,指导好各项目单位的财务核算工作。

  3、扎实做好成品油财政补贴工作。成品油价格补贴是国家对成品油调价影响较大、支出大幅增加、自身承受能力不足的部份弱势群体和公益性行业给予的一项特殊补贴。为将这件利国利民的好事办好,我们将按照上级文件规定,对各行业主管部门提供的补贴对象情况进行了逐一摸底核实,并由县财政局和交通局联合下文,在确保无误的情况下迅速将补贴资金拨付每位补贴对象手中。

  4、积极配合相关单位做好向上争取资金工作。我股要积极加强同上级对口科室的沟通联系,协助我县有关单位尽可能多地争取上级资金的扶持,促进我县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快速健康协调发展。

  5、针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和不足,制定整改方案,强化正风肃纪,提出解决对策,对突出问题进行集中治理,狠抓建章立制,注重抓源头、打基础、管长远,从主要现象、表现形式、重点岗位、主要环节上认真梳理党员干部作风问题发生的特点和规律,立行立改,着力完善规章制度,努力形成用制度规范行为、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长效机制。

  第六篇:国库股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计划

  2014年来,我股(中心)在局党委的统一领导和上级业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积极开展本职工作,主动配合局其他股室及相关部门单位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同时保质保量地完成局统一布置的中心工作及局领导交办事宜,国库管理服务工作得到了局领导和业务单位的肯定。根据局统一部署,现就我股(中心)上半年所做的主要工作及下半年工作计划汇报如下:

  一、上半年工作总结

  1、按照我股(中心)的工作职责、岗位职能及内控制度,积极调度资金,确保了预算内外各项支出正常拨付,并按照轻重缓急及资金支出的性质,做到了“六个确保”,即确保全县干部工资的及时足额发放,确保组织收入所需的入库资金,确保重点招商企业的资金调度,确保县重点工程项目的资金拨付,确保突发事件应急资金支付,确保法定支出及社保资金的及时足额到位。

  2、根据上级财政部门的安排布置,我股于今年3月份按照全面、准确、及时、完整的要求,较好地完成了县财政总决算、单位部门决算两套报表的编制汇总工作,为各级领导制定财政政策提供了决策依据。

  3、做好新旧《行政单位会计制度》的衔接工作。新行政单位会计制度自2014年1月1日起施行,为确保各行政单位及参照公务员管理的事业单位执行好新的会计制度,组织了新《行政单位会计制度》培训,保证了顺利衔接。

  4、做好财政专户及预算单位账户管理工作。自“账户资金运行管理系统”上线以来,全县财政专户及行政事业单位账都纳入了系统管理,实行银行账户的设立、变更网上管理,落实了对账责任,切实加强银行账户及资金管理。

  5、努力做好县直单位国库集中支付工作。按照上级部门的要求和县领导的批示,在基本实现县直单位国库集中支付“全覆盖”的基础上,通过不断简化程序,减少审批环节,使该项工作效率不断提高。

  二、下半年工作计划

  根据年初制定的财政收入等各项工作计划,我股(中心)在局党委统一领导下,下半年拟做好以下各项具体工作。

  1、认真完成本职各项业务工作,积极配合各股室开展各项经常性工作,及时完成局领导交办的各项工作。

  2、积极调度资金,确保各项支出及时完成。要切实缓解财政资金调度紧张的局面,确保各项正常经费和保证机构运转资金的及时拨付,对项目建设资金做到按实施进度拨付,努力实现月均支出进度序时化。

  3、做好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的试编工作。按省财政厅要求,各县市区在原有的总决算报表、部门决算报表的基础上,今年开始试编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确保完整反映一级政府财务状况、运营情况以及财政中长期可持续发展情况。

  4、配合支出口股室定期对全县预算内外及专项资金的执行情况、财政决算中的重大事项进行调查研究,以便及时发现问题、纠正不足、完善和规划预算计划的执行,为领导决策当好参谋。

  5、进一步加强学习财政新理论和新政策,深化对当前各项财政改革的理解和认识,做到与时俱进。同时要努力提高道德修养,打造一支业务能力强、道德水平高的新型财政国库干部队伍。

天铭文秘网 https://www.itym8.com Copyright © 2019-2024 . 天铭文秘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天铭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吉ICP备1900176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