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天铭文秘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福建省食品产业发展调查与思考(7篇)

福建省食品产业发展调查与思考(7篇)

来源:公文范文 时间:2023-10-06 20:10:11

篇一:福建省食品产业发展调查与思考

  

  《我国食品工业发展现状

  关于食品工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摘要:食品工业是人类生命工业也是永世不衰朝阳产业,美水酒业有限公司“太皇山”和“十三春秋”牌商标被认证“省著名商标”“隋唐御液”系列白酒被评“省名牌产品”公司曾被评“延安市优秀企业”,“八千里”、“兴银”、“隋唐酒”“劳山村”等现知名品牌基础上鼓励、支持食品企业积极申报认定驰名商标和著名商标

  关食品工业发展调与思考(0年8月目)食品工业是人类生命工业也是永世不衰朝阳产业

  进步了全县食品工业发展基情况和存问题以便更制定今发展方向和政策措施促进食品工业健康快速发展

  我对食品工业发展状况进行了全面细致地调研并就如何加快发展做了些探讨和思考

  初步形成如下报告

  我县食品工业远流长历了从无到有从到从弱到强从原始传统到现代化革新历史变革

  食品工业济发展壮变济增长方式、优化济结构、扩就业渠道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有力促进了县域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目前全县拥有食品企业(包括6户庭作坊式企业)其豆制品加工企业8户、酒类加工企业户、禽蛋类加工企业户主要产品有豆腐干、美水豆腐、白酒、黄酒米酒、富硒鸡蛋、烤鸡蛋、卤鸡蛋、鸡蛋干、土蜂蜜、红烧肘子等0多系列0余种特色食品

  这些企业投超00万以上有8户营业收入超500万元以上有户

  009年实现销售收入达到8000余万元占全县非公有制济销售总收入0%;税收突破50余万元占全县非公有制济总税收35%;完成出口创汇0万美元累计完成出口创汇000万美元食品工业济发展势头强劲

  目前八千里公司豆制品产能扩建、兴银国际贸易公司红豆豆沙馅、刺榆酿造公司黄酒产能扩建等食品加工项目正如火如荼实施即将建成投产这些项目总投达5亿元建成投产年产值将达到35亿元以上食品加工业进步发展壮

  八千里食品公司、兴银国际贸易公司、美水酒业公司等企业几年快速发展已成全市乃至全省食品行业龙头企业

  总体看我县食品工业发展态势良呈现出三特

  是豆制产品独具特色

  .

  甘泉美水甲天下全县人民利用得天独厚美水泉和陕北特产双青豆加工制作豆腐、豆腐干等系列产品深受广消费者喜爱

  近年不断探和挖掘传统工艺技术引进现代化生产设备及流程使我县豆制品产业走上了工业化生产、市场化营销发展路子

  目前已有兴银、宏利、八千里、鹏德、绿宝、双青、李香香等八豆制品企业其产品有麻辣、五香、孜然、三鲜、卤味、原汁等十余品种远销省外成陕北乃至全省名牌食品

  截止009年底全县共完成豆制品产量000多吨实现产值6000万元上缴税金80余万元

  具有甘泉特色豆制品产业集群正形成实现“特色产品名县”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是品质优良知名高

  全县拥有绿色蔬菜、豆系列、白酒黄酒、土鸡蛋系列等十几门类食品产品质量优良

  “甘泉豆腐干”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顺利通了国工商总局认证甘泉豆腐和豆腐干制作技艺被省上列入非物质化遗产名录八千里豆腐干和宏利豆腐干获得杨凌农高会成博览会“稷”奖;八千里食品公司

  “八千里”牌商标被认证“省著名商标”、“八千里豆腐干”系列产品被评“省名牌产品八千里食品公司被省体劳动者协会和私营企业协会评“省优秀私营企业”被延安市科技局授予“延安市民营科技企业”;甘泉“兴银”牌红豆国质量监督检疫总局原产地标记认定;美水酒业有限公司“太皇山”和“十三春秋”牌商标被认证“省著名商标”“隋唐御液”系列白酒被评“省名牌产品”公司曾被评“延安市优秀企业”;刺榆酿造公司“刺榆”商和劳山鸡业公司“劳山村”商标被认证“省著名商标”这些成绩取得企业今快速发展壮奠定了基础

  食品安全、质量认证工作居全市乃至全省先进水平

  目前全县已有6食品企业通09000国际质量标准认证和Q认证;3种蔬菜产品获得国绿色食品认证、无公害农产品认证万亩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通省农业厅认定

  三是社会贡献日益突出

  目前全县食品企业共容纳社会劳动力680人占非公有制济从业人员比重8%其安置下岗职工65人

  以红豆贸易、豆制品加工、畜禽养殖主涉农产业带动下有效地增加了农民收入

  .

  非公有制企业和体工商户致富思回报社会热心公益事业以高社会责任心积极响应县委、县政府召主动投社会公益事业和光彩事业

  006年以全县非公有制企业和体工商户用捐助学、扶贫济困、修桥铺路、助残扶老等方面捐款达000余万元

  特别是美水酒业公司积极响应召参与新农村建设累计投50余万元用劳山苏河等村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我县非公有制企业参与新农村建设树立了榜样

  综观我县食品工业发展其主要验值得肯定是县委、县致府突出了重产业发展战略将食品工业作支柱产业培育强抓猛促

  二是充分发挥政府与市场配置作用相继成立了豆制品、鸡业养殖等行业协会组织并采取了招商引、产重组等强有力政策措施

  三是重视食品质量安全管理生产厂房标准卫生生产设备和技术先进领先企业质量保证体系比较健全全县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取得了较成效

  四是实施“品牌带动、龙头带动”战略培植产业集群延长产业链条发挥优势有力推动了食品产业特别是豆制品特色产业迅猛发展

  二、存问题及优势条件

  我县食品工业快速发展前景我们不难发现其发展还存些问题和不足

  ()市场秩序急待规

  目前我县些食品行业存着恶竞争、无序竞争等现象制约了企业发展

  如豆制品行业由竞争激烈已成价格“洼地”对产业发展冲击较

  (二)企业品牌效应不明显

  我县食品工业虽有定规模和基础但是部分企业产品档次较低新产品研发和技术创新能力不足市场竞争力较弱除豆制品、白酒外其它行业存缺少占有绝对优势型企业和有定影响力知名品牌对整食品产业示带动作用不明显

  (三)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近几年我县食品工业了快速发展期规模迅速扩市场不断拓展

  .

  但与极不协调是企业管理水平上没能进步提高作坊式、族式、长式管理方法依然存与现代企业管理要差距较

  (四)市场开拓能力有限

  很多营者对市场营销重要性认不到位认只要产品质量就有市场孰不知现市场已不是“酒香不怕巷子深年代”如不重视做市场或不善做市场虽然产品质量也很难赢得消费者信赖和占领市场制高

  面对激烈市场竞争有些企业缺乏强有力宣传销售识制约了企业快速发展

  (五)金短缺贷款困难

  金短缺问题始终是制约我县食品企业做做强“老难”问题

  分析原因方面由部分企业起步晚济实力有限融渠道不畅;另方面是企业信誉不高很难到贷款担保人加非公有制企业担保机构不够健全造成了贷款困难问题

  许多企业由难以筹措到必要金使些扩能改建项目能尽快实施定程上影响了企业发展速

  发展食品工业优势条件要素禀赋是定产业发展主要因素

  我县所以能发展壮食品工业有着丰富、传统制作工艺、良发展基础、巨市场前景和开发潜力

  从济结构调整看

  长期以我县济可以说是石油济石油工业枝独秀占全县G60%以上对地方财政收入贡献率达86%以上有力地支撑了县域济快速发展

  但由受禀赋和现有技术制约仅仅依靠石油工业难以推动县域济跨越发展尽快培育新支柱产业显得尤迫切和重要

  我县有丰富美水、蔬菜、畜牧、红豆、双青豆等发展食品加工业潜力巨

  加快发展食品工业可以使这些丰富农副产品能够就地生产、就地加工使初级产品化和深加工实现价值倍增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这就可以把优势化产业和竞争优势把潜生产力化现实生产力从而达到调整优化济结构目

  从优势条件看

  .

  首先我县是延安“鱼米乡”、“蔬菜乡”、“畜牧乡”农副产品种类齐全、丰富多样

  009年底粮食作物播种面积达到9万亩其玉米种植万亩实现粮食总产万吨

  无公害蔬菜种植面积达万亩日光温室棚累计达到066座蔬菜总产量达7万吨6蔬菜产品通农业部绿色产品认证;规模以上畜禽养殖户达00余户全年生猪饲养量达到6万头鸡饲养量达到0万只

  可以说甘泉具备发展食品加工业供给基础

  其次拥有优质水这是发展食品工业命脉性

  境有河流5条其河流洛河年境流量亿立方米境流长85公里

  特别是岳屯坝系建成投用、雨岔水库建设、美水泉开发利用这都食品工业发展提供了可靠保障

  三我县有便利交通运输条件

  发展食品工业从交通上讲必须具备保质、保鲜所要适合运输途径

  我县作延安南门北距圣地延安只有37公里

  南距省会西安3公里0国道、西延高速公路、包西铁路穿境而交通十分便利

  特别是近年甘泉交通事业蓬勃发展

  已实现村村通公路目标极地提高了运输能力

  从领导重视程看

  近年我县历届县委、县政府高重发展以豆制品加工和白酒生产主特色食品产业

  县委十九届四次全会和县两会都确立了要把甘泉建设成“农业产业县、特色产品名县、全国知名豆制品加工基地”奋斗目标采取有力措施加宣传加强扶持进步调动了人和企业投兴办食品加工企业积极性初步形成了全县上下支持发展格局发展食品工业营造了良社会舆论氛围

  三、措施及建议()培育龙头企业扶持其做做强

  龙头食品企业发展将会更加有效地带动农业产业化建设和特色农业发展使食品工业成济发展重要支柱产业

  .

  因对我县食品工业龙头企业

  方面要通产重组、整合、金融支持等措施集财力物力人力对八千里公司、美水酒公司、刺榆酿造公司、劳山鸡业公司、兴银公司国际贸易公司、鹏德食品公司等食品加工企业扩能改造、新产品研发、申办著名商标和评选名牌产品等方面进行扶持奖励尽快培育和发展批规模、实力强、辐射带动能力强龙头企业使生产要素向龙头企业集真正达到“扶持带动片”目

  另方面要紧紧围绕蔬菜、畜禽、鸡蛋、红豆、双青豆、白酒、土蜂蜜等优质谋划、包装、论证批项目、项目着力改善投环境加招商引力吸引更多食品企业尤其是知名高、市场占有率县外食品加工企业落户甘泉发展

  (二)实施品牌战略着力培育知名品牌

  食品工业发展必须靠批名牌产品、名牌企业

  创立名牌特别是创出批具有核心竞争力名牌产品制定和实施正确名牌战略是我县特色食品当前面临重要问题

  我们要重把发展优势重食品企业与实施名牌战略有机结合起重食品行业发展名牌以优势促名牌以名牌带优势加速培育名牌产品、名牌企业

  今重培育壮

  “八千里”、“兴银”、“隋唐酒”“劳山村”等现知名品牌基础上鼓励、支持食品企业积极申报认定驰名商标和著名商标

  加食品企业品牌包装、推介、宣传和保护力

  每年以多种形式组织至两次市外或省外甘泉特色食品推介宣传活动

  力争用3—5年形成批全省乃至全国叫得响知名品牌

  要选择能突出我县食品工业整体形象、有利提高企业品牌知名活动方式进行整体对外宣传树立甘泉食品整体形象提高市场竞争力

  食品企业要利用原有渠道巩有市场加强对市场信息研究探新营销方式抢占市场先机打销售主动仗

  严格兑现奖励政策发挥专项金杠杆带动作用

  .

  鼓励各级各部门积极企业牵线搭桥助企业宣传销售产品

  (三)打造产业集群提高食品工业市场竞争力

  当前我县食品工业发展正处关键期

  必须根据国外食品工业发展和食品消费结构变化趋势坚持市场导向把食品工业发展调整我县济结构、推动济发展和农业产业化营紧密结合起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整体推进重突破

  要重依靠科技进步与创新提高食品企业整体素质

  要加强原基地建设满足食品工业发展要

  要加快工业区建设进制定区产业发展政策重向食品加工业倾斜引导吸引县外食品企业向区集扩食品工业产业集群规模发挥集聚带动效应

  (四)整合人力推动食品工业上水平

  方面要集聚食品专业技术人才不断提高食品加工业科技含量

  科技和产品创新是推动食品加工业发展、提高企业竞争力重要支柱

  我们应坚持走产学研结合、高起发展路子通运用高新技术不断开发适应市场要新产品以科技含量高、特色鲜明新型食品占领市场制高

  另方面要力整合人力引导和吸纳更多人从事食品加工业或到食品企业就业

  要不断培育和增强广干部群众特别是专毕业生、退伍军人及下岗职工创业识并通贷款、财税支持等政策措施鼓励和引导更多人投入到食品加工业推动食品加工业上规模、提效益

  (五)拓宽融渠道融难题

  是加强银企合作

  建立健全政府、银行、企业席会议制切实做到常沟通通情况加深了增进友谊

  主动协调市县各金融部门发展前景和信誉食品企业银行信贷、金落实、项目投、财政贴息、周金等方面给予积极支持

  企业要诚信营依法纳税不断提升信誉等级赢得金融部门力支持

  .

  二是充分发挥财政金四两拔千斤作用

  方要用足用非公有制济发展专项金另方面要加强与各商业银行协商尽快推动我县企业信用担保机构运营争取早日食品工业发展提供金保障

  三是引导食品企业采取多种形式利用和盘活民金支持、助有实力企业相担保贷款难问题

  要统筹考虑把食品企业所用地纳入全县用地规划通建设用地指标置换、农用地指标调剂等办法增加工业用地储量食品企业发展及提供场地

  (六)加强日常监管确保食品工业健康发展

  对我县而言食品工业既是民生工业又是推动县域济发展支柱产业直接关系县域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因应进步支持其发展壮基础上切实理顺监管关系加强对食品工业监管力努力形成统、有效监管合力确保食品安全

  要切实加强对现有食品企业管理运用工商登记管理职能严把企业入口关坚杜绝不合格市场主体进入食品加工业

  进步强化对食品企业日常监管整顿和规市场济秩序重处各类违法违规案件维护良市场济秩序

  不断加强产品质量管理严格执行产品生产标准严把食品质量安全关加检验抽力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食品维护甘泉豆腐干、白酒等产品良声誉

  加强制建设不断健全长效监管机制推动食品工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使成甘泉新支柱产业促进县域济又又快发展

  .

篇二:福建省食品产业发展调查与思考

  

  关于建设食品安全城市的调查与思考(精选5篇)

  第一篇:关于建设食品安全城市的调查与思考

  一项关系全局的重大任务

  ——关于建设食品安全城市的调查与思考

  (此文刊于中共湖南省委办公厅《工作情况交流》2009年第1期)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胡锦涛总书记曾经指出,“保障食品安全,是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关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任务”。最近,我和有关领导带领有关部门负责人,就食品安全问题深入到一些生产企业、商场超市和质检单位进行了专题调研,深切感受到食品安全面临的形势十分复杂,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把长沙建设成为食品安全城市,既是民心所向,更是责任所系。

  (一)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工作,切实维护人民生命健康,是市委、市政府一以贯之的工作追求。近些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长沙食品安全保障能力不断增强,总的来看,全市食品安全处于有序和可控状态,没有发生重特大事件。但未雨绸缪,居安思危,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食品安全工作仍然存在薄弱环节和安全隐患。突出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无证经营问题突出。目前,全市共有食品生产加工企业1348家,其中获得食品生产许可证的仅945家,无证无照或证照不全的食品加工小作坊达600多家。950余家传统地方特色食品生产企业多以手工操作为主,生产工艺比较落后,缺乏必要的食品安全防控能力。一些食品经营门店“一个炉子一口锅,几把椅子一张桌”,达不到基本卫生条件。据统计,80%以上的食品安全质量问题出自这些无证无照的小企业、小作坊、小餐馆。

  二是产品抽检比率较低。尽管全市已有6家食品检验检测机构,但检测资源比较分散,检测能力相对有限,食品综合检测率只有40%左右。据调查,目前市质监局只能对不足10%的出厂食品进行批次抽检;长沙最大的蔬菜批发市场——马王堆市场,只能对不足10%

  的进场蔬菜进行批次速检速测;由于没有专业粮食质检机构,粮食质量监管只能凭经验和感官,不能从理化指标上实施有效检测;对禽蛋和水产品的检测基本上还是空白。就连自来水,也因缺少检测设备,还有20多项指标“应检未检”。

  三是违禁添加现象严重。在生产环节,少数企业和农户滥用色素、激素

  和抗生素,致使农产品中有毒有害物质大量残留。在加工环节,一些黑窝点和小摊贩选用价格低廉的劣质原材料,滥用非食用化工物质等投入品,制作米制品、腊制品、豆制品、膨化食品,等等。违规违禁使用添加剂、防腐剂,已经成为部分不法分子的“经营秘诀”。近五年,仅卫生部门就查处此类案件40余起。

  四是重点源头整治不力。近年来,有关部门采取联合行动,对雨花区黎托乡等食品加工企业主要集聚地、马王堆市场和高桥市场等食品流通主要集散地、小餐馆小排挡等卫生条件恶劣的食品经营场所进行过多次集中整顿,但往往风头一过,又死灰复燃。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城市食品安全监管的不断加强,出现了假冒伪劣和过期有毒有害食品低价销往农村市场的新趋势,农村成了食品安全隐患的重灾区。

  这些食品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既有共性,也有个性;看似偶然,实属必然。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监管体制不顺。目前,食品安全监管实行“地方政府负总责、监管部门各负其责”,“分段监管为主、品种监管为辅”,地方与地方之间、地方与部门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利益协调难度较大,长期以来形成了“九龙治水,旱涝不均”、“铁路警察,各管一段”的工作格局。由于食品安全监管涉及领域广、执法主体多,加之没有建立统一、高效、权威的领导机制,职能交叉重叠的问题长期存在,一些部门对有利可图的事互不买账争着管、无利可图的事互相推诿不想管,导致了实际监管中的重复执法和执法缺位。

  其二,制度体系不全。联系长沙实际看,至今还没有就食品安全制定专门的地方性法规,生产经营管理者的权利、责任、义务有待进一步明确。客观上分析,生产许可、市场准入、产品召回、信息发布、应急处臵等工作制度还存在一些不合理、不完善、不配套的问题,尚

  未有效落实到操作层面。特别是在有毒有害物质使用监管、索证索票、行业自律、诚信建设等方面,缺乏强制性行为规范,一些工作制度有名无实,形同虚设。制度体系不健全、制度落实不到位,给了不法生产经营者可乘之机。

  其三,经费投入不足。虽然市直监管部门实行了行政经费全额预算,基本解决了执法人员“吃皇粮”的问题,但工商、质监等垂直管理部门还不同程度地需要以罚没收入弥补行政经费预算缺口。由于缺乏基本经费保障,工

  作运转压力较大,受部门利益驱动,潜意识中“变乱源为财源”,以罚代管、管则罚款的问题比较严重。食品安全检测也被过度市场化,成为一些部门创收的渠道之一。经费保障不力,严重制约了装备条件改善和监管队伍建设,个别部门陷入了执法难、不执法也难的尴尬境地。

  其四,安全意识不强。受传统消费观念的影响,广大市民普遍缺乏安全消费、健康消费、放心消费理念,忽视食品物质含量和卫生状况,“不干不净、吃了没病”、“愿买愿卖、谁也不怪”,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的食品仍然有较大的市场空间。部分食品生产企业缺乏标准意识、责任意识、质量意识和安全意识,一些从业人员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素质不高,唯利是图,铤而走险。据了解,“做哪样不吃哪样”已成为食品加工业内的普遍现象。

  (二)维护食品安全,事关人民群众健康,事关食品产业发展,事关和谐社会建设,事关政府公信形象,是一项关系全局的重大任务。抓好食品安全监管、建设食品安全城市,既是企业的责任,也是政府的责任;既是发展的要求,也是人民的呼声。

  1、建设食品安全城市是坚持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也是我们开展一切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就是要以人为价值的核心和社会的本位,把人的生存和发展作为最高的价值目标。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繁衍的物质基础,也是维持一切生命的基本要素,享用安全的食品是我们每个人基本的权力。如果连这一基本需求都满足不了,就根本谈不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坚持科学发展,我们绝不能以

  损害人民生命健康来换取企业发展和经济增长。近年来发生的一些食品安全事故,拉响了食品安全的危机警报,造成了食品消费的心理恐慌。能否切实保障食品安全,营造一个健康、安全、放心的食品消费环境,这是对我们是否坚持科学发展的具体检验。

  2、建设食品安全城市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呼声。食品安全与公共安全紧密相连,与公众利益息息相关。不论消费档次如何提高、消费习惯如何改变、消费品种如何多样,吃得安全、吃得放心、吃得健康始终是每个人的第一追求。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人民生活的不断改善,广大群众对食品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食品安全问题已成为当前群众最关注的热点问题

  之一,人民群众对与他们切身相关的食品安全问题表达出深切的关注和忧虑。民有所呼,当有所应。作为代表人民根本利益的党委和政府,对人民群众强烈关注的食品安全问题,我们绝不能心存侥幸,绝不能麻痹大意,一定要把这件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切实的大事办好。

  3、建设食品安全城市是提升竞争能力的信誉基础。食品产业领域宽、链条长,是世界第一大产业,也是长沙的支柱产业。食品安全是食品产业的生命线,没有安全也就不可能有食品产业的生存和健康发展。市场经济是信誉经济。信誉的缺失,就是竞争力的丧失。建设食品安全城市,不仅能提高食品安全保障水平,营造良好的食品消费环境,而且能规范食品生产经营行为,形成良好的市场秩序,推动食品产业做大做强。而且,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把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问题作为技术性贸易壁垒,对进口加以限制,这是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一个新特点。再加上一些国家政治因素的影响,使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问题更趋复杂,出现了国际化、政治化的新趋势。把食品安全城市作为长沙的地理商标来打造,必将筑牢长沙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的信誉基石,塑造出一张全新的城市名片。

  4、建设食品安全城市是我们执政为民的责任所在。执政为民、关注民生,最基本的一条就是要关爱生命,保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群众利益无小事,食品安全更是牵系生命、健康的大事。针对今年以来的重大安全生产和食品安全事故,胡锦涛总书记深刻指出:“从这

  些事件中反映出,一些干部缺乏宗旨意识、大局意识、忧患意识、责任意识,作风飘浮、管理松驰、工作不扎实,有的甚至对群众呼声和疾苦臵若罔闻,对关系群众生命安全这样的重大问题麻木不仁。我们对这些事件及其后果的严重性必须充分估计,对其中的惨痛教训必须牢牢汲取。”如果党和政府连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都不能有效保障,这本身就是严重失职。政府监管的失职,往往容易造成企业行为失范和食品安全失控。随着群众对食品安全要求越来越高,政府保证食品安全的责任也越来越大。任何一点思想的松懈与麻痹,任何一环监管的缺失与放任,都可能酿成食品安全事件。我们一定要抱着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精神,强化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和大局意识,以鲜明的立场、严明的纪律、有力的举措来抓好食品安全工作。

  (三)食品安全城市的建设涉及种养、加工、储运、销售等多个环节,既是一项紧迫任务,又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坚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防治结合、重在预防”的工作方针,按照“政府主导、企业负责、部门联动、全民参与”的基本思路,用一至两年的时间,建立“责任明确、制度健全、运转高效、保障有力”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通过三至五年的努力,基本建成食品安全城市。

  ——网络逐步健全。按照“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要求,“监管责任网”实现责任明确,运转协调;“产品检测网”实现关口前移,环环相扣;“群众监督网”实现公众参与,全程监督;“现代流通网”实现城乡覆盖,渠道畅通。

  ——隐患基本消除。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率达到80%以上,主要农产品批发市场100%纳入食品安全监测监控范围,乡(镇)以上区域生猪定点屠宰率达到100%;食品加工企业100%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食品添加剂使用100%进行备案;消除无证无照食品加工生产,消除无证入市上架;餐饮业卫生许可证持有率达98%以上,餐饮单位和集体食堂餐具消毒使用率达到100%。

  ——监管更加严密。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和检测体系进一步完善,采标率达到80%以上,农产品农药残留、畜(水)产品违禁药物残留检测率达95%以上;食品经营企业进货渠道进一步规范,全面落

  实进货索证索票制度;建立食品安全公共信息平台,严格食品生产经营准入,全方位推行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诚信管理。

  ——保障可靠有力。食品安全法规体系不断健全,配套制度基本完善。食品安全应急处臵能力明显增强,基本控制食品安全事故发生,有效杜绝重特大食品安全群体性事件。各类食品抽检平均合格率达到98%以上,公众食品消费信心指数明显提高,对食品安全的满意率达到95%以上。按照这个目标要求,我们必须始终坚持从人民健康着想、从基本食品着手、从保障体系着力,抓紧构建五大质量保障体系,加快推进食品安全的保障理念由惩治为主向惩防并举转变、保障模式由粗放管理向精细管理转变、保障区域由城市为主向城乡并重转变。1、健全质量标准体系。质量标准是食品安全的基础。质量标准的缺失,是食品安全的最大缺陷;质量标准的隐患,是食品安全的最大隐忧。一是有效拓展质量标准的覆盖领域,着力提高配套性和系统性。盯紧种养、加工和流通环节,逐项制定技术规程和产品标准,逐步做到生产环节标准化、加工环节标本化、流通环节标识化,使食品加工产前、产中、产后各类标准相配套,使食品质量安全从生产到消费的整个流程、各个环节都有标可循。二是不断充实质量标准的基本内涵,着力提高科学性和针对性。统一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及时修订、补充和完善食品安全的基础标准、限量标准、管理标准和标签标识标准,尽快完成食品企业标准清理工作。抓紧编制长沙食品安

  全标准目录,分类确定适用范围、适用条件和适用级别。积极制定地方特色食品的产品标准,以标准化推动规模化,实现从特色到标准、从标准到品牌的突破。三是注重发挥质量标准的规范功能,着力提高操作性和实用性。切实抓好食品标准的执行,全面启动食品生产加工小企业、小作坊标准提升工程,支持企业技术改造、达标升级和整合做强,采用先进标准生产,培育区域竞争优势,增强安全保障能力,争创一批名牌产品、驰名商标和国家原产地保护食品,提升长沙地产食品的产业水平和市场份额。

  2、健全产品检测体系。检测就是为食品安全把关,既是食品安全标准的落实过程,也是食品安全监管的技术支撑。一是整合检测资

  源。充分利用各部门及各地方现已建立的检测机构,以及高校、科研院所和社会中介的检测力量,推进全面整合,实现优势互补,搭建区域性、公共性、权威性的食品安全检测平台,逐步实现“五个统一”,即统一确定分配抽检任务、统一配臵使用检测资源、统一规范设立检测项目、统一汇总发布检测结果、统一安排使用检测经费。二是提高检测水平。适应食品安全需要,在整合资源的基础上,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加大财政投入力度,采购一批检测设备,充实一批专业人员,有效解决“检不出、检不准、检不了”的问题,提高检测结果的权威性。支持各类食品生产经营主体配臵更新检测设备。大力推广食品安全速检技术,实现消费终端现场检测,加快食品安全检测进农村、进社区、进市场和进门店。三是扩大检测范围。把好原料关口、生产关口和出厂关口,对化学性污染、生物性污染、食源性污染进行全面、系统、动态监测,形成环环相扣、层层把关的产品检测网络。逐步取消职能部门食品检测

  的经营性收费,加强企业自检和以行业检测为代表的中介机构检测,切实提高食品安全检测率。

  3、健全监管责任体系。依法监管既是维护食品安全的“抓手”,也是政府职能部门的责任,必须做到全方位监管、全过程监测和全领域监控,对潜在食品安全问题早预防、早发现、早整治、早解决。一是明确责任分工。按照地方政府负总责、监管部门各负其责、生产经营企业是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划分,落实各家责任,理顺各方关系,实现政企联动、上下联动、条块联动和点面联动,形成建设食品安全城市的整体合力。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对监管部门的责任划分,由农业、畜牧水产、质监、工商、商务、粮食、卫生、环保等部门严把生产源头关、产品出厂关、市场流通关、仓储运输关、餐饮消费关和环境监控关,真正实现从“农田到餐桌”全程监控、“无缝监管”。二是实现责任可查。按照责权一致的要求,建立“谁发证、谁监管、谁负责”的责任追究制度。完善溯及源头的食品质量追溯体系,把分散的监管串联起来,把具体的监管统一起来。推行食品生产经营台账和凭证登记管理,做好以原料批次为单元的产品流向跟踪记录,在食品安全问题上逐步实现源头可追溯、流程可跟踪、信息可查询、产品可召回。

  三是强化责任落实。在市、县两级成立食品安全委员会,并将工作触角延伸到乡镇、街道,将食品安全工作纳入各级各部门绩效考核,确保协调更加有力、措施更加有效、监管更加到位。建立和完善群众性的消费维权队伍,实行日常定期巡查和企业驻点监管,拓宽覆盖面,增强控制力。加大食品安全责任的追究力度,不仅要对不讲诚信、有损安全的人和事严厉整治和坚决打击,而且对抓食品安全工作不力的职能部门、检测机构和中介组织也要实行严格的追责和问责,坚决防止因市场主体准入不严格、食品质量监管不到位、违规行为处理不及时等带来的食品安全责任事故。

  4、健全社会诚信体系。食品产业是一个良心产业、道德产业,当前食品安全面临信用危机,构建诚信体系至关重要。一是搭建社会诚信平台。初步建立起食品安全信用征集制度、评价制度、披露制度和奖惩制度,使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的组织实施有章可循;初步建立起食品安全信用管理系统和服务系统,实行诚信分类监管,实现信用资源共享、信用环境共创,形成公开、便利的食品安全信用查询系统和科学、公正的食品安全信用评价系统,不断提高管理与服务水平,逐步满足社会对食品安全信用服务的需求。二是突出激励诚信导向。坚持褒奖守信与惩戒失信并举、信用建设与行政监管结合,开展食品安全信用评价,初步建立食品安全信用运行机制,对不同信用等级的企业实行有区别的金融信贷、项目用地和税费减免等政策,同时对严重失信的企业列入“黑名单”,向社会公示并加大处罚力度,提高违法成本,有效发挥诚信的规范、引导、督促和警示功能。三是开展共筑诚信活动。通过宣传教育、需求培育、失信联防等措施,弘扬食品安全信用文化,营造食品安全信用环境,进一步增强全社会的食品安全信用意识,使食品安全建立在自觉承担社会责任、共筑社会诚信的基础之上。

  5、健全法规制度体系。建设食品安全城市,关键还是要以法律为武器、以制度为保障,实现以法律管安全、用制度保安全。一是完善地方法规制度。抓紧制定出台长沙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和食品加工生产有毒有害物质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食品生产、经营、管理

  者的责任、权利和义务。二是完善生产许可制度。切实加强食品生产经营管理,努力做到未通过生产许可的企业不得生产食品,未进行检验鉴定的原料不得加工制作,未取得准入认证的食品不得上架销售,未达到卫生条件的场所不得开业经营,未进行健康检查的人员不得上岗就业。三是完善产品召回制度。大力推行农产品身份证标识,做到标识上产品、责任到企业、落实到岗位;建立进销台账,严格索证索票,力求每一个环节都有源可溯、有责可究。生产经营者发现缺陷或问题食品,应及时按照法定程序召回产品。四是完善信息发布制度。将食品安全信息发布列为政务公开的重要内容,建立开放互通、灵敏快捷、权威高效的信息交流平台,有效控制和消除食品安全虚假信息的不良影响。五是完善应急处臵制度。建立食品安全事故的应急报告、应急处臵、应急保障等制度,加强演练培训,及时完善加强,有效提高预案的适用性、处臵的科学性、保障的有效性,将食品安全事故防范于未然、消除在萌芽。

  (四)建设食品安全城市的任务紧迫而又艰巨,我们既要坚持全面推进,又要实行重点突破;既要做到从长计议,又要抓好当务之急,真正把依法监管与示范创建结合起来,打假治劣与产业升级结合起来,监测预警与应急处臵结合起来,集中整治与整章建制结合起来。1、广泛宣传教育,坚持齐抓共建。人民群众是建设食品安全城市的直接受益者,也是食品安全城市建设的重要参与者。只有广泛发动群众、紧紧依靠群众,食品安全城市建设工作才能落到实处。一是在认识上抓提高。思想上的侥幸是最大的隐患,认识上的麻痹是最大的风险。特别是目前广大消费者的食品安全常识匮乏、辨假识假能力较低、打假维权意识淡薄,解决好食品安全问题,首先必须解决思想认识问题。广泛开展食品安全法规、食品安全知识和食品安全信息宣传,达标生产、合法销售、健康消费,使维护食品安全成为生产经营者的自觉行动,消费安全食品成为广大消费者的行为习惯。二是在教育上抓普及。把食品安全教育与道德建设、法制建设和文明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切实加强从业人员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教育和安全能力建设,将食品安全作为从事食品生产经营的必训内容,对现有从业人员在两年内进

  行一次普训。三是在信息上抓公开。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引导和监督作用,大力宣传优质食品、优良品牌和优秀企业,增强消费信心,维护市场信用;同时及时揭露、曝光一批食品安全方面的违法犯罪行为和典型违法企业,把食品安全状况臵于广大消费者的直接监督之下,努力营造人人关心食品安全、维护食品安全、参与食品安全城市建设的浓厚氛围。

  2、严格行业自律,增强社会责任。食品的生产者和经营者是食品安全的第一责任人,任何严格的监督都离不开行业的自律,任何安全的体系最终需要企业的落实。一是完善食品行业组织。支持建立食品行业协会和相关制度,一方面在促进发展上下功夫,另一方面在维护安全上起作用,通过协会这个组织来督促食品生产经营企业不生产不安全食品、不销售不合格食品。二是加强食品行业监管。树立“以安为本、以质取胜”的行业价值观,维护企业的合法利益,促进行业的公平竞争,增强食品行业协会在维护食品安全中的凝聚力、控制力和约束力。探索建立食品质量联保制度,实行信誉共建、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共同维护和促进食品安全。三是强化食品行业自律。寓行业自律于行业服务之中,加强行业协会对协会成员的指导和服务,通过倡议、公约、承诺等有效形式,强化食品行业的公信责任,树立食品行业的公信形象,充分发挥食品行业协会自我规范、自我管理、自我监督和自我净化功能。

  3、坚持以点带面,发挥示范效应。坚持重心下移、阵地前移,在全市

  广泛开展食品安全单位创建活动,建设一批食品安全示范街区、基地和企业,以此推动食品安全城市的建设。当前突出抓好“三大工程”:一是“标准生产”工程。致力于规模化、标准化,突出抓好粮食、蔬菜、水产、果茶等基地示范性建设和企业品质化改造。建设食品加工园区,提高承载配套能力,引导企业集群发展,把小作坊升级为大车间,把小企业做强为大企业。逐步实现食品生产经营的“五统一分”,即统一标准、统一规程、统一检测、统一标识、统一销售、分户经营,提高地方农产品的竞争力和优质农产品的自给率。二是“放心市场”工程。发展食品连锁经营、物流配送、“农加超”经营

  模式和“场厂挂钩”、“场地挂钩”等现代物流业态,增设直销专区、专柜和专店,基本实现城乡放心食品市场的全覆盖。对外地货源依赖度高的基本食品,建立跨区域质量监管、产销订单合作机制,最大限度地防止假冒伪劣食品流入市场。三是“阳光消费”工程。实行食品安全监督的分类管理、信用的分级评定、安全的分期检查、信息的分区发布,提高透明度,扩大普及率。以餐饮为重点,管好集团消费、发展集中配送,探索组建跨区域、跨行业采供联盟,切实增强食品安全的防范能力。

  4、开展集中整治,杜绝假冒伪劣。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忽视,就是对人民生命健康的漠视。针对当前食品安全领域的问题,必须出重拳、用重典。一是抓紧开展全面清查。由市食品安全委员会牵头,组织相关部门对制售假冒伪劣窝点、食品主要集散流通市场、无证无照生产经营单位、卫生条件达不到基本要求的餐饮单位等进行拉网式、地毯式清理,把影响食品安全的重点环节、重点区域、重点问题搞准,确保整治打击的针对性、科学性和实效性。二是及时部署专项行动。以粮食、蔬菜、肉类、油料等基本食品安全为切入点,从群众反映大、潜在风险高的食品安全问题和地区着手,组织开展春雷整治、放心早餐、放心市场和阳光消费四大专项行动,一个问题一个问题解决,一个环节一个环节整治,一个品种一个品种规范。三是始终保持高压态势。食品安全问题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必须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执法和案件查办工作。公安部门要组建食品安全执法支队,加大对食品安全违法行为的侦缉打击力度。进行定期抽查,突击检查,跟踪巡查,保持露头就打、一查到底的高压态势。坚决反对地方保护主义,严厉查处危害食品安全经营行为背后的“保护伞”。积极运用司法手段,加大食品安全典型案件的查处

  力度,追根溯源,严查彻办,让那些危害食品安全的生产经营者付出沉重的违法代价,达到治理一个、规范一批、带动一片的良好效果。

  第二篇:建设科技创新型城市的调查与思考

  建设科技创新型城市的调查与思考

  [摘要]:该文从推进德阳科技体制改革、完成战略转型的角度,提

  出了把德阳建设成为科技创新型城市的迫切性以及科技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指导思想、战略目标、实施步骤、重点任务和主要措施。

  [关键词]:科技;创新;城市建设

  当今时代,创新能力和竞争力已经密不可分,区域创新能力正日益成为地区经济获得国际竞争优势的决定性因素,成为地方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迫切需要。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党中央、国务院放眼世界、面向未来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德阳未来的发展面临一个重要的历史机遇和挑战。德阳市作为我国重要的重工业基地,工业基础雄厚,工业门类齐全,企业集群特征显著,在我国重大技术装备制造业中具有重要地位。德阳建市以来,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其建设成就有目共睹。但是,我市区域科研力量薄弱,创新体系不完善,企业缺乏技术创新的动力和核心竞争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的体制和机制问题仍然较为突出,严重制约了德阳经济社会的更好更快发展。因此,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推进我市科技体制改革,完成战略转型,由主要依靠传统生产要素推动经济发展到以创新引领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建设科技创新型城市,这是关系德阳兴衰的必然选择。建设科技创新型城市的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技工作指导方针,按照市委提出的“推进科学发展,建设和谐德阳”的要求,以创新为城市发展理念,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先导,以载体建设为抓手,以加快建设开放式科技创新体系为突破口,整合资源,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提高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以坚实的科技支撑和优质的科技服务促进社会、经济全面、持续发展。2建设科技创新型城市的战略目标。

  着眼未来,扬长避短,夯实创新基础,增强创新活力,由“德阳制造”向“德阳创造”转变,建成西部制造业中心和与之相适应的科技支撑体系、服务体系,造就一大批高水平的创新型人才,培养一大批高层次的创新型企业家,打造一大批在海内外有影响的创新型企业,创造一大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名牌产品,构建具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的产业体系。经过10余年左右的努力,将德阳建成科技创新型城市。

  到2011年主要目标为:

  建立和完善以企业为核心、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大中型工业企业全部建立研发机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企业达到50%以上,信息化综合指数达到60%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

  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50%以上,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5%以上,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40%以上。

  到2020年主要目标为:

  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企业达到60%以上,发明专利授权量居同类城市领先地位,取得一批重要原创性、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成果和高新技术,信息化综合指数达到80%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60%以上,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0%以上,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50%以上,建立和完善多层次人才培养和聚集体系。使德阳成为我国西部地区一流的知识创新中心、技术创新中心、高水平人才聚集中心和技术创新示范基地,成为在中国装备制造业、新材料、精细化工、节能与环保、现代农业等领域有较大影响、城市基础设施配套齐全、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居住环境优美舒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中国西部充满活力和竞争能力的科技创新型城市。实施步骤。

  建设科技创新型城市应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启动阶段(2009-20010年)。制定相关专项的规划和实施方案,出台相关政策,积极招才引智、招商引资,启动重点项目建设。

  第二阶段:全面推进阶段(2011-2015年)。创新体制机制,完善基础设施,基本建成公共研发和服务平台,初步建成科技创新型城市。

  第三阶段:加快发展和完善阶段(2016-2020年)。实现各项目标,全面建成科技创新型城市。4建设科技创新型城市的重点任务。

  4.1工业科技。实施工业强市科技推进行动,充分发挥科技的支撑和引领作用,使科技成为德阳工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

  到2011年,企业的创新能力和信息化水平得到普遍提高,高新技

  术产业总体水平达到国内先进水平,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到GDP的15%以上(2015年达到20%以上,2020年达到25%以上)。骨干企业信息化达到国内先进水平,规模以上企业生产及管理信息化系统覆盖率达到60%以上(2015年达到70%以上,2020年达到80%以上)。

  加快德阳国家重大技术装备制造业基地建设步伐。大力发展三大特色装备(发电成套设备、冶金成套设备、石油化工设备),六类新型设备(数字化自动控制仪表和系统、工程机械设备、环保节能设备、新型特种电线电缆及其制造成套设备、军工配套产品、其它新型设备),三个特色装备制造业园区及相

  关配套产业园区(德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二重重工业园、广汉石油装备工业园以及天元工业集中区、小汉零部件加工园等配套工业园区建设)。到2011年,装备制造业销售收入达到560亿元,年均增长15.5%;工业增加值达到185亿元,年均增长15.5%;新建2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或工程研究中心(实验室),新建立3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0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形成以二重、东电、东汽、川油宏华等重大装备制造企业为核心的企业集团。把德阳建设成为具有国际水平、国内一流、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国家重大技术装备生产基地、研发基地和人才培养基地。

  加强德阳国家新材料产业化基地建设。重点发展壮大新型金属材料、高分子复合材料、精细化工新材料三大类新材料产业,大力培育扶持生物医药及医用材料、新型功能材料两大类新材料产业。到2011年,材料工业总产值达到306亿元,工业增加值达到96亿元;形成3家年销售额超过50亿元的企业集团,培育10家优势企业,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的产品,1/3的重点产品质量性能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新建1-2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10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形成5-6个具有明显特色的新材料产业集群区域;使新材料产业关联带动作用明显增强,成为德阳的支柱型产业。

  大力实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以装备制造业信息化为重点,在化工、食品、服装、建材、医药等行业深入推广应用信息化技术。实施

  一批制造业信息化示范企业,培育制造业信息化中介服务体系;锻炼一批人才,形成一支推进制造业信息化的专业技术队伍;突破一批信息化关键技术,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市场竞争力的重大装备产品,带动产品设计方法和工艺的创新,企业管理模式的创新,企业间协作关系的创新,实现产品设计制造和企业管理的数字化,生产过程控制的智能化,制造装备的数控化,咨询服务的网络化,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全面提升德阳制造业信息化水平。

  发展生物技术及其产业。以中药现代化为重点加强新药研究、制药新技术应用,发展生物医药产业;加强生物能源研发,促进生物能源产业发展;加强生物技术解决环保问题研发,发展生物环保产业。

  4.2农业科技。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科技推进行动,建立完善的科技服务体系,以科技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以农业重点产业为切入点,以龙头企业和农村科技服务中介组织(专家大院)为载体,以产学研结合为动力,提高企业和中介组织的技术创新能力;通过建立健全新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和建设科技示范、培训阵地(高产示范园、科技示范村和星火学校),不断提高技术辐射能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农业新技术、新品种引进和示范推广工作,重点抓好以油菜、水稻、各优果品育种攻关为代表的新品种选育和粮食丰产工程。2011年,农业科技推广应用的覆盖面达到90%以上,2015年达到95%以上。科技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0%以上。

  到2011年,形成5个优势产业,建成13个星火产业基地,面积100万亩,农民人均纯收入从

  2005年的3585元增加到5000元。扶持4-6个大型龙头企业,开发新产品10-20个,农业企业销售收入50亿元。建设区域农业科技转化中心1个,以县为单位的农业信息化建设试点1个,各类专业技术示范协会13个,培训农民100万人次。

  针对德阳新农村建设的特点,切实解决农村面源污染、循环经济、产业组织形式等难点和瓶颈问题,在乡风文明、管理民主等方面充分发挥科技的作用。

  4.3社会发展领域科技。按照《21世纪议程》要求,加强与国内外发达地区的合作,为优化经济结构,实现绿色德阳、和谐德阳和创新德阳提供科技支撑,促进德阳社会全面发展。其发展的方向和重点,一是环保技术和可持续发展。以广汉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为依托,推动全市可持续发展工作;加强废弃物治理与循环利用的科技攻关;加强生态环境监控与修复,加大环境综合治理。二是公共卫生与健康保障。重点推广应用常见病多发病社区预防、早期诊治和康复技术,加强公共卫生事业快速反应相关科技攻关和运用。三是城乡建设与发展,重点研究和推广应用小城镇生活垃圾的收集和处理综合系统;城市高层住宅的安全解决方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关可持续发展的标准体系等。建设科技创新型城市的主要措施。

  5.1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建立和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组建各类工程、技术中心,实施一批重大科技项目,大力开发新产品,调整产品结构,提高核心竞争力。

  5.2重点抓好果蔬、畜禽、粮油和中药材4个产业的产业链延长,大力发展加工业,狠抓产业龙头企业的创新能力建设,引导企业成立技术创新中心;抓好专家大院建设,把大院建成技术孵化器、传播器、效益放大器和农民技术培训中心。

  5.3加强产学研结合,开展校(院、所)、市合作。

  围绕改造提升机械、食品、化工、服装等传统产业,培育扶持新材料、生物医药、天然气化工等新兴产业,加强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形成合作共建工作机制;支持重大科技成果项目转化和校(院、所)市重大研究项目的联合攻关;充分发挥校(院、所)市合作协调办公室的作用,组织我市与校(院、所)合作协议和合作项目的统筹、协调和实施。

  5.4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建设。建立和完善科技成果商品价值的评估体系;培育创新服务机构,加快搭建产业设计平台、咨询服务平台、成果转化孵化平台等平台建设,加快培育技术咨询、技术转让、无形资产评估、知识产权代理等科技服务中介机构和行业协会,为创新型企业提高良好的服务和支撑。

  5.5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对科技人员实行分类管理,建立以人才能力和业绩为导向、以创新为主要价值取向的人才评价体系;建立完善技术、知识产权等生产要素参与投资和分配制度,推行骨干技术人员年薪制、项目工资制,探索股权、期权奖励制度;鼓励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和公共研发平台面

  向海内外招聘自主创新领军式人才;广泛吸引海内外高级人才来我市全职、兼职或短期工作;大力培养创新型人才,为创新人才的发明专利提供资助,促进创新人才脱颖而出。继续开展市科技进步奖、市科技杰出贡献奖等的评选和奖励,进一步提高奖金额度,加大奖励力度。对获得国家最高科技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奖和四川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的我市科技工作者给予配套奖励。

  5.6加大对科技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扶持力度。

  5.6.1进一步加大各级财政对科技的投入,调整、优化财政科技经费的投入结构。用好市科技创新专项资金,并增加专项资金投入额度。调整原创新人才奖,设立市产业发展与创新人才奖,市财政每年安排200万元,对全市技术、研发、金融、文化、管理等创新作出突出贡献的创新型人才给予奖励。

  5.6.2积极运用政府采购推进企业自主创新。建立政府采购审核制度,不断提高政府采购中本市创新产品和服务的比例。对本市企业开发的符合政府采购技术标准和产品目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实行政府首购。

  5.6.3实施税收激励政策。加大落实国、省已出台的经济、科技、教育等政策落实力度,认真贯彻《财政部、发改委、科技部、劳动保障部关于企业实行自主创新激励分配制度的若干意见》(财企[2006]383号文)精神,继续贯彻执行《中共德阳市委、德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创新能力建设促进自主创新的实施意见》(德委发[2006]8号文)中的各项税收优惠政策。

  5.6.4建立新型的融资机制,加大融资力度。继续鼓励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加强对创新型企业的金融服务支持。积极探索利用新

  型金融工具,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促进产业基金和资产证券化发展。

  5.6.5建立、完善科技项目孵化机制,完善孵化设施。

  5.7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坚持“高起点规划,分步骤建设,多元化投资,企业化管理”,形成功能完善配套、水平适度超前的基础设施网络,使城市建设与自然地理条件、历史文化资源、科技发展需要、产业发展方向协调一致,体现创新型城市内涵和特色。

  5.8提高全民科技文化素质和科技创新能力。大力开展各种科学普及活动,实施全民学习计划,建设学习型社会。实施创新培训计划,为各类人才的创新活动提供更好的条件和机会,形成崇尚科学的良好风尚,把创新内化为城市精神。

  5.9切实加强领导,提供组织保障。成立德阳市建设科技创新型城市领导小组,定期研究解决创新型城市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将创新型城市建设列入有关目标考核内容,进行严格考核,兑现奖惩。

  第三篇:新农村建设调查与思考

  中共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明确提出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构建和谐社会,这是一项惠及广大农民群众的民心工程,是“十一五”规划的重要部署。人民法院作为国家的审判机关,担负着打击犯罪,调节社会经济关系,定纷止争,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的重要职责,是调处矛盾纠纷的最后一道防线,是促进和保障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力量。在全国上下轰轰烈烈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热潮中,农村平安建设是一个综合治理的系统工程,基层人民法院如何适应新农村建设的需要,深入开展农村平安建设,更好地服务于新农村建设,已经成为摆在人民法院面前的现实问题。下面,笔者结合审判工作实际,分析新农村平安建设中涉农案件的特点、形势以及司法需求,提出基层人民法院深入开展农村平安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建议,供大家商榷。

  一、在新农村建设中,基层人民法院审理的涉农案件的特点和形势

  (一)土地问题成为农村矛盾的重点。

  农村土地权属纠纷,土地补偿纠纷等案件大量增加,纠纷呈现出涉及面广,数量居高不下,矛盾纠纷日益复杂化的特点。在农业税费免征之前,大量农民外出,将承包地弃耕,或由他人代耕,对土地没有什么利益之争。农业税费免征之后,国家出台了很多惠农政策,耕地也有了补贴,农民纷纷争田要地,因此产生多种土地纠纷。加之,在新农村建设中,乡镇招商引资、征用土地、拆迁房屋时没有及时处理好农民的切身利益而产生的矛盾和纠纷。特别是国家建设征地补偿标准低于经营性项目征地,使群众不满,使大量矛盾纠纷集中到基层人民法院,产生较多不稳定因素。

  (二)农村债务纠纷增加。村级债务问题不仅制约了村级集体经济和公益事业的发展,而且严重影响了基层组织的正常运转,成为引发农村矛盾纠纷,危及农村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许多农民借钱给集体使用,村集体长年无钱还债,使农民不得不走到法院,寻求公平和正义,然而基层法院判决后,因村集体无收入,造成无法执行,增加了许多不稳定因素。

  (三)婚姻家庭、相邻关系、损害赔偿等民事纠纷增加。

  随着经济发展,农民夫妻双方或一方常年在外务工,已是常事,夫妻双方逐渐缺少沟通,加之外界富裕生活的诱惑,双方不能同甘共苦,而是追求个人物质享受,导致大量离婚案件涌向法院,而且婚姻家庭案件更多的涉及财产分配。因双方矛盾尖锐,常有损坏财产,人身伤害等恶性事件的发生。相邻关系纠纷多是积怨较深,双方敌意较大,有些甚至发展成多人乃至家族之间的矛盾和斗殴。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多数农民都购买了农用车、耕田机等,一方面给他们生活带来许多方便,但由于缺乏专业培训,交通规则意识淡薄,产生大量交通事故案件。

  (四)农村刑事案件增多,农民违法犯罪案件上升。从类型上看,多涉及盗窃、赌博、抢劫、故意伤害、放火、及破坏生产经营等。从行为主体上看,因父母在外务工,青少年缺乏教育,认知能力差,法律意识淡薄,违法犯罪现象增加,另外是流动人口违法犯罪的比例居高不下。以致农村社会治安环境令人堪忧。

  二、新农村建设司法需求分析

  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过去的新农村相比,有着显著的不同。其建设目标就是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通过努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真正把农村逐步建设成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通过近年司法实践和调研分析,笔者认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司法的需求是全方位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效与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进程特别是人民法院司法工作密切相关。

  需求之一: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求是和谐的农村。

  要求法院在审判工作中多做调解工作,化解农村矛盾。坚持“能调则调,当判则判,调判结合,案结事了”的原则,实现办案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政治效果的高度统一。

  需求之二: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求是社会安定的农村。

  人民法院应当积极参与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为建设平安乡村,为创建农民安居乐业的社会治安环境作出积极努力。通过运用审判职能打击农村社会治安犯罪、丑恶现象;通过积极处理好农村的涉诉来信来访有效解决矛盾;通过就地公开开庭、送法进村等活动增强农民的法制观念,普及农村生产生活常用的法律知识;通过指导乡村民调组织提高其解决民间纠纷的能力水平。

  需求之三: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求是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经济有序发展的农村。

  生活水平提高、经济发展,需要井然有条的经济秩序为基础和保障。作为基层人民法院,就要高度重视涉农案件的公正高效审理。通过公正审判,并以实际办案效果,为确保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一方面要对破坏农业生产、破坏经济发展犯罪进行重点打击。另一方面还要对迅速增多的与农村经济生活息息相关的土地承包、土地流转、土地权属、涉农经济往来合同等纠纷案件重点研究与审理、执行。

  需求之四: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求是广大农民的合法权益受到有力司法保护的农村。

  要求人民法院,在坚持公正司法的同时,还应牢固树立便民利民理念,在工作细节上千方百计为当事人着想。切实加强司法救助,尽力简化诉讼程序,做到坐堂立案与电话立案、巡回立案等形式相结合,书面起诉与口头起诉相结合,坐堂问案与巡回办案、办案进病房、办案到田间地头等形式相结合,进一步方便农民,减少诉累,降低诉讼成本。

  需要之五: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求是弘扬社会主义道德的农村。

  法院应把审判活动作为倡导优良道德、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载体,通过正确审理婚姻家庭案件,积极倡导尊老爱幼、家庭和睦的优良传统。通过对农村公序良俗的采纳支持农村良好风尚。通过公正审理各种违约案件,树立诚信意识。通过妥善处理相邻关系纠纷,提倡农村团结互助的邻里关系。通过追究各种犯罪的刑事责任,弘扬正气,营造守法光荣违法犯罪可耻的氛围。在就地开庭、案件调解、做当事人思想工作、解答当事人疑问、送法进村、法制宣传等活动中,以法律和道德为基点广泛宣讲,使社会主义道德深入人心。

  三、基层人民法院如何深入开展农村平安建设的建议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全社会的支持,需要各行各业的共同努力。基层人民法院只有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结合审判工作实际,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推进农村平安建设。除以上分析外,在当前,需要着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增强开展农村平安建设的意识

  人民法院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自觉把审判工作置于党和国家中心工作之中,找准审判工作为大局服务的结合点、着力点,使法院工作始终与大局工作合拍、同步。农村的社会稳定,农民能安居乐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前提和基础。人民法院必须充分认识所肩负的重大职责,真正把思想统一到党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上来,切实增强为新农村平安建设服务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认真贯彻“公正司法、一心为民”的指导方针,努力践行“公正与效率”工作主题。牢固确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牢固树立司法为民理念,自觉服从和服务于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充分发挥职能优势,通过深入农村贴近群

  众,努力做到不因案件的审判影响、妨碍农业生产,及时发现并平息可能激化的矛盾因素,最大限度地维护好农民的各项合法权益,积极为新农村平安建设服务。

  (二)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深入开展农村“严打”整治斗争

  打击制裁犯罪、维护社会稳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首要任务,人民法院在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必须始终坚持“严打”方针不动摇。

  一是

  依法从重从快打击农村各类严重暴力犯罪和黑恶势力犯罪以及多发性犯罪等严重影响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安全感的犯罪;严惩侵害农民利益、损害农村集体财产的刑事犯罪;坚持打击与预防并重,积极参与平安乡镇、平安村庄建设,有效预防农村各种违法犯罪活动的发生,为新农村建设创造良好的治安环境。

  二是认真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在“严打”斗争中,坚持罪刑法定、罪刑相适应等刑罚原则,依法正确地定罪量刑,确保罚当其罪;对刑事犯罪区别对待,做到既要有力打击和震慑犯罪,维护社会安定有序,又尽可能减少社会对抗,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以取得更好的社会效果。对具有犯罪情节轻微、主观恶性不大、积极挽回损失、受害人谅解等情节的犯罪人员,尽可能地给他们改过自新的机会,依法从轻或减轻处罚。

  三是积极参与“严打”集中整治行动。与有关部门积极配合,根据辖区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社会治安形势和违法犯罪态势,采取集中打击、专项斗争、专项治理、重点整治等多种有效形式,有针对性地打击突出犯罪活动,增强打击效果。

  (三)不断创新司法为民措施,依法审理好各类民事案件,及时调处农村社会矛盾,促进农村平安建设

  一是不断创新审判工作方式。积极推行巡回审判制度。在立案、排期开庭、审理和执行的各个环节,都要充分考虑农民生产季节性强的特点,合理安排开庭时间、地点,以保证生产不受影响。与时俱进地发挥和丰富“马锡五审判方式”的便民精神,对有典型意义的案件和当事人因特殊原因不便到庭的案件,承办法官要主动携卷下乡,到

  当事人所在地开庭审理。

  二是进一步落实好各项为民、利民、便民措施。对各类涉农纠纷案件,要依法及时立案,为相关争议的解决提供司法救济。要认真落实司法救助措施,对经济确有困难的农民,符合法定条件的,应当给予减、缓、免交诉讼费,让有理的农民打得赢官司,让无钱的农民打得起官司,彰显人民司法为人民的优良传统,体现司法的人文关怀。

  三是在方便诉讼上下功夫。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尽量扩大简易程序的适用范围,缩短办案周期,及时化解纠纷,避免讼累。与此同时,还要针对部分农民文化水平比较低的实际情况,做好裁判文书的改进和规范工作,力克文书篇幅冗长、表述繁琐、说理深奥的弊病,提倡文书制作简洁,说理明了,让农民当事人一目了然。通过制定各种有针对性的举措,真正让广大农民享受到司法为民的实惠。

  (四)强化调解意识,及时化解农村矛盾纠纷,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平安建设提供有效保障。

  调解出和谐,提前一步化解矛盾,从源头上化解矛盾,在基层化解矛盾,成为农村平安建设的着力点。

  积极探索建立以调解为核心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调解集法、理、情于一体,能较好地平衡当事人之间的利益,有效节省司法资源,是解决民商事矛盾纠纷的最佳方式。基层人民法院要按照最高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民事调解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遵循“能调则调、当判则判、调判结合、案结事了”的要求,不断加大诉讼调解力度,既当定纷止争的裁判员,又当辨法析理的宣传员,引导群众采用正确的态度理解法律、对待纠纷、解决矛盾。及时妥善地处理人民群众申诉信访中反映的问题,疏导化解矛盾纠纷,实现司法效果和政治效果、社会效果的统一。

  在调解程序上,把调解原则贯穿于庭前、答辩、开庭、宣判前的全过程;在调解时间上,建立双休日、夜间法庭,只要当事人愿意,随时随地进行调解,在调解方式上,不拘形式进行电话调解、面对面调解、背对背调解等。实现调解工作在调解理念、程序、时间和方法上的突破,做到案结诉息。

  在调解过程中,一是坚持热心、耐心、细心的工作方法,感化当事人。二是充分争取一切可利用的条件,邀请当事人所信服的人、说请人参与调解,细心把握稍纵即逝的和解机会,及时促成和解。三是坚持巡回就地办案,引导当事人的邻居去疏通其思想,借助当事人周围邻居的舆论促成和解。

  (五)改革执行方法,加大执行力度,维护法律尊严

  以实现当事人合法权益为目标,努力破解“执行难”。不断加大对影响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社会稳定的案件、事关经济发展的案件和金融纠纷案件的执行力度。改进执行方法,穷尽执行措施,探索建立执行威慑机制,积极开展执行和解的协调引导工作,促进当事人自动履行生效裁判。逐步规范执行财产评估、鉴定、拍卖、执行款物管理等执行行为;依法适用执行强制措施,加大执行力度,提高执行案件的兑现率,最大限度地使当事人的合法权利落到实处。

  (六)全面加强人民法庭工作,切实抓好农村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

  人民法庭是人民法院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纽带和窗口,它同老百姓距离最近,接触最多,不仅审理着基层法院一半以上的民商事案件,而且还承担着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指导基层人民调解组织、在广大农村进行普法宣传教育等繁重任务。因此,加强人民法庭建设,不仅是人民法院基层建设的重中之重,更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现实需要。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人民法庭建设要抢抓机遇、狠抓落实,“软、硬”件建设一起上,基础建设和审判管理一齐抓。重点是按照方便当事人诉讼、方便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的原则,体现人民法庭面向农村、面向基层、面向群众的要求,进一步调整人民法庭的设置,努力实现布局规范化的要求。要加强法庭规范化管理,针对人民法庭工作的特点和人民群众诉讼的实际需要,完善人民法庭的立案和审判流程管理制度、巡回审判制度等,确保实现公正和效率。

  进一步健全完善矛盾纠纷预防、排查、调处工作机制,加强司法调解,完善解决农村争端的机制。高度重视和解决农村因土地承包、土地征用、拖欠农民工工资、邻里纠纷问题等引发的矛盾纠纷,依法

  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妥善处理好农民群众最关心的各种利益关系,理顺农民群众情绪,努力把社会不稳定因素解决在萌芽状态,有效预防和减少因矛盾纠纷激化而引发越级上访事件、群体性事件和

  “民转刑”案件。

  (七)结合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积极做好法制宣传工作

  开展“服务新农村、送法进万家”活动,既向人民群众宣传了诉讼法律知识,又锻炼了队伍,增强了人民法院工作透明度和社会公信力,充分利用法院熟悉法律和政策的优势,积极开展公开审理、公开宣判、以案讲法等各种形式的法制宣传活动,提高农民群众学法、守法、用法、护法的意识,让农民了解怎样打官司,增强其依法办事能力。同时,与各行政村人民调解组织建立定点联系制度,指导帮助他们开展调解工作,将大量民事案件和矛盾解决在村内。结合司法实践,认真研究农村平安建设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向党委、政府及农村基层组织提出加强和改进工作、解决突出问题的司法建议,有力地促进了农村建设的深入开展。

  (八)加强和改进信仿工作

  一是热情接待群众来信来访,妥善处理各种治安隐患。为来访者排忧解难。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诉求,依法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在处理来访中,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方针,注重对信访人做疏导、说服工作,采取以案释法、循循善诱的方式,解决纠纷,化解矛盾。

  二是妥善化解矛盾纠纷。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和依法纠错的原则,努力解决涉诉信访案件。建立健全“三化”管理:信访网络化,以信访接待室为主体,案件承办庭为依托,纪检组监察室为协助,院长预约接访为保证的信访网络;运作机制化,实行接访流程管理,信访接待室负责来访登记,初访处理,分流督办,案件承办庭限期处理,对涉及工作人员违纪的案件,由监察室调查处理,对上访老户和易引起矛盾激化和群体性事件的,由信访接待室办理院长预约接访;责任明确化,从案件承办人、庭室负责人、信访接待室到院长,所承担的责任都进行了明确划分,形成了信访工作人人有责,互相配合,齐抓共

  管的大信访格局。对可能发生上访的重大案件,严格实行定案件、定人员、定措施,院领导包案的“三定一包”责任制,确保问题能得到及时妥善解决。

  三是依法处理好上访问题。把信访工作当成体现司法为民的第一窗口,认真对待群众上访,对信访中发现的审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坚决纠正。改变信访方式,将信访窗口前移,变上访为下访,结合巡回办案、法制宣传等进社区入农户,开展信访工作,及时了解情况,化解矛盾。

  (九)强化支持和指导人民调解工作的力度,深入开展“和谐农村”、“平安农村”建设

  人民调解制度是我国解决社会矛盾纠纷机制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既继承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又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符合当前多元化、多途径解决民事纠纷的世界潮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各类民事案件的不断上升,人民调解不但不应弱化,反而应该加强,充分发挥作用。

  一是完善程序。针对全院调解工作状况,结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人民调解协议的民事案件的若干规定》的实施,组成人民调解工作指导组,指导全县各级调解组织逐步规范调解程序,确保调解协议受到法律保护。

  二是建章立制。指导各级人民调解组织相继建立五项制度:一是纠纷管辖责任制度。基层发生纠纷,村调委会在第一时间掌握信息,主动工作,争取纠纷不出村、不上移。二是疑难纠纷转办报告制度。调解未果的案件,及时移交乡(镇)调委会做好调解工作。三是定期排查报告制度。村调委会建立健全月报、季报、年报制度,及时向上级上报各类报表及信息。四是集中排查调处制度。集中人力、集中时间定期解决重大疑难矛盾纠纷。五是回访制度。组织有关人员对已调处完毕的矛盾纠纷特别是重大疑难纠纷进行回访。

  三是加强培训。充分利用乡(镇)召开的各种会议,见缝插针,向人民调解员讲授民法通则、合同法、农村土地承包法、继承法、婚姻法等常用的法律知识,提高人民调解员的法律水平和调解纠纷的能

  力。聘请部分调解员担任人民陪审员,轮流组织参加旁听庭审,使每一个调解员都有机会亲临法庭,潜移默化地传授调解经验。

  总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当前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社会和谐离不开广阔农村和广大农民的社会和谐。基层人民法院深入开展农村平安建设,有利于更好地维护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减少农村不稳定因素,体现司法为民的根本宗旨,不断开拓法院工作新局面。

  第四篇:城市农民工生存现状调查与思考

  城市农民工生存现状调查与思考

  【摘要】近年来,大量的农民工进入城市,为城市注入了活力,为社会付出了廉价的劳动力和创造了大量的财富,然而在陌生的大城市中仍然处于“边缘”状态,他们干的是工人的活,却还是农民的身份,他们经常受人歧视,很难融入城市生活,在城市里的生活状态不容乐观。目前,已有大量农民工进入城市,他们干的是城市人不愿干的最脏、最重、最险的活,他们为社会奉献了自己的青春。他们的工作,他们的生活,他们的权益在很多地方仍然让人堪忧,他们的生活现状牵动大多数人的心。现在将此次实践活动调查的结果报道如下:

  一、实践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到城市和乡镇企业就业。在这个过程中,形成了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这就是被称为农民工的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

  农民工,是指在本地乡镇企业或者进入城镇务工的农

  业户口人员,农民工是我国特有的城乡二元体制的产物,是我国在特殊的历史时期出现的一

  个特殊的社会群体。

  农民工是改革开放进程中成长起来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是我国现代产业工人的主体和

  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改革开放

  多年来,广大农民工用勤劳和汗水,为我国的社会主

  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他们用艰忍和奉献,推动了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同时

  也为改变城乡二元结构、解决“三农”问题创出了一条新路。农民工队伍的形成和壮大,是

  我国改革开放的重大历史成果,也是世界工业化、城镇化中特有的光辉范例。

  但同时也应该看到,由于统筹城乡发展的一些体制性障碍和深层次矛盾还没有根本消

  除,在城乡二元社会体制没有彻底打破之前,在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的就业结构下,农民工

  面临的一些现实问题还将长期存在。

  他们盖起了数不清的高楼大厦,却很难在城市找到自己的栖身之所;

  他们修建了数不清的桥梁道路,却难以把握自己的人生方向;

  他们创造了数不

  清的社会财富,却只能挣到仅够糊口还常被拖欠的微薄工资。

  在一些地方,侵害农民工权益的现象还不时发生。

  进一步解决好农民工问题,有着极大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对于改革发展

  稳定和整个现代化事业具有全局性的重大意义。

  实践成果和收获

  通过对留守儿童及非留守儿童发放不同的调查问卷和在一定程度上的走访,我们了解到了以下留守儿童中存在的以下问题:

  (一)、留守儿童生活问题

  留守儿童的家庭经济普遍比较困难。由于没有父母很好的生活照顾,而且在实际生活中这些孩子动手能力比较弱,大多家务不愿去做,爷爷奶奶与儿童有一定得隔阂,大多孩子不愿听从爷爷奶奶的使唤,具有较大的叛逆心理。身体健康受到很大损害。调查中发现,选择与子女分离而外出务工的父母,大多是居住在贫困村(居)、缺乏生产资源,生产生活无一技之长,只有靠外出打工来维持生济,加之外出后也很难找到如意的工作,打工收入也往往不高。因此,这些留守儿童家庭

  的生活普遍拮据。

  (二)、留守儿童教育问题

  主要体现在隔代教育问题,隔代教育力不从心,父母在外打工,学习只能依靠学校老师,回家后没有父母的监督和指导,孩子的自觉和自律都略有下降,外加爷爷奶奶大多为不识字人群,没有能力指导留守儿童的学习。从而留守儿童学习成绩下降,有些还由于厌学等原因逃学辍学。留守儿童学前教育也从一定程度上出现了缺陷。这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孩子的一生。

  (三)、留守儿童行为发展偏差

  由于隔代的长辈往往对其过分溺爱放纵,缺乏及时有效的约束管教,孩子的生活、学习无人督促,部分留守儿童出现行为偏差,儿童亲情的缺失,就很容易走极端,甚至使一部分儿童对父母产生怨恨情绪,使“代沟”加深,致使大多数留守儿童造成心理抑郁,性格孤僻,对以后的人际交往、协作求助、学业发展等产生不良影响。特别是无人监护的留守儿童群体,父母由于无法照顾孩子会产生内疚感,便会在金钱上进行补偿,而对子女的伦理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太少,极易形成孩子功利主义价值观和享乐主义人生观,养成好逸恶劳、奢侈浪费、乱花钱、摆阔气的陋习。

  (四)、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亟待关注

  0-14岁的儿童正是情感、品德、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和缺乏沟通,得不到完整的家庭温暖,生活上缺少必要的关爱,加上常受到周围孩子的歧视、排挤和欺辱等,由于没有父母的照顾,留守儿童亲情缺失,儿童缺少情感和心理关怀,缺少倾诉和寻求帮助的对象,与外界不愿意接触或接触太少,一些留守儿童表现出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行为孤僻等个性特征,不同程度地存在性格缺陷和心理障碍。不少留守儿童情绪消极,失落自卑,行影孤单,甚至心理压力过大,表现出内心封闭,情感冷漠,性格脆弱、任性、叛逆,行为孤僻,缺乏爱心和交流的主动性,形成了一定的人格障碍。

  三、措施和建议

  留守儿童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经济不发达。留守儿童数量的增长与

  经济增长成反比,经济越发达,外出务工的农民越少,留守儿童数量就越少;经济越不发达,外出务工的农民越多,留守儿童数量越多。但当留守儿童存在于我们这个社会时,我们通过实践给出了以下几点措施和建议:

  (一)、家庭方面措施及建议

  家庭教育要进一步普及和深化。家庭教育的过程是孩子与父母互动的过程,只有在双方共同参与的过程中实现交流和沟通,才能收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建立留守儿童家长学校,教育临时监护人真正负起教养孩子的责任和义务,注重道德教育,更多地满足孩子的精神需求。家长要加强与代理监护人的联系。家庭教育对于孩子,特别是年幼孩子的成长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帮助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是家长的主要工作。要求代理监护人对留守在家的子女在学习、生活和思想上进行认真教育、管理、监督,使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关爱。

  (二)、学校方面措施及建议

  完善学校教育,发挥学校教育主导作用。重点加强农村中小学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管理。在留守儿童教育中,学校应义不容辞地发挥主导作用。学校成立留守儿童管理领导小组,明确学校各部门及班主任、任课教师的责任,形成校内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在学校教育中增设相关课程,加强精神、心理、生理、行为方面的指导教育。农村中小学班主任和老师要给予留守儿童特殊的关爱,要针对留守儿童的特点,坚持启发、引导的疏导原则,强化行为规范的养成训练,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让留守儿童在亲身体验中受到教育,以弥补他们亲情缺失对其人格健全发展的消极影响。

  (三)、社会方面措施及建议

  政府应对留守儿童问题给予高度重视。有关部门开展义务教育、卫生保健、社会救助等方面的服务提供依据。要加大综合整治力度,积极预防和严厉打击侵害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合法权益的违法犯罪活动。要广泛动员社会各界,推动构建留守儿

  童教育监护网络,逐步建立关爱留守流动儿童的长效机制。留守

  儿童的教育问题涉及社会转型的众多问题,需要构建职能部门保护机制,创造全社会关爱留守儿童的大环境。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协调小组成员单位要加强联系,共同做好关爱留守儿童工作。

  (四)、自我约束方面建议及措施

  最后,关于留守儿童,自己还应该加强自我教育和引导,要树立自信心和自尊心,要有面对现实的信心及勇气。向着积极、乐观、开朗、自尊、自爱、自信、自强等好的一面发展,不断完善自己。做生活中的强者,更要学会乐观的面对一切困难。

  四、实践感悟或感言

  我们亲眼见证了留守的孩子无奈的凄凉。我更加不会忘记,当看到孩子们在一份份问卷中“最缺少的东西”后面用歪歪歪斜斜的字体写下对父母的思念时,我的心受到的震撼。他们太需要关爱了!想到我们可以在父母的呵护下度过童年,便觉得自己有责任为他们做一些事,即使我们的力量微不足道,也可以把我们的收获用报告的形式写出来,让更多的人注意到这个特殊的群体。

  在我们的重点调查中,我切身感受到了留守儿童问题的严重及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重要意义。这不仅是对农村、农民问题的关注,更重要的是,为祖国的花朵提供一个更好地成长环境,对社会不稳定因素的缓解,对国家的崛起与强盛都具有重要的意义。父母不在身边的他们不得不过早的承担起不属于他们的责任:学会自己照顾自己,学会照料生病的爷爷奶奶,学会教导比他们更小的弟弟妹妹??.他们承担了太多本不属于他们这个年纪的负担。这样,他们的性格渐渐的改变,在他们的心里,对社会和生活的认识也有一定的偏激和盲目,长期以往,对他们自己,对社会都是一个问题。但是,多数的他们是那样的刻苦和认真,学习成绩是那样的优秀,对他们只要有心培养,都可能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这是我们认识到运用自己学习的知识,尽最大的能力解决留守儿童问题,为他们创造出一片更美的天地,使他们有一个相对更幸福、温馨的生活环境。

  总之,在这次活动中,在与孩子们交流的过程中,我们认识到世界上还有这样一种人、这样一群孩子需要帮助,内心的使命感油然而

  生,我想这就是我们这次调查最大的收获。我定会珍惜我所拥有的,奋发努力,实现自己的价值,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参考文献:

  1、教材:《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

  论概论》

  2、关于农村基础教育困境和出路的思考,《现代教育科学》

  2006年第4期

  3、潘璐

  农村留守儿童研究综述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09年6月卷第2期

  第五篇:关于城市广场建设的探讨与思考

  我国快速城市化建设步伐给予执政官员、建筑师、规划师过多机会和权利去成就责任,事物往往历史性地成为行为人自身素质、水平、偏好的展现,难以某项法规标准考量。然而,中国的事情又总在引发揣摩:城市建设发展究竟追求何种模式与目标?比如城市广场。

  现代城市总要同时面对高容积率、高密度发展和市民生活对有限开敞空间需求的现实。密集的城市空间和敞地――如广场对于城市和居民同样重要。城市格局必须综合诸多条件因素做出合理的结构规划。科学的规划需要把握城市复杂的开放系统内外关联,构建经济、社会、生态三大系统于城市空间,正所谓:寓自然、赋人意、求协同,绝不仅仅是简单的图面设计、硬件组织。

  城市广场究竟是什么概念?城市广场是城市的基本结构组成。城市起源的条件之一是因为聚落有了商业职能,而商品交换的场所就是市。市的场所就是广义概念的广场

  --有生活内涵的开阔地。我国公元前11世纪周朝建造王城便有了市的规划:匠人营国,宫城居中,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如今拥有一定建筑空间的商业开放场所仍叫商业广场。而随着城市生活功能的丰富,城市更多的开放空间逐渐承载了更加专一的功能,这种内涵附加上建筑元素后便拥有了主题广场,如:中心广场、市政广场、纪念广场、交通广场、生活广场、购物广场、休闲广场,都是城市生活空间的延伸。

  城市广场的使命是随历史发展而不断变迁的。目前我国城市规划概念意义上设定的城市广场,通常是指用于民众集结、宣传、游行等政治用场的大面积硬化公共空间。此种意义城市广场的由来是伴随民主社会而生的。世界最早的初步民主制度甚至可追朔到公元前30的古印度摩亨佐达罗城,当时已有了议事厅。缘因其文字不能破译,其社会结构尚不清楚,也未能查考是否有了政治生活意义的广场。古罗马帝国时代修建的城市广场还服务于军事。欧洲中世纪的城市广场则成为城市的户外生活和聚会场所,成为集市、庆典、刑场、世态万象的中心。近代的城市广场更多地成为民众信仰集结、议政宣传、政治表达的用场。20世纪1间世界城市的广场留下了更多的历史记忆,结束二战的波兹坦广场、诞生中国反帝反封建五四运动的天安门广场……,惊心动魄的事件总需要大的场所承托,如同古战场一样,城市广场也孕育、成全了历史之辉煌。

  然而,当今世界进步国家的变革更寻求理性,西方发达国家城市中心作用的削弱也正不断弱化历史赋予公共空间的传统角色尤其是城市广场的传统地位。国外前沿理论讨论未来城市发展状态时超出了城市物质景观化的狭义理念,更强调它是文化和精神的产物,应回归社会生活舞台的本质内涵。面对市民喊出见鬼去吧,我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诅咒广场的预先设计,寄望它是未实现的承诺、无限的机会和期望的影子,主张让都市人去发挥其想象力和个性使用的心声。一些建筑师呼吁创造次真实的、能被市民无政府主义殖民化,得以探索、表达自我的广场环境,走向颠覆性的后现代城市公共空间,预言那将是一片保留了大众文化,潜力巨大、充满生机的宏伟热带雨林。

  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会像中国城市瞬间修建了那么多大型城市广场。我们也从没有认真后评价过我们的那些广场究竟产生着什么价值?引发质问的是:值我国处于法制化社会发展的阶段,加之信息时代的社会活动特征,城市还需要那么多特大型平板广场吗?我们还期待沿用广场去孕育其它方式手段不能替代的什么吗?媒体报道表明个别城市广场已经成为酝酿事端的平台。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城市建设者的责任就是能够运作时空,让现实即时转变为市民的实惠,让城

  市每处空间都充满磁力。如上海世博会主设计师、国际建筑大师马丁·罗班所说:城市的魅力是地域历史文化背景下人们生活的舒适惬意。作为建筑师则尝试在物质及社会空间领域中寻找其整体内涵,掌控空间品质与社会行为的有机结合。

  目前,城市广场的潜质有待发掘。城市广场一般是在密集城市聚落街区中辟建的公共空间。它具有引力,拥有地位,产生影响。广大城市市民对广场的内涵期待已不再是政治,而是其作为城市生活空间的场所精神塑造和人性表达。现代城市结构、空间组织包括居住场所环境的规划对塑造社会人际交流适宜空间的推敲打造力度是不够的,社会生活和行为空间尺度也越发超出了人与人的作用感受距离而失去亲和引力。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几近成为鸡犬声不闻,邻居不曾相识的封闭状态。华夏文明数千年育就传承的人气场聚落空间所酝酿的和谐人间关系正远离而去,替代的是生硬和隔绝。人气场是一种宜人生存的无形引力氛围,是寓其能互相获得感受的空间,是生存质量的呵护场,舍弃不成为社会也失去了群落存在的价值。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即包含着场的意义映衬事物间、生物间、人与人间作用力的秘密。市民广场能够聚集、提升人流密度,形成对话交流,丰富场所功能,酝酿多样性情趣,滋生多彩的民间生活。

  西方成熟的城市规划思想主张城市作为一个大舞台,能最大可能地激励人与

  人、阶层与阶层、组织与组织之间的会面、碰头和挑战,社会生活大戏在这里演出,演员可以当观众,观众可以当演员。广场无疑是弥补现代城市人气场缺失的最好空间。今天,我们那些生硬的带有业绩标示符的平板广场有必要寻求成为市民需求的具有当代社会意义的开放空间(只要其位置适配)――街道广场、公共空间、休息场所、城市绿洲、交通广场,乃至集市广场。为

  此需要我们赋予城市广场一种不确定性的功能定位,任凭民众最大限度去开发享用:沐浴阳光、乘凉、散步、锻炼、聊天、品茶、下棋、打牌、歌舞、表演、戏班子、孩子学步、儿童戏耍、放风筝、卖菜、卖水果甚至烧烤、小吃餐桌、地摊、……,真实的生活形式、内容

  自由竞放。来到这里不分头衔地位都是庶民百姓,其乐融融。它充盈着民间原本的生存内容,生态的吃喝玩乐,创作性的民间故事发生,本生的民族文化发祥。因此或许会招徕试问:明天也会允许农民赶着毛驴进城到此吧?为什么不可以呢?这至少说明三个问题。一是城市需要,如驮着新鲜粮菜进城。二是农民生产工具落后,买不起汽车。三是社会进步,没有城乡差别。看看每个城市夜晚那些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沿街叫卖、游击式烧烤、满街即时餐桌、麻将扑克局、摆个凳子做按摩、面对八卦说人

  生,无所不有,只要有卖点。我曾组织山东大学的学生做过一次社会调查以启发他们思考我们的城市规划、城市管理政策、做法是否有问题。街头市场为什么屡禁不止?我告诉学生:因为需求。放开广场特定公共空间的行为束缚及民间自由市场的开放管理,活个自在!行吗?我们的城市广场回归市民自由享用将是一挑战性的课题。

  我国的城市拥有较大的人口密度,密度是城市活力的资源,是生活多样性的源泉,人气场是国人非物质化生活质量的潜质表达。我们的城市应给市民留有更多自在生存的小空间场所:城市绿洲--开放的、有硬化场地也拥有一定植被和可踏草地的社会生活、聚落生息、民间话语、环境生态、局域小气候、富足人气的人居环境自组织平衡调节器,叫城市小广场也无妨。开放的城市空间大庭广众之中酿出的将是混沌和谐,久违的中国民间生活悠然秩序可望借城市广场再现。

篇三:福建省食品产业发展调查与思考

  

  对XX食品加工业税收管理的调查与思考

  XX是河南省第一产粮大县,自2003年以来连续8年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标兵”。农副产品比较丰富,具有较为悠久的用农副产品加工食品的传统,以道口烧鸡为代表的食品加工业在全省具有较高知名度,研究其税收管理有一定的典型意义。近年来,XX食品加工业发展迅速,相继建成食品工业园区和食品产业园,税收占整体税收的比重有所提升。但由于食品加工业特有的损耗确定难、高征低扣等特点,也给税收征管带来新的课题。为此XX市局进行了专题调查。

  一、XX食品加工业的现状及税收特点

  食品加工业是指粮食及饲料加工业,植物油加工业,制糖业,屠宰及肉类蛋类加工业,水产品加工业,食用盐加工业和其他食品加工业。

  目前,XX食品加工行业主要涉及农副产品加工、食品制造、饮料制造三个产业,有纳税人37户,其中一般纳税人16户。农副产品加工业发展较快,初步形成以神华面业、河南省福乐道口面业有限公司等企业为支撑的小麦精深加工产业,以鑫之源糖业等企业为支撑的玉米精深加工产业;畜禽肉类加工能力较强,道口烧鸡、老庙牛肉、万古羊肉卤等地方特色食品产业优势突出;饮料制造加工业初具规模,形成以蓝宇啤酒有限责任公司为代表的制造加工企业。

  从税源及税收情况看,XX食品加工行业主要有以下特点:一是税源规模较小。受资金不足、产品附加值低、发展潜力不足等因素制约,XX尚未形成大规模的食品龙头企业,多为中小型企业,生产经营规模较小。37户纳税人中,年纳税10万元以上的6户,占16.2%;纳税5万元—10万元的5户,占13.5%;1万元—5万元的21户,占56.8%;1万元以下的5户,占13.5%。实现税收最多的为河南神华面业有限责任公司,全年入库100.36万元,在该县纳税排行榜上居第35名;二是入库税收呈逐年增长态势,对整体税收的贡献度不断增大。具体情况见下表:

  XX食品行业2007—2010年税收收入及税收贡献度情况

  单位:万元

  年份

  项目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税收

  税收

  贡献

  (%)

  310.213税收

  税收

  贡献

  (%)

  0.155税收

  税收

  税收

  贡献

  税收

  贡献

  (%)

  (%)

  0.599162.320.72农副食

  品加工

  食品制

  造业

  饮料制

  造业

  合计

  32.4109.44320.21941.030.19741.030.22566.370.29230.15835.80.1767.40.3636.650.16860.59109.230.522217.871.184265.341.17从上表可以看出:3年来,XX食品加工行业税收从86万元跃升到265.34万元,同比增长208.5%,增收179.34万元。占整体税收的比重由0.59%提高到1.17%。

  二、食品加工行业税收征管中存在的问题

  (一)行业损耗缺乏法定标准,进项及成本控制难。XX食品加工业多以农副产品为原料,而农副产品大多有保管期限,在收

  购、储备、生产等环节上因管理不善易发生霉变,极易发生损耗或非正常损失。如企业从事脱水蔬菜、葡萄干、蜜枣加工,原材料属鲜活农产品,保鲜期短,不易存放。烧鸡、老庙牛肉、万古羊肉卤销量较大,加工企业大量收购,不可避免地存在病死畜产品和腐烂变质的现象。部分企业依仗农产品难以盘点的特点,对这一部分损失不按规定作进项税额转出处理,从而多抵扣进项税额。同时农副产品由于其等级不同,其成份含量有所区别,投入产出比也就不同,企业往往会以成份含量低为借口扩大投入量,虚增原材料生产耗用数量,虚增生产成本,制造购进与耗用的假象平衡。有机肥设备

  http://www.xydsfy.com

  根据现行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规定“非正常损失的购进货物及相关的应税劳务;非正常损失的在产品、产成品所耗用的购进货物或者应税劳务,其进项税额不得从销项税额中抵扣”,同时规定非正常损失是指因管理不善造成被盗、丢失、霉烂变质的损失。

  目前国家对该行业的投入产出及生产损耗缺乏严格标准,就农副产品来讲,“管理不善”的界定也较为模糊,以致税收管理员在实际操作中难以确定正常损耗及非正常损失。纳税人利用此漏洞将非正常损失混为正常损耗,人为调节税负,导致税收流失。

  (二)深加工企业高征低扣,税负人为抬高。现行增值税制度规定:农产品加工企业购进免税初级农产品时按13%的税率抵扣进项税额;销售时,初加工的农产品增值税税率为13%,而深加工的农产品其增值税税率为17%,深加工企业的增值税税负较购销税率均为17%的企业明显偏高。XX食品行业中,部分深加工

  企业,尤其是烧鸡行业,加工原材料适用13%的抵扣率,产品销售则按17%的税率,造成高征低扣,税负偏高。

  2010年XX高征低扣食品加工企业税负明细表

  单位:万元

  企业名称

  XX道口义兴张烧鸡有限公司

  XX金誉道口烧鸡食品有限责任公司

  XX众发食品有限责任公司

  XX小铺双兴食品加工厂

  XX道口平林罐头厂

  入库税销售收入

  实际税负

  款

  16.2252.2971.131.09813.955.3442.296307.3740.340.4346.35302.85198.79296.4976.4253.94%1.35%税负

  2.84%2.49%2.36%2%2.38%5.279%5.7%2.79%2.369%4.606%4.603%1.8%3.004%XX九代张文献道口烧鸡有限责任公司

  9.15XX四间房高寨蜜饯果脯厂

  XX道口画宝刚烧鸡有限责任公司

  高征低扣企业平均税负

  食品加工行业平均税负

  行业名称

  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

  专用设备制造业

  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

  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

  2010年度XX其他重点税源分行业税负明细表

  从以上两表可以看出,2010年XX深加工食品企业平均税负为3.94%,高于食品加工行业平均税负(1.35%)2.59个百分点,也高于XX很多重点税源行业的税负1-2个百分点。

  (三)农业经纪流通形式广泛存在,收购发票监控难。2010年度,XX食品加工业的16户一般纳税人中,使用农副产品收购发票的有9户,占56.25%,农副产品收购抵扣税额768万元,在其进项中占据相当比例,达到46.4%,有3户企业达到90%以上。农产品收购发票是食品行业税收征管的重点和关键环节。具体情况见下表:

  2010年XX食品加工业农副产品收购抵扣税款统计表

  单位:万元

  企业名称

  进项税额

  农副产品

  抵扣税额

  XX九代张文献道口烧鸡有限责任26.944公司

  XX道口平林罐头厂

  38.14125.2223.77366.1373.1424.398农副产品抵扣占

  进项比例(%)

  90.55XX金誉道口烧鸡食品有限责任公5.159司

  XX小铺双兴食品加工厂

  XX道口义兴张烧鸡有限公司

  河南神华面业有限责任公司

  XX市鑫德利肉制品有限公司

  XX四间房高寨蜜饯果脯厂

  河南省福乐道口面业有限公司

  合计

  2.2136.03890.0622.5330.268604.171.7231.88575.2722.5329.59453.6177.8188.4764.6310097.778.871655.562768.0046.4现行增值税政策规定,企业只有直接从农业生产者手中收购其自产农产品或从小规模纳税人处购买农产品并取得普通发票才能按票面金额的13%计提进项税,否则不能计提进项税。但从当前农村经济的发展来看,农业经纪流通形式比较广泛,农业经纪人大量存在。在实际经营中,企业往往是从农业经纪人手中购进,或是委托农业经纪人购进农产品,开具收购发票,从而给收购发票监管增加了难度:一是发票开具对象监控难。仅凭身份证复印件,税务机关很难判断是否是农业生产者,企业也往往辩称经纪人是自己的业务员,从而使发票开具对象存在“取证难、定性难”的问题;二是收购价款控管难。政策规定,购进免税农产品准予抵扣的进项税额按买价和13%的扣除率计算,即进项税额=买价×13%,买价只包括购进免税农产品时所支付的款项,但由于农村经纪人大量收购,收购货物所产生的运输费、装卸费、仓储费和其他附加费往往计入进项,人为扩大收购发票的开具金额。

  (四)免征所得税范围较窄,深加工企业无优惠。根据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的规定:“企业从事农、林、牧、渔业项目的所得,可以免征、减征企业所得税”,但仅限于蔬菜、谷物等农产品的种植;牲畜、家禽的饲养;农产品初加工项目免征企业所得税。如税法规定肉类初加工免征企业所得税,初加工的范围是指通过对畜禽类动物宰杀、去头、去蹄、去皮、去内脏、分割、切块或切片,冷藏或冷冻、分级包装等简单加工处理,制成的分割肉、保鲜肉、冷藏肉、冷冻肉、绞肉、肉块、肉片等;肉类罐头、肉类熟制品不属于初加工范围。

  现行企业所得税对农产品加工设定的免税优惠范围过于狭窄,使XX很多食品深加工企业无法享受优惠,尤其是独具特色的烧鸡、老庙牛肉、万古羊肉卤等产业都被排除在所得税优惠之外。据统计,XX37户食品加工企业中,享受所得税免征优惠的仅有1家,占2.7%。形成了“深加工链条越长,享受的税收优惠越少”的怪圈,很多工艺先进、产品附加值高的企业不仅要承担高征低扣的压力,也无法享受所得税优惠。客观上限制了企业的发展空间,不利于企业改进生产技术,也不利于拓展农产品的加工空间。

  (五)企业管理不够规范增加管理难度。一是部分食品加工企业处于销售末端,直接面对消费者,个别企业销售不开具发票。与购进多为农副产品,自行开具收购发票一起形成“两头黑”的现象,发票开具和管理的规范程度有待提高;二是家族式企业大量存在,财务管理随意性较大。从调查情况看,部分企业未配备专职会计,常常是一名会计负责三、四家企业的账务,会计更换频繁,企业财务信息有失真现象。尤其是烧鸡加工业多为家族式企业,其管理者就是一家之长,财务人员听凭“家长”指挥做账,财务管理随意性较大,极个别企业有假账、账外账等现象。这些都增大了税收管理的难度。

  三、加强食品加工业税收管理的对策建议

  (一)制定行业损耗标准,实行预约定耗制。加强调研,尽快制定出台行业损耗标准,强化损耗管理,公平税收竞争环境,堵塞税收漏洞,减少税收流失。受区域和产地等因素的影响,在损耗标准不易统一适用的情况下,推行预约定耗制。即由食品加工企业提出申请,税企双方就产成品耗用原材料比例、动力耗用比例、人力耗用比例、费用耗用比例等与经营直接相关的信息进行预先约定,以此确定正常投入产出比和损耗率,控制企业购进原材料数量、金额及产品的生产数量、金额,并依据确定的耗用率测算核准纳税人

  的进项及收购发票量开具金额等,解决企业隐瞒销售收入和虚开收购发票、非正常损失不作进项税额转出等问题。

  (二)完善税制,加大对食品加工业的扶持力度

  1.统一农产品初、深加工的增值税税率。建议对食品加工的一般纳税人企业,增值税销项税率调为13%。降低食品加工行业的实际税负,有效促进食品加工产业化的发展。或将其进项税率调整为17%,而对农民难以受益的优惠政策可以取消,改为财政直接补助形式。如对农副产品生产、加工的工业企业的税收不再实行减免,而是按规定的税率恢复进行征税,所征收的税款集中上交国库,由国家统一对农民和农业实行直接补贴,真正体现“工业反哺农业”的政策策略。

  2.对增值税实行先征后返。考虑到增值税的特点和征管实际,建议增值税优惠采取先征后返的形式,从而更好地利用地区农产品资源,增加农产品附加值,提高食品加工业的税收贡献度,同时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3.扩大企业所得税优惠。一是税收优惠对农业的支持和对食品加工业的发展引导作用不要仅限于农产品的种植,牲畜、家禽的饲养,农产品初加工,对农产品深加工、农业资料生产企业均实施税收优惠。二是适度调减食品加工企业所得税税率。可按新企业所得税税法中规定的小型微利企业20%的税率对食品加工企业征税,提高其利润水平,鼓励和支持其向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推动农产品向深加工和高附加值方向延伸。

  (三)严格农副产品收购发票管理

  1.加强收购发票的发售管理。一是在收购发票的领用上,税务机关应从各个方面对申请使用收购发票的企业进行资格认定审查,严格把关,对不具备收购条件的企业,坚决不予发售,确保使用收购发票资格的审批不流于形式;二是对取得发票领购资格的企业在发票发售上严格执行验旧购新制度,强化对其票面填写情况的监管;三是要加强日常巡查,对帐簿不齐全,会计核算不健全,特别是收购农副产品的入库单、过磅单、付款凭证等原始单证资料不完整的,一律不得领购和使用收购发票,已领购使用的,停止供应并收回已领购的收购发票。

  2.加强收购发票的审核检查。一是建立收购价格采集机制。以现有的局域网为依托,建立农副产品价格采集系统,定期采集农副产品收购价格,并将采集信息录入到系统,计算出各品种平均价格作为税务机关在审核检查收购发票、纳税评估时的监控参考值。二是建立部门之间协作机制。由于国家对农产品种植户实行财政补贴的政策,农业局、财政局等部门记载的有关数据比较齐全、真实,主管税务机关可以通过相关部门采集各村组农产品的种植品种和面积,掌握农产品的预计年产量,建立农产品收购档案,在日常管理中与收购企业填开收购发票上的数量进行核实比对,防止虚抬收购数量。

  3.加强收购对象真实性的核查。一是对纳税人发生的大宗农产品收购业务,主管税务机关应派专人深入现场核查,审核该项业务发生的真实性。二是定期对开具的收购发票进行一定比例的随机抽查,由税收管理员按收购发票上填开的销售人、地址、身份证号等情况下到村、组进行必要的回访和查验。

  4.加大纳税评估力度。建立科学的纳税评估体系,与同行业进行定期对比,对收购价格偏高、收购量比同期大幅增加、税负低于行业预警值、产销能力不符等异常情况的农产品收购加工企业要作

  为纳税评估重点对象。一是对企业农产品进项税额的评析,主要利用农产品收购价格与市场合理价格是否相符、农产品的物耗率测算企业当期耗用的农产品数量,据以判断企业当期的农产品收购价格和数量是否属实,是否存在虚增收购数量、虚报进项税额的问题。二是对企业销售收入的评析,主要利用产成品的投入产出率来进行测算企业当期品的产量,据以判断企业当期的产成品销售数量是否属实,是否存在瞒报销售数量、少报销售收入的问题。

  (四)规范企业财务制度,严格征收管理

  督促企业建立健全内部管理机制,理顺管理关系,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借鉴引入职业经理人和税务中介制度,打破家族管理的壁垒,引导企业借助税务中介力量,规范财务管理。在征收方式上,也可视企业情况采取灵活多变的形式。对财务管理比较规范,能够建账建制,准确及时填报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并且能向税务机关提供准确、完整的纳税资料的企业,可实行企业依法自行申报,税务部门查账征收的征收管理方式。同时建立健全纳税人台帐管理制度,以满足征收、检查等方面的需要。对财务管理相对规范,账证基本齐全,纳税资料保存较为完整,但由于财务会计核算存在一定问题,暂不能正确核算的企业,可采取按企业自行申报和核定征收方式相结合的征收方式。同时帮助企业逐步规范会计核算,正确申报,积极引导企业向依法申报,税务部门查账征收的征收管理方式过渡。对不设账簿或虽设账簿但账目混乱,无法提供真实完整的纳税资料、计算应纳税额的企业,实行核定征收的方式。

篇四:福建省食品产业发展调查与思考

  

  关于大学生对我国当前食品安全状况思考的调查研究

  目录

  关于大学生对我国当前食品安全状况思考的调查研究

  ...............................................................1一、调查背景

  ...........................................................................................................................2二、调查方法

  ...........................................................................................................................2三、文献资料

  ...........................................................................................................................2四、问卷分析整理

  ...................................................................................................................4五、总结与感想

  .......................................................................................................................5六、参考文献

  ...........................................................................................................................6七、附件

  ...................................................................................................................................一、调查背景

  食品安全作为一个社会热点词汇,已成为人们谈论的重点话题。最近出现的“臭皮鞋”做的老酸奶、可口可乐中掺入含氯水、还有“毒胶囊”的出现??使得社会处于一种恐慌的情绪之中,不禁发问究竟还有哪些食物是安全的呢?贴近生活而言,作为一名学生,我调查的是学校这个小范围的情况。学校食品安全,不仅直接关系到广大师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而且直接关系到高校的工作、学习、生活秩序,也直接关系到高校和社会的稳定。当前我国被媒体报刊等不断披露出来的众多食品安全事件,暴露出了我国食品安全管理监督严重滞后性以及存在的重大食品安全隐患,这些都极大地增加了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忧虑和担心,更使消费者对政府,企业,经营者产生信誉危机。这不得不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当前食品安全形势比较严峻,校园食品卫生安全责任重大。如何促进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提高食品安全监管水平,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思考。

  二、调查方法

  (一)上网搜集资料。通过网络,采集权威机构对中国目前食品安全状况的调查成果。取精去粕,得出自己的结论。

  (二)问卷调查。通过发放纸质问卷的方式进行调查研究。共发放10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00份,回收率为100%。调查对象为各专业的男女学生。

  (三)数据分析整理。根据回收的有效问卷进行数据整理、分析,根据不同问题的调查结果进行科学归纳,进而得出调查结论.三、文献资料

  民以食为天。食品是我们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物质,我们在对食品永不满足需求的同时,也促进了食品的生产和发展。当今,食品产业在许多国家的众多产业中占据着重要地位。然而,安全性是食品最基本的要素,食品的安全性也越来越多的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关注。可是,近几年,我国不断发生食品安全事故。

  2000年,金华市卫生防疫站在金华市区五里牌楼农贸市场内查获1500公斤的“毒瓜子”。

  2001年,广东河源某饲料公司因购买“瘦肉精”即盐酸克伦特罗生产猪用混合饲料,导致河源484名市民因食肉中毒。

  2002年,哈尔滨香香鸟食品有限公司用去年的陈月饼非法生产汤圆的恶性事件被查处。

  2003年,“金华火腿敌敌畏”事件被曝光。

  2004年,“大头娃娃”事件曝光,安徽省查处一家劣质奶粉厂,该厂生产的劣质奶粉几乎完全没有营养,致使13名婴儿死亡,近200名婴儿患上严重营养不良症。

  2005年,上海市相关部门在对肯德基多家餐厅进行抽检时,发现新奥尔良鸡翅和新奥尔良鸡腿堡调料中含有“苏丹红一号”成分。

  2006年1,由河北某禽蛋加工厂生产的一些“红心咸鸭蛋”在北京被检测出含有致癌物质苏丹红。

  2007年,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销售的“思念”、“龙凤”品牌云吞及水饺被检出金黄色葡萄球

  菌。

  2008年,三鹿奶粉被查处含有三聚氰胺。

  2009年

  台北麦当劳检出致癌“砷”。

  2010年,三聚氰胺超标奶粉事件“卷土重来”:在青海省一家乳制品厂,检测出三聚氰胺超标达500余倍。

  2011年,双汇瘦肉精事件

  2011年

  “塑化剂”风波:多行业被波及

  2011年

  全聚德违规肉

  2011年

  立顿铁观音稀土超标

  2011年

  速冻食品病菌门

  2011年

  京津翼地沟油机械化规模生产

  2011年

  浙江检出20万克“问题血燕”

  2011年

  染色馒头:食入多量危害健康

  2011年

  沈阳查获25吨“毒豆芽”

  2011年

  南京查处鸭血黑作坊

  2011年

  重庆查处5个制销潲水油窝点

  2011年

  东莞地下作坊日销上万黑粽

  2011年

  广东中山出现毒“红薯粉”

  2011年

  香精包子

  2011年

  暗访市场带淋巴“血脖肉”

  2011年

  肯德基炸薯条油7天一换

  2011年

  山西老陈醋95%为醋精勾兑

  2012年

  工业明胶制果冻、老酸奶

  2012年

  可口可乐公司:含氯水混入可口可乐

  2012年

  毒胶囊事件

  ??

  (未完待续)

  目前,我国的安全食品存在的问题。

  一、食品概念模糊不清

  二、安全意识宣传力度不够

  三、缺乏统一的管理机构

  四、没有统一的评价标准

  五、对食品安全的关键技术及配套措施缺乏系统的研究

  四、问卷分析整理

  健康食品,已成为当今社会的一大主题。恶性食品安全事故的频繁发生和曝光,也引发了民众对我国食品安全现状的高度的关注,食品安全问题已上升为国家公共安全问题,建立健全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加大对食品安全的监管力度势在必行。

  本次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00份,收回有效问卷100份,回收率100%。其中男女生、各专业学生比例相当。通过对收回问卷的详细解读,我们精选了一些值得讨论的问题以及对问题进行了深度分析,以下一一列举成果:

  你是否关注食品安全问题?

  分析:问卷就是否关注食品安全问题进行了最直接的提问。高达72%的大学生表示对食品安全问题表示关注,一般占26%,而不关心的仅占2%。从回收归总的数据中可以明显地看出,食品安全问题是大学生日常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

  你所遇到的食品安全问题

  分析:在调查数据统计中,我们明显地感受到食品安全问题的多方面性,我国现今的食品安全形势是堪忧的。如图所示:在题为你所遇到的食品安全问题的调查中,所列的分属五个方面的问题食品安全问题均有数量众多的受访者亲身遇到。其中,超过50人反映的有宣传虚假或夸大和假冒知名品牌,特别是宣传虚假或夸大更是以70人高居第一。紧接在后的反映过了保质期仍在销售,没达到国家卫生标准以及没有明确的标识转基因或进口食品三项也都超过了30人。由此我们不难得出结论,我们的食品安全问题是严重的,它对民生造成的困难是无法回避的。

  你认为造成目前食品安全问题问题众多的原因是什么?

  分析:在大学生食品安全调查问卷中,我们对大学生认为的造成目前食品安全问题的原因同样进行了调查,如图所示:认为是主要是由不法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和个人的利欲熏心导致的几乎有一半的大学生认同,达到最高的92%。余下的原因中,除购买者假冒伪劣鉴别能力不高得到最少的48人认同外,对失信企业和个人的惩罚力度不够,各主管部门职责不明,各执法部门沟通不畅缺乏配合三项的认同人数差距不大,为62人左右。纵观全图,不法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和个人的利欲熏心是人们心中的主要原因,这是比较准确的判断,自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确立以来,在巨大的经济效益诱惑面前,总有不法商家企图以低劣的商品来赚取高额利润。对利益的追求使得他们枉视了最基本的道德,一次次做出侵害消费者健康权利的不负责,更是违法的行为来。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企业,主管部门,执法部门,消费者的共同努力。特别是主管部门和执法部门,体现着政府的公信力,更是对此有着无可推卸的责任,近2/3的认同人数也正体现了公众至少是大学生对政府的期待。相信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各方面制度的逐渐完善,食品安全问题也将变得不是问题。

  你对当前食品安全形势看法是?

  分析:在对对当前食品安全形势看法的调查中,我们得到的是如图所示的数据:68%的同学认为问题太多令人失望,30%的同学认为有些问题但可以解决,仅有2%的同学认为问题不大是无所谓的,而认为形势会向好的方向发展的人数则是为零。从调查结果中我们可以看出,在大学生中,对食品安全认为有问题的观点毫无疑问地占据着主流。认为有问题的同时,有

  令人失望和可以解决两种不同的看法,令人失望的看法显然更为人所认同。另一方面,无人看到形势向好的地方发展也是本图的一大特点。综合如上分析,大学生对当前食品安全形势并不看好,普遍认为有问题,对形势的发展持悲观态度。

  你觉得导致国产食品出现问题的主因是?

  分析:针对纷纷出现安全问题的食品大多为国产食品的事实,我们设计了而这个略显沉重的问题。的确,至少是在现阶段,国产食品确实相较国外食品呈现出了更多的安全问题。但不管怎样,我们首先要坦然面对,才能更好的寻求改变。如图所示:在我们所设计的导致国产食品频出安全问题的主因的三个选项中,食品制造追求利益最大化以及食品安全部门执法不严最为人所认同,超过40%和35%的认同率已经说明了一切,企业和政府部门的双重责任缺失正是当前我国食品安全严峻形势的症结所在,至于国家免检等食品安全机制不全也有近20%的人认为同样是一大原因,这亦是政府的责任之一。鉴于机制的逐步完善需要时间和实践的累积,而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存在时间尚短,这部分的缺失可以理解,但绝不能小视。千里之堤,毁于蚁穴;百丈高楼,倾于独木。食品安全问题作为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它涉及经济,民生,政治等诸多领域,是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可回避的问题之一,绝不可以,也不能够小视。个人认为,在如今公众对食品安全问题信心低落的特殊时期,政府应当勇敢地站到前台,付出更多的努力,用它的公信力,给市场和公众打入一剂强心针,扮演挽救“危局”的关键角色。

  五、总结与感想

  纵观种种原因,我们不难发现目前食品安全问题并不是一个孤立的现象,而是跟我们目前特殊的社会大环境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必须从多方面着手,才能有效解决当前问题。

  其实,我认为我们大家也不用对我国当前的食品安全现状过分担心。虽然,近几年频频爆出大量食品安全事故,但这也是人们对安全食品认识的提高,和国家政府在相关监管方面力度加强的结果,当然,还有广大媒体和学术界人士对发展我国安全食品作出的贡献。这些都对我国食品安全的发展起到了极大地积极作用。

  我们大家应该都知道,美国对于国内的食品安全有严格的把关,然而,在五六十年前的美国对于食品安全的管理也是存在着巨大的隐患,他们也是经过的长期的总结、实践才逐渐完善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我国当前就正处于这个阶段,这个阶段也是考验我们的一个阶段。像一些专家就建议用“地沟油”制造生物柴油。据资料显示,小酒楼饭店每天产生的大量食用油废料,是制造生物柴油的好原料,以它为原料生产出来的生物柴油与普通柴油的使用效果完全一样,价格也不比一般的汽油高,而且燃烧充分,可大大缓解城市空气污染问题。另据专家介绍,“地沟油”加入反应罐后,通过一种微酸性催化剂技术,使得其醇解和酯化可同时进行,反应速度也明显加快,用于工业也是一个极好的原材料。因此,如何让大量的“地沟油”真正成为物美价廉的“生物柴油”原材料,尽快投资和加大生物柴油生产厂家的规模,这便需要管理机构确立一个合理的方案。

  当前,面对我国当前食品安全现状,我们既不能过分悲观,亦不能过分自满。维护食品安全,就是维护我们的生命,这是一个需要全民努力来共同监督和维护的事情。在实践的过程中,我们完全可以借鉴发达国家先进的立法和监管经验,来加强政府监管力度。事实上,政府应该是食品质量安全的第一负责人,政府应该最大可能地公开信息透明度,统一发布食品安全重大信息,建立严格的从食品生产、加工、包装、贮运、销售和进出口各个环节的监管制度,最终完善我国现代化食品安全控制体系。

  其次,要加强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建设。必须认真研究、修订、完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标准体系,加快与国际标准接轨的步伐。建立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制度,把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结果作为制定食品安全标准、确定食源性疾病控制对策的重要依据。国家要设专门机构全面系统地收集整理有关食品安全方面的各种信息资料,建立国家食品安全信息与监测网络体系。

  再次,加大食品市场的监管、惩戒力度。从源头、生产、流通、销售各环节控制食品的污染,重点监督,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设;建立更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加大对涉及食品安全事件责任企业和责任人的惩罚和打击力度;建立健全食品生产经营许可制度、食品市场准入制度、退出制度、不安全食品的强制召回制度和司法处罚制度。

  总之,随着食品安全问题的不断涌现,中国的食品安全体系正逐步的发展和完善,但是仍然存在着一些食品安全问题的情况。然而,只有全民积极参与,才会促进国家监管机制的改进和完善,才会提高人民的食品安全和质量,从而保障人民的身心健康。

  六、参考文献

  [1]我国目前的食品质量安全问题:百度文库

  [2]校园食品安全调查报告:百度文库

  [3]各大新闻媒体对近期食品问题的追踪报导

  [4]食品安全法

  七、附件

  大学生食品安全调查问卷

  您好!感谢您抽出宝贵的时间来支持我们的调查。

  近来,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大众普遍关心的一个问题。为了更好地了解人们对食品安全现状以及政府、企业的作为的看法,并就我国食品安全保障问题提出一系列问题。1.您是否关注食品安全问题:()

  A.关注

  B.一般

  C.不关心

  2.您购买食品通常选择以下哪些场所:(多选项)()

  A.超市

  B.便利店

  C.农贸市场

  D.路边早/夜市

  E.其他

  3.您选购食品时主要关心:(多选项)()

  A.价格

  B.品牌

  C.生产加工厂家

  D.生产日期、保质期和有效期

  E.相关检验证明

  F.食品的色泽、外观等感观方面

  G其他

  4.您所遇到食品安全问题有:(多选项)()

  A.没达到国家卫生标准

  B.假冒知名品牌

  C.过了保质期还在销售

  D.没有明确的标识转基因、进口食品

  E.宣传虚假或夸大

  5.您最担心的食品安全问题是:

  (多选项)()

  A.蔬菜中农药残留超标

  B.肉品中兽药残留超标

  C.食品中违规使用添加剂

  D.非食用原料加工食品

  E.食物中毒

  6.您认为造成目前食品安全问题众多的原因是什么:

  (多选项))

  (A.不法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和个人利欲熏心

  B.对失信企业和个人的惩罚力度不够

  C.各主管部门职责不明

  D.各执法部门沟通不畅,缺乏配合

  E.购买者假冒伪劣鉴别能力不高

  7.您认为食品安全问题应该由谁负主要责任:()

  A.生产加工厂家

  B.中间商

  C.物流及配送企业

  D.批发及零售市场

  E.政府相关部门

  8.您认为提高食品安全水平最需做的是:(多选项)()

  A.政府部门应该加强检查

  B.对销售不安全食品的市场进行查处

  C.对出现食品安全问题的生产加工企业严加惩罚

  D.曝光典型案件

  E.普及科学消费知识,提高购买者的感观鉴别能力

  9.您还会购买有安全问题厂家的食品吗,如果他们已经重新整顿:()

  A.难说

  B.会,因为已经重新整顿了

  C.不会,失去信任了

  10.您对当前食品安全形势看法是:()

  A.问题太多,令人失望

  B.有些问题,但可以解决

  C.问题不大,无所谓

  D.形势向好的方向发展

  11.出现问题的都是国产食品,你觉得导致国产食品出问题的主因是:()A.国家免检等食品安全机制

  B.食品安全部门执法不严

  C.食品制造商追求利益最大化

  12.你更相信国外食品吗:()A.是

  B.差不多,国外一样有食品安全问题

  C.不是

  13.企业采取什么措施能够提高您的消费信心(多选项)()A.通过国家有关食品认证

  B.树立放心品牌

  C.开展诚信经营及行业自律

  D.严格食品检验检测

  E.采用最新防伪技术

  14.您对提高食品安全质量还有哪些意见和建议:

  谢谢!

篇五:福建省食品产业发展调查与思考

  

  注:尊敬的各位读者,本文是笔者工作报告范文系列文章的一篇,由于时间关系,如有相关问题,望各位雅正。希望本文能对有需要的朋友有所帮助。如果您需要其它类型的工作报告范文,可以关注笔者其他类型的演讲稿范文。由于部分内容来源网络,如有部分内容侵权请联系笔者。

  绿色食品产业发展调查与思考

  加快发展我区绿色食品产业,是提升我区农业产业化发展经营水平,是实施“新型工业强区”的战略的重要抓手,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区上下始终把发展绿色食品产业作为重点工作来抓,着力培育了一批市场竞争力强、发展潜力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的绿色食品加工企业,对全区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基本情况

  截止20××年底,我区绿色食品加工企业共113余户,其中农副食品加工企业40户,食品制造企业33户,饮料制造企业40户,全行业从业人员达到60000余人,总产值60亿元左右,是区属工业经济的重要支柱。

  (一)规上工业发展情况。20××年,22户规模以上绿色食品加工企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54.5亿元,占区属规模以上工业总量的57.1%;实现利润总额2.6亿元,占区属规模以上工业总量的60.5%,主营业务收入超亿元的8户,超10亿元的2户,主要有集团、叙府酒业、粮油、坊等为龙头企业。

  (二)企业技术中心情况。我区绿色食品加工行业现有国家级技术中心1个,省级技术中心2个,市级技术中心2个,健全了企业科技创新支撑体系,增强了区科技创新引领能力。其中,集团的技术中心是全国茶叶行业唯一的国家级技术中心,并且成立了省茶叶行业的首家“院士(专家)工作站”。

  (三)品牌建设情况。我区绿色食品加工行业现有“五粮液酒”、“叙府牌曲酒”、“叙府牌茶叶”、“碎米牌芽菜”等4个中国驰名商标,“龙芽”“竹海雪”、“柔雅叙府”“六和液”等10个著名商标,“坊”、“麦加乐”“思坡醋”等18个市知名商标,国家地理标志产品1个。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规模小,实力弱。从总体上看,我区绿色食品加工企业除规上的23家外,大部分企业处在初加工和粗加工阶段,资源综合利用率低,企业管理水平、企业经营者素质普遍较低。多数中小企业,实行的是“家族式”、“作坊式”管理,一方面缺少绿色食品加工业向纵深发展的技术支撑和储备,使得加工业靠技术创新上水平的动力不足;另一方面缺乏与国际市场接轨的适应现代化外向型企业发展的先进理念,生产效率和效益不高,市场竞争能力弱。

  (二)基地建设滞后。农产品品质状况决定加工产品的质量,直接对产品销售和效益产生影响。我区绿色食品加工专用化程度、组织化程度低,绿色食品加工业大多还没有形成“公司+基地+农户”,种养加一条龙,产供销一体化的格局,与农民没有真正结成利益共同体,有时甚至出现农户销售和企业原料供应均无保障的现象,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绿色食品加工业的较快发展。

  (三)品牌意识淡薄。大多数绿色食品加工企业商标意识差,不注重商标注册,不注重产品宣传。作为我区优势特色行业的白酒生产企业共有30家,但除叙府酒业获得名牌、中国驰名商标外,大多数企业以生产散白酒和代外地企业生产包装酒的低端市场为主,存在“小富即安、小步即满”的思想,多数企业缺乏开拓创新精神,不敢也不愿进行技术改造,更不愿其他企业法人、自然人参股投入,引资扩大生产规模,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壮大和龙头企业作用的发挥,在白酒行业面临调整的关键时期,受到的影响较大。

  三、建议举措

  (一)发展壮大企业规模,提高企业综合竞争能力。一是要加大对绿色食品加工业发展的优惠政策支持力度,特别是对有一定生产规模、发展前景较好的重点企业,加强引导并给予更多的政策扶持,形成规模化、集约化的龙头企业群。二是积极协调金融部门推行积极的金融政策,拓宽绿色食品加工企业融资渠道。积极为绿色食品加工企业提供信贷支持,解决好优势绿色食品加工企业的资金需求。

  (二)引导企业树立品牌战略意识,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绿色食品有无市场竞争力关键在于能否形成自己的品牌优势。只有企业树立质量意识、品牌意识,围绕质量塑造品牌,围绕品牌开拓市场,才能更好开拓市场。一是引导企业树立品牌经营理念,推进品牌创建,积极进行质量标准化认证,科学制定品牌产品发展规划,支持特色加工产品注册,大力开展名牌产品推荐认定,做大做强名牌产品。二是引导企业推进营销创新,提高名牌产品知名度。充分利用各类展示展销平台、大众媒体等宣传推介品牌,扩大品牌影响。通过良好的品牌树立企业产品形象,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三是依靠科技创新,建立战略合作和技术创新联盟,不断提高绿色食品精深加工的档次,增加其附加值,延长产业链。

  (三)加快绿色食品加工园区建设,发挥产业集聚优势。一是根据我区农业特点,突出茶叶、水稻、高粱、芽菜、大头菜等为重点,加快形成优势绿色食品加工业。把加快发展以茶叶、水稻、高粱、芽菜、大头菜为原料的加工业作为当前全区发展绿色食品加工业的重中之重。这类行业是当前我区资源优势相对突出、经营基础相对较好、对工业经济发展影响较大的行业。要争取在该类行业中培育出更多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国有重要影响,拥有自主品牌的龙头企业,发展壮大一批竞争力强和市场占有率高的产业集群,形成大中小型龙头企业共同发展格局。二是要尽快建立区域化优质原料生产基地,进一步抓好特色农业专业乡镇建设;大力引导绿色食品加工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带动作用,提高“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联结对接程度,推动绿色食品加工企业规模的发展壮大。三是加快绿色食品加工园区建设,引导加工企业向园区集中,以此带动周边地区农产品、原材料生产基地的形成,通过各个加工企业和产业化群之间的相互吸收,互通有无,实现共同发展,促进绿色食品加工企业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

  (四)加强领导,健全政务服务体系。一是加强对绿色食品加工企业的统一规划、统筹部署和协调管理,加强对企业的监管和服务力度,逐步形成产加销一体化管理体制,对绿色食品加工业进行统一指导、协调、管理和服务。二是强化行业协会的协调工作,利用行业协会提高相关技术、信息等的服务和协调,为企业做好市场预测,使企业快速了解行情、及时调整决策和投资方向。三是应建立健全绿色食品加工业的服务体系,为企业提供信息咨询服务、技术服务、培训服务和法律咨询服务等,保障绿色食品加工业的快速健康发展,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推动全区绿色食品加工企业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注:尊敬的各位读者,本文是笔者工作报告范文系列文章的一篇,由于时间关系,如有相关问题,望各位雅正。希望本文能对有需要的朋友有所帮助。如果您需要其它类型的工作报告范文,可以关注笔者其他类型的演讲稿范文。由于部分内容来源网络,如有部分内容侵权请联系笔者。

篇六:福建省食品产业发展调查与思考

  

  食品分析课程开展综合实验教学的调查与思考

  韩明

  【期刊名称】《职业技术》

  【年(卷),期】2008(000)00【摘

  要】食品分析课程是食品类专业的核心技能课程之一,为了使课程的教学效果能与实际岗位的技能要求相适应,使学生毕业即可上岗,实现零距离就业,课程的教学一直在探索有效的教学模式。近年来陆续跟踪调查了历届食品专业毕业生从事食品分析工作的情况,发现近78%的该岗位毕业生表示自己毕业后尚不能立即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需要二次培训,其中18%的被调查人认为这是由于专业基础差造成的,13%的人认为是自己不重视专业学习造成的,而69%的人认为是由于学习的单元技能操作分散不能综合运用造成的。

  【总页数】2页(P41-42)

  【作

  者】韩明

  【作者单位】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广东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G652.3【相关文献】

  1.高职食品理化分析课程开展开放性综合实验教学的实践2.高职食品理化分析课程开展开放性综合实验教学的实践3.食品分析课程开展综合实验教学的调查与思考4.

  《食品分析实验》课程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5.食品理化分析技术综合大实验教学的利与弊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篇七:福建省食品产业发展调查与思考

  

  关于进一步重视扶持肉牛产业加快发展我市畜牧业和食品工业的调查,思考与建议

  第一篇:关于进一步重视扶持肉牛产业加快发展我市畜牧业和食品工业的调查,思考与建议

  关于进一步重视扶持肉牛产业

  加快发展我市畜牧业和食品工业的调查、思考与建议

  我的老家阳信是全国畜牧业百强县和肉牛养殖加工重点县。为积极参加“我为滨州发展献计献策”活动,我利用休息时间,对阳信及全市的肉牛产业的发展状况进行了一些调查研究,深深感到肉牛产业不仅是畜牧业、农业的重要组织部分,又是发展工业和第三产业的重要内容,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应当引起进一步重视。

  一、加快膨胀我市肉牛产业的紧迫性和可行性

  (一)肉牛产业已经成为我市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是我市特别是黄河以北几个县区的农村有着长期形成的养牛传统习惯。繁育一头犊牛或养成一头肉牛净收入都在2000元左右,养牛已成为我市广大农民增加收入的重要途径。

  二是我市是农产品生产大市,农作物面积大,有着丰富优质的饲料、饲草资源可以利用。

  三是我市以阳信县为重点的肉牛加工企业发展迅速,已成为一大支柱优势产业和拉动养牛业发展的有生力量。

  (二)肉牛食品市场空间很大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膳食结构的改善,使牛肉的消费量大增,已经明显呈现出消费量稳定增加、价格持续上涨、肉牛源短缺的状况,有很大的市场空间发展潜力。

  (三)肉牛产业覆盖可牵动一、二、三产业

  从农民养牛致富来说是第一产业的内容,从肉牛加工来讲是第二产业的内容,从牛肉食品销售、餐饮消费以致相关的销售、运输、加工设备制造及包装品加工又是第三产业的内容,所以说加快发展肉牛产业事关全市的农业发展、工业振兴和现代服务业的成长。

  肉牛作为融合三大产业的基础产品可以多层增值并拉动工业和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如邹平、博兴的玉米、大豆等农产品深加工业已成为富民富县的支柱产业,阳信的肉牛加工业也已经成为全县七大优势产业之一。

  二、我市肉牛产业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问题的浅层直接表现,一是农民养牛积极性下降,养牛业发展缓慢,牛源特别是优质牛源缺乏;二是在“户繁户养、役用结合”传统方式下长期形成的零碎、分散、比较落后的饲养方式,束缚了肉牛产量和质量的大幅度提高。

  深层次的原因则是,政府扶持力度不大,养牛投资较大且周期较长,农村劳动力转移造成的养牛对比效益较低下,还有盗窃大牲畜对养牛农民的损害等等。

  三、对加快发展我市肉牛产业的几点建议

  (一)进一步提高重视程度,把加快发展肉牛产业摆到更加重要的位置

  全市各级党政领导特别是主要领导,一定要从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增加农民收入,振兴工业经济,发展第三产业,加快新农村建设,促进社会和谐的高度,充分认识发展肉牛产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真正把肉牛产业摆到应有的重要位置,下大力抓实抓好。

  (二)制定优惠政策,采取有效措施,帮助解决克服肉牛产业发展中最直接、最紧迫的实际困难和问题

  一是学习借鉴青州等地为养牛大户安排专用土地、支持建设饲养小区的经验,落实规模养殖用地政策,为养牛大户、饲养小区和规模养殖场建设提供用地方便。

  二是加大信贷资金支持力度。根据肉牛产业特别是其源头犊牛繁育和肉牛育肥占用资金多,周期长,带有一定固定资产投资性质的特点,有计划安排额度较大、限期较长、利率较低、门槛较矮的支农信贷资金,重点扶持繁育犊牛、育肥肉牛的饲养大户和规模养殖场。要不断创新支农信贷资金投放、管理办法,积极发展信用贷款和联保货

  款。也可以让具有一定规模和实力的肉牛加工企业承办贷款,然后在银行指导下以赊牛、参股、垫资、借款等形式扶持养牛大户和规模养殖场等,切实解决农村贷款难、养牛缺资金的问题。

  三是在各级财政预算内列支肉牛产业补贴奖励基金,对

  养牛大户、规模养殖场和带动肉牛产业发展作用大的肉牛加工企业给予一定的奖励,以奖代补(吉林省在政府扶持下,养牛大户和规模养殖场成批涌现;东营垦利县一年为扶持规模养牛补贴3000万元)。

  四是要加大投入,加强对肉牛品种改良、犊牛繁育、科学育肥等方面的研究、开发、推广工作,强化对养牛大户、养殖场从业人员的科技培训,从配种、饲料、防疫等方面提供系列服务,不断提高肉牛产业科技含量和附加值。

  五是强化社会治安,严厉打击偷盗大牲畜、伤害养牛农民的犯罪行为;参照国家对能繁母猪、奶牛等政策性保险制度,探索建立对可繁母牛的政策性保险制度,为养牛农民解除后顾之忧。

  (三)不断创新肉牛产业发展模式和组织形式,促进肉牛产业的规模化、标准化

  一是要制定一个3-5年发展计划,集中投入一批财政和信贷资金,重点扶持像中美合资阳信亿利源清真肉类有限公司、阳信清真肉类有限公司、阳信鑫源公司、鸿安公司和沾化华安等10个左右肉牛加工龙头企业,帮助他们抓住肉牛加工产业尚不成熟的机遇,加快发展膨胀,占领肉牛食品工业的制高点,成为我市工业发展新的增长点,拉动犊牛繁育、肉牛育肥膨胀规模,形成第一、第二、第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新兴产业链。把我市建设成肉牛繁育饲养大市、食品工业大

  市。

  二是要大力扶持养牛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要总结推广肉牛加工龙头企业中美合资阳信亿利源清真肉类有限公司领办鲁北肉牛产销合作社带动近万户农民养牛致富的成功做法,鼓励肉牛加工企业依靠自身实力领办合作社,重点吸收养牛大户、规模养殖场入社,通过合作社向养牛社员提供资金、技术、犊牛、饲料、防疫、保险等方面的系列服务,积极推行“加工企业十农民专业合作社+养牛大户和规模养殖场”

  的肉牛产业发展模式政策、把农民增加收入、加工企业解决牛源、银行零风险投放支农资金、政府推动工作有机结合在一块,提高养牛农民的组织化、市场化程度,以发展方式的创新促进肉牛产业的更好、更快发展。

  滨州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人事教育科解晓燕

  第二篇:关于加快我市产业集群发展的调查与思考[推荐]关于加快我市产业集群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所谓产业集群是指在某一产业领域相互关联的企业及其支撑体系在一定区域内大量聚集发展并形成具有持续竞争优势的经济群落。产业集群发展模式,是提高区域经济竞争力的一项非常有效的发展选择,是适应全球经济竞争由单个企业竞争走向产业竞争新趋势的有效途径。如何抓住特色培育区域产业集群,加快经济发

  展,是各级政府应当深入思考、潜心运筹的实践课题。最近,结合赴南方考察学习,我对加快我市产业集群发展进行了一些粗浅的思考,现予以整理,供参阅。

  一、坚持环境推动,搭建产业集群发展平台。从外地经验看,培育特色产业,发展产业集群,是企业和政府共同努力的结果。企业决定着发展的最终效果,处于决定性地位;而政府力量不可或缺,发挥着助推器的作用。对我市而言,应重点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大工作力度:

  一要加快载体建设,吸引产业集聚。专业园区的规划和建设对于加快产业集群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经过多年发展,我市已形成若干个特色园,但个别园区仅处于低层次运行上。对此,首先要抓紧制定产业集群发展规划。规划要坚持高起点。建议聘请有关专业机构,对我市产业集群的发展走势进行科学分析,做出总体规划。对已初具雏形的产业,如电子家电、食品加工、橡胶化工、汽车配件、机械铸造等实行集中发展,打造特色基地,力争做出特色,做出优势,做出品牌,做成xx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其次要加快基础功能配套。加强对园区内交通、水电、通讯等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实现园区内公共资源的低成本共享。健全园区生产协作与社会化服务水平,完善质量

  检测、现代物流、产品研发等服务体系,着力增强产业配套功能,推进专业化协作。

  二要制订规范政策,推动产业集聚。对市委、市政府出台的鼓励企业发展的政策,重点在强化“三性”上下功夫。首先要把握政策文本的规范性。对不同时期、根据不同需要所出台的各种优惠政策和激励措施,进行认真梳理,删繁就简,剪枝去蔓,重新整理出具有长效作用的规范性政策文本。其次要把握政策尺度的平衡性。所订立的优惠政策措施,无论是对本地企业还是对外来客商,无论是对新办企业还是对已有企业,无论是在吸引外资方面还是在促进现有企业发展方面,都要发挥激励作用。第三要严格政策执行的严肃性。要守信重诺,不折不扣地将政策执行到位,这对促进企业发展、提高政府信誉至关重要。

  三要加快专业市场建设,引导产业集聚。许多地方的实践证明,产业集群与区域专业市场在其发展过程中,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省建设的年销售额超**亿元的市场达到了**个,良好的市场网络有力地带动了产业集群的发展。****年,东莞虎门镇接连有几位外商投资办起了服装来料加工厂,为此,镇政府决定建立一流的服装市场来服务企业、拓展市场空间。****年,镇政府投资****万元建成了占地*.*万平方米,****多个铺位的富民商业大厦。如今富民大厦的服装批发以交易量大、经营服务好而享誉国内外,被称为“中国乡镇第一号时装批发商”,有力地推动了虎门纺织产业集群的发展。目前东莞市虎门镇常居人口仅**万人,而外来人口却高达**万;去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近**亿元,其中服装工业总产值为**亿元;财税收入**亿元,多年来一直稳居全国乡镇首位。近年来我市在市场建设上加大了工作力度,但与我市工业产业相连的市场没有,发挥不了市场的产业集聚作用。如果在组建专业生产园区的同时,考虑依托专业生产园区来组建专业市场,园区这扇对外开放的窗口将会开得更大。生产企业向专业园区聚集,利在造势;专业市场以专业园区为依托,利在牵引。生产企业和专业市场互为依托、相得益彰,整个产业就可以保持长盛不衰。

  四要强化行业自律,规范产业集聚。竞争是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是推动市场经济发展的动力。有序竞争能够促进产业集群快速发展,无序竞争则会造成资源浪费并影响行业的正常发育。从温州和明村镇橡胶业的发展经验来看,加强行业协作,实行行业共建,实现行业互补,实施行业自律,是发展区域产业集群的有效选择。促成行业联手,一条途径是通过培植龙头企业,发挥“龙头老大”对整个行业的牵引带动作用。另一条途径是通过组建行业协会,发挥行业协会的协调作用,促进行业联手共建。从我市情况来看,在民间行业商会或者行业协会的建设上,要促其实现三个转变:一是协会组织由“虚”到“实”的转变。协会组织作为实体存在,要有常设的办事机构、办事地点和人员,围绕行业规划、企业管理、科技创新、新产品开发、价格协调、市场互动等实质性内容开展活动。二是协会覆盖面由“窄”到“宽”的转变。协会会员不能局限于眼前的几个企业,应动员行业内所有企业都加入进来。三是协会功能由“弱”到“强”的转变。协会组织自身要有凝聚力,对会员企业要有吸引力,树立行业协会组织权威。通过制订和完善协会章程,确保行业协

  第三篇:关于加快发展我市电子商务产业的建议

  提案人:

  案由:关于加快发展我市电子商务产业的建议

  理由:

  电子商务是网络化的新型经济活动,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猛发展,已经成为主要城市增强经济竞争实力,赢得全国资源配置优势的有效手段。

  2010年,全国电子商务交易额将突破4万亿,市场巨大。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数据显示,截止2010年6月底,中国电子商务市场交易额达到2.25万亿元。其中,B2B交易额达到2.05万亿元。预计2010全年B2B交易额为3.85万亿,网购交易额为4300亿。

  2010年,东莞市电子商务交易额将达1000亿元,东莞电子商务步入快速发展期。

  东莞市电子商务产业发展面临新机遇

  一、中国市场成为全球经济增长新引擎,内销市场巨大

  1、中国市场成为全球经济增长新引擎:在金融危机以前,美国以及西方一直是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拉动着全球产业的发展以及经济的增长。中国拥有13亿人的消费市场,进入21世界,中国消费能力的提升对拉动全球经济的增长益发明显。国家统计局2009年发布的“新中国六十年系列报告”中称,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增长的拉动,到2007年已高于世界所有国家,位居第一,对世界经济的贡献率已上升到19.2%,比美国高出3.5百分点,比欧元区高出6.3百分点。根据联合国最新发表的报告,2009年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50%,当仁不让地成为带动全球经济复苏最强大的引擎。

  2、内销市场巨大,将开创东莞经济发展新奇迹:

  东莞市委书记刘志庚:调结构、扩内需,东莞再领跑30年。

  东莞作为全球制造业基地,在金融危机以前,一直是欧美市场的需求拉动着东莞经济的增长,东莞借助欧美市场在过去的30年创造了全球瞩目的发展速度,东莞制造、东莞速度享誉全球。在中国市场将成为全球经济增长新引擎的机遇期,应将拉动东莞经济发展的新目标投向国内市场。东莞位于珠三角产业链核心区,是全国市场的货源地,东莞应借助珠三角区位优势以及在全国的影响力,大力发展支持面向国内市场的产业,大力支持东莞本土品牌建设,通过各种渠道助推东莞制造开拓国内市场。随着国内市场需求的逐渐增加,东莞将借助内销市场再次

  迎来快速发展的机遇期,开创东莞经济发展新奇迹,再塑“东莞制造”新形象。

  二、商务部提出“加快流通领域电子商务发展”,在线批发兴起

  1、扶持一批影响力和凝聚力较强的网上批发交易企业:2009年11月,商务部下发《关于加快流通领域电子商务发展的意见》。意见第四条提出,促进商品批发环节应用推广网上交易。鼓励流通企业应用电子商务进行商品批发交易,提高流通效率,扩大中间需求,带动最终需求。充分发挥大型骨干流通企业和大宗商品市场的作用,开展农产品、日用工业品和生产资料的网上批发交易。以产业集群为依托,支持面向行业的电子商务企业发展,整合产业链和供应链,为生产企

  业和分销企业间、批发企业和零售企业间网上交易提供第三方服务。主要目标是扶持一批影响力和凝聚力较强的网上批发交易企业。这将开辟一个市场潜力巨大的电子商务新领域。

  2、在线批发兴起,再塑电子商务发展新格局:在线零售经过七年发展,形成了以淘宝为核心的网购市场,并发挥了巨大的产业带动性,网购市场交易额已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2%,达2400多亿。淘宝总部所在地杭州成为全国电子商务之都,并带动物流、在线支付等连带发展。在商品流通领域的终端零售环节,在线零售正逐渐取得更大的市场份额,杭州已借助淘宝掌握信息流、物流、以及资金流,成为配置全国在线零售市场以及资源的中枢。

  在线批发兴起将再塑新格局。批发作为连接生产与消费的中间环节,是社会商品流通环节的重要一环,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30年来,全国批发交易市场已近10000个,年成交总额34000亿元。传统批发市场的巨大,预示着在线批发市场的巨大潜力。同时在在线批发这一新领域内,各类电子商务企业还都在探索新的商务模式,以满足市场更高的诚信保障,更可靠、便捷的大额支付和更周到的售后服务。目前,新领域里还没有形成居于支配地位的电子商务企业。

  在线批发的兴起,将在全国形成一个新的配置、调控体系,其将重塑电子商务发展的新格局。东莞有优势以及机遇成为全国在线批发的配置、调剂中心。

  在2010年全市经济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市委书记刘志庚强调指出“加快信息产业发展,加大信息技术推广应用,鼓励支持各行业深化电子商务应用,带动传统优势产业改造升级。”

  “十二五”是东莞市发展电子商务的战略机遇期。东莞应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电子商务,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提高电子商务在东莞商贸流通领域的比重,借助电子商务全力打造全国现代流通业名城。

  办法:

  电子商务产业链建设需要从推进电子商务运用、做大电子商务服务业、完善电子商务支撑体系以及电子商务发展环境等多层面开展。

  一、推进电子商务运用

  1、培育大型电子商务龙头企业

  支持辖内重点电子商务龙头企业走向世界,拓展国内市场,打造一批国内外有影响力的电子商务企业;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以优化大型骨干企业供应链和销售链为核心,提升产业链电子商务应用的整体水平,加快推荐产业高端化。

  2、普及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应用

  加大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应用引导与培训,普及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应用,推动传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结合东莞实际,重点扶持电子信息、纺织服装、家具、玩具、食品饮料等“八大支柱产业”中小企业积极运用第三方电子商务服务平台,开展在线采购、销售等生产经营活动;同时以专业市场、行业龙头企业为依托,鼓励建设为中小企业服务的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提供网上开店、在线交易和在线支付等服务。

  3、积极推进区域电子商务应用

  东莞作为全国制造业名城,产业资源丰富,拥有完善的产业链与产业体系,与珠三角主要城市优势互补,上下游产业资源协同发展;位于珠三角核心区域,区位优势明显,享有珠三角产业资源,辐射全国。东莞无论在产业资源还是在区位优势上,都具备发展大力发展区域电子商务的优势。“东莞制造”平台的建设便是东莞区域电子商务应用的代表。

  4、推动专业市场电子商务发展,发挥产业集聚效应

  东莞拥有各类型批发市场170多家,专业批发市场依据东莞产业基础与镇区

  特色,形成了行业性强,区域分工明确的发展格局,如富民服装城、黄河时装城、七彩服装批发市场、珠三角小商品城、大京九农副产品中心市场、京九玩具批发市场、广东众源五金饰品城、樟木头塑胶原料市场、大京九塑胶城、大岭山东华家具城、厚街鸿运鞋业鞋材市场、信立农批市场、下桥水果市场等。

  这些专业批发市场同时与特色产业镇相结合,产业集聚效应更加

  明显,专业市场电子商务的运用将带动相关行业的整体效应。

  目前,在专业市场电子商务运用方面,依托黄河时装城的黄河服装电子商务网、依托富民服装城的富民服装电子商务网、依托京九玩具城的中国玩具批发网以及依托广东众源城中国饰品交易中心的众源网等成为东莞专业市场电子商务平台发展的代表。

  二、做大电子商务服务业

  1、大力发展第三方电子商务交易服务

  紧密结合行业以及区域特点,创新交易模式,深度开发和充分利用信息资源,发展面向行业、企业以及消费者的第三方交易及相关增值服务。鼓励通过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整合经济贸易、旅游会展、医疗保健以及金融保险等服务业资源,提高服务水平;推动电子商务交易平台融合安全认证、在线支付、物流配送,逐步向信息流、资金流、物流三流融合的阶段发展。

  2、大力发展移动电子商务服务

  抓住3G和“无线城市”发展机遇,探索移动互联网新应用,拓展移动电子商务服务新模式,加速移动电子商务、移动多媒体、移动搜索、手机支付等新业务的试用。

  三、完善电子商务支撑体系

  1、发展多种形式的安全在线支付

  依托现有商业银行、中国银联和第三方支付机构的在线支付平台,提供基于银行账户的各种电子支付模式,积极推广网上支付、电话支付和移动支付等多种形式的电子支付,普及电子支付手段在各行业、各领域和各专业的电子商务平台上的应用。进一步完善在线资金清算体系,加强业务监督和风险控制,推进在线支付业务规范化、标准化。

  2、完善现代物流配送体系

  紧密依托产业集聚镇区、专业市场,重点在电子信息、纺织服装、家具、玩具、食品饮料等传统优势领域,培育社会化、专业化、精细化的物流配送体系。扶持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和辐射力的物流服务商,促进运输、仓储、货代、联运、快递等传统物流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升级;发挥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的组合优势,大力发

  展物流产业;有效支持电子商务的广泛应用。

  四、完善电子商务发展环境

  1、加强人才培养

  制定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计划,重点培养既懂商务又熟悉信息技术的网络经济人才;多渠道多层次开展电子商务继续教育和在职培训工作;积极推动电子商务职业资格鉴定。

  联合高校开设电子商务专业:对现有高校、职业院校电子商务专业给予大力支持,组建校企实习基地与举办技能大赛;对有能力开办电子商务专业的高等院校、中等职业院校要大力推动专业建设,引进电子商务教师人才到东莞发展。

  联合培训机构开展

  “电子商务技师培训”工程:设立“创业东莞”电子商务人才专项资金,开展

  “电子商务技师培训”工程、积极调动培训机构开办电子商务培训班以及电子商务师技能认证,利用专项基金补贴培训机构。

  2、规范电子商务市场秩序

  维护电子商务市场秩序,规范电子商务市场经营主体及其交易行为,以解决网上虚拟店铺和网上实体相对应问题为突破口,规范电子商务市场行为,保护诚信守法的经营者,打击非法经营和网络诈骗活动,建立公平竞争、诚信守法的电子商务市场秩序,净化和维护电子商务良好的经营环境。

  第四篇:当前我市肉牛产业发展问题与对策

  当前我市肉牛产业发展问题与对策

  当前我市肉牛产业发展问题与对策

  市畜牧水产局在宣传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结合当前我市畜牧业发展现状,特别是围绕重点特色肉牛产业,在调查研究中发现肉牛产业发展存在几个突出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当前肉牛产业存在问题

  一是肉牛育肥场普遍存在空栏现象;二是牧草种植面积得不到落实,特别是青贮饲料不足,造成冬季和初春牧草严重匮乏;三是资金投入不足,肉牛育肥场、可繁母牛培育、技术培训等整个产业链普遍

  存在资金缺乏状况;四是可繁母牛数量少,无法解决各育肥场架子牛来源,必须依靠山东、河南等地调进,极易受

  架子牛价格、疫病、运输条件等因素的制约;五是肉牛饲养管理、标准育肥技术尚未得到普及,育肥场管理人员、技术员和专业技术干部对肉牛现代化饲养和科学管理技术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六是各育肥场与宏宇牧业公司之间尚未找到利益平衡点。

  二、肉牛产业发展对策

  1、抓住春季有利时机,做好空置补栏工作。各县要按照市政府年初下达的肉牛育肥任务的目标,逐级落实到各肉牛育肥场,要求各育肥场排好进出栏时间表,有计划地做好补栏工作。当前,正值春暖花开、气候适宜季节,是肉牛补栏最佳时期,各地要抓住有利时机,落实各育肥场补栏进度。

  2、大力推行种草养畜,推广青贮饲料技术。各地要尽快落实市畜牧水产局《种草养畜工作意见》,积极推行粮、经、饲“三元”结构调整,不断加大宣传力度,组织和引导农户特别是肉牛育肥场种植青饲玉米、杂交狼尾草、墨西哥玉米、黑麦草等优良牧草品种。落实牧草种植面积,推广种植新技术,合理解决豆科和禾本科牧草合理构成,提高蛋白质含量高的牧草比例。同时,大力推广青饲玉米的种植,广泛开展以青贮玉米为主要原料的青贮料,改变现在各育肥场主要以杂交狼尾草,冬养以稻草为主的饲养模式,确保牧草四季均衡供给。

  3、加大资金投入总量,打牢肉牛产业基础。肉牛产业是一个资金密集型产业,资金投入量大,必须解决好资金来源问题。一是围绕我市肉牛产业化发展的各个环节,有针对性地上报一批项目,争取上级的资金支持。二是争取农业、财政、农业综合开发、科技等部门的有关项目资金,统一规划,捆绑使用。三是争取金融部门扶持力度,帮助肉牛加工企业、养殖企业、养殖户解决生产发展中资金不足的问题。四是加大财政资金的扶持力度,设立肉牛专项基金。五是建立肉牛贷款担保中心,提高担保贷款额度。多渠道融入的资金重点用于黄牛

  品种改良,扩充和壮大母牛群,扶持肉牛加工养殖企业。

  4、加快品种改良速度,壮大可繁母牛群体。市肉牛产业发展的关

  键与难点在于黄牛品种改良的力度与速度。一是能否培育出个体大、肉质优的架子牛是肉牛肥育与加工的关键环节,我市肉牛发展的速度能否上规模取决于黄牛改良的速度与力度,因此要扎扎实实地做好可繁母牛的扩充,制定地方政策,保护杂交一代和二代母牛。各地要落实市政府下达引进杂一、二代可繁母牛10000头任务,安排好每月、的引进数量,不断扩充和壮大可繁母牛群。二是大力推广宁化县流动冷配车的做法,把冷配器械送到各村,方便农民,增加母牛冷配数。三是要科学制定肉牛良种繁育技术路线。一方面抓“级进杂交”,从根本上改良本地黄牛品种;另一方面抓好三元杂交,既可以提供杂一、二代母牛,又可为肉牛育肥场提供杂一代和杂二代公牛供其育肥。四是出台鼓励饲养杂一、二

  代可繁母牛政策,调动广大农户饲养可繁母牛的积极性,把肉牛产业基础打牢夯实。

  5、加大科技投入经费,提升养殖科技含量。为了把肉牛产业做大做强,要重视发挥畜牧兽医科技人员的作用。一是要增加畜牧兽医科技人员全额拨款编制,目前市、县两级专业技术人才青黄不接,各地应根据事业发展的需要,积极引进和充实畜牧兽医专业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科技人员。二是制定并推广育肥品种、饲料营养、育肥技术、饲养管理、屠宰加工、产品标准。标准化是组织现代化生产的手段;是衡量生产技术和科学管理的重要尺度,能有效提高牛肉产品质量和劳动生产率。三是加大培训力度,对育肥场管理人员、肉牛饲养、黄牛冷配技术员和专业技术干部要采取多渠道、多形式、走出去、请进来方式,进行强化培训,尽快提高肉牛现代化饲养和科学管理水平。

  6、构建市场交易平台,做大肉牛加工

  企业。市肉牛产业成败与否,关键要有龙头企业支撑。因此,必须加快培育和扶强做大一批龙头企业,拉长肉牛产业链。一是要把坚持高标准、高起点、高质量,加快宏宇牧业公司建设,通过几年努力实现年加工肉牛6万头、年产值达3亿元的目标。二是要吸引一批有实力的客商或企业投资建立饲料、牛肉熟制品、皮革加工、生物制药企业,以延伸产业链。三是在用地、税收、信贷等方面出台优惠政策,扶持龙头企业发展壮大。四是宏宇牧业要根据不同肉牛品种和胴体瘦肉率制定不同的肉牛收购价格,确定最低保护价,并根据市场价格按一定比例向上浮动,保护肉牛育肥场的合理利益,与各育肥场建立有机统一的利益平衡机制。

  第五篇:关于我市花木产业发展情况的思考和建议

  发挥传统优势

  强力推进农业特色化

  ——关于我市花木产业发展情况的思考和建议

  推进农业特色化,是“十一五”期间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近来年,我市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政策为驱动,注重发挥传统优势,把花木生产作为促进农民增收渠道,常抓不懈,初步形成了以***国道为轴线,鄢陵县—许昌县—魏都区连片开发的格局,种植面积达到了**万亩,成为全国最大的花木生产基地,为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提供了较为有力的产业支撑。在年初召开的全市领导干部会议上,市委、市政府提出了至“十一五”末全市花木面积要发展到**万亩力争***万亩的宏伟目标,既为花木产业指明了发展方向,又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发挥传统优势,切实解决制约花木业发展的突出因素,促进产业上档升级,成为必须面对的问题。

  〖HTH〗

  一、当前花木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HT〗

  随着花木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和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我市花木产业的发展也遇到了一定困难,许多深层次矛盾逐渐显现,引发了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直接影响着花木产业的健康发展。

  1、种植结构不合理。花木品种“多、乱、杂”和“小而全”现象突出,大路货多,高档名贵花木和大规格苗木少。主要原因是花农追求科技进步的内在动力不强,产品更新换代慢,在品种选择上缺乏对市场前景的分析和论证,盲目跟风,致使个别花木品种面积盲目扩大,造成产品滞销,效益下滑。

  2、龙头企业带动能力弱。全市花木龙头企业绝大部分刚刚起步,正处于自身发展阶段,带动能力不强,与花农联心连利的程度低,仅

  仅是买与卖的关系,在新品种引进、科技培训、信息传递等方面没有与花农结成紧密的利益共同体。

  3、标准化程度低。由于大部分花木企业和花农在选种、栽培、施肥、病虫害防治等方面还是沿袭传统的农业管理模式,在自然状态下生产,没有按标准化生产程序组织生产,不能满足市场对花木产品的优质化、标准化要求,很难与销售区建立相对稳定的供货关系。

  4、产品科技含量低。一是科技投入不足,专项用于花木产业课题研究、引种试验推广、人才培训等方面经费投入不足,与省内外花木龙头企业的联系不强,导致培育或引进适销对路的花木新品种步伐不快。二是对花农技术培训力度不大。许多农民丢下锄把,拿起剪刀,直接由种粮变为种花,缺乏必要的修剪、嫁接等技术,制约了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三是科技人才缺乏,待遇低,生活环境差,不利于专业人才安心创业。

  5、销售服务体系不健全。全市没有功能齐全的大型花木专业市场,大多是场园内交易、田间地头交易和以村组为单位的花木经纪人交易模式,花木交易规模小,操作也不规范,不能较好地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现有的花木经纪人,大都缺乏全面的专业知识和营销策略,没有资格证。部分经纪人素质不高,职业道德差。

  〖HTH〗

  二、实现花木产业上档升级的有利条件〖HT〗

  尽管花木产业在近几年的发展中出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但总体来看,这些困难和问题都是暂时的,随着国家退耕还林、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进一步实施,我市花木产业必将迎来一个新的春天,其得天独厚的优势必将进一步显现。

  1、传统优势。我市鄢陵有上千年的花木种植历史,许多农民有传统的种花养花习惯。目前,长年在全国各地的鄢陵花工有****多人,积累了丰富的栽培技术和经验,形成了具有鄢陵特色的园艺技术。

  2、科技优势。目前,我市建立了鄢陵锦花组织培养中心、鄢陵园林植物工程技术中心,承担了国家林业局林木优良无性系快繁基地建设、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科技推广示范、河南省重大科技攻关等重点项

  目,完成了对蜡梅、樱花、红叶石楠、芦荟、三倍体毛白杨、四倍体刺槐、二乔刺槐等近**个品种组培技术的研究和组培苗的生产,其中二乔刺槐的研究列入国家“***计划”。去年,由鄢陵县承担的“优质种苗工厂化生产技术研究与示范”国家科技攻关项目,获得重大突破,解决了工厂化育苗中的关键技术,将高分子树脂培养器、组培苗无糖培养、LED光源应用于工厂化生产,实现了优质花卉种苗低成本、规范化生产。

  3、品牌优势。鄢陵蜡梅具有花期长、蜡质厚、色泽艳、香味浓等特点,素有“鄢陵蜡梅冠天下”的盛誉,古桩蜡梅盆景造型奇特、修剪得体、名称恰当,在全国历届梅花腊梅展中先后获**个金奖。鄢陵桧柏造型主要包括动物造型和静物造型两大类,形象栩栩如生、惟妙惟肖,1999年被选送到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参展并获大奖。另外,“鄢陵花木”集体商标注册工作正在加紧实施,注册成功后对于全市整个花木产品档次的提升和知名度的提高,都将产生极大的促进作用。

  4、地理自然优势。我市东部属黄河冲积平原,地势平坦,雨量适中,光照、热量等气候资源丰富,是我国南方气候型和北方气候型的典型过渡区,是“南花北移、北花南迁”的天然驯化基地,也是沟通南北花木的桥梁和纽带,发展花木生产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自然优势。

  5、交通优势。我市交通便利,四通八达。***国道、***省道、***省道、许平南高速公路横穿东西,京广铁路、京珠高速公路、***国道纵贯南北,兰南高速顺利通车,许毫高速公路正在加紧建设之中,交通、区位优势日益突出。

  三、促进我市花木产业良性发展的对策建议

  1、强化信息服务,调整优化花木种植结构。农民市场意识相对较差,往往不能准确把握市场动向。为此,应组建全市花卉苗木信息中心,定期公布国内外花卉苗木供求情况、价格走势等,为花卉苗木种植经营者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不断调整优化花木种植结构。要大力推行单品种花木专业化、规模化种植,引导花木企业和花木种植大

  户把一个或几个花木品种集中起来种植,如可在公路主干道旁建立花木科技示范园、种质资源圃,保证单品种花木在种质方面的纯度,避免出现因混杂栽植而导致品种变异,影响产品质量。要创新栽培技术方式,积极推行乔、灌、草和高中低相结合的复合种植模式,合理利用立体空间,实现经济上的互补,提高亩均收益。积极采用设施栽培等新技术,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

  2、实施品牌战略,促进苗木质量上档次。在市场竞争中,当同质化现象日趋明显时,搣品牌攠战略就显示出强大的竞争优势。要坚持树立大品牌和创立小品牌并重的原则,以科技为动力,以实施花木标准化为核心,促进苗木质量上档升级。一是要推行标准化,树立大品牌。在现有《蜡梅产品标准》、《盆景产品标准》、《桧柏生产标准》等地方性花木产品标准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其他产品的生产技术标准,增强可操作性。针对主要花木产品,从育苗、种植到采收、贮藏、包装运销以及生产资料的应用和技术服务等各个环节,全面推行标准化。二是要引导专业化,创立小品牌。在丰富一般花木产品的同时,应紧紧抓住蜡梅和桧柏两大传统优势花木不放,开展优株选种和品种分类,建立基因库和品种资源圃,使规模生产的科学内容日益充实而丰富,力争打出品牌。三是要加快先进技术的研究与示范推广。突出种苗培育、容器育苗等高新技术的研究推广和重点花木产品的开发,扶持培育一批种子种苗繁育企业和基地。着力推广应用无土栽培、平衡施肥、鲜花周年生产技术,引进转基因、航天育种等先进技术,加快花卉专用肥药、机具、设施设备等相关产品的研究与开发,健全病虫害检疫检测体系。原创文章,尽在文秘知音www.xiexiebang.com网。

  3、完善服务体系,建立健全销售网络。一是对现有的花木市场和花工劳务市场、花木集贸市场进行聚合改造,建立一个集花木展示、产品交易、劳务使用交流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花木市场。二是制定相关政策,鼓励有条件的花木公司在国内大城市设立办事处,沟通、了解国内外花木供求信息。三是利用现有的花木交易信息中心及花博会网站等网上信息平台,长年发布供求信息,实现信息查询和网上销售,进一步拓宽流通领域。四是发挥好花木企业和花商的内引外联作用,发挥其行业规范、组织生产销售的综合作用,努力提高市场组织化程度。五是对现有的几个行业协会组织加强业务指导,帮助其尽快规范完善操作章程,建立有效的约束机制,避免区域市场无序恶性竞争。同时,要积极引导花农、花木经纪人、花木企业组成行业协会和专业分会,强化服务功能。

  4、培育龙头企业,提高综合带动能力。一是要扶持壮大一批。出台扶持政策,选择投入产出比大、发展势头好、科研水平高、具有一定知名度的花木企业在项目、贷款、租金、技术、人才等方面给予扶持,进一步增强其核心竞争力,发挥其综合带动功能。二是要嫁接改造一批。对现有经营状况一般但有一定资产的企业,加大资本运作力度,通过注入资金,引进机制,使之尽快发展壮大起来。三是要开放引进一批。通过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各方面的投资主体创办花木企业,尽快形成多元化投融资体系。四是要大力发展一批。吸引有雄厚资金的民营企业进入花木生产经营领域,为花木产业化经营增添新活力。

天铭文秘网 https://www.itym8.com Copyright © 2019-2024 . 天铭文秘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天铭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吉ICP备1900176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