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天铭文秘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实施方案(7篇)

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实施方案(7篇)

来源:公文范文 时间:2023-10-06 16:35:50

篇一: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实施方案篇二: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实施方案

  

  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

  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办学导向。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完善立德树人体制机制,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提高教育治理能力和水平,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现制定如下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教育规律,系统推进教育评价改革,发展素质教育,引导全党全社会树立科学的教育发展观、人才成长观、选人用人观,推动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主要原则。坚持立德树人,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充分发挥教育评价的指挥棒作用,引导确立科学的育人目标,确保教育正确发展方向。坚持问题导向,从党中央关心、群众关切、社会关注的问题入手,破立并举,推进教育评价关键领域改革取得实质性突破。坚持科学有效,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育评价的科学性、专业性、客观性。坚持统筹兼顾,针对不同主体和不同学段、不同类型教育特点,分类设计、稳步推进,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坚持中国特色,扎根中国、融通中外,立足时代、面向未来,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

  (三)改革目标。经过5至10年努力,各级党委和政府科学履行职责水平明显提高,各级各类学校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更加完善,引导教师潜心育人的评价制度更加健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办法更加多元,社会选人用人方式更加科学。到2035年,基本形成富有时代特征、彰显中国特色、体现世界水平的教育评价体系。

  二、重点任务

  (一)改革党委和政府教育工作评价,推进科学履行职责

  1.完善党对教育工作全面领导的体制机制。各级党委要认真落实领导责任,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负其责的教育领导体制,履行好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保落实的职责,把思想政治工作作为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紧紧抓在手上,贯穿学校教育管理全过程,牢固树立科学的教育发展理念,坚决克服短视行为、功利化倾向。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完善定期研究教育工作机制,建立健全党政主要负责同志深入教育一线调研、为师生上思政课、联系学校和年终述职必述教育工作等制度。

  2.完善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对省级政府主要考核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党中央关于教育工作的决策部署、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解决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教育突出问题等情况,既评估最终结果,也考核努力程度及进步发展。各地根据国家层面确立的评价内容和指标,结合实际进行细化,作为对下一级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的依据。

  3.坚决纠正片面追求升学率倾向。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坚持正确政绩观,不得下达升学指标或以中高考升学率考核下一级党委和政府、教育部门、学校和教师,不得将升学率与学校工程项目、经费分配、评优评先等挂钩,不得通过任何形式以中高考成绩为标准奖励教师和学生,严禁公布、宣传、炒作中高考“状元”和升学率。对教育生态问题突出、造成严重社会影响的,依规依法问责追责。

  (二)改革学校评价,推进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4.坚持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根本标准。加快完善各级各类学校评价标准,将落实党的全面领导、坚持正确办学方向、加强和改进学校党的建设以及党建带团建队建、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和意识形态工作、依法治校办学、维护安全稳定作为评价学校及其领导人员、管理人员的重要内容,健全学校内部质量保障制度,坚决克服重智育轻德育、重分数轻素质等片面办学行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5.完善幼儿园评价。重点评价幼儿园科学保教、规范办园、安全卫生、队伍建设、克服小学化倾向等情况。国家制定幼儿园保教质量

  评估指南,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完善幼儿园质量评估标准,将各类幼儿园纳入质量评估范畴,定期向社会公布评估结果。

  6.改进中小学校评价。义务教育学校重点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保障学生平等权益、引领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教育教学水平、营造和谐育人环境、建设现代学校制度以及学业负担、社会满意度等情况。国家制定义务教育学校办学质量评价标准,完善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制度,加强监测结果运用,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普通高中主要评价学生全面发展的培养情况。国家制定普通高中办学质量评价标准,突出实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开展学生发展指导、优化教学资源配置、有序推进选课走班、规范招生办学行为等内容。

  7.健全职业学校评价。重点评价职业学校(含技工院校,下同)德技并修、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育训结合、学生获取职业资格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毕业生就业质量、“双师型”教师(含技工院校“一体化”教师,下同)队伍建设等情况,扩大行业企业参与评价,引导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深化职普融通,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高层次学徒制,完善与职业教育发展相适应的学位授予标准和评价机制。加大职业培训、服务区域和行业的评价权重,将承担职业培训情况作为核定职业学校教师绩效工资总量的重要依据,推动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

  8.改进高等学校评价。推进高校分类评价,引导不同类型高校科学定位,办出特色和水平。改进本科教育教学评估,突出思想政治教

  育、教授为本科生上课、生师比、生均课程门数、优势特色专业、学位论文(毕业设计)指导、学生管理与服务、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毕业生发展、用人单位满意度等。改进学科评估,强化人才培养中心地位,淡化论文收录数、引用率、奖项数等数量指标,突出学科特色、质量和贡献,纠正片面以学术头衔评价学术水平的做法,教师成果严格按署名单位认定、不随人走。探索建立应用型本科评价标准,突出培养相应专业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制定“双一流”建设成效评价办法,突出培养一流人才、产出一流成果、主动服务国家需求,引导高校争创世界一流。改进师范院校评价,把办好师范教育作为第一职责,将培养合格教师作为主要考核指标。改进高校经费使用绩效评价,引导高校加大对教育教学、基础研究的支持力度。改进高校国际交流合作评价,促进提升校际交流、来华留学、合作办学、海外人才引进等工作质量。探索开展高校服务全民终身学习情况评价,促进学习型社会建设。

  (三)改革教师评价,推进践行教书育人使命

  9.坚持把师德师风作为第一标准。坚决克服重科研轻教学、重教书轻育人等现象,把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资格定期注册、业绩考核、职称评聘、评优奖励首要要求,强化教师思想政治素质考察,推动师德师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健全教师荣誉制度,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用。全面落实新时代幼儿园、中小学、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准则,建立

  师德失范行为通报警示制度。对出现严重师德师风问题的教师,探索实施教育全行业禁入制度。

  10.突出教育教学实绩。把认真履行教育教学职责作为评价教师的基本要求,引导教师上好每一节课、关爱每一个学生。幼儿园教师评价突出保教实践,把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促进儿童主动学习和全面发展的能力作为关键指标,纳入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标准、幼儿教师职后培训重要内容。探索建立中小学教师教学述评制度,任课教师每学期须对每个学生进行学业述评,述评情况纳入教师考核内容。完善中小学教师绩效考核办法,绩效工资分配向班主任倾斜,向教学一线和教育教学效果突出的教师倾斜。健全“双师型”教师认定、聘用、考核等评价标准,突出实践技能水平和专业教学能力。规范高校教师聘用和职称评聘条件设置,不得将国(境)外学习经历作为限制性条件。把参与教研活动,编写教材、案例,指导学生毕业设计、就业、创新创业、社会实践、社团活动、竞赛展演等计入工作量。落实教授上课制度,高校应明确教授承担本(专)科生教学最低课时要求,确保教学质量,对未达到要求的给予年度或聘期考核不合格处理。支持建设高质量教学研究类学术期刊,鼓励高校学报向教学研究倾斜。完善教材质量监控和评价机制,实施教材建设国家奖励制度,每四年评选一次,对作出突出贡献的教师按规定进行表彰奖励。完善国家教学成果奖评选制度,优化获奖种类和入选名额分配。

  11.强化一线学生工作。各级各类学校要明确领导干部和教师参与学生工作的具体要求。落实中小学教师家访制度,将家校联系情况纳入教师考核。高校领导班子成员年度述职要把上思政课、联系学生情况作为重要内容。完善学校党政管理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原则上应有思政课教师、辅导员或班主任等学生工作经历。高校青年教师晋升高一级职称,至少须有一年担任辅导员、班主任等学生工作经历。

  12.改进高校教师科研评价。突出质量导向,重点评价学术贡献、社会贡献以及支撑人才培养情况,不得将论文数、项目数、课题经费等科研量化指标与绩效工资分配、奖励挂钩。根据不同学科、不同岗位特点,坚持分类评价,推行代表性成果评价,探索长周期评价,完善同行专家评议机制,注重个人评价与团队评价相结合。探索国防科技等特殊领域教师科研专门评价办法。对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前沿技术突破、解决重大工程技术难题、在经济社会事业发展中作出重大贡献的,申报高级职称时论文可不作限制性要求。

  13.推进人才称号回归学术性、荣誉性。切实精简人才“帽子”,优化整合涉教育领域各类人才计划。不得把人才称号作为承担科研项目、职称评聘、评优评奖、学位点申报的限制性条件,有关申报书不得设置填写人才称号栏目。依据实际贡献合理确定人才薪酬,不得将人才称号与物质利益简单挂钩。鼓励中西部、东北地区高校“长江学者”等人才称号入选者与学校签订长期服务合同,为实施国家和区域发展战略贡献力量。

  (四)改革学生评价,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14.树立科学成才观念。坚持以德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坚持面向人人、因材施教、知行合一,坚决改变用分数给学生贴标签的做法,创新德智体美劳过程性评价办法,完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切实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

  15.完善德育评价。根据学生不同阶段身心特点,科学设计各级各类教育德育目标要求,引导学生养成良好思想道德、心理素质和行为习惯,传承红色基因,增强“四个自信”,立志听党话、跟党走,立志扎根人民、奉献国家。通过信息化等手段,探索学生、家长、教师以及社区等参与评价的有效方式,客观记录学生品行日常表现和突出表现,特别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情况,将其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内容。

  16.强化体育评价。建立日常参与、体质监测和专项运动技能测试相结合的考查机制,将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要求作为教育教学考核的重要内容,引导学生养成良好锻炼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锤炼坚强意志,培养合作精神。中小学校要客观记录学生日常体育参与情况和体质健康监测结果,定期向家长反馈。改进中考体育测试内容、方式和计分办法,形成激励学生加强体育锻炼的有效机制。加强大学生体育评价,探索在高等教育所有阶段开设体育课程。

  17.改进美育评价。把中小学生学习音乐、美术、书法等艺术类课程以及参与学校组织的艺术实践活动情况纳入学业要求,促进学生形成艺术爱好、增强艺术素养,全面提升学生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探索将艺术类科目纳入中考改革试点。推动高校将公共艺术课程与艺术实践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实行学分制管理,学生修满规定学分方能毕业。

  18.加强劳动教育评价。实施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明确不同学段、不同年级劳动教育的目标要求,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探索建立劳动清单制度,明确学生参加劳动的具体内容和要求,让学生在实践中养成劳动习惯,学会劳动、学会勤俭。加强过程性评价,将参与劳动教育课程学习和实践情况纳入学生综合素质档案。

  19.严格学业标准。完善各级各类学校学生学业要求,严把出口关。对初、高中毕业班学生,学校须合理安排中高考结束后至暑假前的教育活动。完善过程性考核与结果性考核有机结合的学业考评制度,加强课堂参与和课堂纪律考查,引导学生树立良好学风。探索学士学位论文(毕业设计)抽检试点工作,完善博士、硕士学位论文抽检工作,严肃处理各类学术不端行为。完善实习(实训)考核办法,确保学生足额、真实参加实习(实训)。

  20.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稳步推进中高考改革,构建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考试内容体系,改变相对固化的试题形式,增强试题开放性,减少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现象。加快完善初、高

  中学生综合素质档案建设和使用办法,逐步转变简单以考试成绩为唯一标准的招生模式。完善高等职业教育“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考试招生办法。深化研究生考试招生改革,加强科研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考查。各级各类学校不得通过设置奖金等方式违规争抢生源。探索建立学分银行制度,推动多种形式学习成果的认定、积累和转换,实现不同类型教育、学历与非学历教育、校内与校外教育之间互通衔接,畅通终身学习和人才成长渠道。

  (五)改革用人评价,共同营造教育发展良好环境

  21.树立正确用人导向。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要带头扭转“唯名校”、“唯学历”的用人导向,建立以品德和能力为导向、以岗位需求为目标的人才使用机制,改变人才“高消费”状况,形成不拘一格降人才的良好局面。

  22.促进人岗相适。各级公务员招录、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招聘要按照岗位需求合理制定招考条件、确定学历层次,在招聘公告和实际操作中不得将毕业院校、国(境)外学习经历、学习方式作为限制性条件。职业学校毕业生在落户、就业、参加机关企事业单位招聘、职称评聘、职务职级晋升等方面,与普通学校毕业生同等对待。用人单位要科学合理确定岗位职责,坚持以岗定薪、按劳取酬、优劳优酬,建立重实绩、重贡献的激励机制。

  三、组织实施

  (一)落实改革责任。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加强组织领导,把深化教育评价改革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根据本方案要求,结合实际明确落实举措。各级党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要加强统筹协调、宣传引导和督促落实。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要结合职责,及时制定配套制度。各级各类学校要狠抓落实,切实破除“五唯”顽瘴痼疾。国家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选择有条件的地方、学校和单位进行试点,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教育督导要将推进教育评价改革情况作为重要内容,对违反相关规定的予以督促纠正,依规依法对相关责任人员严肃处理。

  (二)加强专业化建设。构建政府、学校、社会等多元参与的评价体系,建立健全教育督导部门统一负责的教育评估监测机制,发挥专业机构和社会组织作用。严格控制教育评价活动数量和频次,减少多头评价、重复评价,切实减轻基层和学校负担。各地要创新基础教育教研工作指导方式,严格控制以考试方式抽检评测学校和学生。创新评价工具,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探索开展学生各年级学习情况全过程纵向评价、德智体美劳全要素横向评价。完善评价结果运用,综合发挥导向、鉴定、诊断、调控和改进作用。加强教师教育评价能力建设,支持有条件的高校设立教育评价、教育测量等相关学科专业,培养教育评价专门人才。加强国家教育考试工作队伍建设,完善教师参与命题和考务工作的激励机制。积极开展教育评价国际合作,参与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教育目标实施监测评估,彰显中国理念,贡献中国方案。

  (三)营造良好氛围。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要履职尽责,带动全社会形成科学的选人用人理念。新闻媒体要加大对科学教育理念和改革政策的宣传解读力度,合理引导预期,增进社会共识。构建覆盖城乡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引导广大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成才观。各地要及时总结、宣传、推广教育评价改革的成功经验和典型案例,扩大辐射面,提高影响力。

篇三: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实施方案

  

  《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入选理由?《总体方案》是新中国第一个关于教育评价系统性改革的文件,也是指导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纲领性文件。对于引导全党全社会树立科学的教育发展观、人才成长观、选人用人观,推动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具有重大意义。主要内容?《总体方案》明确要求改革学校评价,推进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健全职业学校评价。重点评价职业学校(含技工院校)德技并修、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育训结合、学生获取职业资格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毕业生就业质量、“双师型”教师(含技工院校“一体化”教师)队伍建设等情况,扩大行业企业参与评价,引导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深化职普融通,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高层次学徒制,完善与职业教育发展相适应的学位授予标准和评价机制。加大职业培训、服务区域和行业的评价权重,将承担职业培训情况作为核定职业学校教师绩效工资总量的重要依据,推动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出台背景?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教育部把深化教育评价改革作为重点攻坚任务,不断修改完善文本,形成《总体方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总体方案》,由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发布时间?2020年10月13日《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入选理由?《意见》就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将劳动教育纳入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总体要求,加强大中小学劳动教育进行了系统设计和全面部署,对于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大意义。主要内容?《意见》提出,要全面构建体现时代特征的劳动教育体系,把握劳动教育基本内涵,明确劳动教育2021年第3期????第42卷????总997期总体目标,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设置劳动教育课程。整体优化学校课程设置,将劳动教育纳入中小学国家课程方案和职业院校、普通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形成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针对性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确定劳动教育内容要求,针对不同学段、类型学生特点,以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为主要内容开展劳动教育。健全劳动素养评价制度,把劳动素养评价结果作为衡量学生全面发展情况的重要内容,作为评优评先的重要参考和毕业依据,作为高一级学校录取的重要参考或依据。要广泛开展劳动教育实践活动,家庭要发挥在劳动教育中的基础作用,学校要发挥在劳动教育中的主导作用,社会要发挥在劳动教育中的支持作用。鼓励高新企业为学生体验现代科技条件下劳动实践新形态、新方式提供支持。支持学生深入城乡社区、福利院和公共场所等参加志愿服务,开展公益劳动,参与社区治理。要着力提升劳动教育支撑保障能力,多渠道拓展实践场所,多举措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健全经费投入机制,多方面强化安全保障。出台背景?为贯彻落实新时代党将劳动教育纳入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总体要求,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构建大中小学劳动教育体系,以达到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养要求,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发布时间?2020年3月20日《军队军事职业教育条例(试行)》入选理由?《条例》深入贯彻习近平强军思想,深入贯彻新时代军事教育方针,围绕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专业化新型军事人才,着眼构建形成时时学、处处学、人人学、终身学的格局,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坚持紧贴使命任务、岗位履职、职业发展,完善网络化、开放式、全覆盖军事职业教育体系,从宏观上建立军事职业教育制度机制,对于推动军事职业教育建设发展、构建新型军事人才培养体系,具有重要意义。主要内容?《条例》共8章43条,界定了军事职业教育对象范围、组织形式、时代要求等基本内涵,构建了中央VOCATIONAL?AND?TECHNICAL?EDUCATION67

篇四: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实施方案

  

  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建立健全教育评价制度和机制

  为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建立健全教育评价制度和机制,我们制定了以下总体方案:

  一、明确教育评价的目标和原则

  教育评价的目标是评估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发展潜力,同时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教学方法的创新。评价原则是公正、科学、客观、灵活。

  二、深化教育评价改革

  通过改革教育评价方式和手段,提高教育评价的科学性、可行性和实用性。主要包括以下措施:

  1.推进综合素质评价和能力评价,注重发现学生的潜能和特长,鼓励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发展。

  2.建立学生个人档案,积极推进教育信息化,支持数字化教育教学和个性化学习,为教育评价提供更具针对性的数据。

  3.建立教育评价专家库,加强评价方式和标准的制定和修订。

  4.建立联合评价和互评机制,引导教育评价结合教学和教师评价。

  5.推进中小学教育评价体系建设和评价结果公开。

  三、完善教育评价机制

  1.建立教育评价与学业水平测试相结合的评价机制,加强教育评价对学校和教师的监督和指导作用。

  2.建立相应的教育评价管理体系,加强对教育评价的规范化管理。

  3.推进教育评价市场化,引导社会机构和专业评价机构参与评价活动,提高评价的透明度和公正性。

  总之,深化教育评价改革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建立健全

  教育评价制度和机制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要条件。我们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动教育评价健康发展,为实现教育现代化贡献力量。

篇五: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实施方案

  

  深化新时代教育改革评价总体方案

  一、引言

  新时代是一个蓬勃发展的时代,教育也是如此。教育改革与发展是新时代教育工作的中心。在这个背景下,深化新时代教育改革评价总体方案已经成为必然趋势。

  二、深化新时代教育改革的背景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经济结构的变革,教育的传统观念已经不能满足时代需求。现代社会对学生的要求不再是单一的知识与技能,而更多地强调综合素质和能力。而为了适应时代的需求,教育改革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新时代的教育改革也具有许多鲜明特点,例如+立德树人、素质教育等。但是,教育改革仍然存在许多问题。有些是由于没有实施到位,有些是由于缺乏明确的监督和评价机制。

  三、深入了解新时代教育改革的评价体系

  教育改革的成败取决于评估的准确性和全面性,所以评价也是教育改革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对于新时代进行的教育改革,评价也应当在改革的具体实践中攸关其成败。因此,评价方案应加强问题导向,明确评价标准和方法,理性思考评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有

  效性和可实施性。

  四、完善新时代教育改革评价总体方案

  4.1加强评价标准的制定

  评价标准是评价的核心,评价标准的制定应具备科学性和规范性。在新时代教育改革的评价体系中,评价标准应符合国家的教育政策和发展战略,体现立德树人、素质教育、创新创业等观念。需要重点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学方案的完整性、教育资源的利用率、师资队伍的发展、管理操作的规范性等方面。

  4.2科学启用评价方法

  在教育改革中应选择恰当的评价方法,避免主观臆断和片面化的评价。新时代教育改革的评价方法应考虑使用主观和客观的两种方法,例如问卷调查、面谈、现场观察、成绩分析等。需要全面考虑评价的可操作性和实际性,从而提高评价效率和准确度。

  4.3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

  监管是评价的保障。新时代教育改革评价中必须有一个有效的监督机制,确保教育改革的有效实施。评价监督机制应该包括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包括学校内部管理者和对教育改革有相关权力的行政、社会、学术等多个方面。这项工作需要具备保密性、规范性、全面性和客观性,从而确保监管机制的公正和专业性。

  五、结语

  新时代教育改革评价总体方案的建立,为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教育改革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评价是一个不断改进和完善的过程。我们要继续深入改革和开放,使改革不断向纵深发展。同时,我们也要注重教育的质量和效果,不断完善评价体系,使其更符合教育创新的需求。通过不断的努力,我们有信心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构建自我适应的教育体系,培养出有用之才,进一步开创社会发展的新局面。

篇六: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实施方案

  

  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

  第一篇: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一)

  序言

  新时代,我国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随着国家对教育发展的要求不断提高,教育评价也在不断深化改革。为了不断提高我国教育的质量和水平,保障全民受教育的权利,特制定本方案。

  一、改革目标

  1.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其中,立德树人为核心,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促进教育公平。

  2.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注重创新创造,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优化教育资源配置。

  3.推进教育机制改革。使得教育机制更加科学合理,培养更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

  二、改革内容

  1.教育评价指标的选择和优化。对于素质教育,应该要对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并尽可能地多元化,注重自主选择性,不以单一标准论英雄。同时,也要注重学生的兴趣和爱好,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的思维。

  2.建立完善的教育评价体系。对于教育评价体系,我们应该要真正考虑到教育的本质和特点,并注重学科之间的联系和融合,以培养更多的“复合型人才”为目标,特别是对职业教育的评价要更加注重行业需求和学生就业情况。

  3.注重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教育评价需要有激励机制,鼓励学生和教师踏实做事、持之以恒,鼓励他们在学习和教学中追求更高的精神层次和思维深度,更好地发挥自身潜力。评价应该注重发挥正向激励作用,让学生和教师积极向上。

  4.学校评价改革。学校评价是教育评价体系的一部分,要注重发挥学校的核心作用和主体作用,建立和完善学校自主评价制度,在保证质量的同时注重公平公正。同时,也要注重注重师生参与度和层次差异,防止形式主义,更好地促进学校深化改革。

  5.强化督促和指导。学校的评价制度需要有一个健全的督促机制,让教育评价更好地发挥效用。在督促的过程中,应该注重指导,让师生感受到全社会的关注和厚爱,坚定他们的教育信念。

  三、改革保障

  1.加强组织领导。只有在政府和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有力领导下,才能更好地实现教育评价改革的目标和任务。同时,还需加强部门和地区之间的横向和纵向协调,不断推动教育评价改革事业向纵深发展。

  2.完善评价制度。为了更好地实现教育评价改革目标,还需要完善评价制度,完善服务、督促机制。教育评价体系的各个阶段要建立起一个完整的评价框架,建立学校自主评价和社会监督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形成多元化的评价格局。

  3.加强人才培养。教育评价改革需要培养大量的人才。政府和学校要共同努力,加强教育评价基础研究的力度,同时,还应该建立健全评价人才培养机制,让更多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四、总结

  教育评价改革是我国教育事业改革的重点和难点。要实

  现教育评价改革的目标和任务,我们需要根据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要求,深化改革,完善制度,加强人才培养,依靠广大师生和社会的力量,让改革得到落实,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字数:499)

  第二篇: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二)

  一、改革的背景

  随着教育的普及和物质条件的改善,我国教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然而,在这个新时代中,教育也面临着新的问题和挑战。为了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推进我国教育的改革和创新,深化教育评价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改革的目标

  1.推进素质教育。强调以立德树人为核心,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2.促进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创新创造,优化教育资源配置。

  3.优化教育机制,培养更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

  三、改革内容

  1.加强评价指标的多元化。实现对学生德智体美劳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并尽可能地多元化,注重自主选择性和创造性,同时注重学生的兴趣和爱好。

  2.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真正考虑到教育的本质和特点,注重学科之间的联系和融合,以培养“复合型人才”为目标,并且对职业教育的评价要更加关注行业需求和学生就业情况。

  3.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将评价体系与激励机制相连,鼓励学生和教师踏实做事、持之以恒,追求更高的精神层次和

  思维深度,更好地发挥自身潜能。评价应该注重发挥正向激励作用,让学生和教师积极乐观。

  4.完善学校评价制度。发挥学校的核心和主体作用,建立和完善学校自主评价制度,并在保证质量的同时注重公平公正,注重师生参与度和层次差异。防止形式主义,更好地推进学校深化改革。

  5.强化督促和指导。北大的评价制度需要有一个健全的督促机制,让教育评价更好地发挥效用。在督促的过程中需要注重指导,让师生感受到全社会的关注和厚爱,坚定他们的教育信念。

  四、改革保障

  1.加强组织领导。政府和各级教育主管部门需要有力领导,加强各部门和地区之间的协调,推动教育评价改革事业不断向纵深发展。

  2.完善评价制度和服务、督促机制。教育评价体系的各个阶段要建立起一个完整的评价框架,建立学校自主评价和社会监督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形成多元化的评价格局。

  3.加强人才培养。政府和学校应该共同努力,加强教育评价基础研究的力度,同时,建立健全评价人才培养机制,让更多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为教育评价改革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保障。

  五、总结

  教育评价改革是我国教育事业改革的重点和难点。要实现教育评价改革的目标和任务,需要根据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要求,深化改革,完善制度,加强人才培养,依靠广大师生和社会的力量,使得改革落实,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字数:471)

  第三篇: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三)

  一、改革的背景

  新时代,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然而,教育领域的问题和挑战也日益显现。为了适应新时代的国家要求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加快教育改革和创新,深化教育评价改革,显得异常迫切。

  二、改革目标

  1.推进素质教育。立德树人为核心,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努力推进教育公平。

  2.加快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注重创新,优化资源配置。

  3.推进教育机制改革。使得教育机制更加科学合理,让更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脱颖而出。

  三、改革内容

  1.理顺评价指标体系。让评价更加注重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要注重“个性化评价”,不以单一标准评价学生。

  2.建设统一的评价体系。培养“复合型人才”为目标。职业教育的评价需要关注行业和地方需求,更加注重学生的就业情况和未来的发展。

  3.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让评价体系与激励机制相联结,鼓励学生和教师持之以恒地进步。评价应该发挥正向激励作用,让学生和教师乐观、向上。

  4.建立完善学校自主评价制度。注重发挥学校为核心和主体的作用,建立和完善学校自主评价制度及社会监督评价相

  结合,注重参与度和层次差异,推进学校深化改革,同时防止形式主义。

  5.加强督促和指导。北大的评价制度需要有健全的督促机制,让评价更加契合机制,注重指导和关注师生的生长与成长,让师生有连续性进步的动力和助力。

  四、改革保障

  1.加强领导和组织。只有在政府和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有力领导、横向和纵向协调下,才能更好地实现教育评价改革的目标和任务。

  2.完善评价机制。政府要加强教育评价的基础研究,促进评价与实践的紧密联系。教育评价体系的各个阶段都要建立起一个完整的评价框架,形成多元化的评价格局。

  3.加强人才培养。教育评价改革的成功,需要培养大量的人才,因此,应该加强教育评价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工作,让优秀人才在评价改革的事业上大显身手。

  五、总结

  教育评价改革是我国教育事业改革的一个重点和难点。要实现教育评价改革的目标和任务,我们需要根据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要求,深化改革,完善制度,加强人才培养,依靠社会和广大师生的力量共同推动,让改革得以落实,为我国教育事业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

  (字数:483)

篇七: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实施方案

  

  XX学校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工作方案

  贯彻落实《XX市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工作方案》,按照《XX市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工作任务清单》、《XX市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工作负面清单》,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年度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国家、XX省、XX市各级文件精神,重点研读《XX市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工作方案》,进一步加强培训宣传,科学进行任务分解,推进落实工作清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引导教师潜心育人评价制度更加健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评价办法更加多元,稳步提高学校办学水平。

  二、重点任务

  (一)改革X委和政府教育工作评价,推进科学履行职责

  本年度拟定的目标任务:

  1.落实X政主要负责同志深入教育一线调研、为师生上思政课、联系学校部门和年终述职必述教育工作等制度。

  2.不下达升学指标或以高考升学率考核部门和教师,不将升学率与评优评先等挂钩,不通过任何形式以高考成绩为标准奖励教师和学生,不公布、宣传、炒作高考“状元”和升学率。

  落实措施:

  1.制定X政主要负责同志深入教育一线调研制度。(责

  任部门:校办、教务处)

  2.制定X政主要负责同志为师生上思政课制度。(责任部门:政教处)

  3.制定X政主要负责同志联系学校部门制度。(责任部门:校办)

  4.制定X政主要负责同志年终述职必述教育工作制度。(责任部门:校办)

  5.进一步修改学校评优评先、职称晋升等制度中涉及高考升学率的内容。(责任部门:校办、教务处)

  6.向全体教师和各部门明确不公布、宣传、炒作高考“状元”和升学率,对校园网等平台相关信息加强监管。(责任部门:校办、教务处、信息中心)

  (二)改革学校评价,推进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本年度拟定的目标任务:

  落实国家《普通高中办学质量评价标准》实施意见,按照我省普通高中办学质量评价标准,突出实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开展学生发展指导、有序推进选课走班等内容。

  落实措施:

  1.参照相关文件,制定学校综合素质评价方案。(责任部门:政教处)

  2.完善学校生涯规划课程,开展学生发展指导。(责任部门:教务处)

  3.按照省市要求,制定学校选课走班相关实施办法。(责

  任部门:教务处)

  (三)改革教师评价,推进践行教书育人使命

  本年度拟定的目标任务:

  1.把师德师风作为教师考核第一标准,推行师德师风评价负面清单制度,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资格定期注册、业绩考核、职称评聘、评优奖励的第一标准,实行一票否决。强化师德考核,加大教师考核环节中思想政治素质、品德和育人成效等方面的权重。健全教师荣誉制度,完善教师奖励体系,建立教师诚信档案管理制度。开展师德典型表彰、师德故事宣传等活动,设立学校师德师风举报平台。

  2.完善学校教师考核评价办法,把认真履行教育教学职责作为评价教师的基本要求。将教师教学述评、对学生学业述评纳入教师考核内容。按照省中小学绩效考核办法,落实好将绩效工资按工作量向班主任、教学一线和教育教学效果业绩突出的教师倾斜。执行我省“双师型”教师认定、聘用、考核等评价标准,突出实践技能水平和专业教学能力。

  3.制定完善学校领导干部和教师参与学生工作制度。落实教师家访制度,将家校联系情况纳入教师考核。面向全体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开展家校沟通能力培训。

  落实措施:

  1.开展师德典型表彰、师德故事宣传等活动,设立学校师德师风举报平台。(责任部门:X办)

  2.完善学校教师考核评价办法。(责任部门:校办、教务

  处)

  3.建立教师诚信档案管理制度,健全教师荣誉制度。(责任部门:校办、教务处)

  4.制定完善学校领导干部和教师参与学生工作制度,落实教师家访制度,开展家校沟通能力培训。(责任部门:校办、政教处)

  (四)改革学生评价,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本年度拟定的目标任务:

  1.完善学校德育评价标准,注重不同年龄阶段学生身心特点。加强XX“四大精神”教育,探索建立学校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制度和干预措施。

  2.完善日常参与、体质监测和专项运动技能测试相结合的体育考查机制,引导学生养成良好锻炼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探索完善冰雪运动考核评价机制。

  3.探索建立学校美育评价制度,组织学生参加艺术素质测评。

  4.开设劳动教育必修课,规定课时学时,构建劳动教育科学评价体系。将劳动素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作为衡量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作为评优评先的重要参考和毕业依据

  5.规范学业标准和毕业条件,落实各学科教学基本要求和教学指导意见。规范高考结束后至暑假前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改革中学综合素质评价,将德智体美劳全面纳入学生发

  展评价指标。

  6.执行我省高考改革方案,平稳启动新高考。加快完善学生综合素质档案建设和使用办法。

  落实措施:

  1.完善学校德育评价标准。(责任部门:政教处)

  2.探索建立学校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制度和干预措施。(责任部门:政教处、教务处)

  3.完善学校体育考查机制。(责任部门:政教处、中心办)

  4.探索建立学校美育评价制度。(责任部门:政教处、中心办)

  5.开设劳动教育必修课,规定课时学时。(责任部门:政教处、教务处)

  6.完善学校综合素质评价方案。(责任部门:政教处)

  7.制定学校高考改革实施办法。(责任部门:校办、教务处)

  (五)改革用人评价,共同营造教育发展良好环境

  本年度拟定的目标任务:

  学校建立以品德和能力为导向,以岗位需求为目标的人才使用机制,按照省文件精神建立科学的教师和人才评价考核机制。学校按照岗位需求合理制定招考条件、确定学历层次科学合理确定岗位职责,建立多劳多得、优劳优酬的激励机制。

  落实措施:

  1.建立科学的教师和人才评价考核机制。(责任部门:校办、X办、教务处)

  2.建立多劳多得、优劳优酬的激励机制。(责任部门:校办、X办、教务处)

  三、组织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改革责任。学校X委加强统筹协调、宣传引导和督促落实。责任部门结合职责,按照时间节点,及时制定相关制度,跟进推动落实。

  (二)加强宣传引导,营造良好氛围。学校宣传部门加大对政策的宣传解读力度,及时总结成功经验和典型案例,引导广大师生家长树立正确教育观和成才观。

  (三)加强体系建设,树立科学成才观念。

  以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检验学校工作根本标准,瞄准短板弱项、精准发力,以多元化评价为主导,聚焦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深入完善落实“五育”课程。全面落实中央和我省为基层减负措施,完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加强XX“四大精神”教育,切实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

天铭文秘网 https://www.itym8.com Copyright © 2019-2024 . 天铭文秘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天铭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吉ICP备1900176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