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天铭文秘网 > 范文大全 > 教育整顿 > 家校共育教育案例(7篇)

家校共育教育案例(7篇)

来源:教育整顿 时间:2023-10-04 20:35:04

篇一:家校共育教育案例

  

  家校共育教育案例3篇

  【篇一】

  【案例概述】

  xx是一名一年级的小学生,才刚刚进入小学半年的他是班里名副其实的“小蜗牛”。无论是理书包、整理桌板,或是写字,干什么他都会比别人慢上许多。每次老师、同学好心地催促他动作快点,他也总是一脸茫然,真让人替他着急。为了拯救这只“小蜗牛”让他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我便和他的妈妈一起出谋划策,试图学校、家庭两手抓,早日帮助他养成做事不拖拉,写字不分神的好习惯。

  【目标与内容】

  拯救计划的主要目标有三点:

  一、认识拖延症的后果

  这一阶段孩子做事拖拉,根本源于家庭教育环境的不当和良好教育方式的缺失。在日常生活中。一些家长对孩子过于溺爱,凡事都依着孩子。当孩子开始出现做事磨蹭的迹象时,家长也没有及时采取措施帮助孩子纠正坏毛病。同时,一些家长自身做事不遵守时间规则,也在无形中影响了孩子的行为习惯。

  因而,要帮助孩子纠正做事拖拉的毛病,教师首先要帮助家长们从自身的家庭教育方式上找原因,要以身作则,只有这样,才能给孩子良好的教育环境。同时,更为重要的是,无论是在校还是在家,教师和家长都要让孩子认识到做事拖拉,注意力不集

  中的后果和严重性。家长切不可给孩子任何借口,如发现孩子出现拖拉的苗头,一定要及时制止,不以任何的溺爱来对待这种不好的习惯。

  二、好习惯从点滴抓起

  由于现在独生子女众多,又多是由家中老人照顾生活起居,很多孩子从小就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做任何事都容易依赖家长,最终导致动手能力差,做事注意力不集中。所以教师要指导家长改变传统观念,从生活习惯着手,尽量放手让孩子尝试自理,从而学会主动去做。

  三、培养孩子时间观念、效率意识

  一个孩子的时间观念不强,绝不仅仅表现在学习方面,更多表现在生活与做事的方方面面。一个时间观念不强的孩子,不但做作业慢,做任何事都慢,所以平时在生活中的各个方面都要注意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

  而现在有些家长对于孩子溺爱,缺乏严要求,只会一味地催促、央求其快点完成。甚至有的家长会在孩子做作业时干扰孩子,这样日复一日孩子也就没有时间观念,更别提效率的概念。

  所以教师与家长之间要反复沟通,形成合育联盟,教师提供切实有效的方法并给予指导,家长从自身端正态度并积极反馈孩子近况,双方合力研究制定教育方案,根本性地改掉孩子做事拖拉的习惯,最终帮助他达成摆脱小蜗牛,成为飞毛腿的终极目标,助力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

  【过程与方法】

  拯救计划从第二学期初开始,根据三个目标共分为三个阶段。

  阶段一:我是一只小蜗牛

  方法:在班级中设立小蜗牛榜,将每天完成作业最后的几名同学学号上榜,并且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奖惩制度。动作快的三个小组敲星星章,动作最慢的小组减去星星章。

  时间:一个星期

  过程:事先与家长沟通交流,了解到家长平日教育的方式存在过分宽容、迁就的情况,在一番商量讨论后家长同意积极配合小蜗牛榜的设立,并改变过去的教育方法,与学校合作尝试新的教育模式。

  于是在小蜗牛榜设立的第一天,xx就“光荣上榜”了,他所在的小组也由于他的原因失掉了星星。尽管当天他的同桌、小组长不停地催促他快点,但似乎他的手脚就是快不起来,对于上榜的事情也不以为然。将情况反馈给家长,家长在家与孩子共同分析上榜原因。

  第二天,学校作业一大早就布置下去,可是到了中午吃过午饭后,光是找本子的时间他就花去大半,结果一个午自修还是只写了一点,最后第二天也是“光荣上榜”。到了第三天有了些许的改变,或许因为前两天不仅自己失掉了星星,还连累了整个小组有点过意不去,当天他做作业的速度明显加快了,终于逃离了上榜的命运,但在放学理书包上又是最后一个完成。

  经过了三天时间,我在课后和孩子进行了一次交谈。我先是询问他小蜗牛是什么意思,他告诉我就是指做作业做得慢的人。紧接着问他连着两天上榜的原因,他愣了愣,回答道:“每次想写得时候本子总是找不到,或者要写了就上课了。”再追问他当小组其他同学因为你的原因失掉了星星你怎么想的时候,他有点沉默了。“你应该怎么做?”“我应该快点完成!”

  阶段二:我每天都要往前爬

  方法:先从生活习惯改进,在家培养自己整理书包、自己收拾书桌的习惯,在校通过儿歌、规定等形式帮他规划好整理次序,从而提高整理速度。

  时间:一个星期

  过程:很多时候发现他完成作业速度慢是因为本子藏在桌肚里找不到,因为他的桌肚永远是最乱的。文具、书本的摆放十分随意,每次本子一拿到就是随手一塞,导致真正需要用时一时找不到,从而也就拖慢了他的速度。

  所以我先在班级里规定了桌肚里摆放文具、书本的要求与位置,并在这个星期里每天课前随机检查,有时还会利用午自修加强训练。他也从刚开始的杂乱无章,到第五天有所条理。经过几天的训练、检查,他理书包和找出学习用品的速度明显加快了不少,这样也能利用更多的时间完成学校作业。

  同时,我还和家长保持联系与沟通,指导家长在家让孩子自己动手整理书桌、书包,给他一个规定的时间,要求他在时间内

  整理完学习用品。同时也开导鼓励家长学会放手,让孩子学会自主、自理。所以这周结束后,家长也反馈到小家伙在家明显比以前勤快了不少,用好的东西也会主动去放好。

  阶段三:摆脱小蜗牛,成为飞毛腿

  方法:根据前两个阶段的内容继续提升要求,和家长采取联动机制,如果在校没有完成作业,就需要留在学校完成作业后再离开。如果在校上小蜗牛榜一次,在家取消一次休闲游戏的时间。如果在校上榜三次,就直接取消一次外出活动的时间。

  时间:一个月

  过程:通过前两个星期计划的实施,他开始认识到了自己动作慢的事实,也帮助他改进了整理书包、桌板的速度,这些都为了帮助他最终能够养成完成作业不拖拉的好习惯做下了铺垫。第三阶段计划的实施主要为了让他认清做事拖拉的严重性和产生的后果,然后主动地加快手脚,完成作业。

  刚开始一个星期,他共上榜三次,于是反馈到家长,家长取消了一次外出活动计划。到了第二周星期一,我询问了他上周末做了些什么,他反馈到一直在家做作业,询问其理由,他也能清楚地认识到因为自己上周上了三次小蜗牛榜。“那么这周你的目标是什么?”“争取不要上榜!”

  但结果第二周他还是上榜两次,其中有一次是因为之前作业订正的部分过多,导致作业量比别的孩子多而沦为了最后的小蜗牛。为此,我和他一起分析原因,主要是之前订正的时候态度就

  不认真,如果之前订正过关,也就不会拖慢他完成作业的速度。于是我建议家长在家与孩子一起认真检查订正情况,保证作业质量。

  第三周他上榜一次,因为当天桌板没有整理干净,本子一直被压在最里面而找不到,所以拖累到了做作业的效率。于是在第二天我又开始检查他的桌板,训练他找到学习用品的速度。终于到了第四周没有上榜。

  【成效与展望】

  一、大胆创新,奠定基础

  在这次拯救小蜗牛计划中不仅首次试用了小蜗牛榜制度,还改进了以往家校合育模式。以前面对具有拖延症的孩子教师往往会选择单独进行教育指导,有时就会力不从心,而且缺乏与家长的沟通和合作,容易形成单打独斗的现象。而这次计划的实施不仅打好了教育拖延症孩子的基础,还在家校互动的过程中,为将来有效开展合作育人的模式奠定了基石。

  二、互通互利,形成纽带

  过去教师与家长之间的沟通连结点比较片面,只有出现问题才会沟通,而这次计划实施保持了一周三问询,即周末问、周中问、随机问。教师始终与家长保持沟通,一旦出现苗头就能及时发现,这样使双方始终围绕着育人的目标前行,形成紧密纽带,提升信任感。

  三、家校联盟,其力无穷

  这次计划实施的成效基本上改进了孩子做事不拖拉的习惯,在校能积极主动地完成布置的任务,在家能自己动手整理房间、书包。家长也反馈到在家明显能够自由支配的时间变多了,不会再为了催促学习而弄得焦头烂额、手足无措。学生也反馈到,做作业速度快了,自己看书的时间也变多了!这一切的成效都是出自于家校联盟之手。这双无形的手只要紧密合作,就能挥出无穷的力量。

  当然计划的实施不可能天衣无缝,过程中还有很多改进之处。这次计划只是想通过短时间内的严格要求、奖罚分明来快速帮助学生认识到做事拖拉的严重性和提高改掉坏习惯的意愿。时间上不持久,所以效果会有反复。xx的性格属于内敛型,但又活泼易忘,所以教师和家长还需坚持长期对其行为的指正与教育。其次在过程中要及时、经常性地和家长保持沟通,保持彼此的信息通畅,互相能够掌握到孩子在校或在家的表现,一旦发现问题及时改进计划或者教育方法。这也能让孩子感受到一种强烈的信号:在这件事上老师和父母是在一条战线上,所以没有讨价还价、任何松懈的余地。

  最后尽管xx在做事的速度上有明显地提高,但是效率提升不多,要在保证速度的同时也要保证质量。所以在未来等他养成做事不拖拉的习惯后,开始要抓作业的完成质量,提升他做事的专注度。小蜗牛榜的设立也会在班级里持续存在,对于其他像xx一样有拖延症的孩子也能够帮助他们尽快自觉地改掉坏毛病。等

  到高年级真正发挥集体家校联盟的作用,利用班级群教师反馈学生在校作业质量,家长在家实时公布完成作业速度,各自分工,双管齐下,合力帮助班级里每个小蜗牛们能早日脱掉头衔,最终个个成为飞毛腿。

  【篇二】

  主题与背景:

  家长与学生。家长为生计而忙碌,早出晚归。通校生,好点的能问一下。住校生,一月回家三天,也谈不上几句话。

  老师和家长。除家长会,就是家长看望学生碰到,三言两语的嘱托;或老师有事联系家长,直接针对具体的事宜,缺乏沟通的机会,也缺乏沟通的深度。

  老师与学生。老师希望学生遵规守纪,认真学习;学生希望老师尊重自己,给与自由。期待不同,碰撞很多。

  谈心式沟通方式,让谈话双方坐下来,姿态平等,全方位了解,评点建议。

  对于班主任而言,能使家长感受老师的辛苦,对学校工作得以理解和支持;及时了解学生在家的表现,有针对性加以指导和教育。对家长而言,及时了解学生在校的表现,有的放矢地进行家庭教育;让老师感受家长的期待,产生情感的共鸣。对学生而言,摆脱命令式的交流,获得理解与尊重,人际关系走向和谐,健康全面地成长。

  参与人员:

  学生孙某某、班主任、家长

  案例过程描述:

  问题症状:相对内向,不与其他学生交往。

  前期表现:

  学生入学中下游水平;脑瓜灵活,消化知识快速,相对沉默,回答问题不踊跃;喜欢独处,不喜欢与其他学生交谈。

  中期工作:

  班主任与家长谈心:孩子,小时候性格活泼好动,遇人文明礼貌;慢慢地性格内向,不喜欢与人交谈。家长最大的期望:“让孩子开朗起来,活泼起来。”

  班主任与学生谈心:

  一、鼓励自信,从优势科目入手。即使总成绩暂时落后,可以让部分科目优势化。优势科目的存在,使学生找到自信点,确立在班级的存在价值。自信使人开朗,使人光彩。班主任寄语:“找出你比别人强的地方,形成优势。”

  二、鼓励交往,从付出入手。身边有需要帮助的同学,伸把手帮帮忙;班级有需要劳动的时候,站出来干干活。以心换心,有了付出,就有回报,更有了互动。互动,打开行为的门,更打开交流的窗。班主任寄语:“付出,让你身边活起来。”

  三、鼓励坚持,从挫败入手。成绩有好时就有差时,只因为努力还不足;同学有亲密就有疏远,只因为交流尚不足。努力再努力,就只有进步;交流再交心,就只有融洽。班主任寄语:“挫

  败,缘于火候不到。”

  家长与学生谈心:讲一讲学习上的小收获,讲一讲相处上的小乐事,谈一点孩子的认知,说一点家长的评点。家长的倡言:“我关注你的成绩,更希望你活出精彩。”

  后期发展:

  学生成绩进步了,上游水平;学生性格活泼了,融洽交往;学生内心自信了,积极发言。班主任自豪,家长放心了。

  案例分析反思:

  谈心工作不能内容单一。

  学生,不能脱离学习,但是也不能仅有学习,一位身心全面发展的学生,才是一名合格的学生。学习与其他方面是互相促进的,正如孙某某同学,从优势科目中获取自信,从自信中获取交往需要,从交往中激励竞争欲望。

  谈心工作不能一蹴而就。

  什么事,都不是一次获得结果的,正如孙某某同学,个别学科也存在学习的难度,需要有进步的过程。不要使用绝对的言语,更多使用鼓励的言辞。谈心是跟进,而不是简单重复,最大的条件就是学生的现状。

  谈心工作不能主体单一。

  班主任与学生的谈心,只是突出环节,暨学生与家长、家长与班主任的谈心,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链条,塑造一个融洽的环境圈。任何一个环节的缺失,很容易形成对整体效果的干扰或抗

  拒。

  谈心工作不能地位不等。

  不要让班主任与家长的谈心,充满互相的指责;不能让家长与学生的谈心,充满斥责与抗拒;不能让班主任与学生的谈心,充满命令与不满。给与平等的地位,班主任、家长、学生,都需要被尊重,被了解,被理解。平等中,才能放下心来,以心换心,给出由衷的赞美或建议。

  【篇三】

  一、基本情况

  (一)个人情况

  1.性格懦弱、胆怯

  xx是一名小学二年级学生,生活中,她是个性格内向、行为拘谨的女孩子,在家访整个过程中我发现:xx几乎很少主动与老师交谈,回答老师的问题也是轻声细语、唯唯诺诺,甚至不敢直视老师;在父母面前也是个胆小羞怯的孩子,不太与父母亲近,仿佛更愿意与奶奶相处。学校里,由于性格比较内敛、沉默寡言,所以也很少与班级同学交流,常常独来独往。

  2.学习效率低、热情不高

  xx学前几乎没有接受过专门的文化学习,属于零基础的孩子。课堂上发言不积极,虽然坐姿很端正,看似认真听讲,实际上学习效率并不高。课后,作业时有拖欠现象,家校练习册上父母很少留言、签名。学习成绩长期跟不上班级整体步伐,久而久之学

  习热情越来越低,整体呈现出消极、自卑的状态。

  (二)家庭情况

  2.工作繁忙的父母

  xx父母双方工作都很忙,平时很少有时间与孩子沟通、辅导孩子功课。孩子周一到周五住奶奶家,与奶奶相依为命,周末回自己家,但两家实际就住在邻近的两个小区,相隔不到一公里路。奶奶不懂文化,平时只管孩子的衣食住行,对于孩子的学习一概不闻不问。另外,由于奶奶与老师之间语言不通,所以与老师之间的沟通也屡屡不畅,无法将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及时传达给家长。因此,孩子的课后辅导这一块几乎是空白一片。

  2.漠视孩子学习的父母

  xx父亲几乎完全不管孩子的学习,老师几次与其沟通,都以工作忙、母亲负责辅导功课为由搪塞过去。而xx母亲的态度极其恶劣,总喜欢以一种趾高气昂的态度与老师对话,对学校、班级的各项工作都不配合,学校、班级活动不参与,孩子的语音作业不上传,老师多次与之沟通皆无效。在得知孩子学习跟不上时,xx母亲将孩子送到了一个由几十名学生组成的辅导班,将孩子的学习完全寄托于辅导老师,并将自身的责任一股脑儿的推卸给辅导老师。xx父母以及奶奶对待孩子的学习态度几乎到了不闻不问、完全漠视的程度,家庭给予孩子的也仅仅是温饱的保障,而非精神的源泉。

  二、案例分析

  家校联系册已经连续一个星期没有家长签名的xx看起来似乎愈发自卑和胆怯了,在老师和同学面前把自己放得很低很低,都快要低到尘埃里去了。为了顾全小家伙的面子,我并没有当众点她的名,而是悄悄地问她原因,每次她都含含糊糊说父母不在家。在与她妈妈电话联系后得知父母其实每天都在“家”,只是这个“家”是没有xx的家。原来,由于父母工作繁忙,每天基本上都要加班,尤其是爸爸经常加班到深夜。所以,工作日xx都住奶奶家,衣食住行包括学习都由奶奶全权负责,住几公里以外的父母,偶尔有空过来看看孩子,真是完完全全的甩手掌柜。奶奶没有受过教育,甚至连自己的名字都不太会写,所以根本没办法给她签名。

  三、指导过程

  (一)学校教育

  1.

  关注孩子的学习

  1)以鼓励为主、树立孩子自信心

  由于前期与xx父母沟通,多以负面消息为主,难免让家长对老师产生反感和抵触情绪,毕竟每个父母内心都不愿意承认自己的孩子不如别人,都认为自己的孩子是最棒的,也希望自己的孩子得到老师的表扬和肯定。于是,我转变了与其父母沟通的方式,每次电话联系多以鼓励、表扬为主,并极力地去发现孩子少有的闪光点,例如“最近小家伙字写得越来越端正、漂亮了”,“课堂上愿意与老师和同学分享自己的想法了”。

  课堂上则尽可能多给孩子发言的机会,但主要还是以简单易答的问题为主,例如:给生字找个好朋友、当小老师带同学们拼拼读读生字、说说图片上你看到了谁在哪里干什么。这样让孩子能在同学面前有表现的机会,增强其自信心和存在感。同时,尽可能创造更多让她与同学交流沟通的机会,让她快速的融入集体。例如,课堂上设计同桌合作、小组合作的环节,让每个成员都有表现的机会。课下,安排她与同学合作的小岗位,无形中增加了xx与同学之间的合作交流机会,慢慢打开了她紧锁的心门。

  2)单独辅导、查漏补缺

  在了解到孩子回家后,课后辅导几乎无人问津后。我主动与其家长联系,并表示愿意每天留半小时时间给孩子做单独的课后辅导,以弥补孩子课后辅导的这一空缺。在得到家长赞同的前提下,我们的课后辅导开始了。在这半个小时的时间里,我主要是针对当天学习的知识进行温习和巩固,并尽可能地给孩子更多的发言机会,把主动权完全交给孩子,让她会的自己说一说、写一写,不会的则问一问,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因为像xx这样的家庭情况,自主学习的习惯比起其他学习习惯显得尤为重要。此外,专门针对xx觉得比较困难的生字词进行有计划的复习,并采用一些巧妙的识字方法。

  2.走进孩子的心灵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不仅要成为一个教导者,而且还要

  成为学生的朋友,和他们一起克服困难,一起感受欢乐和忧愁;要忘记自己是个教师,而只有这样,孩子才会把一切都告诉他。”

  除了课堂上多给xx发言机会外,课后,我也时不时在不经意间跟她聊聊天,比如在她午间值日擦桌子时,会问问她在家里会帮奶奶做些什么家务;盛汤时会问问今天的饭菜你觉得味道怎么样;抑或是课后让她去老师办公室帮忙拿东西。这样闲谈式的对话,既不会显得突兀,也不会让孩子过于拘谨、紧张,同时也能让她消除对老师的畏惧,从而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我们之间真正的朋友式聊天,主要是在放学后课后辅导的那半小时,这是属于我俩真正地“私人空间”,虽然没有达到畅所欲言的地步,但我能够明显感觉到xx变得活跃得多,有时甚至敢问老师一些私人的问题,比如年龄、爱好、家庭。

  (二)家庭教育

  1.

  把空闲时间留给孩子,参与孩子的校园生活

  1)自己辅导孩子,而不是寄托于辅导班

  在得知我愿意每天花半小时时间单独辅导孩子后,xx父母的态度忽然180度大逆转,不仅说话客气了许多,对待孩子在学习上的态度也认真了许多。家校练习册不仅愿意签名了,还时常给老师留言,了解孩子近期的学习情况。于是,我趁机建议父母与其把孩子扔进一个由几十个孩子组成,老师辅导力不从心的辅导班,不如自己每天抽点时间、花点心思给孩子做做辅导。并建议

  xx父母多与孩子沟通,多给孩子关爱,不要让孩子的童年记忆中只有奶奶的陪伴。后来,xx离开了辅导班,xx的母亲渐渐开始从繁忙的工作中抽出时间陪孩子,还主动从我这里咨询一些关于如何辅导孩子学习的小妙方。

  2)多参与学校活动,感受孩子的校园生活

  xx父母对于孩子在学校的生活向来不过问,不过问不代表不好奇。其实,看得出来,xx父母也很想参加学校的一些活动,拉近与孩子之间的距离,只是缺少沟通、难于表达。于是,在学校的一些大型活动中,我都会亲自打电话邀请xx父母参加,让他们来看看孩子在学校活动中的精彩表现,即使他们实在不能参与,我也会现场发图片给他们,满足父母的好奇心。这样,xx父母与孩子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

  2.

  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给孩子一个真正的“家”

  在与xx聊天的过程中我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xx对综艺节目十分感兴趣,一提到当下热播的综艺节目便眉飞色舞、津津乐道,什么“跑男”、“爸爸去哪儿”、“真正男子汉”完全不在话下,有的甚至我都没听说过。原来xx父母周末与孩子短暂相聚的时间几乎都花在观看综艺节目上,很少有亲子互动,父母也很少静下来陪孩子看看书、聊聊天。于是,我建议xx父母让孩子平时尽可能与父母住在一起,多跟孩子沟通、聊天,可以聊聊学校、同学、学习,甚至其他,进而打开孩子的心结。周末陪着孩子接

  近大自然、呼吸新鲜空气,参观博物馆、科技馆或者去图书馆安静地看一会书,而不是带着孩子看毫无营养的综艺节目。xx性格内向跟长期与父母分离有很大的关系,只有给孩子一个真正的“家”,才能让孩子去主动亲近父母。看得出来,xx的母亲慢慢将工作重心转移到了孩子身上。虽然,平时,xx依然和奶奶住在一起,但xx母亲会尽可能地抽时间出来陪xx,周末一家人经常聚在一起参加有意义的亲子活动。

  三、效果与反思

  (一)效果

  1.孩子重展笑容、自信满满

  通过半学期的努力,xx越来越乐观、积极,与同学、老师之间的交流多了起来。课上敢于举手发言了,虽然声音还是不够响亮,但相比之前已经有了很大改观。成绩虽然提升不是很高,但良好的学习习惯已经培养起来。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倡导生活化的鼓励式教学,用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和鼓励孩子孩子进行学习和思考,培养孩子自学、自强、自治的能力。在平时的课堂和对xx单独辅导的过程中,我常常引用一些生活化的例子来帮助孩子去记忆生字词、理解课文,慢慢地孩子懂得了学习生活化的一些小妙招。尤其是xx,原来难记忆的一些生字词能够学着自己去找方法记忆。此外,xx回家后能做到独立自主地完成课后复习和预习,并坚持每天阅读,涓涓细流,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一定能看到xx不菲的收获。

  2.家长重视教育、关注孩子

  xx父母对待孩子的学习态度有所改善,从被动告知、不闻不问到主动询问、经常询问。尤其是xx的母亲时常与老师保持家校联系,家校联系册经常还能看到母亲充满鼓励的话语,现在的xx再也不会因为家校联系册没有签名而抬不起头了。家长参与学校的活动也多了起来,还经常和其他家长参与到班级活动的策划中,为班集体出谋划策、贡献智慧。父母与孩子之间也不再是单纯的父子关心,更是融洽的朋友关系,经常能在xx母亲的个人空间里看到一家人充实的周末聚会。

  (二)反思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儿童就好比一块大理石,想把这块大理石塑造成一座雕像,需要六位雕塑家——1家庭;2学校;3儿童所在的集体;4儿童本人;5书籍;6偶然出现的因素。从排列顺序上看,家庭被列在首位,可以看得出家庭在塑造儿童的过程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为此家长了解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是十分必要的。

  xx从小缺少父母的陪伴和关爱,长期和没有共同语言的奶奶生活,这样的家庭环境造就了孩子自卑、懦弱的性格特征,而父母对待孩子学习的漠然态度也决定了孩子对待学习的消极态度。因此,家庭因素是问题的关键,xx自身的原因是问题的主要原因。要帮助xx走出困境、重树信心,必须从家长和孩子两方面着手。

  我相信生活中不止一个xx,还有千千万万个xx等着我们用

  慧眼去发现,用爱心去关注。对待xx这样一类性格内向、胆怯、懦弱,父母不重视学习的孩子,首先要从孩子入手,找到孩子的兴趣点,用心灵去发现他们的闪光点、用真心与他们交流沟通,一步步走进孩子的内心,打动孩子。只有打动了孩子才能进而打动家长,得到家长的理解与配合。最后家校合力才能使孩子有所突破和进步。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闪光点,每一个孩子都有春暖花开的一天,只是需要老师和家长齐心用爱去浇灌、用心灵去呵护,给她一个真正的“家”。

篇二:家校共育教育案例

  

  家校共育案例故事3篇

  家校共育优秀案例故事3篇

  篇一】

  伟大的教育家XXX说过一句话“最完美的教育是学校与家庭的结合”。家庭教育对一个人的启蒙、成长、成才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家长的人生观、道德观和价值观都会对孩子成长产生极为深刻的影响。下面是我隔代教育中的一些小事,给我的感触颇深。

  孩子的父母离异,爸爸平时忙于工作,没有时间照顾到她。所以我就成了孙女的临时监护人。据老师反映:她在课堂上发言不够积极,上课常常会走神。回家后的家作字也写得不够端正。对此我也采取多种方式批评她,但效果甚微。

  打开心扉

  父母忙于工作,缺乏对孩子的关心;心理上缺乏一定的引导;研究上我又不能帮助她。看着她课本上的题,我也只能望题兴叹。所以,我把她送到晚托班,让老师帮忙辅导她的功课。通过检查她的作业,我发现作业的正确率是提高了,可这字总是歪歪扭扭。于是,我准备和她聊聊。谁知我喊了她半天,她却抱着电视看得津津有味。我看了气不打一处来,上前就把她的电视给关了,让她好好反思反思自己刚刚的行为。她见了,大声抱怨了几句,就在一边生闷气。刚开始,她还很不服气,渐渐地也平静下来。我走到她身边坐了下来,把她拥入怀抱,抚摸着她的头说:“你自己说说刚刚的行为是不是很不好呢?你想要看电视放松,是不是要先认真完成家作呢?”她低着的头,重重地点了两下。“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就已经很棒了!但是我们也要能下决心把这个坏惯改了,奶奶可以陪你一起。你能做到吗?”她抬起头,轻声说:“能。奶奶,刚刚是我不对,对不起。”“那奶奶就看你的表现咯!”她爽快地答应了我。

  暖情润心

  早晨,我和他爸爸把当天的事情简短地说了一下,并表扬她已经意识到自己的毛病,更难能可贵的是她下定决计想要去改正它。通过交流,我们都认识到,一味的管教严厉,经常批评,会使得孩子的脾气也变得很粗暴。假如再使用简朴粗暴的方式教育她,一定效果不佳。

  从那以后,我和老师约定,双方多加沟通。在课堂上,只要看到她认真听讲或回答了一个问题就马上进行表扬。与此同时,家里也进行一定的表扬和奖励。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老师发现她在课堂表现力强,上课发言积极,作业也完成的一丝不苟,完全像变了个人似的。就因为如此还被老师提拔做了纪律小组长,她的成绩一下子飞跃上升了许多。但毕竟小孩子的自控能力比较差,回家后有时还是会产生一些惰性,作业会拖拉,我和老师并不灰心,因为我知道这种学生是需要时间磨的,也需要很大的耐心。

  静待花开

  现在,孩子和我越来越亲近了,也经常会和我说起在学校里发生的趣事。一时间,我们竟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这在以前我是想都不敢想的。除此之外,她也懂得关心人了。那天,我们谈话时,她看着我突然说:“奶奶,您每天照顾我,一定很辛苦,谢谢您!我来给你捶捶背。”我听了,内心一阵触动。我笑着说她是我的贴心小棉袄,她听了“咯咯咯”直笑。

  虽然,她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可是我能看到她的进步和改变,信赖通过我们的勉力,她会变得更棒!我愿意陪她一起成长。

  篇二】

  案例背景:

  xx是五年级上册从城里的另一所学校转到我班的。他是为头脑聪明的男生,上课发言很积极也很独特,往往是别人没想到的他能想到,刚开始我还暗自高兴了一下,认为这个孩子一定是特别优秀,可没过几天就让我头疼了,“这个孩子毛病也太多了吧!”心里不禁冒出了这样的一句话。

  矛盾冲突:

  第二周周一批改家庭作业时,xx的家庭作业引起了我的注意,前几天的作业不是完成得很好吗?今天这是怎么了,卷面不整洁,书写潦草,简直没法辨认。心想:昨天孩子肯定因为什么事耽误了?明天一定不是这样的!可事情就是没照着我的想法发展,一连几天我都发现:他的作业越来越马虎,就连课堂上都变得不再发言,爱和同学讲话,搞小动作。更让我吃惊的是,班上不少孩子都来向我反映:xx把XX同学的书给扔地上了;xx把XX女生给弄哭了;xx和XXX同学打起来了-----这下不得不采取措施了。

  解决过程:

  一天下学后,我留下他谈话,希望他能遵照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以研究为重,定时完成作业,知错就改,争取做一个人人喜欢的好孩子。他开始是一副爱理不理的样子,还说什么他原先从不做家庭作业,也没有人过问过,但经过我的压服,后来口头上虽然答应了,可他又一如既往,毫无上进,真是“承认毛病,坚决不改”。此时,我的心都快冷了,算了吧,或许他是根“不可雕的朽木”。但又觉得身为班主任的我,不克不及因一点困难就退缩,不克不及因一个落后生无法转化而影响整个班集体,必须面对现实!我内心一横:不转化你,誓不罢

  休。他无进步,或许是他并没有真正认识到自己的毛病,没有真正要做个别人喜欢的孩子的念头。

  为了更深地了解孩子的内心,我利用学校开展“家访进万家”的契机对他举行了一次家访。敲开门时,才知道家里就他一人,当看到我时,他显得很慌乱,进屋之后,我拉着他的手说:“孩子别紧张,老师就是来看看你。”慢慢地,孩子放松下来了,他才向我坦白:在他3岁时,父母之间的感情就亮起红灯,家庭矛盾与日俱增,经常争吵不休,甚至大打出手。4岁时,父母之间感情破裂而导致婚姻走到了尽头。父母离异后,他与父亲生活在一起,父亲在一个单位做司机,由于工作的原因,经常不在家,以是下学后基本上都是一个人在家,晚餐也是随意吃一点剩饭剩菜。母亲也很少关心他的生活及研究。他在家中感到伶仃无助,得不到父母的关爱,没有倾吐心声之处,长此以往使他自卑,形成了消极悲观的心理,造成他对家庭无归属感,下学后不想回家,不做作业,研究懒惰,成绩很不幻想。由于缺少家庭的温暖和家庭教育,使xx行为自在散漫,不遵照规律,个人卫生较差,同时存在着一些其他不良惯。

  我为这个家庭的不幸为这个孩子的不幸感到难过。为了有针对性地做孩子的工作,我决定先让他的错误,树立做个受人喜欢的人的思想。于是我再次找他谈话,谈话中,我针对他家

  庭的特殊情况,进行耐心地疏导和沟通,他终于在思想上认识了错误,并流下了眼泪。随即,我还专门请他父亲来了学校一趟,详细的介绍了孩子的研究、行为情况,并告诉他孩子有多希望得到他的关爱以及他对孩子的重要性。孩子的父亲当时就明确了监督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表态今后无论工作多忙多累,他都要抽出时间来陪伴孩子,对孩子进行研究、生活、行为惯上的指导,为孩子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家庭研究的氛围。会在生活点滴中培养孩子良好的养成惯。

  不久,我就发现他无论是在纪律上,还是在研究上,都有了明显的进步。当他有一点进步时,我就及时给予表扬、激励他。使他处处感到老师在关心他。他也逐渐明白了做人的道理,明确了研究的目的,端正了研究态度。

  为了提高他的研究成绩,除了在思想上教育他,感化他,我特意安排一个义务心强、研究成绩好、乐于助人、耐心细致的女同学跟他坐,目标是发挥同桌的气力。事前,我先对这个女同学举行了一番谈话:为了班集体,不要歧视他,要尽你自己最大的勉力,耐心地匡助他,使其进步。这位同学满口答应,并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或课堂时间匡助他,教育他。有时,这位同学也会发生一些厌烦情绪,说他不太听话,不太乐学……此时,我就跟她说:要有耐心,慢慢来。后来,他取得进步时,除了表扬他,我还鼓励他们说,这也离不开同学们的匡助,特别是这位同学的匡助。在同学们的XXX和他自己的勉力下,他各方面都取得了不小进步。他研究上更勉力了,规律上更遵照了,甚至自己当起了值日生,劳动也更积极了,成绩也有了很大的进步。为此,我会意地笑了。后来,有一次我找他谈话时,他说:“老师,某某同学这样关心我,匡助我,假如我再不勉力,对得起她吗?”我笑着说:“你长大了,懂事了,进步了。我真替你高兴。”

  案例反思:

  教育是心灵的艺术。那么教育的过程便不仅仅是一种技巧的施展,而是充满了人情味的心灵交融。就像案例中,我真正的放下老师的架子,对xx多一点耐心和鼓励,从他的感受出发,用心与他沟通,让他感受到家人和老师对他的爱,才使他有了那样大的转变。每个孩子都不是天生就是差生,背后一定都有一个不为你所知的原因,所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所以,我们一定要究其根本,对症下药。而爱学生不仅是教师的天职和高尚的道德情感,也是教师获得成功的基础,更是学生成长的需要。

  通过这个案例,我也深深的体会到:当教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真正送出爱后,不仅会促使学生的行为表现好转,更

  会让他们的心理也得到自我完善。这也让我更有信心在今后的教学生涯中“将爱举行到底”!

  篇三】

  问题归类]本案例属于对孩子兴趣爱好和良好的研究惯的培养。

  背景交代]此事件发生在去年秋季,孩子刚进入小学三年级研究。每天放学,回到家里总是喜欢泡电视,问他作业做得怎么样,他总是说,早在学校就写完了,在家里从不读书,所以,学业成绩也一般。

  过程回放]我的孩子很伶俐,但最令我头痛的是不爱读书。我一直在考虑:如何培养孩子读书的兴趣和惯?我也没有找到一个好办法!

  同往常一样,晚下学后,孩子带着笑声回到家。一家人在吃饭的时候,我突然想起一个念头来--何不让孩子当我的老师呢,用这方法试试,看看效果好不好。

  吃完饭后,忙完了家务,我坐下来让儿子当我的老师,培养他读书的兴趣和惯。我说:“儿子,因为妈妈那个时候读英语不多,以是不懂英语,你来教妈妈,当妈妈的老师,行吗?”

  儿子说:“不行,我又懂得不多!”

  行的,儿子。在学校,老师教你什么,你回家就教妈妈什么,妈妈保证能学会。儿子老师,不信赖你的妈妈啊?”

  那我就教你学单词好了。”

  儿子,你也得把日常用语也教吧,要不然,妈妈学会了单词,却学不会对话,你让妈妈怎么说英语呀!总不能和人家对话要妈妈我一个一个单词拼吧!那样人家就会说儿子没能力,教不了妈妈了!不好吧?”

  行,我学啥教啥,每天教你一小段。”

  我高兴地说:“真是好儿子,妈妈也会让做个好学生的,不会让老师失望的。”

  就这样,每天我都跟儿子读半个小时的英语,虽然我学的很吃力,但看到儿子教得那么认真,而且对每篇课文都能熟读成诵,成功的喜悦于是在我的心头融化开来!

  一学期下来,孩子终于养成了一回家就读书的好惯,而且每门功课成绩都为优秀……

篇三:家校共育教育案例

  

  家校共育活动案例

  我

  的家

  庭

  一、主题与背景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那么学校的教育和教学过程就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倒塌下来。”

  现在家庭孩子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的自理能力相对较强,但性格往往比较任性,以自我为中心,不关心家庭成员,对父母的了解也不够深。因此要让学生了解父母的工作、兴趣爱好等,体会到他们对社会以及家庭的贡献,知道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了解家庭的发展。学校与家庭共同营造互动、沟通、协调、一致的家校和谐关系,形成同向、同步的教育合力作用,以共同促进学生的道德品质、行为习惯等诸方面健康发展。

  二、组织实施者

  学校领导,教导主任,三年级两个班班主任,品德与社会教师。

  三、案例过程描述

  (一)主题目标

  1、让学生了解家庭的构成,知道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家庭。

  2、了解父母的工作、兴趣爱好等,体会到他们对社会以及家庭的贡献。

  3、知道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了解家庭的发展。

  (二)活动准备

  1、让学生收集一些跟父母的合影照片(全家福、生活照)。

  2、和父母交流,了解他们的工作情况。

  3、邀请三年级家长到学校,布置好教室。

  4、教师准备好交流材料。

  (三)活动过程

  1、教师引导宣布活动开始

  教师:家校合作是学校与家庭携手共同促进学生成长的一种教育行为,目的是营造互动、沟通、协调、一致的家校和谐关系,形成同向、同步的教育合力作用,以共同促进学生的道德品质、行为习惯等诸方面健康发展。不少家长对家庭教育产生了不力和无奈的困惑,而教师在学校教育中也常常感受到来自家庭教育的不和谐音。加强学校与家庭的沟通与合作,建构新型的家校合作关系以形成教育合力,就成为影响孩子健康成长的至关重要的因素。

  今天,我们就以“我的家庭”为主题,进行一次学校、家庭共同教育活动,共同教育孩子,让学生了解家庭的构成,了解父母的工作、兴趣爱好等,体会到父母对社会以及家庭的贡献。

  2、活动开始

  活动一:幸福的家庭生活

  教师:以自己的家庭生活为例,向同学们加以展示。同学们听了老师的介绍,你有什么感想?(学生情绪高涨,纷纷发言)

  家长与学生分组,给学生与家长一个共同相处的机会。展开小组讨论与交流。

  教师:请同学介绍一下你的家庭生活是怎样的?家长做补充。(学生纷纷举手,跃跃欲试)

  活动二:找烦恼

  教师:我们的家庭生活不是一帆风顺的,也有烦恼的时候。我们遇到了什么烦恼事?

  教师:谁愿意把你的烦恼告诉大家,让大家帮助你。(学生慢慢的举手发言)。

  学生(低头小声说):爸爸妈妈他们吵架时我不开心。

  教师:谁愿意帮助他解决烦恼?(学生举手发言)

  学生:你让他们不要吵了。

  学生:把门关上,不听他们吵。

  学生:出去找同学玩。

  ……

  请家长分组讨论交流,探讨孩子的话,体验自己的行为给孩子带来的影响。

  活动三:体验亲情

  教师:知道吗?老师和家长的沟通对孩子很重要,没了老师和家长的沟通和携手联合,没了家长与学生的沟通也是不行,家长不知道孩子的心事,如何去开导孩子。

  家长与孩子沟通与交流,对孩子说说自己的工作,自己每天都干了些什么,自己工作一天后有什么感受?(家长与孩子交流激烈)

  家长对孩子有什么要求,提出来共同讨论与交流。

  孩子对家长有什么要求。

  四、案例分析反思

  本次活动以“我的家庭”为主题,家庭教育最重要的任务是建筑人格长城。在我校地处农村,家长大多是农民,他们忙于田间劳动(主要是大棚种植和蔬菜种植),每天都是孩子没有起床就出门,孩子睡觉才回家,家长和孩子交流的时间比较少,孩子对于家长的劳动比较陌生,鉴于这种的原因,学校组织了这次活动其目的是给学生和家长一次充分交流的时间,让孩子了解家长工作的辛苦,知道家长对家庭的贡献。

  本次活动进行比较顺利,在学校领导的精心组织下,在老师们的合理安排下,得到了家长的一致支持。本次活动是虽然时间不长,但是让学生和家长之间有了一次充分了解的机会,许多家长也改变了那种以往认为“教育是学校的事情”的陈旧观点,有的家长回去了,有的还在与老师亲切交谈,真诚地探讨孩子的教育问题。

  我们相信:“教师与家长都是孩子健康成长的教育者和责任人,双方地位平等,应互相学习,互相尊重,取长补短。”

篇四:家校共育教育案例

  

  家校共育案例

  骏骏的爸爸妈妈希望他能像草原上的千里马一样在人生的道路上驰骋,而他的个性也如一匹小马,热情而又不羁。他很爱运动,操场是他最爱的地方。场边,开放性器材栏上的每件东西他都可以一一的玩个遍,但是常常是哪里玩了哪里扔。他还爱跆拳道,已经有几年学习跆拳道的经历,和同学玩耍的时候,时不时的就一脚踢出去了,和他玩耍、在一起的同学很容易就被他踢到、绊到。比如在排队集合的时候,宣布某件令人开心的事,他会兴奋地来一个回旋踢,站旁边的孩子就无辜受害。多数孩子和家长对他有意见,常常有孩子和家长向我反映他对其他小朋友动手。他的爸爸妈妈也常收到其他家长和小朋友的投诉,甚至有些家长要求他转班或转校。

  然而,骏骏也有另外一面。有一次,骏骏玩石头砸了隔壁班上一名同学的头。当他看到闻讯赶来的妈妈一边忙着张罗送同学去医院、一边掉着眼泪跟同学家长道歉赔不是。骏骏的眼泪也止不住的掉了下来,一会儿去拉下妈妈的手,一会儿去帮同学擦下脸,既悔恨交加又手足无措。还有一次,班上组织远足活动,路上骏骏一会儿帮同学提东西,一会儿扶同学过马路,一会儿帮助维持队伍秩序。

  通过家访,了解到骏骏家庭条件比较好,但父母工作很忙,骏骏的日常生活主要由外婆照顾。一遇节假日,父母出

  于“补偿”考虑,都会带他外出旅游、参观展览或是参加活动,以为只要他“开心就好”。所以,骏骏思维活跃、性格外向,善良有爱心,但不注重生活细节、不太会与他人相处。

  掌握了这些信息,为家校共育提供了针对性。一是帮助父母调整家庭教育方式。收集一些育儿注意、幼儿成长特点规律等知识,利用家校联系平台、班级QQ群等渠道,分享给家长,帮助家长纠正日常教育中的一些误区,并每周与家长进行一次电话联系,共同商讨引导教育的方法。二是帮助大家调整对骏骏的视角。利用家长会、节日活动等时机,及时向全班同学和家长介绍骏骏的“另一面”,让大家认识一个“全面”的骏骏,在骏骏外婆生日那天,组织全班同学在放学时,为他外婆唱生日歌。三是加强日常培养锻炼。采取代表全班参加体育比赛,当班级旗手、维护活动秩序等办法,启发骏骏的自我教育,增强他的自信心。一段时间下来,骏骏只要发现班级共用书架乱了后,都会主动地把它收拾得非常整齐,时常在放学后主动留下来帮助值日生打扫教室卫生。四是加强文化熏陶。把中央电视台的《最美孝心少年颁奖晚会》、《六一儿童节晚会》等优秀节目视频下载下来,组织全班家长和学生一起观看,培养班级互相关爱、团结向上的班风。

  一个学期下来,骏骏再也不是那个不受欢迎的小野马,被全票推选为“美言美行”优秀学生。

篇五:家校共育教育案例

  

  家校共育案例故事3篇

  【篇一】

  【案例】

  xx,男,15岁,初中三年级学生,独生子,走读,平时不爱说话,也不善于表达,成绩较好。2016年11月3日中午在学校吃饭后,与另一班里的几个同学藏在厕所里抽烟。被校长发现,校长说自己主动去找班主任承认错误,否则你就不读书了。谁知,他不但不去认错,还二话不说,回到教室,背起书包就回家真的不读书了。

  【教育经过】xx离开学校,回到了家,班主任王老师既是英语老师又是xx的五孃。下午,班主任来到xx家,与xx的父亲商量了一下,待其情绪稍微缓和后,我们开始了对话:

  “xx,真的在厕所抽烟了吗?”,“是的”。

  “还没有放学,你回家干嘛?”,“我不读了”。

  “那你准备去干什么?”,“当厨师”。

  班主任和家长都没有再说什么,把xx的表哥叫了回来(大学毕业后在县医院工作了一年)

  晚上,xx的父亲说“豪儿,你的五孃又是班主任,还有你表哥都为了你来了,你还是去煮点饭他们吃吧!”

  吃饭时,班主任抓住时机,先表扬xx,我吃xx亲自煮的饭觉得真香,这么小的年龄,饭都煮得这么好,错误还是能改的。

  他表哥看时机已到,接着说,其实不懂事的时候谁都有过错,我读高中时离开学校去打游戏,我及时改了,不是考起了大学,现在工作了吗。

  xx的妈妈也说,你自己错了,校长没批评你,你还赌气,怎么对得起学校和你五孃哟,你是初中生了,应该学会理解老师,体贴父母,你今天真是太不应该了。明白了吗?”

  xx说“明白了,今天是我错了,明天我去给校长承认错误!”

  【评析】:

  教育反思:这个案例反映出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互结合是非常重要的,遇事冷静分析,问题把握准确,教育方法得当是会产生良好效果的。如果教师一听到学生犯错,马上暴跳如雷,不冷静处理,不与家长结合共同教育,粗暴处理,后果不堪设想。

  教育途径:注重学生身心感受,激发学生学习信心,做好学生情感引领,唤起学生信任之感。

  教育感悟:

  一、注重学生心理感受,善于理解谅解,冷静分析处理是家校共育的前提。

  学生来到世界不久,都有好奇心,各种社会现象对学生的心理干扰也十分严重,这些都干扰着学生的认知,导致有的学生什么都想尝试、探索,这个过程难免会犯错。家长也好,老师也好,切记草率行事,要关注学生的心理,不要把学生的小错认为是洪水猛兽,不可饶恕,要冷静下来分析原因,找到切实可行的处理办法。案例中,班主任并没有一听大发雷霆,而是顾及xx的面子,给予充分的理解和谅解,同时冷静地思考,与家长一起找到合适的教育方法。

  二、平等交流,感情引领是实施家校共育的关键。

  子女或是学生对自己所作所为十分敏感,尤其是自己违背正常行为所作,随时都在搪塞或掩盖事实真相。无论是老师教育学生,还是家长教育子女,都应本着弄清事实为目的,委婉、平等的与其交流,尽量注意语气的平和、语态的自然,切记说话太零碎,否则,他们十分反感,你指责或教育他十句,或许他一句都没听进。更重要的是培养师生之间、父子之间的感情,有了感情才会有信任,有了信任说的话自然就有分量。案例中,班主任知道情况后并不是马上批评学生,而是冷处理,与学生平等交流,肯定有点,处处表现出关爱。

  三、事例比说教更能实现家校共育。

  上面这个案例,其表哥现身说法,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来教育xx,让他明白错误是难免的,只要改正就好的道理,同时增强了他学习的信心。短短几句话就达到了教育的目的。

  总之,家校共育是本着教育的本质,落实对学生或是子女的教育,也是家庭和学校共同的责任。人生活在集体中,不论大人小孩都爱面子喜欢受到尊重,渴望得到关爱,我们冷静处理、平

  等交流,重视教育对象的心理感受,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一定会有可喜的收获。

  【篇二】

  家庭作业是小学生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它能够反映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学习成果,也能够复习巩固当天所学,积累知识,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既然家庭作业如此重要,那么我们在教学工作中该如何加以引导,以下是我在教学中发现的一些问题和针对这些问题找出的一些对策。

  一、小学生家庭作业质量的提高,关键在教师。

  教师是教学过程的引导者,是小学生家庭作业的直接布置者,也是小学生家庭作业负担轻重的调度者,所以,小学生家庭作业质量的提高,关键在教师。首先,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小学生家庭作业过多、过重的负面效应和危害性。其次,教师要加强教学诊断,做到有的放矢,贯彻“少而精”原则,摒弃危害小学生健康的“题海战术”。再次,优化学生的家庭作业:一是抓住基础和重点知识练习,选择典型题,以收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二是从练习形式入手,设计学生感兴趣的题型,如操作练习、游戏练习、竞赛练习、实践调查、分层练习等。做到学生乐于参与,突出趣味性,尽量避免千篇一律的书写作业。三是控制家庭作业的数量和时间,按照规定执行,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适量的家庭作业,防止降低完成作业的效率。四是要重视作业的批改,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和学困生,他们也希望看到自己的成绩,得到

  老师的肯定,从中受到鼓舞,一点一点进步。在批改作业时我的具体做法是尽量面批,对的打钩,错的画圈,然后当面给学生讲解,学生把错题擦去,改正,教师打上对钩,给学生贴笑脸表示鼓励,如果不能面批,也鼓励学生及时改错,凡是改错的学生和全对的学生一样,都会得到笑脸,但是,不改错是没有笑脸的。这样做既鼓励了学生,也能及时帮学生纠错,连续几次才改对的,就奖励一朵小花,小花的分量比笑脸轻一些,让学生明白认真完成家庭作业,尽量不出错,尽量一次拿到笑脸。

  二、小学生完成家庭作业的习惯养成,关键在家长。

  现在的学生,大多数是家里的独生子女,被全家视为掌上明珠,真是“含在嘴里怕化了,脑袋顶着怕掉了”,由于有父母、祖父母的“溺爱”,在家里往往是他们说了算,所以如果他们不愿意写作业,父母一般是不会干涉的,如果父母干涉会遭到祖父母的指责,更有甚者,由其家长竟然替孩子完成家庭作业。以上这些现象在我校普遍存在,尤其在民族家庭中更为严重。面对这一现状,如果家长不及时改变自己的想法,长此以往,孩子的习惯养成及学习成绩将大大折扣。所以我们采取积极和家长沟通,家校取得密切联系,对家长提出以下几点要求。

  (一)重视孩子的家庭作业,明白孩子完成家庭作业的重要性。

  学生通过完成家庭作业,可以巩固所学的知识、预习即将要学习的知识,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及自学能力,在完成作业

  中遇到不懂的地方,及时请教家长或以电话等形式请教老师,从而纠正错误,端正学习态度,不断改进学习方法,争取取得更好的成绩。

  1、家庭作业的完成,可以帮助孩子理解课堂所学知识。只有在写作业时,才能运用到所学知识,通过运用对所学知识得到真正理解。

  2、完成家庭作业可以帮助孩子发现自己在知识掌握方面的弱点。一些学习上的薄弱环节,只有通过写作业才能够发现,并及时弥补课堂上的欠缺。

  3、在完成家庭作业的过程中,可以增强孩子的学习技巧。教师在课堂上讲解的时间有限,练习的时间也有限,方法也都是适合大多数学生的理解能力,在完成家庭作业时,孩子往往会发现一些学习上的技巧,把这些技巧运用在完成作业中,学习技巧将不断积累、增强和提高。

  4、家庭作业的完成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自信。一些新知识、新方法,学生往往一下子不能很好的运用,在完成家庭作业的过程中,从不会做题到会做一些到全部会做,学生的自信将逐渐提高。

  5、在完成家庭作业的过程中,从小培养孩子的敬业精神。在尽心尽力完成家庭作业的过程中,认认真真按要求完成,不弄虚作假,自然而然就会帮孩子树立敬业精神。

  (二)家长如何做好家庭作业的辅导

  家庭作业是学生放学后你在家里完成的,教师不可能跟回学生家中督促、监督,尤其对于点年级小学生来说,从小培养良好的完成家庭作业的习惯,习惯的养成是在学习过程中经过反复练习形成并发展的,最后成为一种潜意识自然的行为。所以放学回家后,家长将继续扮演好老师的角色,具体做好以下几点。

  1、给孩子营造一个完成作业的舒适环境。这个“环境”包括两方面:一是硬件条件,要为孩子提供完成作业的空间。包括光线适宜、安静、无噪音的房间,干净整洁的书桌,高低合适的凳子。另一个是软件条件,就是孩子在完成家庭作业的过程中,家长要做到不看电视,少说话,少干预,少打扰,因为孩子的注意力是很容易分散的。

  2、帮孩子合理安排完成作业的时间。让孩子在规定的时间段完成家庭作业,不能拖拖拉拉,花费很长时间,但完成作业的效率不高,不能做一部分丢一部分,长此下去会使孩子养成做事拖沓的坏习惯。

  3、教给孩子正确的、科学的完成家庭作业的方法。比如认真读题,分析题目,正确解答,反复验算,书写整齐等,正确的方法是学生积累知识、增强记忆、提高学习效率的法宝。

  4、做好监督、检查工作,做到宽严有度。给孩子独立写作业的空间,到规定的时间进来检查,这样有助于孩子独立完成家庭作业和集中注意力的培养。但如果孩子在完成作业过程中有分神或做小动作时,要一定时间内默不作声坐在旁边,及时提醒、制止。孩子遇到难题,家长要鼓励引导孩子自己思考。

  三、家庭作业的有效完成,最关键的是学生自己。

  小学生自控能力较差,如果不正确引导,将会造成学习没有热情,没有上进心,作业应付差事,最终导致成绩低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不管是老师还是家长,都只是引导者,最多只能说是参与者、合作者,最终要完成学习任务的是学生自己,所以有效完成家庭作业最关键的是学生自己。

  1、家庭作业遇到困难时,要请教父母,父母也没法指导的打电话请教同学或教师,但最关键的是要认真思考,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不能一遇到困难就退缩不前,不去解决。

  2、养成自觉完成家庭作业的习惯。从小要明白,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每个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都要完成不同的任务,比如学生的任务是学习知识,父母的责任是教育孩子,为孩子的学习生活提供和条件等,自己的任务是任何人都无法代替完成的,必须自己面对。

  3、树立学习目标。同班同学中有成绩好的学生,要经常和这些学生交流想法,为自己的学习确立要达到的目标,让自己也加入成绩好的学生队伍,要有积极向上的进取心,不断努力,不断实现自己的学习目标。认真完成家庭作业,不断巩固所学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成绩,不断向自己的目标靠近。

  4、高效完成家庭作业。在规定时间内按要求完成家庭作业,不拖拉,借助工具书或请教父母等方法,力争100%完成家庭作

  业,如果作业中有疑问,要善于和同学、老师、父母讨论,最重要得出正确的结果,不能出现自己不能肯定的结果。

  总之,学生完成家庭作业是学生自己的学业任务,虽然在完成家庭作业的过程中教师和家长也有一定的分工,但最关键的家庭作业的实施者是学生,如果不能完成家庭作业,自己心情也不好,在老师和同学心目中也留下了不好的印象,又增加了当天的学习任务,作为学生,要让他们认识到做家庭作业是巩固所学知识,预习将要新学的知识,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是为自己做的,不是为老师和家长做。所以说在完成家庭作业的过程中,老师、家长和学生都有自己的分工,不管哪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会影响到家庭作业的高效完成,那学生的学习成绩将会受到直接影响。

  【篇三】

  本期,我继续担任三年级3班的班主任工作。小学三年级是小学阶段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三、四年级又是一个不稳定的阶段,这时的孩子开始有了自己的主见,既没有低年级孩子天真,也不如高年级孩子懂事,如果老师和家长在教育方面处理不当,就可能引发孩子的发展危机。这个时候的他们是最难教育和管理的。

  一、案例背景

  我班有个学生叫xx。我刚接这个班时,他上课无精打采,要么搞小动作,要么影响别人学习,提不起一点学习的兴趣;下课追逐打闹,喜欢动手动脚;作业不做,即使做了,也做不完整,书写相当潦草……每天不是科任老师就是学生向我告状。于是,我找他谈话,希望他能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以学习为重,按时完成作业,知错就改,争取进步,争取做一个他人喜欢、父母喜欢、老师喜欢的好孩子。他开始是一副爱理不理的样子,后来口头上答应了。可他又一如既往,毫无长进,真是“承认错误,坚决不改”。此时我的心都快冷了,算了吧,或许他是根“不可雕的朽木”。但又觉得身为班主任,不能因一点困难就退缩,不能因一个后进生无法转化而影响整个班集体,必须面对现实!我内心一横:不转化你,誓不罢休。他无进步,或许是他并没有真正认识自己的错误,没有真正要做个他人喜欢的人的念头。

  为了有针对性地做工作,我决定先让他认识自己的错误,树立做个受人喜欢的人的思想。于是我再次找他谈话,谈话中,我了解到他心里十分怨恨二年级时的某位任课老师。我心里一喜,让他认识错误的机会来了。我轻声问他:“你为什么会恨那个老师?”他不好意思地回答:“因为她常常批评我。”我顺着问:“老师为什么会常在课堂上批评你,你知道吗?”他说:“因为我常违反纪律,没有按时完成作业,书写也不工整……”“你已经认识了自己的错误,说明你是一个勇于认错的好孩子,但是,这还不够,你觉得应该怎样做才好?”“想改正错误吗?想做一个受他人欢迎的孩子吗,你要怎样做才好呢?”“我今后一定要遵守纪律,团结友爱,认真完成作业……”“那你可要说到做到哟!”“好!”后来,他无论是在纪律上,还是在学习上,都有了明显

  的进步。当他有一点进步时,我就及时给予表扬、激励他。使他处处感到老师在关心他。他也逐渐明白了做人的道理,明确了学习的目的,端正了学习态度。

  为了提高他的学习成绩,除了在思想上教育他,感化他,我特意安排一个责任心强、学习成绩好、乐于助人、耐心细致的女同学――xx跟他坐,目的是发挥同桌的力量。事前,我先对xx同学进行了一番谈话:为了班集体,不要歧视他,要尽你自己最大的努力,耐心地帮助他,使其进步。xx同学满口答应,并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或课堂时间帮助他,教育他。有时,xx同学也会产生一些厌烦情绪,说他不太听话,不太乐学……此时,我就跟xx同学说:要有耐心,慢慢来。后来,他取得进步时,除了表扬他,我还鼓励他们说,这也离不开同学们的帮助,特别是xx同学的帮助。在同学们的帮助下,他自己的努力下,他各方面都取得了不小进步。他学习上更努力了,纪律上更遵守了,甚至自己当起了值日生,劳动也更积极了,成绩也有了很大的进步。为此,我会心地笑了。后来,有一次我找他谈话时,他说:“老师,xx同学这样关心我,爱护我,帮助我,如果我再不努力,对得起她吗?”我笑着说:“你长大了,懂事了,进步了。我真替你高兴。”

  在第一学期期末考试中,他取得了73分的好成绩。我为了鼓励他,奖给他一本日记本。奖品虽少,但能表示老师的一点心意。第二学期,他学习更努力了,在期中测试中,他取得了92分的好成绩。

  案例分析:

  一、以人为本,付出师爱

  作为一个教师,都应“以人为本”,尊重每一位学生。教育是心灵的艺术。我们教育学生,首先要与学生之间建立一座心灵相通的爱心桥梁。这样老师才会产生热爱之情。如果我们承认教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那么教育的过程便不仅仅是一种技巧的施展,而是充满了人情味的心灵交融。心理学家认为“爱是教育好学生的前提”。对于黄鹏这样特殊的后进生我放下架子亲近他,敞开心扉,以关爱之心来触动他的心弦。“动之于情,晓之于理”:用师爱去温暖他,用情去感化他,用理去说服他,从而促使他主动地认识并改正错误。

  二、以生之助,友情感化

  同学的帮助对一个后进生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同学的力量有时胜过老师的力量。同学之间一旦建立起友谊的桥梁,他们之间就会无话不说。同学是学生的益友。在学生群体中,绝大部分学生不喜欢老师过于直率,尤其是批评他们的时候太严肃而接受不了。因此,我让高文同学与其它同学交朋友做起,和xx同学一起坐,让他感受同学对他的信任,感受到同学是自己的益友。让他感受到同学给自己带来的快乐,让他在快乐中学习、生活,在学习、生活中感受到无穷的快乐!通过同学的教育、感染,促进了同学间的情感交流,在转化后进生工作中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因材施教,循循善诱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每一个后进生的实际情况是不同的,必然要求班主任深入了解弄清学生的行为,习惯,爱好及其后进的原因,从而确定行之有效的对策,因材施教,正确引导。高文的情况比较特殊,主要是自制力差,对自己的错误、缺点认识不足,对老师的批评教育产生厌恶、憎恨心理。因此,我就以爱心为媒,搭建师生心灵相通的桥梁。与他谈心,与他交朋友,使其认识错误,树立做个好学生的念头;充分发挥学生的力量,编排一个责任心强、学习成绩好、乐于助人的同学跟他坐,给予学习和思想上的帮助;自己面批面改他的作业,让他感到老师的关心、重视……用关爱唤起他的自信心、进取心,使之改正缺点,然后引导并激励他努力学习,从而成为品学兼优的学生。

  通过一年的潜心努力,精心转化,终于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果。xx同学摇身一变,由“捣蛋鬼”转变为纪律委员,由后进生转变为先进生!他无论在哪里见到我,都会亲切叫上一声:“老师,您好!”我总是报之一笑,并说上一声:“你好。”

  在更新教育观念的今天,作为一个热爱学生的教师,有责任让学生树立信心进而达到育人的目的。愿:我们携起手来乘赏识之风,捧起关爱之情,燃起信心之火,播下希望之种,使每一位后进生都能沐浴在师生的关爱之中,共同把后进生转化成为先进生,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篇六:家校共育教育案例

  

  家校共育优秀案例3篇

  【篇一】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家校合作正在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话题,重视家校合作是全面提高我们教育质量的关键环节。

  我曾经遇到过这样一个问题:班里有一个成绩特别好的学生,各方面都很优秀;在学校很听话,也特别懂事,还是班干部,工作认真负责,威信也很高,我特别喜欢和信任她。可是有一天,她的妈妈告诉说:“我家那孩子,在家里都有些不服管了,和家里人顶嘴,每天一放学回家就是要钱买东西吃,不给有时候还会自己去拿或者偷;作业一摊开就是叫姐姐告诉她做等等。我一听,都目瞪口呆,我简直就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和家长做过详细的交流后,我就开始反思,,我想应该是这样几个问题,作为孩子的导师没有及时处理好。

  一、家校联系工作没有做好。如果经常保持家校联系,多了解学生在家生活的情况,就不会导致学生在学校和家里两个截然不同的表现。

  二、优生的心理问题同样需要我们的关注。现在的孩子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特别需要别人关注他们,如果稍微让他们有被疏忽的感觉,他们就会想出各种办法来赢得老师和家长的关注,对的或者不正当的方式方法。

  三、正确的引导生活消费观念。或者在我们眼里,在学校成绩好,表现优秀,懂事乖巧,那就是有一个不忘初心管的好孩子。但我们往往忽略了他们作为孩子的共同属性,他们好奇贪吃,羡慕别人的好东西,他们有着同样的需要,而只是对一个懂事成绩好懂道理的孩子来说,需要的是我们的正确引导,然后他们就可以很快的改正并树立正确意识和观念。

  四、我们应该和家长建立共同引导孩子的共识。我们虽然不能说作为老师或者孩子的导师我们的管教有多好,但是我们与家长达成共识,并予以互相的指导,那是很有必要的,同时我们不得不承认有些家长的教育观念和我们确实存在着很大的差别,我们需要探讨,需要共同的改进。

  作为导师,家校联系是教育学生的一个比较重要的环节,对学生可以起到很好的教育作用。这样一方面可以把学生在学校的表现随时说给家长知道,让家长随时了解学生在学校的表现和学习情况,也可以把学校的一些决定跟家长沟通,争取得到家长支持,老师也可以了解学生在家里的表现,这样一方面也可以随时监督学生在家的情况,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家长感觉得我们老师很关心他的孩子,那么这样起来我们老师在开展一些工作也可以得到家长和学生的支持,让学生感觉得老师所做的工作是在为他们好,从他们的方面去考虑和开展工作。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在推进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在学校已经为加强家校沟通,以期形成教育合力而做了诸于成立家长委员会、开办家长学校、发放征求意见书,召开家长座谈会等准备。为了孩子的一切,一切为了孩子,让我们携手家校合作共建孩子美好的明天。

  【篇二】

  案例背景:

  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爱护学生。爱是教育的源泉,教师有了爱,才会对自己的教育对象充满信心和爱心,才会有追求卓越和创新的精神。教师不仅要有爱心,而更重要的是把那种爱传达出来,只有让别人感受到,才能与学生产生心灵的碰撞,学生也才能从心底里接受。鲁迅先

  生有句话:“教育是植根于爱的”。作为一名教师,因为爱,让我明白了教育的真谛;也因为爱,让一个个单纯而真实的孩子懂得了爱,也懂得了回报爱。在教学中,我总是怀着爱心,用欣赏的目光去关注学生,发自内心的去爱他们,这样我和学生间的关系也变得很融洽。

  矛盾冲突:

  我班的xx同学,入学以来,上课一直要么搞小动作,要么乱说话影响别人;下课追逐打闹,喜欢动手动脚,常常违反学校和班级的规章制度,为班级抹黑;还常常引发同学间的矛盾,许多同学都指责他,讨厌他,不和他一起玩;各门作业做的都不完整……几乎每天都要惹出一点事情。

  解决过程:

  对于此种情况,我找他谈话,希望他能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以学习为重,按时完成作业,知错就改,争取进步。争取做一个他人喜欢,父母喜欢,老师喜欢的好孩子。我真诚地跟他说他是班上最聪明的孩子之一,也应该是最懂事的孩子。他总是一副桀骜不驯的样子,让人讨厌不已,他口头上答应的很好,可事后仍一如既往,真是“承认错误,坚决不改”。我的心都快冷了,算了吧,或许他是根“不可雕的朽木”,但又觉得作为班主任,不能因为一点困难就退缩不前,不能因一个学困生无法转化而影响整个班集体,不然,他可能会带坏一群立场不坚定的男生。为了有针对性地做工作,我决定先让他认识自己的错误。于是我多次进行家访,家访中,我了解到他是家里的最小的孩子,从小家人就非常溺爱他们,就妈妈的话他一句也听不进去,妈妈说她一句,他能顶妈妈十句,父亲经商,经常不在家,根本没有时间管教他。因此在家里他就是个十足的小霸王。通

  过多次家访后,了解到妈妈也拿他无能为力,任之放任。他感受到自己在家中的“地位”,所以养成了我行我素的不良习惯。

  “没有调查便没有发言权”。调查清楚情况后,我思忖着必须慎重地采取措施,否则会适得其反。我试着接近他,清除隔阂,拉近关系。经过观察,我发现他劳动积极主动、踏实,为人诚实,所以,我经常叫他到办公室交谈,了解情况,相机鼓励他、激发他“你干活儿那样能干,在学习上只要自觉,你一定能行;只要你好好对待别人,同学们一定能喜欢你”。通过几次的接触启发,我与他慢慢沟通了。

  后来,我便加强攻势,再次找他话:“你的学习成绩在班里处于中游水平,这说明你很不笨;你有一颗善良的心,同学们都很喜欢你,但是你现在的表现却令老师很失望,你完全可以把你优秀的一面表现给大家,做一个老师喜欢,同学敬重的好学生,我希望你能遵守学校和班级的各项规章制度。与大家融合在一起,希望你从做人,做事方面奋力追赶。你现在对班级的生活、学习中的事情都漠不关心,如果我也放弃你,大家都不再理睬你,你会觉得生活有意思吗?你希望出现这种局面吗?”他重重地摇了摇头。“是啊,你很聪明,道理一点便通,我们一起努力,好吗?”他微微一笑,眼睛立刻生动起来。我心想:“看来这个学生还是有希望的。”自此,每当他有丁点进步时,我便适时鼓励与表扬他。还借助班干部的力量共同帮助他,使他逐渐明白了做人的道理。

  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他上课开始认真起来,作业也能按时上交,与同学之间的关系也改变了,比以前进步了许多……现在他已能融洽地与同

  学们生活在集体中,学习情况也今非昔比。班级的纪律和学习风气也有了明显的改善。

  通过这个案例我认为班主任的爱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前提。班主任对学生怀有真诚的感情,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自觉愉快地接受班主任的教诲。对于xx同学我放下架子亲近他,敞开心扉,以关爱之心来触动他的心弦。“动之于情,晓之于理”用师爱去温暖他,用情去感化他,用理去说服他,从而促使他主动地改正了错误。

  案例反思: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事业的基础和开始。学生非常需要班主任的爱,班主任只有情感投入,把爱的甘泉洒向他们的心田,使学生获得心理上的满足,才会使学生对教师崇敬、信任,从而激发学生对班主任的情感与对班级的热爱。

  教育孩子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责任,我们不仅仅只停留在孩子的学习成绩上,更要有心去关注孩子的心理发展,用爱去教育、疏导,使他们成长为具有健康人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篇三】

  案例背景:周五早上xx跑来对我说:“我的文具盒不见了。“怎么”会丢了?今天带了吗?”“带了的,刚才还在玩的呢?”“那你的文具盒什么样?”“就是上次你收过的那个。”我有印象,那个文具盒有很多机关,外观也很精美。上次就是xx和同桌的李亿在课堂上玩“机关”被我没收过。

  矛盾冲突:难道这只文具盒自己跑了不成。应该还在教室里的,于是把小朋友们召集回班:“同学们,xx的文具盒跑了,我们来当一回小小侦探,帮xx找回文具盒好吗?”“好!”同学们都很高的热情,于是开始在班中进行搜寻。很可惜,没有人汇报,我让xx别着急,小朋友一定能帮助你找到的。中午,郑蕊就跑来跟我说在温丽莉的凳子上找到了。凳子?很是奇怪。于是找来在回廊玩耍的温丽莉,问他,xx的文具盒怎么会跑到你凳子上了呀?温丽莉平时胆子就很小,说是我看到xx拿走的,我想找出来,刚找到,他们就叫我去玩了,不是我拿的。“温丽莉,是不是xx拿的,老师来调查,你去玩吧。”

  解决过程:事情在我心中已经明了,记起早上打扫卫生时发现xx的那只破损的文具盒,但没有问清楚,还不能下定论。私下里,找到xx,xx承认了是他拿的,但他说我不知道是谁的,才拿的。“那是你的吗?”“不是”“别人的东西能拿吗?”“不能”。xx是个脑子灵活的小孩,只是平时习惯有点差。上次已经捡过同学一本课外书没还了。这次一定要使他明白这种行为是小偷的行为,会被警察抓走的。“不管是因为什么原因,未经同意,拿别人的东西就是不对。如果不知道失主是谁,你也要交给老师啊。记得《一分钱》这首歌吗?”“在学校里,没有警察叔叔,那就交给老师,知道了吗?”xx的态度一向不错,他心智挺成熟的,看得出来,他不希望别人知道是他拿的,我也答应他,给他机会。于是我对同学们说:“因为xx不爱惜他的文具盒,所以离家出走了,后来发现挺想念xx的就来找罗老师了。”于是文具盒回到了xx手里。

  案例反思:一年级的学生还是不太懂事的,是非观念,偷窃概念对于部分学生来说还尚未形成。我们老师在处理问题是要耐心,细心。切忌武断的批评该生为偷窃行为。应该了解清楚事情真相,该生只因自己的文具盒有破损,恰巧见一新的,就自己拿了。面对这种情形,我们要循循善诱,我没有先入为主,严厉的批评他,只是告诉他这样的行为是偷窃。会被抓取,小朋友会不喜欢你的。当学生认识错误后,和他约定,改掉不经同意自己拿别人东西的坏行为。另外,教育孩子不只是老师的事,因此事后及时与家长联系,反应情况,让家长配合教育改正。

篇七:家校共育教育案例

  

  家校共育教育案例

  家校协同教育案例

  抓住“病因”,与家长达成共识

  XXXXXX家庭与学校的合作,家长有效配合学校对子女进行教育,关系到学校育人环境的全面改善,也直接决定着学校教育的效果。相对于学校教育,家庭同样承载着教育使命。笔者就身边学生的一个案例,来探究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合作,来达到相辅相成促进孩子健康成长的目标。

  我担任教师工作已经多年,在这些年的工作当中对“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相互合作、相互配合”这个问题也颇有些感触,下面针对一名学生的有关案例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有一天,我的学生XXX的妈妈来到我们学校找我,见面第一句话是:“XXX实在不好管!”听了这话,我很吃惊,为什么?听我细细道来……

  XXX是我们班里为数不多的机灵鬼之一。他见识多,思维敏捷,善于观察,能言会道。课堂上时常有他智慧的火花在闪烁,对于问题的精彩回答经常得到老师、同学们的赞赏。XXX还是个热心肠,他经常帮老师分发作业本,有什么累活、脏活也总是抢着干,为此,我还特意任命他为卫生委员。总之,这个孩子总是给我惊喜。

  这一次,是为了什么?原来XXX的作业写得分XXX,妈妈下班返来后,让他重新写,可是已经很晚了,XXX不想写,妈妈让他写,这样母子对峙了下去,就出现了开头的那一幕。我很惊讶,难道这孩子在学校一种表现,在家一种表现,是个“两面派”?

  听了他妈妈的话后,我又仔细想想XXX平时的表现,发现……课堂上,XXX会出现两种截然不同的状态。只要他集中精力认真听讲,那么一定会有精彩的发言;可一旦精力不集中,那他准又是走神一族,做小动作、开小差,回答的问题当然也不尽人意。聪明的孩子常常会调皮,课间里,他也会想出许多点子和同学疯玩,常会出现危险。

  我再次与XXX妈妈了解他家的情况,原来XXX一家原在农村,爸爸是到县城的一个建筑公司来打工,他和妈妈一起随爸爸来到这里。父母工作地方很远,下班晚,经常是放学后他一人在家。回家后,他常常先不写作业,先看电视、玩电脑,等爸爸妈妈回来后才开始写。由于时间晚了他写作业就非常马虎,错误很多,妈妈检查后他常要重写,很晚才睡。第二天上课会出现打瞌睡的现象。面对这么一个聪明的学生,他只要努

  力就一定能够取得成就,如果任其发展又将是另一种局面,面对他,我深思了……想培养他、帮助他,又深感自己的力量恐怕不够,思来想去,他的父母是我最好的助手。我想,有一点毋庸讳言,那就是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着共同的目标——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同时,家长与孩子接触时间最长,对孩子的了解较为全面,家长作为一种教育资源应受到学校、老师的重视。经过探讨,我和XXX的家长达成一致:家庭与学校合作,及时沟通,共同育人,促其进步。

  XXX在校大多数情况下表现多不错,是一个懂事的孩子,很多道理不用多说,他就明白,只是自控能力稍微差了些。面对这一问题的症结所在,我和XXX的妈妈商量采取以下的措施:我们商量把XXX在校的表现,通过“家校联系手册”或利用“家校通讯”来传达给家长,家长也通过同样的方式把孩子在家的表现传达给老师。通过老师和家长、家长和老师双方的沟通,我们能在第一时间了解孩子的在校、在家情况,出现问题后,能够有的放矢解决它。

  XXX愿意听到赞扬声,特别是在学校里、在班集体中,他更愿意看到同砚的羡慕和老师的赞赏。如果把同砚的羡慕和老师的赞赏再扩大到更大的范围——怙恃那里,那么他将更加高兴!妈妈再也不会说他瞎吹牛了,而且还有老师的亲笔签名。

  历来没发觉XXX有那么高的研究热忱,每天下学第一时间向我索要“这一天的表现”,以前那个什么都毫不在意的XXX像变了一个人,变得什么都在乎。

  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我们惊喜地发现XXX转变了许多,成绩有了大幅度地提高,与老师、同学的关系也越来越好了。

  这个案例让我认识到:现在的孩子很喜欢表现,他们都愿意听到赞扬声,愿意听到同学的羡慕和老师的赞赏。但这种表现常常持续不了多久,尤其是一些相对聪明的孩子常常是优点缺点伴随着出现。在家中,他们更是表现的与学校相比判若两人。他们是父母的中心,他们就毫无顾忌地任意所为。这就需要家长和老师及时沟通、联系,建立家校协作教育体系,使孩子保持家校的一致性。

  相对于学校教育,家庭同样承载着教育使命。家庭成员的亲近性,教育的随机性与细致性等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因此,家庭、学校教育能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合作,达到相辅相成促进孩子健康成长的目标。

  老师的主要任务就是教育孩子,如果XXX主动与老师联系了解孩子的情形,老师会感到非常高兴的。因为通过沟通,老师会更方便了解孩子的全面情形。XXX与老师沟通,重要的是把孩子研究、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告诉老师,实时和老师交

  流,使老师极早地发觉会出现某种问题的先兆。同样,家长实时与老师联系,能够了解孩子在学校里的情形,实时与老师配合,或者取得老师的有效地配合。

  XXX曾说过:“儿童只在这样的条件下才能实现和谐的全面的发展,就是两个教育者——学校和家庭,不仅要一致行动,要提出同样的要求,而且要志同道合,抱着一致的信念,始终从同样的原则出发,无论在教学的目的上、过程还是手段上,都不要发生分歧。”因而,家庭与学校的合作,家长有效配合学校对子女进行教育,关系到学校育人环境的全面改善,也直接决定着学校教育的效果。

天铭文秘网 https://www.itym8.com Copyright © 2019-2024 . 天铭文秘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天铭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吉ICP备1900176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