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天铭文秘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试析广播剧的审美价值和美学意义(7篇)

试析广播剧的审美价值和美学意义(7篇)

来源:公文范文 时间:2023-10-07 14:25:05

篇一:试析广播剧的审美价值和美学意义

  

  MEDIASTUDIES传媒研究试析广播剧的审美价值和美学意义薛伟强价值、独特美学艺术、审美趣味三方面,分析广播剧通俗化、平民化走向,探索其创新点及与互联网融合之路。【关键词】广播剧审美价值美学意义持续发展【中图分类号】G222【文献标识码】A【摘要】广播剧是适应电台广播而产生的一种艺术形式。本文从广播剧的审美浩瀚艺术世界中,广播文艺占据重要一席。探讨其审美理论,有益于繁荣广播文艺节目。“美”是所有艺术赖以成立的核心要素,其并非一种实体,而是一种经由客体的感知活动,进而引起审美感受甚至提升至某种愉悦程度的心理过程,所以“美”只存在于美感体验中,是审美者自由自觉的心理状态。在审美活动过程中,不论欣赏或品味对象为何,如果它能唤起人自由自觉的审美感受,让人进入愉悦状态的美感体验,那么它的形象势必能在人的心中激发起一种具体且情趣饱满的意境。因为所有艺术性作品的产生,都是艺术创作者通过一些意境或形象构建的想象和感知,进而把这些抽象的概念包括创作者最想表达的个人理念,转化成可供欣赏的有形或无形的艺术产品。虽然“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只要艺术作品本身的情感表现足够鲜明、强烈,让审美者自觉地把情感或者感受从自我向艺术客体投射,最后成功地达到“审美移情”,①那么这个创作者和审美者就能通过艺术作品来拉近彼此的心理距离,跨越时空的隔阂而取得情感共鸣。广播剧的现代美学意义和价值也是如此,如果作品本身能够产生明显的移情作用,不论听众是将自我的情感移向外界,又或者是从对象状态移入主体,②广播剧必定能把想表达的有形或者无形的内容,在一定程度上恰如其分地传达或者表现给听众,听众通过耳朵的聆听、心灵的想象,充分体会并享受情趣饱满的特殊意境。一般来说,“美”具有历史的客观性和社会的普遍性,所以优美的事物以及它们“美”在哪里,在绝大多数的历史时期和社会背景之下,往往都是约定俗成、具有共识的,但每个审美者的审美心理活动却可以是主观的、因人而异的。所以在进行审美活动的过程中,审美者必须有效地把握艺术作品所要表现的主要内容和所要传达的基本精神,才能通过比较客观的审美角度对这部艺术作品进行正确的欣赏。大多数的艺术作品都拥有明确的内容。例如,我们在读完诗人白居易的《琵琶行》之后,可以总结其内容是在描述诗人偶遇琵琶女,聆听她弹奏并自我陈述生平事略的经历;看过台湾魏德胜导演的电影《赛德克·巴莱》,可以清楚体会其内容主要是在描述日本军国主义残暴统治之下高山族同胞激烈反抗的“雾社事件”;看到达·芬奇(LeonardodaVinci)的画作《最后的晚餐》(LastSupper),可以明白它的内容是在描绘新的四部福音的故事;看到米开朗基罗(MichelangeloBuonarroti)的《戴维像》(David),展现

  2019年第8期中国广播一、广播剧的审美价值49

篇二:试析广播剧的审美价值和美学意义

  

  MEDIASTUDIES传媒研究试析广播剧的审美价值和美学意义薛伟强价值、独特美学艺术、审美趣味三方面,分析广播剧通俗化、平民化走向,探索其创新点及与互联网融合之路。【关键词】广播剧审美价值美学意义持续发展【中图分类号】G222【文献标识码】A【摘要】广播剧是适应电台广播而产生的一种艺术形式。本文从广播剧的审美浩瀚艺术世界中,广播文艺占据重要一席。探讨其审美理论,有益于繁荣广播文艺节目。“美”是所有艺术赖以成立的核心要素,其并非一种实体,而是一种经由客体的感知活动,进而引起审美感受甚至提升至某种愉悦程度的心理过程,所以“美”只存在于美感体验中,是审美者自由自觉的心理状态。在审美活动过程中,不论欣赏或品味对象为何,如果它能唤起人自由自觉的审美感受,让人进入愉悦状态的美感体验,那么它的形象势必能在人的心中激发起一种具体且情趣饱满的意境。因为所有艺术性作品的产生,都是艺术创作者通过一些意境或形象构建的想象和感知,进而把这些抽象的概念包括创作者最想表达的个人理念,转化成可供欣赏的有形或无形的艺术产品。虽然“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只要艺术作品本身的情感表现足够鲜明、强烈,让审美者自觉地把情感或者感受从自我向艺术客体投射,最后成功地达到“审美移情”,①那么这个创作者和审美者就能通过艺术作品来拉近彼此的心理距离,跨越时空的隔阂而取得情感共鸣。广播剧的现代美学意义和价值也是如此,如果作品本身能够产生明显的移情作用,不论听众是将自我的情感移向外界,又或者是从对象状态移入主体,②广播剧必定能把想表达的有形或者无形的内容,在一定程度上恰如其分地传达或者表现给听众,听众通过耳朵的聆听、心灵的想象,充分体会并享受情趣饱满的特殊意境。一般来说,“美”具有历史的客观性和社会的普遍性,所以优美的事物以及它们“美”在哪里,在绝大多数的历史时期和社会背景之下,往往都是约定俗成、具有共识的,但每个审美者的审美心理活动却可以是主观的、因人而异的。所以在进行审美活动的过程中,审美者必须有效地把握艺术作品所要表现的主要内容和所要传达的基本精神,才能通过比较客观的审美角度对这部艺术作品进行正确的欣赏。大多数的艺术作品都拥有明确的内容。例如,我们在读完诗人白居易的《琵琶行》之后,可以总结其内容是在描述诗人偶遇琵琶女,聆听她弹奏并自我陈述生平事略的经历;看过台湾魏德胜导演的电影《赛德克·巴莱》,可以清楚体会其内容主要是在描述日本军国主义残暴统治之下高山族同胞激烈反抗的“雾社事件”;看到达·芬奇(LeonardodaVinci)的画作《最后的晚餐》(LastSupper),可以明白它的内容是在描绘新的四部福音的故事;看到米开朗基罗(MichelangeloBuonarroti)的《戴维像》(David),展现

  2019年第8期中国广播一、广播剧的审美价值49

篇三:试析广播剧的审美价值和美学意义

  

  97學年度應用美術系美學課程綱要

  美學的意義、範圍與價值

  (一)美學的原意

  直感或直覺。

  西方哲學的一支。反省美以及與藝術有關的問題。

  Aesthetics,美學之父AlexanderBaumgarten(1714-62):泛指研究感性的知識,藝術的理論,美。

  感性的本質

  vs.美學的工具-文字的本質

  incompatible(相對於科學︰研究理性的學問,自然科學,社會科學。)

  感性的對象︰1.大自然

  2.人、事、物

  3.藝術

  藝術的表現︰三種的結合

  1.概念(文字)2.視覺藝術

  3.聽覺藝術

  感性︰直覺,本能,感受,心理

  理性︰思惟,思想,概念,意念

  感性vs.理性

  藝術vs.理論

  incompatibility

  (二)美學的範疇

  (三)美學的基礎是什麼?

  (1)

  人的思考機能(理性哲學)—哲學

  (2)

  人的心理(狀態與反應)—心理學

  (3)

  個體(個人)之因素,群體(社會文化)之因素

  (四)知識

  (1)

  理性的知識:對象是普遍、抽象的概念。建立在客觀、清晰的邏輯基礎上。

  (2)

  感性的知識:對象是特殊、具體的物體。探究主觀的感受。

  (3)

  理性的知識有絕對的客觀標準嗎?能容許個別的差異性嗎?感性的知識呢?(4)

  如果感性的知識無一定之客觀標準,它因人,因文化,因時代而異。那麼感性的知識有研讀探討的意義與價值嗎?(5)

  若有,其意義與價值為何?

  (五)美學主要探索的問題

  (1)

  解釋藝術家的創造活動有關的問題

  (2)

  藝術哲學:藝術、藝術創作、藝術品的定義,描述、解釋、評價,包含

  藝

  術理論、藝術批評。

  (3)

  藝術社會學:藝術品的社會功能與價值:藝術與道德的關係,藝術與查禁制度,藝術在人生中的地位,藝術與宗教、政治、經濟等的關係。

  (4)

  美的解釋:

  1.

  美是什麼?美如何定義?

  2.

  美是一個極為主觀的字,也是充滿了歧義的字。各式各樣的解釋。

  3.

  美是人心的主觀感受嗎?或是具有客觀的性質?

  4.

  美有客觀標準嗎?主觀、客觀都是某種程度的存在。

  5.

  狹義的美:立即感到愉悅的一種美,較容易感受到的,或是較表層的美。

  6.

  廣義的美:較深層的美,較不容易感受到的美,較複雜的感受的美,也許需要知識、素養才能體驗的美,甚至不是愉悅,或可能是不快,或甚至是醜、惡之感的美。

  (5)

  審美是什麼?感受、理性(知性、意識)、精神共同作用的一種身、心、靈的活動。

  (6)

  審美對象

  i.

  大自然之事、物:自然美

  一、形象性之美

  二、多樣性之美

  三、變換性之美

  ii.

  藝術品

  一、形象之美:外觀形式之美

  二、內涵之美:人各種智慧與精神現象之美

  三、精純性之美:相對於現實之蕪雜

  四、恆常性之美:相對於現實之短暫

  人之美

  一、人體之美

  二、人性之美:真、善(以事、形展現)

  三、人群之美

  iii.

  審美的對象不同會造成審美態度的差異:欣賞一朵真實的花與欣賞一幅畫裡的花的不同。

  (7)

  審美態度

  i.

  方法、途徑、角度、觀點、個性、文化(個體、群體)

  ii.

  三種知的方式,直覺,知覺,了解。

  BergmanThe7thSeal第一場戲。

  iii.

  類型:Isolationismvs.Contextualism。

  Aestheticismvs.Moralism。

  iv.

  (8)

  審美經驗、審美價值的解釋:

  審美態度的不同會造成審美經驗的差異:欣賞火山爆發的壯麗美與觀察到火山爆發給人類引致的災難。

  ii.

  審美經驗與審美價值的相互影響

  審美經驗的不同會造成審美價值上的差異

  審美價值的不同會造成審美經驗的差異

  (9)

  審美態度──審美經驗──審美價值(例如,現代之銅幣在五百年後的人的眼中與現代人之差異)充滿分歧的審美結果

  (六)美學本身可能的問題

  (1)

  藝術能被明確定義嗎?

  (2)

  主觀的感受能被清晰定義、精準傳達、正確評價嗎?

  (3)

  文字語言的性質與藝術主觀的本質能相符嗎?

  (4)

  美感是一種感覺(而感覺是建立在一種感官感覺的經驗上),而美學是建立在文字上,而文字是一種理性的表達符號與工具。它是否能充分掌握所有的感覺範疇,達到感覺經驗的傳達與討論?換言之,感性的經驗能用理性的方式來表達傳達嗎?能傳達多少?(5)

  美感首先是一種感覺以及感覺經驗,也是一種主觀。如果沒有這種感覺經驗,文字可以完全傳達這種經驗嗎?如果主觀感受不同,文字理念可以傳達不同的主觀感受嗎?(6)

  試驗,眼、耳、鼻、舌、身

  一、無感覺經驗,以文字敘述,是否能得到那種體驗。

  二、不同的主觀感覺,以文字敘述,是否能得到那種主觀感受。

  (七)藝術是什麼?

  (1)

  藝術能定義嗎?

  (2)

  廣義的藝術:帶有技術內質的活動,例如生活的藝術、愛的藝術、思考的藝術、烹飪的藝術、或甚至投機的藝術、戰爭的藝術等。

  (3)

  狹義的藝術:一個藝術家透過某種材質,以某種符號、形式,透過一種組織的方法,表現出其情感及思想的過程,最後以具有美感和真實的作品呈現出來。

  (4)

  藝術家的意圖,藝術家本人對藝術品本身的解釋,其意義與價值。

  (5)

  藝術品與工藝品的區別:

  (6)

  藝術品的好壞、或真假、或深淺、或高低只是程度的問題,而非有一個明顯的標準界線,非黑即白,非好即壞。這裡參雜著價值觀,無論是宗教、社會、哲學觀點。

  (7)

  藝術的功能:

  (8)

  藝術品的功能:

  i.

  (八)美感是什麼

  美感是什麼樣的一種感受?由視覺、聽覺所引起的心理(心靈)、精神之感受。

  (1)

  快感:較表層感官或肉體的受覺,嗅覺,味覺,觸覺,身覺(內部器官的受覺)。

  (2)

  愉悅感

  (3)

  崇高感

  (4)

  悲壯感

  (5)

  悽傷感

  (6)

  震撼感

  (7)

  刺激感

  (8)

  提昇感

  (9)

  深沈感

  (10)

  淨化感

  (11)

  幽默感

  (12)

  深度

  (13)

  廣度

  (九)審美之樂與肉體之樂的區別

  (十)美的性質

  (1)

  形象性:

  (2)

  感染性:

  (3)

  社會性:

  (4)

  創造性

  (5)

  相對性與絕對性:

  (十一)

  構成美的條件、要素或性質

  (1)

  完美、完滿或完整性

  (2)

  結構比例性

  (3)

  對稱性

  (4)

  和諧性

  (5)

  明晰性

  (6)

  秩序

  (十二)

  美的形式與內容之間的關係:

  (1)

  形式為相,內容為體:兩者可以分離,不相干

  (2)

  形式與內容攸關:兩者互相牽連,互有影響

  (3)

  形式與內容為一體,形式是內容的自然外在形態

  (十三)

  形式美:

  (1)

  整齊性

  (2)

  對稱性

  (3)

  對比性

  (4)

  均衡性

  (5)

  比例性

  (6)

  多樣性

  (7)

  統一性

  (8)

  反覆性

  (十四)

  美與善

  善是一種價值判斷。當符合這種價值時,心理或精神所產生之共鳴之感(感動,震撼感等)將激起某種美的感覺。例如宗教。當由善的價值角度所呈現出來的惡,也會讓人產生震撼之感,連帶也會引起一種美的感覺。但是這種美感並非由見惡而生,而是見惡背後之善的價值觀而生。

  (十五)

  美與真

  (十六)

  藝術與美

  能激起美感者並不一定是藝術。

  (十七)

  大自然與美

  (十八)

  自然美與藝術美

  (1)

  自然美是天生的,藝術美是人為的創造

  (2)

  自然美是一種美的事物,藝術美是一件事物以人為的形式材質做美的再現。

  (3)

  欣賞自然美不會去探究其形成美之因,但欣賞藝術美會去考量藝術家創作美的動機、理念、目的。

  (十九)

  (二十)

  生命、生活與美

  藝術家創作心理的探索

  ──”為什麼創造的衝動從來都得不到滿足,為什麼一個人總要重新開始?”

  AaronCopland

  (1)本能的驅動力:為什麼創作?創作是不是人的一種本能?

  佛洛伊德論:原始本能受到壓抑,必須尋求其他管道來釋放,及更進一

  步,昇華,而藝術就是其中一種。

  而受到壓抑的原始本能、意識或慾望有哪些呢?

  先天之本性,後天之環境

  不容於這個社會的道德或律法的願望或幻想。

  性、犯罪、缺憾的補償。

  所表現的從意識層次到深層的潛意識狀態,理性到幻想,秩序到渾沌。

  其他論調

  (2)

  自我力量:我是誰,我是什麼?

  自我認知、自我投射、自我證明、自我肯定的表現自我的一種行為。

  (3)

  對社會的一種反應行為:

  個人在一個群體社會中的反射、反應及互動行為。

  個人是一個社會的一份子,生存於社會,受社會之影響與塑造。

  個人是歷史的一份子,存在於歷史的延續中,受歷史之影響與支配。

  (二十一)

  創作的過程

  (1)

  靈感:靈感是什麼?其來源、如何發生、其過程、能否人為掌控、在一件藝術品中所佔的份量有多少?對於藝術作品決定性有多高?靈感來自於天或是長期的醞釀的湧現?

  (2)

  感覺與知覺狀態:敏感與奇特的感覺

  (3)

  情感、情緒狀態以及心理、精神狀態:創作的主要源頭,決定藝術內涵、藝術風格的主要因素。尋求新奇、異常、刺激

  (4)

  智力狀態:一般所謂的智力與創造力的關係。

  在藝術創作中的智力與一般的智力其性質的差異性。

  異於尋常的認知力、觀察力。

  (5)

  思維方式:意識、潛意識、異類的思維方式、多方型思維(divergentthinking)、深切的思想、異於尋常的聯想力。

  (6)

  性格與人格:

  (7)

  無意識的潛伏或醞釀

  (8)

  技巧或技藝

  (9)

  天賦:何種特殊、異於一般人的天賦?具有某種特殊的敏感力或能力。

  (10)

  藝術表現方法與問題的發掘與解決:決定一個藝術家於歷史上的地位與

  價值。

  (二十二)

  藝術、符號(sign)與象徵(symbol)

  (1)

  符號的性質:論述性的,例如文字語言;表現性的,例如線條、色彩、圖樣、聲音等。

  (2)

  象徵的類型:一般慣用的(conventional),例如十字架,國旗等;藝術家所創造的(created);藝術家賦予一般事物之特義,例如面具、海。

  (3)

  象徵的性質:明確性、比喻性(隱喻性),卡夫卡蛻變的爬蟲、模糊性(曖昧性)。

  (4)

  象徵的使用手法:1.製造不尋常(或不可能)事件。2.凸顯出某一意象。3.重複使用某一意象。4.結合兩種事物使成一體。

  (5)

  為什麼使用象徵:1.間接的傳達方式,增加作品的隱義及含蓄的韻味,邀請觀者參與(解釋)。2.形象思惟具體化。3.經濟的傳達方法。4.增加作品的複雜性、統一性及情感的強度。

  (6)

  夢的象徵性:潛意識的具象化。

  (二十三)

  藝術與道德:審美價值與道德價值的差異

  (1)

  藝術家本人的人格修養、道德價值與藝術品之間的關係

  (2)

  藝術家在創作的過程中需要考慮其作品的道德內容是否會對讀者或觀眾產生什麼樣的影響嗎?

  (3)

  藝術作品有道德性嗎?

  (4)

  藝術作品的道德價值與藝術價值是否有必然的關係?

  (5)

  藝術家創作的過程為何?

  (二十四)

  音樂的特質:

  (1)

  為什麼音樂是最抽象的藝術?

  (2)

  為什麼音樂劇有那麼強的表現性,那麼明顯的感情性質?能比其他藝術更直接、普遍、又深刻地感動觀眾?

  (3)

  如果說文字是人理性思惟的語言,音樂則是人內心情感、情緒的語言。

  (4)

  音樂的形態結構與人的情感的形態結構相似。兩者都具有成長、衰弱、增強、流動、停滯、衝突、和諧、興奮、沈靜、不安等之性質。其中最重要的特質是流動性所帶來的變化性、起伏性,它是藉存於時間的藝術,與生命、情感的形態是最類近。

  (二十五)

  悲劇論

  (1)

  亞里斯多德的詩學:悲劇是對一嚴重、完整即有某種長度之行動的模仿;在戲中各部份的語言都經過各種藝術的修飾,在方式上是表演的,而不是敘述的;通過憐憫與恐懼造成這些情感的淨化。

  (2)

  組成之六要素:情節(悲劇的靈魂)、人物性格、思想、措辭、音樂、場

  景。

  (3)

  觀者:恐懼──投射──憐憫──提升──淨化的過程。

  (4)

  恐懼:對未來可能發生之災難或痛苦有預期而產生之痛感。人生存深藏的心理情緒,對天災、人禍以及未來之不可知之情。

  (5)

  黑格爾的悲劇論;詩是藝術的最高層次。把詩分為史詩、抒情詩、戲劇詩。戲劇是詩及藝術之最高階層,悲劇則是戲劇之最高形態。

  (6)

  悲劇的內涵性質:衝突(內在主體精神與外在客體力量之對抗),解決(和解)。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精神。無辜受苦只是悲慘而非悲劇性。

  (7)

  衝突的本質是人與命運的對立,有三類:1.人與自然的衝突。2.人與人之間的衝突。3.人與自己的衝突。

  (8)

  適宜作為悲劇主題的人際衝突是表現於具有主體自覺的行動中。有三種形態:1.一個人在自覺中所做與在不自覺中所做的不一樣而引起的衝突。2.兩種普遍的精神力量產生的衝突。3.人與自己的衝突。

  (9)

  理想的悲劇具有嚴肅重大的主題,包括家庭倫理生活、國家政治生活、及帶有宗教精神的生活。

  (10)

  悲劇的產生條件:1.大環境。2.情境(外在之因)。3.普遍力量:社會規範力量,例如倫理、宗教、政治、法律、道德等力量。4.Pathos(內在之因)

  –

  特有之性格、情感、意識。

  (11)

  人物性格是悲劇藝術的中心。多元化、多層面、繁複的性格。

  (12)

  衝突愈大,苦難愈大,則愈可凸顯與之對抗的人的性格精神的堅強與偉大。

  (二十六)

  文學

  (1)

  情的抒發,境的創造,意的表達,理的闡述(哲理與思想)。

  (2)

  人情,人心,人事,人世,人生,義理,思想,觀念。

  (3)

  主題,題材,觀點。

  (4)

  文學的真實是以

  Truetothehumannature為基礎。

篇四:试析广播剧的审美价值和美学意义

  

  艺林漫话?┃?Theartcircles广播剧的音乐美学■ 石 炯影视音乐和广播剧音乐的区别,广播剧音乐的音乐形象,摘 要:本文介绍了广播剧的起源和发展,给听众更加深远的想象空间。本文用广播剧《村头一棵老槐树》来做实例,具体讲解了作者的配乐意图和思路。关键词:广播剧;音乐形象;环境音乐;情绪音乐广播剧是一种听觉艺术,主要用声音的形式体现故事内容,和影视作品有很大的不同。电影和电视剧都是影像和声音相结合的声画艺术,通过具体的影像展现故事情节、人物和环境。最初的影像是纯粹的视觉艺术,是没有声音的。无声的画面对故事的展现有很大的局限性,无声电影的对白都是通过字幕的形式展现在屏幕上,而音乐则是通过现场演奏的形式展示。1877年爱迪生发明了留声机,声音的世界开始彻底改变。声音可以记录了,声音可以反复地播放了,一种新的艺术形式有了诞生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1924年诞生了世界上第一部广播剧《危险》,由英国广播公司录制。抗日战争期间一大批爱国剧作家也创作了大量的抗战广播剧,如《我们到前线去》《前进的号角永不停》等,开了中国广播剧的先河。广播剧虽然失去了一分的画面,但却多了十分的想象。影视作品的演员、道具、场景等都是具体的,每个演员的形象也许并不十分符合大众对剧情和人物性格的理解,因此给作品留下了遗憾。而广播剧恰恰弥补了这个有可能发生的瑕疵,剧中人物的形象、场景完全是听众自己的想象,根据各自的阅历、知识储备等差异,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自己创造的哈姆雷特,毫无违和感。而在剧情的延展汇总中,广播剧的音乐起到了增强真实感、体现情绪的内涵、烘托场景氛围、表达人物性格等决定性作用。在最初的无声影视作品的时代,虽然没有语言对白,但已经开始有音乐的烘托,并作为无声影视的伴奏出现在艺术作品里。音乐艺术无论在影视作品中,还是在广播剧中都能体现一个音乐的共性,就是能够通过听觉感受到情感,展示特定的形象,根据作品的需求创作符合剧本的思想内容。音乐听觉和解说、台词、效果共同结合,融为一体,表达剧情。广播剧音乐是一门有审美特性和规律的科学,具有独特的审美规律和特性,和其他类型的音乐有很大的不同,其主要特征是要符合剧情、符合人物、符合时代要求,给人以很真实的带入感。跟影视作品不同的是,影视有具体的影像作为基础,以场景、人物形象、道具、光影等手段,展示作品想要表达的思想内容。比如电影《李焕英》中的一个标语,就会带入年代感,再加上服装打扮、人物形象,已经具体地表现出八十年代工厂的环境,工人的风貌,这时的音乐就起到烘托气氛、增加人物鲜活生命力的点睛作用,就像做菜临出锅前放点鸡精,属于调味料,但并不是主味。而音乐对于广播剧来说就是主味了,运用音乐的旋律、和声、节奏、配器和特殊乐器来增加表现力。比如西北的剧情就会选用二弦子、海笛管子等乐器,新疆故事就会选用热瓦普,手鼓等,内蒙古就会选用马头琴、呼麦等表现形式,都非常具有民族性和地域性,特点鲜明,能很好地表现地方特色。这就是所谓的主味。下面就以由陕西省委宣传部录制的连续广播剧《村头一棵老槐树》为例,说说音乐的作用。故事讲的是20世纪80年代到21世纪初发生132┃

  在陕西省沿河县委书记张克俭身上的故事。主人公开始是一个青年突击队队长,他参加抗灾抢险,经过不懈努力考上公务员,官至县委书记。然而,他又不自觉地陷入亲自审批的防汛工程的违规违纪中,在情与法的搏击中最终找回初心,悬崖勒马。故事的开头用了一段悠远的笛子,吹出来黄河的九曲十八弯,这是个远景,交代了大的地域性,再加上风沙声效,一个壮阔的西北大地就展现在听众的脑海里了。再由一头牛的叫声,把听众转到了一个近景,这时传来了一首童谣“小娃娃,做钩搭,做好钩搭钩槐花,槐花晾干做药材,祈福消灾全靠它……”这时村民的走路、鸡叫、孩子的嬉闹等音效进入。怎么样?一段音乐就可以表达这么多,场景完全由你自己的想象产生,这就是广播剧音乐和影视音乐的区别。环境音乐在剧中多次出现。所谓环境音乐就是能够准确地表达剧中事物的具体场景,山村、城市、夜景等等。剧中多次出现克俭书记回家乡视察,和村民、长辈拉家常,回到村里的老槐树下,还有祖祖辈辈用水的甘泉井旁的场景,这时配的音乐是喜庆的,以具有西北农村特色的秧歌鼓、三弦等乐器为主,配合欢快幽默的旋律,来体现家乡人民的质朴、和谐、幽默,书记和乡亲们的关系是融洽的。剧中有三次视察沿河防汛工程,分别用了三种不同的氛围音乐。因为三次视察沿河防汛工地有着不同的场景。第一次是防患未然时,音乐是轻松的,因为汛期将至,但还没有来,表现的是一种宁静的、舒缓的氛围,景色宜人,虫叫蛙鸣,钢琴的分解和弦给江河一种流动的惬意和舒缓。第二次去沿河防汛工程是在市里要来巡视组之前,因为三十年不遇的洪水就要来了,书记出于对秘书的信任,在防汛项目没招标的情况下就签字了,这也使书记感到了工作时的疏忽。当书记和技术监督工作人员对大坝进行验收时发现了重大问题,此时的音乐是愤怒的,是惊恐的,定音鼓在最底层不断地轰鸣,低音大提琴在不和谐音程的旋律中挣扎,悲愤交加。他狠狠地批评了秘书,这时发现秘书在送给他的一本书里夹了一张三十万的银行卡,要退回去,工程方不收,那就用这笔钱加固大坝吧。第三次是在梦中,经过痛苦的思想斗争,想起了刚当上县委书记时乡亲们对他的期待,母亲对他的教诲,工作的失误,大坝突然垮塌,亲人们的笑脸在垮塌中淹没。这时的音乐是激动的、紧张的、翻江倒海的,大管弦乐队的多声部配器,管乐的齐鸣,表现出了悲愤交加的情绪,小提琴的加入使情感得到升华,最后在大镲声中惊醒。音乐已经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环境场景。关于情绪的音乐就更多了,其中回忆的场景就有很多。回忆当初刚当书记时乡亲们的喜悦,用了春天般温暖的长笛。自己对着自己的影子自言自语时,也就是灵魂的对话,用了电子合成器合成的长音,缥缈虚无,体现了灵魂的可怕,影子的悲伤和惭愧。风雨交加的雨夜,书记和妻子的对话,用了情绪化的小提琴。和村里长辈对话的情绪就更多了。其中一段是老林叔听说书记收受银行卡偷工减料沿河防汛工程时的对话。说他辜负了村里的老少爷们儿和党组织,对不起他死去的爹——他爹就是当年修大坝三天三夜不睡觉累吐了血,死在了河堤上。这时用的音乐是以大提琴为主要乐器的悲伤旋律,体现了主人公的惭愧、痛苦,入情入理。在剧中有好多表现主人公思想斗争和母亲教诲的场景,一个以二胡为主要乐器的旋律反复出现,有时是主人公自己拉二胡想母亲从小对自己的教育,有时是自己面对诱惑不断斗争的内心思绪。那么,为什么用这个旋律?是为了表现母亲的教诲和利益诱惑的对抗。最后初心战胜了诱惑,好干部没有被腐蚀,没有出卖人民的利益,而是为人民争利益,这就是我们好县委书记的初心。以上就是作者制作该剧的创作意图和思路,该剧已经登录《学习强国》,感兴趣的听众可以搜索收听。(作者单位:哈尔滨广播电视台)责任编辑 姜艺艺 王巍2022.2┃

  133

篇五:试析广播剧的审美价值和美学意义

  

  以人声为主的播音艺术创作对播音主持专业的意义

  第一篇:以人声为主的播音艺术创作对播音主持专业的意义

  以人声为主的播音艺术创作对播音主持专业的意义

  声音是人与人交流、沟通的一个重要媒介。而对于播音主持专业的同学更是如此。他们需要通过用声音来传达对观众、听众所要表达的内容和情感。不论你是电视节目主持人还是电台节目主持人。都需要用人声来传达你所要表达的东西。在专业课学习是,老师也曾经给我们说过,播音员或者是节目主持人,在他们用自己的声音给听众传达信息的时候,实际上就是一个二度创作的过程,所以播音也通常被人称为二度创作。以人声为主的播音艺术创作更是如此。在我看来,以人声为主的播音艺术创作是对学习播音主持专业的人的肯定,也是对播音员和节目主持人功底的考验。同时,以人声为主的播音艺术创作也也是塑造人物形象的关键,以人声的变化来形象并且生动的传达出文章中、电影中、电视剧中或者是舞台剧中人物感情的变化和人物所要表达的感情。因为播音的成功与否、质量高低直接对传播效果、舆论导向以及观众影响度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我认为只有艺术才被人们称之为“创作”。播音和节目主持这两项传播活动的艺术性是客观存在的,一方面是由于它们本身都有特殊的准则、特定的规律;另一方面它们的实际操作都是富有创造性的。播音是一种有声语言艺术的表达方式,它依据文字符号而产生;而节目主持,在大的播音学范畴中,它是一种无稿播音,即基本没有文字稿件作依据的播音,靠“腹稿”或“即兴”创作。相对于有稿播音而言,无稿播音的难点在于内部语言向外部语言的转化。我们之所以强调播音主持都是二度创作,是因为播音这个概念是发展的,根据一般的创作规律,播音主持活动具备了创作的4个要素:第一个要素是有明确的目的。作为党和人民的宣传员,我们进行播音主持的目的就是传递信息、传播知识、服务受众,贯彻党的宣传方针,达到党的宣传目的。这种目的,既有大的目的,又有小的目的,既有长远的目的,又有近期的目的。第二个要素就是要有艰苦的劳动。为了实现广播电

  视的宣传目的,播音创作主体必须付出艰辛的劳动,把人类劳动成果中的精华,通过我们的传播让更多的人分享。有些人认为稿件是别人写的,我们播音没有自己的东西。这一观点是错误的,写稿和播稿都是创作,是两种形式不同的创作,有的时候,播别人写的稿子比播自己写的稿子要付出更多的劳动。因为播别人写的稿子,我们还有一个理解与感受的过程,有一个与创作者思想融合的过程。我国著名语言学家徐世荣先生曾指出,“写的语言”是学问,“说的语言”也是学问,写与说都是信息的传达。第三个要素就是转变形态。播音是一项把文字符号变成有声语言进行传播的活动,主持也不例外,是一种把思维转化为内部语言,再转化成外部语言进行传播,在传播过程中,播音主持艺术完成了一项由静态到动态、由无声到有声的形态转变。第四个要素就是要有一定的成果形式。一件好的播音主持作品就是艺术成果,它的价值体现在宣传性和艺术性上,在传递信息、传播美、服务于人民群众的过程中。播音主持作品创作有实用价值和审美价值,那精妙的有声语言中的包容量、高深度、美学意义,在教育和鼓舞的作用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所以说播音艺术创作对播音主持专业而言是一项创造性的艺术。无论是从播音员同稿件素材的关系看,还是从播音员同听、观众的关系看,播音都是一项再创造的过程,因为是播音员给了那些在稿件中和文章中被作者所描写的人物赋予了新的生命,他们的再创作,给仅仅只是停留在文字版本中的人物赋予的声音、赋予了思想。让他们不再仅仅只是作者文字中的人物,而是一个有性格、有声音,一个更加富有生命的人。

  第二篇:播音主持专业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广播电视事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高校播音与主持艺术教育教学虽然也取得了可喜可贺的成绩,但也存在实践教学薄弱的“硬伤”。很多高校的播音与主持艺术教学中普遍存在着“理论学习有余,实践严重不足”的现象,因此对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尤为重要。结合实际教学经验,更好的开展实践教学,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加强学科理论学习观摩优秀节目策划过程

  毋庸置疑,理论学习的第一位的,一切实践活动都要建立在扎实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之上的。但是理论学习又是很枯燥的,而且纯粹的理论学习如果不结合其他方式进行强化训练,很容易被学生遗忘。当下广播电视事业生机勃勃,不断涌现出优秀节目主持人和节目形式,如果能把理论学习和对优秀作品即主持人节目进行观摩结合在一起的话,不仅可以充分利用资源,而且可以把枯燥的理论学习变的形象而生动。

  如《挑战主持人》是中央电视台倾力打造的一档之名栏目,该节目以“挑战主持人,挑战你自己,挑战无处不在”为宣传语,九年间历经改版但精彩不断,并为央视和各地卫视输送了大量的人才,如高博、张湘东、石琼璘、施丹、邱晓雨等。改版后的《挑战主持人》采用马东——张绍刚——叮当串接加点评的“铁三角”模式,有时还连线央视著名主持人朱军、崔永元、徐俐等与选手共迎挑战,是不可多得的、值得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观摩学习的优秀作品。在理论学习的同时结合对《挑战主持人》的观摩,不仅让学生强化了所学的理论知识,而且让学生非常紧密的将所学知识与生动的电视节目直观的联系在一起,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所学理论知识。尤其2007年《挑战主持人》全面改版开始与全国高校合作,对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学生来说更是把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展示自己的最好机会,所以应积极鼓励学生参加。

  加大实验中心建设拓展校内外实习基地

  对于播音与主持艺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来说,不断更新充实了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改善了实验室条件,校内外实习基地逐步拓展。实验室及实习基地均应满足学生的需要。通过相应的的仪器设备来测试、分析以及鉴赏大量的录音、录像活动是需经常进行且必不可少的实践活动,常见的形式如:播音主持、新闻采访、播音主持录音、电视摄像、后期编辑、演播室导播等。鉴于这些活动都需要在实验室中进行,因此对于播音与主持专业来说,一个完备且能供师生有效使用的实验中心是不可或缺的。

  1、设备齐全的实验中心建设

  目前我国开办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学校愈来愈多,但是不少学校的实验中心建设环节还是很薄弱。甚至有的学校所谓的实验中心就是一间堆杂物的小屋子加上几台被淘汰下来的电脑,这样的现状极大限制了专业的建设和发展。一个完备的实验中心需包括软硬件建设和管理制度建设。

  针对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所建立的实验中心从结构上至少要包括如下几部分:形体室、语音分析室、录音实验室、摄像实验室、编辑实验室、演播室(厅)。同时这些实验室之间是相互独立但又相互渗透的。

  音频、视频编辑,后期制作等活动在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实验中心的实践活动中占相当

  大的比重,购买和引进适合专业使用的软件,方便师生教学和学习使用。

  根据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具体情况,可以采取开放式的管理。开放式的管理可以体现在几个方面:实验场地开放、实验设备开放、管理形式开放等。在专业教师和专业实验人员共同负责的前提下,通过一些规章制度的约束,使得学生对实验中心的使用达到良性循环,取得预期的实践效果。

  2、联系广泛的实习基地建设

  为了满足人才培养的需要,充分利用学科优势和社会资源,逐步建立和拓展校外实习基地,进一步完善实习实践的规章制度,对教育实习和专业实践的管理过程做进一步的规定。同时,制定详细的实习、实践教学大纲,并且选派优秀教师进行实习指导,采用学院集体安排以及自主联系实习相结合的方式,为实习广开渠道,强化了学院实习实践的管理,满足学生教育实习和专业实践的要求,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播音主持艺术专业应该与当地市文化局、旅游局、电视台、广播电台、报社相关单位建立实习合作关系,形成与实践教学内容和培养目标相配套的实习基地群。实习基地的建设不仅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和综合素质,还能成为学生初步了解社会的窗口,增强学生的知识与接触社会的能力,提升了学生的自身素质,部分实践项目也可给接受学生实习的部门带来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时促进学校教育,推进教学科研工作平台的建设。

  依据教学目标发挥艺术特长,提供舞台实践机会

  舞台实践是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实践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各种各样舞台实践给学生们提供了绝好的锻炼和学习机会。不管是舞台实践前的精心准备,还是台上倾情展示,或者是台下的反思总结,都会让学生学到很多在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和经验。所以我们要有意识的开展一些舞台活动并鼓励学生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积极的参加到各种各样的舞台实践中来。

  舞台实践可以是多种多样的。由于大学四个年级每个阶段的学习、训练的侧重点不同,应该针对各不同年级学生开展不同类型的舞台实践。

  一般来说,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大一主要侧重于吐字发声、普通话语音的规范,鉴于这一特点,可针对大一学生开展侧重于普通话语音的朗读朗诵比赛。

  大二时学些的重点在于有声语言表达的内部技巧和外部技巧,在这一特点的指导下,可针对大二学生开展例如绕口令比赛,辩论赛等活动。同时还要帮助学生注意外在形象和体态语,开设有健美操、电视化妆艺术造型的学校还可组织健美操比赛或者造型比赛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检验学习成果。

  针对大学三年级学生开展的舞台实践应侧重强化这些技能,开展诸如模拟新闻播音、模拟主持、即兴评述等略有难度的项目督促学生进行提高练习。

  大四时可开展以配音比赛、汇报演出、对素材进行后期制作等为代表的舞台实践。这个时候学生也即将告别校园,在真正的媒体和社会上检验自己所学的成果了,所以要尽可能的在舞台或者平时实践中帮助每位学生挖掘出自己最拿手的技能。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舞台实践还可以分为:专业舞台实践和非

  专业舞台实践。非专业舞台实践是比较常见的一种类型,如演讲比赛、辩论赛、舞蹈大赛、校园歌手大奖赛、各种晚会等。

  专业舞台实践则是针对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和学生的实际特点开展的一系列针对性较强的舞台实践活动,如主持人大赛,模拟播音比赛,汇报演出,上镜考试等。以汇报演出为例,汇报演出又可以分为学年汇报演出和毕业汇报演出,通过汇报演出可以将一段时间内所学习的知识和经验进行展示、实践和汇报,同时也是一种反馈,能让老师看到问题所在和成功之处,及时调整教学重心和教学任务。尽管不同阶段的舞台实践形式不同,专业和非专业舞台实践的形式也不同,但是舞台实践在整个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学习过程中是最有效也是最重要的实践形式。

  ——北大资源研修学院

  第三篇:播音主持专业参考

  播音主持专业报考推荐TOP1001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播音系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

  概况: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学术排名全国第一,历史悠久,师资雄厚,专业学术性强

  毕业:略(太多)

  录取:1996年之前是按专业成绩从高到低排名录取,后改成按文化成绩从高到低排名录取,从2004年恢复实行按专业成绩从高到低排队,高考文化分作参考录取

  招生:今年的招生人数没有变化

  02浙江传媒学院播音主持系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

  概况:1986年为解决当时广播电视人才紧缺设立的高等专科学校,2004年批准设立本科层次,学校大部分资深教授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播音系

  毕业:本科专业现无毕业生

  录取:文化成绩占80%,专业成绩占20%,从高到低排队录取,这样的录取原则相对于中国传媒大学文化成绩要求较高

  招生:学校扩大招生规模,今年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本科招生120人

  03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语言传播系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

  概况:中国传媒大学2004年成立的分校,设在南京近郊,现借用南京一私立中学校舍办学,本科学历层次,师资大部分来自中国传媒大学本身,民办公助型,学费16500元/年。毕业:2004年建分校,现无毕业生

  录取:同中国传媒大学,文化分数要求和专业成绩排名相对于中国传媒大学本部要低

  招生:今年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扩招到170人

  04上海戏剧学院电视艺术系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

  概况:上海戏剧学院是影视类艺术院校(如中戏、北电)中较早设立播音专业的学校

  毕业:学校培养了很多著名的主持人,如中央电视台(原上海电视台)董卿、SMG上海广电吉雪萍(《十六岁花季》、《走过花季》中饰演白雪)、中央电视台雄熊等

  招生:只有24人

  05四川师范大学电影电视学院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

  概况:办学时间较早,民办公助型,挂*在四川师范大学的民办二级学院

  毕业:中央电视台《绝对挑战》、《开心辞典》李佳明(该校表演系),中央电视台《金苹果》、《综艺新势力》谢娜(该校表演系),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早安中国》施丹,湖南电视台卫星频道《音乐不断》杨乐乐,湖北电视台卫星频道《星秀场》李秀蕾等

  招生:为了扩大招生规模,分为三个专业方向,共招120人

  06浙江传媒学院播音主持系主持与播音专业

  概况:专科(现称高职),浙江传媒学院的传统专业

  毕业:光线《娱乐现场》的索妮,湖南电视台的李维嘉等毕业于浙江广播电视高等专科学校,由于专科的学历层次,其他的毕业生多分布于省级台,大部分是南方地区的省级台

  招生:40人

  07天津师范大学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

  概况:为国际女子学院的专业,1993年开设普通高等教育的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专科,设在天津西青区,招男生,师资比较有保证,都是中国传媒大学和天津师范大学等地长年从事广播电视实践的资深从业人员,如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播音指导、原中央电视台资深播音员

  毕业:散状分布,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均有毕业生就职

  08广播电影电视干部管理学院编播系电视节目主持与播音专业

  概况:专科,办学时间较早,原是广电行业内部的培训学校

  毕业:毕业生较多,多分布于省级台、省会城市级、副省会城市级和地市级台

  09武汉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

  概况:办学时间在新设立此专业的学校中相对较早,新闻传播专业是武汉大学的强势专业,新开设的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是强势专业的延伸

  毕业:毕业生情况不详湖南大学广播影视艺术学院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

  概况:2002年设立,湖南大学与湖南电广传媒集团湖南卫视合办的二级学院

  毕业:无毕业生

  招生:30人

  第四篇:播音主持专业学习心得

  播音主持专业学习心得

  此时的窗外是天地间浓妆艳抹的时候,阳光失了些先前纯粹的灿烂,仿佛染上了一点儿晕色,有种想要招惹些回忆的味道。而此时的我手中翻启着厚重的专业书,感慨着自己的专业学习竟如此飞逝而去,付出了几许?又收获了几分?心中不觉像

  极了窗外交错的欣喜与无奈。

  记得初学“气息控制”时,我始终都找不到“气息流动”的感觉,反复练习仍不得其法,而后,我的小课老师告诉我:“现在你干脆忘记任何具体的理论指导,记住,每一句话都是发自内心说的,从心里向外抽取的!”我随即想起妈妈告诉过我的“为文只是因为心坎里的话要出来。”是的,为文,为人,播音都是一种心灵的传递,无论是“故人西辞黄鹤楼”的苍茫,还是“八百标兵奔北坡”的生动,言为

  心声才会有情,有流动。在专业学习里,从“气息控制”到“播音创作中的感受”,从“情感的引发和聚积”到“对象感”的把握,我一次次地透彻着“言为心声”的真正含义,也领悟了它在稿件创作中的重要。所有优秀的播音都是由于与受众形成了共鸣,所有“言之有物,言之有情”的播音都是由于传者与受众间精彩的沟通——“对象感”合适积极的把握。专业学习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而我也在不断地摸索着“心中有人,心中有情”的播音状态。今天在安静中梳理我专业积累中最深的体会,心有惶恐但仍无限感激。仔细地揣摩和斟酌,算是对专业学习之路段落的献礼,也是在新的起程里再一次的抛锚吧??

  (一)在西方传媒的定义里,播音员意味着一种职业性,权威性,个性化的力量。作为传播者,宣传有的放矢,宣传深入人心尤为重要。这要求传播者要与受众溶为一体,以“有人来听”为基础,成为“有人要听”。说话是要看对象的,播音更应如此,努力地获得最准确最积极的对象感,才可以使播音员主持人不但悦耳悦目,而

  且赏心。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曾说过:“没有对象,这些话就不可能说得使自己和听的人都相信有说出的实际必要。”所以,获取对象感是播讲稿件“有的放矢”的关键。对象感也就是“心中有人”,为着他们而想着他们,时刻不忘记他们。也就是受众群总在你心中存在着,做聆听状等待着传者的字字如珠。

  关于对象感,播音学张颂教授是这样定义的:“对象感,就是播音员必须设想和感觉到对象的存在和反应,必须从感觉上意识到听众的心理、要求、愿望、情绪等,并由此调动自己的思想感情,使之处于运动状态。”对象感是被播音员用来作为使思想感情处于运动状态的一种手段,一种途径。只有当你充分了解受众对你宣传的内容可能会有的反映,了解你所面对的受众的情绪和情趣之后,你的播音才会更有针对性,“言之有物,言之有序”才能迎刃而解!

  西方的传播行业对于“对象感”也极为重视。英国广播公司教员罗伯特·麦克利什说:“融洽的关系是靠着为观众设想建立的,寻求这

  种无形间的沟通是‘无线电波的延伸’。”所以,融洽的氛围是交流的前提。在当今大多数的听众都是以广播为背景声音的环境下,如何使“文字脱离稿件”飞入受众的耳朵,并引领他深入其中,几乎成为了所有传者的难题。面对“去创造有生命力的语言,并让它以自由的个性与听者坦诚相见”这种极致化的追求,传播者依然把“集中精力,调动情绪,把心思放于受众”首当其冲地推为重中之重,这千锤百炼之后的“青睐”可见一斑。

  在专业学习中,我们经常会听到老师说:“你播音像自言自语??”,或者经常会在播完稿件之后自己都不知所云,面对同组同学面无表情的反应,尴尬万分。这些都是没有找到准确的“对象感”并没有由此深入理解稿件所带来的窘境。没有动已心,又如何动人容?没有在寻找对象时“入乎其内”,又如何在播讲中“呼之

  欲出”?

  推而广之,凡能受到听众、观众欢迎的节目,其“对象感”都很强。像《为您服务》这种服务性的节目,在聊天似的谈话中充分的实现了互动的交流感。而且由于对象感的作用,使播音与主持具备了真诚热切,情感积极,语言丰富,平易亲切

  特点,其播讲的成功也就不言而喻了。

  然而,正如马克思所说:“如果你想欣赏艺术,你必须成为一个在艺术上有修养的人。”“出乎其外”如果被称作是质的飞跃,那么“入乎其内”则定是积累质的基础。“手到擒来”的前提依旧会永远是“铁鞋踏破”,这一点在播音创作中仍

  是真理!

  (二)获取对象感是一个不断地积累和沉淀的过程。

  在播讲稿件之前,我们一般都要对受众进行具体的设想。而设想的依据则是语言内容所反映的主题和目的。因此,理解语言内容是根本,深入主题是挖掘之器。在此,我想谈谈获取“对象感”使“言由心声”的途径。

  从西方对于播音员的定义不难看出,“权威性”对于播音员的重要。这里的“权威性”与“可信性”并不完全重合。权威性是指一种

  状态,而不是单纯的声音。“权威性”是“你对你所谈论的事很了解,而且能给人信服的解释,并随时准备向别人解释清楚。”它来自于冷静的头脑和丰富的内涵。传者必须深入了解所言之物,把自己要表达的事物溶化在自己的血液里,才可能在与受众交流时做到“言之有人”

  “言为心声”。

  所以提到“写作”的重要,英国广播公司《世界报道》的新闻主持人约翰·伊说:“关键在于完全搞清楚你所要念的东西,然后再开口。如果你明白了,听众也明白了。”熟悉播讲内容并且使自己的思索蕴含其中是播讲愿望有所激发的动力。知道讲什么,才明白要讲给谁听;知道受众听什么,才明白要怎么讲。英国ABC新闻的经理曾批评一些年轻的播音员并不理解所念的东西,把新闻节目做的像在猜谜,甚至错词不断,这都不是有前途的新闻人士应该犯的错误。可见,在播音中做到“心

  明眼亮”并非易事。

  《妇女时间》的主播珍尼·莫瑞说:“如果你不能写的话,你就不是称职的主持人。”——写作能力是一个传者必须具备的素质。在这里,“写”所包含的不仅有语言组织能力及谴词造句的功力,还包含了播音员主持人个人的思考和角度。同时“写”的过程也是传者消化信息的过程。英国四频道主播认为“所有的信息新闻都要了如指掌,否则会影响其播音风格。”“有些报道要动手写,使其可以适应我的风格。”这种深入稿件,努力寻求对象感,挖掘内心感染力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也值得我们深思。

  正如美国新闻单位的策略是“微笑微笑再微笑”,英国则是“微蹙微蹙再微蹙”。其实表情只是他们定位对象感的一种方式,而努力做到“由已达人”才是他们的真

  正意图所在吧!??

  (三)获取对象感的另一方面取决于创作主体——播音员要有“感”。这是根据自我感受而言的。你要有“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的“感”;要有“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感”;要有“大江东去浪淘尽”的“感”,要有“庭院深深深几许?”的“感”。感

  情是引发共鸣的全部体现,你要时刻感受听者的存在,并努力地把你的“感”与之交流,呼应,深切于一体,浑然于一体!

  “感”中要有情。有情的对话才吸引人。如果播音员是画家,他一定会在用情处用水彩

  淡淡地涂抹一层再一遍遍地浸润,而不会狂甩几点火红的油彩了事。情

  发于声,亦止于意。

  “感”中要有“意”。像极了古代的绢画,意在笔先,笔停意存。比如我们最惧怕朗诵的“再别康桥”,在播音员陈醇老师的播讲中慢慢化为“魂断康桥”,意

  于情中,余音袅袅,绕于听者之梁。

  “感”中要“畅”。我们在播讲中总想找到一种“畅所欲言”的感觉,这样说起来才有动性,听起来也会舒展。只有让受众在你的语言中觉得“畅”,才可能毫

  无阻碍地找到你所传达的“情”和“意”。

  在所有央视的节目里,一直难以忘怀张悦主持的《为您服务》。曾经不懂得运用专业术语时,总以“舒服、惬意”来形容她的主持,而今终于找到了合适的词语——“对象感极强”来概括她的优秀。她用她亲切温和的语言传达方式展示了一种东方的美,非明艳之美,非华丽之美,而是气质之美,人情之美。记得在一次中央台庆的晚会上,张悦总结她的风格时说:“每次上镜都是一次回家,不是‘破门而入’,而是‘翩然而至’”。现在回头想想,才品出其中滋味:心中有情,又怎会

  矫揉造作?心中有意,又怎会虚张声势?

  总之,获取对象感是播音“言之有物”的根据,“对象感”的把握也是“言之有情”的升华。而这一切技巧手段的应用都需要深厚的积累和踏实的付出。我们思想就像是种子,如果你播种的是劣质的果核,就别幻想会结出大大的苹果!寡情心

  枯才会有淡而无味,言为心声才会有情溢于表!

  我曾经一度以为“此声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闻”的优美之声才是播音的光环所在。可一千多天的专业学习让我懂得了:只有发

  自内心的声音,才是最美的。现在的电视不缺笑料,也不缺信息,可就是缺少了点儿享受后的一缕余音,一点儿

  回味??

  “纸上谈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大众传播个性化成功先例在身边,网络传播个人化别致风景在眼前,我们还有许多希望可以创造,亦有很多艰辛要去闯荡。路很长,古有“莫叹生不逢时,贵在奋斗不息。”今日,让我们“莫叹生无奇

  迹,贵在奋斗不息!”,且永不止息??

  第五篇:播音主持专业毕业论文

  广播影视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

  题

  目

  《温馨点播》

  学生姓名

  系

  新闻传媒系

  专业班级

  学

  号

  指导教师及职称

  完成时间

  《温馨点播》

  摘要

  在每个人的心中,“母亲”是一个神圣的字眼,母亲的爱永远是人们心底最深的情感,而大部分人们缺少向母亲表达感情的机会,作为广播,他可以通过声音通过歌声来向大家传达达祝福和爱。

  《温馨点播》是每天早上7点和晚上18点30分播出的点歌送祝福类节目。为听众朋友搭建了一个传递感情、传递祝福的平台。语言样态轻松、自然、富有亲和力。温馨的祝福加上美好的音乐带给听众

  朋友幸福又快乐的感受。

  我的毕业论文从我自身开始定位,从我个人的外在形象和语言特点开始,因为我在语言上更占优势,所以我选择了广播类节目,在广播类节目中选择了点歌节目。既有好听的歌曲和听众一起分享,又有温馨的祝福来送给听众,加上一些感情色彩,更具亲和力和吸引力。

  我的这期温馨点歌节目中,有大家熟悉的喜爱的《妈妈的吻》、《橄榄树》、《爱》、《一生平安》等经典歌曲。送祝福的朋友大多是身在异地的游子们,他们离开妈妈身处异地,在母亲节这天尤其思念自己的母亲,便借助《温馨点歌》节目为自己的母亲送去祝福、送去关爱。

  第一首歌曲《妈妈的吻》是温馨点歌节目组在母亲节来临之际为所有母亲送出的祝福。第二首歌曲《橄榄树》是位朋友为母亲点的母亲最喜欢的一首歌。第三首歌《一生平安》是表达点歌朋友对母亲的美好祝愿。第四首歌《爱》是点歌朋友和妈妈都喜爱的歌曲,传达了他和妈妈的感情。第五首歌曲《涛声依旧》是位朋友为感激母亲对自己的教诲而为母亲点的歌曲。第六首歌曲《突然好想你》升华节目的主题,抒发思念母亲之情。关键词

  对象感/广播播音/亲切的语气

  目

  录

  一、前言·····················································································································4二、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41.选题的目的······································································································

  ····42.选题的意义·········································································································

  ··4(1)为观众朋友搭建传递祝福和感情的平台·······

  ··············································

  ···4(2)让听众快乐生活···························································································

  ······5三、主题分析······································································································

  ·····5四、结构安排·····································································································

  ······5五、艺术手法······································································································

  ·····5六、存在的不足····················································································

  ··················61.气息上的不足····················································································

  ··················62.表现力较为欠缺··················································································

  ················73.出镜时的状态没有调整到最佳······································································7·

  4.制作上的不足··················································································

  ····················7七、心得体会··························································································

  ·················8八、参考文献·········································································································8一、前

  言

  我的毕业设计做的是广播节目,题目是《温馨点播》,内容是在母亲节来临之际为妈妈点歌送祝福,并说出心底想对妈妈说的话。

  人世间最伟大的爱莫过于母爱,五月的第二个星期日是母亲节,在母亲节这天很多朋友都想借此机会向母亲表达自己对母亲的爱。而广播可以给他们提供一个很好的机会和平台,让他们通过广播来传递对母亲的爱和祝福。我做的这档《温馨点播》,让更多的朋友通过广播为自己的母亲点首歌曲并说出自己想说的话。在节目刚开始,栏目组先为所有的母亲送上一份祝福,并说出我们节目的时间和播出内容,欢迎大家通过发送短信的方式来点歌送祝福。

  栏目组的歌曲点完之后是听众朋友点歌送祝福的时间,总共有5位听众的祝福在节目中播出,有为母亲送出母亲最喜欢的歌曲的、有为感激母亲而送祝福的、也有的为母亲说出了自己心底最想说的话。歌曲的选择都是有关母亲的和听众喜欢的经典的歌曲。整个节目有音乐、有祝福,让听众朋友在《温馨点播》节目中感受到温馨和快乐。

  二、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1.选题的目的大学三年的学习,让我对自己有了更深的了解,也对播音有了更

  专业的认识。不同的节目类型有不同的主持风格。通过众多节目类型的筛选,我选择广播类型节目来对我的所学习的知识做一次检验。现如今,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让听众朋友在闲暇时间有一个轻松的空间来让他们的心灵得到快乐,这种快乐来自动听的音乐、温馨的祝福和美好的心愿。

  我开始对广播节目进行了解和调查,发现受众喜欢时尚的歌曲,在歌曲中得到快乐和放松,然而只有歌曲就显得单调了,如果是介绍歌曲,显得不温馨,如果既想听音乐又想得到快乐,点歌送祝福是一个不错的方式,那点歌的内容该是什么呢?什么样的内容最能激发人们的思想感情?那就从人们心底最深的感情出发,即从母爱出发。一年之中,最容易向母亲抒发感情的就是在母亲节这天了。一年一度的母亲节,无论谁都会想起妈妈,思念妈妈,在这天为妈妈送祝福,是一件让人感到非常快乐和幸福的事情。

  经过一天的繁忙工作,晚饭过后听几首熟悉的经典的歌曲,听到有关母亲的声音和祝福,心情也会变的柔软而温馨。慢慢的融入《温馨点播》,之后就让听众朋友有了一个快乐而舒适的心情。

  2.选题的意义

  (1)为观众朋友搭建传递祝福和感情的平台

  现在的电视节目冗杂,种类多种多样。而广播在社会生活和今后的社会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广播的发展越来越受到观众的喜爱,通过广播,可以让听众从声音、从内容、从音乐中体会人世间最微妙的情感。在《温馨点播》节目中听众朋友可以通过广播传递自己对家人、对朋友、对师长的祝福以及感恩之情。(2)让听众快乐生活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闲暇的时间越来越少,而当他们休闲时听到广播中优美的音乐、温馨的祝福、美好的心愿,也许在心灵上就少了些许烦躁和压抑,从而快乐的生活。

  三、主题分析

  播音语言作为表情达意、言志传神的有声语言,具有思维、交际和传播的工具性,同时又是文化的载体。它必然负载着人们的思想感情,体现出认识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某种历史视域和社会体验,成

  为“思想的直接现实”。播音语言特点以广播电视的性质、任务为根本,以国情为土壤,以民族文化为背景,以历史经验和传播规律为源泉,以提高语言的传播质量为目标。

  《温馨点歌》节目以声传情,声情并茂,加上好听的音乐和温馨的祝福使整个节目悦耳动听,温馨舒畅。

  通过好听的歌曲和美好的祝福,来传达人与人之间浓厚的感情。本期《温馨点播》节目传达的是母亲节来临之时对妈妈的爱和感恩之心。这样不仅使听众朋友融入点歌节目的祝福中,也融入了听众自己的内心感情。温暖了做妈妈的心灵,也表达了做子女的感恩之情。

  通过本期的《温馨点歌》六首好听的经典歌曲,合理布置了点歌的整体结构,给大家呈现出一个完整的点各类节目。节目里的点歌内容可以充分丰富大家的情感,也不至于使观众在过程中感到疲劳,一定会使大家在十多分钟的节目时间里跟随主持人体会妈妈的最真挚,最深沉的爱。

  四、结构安排

  《温馨点播》节目是一期以传达感情,表达祝福为主的广播类节目,中间有好听的歌曲、美好的心愿、完美的祝福和不一样的感情。每天两档节目,一档十五分钟,不一样的主题,不一样的感情,不一样的内容和感受。

  内容主要关涉朋友与朋友间的祝福,节日期间对亲朋友好的祝福,生日祝福等等,内容广阔丰富,感情色彩饱满。本期《温馨点播》节目送出的是世间最深切的祝福,是母亲节期间观众朋友们对母亲的祝福,有异地游子对母亲的思念之情,有为人父母对母亲爱的理解和感激之情,有单纯的为妈妈送出的节日祝福等

  等。

  节目中主持人在自己的节目中都要给以自己一个定位。播音员语言特点要体现规范性、庄重性、鼓动性、时代感、分寸感、亲切感、掌握播音语言,可以方便快捷的跟观众传递信息、传播知识、交流情感,使传播交流达到准确、方便和高效,主持人的语言要做到规范、纯正,这是对节目主持人的基本要求。主持人的语言风格,是体现主

  持人个性特点的最为突出的方面。在我的节目中我遵循规范性、鼓动性、时代感、分寸感、亲切感等语言样态,更轻松、更自然的表达点歌朋友对母亲的感情。

  在节目中时常说出我们节目的播出时间和点歌方法,调动听众朋友们来通过我们《温馨点播》节目送出自己的祝福和心愿。

  五、艺术手法

  《温馨点播》是一档点歌类节目,属于广播的范畴。在语速上不易过慢,容易形成拖沓的感觉,造成整体语气不平衡。所以广播节目在语速方面有一定的要求,这就要求气息量要大,偷气换气时要注意技巧。播音语言作为表情达意、言志传神的有声语言,具有思维、交际和传播的工具性,同时又是文化的载体。它必然负载着人们的思想感情,体现出认识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某种历史视域和社会体验,成为“思想的直接现实”。

  发音正确,吐字正确。用标准的普通话播读,特别要注意多音多义字。不添字不少字不读破句,朗读清晰完整。语速适当,用心感受。要抓住文章特点,使节奏流利和谐,缓急结合。语调生动,轻重适宜。根据需要,分出轻重缓急,分清抑扬顿挫,表达出文章的思想感情。停顿除为了休息换气外,更是为了充分表达朗读者的思想情感。停顿包括语法停顿和语意停顿。语法停顿包括自然段落,标点符号的停顿,要显示条理分明。句子中的也要注意逻辑停顿,语断气连就是其中的一个方法。重音,就是在词和语句中读得比较重,扩大音域或延长声音,可突出文章的重点,表达自己的感情,重音可分为语句重音和思想重音。在《温馨点播》中,节目的形式是广播播音和后期音乐配音。播讲之前要不断的认真研究广播稿。既要做到吐字发音准确,还要注意到语速的快慢、节奏的流利和谐等问题。让听众朋友在能听清楚播讲内容的基础上,还要能够让他们以一种很放松、很愉悦的心情去听节目。

  六、存在的问题及不足

  《温馨点播》是我第一次从编、播、录制作自己独自完成的一档节目,过程中总会有这样或者是那样的不足。我认为我存在的不足也

  不在少数,只有知道自己的缺点才会明白朝什么方向努力,在今后不断完善,继续努力。

  1.气息上的不足

  气息是声音的本源,任何声音都是以气息作为基础衬托出来的。我的气息的不足在这次毕业设计中就体现出来了。本身作为女性气息就略显不足,这次的新闻需要在播讲速度上有一定的要求,所以总会有些力不从心。所以在毕业设计中的有新语言可以看出我气息上的不足,以后要在首先在气息的训练上下下功夫,达到自己想要的完美。

  2.表现力较为欠缺

  在对于稿件的处理方面语言表现力体现出欠缺,例如,语速稍快,在重音的上容易把“的”字重读。重音的表达一旦有误,那么在处理稿件的时候我们可能会闹出一些“笑话”。在内容上不是很顺畅,语言不够自然。没有完全将自己投入在节目中。以后做节目一定要做到将自己全身心的投入,只有用心去做才能将一件事做好。

  3.播讲时的状态没有调整到最佳

  播讲时由于是在录音棚录制的,出现了或多或少的紧张。在录制阶段,时间较为紧张不得不进行较为匆忙的录制。播讲时紧张情绪导致气息不顺,总感觉不是特别的自然,语速稍快。我想是由于录制经验欠缺造成的,今后在实习时克服自己心理上的不足,平心静气、争取一次完成。

  4.制作上的不足

  在这次制作的工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虽然对录音软件稍有了解,但不熟练,不能灵活掌握各个功能与选项。刚开始只能寻找专业的后期制作人员来引导我帮我一起做。后来发现还是有问题,比如声音的调整,音乐的调配等都稍有偏差。于是为了让自己更好的完成毕业设计,我就删除之前所做的所有,自己独自琢磨,独自完成编辑,录音,制作等等程序,最后导出音频。

  总之,在这次的毕业设计制作的过程中我认识到许多自己的缺点和不足。通过实习也明白了自己在某些当面还是特别欠缺的,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会不断的完善自己的专业知识和阅历,不断前进。

  七、心得体会

  经过三个月的苦心修整,我的毕业设计终于完成了从开始的准备,到选题,再到录音,后期制作和编辑。每一步都很不容易,更让我真正明白了毕业设计的真正目的。

  这次毕业设计给我最深的感触就是经历比结果更重要,经历了才知道一档广播节目需要多个程序,多次尝试,多个修整才可以完成,首先要选题,选题很重要,题材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节目的质量,题材要选适合自己的,自己擅长的和自己了解的。其次编排策划,搜寻资料,整理思路。然后开始找录音间,找音乐,开始做节目。录好之后的工程事项是很大很重要的工程。接触后期制作的软件,由不专业不了解到一步步的学习,练习,到多次尝试,再到做的不合适又重新做,直到做好。这是一个艰辛的过程。

  毕业设计的结束就意味着我将开始新的人生生活,结束自己的实习,开始自己的社会实践。走向社会的我们参加工作的过程也会像做毕业设计的过程一样,艰难而又充满挑战,失败了再次尝试,跌倒了再爬起来,勇往直前。

  三年的大学生活,三年的学习生涯都体现在这短短的十五分钟内了,我想我还不够,包括主持人的吐字归音、语言样态、副语言的运用、与听众的互动交流等等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我想我都还欠缺,实习的道路上我会更加努力。

  我还在成长的路上,我会慢慢长大,只要奋斗了终究会有收获的,继续努力拼搏开启属于自己的人生。

  八、参考文献

  [1]林鸿:谈播音主持之“气”[J],中国广播,2007,(3)。[2]杨曼:论播音创作主体的基本素质[J],中国广播,2008,(4)。

  [3]文嫚:播音与主持专业学生艺术实践研究,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06,(12)。[4]张颂:《中国播音学》,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3年1月第2版。

篇六:试析广播剧的审美价值和美学意义

  

  第八章

  艺术的价值构造

  本章将以宗白华和莫里茨·盖格尔的三种价值构造论为根底,按照审美价值〔即形式价值〕、真理价值〔认识价值和启示价值〕、娱乐价值、教化价值〔伦理价值〕、象征价值〔即符号价值〕五个方面予以论述。

  第一节

  审美价值

  价值,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存在的对应物,是存在的一种天然的质性;从创作的意义上说,价值是被建构、被创造的;从评价或鉴赏的意义上说,价值是被发现的,而不是被创造的。米·杜弗海纳说:“价值就是对象,因为它作为对象的本原和目的让位于对象的中心。创造价值,就是创造对象。创造审美价值,就是生产带有意义、开创新风格和传达新世界的信息的新作品。〞

  图8-1丁托莱托

  最后的晚餐

  图8-2达·芬奇

  最后的晚餐

  审美价值可以说是艺术的第一价值,或者说是艺术的自律性价值。艺术之所以是艺术,而不是别的什么东西,其区分性标志,就是审美价值;艺术作品或艺术形象之所以是“这一个〞,而不是“那一个〞,其判断标准就是审美价值。杜夫海纳说:“价值就是对象之所以成为有价值的对象的东西,它不是任何外在于对象的东西,而是对象符合自己的概念、完成自己的使命时的对象本身。〞

  审美价值是艺术作品的可识别性特征。每一件艺术作品都是一个完整的生命体,都是一1/1个个别性和差异性的存在。在艺术世界之中,每一个作品都凭借其审美的〔有时也包含别的因素〕能量和引力占据着自己应得的位置。虽然每一个作品所占据位置的大小和重要性会各有不同,但是,一部作品一旦获得时代和历史的认可,一般地说,其他的作品,即使是同一题材同一主题的作品,是不可能动摇其地位的。因为进入艺术世界的入场券并不受名额的限制。在艺术世界里没有类似体育竞赛那样的退一进一的规章;艺术运行的规律并没有为作品之间的相互抵消或谋杀提供时机,而艺术审美体验的规程那么宣告,此艺术作品永远不可能取代彼艺术作品。西美尔说:“只要客体是仅仅有用的,它们就是内在可变换的,并且每一件都能够被别的有同样用处的东西所代替。但是,当它们是美的〔我将这里的‘美’改为‘审美的’——引者〕时,它们就拥有了唯一的个别存在,并且一者的价值不能被另一者代替,即使它可能以自己的方式表现得跟另者一样美。〞荷马的史诗并不因为有莎士比亚的诗剧而失去其魅力,希腊的建筑和雕塑并不因为有文艺复兴时期出现的大量建筑和雕塑杰作而失去魅力,其原因即在此。

  图8-3冯承素?兰亭序?摹本〔神龙本〕

  2/1图8-4褚遂良摹本

  图8-5虞世南摹本

  图8-6赵孟頫摹本

  比拟一下审美和饮食的差异,即可最通俗地反映出艺术世界的规那么与非艺术世界规那么的区别:饥饿的人〔无论多么挑剔〕通常既可以以山珍海味充饥,也可以以粗茶淡饭果腹,而且就口腹快感的效度而言,两者之间几乎没有太大的差异。对一个审美饥渴者来说,这种替代性却是无效的。如果这个审美饥渴者想欣赏的是丁托莱托的?最后的晚餐?,你就决不能用达·芬奇的同名作品来应付。虽然也许后者更有名,但即便如此,后者仍然不能取代前者。所以,大卫·贝斯特说:“一个声称‘我爱萝茜,但珍妮也可以代替’的人,是不懂得爱情的。同样的,一个告诉别人说:‘你不必劳神去读托尔斯泰的FatherSergius〔?谢尔盖神甫?〕,因为它跟莎士比亚的?李尔王?说的是同一回事的人’是没有鉴赏力的。〞

  审美价值也是艺术作品的唯一性和不可重复性属性。不仅不同艺术家的类似的优秀作品不可取代另一优秀艺术家的作品,即使是某个艺术家模仿和复制的另一艺术家的作品,也无法取3/1代原作的价值。著名书法家冯承素、褚遂良、虞世南、赵孟頫都曾经临摹过王羲之的书法作品?兰亭序?,而且都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但是,即便如此,它们依然无法取代王羲之的?兰亭序?的价值。

  审美价值从一种意义上说,是它的超功利价值,从另一种意义上说,也可以是它的功利价值。以凡·高的作品?奥维尔﹣苏尔﹣瓦兹教堂?为例,当我们从画家主观而大胆的用色、夸大而生动的造型、强烈的情感表现、灵活的构图技巧……这样的角度来欣赏这件作品,而不是从作品的商业价值〔可预期的拍卖价值〕或者历史价值〔比方绘画的史料价值〕或政治价值〔比方爱国情怀〕来考察这件作品的时候,我们所关注的就是这件作品的超功利价值〔图8-7〕。换一角度看,我们刚刚所关注的,其实也是作品的功利价值。任何艺术作品,在一定意义上都是有功利的。假设一个艺术家想让自己的作品尽可能完美或完善、或者尽可能感人至深、或者尽可能引人入胜,总之,尽可能发挥最大的审美效益,那么,在艺术这个集合体中,审美的效度无疑成为艺术家最大的关注点,所以,在这个意义上,艺术的审美价值本身就成为艺术作品最大的一种功利。康德所谓“无目的的目的性〞和“超功利的功利性〞,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图8-7凡·高

  奥维尔-苏尔-瓦兹教堂1890年

  巴黎奥赛博物馆

  艺术的审美价值,并不等于艺术或艺术作品的美的价值。如果以审美价值即美的价值这样的观点来审视现代和后现代艺术,那就有可能出现非常为难的结果,因为在这两个时期,艺术主要不是以美的方式呈现出来的,在很多情况下,甚至是以丑的、乖僻的、荒谬的、破败的形式呈现出来。但是,这些作品曾经是那样地震撼人心、那样地影响深远,有谁会说贝克特的?等待戈多?没有审美价值,虽然它没有古希腊悲剧的崇高?有谁会说盖里的解构主义建筑没有审美价值,虽然他的作品模样“乖僻丑陋〞〔一点也不符合形式美法那么〕?有谁会说毕加索的?格尔尼卡?没有审美价值,虽然它充满了冲突和不和谐?即使是现代主义之前的艺术作品,我们也很难用美这把尺子去衡量。我们不妨设想一下:如果不考虑语言表达的流畅与熟练〔这一点,恐怕大多数中国学者还欣赏不了〕,我们能够用美不美来衡量但丁的?神曲?、薄加丘的?十日谈?、拉4/1伯雷的?巨人传?吗?但是,谁能否认这些文学杰作的审美价值呢?

  审美的形态、风格和价值呈现,是多元的、多态的。有素朴、也有感伤;有幽默,也有挖苦;有隐喻、象征,也有悲剧、喜剧;有优美崇高,也有滑稽荒谬,等等;从另外的角度也可以用另一种表述,如意境深远,气韵生动,构思奇特,想象瑰丽,跌宕起伏,腾挪转折,精致,粗暴,生动,感人,豪壮奔放,温婉幽远,苍凉峻厉,沉郁顿挫,等等。审美的这些函项,作为具有明显差异性的总体范型,无论是呈现于一样的艺术类型中,还是不同的艺术类型中,其终极审美性质和其效果与效度显然是不同的,因此,衡量其价值上下的标尺也必然是不同的。我们不可能用衡量优美风格作品的标准〔诸如和谐之类〕,去衡量滑稽怪诞的作品;同样,我们也不能用衡量幽默风格作品的标准,来衡量隐喻类或象征类作品。

  第二节

  真理价值

  艺术的真理价值,是指艺术家在意象或意境的创造中所置入的深层意义,或者准确地说,是读者或观者在作品的深度模式中所发现的那些具有认识价值和哲理价值的内容。阿多诺说:“艺术作品的真理性内容就是对某一单个作品之谜语的客观解答或提醒。〞柯林伍德说:“艺术所发现的真理是那些单一的而且是自足的个体存在。〞虽然艺术作品始终是保持着向着感性开放和敞开的状态,但是,一切伟大的艺术作品却又往往采取遮蔽的形式——像象征和隐喻这样的形式——其中布满了谜语的阵列,召唤着读者去提醒、去澄清。

  艺术所蕴涵的真理性内容,和真正的谜语其实是完全不同的。真正的谜语总归有一个确定的谜底,就像一个代数算式一样,一定有一个确实的解;艺术中的谜却往往没有一个确定的、一对一的解或者谜底。它既清晰又模糊,既确定又多义。所以许多伟大的艺术作品,比方?浮士德?和?哈姆雷特?,总是具有解释不尽的意义。这也正是艺术的魅力之所在。

  5/1图8-8安基利科修士

  天使报喜

  1430-1432年

  壁画

  194cm×154cm西班牙

  马德里普拉多美术馆

  图8-9但丁·加百列·罗塞蒂

  天使报喜1849-1850年

  在西方绘画史上,有关天使加百利受命向圣母玛利亚通报受胎之喜的故事,可以说是每一个时代画家都津津乐道的重要题材。因为这是西方宗教文化中的“主旋律〞。在但丁·加百列·罗塞蒂之前,以此为题材进展绘画创作的知名艺术家,恐怕有数十人之多,包括乔托、达·芬奇、波提切利、瓦萨利、格列柯等。所有这些艺术家创作的类似?天使报喜?画题的作品,尽管在表现技法、形象的塑造、构图的方式上各有不同,尽管在艺术上也称得上各具特色,但是,有一点是共同的:都是带着宗教的虔诚,讴歌圣母玛利亚伟大的孕育,欢呼圣子耶稣伟大的诞生。罗塞蒂却采取了与前人完全不同的处理方式〔图8-9〕。作为一位诗人,罗塞蒂以反叛的、亵渎神圣的姿态,率先对这一传统的宗教主题提出了质询。在他的?天使报喜?〔EcceAncillaDomini,1849-1850年〕中,身穿白衣的天使长加百利正在向同样身着白衣的少女玛利亚报喜:“蒙大恩的女子,我问你安,主和你同在了!〞〔见?路加福音?第一章,第29节〕按照以往的表现模式,圣母得知自己完美地受孕,并即将生出上帝之子,应该马上在羞涩的天真无邪和莫名的受宠假设6/1惊之中,感到无上的荣耀和幸福。然而,在罗塞蒂的绘画中,一切并非如此。尽管天使长手持象征纯洁的百合花,窗子里飞进象征和平和幸福的白鸽,屋子里倏忽之间活现出一幅聆听天国纶音的美妙场景;尽管天使长似乎是给玛利亚带来了具有强烈“震惊〞效果的福音与福祉,尽管天使长正期待着这位少女感恩的反响,可是,“这一个〞玛利亚的表现却非常令人失望。她似乎对天降喜讯毫不在乎,对报喜的天使也毫不领情。她竟然带着一脸的茫然〔而不是羞涩〕,从天使长身边不停地退向墙角,仿佛在自言自语:“为什么选择我承当这一愚蠢的使命?为什么是我?这个可恶的幽灵终究想要我干什么?〞显然,在这件作品中,罗塞蒂采取了一种远离常规的处理方式,一种类似于但却早于马奈的?草地上的午餐?那样的解构方式。在他的绘画中,明显地包含了一种“不幸的被恩宠〞的意义,一种对无上权威的幸福暴力的质询。正是这种不同寻常的处理方式,罗塞蒂的绘画给人们翻开了新的视野,开启了一种新的感受生活和理解生活的方式。

  阿多诺说:“艺术作品只有通过具体的否认才会是真理性的……真理性内容不是直接可辨的东西。它在其自身中被中介性地传导着,如果要得到认知的话,就需要从这些角度来传导。〞正是因为艺术中的否认性,它所包含的思想内容才能表现出新颖性和深刻性。

  图8-10周向林

  1969年11月12日

  开封

  布莱希特的名作?伽利略传?创造了一个满身充满苦痛和智慧的科学圣人形象。为了研究科学和传播科学,他逢灾受难,饱受折磨与煎熬,甚至最后不得不向罗马教廷屈服,公开宣布放弃自己的学说,以致众叛亲离,甚至被自己最亲密的学生和朋友视为可耻的叛徒。但是,出乎所有人——包括一直软禁着他的宗教裁判所——意料之外的是,一直被人视为懦夫而忍辱负重、苟7/1且偷生的伽利略,居然在宗教裁判所守卫的鼻子底下,完成了力学巨著?对话录?!居然巧妙地将其副本从监禁处传出来!显然,在这里,布莱希特给了观众一种全新的英雄概念:英雄不仅仅需要不屈不挠和大义凛然,必要时也须懂得机智地撤退,巧妙地周旋。当伽利略的学生安德烈面对?对话录?的副本又惊又喜,有愧又悔,并称赞伽利略“在敌人面前把真理藏起来〞,在伦理方面“走在我们前头一百年〞的时候,伽利略说了一句震撼人心而又极富哲理性的话:“追求科学需要特殊的勇敢。〞确实如此,伽利略用不可思议的坚忍完成了他的“特殊的勇敢〞,一种懂得弱与强、败与成的辩证转化奥秘的勇敢。这种勇敢,虽然不无瑕疵,但是,谁也无法否认,它浸透着风雨苍桑和大智大慧。布莱希特虽然没有否认传统的英雄观,却在更广泛的意义上改写了英雄观。这就是艺术哲理的深刻性之所在。

  艺术的真理当然不能仅仅局限于作品所提醒的东西,因为有些艺术形式或有些艺术作品

  并不擅长表达或述说。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阿多诺指出,艺术的“真理性内容并非是艺术作品所显示出的意义,而是决定作品是真是假的准那么。正是艺术中真理性内容的这一变体〔variant〕自身,能够从哲学上予以解释,因为它相当于地道的哲学真理性概念〞

  。一幅普通的静物画或者肖像画,也许并没有显示出像罗中立的?父亲?那样特别、那样深刻的意义,但是却会因为艺术表现上的真实、充分和完满而露出真理的面相。元代著名画家黄公望的?天池石壁图?只是对常熟虞山名胜天池石壁的如实描画,既没有包含任何历史的喟叹,也没有包含像周向林那幅描写共和国主席刘少奇悲剧性死亡的油画?1969年11月12日.开封?那样的对社会的质询,更没有高更的?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到哪里去??中的那种对存在、命运的终极关心和追问,可是谁也不能否认作品巨大的艺术审美价值,谁也不能无视作品所内蕴的震撼人心的力量。那种山的峥嵘和巍峨,树的苍劲和挺拔,山谷的幽幽,水榭的隐隐、烟云的秀润,把观者带入了一个意境深远的梦幻世界。画家运用高远构图法,创造了“山水横拖千里外〞〔?红楼梦?诗句〕的宏伟气势,并用他所擅长的浅绛的风格,对天池石壁作了新的诠释。

  8/1图8-11元

  黄公望

  天池石壁图

  纵139.4cm横57.3cm故宫博物馆藏

  画家的技法固然值得称道。但是,最重要的是,画家通过这幅绘画,展示了他对人们熟视无睹、见惯不惊的自然的新理解。在我们面前,这幅绘画不仅仅以其真实性感动我们,更重要的是以一种全新的生命形式,一个富有灵性的他者,吸引着我们。这正是艺术真理呈现的最常见9/1的形式。

  图8-12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向何处去?

  第三节

  娱乐价值

  娱乐是主体通过一定形式或媒介,使自身暂时从现实世界和日常世界脱离,以进入想象世界或非功利世界,从而缓解精神紧张、获得快乐的活动。娱乐的运作,与如下三个关键词密切相关:注意力的转移、情感的释放、无功利。

  注意力的转移,是指在娱乐或消遣中,主体精神与现实的暂时疏离,或主体与功利世界的断电状态。比方在欣赏美国警匪片时,主体跟随影片中的主人公进入纽约或迈阿密的街道,实现了心理时空的转换与注意力的重新聚焦,“我〞

  进入了忘情无我的境界,在功利世界实现了暂时的消遁。

  图8-13白南准

  电视佛陀——艺术的娱乐向度

  10/1图8-14流行音乐带来的公共性、传染性亢奋

  情感的释放是指,随着情节的开展,主体的精神进入高度紧张和亢奋状态,一旦故事进入终局,马上风息浪止,紧张的情绪得到释放,放飞的精神重新回到功利世界和现实世界。

  无功利,是指在整个娱乐过程中,主体除了获得实际的精神快乐和享受之外,除了消磨了时间之外,并没有获得任何实际的效益,甚至连情感的诉求也是虚拟的,不实际的。比方,在那些有关抗日的电影片中,观众往往通过在电影世界中跟随主人公虚拟地作弄日本鬼子的方式,获得娱乐的快感,并发泄对残暴的侵略者的憎恨情绪,这与在现实中真刀真枪地去打击或作弄侵略者以泄心头之恨,是完全不同的。虚拟的情感是没有方向也无实际效度的,而现实的情感却是有方向性、有影响力甚至是能导致破坏性行为的。所以,柯林伍德提出,“娱乐是以不干预情感的方式释放情感的方法〞。

  艺术世界既是一个统一的世界,也是一个别离的世界。艺术的各个门类之间既有相当明显的共同性,也存在着相当明显的差异性。正因为如此,有的艺术形式更偏重于实用,如建筑艺术;有的艺术形式更偏重于审美,如绘画;有的艺术形式更偏重于娱乐,如影视艺术。虽然如此,我们必须成认,总体来说,所有的艺术形式都或多或少包含着娱乐的成分。

  艺术和游戏有着扯不清的关系。这正是艺术天然具有娱乐性的原因。法国著名心理学家里博在?情感心理学?中指出:“游戏是一个大的类型,艺术活动相对于它来说,只是其中的一个种类。这个特殊游戏形式的突出特征是能量消耗在形象集成中,并创造出作品。〞

  虽然里博的游戏活动包含艺术活动的观点有点极端,但是他的观点对于我们进一步理解艺术的娱乐价值却不无助益。

  过度强调艺术的娱乐价值和过度地无视艺术的娱乐价值同样片面和同样有害。过度强调艺术的娱乐性而无视艺术的审美性,也同样危险。因为两者常常处于纠缠不清的状态。一般而言,真正具有高度娱乐性的艺术,通常也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而真正具有审美价值的艺术,也多少包含一定的娱乐性。

  在艺术系统之内,大凡那些相对来说更具有群众性和参与性的艺术形式,比那些不太具11/1有群众性、表演性或参与性的艺术形式,在娱乐性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在传统艺术中,比方戏剧和戏曲,还有曲艺等,就比拟具有娱乐性。而这中间,曲艺中的小品和相声,那么是最具娱乐性的形式之一。这是因为,这两种艺术类型,本来最具有群众根底、最通俗,近十多年来,由于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的推动,已经获得最广泛的群众性。当然,戏剧与戏曲,音乐与舞蹈,其娱乐性的发现和利用,与观众或参与者的年龄、趣味和文化背景严密相关。年轻人更容易在戏剧中得到娱乐和美的享受,老年观众更能从中国传统戏曲中获得娱乐和美的享受。在戏剧戏曲类和音乐舞蹈类两者之间,又似乎存在一种年龄的分层,至少在中国是如此。对年轻观众而言,欣赏音乐和舞蹈,通常既是被动地承受一种快乐,同时也是积极地参与一种快乐,用心灵、节拍和旋律参与这种快乐;对老年观众而言,欣赏戏剧戏曲,有时根本就是一种唱腔和做功的再演习,具有极大的参与的快乐。

  电影和电视,虽然很难有什么参与性的快乐,但是,由于大多数电影都设置了引人入胜的情节和紧张曲折的故事,观者通常可以从中获得非常逼真的幻觉体验。电影和电视所创造的虚拟的幻觉世界,可以使观者获得一种类似旅游或探险的快乐。观者随着镜头,进入一个陌生而熟悉的世界,紧张而快乐的世界,忘情而忘我的世界。与旅游唯一的不同是,观者免除了舟车劳顿,以比旅游快得多的速度,进入一个新的感性世界。从根本性质上说,和旅游一样,观众在电影院〔电视稍有不同〕消耗了时间,消耗了金钱,消耗了精力,但是,在这一过程中,却实现了一种增值:审美快乐的增值和信息的增值。这就是艺术的消遣不同于其他纯粹的游戏性消遣的地方。

  娱乐、情感的释放和快感,这三者之间,既构成艺术的质性等式,也构成人生的质性等式。虽然鼓吹禁欲主义的叔本华对艺术的快感秉持着拒绝态度〔他却并不拒绝生命中的那种他认为的最粗俗的快感〕,认为快感只是艺术的偶然契机,甚至不比关涉艺术知识的快感更有意义。艺术中的快感是一种猝然逃避之感,而非艺术本身所逃避的那一现实局部。但实际上,艺术的快感,或者娱乐,在很大程度上,是艺术本质意义的载体。如果我们成认,没有娱乐或快感的人生,不能成其为真正意义上的人生,那么,我们同样可以说,没有娱乐或快感的艺术,不能成其为真正意义的艺术。阿多诺就说过,正是通过感官享受满足的契机,艺术作品才构成其作为表象显现的自身,也就是艺术的本质方面。

  电影的票房、音乐会的票房,历来被视为艺术的娱乐和快感的表征,也是当代娱乐或快感的可售性和商业性的表征。高票房或高娱乐的艺术,既刺激观众的审美神经,也引导审美的时尚,更加剧了当代艺术的娱乐化和商业化进程。因此,相忘于娱乐,已经成为当代艺术的最大顽症之一。

  相忘于娱乐的逻辑后果,自然就是迷失于娱乐。

  毋庸讳言,观众的目的是娱乐。但是艺术的终级目的并不是单纯的娱乐。娱乐只是艺术的手段。艺术,尤其是电影、电视乃至戏剧、戏曲,为了增加娱乐或者说感官快乐,难免会使用一些常规的快感修辞,诸如色情与性、血腥与恐惧,及其它们的衍生物,这本无可厚非,但是,一旦这种修辞变成艺术的根本构造,或者,一旦这些娱乐药方的浓度过高时,手段就颠倒成为目12/1的,艺术的品位就降低,而娱乐本身的品质也随之降低。观众之所以常常抱怨有些作品是“戏不够,爱情凑〔或神仙凑,或杀戮凑〕〞,并不是真的反对艺术中穿插一些爱情,或神鬼,或暴力与血腥,而是要求在运用时做到适当、适度和巧妙。只要艺术做到手段与目的有机统一,只要艺术建构娱人者与取乐者真诚合作的境遇,艺术家与经营者精诚协作的境遇,那么,在不远的将来,艺术防止单向开展的浅薄的娱乐性或单向开展的说教的枯燥性,还是可以预期的。

  第四节

  教化价值

  化价值是艺术的精神内涵的一个重要方面。无论在中国还是外国,古人们都毫无顾忌地把娱乐性和教育性作为艺术这枚硬币的正反面,赋予其同等的权力并给予同样的关注。

  孔子为了实现其政治理想,一直强调诗歌的“兴观群怨〞功能和所谓“诗教〞功能。认真说起来,孔子在教化和娱乐两者之间,还是有明显的倾向性的。但是,作为一个伟大的教育家和哲学家,孔子自有其睿智和策略,所以,在他的言谈中,他始终要兼顾到艺术的教化和审美娱乐功能两方面。

  图8-15周敦颐

  假设孔子是把诗歌〔艺术〕视为疗治人的精神的良药的话,那么,“兴观群怨〞中的“兴〞和“群〞,诗教理论中的“温柔敦厚〞,就是包含娱乐性的藻饰或糖衣,而“观〞和“怨〞,以及“教〞,显然就是药核了。荀子?乐论?有言:“夫声乐之入人也深,其化人也速。故先王谨为之文。乐者圣人之乐也,而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其移风易俗。故先王导之以礼乐而民和睦。〞这说明,孔子之后,在相当长的历史阶段里,孔子的这种娱乐和教育二元一体论,仍然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和号召力。但是,开展到后来,到唐代时,当韩愈强调“文以载道〞〔韩愈出此主意,13/1原语为周敦颐首发〕、柳宗元强调“文以明道〞时,尤其当南宋道学家陆九渊公然宣称“艺即是道,道即是艺〞时,孔子精心创制的“秘制药丸的糖衣〞差不多被剥光了,只剩下赤裸裸的“教化药片〞了。

  图8-16韩愈

  在西方,柏拉图对娱乐艺术的抨击,对诗人的排斥,以及亚里士多德对娱乐艺术的辩护,是众所周知的。两人虽然对娱乐的态度不同,但是,却从一个方面证明了那个时候的人对娱乐的喜爱,以及对艺术的教化作用的重视程度。不过,能够把娱乐与教化置于一种辩证框架中加以考察的,应该说始于罗马诗人贺拉斯。贺拉斯曾说:“诗人的愿望应该是给人以益处和乐趣,他写的东西应该给人以快感,同时对生活有帮助……寓教于乐,既劝谕读者,又使他喜爱,才能符合众望。〞这就是流传千古的“寓教于乐〞观的由来。

  一般说来,人们眼中最理想的艺术,就是那种将娱乐和教化天衣无缝地结合在一起的作品。而实际上,要做到这一点是非常困难的。原因是,娱乐和教化从生成方式到释放渠道,都可以说截然不同。它们各有其排放口:娱乐迫使主体把当下的情感释放在娱乐的虚拟情境之中;而教化或教益要求主体把情感释放在后来的实际生活之中;娱乐和教化各有其运作方式:娱乐是一种短暂的、共时性的情感消耗与增值过程。虽然,有些作品的娱乐性效度可以使观众或读者在娱14/1乐活动完毕后再延长一些时间,但这种“回味〞是有限的,而且,当主体随着娱乐活动的完毕而从虚拟的情感世界回归现实世界后,这种回味,更多的已经变成了一种审美记忆;而教化却是一种长期的、历时性的情感发酵过程:先是在阅读中受到作品中情感或思想的启示而获得心灵的感悟,然后把这种情感化为现实中鼓励的力量。

  艺术的教化作用,是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实现的。而这种潜移默化,那么必须借助于艺术的审美价值和娱乐价值。在西方,伏尼契的?牛虻?曾经鼓励过几代读者;而在中国,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更是把许多年轻人引上了革命道路。这两部作品所以能够在教化方面发挥如此大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们具有非常高的可读性和消遣性。它们的教化价值是以非常隐匿的方式,被嵌入到人物的性格、爱情和命运之中的;而它们的娱乐价值也是自然而然地被嵌入在具有坚忍不拔意志的主人公身上和他们凄美动人的爱情故事之中的。

  必须成认,艺术史上、文学史上,确实存在一些综合表达娱乐性和教化性的优秀之作。但是,艺术上有一条规律,叫做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文章的天成靠的是妙手偶得。一个存心想通过艺术作品作为载体来实施教化目的的作品,往往会失败,比方中国?二十四孝图?,在众多的版本中,谁能找到一种值得称道的、具有真正艺术价值的版本?比方在中国古代戏曲中,那些宣传积善除恶、因果报应的作品,有哪一部值得称道?

  在中外艺术史上,艺术为了兑现其教化价值,曾经遭遇两种牺牲。一种是“被强暴而牺牲〞,一种是“壮烈献身〞。这样说绝非是耸人听闻。

  图8-17聂耳铜像

  艺术遭遇专制暴君的强暴和僧侣阶层〔教会〕的戕贼,无论中外,都不是什么新鲜事。在西方,中世纪明显就是艺术遭遇教会强暴的世纪;而古典主义时期,艺术那么在一定程度上遭到专制制度或专制君主的强暴。因为在这两个阶段,艺术都不能不承当训诫的职责。虽然这两个时期,尤其是古典主义时期,多多少少出现了一些好作品,但是,这还远缺乏以成为否认艺术遭遇强暴的证据。在中国,上述两种情况在不同的时期都曾经出现过。文革十年之中,艺术完全成为政治教化和道德教化的工具,无论是绘画、戏剧、音乐、舞蹈,几乎无一例外。这是制度迫使15/1艺术走向其反面的最好例证。

  抗战时期,中国艺术家意识到,在民族危亡的生死关头,在民不聊生的困难时世,纯粹的艺术已经成为一种奢侈,于是,聂耳、冼星海等艺术家,以笔为刀枪,以音乐为武器,创作了许多弘扬民族文化、鼓舞战斗精神的作品,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这些作品,在宣传、教化方面,无疑发挥了最大的效益,产生了重要影响,其社会效益和历史功绩是毋庸置疑的,也是无可取代的。而且,在当时来说,这些作品也是最美、最动听、最具有艺术感染力的作品。

  但是,拨开历史的云雾之后,在今天,当我们再听?大刀进展曲?这样的作品时,我们的感觉会完全不同。当我们用音乐的美学标准来衡量这样的作品时,我们的结论也会有所不同。不过,我们仍然可以而且应该运用我们的艺术理性,以一种历史的复原感或重构历史的同一感的方式,来解读这些作品。我们可以而且应该成认,这个时候的音乐,或者别的艺术形式,诸如绘画和诗歌等,为了民族解放,暂时以牺牲艺术的审美性为代价,毕竟还是发挥了它可能发挥的最大社会效益和教育效益的。艺术做到了它应该做的,艺术家做到了他们应该做的。艺术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历史。正如为了抗战的解放,有那么多人英勇献身一样,艺术理所当然应该为社会、为时代做出奉献。

  图8-18第五届波士顿中国艺术节?黄河大合唱?

  但是,在和平年代,在经济与社会开展的年代,艺术就应该实现其本体的回归。应该更多地摆脱他律性而实现高度的自律。

  从艺术自身的开展、创作和欣赏的规律来说,艺术本不应该有一种特别的教化价值。艺术需要的是一种隐匿在审美娱乐价值和真理价值之中的情感或激情,足以感人肺腑、发人深省的激情,如此足矣。因为在通常情况下,我们有太多的、非艺术的方式来到达教化的目的,何必要艺术承当它本不该承当的责任呢?何况,那些具有特别的教化优势、在历史上曾经发挥过很好的教化作用的形式,比方戏剧、电影、小说、诗歌,现在连自己的生存都还困难!如果让它们再承当教化的任务,它们的日子恐怕就更困难了!

  第五节

  象征价值

  16/1这里的象征价值,即符号价值,是指艺术的灵符意义、符号意义和象征意义。

  艺术的灵符意义是与艺术的起源严密联系在一起的。这里包含两方面含义。第一,艺术与巫术和仪式有关,而巫术与仪式实际上是一种超心灵、超自然的东西。在巫术活动和某些仪式中,操作者通常既是巫术的实施者又是演员,他们可以利用口诀或符号或情节或完整的仪式,与神灵沟通,满足人类的祈愿,或者借助神灵的力量改变宇宙的秩序。第二,在中西神话传说中,艺术既与神话相关,又与神灵本身相关。柏拉图和尼采都相信,艺术与酒神密切相关。柏拉图说:“诗人只是神的代言人〞。尼采说:“……世界的存在,只有当作一种艺术现象时,才被证明为合理的。事实上,全书〔指悲剧的诞生——引者〕只成认在所有发生的事物背后一种艺术家思想和艺术家回想——如果你愿意的话,你可以说它是一位‘神’〔着重号为引者所加〕……〞布朗肖说,艺术过去是神的语言,阿多诺说,艺术作品已经中立化,在性质上变成了神的显灵之物……既然艺术既是神的创造,又是神的显现,艺术就必然包含着非凡的神力。所以,在希腊神话中,俄耳浦斯凄美的音乐,可以同时感动凶恶的狮子和冥王;在中国神话中,萧史的箫声能致孔雀、白鹤于庭,弄玉的箫声能使凤凰来仪。艺术简直成了神的密语,简直成为宇宙的通用语言。

  图8-19巴勃罗·加加略﹣毕加索头像1913年

  虽然在世界艺术史上,艺术和艺术家真正拥有自己的地位是在瓦萨利之后。而且,即便在艺术家真正进入艺术历史之后,艺术和艺术家的地位,尤其是艺术家的地位并非稳固不变。但是,我们终归需要成认,艺术也好,艺术家也好,多多少少一直是与某种神秘因素、特权因素、智慧因素绑定在一起的。

  17/1图8-20达利自画像:长着拉斐尔式的脖子

  图8-21达利

  宝石红唇

  在将艺术推向人类精神领域之最顶端的思想家中,尼采可以说是一个典型。是他,将艺术变成了人类精神的偶像。他宣称,艺术是对生命的最大肯定,“艺术是生命的本来使命〞,“艺术是生命的伟大兴奋剂〞

  “一切艺术都有滋补强身之效,增强体力,激发快乐〔也就是力感〕,激发一切更敏感的醉意记忆。〞如果在歌德和席勒的时代,艺术成为人类高贵精神的象征,在尼采这里,艺术简直已经成为自外于人类精神的、超越人类精神的偶像。艺术既然具有特有的魅力和神力,人类的自由意志当然只有通过艺术才可获得确认和提升,人的生命也只有通过艺术才能拯救。所以,在某种意义上说,艺术变成了一种宗教之外的宗教,一种包含了更丰富内涵和精神价值的宗教。

  18/1在将艺术家的地位推向极端的艺术家中,毕加索和达利无疑是两个最有典型性的代表。他们可以说是20世纪艺术王国中的最受宠的国王。他们不仅成为创造力的象征、智慧的象征、荣誉的象征、财富的象征、英雄的象征〔文化英雄〕、权威的象征,也是权力的象征和自由的象征。几乎没有任何权威可以对他们施加太大影响,而几乎没有什么权威能够无视他们的影响。他们是没有实权的最大权势者。将艺术场的文化权力扩大到人类几乎所有重要领域,是由这两个伟人始,也几乎是由这两个伟人终。

  在后现代,在艺术经历了祛魅之后,艺术和艺术家的地位虽然有了微妙的变化,但是,就艺术本身来说,其所固有的内在的象征主体价值并没有消减。

  艺术仍然是个体的文化认同、身份认同和民族身份认同的重要象征物。对个体来说,艺术是他无法用其他任何东西——无论财产还是权柄——能够替代的象征资本。对于一个民族和国家来说,艺术是其高度开展的精神表征,是其值得骄傲和自豪的象征资本。一个并不富有但有实力的艺术家,面对亿万富翁或权贵政要时,仍然可以保持心理上的优势;同样,一个像美国这样强大的国家,面对像奥地利这样的国力不算太强、但艺术传统深厚的小国,也很难不抱着几分敬意。

  艺术,无论在过去,还是现在,都称得上是一种最有穿透力的通用语言和符号。通过一个个体、一个区域、一个城市或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艺术,我们不仅可以非常直观、非常准确地估量其创造力水准、文化水准和智慧水准,还可以确认其个性特征,精神矢量和文明程度。

  19/19

篇七:试析广播剧的审美价值和美学意义

  

  布拉格学派美学与审美价值之论争——以扬穆卡若夫斯基为例

  朱涛

  【期刊名称】《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5(0)2【摘

  要】布拉格学派从事文学与美学研究的领军人扬·穆卡若夫斯基,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首次将结构主义理念融入审美价值问题研究.与传统美学多从本体论这一静态视角来研究审美价值不同,穆卡若夫斯基始终坚持从动态的视角出发.他不再追问审美价值一劳永逸的定义,而是将其视为一种过程;不仅关注审美价值自身演变的规律,也重视社会对审美价值演变产生的影响,从而有效地将共时与历时、主体与客体结合起来,最终在审美评价的易变性与普遍审美价值的客观性之间达成较好的平衡,将审美价值研究推向深入.

  【总页数】7页(P110-116)

  【作

  者】朱涛

  【作者单位】华南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化学院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I01;B83-【相关文献】

  1.穆卡洛夫斯基的美学思想——兼论布拉格学派的美学贡献2.从“背离”到“规范”——扬·穆卡若夫斯基对俄罗斯形式论学派之超越3.布拉格学派和马克思主义

  的论争及其反思4.扬·穆卡若夫斯基后期文论取向转变路径新探——从彼得·斯坦纳的研究说开去5.论穆卡若夫斯基的文学结构主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天铭文秘网 https://www.itym8.com Copyright © 2019-2024 . 天铭文秘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天铭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吉ICP备1900176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