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构思方案摘要:目的以青龙书院作为主要的设计对象,同时结合当地的人文背景,使书院设计方案、空间、功能更加优越化,突出书院的公共性与开放性。因为书院是中国古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设计构思方案8篇,供大家参考。
摘要:目的以青龙书院作为主要的设计对象,同时结合当地的人文背景,使书院设计方案、空间、功能更加优越化,突出书院的公共性与开放性。因为书院是中国古代民间教育机构,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的传统文化受到西方文化强烈地冲击,久而久之,书院也渐渐淡化在人们的视线中。方法课题来源于导师的实际项目,在湖北省咸宁市东流村的特色小镇中,将原有两层楼小学建造为传统书院,通过对书院文化建筑的研究,我们试图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传播提供新的方向和平台1。结论在青龙书院项目中,我们将以独特的视角展示它,并将其视为文化建筑的延伸与再生。拓展乡土文化建筑的领域,力求让青龙书院成为当地标志性建筑。
关键词:书院设计;传统建筑;书院文化;乡土文化;
书院是中国古代一种独立的教育系统。无论是私塾还是官学,书院不仅是传道受业解惑的场所,同时也是文人雅士,著名学者探讨学问,学术交流的场所;延绵至今,书院已经不仅仅是教育活动与学术交流的场所,书院更代表了文化的传承,在增加人们文化自信方面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文化受到西方文化强烈的冲击,随着时间的推移,传统文化悄然消逝,书院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
为什么要着重打造东流村中的青龙书院?因为书院对社会文化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平台。通过对书院建筑的研究发现,传统书院在功能和运作模式上存在很大的局限性,而书院是文化载体的一部分。所以在青龙书院的设计上,我们要在原有基础上,对书院建筑进行新的思考,发现彼此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同时根据人们现在的生活模式和社会需求进行设计,对功能进行取舍和创新,重新定义青龙书院,并使其符合现代社会的需求,并提取小镇文化和传统文化元素运用到设计中,打造特色小镇视域下的“新乡土”书院文化建筑。
一、项目背景
(一)项目区位
本项目位于咸宁市崇阳县东流村,鄂赣两省交界,是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的重要交通枢纽。项目基地所处的东流村则位于白岩山下,地处整个湖北省崇阳县的西南方向,西临国家级的青山湿地公园,东临景色宜人的野樱花谷,是崇阳县整个区位旅游发展的重要景观枢纽如图一所示。
图一设计场地东流村地理区位图
(二)项目基地分析
项目基地位于东流村樱花小镇规划的入口位置,其西南方向是贯通樱花小镇的重要交通流线—观景旅游公路;公路西侧定义为樱花小镇的综合服务中心,根据以人为本的服务性原则,提供售票,咨询等综合性建筑用地,为入口书院提供引导性功能;公路东侧为通往书院及樱花小镇入口的观景樱花大道,结合樱花主题文化吸引游客前往;樱花大道两侧分别提供了以休憩,停驻,观景等融合性功能的樱花广场,为入口书院的开放提供疏导性功能;综合服务中心、樱花广场以及樱花大道的设计全面服务于未来规划当中樱花小镇入口的青龙书院,加强了青龙书院作为樱花小镇入口建筑的重要性如图二所示。
图二设计场地书院地理区位图
其次,它的自然资源与文化资源丰富,不仅有樱花谷、青山水库、大泉洞等特色景点,更有增加文化底蕴的历史名人、提琴戏和民俗、传说典故;崇阳白崖山自然野樱数万亩,具有独一无二的景观优势。大泉洞内的钟乳石有数以千计的姿态,每个景点都是一个传奇故事,俨如一座大型的艺术宫殿。每每游览完毕,更可陶醉在提琴戏里。
所以本次设计力求将东流村打造为集游、住、行为一体的特色小镇,以青龙书院为核心形象展示点的最美樱花小镇示范区。
(三)项目现状分析及初步设计想法
项目位于东流村现有两层小学的场地上,背山面水,风景优美;但是也存在着各方面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有了初步的设计想法:1。书院场地里的水塘为死水,不利于未来书院的建设,后期设计当中将把水塘与整个小镇的水系结合,做成活水;2。将青龙书院入口处的观景大道后期设计成樱花大道;3。书院附近的危房建筑,后期设计当中将结合书院文化改建成为高端综合服务用房;4。未来小学的功能将继续保留在书院中。
对这些问题进行改造后,书院将成为满足本地学生、学校老师、旅游人群、当地居民等不同人群的需求,创新传统书院的功能分区,打造成集办公、生活、学习、旅游、文化体验等全方位、多功能为一体的书院。
二、概念构思
(一)传统书院的格局和现代书院的演变
在传统书院的布局中,主轴线非常突出,通常以讲堂为中心,中轴线对称,建筑围合,布局严谨,让人们的视线最先停留在整个建筑的中心位置,又不自觉的把目光流向两旁。在建筑设计中主要遵循天人合一、情景交融的空间布局的整体原则2。
传统书院与现代书院也存在着差异,在书院的发展过程中,传统书院创办之初,吸取了官学和私学两种办学形式;建筑风格主要为院落周围的建筑构成,建筑特征多为均匀对称的轴线关系;书院发展中期,书院由建筑单体组合而成的建筑群落逐渐有廊,门,墙连接,形成聚而不挤,分而不散,规中有整,秩序分明的建筑特点;发展到现代书院时,轴线关系开始趋于变化;现代书院建筑保留了传统的围合形式以及建筑群体的设计风格,在此基础上融合微派建筑和苏派建筑的设计风格;书院布局越来越多元化,形成新型现代的书院形式如图三、图四、图五所示。
图三传统书院格局
图四中期书院格局
图五现代书院格局
(二)概念的融合与生成
根据青龙书院的文化属性和建筑特色,以“新乡土”的理念作为书院项目设计的目标3。由于文化类建筑与当地的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居住环境等密切相关,所以从小镇中提取设计元素。因此,我们要根据东流村当地风土人情、文化教育、人口构成、生活水平等因素来着手进行,突出当地的地域性,使青龙书院具有强烈的“乡土性”。
此项目融合当地白岩山风景名胜,以青山水库、竹林、野樱为主要的发展特色。青山水库湿地生态,竹海墨色沉香,樱花芬芳幽谷等自然资源,结合书院文化以及当地的建筑风格对青龙书院加以定位,使之更能体现小镇视域下的本地特色的乡土建筑文化。
我们将会把樱花文化、中华文化和书院文化融入在建筑中;花中樱花,人中武士;中华文化是我们千百年来智慧的结晶,我们要发扬与传承我们的中华文化;古代的书院文化,重视道德教化,强调以品德修养、学术文化为教育的基础;现代的书院文化体现中华文化深深不息,宽宏仁爱,勤思好问等;这些文化的融入使书院的文化气息更加深厚,从而增加书院的文化底蕴,让人们不仅被青龙书院的外观所感叹,更为无时无刻透露出的文化所臣服如图六所示。
图六概念的生成
三、概念方案
(一)设计推敲
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青龙书院的设计也极为讲究;在设计的过程中,从传统书院的布局和功能出发,然后在此基础上,整合新的设计元素,将其组合起来。在古代书院的建筑中,为了营造庄重、平静、祥和的空间,布局一般呈现出规整的轴对称形态,这种布局充满了理性之美;在青龙书院的设计上,我们继续采用轴线形式,形式上呈现出串联形布局,院落沿着主轴线串联布置,其余建筑排列在轴线两旁,形成基本的布局形式,既营造出理性之美,又透出活泼之意如图七所示。
(二)功能分区
在以往的书院中,主要以教学区和活动区为主,主要用来传达知识和表达情感3。在青龙书院的设计中,我们要予以取舍,继续保留原有的教学区,在此基础上增加展示区、综合服务区、休闲区,整个书院沿中心轴线分布开来,使书院的功能更加多样化;教学区位于整个学院西端的一个单独的轴线上,处于一个宁静的状态,这样游客在游览期间就不会扰乱正常的教学活动;展示区位于正中央的位置,以提升整个小镇的文化属性,同时墙体采用入口单面的形式,易于采光,便于布置展品;休闲区位于最东端的湖心岛区域,蜿蜒曲折的小桥打破应有的规整。
图七总平面图
书院分为两个入口,一个书院入口和一个学校独立入口;其次,沿主轴线的为主园路,环绕中心建筑的为游园路,书院两边分别为校园路和环湖路;整个布局环环相扣又秩序井然,这就是整个青龙书院的功能分区如图八、图九所示。
图八功能分区图
图九流线分析图
(三)空间环境
青龙书院建筑以“简洁素雅”为整体改造思路;黑瓦白墙,淡雅而恬静,给人以朴素简洁、雅致风韵的外观效果;在铺装上,引入传统造园手法的景观小品,结合项目设计,进行新的诠释和文化符号的传递;书院建筑将现代元素与传统元素相结合,创造出符合当代人需求的具有传统魅力的建筑。
书院设有教学区、展示区和综合服务区,筑有小桥、假山、亭台楼阁,仪态万千,迂回曲折,院内外景观植物应有尽有,除了讲学和藏书场所外,还创造了展示、游憩的优美环境。追求清幽胜境,是书院固有的特征。《礼记·学记第十八》中说过:我们学习的时候,不仅牢记于心,还要劳逸结合,学会融会贯通;“藏、修、息、游”四字是其精髓所在;藏,就是僻静之处;修,就是空灵之境;息,应当息于宁静之所;游,就要游于山水之间。青龙书院就是要营造一个远离市声、隔绝俗念的环境如图十所示。
图十鸟瞰图
(四)新乡土建筑的延续
“乡土”一词我们可以理解为当地的“文化”。在“新乡土”建筑的发展历程中:传统建筑不仅要继承形式,更是要继承它所传达出的精神寓意,将它的特点、代表元素传承下来,让乡土建筑得到重生4。
在整个青龙书院的设计中如何延续乡土建筑,我们由内到外都进行了思考;青龙书院在小镇古朴、传统的基础上,将东流村独特的景观文化、人文文化融入建筑中,延续了传统乡土的脉络,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创新,再以“新乡土”建筑的形式呈现,有别于传统书院建筑,又能在小镇视域下寻找到它的影子。小镇视域下的书院建筑,也可称为“当地乡土建筑”,更加倾向于东流村的地域性和乡土性,寄托我们的情感。我们应透过东流村来看待书院的文化属性,还应该清楚的是,书院的这些属性不仅以其形式表达,还贯注于材料、家具、配件的使用以及它所体现的精神上5。
四、结论
此设计为正在筹建的特色小镇中的青龙书院建筑,也是整个小镇的文化中心与脉络,书院的创新点以“新乡土”概念为指导,融入小镇的特色文化,深化对传统书院建筑的传承。在青龙书院概念的设计上,我们从东流村的特色文化、传统建筑形态、乡土文化发展的新趋势中寻找设计元素,设计出一个完整的青龙书院文化建筑,在设计中,我们必须防止表面和形式化,不能过于空洞,要把握书院建筑的历史渊源、特征和精神本质。这不仅是本次青龙书院建筑设计应遵照的原则,也是书院建筑发展的方向;在后续的深入中,不仅要加强建筑专业方面的学习,还要着重分析建筑与景观的结合,更好的继承与发展乡土建筑,传承中华文化。
注释
1.胡维平,崔威。书院文化建筑空间设计[J].昆明理工大学,2014.
2.刘丹丹,马玲。现代书院文化建筑的创新设计研究[J].建筑设计,2017(11):84-85.
3.周景崇,刘晓婷。余行龟山书院的新乡土建筑概念设计[J].浙江理工大学,2017.
4.阎欣怡,郝莉。浅析现代设计元素在中国传统书院设计中的应用[J].昆明理工大学,2018(Z1):52-53.
5.袁烽,林磊。中国传统地方材料的当代建筑演绎[J].城市建筑,2008(6)12-16.
教学目标
1.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人与人之间要团结友爱,相互宽容。
2.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说出课文主要内容。
3.学习生字词,练习用“缘故”、“诚心诚意”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联系课文内容,体会争吵后“我”和克莱蒂的感情变化及最后一段中父亲说的话的含义。
2.练习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初读课文,了解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二)为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说出课文主要内容。
(三)学习课文生字新词。正确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归纳段落大意,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三、教学过程
(一)按“预习”要求初读课文,了解“争吵”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画出描写“我”后悔的句子及不理解的词语。
(“争吵”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只求了解,暂不做检查。)
(二)再读课文,正音正字。
“嫉(j0)妒(d))”的“嫉”不要读成“j@”的音。
(是指心里嫉恨别人比自己强。)
“我火了”的“火”,“偷偷”的第二个“偷,在这里应带儿化韵,读“火儿”,“偷偷儿”。
“衣肩上的线缝都开了”的“都”,应读“d#u”,不要读成“d&”的音。
“终于挨到了放学”的“挨”应读“2i”的音,表示困难地度过时间的意思,不要读成“你挨(1i)着我”、“挨(1i)家挨(1i)户”的“挨”字的音。“我把这件事告诉了父亲”的“诉(s))”应读轻声。
“哼”的右下是“了”,不要写成“子”;“防御”的“御”的中间是“”不是“缶”;“毕竟”的“竟”不要少写一横,注意与“竞”区别。
(三)按自然段概括段意(对话形式的适当归并),按意思相关或相近的归并方法,划分段落(或按带有阶段性的内容),为归纳课文主要内容做好准备。
1.概括自然段段意
第1、2自然段:克莱蒂把我的笔记本弄脏了,我火了,骂了他。他说不是故意的。
第3自然段:我报复了他,把他的本子也弄脏了。
第4自然段:克莱蒂气得要我在外边等他。
第5自然段:我很后悔,想向他认错,可是没有勇气。
第6~8自然段:克莱蒂表现出悲哀,又说在外边等我。我想起父亲的"话,功课也没听进去。
第9、10自然段:在街上,克莱蒂来了,我举起尺子,他却要我们像从前那样做好朋友。
第11~13自然段:我友好地表示以后再不吵架了。
第14自然段:回到家,父亲说,错了就该第一个伸手请他原谅,并把尺子折断扔向墙角。
2.讨论划分结构段:
提示:“争吵”的故事可归并为争吵、反思、和好及受教育四个阶段(一般为时间、地点或情节上的变换),划分四个段落。
第一段(第1~4自然段):我的笔记本被克莱蒂弄脏了,为了报复,“我”把他的本子也弄脏了。
第二段(第5~8自然段):“我”很后悔,但没有勇气向克莱蒂承认错误。
第三段(第9~14自然段):放学后,克莱蒂主动要求跟“我”重归于好,“我”受到了教育。
3.再议四个段落划分的四个阶段:
第一段“争吵”的情节是集中的,显然是在一个时间,一个地点,看得出是在教室。
第二段“反思”是“争吵”完毕,集中讲“我”的后悔和反思,主要表现“我”不安的内心活动。地点仍在学校,时间推后了。
第三段“和好”情节有了大的进展,时间又推后到放学,地点移到了街上,情节也相当集中。
第四段“受教育”,是故事的尾声,突出了父亲的教育情节。地点转移到家里。
4.根据结构段段意,自己归纳课文主要内容,写在练习本上(注意语言连贯,重复的删掉),再读一读。然后教师检查订正。
课文主要内容:
“我”的笔记本被克莱蒂弄脏了。为了报复,“我”也把他的本子弄脏了。“我”很后悔这样做,但没有勇气向他承认错误。放学后,在克莱蒂主动要求下,我们和好了。回到家,父亲又教育了我。
(四)阅读分析第一段。
自由读或默读,边读边想:
1.这一段是讲“我”和克莱蒂“争吵”经过的,究竟谁对谁不对?为什么?
(从争吵的情形看,克莱蒂没有错,是“我”不对。因为克莱蒂不是故意弄脏“我”的笔记本的。“我”做得不对,不应该为了报复故意弄脏了克莱蒂的本子。)
2.“我”开始说,吵架“不是因为他得了奖牌,我嫉妒他。”到底他俩吵架是不是“我”嫉妒克莱蒂得了奖呢?如果有,从哪里看出来的?
(是一种嫉妒。从“他的笑让我很不高兴”看出“我”认为克莱蒂的笑是笑话“我”没得上什么奖,因而心想“得了奖有什么了不起!”于是想报复克莱蒂,所以说,事情起始就是因为“我”嫉妒克莱蒂得奖引起的。)
教学目标:
1、能就具体的设计任务进行一定的设计分析,学会根据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材料或标准件;
2、掌握方案的构思方法,能够制定符合一般设计原则和相关设计规范的完整设计方案。
3、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分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分析:
1、《方案的构思方法》在教材中的位置是位于第四章《发现与明确问题》之后,属于设计的一般过程的具体教学,在教材中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是第二章中人机关系、第三章设计的一般原则在设计过程中的具体运用。
2、《方案的构思方法》一节是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设计分析,第二部分是方案的构思方法。
教学重点:
设计分析的意义和制定方案的构思方法。
教学难点:
“物、人、环境”三方面关系的理解和具体的设计分析思路,以及如何实现方案的构思,形成满意的方案。
导入新课:
在上一章我们学习了设计过程的第一个环节——发现与明确问题,并且提出了台灯设计的一般要求,比如,功能方面,要有基本的照明功能,同时有适当的辅助功能;结构稳定、经久耐用、安全可靠、成本适中等,那接下来的工作我们就可以考虑制定设计方案了。在制定方案的过程中,如何实现方案的构思,形成比较满意的方案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方案的构思方法。
教学过程:
一、设计分析
下面以台灯为例,说明设计分析的基本思路。
首先要抓住台灯设计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如功能、结构稳定、安全可靠、成本适当等。
思考:同学们想一想,还应考虑到其他哪些因素?
归纳:台灯设计要考虑的因素很多,归结起来,这些因素分别归属于产品本身、使用者、使用环境,即“物”、“人”、“环境”三个方面。
简单分析:
产品本身是一个整体,包括功能、结构、材料等。但任何产品都不是孤立的,它是为人服务的,所以人的需求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产品的设计;另一方面,它是在一定的环境中使用的,必然要受到环境的制约,并对环境产生影响。因此,设计任何产品都应综合考虑物、人、环境三个方面。
对于设计对象本身,我们必须了解它的各个组成部分的作用,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对台灯的各个部件进行设计分析。
1、灯泡
灯泡的主要功能在于照明。灯泡也有很多类型,如白炽灯泡、日光灯管、节能灯管等。为保护眼睛,要选择没有频闪或频闪度较低的灯泡。
2、支撑架
支撑架的形式多种多样,但主要起支撑作用,并决定台灯的高度。台灯的高度不仅影响到光线的利用率,而且影响学生的坐姿。在保证台灯高度适中的前提下,要注意对不同学生身高的适应性及制作复杂程度、成本等。
3、灯罩
灯罩不仅起安全保护作用,而且影响台灯光线的强弱及照射形式。这与灯罩的材料和外形有着密切的关系。
4、开关
开关起通断电源或调节光线亮度的作用。常见的台灯开关有拨动式开关、旋钮式开关、触摸式开关等。
5、底座
底座位于台灯的底部,起支撑和稳定作用。它的设计主要是通过对材料和形状的设计来保证台灯的稳定性。
注意:
1、选择台灯材料时,尽量就地取材,并且要尽可能选择可再生资源,实现能源的可持续发展。
2、制作台灯时,必须学会选择标准件,如灯泡、灯座、插头、开关等。这样既可简化制作过程,又能实现通用通换。
3、在考虑“物”“人”“环境”三个因素时,我们还要考虑它们之间相互牵连制约。产品是为人民服务的,我们要考虑人的特点来进行设计,因为人群阶段不同,她们的要求也不同,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这个产品是在一定的环境中使用的,我们又要考虑它的形状与大小要与环境协调,总而言之我们要考虑三者关系
小知识:什么是标准件?标准件是指经优选、简化、统一并给以标准代号的零件或部件。
思考:同学们想一想,眼镜中包括哪些标准件?
二、方案的构思方法
(一)、什么是方案的构思?是指人们在一定的调查研究和设计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思考将客观存在的各要素按照一定的规律架构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抽象物,并采用图、模型、语言、文字等方式呈现的思维过程。
方案构思过程中考虑到的许多问题是模糊的、零散的、不系统的,怎样把这些模糊的、零散的、不系统的设计想法变为我们能看得见的、具体的方案呢?这就需要一定的方法,这些方法就是我们将要学习的方案的构思方法。
(二)方案的构思方法
、草图法
草图法不仅能将一些想法较明确地表达出来,而且可以随时修改。在绘制草图的过程中,很多灵感、新的想法会被激发出来,新的构思也会因此而形成。
2、模仿法
模仿法的核心在于通过别人的想法、构思,激发自己的灵感。比如我们要设计的台灯。
模仿法在仿生学领域的应用:模仿鹰眼的成像原理仿制出来的微型照相机、摄像机自动调焦的摄像头等;模仿飞鸟的翅膀结构原理制造出的飞机机翼等。
马上行动:你能举出两三个日常生活中用模仿法构思出来的方案和作品吗?
3、联想法
要用联想法进行方案构思,人们就必须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较广的见识、较好的知识基础及较丰富的想像力。
下面请同学们阅读“案例分析——古人的飞天梦”。
4、奇特性构思法
运用这种方法形成的方案一般具有原创性。这些构思在历史上很少发生,或从来没能发生过,甚至有些构思在当前的科学、技术、经济条件下无法实现。
例如:我们可以设想一种台灯,只要人坐在灯旁,依靠人体的热量就能使台灯发光,并使人看清东西,这样既节省电能,又能照明。
下面请同学们阅读“案例分析——夜视镜”。
(三)方案的比较和权衡
在多个方案经构思形成之后,我们往往要对这些方案进行评判和比较,同时要从设计的目的出发,针对一些相互制约的问题进行权衡和决策,最后选出较为满意的方案或集中各方案的优点进行改进。
方案的比较:
方案的权衡:
例:P102-103台灯方案的比较与权衡 方案构思的核心是创新:
一个产品是不是有新意,是不是有生命力,就是看它是不是有创新。而创新性就体现在设计方案上。因此我们说,方案构思,是设计者设计风格和能力的体现。
1、不要放过身边出现的问题
2、不要迷信权威
3、要善于借鉴和迁移
4、多想想物体的其他功能
归纳:方案的构思方法有很多,这里我们只谈到其中的一部分。在构思时,应该开阔视野,利用和创造更多的方法为构思服务,最后形成丰富的,既体现创造特征,又遵循一般设计原则和设计规范的多个方案,从而为方案的比较和权衡奠定基础。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能就具体的设计任务进行一定的设计分析,并且要综合考虑物、人、环境三个方面,在设计分析的基础上,能够使用适当的构思方法,形成比较满意的设计方案。
一、活动背景
现在的孩子们都是独生子女,在和家长谈话的过程中,我发现,父母对他们宠爱有加,使他们养成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习惯和唯我独尊,自私自利的品行。有的同学动手能力差,不懂得关心他人,情感脆弱等等,不仅自己的事情不做,还经常对爸爸妈妈大呼小叫,无故发脾气,丝毫不顾及家长的感受,所谓“独树难栽,独苗难养”,使父母的伤透了心。
二、活动理念
本活动在于让学生扮演妈妈这一社会角色,懂得妈妈在养育孩子时的艰辛。社会角色是指与人们的某种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与行为模式,它是人们对具有特定身份的人的行为期望,它构成社会群体或组织的基础。角色扮演的主要目的,即在提供个人学习角色扮演的机会,使个人能设身处地去扮演一个在实际生活中不属于自己的角色,得以尝试和体验另一种生活的方式和行为模式,增加角色学习,扩展生活认知度。
三、活动要求
结合《社会实践课》的有关教学要求,开展〈让孩子们当回妈妈〉的体验式教育活动。通过护蛋行动让学生了解父母养育自己的种种艰辛,明白孝敬父母的道理,从而激发学生的责任感,并将这一感情内化为行为,用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同时通过护蛋行动,培养他们的耐心、细心,学会记录“宝宝日记”,增强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情感交流的能力。
四、活动内容
在〈让孩子们当回父母〉活动中,让每个学生认养一个生鸡蛋作为自己的宝宝,成为宝宝的监护人,像自己的父母一样精心地呵护自己的鸡蛋宝宝,每天带在身边,并认真记录“宝宝日记”,写写保护鸡蛋的感受。体验养护过程的酸甜苦辣,加深理解父母的辛劳,从而让学生更加尊重和理解父母。在活动中学生还可以通过父母的帮助,上网查找鸡蛋的有关知识,增强动手能力。
五、活动过程
1、认养宝宝
学生自己在家里找一只生鸡蛋,将其认为自己的“宝宝”,与它朝夕相处14天。自己想办法保护这个生鸡蛋,使它在这一段时间内保持完好无损。
2、给宝宝取名
像自己的父母一样为自己的宝宝取名。先向父母了解自己名字的意思,蕴涵着父母什么样的希望,然后动脑为自己的宝宝取名,在第一篇宝宝日记中写一写为什么取这个名字。
3、与宝宝相处的日子
(1)为宝宝安一个舒适安全的家,随时把鸡蛋宝宝带在身边,每天要陪宝宝说话、游戏。
(2)搜集了解鸡蛋是如何孵化成小鸡的有关资料;查找鸡蛋的营养成分的有关资料。
(3)搜集与鸡蛋有关的成语。
4、写宝宝日记
每天写一篇宝宝日记,记录下护蛋过程中的点点滴滴,自己实践过程中最大的收获与发现、最大的困难、印象最深刻的事等等。每天将自己的收获与别人交流。
5、感恩节献礼
(1)14天护蛋行动结束后,学生们经过自己的亲身感受,一定对父母的养育之恩有了新的认识,让学生们畅所欲言,说说自己的感受。谈谈应该如何尊重和理解自己的父母,改正以往不正确的做法。
学生A:(PPT课件)
通过保护鸡蛋的活动,我的感受很多。鸡蛋不会动,可是人是会动的,要吃要喝还会生病,保护一个鸡蛋就这么累,何况是一个小孩子呢!
我们可以把鸡蛋包上一层又一层,可是爸爸妈妈却不行。他们不仅要辅导我们的学习,还要保证我们身心健康,这是多么不容易呀!所以我们要以优异的成绩来报答他们!
学生B:(PPT课件)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深深体会到父母的辛苦,为了使我的鸡蛋完好无损地“生活”每一天,我给鸡蛋包了一层又一层的纸,还放进了瓶子里,可还是碎了,而我也觉得特别辛苦。
我的爸爸妈妈把我们从小抚养大,那不可能装在瓶子里呀。所以我们能这么健康地成长与爸爸妈妈的辛勤培育是分不开的。今后一定要好好学习,以优异的成绩来报答他们。
学生C:(PPT课件)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知道了父母把我们抚养大很不容易。而我们总是稍有不顺心就和爸爸妈妈发脾气,我们还对他们要求这、要求那,而我们自己又对爸爸妈妈了解多少呢?今天我懂得了父母把我们抚养成人真的很不容易,我们应该孝敬他们,用行动来报答他们的养育之恩!
(2)以感恩节为主题的班会上,表演丰富多采的节目并自己设计一份最真挚的礼物送给辛辛苦苦养育孩子的母亲。
a、学生甲表演诗朗诵《献给妈妈的歌》。(PPT课件)
b、学生乙舞蹈表演《小背篓》。(PPT课件)
c、小组接唱歌曲《妈妈的吻》、《听妈妈讲过去的故事》。(PPT课件)
d、献出自己制作的给妈妈的礼物。
六、成果形式
1、学生的宝宝日记。(PPT课件)
2、收集来的相关资料。(PPT课件)
3、收集学生的富有创意、充满深情的《给妈妈的感谢信》。(PPT课件)
七、活动意义
父母含辛茹苦养育孩子,孩子最能体会父母的艰辛,也最能体会到来自父母的真切的关爱。通过这次体验活动,让孩子们明白父母为孩子的成长所做出的无私奉献,进而强化感恩教育;要让孩子们明白,在未来的社交场合,以感恩之心,即从对方的立场和对自己的帮助看问题,就会产生一种奇妙的效果,给对方一种尊重感、归宿感,使对方缩短与你的心理距离,达到一种心理沟通。
亲爱的家长朋友们,缺少感恩教育会影响孩子的成长与发展,因为只有知道感恩的人,才能收获更多的人生幸福。
一、活动目的:
1、让学生走进丰收的田野,感受秋日的气息。
2、通过观察沿途民居、道路、社会主义新农村等,体会改革给农村带来的巨大变化。
3、培养学生的艰苦朴素、吃苦耐劳和团队协作精神,磨炼学生的意志。
二、活动时间、内容:
1.星期三(11月14日):
主题:我爱家乡的 (观察丰收的田野,感受秋日的气息,适当参加田间劳作。)
2.星期四(11月15日):
主题:粒粒皆辛苦(帮助亲友或农民伯伯收割稻子)。
3.星期五(11月16日):
主题:今天我当家(帮妈妈完成一天的家务),写实践活动总结。
三、活动对象:
新丰小学全体师生。
四、活动措施:
1、召开相关老师会议明确各自的职责。
2、各班主任应提前做好学生的思想动员工作
(1)团队活动前进行纪律教育、安全、文明礼仪教育,环保意识教育;
(2)教育学生在团队活动中应互帮互助,团结协作。
3、各班按学生住址自由组合分成若干小组,定好组长。每自然村由几位老师具体负责。各片由校本部统一协调。
4、团队活动更要遵章守纪,统一行动听指挥,不擅自行动。
五、注意事项:
1、班主任进行一次安全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环保教育。
2、活动要求:认真采摘,观察,仔细思考,把活动过程中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以日记的形式写下来,或画下来。
3、因为首次搞实践活动,以上设想还有不周到的地方,请各班主任、负责老师对学生加以补充教育,力求本次活动安全、快乐、有意义。
附:
1.新丰小学社会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名单
组 长:彭xx
副组长:彭xx 彭xx
成 员:全体班主任及相关教师。
2.驻点教师安排:
1.竹江片:xx xxx xxx
2.老圩大窝片: xx xxx xxx
3.庭前片: xx xxx xxx xx xxx xxx
4.石马田心片:xx xxx xxx
5.陂下面坑片:xx xxx xxx
6.新圩、开发区片:xx xxx xxx
7.校本部:彭xx 彭xx 彭xx
xx小学
一、活动背景
现在的孩子们都是独生子女,在和家长谈话的过程中,我发现,父母对他们宠爱有加,使他们养成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习惯和唯我独尊,自私自利的品行。有的同学动手能力差,不懂得关心他人,情感脆弱等等,不仅自己的事情不做,还经常对爸爸妈妈大呼小叫,无故发脾气,丝毫不顾及家长的感受,所谓“独树难栽,独苗难养”,使父母的伤透了心。
二、活动理念
本活动在于让学生扮演妈妈这一社会角色,懂得妈妈在养育孩子时的艰辛。社会角色是指与人们的某种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与行为模式,它是人们对具有特定身份的人的行为期望,它构成社会群体或组织的基础。角色扮演的主要目的,即在提供个人学习角色扮演的机会,使个人能设身处地去扮演一个在实际生活中不属于自己的角色,得以尝试和体验另一种生活的方式和行为模式,增加角色学习,扩展生活认知度。
三、活动要求
结合《社会实践课》的有关教学要求,开展〈让孩子们当回妈妈〉的体验式教育活动。通过护蛋行动让学生了解父母养育自己的种种艰辛,明白孝敬父母的道理,从而激发学生的责任感,并将这一感情内化为行为,用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同时通过护蛋行动,培养他们的耐心、细心,学会记录“宝宝日记”,增强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情感交流的能力。
四、活动内容
在〈让孩子们当回父母〉活动中,让每个学生认养一个生鸡蛋作为自己的宝宝,成为宝宝的监护人,像自己的父母一样精心地呵护自己的鸡蛋宝宝,每天带在身边,并认真记录“宝宝日记”,写写保护鸡蛋的感受。体验养护过程的酸甜苦辣,加深理解父母的辛劳,从而让学生更加尊重和理解父母。在活动中学生还可以通过父母的帮助,上网查找鸡蛋的有关知识,增强动手能力。
五、活动过程
1、认养宝宝
学生自己在家里找一只生鸡蛋,将其认为自己的“宝宝”,与它朝夕相处14天。自己想办法保护这个生鸡蛋,使它在这一段时间内保持完好无损。
2、给宝宝取名
像自己的父母一样为自己的宝宝取名。先向父母了解自己名字的意思,蕴涵着父母什么样的希望,然后动脑为自己的宝宝取名,在第一篇宝宝日记中写一写为什么取这个名字。
3、与宝宝相处的日子
(1)为宝宝安一个舒适安全的家,随时把鸡蛋宝宝带在身边,每天要陪宝宝说话、游戏。
(2)搜集了解鸡蛋是如何孵化成小鸡的有关资料;查找鸡蛋的营养成分的有关资料。
(3)搜集与鸡蛋有关的成语。
4、写宝宝日记
每天写一篇宝宝日记,记录下护蛋过程中的点点滴滴,自己实践过程中最大的收获与发现、最大的困难、印象最深刻的事等等。每天将自己的收获与别人交流。
5、感恩节献礼
(1)14天护蛋行动结束后,学生们经过自己的亲身感受,一定对父母的养育之恩有了新的认识,让学生们畅所欲言,说说自己的感受。谈谈应该如何尊重和理解自己的父母,改正以往不正确的做法。
学生A:(PPT课件)
通过保护鸡蛋的活动,我的感受很多。鸡蛋不会动,可是人是会动的,要吃要喝还会生病,保护一个鸡蛋就这么累,何况是一个小孩子呢!
我们可以把鸡蛋包上一层又一层,可是爸爸妈妈却不行。他们不仅要辅导我们的学习,还要保证我们身心健康,这是多么不容易呀!所以我们要以优异的成绩来报答他们!
学生B:(PPT课件)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深深体会到父母的辛苦,为了使我的鸡蛋完好无损地“生活”每一天,我给鸡蛋包了一层又一层的纸,还放进了瓶子里,可还是碎了,而我也觉得特别辛苦。
我的爸爸妈妈把我们从小抚养大,那不可能装在瓶子里呀。所以我们能这么健康地成长与爸爸妈妈的辛勤培育是分不开的。今后一定要好好学习,以优异的成绩来报答他们。
学生C:(PPT课件)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知道了父母把我们抚养大很不容易。而我们总是稍有不顺心就和爸爸妈妈发脾气,我们还对他们要求这、要求那,而我们自己又对爸爸妈妈了解多少呢?今天我懂得了父母把我们抚养成人真的很不容易,我们应该孝敬他们,用行动来报答他们的养育之恩!
(2)以感恩节为主题的班会上,表演丰富多采的节目并自己设计一份最真挚的礼物送给辛辛苦苦养育孩子的母亲。
a、学生甲表演诗朗诵《献给妈妈的歌》。(PPT课件)
b、学生乙舞蹈表演《小背篓》。(PPT课件)
c、小组接唱歌曲《妈妈的吻》、《听妈妈讲过去的故事》。(PPT课件)
d、献出自己制作的给妈妈的礼物。
六、成果形式
1、学生的宝宝日记。(PPT课件)
2、收集来的相关资料。(PPT课件)
3、收集学生的富有创意、充满深情的《给妈妈的感谢信》。(PPT课件)
七、活动意义
父母含辛茹苦养育孩子,孩子最能体会父母的艰辛,也最能体会到来自父母的真切的关爱。通过这次体验活动,让孩子们明白父母为孩子的成长所做出的无私奉献,进而强化感恩教育;要让孩子们明白,在未来的社交场合,以感恩之心,即从对方的立场和对自己的帮助看问题,就会产生一种奇妙的效果,给对方一种尊重感、归宿感,使对方缩短与你的心理距离,达到一种心理沟通。
亲爱的家长朋友们,缺少感恩教育会影响孩子的成长与发展,因为只有知道感恩的人,才能收获更多的人生幸福。
【“森林小屋”设计构思】
我认为建筑的主要功能是让人和人、人和物相遇。建筑的一个突出任务就是让人们能站在一个从未去过的地方,面对从未见过的景观,未知的地形和风光,不管是都市还是大自然。
同时,建筑还可以是人们聚集的地方,是人们在都市或大自然中一个不知名的能够彼此相识相遇并建立联系的一个地方。因此,建筑能成为在那儿相遇的所有人共同的记忆,不管他们是偶然或特意碰到的。通过建筑物广大的记忆空间,它还可能提醒人们在某个特定地方相遇的某个人的价值。
建造在长城脚下美丽森林中的住宅区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新的机会,去结识原本陌生的人,同时拥有当地独特的地形优势和远处蜿蜒的长城景观。它的室内设计,充分利用了当地的木材,让人们觉得即使在室内也仍然置身于森林中。在这儿,人们能感受到,如同瑞士雕刻家、画家加柯梅蒂(Alberto Giacommetti)所描述的,“在森林广阔的怀抱中,人变成了一个光球”。在这样的建筑中,与你珍视的朋友共同经历四季的变化,你一定能与加柯梅蒂产生共鸣。
这个项目使用的是当地的原材,但通过新颖的建筑方式形成了独特的空间。从立着不少垂直口子的房间望出去,人们能看到他们所拥有的景色的每个不同层面,产生景随人移的效果。毕竟,在挑选他们自己的居住地时,人们不是被动而是非常主动的。享受您丰富多彩的人生经历,在这个建筑和山水、森林间的漫步还仅仅是一个开始。
古谷诚章(日本)简介
生于1955年,现任日本早稻田大学建筑系教授
1978年 毕业于早稻田大学建筑系
1980年 获早稻田大学建筑学硕士学位,任穗积实验室助理
1986年 任Kinki大学讲师
1990年 任KINKI大学副教授
1994年 与八木幸子一起建立NASCA
1999年 获日本建筑学院奖
古谷诚章(日本)作品及项目
1979年 K.F.Schinkel公寓(Shinkenchiku住宅设计大赛参赛作品)
1980年 《立于历史和现代边缘的住宅》
1984年 早稻田大学附属中学
1990年 巴黎日本文化中心
1996年 Yanase Takashi博物馆
1999年 之字形住宅区
2000年 Daita公寓
摘要:目的以青龙书院作为主要的设计对象,同时结合当地的人文背景,使书院设计方案、空间、功能更加优越化,突出书院的公共性与开放性。因为书院是中国古代民间教育机构,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的传统文化受到西方文化强烈地冲击,久而久之,书院也渐渐淡化在人们的视线中。方法课题来源于导师的实际项目,在湖北省咸宁市东流村的特色小镇中,将原有两层楼小学建造为传统书院,通过对书院文化建筑的研究,我们试图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传播提供新的方向和平台1。结论在青龙书院项目中,我们将以独特的视角展示它,并将其视为文化建筑的延伸与再生。拓展乡土文化建筑的领域,力求让青龙书院成为当地标志性建筑。
关键词:书院设计;传统建筑;书院文化;乡土文化;
书院是中国古代一种独立的教育系统。无论是私塾还是官学,书院不仅是传道受业解惑的场所,同时也是文人雅士,著名学者探讨学问,学术交流的场所;延绵至今,书院已经不仅仅是教育活动与学术交流的场所,书院更代表了文化的传承,在增加人们文化自信方面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文化受到西方文化强烈的冲击,随着时间的推移,传统文化悄然消逝,书院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
为什么要着重打造东流村中的青龙书院?因为书院对社会文化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平台。通过对书院建筑的研究发现,传统书院在功能和运作模式上存在很大的局限性,而书院是文化载体的一部分。所以在青龙书院的设计上,我们要在原有基础上,对书院建筑进行新的思考,发现彼此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同时根据人们现在的生活模式和社会需求进行设计,对功能进行取舍和创新,重新定义青龙书院,并使其符合现代社会的需求,并提取小镇文化和传统文化元素运用到设计中,打造特色小镇视域下的“新乡土”书院文化建筑。
一、项目背景
(一)项目区位
本项目位于咸宁市崇阳县东流村,鄂赣两省交界,是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的重要交通枢纽。项目基地所处的东流村则位于白岩山下,地处整个湖北省崇阳县的西南方向,西临国家级的青山湿地公园,东临景色宜人的野樱花谷,是崇阳县整个区位旅游发展的重要景观枢纽如图一所示。
图一设计场地东流村地理区位图
(二)项目基地分析
项目基地位于东流村樱花小镇规划的入口位置,其西南方向是贯通樱花小镇的重要交通流线—观景旅游公路;公路西侧定义为樱花小镇的综合服务中心,根据以人为本的服务性原则,提供售票,咨询等综合性建筑用地,为入口书院提供引导性功能;公路东侧为通往书院及樱花小镇入口的观景樱花大道,结合樱花主题文化吸引游客前往;樱花大道两侧分别提供了以休憩,停驻,观景等融合性功能的樱花广场,为入口书院的开放提供疏导性功能;综合服务中心、樱花广场以及樱花大道的设计全面服务于未来规划当中樱花小镇入口的青龙书院,加强了青龙书院作为樱花小镇入口建筑的重要性如图二所示。
图二设计场地书院地理区位图
其次,它的自然资源与文化资源丰富,不仅有樱花谷、青山水库、大泉洞等特色景点,更有增加文化底蕴的历史名人、提琴戏和民俗、传说典故;崇阳白崖山自然野樱数万亩,具有独一无二的景观优势。大泉洞内的钟乳石有数以千计的姿态,每个景点都是一个传奇故事,俨如一座大型的艺术宫殿。每每游览完毕,更可陶醉在提琴戏里。
所以本次设计力求将东流村打造为集游、住、行为一体的特色小镇,以青龙书院为核心形象展示点的最美樱花小镇示范区。
(三)项目现状分析及初步设计想法
项目位于东流村现有两层小学的场地上,背山面水,风景优美;但是也存在着各方面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有了初步的设计想法:1。书院场地里的水塘为死水,不利于未来书院的建设,后期设计当中将把水塘与整个小镇的水系结合,做成活水;2。将青龙书院入口处的观景大道后期设计成樱花大道;3。书院附近的危房建筑,后期设计当中将结合书院文化改建成为高端综合服务用房;4。未来小学的功能将继续保留在书院中。
对这些问题进行改造后,书院将成为满足本地学生、学校老师、旅游人群、当地居民等不同人群的需求,创新传统书院的功能分区,打造成集办公、生活、学习、旅游、文化体验等全方位、多功能为一体的书院。
二、概念构思
(一)传统书院的格局和现代书院的演变
在传统书院的布局中,主轴线非常突出,通常以讲堂为中心,中轴线对称,建筑围合,布局严谨,让人们的视线最先停留在整个建筑的中心位置,又不自觉的把目光流向两旁。在建筑设计中主要遵循天人合一、情景交融的空间布局的整体原则2。
传统书院与现代书院也存在着差异,在书院的发展过程中,传统书院创办之初,吸取了官学和私学两种办学形式;建筑风格主要为院落周围的建筑构成,建筑特征多为均匀对称的轴线关系;书院发展中期,书院由建筑单体组合而成的建筑群落逐渐有廊,门,墙连接,形成聚而不挤,分而不散,规中有整,秩序分明的建筑特点;发展到现代书院时,轴线关系开始趋于变化;现代书院建筑保留了传统的围合形式以及建筑群体的设计风格,在此基础上融合微派建筑和苏派建筑的设计风格;书院布局越来越多元化,形成新型现代的书院形式如图三、图四、图五所示。
图三传统书院格局
图四中期书院格局
图五现代书院格局
(二)概念的融合与生成
根据青龙书院的文化属性和建筑特色,以“新乡土”的理念作为书院项目设计的目标3。由于文化类建筑与当地的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居住环境等密切相关,所以从小镇中提取设计元素。因此,我们要根据东流村当地风土人情、文化教育、人口构成、生活水平等因素来着手进行,突出当地的地域性,使青龙书院具有强烈的“乡土性”。
此项目融合当地白岩山风景名胜,以青山水库、竹林、野樱为主要的发展特色。青山水库湿地生态,竹海墨色沉香,樱花芬芳幽谷等自然资源,结合书院文化以及当地的建筑风格对青龙书院加以定位,使之更能体现小镇视域下的本地特色的乡土建筑文化。
我们将会把樱花文化、中华文化和书院文化融入在建筑中;花中樱花,人中武士;中华文化是我们千百年来智慧的结晶,我们要发扬与传承我们的中华文化;古代的书院文化,重视道德教化,强调以品德修养、学术文化为教育的基础;现代的书院文化体现中华文化深深不息,宽宏仁爱,勤思好问等;这些文化的融入使书院的文化气息更加深厚,从而增加书院的文化底蕴,让人们不仅被青龙书院的外观所感叹,更为无时无刻透露出的文化所臣服如图六所示。
图六概念的生成
三、概念方案
(一)设计推敲
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青龙书院的设计也极为讲究;在设计的过程中,从传统书院的布局和功能出发,然后在此基础上,整合新的设计元素,将其组合起来。在古代书院的建筑中,为了营造庄重、平静、祥和的空间,布局一般呈现出规整的轴对称形态,这种布局充满了理性之美;在青龙书院的设计上,我们继续采用轴线形式,形式上呈现出串联形布局,院落沿着主轴线串联布置,其余建筑排列在轴线两旁,形成基本的布局形式,既营造出理性之美,又透出活泼之意如图七所示。
(二)功能分区
在以往的书院中,主要以教学区和活动区为主,主要用来传达知识和表达情感3。在青龙书院的设计中,我们要予以取舍,继续保留原有的教学区,在此基础上增加展示区、综合服务区、休闲区,整个书院沿中心轴线分布开来,使书院的功能更加多样化;教学区位于整个学院西端的一个单独的轴线上,处于一个宁静的状态,这样游客在游览期间就不会扰乱正常的教学活动;展示区位于正中央的位置,以提升整个小镇的文化属性,同时墙体采用入口单面的形式,易于采光,便于布置展品;休闲区位于最东端的湖心岛区域,蜿蜒曲折的小桥打破应有的规整。
图七总平面图
书院分为两个入口,一个书院入口和一个学校独立入口;其次,沿主轴线的为主园路,环绕中心建筑的为游园路,书院两边分别为校园路和环湖路;整个布局环环相扣又秩序井然,这就是整个青龙书院的功能分区如图八、图九所示。
图八功能分区图
图九流线分析图
(三)空间环境
青龙书院建筑以“简洁素雅”为整体改造思路;黑瓦白墙,淡雅而恬静,给人以朴素简洁、雅致风韵的外观效果;在铺装上,引入传统造园手法的景观小品,结合项目设计,进行新的诠释和文化符号的传递;书院建筑将现代元素与传统元素相结合,创造出符合当代人需求的具有传统魅力的建筑。
书院设有教学区、展示区和综合服务区,筑有小桥、假山、亭台楼阁,仪态万千,迂回曲折,院内外景观植物应有尽有,除了讲学和藏书场所外,还创造了展示、游憩的优美环境。追求清幽胜境,是书院固有的特征。《礼记·学记第十八》中说过:我们学习的时候,不仅牢记于心,还要劳逸结合,学会融会贯通;“藏、修、息、游”四字是其精髓所在;藏,就是僻静之处;修,就是空灵之境;息,应当息于宁静之所;游,就要游于山水之间。青龙书院就是要营造一个远离市声、隔绝俗念的环境如图十所示。
图十鸟瞰图
(四)新乡土建筑的延续
“乡土”一词我们可以理解为当地的“文化”。在“新乡土”建筑的发展历程中:传统建筑不仅要继承形式,更是要继承它所传达出的精神寓意,将它的特点、代表元素传承下来,让乡土建筑得到重生4。
在整个青龙书院的设计中如何延续乡土建筑,我们由内到外都进行了思考;青龙书院在小镇古朴、传统的基础上,将东流村独特的景观文化、人文文化融入建筑中,延续了传统乡土的脉络,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创新,再以“新乡土”建筑的形式呈现,有别于传统书院建筑,又能在小镇视域下寻找到它的影子。小镇视域下的书院建筑,也可称为“当地乡土建筑”,更加倾向于东流村的地域性和乡土性,寄托我们的情感。我们应透过东流村来看待书院的文化属性,还应该清楚的是,书院的这些属性不仅以其形式表达,还贯注于材料、家具、配件的使用以及它所体现的精神上5。
四、结论
此设计为正在筹建的特色小镇中的青龙书院建筑,也是整个小镇的文化中心与脉络,书院的创新点以“新乡土”概念为指导,融入小镇的特色文化,深化对传统书院建筑的传承。在青龙书院概念的设计上,我们从东流村的特色文化、传统建筑形态、乡土文化发展的新趋势中寻找设计元素,设计出一个完整的青龙书院文化建筑,在设计中,我们必须防止表面和形式化,不能过于空洞,要把握书院建筑的历史渊源、特征和精神本质。这不仅是本次青龙书院建筑设计应遵照的原则,也是书院建筑发展的方向;在后续的深入中,不仅要加强建筑专业方面的学习,还要着重分析建筑与景观的结合,更好的继承与发展乡土建筑,传承中华文化。
注释
1.胡维平,崔威。书院文化建筑空间设计[J].昆明理工大学,2014.
2.刘丹丹,马玲。现代书院文化建筑的创新设计研究[J].建筑设计,2017(11):84-85.
3.周景崇,刘晓婷。余行龟山书院的新乡土建筑概念设计[J].浙江理工大学,2017.
4.阎欣怡,郝莉。浅析现代设计元素在中国传统书院设计中的应用[J].昆明理工大学,2018(Z1):52-53.
5.袁烽,林磊。中国传统地方材料的当代建筑演绎[J].城市建筑,2008(6)12-16.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天铭文秘网 https://www.itym8.com Copyright © 2019-2024 . 天铭文秘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天铭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吉ICP备1900176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