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天铭文秘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几点思考(8篇)

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几点思考(8篇)

来源:公文范文 时间:2023-10-06 16:25:08

篇一: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几点思考

  

篇二: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几点思考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办学的思考分析

  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的进一步推进,人才需求也与日俱增,如何培养可适应市场需求的专业化、精细化人才已成为高职教育领域的重要任务。而产教融合则是高职教育的一种新模式,其核心是通过学校与企业的深度合作,促进校企人才的交流、共建共享,推动教学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提高毕业生素质,增强行业实践能力。基于这一背景,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办学的思考分析变得尤为重要。

  首先,合作的方式应适应行业发展。行业存在着不同的特点,合适的合作方式能更符合企业发展的需求。有些行业需要专门的师资力量,需要学校提供教学资源、技术支持等,有些行业则需要学校提供创新支持、持续教育等。因此,选择合适的合作方式,可以使商业合作更加稳定,从而提高校企合作的效率,使双方在实践中实现协调发展,实现资源共享。

  然后,优化教学课程也是重要的一步。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学校应根据企业的需求对教学课程进行调整,使其与企业实际工作相符合。企业应给予学生足够的实践经验和资源,提供行业独特的见解和知识,让学生学以致用。同时,学校和企业可以在教学内容上进行探讨,依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制定更加适合的教学实践方案。

  最后,要建立合理的评估机制。评估机制一方面可以帮助双方检查合作实施中的效果,发现弊端与不足;另一方面,也可以帮助双方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断改进模式,保持模式的新鲜度,才能永久地保持教育体系在产业中的竞争力。对于企业,管理层需要肩负对在校学生负有责任的意识,鼓励员工参与教育和培训,不断改善产品品质和技术水平。

  总之,校企合作不仅可以改进教育体系,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也能够协同企业发展,推动行业创新,优化人才培养机制。因此,大力推进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办学,不断完善经验,为产业链发展的良性循环做出贡献。

篇三: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几点思考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实践思考

  作者:唐德良

  王树斌

  王明春

  来源:《现代职业教育·职业培训》2018年第10期

  [关

  键

  词]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实践

  [中图分类号]G71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603(2018)30-0097-01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关于完善职业教育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要求,更好地服务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完善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机制体制,结合全市教育系统开展“大学习、大调研、大改进”工作部署,持续推进产教融合,深化校企合作。

  一、我校实训中心概述

  潍坊市经济学校实训中心有A、B两座实训基地,建筑面积16000多平方米,拥有数车、数铣等众多先进设备400多台套,总价值1200多万元。下设自动化加工中心、机械加工中心、汽车维修中心、机械装配中心、焊接加工中心、服饰研发中心、汽车电子研发公司、昌达研训中心等八大生产性实训基地及10间一体化教室,可同时容纳数控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等专业700人实训。

  实训中心拥有18名专任教师,8名外聘教师,其中“双师型”教师10人,潍坊市首席技师1人,国家级、省级“优秀双师型指导教师”3人。中心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已任,致力于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探索,在贯彻落实好学校“四出四进一有”的基础上,努力做好“三化三结合”,“三化”即中心管理企业化,车间管理严格化,校企合作密切化,“三结合”即教学性实训与生产性实训相结合,普训与强化训练与结合,专业技能训练与职业资格鉴定相结合,积极引进企业,校企合一,产教融合,全方位对相关专业学生进行培训。

  二、我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几种模式

  1.企业见习。由于学校的硬件设备、企业的环境在一定程度上还不能对学生形成直观的教育作用,所以每年在新生入学以后都要组织学生进入歌尔声学、北汽福田、义和车桥等多家企业进行见习,让学生对以后的学习内容、工作岗位能有直观的认识,对以后的教育学习起到指导性的作用。

  2.顶岗实习。学校先后与设备先进、技术力量雄厚的福田奥铃、福田重工、歌尔声学、青岛海尔、海信集团等多家企业签订了学生实习协议。将二年级的学生,根据所学专业分别安置到相应的企业顶岗实习。学生把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和企业的生产实践相结合,在企业当了一次真正的工人,培养了他们独立处事能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提高了他们的实际操作技能。

篇四: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几点思考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新思考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才的需求量也不断加大。如今的社会已经远不是过去那个单纯地提供传统岗位的社会,各种新兴行业和岗位不断涌现,需要新的、专业化的人才去满足市场的需求。为了培养出更多的适合市场需求的人才,我国开始积极推行“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以期通过实践与实现的方式来提高人才的竞争力。

  首先,“产教融合”可以促进校企合作,还可以促进企业的发展。目前,我国的很多高校已经与各大知名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为企业提供了更多的人才和技术支持,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实习机会和实践经验。这种合作模式可以促进企业的发展,也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双方都可以得益于此。

  其次,“产教融合”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主要是以传授知识为主,实践性比较缺乏。但是,“产教融合”模式是以实践教学为主,以产学合作为平台,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还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企业的实际运作和市场需求,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和市场需求。

  再有,校企合作还可以帮助企业和学校共同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学生在校期间能够更加了解企业的运营理念和发展战略,同时也更能够适应市场的需求和变化。企业也可以借此机会从源头上招揽优秀的人才,提高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对于学生来说,这种模式能够更好地为他们的就业创造条件,让他们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

  最后,“产教融合”模式也能够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往往缺乏因材施教、精准培养的特点,导致许多人才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和特长。但是,“产教融合”模式能够充分利用企业的需求和独特性,根据企业的不同岗位和职业的需要,量身定制不同的课程,提高人才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使得学生更加符合企业的需求和市场的要求。

  总结来说,“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是一个非常有前途和有意义的模式。它不仅可以促进校企合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还能够帮助企业和学校共同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相信通过“产教融合”的不断推广和深入实践,我国的人才培养模式一定会不断地得到改善和进步。

篇五: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几点思考

  

  教育前沿·热点思考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模式多样化的实践与思考——以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文桂萍 刘知鱼 阳艳美【摘 要】本文阐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模式多样化的实践,分析现行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各模式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因地制宜有的放矢;提高合作层次;建立校企双方利益协调机制,提高学校吸引力与企业参与活力;加强政府引导。【关键词】职业教育 产教融合 校企合作【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50-9889(2021)03-0014-05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和职业教育发展的根本方向,也是培养高素质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提高职业院校综合竞争力的必由途径,更是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项目(以下简称“双高”)建设的基本原则。自2014年6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起,到2019年4月教育部、财政部联合下发《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连续5个国家级的决定、规划、意见、办法都强调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重要性。尤其是“双高”意见中,还将坚持产教融合作为建设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的基本原则。接二连三的系列政策出台,其根本目的在于进一步深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完善需求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全面打造现代人力资源体系,增强职业教育对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换代升级的贡献。为配合国家政策文件实施,全国各省市都出台相关意见。《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实施意见》中提出,要深化和促进我区产教融合的发展,推动人才培养供给侧改革,增进产业链与教育链有机融合,全面提高全区职业教育质量。因此,高职院校要取得长足发展,就必须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使命,以对接行业企业岗位需求为基准,以学校内涵乃至专业内涵建设为重点,以强化学生德育、专业能力、创新创业能力为本位,深层次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基于此,本文以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对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模式多样化进行探析。一、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模式多样化的实践据报道,广西建筑业2020年一季度的产值为893.6亿元,增速排在全国第14位,高于全国平均值6.1%;其对人才的需求比上年同期增加12039人,是该季度同比增长最大的行业。由此14看来,建筑业的职业教育不论是在办学效益上,还是在人才供给上都是一个很大的市场。因此,作为广西住建厅下属的行业学校,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学校)近5年来充分利用与行业主管部门、行业协会及企业有着长期良好密切关系的这个纽带,牢记为行业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使命和责任,努力搭建“校企合作发展理事会”和“职教集团”这两大平台,大力开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一定成效。(一)主要思路与举措站在学校办学的角度,强调合作的最大利益诉求是增强办学实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站在企业生产的角度,最大利益诉求是节约成本实现利润最大化,这就是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要达到的“双赢”。学校依托“校企合作发展理事会”和“职教集团”这两大主要平台,通过进一步理顺校系二级管理范围,赋予各教学系部合作办学自主权等方式,实现了校企合作领域的不断拓展和合作内涵的不断丰富。在工作思路上,主动顺应建筑市场需求抢占先机。例如,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应用方面,学校利用新校区建设契机,整合自身资源和优势,以广西建筑科学研究设计院为主体,在校内正在建设的“建筑技术跨企业培训基地”项目中,先期成立BIM技术应用研发中心,并迅速在各系成立分中心,既为学校校区项目建设各方(包括施工企业)提供智力支持,也为学校培养师资、获批首批1+X(建筑信息化模型BIM)证书考点、学生参加职业资格考试打下坚实基础。在合作层面上,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大到校企联合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小到学生的培养过程、顶岗实习毕业教育等多方面的全程合作,使学生在3年的学习期间都能受到企业潜移默化的影响。例如,学校使用新载体,包括《鲁班讲坛》、微信公众号、易班、建筑类人才信息交流平台、学校自媒体滚动播放企业宣传片等形式,加强与企业的文化互动,使学生在进入企业前就熟悉并认同企业文化,实现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助推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在合作内容上,灵活选用智力支持、员工培训、订单办学、基地共建、毕业生推优选用、联合研发技术和联合开发项目等诸多选项,不断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向深处高处发展。在合作模式上,学校鼓励各系部积极探索引企入校合办“校中厂”及工作室,开展现代学徒制、订单班的实践。截至2021.1热点思考·教育前沿2020年初,一共有13家企业入驻学校罗文校区,企业类型有设计类、材料与检测类、造价咨询管理类等,合作基本涵盖学校各专业,极大地推进了行业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的建设。同时,学校与企业共建“数字建筑(BIM)技术创新发展研究中心”“建设项目投资全过程管理研究中心”“桩基及地基检测实训中心”等5个中心,在这些共建的企业技术中心里,学校教师与企业工程师合作申报工法、编制QC(质量控制)成果等,多项获得国家和自治区级荣誉。(二)多样化典型模式的实践探索1.现代学徒制模式2015年,学校与广西华蓝建筑装饰有限公司、广东碧桂园集团肇庆市现代筑美家居有限公司联合培养家具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同年申报获批全国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院校,自此,该专业开启了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学徒制班在2015级、2016级、2017级各招生36人、78人、37人,其中,通过学生和企业双向选择,举行拜师仪式,签订师徒协议的企业学徒共57人。3年的学习期间,学生第1~3学期在学校教室完成课堂理论学习,在“校中厂”进行家具原材料成型生产及设计岗位实践。从第4学期开始,学生到肇庆筑美现代家居有限公司进行岗位实践及顶岗实习。同时,企业在合作的现代学徒制项目中,设立了“筑美助学金”和“筑美毕业大赛奖金”。经过校企双方的精心管理与打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职业素质和技术能力得到显著提高。由于该公司的生活条件和晋升空间相对较好,学生毕业后大多留下就业。2.订单班模式依托两大平台,学校与企业联合创建“二安班”“碧桂园班”“大都租赁班”“建昌班”等订单培养班级共计12个,既解决了企业对紧缺人才的需求,也提高了学校影响力。由于建筑机械设备及机电安装人员紧缺,广西建工集团第二安装工程公司主动找学校合作,开设建筑设备专业订单班——“二安班”,2012级、2013级各招生33人、39人,订单班由公司副总担任企业班主任,专业课及实践操作课由校企教师共同授课。公司对订单班给予服装、奖学金等支持,在实习期间给予实习酬金、住房安排,最大程度支持学生的学习及学校的办学。遗憾的是,毕业后最终留在该公司就业的人数不多。然后就有了企业岗前培训前置学校的订单班——“碧桂园班”“大都租赁班”。该班合作模式是:企业在建筑设备专业的第4学期组建综合班,除了学习教学计划内的课程,在课余,企业另外组织培训120~160学时的建筑设备与机电安装相关课程,核心课程由企业师傅授课,如果由校内教师兼任这些课程,则由企业支付课酬。同时,企业还奖励优秀学生,奖金1500~5000元/人不等,实习工资约2500~2800元/人·月。截至2020年10月,“碧桂园班”2016级、2017级、2018级连续3年组建50人/班·年;2019级组建54人的“大都租赁班”。2019届“碧桂园班”毕业生全部在广西就业,其中80%的毕业生在碧桂园公司稳定就业。因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影响,加之就业单位大都分布在安徽、湖北、海南等地,因此,2020届毕业生在合作公司就业的人152021.1数不多。2019年9月,学校与桂林建昌建设有限公司设立广西高职院校首个企业全资(全额资助全体学生3年学费、生活费及奖学金)订单班——“建昌班”,首届招生生源以学校2019级“精准脱贫”批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新生为主,全班学生100%为贫困生,其中有87%的人员是特困生。该班学生在完成大一的学业后,公司还安排全体学生暑假到项目队组进行为期两个月的见习,以便更好地巩固课堂理论知识,提高感性认识。订单班培养模式,于学校而言,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对企业来说,减少了人力资源成本与时间,能得到所需人才;于学生而言,避免了就业压力,毕业即意味着就业。3.引企入校“校中厂”模式学校采取廉价租金、提供必要办公设施的方式筑巢引凤,其中入驻的广西盛元华工程造价咨询有限公司,在学校成立广西建职院分公司。项目承接后,由校企人员共同组成项目部,根据项目的重要程度及完工时间,企业工程师、校方老教师带领年轻教师及优秀学生,分别承担相应的任务,项目成果提交后,参与项目的教师、学生按提成获得一定的酬金。同时,在允许的情况下,教师还将项目全过程材料作为教学案例,为学生实战提供真工程、真项目。除此之外,分公司还为学生提供实习岗位,协助教师团队培养大赛选手及创新型造价技能人才。通过多个项目的磨炼,年轻教师的实践技能快速提高,经报名选拔出来参与项目的优秀学生也能在学校期间实现工学交替,提前感受企业氛围、熟悉算量计价流程,为顶岗工作打下坚实基础。设在校内的企业,除能第一时间收获心仪的员工,还能通过学校的人脉搭线获得更多的工程项目信息。4.平台建设模式本着发挥平台作用、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双赢、共同发展的原则,学校与企业建立多个应用研究中心,在学习培训、技能认证、工程服务、科学研究等方面发挥一定作用。例如,学校与广西建工三建合作,共同出资、出人、出设备,挂牌成立广西建工三建—广西建职院数字建筑(BIM)创新发展研究中心。合作内容主要包括:强强联合开展BIM技术研发合作、全产业链研发运用,支持广西建工三建的项目实现全过程管理,加快技术转型升级;技术标准体系合作,校企共同研发新技术地方标准,并将经行业组织认定的成熟的质量考评、企业认证考核体系,作为选修课赋予学分;共建实训实习平台,除提供年轻教师及优秀学生的顶岗岗位,还提供在建项目的设计、施工、管理等全过程的项目资源,并定期给在校师生开设前沿知识讲座;共建超融合云平台,实现教学资源共享;共建校企合作成果和新技术的展示交流平台,吸引专家学者共同探讨BIM技术应用和发展,推动学校与广西建工三建BIM技术的发展。5.高收费模式2017年5月,学校与集计算机产品研发、计算机系统集成、教育软件技术服务以及人力资源服务等业务为一体的湖北美和易思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办学协议,协议约定:学校提供700m2教学及办公场所,企业投入教学所需的软、硬件设

  教育前沿·热点思考备及教学场地的装修;企业师资承担所有专业课程教学,负责共建专业学生日常管理;与就读共建专业学生签订就业合同,确保98%的就业率,专业对口率85%;起薪不低于4000元/月,其中高薪5000元/月的就业率达40%。2017年9月在计算机网络技术、移动互联应用技术专业开始招生,2017级、2018级、2019级各招生151人、192人、270人。该专业学生的学费,物价局核定7500元/年,在企业与学生及家长签订协议的基础上,另交7000元/年的企业培训费。受疫情影响,共建专业的首届毕业生(2017级151人)目前就业率为90%,全部专业对口。在已就业的毕业生当中,高薪就业率达40%。相比校方常规管理的同专业学生,不论是就业率还是就业质量,该模式都处于领先地位。这样的合作模式,对学校而言,节省了办学投入,并可以借鉴企业先进的教学及学生管理模式为校方所用;对企业而言,随着招生人数的增加及办学规模的逐年扩大,经济效益明显增加;对学生及家长而言,薪资水平及就业状况均满意,达到“三赢”。二、现行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各模式存在的问题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在深度、广度及质量方面需逐步提升。通过分析学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各模式的实践,发现一些问题。第一,现代学徒制模式有很多优势,但其专业特性、合作企业的规模属性、政府和学校的投入程度等各环节都会对项目的实施和走势产生影响。与订单式相比,招生即招工是现代学徒制模式特有的特征,但是在校企目标达成度、学生及家长的认可度、劳动关系的处理等方面存在较多困难。第二,订单班可以实现就业的“无缝对接”,但是由于没有更强的约束力,学生就业会因工作地点、薪资待遇等原因不一定选择订单的企业,给企业在时间、精力、财力上带来一定的损失。企业没有得到预期的回报,会极大挫伤其参与合作的积极性。再加上企业课程对教师的实践能力要求极高,专任教师一时无法胜任,导致完全订单班的开展难以为继,只能转为企业岗前培训前置学校的订单班,这给教学计划的实施带来挑战。第三,“校中厂”模式下,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可以根据教学计划的安排进行岗位实训,提前感受企业氛围。但是由于受学校场地限制,企业的规模一般不大,能容纳学生实习实训的空间、岗位及课时有限,再加上企业赶工及安全生产等原因,也无法接纳更多的学生,为学生提供的就业岗位就更少。因此,大专业的全体学生核心技能操作训练需另外寻找更佳的合作模式。第四,平台建设模式在科研攻关过程中,既造就了企业精英,也锻炼了优秀年轻教师与学生。但是由于企业运营的要求与学校教育目标上的差异,使得企业承担的部分合作工作流于形式,实际参培的学生和参训的教师数量相对较少,合作项目中中坚力量的老教师激励机制、项目的运行机制尚需完善。平台建设前期,学校提供了场地并出资购买主要实训设备,在设备使用与管理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责任风险。第五,高收费模式下,企业的收益与其招生专业的规模成正比关系,但是受招生计划的限制,学校无法无限制地扩大非162021.1建设类专业的招生人数,企业的利益诉求不能最大化满足。再加上此模式是首次实施,有关管理制度还有待完善;由于多因素影响,造成校企师资共享尚未能实现深度融合;企业人员流动性较大,教学及学生管理的稳定性还有待提高。此外,还存在校企合作的层次相对较低、学校的吸引力及企业参与的活力有待提高、政策激励机制有待完善等问题。三、对策由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模式主要与专业特质、行业企业属性、政府和学校的投入程度及合作各方的诉求有关,结合学校的实践探索,可从以下4个方面着手,增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有效性和持续性。(一)因地制宜有的放矢根据专业特点及企业诉求的多样化,合作模式也要相应多样化。1.现代学徒制模式现代学徒制适合对社会和市场短期内紧缺人才的培养。对于其招生即招工的要求,需要政府给予政策上的支持,比如现代学徒工补贴,税金减免,等等。或者借鉴德国经验,确定学徒制只是一种教育制度,加快现代学徒制的立法,保护学徒和企业双方的合法权益,早日建立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培训体系。2.订单班模式学校在遴选订单的企业时,需重点考虑企业现有实力、未来发展趋势等因素,以确保订单班发挥最大作用。同时,学校须加强对学生的感恩与诚信教育,使其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金钱观。订单班的企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应增加精力和感情投入,让订单班学生对企业有更高的认同感,通过事业、待遇、感情等方面留住学生。3.“厂中校”模式将校延伸到厂,办“厂中校”,解决校内大专业的实训问题;提高教学计划的适应性,协调好课堂授课与外出实训的时间、内容之间的关系,确保人才培养方案实施的持续性。处理好“厂中校”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双主体考核问题,确保实训的实效性。4.平台建设模式将企业承担培养教师与学生的责任与义务量化约定在协议中,杜绝流于形式的合作。学校出台政策和制度鼓励科研骨干、实践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参与校企共建平台的工作,对参与平台工作的学生给予创新学分的奖励;企业也应制订具体办法,对做出贡献的师生给予一定的酬金,校企双方共同维护平台的正常运转。校企双方共同制订设备使用及管理办法,规避国有资产流失风险。5.高收费模式出台相关管理制度加强项目管理,严格按协议约定执行,既要保证企业的盈利度,也要不断提升校企的师资融合度、学生管理的稳定性。(二)提高合作层次目前的校企合作尚未真正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要

  热点思考·教育前沿实现深度合作,还需采取措施实现办学体制的创新。2020年7月,教育部、工信部联合印发《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指南(试行)》(教高厅函〔2020〕16号),决定在特色鲜明、与产业紧密联系的高校建设若干与地方政府、行业企业等多主体共建、共管、共享的现代产业学院。这意味着,举办产业学院将成为产教深度融合的主要实施路径。产业学院是基于产业需求导向办学的,它必将“引企入教”,围绕产业打造特色专业群,促进课程内容与技术发展衔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融合,凝练出产教深度融合、多方协同育人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促进产业链与人才链的有机衔接。产业学院的设立将引导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共同开发课程,实现创新创业标准在专业课程、评价体系、文化育人等方面的应用,并共同构建基于产业发展和创新需求的实践教学和实训实习环境,实现教育链与创新链的深度融合。依托现代产业学院,将探索校企人才双向流动机制,打造高水平教学团队;搭建产学研服务平台,提升服务产业能力,使产业学院成为合作企业的人才培训中心、营销中心、研究中心、扩展区域市场与产业资源的重要渠道,成为合作高校的产业研究基地、学生实践基地以及大学生创业基地。(三)建立校企双方利益协调机制,提高学校吸引力与企业参与活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学校与企业双方的事情,只有找准双方利益诉求的契合点,让双方的意愿都得到重视与满足,才能使校企合作持续平稳地向前推进。1.学校要创设“企业不难参与、愿意参与和参与有利”的制度环境第一,建立利益诉求协调机制。实行校企合作工作主要领导负责制,在学校决策层面上保障校企合作正常运行。第二,建立利益的维护机制。企业入驻校园后,学校应集全校之力维护好校企合作关系,保障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合法利益,创造条件积极拓宽学校为企业服务的范围,例如,对主要为师生提供实习岗位的合作企业减免租金;为合作企业开放学校资源,包括图书馆、运动场、体育馆、礼堂等;利用学校同主管部门的友好关系、充足的校友资源为企业效益的提升牵线搭桥。第三,整合全校资源,完善专业建设与教学指导委员会的运行机制。制订明确的工作目标、定期的联席议事机制,加强企业与专业、教学团队、课程以及专业教师的合作。统筹考虑课程建设、实训教材编写、师资互聘、教师顶岗挂职、学生毕业实习等具体工作。2.企业要有人才意识、长远目标、责任担当第一,人才是企业之本,也是企业发展最重要的核心资源,尤其是支撑企业的技术人才。拥有了人才就代表拥有了实力,拥有了未来。因此,将技术人才的选育通过校企合作延伸到学校教育阶段,将更有利于企业优秀适用人才的选拔与培养。第二,让企业融入学校,让专业走入企业。通过在学校成立研究中心、培训中心和生产中心,大力兴办“校中厂”,全方位融合教育、生产和研发功能,将使企业发展更快、走得更远。第三,增强自身实力与活力,吸引学校参与合作,提高企业的名誉172021.1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2]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六部门关于印发《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的通知(教发〔2014〕6号)[J].职业技术教育,2014(18).[3]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六部门关于印发《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的通知(教职成〔2018〕1号)[EB/OL].(2018-02-12)[2018-10-03].http://www.gov.cn/xinwen/2018-02/22/content_5267973.htm.[4]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7〕95号)[Z].2017-12-05.[5]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教职成〔2019〕5号)[Z].2019-03-29.[6]王继平.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势在必行[J].中国科技投资,2019(22).(下转第59页)【参考文献】[1]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M].地位,增强企业参与学校教育教学的自主性,更好地体现企业担负人才培养的社会责任。(四)加强政府引导政府作为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者和服务者,是校企合作成效的重要保障者。第一,地方政府要高度重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在推进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必须有高素质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的支撑。因此,要健全、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在政策方面予以引导、支持,构建针对企业的校企合作制度支持体系,尤其是对中小企业的支持。第二,强化政策落地落细,提高可操作性。如提供优惠贷款、专项补贴,搭建区域性的资源融合平台,统筹本地的行业企业资源和教育资源,以提升各类信息及需求的互通互动,实现资源优化组合,解决企业困难,引导校企双方形成深入合作机制。第三,建立考核机制,提高政策实施的成效。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政策落地,还需要配套考核机制。地方政府可以引入第三方评价机构,建立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评价督导考核机制,对其实施情况进行及时反馈和针对性指导,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落实,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总之,产教深度融合、校企多层次合作是推进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途径,更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命脉之门。采用的模式、合作的深度要充分考虑政府、行业企业、职业院校各方面的责权利。地方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相关部门要按照市场运作规律,使合作企业有利可图,确保企业积极参与。校企合作的双方都要牢记合作中“有为才有位”的哲理。学校要牢固树立为行业企业服务的思想,促进教师能力与水平的提升,主动融入行业企业的建设中,使行业企业离不开学校;同时,企业要有长远的人才观,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以确保企业发展迈上新台阶。

  德育论坛·理论博览庭问题,辅导员、专职心理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适时的帮助。例如,辅导员可以定期到学生宿舍与学生谈心,深入了解学生的想法;心理教师可以定期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实践活动,通过游戏互动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实习期间,学生会遇到工作中的困难,技术性的问题可以向相关的专任教师求助,而人际交往问题可以咨询辅导员或者心理指导教师。在学生毕业后,可以建立校友互助会,通过线上或线下的方式与毕业生建立良好的关系,持续关心学生的思想动态,学生如果遇到问题,也应给予他们必要的引导和帮助。从横向来看,高职院校毕业生除了实习就业中遇到问题,他们还会有升学问题、情感问题、家庭问题等。比如,建档立卡户的学生没有找到工作,产生巨大心理压力,学校应该从多维度为他们提供帮助,首先是物质上的帮助,帮助学生申请助学金、助学贷款等。其次,就业指导教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引导他们正确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心理指导教师要及时进行疏导,给予鼓励,引导他们正确看待就业压力;辅导员可以进行家访,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给予他们生活上的帮助以及心理上的关怀,使学生感受到温暖。此外,学生还可能会在实习中与实习单位发生纠纷,比如,有学生在实习中受伤,学校要第一时间给予帮助,及时联系保险公司进行赔付,并对学生进行物质上的必要帮助和精神上的关怀等。(三)构建全方位育人新体系,探索育人新思路对高职院校毕业班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学校、社会、家庭合力,形成一体化的育人体系。学校可以充分发挥实践、文化、网络、心理、服务、资助等方面工作的育人功能,多方位、多角度开展育人工作。针对高职院校毕业班学生的问题,最多的问题来自就业,学校可以从实践育人入手,丰富实践内容,创新实践形式,如社会公益、志愿服务等社会实践活动。比如定期开展“学雷锋活动”“走进养老院活动”,或邀请劳动模范人物开展讲座,让学生从实践活动中感受到劳动创造价值的快乐,以及模范人物对心灵的触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作者简介】陈 越(1992— ),女,江西南昌人,柳州城市职业学院助理讲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责编 丁 梦)【参考文献】[1]王丽萍.“三全育人”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9(1).就业观。学校还可以整合实践资源,搭建实践平台,与相关企业合作,共同建立社会实践以及创业实习基地,让学生在实践中收获知识和技能。此外,学校还应发挥基层党组织的育人作用,加强学生思想建设,切实发挥思想引领、价值引导等作用,比如通过党课、团课以及思政课的形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到基层就业。高职院校毕业生大部分时间在校外,所以集中教育的机会较少,利用网络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正是最佳途径。辅导员可以利用网络平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班会;学生工作部门可以在网络平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题活动,比如“优秀毕业生投票活动”“毕业生心理调适讲座”等;学校宣传部门可以利用学院的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对毕业生进行就业指导;心理指导教师可以定期开展线上心理咨询服务,积极应用心理健康网络测评系统,提前对心理出现问题的学生进行心理干预。学校是育人的主要阵地,但要达到育人的预期效果,需要社会、家长的协同合作。实习企业可以利用自身的资源,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工匠精神等;树立工作中的典型人物,宣传爱岗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观。在家庭方面,家长应该主动与孩子沟通,及时了解他们的内心想法,关注他们的就业、情感、人际交往等问题,其中的不少问题或许来源于家庭。学校可以建立学生的“就业信息档案”,并定期与家长和实习单位进行电话访谈,搭建沟通的桥梁,及时向家长反馈学生的就业动态,合力对学生进行正确就业观的引导,共同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上接第17页)[7]郭福春,许嘉扬,王玉龙.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项目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2020(1).[8]陈志杰.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内涵、本质与实践路径[J].教育与职业,2018(5).[9]阎浩,葛健芽.基于政校企研联盟的校企合作模式的思考——以金华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6).[10]张静.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政策落地的地方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16).注:2017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广西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多样化模式的59研究与实践”(GXHZJG2017A09);2020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大数据背景下数字造价专业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以自治区双高专业群之工程造价专业为例”(GXGZJG2020B054)【作者简介】文桂萍(1965— ),女,广西桂林人,硕士研究生,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教授、广西建筑行指委委员,研究方向为工程管理、职业教育;刘知鱼(1989— ),男,河北保定人,硕士研究生,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阳艳美(1980— ),女,湖南衡阳人,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责编 苏 帆)2021.1

篇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几点思考

  

  山阿财稅财会纵横关于职业院校产教融合

  校企合作的思考■王艳顺应教育现代化发展趋势以及受到国家《关于印发职

  教师通过顶岗实践所提高的专业技能、职业素养在教学实

  践中逐渐体现,加快了教师的成长,收效良好。第二,现

  代学徒制。现代学徒制一般要组建专业项目工作团队,师

  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方案

  (2019—2021年)》《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

  2023年)》等政策性文件的鼓励,各地教育与产业联合,学校与企业共建,全国职业教育开始飞速发展,呈现出一

  派欣欣向荣之象。资实行学校教师与企业导师“双导师”制度,学生有“学

  生”和“学徒”双重身份。该模式对培养高质量应用型人

  才效果显著,校企双方通过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

  标准以及人才评价体系实现协同育人的目标。第三,产业

  学院。通过建立产业学院,企业导师与校内教师共同完成

  学生的学历教育,并在技术研发、技能培训、生产服务等

  方面开展深度合作。第四,1+X证书。1+X证书的具体合

  各职业院校通过开展积极、有效、扎实、持续的产教

  融合、校企合作工作,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服务了地方

  经济,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但是,在职业院校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分析职业院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发展

  作方式包括职业院校与企业合作制定1+X职业等级证书标

  现状,给出了解决问题的思路,以期为职业院校产教融合、准,成立1+X证书推广中心、设立1+X证书推进办公室、校企合作事业贡献绵薄之力O启动1+X证书考核试点、实施课证融通方案、启动“学分

  银行”试点。一、多形式,顺潮流,人才引领,多方联动,开启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新征程除此以外,还有行业学院、名师工作室、创新创业基

  地等多种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形式。不同合作形式的出

  (-)形式多样,校企合作显活力目前,各职业院校所开展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形式

  现,使得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活力满满,促进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深度融合,长久发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第一,实习顶岗基地。职业院校根据

  教学计划安排学生到企业进行一段时间的顶岗实习。通过

  (二)电商直播,扶摇直上领潮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和发展,直播这一新兴模式掀

  实习,学生学会了基本的工作技能,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同时,职业院校也安排教师前往企业进行顶岗实践。

  起了前所未有的浪潮,电商直播的模式与技术不断创新,36SHANXI

  CAISHUI2021I总第504期不断满足用户的多元化需求,不断实现商业价值拓展。电

  传播与交流,提升了我国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国际影响力。商直播除了基本的直播销售主播之外,还诞生了助播、选品、脚本策划、运营、场控等多种新职业,新职业催生新技能,新技能需要新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在这样的新兴职

  教浪潮中,也有了重大的突破。各类电商职业的1+X证书、(六)成果显著,产教融合结硕果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实现了学生一进校,即到岗。

  学生在校期间不仅完成了课堂理论知识的学习,还将学习

  电商特色的产教融合基地应运而生,通过教育与企业、教

  衍生到了社会实践和专业技能。学生培养内容直接对接企

  育与电商的碰撞,实现了电商领域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教育教学新特点、人才培养新思路、创新创业新路径、技

  术培训新方法。业需求,在校即与社会零距离接触。经过合作培养,职业

  院校的学生理论知识好、专业技能强,综合素质高,就业

  优势明显,毕业即能实现高水平、高质量的就业,广受用

  人单位好评。(三)

  人才引领,舵手全程掌方向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院校的教育教学优势、人

  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过程中,许多优秀人才活跃

  才优势,科研优势进一步扩大,成为了合作企业重要的创

  新信息源和人才储备库。合作企业也依托于自身独特的行

  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前沿阵地,成为了校企合作领域

  的弄潮人。这些专家、学者或成为政府部门的智库成员,业特性、先进的生产工艺和经营管理经验,成为了院校成

  为地方经济发展献计献策;或担任企业的财务顾问、税务

  顾问、财务总监、咨询专家等,为企业增加利润增长点;

  果转化的基地、教师实践的场所和学生就业的市场。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各职业院校按照社会发展

  或成为职教联盟中的发起人、理事等,为职业教育的发展

  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与企业“双引擎”共发力,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培养了一大批高质量的应用型人才,满足

  把方向,赋动能。这些优秀人才具有知识优势、思路优势、逻辑优势,他们用自己的优势能力和社会影响九成为校

  企合作中学校与企业的纽带,为校企双方的平等合作、互

  了企业和地方经济发展的内在需要。惠互利整合资源、拓展空间。二、察秋毫,知不足,补偏救弊,冰解的破,革除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之弊病(四)

  多方联动,众人划桨开大船(一)

  合作无“因”,实际工作必存疑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目标是什么?是“提升新时代

  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过程中,仅仅依靠“校和企”

  的力量是非常有限的。因此,往往由政府、行业组织、企

  (事)业单位、职业院校、研究机构、社会组织等联合发力。

  职业教育现代化水平,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提高国家竞

  争力提供优质人才资源支撑”

  o因此,产业融合、校企合

  作的终极目标是提高职教人才培养的质量。横向上,学校与学校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学校

  之间互通有无,形成效果叠加;纵向上,学校、企业与政府、在校企合作具体工作的实施过程中,如何推进产教融

  与行业协会等沟通合作,形成政策联动。通过联合多方力量,

  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开展与融合集聚资源,实现产教

  合、校企合作工作、如何提高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质量都

  应当从提高职教人才的培养质量入手。部分参与合作的人

  融合、校企合作的“上下一条线,全局一盘棋”。员对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目标不甚清晰,出现了把学生

  在企业就业当成是校企合作,把学生的就业率作为评判校

  (五)

  一带一路,东风助力好扬帆“一带一路”推动了全世界、各领域更大范围、更高

  企合作质量的标准等情况。对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目标的理解偏差,使得校企合作工作偏离预定轨道,无法触及产

  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实质。水平、更深层次的大开放、大交流、大融合,乘着“一带

  一路”的东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也实现了扬帆出海。

  国内的企业和院校通过与“一带一路”国家的政、企、行、(二)

  制度缺失,无规无矩难开头校合作,将”

  _带_路”作为传输纽带,开展校企融合项

  目研讨,提供国际职业教育服务,实现了中华文化的国际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作中,出现了一系列不系统、不条理,缺乏统筹管理的现象,工作人员对项目“能不能做,3山向财稅财会纵横具体怎么做”没有统一的标准,具体工作需要自己把握和

  判断,”不敢做、怕出错”成为基层执行人员的普遍感受,究其原因是制度的缺失。了较为显著的专业差别,专业之间形成了短板效应,对学

  校提升整体职业教育质量产生了阻碍。制度缺失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第校企合作协议

  没有统一模版。自行签订的协议是否明确规定了双方的权

  利与责任,是否足够规范,很多签订协议的人员都不清晰、(五)

  不厘规律,治丝益芬无章法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过程中,面临着很多具体、冗杂的问题。“要不要做?怎么做?先做什么、后做什么?

  不明了。第二,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过程中涉及到的资金

  哪个重点做?

  ”万般工作难下手。具体工作不经过思考,不寻找内在规律,呈现出很多

  问题。比如:不考虑是否需要进行合作,合作对象只多不少,收支缺乏明确的财务规定。部分人员害怕承担责任,往往

  拒绝合作中涉及资金往来,这不利于校企双方的深度融合。

  第三,校企合作薪酬、绩效考评、奖励制度缺失。每一校

  基本上来者不拒;不考虑怎么做,合作上重形式轻实质,噱头多,具有实际价值的少;不考虑实施顺序,实施重点,合作缺乏实施步骤,无缓急,无轻重。这些问题造成的后

  企合作项目均需要双方付出大量时间和精力,无法给予相

  关工作人员报酬,不利于调动项目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也

  不利于保证校企合作的长期效果。最后,合作企业和企业

  果是产教融合的成果呈现颗粒化,碎片化的特点,成果之

  间没有逻辑联系,形不成科学体系。兼职导师尚未建立完善的档案管理机制,出现无法审核、无法摸排、无法管理的情况。(六)

  层次低下,浅表接触难再深(三)

  单方积极,校企合作定不久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过程中,有的合作项目层次低下。

  一方面表现为职业院校与企业自身的层次低。学校方面,完成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这一任务的两个主体分别是

  企业和学校。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互通共融的过程中,往往出现学校“剃头挑子一头热”的情形。很多情况下,学校急于实现产教融合的突破,用学校

  的人脉关系和信誉去建立、维系双方的关系。但是,企业

  开展基层合作的学校工作人员往往为年轻教师,经验少、理论基础较为薄弱,科研水平和服务能力都难以达到企业

  的实际需要。企业方面,有的企业规模小、利润少,不具

  有竞争力。另一方面表现为双方合作的程度上层次低,部

  是一个盈利性的组织,工作的重心一定是在提高产能效益,分企业浪费学校资源,轻视学校的人才培养任务,对学校

  的人才培养参与度低。部分学校未能为企业提供技术,人

  追求利润增长上。如果学校的校企合作工作不尊重企业盈

  利性的特性,无法做到服务企业,辅助企业创造价值,那

  才支持,无法为企业创造实际价值。双方对对方的贡献度低,

  合作”貌合神离”。么也将无法持续激发企业合作的积极性,无法从根源上催

  生企业主动参与人才培养的内生动力,“合而不久”的问

  题就会随之凸显出来。三、建制度,循规律,凝心聚力,坚持创新,实现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大跨越(四)

  良莠不齐,职教质量难保障(一)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明方向思想支配行动,是行动的先导和动力。要将整个产教

  职业院校一般会有自己的优势专业,优势专业的资源

  优势、人才优势非常明显,校企合作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融合项目“拧成一股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就

  必须要统一思想认识。在实施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过程中,拥有合作的话语权,校企合作的形式多、质量高,效果好。

  但是学校也存在自己较为劣势的专业,劣势专业普遍存在

  教师人数过少,年轻教师尚在成长阶段,顶层优秀师资缺乏,要进一步把产业融合、校企合作的终极目标落实到提高职

  教人才培养的质量上来。要通过开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基础较为薄弱的情况,使得校企合作项目也始终停留在外

  出实习,顶岗实践、合编材料的阶段,无突破,无进展。的大讨论、宣传会、思想动员会等,统一全体参与校企合

  作项目人员的认识。全体项目成员凝聚共识,齐心协力,“强者欲强、弱者愈弱”,职业院校校企合作中出现

  共同探索职业院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新路径,实现校3SHANXI

  CAISHUI2021I总第504期企合作项目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无缝衔接,最终实现产教

  共融合、校企合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终极目标。人才培

  案方

  (二)制度先行,有规有矩成方圆只有建立起完善的规章制度,才能为产教融合、校企

  合作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才能提高合作效率,增强合

  同制定程标

  准

  明确教师教学内容

  ?作效果,减少合作失误。Br明确学生学习内容

  合作中,可以总结好经验、好做法作为工作模板,并

  将其制度化。学校可设立统一的校企合作协议形式,使合

  同规范化;出台校企合作资金管理办法;制定校企合作薪

  酬、绩效考评制度;建立合作企业和企业兼职导师管理档

  案等。通过一系列规章制度的制定和执行,为职业院校产

  举办技能犬

  赛等活动教融合保驾护航。图1校企合作路线图(三)

  交流学习,源头活水可清渠交流学习,是学校获取产教融合知识,提升校企合作

  (五)

  坚持创新,万紫千红春满园“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职业院校的产教融合、能力的重要途径。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过程中,学校

  要持续开展交流学习活动,以每次交流、考察、学习为契机,

  校企合作决不能因循守旧、满足现状,要大胆创新、勇于

  创新、包容创新。要对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新模式“开绿灯”,

  允许先行先试;要鼓励大家对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敢想

  开阔视野,把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最新发展情况和最新

  模式带回学校,取长补短,实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大

  提升。敢为”,为他们“加把劲”;要为新模式提供制度、资金

  保障,为他们“卸包袱”;要在坚持创新的过程中重视成功,

  宽容失败,为他们”兜住底”

  O(四)

  遵循规律,探索路径逐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需通过坚持创新保持多样性,即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要抽丝剥茧,摸索规律。要有逻

  多成员、多项目、多形式。每一种合作都凝聚着不同的智

  慧和贡献,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共同装点着职业院校产

  辑、有层次的开展顶层设计,摸索出一条适合学校、适合

  学院的新路径。先要“大平台铺路”,利用职教集团、行

  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春之景。业协会等大平台,组织、协调、动员产教融合的各方优势

  资源和力量;再要“小平台攻坚”,在职业院校里组织高

  效精干的项目小分队为小作业平台,集中优势力量分项目、(六)

  梧高凤至,海深方得百川聚目前职业院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中存在的很多问题

  都是由于学校自身实力不够、能力不足引起的。“梧高凤

  分专业聚力攻坚,全力突破,占据职业教育发展制高点。具体合作路径是要把内在有联系、有逻辑的事项逐步

  推进。要以校企双方共设人才培养方案为起点,直至举办

  必至”,唯有强化自身,才能有“走出去”寻求高水平合

  作的勇气,才能“引进来”高水平的企业和项目,才能从

  技能大赛、高峰论坛等形成高端合作成果。具体路径可参

  容应对各种挑战,实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大跨越。■照校企合作路线图(见图])。双方合作要有时间表、路线图、作者单位:山西省财政税务专科学校

  责任编辑:郑红梅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操作方案,循序渐进开展合作事项。39

篇七: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几点思考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新思考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经济的不断增长,教育的重要性愈发明显。而“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成为当下教育发展的热点之一。本文将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谈一下这种新思考:

  一、产教融合的意义

  产教融合是指企业和学校之间的合作关系。通过这种合作,学校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企业的需求和市场需求,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市场竞争力;而企业可以借助校方的资源和优势,提升员工素质和企业竞争力。

  产教融合可以促进企业和学校的合作,提高学生就业前景和企业的竞争力。对于学校而言,产教融合可以帮助学校了解市场需求,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优化课程设置,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市场竞争力和就业率;对于企业而言,产教融合可以提高企业的人才质量和企业的文化氛围,增加员工的职业素质和竞争力。

  学校和企业可以通过开展实践性的合作,提升双方的竞争力和价值,并最终达到产教融合的效果。

  1.企业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

  企业可以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让学生获得更多实际经验和知识。例如,企业可以提供技术服务和指导,为学生提供免费的实践机会和实践课程。

  2.企业和学校的联合招聘

  企业和学校可以联合开展招聘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同时为企业提供更多需要人才的部门的人才储备。

  3.企业参与课程设置和评价

  企业可以与学校合作,参与课程设置和评价,为学生提供更实用的课程和知识。同时,企业还可以向学校提供行业内领先的教育理念和最新信息,帮助学校及时调整课程设置。

  三、产教融合的应用案例

  1.西安交通大学和华为公司的合作项目

  西安交通大学和华为公司共同开展了合作项目,提供全面的实践课程和技术指导,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和就业机会。学校和企业还共同开展了技术交流、项目研究和知识产权保护等活动,增强了双方的合作关系。

  2.南宁师范大学和广西三联药业公司的合作项目

  南宁师范大学和广西三联药业公司合作开设了药学、生化和化学专业等实践课程,提供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实践机会,帮助学生提升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四、结语

  “产教融合”是现代教育发展的趋势之一,可以促进企业和学校的合作,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企业竞争力。在实践中,学校和企业可以共同开展公益活动和技术交流,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的企业和学校加强合作,共同推动产教融合的发展。

篇八: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几点思考

  

  深化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的思考

  产教融合是当前推动高职院校升级发展的重要路径,也是满足现代产业发展需要的重要举措。然而,要想深化产教融合,需要我们对此有进一步的思考。本文就如何深化高职院校产教融合进行探讨。

  一、深化合作机制建设

  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首先需要建立合适的合作机制。建立机制从经济、政策、市场等方面进行优化,加强高内涵人才的培养,推动高校与企业的深度结合。例如,可以通过设立联合实验室、聘请企业专家教授、推出实习计划等方式,加强产学研合作,更好地协同推动产业与人才发展。

  二、加强信息流通

  高校师生和企业的沟通交流,是产教融合中信息流通的重要环节。要深化产教融合,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加强信息流通,以打通信息孤岛,提升合作效能。例如,可以建立信息平台,通过APP移动端等形式,将企业提供的实践案例、最新行业信息等实时推送给教师和学生,促进实践与课堂的无缝对接。

  三、注重专业特色建设

  产教融合深化的前提是要注重专业特色的建设。高职院校应加强产学研的对接,紧密围绕本地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抓住产业发展机遇,拓展专业方向,创新教学模式,并且必须采取先进的、实践性强的教育教学手段,培养学生具有创新、实践、技术技能、管理技能等综合素质,更好地为社会输送高素质人才。

  四、推行校企合作实践教育

  高职院校结合实际,要将产学研合作落实到校企合作实践教育中,切实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其就业竞争力。要加强实践,为学生提供一系列实践活动,如行业现场调研、实践指导、社会实践等,深化和拓展专业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以上几点就是深化产教融合的一些思考。产教融合是双方互惠互利的过程,高职院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不仅为学生的成长提供了更多的机会,也为企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高职院校与企业之间加强合作,深化产教融合,对于提升高职教育质量、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天铭文秘网 https://www.itym8.com Copyright © 2019-2024 . 天铭文秘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天铭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吉ICP备1900176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