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天铭文秘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新能源产业融资问题及项目融资模式(7篇)

新能源产业融资问题及项目融资模式(7篇)

来源:公文范文 时间:2023-10-06 10:10:06

篇一:新能源产业融资问题及项目融资模式

  

  新能源产业融资问题及项目融资模式

  作者:谭宸宸

  来源:《中国民商》2019年第07期

  摘

  要:本篇文章首先对新能源产业融资特点进行概述,从融资方式单一、融资成本高、融资渠道不畅三个方面,对新能源产业融资问题进行解析,并以此为依据,提出新能源产业项目融资模式。

  关键词:新能源产业;融资问题;项目融资

  受到新能源产业自身特性的影响,直接决定新能源产业融资活动实施,而企业融资水平的差异,使得融资方式富有多元化特性,长时间以来,因为新能源项目自身投资时间比较长,风险发生几率高,在融资市场中面临风险的几率比较大。鉴于当前我国新能源市场发展空间,做好新能源产业融资问题管理工作,对推动新能源产业今后发展起到了重要意义。

  一、新能源产业融资特点

  (一)融资难度大

  从新能源产业融资效率角度来说,其和我国宏观经济发展有着直接影响,例如,在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的情况下,资本市场资金量相对较为扩充,可以给新能源项目开展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但是在宏观经济发展不稳定的情况下,例如经济运营效率不高,金融市场风险发生几率大的状况下,在投资新能源产业方面将会面临资金匮乏的状况。并且,新能源产业属于新兴产业,在其运营发展过程中,将会受到技术障碍、市场风险等因素影响,加剧融资难度。

  (二)技术不明确

  在当前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升的环境下,新能源产业融资水平从理论角度来说,将会受到科学创新能力等因素的影响,例如核心技术水平越高的新能源企业,融资的资金数量也相对较多,但是因为新能源核心技术在研发过程中缺少明确性,所以市场投资人员在对新能源评断过程中,一般会结合企业运营规模和偿债能力来决策和设定。在进行新能源开发过程中,需要得到诸多研发技术支持,但是因为受到融资因素影响,使得无法将技术运用其中,再加上融资数额大、投资周期长等因素影响,加剧了融资风险出现。

  二、新能源产业融资问题

  (一)融资方式单一

篇二:新能源产业融资问题及项目融资模式篇三:新能源产业融资问题及项目融资模式

  

  新能源项目融资计划书

  感谢您对我们的关注和支持。我们是一个专注于新能源领域的团队,致力于开发和推广绿色、可持续的能源解决方案。

  我们的目标是建设一座大型的太阳能发电站,项目总投资额为XXX万元。我们的融资计划如下:

  一、项目概述

  本项目地理位置优越,适宜太阳能发电。项目总规划装机容量为XX兆瓦,年发电量约为XXXX万千瓦时,可年节约XX万吨标准煤。同时,该项目具有良好的环保效益和经济效益。

  二、融资需求

  本项目总投资额为XXX万元,我们希望能够获得XX%的资本融资,即XX万元。我们将用于项目的前期筹备、土地购置、设备采购、施工建设等方面的支出。

  三、融资方式

  我们欢迎各种形式的融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股权融资、债务融资、并购重组等。我们将积极探索多种融资方式,确保为投资人提供最优惠的投资方案。

  四、项目前景

  本项目具有非常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发展空间。随着国家对新能源领域的政策支持不断加强,太阳能发电将成为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我们将充分利用地理优势和技术优势,争取在未来太阳能发电领域占据一席之地。

  -1-

  五、联系方式

  如果您有兴趣了解本项目的详细信息或者有任何建议和合作意向,请不要犹豫,随时联系我们。我们期待与您携手合作,共创美好未来。

  联系人:XXX

  联系电话:XXX

  邮箱:XXX

  地址:XXX

  再次感谢您的关注和支持。

  -2-

篇四:新能源产业融资问题及项目融资模式

  

  34.新能源汽车投融资模式的研究

  新能源汽车在近几年来呈现出了异常的发展态势,它的出现大大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交通方式以及生活方式,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新的挑战。就投融资模式而言,新能源汽车投融资模式的研究受到人们的关注。

  通过对新能源汽车投融资模式的调研,可以发现,企业在新能源汽车投融资模式上会存在一定的风险。例如,企业可能面临国家监管方面所规定的不同程度的风险;流动性风险,也就是资金可能会在很短的时间内难以流动;新能源汽车行业缺乏统一的行业标准,因此可能会有投资者在技术开发上所面临的风险等。

  因此,有必要结合当前新能源汽车投融资模式的特点,以及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探究提出更保障的新能源汽车投融资模式,以确保行业的健康发展。

  通过对新能源汽车投融资模式的研究,我深刻的感受到了新能源汽车的的重要性,同时也深知需要在投融资模式上下功夫,以确保企业的资金安全,以及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另外,投资者也需要综合考虑风险因素,以便有效的管理资金,实现投融资模式的可持续发展。在新能源汽车投融资模式的探索中,科技也有重要的作用。新能源汽车公司可以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有效地收集、处理和存储投资者的信息,并通过技术手段进行风险监测和风险预测,从而更加准确地确定投融资模式。

  此外,新能源汽车投融资模式也受参与者的关注。投融资模式不是一蹴而就,而是应该让投资者和发起方进行畅所欲言,做出最合理的安排。因此,当发起方和参与者都前后一致时,投资者才可能在有效的风险管理下,有效的实现投融资的目的,从而有效的推动新能源汽车投融资模式的发展。

  总之,研究新能源汽车投融资模式,对改善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首先,新能源汽车投融资模式的研究将为企业提供安全可靠的投资方案及风险预测方法;其次,可以利用科技把握投资风险;最后,应当重视投融资模式参与者的参与,共同研究新能源汽车投融资模式的可行性,有助于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健康发展。除了技术手段,对新能源汽车投融资模式的研究还可以借鉴其他行业的成功经验。当前各国政府的政策措施也是推进新能源汽车投融资模式发展的强大助力。例如,政府可以通过减少国家税收负担来鼓励私人参与新能源汽车的研发投资;政府还可以通过建立金融协会,将企业与金融机构平等对话,以此促进新能源汽车投融资模式的开展;此外,政府还可以通过支持银行消费贷款、财政支持等方式,直接或间接地降低新能源汽车投资的门槛,促进投融资模式的发展。

  因此,研究新能源汽车投融资模式应当从实际出发,做到既要把握长远发展,又要注意政策细节,也要考虑实际需求,以此促进新能源汽车投融资模式的可持续发展。新能源汽车投融资模式的研究不仅关系到新能源汽车行业投融资的未来发展,而且也是影响公司规划、风险管理等活动的重要因素。研究新能源汽车投融资模式应当考虑各方面因素,包括科技发展、投融资模式参与者的参与、政府政策等。

  首先,新能源汽车投融资模式应当利用新技术进行风险监测和风险预测,并强调参与者共同参与,才能有效解决投融资安排的问题。其次,政府也应通过减少税收负担、建立交流平台以及支持贷款等政策,来促进新能源汽车投融资模式的发展。最后,新能源汽车投融资模式的研究需要做到既要把握长远发展,又要注意政策细节,也要考虑实际需求,从而推动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健康发展。

篇五:新能源产业融资问题及项目融资模式

  

  新能源企业融资现状

  新能源企业融资现状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尤其是在全球范围内推动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新能源产业更是备受关注。然而,相较于传统行业,新能源企业的融资方式、渠道与策略均有所不同。

  首先是融资方式。新能源企业主要依靠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两种方式来筹集资金。股权融资是新能源企业经常采用的一种方式,通过发行股票或增资等方式向投资者筹集资金。债权融资则是企业向银行、保险公司等机构申请贷款或发行债券等方式筹集资金。

  其次是融资渠道。新能源企业融资的渠道相对传统行业来说更加多元化,包括银行贷款、股票发行、债券发行、私募股权融资、众筹等方式。此外,一些新能源企业还通过创业投资、天使投资等方式获得融资。

  最后是融资策略。新能源企业需要根据自身发展阶段及市场需求制定不同的融资策略。在初期阶段,企业需要重点关注产品研发及市场拓展,此时应采用较为保守的融资方式,如银行贷款等。当企业进入成长期后,应采用更多元化的融资方式,如股权融资、债券发行等。

  总的来说,新能源企业的融资现状与传统行业相比有着明显的差异。企业需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融资方式和渠道,并制定可行的融资策略,以推动企业的健康发展。

  -1-

篇六:新能源产业融资问题及项目融资模式

  

  新能源汽车项目

  融资方案分析

  xx有限责任公司

  目录

  第一章..............................................................................................................4一、优势分析(S)..............................................................................................4二、劣势分析(W)............................................................................................6三、机会分析(O).............................................................................................6四、威胁分析(T)

  ..............................................................................................第二章

  项目背景分析....................................................................................15第三章

  资金成本分析....................................................................................1一、权益资金成本分析......................................................................................1二、债务资金成本分析......................................................................................1第四章

  资金结构优化比选

  .............................................................................2一、息税前利润—每股利润分析法

  ...................................................................2二、比较资金成本法

  ..........................................................................................21第五章............................................................................................................24一、股东权利及义务

  ..........................................................................................24二、董事.............................................................................................................26三、高级管理人员

  ..............................................................................................3四、监事.............................................................................................................32第六章............................................................................................................35一、优势分析(S)............................................................................................35二、劣势分析(W)..........................................................................................3三、机会分析(O)...........................................................................................3四、威胁分析(T)

  ............................................................................................3第七章............................................................................................................46一、公司发展规划

  ..............................................................................................46二、保障措施

  ......................................................................................................4第一章

  一、优势分析(S)

  (一)自主研发优势

  公司在各个细分领域深入研究的同时,通过整合各平台优势,构建全产品系列,并不断进行产品结构升级,顺应行业一体化、集成创新的发展趋势。通过多年积累,公司产品性能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公司多年来坚持技术创新,不断改进和优化产品性能,实现产品结构升级。公司结合国内市场客户的个性化需求,不断升级技术,充分体现了公司的持续创新能力。

  在不断开发新产品的过程中,公司已有多项产品均为国内领先水平。在注重新产品、新技术研发的同时,公司还十分重视自主知识产权的保护。

  (二)工艺和质量控制优势

  公司进口大量设备和检测设备,有效提高了精度、生产效率,为产品研发与确保产品质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此外,公司是行业内较早通过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的企业之一,公司产品根据市场及客户需要通过了产品认证,表明公司产品不仅满足国内高端客户的要求,而且部分产品能够与国际标准接轨,能够跻身于国际市场竞争中。在

  日常生产中,公司严格按照质量体系管理要求,不断完善产品的研发、生产、检验、客户服务等流程,保证公司产品质量的稳定性。

  (三)产品种类齐全优势

  公司不仅能满足客户对标准化产品的需求,而且能根据客户的个性化要求,定制生产规格、型号不同的产品。公司齐全的产品系列,完备的产品结构,能够为客户提供一站式服务。对公司来说,实现了对具有多种产品需求客户的资源共享,拓展了销售渠道,增加了客户粘性。

  公司产品价格与国外同类产品相比有较强性价比优势,在国内市场起到了逐步替代进口产品的作用。

  (四)营销网络及服务优势

  根据公司产品服务的特点、客户分布的地域特点,公司营销覆盖了华南、华东、华北及东北等下游客户较为集中的区域,并在欧美、日本、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初步建立经销商网络,及时了解客户需求,为客户提供贴身服务,达到快速响应的效果。

  公司拥有一支行业经验丰富的销售团队,在各区域配备销售人员,建立从市场调研、产品推广、客户管理、销售管理到客户服务的多维度销售网络体系。公司的服务覆盖产品服务整个生命周期,公司多名

  销售人员具有研发背景,可引导客户的技术需求并为其提供解决方案,为客户提供及时、深入的专业技术服务与支持。

  公司与经销商互利共赢,结成了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公司经销网络较为稳定,有利于深耕行业和区域市场,带动经销商共同成长。

  二、劣势分析(W)

  (一)资本实力相对不足

  近年来,随着公司订单迅速增加,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各类产品市场逐步打开,公司对流动资金需求增大;随着产品技术水平的提升,公司对先进生产设备及研发项目的投资需求也持续增加。公司规模和业务的不断扩大对公司的资本实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公司急需改变以往主要靠自有资金的发展模式,转向利用多种融资方式相结合模式,以求增强资本实力,更进一步地扩大产能、自主创新、持续发展。

  (二)规模效益不明显

  历经多年发展,行业整合不断加速。公司已在同行业企业中占据了较为优势的市场地位。但与行业的龙头厂商相比,公司的规模效益仍存在提升空间。因此,公司拟通过加大优势项目投资,扩大产能规模,促进公司向规模经济化方向进一步发展。

  三、机会分析(O)

  (一)长期的技术积累为项目的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

  目前,公司已具备产品大批量生产的技术条件,并已获得了下游客户的普遍认可,为项目的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国家政策支持国内产业的发展

  近年来,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规范产业发展。在国家政策的助推下,本产业已成为我国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伴随着提质增效等长效机制政策的引导,本产业将进入持续健康发展的快车道,项目产品亦随之快速升级发展。

  四、威胁分析(T)

  (一)市场风险

  1、市场竞争风险

  目前我国相关行业内企业数量较多且绝大多数为中小型企业,市场化程度较高、产业集中度低、市场竞争较为激烈。相关行业的重要技术支撑正在不断转变发展思路,向高质量发展迈进,同时随着国家对相关行业整治力度加强,环保要求进一步提升,行业内主要企业都在依靠科技进步、管理创新、节能减排来推进转型升级,并呈现资源向优势企业不断集中的趋势,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相关企业之间的竞争。若公司未来不能进一步提升品牌影响力和竞争优势,公司的业务和经营业绩将会受到不利影响。

  2、原材料及能源价格波动风险

  若未来原材料及能源采购价格发生较大波动,公司在销售产品定价、成本控制等方面未能有效应对,可能对公司经营产生不利影响。

  3、宏观经济波动风险

  近年来受欧美国家一系列贸易限制措施等因素影响,对我国经济发展特别是外贸出口造成冲击,外贸出口的下降直接影响了公司下游客户出口业务,而随着国内经济增速放缓,相关行业及下游相关行业的需求也受到一定影响。公司相关业务同时会受到国内外市场供需和经济周期性波动的影响,因此公司经营将会面临宏观经济波动引致的风险。

  4、人民币汇率波动及国际贸易摩擦的风险

  随着汇率制度改革不断深入,人民币汇率波动渐趋市场化,同时国内外政治、经济环境也影响着人民币汇率的走势,对我国出口企业的国际竞争力造成不利影响,进而产生将不利影响传导至相关行业的风险,下游客户由于心理预期不明确,导致其相关业务下单更趋谨慎。如果未来国际间贸易摩擦加剧,将会产生对相关行业发展不利影响的风险。

  (二)环保风险

  随着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逐渐增强以及相关环保法律法规的实施,国家对相关产业提出了更高的环保要求,公司的排污治理成本将进一

  步提高。公司历来十分重视环境保护工作,持续加大环保方面投入,严格遵守环保法律法规,未发生重大环境污染事故和严重的环境违法行为。但如果公司不能始终严格执行在环保方面的标准,或操作人员不按规章操作,可能增加公司在环保治理方面的费用支出,将面临一定的环境保护风险。此外,若国家进一步提高环保标准,公司上游生产企业也面临较大的增加环保投入的压力,公司存在采购价格上升的风险,从而影响公司的盈利能力。

  (三)技术风险

  1、技术开发风险

  近年来,公司紧密把握产品市场发展趋势,密切跟踪客户个性化需求的变化,开发一系列差别化加工工艺。不同客户对产品要求不尽相同,新产品的更新速度较快,这要求公司紧跟客户的需求变化,对工艺不断进行技术研发、更新、升级。虽然公司对市场需求趋势变动的前瞻能力较强,具有较强的新工艺开发能力,但由于新工艺的开发需要投入较多的人力和财力,周期较长,开发过程不确定因素较多,公司存在技术开发风险。

  2、技术流失风险

  公司一贯重视科技创新,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开发,公司在高质量产品等方面具备了较为深厚的技术沉淀,形成了技术流程先进的工艺,有力支撑了公司的快速健康发展。公司建立了严格的保密工作制度,与公司核心技术人员均签署了《保密协议》,严格规定了技术人员的保密职责。尽管公司采取了上述措施防止核心技术对外泄露,但若公司核心技术人员离职或私自泄露公司技术机密,仍可能会给公司带来直接或间接的经济损失。

  (四)财务风险

  1、主要客户发生不利变动及流失风险

  行业及产品特点导致客户较为分散、集中度较低、变动较大。公司不断加大营销力度,努力拓展市场,扩大收入来源,但行业竞争的加剧以及服装行业客户需求的变化,将影响本公司客户的经营状况及客户对公司印染服务的需求,若公司不能保持对市场的前瞻性判断,持续开拓新客户并对现有客户情况的不利变化作出及时反应,或者市场环境变化导致公司目前的优势业务领域出现较大波动,或者公司主要客户自身经营情况出现较大波动而减少对公司印染服务的采购,或者其他竞争对手的出现导致主要客户的不利变动及流失,将会对公司业绩造成不利影响。

  2、短期偿债能力不足的风险

  为应对市场需求的增加,公司持续扩大产能规模,固定资产投资和生产经营活动对资金的需求量较大,公司主要通过银行贷款方式解

  决资金需求问题。公司资产负债率较高,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偏低,存在短期偿债能力不足的风险。

  3、存货跌价风险

  若未来市场环境发生变化或竞争加剧使得存货可变现净值低于账面价值,将导致公司存货跌价风险增加,对公司的盈利能力产生不利影响。

  4、现金收款的风险

  部分客户交易金额较小、频次较高,由于客户付款习惯以及出于交易便利性,公司存在销售现金收款的情形。为保证公司资金安全,公司已制定了《财务管理制度》、《销售管理制度》等管理制度,对现金收取范围、现金库存限额、出纳人员工作职责、现金流转过程等方面进行了进一步规范,严格控制销售现金收款,但现金交易安全性相对较差,对内控要求更高,存在因相关制度或措施执行不到位导致现金管理不善给公司造成损失的风险。

  5、净资产收益率下降的风险

  在项目产生效益之前,公司的净利润可能难以实现同比例增长。因此公司存在短期因净资产快速增加而导致净资产收益率下降的风险。

  (五)项目建设风险

  1、投资项目建设风险

  公司投资项目实施过程涉及建筑工程、设备购置、设备安装等多个环节,组织和管理工作量大,受到工程进度、工程管理等因素的影响。虽然公司在项目组织实施、施工进度管理、施工质量控制和设备采购管理等方面均采取了控制措施并规范了运作流程,但在投资项目实施过程中仍可能存在项目管理能力不足、实施进度拖延等问题,从而影响项目的顺利实施。

  2、固定资产折旧增加的风险

  公司投资项目完成后,固定资产规模将显著增加,每年将新增一定金额的固定资产折旧和研发费用。如果投资项目在投产后没有及时产生预期效益,可能会对公司盈利能力造成不利影响。

  3、新增产能无法及时消化的风险

  本公司已对投资项目进行充分的可行性论证,认为项目具有良好市场前景和效益预期,新增产能可以得到有效消化。但公司投资项目的可行性分析是基于当前市场环境、现有技术基础、对未来市场趋势的预测等因素作出的,而投资项目需要一定的建设期和达产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和项目建成后,如果市场环境、相关政策等方面出现重大不利变化或者市场拓展不理想,投资项目可能无法实现预期收益。

  (六)管理风险

  1、规模扩张带来的管理风险

  公司的资产规模将大幅增加,业务规模将迅速扩大,这对公司经营管理层的管理与协调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如果公司不能建立与规模相适应的高效经营管理体系和经营管理团队,则将给公司稳定、健康、可持续发展带来一定的风险。

  2、内部控制的风险

  公司已经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建立了相对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能够对公司各项业务活动的良性运行及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单位内部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提供保障,但受公司业务规模的扩张、外部环境的变化等因素影响,公司可能存在内部控制失效的风险。

  (七)人力资源风险

  相关行业竞争日趋激烈,要求相关企业通过科技进步、管理创新、节能减排推动转型升级,因此行业内企业对优秀人才的争夺亦趋激烈。公司积极倡导创新和谐、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为人才的培育与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公司已形成了自身的人才培养体系,拥有一批业务能力、管理能力较强的优秀人才。随着公司投资项目的建成投产和公司业务的快速发展,将对生产组织、内部管理、技术开发、售后服务等各环节提出更高的要求,相应的对各类人才的需求将不断增加,如果公司未及时引进合适人才或发生核心人员的流失,将对公司经营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八)自然灾害和重大疫情等不可抗力因素导致的经营风险

  规模较大的自然灾害和严重的疫情,可能会形成消费市场景气度的下降或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甚至给社会造成较为严重的经济损失。自然灾害和重大疫情等的发生非公司所能预测,但其可能会严重影响消费者信心并形成停工损失,从而对公司的业务经营、财务状况造成负面影响。

  第二章

  项目背景分析

  目前,全球新能源汽车第一大技术来源国为中国,中国新能源汽车专利申请量占全球新能源汽车专利总申请量的66.79%;其次是日本,日本新能源汽车专利申请量占全球新能源汽车专利总申请量的11.82%。韩国、美国和德国分别排全球新能源汽车专利申请量的三四五位。

  从趋势上看,2012年之前,日本是全球新能源汽车专利申请最多的国家,2013年开始中国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专利申请最多的国家,并从此长居世界第一的位置。2020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专利申请数量为19739项。

  中国方面,江苏省是中国新能源汽车申请专利数量最多的省份,截止2021年7月29日,江苏省新能源汽车专利申请数量高达16700项。广东省、浙江省新能源汽车专利数量均超过1万项。中国当前申请省(市、自治区)新能源汽车专利数量排名前十的省份还有北京市、安徽省、上海市、山东省、河南省、天津市、重庆市。

  全球新能源汽车行业专利申请TOP10申请人分别是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株式会社LG化学、国家电网公司、福特全球技术公司、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起亚自动车株式会社。

  从区域发展的态势来看,国家层面统筹区域协调发展,加快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长江经济带建设,加大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引导产业逐步向内陆地区梯度转移,促进经济发展空间从沿海地区向沿江内陆拓展。同时,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的国家区域发展新布局全面展开,辽中南、山东半岛、长江中游、海峡西岸等新的城市群快速崛起,国内地区间经济发展差距将逐步缩小。长三角地区区域一体化进程提速,上海龙头带动作用不断增强,对江苏、浙江等周边区域的“溢出”效应和“虹吸”效应同步显现。江苏省确立“苏南提升、苏中崛起、苏北振兴”区域发展方略,推进宁镇扬、(沪)苏通、锡常泰融合发展,加快建设沿沪宁线、沿江、沿海、沿东陇海线经济带。无锡虽然会面临着区域一体化发展中城市间竞争加剧的挑战,但也可以获得融入国家战略,加快提升区域性中心城市功能的机遇。

  第三章

  资金成本分析

  一、权益资金成本分析

  权益资金成本是指企业所有者投入的资本金,对于股份制企业而言,即为股东的股本资金。股本资金又分优先股和普通股。两种股本资金的资金成本是不同的。

  (一)优先股资金成本

  优先股的成本包括支付给优先股股东的股息及发行费用。优先股通常有固定的股息,优先股股息用税后净利润支付,这一点与贷款、债券利息等的支付不同。此外,股票一般是不还本的,故可将它视为永续年金。

  (二)普通股资金成本

  普通股资金成本可以按照股东要求的投资收益率确定。如果股东要求项目评价人员提出建议,普通股资金成本可采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法、税前债务成本加风险溢价法和股利增长模型法等方法进行估算,也可参照既有法人的净资产收益率。

  1.采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法

  2.采用税前债务成本加风险溢价法

  3.采用股利增长模型法

  二、债务资金成本分析

  (一)所得税前的债务资金成本分析

  1.借款资金成本计算

  向银行及其他各类金融机构以借贷方式筹措资金时,应分析各种可能的借款利率水平、利率计算方式(固定利率或者浮动利率)、计息(单利、复利)和付息方式,以及偿还期和宽限期,计算借款资金成本,并进行不同方案比选。

  2.债券资金成本计算

  债券的发行价格有三种:溢价发行,即以高于债券票面金额的价格发行;折价发行,即以低于债券票面金额的价格发行;等价发行,即按债券票面金额的价格发行。调整发行价格可以平衡票面利率与购买债券收益之间的差距。债券资金成本的计算与借款资金成本的计算类似。

  3.融资租赁资金成本计算

  采取融资租赁方式所支付的租赁费一般包括类似于借贷融资的资金占用费和对本金的分期偿还额。

  (二)所得税后的债务资金成本

  借贷、债券等的筹资费用和利息支出均在缴纳所得税前支付,对于股权投资方,可以取得所得税抵减的好处。

  (三)扣除通货膨胀影响的资金成本

  借贷资金利息等通常包含通货膨胀因素的影响,这种影响既来自于近期实际通货膨胀,也来自于未来预期通货膨胀。

  第四章

  资金结构优化比选

  一、息税前利润—每股利润分析法

  将企业的盈利能力与负债对股东财富的影响结合起来,去分析资金结构与每股利润之间的关系,进而确定合理的资金结构的方法,叫息税前利润—每股利润分析法(EBIT—EPS分析法),也称每股利润无差别点法。

  息税前利润—每股利润分析法是利用息税前利润和每股利润之间的关系来确定最优资金结构的方法,也即利用每股利润无差别点来进行资金结构决策的方法。所谓每股利润无差别点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融资方案下普通股每股利润相等时的息税前利润点,亦称息税前利润平衡点或融资无差别点。根据每股利润无差别点,分析判断在什么情况下可利用什么方式融资,以安排及调整资金结构,这种方法确定的最佳资金结构亦即每股利润最大的资金结构。

  分析者可以在依据上式计算出不同融资方案间的无差别点之后,通过比较相同息税前利润情况下的每股利润值大小,分析各种每股利润值与临界点之间的距离及其发生的可能性,来选择最佳的融资方案。当息税前利润大于每股利润无差别点时,增加长期债务的方案要比增

  发普通股的方案有利;而息税前利润小于每股利润无差别点时,增加长期债务则不利。

  所以,这种分析方法的实质是寻找不同融资方案之间的每股利润无差别点,找出对股东最为有利的最佳资金结构。

  这种方法既适用于既有法人项目融资决策,也适用于新设法人项目融资决策。对于既有法人项目融资,应结合公司整体的收益状况和资金结构,分析何种融资方亲能够使每股利润最大;对于新设法人项目而言,可直接分析不同融资方案对每股利润的影响,从而选择适合的资金结构。

  二、比较资金成本法

  (一)比较资金成本法概念

  比较资金成本法是指在适度财务风险的条件下,测算可供选择的不同资金结构或融资组合方案的加权平均资金成本率,并以此为标准相互比较确定最佳资金结构的方法。

  运用比较资金成本法必须具备两个前提条件:一是能够通过债务筹资;二是具备偿还能力。

  其程序包括:

  1.拟定几个筹资方案;

  2.确定各方案的资金结构;

  3.计算各方案的加权资金成本;

  4.通过比较,选择加权平均资金成本最低的结构为最优资金结构。

  (二)比较资金成本法的两种方法

  项目的融资可分为创立初始融资和发展过程中追加融资两种情况。与此相应地,项目资金结构决策可分为初始融资的资金结构决策和追加融资的资金结构决策。下面分别说明比较资金成本法在这两种情况下的运用。

  1.初始融资的资金结构决策

  项目公司对拟订的项目融资总额,可以采用多种融资方式和融资渠道来筹集每种融资方式的融资额亦可有不同安排,因而形成多个资金结构或融资方案。在各融资方案面临相同的环境和风险情况下,利用比较资金成本法,可以通过加权平均融资成本率的测算和比较来作出选择。

  2.追加融资的资金结构决策

  项目有时会因故需要追加筹措新资,即追加融资。因追加融资以及融资环境的变化,项目原有的最佳资金结构需要进行调整,在不断变化中寻求新的最佳资金结构,实现资金结构的最优化。

  项目追加融资可有多个融资方案可供选择。按照最佳资金结构的要求,在适度财务风险的前提下,选择追加融资方案可用两种方法:

  一种方法是直接测算各备选追加融资方案的边际资金成本率,从中比较选择最佳融资组合方案;另一种方法是分别将各备选追加融资方案与原有的最佳资金结构汇总,测算比较各个追加融资方案下汇总资金结构的加权资金成本率,从中比较选择最佳融资方案。

  第五章

  一、股东权利及义务

  1、公司股东享有下列权利:

  (1)依照其所持有的股份份额获得股利和其他形式的利益分配;

  (2)依法请求、召集、主持、参加或者委派股东代理人参加股东大会,并行使相应的表决权;

  (3)对公司的经营进行监督,提出建议或者质询;

  (4)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及本章程的规定转让、赠与或质押其所持有的股份;

  (5)查阅本章程、股东名册、公司债券存根、股东大会会议记录、董事会会议决议、监事会会议决议、财务会计报告;

  (6)公司终止或者清算时,按其所持有的股份份额参加公司剩余财产的分配;

  (7)对股东大会作出的公司合并、分立决议持异议的股东,要求公司收购其股份;

  (8)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或本章程规定的其他权利。

  2、公司股东大会、董事会决议内容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股东有权请求人民法院认定无效。

  股东大会、董事会的会议召集程序、表决方式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本章程,或者决议内容违反本章程的,股东有权自决议作出之日起60日内,请求人民法院撤销。

  监事会、董事会收到前款规定的股东书面请求后拒绝提起诉讼,或者自收到请求之日起30日内未提起诉讼,或者情况紧急、不立即提起诉讼将会使公司利益受到难以弥补的损害的,前款规定的股东有权为了公司的利益以自己的名义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他人侵犯公司合法权益,给公司造成损失的,本条第一款规定的股东可以依照前两款的规定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3、董事、高级管理人员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本章程的规定,损害股东利益的,股东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4、公司股东承担下列义务:

  (1)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和本章程;

  (2)依其所认购的股份和入股方式缴纳股金;

  (3)除法律、法规规定的情形外,不得退股;

  5、持有公司5%以上有表决权股份的股东,将其持有的股份进行质押的,应当自该事实发生当日,向公司作出书面报告。

  6、公司的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员不得利用其关联关系损害公司利益。违反规定的,给公司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二、董事

  1、公司设董事会,对股东大会负责。

  2、董事会由9名董事组成(其中独立董事3人),设董事长1人

  3、董事会行使下列职权:

  (1)召集股东大会,并向股东大会报告工作;

  (2)执行股东大会的决议;

  (3)决定公司的经营计划和投资方案;

  (4)制订公司的年度财务预算方案、决算方案;

  (5)制订公司的利润分配方案和弥补亏损方案;

  (6)在股东大会授权范围内,决定公司对外投资、收购出售资产、资产抵押、对外担保事项、委托理财、关联交易等事项;

  (7)决定公司内部管理机构的设置;

  (8)聘任或者解聘公司总经理、董事会秘书;根据总经理的提名,聘任或者解聘公司副总经理、财务总监等高级管理人员,并决定其报酬事项和奖惩事项。

  4、公司董事会应当就注册会计师对公司财务报告出具的非标准审计意见向股东大会作出说明。

  5、董事会制定董事会议事规则,以确保董事会落实股东大会决议,提高工作效率,保证科学决策。

  6、董事会应当确定对外投资、收购出售资产、资产抵押、对外担保事项、委托理财、关联交易的权限,建立严格的审查和决策程序;重大投资项目应当组织有关专家、专业人员进行评审,并报股东大会批准。

  7、董事会设董事长1人,由董事会以全体董事的过半数选举产生。

  8、董事长行使下列职权:

  (1)主持股东大会和召集、主持董事会会议;

  (2)督促、检查董事会决议的执行;

  (3)签署董事会重要文件和其他应由公司法定代表人签署的其他文件;

  (4)行使法定代表人的职权;

  (5)在发生特大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的紧急情况下,对公司事务行使符合法律规定和公司利益的特别处置权,并在事后向公司董事会和股东大会报告;

  (6)董事会授予的其他职权。

  9、董事长不能履行职务或者不履行职务的,由半数以上董事共同推举一名董事履行职务。

  10、董事会每年至少召开两次会议,由董事长召集,于会议召开10日以前书面通知全体董事和监事。

  11、代表1/10以上表决权的股东、1/3以上董事或者监事会,可以提议召开董事会临时会议。董事长应当自接到提议后10日内,召集和主持董事会会议。

  12、董事会召开临时董事会会议的通知方式为:于会议召开三日之前以电话、传真或电子邮件的方式通知全体董事。

  13、董事会会议通知包括以下内容:

  (1)会议日期和地点;

  (2)会议期限;

  (3)事由及议题;

  (4)发出通知的日期。

  14、董事会会议应有过半数的董事出席方可举行。董事会作出决议,必须经全体董事的过半数通过。

  董事会决议的表决,实行一人一票。

  15、董事与董事会会议决议事项所涉及的企业有关联关系的,不得对该项决议行使表决权,也不得代理其他董事行使表决权。该董事会会议由过半数的无关联关系董事出席即可举行,董事会会议所作决议须经无关联关系董事过半数通过。出席董事会的无关联董事人数不足3人的,应将该事项提交股东大会审议。

  16、董事会决议表决方式为:董事以举手表决方式或者以书面表决方式。

  董事会临时会议在保障董事充分表达意见的前提下,可以用传真方式或召开电话会议的方式进行并作出决议,并由参会董事签字。

  17、董事会会议,应由董事本人出席;董事因故不能出席,可以书面委托其他董事代为出席,委托书中应载明代理人的姓名,代理事项、授权范围和有效期限,并由委托人签名或盖章。代为出席会议的董事应当在授权范围

  内行使董事的权利。董事未出席董事会会议,亦未委托代表出席的,视为放弃在该次会议上的投票权。

  18、董事会应当对会议所议事项的决定做成会议记录,出席会议的董事应当在会议记录上签名。

  董事会会议记录作为公司档案保存,保存期限不少于10年。

  19、董事会会议记录包括以下内容:

  (1)会议召开的日期、地点和召集人姓名;

  (2)出席董事的姓名以及受他人委托出席董事会的董事(代理人)姓名;

  (3)会议议程;

  (4)董事发言要点;

  (5)每一决议事项的表决方式和结果(表决结果应载明赞成、反对或弃权的票数)。

  三、高级管理人员

  1、公司设总经理1名,由董事会聘任或解聘。公司可设副总经理,由董事会聘任或解聘。

  公司总经理、副总经理、财务总监和董事会秘书为公司高级管理人员。

  董事可受聘兼任总经理、副总经理或者其他高级管理人员。

  财务总监是公司的财务负责人。

  董事会秘书负责信息披露事务,是公司的信息披露负责人。

  2、本章程关于不得担任董事的情形、同时适用于高级管理人员。

  财务负责人作为高级管理人员,除符合前款规定外,还应当具备会计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资格,或者具有会计专业知识背景并从事会计工作三年以上。

  本章程关于勤勉义务的规定,同时适用于高级管理人员。

  3、在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单位担任除董事以外其他职务的人员,不得担任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

  4、总经理和其他高级管理人员每届任期3年,连聘可以连任。

  5、总经理对董事会负责,行使下列职权:

  (1)主持公司的经营管理工作,组织实施董事会决议,并向董事会报告工作;

  (2)组织实施公司年度经营计划和投资方案;

  (3)拟订公司内部管理机构设置方案;

  (4)拟订公司的基本管理制度;

  (5)制定公司的具体规章;

  (6)提请董事会聘任或者解聘公司副总经理、财务总监;

  (7)决定聘任或者解聘除应由董事会决定聘任或者解聘以外的负责管理人员;

  (8)拟定公司职工的工资、福利、奖惩,决定公司职工的聘用和解聘;

  (9)本章程或董事会授予的其他职权。

  6、总经理应当列席董事会会议。非董事总经理在董事会上没有表决权。

  7、总经理应当制定总经理工作细则,报董事会批准后实施。

  8、总经理工作细则包括下列内容:

  (1)总经理会议召开的条件、程序和参加的人员;

  (2)总经理及其他高级管理人员各自具体的职责及其分工;

  (3)公司资金、资产运用,签订重大合同的权限,以及向董事会、监事会的报告制度;

  (4)董事会认为必要的其他事项。

  9、总经理可以在任期届满以前提出辞职。有关总经理辞职的具体程序和办法由总经理与公司之间的劳动合同规定。

  10、公司副总经理、财务总监由总经理提名,董事会聘任,副总经理、财务总监对总经理负责,向其汇报工作,并根据分派业务范围履行相关职责。

  11、总经理及其他高级管理人员执行公司职务时违反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或本章程的规定,给公司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四、监事

  1、公司设监事会。监事会由三名监事组成,监事会设主席1人。

  监事会主席由全体监事过半数选举产生。监事会主席召集和主持监事会会议;监事会主席不能履行职务或者不履行职务的,由半数以上监事共同推举一名监事召集和主持监事会会议。

  监事会应当包括股东代表和适当比例的公司职工代表,其中职工代表的比例不低于1/3。监事会中的职工代表由公司职工通过职工代表大会选举产生。

  2、监事会行使下列职权:

  (1)应当对董事会编制的公司定期报告进行审核并提出书面审核意见;

  (2)检查公司财务;

  (3)对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执行公司职务的行为进行监督,对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本章程或者股东大会决议的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提出罢免的建议;

  (4)当董事、高级管理人员的行为损害公司的利益时,要求董事、高级管理人员予以纠正;

  (5)提议召开临时股东大会,在董事会不履行《公司法》规定的召集和主持股东大会职责时召集和主持股东大会;

  (6)向股东大会提出提案;

  (7)依照《公司法》第一百五十二条的规定,对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提起诉讼;

  (8)发现公司经营情况异常,可以进行调查;必要时,可以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专业机构协助其工作,费用由公司承担。

  3、监事会每6个月至少召开一次会议。监事可以提议召开临时监事会会议。

  监事会决议应当经半数以上监事通过。

  4、监事会制定监事会议事规则,明确监事会的议事方式和表决程序,以确保监事会的工作效率和科学决策。

  监事有权要求在记录上对其在会议上的发言作出某种说明性记载。监事会会议记录作为公司档案保存10年。

  5、监事会会议通知包括以下内容:

  (1)举行会议的日期、地点和会议期限;

  (2)事由及议题;

  (3)发出通知的日期。

  第六章

  一、优势分析(S)

  (一)自主研发优势

  公司在各个细分领域深入研究的同时,通过整合各平台优势,构建全产品系列,并不断进行产品结构升级,顺应行业一体化、集成创新的发展趋势。通过多年积累,公司产品性能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公司多年来坚持技术创新,不断改进和优化产品性能,实现产品结构升级。公司结合国内市场客户的个性化需求,不断升级技术,充分体现了公司的持续创新能力。

  在不断开发新产品的过程中,公司已有多项产品均为国内领先水平。在注重新产品、新技术研发的同时,公司还十分重视自主知识产权的保护。

  (二)工艺和质量控制优势

  公司进口大量设备和检测设备,有效提高了精度、生产效率,为产品研发与确保产品质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此外,公司是行业内较早通过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的企业之一,公司产品根据市场及客户需要通过了产品认证,表明公司产品不仅满足国内高端客户的要求,而且部分产品能够与国际标准接轨,能够跻身于国际市场竞争中。在

  日常生产中,公司严格按照质量体系管理要求,不断完善产品的研发、生产、检验、客户服务等流程,保证公司产品质量的稳定性。

  (三)产品种类齐全优势

  公司不仅能满足客户对标准化产品的需求,而且能根据客户的个性化要求,定制生产规格、型号不同的产品。公司齐全的产品系列,完备的产品结构,能够为客户提供一站式服务。对公司来说,实现了对具有多种产品需求客户的资源共享,拓展了销售渠道,增加了客户粘性。

  公司产品价格与国外同类产品相比有较强性价比优势,在国内市场起到了逐步替代进口产品的作用。

  (四)营销网络及服务优势

  根据公司产品服务的特点、客户分布的地域特点,公司营销覆盖了华南、华东、华北及东北等下游客户较为集中的区域,并在欧美、日本、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初步建立经销商网络,及时了解客户需求,为客户提供贴身服务,达到快速响应的效果。

  公司拥有一支行业经验丰富的销售团队,在各区域配备销售人员,建立从市场调研、产品推广、客户管理、销售管理到客户服务的多维度销售网络体系。公司的服务覆盖产品服务整个生命周期,公司多名

  销售人员具有研发背景,可引导客户的技术需求并为其提供解决方案,为客户提供及时、深入的专业技术服务与支持。

  公司与经销商互利共赢,结成了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公司经销网络较为稳定,有利于深耕行业和区域市场,带动经销商共同成长。

  二、劣势分析(W)

  (一)资本实力相对不足

  近年来,随着公司订单迅速增加,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各类产品市场逐步打开,公司对流动资金需求增大;随着产品技术水平的提升,公司对先进生产设备及研发项目的投资需求也持续增加。公司规模和业务的不断扩大对公司的资本实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公司急需改变以往主要靠自有资金的发展模式,转向利用多种融资方式相结合模式,以求增强资本实力,更进一步地扩大产能、自主创新、持续发展。

  (二)规模效益不明显

  历经多年发展,行业整合不断加速。公司已在同行业企业中占据了较为优势的市场地位。但与行业的龙头厂商相比,公司的规模效益仍存在提升空间。因此,公司拟通过加大优势项目投资,扩大产能规模,促进公司向规模经济化方向进一步发展。

  三、机会分析(O)

  (一)长期的技术积累为项目的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

  目前,公司已具备产品大批量生产的技术条件,并已获得了下游客户的普遍认可,为项目的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国家政策支持国内产业的发展

  近年来,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规范产业发展。在国家政策的助推下,本产业已成为我国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伴随着提质增效等长效机制政策的引导,本产业将进入持续健康发展的快车道,项目产品亦随之快速升级发展。

  四、威胁分析(T)

  (一)市场风险

  1、市场竞争风险

  目前我国相关行业内企业数量较多且绝大多数为中小型企业,市场化程度较高、产业集中度低、市场竞争较为激烈。相关行业的重要技术支撑正在不断转变发展思路,向高质量发展迈进,同时随着国家对相关行业整治力度加强,环保要求进一步提升,行业内主要企业都在依靠科技进步、管理创新、节能减排来推进转型升级,并呈现资源向优势企业不断集中的趋势,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相关企业之间的竞争。若公司未来不能进一步提升品牌影响力和竞争优势,公司的业务和经营业绩将会受到不利影响。

  2、原材料及能源价格波动风险

  若未来原材料及能源采购价格发生较大波动,公司在销售产品定价、成本控制等方面未能有效应对,可能对公司经营产生不利影响。

  3、宏观经济波动风险

  近年来受欧美国家一系列贸易限制措施等因素影响,对我国经济发展特别是外贸出口造成冲击,外贸出口的下降直接影响了公司下游客户出口业务,而随着国内经济增速放缓,相关行业及下游相关行业的需求也受到一定影响。公司相关业务同时会受到国内外市场供需和经济周期性波动的影响,因此公司经营将会面临宏观经济波动引致的风险。

  4、人民币汇率波动及国际贸易摩擦的风险

  随着汇率制度改革不断深入,人民币汇率波动渐趋市场化,同时国内外政治、经济环境也影响着人民币汇率的走势,对我国出口企业的国际竞争力造成不利影响,进而产生将不利影响传导至相关行业的风险,下游客户由于心理预期不明确,导致其相关业务下单更趋谨慎。如果未来国际间贸易摩擦加剧,将会产生对相关行业发展不利影响的风险。

  (二)环保风险

  随着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逐渐增强以及相关环保法律法规的实施,国家对相关产业提出了更高的环保要求,公司的排污治理成本将进一

  步提高。公司历来十分重视环境保护工作,持续加大环保方面投入,严格遵守环保法律法规,未发生重大环境污染事故和严重的环境违法行为。但如果公司不能始终严格执行在环保方面的标准,或操作人员不按规章操作,可能增加公司在环保治理方面的费用支出,将面临一定的环境保护风险。此外,若国家进一步提高环保标准,公司上游生产企业也面临较大的增加环保投入的压力,公司存在采购价格上升的风险,从而影响公司的盈利能力。

  (三)技术风险

  1、技术开发风险

  近年来,公司紧密把握产品市场发展趋势,密切跟踪客户个性化需求的变化,开发一系列差别化加工工艺。不同客户对产品要求不尽相同,新产品的更新速度较快,这要求公司紧跟客户的需求变化,对工艺不断进行技术研发、更新、升级。虽然公司对市场需求趋势变动的前瞻能力较强,具有较强的新工艺开发能力,但由于新工艺的开发需要投入较多的人力和财力,周期较长,开发过程不确定因素较多,公司存在技术开发风险。

  2、技术流失风险

  公司一贯重视科技创新,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开发,公司在高质量产品等方面具备了较为深厚的技术沉淀,形成了技术流程先进的工艺,有力支撑了公司的快速健康发展。公司建立了严格的保密工作制度,与公司核心技术人员均签署了《保密协议》,严格规定了技术人员的保密职责。尽管公司采取了上述措施防止核心技术对外泄露,但若公司核心技术人员离职或私自泄露公司技术机密,仍可能会给公司带来直接或间接的经济损失。

  (四)财务风险

  1、主要客户发生不利变动及流失风险

  行业及产品特点导致客户较为分散、集中度较低、变动较大。公司不断加大营销力度,努力拓展市场,扩大收入来源,但行业竞争的加剧以及服装行业客户需求的变化,将影响本公司客户的经营状况及客户对公司印染服务的需求,若公司不能保持对市场的前瞻性判断,持续开拓新客户并对现有客户情况的不利变化作出及时反应,或者市场环境变化导致公司目前的优势业务领域出现较大波动,或者公司主要客户自身经营情况出现较大波动而减少对公司印染服务的采购,或者其他竞争对手的出现导致主要客户的不利变动及流失,将会对公司业绩造成不利影响。

  2、短期偿债能力不足的风险

  为应对市场需求的增加,公司持续扩大产能规模,固定资产投资和生产经营活动对资金的需求量较大,公司主要通过银行贷款方式解

  决资金需求问题。公司资产负债率较高,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偏低,存在短期偿债能力不足的风险。

  3、存货跌价风险

  若未来市场环境发生变化或竞争加剧使得存货可变现净值低于账面价值,将导致公司存货跌价风险增加,对公司的盈利能力产生不利影响。

  4、现金收款的风险

  部分客户交易金额较小、频次较高,由于客户付款习惯以及出于交易便利性,公司存在销售现金收款的情形。为保证公司资金安全,公司已制定了《财务管理制度》、《销售管理制度》等管理制度,对现金收取范围、现金库存限额、出纳人员工作职责、现金流转过程等方面进行了进一步规范,严格控制销售现金收款,但现金交易安全性相对较差,对内控要求更高,存在因相关制度或措施执行不到位导致现金管理不善给公司造成损失的风险。

  5、净资产收益率下降的风险

  在项目产生效益之前,公司的净利润可能难以实现同比例增长。因此公司存在短期因净资产快速增加而导致净资产收益率下降的风险。

  (五)项目建设风险

  1、投资项目建设风险

  公司投资项目实施过程涉及建筑工程、设备购置、设备安装等多个环节,组织和管理工作量大,受到工程进度、工程管理等因素的影响。虽然公司在项目组织实施、施工进度管理、施工质量控制和设备采购管理等方面均采取了控制措施并规范了运作流程,但在投资项目实施过程中仍可能存在项目管理能力不足、实施进度拖延等问题,从而影响项目的顺利实施。

  2、固定资产折旧增加的风险

  公司投资项目完成后,固定资产规模将显著增加,每年将新增一定金额的固定资产折旧和研发费用。如果投资项目在投产后没有及时产生预期效益,可能会对公司盈利能力造成不利影响。

  3、新增产能无法及时消化的风险

  本公司已对投资项目进行充分的可行性论证,认为项目具有良好市场前景和效益预期,新增产能可以得到有效消化。但公司投资项目的可行性分析是基于当前市场环境、现有技术基础、对未来市场趋势的预测等因素作出的,而投资项目需要一定的建设期和达产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和项目建成后,如果市场环境、相关政策等方面出现重大不利变化或者市场拓展不理想,投资项目可能无法实现预期收益。

  (六)管理风险

  1、规模扩张带来的管理风险

  公司的资产规模将大幅增加,业务规模将迅速扩大,这对公司经营管理层的管理与协调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如果公司不能建立与规模相适应的高效经营管理体系和经营管理团队,则将给公司稳定、健康、可持续发展带来一定的风险。

  2、内部控制的风险

  公司已经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建立了相对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能够对公司各项业务活动的良性运行及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单位内部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提供保障,但受公司业务规模的扩张、外部环境的变化等因素影响,公司可能存在内部控制失效的风险。

  (七)人力资源风险

  相关行业竞争日趋激烈,要求相关企业通过科技进步、管理创新、节能减排推动转型升级,因此行业内企业对优秀人才的争夺亦趋激烈。公司积极倡导创新和谐、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为人才的培育与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公司已形成了自身的人才培养体系,拥有一批业务能力、管理能力较强的优秀人才。随着公司投资项目的建成投产和公司业务的快速发展,将对生产组织、内部管理、技术开发、售后服务等各环节提出更高的要求,相应的对各类人才的需求将不断增加,如果公司未及时引进合适人才或发生核心人员的流失,将对公司经营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八)自然灾害和重大疫情等不可抗力因素导致的经营风险

  规模较大的自然灾害和严重的疫情,可能会形成消费市场景气度的下降或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甚至给社会造成较为严重的经济损失。自然灾害和重大疫情等的发生非公司所能预测,但其可能会严重影响消费者信心并形成停工损失,从而对公司的业务经营、财务状况造成负面影响。

  第七章

  一、公司发展规划

  根据公司的发展规划,未来几年内公司的资产规模、业务规模、人员规模、资金运用规模都将有较大幅度的增长。随着业务和规模的快速发展,公司的管理水平将面临较大的考验,尤其在公司迅速扩大经营规模后,公司的组织结构和管理体系将进一步复杂化,在战略规划、组织设计、资源配置、营销策略、资金管理和内部控制等问题上都将面对新的挑战。另外,公司未来的迅速扩张将对高级管理人才、营销人才、服务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提出更高要求,公司需进一步提高管理应对能力,才能保持持续发展,实现业务发展目标。

  公司将采取多元化的融资方式,来满足各项发展规划的资金需求。在未来融资方面,公司将根据资金、市场的具体情况,择时通过银行贷款、配股、增发和发行可转换债券等方式合理安排制定融资方案,进一步优化资本结构,筹集推动公司发展所需资金。

  公司将加快对各方面优秀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同时加大对人才的资金投入并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确保公司发展规划和目标的实现。一方面,公司将继续加强员工培训,加快培育一批素质高、业务强的营销人才、服务人才、管理人才;对营销人员进行沟通与营销技巧方

  面的培训,对管理人员进行现代企业管理方法的教育。另一方面,不断引进外部人才。对于行业管理经验杰出的高端人才,要加大引进力度,保持核心人才的竞争力。其三,逐步建立、完善包括直接物质奖励、职业生涯规划、长期股权激励等多层次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提升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

  公司将严格按照《公司法》等法律法规对公司的要求规范运作,持续完善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适应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决策和用人机制,充分发挥董事会在重大决策、选择经理人员等方面的作用。公司将进一步完善内部决策程序和内部控制制度,强化各项决策的科学性和透明度,保证财务运作合理、合法、有效。公司将根据客观条件和自身业务的变化,及时调整组织结构和促进公司的机制创新。

  二、保障措施

  (一)强化规划指导

  各地主管部门要遵循本地区功能区划定位,加强与相邻地区及相关规划的衔接,按照规划要求,制定和调整本地区发展规划,并报主管部门备案。将规划提出的目标任务落实到年度计划,按规划要求审核投资项目,促进本地区行业平稳有序发展。

  (二)加强政策创新

  优化法制环境,提升法制观念,做好相关配套政策落实。加强供给侧政策创新,强化需求侧政策引领。推广落实先进政策经验,强化政策与财税、金融、产业政策的衔接配套。

  (三)加强培训宣传

  鼓励高等院校开展相关研究,加强国际交流学习与沟通合作,提高专业技术和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注重宣传引导,建立区域宣传示范基地,采取主题宣传周、电视、报纸、网络、手机客户端等多种方式,开展产业相关知识的普及宣传,营造良好的产业发展氛围。

  (四)加强产业监测预警

  建立健全产业信息监控、应急管理制度。研究产业预警信息发布机制,针对不同的预警级别,制订不同的应对方案,包括长期政策方向制订、短期应对策略,提高产业供应系统的应急预防与处理能力,保障产业终端需求。

  (五)加快人才培养和人才引进

  重视人力资源开发,加大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的引进、培养和使用力度,建立科学高效的用人机制和竞争激励机制,加强队伍建设,提升行业整体创造力与竞争力。鼓励有条件的企业、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设立人才培养专项基金,加强行业职业技术培训,提高行业的技术应用能力。加强继续教育工作,依托高等学

  校和职业院校开展从业人员学历教育、职业道德和职业技能培训,依托区域重点高等学校开展高端人才培训。充分利用高校、科研院在人才方面的优势,增强行业创新能力。

  (六)推动区域产业协同发展

  积极推进区域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全面打造协同创新共同体,建立健全产业有序转移的需求发现和对接服务机制,探索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措施和创新性政策。积极推进区域创新主体市场化合作,协同实施一批技术创新工程,联合建立一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加快推动区域协同创新和产业升级转移,合作搭建区域服务业融合创新和展示交易平台,支持企业跨行业、跨区域开展合作。

篇七:新能源产业融资问题及项目融资模式

  

  新能源产业融资困境及应对

  为了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威胁,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在各项政策的鼎力支持和推动下,近年来我国新能源产业规模迅速扩大,截止2014年底,我国风电装机容量和光伏发电装机容

  量已经跃居世界第一位,其他类別的新能源也有取得了令人嘱目的成就。新能源产业的快速

  发展,为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减少碳排放做岀了较大的贡献。然而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新

  能源产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也面临较大的融资障碍,亟需采取措施予以解决。

  一、新能源产业融资困境

  目前,我国新能源产业的融资方式多种多样,根据企业规模的不同,主要有银行贷款、股票融资、债券融资和部分风险资本。虽然新能源产业融资途径及来源渠道一左程度上实现

  了多样化,然而由于产业总体还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技术含量高资本投入大且投资回报率

  相对较低,对各类资本的吸引力远远满足不了企业成长的需要。

  (一)多重因素影响,面临风险较大

  总体来看新能源产业问世的时间较短,技术尚不完全成熟,投资回报期限较长,和传统

  行业相比,产业发展而临的风险较多。

  一是行业风险。新能源产业具有资本投入大和技术含量高的特点,这一显著的特点预示

  着企业在创立阶段和成长阶段所需的投资额巨大,投资回报周期较长,企业面临的齐种经营

  性风险较多。同时,由于这些年项目上马数量巨大,行业面临的国内外市场竞争十分激烈,市场需求变化大不确左因素较多,是产业发展而临较大的风险。二是技术风险。新能源产业

  出现的历史时间较短,相关支撑技术还不十分成熟,而临的不确定因素较多,同时各个子行

  业都存在着较大的技术可替代性,导致新能源产业在整个生产的多个环肖都存在技术风险。

  三是市场风险。我国新能源产业的部分核心技术和产品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国外并而向国际市

  场销售,例如典型的风电装备制造业自主核心技术欠缺,大量的光伏企业组件生产对外依存

  度过高。与此同时,由于受到国外金融危机和部分国家启动的外贸“双反”调查的双重压力,加之产业盲目扩张产能过剩,导致产品出口不畅积压严重。

  (二)

  政策缺乏系统性,激励作用不足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部分扶持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政策,例如对风电的上网电价进行补贴,一左程度上推动了风电产业的发展。但总体来看新能源行业扶持扶持政策并没有惠及到产业

  整体,除了少部分产品外新能源行业其他子行业得到的政策性扶持远远不够。许多新能源建

  设项目还没有被列入到各级财政预算的扶持系统之内,许多省区还未制左出对本地新能源产

  业的扶持政策,特別是在股票上市融资方而还未取得政策的大力支持;企业债券融资作为一

  种获取资金的有效途径也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三)

  行业竞争激烈,融资渠道不畅

  一是间接融资遇到困难。间接融资的来源渠逍主要是务类商业银行,传统的商业银行其

  信贷对象主要以大中型国有企业为主,由于其信贷范圉有限,对企业借贷的要求较高,大部

  分新能源

  企业达不到银行设左的信贷融资的基本要求。而区域性商业银行由于信贷方向涉及

  而较窄,银行信贷资金规模有限且缺乏有效的配套措施,面对新能源产业的巨额融资需求,也往往爱莫能助。例如,农业银行视光伏企业的经营状况,把有融资需求的光伏企业分成“支

  持、维持、压缩和退出”四类,对于新增的融资需求一般都不予以支持。

  二是直接融资渠道受阻。目前,新能源产业获取的直接融资数量较少,直接融资额仅占

  产业资金来源的10%左右,远远低于国外同行业的水平。股票融资是宜接融资的主渠道,但

  由于发行新股环节多要求高,需要经过监管部门的严格审查层层审批,只有数疑极少的新能

  源企业有机会通过资本市场获得融资。风险投资是企业获取直接融资的另一个渠道,然而由

  于大部分风险投资机构专业化程度较低,对投资新能源项目的商业模式和投资效果难以把握,投资活动往往抱有谨慎的观望态度,尚处于尝试阶段投资额度也很有限。

  三、破解新能源产业融资困境的途径

  新能源产业和一般的纯粹的市场化产业不同,具有明显的公益性和积极的外部效应,因

  此,现阶段应建立以政府引导,以市场主导为特点的产业投融资机制。

  (一)

  拓宽财税政策支持范用

  各级地方财政应积极制泄支持行业发展的有关政策,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挑选一批基

  础扎实适合本区域特点的重点产业和重点企业进行支持;科技管理部门和科研机构要主动介

  入,协助企业对重点项目以及急需的重点技术进行联合攻关。除了采取税收减免和财政补贴

  之外还要根据本地区新能源产业发展的需要建立行业发展专项基金,用于扶持符合本地特色

  具有较大成长潜力的企业。例如可将资金用于示范类项目补助、光伏、风力并网发电价格补

  助;也可用于某项专门项目的推广应用补助,或者用于技术研发和产品的市场推广等方面。对

  于获得银行贷款的项目,可以用于项目的贷款贴息。

  (二)

  打通融资渠道,构建融资平台

  一是引导银行重视对新能源产业的信贷支持,同时完善融资担保体系,消弭银行的后顾

  之忧。间接融资是企业最常用的融资手段,政府应通过多方而的引导,促进银行完善信贷制

  度,对新能源产业给予较为宽松的贷款条件和优惠的贷款利率。%地区政府应充分认识到新

  能源产业发展的重大意义,引导银行将优秀的新能源企业纳入信贷额度分配重点支持范国。

  在此基础上积极为银行提供便利条件,推荐一批技术成熟、竞争力较强企业获得银行在信贷

  额度和审批环节等方而的支持。二是要充分重视上市融资的作用,大力扶持一部分创新能力

  强企业上市融资。还可以通过委托的办法,由省级创业投资公司参与股权投资,建立有力的风险管控机制,实现风险融资。

  (三)

  充分利用资本市场融资

  优先支持符合上市条件的新能源企业上市实现上市融资,已经上市的企业可以增发新股。

  对于绝大多数中小企业,可以引导他们充分利用中小板和创业板市场上市融资,拓宽融资渠

  道扩大融资规模。大力支持有条件的新能源企业并购重组,在兼并重组的过程中培育大型企

  业集团。要为需要发行债券的企业创造条件,积极支持新能源企业发行中长期企业债券,多

  渠道筹资企业发展资金。与此同时,探索建立新能源产业投资基金,引入能源信托、风险投

  资、发行新能源支持

  证券等金融产品;继续放宽限制,鼓励社会资本和民营企业参与新能源

  产业投融资;加快发展与新能源产业技术开发相关的风险投资,建立相应的风险投资机制。

  参考文献:

  [2]李彬.我国新能源融资分析[J].经济研究,2010(1)

天铭文秘网 https://www.itym8.com Copyright © 2019-2024 . 天铭文秘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天铭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吉ICP备1900176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