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天铭文秘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科创板IPO公司研发费用问题梳理与对策研究(3篇)

科创板IPO公司研发费用问题梳理与对策研究(3篇)

来源:公文范文 时间:2023-10-06 20:00:30

篇一:科创板IPO公司研发费用问题梳理与对策研究

  

  结合上交所会计监管动态,浅聊科创板IPO研发费用

  近期查看《上海证券交易所会计监管动态(2021年合辑)》,结合其中科创板申报企业研发费用主要存在的问题与诸位浅聊一二。

  C社:研发费用涉及的内控一是立项,二是料工费的审批与归集领料人签字,以此区分研发领料还是生产领料,核查关注领料人是否系研发部门人员;

  控制。对于领料的区分,通常在领料单上记载有领料部门、领料用途、C社:参与研发人员工时表是研发薪酬费用归集和分配的重要依据,据此一是可以将该人的工资按研发工时与非研发工时比例分配;二是如果某人参与多个研发项目,可以根据不同研发项目工时记录分配研发薪酬费用。注意,研发工时表需要经部门负责人审批。

  案例中提到的工时信息即为工时表,提到的打卡记录即为考勤记录,可以结合考勤记录看该人当天是否上班,与工时表核对,是否存在矛盾;

  C社:人员兼职问题,如前述,通过记录工时表进行分配。企业为取得较多的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会倾向于多计研发费用,核查时应重点关注。

  C社:研发样机涉及核算和内控两个问题。

  1、核算方面主要是两个问题,一是何时结转入存货,二是结转多少进存货。对于何时结转,区分研发开始前是否有订单,如有,则一开始其成本就在存货归集,如无,则先在研发费用归集,待取得销售订单时,再转入存货。具体结转多少存货,由于发生的支出既有研发性质也有生产性质,很难准确区分,实务中,简便起见,通常是仅将材料款从研发费用转入存货,只有材料才是最明确的属于样机生产成

  本。

  2、内控方面。如案例所属各个环节的内控。样机应和存货一样,做好出入库管理。在某企业IPO现场督导案例中,也涉及样机内控问题,“(1)保荐机构未提供研发中试和大试投入产出、试验参数等相关资料,未提供试制品管理相关资料。保荐机构说明,发行人未保存关于试制品的数量、批号记录、试验参数等相关信息;试制品的客户反馈主要为电话形式,发行人未保留相关反馈记录;

  (2)保荐机构未提供试制品赠送相关的出入库记录、物流信息等资料,此外发行人销售发货量与物流整体承运重量间的差异较小,即试制品的运输未见物流记录;

  (3)督导发现,研发形成的有形物品数量和价值可能较大,可以用于后续研发,也可以通过回炉等方式用于生产,保荐机构未提供相关有形物品的数量和使用资料;……。”

  根据督导要求,核查时应当关注试制品的使用记录,并获取有关领用出库记录,物流信息等资料;对于试制品的数量和价值较大的,了解其后续用途,并获取数量记录及使用资料。

  【会计监管动态案例】

  C社:产研共线比较常见的,研发过程需要用到生产设备。涉及料工费的分配,案例所述的是料工分配,未提到的是生产线折旧以及水电等费用的分配。其核心就是设备使用前做好预计、使用过程做好记录,包括用料记录、工时记录。然后依据这些记录进行金额分配。

  综上

  研发费用料工费的归集与分配,实际用途去向,比如领料是否严格区分、人员是否真的参与研发属于事后事项,很难核实,就如同事务所经常存在“打黑工”,工时表显示是在这个项目,实际干的是那个项目的活。因此,IPO中比较注重过程内控执行的留痕记录,依此作为分配和归集的依据。

篇二:科创板IPO公司研发费用问题梳理与对策研究

  

  科创板研发费?相关财务问题的展望科创板?度强调申报企业具备科技创新的“硬实?”,具体??,即申报企业通过持续的研发投?积累形成核?技术,并能够将核?技术进?成果转化,形成基于核?技术的产品或服务。持续、?量的研发投?,体现在财务报表上的就是??额、?占?(研发费?占营业收?的?例)的研发费?。研发费?的?低,直接反映了企业“硬科技”的成?。研发费?是科创板上市财务指标的重要基础。???,直接上升为上市条件之?“最近三年累计研发投?占最近三年累计营业收?的?例不低于15%”;另???,财务指标中“不要求累计未分配利润为正”,“股改时资本公积可以补亏”等突破性规定,也符合新技术前期研发投??、新产品市场培育期长等科技创新企业的特点。主板和创板业IPO实务中,由于是以利润真实性为导向,研发费??般只是分类问题,不影响利润,故对研发费?的要求相对宽松。可以预见,基于科创企业的特征,科创板则会更强调研发费?的真实性和?占?。除此之外,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股票发?上市审核问答》(以下简称“审核问答”),科创板还将在某种程度上放宽开发?出资本化、有条件的修改将科研项?的政府补助认定为?经常性损益的处理。?、研发费?的真实性和?占?研发费?在实务中经常存在的问题,?是财务账上并不直接分项?核算,项?费?仅仅依赖备查资料来划分,缺少归集和分配的原始证据;?是不同的研发费?披露?径各?其道,项?混乱,数据打架;三是真实性存疑,尤其是常常将?产成本和研发费?混淆,存在为申请?新技术企业认定及企业所得税费?加计扣除?的虚增研发?出的情形。研发费?的真实性主要体现在披露?径的?致性和财务核算的严谨性两个??。(?)披露?径的?致性申请上市的?新技术企业?般有三套研发费?的对外披露?径,分别基于?新技术企业认定、企业所得税加计扣除和IPO申报上市等不同?的。三个?径的数据,均应出?于财务账的同?账?数据。对于财务核算,需要明确三个?径下都?致的研发项?、费?明细分类,按照研发项?直接归集或间接分摊全部研发?出,??财务账不分项?核算或只是对开发?出资本化进?分项?核算。由于所规范的研发费?范围略有差异,所以三种?径下的研发费?正常情况是不会完全?致的。原则上,IPO申报?径与财务核算?径是?致的,其略?于?新技术企业的?径,企业所得税加计扣除?径?略?于?新技术企业的?径。由于财务基本数据是?致的,?论差异??,其原因都应该是很容易厘清和核实的。(?)财务核算的严谨性主要包括三个??。第?,严格控制研发费?的范围和开?标准,当期的研发?出正常应该列?于研发费?和开发?出科?,将部分?产成本认定为研发费?基本上都缺乏?够的说服?。第?,健全和严格研发?出的内部控制流程,建?研发项?的跟踪管理系统,有效监控、记录各研发项?的进展情况;对于?法直接归集的费?,要以实际?时作为相关费?的分摊标准。第三,对于能够资本化的项?,审慎制定研发?出资本化的标准。(三)占?的重要性研发费?占?是衡量研发投?的关键财务指标,?占?应该是科创板企业的典型特征。?个属于研发驱动的企业,研发占?绝对不应该?步于?新技术企业3%?5%的低标准。?先,直观的理解,研发费?占?低于5%,估计很难对?业的科创内核形成有利的?撑;其次,只有具备??利率的产品或服务,才能够?撑企业持续的研发?投?。较低?平的研发占?,反过来说明企业产品或服务的?利率?平可能并不?,难以体现其?科技含量;最后,对具体企业??,研发占?当然?法直接判断绝对的?或低,故关键还是要进?对?分析,即需要与同?业可?上市公司等优秀企业对?近三年研发投?的情况。?、放宽开发?出资本化主板和创业板的审核中基本是不允许开发?出资本化的。审核问答第14条规范了研发?出资本化的问题,可以预见,基于?励研发投?的?的,科创板将适度扩?可进?开发?出资本化的?业,允许?部分科技创新公司在符合条件的前提下进?资本化处理。对于资本化的条件,?先强调的是研发项?本?的特征。类似于某些制药企业的原药研发,具有?度原创性、前期?投

  对于资本化的条件,?先强调的是研发项?本?的特征。类似于某些制药企业的原药研发,具有?度原创性、前期?投?后期?收益、且形成核?经营资产。只有具备这样特征的项?,才适合进?资本化处理。对于具备资本化条件的项?,可靠性要求将更加明确,???,研发项?需要遵循正常研发活动的周期及?业惯例,严格界定和限制开发阶段;另???,研发过程中需要更多关键外部证据的?持,外部证据主要体现在项??项、研究和开发的划分、以及成果申请等重要研发节点中。三、调整政府科研项?补助的?经认定?前在主板、创业板IPO实务中,均是将所有与科研项?相关的政府补助均作为?经常性损益扣除,这就对承担政府科研项?较多的企业造成了?些困扰。???,补助收?需要进?扣?处理,另???,相关研发费?进?期间费?,不能扣?处理,且不能进?开发?出资本化,以上处理对这类企业的净利润指标会造成了较?影响。审核问答第15条,提到的科研项?的政府补助列?经常性损益的事项,是?个重?的变化。能够认定为经常性损益,需要满?科研项?补助与公司正常经营业务具有相关性、补助具有持续性等条件。补助的相关性?较容易界定,补助的持续性可能将是?个难以把握的问题,例如,报告期内有多个项?,?个项?只收到?笔?次性补贴,这种算不算具有持续性?实际上,?从会计准则将政府补助的列报在“营业利润”下?的“营业外收?”移?上?的“其他收益”时,这个列报变化所体现的业务实质就与?经常损益的认定出现了冲突。科创板关于科研项?政府补助在?经常性损益认定上的突破,或许将能够全?解决这?问题。四、研发费?在实务中的展望3?22?,第?批共9家科创板申报企业公布,除?家亏损企业外,其他8家的经营业绩均超过主板或创业板的标准。具体到研发费?相关情况,见下表:可见,研发费?占?参差不齐,甚?还有两家企业低于5%,?家企业略?过5%;所有企业的研发费?均未进?资本化处理;所有企业的科研补助均作为?经常性损益扣除。可能是由于主板或创业板研发费?处理惯例所带来的惯性,科创板关于研发费?的财务处理尚未体现出其不同的特征。未来如何发展,研发费?能否真正成为检查科创板成?、体验科技企业特?的指标,让市场拭?以待。作者:叶?福,?华会计师事务所合伙?,IPO企业组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版权说明:感谢每?位作者的?苦付出与创作“注册会计师?业法律法规库”均在?中备注了出处来源。

  若未能找到作者和原始出处,还望谅解,如原创作者看到,欢迎联系“注册会计师?业法律法规库”认领。

  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发送消息?公号后台,将在第?时间处理,?常感谢!

篇三:科创板IPO公司研发费用问题梳理与对策研究

  

  财经论坛◎ 我国科创板试点注册制IPO审计风险研究夏艳姝摘

  要:文章阐释了创业板公司的特点,归纳了IPO审计的要点,分析了创业板公司IPO审计的风险及成因,提出了创业板公司IPO审计风险防范的具体措施。关键词:创业;IPO审计;风险控制一、引言随着证券市场的发展,申请创业板上市的企业数量越来越多,创业板公司IPO过程中的审计风险问题已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如何提高创业板公司IPO审计的质量,有效地控制创业板IPO过程中的审计风险已经成为会计师事务所行业发展的一个新命题。二(、创业板公司特点及IPO审计的特点在创业板上市的公司多为高新技术企业一)创业板公司特点,具有较强的成长性,但这些公司一般成立时间较短,规模不大。相对于主板市场来说,在创业板上市的门槛较低,目的是给高新技术企业提供一个更宽松的发展环境。相比于主板公司,创业板公司的营运资金用于研发的比例较高。若公司的研发产品被市场接受,其利润可能呈指数增长;若市场需求发生变化,公司也有可能很快倒闭。可见,创业板上市公司的特点是高风险与高收益并存、经营具有很大不确定性。此外,创业板公司的发起人一般较少,其盈利时间相对较短,公司的管理模式不是很成熟,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由于创业板上市公司具有经营规模小二)创业板公司IPO审计特点、经营风险大、创新能力强的特点,容易产生以下审计风险:第一,持续经营风险。创业板上市企业主要经营一种业务,这会限制其多元化经营,并会形成产品单一的局面。一旦产品销售受到阻碍,创业板上市公司的持续经营能力将受到严重威胁。第二,内部控制风险。由于创业板上市公司一般多为处于成长期的高新技术企业,其内控制度尚不健全,因此企业提供的财务信息的可靠性是值得审计人员考虑的。第三,无形资产估值风险。由于高新技术企业的无形资产占总资产比例较大,审计人员对企业无形资产项目的认定以及估值的评判存在一定难度。第四,关联方交易风险。相对于较完善的主板市场,审计人员更难以察觉创业板市场被蓄意隐瞒的关联方交易,这会增加审计风险。三(1.一、)创业板公司创业板公司IPOIPO审计风险及成因分析创业板企业大多处于初期发展阶段公司经营风险大,重大错报的风险高审计风险,尚不具有成熟完善的公司治理机制及控制制度,企业管理人员水平相对较低,风险控制能力较低,在面临变化较快的创业板市场和缺乏政府补贴税收优惠时,企业的持续经营能力受到巨大的挑战,持续经营的风险大。由于公司治理不完善,管理层的地位将凌驾于会计内部系统,恶意提供虚假的财务报表,掩盖关联交易,会计人员选用的会计政策与估计不当等,这些都会导致企业提供的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风险2.。由于上市条件变更为创业板入市门槛低“最近一年盈利,最近一年营业收入不少于5000万元”,使得创业板的上市门槛变得非常低。一些别有居心的企业利用创业板宽松的上市政策,对其财务报表进行包装和粉饰,从而达到上市的目的。审计对象的不规范和复杂性使得创业板上市企业的审计业务难度加大,会计师事务所所面临的审计风险无疑也将增大3.。我国对关于会计师事务所对创业板上市公司审计失败造假处罚的违法成本低的处罚大部分是行政处罚,涉及大金额的民事赔偿很少。对财务造假已经“成功”上市,并且给投资者利益带来严重损害的公司以及提供虚假审计报告的会计师事务所,证监会的处罚手段也比较乏力,仍然停留在没收业务收入的层次上,并且处罚金额相对较少,甚至无法弥补投资者的损失。而且就算取消事务所的证券资格,原来的事务所也只是被分散并入了其他的事务所,其注册会计师仍可参与非上市公司审计4.。从证监会对审计程序不规范IPO公司造假的处罚公告中可以了解到,其实公司财务造假的手段并不高明,多数都是通过虚构客户来虚构交易合同,建立虚假的银行账户来达到虚增收入和利润的目的,或者是通过预付账款和在建工程来虚增资产,如果注册会计师对银行和大额交易的客户进行函证,对银行对账单和客户应收账款的回函加以重视和复查,是能够发现异常点的。审计程序的不规范导致审计人员未能发现企业的财务造假行为,从而出具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发表了不恰当的审计意见,引发了IPO的审计风险。四、结语综上所述,随着我国新股发行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由于创业板上市公司多为中小型创新企业,在自身管理中还缺乏规范性和科学性,因此,必须加强创业板IPO项目的审计风险控制,尽快提升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完善实时复核制度、保持较强的职业谨慎态度、建立IPO项目诚信档案,被审计单位应不断完善自身的内部控制。参考文献[1]务造假事件为例章琳.:谈创业板上市公司审计风险管理[J].财会月刊,2016,16:65-—67.以金亚科技财作者简介:夏艳姝,黑龙江财经学院。—57—

天铭文秘网 https://www.itym8.com Copyright © 2019-2024 . 天铭文秘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天铭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吉ICP备1900176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