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天铭文秘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意见8篇

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意见8篇

来源:公文范文 时间:2022-12-10 16:05:06

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意见8篇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意见  铜陵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铜陵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6.10.27•【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意见8篇,供大家参考。

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意见8篇

篇一: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意见

  铜陵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铜陵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6.10.27•【字号】铜政[2006]61号•【施行日期】2006.10.2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基础教育

  正文

  铜陵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铜政〔2006〕61号)

  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企事业单位:为了全面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

  展的若干意见》精神,进一步巩固我市城区义务教育初步均衡发展的成果,缩小城乡之间教育差距,实现城乡义务教育相对均衡,现就进一步推进我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出如下意见。

  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指导思想、目标和任务(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整体提高基础教育的质量和水平,维护教育的公平性和民主性,推进全市义务教育全面均衡可持续发展。(二)目标和任务。以“办好每一所学校、关注每一个孩子健康成长”为宗旨,进一步巩固城区均衡发展的成果,实现城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强化城乡统筹,积极改善农村和城镇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逐步缩小城乡学校差距,实现城乡

  义务教育相对均衡。具体目标:1.各类教育事业发展的相对均衡。到2010年,城乡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农村小学辍学率不高于1%,初中

  阶段儿童入学率不低于99%,初中学生辍学率低于1%,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阶段教育升学率不低于92%,城市和县“三残”儿童入学率力争达到98%和88%。城乡各类教育事业协调发展。

  2.办学硬件相对均衡。---生均占地面积。通过新建、改建、扩建,不断扩大城乡中小学占地面积。到2010年,城市初中、小学生均占地面积,老学校分别不低于14㎡和10㎡,新建校不需低于22㎡和20㎡;农村初中、小学生均占地面积,老学校不低于23㎡和18㎡,新建校不低于25㎡和23㎡。---生均建筑面积。到2010年,城市初中、小学生均建筑面积老学校不低于4.6㎡和4.29㎡,新建学校不低于9㎡和7.9㎡;农村初中、小学老学校不低于5.8㎡和4.4㎡,新建学校不低于9.79㎡和6.15㎡。---教学装备。到2010年,城市中小学、农村初中理化生、音乐、美术、体育、劳动技术等教学仪器达部颁1类标准,城乡中小学图书生均不低于25册和20册。城市中小学实现班班通,农村初中和乡镇中心学校实现“校校通”。城市和农村中小学生机比分别达到10:1和12:1,信息技术普及率分别达到100%和95%以上。---生均经费。城乡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达到省定标准,并逐年增长。3.办学软件相对均衡。进一步提高农村及城市薄弱学校教师的学历层次,提高农村学校及城镇薄弱学校骨干教师、高级教师、一级教师的比例,妥善解决边远农村学校教师年龄老化、学科结构不合理和严重超编等问题。提高农村学校和城镇薄弱学校管理水平和教育

  教学质量,初步消除城乡二元教育结构,实现城乡教育管理体制、教学体制基本对接,教学基础设施基本联网,基本形成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二、强化政府职责,建立教育保障机制(三)确保教育经费法定增长。坚持政府投入为主,市、县、区政府用于实施义务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比例应当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比例,保证按照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义务教育经费逐步增长,保证教职工工资和学生人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四)全面实施免费义务教育。自2006年起比国家规定时间提前1年对义务教育阶段农村所有学生和城市特困家庭学生实施“两免一补”政策。在全省率先对城市学生实施免费义务教育。(五)足额征收和合理分配使用教育费附加。加大城市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费附加征收力度,做到应征尽征,确保所征费用全部用于市、县、区教育事业。教育费附加主要用于改善办学条件,各级政府不得改变教育费附加用途,将教育费附加用作学校公用经费、发放教职工工资、福利待遇和各种补贴。完善全市教育费附加统一分配管理办法,建立健全教育费附加项目审批制,确保教育费附加在均衡教育资源配置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六)维护弱势群体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高度重视进城务工农民和留守家庭子女教育,多渠道解决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入学的问题,凡来本市务工农民子女均享受免费义务教育的权利和与城市学生接受义务教育的同等政策。各级政府要关心和解决好农村留守儿童学习和生活问题。广泛动员全社会关心支持特殊教育事业,逐步建立残疾儿童少年免费接受义务教育制度。三、加强农村教育工作,促进城乡教育均衡(七)全面规划农村教育。按照学生城市化、管理规范化、条件标准化、制度现代化的发展目标对农村中小学进行全面规划、改造和建设。各县、区要结合区划

  和乡村建制调整,按照高中向市区和县城集中、初中向乡镇政府所在地集中、小学向中心小学集中、新增教育资源向城镇集中的布局思路,在2006年底前,落实好各自管辖区域内中小学的布局规划和调整工作,并制定分年度建设计划和措施。“十一五”期间,全面完成中小学危房改造任务,保留并建设好100所农村中小学和10所教学点,逐步撤并16所中小学和50处教学点。确保每一位农民子女都能享受良好的教育。

  (八)加大各级政府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建立市、县、区政府分项目按比例承担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保障机制。“十一五”期间,通过财政预算的安排,教育费附加及其他专项资金的整合等,力争5年内筹措1亿元资金,用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重点加强农村薄弱学校的建设。

  (九)启动农村教育四项建设工程。1.实施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工程。与农村教育布局调整和危房改造相结合,“十一五”期间,按照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风格、分步实施的原则,启动农村中小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通过市、县、区政府资金配套、减免规费、社会捐助以及盘活闲置资产等途径筹措资金,每年改造和建设20所标准化学校,建设工程纳入政府实事办理,力争“十一五”末彻底改变农村校容校貌。2.加强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分类规划好寄宿制学校建设。结合薄弱学校改造,制定以乡镇中心学校为基础的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总体规划和年度推进目标。农村初中寄宿制学校应成为农村义务教育的主要办学形式,小学根据学生年龄特点、交通状况、群众认可等情况,分别采取寄宿制和交通接送相结合的形式,以乡镇完小为基础,加快小学高年级学生宿舍建设;已实现“村村通”的乡镇,可通过解决交通问题解决小学低年级学生因教学点撤并所带来的上学远的困难。随着布局结构调整工作的推进,实现薄弱学校撤并到位,中心学校建设到位,解决离校较远学生入学措施到位。

  3.大力实施农远教育工程。要以应用效应为核心,到2007年,构建遍及全市农村的远程教育网络,使农村所有初中都具有计算机教室,所有小学都具有卫星教学收视点,所有小学教学点都具有教学光盘播放设备和成套教学光盘。在扩大基础设施全覆盖的同时,抓好教师培训、经费保障、资源建设等各项工作,以真正发挥农远工程对农村教育跨越式发展的历史性推动作用。

  4.大力开展农村师资队伍建设工程。构建城乡学校“1+1”集团式帮扶体制,实施示范学校与薄弱学校固定结对联合办学制度。完善教师支教制度,建立支教期间教师专项补助,补助经费纳入部门预算。建立有利于稳定薄弱学校、农村学校骨干教师队伍的政策,对于地处边远地区的中小学教师实施经费补助,所需经费由财政负担。对于农村及薄弱学校,在教师录用(聘用)、职称评聘、骨干教师选拔、评先评优等方面要制定一系列倾斜政策。要高度重视农村教师的培训工作,市、县、区财政部门要按照职工工资总额1.5%的比例足额安排教师教育经费,并纳入年度部门预算。

  四、巩固城区义务教育发展成果,实施高水平均衡发展(十)强力推进“合格学校”建设。各级政府要依据教育部和省政府颁发的办学标准,提出逐校达标的时限和要求。新建学校按照新标准实施,原有学校要在学校生均建筑面积、校容校貌、教学装备等方面达到新颁标准要求。到2010年,全市中小学基本完成办学条件达标任务,城市所有义务阶段学校基本进入合格学校行列。(十一)强化适应城区发展的学校规划和建设工作。为适应教育事业发展,各级政府必须加强学校用地的规划、建设和管理,教育、规划、国土、城建、房管等有关行政主管部门要密切配合,各司其职。市规划部门要会同教育部门,根据城市建设和人口分布状况,按照适度超前、相对集中、以人为本、就近入学的原则,对中小学布局规划进行重新修编,形成与城市发展和群众实际需求相协调的教育设施

  布局。市规划部门编制、审核新建小区和旧区改扩建详细规划应当符合中小学建设布点布局专业规划,并负责规划的实施管理。新区开发时,开发建设单位必须按规划配套建设初中、小学和幼儿园,并与开发建设项目同时规划、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交付使用。分批开发的新区必须按规定留足中小学规划用地,并由开发单位配套建设,或经建委、规划、教育等部门研究论证后,通过提高建设学校配套费比例的方式,统一征收配套费用,统一修建学校。配套建设小学、幼儿园的资金,按国家有关规定,由开发建设单位承担,配套建设初中(含完中的初中部分)的建设资金,由政府多渠道筹措。旧区改造不得随意拆迁或占用中小学幼儿园场地校舍。因城市建设需要拆迁或占用的,必须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并且根据规划要求,按原有面积就地就近补偿或易地重建。各级政府要制定中小学用地和建设的保护规定,以满足日益增长的教育用地和建设的需要。

  (十二)切实解决教师的数量与质量问题。市编制管理机构要综合分析我市的教育发展趋势、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承受能力,加强对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实施工作的组织领导;市编办要根据生源变化和学校布局调整及时核编,并将逐步实现中小学小班化问题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要按照省政府确定的编制高线核定全市教职工编制,确保每学期中小学教师及时到位。对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要通过合理确定编制,以减轻年轻教师过重的教学负担和精神负担,采取切实措施解决年老体弱教师的提前退养问题。要合理安置区划调整后交与市管的部分农村学校超编教师,促进城区教育高质量均衡发展。全市中小学校定编定员工作要与全面实行教师资格制度、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及人事制度改革结合起来。逐步建立和完善按需设岗、公开招考、平等竞争、择优聘任、严格考核、合同管理的运行机制。要建立和完善合理的教师“进”“出”制度。要清理各种形式占用的中小学人员编制,对占用学校编制而不在学校工作的人员,要限期与学校脱离关系。各级机构编制、教育、财政部门要密切配合,加强对中小学教职工定编定员工作的指导、监督和检查,对违

  反机构编制纪律的单位,应责令其纠正,并视情节轻重对有关责任者给予处分。(十三)强化教育内涵建设。坚持各级政府为主、因地因校制宜、注重内涵建

  设、软件硬件并举、统筹配置资源、促进均衡发展的原则,提高城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水平。城市在努力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同时,重点加强城郊薄弱学校的调整和改造。通过加强干部教师培训与调配、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深化学校管理与教学改革、深化考试评估与招生制度改革等措施,进一步缩小校际之间差距。积极推进特色强校,鼓励良性竞争,支持个性发展。结合创规范和达标活动,鼓励各类学校形成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的良好局面。

  五、严肃招生纪律,规范办学行为(十四)加强学籍管理。义务教育继续严格执行划片招生、就近入学的政策,每年各中小学学区分别由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划定,并报经市教育主管部门审核后开学前向社会公布。没有特殊原因各中小学一律不得招收同城借读生,凡擅自接受借读生的学校其借读费一律予以调控,用于扶持薄弱学校建设。对于违规招收的借读或择校学生,教育主管部门不予核定学籍,对因招收择校生而造成大班额的学校,取消当年学校和校级领导班子成员评先、评优资格。情节严重的按有关规定处理。(十五)规范收费管理。严格执行教育收费制度和政策,加大收费的查处力度。学校如有乱收费行为,一经查实,无论额度大小一律对校长实施行政处理。教师擅自乱收费作下岗处理。(十六)严格办班管理。义务教育阶段不得举办或变相举办重点班和实验班。凡违规办班,一经发现对其办学水平评估降一个等级认定,并追究学校主要领导的责任。六、明责建制,为促进均衡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十七)加强领导,确保均衡发展组织到位。市政府成立由分管市长为组长,财政、人事、建委、规划、国土、教育等部门负责人参加的领导小组,负责全市均

  衡发展的统筹、指导和整体推进工作。各县区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明确相关部门的责任,具体负责县区均衡发展的规划制订、措施落实和具体实施等工作。

  (十八)建章立制,促进均衡发展长效机制的形成。1.建立城区开发教育配套建设审批制度。出台铜陵市新改建住宅小区配套教育设施建设的相关规定,凡城市规划中新建住宅小区和改造项目配套中小学等设施,必须会同市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共同研究审定,对住宅小区应规划建设学校而未建的规划项目一律不予审批。对已经通过审批的,市房地产开发管理部门要切实监督房地产开发企业及时施工,做到小区建设与配套教育设施建设同步进行。小区建设完工后,必须通过规划、房产、建设、教育等部门对配套公共设施建设的检查验收,方可对外出售。2.建立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申报及验收制度。制订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方案。凡符合申报条件且配套资金落实项目优先安排,并由市教育、财政、规划等部门负责审批,各县、区组织实施。农村中小学新建、改建、扩建校舍没有按照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风格要求建设,且配套资金不到位影响工期的,一律不予支付市级承担的工程款;对于工程质量未达到国家规定标准的,不予竣工决算审核,不得交付使用;对于管理不善,工程质量不合格,延误工期,影响教育教学的,限期予以整改,并通报批评。造成严重后果,追究相关人员责任。3.建立中小学招生监察制度。纪检监察部门要加大对中小学招生工作的全程监督,认真查处违规违纪案件。要将执行招生纪律情况列为对领导干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考核指标。4.建立义务教育目标责任制及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和奖惩制度。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发展义务教育的责任,并从2007年起纳入全市目标管理考核。启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政工作。制定《关于开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工作的意见》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指标体系》,开展对各级政府义务教育均

  衡发展评估考核,每年度公布一次公共教育资源配置状况,考核结果纳入全省组织的教育考核评估之中,并作为表彰奖励或责任追究的重要依据。市级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奖励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推进有效且农村教育整体水平明显提高的县区。

  (十九)明确职责,保证均衡发展各项措施的落实。各级教育主管部门要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本区域内教育发展的5年规划,明确布局调整、资源整合的方案,提出整体提升区域内办学水平的措施。组织、人事、财政、规划、建设等部门,在教育管理干部的配备、教师编制核定和调配、学校规划和建设等方面给予相应的政策支持,以保证各项任务和措施的落实。

  铜陵市人民政府二○○六年十月二十七日

  

  

篇二: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意见

  国

  务

  院

  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

  国发〔2012〕48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现提出如下意见。一、充分认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意义1986年公布实施的义务教育法提出我国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2011年所有省(区、市)通过了国家“普九”验收,我国用25年全面普及了城乡免费义务教育,从根本上解决了适龄儿童少年“有学上”问题,为提高全体国民素质奠定了坚实基础。但在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学校之间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还存在明显差距,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高质量教育需求与供给不足的矛盾依然突出。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着力提升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办学水平,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努力实现所有适龄儿童少年“上好学”,对于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解决义务教育深层次矛盾、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促进教育公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一步提升国民素质、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各级政府要充分认识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性、长期性和艰巨性,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全面落实责任,切实加大投入,完善政策措施,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良好义务教育。二、明确指导思想和基本目标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积极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均衡合理配置教师、设备、图书、校舍等资源,努力提高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加强省级政府统筹,强化以县为主管理,建立健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责任制。总体规划,统筹城乡,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分步实施,切实缩小校际差距,加快缩小城乡差距,努力缩小区域差距,办好每一所学校,促进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基本目标是:每一所学校符合国家办学标准,办学

  经费得到保障。教育资源满足学校教育教学需要,开齐国家规定课程。教师配置更加合理,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学校班额符合国家规定标准,消除“大班额”现象。率先在县域内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县域内学校之间差距明显缩小。到2015年,全国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3%,实现基本均衡的县(市、区)比例达到65%;到2020年,全国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5%,实现基本均衡的县(市、区)比例达到95%。三、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发挥优质学校的辐射带动作用,鼓励建立学校联盟,探索集团化办学,提倡对口帮扶,实施学区化管理,整体提升学校办学水平。推动办学水平较高学校和优秀教师通过共同研讨备课、研修培训、学术交流、开设公共课等方式,共同实现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学质量提升。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加强学校宽带网络建设,到2015年在有条件的地方解决学校宽带接入问题,逐步为农村学校每个班级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开发丰富优质数字化课程教学资源,重点开发师资短缺课程资源、民族双语教学资源。帮助更多的师生拥有实名的网络空间环境,方便其开展自主学习和教学互动。要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在努力办好公办教育的同时,鼓励发展民办教育。提高社会教育资源利用水平。博物馆、科技馆、文化馆、图书馆、展览馆、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综合实践基地等机构要积极开展面向中小学生的公益性教育活动。公共事业管理部门和行业组织要努力创造条件,将适合开展中小学生实践教育的资源开发为社会实践基地。教育部门要统筹安排学校教育教学、社会实践和校外活动。学校要积极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开展实践教育,探索学校教育与校外活动有机衔接的有效方式。四、均衡配置办学资源进一步深化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统筹考虑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人民群众的教育需求,以促进公平和提高质量为导向,加大投入力度,完善保障内容,提高保障水平。中央财政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义务教育投入。省级政府要加强统筹,加大对农村地区、贫困地区以及薄弱环节和重点领域的支持力度。各省(区、市)可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适当拓展基本公共教育服务范围和提高服务标准。

  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省级政府要依据国家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和本省(区、市)标准,为农村中小学配齐图书、教学实验仪器设备、音体美等器材,着力改善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学生宿舍、食堂等生活设施,妥善解决农村寄宿制学校管理服务人员配置问题。继续实施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和中西部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积极推进节约型校园建设。要采取学校扩建改造和学生合理分流等措施,解决县镇“大校额”“大班额”问题。、五、合理配置教师资源改善教师资源的初次配置,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吸引优秀高校毕业生和志愿者到农村学校或薄弱学校任教。对长期在农村基层和艰苦边远地区工作的教师,在工资、职称等方面实行倾斜政策,在核准岗位结构比例时高级教师岗位向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倾斜。完善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切实维护农村教师社会保障权益。各地逐步实行城乡统一的中小学编制标准,并对村小学和教学点予以倾斜。合理配置各学科教师,配齐体育、音乐、美术等课程教师。重点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和革命老区培养和补充紧缺教师。实行教师资格证有效期制度,加强教师培训,提高培训效果,提升教师师德修养和业务能力。实行县域内公办学校校长、教师交流制度。各地要逐步实行县级教育部门统一聘任校长,推行校长聘期制。建立和完善鼓励城镇学校校长、教师到农村学校或城市薄弱学校任职任教机制,完善促进县域内校长、教师交流的政策措施,建设农村艰苦边远地区教师周转宿舍,城镇学校教师评聘高级职称原则上要有一年以上在农村学校任教经历。六、保障特殊群体平等接受义务教育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要坚持以流入地为主、以公办学校为主的“两为主”政策,将常住人口纳入区域教育发展规划,推行按照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校人数拨付教育经费,适度扩大公办学校资源,尽力满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公办学校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在公办学校不能满足需要的情况下,可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依法举办的民办学校接受义务教育。建立健全农村留守义务教育学生关爱服务体系。把关爱留守学生工作纳入社

  会管理创新体系之中,构建学校、家庭和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关爱网络,创新关爱模式。统筹协调留守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实行留守学生的普查登记制度和社会结对帮扶制度。加强对留守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建立留守学生安全保护预警与应急机制。优先满足留守学生进入寄宿制学校的需求。重视发展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各级政府要根据特殊教育学校学生实际制定学生人均公用经费标准,加大对特殊教育的投入力度,采取措施落实特殊教育教师待遇,努力办好每一所特殊教育学校。在普通学校开办特殊教育班或提供随班就读条件,接收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残疾儿童少年学习。保障儿童福利机构适龄残疾孤儿接受义务教育,鼓励和扶持儿童福利机构根据需要设立特殊教育班或特殊教育学校。关心扶助需要特别照顾的学生。加大省级统筹力度,落实好城市低保家庭和农村家庭经济困难的寄宿学生生活费补助政策。实施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做好对孤儿的教育工作,建立政府主导,民政、教育、公安、妇联、共青团等多部门参与的工作机制,保证城乡适龄孤儿进入寄宿生活设施完善的学校就读。加强流浪儿童救助保护,保障适龄流浪儿童重返校园。办好专门学校,教育和矫治有严重不良行为的少年。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经批准招收适龄儿童少年进行文艺、体育等专业训练的社会组织,要保障招收的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七、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以素质教育为导向,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和生动活泼主动发展,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鼓励学校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实验,努力办出特色、办出水平,为每位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建立教育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业质量评价体系,科学评价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引导学校按照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实施教育,引导社会按照正确的教育观念评价教育和学校。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各地不得下达升学指标,不得单纯以升学率对地区和学校排名。建立课程安排公示制度、学生体质健康状况通报制度、家校联动制度,及时纠正加重学生课业负担的行为。学校要认真落实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不得随意提高课程难度,不得挤占体育、音乐、美术、综合实践活动

  及班会、少先队活动的课时,科学合理安排学生作息时间。要改革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要引导家长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念和科学的教育方式。要加强对社会培训补习机构的管理,规范培训补习市场。八、加强和改进学校管理完善学生学籍管理办法。省级教育部门要尽快建立与国家基础教育信息化平台对接的电子学籍管理系统和学校管理信息系统,建立以居住地学龄人口为基准的义务教育管理和公共服务机制。县级教育部门要认真做好数据的采集和日常管理工作,为及时掌握学生流动状况提供支持。规范招生办法。县级教育部门要按照区域内适龄儿童少年数量和学校分布情况,合理划定每所公办学校的招生范围。鼓励各地探索建立区域内小学和初中对口招生制度,让小学毕业生直接升入对口初中。支持初中与高中分设办学,推进九年一贯制学校建设。严禁在义务教育阶段设立重点校和重点班。提高优质高中招生名额分配到区域内各初中的比例。把区域内学生就近入学比率和招收择校生的比率纳入考核教育部门和学校的指标体系,切实缓解“择校热”。规范财务管理。县级教育和财政部门要采取切实措施加强义务教育经费监督,确保经费使用安全、合规、高效。要加强对义务教育学校财务管理工作的指导,督促学校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规范预算编制,严格预算执行,做好财务决算,强化会计核算,加强资产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规范收费行为。各地要强化学校代收费行为监管,规范学校或教育部门接受社会组织、个人捐赠行为,禁止收取与入学升学挂钩的任何费用。禁止学校单独或与社会培训机构联合或委托举办以选拔生源为目的的各类培训班,严厉查处公办学校以任何名义和方式通过办班、竞赛、考试进行招生并收费的行为。制止公办学校以民办名义招生并收费,凡未做到独立法人、独立校园校舍、独立财务管理和独立教育教学并取得民办学校资格的改制学校,一律执行当地同类公办学校收费政策。加强教辅材料编写、出版、使用和价格管理。九、加强组织领导和督导评估省级政府要建立推动有力、检查到位、考核严格、奖惩分明、公开问责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推进责任机制。把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考核地方各级政府及其主要负责人的重要内容。教育、发展改革、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编制

  等部门要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形成协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工作机制。加强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督导评估工作,对县域内义务教育在教师、设备、图书、校舍等资源配置状况和校际在相应方面的差距进行重点评估。对地方政府在入学机会保障、投入保障、教师队伍保障以及缓解热点难点问题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将县域公众满意度作为督导评估的重要内容。省级政府要根据国家制定的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办法,结合本地实际,制定本省(区、市)具体实施办法和评估标准。省级政府教育督导机构负责对所辖县级单位基本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情况进行督导评估,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负责审核认定。国务院

  2012年9月5日

  

  

篇三: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意见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实施意见

  制定机关公布日期施行日期

  文号主题类别效力等级时效性

  2014.01.182014.01.18桂政发[2014]7号

  基础教育地方规范性文件

  现行有效

  正文: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实施意见(桂政发〔2014〕7号)各市、县人民政府,自治区农垦局,自治区人民政府各组成部门、各直属机构: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和《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国发〔2012〕48号)精神,结合我区实际,现就巩固提高我区九年义务教育水平,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以德为先,质量为重,全面发展,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积极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合理配置教师资源,均衡配置设备、图书、校舍等办学资源,努力提高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自治区加强统筹,强化以县为主管理,建立健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责任制。科学规划,统筹城乡;因地制宜,注重实效;分类指导,分步实施;完善机制,强化督导。切实缩小区域、城乡和校际差距,办好每一所学校,满足适龄儿童少年公平接受义务教育的需求,促进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二、发展目标努力使每所义务教育学校达到自治区办学基本标准,着力破解“农村弱”、“城市挤”、“择校热”等突出问题。办学经费得到保障,办学资源满足学校教育教学需要,开齐开足国家规定课程。教师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努力提高教师整体素质。率先在县域内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县域内校际差距明显缩小。

  到2017年,全区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4%,力争50个县(市、区)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到2020年,全区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5%,努力实现全区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

  三、主要措施(一)加大财政教育投入。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自治区加强义务教育经费统筹,加大对农村地区、边远地区、贫困地区、少数民族聚居区、先期“普九”地区以及薄弱环节和重点领域的支持力度。市、县(市、区)要将义务教育经费在财政预算中单列,依法做到教育经费的“三个增长”,科学合理安排义务教育经费,足额落实当地财政应分担的资金,国家和自治区下拨的教育经费要及时拨付到位,专款专用。(二)均衡配置办学资源。优化义务教育学校布局。适应工业化、城镇化要求,按照有利于提高教育质量和方便学生就近入学的原则,制定和执行城镇和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规划,合理确定县域内学校布局。重点优化农村学校布局,建设好农村寄宿制学校,办好必要的教学点。规范学校撤并程序,保障学生就近上学的需要。城市新区开发或旧城区改造,要严格按照学校布局规划配套新建、改扩建学校,并与居民区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交付使用。加快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以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为抓手,大力推进标准化建设,努力使学校教室、桌椅、图书、实验仪器、运动场、音体美设施等教学设施满足基本教学需要;学校宿舍、床位、厕所、食堂伙房、饮水、洗浴等生活设施满足基本生活需要。新建城乡义务教育学校390所,改扩建一批学校,解决城镇“超大班额”问题,逐步消除“大班额”现象。深入实施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项目,新建学生宿舍350万平方米,保障寄宿学生每人1个床位,消除“大通铺”现象。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向革命老区、少数民族聚居区、边境地区、贫困地区、先期“普九”地区倾斜。(三)合理配置教师资源。完善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管理机制。逐步实行城乡统一的教职工编制标准,并对农村学校尤其是村小和教学点给予倾斜。合理配置各学科教师,配齐体育、音乐、美术等课程教师,重点为少数民族聚居区、边境地区、贫困地区和革命老区培养和补充紧缺教师。建立教职工编制动态调整机制。严禁挪用、挤占或变相挪用、挤占义务教育学校教职工编制,发挥人员编制最大使用效益。严禁长期抽调、借用教师从事非教育教学活动。建立县域内公办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制度。各市、县(市、区)要探索推进城镇优质学校校长教师到农村学校或城镇薄弱学校任职任教,农村学校或城镇薄弱学校校长教师到城镇优质学校挂职锻炼的交流轮岗制度,提高城镇学校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的比例。城镇学校教师评聘高级职称原则上要有1年以上在农村学校或薄弱学校任教或支教的经历。

  加强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培训。构建自治区、市、县、学校四级联动培训体系,分级规划,分层分类培训。建立培训学分认证制度。针对不同类别、层次、岗位教师的需求,科学设计培训课程,丰富和优化培训内容,不断提高教师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着重培训农村教师、紧缺薄弱学科教师和特殊教育学校教师,提高教师师德修养和业务能力。加强校长培养培训,认真组织实施卓越校长领航工程、城乡学校校长牵手工程、农村学校校长助力工程,全面提升校长专业化水平。加大教师培训经费投入,市、县(市、区)财政预算要按不低于当地教职工工资总额的2%安排教师培训经费,义务教育学校按不低于年度公用经费总额的5%安排教师培训经费。

  增强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职业吸引力。进一步做好教师绩效工资实施工作,依法保障并逐步提高农村教师工资待遇,确保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在学校奖励性绩效工资中增设校长奖励性绩效工资,相应增核该部分绩效工资增量列入年度财政预算,不占用原教师奖励性绩效工资份额。大力推进农村教师安居工程,加大边远艰苦地区农村教师周转宿舍建设力度,鼓励各地将符合条件的农村教师住房纳入当地住房保障范围统筹解决。对长期在农村基层、边远地区工作的教师,在工资、职称(职务)晋升、评优奖励等方面实行倾斜。实施连片特困地区乡村及其它地区教学点义务教育教师生活补助计划,鼓励各地制定实施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农村学校教师职称晋升比例不低于当地城区学校教师,核准中、高级教师职称岗位结构比例向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倾斜。建立完善农村教师表彰奖励制度,鼓励教师在农村长期从教、终身从教。

  (四)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扩大优质义务教育资源覆盖面。逐步推行县域内学区化办学,建立健全学区制管理制度。在条件成熟的地区,推动学区内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共享。鼓励建立学校联盟,探索集团化办学,发挥优质学校对薄弱学校、城区学校对农村学校的带动和辐射作用,采取组建集团、实行托管、结对子等方式,支持薄弱学校提高办学水平。鼓励民办义务教育学校发展。大力推进义务教育信息化。以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目标,以义务教育信息化“三通两平台”建设为重点,以应用和共享优质数字教育资源为途径,实施数字校园标准化建设,实现乡镇及以上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宽带网络校校通”。为村小学和教学点配置数字教育资源接收和播放设备,配送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开发丰富优质数字教育资源,重点开发师资短缺课程资源、民族双语教学资源。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机制,大力提高教育信息化水平。加快学籍管理等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应用,将学生、教师、学校资产等基本信息全部纳入信息系统管理。提高社会教育资源利用水平。博物馆、科技馆、文化馆、图书馆、展览馆、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等机构要积极开展面向义务教育学校学生的公益性教育活动。公共事业管理部门和行业组织要努力创造条件,将适合开展义务教育学校学生实践教育的资源开发为社会实践基地。教育部门要统筹安排学校教育教学、

  社会实践和校外活动。学校要积极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开展实践教育,探索与校外活动有机衔接的有效方式。(五)保障特殊群体平等接受义务教育。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坚持“以流入地为主、以公办学校为主”的“两为主”

  政策和就近入学的原则,将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纳入公共教育服务体系,统筹安排就读。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享受与当地学生同等待遇。按照预算内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和实际接收人数,对接收学校及时足额拨付教育经费。在公办学校不能满足需要的情况下,可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依法举办的民办学校接受义务教育。加强对以接收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为主的民办学校的扶持和管理。

  关爱农村留守学生。把关爱农村留守学生工作纳入社会管理创新体系,着力构建对农村留守学生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化”的关爱服务体系,实行留守学生的普查登记制度和社会结对帮扶制度,创新关爱模式。加强对留守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建立留守学生安全保护预警与应急机制,注重心理疏导。优先满足留守学生进入寄宿制学校的需求。

  重视发展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基本实现设区市及30万人口以上、残疾儿童较多的县(市)都有1所特殊教育学校。建设15所自治区示范性特殊教育学校。加大对特殊教育的投入力度,落实自治区特殊教育学校生均公用经费标准。探索建立残疾儿童少年确认、登记和组织入学制度。统筹残疾人教育、康复和职业培训。在普通学校开办特殊教育班或提供随班就读条件,接收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残疾儿童少年学习。保障儿童福利机构适龄残疾孤儿接受义务教育,鼓励和扶持有条件的儿童福利机构根据需要设立特殊教育班或特殊教育学校。加强特殊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按照自治区特殊教育学校编制标准,逐步配齐特殊教育教职人员,落实特殊教育教师津贴,在优秀教师表彰中提高特殊教育教师的比例。

  关心扶助需要特别照顾的学生。加大自治区统筹力度,落实好城市低保家庭和农村家庭经济困难的寄宿学生生活费补助政策。实施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动员和鼓励社会团体和个人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资助,加强对学习困难学生的关心和帮扶,确保每个适龄儿童少年不因家庭经济困难或学习困难而辍学。做好孤儿教育工作,建立政府主导,民政、教育、公安、妇联、共青团等多部门参与的工作机制,保证城乡适龄孤儿进入寄宿生活设施完善的学校就读。加强流浪儿童救助保护,保障适龄流浪儿童重返校园。

  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经批准招收适龄儿童少年进行文艺、体育等专业训练的社会组织,要保障招收的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

  (六)加强和规范学校管理。规范义务教育学校招生。义务教育学校坚持免试就近入学原则,不得违规提前招生和举行任何形式的选拔性考试。合理划定学校招生范围,公开招生程序,公开招生名单。鼓励探索建立区域内小学和初中对

  口招生制度,让小学毕业生直接升入对口初中。支持初中与高中分设办学,鼓励九年一贯制学校建设。严禁在义务教育阶段设立重点校和重点班。提高优质高中招生名额分配到区域内初中学校的比例。把区域内学生就近入学比率和招收择校生的比率纳入市级教育部门和学校的考核指标体系,切实缓解“择校热”。

  完善义务教育学校学籍管理。自治区加快建设与国家基础教育信息化平台对接的电子学籍管理系统和学校管理信息系统,建立以居住地学龄人口为基准的义务教育管理和公共服务机制。县级教育部门要认真做好数据的采集和日常管理工作,为及时掌握学生流动状况提供支持。

  规范义务教育学校财务管理。县级教育、财政部门要采取切实措施加强经费监管,确保经费使用规范、安全、高效。加强对学校财务管理工作的指导,督促学校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规范预算编制,严格预算执行,做好财务决算,强化会计核算,加强资产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规范义务教育学校收费行为。各地要强化学校服务性收费和代收费行为监管,规范学校或教育部门接受社会组织、个人捐赠的行为,禁止收取与入学升学挂钩的任何费用。严厉查处公办学校以任何名义和方式通过办班、竞赛、考试进行招生并收费的行为。坚决禁止公办学校以民办名义招生并收费。民办学校必须严格按照价格主管部门核准的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收费,不准以赞助费、捐资助学等名义变相提高收费标准和增加收费项目。加强教辅材料编写、出版、使用和价格管理。

  (七)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实施素质教育。切实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教育全过程,把德育渗透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各个方面,形成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活动的有效形式和长效机制,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提高阳光体育运动实效,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鼓励学校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各地不得下达升学指标,不得单纯以升学率对地区和学校排名,不得单纯以升学考试成绩奖惩学校和教师。建立课程安排公示制度、学生体质健康状况通报制度、家校联动制度,及时纠正加重学生课业负担的行为。落实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开齐开足国家规定课程,不得随意提高课程难度,不得挤占体育、音乐、美术、综合实践活动及班会、少先队活动的课时,科学合理安排学生作息时间。积极引导家长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念和科学的教育方式。加强质量监测评估。按照教育部关于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要求,建立体现素质教育要求、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科学多元的教育质量评价制度,切实扭转单纯以学生学业考试成绩和学校升学率评价教育质量的不良倾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加强自治区、市、县教研机构和队伍建设,提高教学教研、质量监测评价能力。四、组织保障

  (一)强化政府责任。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纳入本地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强化责任,建立推动有力、检查到位、考核严格、奖惩分明、公开问责、与绩效挂钩的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责任机制。自治区成立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对全区推进工作统筹指导、部署推动、评估验收。自治区各有关部门要结合各自职能,制定相关工作措施,依法履行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职责。各市、县(市、区)要建立由政府牵头,教育、发展改革、物价、财政、国土资源、住房城乡建设、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编制等有关部门组成的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领导机构,制定推进工作方案,确定目标任务、实施步骤、保障措施和相关部门责任。(二)加强督导评估。建立健全教育督导机构。各级政府要根据《国家教育督导条例》的规定,建立完善督导机构,选配好必需的专职督学和兼职督学,充分发挥教育督导在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加强督导检查。各级教育督导机构要加强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督导检查,切实做好县域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的评估验收,协助国家和自治区对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情况进行督导评估。推行义务教育督学责任区制度。按照“因地制宜、分级负责、全面覆盖、推动工作”的原则,在自治区、市、县三级分别设立义务教育督学责任区。责任区督学要按照“依法监督、正确指导、及时反馈、深入调研、合理建议”的工作方针,在教育督导部门的指导下,对本责任区义务教育学校的办学行为和教育教学工作进行随机督导。(三)建立奖惩制度。自治区把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考核市、县(市、区)政府及其主要负责人的重要内容,建立“以奖代补”制度,对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成效显著的县(市、区)进行表彰奖励。对义务教育经费在财政预算中不单列或截留、挪用的,将追究有关部门、学校和责任人的责任。(四)营造社会良好舆论氛围。各地要通过多种途径,加强舆论引导,大力宣传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意义和政策措施,积极推广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的先进典型和成功经验,广泛动员教师、教育工作者和全社会参与支持全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2014年1月18日

  ——结束——

  

  

篇四: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意见

  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在同级政府的领导下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教育公平的高度把义务教育作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中之重把均衡发展作为义务教育的重中之重按照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法律要求以适龄儿童少年接受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义务教育为目标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不断提高保障水平大力推进素质教育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

  (教育部教基[2005]9号2005年5月25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上世纪末,我国实现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宏伟目标,从根本上保障了广大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益。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把农村教育作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明确提出新增教育经费主要用于农村的要求,组织实施国家西部地区“两基”攻坚计划、“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和实行资助贫困家庭学生就学的“两免一补”政策,有力地促进着我国区域之间、城乡之间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各地也积极采取措施,努力缩小义务教育发展中的差距。由于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地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突出,尽管近年来各地义务教育都有了新的发展,但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学校之间的差距依然存在,在一些地方和有些方面还有扩大的趋势,成为义务教育发展中需要高度关注的问题。为了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现就有关工作提出如下意见。统一思想认识,一、统一思想认识,把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摆上重要位置1.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充分认识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把这项工作作为实现“两基”之后义务教育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研究提出本地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任务、实施步骤和政策措施,并纳入当地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总体规划。当前,要切实贯彻落实“巩固、深化、提高、发展”的工作方针,把义务教育工作重心进一步落实到办好每一所学校和关注每一个孩子健康成长上来,有效遏制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和学校之间教育差距扩大的势头,积极改善农村学校和城镇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逐步实现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2.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在积极争取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建立和完善保障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公共财政体制的同时,立足于本职工作,通过制定和完善各项教育政策措施,努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要在认真组织实施国家各项重大义务教育工程和项目的同时,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推进县(市、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上来,并力争在更大范围内逐步推进;要在促进义务教育整体发展的同时,把提高农村学校教育质量和改造城镇薄弱学校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要在落实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总体要求的同时,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创造出符合当地实际的有效做法和经验,有条件的地区也要同时推进学前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的均衡发展。采取积极措施,二、采取积极措施,逐步缩小学校办学条件的差距3.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当地实际情况,制订或完善本地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条件基本要求。各县(市、区)对本地办学条件低于基本要求的薄弱学校,要制定限期改造计划,集中力量加快薄弱学校改造进程,尽快使辖区内薄弱学校逐年减少。要充分发挥具有优质教育资源的公办学校的辐射、带动作用,采取与薄弱学校整合、重组、教育资源共享

  等方式,促进薄弱学校的改造。要适应各地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调整乡村建制和人口变动等新的形势,合理配置好公共教育资源,在新建、扩建和改建学校时,适当调整和撤销一批生源不足、办学条件差、教育质量低的薄弱学校,并解决好人口集中的乡镇、县城及周边学校的大班额问题。4.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在当地政府统一领导下,会同各有关部门,优先保障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所需资金。要切实落实教育经费“三个增长”和新增教育经费主要用于农村的要求,在经费投入上对薄弱学校的改造采取倾斜政策,城市教育费附加要优先用于薄弱校改造。5.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调整教育经费支出结构,重点支持农村地区、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的义务教育发展,加大对经济困难地区的教育专项转移支付,督促辖区内中小学生均公用经费基本标准和预算内生均公用经费拨款标准的落实。同时,县级要加强对各项教育经费的统筹,千方百计加大对农村学校和城镇薄弱学校的投入,切实改善农村学校和城镇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6.坚持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免试就近入学,并采取切实措施加快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强依法治教力度,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有效遏制义务教育阶段择校之风蔓延的势头。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不得举办或变相举办重点学校。具有优质教育资源的公办学校不得改为民办或以改制为名实行高收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正确引导各类优质学校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努力提高教育质量等方面发挥表率作用,严禁在硬件建设上相互攀比。统筹教师资源,三、统筹教师资源,加强农村学校和城镇薄弱学校师资队伍建设7.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要依法履行对农村中小学教师的资格认定、招聘录用、职务评聘、培养培训、调配交流和考核等管理职能,加强辖区内教师资源的统筹管理和合理配置。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保质保量地为所有中小学配齐合格教师。核定教师编制时要向农村学校倾斜,新增教师要优先满足农村学校、城镇薄弱学校的需求。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建立区域内骨干教师巡回授课、紧缺专业教师流动教学、城镇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服务期等项制度,积极引导超编学校的富余教师向农村缺编学校流动,切实解决农村学校教师不足及整体水平不高的问题。要采取有力措施,实现同一区域同类教师工资待遇基本相同,并逐步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在高级专业职务聘任和表彰奖励中的比例,努力改善在农村地区工作的教师待遇。8.各地要努力增加教师培训经费,加强农村学校、城镇薄弱学校骨干教师培训工作。要组织师范院校、普通高等学校和教师培训机构,加大对农村学校、城镇薄弱学校教师的培训力度。要探索新的培训方式和手段,积极推进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和教师网联计划,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和计算机网络在教师培训中的作用,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广泛性。帮助农村学校、城镇薄弱学校建立校本研修制度。采取积极有效措施,稳定农村学校、城镇薄弱学校骨干教师队伍。建立有效机制,四、建立有效机制,努力提高每一所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9.各地要把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作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根本任务,在制定政策、配置资源、安排资金时,要优先保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需要。要积极创造条件,保证所有学校按照义务教育课程方案要求开齐课程,并达到教学基本要求。所有学校都要认真执行国家课程计

  划,不得挤占音乐、体育、美术和社会实践等课时。要面向全体学生,采取各种措施对学习困难学生给予更多的帮助,努力使所有学生共同进步。10.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逐步建立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的义务教育教学质量监测评估体系和教学指导体系。要组织督学和有关专家定期对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进行督导检查。要组织教研人员和优秀教师对一些教育教学质量较低的学校进行业务指导,必要时可选派有经验的教育行政干部、校长到这些学校工作,尽快改变其落后面貌。11.各地要把大力发展现代远程教育作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措施来抓,加大教育资源开发和整合的力度,促进义务教育优质资源的共享。要大力推动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中西部地区要先行普及以教学光盘应用为主的多媒体辅助教学,全面提高农村学校的教师素质和教育教学质量。落实各项政策,五、落实各项政策,切实保障弱势群体学生接受义务教育12.各地要切实落实国家资助贫困家庭学生的各项政策。要认真做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免费教科书政府采购工作,努力降低成本,确保按时发放,同一区域内应使用相同质量版本的教材。建立有效机制,切实落实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免除杂费和提供必要寄宿生生活补助的经费。13.要以公办学校为主,认真做好进城务工农民子女义务教育工作,切实落实收费“一视同仁”的政策。要加强对以接受进城务工农民子女为主的民办学校的扶持和管理。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及时解决进城务工农民托留在农村的“留守儿童”在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困难。14.要切实将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纳入“两基”攻坚和巩固提高工作之中,不断提高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普及程度。要优先保证农村残疾儿童少年享受“两免一补”政策,努力改善特殊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建立监测评估体系,六、建立监测评估体系,切实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15.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建立和完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监测制度,定期对辖区内义务教育学校间的差距进行监测和分析,并以适当方式予以公布,接受社会监督。16.国家教育督导团将建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制度,研究制定督导评估指标体系,对各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状况进行评估,对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工作开展督导检查,将评估检查结果作为评价地方教育工作的重要指标。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督导部门要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督导评估县级人民政府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其督导评估结果要作为考核主要领导干部政绩的重要内容和进行表彰奖励的依据。

  

  

篇五: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意见

  德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实施意见

  制定机关公布日期施行日期

  文号主题类别效力等级时效性

  2013.11.192013.11.19

  基础教育地方规范性文件

  现行有效

  正文:

  ---------------------------------------------------------------------------------------------------------------------------------------------------德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实施意见各县(市、区)政府、德阳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市级有关部门:

  根据省政府《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实施意见》(川府发〔2013〕46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现就我市加快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出如下意见。

  一、增强工作认识,明确目标任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承载着人民群众对教育公平和优质教育的热切期盼,是九年义务教育全面普及后又一重大战略任务。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将筑高我市人力资源平台,有利于加快城乡统筹步伐,有利于推进成德同城一体两翼战略布局,有利于全市经济社会科学事业持续快速发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投入保障、人员保障、基本建设、教育管理等多个方面,任务十分艰巨,在条件不同的地区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和问题,还存在制约工作推进的瓶颈。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长期性、艰巨性,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今后一个时期的战略任务和重大民生工程,努力实现2015年各县(市、区)通过省级评估验收、全市义务教育实现基本均衡的目标。二、突出工作重点,抓住关键环节(一)保障义务教育经费投入。各级要切实承担起投入责任,建立教育投入稳定增长机制,确保教育经费“三个增长”,确保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资金用于教育的比例不低于45%,按规定足额征收并及时划拨教育附加,从土地出让金收益中按10%的比例计提教育资金。在教育经费的安排上要设立专项经费用于推进均衡教育发展的项目建设。落实

  好教师待遇,将教师工资(绩效工资)和社会保障性支出全额纳入财政预算并严格执行。特殊教育学校生均公用经费按照不低于当地同级普通学校生均公用经费标准3倍的原则预算,对学生规模不足100人的村小学和教学点按100人核定公用经费,妥善解决寄宿制学校安保人员、管理人员经费问题,保证其正常运转。

  (二)完善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在“十二五”规划和农村义务教育布局专项规划的基础上,按照统筹城乡和城镇化进程的需要,进一步完善学校布局规划方案,尤其是区域中心城市要重点规划,作好人口预测和预留教育用地。做到“两个同步”,即教育规划与城市规划同步,学校建设与城市建设同步。实现人员能进城,孩子能进校。以规划先行推动区域中心城市和中心城镇解决“大校额”、“大班额”问题。(三)加快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各级要对照《四川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基本标准(试行)》,逐校摸排查找差距,建立问题档案。对尚未达标的项目要明确达标时限,对“大校额”、“大班额”学校要制定具体的整改措施,到2015年全面消除“大班额”。要下大力气按标准配齐、配足学校特别是农村学校的教育装备,并不断提升农村中小学装备水平,改善学校的生活设施。今后凡新建学校一律按《四川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基本标准(试行)》建设和装备。(四)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各级要切实解决偏远农村学校缺编、结构性缺编的问题,尤其要高度重视农村学校音体美及计算机等学科教师的配备、补充。要创新人才补充机制,改进工作方法,广招优秀师范毕业生到我市任教。要积极探索“县管校用”的人事管理模式,加大城乡干部教师交流力度,逐步达到每年干部教师交流数量达辖区内教师总量的10%左右。要合理配置生源,根据学校布点和城市人口分布合理划分区域,进一步深化招生制度改革,着力破解择校问题。(五)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各级要进一步深入实施素质教育,规范办学行为,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加强质量检测,建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教育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业质量综合评价体系。加大薄弱学校改造力度,采取集团办学、名校引领、教育联盟、结对共建等多种形式提升薄弱学校教育教学能力和办学水平,从而推动校际均衡。(六)实施中小学信息化建设。以教育信息化、教育装备标准化、师资队伍专业化为三大建设重点,全面推进“三通两平台”建设进程,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三、履行工作职责,建立推进机制(一)明确工作职责。

  各县(市、区)政府是实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主体,县(市、区)政府主要领导是第一责任人。各县(市、区)政府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整体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明确部门职责,建立工作推进机制,完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方案,制定标准化学校建设分步达标工作方案,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纳入对政府有关部门和乡镇的考核。

  各级有关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教育部门要负责本地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具体规划、组织实施和日常管理,把握工作标准,密切部门联系,掌握并反馈工作进程。财政部门要负责按要求拨付各项教育经费,建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专项资金用于项目建设。发改部门要负责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总体规划并优先立项。住建部门要负责将中小学、幼儿园建设与城乡建设统一规划,优先办理学校基建项目报建手续,加强工程建设行业监管,定期对校舍安全进行监测。国土部门要负责按照规划预留教育用地,及时为新建、改扩建学校划拨用地并实行优惠政策。编制部门要负责对中小学编制实行动态管理,制定有利于教师结构调整的进人补充计划并适时下达,确保教学需要。人社部门要负责按编制招聘补充教师,加强教师岗位管理,对有编不补、占用挪用编制、非教学单位长期借用教师等予以清理,并采取有效措施多渠道招聘、引进优秀教师。公安部门要负责加强户籍管理,提供均衡教育工作中需要的户籍信息、人口数据,并会同教育部门深入开展警校共育,加强校园周边环境治理。地税部门要负责足额征收教育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

  各乡镇人民政府要负责做好辖区内的控辍保学工作,营造尊师重教环境,做好学校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建立关爱农村留守儿童、残疾儿童长效机制。

  (二)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各级要建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定期总结工作,研究解决问题,确保工作持续扎实推进。省政府未验收的县(市、区)要克服困难、扎实工作,力争早日通过省政府验收。已通过省政府验收的县(市、区)要进一步对照均衡发展的要求加以完善。(三)制定阶段工作目标。各级要按照省政府要求,结合工作推进情况,制定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施方案和标准化学校建设分步达标方案,并报德阳市教育局备案。(四)建立督导考评机制。市政府将对如期完成均衡发展任务的县(市、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奖励;对工作不力、未按期完成任务的予以通报批评,并对当地政府主要负责人和分管负责人进行行政问责。各县(市、区)政府也要建立督导考评机制,确保工作有效推进。德阳市人民政府2013年11月19日

  ——结束——

  

  

篇六: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意见

  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

  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为认真贯彻落实县政府〔200〕xx号《三台县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精神,促进城乡之间、镇村之间、校际之间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全面提升我镇教育的整体水平,现就进一步推进我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出如下意见:一、充分认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战略意义义务教育是提高全体国民素质和培养各级各类人才的奠基工程。坚持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满足人民群众的最基本教育需求的具体体现;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教育公平的客观要求;是提高基础教育整体水平的重要途径和当前我镇教育事业发展面临的一项重要工作任务。各村和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不断提高义务教育发展水平的战略意义,把这项工作作为实现“两基”之后义务教育发展的一项重大任务,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总体规划,力争办好每所学校,切实保障每一个适龄儿童都能享受大体相当的义务教育,努力实现全镇教育和谐发展的目标。二、全镇教育和谐发展目标教育和谐发展目标是:到2010年,小学、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分别达99%和97%以上,巩固率分别达到99%和97%以上,三残适龄人口入学率达90%以上,初中升高中比例达85%以上,幼儿学前三年入园率达85%以上。同时,建成多层次、广覆盖的教育培训网络,基本满足社会多样

  化的教育需求。三、主要措施1、进一完善教育投入机制,切实做到“三个增长、两个提高”。认真落实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切实做到“三个增长、两个提高”,确保城乡学校正常运转和发展。县、镇财政将切实承担起辖区内教育投入的主要责任,努力加大对义务教育的投入力度,确保义务教育重大建设项目和城市教育费附加优先安排薄弱学校,努力改善它们的办学条件。2、进一建立和完善中小学教职工工资和福利待遇保障机制。县政府将采取得力措施,确保教师工资、福利待遇(包括市、县政府出台的各种津贴、补贴政策)按时足额发放。努力实现全县城乡同类教师工资待遇基本相同,并不断提高全体教职工福利待遇水平。3、进一建立和完善完善帮扶机制,不断推进各类学生群体间的教育均衡发展。积极实施农村中小学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程。镇人民政府、各有关部门及中、小学校要切实落实国家资助贫困家庭学生的各项政策,认真做好义务教育阶段农村家庭和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政策家庭贫困学生“两免一补”工作;要将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作为新时期“两基”巩固提高工作的重要内容,优先保证农村残疾儿童少年享受“两免一补”政策,努力改善特殊教育学校办学条件,不断提高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普及程度。进一步加强对农村留守子女的关爱和教育,努力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思想、生活和学习上的困难。关爱心理、行为有偏差,学业有困难的儿

  童少年。各学校要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促进每一个学生全面发展的理念,转变教育教学方式和学校管理模式,面向全体学生,采取各种措施对心理、行为有偏差以及学习困难学生给予更多的帮助,努力使所有学生共同进步。4、进一步加大对薄弱学校的帮扶力度,不断推进学校之间的教育均衡发展。努力加强薄弱学校建设。积极开展校际帮扶活动,努力在经费、设备、师资等方面给予边远地学校力所能及的支持,改变一些农村学校规模小、条件差、质量低的面貌,逐步统一城乡学校办学条件。到2010年,力争全镇所有学校均成为合格学校。5、进一步加大对学校布局调整。根据城乡建设发展规划和城镇人口的增长趋势,科学、合理布局中小学学校,满足辖区内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就近入学的需要。争取到2010年,全镇完成新一轮中小学布局调整,做到校园布局合理,设施完善,班额合适,并达到安全、卫生及绿化美化标准,使全镇每一所学校的办学条件都达到较高水平。坚持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免试就近入学,坚决遏制择校风。义务教育阶段不得举办或变相举办重点学校和重点班,不得将公办学校改为民办或以改制为名实行高收费。6、进一推进寄宿制学校建设。大力实施中、小学食宿改造工程,在全面完成学校改水改厕任务的基础上,努力改善中、小学寄宿学生的食宿条件,到2010年,镇初中、中心小学校学生均宿舍建筑面积、食堂建筑面积不低于省定标准,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食宿改造工程建设经费主要由县财政安排,辅之以引进社会力量参与投资等

  办法,多渠道进行筹措,建设资金按财政有关规定实行项目管理。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工作,大力推广食堂食品卫生量化分级管理。合理配置校医,加强校医队伍建设。7、进一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大力发展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将其作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措施,加大教育资源开发和整合力度,促进义务教育优质资源共享共用,全面提高农村学校和城镇薄弱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到2010年,全镇中、小学校全部建立计算机教室,进一步完善“校校通”工程。加快多媒体教室装备步伐,并利用3—5年时间完成“校校通”向“班班通”的转变。在逐步完善“农远工程”的基础上,全面建设覆盖全镇的教育资源库网络,充分发挥省、市示范学校的示范作用,开设面向农村的网络学校、网络家教和网络教研,提高教育信息资源共享程度。8、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机制,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作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根本任务。各学校必须按照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开齐课程,认真执行国家教育部制定的课程计划。要采取有力措施,坚决制止中小学违规补课和乱收费行为,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和经济负担。对违反有关“减负”规定,屡禁不止,造成严重后果,社会反响强烈的学校,要追究有关领导和教师的责任。镇中心小学要把工作的重点放到对村学校的指导上来,逐步建立起完备的村学校教学质量监测评估体系和教学指导体系。9、进一步完善师资队伍管理机制,不断为教育均衡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素质。严格按照有关规定,保质保量为所

  有中小学配齐合格教师。要按照“面向全员、突出骨干、倾斜农村”的原则,制定教师培训规划,开展以“新理念、新课程、新技术和师德教育”为重点的新一轮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进一步构建和完善教师终身教育体系。积极选送农村骨干教师和校长参加省级、市级培训及脱产培训,壮大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中坚力量。要逐步把培训的重点从学历补偿转到教师专业成长上来,全面推进校本培训工作,帮助农村学校建立校本研修制度,提高教师的政治素质和专业水平。要改善教师进修学校办学条件,创新培训机制和方法,提高培训实效。10、进一步探索实施轮岗制度,逐步实现教师和校长在学校之间的正常性轮岗,使好的教学经验和办学经验迅速推广到薄弱学校去。逐步建立骨干教师巡回授课、紧缺专业教师流动教学、区域内教师定期流动、镇中心小学教师到村基点学校任教服务等制度,镇中心小学教师晋升高级教师职务,必须有在村基点小学校任教一年以上的经历。积极引导鼓励外地优秀教师和取得教师资格后的大学毕业生到我镇中、小学任教,吸引社会优秀人才到农村学校任教,努力实现学校师资均衡。11、进一步实施名师资源共享工程。特级教师、名师、教坛新秀、骨干教师必须定期到村基点学校开展“送教下乡”等活动;采取名师与村骨干教师结对,村骨干教师脱产“跟岗学习”等方式,帮助村基点学校教师提高教学业务水平;制作名师示范课、优质课光盘,分发到各村基点学校,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6、进一步完善长效机制,齐心协力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县政府将建立教育均衡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全县教育均衡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各乡镇、中心学校要制订本辖区总体教育均衡发展规划,出台促进本辖区教育均衡发展的政策和措施,并精心组织实施。12、进一步建立教育均衡发展督查制度。要建立健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督导评估制度,逐步健全评估指标体系,定期对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校间差距进行监测评价,并及时通报。要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督导评估各级、各部门干部工作的主要内容,纳入督导评估工作,对教育发展卓有成效的村、学校要给予表彰奖励;对落实责任、完成任务不好的,要给予通报批评。四加强组织领导,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各村(居)、场镇单位把这项工作摆在突出位置抓紧抓好,要把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履行公共教育职能的首要任务来抓,把大力发展义务教育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本着“巩固、深化、提高、发展”的工作方针,建立健全目标责任制和统筹协调机制,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教育部门要承担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中的任务和责任,争取党政领导,主动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建立健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体制机制。要建立健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制度,逐步健全评估指标体系,定期对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办学条件、教师水平和教学质量等方面进行监测和分析,并及时通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

  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在教育上的具体体现,把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摆上重要位置,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抓出成效,努力实现全镇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

  

  

篇七: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意见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实施方案

  根据浏阳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迎检工作的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省、市《中长期教育改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进一步提高我校办学质量和水平,促进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和谐发展,保证我辖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顺利通过评估验收,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学校办学条件、总体水平和各项指标达到省办学条件标准化标准为准则,以实现我校不断缩小与先进学校的差距,积极实施“科教兴校”战略,进一步增强服务社会的能力,努力办好让满意的学校,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二、组织机构学校成立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三个专业工作组,具体负责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的开展。人员组成及职责如下:XX中学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组长:

  副组长:成员:三、目标任务使我校符合办学条件标准化要求,教育资源满足学校教育教学需要,开齐规定课程。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学校班额符合规定标准,快速缩小与先进学校的差距,达到基本均衡。四、实施步骤第一阶段:宣传发动阶段(2022年3月2日至6日)制定方案,成立组织机构,召开动员大会。安排部署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广泛宣传开展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大意义、目标任务和实施步骤,努力提高广大教师对此项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并积极参与和支持创建工作。第二阶段:组织实施阶段(2022年4月6日至2022年6月25□)1、建立工作机制。根据《XXX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迎检推进工作实施方案》,制订本校实施方案,建立工作机制,明确责任人,准备相关资料,做好前期准备工作。2、自查整改。对照省定标准和责任分工,学校各部门开展自查自纠工作,对照《湖南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基本标

  准(试行)》和《湖南省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督导评估实施规范(试行)》对学校各项工作进行逐项自查评估,使各项指标都达到规定的办学条件基本标准,各项数据与上报数据相符,在此基础上上报自查报告,并接受市教育评估验收,并根据评估验收意见,认真开展查漏补缺,全面整改落实。

  3、验收提高。接受督导组抽检。第三阶段:迎检评估阶段(2022年9月25日至10月上旬)主要任务:做好迎检工作各种档案资料整理和归档工作;9月25日前做好迎接市教育验收的准备工作;10月8日前做好迎接教育督导团抽检的准备工作。五、工作措施1、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学校成立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分工负责,确保此项工作的顺利开展。2、广泛宣传,全面动员。一是召开动员大会,在全校营造创建工作的浓烈氛围。二是利用各种宣传阵地对创建工作进行宣传和报道,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三是在学校张贴标语、挂横幅,积极宣传均衡发展工作的重大意义、目标任务和工作措施。

  3、争取资金,加大投入。摸清家底,找出差距,积极争

  取资金,按照基本标准完善各种实验装备和教学设施。

  学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方案

  根据《义务教育法》和《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等文件精神,为促进我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进一步保障适龄少年儿童公平接受义务教育,共享优质资源,实现教育公平,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特制定我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方案。

  —、对均衡优质教育发展的基本理解1、教育均衡发展是制度的必然要求,是义务教育、基础教育新的发展阶段。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发展观,这一发展观的实质代表着最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这一发展观的核心是教育的民主化,公平化,也就是尊重每一个学生接受优质教育的权利,这一发展观的最主要内涵是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全面提升教师XX的素质,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2、教育均衡发展体现在一所学校内,我认为首先是开发利用现有的教育资源,减少学校工作的客观随机性和主观随意性,使人尽其才,财尽其用,物尽其效。第二是让学区内的孩子享有公平,公正的权利,进得来,留得住,教得好。关心帮助生活困难和身体残疾儿童完成学业。第三是学校管理创新,均衡发展不是模式,不是平均发展,要在学校已形成的校园文化基础上,与时俱进,改与创新、尊重鼓励师生发挥自己的个性,打造新的学校,让学校成为优质教育园田。第四,查找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薄弱环节。薄弱是不均衡的表现,它既是制约学校发展的主要因素,又是争创优质教育形成的突破口,利

  用教育科研从这些薄弱处入手发展学校。第五,学校教育均衡发展是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基础,没有学校的均衡发展,就没有区域教育的均衡发展。

  3、优质教育首先是资源的优质,资源的优质首先是校长和教师素质的优秀。校长和教师的素质决定教育质量的优质。只要有素质低的教师存在,教育的均衡发展就不可能实现。第二是现代化的办学措施。择校、择师是教育不公平、不优质、不均衡发展的苦果。

  二、构建学校均衡优质教育体系,是学校发展的首要任务。

  教育均衡发展将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奠定坚实的基础。因为学校是教育教学的基本实施机构,所以构建学校均衡教育体系,保证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和争创优质教育是摆在我们校长面前的头等大事。如何构建学校均衡教育体系,争创优质教育,结合工作实际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实施。

  1、构建学校均衡优质教育体系,要关注人的生命发展。

  2、2022年进一步贯彻落实“教育要均衡发展,这个时期还有一些促进教育发展的法律、法规、条例等指导性文件发布实施。特别是新的课程标准的发布与实施,从本质上规范了教育目标:“要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教育主管部门这些改变提升,其实质是关注人的发展。“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新一轮课程改的核心理念,也是学校发展方向的核心标志。这主要是因为教育本来就是开发人的潜能,让人更加聪明,让人活得更加面对现实,更有价值,更有意义,更加快乐与幸福。与素质教育相对峙的“应试教育”漠视人的生命发展。生命是教育之本,以人为本,关注每一个学生生命的成长,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放飞每一个学生的生命,让每一个学生都平等的、公正的享受受教育的权利,提升人的生命价值,让每一个学生都会面对现实生活。我们树立这样的教育观就是用它来指导教育教学实践,从远离学生生命世界格中走出来,回归

  学生天真、纯雅、憧憬美好的真实生活,关爱学生的生命发展,为每一个学生的一生奠基,真正达到教育的功能与目的。

  3、构建学校均衡优质教育发展体系,要改变教与学的方式,关注人生成长的过程。

  4、新的教与学方式应该是师生平等互动,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给知识注入生命,让生命融入智慧,超越传统,让教学成为唤醒潜智,激励创新、体验成功的愉快活动。课堂的教与学是学校的主要活动。站在教育均衡优质发展的观点上,用素质教育的理念和新课程标准,重新整合理想的课堂标准,是当前学校中的主要任务。优化教学过程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争创优质教育的核心。理想的课堂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而不是优秀教师展示授课技巧的表演场所;理想的课堂应是师生共同创造奇迹、唤醒各自沉睡的潜能的时空,离开学生的主体活动,这个时空就会破碎;理想的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理想的课堂应是向在场的每一颗心灵都敞开温情的怀抱,平等、民主、安全、愉悦是他最显眼的标志,没有人会被无情打击,更没有人会受到“法庭”式的审判;理想的课堂是点燃学生智慧的火把,而给予火把、火种的是一个个具有挑点性的问题,让学生走出教室时仍然面对问号,怀抱好奇……。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焕发出生命活力的课堂。"就是理想的课堂教与学。新的教与学方式还要有研究、合作、问题、批判、评价等意识。

  5、构建学校均衡优质教育体系,要以德治校,以德育人,让学校的德育充满生命灵气。德育是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德育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中发挥着导向,动力和保证的作用。探索-?种新的既能发展个性,开发潜智,又能解决德育问题的教育模式,是我们安达小学今后的重要目标。我们将继续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有关德育的决定,以“加强

  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为中心”构建学校德育体系。要做到:

  ①坚持与培育“四有”新人的目标一致,与市场经济相适应,与法律规范相协调,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为德育注入时代特点,保持生机与活力;

  ②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未成年人身心成长的特点,从学生生命需求出发,深入浅出,寓教于乐,典型引路,用疏导、参与、讨论、对比等方法开展有针对性和实效性,有吸引力和感染力的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③坚持知行统的原则,既要重视课堂教育,更要注重实践教育,在实践中体验,在实践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拓宽实践活动范围,在安达小学原有的“三结合"教育基础上,开展“关注生命促成长,放飞生命献爱心”、“父母给我生命,我用成长来回报”,“荣耻案例在身边”等主题活动。变家长学校为社区学校,让素质教育走进每个学生家里。

  6、构建学校均衡优质教育体系,要靠教育科研兴校、兴师、兴教。

  教育科研是解放教育思想,提高学校教育质量的主要动力与手段,提高教师、领导素质的主要途径,是教育改与发展的第一生产力。主要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①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确定学校的教育科研理念:“立足岗位实践,吸纳理论成果,发现教育问题,唤醒科研意识,醒察反思历史,领悟教育真谛,内化教育信念,投身教育创新”。

  ②构建学校均衡优质教育,要在加强教研基础的前提下加强教育科研,以科研升华、发展教研水平。因为教育科研和教研在目标上有深浅之别,内容上有有宽窄之分,方法有繁简之差,研究的类型、关系、评价上有多少之异。要认真总结教育的历史经验,研究当代教育的发展,预测教育未来趋势,进行

  国内外教育的比较,推动学校教育教学的形成。教研能促进科研,科研能带动深化教研,有了教研与科研的有机结合,校兴、师兴、教兴就有了动力。

  ③教师在应对全新的挑战中,要不断研究新问题,解决新问题,才能成为称职的教师。高素质教师必须是科研含量高的教师,名教师必须是靠科研立身的教师。所以,兴师、兴教、必须抓好教研和科研。校本科研能解决教师发展的问题。校本科研的管理要从教师实际出发,采取分层设置研究目标,对新教师和科研能力没有得到开发的教师,把研究的重点放到掌握科研知识方法上,对骨干教师把目标定在科研中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目标上,对名教师、首席教师定在教育教学创新上,突显自己的教学,让名师发展学校。

  均衡教育发展是一种全新的理想,这新的理想,赋予我们新的使命,需要有新的行动。今天,我们借构建均衡教育发展体系搭建的平台,用心沟通,用情交流。沟通与交流是构建学校均衡教育的前奏,一场对生命的敏感,对生命的珍爱,对生命灵气的放飞教育实践将在安达小学拉开帷幕。

  学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实施方案

  根据《义务教育法》和《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等文件精神,为促进我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进一步保障适龄少年儿童公平接受义务教育,共享优质资源,实现教育公平,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特制定我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认真贯彻《义务教育法》和《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等文件精神,以“教学设备高标准,教师高水

  平,教育高质量,学生高素质”为办学宗旨,以提高师生综合素质为主线,以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以提升我校薄弱学科、薄弱师资、薄弱管理为突破口,均衡配置班子、经费、设施、设备、教师等办学资源,缩小城乡办学水平的差距,充分利用和发挥“名校”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和扩散作用,推进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可持续发展,促进教育公平。

  二、组织领导

  实校成立实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均衡发展工作的组织、指导、检查和督导。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三、工作原则

  1、统筹规划,分步实施。通过学校教育资源自查摸底,弄清现有资源情况,拟定学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实施方案》,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出具体目标、步骤和措施,有计划、有步骤地实现我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2、政策倾斜,治薄扶弱。在XXX区教育的统筹下,加快我校薄弱学校的改变。

  四、工作目标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统筹兼顾的原则,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力争利用3—5年时间做到我校师资均衡、学科均衡、整体均衡,推进我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五、主要任务和措施

  (一)大力改善学校硬件环境

  1、新建教学楼。加快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积极争取上级领导的支持。多渠道筹措建设经费,不断加大投入,使学校办学条件达到标准,实现办学条件标准化,体育、音乐、美术

  器材和运动场地达到教育技术装备标准化要求。注重教学资源的积累,增强应用功能。

  2、打造校园文化建设。搞好班级文化、宿舍文化、厕所文化、部室文化建设,充分发挥各自的教育功能。

  4、逐步完善教学设施设备。为教师配置备课电脑,培训教师使用班班通设备、电子白板设备。配齐配足教学用各类资源。

  5、建设数字化校园。

  (二)提升学校软实力

  在与XX中心小校结对帮扶下,着力打造我校软实力,实现资源共享,缩小义务教育校距差距。

  1、工作思路

  力争在管理上提升、队伍建设上提升、办学效益上提升。

  2、互助内容

  (1)结对学校力争实行“四个一”模式。即管理一个样、考核一个样、教育科研一体化、队伍建设一体化。

  (2)教育教学资源共享、互相交流逐步实现两校教育总体水平的提高。

  (3)班子成员、教师队伍之间相互交流,取长补短。

  (4)城乡师生间开展“手拉手”结对帮扶活动,共同开展好一年一度的“六一”儿童节、冬季运动会、科技节等活动。

  3、结对帮扶具体措施

  (1)学校工作。

  在我校已形成的办学理念基础上,结合名校团队指导,进一步定位学校办学理念,完善学校章程、规章制度,建构学校新型管理模式和师生评价体系,实行办学水平相对较高的学校同较弱学校对口帮扶制度,具体从学校管理、教师交流、制度

  执行、学生学习、后勤保障等方面研讨、交流,共同提高。提升我校办学品位,促进学校向管理规范化、条件现代化、科研课题化、环境人文化的方向发展,提高学校办学效益。

  (2)德育工作。

  一是与结队学校共谋德育工作思路,建构德育工作机制。学期初与结队学校共同拟定德育工作计划,共同建构德育管理模式、工作机制和评价体系。二是交流常规管理经验。我校派德育处主任到结队学校学习交流,结队学校派德育工作经验丰富的老师到我校实地指导。主要落实常规管理、国旗下才艺展示、二课堂活动、班级管理等方面工作。三是每学期开展1次大型师生联谊活动,如六一文艺汇演,让两校的孩子互到对方学校参加六.一儿童节,让两校的孩子进行文艺展演等,以扩大两校的社会影响力。

  (3)教学教研工作。

  一是与结队学校交流办学理念和教学管理模式,优化课堂教学。二是指导教学教研工作的主要领导实行挂职培训。三是组织好“送教上门”活动。每学期名校组织部分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优质课教师到我校上示范课、观摩课,着重在案例教学分析,课堂教学操作层面上给予指导,使我校教师在教学观念、教学设计、教学实施等方面有明显进步,把先进的理念转变为教学行为。四是解决弱科、短缺学科教师不足问题。采取聘、转、调等多种方式,补齐我校薄弱学科、短缺学科师资力量不足现状。五是深入课堂听、评教师课堂教学,通过诊断、帮扶教师备课、讲课等,提高全校教师课堂教学水平。六是请专家团队深入我校教育科研工作,提升我校教育科研工作水平。

  总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一项长期工作,我们将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可持续发展方针,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创新,开拓进取,力争把我校办成让满意的高品位学校。

  

  

篇八: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意见

  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实施方案

  要认真贯彻执行《国务院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6〕40号)、《中共xx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钟发〔2019〕26号)、《教育部关于印发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办法的通知》(焦度〔2017〕6号)、《中共省委办公厅省xx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陕办发〔2019〕22号)和《市xx关于印发市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

  一、指导思想以xx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全面落实X教育方针,以德育为根本任务,以促进教育公平为导向,以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优先发展教育,拓展优质教育资源,统筹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着力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实现义务教育公平优质。二、整体规划(1)发展目标。2020年,我县全面启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创建,并按年度计划推进。2020年12月,学校总数20%达标;2021年12月,学校总数20%达标;2022年12月,学校总数30%达标;2023年12月,学校总数20%达标;2024年9月,学校总数10%达标,12月通过市级过程监管和市级验收;2025年3月,网报及各类纸质材料申报完成,年内获得xx验收通过(具体方案见附件1),实现全县义务教育优质均衡高质量发展,实现资源配置高标准、全面xx保障、教育质量大幅提升的目标。(2)规划和安排。全县xx义务教育质量和均衡发展考核确定的时间表为:2020年全县第三小学、桥镇xx小学、下寺湾xx小学、崂山xx小学;2021年,杨家环小学、道真九年制学校、县第四小学、高韶小学;2022年,马子街小学、下寺湾初级中学、王平xx小学、石门九年制学校、姚店小学;2023年,县初级中学、县第一小学和县第二小学;2024年全县创建xx中学,全县创建xx小学。到2025年,全县实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目标,通过xx评估后三年内接受xx督导评估的复核监测。三.主要任务

  1

  xx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价体系在资源配置、xx保障程度、教育质量、社会认可度四个方面共32项指标(详见附件2、3)。我县要严格控制各项指标评价标准和计划创建任务,对照表格对照标准进行检查,按照“校达标、项达标”的要求完成创建任务。

  (1)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办学条件全面改善。提高全县义务教育学校校舍、仪器设备配置水平。中小学生教辅用房面积分别达到4.5平方米和5.8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分别达到7.5平方米和10.2平方米;学生人均教学仪器设备价值分别在2000元以上和2500元以上;每100名学生分别有2.3个和2.4个以上的在线多媒体教室。所有小学、初中每12个班配备一个以上音乐、美术专用教室,每个音乐专用教室不少于96平方米,每个美术专用教室不少于90平方米。落实义务教育学校建设年度任务和计划xx新建、改建、扩建义务教育学校,必须严格按照《城市普通中小学校校舍建设标准》(建标〔2002〕102号)和《省中小学校幼儿园规划建设办法》(省xx令第222号)要求,建设符合标准的教学、体育、生活及附属基础设施设备。从2020年起,我们将制定消除非

  (2)强化xx保障,促进高质量均衡发展。Xx依法履职,贯彻落实xx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修订完善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规划,使全县义务教育学校布局合理,符合xx要求;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建设统一标准、教师编制统一标准、生均公用经费统一标准、基本设备配置统一标准;所有小学、初中在校生不超过2000人,九年制、十二年制义务教育在校生不超过2500人;小学和初中各班学生人数分别不应超过45人和50人;而城镇和乡村的城镇公办小学、初中(均不含寄宿制学校),就近划片入学的学生比例分别达到100%和95%以上;县域优质高中招生名额分配比例不低于50%,向农村初中倾斜;建立留守儿童关爱体系,符合条件的随迁儿童在xx购买服务的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的比例不低于85%。深化义务教育入学考试制度改革,确保适龄儿童少年享有义务教育的合法权益。从2020年秋季学期开始,义务教育阶段所有学校要按照“就近入学不考试”的原则,科学划定学区,所有小学、初中学生一律划片就近入学。初三的班级规模将严格遵循xx标准,小学每班不超过45人,初中每班不超过50人,杜绝义务教育阶段的择校现象。

  (3)坚持以德育人,提高教育质量。提高县域义务教育普及程度、学校管理

  2

  水平、学生学业素质和综合素质发展水平。初中三年巩固率达到95%以上,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到95%以上;各学校(含民办学校)应制定规章制度,实现学校管理和教学信息化;学校德育和校园文化建设均达到良好水平以上;课程全面开放,教学秩序规范,综合实践活动有效开展;在没有过重课业负担的情况下,在xx义务教育的质量监测中,相关学科学生的学业水平达到了级以上,并且学校之间也是如此。

  差异率低于0.15。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育人关键环节,突出课堂在提高教育质量中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坚持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健全全面育人的长效工作机制。严格执行xx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开齐开足xx课程,尤其是体育、音乐、美术、书法、综合实践活动、劳动课等课程。落实教育公平政策,规范办学行为,实施素质教育、考试评估制度改革,推动优质资源共享,学生、家长、教师、校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其他群众的社会认可度达到85%以上。

  (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育教学能力。统一城乡义务教育中小学教师基本配置标准,教师配置不得低于xx规定的标准。小学、初中达到每百名学生拥有高于规定学历教师分别达到4.2人以上、5.3人以上;每百名学生拥有县级以上骨干教师均达到1人以上;每百名学生拥有体育、艺术(美术、音乐)专任教师均达到0.9人以上;全县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当地xx平均工资收入水平,按规定足额核定教师绩效工资总量;县域内所有学校按照不低于学校年度公用经费预算总额的5%安排教师培训经费;教师5年360学时培训完成率达到100%;教师能熟练运用信息化手段组织教学,设施设备利用率达到较高水平;落实教师“县聘校用”要求,教育行政部门在核定的教职工编制总额和岗位总量内,统筹分配各校教职工编制和岗位数量;每年交流轮岗教师的比例不低于符合交流条件教师总数的10%,其中骨干教师不低于交流轮岗教师总数的20%;专任教师持有教师资格证上岗率达到100%。拓宽教师招聘渠道,增加农村特岗计划和公开招聘教师数量,优化教师专业学历年龄结构,对标优先补充义务教育阶段体育、音乐、美术、艺术学科和科学、劳技、综合实践等薄弱学科教师。

  

天铭文秘网 https://www.itym8.com Copyright © 2019-2024 . 天铭文秘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天铭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吉ICP备1900176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