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天铭文秘网 > 范文大全 > 疫情防控 > 关于疫情期间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与思考11篇

关于疫情期间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与思考11篇

来源:疫情防控 时间:2022-12-09 09:20:11

关于疫情期间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与思考11篇关于疫情期间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与思考  全面提升“后新冠疫情时期”大学生心  理健康有效的干预策略  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省济南市250014  摘要大学生心理健康对其的学习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疫情期间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与思考11篇,供大家参考。

关于疫情期间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与思考11篇

篇一:关于疫情期间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与思考

  全面提升“后新冠疫情时期”大学生心

  理健康有效的干预策略

  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省济南市250014

  摘要大学生心理健康对其的学习和生活都有重要意义,一旦出现问题,将对自身以及周围的人和环境产生影响。其影响因素多,有自己特有的特点,存在个体差异。面对后新冠疫情时期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应该积极主动地帮助大学生保持心理健康,分析其心理健康问题的特点,研究问题成因,帮助其解决心理健康问题。本文将对“后新冠疫情时期”大学生心理健康服务能力和水平的有效方法进行总结,期望能够对于解决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提供方法和启发。

  关键词心理健康服务;后新冠疫情时期。

  一、“后新冠疫情时期”相关概念界定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具体是指2019年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导致的肺炎,于2020年3月11日,被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的德塞宣布为全球大流行。意味着,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全球风险级别为“非常高”等级。

  我们以变化程度为标志,借由新型冠状病毒来划分历史时期(人类安全与后SARS时期,1991)。查尔斯等(2002)指出,阶段化划分可以解释基本机制、历史趋势以及一个时期区别于另一个时期的组织必要性的知识义务。后新冠疫情时期既指前一个时期——新冠疫情时期的结束,又意味着一个新的时期的开始,因此,具有连续性和断裂性。后新冠疫情时期的心理危机与新冠疫情时期心理危机的模式并不必然相关,但仍有一定参考的行为模式可遵循。

  二、“后新冠疫情时期”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的必要性

  后疫情时期的心理危机干预是重要的,有研究表明SARS疫情结束一年后个体的自杀率远高于疫情发生前(Cheungetal.,2008),并未随着疫情结束下降

  到疫情结束前的水平,意味着在流行病爆发后公众的心理健康恢复滞后于经济恢复。

  后新冠疫情前后,对大学生的心理危机学术研究主要着眼于高校,与大学生的心理危机相关的学术研究相对较少。但是大学生自身的心理健康是其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前提,有研究指出大学生发生心理疾患的人数出现增加趋势(卫萍,许成武,刘燕&郭缨,2017);且根据国家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对14个地区2292名大学生进行的抽样检测发现,大部分大学生存在心理问题(王世平,2007)。同时,有研究指出大学生的心理危机具有突发性、非预期性(张冬梅,2016)。

  在大学生心理危机形成机制中,社会危机事件是大学生心理危机的重要导火索(汪家杰&王自强,2016)。而新冠疫情作为全球化社会危机事件,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极易产生影响。

  三、“后新冠疫情时期”常见的心理危机

  急性应激障碍(Schnyderetal.,2008)、创伤后应激障碍(Galeaetal.,2005)、抑郁症(Personetal.,2006)及自杀。灾难中的心理危机干预技术主要包括紧急事件晤谈(CriticalIncidentStressDebriefing,CISD)、认知行为治疗(CognitiveBehavioralTherapy,CBT)、眼动脱敏和信息再加工治疗(EyeMovementDesensitizationandReprocessing,EMDR)、精神动力治疗等(赵国秋,汪永光,王义强,曹日芳&傅素芬,2009)。

  有研究表明,提供心理社会支持这一心理危机干预举措,在西非埃博拉病毒疫情结束后的心理危机干预取得了出色的成果(Rogersetal.,2018)。在我国,SARS疫情结束后,采用“太极拳”这一具有自我实践性和自我指导性的举措,提高个体的积极的参与和控制意识,进一步达到了心理危机干预的目的(Siu,2016)。

  针对后新冠疫情时期的大学生个体而言,应对策略指导和社会资源支持系统(赵国秋,汪永光,王义强,曹日芳&傅素芬,2009)的构建同样重要。

  四、提供的有效的干预策略和方式

  (一)社会支持

  普遍认为社会支持可通过提高个体对现实刺激的应付功能和顺应有效性以缓冲生活事件对心理健康的不良影响。社会和家长都要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认识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尊重大学生,缓解大学生的心理压力。高校也应积极地展开各种心理培训,提高大学生对学习和生活的认同感,提升学习兴趣,缓解心理压力。大学生在学习和生活遇到问题时也要及时与同学、教师、辅导员或家人沟通,缓解不良情绪。

  (二)建立专业的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机构

  心理健康的人,其学习和活动效率必胜于不健康者。心理治疗能帮助大学生更愉快、更有效地学习和活动,学校应积极创造良好条件、配备相关设施,建立规范、专业的心理咨询室或心理治疗室,配足大学生心理导师。心理咨询与治疗的效果关键在于心理导师的素质,因此一定要选择专修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负责此项工作。当前师资条件不具备的学校,要择优选拔高素质的教师接受心理健康的专业培训后再上岗。从事心理咨询和治疗的导师在工作中要善于研究心理问题案例、勤于学习心理学专业知识,遵循聆听、保密、疏导、交友的原则,与咨询者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并依据问题的需要使用适当的心理治疗方法,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教师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其尽快摆脱心理障碍,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三)团体心理辅导

  团体心理辅导是在团体情景下进行的一种心理咨询形式,它是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促使个体在交往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进行自我探索、自我认识、自我接纳,调整并改善人际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以发展良好适应能力的过程。大学生群体层次较高,适宜从个体角度入手进行。团体心理辅导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和应对方式有显著影响。运用团体心理辅导可以增加大学生的积极应对策略,减少消极应对策略,提升心理健康水平。

  (四)压力管理训练

  压力管理训练主要是指采取一些方法来增强个体应对压力情境或压力事件和由此引起的负性情绪的能力。接受压力管理训练的大学生更多的采用指向问题的应对方式,且心理健康水平高,接受压力管理训练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压力应对能力与心理健康水平。新冠疫情作为一件社会压力事件,对大学生进行压力训练管理可以提高大学生的压力应对能力和新咯健康水平。

  五、对于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服务能力和水平的启示

  在“后新冠疫情时期”,高校要想提高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服务能力和水平,就要从学校、家庭、教师和设施等全方面考虑,为大学生提供社会支持和心理干预。

  从制度上,要求学校加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重视,落实相关的政策,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提供制度和条件保障;高校要提供相应的心理健康讲座或咨询服务,在“后新冠疫情时期”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进行积极的干预,提高大学生自身的调节能力,帮助大学生解决心理健康疑虑,定时定期对大学生进行约谈,关心关注其遇到的困难,帮助解决心理问题,保障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参考文献

  查尔斯・J・福克斯,休・T・米勒,CharlesJ.Fox,HughT.Miller,福克斯,&Fox等.(2002).后现代公共行政:话语指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43.

  王文增&魏忠凤.(2014).团体心理辅导对教师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影响.教书育人(高教论坛)(5),29-29.

  许崇涛.(1997).社会支持、人格在生活事件-心理健康关系中的作用.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02),.doi:.

  赵国秋,汪永光,王义强,曹日芳&傅素芬.(2009).灾难中的心理危机干预——精神病学的视角.心理科学进展,17(3),489–494.

  

  

篇二:关于疫情期间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与思考

  二疫情形势下干预大学生心理危机的方案一重视年级特点针对性育人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成人感形成了强烈的自我意识而这种自我意识在不同年级之间的差异尤为明显这也就意味着处理不同年级大学生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教师有必要采取有区别的方法重视其在当前阶段的心理特点设计针对性的解决方案2

  疫情形势下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分析和危机干预

  作者:樊荣来源:《少年科普报(科教论坛)》2020年第49期

  摘要:2020年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全国人民对于新年的美好期待,正常的社交活动被限制,无论是中小学还是高等学府,开学时间被无限期顺延,学生们只能长时间留在家中并以听网课的形式进行学习。在这一状态下,他们不仅对于知识的学习效果远远达不到预期,更是会有极大可能因沉迷于网络社交而出现一系列心理问题。对此,文章立足于当代大学生综合特征和心理健康现状,对他们在疫情背景下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展开了分析并围绕如何应对其心理危机制定了一系列干预策略,希望能够为培养新一代高素质人才提供有效帮助。

  关键词:疫情背景;大学生;心理健康;危机干预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20)-49-388

  引言

  近些年来,社会不断发展并趋于完善,人们的物质需要基本得到了满足,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精神层次的需要,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逐渐成为了全社会所重点关注的,基础教育也将心理健康教育提上了日程,愈发强调要培养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人才。因此,面对新一代大学生在疫情居家期间可能出现的一系列心理健康问题,教师们应提起重视并积极寻找应对之策,以便将潜在心理健康危机扼杀在摇篮当中。

  一、疫情形势下大学生可能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

  (一)消极学习,沉迷网络

  为保证教育工作的有序进行,教学活动被允许在网上展开,这让原本就因居家无聊而频繁使用电子产品通过浏览短视频、打游戏消磨时间的学生开始更频繁地走到网络当中。且在线远程教学面对着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效果也远远没有想象中那样良好。在这种情况下,注意力更加集中在网络游戏等与学习无关的事情上,他们的学习态度越来越消极,这不仅会影响其居家学习效果,甚至会对返校后的学习形成严重制约。

  (二)情绪波动,焦虑易怒

  对更愿意在交际活动中寻找认同感的大学生来说,受疫情影响,他们只能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与人进行交流,无法更直接地参与到社交活动当中,无法从中获得社交原本的快乐,这无疑会大大降低他们的快乐感。随着快乐感的降低,其情绪波动必然会越来越大,进而暴露出焦虑、易怒等问题,这些情绪问题若是长时间得不到控制和解决,对他们自身乃至社会的影响都是十分巨大的[1]。

  (三)家庭影响,心理不安

  受疫情影响,大部分学生家长都无法外出工作、只能赋闲在家,甚至面临失业的风险。在这一情况下,一些家庭内部争吵不断,甚至有父母会因矛盾升级做出离婚等严重影响家庭和谐以及孩子情绪的决定。受如此消极的家庭氛围影响,面对家庭矛盾这一无法宣之于口的烦恼,留在家中的大学生们自然会出现心理上的不安,更有甚者会出现自我封闭、不愿交流的行为障碍。

  二、疫情形势下干预大学生心理危机的方案

  (一)重视年级特点,针对性育人

  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成人感、形成了强烈的自我意识,而这种自我意识在不同年级之间的差异尤为明显,这也就意味着,处理不同年级大学生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教师有必要采取有区别的方法,重视其在当前阶段的心理特点,设计针对性的解决方案[2]。例如,对于处于大一年级、尚未完全从高中思维走出来的学生,借此居家学习机会,教师就可以向他们布置“规划四年学习生涯”的任务,将他们的注意力转移到“学习规划”乃至“人生规划”上,引导他们思考自己在未来想做什么、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如此,目标更加清晰,其学习与生活的态度自然会更加积极,心理问题也会迎刃而解。

  (二)家校形成合作,协同式管理

  前文提及,受疫情影响而变得“动荡不安”的家庭环境也是让大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之一。因此,从危机干预的角度出发,教师应加强与学生家长之间的联系,搭建“家校协同教育”的线上人才培养平台。在该平台中,教师不仅可以向家长询问孩子出现的问题并传递给他们解决之法,还可以站在“朋友”的立场上,以教育和心理学习经验帮助家长们解决家庭矛盾。这样一来,家庭矛盾被解决,学生的生活环境更和谐,其出现心理问题的可能性就会大大降低,各种消极行为与情绪也能在家长和教师的合作下被纠正过来。

  (三)灵活运用网络,多元化教育

  网络是新时代的产物,也是疫情防控期间联系社会与人民、学生与教师的重要工具,更是被新一代大学生所熟悉的,是他们在居家期间频繁使用的。因此,教师还可以将网络的正向作

  用利用起来,运用媒体工具组织“云社交活动”,如“每日读书打卡”、“家庭趣味故事分享”、“班级联欢”等,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记录并分享有意义的生活,打造多姿多彩的居家日常[3]。如此,學生的生活不再沉闷单调,他们产生心理问题的可能性自然会降低。

  结束语:综上所述,心理是否健康是评价人才是否合格的标准之一,只有具备良好心理素质和积极向上的阳光心态的大学生,才是社会真正需要的人才。因此,即便是在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的居家学习与生活期间,高校辅导员也要秉承高屋建瓴的思想,重视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危机干预,积极调查并分析他们在疫情形势下所产生的心理健康波动,围绕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危机制定干预政策,以便更好地培养新一代的大学生,为国家输送源源不断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唐志红.积极心理学视野下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目标与路径[J].智库时代,2019,51:239-240.

  [2]李奇虎,俞雅莲.创新思政教育培养大学生健康心理[J].中国成人教育,2019,06:51-53.

  [3]孟令玲.“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创新[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18,3404:73-74.

  后疫情大学生心理危机焦虑特征与协同干预:基于压力和心理弹性研究课题号:2020SY041

  

  

篇三:关于疫情期间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与思考

  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大学生心理健康现

  状与教育

  摘要:人体的健康不仅指的是身体健康,也包含心理健康,心理状况对学生的学习和身体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大学心理健康课程主要是针对学生的心理问题而做出的教育,缓解学生可能出现的焦虑、紧张等情绪,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新冠肺炎的出现对大学生心理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急需要心理健康课程的调节。

  关键词:新冠肺炎;心理健康;学生心理

  新冠肺炎的出现打破了人们生活和学习的节奏,改变了节日喜庆的氛围,疫情的防控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工厂停工、学生停课、城市封锁全国拉响疫情防控警报,疫情和学业的双重压力以及生活节奏的改变让很多学生感到很不适应,给大学生的心理造成了极大的压力。针对这种情况学校应当通过心理健康课程对学生的心理进行调节,让学生以积极的心态来面对生活。

  1.疫情期间学生心理可能出现的不良状况

  本次疫情的发生对于大部分学校而言都已经进入了寒假,学生基本上也已经回到了家乡。这个时候的学生正在准备同学聚会,准备走亲访友,疫情的出现打断了本该欢聚的时光,随着疫情的大面积爆发,疫情防控措施越来越来严格,学生基本上被封锁在了家里面,不能随处走动。之后所有的学校都采取了延迟开学的措施,长时间的居家生活与外界进行隔离,很多学生出现了不良的情绪。首先是疫情的不断变化让很多学生感到紧张甚至出现恐慌,加上很多媒体对疫情的报道,学生接触的负面新闻过多,加重了心理压力;其次是学生平时大部分在学校生活,这次长时间居家生活,在饮食运动等方面感觉到很多不适应,缺少娱乐活动没有同学聊天就会感到心情烦闷。很多家庭尤其是城市的家庭,一般没有屯粮和屯菜的习惯,疫情突然爆发,加上长时间封锁就会出现缺粮少菜,不得不进行

  “将就”,这也给很多学生带来了一定的不适应。最后部分学生开始担心自己的学业,比如说今年要毕业的学生,就要准备毕业论文,疫情就影响了学生与导师的交流,也影响到了学生去图书管查资料的行为,因而部分学生开始出现焦虑的情绪。

  1.疫情期间学校对学生心理问题的调节

  虽然所有的学校都采取了延迟开学的措施,但是也有一部分学校为了减轻学生的学业压力开始进行网上授课,即停课不停学。虽然网课的效率不如在校学习,由于网络等原因也会影响学生的听课质量,但是总体上来说利大于弊,网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针对学生的心理问题,教师应当开展线上心理辅导,采用科普教育和专业辅导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微信、QQ等手段进行课程辅导。首先是向学生讲解新冠肺炎的基本常识以及基本预防措施,降低学生的恐慌心理。通过讲解让学生能够正确的看待新冠肺炎,做到不信谣、不传谣,相信不久之后就会战胜新冠肺炎。对于心里问题严重的学生教师要进行重点辅导,如身边有确诊的,处于疫情重点防控区域,特殊家庭的学生等。其次,教师也可以与学生进行交流,除了讲解新冠肺炎的知识以外,还可以让学生通过网络进行交流,聊一聊生活当中的事情,转移学生的注意力。很多学生在学校都有玩伴,回到家之后进行了隔离,不能回学校进行玩耍,教师可以通过网课,让学生进行交流,避免个别学生出现自闭倾向。

  1.疫情期间心理防控的具体措施

  疫情防控期间想要预防学生出现心理问题,除了讲解新冠肺炎的基本知识和预防的基本常识之外,还应该让学生学会一些自我调控的措施,同时学生大部分时间都是待在家里,家长要起到监督作用,让学生的生活正常化。首先不要过度关注疫情,让生活走向正轨,该追剧继续追剧,该玩游戏继续玩游戏,和平时的生活基本接近。疫情之下虽然不能出去,但是可以通过网络来放松身心,不影响学生开电视和玩游戏,这就减少了部分负面新闻的影响,有利于保持健康的身心。

  其次,多加锻炼提升自身的免疫力。疫情期间很多人都是窝在家里,甚至部分学生能够在床上呆一天,这是不正确的,应该拿出一部分时间进行体育锻炼,如做做俯卧撑,仰卧起坐等,提高自身的免疫力。最后,疫情是一个人自我控制能力的检测棒,很多学生在疫情期间要么过度紧张,要么过度放松。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自发的进行学习,安排合理的作息时间,从而让自己得到提升。学生可以去看看教材,学习新知识,也可以读一些喜欢的书籍,即使与专业无关也可以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真正强大的人都是极度自律的人,利用疫情时间来提升自己,正如弯道超越。

  综上所述:大学生虽然身体发展成熟,但是由于阅历较浅,涉世不深,心理发展不够成熟,容易出现心里问题。新冠肺炎的突然出现大大的增加了大学生心理出现问题的几率,因此心理健康教师应当采取措施进行调整。首先是通过线上课程来提高学生对新冠肺炎的认知,不过度恐慌;其次让学生的生活走向正规化,按照平时的作息规律来进行,同时锻炼身体,进行网络娱乐等措施提高自身免疫力。

  参考文献:

  [1]计艳楠,刘子静.高校医学生心理健康与人际交往现状及其关系研究[J].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20,40(01):90-96.

  [2]文娟.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对策研究[J].智库时代,2020(05):114115.

  [3]张煦春.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培育路径探究[J].决策探索(下),2020(01):95.

  

  

篇四:关于疫情期间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与思考

  疫情对大学生心理影响及对策

  摘要:在新型冠状病毒影响下,全社会各阶层的心理健康状况引起人们重视,其中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不容忽视。本文采取自编问卷调查的方式,通过对所获结果的比较分析,研究大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了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影响,合理运用统计产品与服务解决方案软件(spss)运算出疫情期间预防或治疗大学生心理健康疾病的对策及建议,为高校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新冠疫情;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对策建议

  背景:2020年迎春之际,一场由野生动物引发的病毒式全国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席卷而来。此次疫情具有突发性、紧急性、爆发性、广泛性和不确定性,导致全国上下处于停工、停产、停学,自觉在家进行自我隔离的状态。而大学生的情绪复杂多变,且易产生孤独、焦虑等不良情感。本研究对大学生进行网络问卷调查,旨在了解疫情期间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以此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

  一、调查对象及方法

  1.1调查对象此次研究以在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因疫情特殊性,通过问卷星发放问卷。最终,收回问卷83份,其中有效问卷77份。本次调查将基于77人次进行分析。

  1.2调查方法采用自编《疫情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问卷,依托问卷星进行无记名调查。问卷共18个问题,包括人员筛查、对疫情的关心程度、疫情期间产生的情绪、居家行为以及其他5个方面。

  1.3数据分析方法采用SPSS统计软件对所收集的问卷进行描述性统计、卡方检验、信度检验等处理方法研究疫情对大学生心理状况的影响是否呈现显著性差异。

  二、调查结果

  2.1Q1-Q4进行参与人员筛选,选择合适的目标群体,群体为在校大学生。

  2.1Q5-Q18

  信度(Reliability)即可靠性,它是指采用同样的方法对同一对象重复测量时所得结果的一致性程度。Cronbachα信度系数是目前最常用的信度系数,通常认为,信度系数应该在0-1之间,如果量表的信度系数在0.9以上,表示量表的信度很好;如果量表的信度系数在0.8~0.9之间,表示量表的信度可以接受;如果量表的信度系数在0.7-0.8之间,表示量表有些项目需要修订;如果量表的信度系数在0.7以下,表示量表有些项目需要抛弃。通过调查问卷的信度分析,我们就可以判断一个调查问卷是否具有稳定性和可靠性。其公式为:

  题目5-10针对疫情期间不良心态及生理状况的分析,可知信度分析结果,α系数为0.951,经标准化后,系数为0.961。题目11-18针对疫情期间的行为表现,进行交叉分析,在家庭交流、运动、手机使用频率等有显著性差异。

  由数据及分析结果显示,大学生在疫情期间的心理变化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影响最大的为与疫情相关的消息;同时在疫情期间大家对于居家隔离期间的活动也有很多不同的选择与表现,这样是造成不同心态问题的原因。压力来源也分为多种途径,包括学业压力、家庭压力、社会压力等。但总体结果来看,普遍大学生在疫情期间可以保持较好地心理状态。

  三、综上所述,此次疫情对该校大学生心理健康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原因可能是:大学生受教育程度相对较高,对疫情的认识水平及关注度可能更高;国家对本次疫情的相关处理及时果断,效果良好。建议高校应根据当前疫情防控要求,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状态的动态监测,强化心理危机干预机制;多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心理辅导等相关讲座,提高学生自我防护意识和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加强大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教育;注重不同培养层次大学生的培养差异化;

  创新心理育人形式,定向开展各类心理健康教育线上活动,为大学生提供展示的平台,促进大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等。

  1.对策及建议

  1.开展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是大学生的现实需要

  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缺乏对学生心理健康的预防和关注,导致部分大学生缺乏对自身心理现象的正确认识,因此,在遇到突发事件往往容易产生缺乏科学的判断,极易听信谣言,从而产生恐慌,信谣,非理性。

  2.即使引导,密切关注大学生心理变化

  要不断加强疫情中的教育工作,利用微信群转发疫情中的积极信息。通过及时正确的教育引导,激发大学生在疫情中的积极体验。并且培养大学生的心理控制感,提高其在突发性事件中应对风险的能力,缓解紧张和恐惧心理。

  参考文献:

  1.符国帅,王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高校心理危机干预机制的构建[J].心理月刊,2020,15(4):26

  2.胡俊峰,侯培森.当代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410

  3.王敏.由突发疫情引发心理危机的思考[J].心理卫生,2004,6(2):46-47

  4.

  昌敬惠,袁愈新,王冬.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20,47(2):174-179

  5.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紧急心理危机干预指导原则[S].2020.01.17

  6.高延,杨玉凤,马延生,等.SARS流行期间大学生情绪反应状况研究[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4,13(6):658-660

  7.任智梅,李娜然,耿庆妍,等.医学院校学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流行期间心理状态与气质类型的关系[J].中国临床康复,2005,9(12):92-93

  

  

篇五:关于疫情期间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与思考

  常态化疫情防控背景下高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疏导方式

  2019年年末以来,一场史无前例的新冠病毒灾难般地出现在全球各个地区。新冠疫情持续未除,疫情防控已成常态化,在此背景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其他时间段有所不同,大学生也正处于生理、心理与社会认知各方面快速发展的阶段,因此产生心理危机的状况也比其他年龄更加高频,因此作为高校教育管理者,我们需要更加注意在此背景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疫情常态化后高校大学生的生活学习方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因此引发了许多新的心理问题,其中由于生活学习方式转变引发的焦虑、抑郁等情绪引起了高校心理工作者的重视。

  经过党和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新冠肺炎疫情防疫工作由应急转化为常态化,但全国仍有多点小规模爆发疫情,在应急状态到防控常态化阶段期间,高校教育管理模式应疫情常态化的政策变化进行的频繁调整,使得大学生学习状态、生活方式、社交形式多向变化,大学生心理健康状态由此开始出现强烈的不稳定性。

  大学生作为社会中的一批年轻群体,比任何阶段的人群都更多的接触互联网。疫情期间我国每天的疫情变化都无不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大学生作为正在接受到高等教育且思维较为开阔的群体,对国家每日疫情的变化都有着自己的见解、有着民族危难意识。与此同时也有着一份对待国家性的困境不能做出自己贡献的无力感、焦灼感。

  上网课有效果差、环境差,从而导致学生很难集中注意力,同时

  没有了老师和家长的监督管教,部分学生出现应付、轻视、松垮的学习态度,而这样管控封闭下的假期收获颇少。入学后学习压力更加尤甚,大三、大四学生中出现学业预警人数占比偏高,临近毕业因学分不足等较多等原因达不到毕业要求,面临着延毕的风险。对此学生压力大,但应得到的来自老师、同学、家长的精神支撑却并不多。部分学生失去明确的目标计划。与此同时线上教学存在不稳定因素,如网络质量差、老师选择的教学平台不一、无法实现线下学术交流等情况,都给大学生的学习带来压力。

  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或深造的压力也日益显著。大四学生受疫情影响,就业或继续深造的选择就直接影响着其在疫情下的未来发展。对于有考研意向的学生,疫情原因考研复试延期,漫长的等待使得学生心理出现各种焦躁、伤感的情绪,各大院校因疫情原因延迟开学,在家不能专心复习考研,考研复习也很有压力。而对于有就业目标和想法的学生,因疫情中就业难的社会现象,则出现了恐慌不安的心理。

  疫情的频发,使得新的教育模式--网课出现并成为常态化的教育学习模式,不论是在家里还是在宿舍里都导致大学生无法与外界进行沟通交流,长时间脱离监管的教学模式会使得学生陆续开始出现轻视线上课堂学习的情况,学习效率日渐下降。同时长时间的封闭管理模式致使大学生无法走出家门或宿舍,沉迷网络游戏、短视频,而这样的娱乐模式时间达到一定程度会使人的情绪变得极端、暴躁、作息紊乱、精神疲惫、食欲不振。

  无论是居家还是宿舍的隔离,都使大学生更少接触外界,接触不

  同的同学、老师,原本内向的学生会更加包裹住自己的内心,甚至出现拒绝社交的问题。

  封闭隔离情况下的线上学习方式,学生无法及时沟通较难的问题,老师也无法顾及到每位学生,学生未在监管下进行的学习也有缺乏自控能力的问题,种种均会导致学习效果欠佳。

  在封闭管理隔离期间,无论是在家还是学校的宿舍,都有不可控的影响学习的外界因素影响。家中家庭成员、宿舍舍友的工作学习休息时间不一致、长时间同居下情绪的崩溃而导致的争吵、情绪低迷。

  年级心理辅导站、各班心理委员及班干部要做好心理科普宣传工作和心理情况的动态日报制度,一旦出现异常状况及时报告给辅导员,辅导员做好统计并将结果及时反馈给心理辅导站。学校则要提前做好应对,重点关注家庭贫困学生、心理预警库学生、学业困难学生等,及时发现学生情况,提供求助渠道,采取有效措施舒缓学生的焦虑心境。学校需大力开展心理健康主题活动,帮助学生尽快适应疫情防控的常态化、尽早走出内心世界。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引导,作为大学辅导员和心理辅导站则应及时在大学生心理健康课堂及日常教育中增加预防传染疾病、增强心理健康方面的相关内容。

  在常规的心理筛查工作中做好日常监查,同时增加针对疫情特殊情况下的心理健康问题筛查工作。动态掌握好因疫情而造成的各种大学生心理状况。发现问题后及时反馈、及时跟进、及时处理。

  学校及家庭应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学习环境,学生个人则应保持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鼓励学生制定短期目标和长期规划,在日

  常的进步中认识到学习的积极性和努力的必要性。鼓励学生常与同学们共同学习探讨,如有封控隔离的情况,则寻找云同伴正向利用起互联网,形成相互监督、鼓励、进步的常态化积极状态。在专业学习上遇到困难时第一时间寻求同学、老师的指导与帮助。同时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班干部的引导与先锋带头的模范作用,调动党员及学生干部主动为学习困难学生提供帮助和生活的关怀。引导低年级学生更多地将自己的思想放在学习上,重视自身的未来发展问题、主动提升个人多方面能力,积极参加学校及校外正规的考试,取得更多的成绩及证书为以后就业做好准备;引导大三学生进行人生目标规划,不论是在考研考公还是创新创业,都应有一个合理准确的认知,提前熟悉就业市场以及寻找合适的实习岗位;引导大四学生合理分配时间,解决好就业、考研与毕业设计的时间冲突等常规工作的同时做好所有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

  

  

篇六:关于疫情期间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与思考

  疫情防控背景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

  讨

  摘要:疫情防控时代高校教学工作模式发生了较为明显的变化,也出现更多新的挑战,本文主要针对疫情防控时代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路径创新进行了讨论,文章首先对疫情防控时代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行了简单的讨论,首先分析了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的意义。并对疫情防控时代高校心理健康工作的特点进行了介绍,讨论了疫情防控时代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各种挑战,文章后半部分则主要针对高效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一些有效的方法来提高教学水平,对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着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疫情防控时代;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路径创新

  前言:中国疫情防控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果,国家经济发展依旧较为稳定,但是对于其他方面而言,疫情依旧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在疫情防控时代高校各种教学工作方式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路径在疫情防控时代也具有更多的选择,经过长时间的疫情影响,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和方法需要进行一定的创新,才能够保障其在高校能够发挥应有的作用。

  1.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概述

  1.1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创新意义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人才全面培养的重要一环,有了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才能够保障高校学子在步入社会后,能够树立正确的观念,为社会做出相应的贡献。在疫情防控时代,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行创新有着重要的意义,在经过了长时间的疫情之后,大部分高校学生的主要社会关系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在疫情期间,大部分高校都采取了线上教学的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彼此之间的交流相对较少,相对而言更加倾向于网络上获取更多的信息以及表达自己的想法,但是在网络环境下,信息种类较为繁杂,一些不良价值观念也会在网

  络上进行传播,学生如果缺乏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极容易受到不良价值观的影响。但是如果对其进行有效的利用,对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行创新反而能够促进学生良好价值观的形成。尤其是在我国防疫效果良好的情况下,高校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获得政府在疫情期间有效的管理组织信息,能够结合政府在基层的工作了解国家的各种措施效果,能够提高学生民族自豪感。另外,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疫情防控时代也能够实现教育场域的重构,在过去传统的高效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大多采用线下课程教学的方式,一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进行需要由行动者、教育环境、教育载体和教育方法以及对象共同组成,在疫情防控时代,这些组成部分基本上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如果依据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效果会出现明显下降,这时便需要通过创新来对其进行改进。

  1.2疫情防控时代高校心理健康工作特点

  相较于传统的心理健康工作而言,疫情防控时代高校心理健康工作有着更多的特点,在疫情期间国际局势发生了较为明显的变化,中国在国际社会中有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在进行疫情防控时代心理健康教育时对于学生国家认同感的培养也越来越重要,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时,需要让学生了解当今社会局势下各个国家的一系列行为对我国的影响,以及不同国家意识形态之间的差异,在更加合理的教学内容下,能够让学生对国际局势有着更清楚的认知,更加具有民族自信,能够在疫情防控期间保持平稳的心态。此外,我国经济在疫情期间依旧相对高速的增长,但是我国经济发展存在明显的不平衡特点,高校在进行心理健康工作时,需要让学生了解这一点,明确我国发展中国家的地位,疫情导致我国不同地区之间经济发展出现较大差异,进行心理健康工作时需要对地方差异有着一定的敏感度,在学生步入社会后能够以平稳的心态明确在不同地区的自身定位,避免学生由于缺乏对实际情况的认知,出现较大的心理落差导致心理问题。

  1.3疫情防控时代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挑战

  疫情防控时代中,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也面临着一些新的挑战,一方面是传统的高效心理健康途径较少,无法满足当今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当今大部分高校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由于疫情原因无法像往常一样在线下进行教学,大部分高校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时,也仅仅是通过视频来将课堂上将的内容放在线

  上将,采用的教学方式基本没有改变,另一方面,心理健康教育人员大多无法适应疫情防控时代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需求,由于疫情导致国际形势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部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人员没有及时进行学习,了解新时代下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需求,导致进行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与社会需求不符。另一方面则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进行,由于缺乏新技术应用能力,无法适应新时代对网络的应用需求,在进行疫情防控时代高校心理健康教学时,如果不能够结合实际问题进行教学,只依靠单纯的思想教育,同样获得有效的教学结果。

  2.提高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性的方法

  2.1拓展心理健康教育途径

  心理健康教育在疫情防控时代需要有更多的教育途径,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不仅可以重新采用传统的线下思想教学方法,还可以根据疫情期间的教学经验来进一步拓展心理健康教育途径。高校可以正常按照原有的教学计划进行教学,与此同时,在课下通过一定的网络平台为学生提供一定的学习途径,可以在上课后及时将课上的视频进行上传,让学生进行自行复习。此外,在进行心理健康教学时,不能够仅仅依靠教育人员进行,也需要寻找一些社会途径进行心理健康教学,高校可以适当地与当地的党校进行一定的交互,或者与当地一些与心理健康内容相关的场地管理人员进行合作,为学生提供树立良好心态的场所环境。在加强网络应用时,不仅可以通过上传视频的方法为学生提供复习途径,还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专业网站,给予其一些通过多媒体文件进行更加深入的学习途径,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2.2提高心理健康教育人员水平

  心理健康教育效果与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息息相关,在疫情防控时代,心理健康教育人员不仅需要有相关的心理健康知识储备,还需要能够接受一些新的理念和技术,同时要有足够的教学经验来对心理健康课程进行调整。高校心理健康工作人员应当积极接收新的心理健康知识,可以不定期地前往当地的党校等地方进行学习,或者与一些专业领域的机构进行合作学习专业知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人员只了解心理健康内容已经无法满足疫情防控时代对心理健康内容的要求,

  需要结合经济以及管理规划等多个方面对心理健康内容进行阐释,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人员在缺乏精力学习的情况下,可以通过适当引进相关专业人才来进行合作教学,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效率和质量。

  2.3结合现实问题确定教学内容

  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需要结合现实问题来进行,高校可以适当地加强对抗疫精神的宣传,通过疫情期间各种事迹来进行一定精神延伸,教育学生具有奉献精神,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其未来在步入社会后能够积极进行奉献,发挥自己的价值。同时在进行教学时,还需要考虑到国际问题,在疫情期间我国的管控表现良好,相对而言,国外疫情防控存在较大的漏洞,通过此问题对两者之间的差别进行分析教学,能够使学生了解不同国家之间的差异,有助于帮助学生树立文化自信,培养学生民族自信心,能够坚定社会主义道路,对于学生未来发展奠定精神基础。

  结语: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会对学生的三观产生明显的影响,在疫情防控时代,高校更应该通过多种途径加强心理健康建设,与时俱进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使得学生可以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臻,徐姿.浅谈如何提高高校院校心理健康课教育教学质量[J].好家长,2017(63):226

  2.贺苗.推动信息技术与心理健康课高度融合[N].陕西日报,2019-0729(007).

  

  

篇七:关于疫情期间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与思考

  疫情期间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策略

  研究

  摘要:新冠非典型肺炎的疫情的突然爆发地给中国社会的正常运行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企业延期复工,学校延期开学,毕业生就业门槛收紧,这使得大学生的群体心理水平受到了深刻的影响。本文从大学生群体开展心理健康水平调查为起点,从辅导员的工作职责出发,针对性的提出了高校及时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议,以应对因疫情引起的心理焦虑等问题,保障学生顺利毕业,配合国家的防疫和各项工作的开展。

  关键词:疫情;辅导员工作;心理健康教育

  突发的疫情打乱了社会的正常节奏,也冲破了人内心的心理防线,将一种群体焦虑散布在社会各个领域,而对于大学生群体而言,这方面的影响则显得尤为明显,本文拟就新冠肺炎疫情为背景,通过分析本人所带专业为案例,讨论了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受到的冲击,及如何恢复和重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策略进行讨论。

  1.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分析

  大学阶段是人生的一个转折点,这个阶段中大学生的思想逐步趋于成熟和稳定。然而恰恰也正是在这一时期,其情绪、心理水平、思想更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具有波动性强、易变性强、周期短的特征。而开展心理健康的教育意义,就是能让大学生掌握心理健康的知识和技能。当有问题出现时,能够自我纠正,拿出相应的方法、对策及措施,此外还能在现实的生活中理解自己的处境和外在环境,提高自身的抗压能力,在能够自助的同时又能助人,从而可以全面认识社会,适应生活,提升心理素质,塑造健全人格。

  二、基于心理健康测量的案例解读

  笔者目前所带班级为大三及大四学生。目前大三学生大多数正在进行学业研修,而大多数大四学生已经进入求职阶段,因此,为了解疫情对于学生心理状态的影响,本人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大三学生约有15%的学生存在轻度心理问题,6%的学生存在中度心理问题,3%的学生存在重度心理问题,而这个比例在大四学生方面,是18%、8%、6%。此外,就性别和区域而言,女性同学比男性同学,高风险比低风险地区,焦虑指数分别高出5%和8%。因此,本人立刻开展了工作介入,以探寻是否是因为疫情原因引起心理问题的偏差,经过为期一周的走访调查和深度访谈,本人发现大部分同学并没有,因为疫情而产生恐慌、焦虑和困惑等情绪,大三学生反而更多是因为学业和情感导致的心理困扰比较突显,大四学生正在实习的同学,由于疫情不能自由出行或进行求职,其群体性的压抑情绪也逐渐展现出来,但是只有极少学生会发展成为心理问题。总体而言,大多数学生比较集中的焦虑诱因是,疫情期间对于各地区和学校的管制措施表达焦虑和不满,因出行受限、不能适应网课、不能正常参与社会交往导致群体性焦虑情绪突显。针对以上情况的产生,作为高校辅导员应该第一时间拿出预案并开展相关的策略。

  三、疫情期间大学生心理健康干预策略分析

  1.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融合

  在疫情防控背景下,依然不能放松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考虑到疫情防控的限制,高校辅导员可以采用多种形式继续构成对学生的思想引导,通过电话、微信、钉钉等形式可以与学生进行交流,密切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结合工作经验,本文认为疫情期间可以通过分班开展集中的视频会,积极参与班级事务讨论,监督同学们严格执行国家的疫情防控指挥,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和地区防疫热点事件,尤其是通过树立对抗疫英雄和广大防疫工作者的敬意,积极发挥辅导员的价值引领作用,鼓励学生宣传身边的抗疫典范,从思想上让同学们感受到国家的积极举动和用正能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此外,学校心理咨询中心的热线和疫情专访通道保持畅通,一旦有心理困惑可以及时进行线上咨询,能够足不出户解决心中困惑,有效将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结合,通力合作消除学生心理上的焦虑和迷茫。

  2.疫情防控知识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效融合

  新型冠状病毒是一种传播速度快,传染性的病毒,不仅出现在人群中传播,而且会依附在其他载体上,形成环境传人的现象。作为高校辅导员,要务必时刻掌握学生行踪,通过微信群、钉钉直播等形式,让同学们了解自己所在区域是否在中高风险区域,借助线上直播传递疫情防控教育知识,让学生学习自我防疫的知识和技能,同时倡导大四在外求职的学生,按照区域防疫措施进行合理安排。辅导员通过疫情防控教育,可以有效降低同学们疫情恐惧心理和疏解社会施加的紧张情绪,传播防疫知识提升抵御风险的能力。

  3.联合任课教师与心理老师开展心理疏导

  辅导员应该主动联合任课教师、心理教师协同配合,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目前的现状,辅导员在课堂中发挥的作用较为有限,仅限于负责考勤以及组织纪律,难以深度参与课堂管理,这就出现对学生的心理状态了解的空白地带。所以,辅导员可与任课老师、心理教师教师共同组织心理疏导活动。本文建议,邀请任课教师、心理老师共同参与,定期举办心理班会、心理素质拓展活动等。增加教师群体对所教班级同学心理状态的了解,增进老师与同学之间的感情,及时发现心理异常的学生,从而具体提出针对性的指导和建议。此外,疫情期间的辅导员工作重点,还应集中营造网络学习的优良学风,随机跟班了解学生学习状态,协助教师管处理好因疫情引起的各项事务,尤其在网课期间,学生出现的学业积极性下降情况,在心理教师的帮助下,加强学生与任课教师的沟通,帮助学生克服疫情所带来的消极情绪的蔓延。

  4.共同搭建教学平台和咨询辅导

  建立健全心理辅导平台是疫情期间的重点组织措施。高校心理辅导交流平台包括微信、QQ及心理咨询系统平台。辅导员连同心理教师,可定期在该平台内发布心理视频或心理文章,引导学生通过看视频或者看文章获取心理知识。对于大三、大四的学生而言,就业和毕业是最为重要的,也是最牵绊心理状态的。因此,心理健康教育服务应当包括心理咨询、就业指导咨询等多种工作,这就要求辅导员不但要充分参与心理健康课堂中,同时辅导员可以参与到日常个体辅导和团体

  辅导中。本文认为,应尽力区别大三大四毕业群体中,学业困难、毕业困难、就业困难的群体,并针对群体进行因势利导,引入学校的各项资源给与心理帮扶、心理疏导和心理干预。

  5.基于“性别”展开针对性的心理帮扶

  辅导员应对女性学生、来自较高风险地区学生给予更多关注。本案例分析表明女性学生相比于男性学生会更容易焦虑不安,增大对女性学生的关注是十分必要的。疫情期间在面对毕业找工作、升学、考试等压力时女性同学心理波动更明显。同时对来自过往高风险地区的学生做好重点学生心理帮扶。在日常管理中也应避免同学之间出现“疫情地域歧视”现象,辅导员应持续观察女性学生和高风险地区学生的心理动态,一旦发现问题尽早进行心理帮扶,引入更多的支持帮助他们克服消极情绪,重塑积极心态。

  总结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力量,辅导员参与心理健康教育中来,这也是当前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迫切需要。辅导员作为高校疫情期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要推动者,是这场无声战役中至关重要的角色。疫情期间,高校辅导员开展学生心理工作存在难度大、强度高、时间紧的特征。针对疫情防控的恐惧心理、延期开学返校的焦虑心理、实习学生在岗不能回家的不安心理等,都是诱发疫情防控期间大学生心理问题的重要环境因素。因此,针对上述心理问题辅导员需要分类开展心理疏导工作,积极开展各项应对措施,这是保障学生健康成长和社会平稳运动的必要前提。

  参考文献:

  [1]梁采芹.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J].长江丛刊,2017(12):195.

  [2]王飞加.大学生健康生活方式养成教育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报,2008,31(4):518-520.

  [3]林淑玉.论多维视野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高校辅导员,2015(5):29-33.

  

  

篇八:关于疫情期间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与思考

  从“心”出发,用爱关怀——疫情影响

  下“00后”大学生心理状况分析及指

  导对策探讨

  摘要:由于疫情的影响,许多高校没有开学,而高校的大学生大多数也都是“00后”,这对在校大学生的影响有多少呢?由于疫情的突然来袭,大学生被迫在家进行网课学习,对于一些对新学期到学校有计划的学生无疑必须将计划推迟或者更换方式。对于没有计划,只是听从学校安排的学生而言,虽没有实质性的影响,但长时间的通过网课上课对大学生的生活和心理还是有一定程度的影响的。

  关键词:盲目;迷失自我;重拾信念;信心信念

  前言:“00后”大学生心中,大学时光都应该是向往和短暂的。新冠状肺炎疫情的影响,全国各地也有绝大部分学生已经半年之久没有回到学校,更有去年刚刚入学的大一学生,大学生活短短四个月就迎来了为期半年之久的寒假。疫情的影响下,很多学生的心理状态都会发生许多细微的变化,自己并不会很明显的察觉出来,但实际上这些甚微的变化都有可能影响一辈子。

  1.盲目生活,降低对学习的兴趣

  “00后”大学生在家中上网课,或是由于地区原因被隔离在家,或多或少都会有些烦躁、憋闷的情绪,而这些情绪发泄不出来,全部都积攒在心理,就会造成对生活很盲目,迷茫,也会降低学习兴趣,各种各样的想法就会占据学生的内心,从而导致心理上的情绪被悄悄地改变。“00后”的自控能力本就很弱,换了学习环境,改变了方式,再加上没有人管制,爱玩的天性也会被释放,从而使心理状态发生改变[1]。

  例如,网课期间的大学生,对于很多容易考试或者是学生认为不重要的科目就会放松自己,抱着觉得反正老师也不知道我在干什么的心态放任自己,久而久之这些学生对大多数课程都会以同样的态度对待。由于网课有很多弊端,并且大学的课程很少也不像初中、高中一样每天都要留作业,同样是一群在校学生,但在大学生的网课期间,由于没有人管制,家长也很少会过度地干涉,就会给许多同学养成不好的学习习惯,在这些习惯养成的背后,学生自身也会经历一阵心理矛盾,比如自己要如何去做,自己应该如何去做,在一番挣扎之后就会变的盲目[2]。这场疫情给大学生带来的影响有很多,大学生们虽说课程很少,但是学业作业仍然很重要,都知道“00后”的大学生,都出生在祖国迅速发展的时代,从小便没有经历过上一代人所经历的日子,成长于一个生活条件优越的时代,家长和更多的长辈都很宠爱,有些“00后”从小便养成了任性脆弱的的心理状态,所以许多“00后”的意志力和自我管理能力都很低。疫情期间,很多大学一直没有开学,学生也就一直在家里通过网课进行学习,网课时期长此以往的放纵自己,盲目的跟着其他同学自己根本不理解的题目,这样不仅仅会耽误学业,还会在心理上发生变化,认为这种学习状态并不会耽误自己的学业,却不知已经降低了自己对学习的兴趣,从而影响学业。

  1.过度迷茫,丢失自我

  “00后”学到很多学习以外的技能,比如说轮滑,街舞等等,这些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上都会给自己的生活加分,但是这些技能一个人是很无趣的,很多人一起训练学习会很有趣,有些可能对这些东西的学习兴趣平平,喜欢的是很多朋友在一起时的那种感觉。对于一些对新学期有计划的大学生,疫情的到来,也影响到这些计划的实施,也会使一些学生由于被疫情长时间困在家中,使自己的生活很迷茫,慢慢的迷失自我,很难继续回归到正常的轨道[3]。

  例如在大学校园中,有很多的社团,学生也是根据自己的喜好报了适合自己的社团,在社团中结实到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在一起玩耍,一起学习,共同进步。但是由于疫情,对于这些兴趣爱好,不能在自己身边找到和自己一样喜欢这些兴趣的同龄人,当自己的兴趣被打消了,那么心情也会受到影响。同样一些大学生

  在新学期有自己的计划,比如在学校周边打工,帮助父母减轻压力,可能会有很多疑问,为什么在家里就不行了呢?在家里上网课期间没有合适的兼职,一方面是对自己的学业不重视,另一方面也是对自己的老板不负责。还有一些想要趁着新学期考一些证件,比如普通话证书、驾驶证等等,这些证书在学校时利用自己的课余时间独自练习或者是利用没课的时间去练车,可以丰富自己的大学生活,给索然无味的生活带来兴趣,给自己的生活创造出一些不一样的氛围。一些同学可能还要准备继续读更高的学历,而复习的最佳地点也是学校,学校是一个学习气氛非常浓重的地方,也是家中远远比不上的学习氛围。也正是因为疫情,把很多学生的计划都打破了,“00后”是一个胜负心很强的集体,当自己的计划被打破时,会产生很强的负重感,一段时间内对任何事物都不会感兴趣,从而导致自己在近期的学习生活中都会不如意,进而过度的迷茫,最终丢失自我[4]。

  1.用心改变,用爱关怀

  当发现自己有类似的萎靡不振的状况时,就可以通过转移注意力的方法来改变自己的状态,强迫着自己去做一件可以让自己静下来的事情,选择一本自己喜欢的书,听听音乐读读书,都可以转移自己的注意力,让自己的心情变好,同样学生的家长在发现自己的孩子有些不同往常时,要及时地进行沟通交流,不能够理解他们的心情与处境,就不要随意的指责,更重要的是用心去感受他们想要的是什么,在这个时候更需要的是什么[5]。

  例如,当身边的大学生,或者是“00后”出现心情烦躁,焦虑暴躁的状态时,无论是谁坐下来好好和他们谈一谈,听听他们的心里话,设身处地的和他们聊聊天,用自己的心去感受一下对方的境遇,给与更多的关怀,就有可能改变一个大学生的一生。大学的三四年时光,谁都不想白白的浪费,疫情期间,在家上网课的这半年,对于这些“00后”的大学生而言,不能说绝对的荒废,但这学期的质量也确实大打折扣,如果每个人都能用心去感受一下身边的每个人,并且毫不吝啬的给予关心与帮助,让更多的人感受到温暖,那么疫情带来的影响就只是经济方面无关人类精神感情社会了[6]。其实每个人心中也都是有着善良的心的,只不过会不会彰显出来就要遵从自己的内心,可能犹豫了一下就会错过一个帮助别人

  的机会。同样,学生本身也要学会注意自己身体的异常,当情绪波动,心理极度激愤或在意时,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把自己的情绪控制好,用心去体会、感受这个世界带给我们每个人都不一样的色彩,角度不一样,关系自然也就不一样,要学会从更多的角度观察生活,不能一味的从单一角度去思考问题。就像疫情期间被困在家的大学生们,这个期间对提升自己的自控能力也是很好的锻炼方式,不允许开学也是对学生的保护,多种角度就有多种看法,用心去体会,用爱去关怀身边更多的人。

  总结:疫情之下,很多人都觉得疫情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不便。“00后”的大学生活也被改变,但每个人都用心去感受这个世界,把更好、更阳光的自己带给身边的人,用心去关怀身边的人,用爱去温暖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那么这样世界也将还给我们光明与温暖。

  参考文献:

  [1]牟宇.重大疫情防控背景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径创新研究[J].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20,36(03):80-84.

  [2]李永鑫,陈珅.大学生对新冠肺炎疫情的认知现状及与身心健康的关系[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60(03):20-25.

  [3]王双煌.疫情背景下的大学生职业选择与就业心理[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20,21(04):78-80+120.

  [4]孟爱青,李晓莉,武珊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大学生线上学习心理状况调查分析[J].德州学院学报,2020,36(02):1-4+12.

  [5]钟梦婷,熊真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期间在校大学生心理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J/OL].成都医学院学报,2020(02):1-12.

  [6]昌敬惠,袁愈新,王冬.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20,40(02):171-176.

  

  

篇九:关于疫情期间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与思考

  疫情期间心理防控的具体措施疫情防控期间想要预防学生出现心理问题除了讲解新冠肺炎的基本知识和预防的基本常识之外还应该让学生学会一些自我调控的措施同时学生大部分时间都是待在家里家长要起到监督作用让学生的生活正常化

  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与教育

  摘要:人体的健康不仅指的是身体健康,也包含心理健康,心理状况对学生的学习和身体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大学心理健康课程主要是针对学生的心理问题而做出的教育,缓解学生可能出现的焦虑、紧张等情绪,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新冠肺炎的出现对大学生心理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急需要心理健康课程的调节。

  关键词:新冠肺炎;心理健康;学生心理新冠肺炎的出现打破了人们生活和学习的节奏,改变了节日喜庆的氛围,疫情的防控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工厂停工、学生停课、城市封锁全国拉响疫情防控警报,疫情和学业的双重压力以及生活节奏的改变让很多学生感到很不适应,给大学生的心理造成了极大的压力。针对这种情况学校应当通过心理健康课程对学生的心理进行调节,让学生以积极的心态来面对生活。一、疫情期间学生心理可能出现的不良状况本次疫情的发生对于大部分学校而言都已经进入了寒假,学生基本上也已经回到了家乡。这个时候的学生正在准备同学聚会,准备走亲访友,疫情的出现打断了本该欢聚的时光,随着疫情的大面积爆发,疫情防控措施越来越来严格,学生基本上被封锁在了家里面,不能随处走动。之后所有的学校都采取了延迟开学的措施,长时间的居家生活与外界进行隔离,很多学生出现了不良的情绪。首先是疫情的不断变化让很多学生感到紧张甚至出现恐慌,加上很多媒体对疫情的报道,学生接触的负面新闻过多,加重了心理压力;其次是学生平时大部分在学校生活,这次长时间居家生活,在饮食运动等方面感觉到很多不适应,缺少娱乐活动没有同学聊天就会感到心情烦闷。很多家庭尤其是城市的家庭,一般没有屯粮和屯菜的习惯,疫情突然爆发,加上长时间封锁就会出现缺粮少菜,不得不进行“将就”,这也给很多学生带来了一定的不适应。最后部分学生开始担心自己的学业,比如说今年要毕业的学生,就要准备毕业论文,疫情就影响了学生与导师的交流,也影响到了学生去图书管查资料的行为,因而部分学生开始出现焦虑的情绪。二、疫情期间学校对学生心理问题的调节虽然所有的学校都采取了延迟开学的措施,但是也有一部分学校为了减轻学生的学业压力开始进行网上授课,即停课不停学。虽然网课的效率不如在校学习,由于网络等原因也会影响学生的听课质量,但是总体上来说利大于弊,网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针对学生的心理问题,教师应当开展线上心理辅导,采用科普教育和专业辅导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微信、QQ等手段进行课程辅导。首先是向学生讲解新冠肺炎的基本常识以及基本预防措施,降低学生的恐慌心理。通过讲解让学生能够正确的看待新冠肺炎,做到不信谣、不传谣,相信不久之后就会战胜新冠肺炎。对于心里问题严重的学生教师要进行重点辅导,如身边有确诊的,处于疫情重点防控区域,特殊家庭的学生等。其次,教师也可以与学生进行交流,除了讲解新冠肺炎的知识以外,还可以让学生通过网络进行交流,聊一聊生活当中的事情,转移学生的注意力。很多学生在学校都有玩伴,回到家之后进行了隔离,不能回学校进行玩耍,教师可以通过网课,让学生进行交流,避免个别学生出现自闭倾向。三、疫情期间心理防控的具体措施疫情防控期间想要预防学生出现心理问题,除了讲解新冠肺炎的基本知识和预防的基本常识之外,还应该让学生学会一些自我调控的措施,同时学生大部分

  时间都是待在家里,家长要起到监督作用,让学生的生活正常化。首先不要过度关注疫情,让生活走向正轨,该追剧继续追剧,该玩游戏继续玩游戏,和平时的生活基本接近。疫情之下虽然不能出去,但是可以通过网络来放松身心,不影响学生开电视和玩游戏,这就减少了部分负面新闻的影响,有利于保持健康的身心。其次,多加锻炼提升自身的免疫力。疫情期间很多人都是窝在家里,甚至部分学生能够在床上呆一天,这是不正确的,应该拿出一部分时间进行体育锻炼,如做做俯卧撑,仰卧起坐等,提高自身的免疫力。最后,疫情是一个人自我控制能力的检测棒,很多学生在疫情期间要么过度紧张,要么过度放松。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自发的进行学习,安排合理的作息时间,从而让自己得到提升。学生可以去看看教材,学习新知识,也可以读一些喜欢的书籍,即使与专业无关也可以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真正强大的人都是极度自律的人,利用疫情时间来提升自己,正如弯道超越。

  综上所述:大学生虽然身体发展成熟,但是由于阅历较浅,涉世不深,心理发展不够成熟,容易出现心里问题。新冠肺炎的突然出现大大的增加了大学生心理出现问题的几率,因此心理健康教师应当采取措施进行调整。首先是通过线上课程来提高学生对新冠肺炎的认知,不过度恐慌;其次让学生的生活走向正规化,按照平时的作息规律来进行,同时锻炼身体,进行网络娱乐等措施提高自身免疫力。

  参考文献:[1]计艳楠,刘子静.高校医学生心理健康与人际交往现状及其关系研究[J].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20,40(01):90-96.

  [2]文娟.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对策研究[J].智库时代,2020(05):114-115.

  [3]张煦春.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培育路径探究[J].决策探索(下),2020(01):95.

  

  

篇十:关于疫情期间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与思考

  新冠肺炎疫情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及调适对策研究

  摘要】在信息技术发展迅猛的今天,涌现出了众多新鲜事物,生活节奏也在不断的加快,这就导致大学生在生活承受着来自各个方面的压力,包括学习、就业、家庭等各个方面。有一部分学生心理承受能力较差,面对这些压力不能自己进行排解,尤其是在疫情期间,高校不能复学,学生只能居家学习,老师之间、学生之间始终隔着一层屏幕,不能面对面及时进行交流,这就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带来了诸多隐患。

  【关键词】新冠肺炎;大学生;心理健康【正文】高校和辅导员必须要对疫情期间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进行深入探讨,结合信息技术实效性、便利性的特点,制定符合学生实际状况的心理疏导方案和计划并将其合理实施。本文将根据新冠肺炎期间的大学生心理状态这一命题展开三个方面的论述,首先分析了新冠肺炎疫情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其次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进行了描述并依据现状提出一些有效意见。一、新冠肺炎疫情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疫情的到来致使人们的节奏被打乱,原本应该回到学校进入学习状态的大学生却只能在家里上着网课,线上教学虽然存在着一定的优势,但是它却不具备线下教学便于交流的优点,学生在学习时对于知识不能进行更好的理解,思想也比较乏力,不良情绪容易在心中积压,不能具备良好的心理状态。并且,学生在居家的过程中产生任何的心理问题除了家长都不能及时和别人倾诉,始终存在着隔阂,无法进行更好的沟通,严重影响了正常的社交活动。有些学生自我调节能力较差,也不愿意和别人交流,容易造成一定的心理问题。除此之外,在疫情期间会有一些谣言在网络上散布,会让学生对疫情产生一个错误的认识,内心感到惶恐不安,增加焦虑程度。并且当一个人长期处在封闭的空间时,往往会产生很多的紧张厌烦心理,情绪比较低下,体现在失眠、胸闷等多个方面。高校和辅导员应当及时开展相关教育,对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疏导,让学生用一个积极的态度去面对这场疫情,并承受来自各方面的压力。二、调整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心理健康是指学生拥有正常的情感、积极向上的情绪、成熟坚强的意志等,是大学生未来发展的关键。然而现阶段高校的教学只注重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文化水平,却忽视了学生的心理健康,导致没有一个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学生的心理素质不能得到很好的锻炼。对于此状况,高校应该认识到心理健康与大学生的成就之间的关系重大,是大学生不断向更高层次发展的有力保障,并且让学生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并不是只需在疫情期间强调,它在平时教学生活中对于学生来说也拥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高校应当及时结合学生实际状况,开展与心理健康相关的教育,为学生树立一个正确的认知,让大学生明白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帮助其尽快克服生活中的不良情绪,增强自身独立性,从而开展更加充实的大学生活。三、调整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具体措施3.1与家长进行密切配合在疫情期间,学生基本上都在居家隔离,在家里呆的时间较长,学生家长在此过程中就是学生生活和学习的监管者,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此状况,辅导员应当和学生家长进行密切交流,相互沟通学生的学习状态,共同构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确保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落实到每一位学生身

  上,达到家校共建的教学模式。例如:为了能让高校所开展的相关心理健康教学得到深入落实,辅导员应当多

  和学生家长进行联系,可以定期利用线上办公软件和社交软件召开家校合作研讨会,通过交流的方式让辅导员能够了解到学生居家学习情况和心理状态,从而制定相关教学计划。除此之外,辅导员也可以让学生家长试听心理教育课程,由家长对课程提出相关建议,在听课结束后,辅导员应当引导学生家长填写一份信息反馈表,然后将表格进行整理,提炼出一些有效信息并汇总提交给高校,高校可根据家长反馈内容对心理健康教育作出及时调整,使得所开展的教育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3.2专门开设心理健康课程在疫情期间,每一个学校都有相应的学习平台供学生们学习,高校可以根据这一特点为学生专门开设一门心理健康课程,发布到相应的学习平台上,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进来,向学生们传递心理健康相关知识。同时,也可以在课程中开设交流讨论区,让学生们在讨论区中倾诉自己的烦恼,或者是讲出在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进一步促进疫情期间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3.3创立与心理健康相关活动为了转移学生们的注意力和负面情绪,高校可以借助信息技术的具体优势,开展线上相关主题教育活动,由辅导员对学生进行组织,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通过参加活动的方式丰富自己的精神内涵,了解和学习到更多关于心理健康的知识,帮助学生建立一个正确的心理健康认知,从而在实际生活中将所学知识合理运用,对自身心理所出现的问题进行调解,让自己拥有一个健全的人格。例如:高校可设立心理教育优秀作品大赛,让心理健康教育走进学生内心。活动形式包括设计海报、绘画作品和短视频等,不限题材,但是必须要以培养大学生心理健康为主题。对于此活动,高校可以设定具体报名时间和参赛时间,引导学生们积极进行参与,在作品提交时间截止过后,高校可以发起一个投票系统,让其他的学生为自己喜欢的参赛作品投票。最后根据得票数量筛选本次比赛的优秀作品,对这些同学进行相应的奖励,高校也可以在学校官方微博和微信公众号对这些作品进行展示,进一步加大该比赛的宣传力度,扩大比赛的影响范围,让学生更深入的了解关于心理健康方面的内容。【结束语】综上所述,新冠疫情为学生心理健康带来的影响非同小可,如果不进行及时调整,可能会造成不必要的后果,高校和教师应当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引起一定程度的重视,及时采取相关措施,帮助学生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除了疫情期间,在平时的教学生活中高校更要注重此问题,加大对学生心理健康的训练程度,多举办一些关于心理的活动,为学生创设一个和谐、轻快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能够进行更好的学习。【参考文献】[1]何少云.从新型冠状病毒分析突发压力应激事件对大学生的影响及教育启示[J].工程技术研究,2020,5(10):244-245+248.[2]郭成,赵明芳,庞倩.高职院校疫情防控期间心理服务机制探究——以青海某高职院校为例[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20(09):16-17+20.

  

篇十一:关于疫情期间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与思考

 疫情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及调适对策研究

  当前国外新冠疫情仍在扩散蔓延,国内疫情形势总体可控,但地区偶发、群发病例时有出现,输入性病例风险持续存在,疫情防控工作丝毫不可放松。自疫情爆发以来,大学生长期居家学习和生活已长达半年,经历了一段特殊而漫长的时期。大学生由于长时间居家生活,久坐上网课,社交活动骤减等原因,使得学习任务与人生规划难以顺利实施。疫情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不容忽视,该群体因极度缺乏安全感,可能出现烦躁、焦虑等负面情绪,必须做好特殊时期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

  一、新冠肺炎疫情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一是心情焦虑。疫情前期,伴随着舆论带来的恐慌,过度专注疫情的发展,部分大学生意识到生命的脆弱,因担心自己及家人的身体健康和地域安全而产生焦虑感和悲观情绪。随着疫情的良性控制,对健康的担忧逐步受高校延期开学的通知而转变;在网络教学中受网络速度、学习媒介的影响而产生烦躁心理,尤其是毕业期学生因为担心自己就业受到影响而形成不同程度的心理焦虑。二是心理恐慌。面对蔓延速度快、危害大的新冠肺炎疫情,部分大学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心理恐慌。造成这种心理恐慌的原因非常复杂,既有对疫情本身“神秘性”传播的恐慌,也有对新

  —1—

  冠肺炎本身迄今找不到病毒源头的恐慌;既有对自身身体健康是否受到影响的担忧,更有对返校受阻,学业和就业受影响的担忧。这种心理恐慌的情绪会不同程度地对大学生正常的心理、情感、态度、精神、意志力等产生消极影响。

  三是情绪烦躁。新冠肺炎疫情阻断了大学生的正常返校学习、同学之间的正常交往、本应经常参加的各类文艺体育活动以及室友之间经常性的倾心交流,代之而出现的是每天长时间“宅”在家里的闷闷不乐和枯燥无味,这就难免给大学生带来烦躁甚至压抑的情绪。

  四是心绪杂乱。长期枯燥无味的“宅家生活必然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和情绪,使得大学生因为心绪杂乱而导致时而态度激进,时而态度冷漠,时而情绪高涨,时而情绪低落,时而精神兴奋,时而精神消沉。大学生正处在人生观、价值观逐步成熟的阶段,遭遇这场疫情冲击,心理上、情绪上很容易出现心绪杂乱、反复无常的状况。

  二、常态化疫情防控时期大学生心理调适对策(一)学校应发挥学生主心骨作用。大学生不能正常如期开学,又加之在家宅了一个多月,对学生心理造成一定压力,产生焦躁情绪。此时,学校应该发挥学生主心骨作用,把学生的心聚拢起来,有效利用各种新媒体媒介,展开线上心理咨询和线上教学;辅导员、班主任开展线上班会、主题团日等活动,学生们纷纷“复学”“归队”,情绪逐渐趋稳。

  —2—

  (二)满足居家大学生的合理需求。大学生因对疫情的发展感到恐慌或无法满足对知识的学习,从而容易产生焦虑、紧张的情绪。学校可通过微信、QQ等线上方式对大学生进行个人防护知识的培训,并为其提供后续学业安排以及就业、升学、勤工俭学等信息支持。也可开展网络互助交流平台,方便教师与学生沟通、学生与学生沟通,从而满足大学生的学习需求。

  (三)利用新媒体技术搭建心理咨询平台。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多种多样的高新技术进入生活的方方面面,利用新媒体技术缓解居家大学生的负性情绪是最便捷、有效的途径。学校及社会可通过创建相应的APP软件或网站,对心理压力较大或焦虑水平较高的大学生进行“一对一”个性化心理辅导,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并教其使用一些心理调节方法,如放松训练、发泄疏导技术等,严重者可请专业的心理学人员进行会诊,以帮助大学生解决心理问题,树立正确的压力应对观念,促进其身心健康。

  —3—

  

  

天铭文秘网 https://www.itym8.com Copyright © 2019-2024 . 天铭文秘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天铭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吉ICP备1900176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