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天铭文秘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多措并举,提升学生科学素养(4篇)

多措并举,提升学生科学素养(4篇)

来源:公文范文 时间:2023-10-04 15:10:07

篇一:多措并举,提升学生科学素养

  

  多措并举,提升高中生的生物素养

  董宁

  【期刊名称】《文理导航》

  【年(卷),期】2016(0)4Z

  【摘

  要】《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指出:提高每个高中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是课程标准实施中的重点任务。如何提升高中生的生物素养是一门科学,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实施。本文从情境再现、引导质疑、实验开放等方面,深入谈提升高中生的的生物素养。

  【总页数】1页(P58-)

  【作

  者】董宁

  【作者单位】昌江一中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G633.91【相关文献】

  1.高中生物教学如何提高学生的生物素养2.多措并举,提升高中生的生物素养3.立足科学发展提高生物素养-新时期提高高中生物科学素养的方法之我见4.多措并举提升高中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5.培养生物素养

  尊重生命先行——谈如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篇二:多措并举,提升学生科学素养

  

  多措并举,提升学生科学素养

  首先,在学生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和科学思维能力。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参与科学实验来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同时也可以通过提供一些贴近生活的例子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熟悉科学的概念和原理。此外,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勇于提出问题、探索未知、发现规律,养成科学思维和反应的习惯。

  其次,在学生课外活动中,学校和社会机构可以为学生开展科普活动和科技竞赛。在这些活动中,学生可以感受到科学的乐趣和实践的乐趣,在与其他同学的比拼中也可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竞争意识。此外,科普活动和科技竞赛还可以通过实践性的学习让学生更快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技能。

  第三,在学生日常生活中,家长、社会和学校也应该更加注重、重视学生的科学素养。家长可以引导孩子们阅读科普书籍、关注科学新闻、看科学纪录片,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对科学事物的敏感度,在家庭中倡导科学的生活方式。另外,学校和社会机构也可以提供更多便利的学习环境和科学资源,如科技馆、实验室、科学图书馆等。通过这些补充性学习资源,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科学知识和原理。

  最后,在学生科学教育中,教育者应该有一个正确的科学观。教育者应该坚持以探究为本位,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他们应该以学生的能力和兴趣为出发点,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的应用能力。同时,教育者也应该注重提高自己的科学素质,及时更新科学知识,并将自己成为学习的榜样,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总之,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需要多方面的投入和努力。在学生日常学习、课外活动、家庭教育和教育者的教育观控制下,我们应该建立有利于科学素养提高的学习环境,注重学生科学思维与实践能力的培养,不断更新科学教育的方法和手段,为学生全面发展和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篇三:多措并举,提升学生科学素养

  

  营造良好学术氛围

  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当前,西南大学正处于申报研究生院的关键时期。可以说,自2005年西南大学组建和进入教育部“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以来,西南大学在教育部、重庆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充分利用各方面的人力、物力资源,使我校研究生教育的基础设施建设、教学与科研资源等各方面条件都得到明显的改善,然而,要使研究生培养质量得到显著提高,不仅应该重视学校的硬环境的建设,学校软环境建设方面也应该提高到研究生教育的战略高度。软环境的建设包括许多方面,但良好的学术氛围的营造则是其中的关键。研究生教育顾名思义以学术研究为主要内容,因此,学术应该成为一个学校研究生教育得以生存和发展的灵魂,而良好学术氛围的营造则是提高研究生研究能力和整体教育质量的关键之关键。

  一、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是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关键。

  所谓学术氛围,就是知识共同体基于学术探索和创新的偏好和热爱,在各种科学研究中提倡不同的学术观点,形成不同流派的争鸣和切磋,不断开拓科学研究深度和广度的一种追求和氛围。学术研究水平是衡量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标志,而良好的学术氛围对于提升学生的学术研究水平和整体素质具有重要意义,它是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关键。

  一方面,厚重的学术氛围可以点燃学生的学术热情,激发学生参与学术研究的积极性。毋庸质疑,无论是国内或是国外著名高等学府,大都具有浓厚的学术研究氛围,学术研究不再是导师布置给学生的一种任务,而是成为发自学生自己心中的热爱,每个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和需要将学术研究列入自己日常生活安排中,可以说,这种学术氛围是在长期的历史积淀中形成的,而这些来自世界上著名高校的学生是被这种历史积淀形成的学术氛围所熏陶出来的,他们大都有自己的学术兴趣和学术追求,并具有很强的学术研究能力;另一方面,学术氛围的营造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和科研实践能力的提高。学术氛围的浓厚有利于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使越来越多的学生加入到学术研究的行列中来,而学术研究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是在掌握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不断提出新思想、新方法、新工艺、新技术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研实践能力必将得到大幅度的提高;最后,学术氛围的提高有利于学校整体学术研究实力和综合实力的提升。学术氛围的提升有利于学校学术科研实力的提升,这一点已经不置可否,而学术研究实力的上升和学校整体综合实力的上升其实是一个双向互动影响的过程。学术研究实力是一个高校综合实力的集中体现,只有学校的学术水平提升学校的综合实力才有可能得到提升,而学校整体竞争力和影响力的提升又将有利于科研经费的增加、科研条件的建设和科研队伍的建设,因而最终又能提升学校的学术水平。

  二、学校应营造自由民主的学术氛围。

  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是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关键,而学校应营造的学术氛围应该是自由民主的学术氛围。自由民主的学术氛围是孕育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创新思维和成果的土壤。早在两千多年前,齐国的稷下学宫就实行“不治而议论”和自由辩论的政策,为士人提供宽松自由的学术环境,稷下先生及其各派学者利用齐国提供的良好的环境与条件,潜心研讨,互相争鸣,取长补短,丰富和发展了各自学派的学说.促进了中国文化的大融合;近代蔡元培更是主张“兼容并包,学术自由”,使北大的学术氛围和学术风气得到长足的改变,并促成了许多名流大家的成长。当今社会知识经济时代,高等学校的研究生教育是传播专门知识和

  学术科研技能的重要场所,学术研究的目的在于创新,创新性是学术研究的本性,创新也是学术研究的至高要求,而学术自由是创新人才成长的必备的社会环境条件,创新人才的成长和创新思维的形成有赖于长期的综合性的学术陶冶和熏染,可以说,自由民主的学术环境是创新素质成长的不可或缺的精神养料和气候。因此,在研究生的学习和科研过程中,更应该提倡营造一个自由民主的学术氛围,提倡独立自由的科学思维。科学研究是一个突破传统和惯例的过程,只有塑造一个自由民主的环境才能使这些新思想、新思维有生存和发展的空间;也只有自由民主的学术氛围才有利于学者们充分表达他们活跃的思想内容,才能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的学术研究潜能。

  当然,要真正营造自由和民主学术氛围,我们要走的路还很远。一方面是中国封建传统观念的影响根深蒂固,权威思想的影响使得新的学术成果往往得到所谓的权威人士的排斥,因而得不到大众的认可;另一方面,受政治或社会伦理道德的约束,学术上的创新成果和社会政治等往往发生语境上的冲突,此外,当代人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态和拜金主义的价值观也影响了真正的高水平创新作品的生成。因此,自由民主的学术氛围的营造要求我们积极提倡“百家齐放,百家争鸣”的自由学术学风,进一步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和求真务实的科学研究态度,区分学术研究和政治伦理的界限,做到真正的开放民主,学术研讨无禁区。当然,这是需要管理者有博大宽阔的胸怀和勇气的,也需要研究者们真正有一个追求科学真理的学术理想和执着精神。

  三、多措并举,营造浓厚的校园学术氛围。

  浓厚的学术氛围的形成不是一蹙而就的,它需要一个漫长的历史积淀过程,然而在它的形成之初,我们必须采取多方面措施保证它有深厚的根基去成长和发展,最终使这种学术氛围成为象空气一样弥漫在我们学校上空的无时不刻地在影响着我们的隐形力量。

  (一)抓住机遇,提升学校的整体学术水平。

  学校应该抓住“211”工程建设和即将开展的研究生教学水平评估的契机,全面开展对自身学术科研实力的检查和自评,努力发现自身的优势和相对显弱的学科,扬长避短,不断提高自身的科研实力和学术水平。首先,科研条件建设是科研学术水平提升的基础,要加大对学校科研经费的投入,大力加强自身科研条件的建设。同时科研经费的投入要注意文理学科之间的相对平衡,文理并重不可偏系。建立学术科研奖励制度和科研考评制度,大力加强对科研成果的奖励力度;其次,一支高水平的学术研究梯队是学校科研实力得以提升的最主要保证,应着手科研队伍的建设,提高学术队伍的整体水平,全面检查科研队伍的学术素养和科研水平,科研队伍的建设不能只停留在校内自身培养的人才上,而应该真正实行开放性的用人机制,积极通过各种渠道将各方英才引进来,以建设一只具有较大的活力和发展潜能的科研梯队;再者,必须净化学术环境,加强学校的学术道德教育和学术道德约束机制,预防和杜绝学术腐败现象的发生。此外,学校应加强增加学术成果的创新性,并增强对创新成果的转化力度和宣传力度,增强学校学术研究成果的社会影响力,积极发挥学术成果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应,从而也能提高研究生对学术研究活动的兴趣和动力。

  (二)开展各类学术交流活动和科研实践活动。

  丰富多采的学术交流活动不但可以增强学生对学术活动的兴趣,而且可以互相交流各自对某一问题的观点,从而在长期的交流过程中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并找

  到自己的研究兴趣点。这样的学术交流活动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如学术沙龙、学者讲座、科研立项活动、学术征文比赛等等,各学科可根据自身特点组织具有自身专业特色的学术活动,西南大学“五月文化艺术节”就是这方面的一个很好的典范;同时,学校可以根据各专业实际,面向社会和市场,组织学生到企业、学校或者机关单位等开展有针对性的科研实践活动,并将研究成果转化为社会生产力,从而使学生在得到社会实践和学术研究机会的同时,扩大了学校专业的社会影响力和学校声誉;此外,学校应大力加强与其它高校之间的学术交流和合作,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不断发展,高校之间跨学科的项目合作日益增多,研究领域交错愈发频繁,跨学科研究,加强高校间的学术交流已成为一种必然发展趋势。这将有利于促进两校学术交流以及校园文化的融合,点燃校园的学术文化激情。如南开大学和天津大学就于2004年11月-2005年1月期间,联合举办了大型学术交流活动——天津大学-南开大学研究生联合学术节,学术交流节期间,举办了“院士论坛周”、“院长论坛”、天南大讲坛等专家专题讲座,营造校园学术氛围,以大师级的学术报告为学术交流节护航,在全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反响。

  (三)建立公正合理的教师评价制度和研究生评价制度。

  建立公正合理的教师评价制度和研究生评价制度是学校学术水平得以提高的重要保障。当前中国高校,无论是教师评价亦或学生评价都是人们关注的焦点,更是一个难点。如何分配评价中各指标的权重是老师和学生们都十分关注的问题。笔者认为,学术是一个学校得以生存和发展的灵魂,无论是当前还是今后,高校都应该大大加重学术研究成果在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中的权重。当前高校往往强调以全面发展作为人才的评价指标,但是对于高校的教师和研究生阶段的学生,这一评价标准应作适当的调整,因为研究生阶段无论是教师或是学生都主要以学术研究作为自身的最重要任务,不仅如此,学术之路是由他们选择的,他们热衷和擅长于学术研究,因此,在研究生阶段如果简单地以全面发展或者德才兼备作为学者或学生成绩的评价标准,在评价中将很有可能忽视那些具有较强的独立思维能力强、具有较强的学术研究能力和学术研究兴趣但却不善交际和不热衷于社会活动的人,他们往往以社会实践或“德”方面欠佳而得不到肯定和鼓励。因此,笔者认为,研究生阶段应该以一种学术权重更大的指标来评价学者和学生,而减少非学术因素在评价中的权重。只有这样才能使他们能够潜心研究、刻苦钻研,从而保证学校学术研究成果有量和质上的保证。

  (四)将科研活动和勤工俭学、学生的经济利益联系起来。

  学校可以考虑将研究生的科研活动和勤工俭学等涉及学生经济利益的方面联系起来,将学术研究作为学生勤工俭学的一个重要途径。应尽可能为学生提供参与科研活动的机会,这样对于学生而言既得到一个锻炼和提升自身科研素质的机会,又能得到一定的经济报酬,同时对老师来说也减少了一定的科研负担,并且在学生参与活动的过程也是自身传授知识和培养学生科研能力的过程。此外,学校应加大校地合作力度,为学生争取更多实地考察研究的机会,学生在获得实践经验的同时还有可能将学术研究成果转化为社会生产力,因此而赢得一定的经济报酬和学校的社会声誉。

  北京大学校长许智宏曾在2004年8月5日举办的第二界中外校长论坛上表示,学术氛围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关键。学术是一个高校的灵魂,学术水平是一个大学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学术水平是衡量研究生培养质量的主导指标,学术氛围是提升学校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关键。当前,西南大学正处于申报研究生院的关键时期,无论是在研究生院的筹建时期或者是在研究生院成立之后,学术氛

  围的营造,提升学校的整体学术研究水平和实力都应该成为研究生工作的重中之重。这将是一个繁重而紧迫的任务,这将是一个系统个具有深远意义的工程,然而一旦浓厚的学术之风弥漫在西南大学的校园上空,它将熏陶着一代又一代的西大人,学术文化的历史积淀必将使西南大学走向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

  参考文献:

  [1]赵菊扬.营建学术氛围,全面提升大学生科学素养.学校党建和思想教育,2005,7.

  [2]刘庆生,肖莉凤.高校要创建自由、公正与公平竞争的学术氛围.中国高等教育,2000,23.

  [3]李继凯,王强.优化高校文科研究生学术环境的要素.研究与探索,2005,9.

  [4]吴继红.学术自由与创新人才.人才开发,2006,5.

  http://ygb.swu.edu.cn/old/article.php?articleid=651增强学术氛围

  提高人文素质

  ——文学院“学风建设”系列学术讲座专题报道

  学风竞赛月期间,文学院围绕改善学术风气、浓厚学术氛围的目标开展了一系列学术讲座,旨在增强同学们对专业知识的了解以及对专业学术前沿的把握,引导同学们正确认识行本专业的真实情况,帮助同学们树立学习本专业的自信心。同时通过学术讲座的形式为老师和学生之间架起了一个沟通、互动的桥梁。

  11月9日晚,由文学院副院长陈义海博士主讲的“考研与知识储备”讲座拉开了学风建设系列讲座的序幕。当晚,陈义海博士结合自己当年考研考博的求学历程具体分析了研究生考试的特殊性,他鼓励同学们要做长期的知识积累。之后,文学院充分利用自身雄厚的师资力量,邀请本院资深专家学者就文学院各专业方向的考研开设专题讲座。11月29日,文学院语言据理学研究专家王艾录教授为同学们开设了“语言文字学方向考研”的专题讲座。王教授从重文学轻语言的社会现象说起,列举了现实生活中众多错误运用语言的事例。并从确定教材选定学校应试技巧等几方面对有意报考语言文字学方向研究生的同学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12月3日晚7:00文学院柏红袖博士为同学们开设了“古代文学方向的考研”讲座,她首先解读了考研对于个人素养和国家文明持续发展的意义。随后她就古代文学方向研究生备考工作的相关事宜和同学们做了深入的交流。12月7日晚,文学院孔建平教授为广大同学开设了“外国文学方向的考研”讲座。他建议同学们放眼全国高校并了解其课程设置及教材使用情况。同时,他指出,各位同学应当重视外语,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他幽默风趣的讲授风格使现场气氛相当活跃。与此同时,王艾录教授开设的“探究复合词理据的基本途径”的专题讲座,为广大同学介绍了语言文字学方向的学术前沿,活跃了校园学术氛围。

  不仅如此,文学院也格外重视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备考工作。11月30日晚7:00文学院特邀外国语学院吉雪萍老师为广大同学开设大学英语四、六级备考讲座。吉老师就四六级考试改革的各种新题型及其应试技巧做了具体分析。12月14日晚文学院特邀我校大学英语部副主任顾海峰老师为同学们开设英语四六级冲刺辅导讲座,他着重就如何在最后的冲刺阶段备战四六级考试为同学们指点迷津。

  文学院在重视考研考级工作的同时,还积极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工作,帮助同学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积极引导广大同学进行科学的大学生活规划。11月30下午2:00文学院特邀我校思教室徐海红老师为06(4)、06(5)、06(7)班开设了生涯教育讲座。徐老师就职业的内涵与本质作了详细的阐述。并分析了当前的就业形式,他要求同学们要勇于自我剖析,改变择业观,在艰苦中锻炼、在实践中成长。当晚7:00,文学院党总支书记卢惠余为06级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的同学进行职业生涯教育,他对同学们提出了三点要求。一、要有明确的理想。二、要磨练坚韧的意志。三、要有保证性措施。同时,他就如何看待考研热、考公务员热等现象回答了同学们的提问。12月3日晚7:00,文学院副院长陈义海博士为05、06级部分班级开设了职业生涯教育专题讲座。他从大学生生涯规划的地位作用、职业生涯的诊断目标及标准等方面具体分析了生涯规划的概念。同时,应06级新生之邀,他还分析了对外汉语专业广阔的发展前景。激发了同学昂扬的学习动力。12月6日晚7:00,文学院党总支副书记沐金华为06级部分班级开设了“认识自我

  设计自我”的生涯教育讲座。沐书记围绕大学生如何顺利走上工作岗位这一话题展开讲座,他强调了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对于提高就业机会的重要意义。12月7日下午2:00,文学院史成明博士为04级学生开设了“梦想着都是美丽的”生涯教育讲座,他从“自知、自制、自励”三个角度和同学们进行了热烈的交流。

  这一系列学术讲座的举办,一方面为同学们解决学习就业乃至人生规划方面的许多问题搭建了平台,更重要是通过教授、博士的讲座引发同学们更深入的思考,开阔同学们的视野,帮助同学们提升自身素质和全面成才创造了条件。

  完善科研管理

  提高学术水平

  营造学术氛围

  ——玉林师范学院第一次科研工作大会报告

  刘

  力

  各位代表、同志们:

  在学院“教学质量年”全面展开的重要时刻,玉林师范学院首次科研工作大会召开了,这是我院发展中的一件大事,是我院科研工作腾飞、教学质量提高的里程碑。这次大会的主题是:完善科研管理、提高学术水平,营造学术氛围。大会的任务是:认真贯彻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总结学院四年来的科研工作经验,表彰在科研工作中取得突出成绩的先进单位和个人,讨论、制订《玉林师范学院科研工作量管理办法》、《玉林师范学院科研业绩奖励办法》等重要文件,提出今后科研工作的发展思路和主要任务。

  我受学院党委和行政委托,就学院的科研工作作工作报告。

  一、四年多来学院科研工作的回顾

  在全国高校扩招、高等教育事业迅速发展的形势下,玉林师范学院抓住机遇,把握机会,短短的四年多时间内,学院从四千多人迅速发展成为万人的大学。学院以适应本科教学工程建设为动力,狠抓科研工作不放松,科学研究取得了令人振奋的显著成绩。主要表现在:

  (一)对科研工作的重要性有了更深的认识

  江泽民同志说过:“科技进步和创新是发展生产力的决定因素,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科研事关高校生存和发展大局,是学院进行内涵建设的关键环节。四年多来,科研工作在学院党政领导班子的正确领导下,正视我们新办院校的各方面因素和缺陷,注重教育思想观念的转变,大家充分认识到,要培养高素质人才,要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教育水平,必须依靠科研。学院不断进行科技创新和理论探索,提高研发能力,增强办学实力;尊重学生个性发展需要,营造学术氛围;出台科研政策,对科研项目全面扶持,既有重点项目,又有一般项目。发现优势,着力栽培;对科研经费实行滚动式管理,每年加大科研经费投入;明确科研工作面向教学、加强基础性研究、发展新技术研究及成果转化、提高教师科研参与率等四个方面的发展思路,树立了以科研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以科研促进学科建设发展的思想。各系部院也都出台相关政策,加大科研投入和奖励力度,如中文系、数计系。全院形成了上下一心,多出成果、多出人材、多出效益的科研工作新局面。

  (二)科学研究体系已经形成

  学院在完成合并组建任务后,重点进行了学科专业的重组和建设,学科间的交叉渗透得到加强,科研空间和领域得到拓展,科学研究的发展速度加快。学院科研基本实现了“五个结合”:一是传授知识、培养高素质人材与不断进行学术创新相结合;二是单一学科的研究和跨学科的合作研究相结合;三是尊重个性的个人研究和倡导集体的合作研究相结合;四是学科基础性研究和地方应用性研究相结合;五是持之以恒的探索精神与现实服务的意识相结合。

  在自然科学研究上,学院注重应用性研究。把地方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作为科研工作的重点来抓,引导教师主动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在生产实践中找课题,在地方最迫切需要的关键问题上下功夫,广泛地与社会联系,如对社会开放四个实验

  室,物信系与中国移动玉林分公司、中国联通玉林分公司建设科研实践基地,对吕超锦教授“稳果灵”

  综合开发提出的设想等。

  人文科学研究始终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众多研究成果体现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和共产党的先进性,形成了有玉林师院特色的研究领域和研究方向。如社科部的政治思想基础研究及教育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有影响的成果,锻炼出一支结构合理、上进心强、研究水平高的科研团队。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努力继承和积极弘扬中华民族的先进文化,积极为党和各级政府决策提供咨询服务。

  (三)学院科研综合实力有所提高

  (四)科研管理逐步走向正轨

  学院成立不久,就根据国家有关部署,按照自治区教育厅的科研法规文件和参照其他兄弟院校的做法,制定了《玉林师范学院科研管理工作条例》,初步实现了科研的循章管理,成立了玉林师范学院学术委员会,完善了学术机构。随后的几年里,在积累实施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完善和细化科研管理各环节的操作规程,补充修订了《玉林师范学院课题管理办法》、《玉林师范学院科研经费管理办法》、《玉林师范学院科研成果登记办法》、《玉林师范学院科研成果奖励办法》等等。明确了科研主体的权利和义务,突出考核奖励机制,加强课题的跟踪管理,提高科研的质量和经费的使用效益,使科研的规章制度更具导向性,约束性和可操作性,科研管理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

  学院以科研处为服务核心,抓好项目申报、立项和结项工作,对课题实行全过程跟踪管理,对项目结题进行评价,进一步完善了科研项目的管理。

  (五)以项目培养人才,科研队伍建设得到加强

  人才是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最重要的资源,科研除了认识未知世界,探求客观真理,解决人们面临的重大课题外,应该以项目培养一批新人,在对科学的探索中,造就高素质人才,建立一支高水平高质量的科研队伍。四年多来,学院各级各类项目中40岁以下青年人主持的比例高达50%,学院一群蓄势待发的中青年学术骨干正在茁壮成长。

  根据教学、科研工作的需要,学院多次调整政策,引进高职称、高学历人才,四年多来共引入副教授1人,博士1人,硕士研究生46人。学院自己培养博士2人,硕士26人。目前在培的博士22人,硕士38人。学院制定了青年教师在职

  进修计划,派出136人参加研究生班、访问学者和专业进修学习,派出3位教师到日本进修学习,这不仅提高了科研队伍的教学业务水平,也提高了学术研究水平。

  学院成立四年多来,每年都有10多位教师晋升高级职称。四年多来共有55位教师晋升高级职称,其中6位教师晋升了教授,49位教师晋升了副高职称。

  二、科研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玉林师范学院经过四年多的建设,科研工作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是,在很多方面还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主要表现在:

  ㈠科研积极性和水平有待提高

  少数教职工对科研在我校发展中的战略作用认识不足,认为自己主要的任务是教学,没有认识到科研对教学质量提高、学术水平提高的作用,科研的积极性不高;承担高级别项目数量很少,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少。几年来,承担厅局级以上项目占总项目数的27.6%,所发表的论文较为集中发表在本院学报上;参与科研的人数比例偏低,不少人到目前为止,科研

  仍为空白;科研项目的结项率偏低,直接影响我院申报厅局级以上科研项目的成功率。

  ㈡科研团队仍未形成

  从我院目前的科研项目和项目成员情况来看,大多数项目属于单科性研究,研究人员力量单薄,项目层次不高,研究深度不够,整合力量、联合攻关的意识不强,没有形成科研团队。

  ㈢科研方向特色不鲜明

  我院科研人员习惯于在自己的专业领域里进行研究,结合国家科技发展的目标,寻求科研项目与地方经济发展的结合点和突破口,形成特色的研究方向较少。因此,通过学科交叉研究,强强联合,使特色研究取得成果,产生大的社会影响,应是我们今后努力的方向。

  ㈣科研制度及评价体系尚需完善

  在目前的科研工作中,相关的制度还需完善,对个人和单位科研工作的考核制度还没形成,没有建立合理的科研工作量与教学工作量的量化转换计算办法,评价指标体系尚未完善,一定程度上影响科研队伍参与科研的积极性。

  ㈤科技产业化还没有开始

  目前科研成果转化的程度低。一是应用型的研究少。二是对成果转化的认识不足,没有去做科研成果的孵化和转化工作。三是横向联系少,资金短缺,影响了科研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服务。

  ㈥学术交流气氛不够活跃

  目前我院的科研项目和科研成果中,教学研究占的比例较大,学术性的研究较少。学术交流活动开展得不够,邀请外校专家讲学已经引起各系院的重视,但举办全区及全国性、国际性的学术交流活动几乎还是空白。系一级内举办学术讲座还不够多,学术气氛不够活跃。

  上述六个方面主要问题,使科研工作与学院的发展不相协调。究其原因,主要是缺少科研工作的预测、规划、组织和指导,科研制度管理上还不利于有效发挥广大专业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今后3~5年学院科研工作的主要思路

  ㈠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为指导,以促进广西社会和经济发展为目标,以桂东南地域优势为特点,以学科建设为龙头,进一步发挥我院的学科优势与学术特长,集中人才和资源设备,瞄准国内外科学前沿,持续稳定地开展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开发研究和技术创新,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充分调动广大专业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创造良好的科学研究环境,开创我院科研工作新局面。

  ㈡发展目标

  国家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的制定为我院科研工作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尤其是国家对西部地区科技政策的倾斜与重视,国家新一轮“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和

  “985工程”、“211工程”二期的实施更为我院的科研工作提供了很好的发展平台,因此,积极推进我院科研创新,坚持以人为本,培养和建立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科技创新团队,建立自由探索式研究和组织重大科研相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科学研究基地,完善科研管理制度,建立科研评价体系,强化科研管理,力争在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若干领域的研究上取得较好的研究成果是我们今后几年的发展目标。其主要指标是:

  1、全院专业技术人员平均每人每年发表学术论文1篇;

  2、省部级科研项目年均4项,国家级项目力争年均2项;

  3、实现专利零的突破,争取达3项;

  4、实现科技成果转让零的突破,争取达3项;

  5、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实现零的突破,争取2项;

  6、成立桂东南社会发展研究中心;

  7、实现横向课题零的突破,争取3项;

  8、省级重点学科和重点建设学科3个;

  9、建立一个科技型经济实体;

  10、出版学术专著5部。

  ㈢基本要求

  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的重要思想,加大科研投入,推动科研工作健康、持续、稳定、科学发展。

  ㈣基本思路

  调整我院学科布局和研究方向,支持高水平的基础研究,着力发展应用学科,加强应用研究,推进产、学、研结合。加强学术带头人和骨干的培养,建设科研创新团队,增加学科的凝聚力和竞争力,不断改善科研环境,提高科研人员的科技创新能力,走科研促教学质量提高、科研促学科发展,科研促学院发展的道路。

  ㈤重点任务

  1、提高认识,更新思想观念

  要改变目前我院科研活动中存在的“因个人兴趣而做研究”“为评职称而搞科研”的现象;改变“不重视社会对科研的要求”“不重视团体协作”“选题窄、偏、旧、散”的做法;要充分认识到科研工作在高校建设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更新科研观念,提高科研水平;在科研选题上要树立大局观念、市场意识和经济意识,抓住地方特色,关注社会热点和难点;在科研目标上,树立勇攀高峰的观念;敢于探索,敢于创新,在科研力量上,要有集体协作、学科交叉、联合攻关、分工负责的观念;在成果的使用上,要树立产业化和外向型观念,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2、加大培养和引进高水平专业技术人员力度

  加强人才培养和学术梯队建设,提高人才资源储备,是提高我院科研创新能力和研究水平的前提。学院将按学科发展方向,有计划有目标地培养和引进一批学术骨干。在完善引进和培养高水平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制度的基础上,每年拿出适当的经费专门用于教师的培训、进修和攻读学位。强化现有专业人员的再教育,将培养和引进的重点放在中青年、科研能力较强的教师身上,突出强势学术梯队建设,加强有发展前途的、教学科研仍处在弱势的学术梯队的建设。

  3、强化创新团队建设

  在引入学术、科研骨干的同时,学院将结合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施,着力改善科研环境,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培养具有明确学科建设方向和特色研究方向的较高水平的有合理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的科研创新团队,提高学院学科建设的整体水平。实施《玉林师范学院学术带头人条例》,选准学术带头人,在科研创新团队中配置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充分发挥科研团队的整体作用。

  4、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加强科研基地建设

  结合国家、地方经济建设和学院、学科发展的需要,认真规划我院科研基地建设布局,以学科建设为中心,以地方经济和历史文化为特色,优化资源配置,整合有实力的学科和科研力量,建好科学研究基地,以基地带动科技创新和科学研究,利用基地优势、组织攻关,争取在科研项目的层次上有所突破。

  5、改善科研创新基础条件,加快实现资源共享

  一是学院将逐步建设图书资料电子信息库,并使其与校园网连接。二是逐步建立我院专业技术人员科研信息库,并挂在科研处网页上。三是进一步提高学院学报的质量和档次,并争取实现网上浏览。四是使三个校区的办公楼、教学楼、教工宿舍楼、学生宿舍楼都连接上校园网,连通全国互联网,通过这些平台的建设,实现图书文献、科研信息资源信息化、网络化。

  7、加强应用研究和横向科研合作,为地方经济社会服务。

  科研工作要坚持面向国民经济建设主战场。应用研究和横向科研合作是增加科研经费,扩大我院社会影响的主要渠道,只有为地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的过程中才能得到地方政府和人民对高校更多的支持和帮助,因此我院科研工作必须进一步加强与地方各行业、各部门的紧密联系,主动深入到各行业中宣传科研

  成果,寻找科研项目和合作机会。通过联合、共建、融合等方式加强与地方企业和科研机构的多种形式合作,使我院的科研能更好地为地方经济社会建设服务,研究成果能及时得到转化或实现产业化。

  8、大力推进学术交流和宣传,扩大学院影响

  学院将完善和实施《玉林师范学院学术活动管理办法》,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学术交流活动,活跃学术气氛,优化科研氛围,提高师生的学术品位,促进学科之间的交叉与联合。争取主办、承办、协办国际性、全国性、全区性的学术会议或学术交流活动,与各兄弟院校和国内外学术机构开展双边、多边、政府、民间、多层次、全方位、高水平的合作与交流,扩大我院在区内外的影响。

  9、加强对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引导,培养创新人才

  为了开展好在校学生的科技创新活动,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强玉林师范学院大学生创新基地建设,从人力、财力、设备、场地、管理等方面加大

  投入,发挥创新基地的主体作用。二是对在校生开放科研基地,使他们接受科研教育,提高科研兴趣,为他们提供必要的科研条件。三教学单位和教师对学生的科技创新提供支持和帮助,从优秀本科生中选拔科研助手,引导他们参与科技创新实践,培养他们的科研能力。

  10、加强科研管理、提高科研管理水平

  一是要加强党和国家科技方针、政策的学习和宣传。二是科研管理部门要将国家和地方和学院的科技政策、管理规定和科研信息及时下发或挂上网。科研人员及管理人员要经常浏览学院及科研处网页,了解当前科研发展趋势,了解项目申报的时间与程序。三是从学院到各单位,要加强对科研工作的规划、论证学科研究方向、整合研究队伍,积极申报科研项目。四是加强对立项项目的实施、过程管理和结题工作,针对目前我院科研项目结题率偏低的状况,修订、制定相关管理政策,确保立项项目按时完成,准时结题。

  各位代表、同志们,学院成立以来,我院的科研工作在学院党委、行政的正确领导下,在全体科研工作者的努力下,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绩,但是我们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也很多,今后科研工作的任务也相当艰巨,我们要按照广西富民兴桂新跨越的要求,以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精神,投身到科研工作中去,以科研促教学质量提高,以科研促学科建设和学术水平提高,以科研促学院发展,以优异的成绩迎接2007年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合格评估。我们相信,只要我们全院教职工、科研工作者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我院的科研水平一定会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跨越式的发展。

  以上摘自:http://www.ylu.edu.cn/xchb/Article_Show.asp?ArticleID=714感受学术氛围

  作者:苏振兴

  日期:2003年10月17日

  编者按:伴随着众多教授精彩纷呈的讲座,在探究学术的浓浓氛围中,我校各院系的研究生也活跃于各种形式的学术交流活动之中。鲜明的观点,精炼的语言,相异的思维,不同的角度,共同构筑了这道美丽的学术风景。这里,我们采撷了其中的点滴,与广大关注研究生学术月的读者一同分享。此为其二——学子论坛篇。

  听张志超教授谈人民币汇率

  孙友杰

  张志超教授(有媒体称他为“人民币先生”)在学术月开幕式上作了题为《人民币汇率动态及展望》的报告。他从刚在北京中国社科院结束的一次研讨会开始,介绍了与会的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麦金农(主张短期内实行贸易自由化和继续财政扩张,长期内实行永久固定的中心平价制度)和“日元先生”关志雄(主张人民币立即升值到其测算出的均衡汇率水平)的两种代表性观点,然后提出自己的观点:温和升值。理由是人民币出现了千载难逢的"货币替代"机会,即投资者人民币使用意愿增强;有利于推进人民币区域性国际化。他认为温和的概念是指调整时间比较长、波动幅度比较小,可以用10年甚至更长时间来做这件事,而且可以让名义汇率与实体经济的变化实现联动。

  针对之后有学生提出的大量“热钱”流入中国的问题,张教授列出了一系列数字,并根据国外一些投机基金的运作方式,判断热钱进入我国是可能的,但数额绝对没有报刊上报道的几百亿美元那么大,因为国外基金运作极为谨慎,他们不会轻易将大量资金投入到尚未开放资本帐户管制的中国;张教授由此谈到了我国外汇储备的迅猛增加,他认为应该慎重考虑汇率背后的深层次问

  题——出口政策,即以较低的人民币定值促进出口,造成了我国实际资源的大量流失。

  记得初次聆听张教授的讲座时,报告题目是《中国资本市场开放的次序问题》,介绍的是较为前沿的“排序”理论。张教授的报告,从理论到实践,从历史到现在,从支持意见到反对意见,一一作了介绍。有些问题,我们这些本专业的研究生甚至都很难理解透彻。而这一次讲座,张教授注意到参加的同学不仅仅是商学院的,就尽量使用大众化地语言来深入浅出地阐述其观点,使台下同学听得津津有味。

  民币升值有感

  国际贸易专业

  李卓

  近来金融界大事之一就是对人民币的升值争论。目前,有个别国家一直指责中国的汇率制度。有人将这情形形容为:日本点火、美国加柴、其他一些国家鼓风,炙烤中国的人民币。那么,他们对人民币汇率发难原因何在呢?

  对于日本,过去25去年间其对中国的贸易顺差总额约500亿美元,去年达50.3亿美元,今年上半年这一数字猛增到67亿美元。在这样的格局之下日方却一再要求人民币升值,按常理只能是日方对这种状态仍不够满意,希望继续扩大对中国的贸易顺差。而在中国对日本的出口结构中,加工贸易仍是主要方式。倘若人民币升值,这些在中国设厂的日本公司同样要受到不小的负面影响,难怪调查显示日本60%的企业赞成人民币汇率保持稳定。然而,日本政府中部分要员忽视工商业界的要求,放出“人民币升值说”,究竟用意何在?是在本国经济,还是在于政治上的迎风帮腔?

  就美国而言,目前对外政策不利,经济复苏前景不明,财政赤字和贸易逆差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人对现任政府表示出不信任;但是大选再次逼近,布什政府压力倍增。而就业机会有没有增长,这是大选期间最受关注的问题之一,于是为了获得更多的选票,布什在几次巡视中安抚民心地承诺要影响中国的汇率,以利于增加美制造业的优势,创造就业机会。于是诺斯带着“劝告”来到APEC财长会议,来到中国......

  来看看他们要求人民币升值堂而皇之的理由:中国通过低估人民币汇率促进出口拉动经济增长;中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持续“双顺差”对其他国家是不公平的;中国经济发展威胁了美国就业。显然,这些理由是不充分的。

  首先,中国低工资造成产品成本低、价格低,在劳动密集型产品和低技术产品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带动了出口增长,从而导致贸易顺差。目前中国制造业每年的人工成本仅相当于日美的2%左右。即使人民币升值几个

  百分点,比中国工人工资从而成本高出数十倍的美国制造业也无法从中获得竞争优势。应该说,低成本是中国的禀赋性优势,是国际分工、国际贸易中自然存在的现象。如果将中国由于低成本从而在部分制造业获得的竞争力评价为不公平,那么,世界各国就能对于美国明显的技术、资本优势进行控诉!而在经济全球化趋势推动下,发达国家普遍加快了向发展中国家的产业转移;同时寄希望于中国广阔市场前景和中国有良好投资环境,跨国公司青睐于对中国投资。

  第二,对美国而言,中美贸易差额规模有所高估。美国商务部统计的2002年美对中贸易逆差是中国海关统计的数字的2.4倍。这之中有一个转口贸易的问题,大陆出口货物由香港等地转口至美国的贸易数据是中国海关无法统计到的,同样美国出口产品有一部分经转口来到中国也在美国统计之外。此外,中对美的贸易顺差也有美国自己的责任。美国以国家安全等为借口,采取种种措施限制企业向中国出口高新技术设备,导致其对华出口增长缓慢。况且,中国对美出口总值占美GDP比重尚不到1%,而且主要集中在低附加值产品上,根本不足以影响其价格水平。其经济不景气的根本原因在于高新技术产业的调整,将原因归咎于中国实难成立。

  第三,近年来中国的贸易顺差已是逐年缩小,对于世界经济而言,中国目前的顺差是不构成威胁的。而且分析中国的贸易顺差可以发现,除了对美、对欧等发达市场以外,中国在与日、韩、东盟等等地区的贸易都出现了逆差,这本身就说明中国外贸结构十分正常。

  应该看到,西方观点并不都是要求人民币升值的。蒙代尔、麦金农、斯蒂格利茨、IMF首席经济专家罗格夫等著名经济学家都坚决支持人民币的稳定。韩国政府也表示出人民币汇率应该稳定。实际上,逼迫人民币升值的国家都有着特殊的目的:就布什政府而言,这一轮对人民币施压,为的是拉拢人心、转移国内的注意力,为大选铺路;经历过日元被逼升值的日本,是想将这一痛苦的经历转嫁给中国,在根本上是惧怕中国的崛起;欧洲则意图胁迫整个亚洲国家的货币升值,以此缓解欧元坚挺带来的压力。由此可见,人民币的升值已经远远不是经济上的问题,自开始之时起重点便转向了政治。

  也谈人民币汇率制度

  世界经济专业

  张晓红

  伴随现阶段经济、金融全球化程度的日益加深,人民币汇率制度的重新选择问题不仅仅关系到我们眼前的既得利益,更是关系着将来国家金融安全和中国经济未来发展的大问题,笔者把现有观点整

  理归纳为三个大类,并分析如下:

  第一类是“两级论”,分为两种情况,即绝对的固定汇率制,或者完全的浮动汇率制。对于前者,虽然它能使得国内的汇率相对稳定,但内外平衡矛盾却会因为国内维持固定汇率义务而强化,发生货币金融危机的风险性很大;对于后者,虽然可以保持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汇率由市场自动调整而政府干预减少,但发展中国家缺少规避汇率风险的手段和经验,浮动汇率制反而不利于对外贸易的开展。所以,“两级论”中的两种汇率制度,在解决内外平衡矛盾中都存在着缺陷,都不是适合我国实际情况的恰当的汇率制度。

  第二类是“钉住论”,也分为两种情况,钉住单一的某种国际性货币的汇率制度,和钉住“一揽子货币”的汇率制度。前者实际上就是我国目前实行的汇率制度,即人民币只钉住美元这种单一货币的汇率制度,从本质上讲,也仍然是一种固定汇率制,这在金融一体化的背景下,货币当局不仅运行干预的成本相当高,还无法确定确切的均衡汇率水平,难以抵御外部投机的冲击,面临着越来越失效的巨大压力,这种名义上的有管理浮动汇率制同时也对我国近年来出口的推动作用明显削弱,国内资本在预期人民币贬值的情况下大量外逃,国内经济持续通货紧缩,因而我国现行的汇率制度从长远来看,并不是一个适合我国对外贸易发展和经济发展目标的良策,它不利于我国在国际市场上去参与国际贸易、国际金融的竞争;对于后者,虽能够保持实际有效汇率而不是名义汇率的稳定,可以避免在钉住单一的美元汇率制度下由于美元汇率波动过度而给货币带来的风险,它与现行的钉住单一美元的汇率制度相比,是一种相对较佳的汇率制度,但它的实行,也涉及到诸如各个货币权重的设定等一些问题,未必一定有利于减少我国金融的波动和防范货币危机。

  第三类就是“有限浮动论”,仍然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目标区汇率制,还有一种是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对于前者,可以在目标区的区内和边界对汇率的运动进行干预,如果目标汇率区制度的假设前提完全成立的话,它的确是一种相对较优的汇率制度选择,但是如果不成立,那所谓的目标汇率区制度也只是一种理论上可供参考的模式而并不具备实际意义;而后者是以一定程度的效率损失为代价获得汇率相对稳定,这对中国目前金融市场的安全是很重要的,但公开明确的汇率信息较少,央行的相机抉择对汇率变动的影响很大。

  通过以上分析,笔者得出以下结论:一方面,不能简单地下结论判定哪种汇率制

  度选择理论或观点就是适合中国的,而要根据中国汇率的实际情况来选择恰当的汇率制度。各种理论需要满足各种假设条件,因而汇率制度的选择不能光从理论上加以定位,更要从实际国情出发,考虑各相关主体利益和要素情况互相作用、博弈权衡的力量对比。

  另一方面,我国目前的宏观经济改革还没有达到令人满意的阶段,国内通货紧缩依然存在,经济相对走弱。近年来我国国内宏观经济环境不佳,投资者的信心和预期因此而受到影响,这是造成我国资本大量外逃的一个重要原因。货币危机不是来源于汇率制度本身,而是由国内的汇率政策与国内其他的宏观经济政策之间的失调造成的。所以,如果要从根本上解决人民币汇率制度的选择问题,最重要的就是要使我国的宏观经济改革达到一定的合适的阶段和程度。

  综上所述,建议我国政府可以根据国内经济运行的实况,依据理性的权衡,做出相应的决策,确定可行性方案,以调控国内的通货紧缩以及控制和防止资本外流严重的现状,使得各项宏观经济政策能与所选择的人民币汇率制度保持协调,从而为人民币汇率制度提供良好的运行平台。

  学术是这样炼成的——记河口所研究生学术沙龙

  每周二的晚上六点半,河口海岸研究所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报告厅总会座无虚席,因为该所的“研究生学术沙龙”将在这里准时开始。这一始于2001年的研究生学术活动在相关学科中已经“小有名气”了,不仅该研究所的研究生一次不落,地理系、环科系和生命科学学院的学生也踊跃参加,常挤得报告厅“人满为患”。是什么使这学术沙龙具有如此的魅力呢?

  我在本科时曾经参加过几次,亲身体会了她浓郁的学术氛围,逐渐感受到了学术原来具有如此的吸引力。参加的同学早早就围着会议桌坐定,稍晚到的则又在周围坐了一圈,主持人准时宣布沙龙开始,在简要介绍主讲人之后,先进行的是约一个小时的主题报告。这似乎与一般的学术讲座大同小异,但此后面将持续一到两个小时的讨论则独具特色。因为这期间不仅同学们敢于、善于提出迥异的看法,主讲人也十分乐于听到不同的声音,所以讨论气氛十分自由和轻松,每个人都可以发表自己的想法,不管这与主讲人的观点是否一致——甚至许多时候是针锋相对、截然不同的见解。从而沙龙往往场面热烈,掌声起伏——为大胆的构想、创新的思维、挑战的精神和睿智的争辩喝彩。大家在这讨论和碰撞中体验学术的快乐,在争辩和反思中获得成长和进步。

  更难得的是这一活动一直坚持至今,甚至国

  庆长假前夕也如期举行。不仅国内外一些学术上颇有建树的院士、教授和学者在这里留下精彩报告,该所的研究生们也不时坐上主讲席,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和同学们汇报交流,聆听大家的批评和建议。虽然只是看似简单和轻松的一个小时,但作为主讲者的研究生往往倾注了几个月的时间查文献,或者浓缩了三年的研究,同学们都觉得坐“主讲席”不容易;而听讲者也只是“表面”轻松,实际上自己得融入其中,从学术的角度思索,发现问题,才能与大家交流、探讨。正是这一互动的过程炼就了学术。我想,如果说学术是大学的灵魂,那么学术探讨、争辩和反思就是炼就灵魂的秘方。

  http://xb.ecnu.edu.cn/campus/2003/2003,a003,003083.html

篇四:多措并举,提升学生科学素养

  

  第19卷?第2期2021年4月实验科学与技术Experiment?Science?and?Technology?Vol.?19?No.?2?Apr.?2021?·实验教学·?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化学开放实验教学模式研究伍????明,胡晶晶1,?21,?2(1.?中南民族大学?实验教学与实验室管理中心,武汉430074;2.?中南民族大学?民族药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武汉430074)摘要:该文充分结合民族院校实情和化学专业实验教学要求,以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为目的,探索一种基于基础化学实验的阶梯式开放实验教学模式,通过构建在线课程资源、开设实验选修课、开放实验研究课题、展开技能培训等多措并举,建设入门、普及与提高的阶梯式多层次开放实验教学体系。实践表明该模式的实施能有效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知识水平、动手实践和创新能力,思维能力得到有效激活,该模式能为民族院校化学专业创新性人才培养提供新思路。关 键 词:开放实验教学;化学实验;实验公选课;实验教学中图分类号:O63文献标志码:A

  DOI:?10.12179/1672-4550.20200253ResearchoftheOpenTeachingModelofChemicalExperimentsfortheImprovementofCoreCapacitiesofStudentsWU?Ming,?HU?Jingjing1,?21,?2(1.?Experimental?Teaching?and?Laboratory?Management?Center,?South-Central?University?for?Nationalities,?Wuhan?430074,?China;?2.?NationalDemonstration?Center?for?Experimental?Ethnopharmacology?Education,?South-Central?University?for?Nationalities,?Wuhan?430074,?China)Abstract:In?view?of?the?facts?in?universities?for?nationalities?and?the?teaching?requirements?of?chemical?experiments,?a?step-wiseopen?experiment?teaching?model?is?explored?to?improve?the?core?literacy?of?students.?Multiple?measures?including?setting?up?onlinecourse?resources,?optional?experimental?course,?and?skill?trainings?are?adopted?to?construct?the?step-wise?&?multilevel?open?experimentteaching?system?at?entry?level,?universal?level?and?advanced?level.?The?practice?indicates?that?the?implementation?of?this?new?modelcan?effectively?improve?scientific?literacy,?knowledge?level,?manipulative?ability?and?innovation?ability?of?students,?extensivelyactivate?their?critical?thinking,?and?provide?a?new?way?for?cultivating?innovative?talents?of?the?universities?for?nationalities.Keywords:open?experiment?teaching?model;?chemical?experiment;?optional?experimental?course;?laboratory?teaching培养具备活跃思维、富有创新精神和较强综合实践能力的拔尖创新性人才是新时期下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创新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培养的实质是核心素养、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有机统一,是各项能力的协调发展,其中核心素养是其他能力培养的基础。实验教学作为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收稿日期:2020?05?27;修回日期:2020?07?16[1]新能力的有效载体,在教学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现有的实验教学模式能较好地完成大众化教育,但由于多方面因素制约,在学生核心素养、个性化、自主化、分层次教学上存在明显不足,已无法完全满足应用型、综合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要求[2?3]。开放实验教学模式,因其在分层次教学、内容设计和时间安排灵活等基金项目:2017年湖北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2017200);中南民族大学2018年度教学成果奖培育项目(201815);湖北省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会课题(HBSY2017-09,?HBSY2020-52);2019中南民族大学教学改革项目(JYX19113);2020年中南民族大学实验室开放与技改项目(JG2020002)。作者简介:伍明(1963?),女,学士,高级实验师,主要从事化学实验教学及高校实验室管理方面的研究。通信作者:胡晶晶(1963?),女,硕士,实验师,主要从事化学实验教学及高校实验室管理方面的研究。E-mail:*********************.edu.cn

  ??·?112?·[4?5]实验科学与技术第19卷 方面存在特有优势,而成为实验教学改革工作的重点方向。近年来,尽管各高校纷纷对开放实验教学模式建设进行积极探索,但仍未形成能普及推广的机制。实践证明,开放实验教学模式的引进,应与各高校的实际充分结合,才能发挥有效作用。中南民族大学主要面向少数民族地区招生,少数民族生源比例超过60%,生源具备来源分布广、个体差异大、基础教育起点差异较大等特征,相较同等层次高校而言,学生动手实践水平和综合能力普遍较弱,核心素养整体水平偏低。为培养适应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化学类高素质人才,以补充现有模式为基本原则,以提升包含学科素质和动手能力等方面的综合核心素养为目的,采取构建在线学习课程、开放实验公选课、发布创新课题等手段,多维度为全校学生开放基础化学实验教学平台,促进学生核心素养提升,以期为民族院校化学相关专业拔尖人才培养提供新思路。5)?以专业人才培养为主要目的,较少兼顾学生的基本科学素养和核心素养。虽然传统实验教学模式,存在弊端,但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仍十分重要,应继续推进传统实验教学改革工作,同时与开放实验教学模式优势结合,双管齐下,真正实现人才培养的发展目标。2????开放实验教学模式内涵式建设2.1????开放实验教学模式的内涵开放实验教学模式的内涵是指教学过程的开放性,是从时间、场地、资源等方面的多维度开放。这种模式的核心在于,将学生作为实验教学的主体,以教师引导的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索能力,实现综合能力的全面提升。[6][9]2.2????定位与目标独立于传统实验教学之外,构建层次分明的教学体系,承担科学素养普及、专业技能提高、探索和创新能力激发等职能;依托传统实验教学学科和平台优势,融入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和新媒体资源,打破旧模式僵局,多维度开放教学渠道,设计更贴切民族院校学生发展需求的教学资源;与传统实验教学相适应,二者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组成层次丰富的实验教学体系。1????实验教学模式的现状分析目前大多数高校基础化学实验教学管理模式大致相同,存在如下5个方面的共性问题[7?8]。1)?基础实验教学学时缩水,教学内容组织难度增加。2)?“生产流水线”的教学模式:基础实验一般按专业大类进行普及式教学,差别化教学和个性化教学理念体现不够。3)?非开放的管理模式:学生只能在事先安排好的时间内完成规定的实验内容,使得学生学习处于被动状态,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缺乏实践机会。4)?以验证性项目为主,很少生活实际和应用热点结合,内容难以引起学生兴趣。2.3????开放实验教学模式的构建综合能力是多项能力协同提升的人才培养实质和民族院校生源基础教育起点不一的特征,决定了民族院校人才培养的特殊规律:既要坚持统一人才标准,又须兼顾个体发展需要。只有实行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建立层次分明的开放实验教学体系,多维度开发教学实验资源,才能适应民族院校人才培养的要求[10?11]。按照从普及到提高的思路构建?阶梯式开放教学课程体系,如图1所示。提高进阶入门?面向相关专业高年级学生,成立创新课题小组全程参与开放与技改项目,提升学生综合创新能力?针对相关专业学生,面向省级以上技能竞赛,进行操作强化训练?立足应用热点,开设进阶实验选修课程,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面向全校学生开设通识选修课,旨在广泛提升学生实验室安全常识、应急反应能力、规范化技能操作水平图?1????多层次开放实验教学模式设计说明

   第2期伍 明,等: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化学开放实验教学模式研究·?113?·??1)?普及阶段。科学素养是前提,以微视频传播教学、实验公共选修课程广泛开展普及式教育。2)?进阶阶段。专业知识和技能是基础,充分结合应用热点和专业前沿,开设专业选修课和规范化技能培训课程;3)?提高阶段。主动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是关键,依托学科竞赛进行一定专业难度的进阶式强化训练;动手能力和综合创新能力是目标,以实验室开放项目、大学生创新项目等为契机,展开高难度实践实训。3????构建阶梯式线上开放实验课程体系3.1????建立优质电子课程资源库从教学实际来看,传统的课堂内容组织方式已经很难满足实验教学的要求,学生的眼界不再局限于书本知识和传统的课堂内容,照本宣科的授课方式也已经很难引起其兴趣;另外,化学专业知识点内容庞杂,细节要求精细具体,流程复杂繁琐,仅通过随堂课程中简单的强调很难保证教学效果;再者,随着实验教学课时的缩减,对知识的传播提出更快速精准的要求[12]。因此,充分利用互联网和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加强电子精品课程资源建设是适应教学发展的有效途径,具体包括以下两个方面。1)?微视频课程资源。微视频是现代年轻群体高度关注和网络传播最迅速的媒介。将部分实验室安全知识、实验基本操作技能等要点组织拍摄1?min以内的微视频,进行网络传播或者大屏幕滚动播放。如将实验室安全标识、应急与急救等方面内容组织拍摄的“错误示范式”“找茬式”微视频。2)?在线课程资源。基础化学实验的教学内容一般以基础知识或操作技能规范为主,内容明确。将实验室安全教育、仪器设备使用组织成在线课程,学生可自行反复观看学习。以物理化学实验为例,学生通过观看物理化学实验省级精品视频公开课预习实验,实验课堂也可随堂滚动播放视频内容。这种方式可使学生快速理解实验流程和核心内容,迅速抓住重点,教师课堂着重解决难点,强化技能训练,教学效果显著。从长期的实践结果来看,通过构建包括实验室安全基本知识、基本操作技能和实验项目操作等在线视频课程资源,面向学生开放,可以为学生在实验教学预习环节提供可视化、具象的参照内容,大幅提高课前预习的实际效果,从而提升实验教学课堂环节的效果,并且促进课堂教学环节中其他高阶性或综合性内容的补充。如图2所示,物理化学实验充分依托线上资源,进行线上线下课程模式教学,学生在课前可以利用碎片时间仔细观看整个项目的流程、难点和细节,做到心中有数。另外,在课堂实际操作环节,学生遇到问题或疑惑可以再次观看在线视频,对照检查操作要点,保证操作的准确性。在线课程资源的建设与开放,为学生在课前学习、课堂实操及课后总结环节提供了较好的范式和范例教学支撑,也为实验教学在有限时间限制的情况下,更多前沿、应用性内容的引入提供了宝贵的时间资源(http://scuec.fanya.chaoxing.com/portal/courseNetwork/list)。?图?2????物理化学实验在线视频资源?3.2????借鉴通识选修课模式开设多门化学实验选修课,全面提升学生科学素养公共选修课是对大学生提升核心素养的重要平台。掌握基本安全知识和化学常识,对于理工科专业学生而言,是核心素养培养的基本要求,清华大学等高校面向全校理工科学生开设大学化学实验必修课[13]。近年来,通过结合生活实际与应用热点,组织多门实验公共选修课,面向不同年级、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开设,具体内容如表1所示。如生活中的化学实验等,项目内容包含生活用水的饮用标准及简单的水质检测办法、认识生活中常见的显色反应和类型、地沟油检测、牛奶中酪蛋白的提取及应用等。对于专业相关的高年级学生开设专业实验选修课,引导其建立对学科专业的基本认知。如化学实验操作中的对与错、药学综合一体化实验等课程。

  ??·?114?·实验科学与技术表?1????开放性化学实验通识性选修课程群第19卷 类型课程名称科普型生活中的化学实验绿色化学实验基础型化学实验操作中的对与错提升型药学综合一体化实验?通过近年来的实践,共开出的一共5门次,将近300人次学生,涵盖了化学、生物、资环、药学、电子、计算机、新闻、经济等文理科不同专业。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通过选修科普型、通识性实验选修课程,对化学起源、化学与生活、生命、健康、食品、环保等各专业领域有了大概的了解和认识,尤其是在新冠疫情背景下,在生活中的化学与实验一课中,对“化学与消毒”进行专题学习讨论,同时通过设计居家小实验,引导学生关注科学知识的准确性及理性思维的培养,进而提升自身的科学素养。在面向相关专业学生开设的提升型课程中,加入了基础化学基本操作技能的规范化训练内容。学生通过选修该课程,可以对基本操作、基本仪器设备进行更系统更全面的训练,该课程体系目前已训练学生60多人,为学生在化学实验技能或化工设计竞赛备赛提供有力支撑。3.3????结合实验室开放项目,开设创新性开放实验研究课题,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开展综合性实验对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至关重要。研究性创新教学活动是目前国内外一流大学推崇的一种教学改革模式,通过发布基础研究或者行业应用热点课题,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和归纳总结的能力,从而提升综合实践能力[14]。近年来,学校也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实践,专门设立实验室开放与技改项目平台,支持开展教学计划外的,提高学生自主能力的创新实验活动。以参与实验室开放项目为契机,对学生进行开放式管理。学生作为项目执行主体,教师起引导作用,学生可根据自身兴趣选择相应的小组和课题,自主进行方案设计、动手实践和结果分析,撰写总结报告,经答辩合格后可获得相应创新学分。近两年已经累计获得10余项实验室开放与技改项目立项,发布研究性创新开放子课题30余项,参与学生人数超过300人,开课说明面向全校学生,以提高学生核心素养为目的,不限专业、年级面向化学相关专业,以动手实践能力和操作技能规范性为目的面向高年级专业相关学生,以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素养,拓展专业视角,激发创新思维经项目管理式体验学习后,学生思考、探索、总结及表达能力普遍提升,综合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明显增强。以开放实验“不同剂型抗贫血药的主要成分分析方法比较研究”为例,该项目通过选择片剂、注射液、胶囊等几个不同剂型的抗贫血药,通过“药典分析法”对几个剂型药物的主要成分差别、前处理、分析方法的差别进行对比,引导学生关注分析检测的基本流程,同时对分析化学和药物分析的实际应用建立系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通过自主创新设计光度法在各剂型药品上的分析方法,通过对方法进行优化,并比对光度法和药典法的优缺点,引导学生了解分析方法建立的基本路径。该开放项目同时邀请了国内外药企、分析检测中心有丰富工作经验的前辈对学生进行评价指导,同时对参与的20多名化工、药分、化生专业学生进行就业指导讲座。通过与学生专业应用性紧密相关的开放项目的实施,提升学生动手实践和创新能力。实验开放项目教学采用“整体统筹、调度有序、时间灵活”的方式管理。各项目以实验指导老师为负责人,利用实验室空闲时间开展教学如周末、晚上等,根据实际灵活安排。首先,根据教师提供的实验室空余时间表,学生制定课题工作开展的方案和时间安排并提交给教师,在每一环节结束后,经教师允许方可按照原计划开展下一阶段任务。如有变动,学生应提前与教师协商变更方案。其次,在实施阶段,教师按照项目进度,划分各阶段任务的时间节点,所有项目小组必须在节点内完成任务,并集中汇报讨论,方可开展下一步工作。另外,实验室的开放管理采用提前预约制,学生根据各实验室的空余时间段,向管理员提交预约申请,详细列明所要预约的时间段、使用设备及操作规程、试剂种类及用量等,由项目负责教师和实验室管理员审核后,对学生进行必要的 第2期伍 明,等: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化学开放实验教学模式研究·?115?·??安全培训方可开展实验。4????结束语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环节。如何构建科学合理的开放实验教学体系是实验教学改革工作的重点方向。通过近年来的尝试和努力,在开放实验教学内容设计、课程体系构建、实验室开放管理运行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高效自主的开放实验教学模式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仍需借鉴经验,长期实践,通过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因材施教”“全方位深度开放”等理念,加强内涵式建设,提升学生专业素养、创新意识和综合实践能力。参?考?文?献1]韦化.?构建多元化开放式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大学生的“四种能力”[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5):?1?4.2]卢孔宝.?以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为依托的开放管理模式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20,?39(11):?160?163.3]杨李婷,?章韵,?黄刚.?基于开放实验与自主学分个性化教学模式的探索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7,34(2):?158?161.4]刘景艳,?张伟,?李玉东.?基于开放实验室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5,?13(6):?166?168.[5]胡振华,?王颖,?王崇革.?基于开放与自主相结合的本科实验教学改革[J].?实验室科学,?2020,?23(3):?113?116.[6]侯建华,?陈少平,?陈锟,?等.?大学生学科竞赛模式的改革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7,?34(11):?19?22.[7]张少翃,?卢少然,?陈建军,?等.?以三个“泛在”理念构建开放式管理基础课实验教学平台[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9,?38(1):?214?218.[8]陈敏,?卢其明,?罗志刚.?化学开放实验教学绿色化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32(4):135?139.[9]罗志勇,?甘孟瑜,?张云怀,?等.?科研训练嵌入化学实验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20,?37(4):178?180.[10]孔祥平,?王娟,?吕海涛.?开放式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模式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7):?164?166.[11]邓育红,?倪娟.?多维度开发教学实验全面提升学生科学素养[J].?化学教学,?2014(3):?28?31.[12]杨红,?杨伟立,?刘盛田,?等.?基于微视频的卫生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7,?34(12):172?174.[13]牛丽红,?崔爱莉,?张四纯,?等.?非化学专业大学化学实验课程教学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7,?34(11):210?213.[14]欧阳玉祝,?肖竹平,?王迎春.?基于开放式教学环境下的综合化学实验研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11):?328?330.编辑 钟晓[[[[

天铭文秘网 https://www.itym8.com Copyright © 2019-2024 . 天铭文秘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天铭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吉ICP备1900176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