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天铭文秘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新时代青年公安民警信仰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5篇)

新时代青年公安民警信仰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5篇)

来源:公文范文 时间:2023-10-06 09:55:11

篇一:新时代青年公安民警信仰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基层民警思想政治工作现状及对策

  基层民警思想政治工作现状及对策

  【摘要】针对目前警队内部的思想政治工作无用论、形式化等错误观点、做法,笔者从领导端正态度、创新内容途径、重视以人为本、建设警察文化等四个方面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

  【关键词】基层民警;思想政治工作;以人为本;警察文化

  一、基层民警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

  在我国,根据公安机关的机构设置与公安工作的特殊性,公安机关的大部分民警都工作在基层第一线。基层民警在维护国家安全与稳定、保护公民人身财产安全、惩治违法犯罪活动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一)提高基层民警的思想政治素质

  在发展市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部分基层民警思想观念发生了动摇,价值取向出现了转变。思想政治工作能根据社会大环境与民警自身的具体实际情况,对症下药,提高基层民警的思想政治素质,强化基层民警的服务意识和大局观,使我们的基层民警端正态度、踏实工作。

  (二)有效地协调公安民警间的人际关系

  公安机关各职能部门的分工局限性导致有些基层所队相互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个别民警甚至为争取岗位而出现不团结的情形,战斗力减弱。积极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可以协调公安民警间的人际关系,增进公安内部交流,缓和内部冲突,消除不满情绪,团结公安民警,提升基层战斗力。

  (三)激发基层民警的工作热情

  基层单位是公安机关的窗口单位,基层民警时时刻刻与人民群众直接打着交道,基层民警的思想政治工作做好了,工作热情提高了,服务意识增强了,那么公安机关的整体形象也会提高,人民群众也会支持公安工作,警民关系也就处理好了。

  二、基层民警的思想政治工作现状

  (一)重业务,轻思想

  基层领导强调业务工作的重要性,认为思想政治工作是“虚”的,从思想上重视不够,不能正确引导基层民警积极开展思想政治学习。公安机关的年度考核往往是根据基层的治安、刑侦、交管等具体公安工作的成绩来决定一个基层所队的先进与否,为了争当先进,基层所队领导往往只重视能取得成绩的具体业务工作,忽视正常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

  (二)存在过于形式化的现象

  部分基层所队领导对思想政治工作找不到好的方法,只会老套地从形式入手,使得基层所队的思想政治工作过于形式主义。大体还只停留在开会、写材料等表面工作,没有运用切实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手段来促进基层公安工作的发展。基层民警思想政治学习流于形式,没有触及民警内心,无法理解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含义。

  (三)学习时间得不到保障

  由于基层工作日益繁重,进行政治思想学习的时间很少。基层民警根据各自岗位分工不同,主要负责辖区内户籍、交通、治安、刑侦等方面的具体公安工作,而在我国,警力配置远远达不到国际标准,而基层民警所面临的具体工作非常繁杂,不止是正常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时间,就连正常休息休假时间也被占用。

篇二:新时代青年公安民警信仰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公安民警的心理健康问题与对策研究(合集五篇)

  第一篇:公安民警的心理健康问题与对策研究

  公安民警的心理健康问题与对策研究.txt一个人

  一盒烟

  一台电脑过一天一个人

  一瓶酒

  一盘蚕豆过一宿。永远扛不住女人的小脾气,女人

  永远抵不住男人的花言巧语。公安民警的心理健康问题与对策研究

  摘

  要:“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全球瞩目的课题。随着改革开放深入,社会关系、人际关系日益复杂,公安民警所承受的心理压力也日益增大。过大的心理压力会对警察的身心健康造成危害,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近些年,公安民警因为心理健康问题而导致的工作失误甚至犯罪的情况逐渐增多,已经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重视,警察心理健康已经成为一个十分重要而且急待解决的课题。针对目前公安队伍中普遍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表现及其影响,提出增进警察心理健康的策略。

  关键词:公安民警;心理健康;原因;对策警察心理问题及其危害

  1.1心理健康的概念和警察心理健康的标准

  心理健康是相对生理健康而言的。健康的心理一般是指一种内心世界平衡稳定、人格健全、能以社会认可的方式积极适应外部环境及其

  发展

  的良好精神状态。心理健康应包括:智力正常、情绪稳定、心境良好、意志坚强、人际关系和谐、人格健全等。

  具体来说,警察心理健康的标准可以归纳为“七要”标准:要有正常的心理过程和积极的情感;要有正确的自我意识和较强的自信心;要有很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冷静和稳定的情绪;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快速的反应能力和敏捷的思维能力;要有对周围环境的良好适应能力;要有坚强的意志和控制能力;要有良好的人际关系。

  1.2警察心理问题的表现及危害

  公安民警的心理问题,是指从事公安工作的民警,其心理状态由于自身或者外界环境等因素的作用所受到的影响,超出了其心理承受能力范围,以致引发的某些反应与变化。公安民警心理问题的危害主

  要表现在对民警的生理、心理和行为造成不良影响。①导致生理疾病。国内一些正式或非正式的调查结果表明,民警一边要全天候做好本职工作、一边要疲于应付一些“非警务活动”,其严重的心理压力导致疾病的比例要远高于其他职业。②产生不良情绪反应和认知障碍。在长期或强烈的压力状态下,民警极易产生愤怒、焦虑、压抑、无助感等不良情绪反应。此外,民警还会因过重的心理压力出现认知活动方面的障碍,表现为思维肤浅、狭窄;思维缺乏预见性和灵活性;思维缺少独立性、批判性,以及自我评价不恰当等。③导致行为偏差。心理问题易导致民警的行为发生偏差,并且行为偏差会波及民警的个人生活和工作。公安民警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剖析

  2.1公安工作所具有的危险、艰苦、繁忙的特殊性质是民警产生心理问题的直接原因①公安工作具有高危险性。警察是和平时期最危险的职业。“天天有牺牲,时时有流血”是对警察工作危险性的形象概括。我国从事公安工作特别是一线公安工作的民警随时要置身危险的现场、时刻要应付不可预防的危急情况、面对各种暴力行为、面临负伤致残甚至死亡的威胁。公安工作异常危险的特点决定了从事这项工作的民警承受心理压力的必然性。②公安工作量多面广、辛苦复杂,时间长、责任大、任务重。工作时间长、加班加点多是我国公

  安民警工作的现实特点之一。节假日对他们而言往往只是一种象征。长时间的快节奏、高强度、超负荷地工作,必然对民警造成一种沉重的身心负担,使一些民警陷入精神紧张、身心疲惫的境况。③群众工作的难度不断增加。群众工作是公安工作尤其是基层警务工作的生命线。一些民警反映,现在部分群众对公安民警在维护社会稳定中所付出的艰辛和代价不以为然,对民警执法不理解、不支持。个别人甚至指责刁难,恶意举报,使民警在执法时处于“弱势”,受气、挨打,受到不法侵害后往往陷于孤立无援的境地。

  2.2个人和家庭生活压力是民警产生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

  (1)在个人欲望方面存在心理受挫感。作为社会成员的公安民警也有他们的个人需要,比如晋职晋衔、进修深造、情感婚恋、家属就业、子女就学等问题。但是有些个人需要却长期得不到满足,容易使

  他们形成心理受挫感,成了民警心中挥之不去、排之不掉的心理困扰,容易导致民警的心理不堪重负而压力倍增。(2)对家庭易产生愧疚感。经常加班加点工作的民警许多时间不能与家人相聚和分享生活,就是在有限的家居生活中,有时也难免把工作中的压力带回家,因此和家庭成员之间发生冲突,难以完成作为丈夫、妻子、父母、子女应尽的义务。久而久之,民警在心灵深处埋藏着愧对家庭的强烈情结,心理极易被愧疚的阴影所笼罩而难以自拔。

  2.3社会环境的不良影响是民警产生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

  ①高付出、低收入的职业状况与社会现实相比造成心理失衡。警察职业的低收入状况与其他职业的高收入相比存在着较大反差,这种反差在一定程度上会引发民警心态失衡,出现不正常的心理问题。②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带来心理压力。民警接触的社会阴暗面较大、诱惑较多、人际关系较复杂。他们还得抵御社会上“灯红酒绿”、“一切向钱看”、“权钱交易”、“攀比斗富”等不良社会风气的侵蚀。③尚不健全

  科学

  的社会评价易演变成心理压力。警察是与社会各层面有广泛接触的职业,警察所受到的冲击与影响,评价与抨击,误会与谣传、怀疑等等要远甚于其他职业。不科学的、欠公正的社会评价容易使民警产生心理挫折,进而演变成心理问题。

  2.4自身因素是民警产生心理压力的根本原因

  ①身体、心理素质欠佳。高强度的工作量,对民警的身体健康直接构成了威胁。如果民警身体素质不好,加之心理素质欠佳,使民警做事感到力不从心,加之无法变压力为动力使自己总是处于紧张与应激的状态之下,这些心理活动的作用很

  自然

  便引发了心理问题。②知识、能力缺陷。面对日趋复杂的治安环境和高质量的警务要求,大多数公安民警原有的知识和技能已越来越难以适应工作的需要,直接影响了民警个人的发展需要,诱发了民警对前途的担忧,滋生心理焦虑,进而产生心理问题。③人际协调能力差。公安民警需要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而现实生活中竞争机制负效应的渗透所造成的人际交往距离的扩大,使沟通难度增加,再加上一些民警习惯了以管人者自居,限制了其人际交往。调适、缓解、消除公安民警心理问题的对策

  3.1公安机关解决民警心理问题的对策

  (1)激活内在动力,解决实际困难。要在公安人事管理工作中融入以人为本、尊重人性的机制。①通过

  教育

  疏导、环境优化等方式,激发民警内在动力。把准民警的思想脉搏,孜孜不倦地对他们进行人生观、价值观的启迪教育,激励他们为人民的利益、为公安事业无私奉献;通过树立先进典型,及时肯定民警工作中的成绩,在侧重精神鼓励的同时不忽视物质鼓励;创造公平、公正、竞争、择优的工作环境,形成奋发向上、团结互助的良好氛围。②公安机关各级领导应把尊重、理解、关心、爱护民警作为加强和改进思想

  政治

  工作出发点,使民警感受到组织的关心和集体的温暖,又使其排解心理压力、保持心理平衡,从而全

  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

  (2)营造压力小、效率高的工作环境,缓解民警心理压力。①公安机关的领导干部要懂“指挥”。以爱护警力为出发点,科学、合理地配置、运用警力,杜绝民警参与非警务活动,减少不必要的加班,不轻易浪费警力资源。②要会“管理”。全面建立和完善规章制度,建立严谨科学的决策制度、公正客观的用人制度、公开透明的办事制度、公平合理的考核制度和严格明确的责任制度,使公安队伍管理尽快走上规范化、科学化、民主化的轨道,从而缓解民警工作压力,预防民警心理问题的发生。③要推行民警心理保健制度。实施“民警心理健康工程”,在公安政工部门中设立心理保健部门,设置一定数量的专、兼职心理咨询师,开设民警心理咨询热线,强化民警心理素质,有效地帮助他们疏导在情感、家庭、生活和工作上滋生的不良情绪。3.2社会和家庭解决民警心理问题的对策

  (1)开展警察公共关系建设,争取社会支持。各级公安机关应该大力加强警察公共关系建设。充分发挥舆论的正面导向作用,宣传公安工作的性质、任务,颂扬人民警察队伍中涌现的英模人物,以强大的舆论弘扬人民警察的道德风范,使警察得到社会和群众的认可与支持。同时在民警中加强职业道德

  教育,整顿公安队伍,清除害群之马,纯洁公安队伍,提高整体素质。

  (2)家庭成员的理解、支持和劝导必不可少。民警的家庭成员应该积极主动地了解民警在保卫

  经济

  建设、保护人民生命财产、打击违法犯罪等方面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他们的贡献感到自豪,对他们的付出表示慰问,让他们少一份心理压力、多一种工作动力。

  3.3民警个人解决自我心理问题的对策

  (1)从事各种

  体育

  锻炼,增强身体素质,以适应公安工作对心理产生的压力。体育锻炼可以促进多种心理品质的协调

  发展,使人感知敏锐、观察能力增强;消除孤独、抑郁的不良性格,形成朝气蓬勃、开朗、乐观、愿与其他人交际的性格;可以锻炼人的意志品质,增强果断性、持久性、毅力等;消除身体和心理上的疲劳,为警察提供一个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的发展基础,为对付心理压力奠定良好生理基础。

  (2)更新文化知识,提高业务水平,减少承受心理压力的机会。目前,对业务能力的要求是民警心理压力形成最为突出的原因之一。公安工作不只是“打打杀杀”,更重要的是具备与岗位相一致的业务技能,并能合理运用,工作才能得心应手,而不致于力不从心、困难重重。

  (3)自学必要的心

  理学

  知识,提高规避和承受心理压力的能力。系统学习心理

  科学

  知识,了解和掌握自身的心理活动

  规律,并且运用心理学所揭示的心理活动的普遍规律去预测和控制自身的心理问题发生,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培养和提高心理品质和战斗力,形成“压力免疫”,提高规避和承受心理压力的能力,并做到防患于未然。

  参考

  文献

  [1]公安部

  政治

  部.公安民警心理健康训练[M].北京:

  中国

  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5.[2]张振声.警察心理学[M].北京:朱起清.警察组织行为学舒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3.[3][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7.[4]徐玉明,张旭东.心理应激反应与警察身心健康探微[J].公安研究,2002,(2).[5]研究,2002,(4).[6]莹著.试论心理学在社会转型期公安思想政治工作中的运用[J].公安包晓波,包延桥.怎样进行警察心理健康干预[J].人民公安,2002,(24).

  第二篇:高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研究

  高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研究

  杜尚蓉

  高二(12)班

  关键词:心理健康心理问题心理压力厌学人际关系青春期挫折对策诱发因素

  摘要:中学时期是人生成长的重要阶段,是心理健康发展的关键时期。然而,面对社会竞争的加剧,教育的局限,家庭教育的弱化,不少的中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各种心理困扰和障碍,影响其健康发展。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在教育工作中,不能仅仅停留在了解问题,分析问题的水平上,而且要能够解决问题,使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实际意义,从而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

  正文:中学时期是人生成长的重要阶段,是心理健康发展的关键时期。然而,面对现代社会竞争的加剧,教育的局限,家庭教育的弱化,不少的中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各种心理困扰和障碍,影响其健康发展。那么,常见的中学生心理问题有那些呢?其影响因素有那些呢?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又如何根据学生的心理状况有效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呢?这是我们现阶段教育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本文就这些问题进行分析阐述。

  一、中学生学习、生活方面的心理健康现状:

  当今,社会竞争激烈,贫富分化加剧,传播媒介的影响更加普遍。升学这个压在学生身上的巨石始终不可摆脱,致使家庭、学校只重视对学生的知识传授和智力因素的培养,忽视了学生心理因素的发展。尤其是90后中学生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家庭差异大,有的父母有好的工作,有车,有的还是离异或者低保.而且父母自身就对社会存在价值观的矛盾,自然不能客观实际地给孩子制订目标。这些因素的影响,使中学生们面临着很大的心理压力,对许多问题感到迷茫和困惑,但又不知如何解决。校园暴力越来越多,越来越升级.教师不再向以前那样敢“动”学生一根毫毛了,(老教师常说以前打过的学生现在见了都还感激得很呢,那的确是真的。)如果现在这样做,那叫体罚,因为人家

  会“维权”,弄不好,本来教育者一片好心全成驴肝肺不说还要遭遇社会不理解,上头的批评处分,和家长的敌对,以至于搭上命也有例子。有学者进行了大量的随机抽样调查,其结果表明,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初中有4.5%的人有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20.5%的人有较明显的心理健康问题。初中生的主要心理健康问题表现在驱体化、强迫症状、忧郁、焦虑和敌对五个方面,教育方式、人际关系、性意识、学业压力、性信息刺激和社会支持是影响初中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主要症状表现为:缺乏耐力、容易被人误解、思想不集中、缺乏自信心、爱操心、缺乏观察力、过于担心将来的事、容易动怒、父母期望值过高、缺乏决断能力等。我在一线工作多年经历和经验来看,学生心理健康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学习出现问题引发心理不健康:

  1.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原因很多,有的是因为迷恋网络,睡眠不足。有的是有补课班,讲过的东西,没兴趣再听。有的是面对激烈的学习压力,开头没有开好就放弃了学习。有的是对某科目老师的不喜欢,或者说讨厌,而导致该科目厌听,厌学。2.智力因素差异有上升:现在孩子智商差异并不向有的人说的所谓“谁都不傻,智商都差不多”等等,由于饮食结构不同,家长教育方式不同,导致一些有毒有害物质影响到正在生长发育期间的中小学生,导致智商也产生差异性。说普通点,有越来越多的孩子吃过多的含防腐剂等小食品,街头烧烤等含铅苯食物,长期积累导致智商不增反降。所以面对我国现在中小学和高中的课程难度,对于一些孩子来说,是太难了,跟不上.否则也就不用开智障学校了。而其实大部分智力障碍学生不被检测出,或者家长不送智障学校。所以,“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这句经常被教育者用做鞭策教师的教育名言只能是排除智力因素之外才适用。3.大多数人不快乐地学习:在初中八年级数学课本中有一个统计班级快乐的人数的一个问题.其中大部分学生一周内都是不快乐的,学习压力,家长教师压力,因为引体向上一个做不出来的心理压力,等等一直压着这些学生,有的学生居然说“考试成绩好点,能多活几天”之类的话。学习没有兴趣是很大一部分学生现在在学校的真实状况.怎

  么树立学生的兴趣靠学校和老师来解决是很困难的,这是教育体制和教材知识体系改革的问题了。

  (二)受到不良教育引发心理不健康:一个人,上学来,要学知识。但是不要忘记,他最先要学做人。而怎么做一个合格的“人”,我认为社会教育和家长教育做的不够好,尤其对90后的学生,有很多地方做的很不好。学

  校教育偏于知识灌输,一直叫喊的素质教育在大部分学校仍旧是空谈。学生自己寻求的教育良莠不齐。我们经常说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学生不良的学习和生活会形成不好的人格特征和个性心理如:自卑、自傲、过于内向、心胸狭窄、仇视等,有的学生会产生消极悲观的情绪甚至导致及个别学生有时会有轻生的念头。有的有校园暴力,打老师,打家长,离家出走等,从而导致这个学生命运的注定。1.社会对孩子的不良教育:社会提供教育环境少,教育场所少,个别地方人情社会的蔓延对孩子成长很不利。有些个别的黑社会势力和小团伙经常代替正常的正义的社会教育而导致孩子从小就有阴暗的心理问题.比如,产生打架事件,家长找人打架,即使找到派出所,只要“认识人”,不管对错,都两字“没事”。那就是对“胜利”一方孩子的最糟糕教育,而对“失败”方的孩子不是产生憎恨心理就是产生对社会的恐惧心理。类似的事情都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实。2.家长对孩子的不良教育:家长本身就是孩子的老师,每个生活在家长身边的孩子无不是模仿家长的为人处事习惯和方式而成长的,所以,家长对孩子的影响其实在中小学阶段是要大于任何一种教育影响的。家长给孩子的零花钱要比以前多得多。尤其90后的孩子,能在口袋里掏出上百的“零花钱”不在少数,就是这个钱,才是孩子不良身体素质和不良习惯产生的病根。有了自己可支配的这么多钱,没有他不能干的,只有你不能想到的了。这样的例子太多了,这里一个都不说,各位也能明白的。另外,家长对教师和学校的态度,尤其是在学生面前,对教师的态度是教育学生做人的最重要一个环节。一个学生打了老师,原因是这个老师因为一些事情拉了一下这个学生衣服,家长来到学校后,当着学生和校长的面就对老师说:“那你拉我衣服我也打你啊!”

  姑且不论老师对,即便是老师错,由着家长这句话,那一切良好的教育和做人理念在这个孩子的心理都荡然无存了。

  二、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一)、学习类问题

  因学习而产生的心理问题是中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部分,其问题有:

  1.学生学习的心理压力增大,并造成诸多生理问题。目前一些学校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指导思想影响下,学校当中分好、差班,考试排名次,搞题海战术,采取一些违反心理健康原则的教育方法,教学手段和教育措施。这种情况,一方面,使学生的心理整天处于一种智力超负荷的高度紧张状态之中,致使学生脑神经衰弱、失眠、记忆力减退、注意力涣散,出现一些异常的学习行为与习惯;另一方面,对分数的错误看法也会造成学生心理上的痛苦,导致心理压力加大。

  2.厌学是目前学习中比较突出的问题。不仅是学习成绩差的同学不愿意学习,一些成绩较好的同学亦出现厌学情绪。这种情况导致了一些学生由厌恶学习发展到逃避学习,脱离学校去寻求不正当刺激,从而形成一系列品行障碍,“国家教育委员会的一位负责同志在一次会议上说,在现行的教育状态下,厌学的有30%,有的县甚至高达60%”。可见,厌学是现代中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

  3.考试焦虑,特别是遇到较为重要的考试时焦虑更为严重,甚至出现焦虑泛化现象。在现行的中等教育体制中,我国的教育结构中还存在着很多不合理的现象,普通中学表现尤为突出,学生在学校所学的知识基本上是为考大学而准备的,一种毕业后无出路的忧愁和恐慌感控制着他们,这一种情况反映在考试上,就出现考试焦虑。

  另外,不当的教育方法,例如:教学方法不灵活、带有惩罚性等,教师的嘲讽,同学的轻视甚至家长的埋怨和打骂,给学生的心理造成了很大的压力,会给学生的心理造成种种问题。

  (二)、人际关系问题

  1.与教师的关系问题。其主要问题是教师对学生的不理解、不信任而使学生产生的对抗心理,以及教师的认知偏差等情况给学生造成

  的压仰心理,攻击行为等问题。如果教师缺乏理解、耐心与爱心,不能以热情的态度给予指导帮助,反而横加指责,学生则会失望。更有甚者,教师对学生缺乏尊敬,贬低其价值的不良态度使学生的心理遭到严重的创伤。

  2.同学间的关系问题。由于同学关系不融洽,甚至关系紧张,有的同学就流露出孤独感,想恢复与同学的关系,而又不知该怎样去做。

  3.与父母的关系问题。民主型的和睦良好的家庭给中学生一个温暖的归属港湾,家庭的种种伤痕,会给中学生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伤害。不和父母对中学生的心理影响是多方面的,“有被抛弃感和愤怒感;并有可

  能变得抑郁,敌对,富于破坏性,还常常使得他们对学校作业和社会生活不感兴趣”。

  (三)青春期心理问题

  1.青春期闭锁心理。其主要表现是趋于关闭封锁的外在表现和日益丰富、复杂的内心活动并存于同一个体,可以说封闭心理是青春期心理的一个普遍存在而又特殊的标志。中学生若在消极情绪控制之下,封闭与外界的任何心理交流,将是一个值得注意的征兆。

  2.情绪情感激荡、表露而又内隐。青春发育期的生理剧变,必然引起中学生情感上的激荡。这种动荡的情感有时表露有时内隐。一个微笑可以使情绪飞扬,彻夜兴奋,然而他们内心里激动、高兴或苦恼、消沉而表面上似乎很平静;他们有话有秘密想与别人倾吐,可无论碰到父母或老师却又缄默不言,这种情况如果得不到理解,便会出现压抑心理,出现焦虑与抑郁。

  3.早恋。中学生一般尚未成年,我们把中学生这种未成人时的恋爱称为早恋。中学时代,特别是高中生,正值青春发育期,而这一时期最突出的矛盾之一是性发育迅速成熟与性心理相对幼稚的矛盾。中学生由于受认识能力和个性发展的限制,特别是在教育引导不及时不得力的情况下,使得中学生的性心理的发展表现出相对的幼稚性,所以自认为认真的、朦胧状态下的恋爱出现了,尽管这种恋爱带有好奇和模仿成份,但却是一个令人十分观注的问题。

  (四)挫折适应问题

  中学生的挫折是多方面的,有学习方面的、人际关系方面的、兴趣和愿望方面的以及自我尊重方面的。其原因有客观因素、社会环境因素以及个人主观因素。面对挫折造成的困难与痛苦,中学生们的反应方式有两类:消极的反应与积极的反应。消极的挫折适应方式一旦习惯化、稳固化,在一定的情境中挫折状态即使有所改变,其行为却仍以习惯化的适应方式如影随形地出现。于是,消极的挫折适应方式也就转化为较严重的、需要长期耐心教育的心理健康问题了。

  三、维护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有效对策

  (一)对中学生进行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

  在中学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帮助学生了解心理科学知识,掌握一定的心理调节技术。课程可分为两部分:心理卫生与健康理论部分和实际训练操作部分。前一部分为心理健康知识普及课,后一部分是在中学生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最为有效的方法。其实际训练活动操作内容包括角色扮演、相互询问、人际交往训练,掌握一些转移情绪、宣泄痛苦、发泄愤怒、克服自卑、树立自信心的心理调节手段。防患于未然。

  (二)设立悄悄话热线信箱。

  实践证明,热线信箱十分有利于与中学生进行交谈,这种方式对一些尚不善于进行面对面谈话的学生十分方便,而有些话又是碍于颜面的,所以信箱可省去害羞的忧虑,而且中学生又可以把自己的思考在信中组织得更为严密。这样可以使老师更有针对性地解决心理健康问题。

  (三)设立心理服务室,进行心理咨询与治疗。

  心理咨询要取得良好的效果关键在于咨询老师要信任理解学生。同时遵循聆听、保密、疏导、交友性原则。这样就能建立起一种信任关系。信任关系是咨询取得成功的基础。只有在信任的基础上双方的情感与心理方面得以充分交流,如此才能达到心理转化的效果。有些情况下要进行心理治疗,因此心理咨询老师要有意识地和困于心理问题的同学建立起关心、尊重、了解和指导的关系,并依据问题的需要

  使用适当的心理治疗方法,减轻或消除学生的不适应的心理现象及行为,培养适应习惯,促进心理的健全发展。

  (四)兼顾对学生家长及其他方面进行心理宣传。

  研究表明,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与家庭的教养方式和家庭的人际关系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有些甚至是家庭问题的表现和延续。因此,无论是了解学生心理与行为偏异的原因,还是咨询、矫治计划的制订和实施,都需取得家长的积极支持和配合,因此学校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要兼顾对学生家长及其他方面的宣传。

  第三篇:高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研究

  高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研究

  关键词:心理健康心理问题心理压力厌学人际关系青春期挫折对策诱发因素

  摘要:中学时期是人生成长的重要阶段,是心理健康发展的关键时期。然而,面对社会竞争的加剧,教育的局限,家庭教育的弱化,不少的中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各种心理困扰和障碍,影响其健康发展。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在教育工作中,不能仅仅停留在了解问题,分析问题的水平上,而且要能够解决问题,使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实际意义,从而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

  正文:中学时期是人生成长的重要阶段,是心理健康发展的关键时期。然而,面对现代社会竞争的加剧,教育的局限,家庭教育的弱化,不少的中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各种心理困扰和障碍,影响其健康发展。那么,常见的中学生心理问题有那些呢?其影响因素有那些呢?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又如何根据学生的心理状况有效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呢?这是我们现阶段教育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本文就这些问题进行分析阐述。

  一、中学生学习、生活方面的心理健康现状:

  当今,社会竞争激烈,贫富分化加剧,传播媒介的影响更加普遍。升学这个压在学生身上的巨石始终不可摆脱,致使家庭、学校只重视对学生的知识传授和智力因素的培养,忽视了学生心理因素的发展。尤其是90后中学生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家庭差异大,有的父母有好的工作,有车,有的还是离异或者低保.而且父母自身就对社会存在价

  值观的矛盾,自然不能客观实际地给孩子制订目标。这些因素的影响,使中学生们面临着很大的心理压力,对许多问题感到迷茫和困惑,但又不知如何解决。校园暴力越来越多,越来越升级.教师不再向以前那样敢“动”学生一根毫毛了,(老教师常说以前打过的学生现在见了都还感激得很呢,那的确是真的。)如果现在这样做,那叫体罚,因为人家会“维权”,弄不好,本来教育者一片好心全成驴肝肺不说还要遭遇社会不理解,上头的批评处分,和家长的敌对,以至于搭上命也有例子。有学者进行了大量的随机抽样调查,其结果表明,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初中有4.5%的人有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20.5%的人有较明显的心理健康问题。初中生的主要心理健康问题表现在驱体化、强迫症状、忧郁、焦虑和敌对五个方面,教育方式、人际关系、性意识、学业压力、性信息刺激和社会支持是影响初中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主要症状表现为:缺乏耐力、容易被人误解、思想不集中、缺乏自信心、爱操心、缺乏观察力、过于担心将来的事、容易动怒、父母期望值过高、缺乏决断能力等。我在一线工作多年经历和经验来看,学生心理健康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学习出现问题引发心理不健康:

  1.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原因很多,有的是因为迷恋网络,睡眠不足。有的是有补课班,讲过的东西,没兴趣再听。有的是面对激烈的学习压力,开头没有开好就放弃了学习。有的是对某科目老师的不喜欢,或者说讨厌,而导致该科目厌听,厌学。2.智力因素差异有上升:现在孩子智商差异并不向有的人说的所谓“谁都不傻,智商都差不多”等等,由于饮食结构不同,家长教育方式不同,导致一些有毒有害物质影响到正在生长发育期间的中小学生,导致智商也产生差异性。说普通点,有越来越多的孩子吃过多的含防腐剂等小食品,街头烧烤等含铅苯食物,长期积累导致智商不增反降。所以面对我国现在中小学和高中的课程难度,对于一些孩子来说,是太难了,跟不上.否则也就不用开智障学校了。而其实大部分智力障碍学生不被检测出,或者家长不送智障学校。所以,“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这句经常被教育者用做鞭策教师的教育名言只能是排除智力因素之外才适

  用。3.大多数人不快乐地学习:在初中八年级数学课本中有一个统计班级快乐的人数的一个问题.其中大部分学生一周内都是不快乐的,学习压力,家长教师压力,因为引体向上一个做不出来的心理压力,等等一直压着这些学生,有的学生居然说“考试成绩好点,能多活几天”之类的话。学习没有兴趣是很大一部分学生现在在学校的真实状况.怎么树立学生的兴趣靠学校和老师来解决是很困难的,这是教育体制和教材知识体系改革的问题了。

  (二)受到不良教育引发心理不健康:一个人,上学来,要学知识。但是不要忘记,他最先要学做人。而怎么做一个合格的“人”,我认为社会教育和家长教育做的不够好,尤其对90后的学生,有很多地方做的很不好。学校教育偏于知识灌输,一直叫喊的素质教育在大部分学校仍旧是空谈。学生自己寻求的教育良莠不齐。我们经常说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学生不良的学习和生活会形成不好的人格特征和个性心理如:自卑、自傲、过于内向、心胸狭窄、仇视等,有的学生会产生消极悲观的情绪甚至导致及个别学生有时会有轻生的念头。有的有校园暴力,打老师,打家长,离家出走等,从而导致这个学生命运的注

  很不利。有些个别的黑社会势力和小团伙经常代替正常的正义的社会教育而导致孩子从小就有阴暗的心理问题.比如,产生打架事件,家长找人打架,即使找到派出所,只要“认识人”,不管对错,都两字“没事”。那就是对“胜利”一方孩子的最糟糕教育,而对“失败”方的孩子不是产生憎恨心理就是产生对社会的恐惧心理。类似的事情都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实。2.家长对孩子的不良教育:家长本身就是孩子的老师,每个生活在家长身边的孩子无不是模仿家长的为人处事习惯和方式而成长的,所以,家长对孩子的影响其实在中小学阶段是要大于任何一种教育影响的。家长给孩子的零花钱要比以前多得多。尤其90后的孩子,能在口袋里掏出上百的“零花钱”不在少数,就是这个钱,才是孩子不良身体素质和不良习惯产生的病根。有了自己可支配的这么多钱,没有他不能干的,只有你不能想到的了。这样的例子太多了,这里一个都不说,各位也能明白的。另外,家长对教师

  和学校的态度,尤其是在学生面前,对教师的态度是教育学生做人的最重要一个环节。一个学生打了老师,原因是这个老师因为一些事情拉了一下这个学生衣服,家长来到学校后,当着学生和校长的面就对老师说:“那你拉我衣服我也打你啊!”姑且不论老师对,即便是老师错,由着家长这句话,那一切良好的教育和做人理念在这个孩子的心理都荡然无存了。

  二、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一)、学习类问题

  因学习而产生的心理问题是中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部分,其问题有:

  1.学生学习的心理压力增大,并造成诸多生理问题。目前一些学校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指导思想影响下,学校当中分好、差班,考试排名次,搞题海战术,采取一些违反心理健康原则的教育方法,教学手段和教育措施。这种情况,一方面,使学生的心理整天处于一种智力超负荷的高度紧张状态之中,致使学生脑神经衰弱、失眠、记忆力减退、注意力涣散,出现一些异常的学习行为与习惯;另一方面,对分数的错误看法也会造成学生心理上的痛苦,导致心理压力加大。

  2.厌学是目前学习中比较突出的问题。不仅是学习成绩差的同学不愿意学习,一些成绩较好的同学亦出现厌学情绪。这种情况导致了一些学生由厌恶学习发展到逃避学习,脱离学校去寻求不正当刺激,从而形成一系列品行障碍,“国家教育委员会的一位负责同志在一次会议上说,在现行的教育状态下,厌学的有30%,有的县甚至高达60%”。可见,厌学是现代中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3.考试焦虑,特别是遇到较为重要的考试时焦虑更为严重,甚至出现焦虑泛化现象。在现行的中等教育体制中,我国的教育结构中还存在着很多不合理的现象,普通中学表现尤为突出,学生在学校所学的知识基本上是为考大学而准备的,一种毕业后无出路的忧愁和恐慌感控制着他们,这一种情况反映在考试上,就出现考试焦虑。另外,不当的教育方法,例如:教学方法不灵活、带有惩罚性等,教师的嘲讽,同学的轻视甚至家长的埋怨和打骂,给学生的心理造成了很大的压力,会给学生的心理造成种种问题。(二)、人际关系问题

  1.与教师的关系问题。其主要问题是教师对学生的不理解、不信任而使学生产生的对抗心理,以及教师的认知偏差等情况给学生造成的压仰心理,攻击行为等问题。如果教师缺乏理解、耐心与爱心,不能以热情的态度给予指导帮助,反而横加指责,学生则会失望。更有甚者,教师对学生缺乏尊敬,贬低其价值的不良态度使学生的心理遭到严重的创伤。

  2.同学间的关系问题。由于同学关系不融洽,甚至关系紧张,有的同学就流露出孤独感,想恢复与同学的关系,而又不知该怎样去做。

  3.与父母的关系问题。民主型的和睦良好的家庭给中学生一个温暖的归属港湾,家庭的种种伤痕,会给中学生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伤害。不和父母对中学生的心理影响是多方面的,“有被抛弃感和愤怒感;并有可能变得抑郁,敌对,富于破坏性,还常常使得他们对学校作业和社会生活不感兴趣”。

  (三)青春期心理问题

  1.青春期闭锁心理。其主要表现是趋于关闭封锁的外在表现和日益丰富、复杂的内心活动并存于同一个体,可以说封闭心理是青春期心理的一个普遍存在而又特殊的标志。中学生若在消极情绪控制之下,封闭与外界的任何心理交流,将是一个值得注意的征兆。

  2.情绪情感激荡、表露而又内隐。青春发育期的生理剧变,必然引起中学生情感上的激荡。这种动荡的情感有时表露有时内隐。一个微笑可以使情绪飞扬,彻夜兴奋,然而他们内心里激动、高兴或苦恼、消沉而表面上似乎很平静;他们有话有秘密想与别人倾吐,可无论碰到父母或老师却又缄默不言,这种情况如果得不到理解,便会出现压抑心理,出现焦虑与抑郁。

  3.早恋。中学生一般尚未成年,我们把中学生这种未成人时的恋爱称为早恋。中学时代,特别是高中生,正值

  青春发育期,而这一时期最突出的矛盾之一是性发育迅速成熟与性心理相对幼稚的矛盾。中学生由于受认识能稚性,所以自认为认真的、朦胧状态下的恋爱出现了,尽管这种恋爱带有好奇和模仿成份,但却是一个令人十分观注的问题。(四)挫折适应问题

  中学生的挫折是多方面的,有学习方面的、人际关系方面的、兴趣和愿望方面的以及自我尊重方面的。其原因有客观因素、社会环境因素以及个人主观因素。面对挫折造成的困难与痛苦,中学生们的反应方式有两类:消极的反应与积极的反应。消极的挫折适应方式一旦习惯化、稳固化,在一定的情境中挫折状态即使有所改变,其行为却仍以习惯化的适应方式如影随形地出现。于是,消极的挫折适应方式也就转化为较严重的、需要长期耐心教育的心理健康问题了。

  三、维护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有效对策

  (一)对中学生进行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

  在中学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帮助学生了解心理科学知识,掌握一定的心理调节技术。课程可分为两部分:心理卫生与健康理论部分和实际训练操作部分。前一部分为心理健康知识普及课,后一部分是在中学生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最为有效的方法。其实际训练活动操作内容包括角色扮演、相互询问、人际交往训练,掌握一些转移情绪、宣泄痛苦、发泄愤怒、克服自卑、树立自信心的心理调节手段。防患于未然。(二)设立悄悄话热线信箱。实践证明,热线信箱十分有利于与中学生进行交谈,这种方式对一些尚不善于进行面对面谈话的学生十分方便,而有些话又是碍于颜面的,所以信箱可省去害羞的忧虑,而且中学生又可以把自己的思考在信中组织得更为严密。这样可以使老师更有针对性地解决心理健康问题。(三)设立心理服务室,进行心理咨询与治疗。

  心理咨询要取得良好的效果关键在于咨询老师要信任理解学生。同时遵循聆听、保密、疏导、交友性原则。这样就能建立起一种信任关系。信任关系是咨询取得成功的基础。只有在信任的基础上双方的情感与心理方面得以充分交流,如此才能达到心理转化的效果。有些情况下要进行心理治疗,因此心理咨询老师要有意识地和困于心理问题的同学建立起关心、尊重、了解和指导的关系,并依据问题的需要使用适当的心理治疗方法,减轻或消除学生的不适应的心理现象及行为,培养适应习惯,促进心理的健全发展。(四)兼顾对学生家长及其他方面进行心理宣传。

  研究表明,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与家庭的教养方式和家庭的人际关系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有些甚至是家庭问题的表现和延续。因此,无论是了解学生心理与行为偏异的原因,还是咨询、矫治计划的制订和实施,都需取得家长的积极支持和配合,因此学校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要兼顾对学生家长及其他方面的宣传。

  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测试题测试说明

  对以下40道题,如果感到“常常是”,划√号;“偶尔”是,划△号;“完全没有”,划×号。测试题:

  1.平时不知为什么总觉得心慌意乱,坐立不安。2.上床后,怎么也睡不着,即使睡着也容易惊醒。

  3.经常做恶梦,惊恐不安,早晨醒来就感到倦怠无力、焦虑烦躁。4.经常醒1-2小时,醒后很难再入睡。5.学习常使自己感到非常烦躁,讨厌学习。

  6.读书看报甚至在课堂上也不能专心一致,往往自己也搞不清在想什么。7.遇到不称心的事情便较长时间地沉默少言。

  8.感到很多事情不称心,无端发火。

  9.哪怕是一件小事情,也总是很放不开,整日思索。

  10.感到现实生活中没有什么事情能引起自己的乐趣,郁郁寡欢。11.老师讲课,常常听不懂,有时懂得快忘得也快。12.遇到问题常常举棋不定,迟疑再三。13.经常与人争吵发火,过后又后悔不已。14.经常追悔自己做过的事,有负疚感。15.一遇到考试,即使有准备也紧张焦虑。16.一遇挫折,便心灰意冷,丧失信心。

  17.非常害怕失败,行动前总是提心吊胆,畏首畏尾。18.感情脆弱,稍不顺心,就暗自流泪。

  19.自己瞧不起自己,觉得别人总在嘲笑自己。

  20.喜欢跟自己年幼或能力不如自己的人一起玩或比赛。21.感到没有人理解自己,烦闷时别人很难使自己高兴。22.发现别人在窃窃私语,便怀疑是在背后议论自己。23.对别人取得的成绩和荣誉常常表示怀疑,甚至嫉妒。24.缺乏安全感,总觉得别人要加害自己。25.参加春游等集体活动时,总有孤独感。26.害怕见陌生人,人多时说话就脸

  红。27.在黑夜行走或独自在家有恐惧感。28.一旦离开父母,心里就不踏实。

  29.经常怀疑自己接触的东西不干净,反复洗手或换衣服,对清洁极端注意。

  30.担心是否锁门和东西忘记拿,反复检查,经常躺在床上又起来确认,或刚一出门又返回检查。31.站在沟边、楼顶、阳台上,有摇摇晃晃要掉下去的感觉。

  32.对他人的疾病非常敏感,经常打听,深怕自己也身患相同的病。33.对特定的事物、交通工具(如公共汽车)、尖状物及白色墙壁等稍微奇怪的东西有恐怖倾向。34.经常怀疑自己发育不良。

  35.一旦与异交往就脸红心慌或想入非非。

  36.对某个异性伙伴的每一个细微行为都很注意。

  37.怀疑自己患了严重不治之症,反复看医书或去医院检查。38.有依赖止痛或镇静药的习惯。

  39.经常有离家出走或脱离集体的想法。

  40.感到内心痛苦无法解脱,只能自伤或自杀。

  测评方法:

  √得2分,△得1分,×得0分。

  评价参考:

  1)0-8分。心理非常健康,请你放心。

  2)9-16分。大致还属于健康的范围,但应有所注意,可以找老师或同学聊聊,心情应保持愉快、乐观。3)17-30分。你在心理方面有了一些障碍,应采取适当的方法进行调适,或找心理辅导老师帮助你。4)31-40分。是黄牌警告,有可能患了某些心理疾病,应找专门的心理医生进行检查治疗。5)41分以上。有较严重的心理障碍,应及时找专门的心理医生治疗。

  第四篇:浅析民警心理健康问题与对策

  浅析民警心理健康问题与对策

  随着治安形势的日益严峻,民警承担的责任越来越大,这不仅给民警带来了巨大的工作压力、社会压力和生活压力,同时也给民警带

  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如果民警个体的接受能力差或自我调节不当,心理疾病就因此而产生。据调查显示:全国180万民警中,80%的民警心理压力过大,43%的民警患有不同程度的焦虑、失眠、抑郁等症状,这一状况在基层民警中表现尤为突出。为确保民警心理健康,公安部适时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公安民警心理健康工作意见》(公发[2005]15号),正式将民警心理健康这一内容纳入公安队伍建设范畴,起到了良好的机制性保障作用。在此,笔者就民警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对策作一粗略探讨。

  一、民警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来自工作的压力。

  1、高度的职业风险带来的“紧张症”。心理学研究表明:警察仅在任职前三年耳闻目睹的丑陋现象比普通人一生中见到、感受的还要多得多。在所有应急性职业中,警察在工作中所承受的心理压力指数高居首位。特别是处于一线的基层民警要时常面对打架斗殴、酗酒滋事、凶杀现场等等,长期处在高度危险、高度戒备的紧张状态之中,随时都有负伤或牺牲的可能。近年来,犯罪分子动辄与民警进行暴力对抗,导致民警因公伤亡逐年增多。据统计,近20年来,全国因公牺牲的民警就高达6000余人,负伤10万余人。可以说我们的民警是“天天在牺牲,时时在流血”。

  2、繁重的工作负担带来的“忧虑症”。和世界上的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仍然存在着警力严重不足的问题。如世界上许多国家的警察人数占人口总数的万分之三十左右,而我国则仅占总人口的万分之十。由于现有警力不足和繁重的公安任务形成巨大的反差,警察只能超负荷的工作。以我局万安派出所为例,平均每名民警每三天要值一个班,一年中基层民警就有120天住在派出所值班,24小时处于戒备状态,这还不包括临时性的值班备勤任务。长期的工作紧张无序、生活毫无规律,使得民警体力透支、积劳成疾。警察总觉得有做不完的事而心力交瘁,产生厌倦、烦躁的不良心境。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人均寿命已超过70岁,而警察平均寿命仅48岁,警察已成为国家机器上磨损最快的部件。

  3、“明查暗访”带来的“恐惧症”。随着法制的健全与普及,人民群众对公安机关执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上级部门对基层公安机关要求也越来越严,“明查暗访”日渐成为上级部门检查基层公安机关工作业绩的重要方式。广大基层民警在做好自身工作的同时,又要时刻提防突来的“明查暗访”,基层民警工作成绩得不到肯定,甚至还有被曝光、通报的可能,心理由此会产生挫败感。甚至一些工作出色的基层部门也担心被检查组“光顾”,稍有“风吹草动”,就会给民警造成一种“草木皆兵”的恐惧感,大部分基层民警对明查暗访既害怕又无奈。

  4、频繁的考核、评比带来的“厌倦症”。适当的考核、评比可以增强民警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激发民警争先创优的意识。然而,当前考核、评比种类、名目繁多,使得一些原本警力不足的部门也需从中抽出专人负责考评工作,无疑给本就压力较大的基层民警给予了额外施压,久而久之,民警对考核、评比逐渐失去热情,呈现出应付了事的消极局面。

  (二)来自社会的压力。

  警察的主要任务是“打击犯罪,保护人民”,公安部早在1996年就向社会作出了“有警必接、有难必帮、有险必救、有求必应”的郑重承诺,“有困难找警察”已经成为了一种生活模式。在这一切的背后所呈现的是人民警察全身心的奋斗,警察心理压力的超负荷已是无可争辩的事实。近年来,公安民警在执法过程除经常遭到不法分子的暴力抗拒、阻碍、袭击外,还往往遭到不明真相群众的辱骂、围攻、殴打,公安民警被误告、诽谤、诬陷等“英雄流血又流泪”的事情在日常生活中屡见不鲜。有的民警因此受到纪律处分,有的甚至被误断、错判,这种情况在全国各地普遍存在,给正常执法的公安民警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压力。随着法制的健全和依法治国进程的加快,人们的法制意识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对公安机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给予公安机关的理解、支持和配合却不够。如执法严格常常引起社会上的某些非议;维护公共秩序常使警察站在民众的对立面;发生重大案件一时难以侦破,可能会遭到社会的责难等等。加之一些新闻媒体不负

  责任地失实报道,推波助澜,都将给警察心理上带来压力,也会严重地挫伤警察的工作积极性。

  (三)来自生活的压力。

  1、家庭压力。现在的民警,特别是基层一线的民警,工作性质是全天候,加班加点是家常便饭,即使是休息时间也是处于备勤状态,与家人生活步调不一致,散多聚少,因此常常遭受父母、妻儿的埋怨、误解,导致家庭不和,轻则吵架、分居,重则离婚分手。

  2、经济压力。2008年7月,公务员进行了阳光工资改革,民警的收入相对从前有了大幅度增长,但民警所承受的工作量和责任与其他政府机关公务员相比,则远远大于普通公务员,而各种待遇始终处于中等或中等以下水平,这无疑会挫伤警察工作的积极性。当奉献与索取的天枰严重倾斜,警察的劳动价值没有被体现时,必定会使警察失去心理平衡,工作中也表现出消极态度。据调查,有五分之一的民警家属下岗或无业,民警须靠一个人的工资养活一家人,生活压力可想而知。

  二、解决民警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

  如何正确疏导民警心理,调适民警心态,关系到公安工作健康、可持续发展,是改善和推动公安工作的源头举措,是当前和谐警营建设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结合工作实际,笔者认为应从优化三个环境着手:

  (一)营造和谐的警营氛围,优化工作环境

  和谐警营建设是近年来公安机关着力做的一项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从保护民警心理健康的角度,进一步抓好四个方面的工作。

  1、切实减轻民警负担。建立科学的定编和考评机制,要根据各基层一线所队的工作量和实际需求,为基层一线实战单位定编、增加警力,切实解决当前基层所队警力严重不足的问题;同时要按照岗位、职责量化考评指标,整合各类单项、专项及临时性考评标准,尽量减少和避免多头考评、重复考评,切实减轻基层民警负担。

  2、加大科技强警步伐。随着科技发展,远程监控、技术跟踪等科

  技手段已得到充分运用,民警工作效率得到了极大提高,社会治安管控能力也得到相应提升,但现实刑事案件的低破案率、高风险性时刻消磨着民警的意志,犹如一块“重石”深压在民警身上。因此,科研部门要注重加快研发一批公安机关实用的尖端科技设备、非杀伤性武器及防身、护身等器材,应用于公安基层一线,降低警察职业风险。同时,各部门要切实转变警务工作“疲劳战”的弊端,积极研究探索适合社会治安管理要求的警务运作模式,向科技要警力、要战斗力,使民警能从繁重的工作中抽出身来,保证正常的休息、休假,减轻民警工作压力。

  3、丰富公安文化建设。推行民警心理保健制度,设立心理保健部门,设置一定数量的专、兼职心理咨询师,有效地帮助他们疏导在情感、家庭、生活和工作上滋生的不良情绪。同时通过开展书画、唱歌等各种文化活动,提升民警文化素质,促进民警多种心理品质的协调发展,展示良好的精神状态。休宁县公安局党委坚持以人为本,从点滴处入手,在细微处着眼,不断探索从优待警的新举措,全力构筑暖警工程。两年来严格落实民警年休假、年体检制度和民警探病慰问制度,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警营文化活动,适时开展心理健康咨询和辅导讲座,并组织全警轮流外出考察学习,这些暖警新举措极大地缓解了民警的心理压力。

  4、加强民警队伍管理。坚持以人为本,激发民警内在动力,激励他们为人民利益、为公安事业无私奉献。通过树立先进典型,在侧重精神鼓励的同时不忽视物质鼓励,创造公平、公正、竞争、择优的工作环境,形成奋发向上、团结互助的良好氛围。公安机关各级领导要尊重理解、关心爱护民警,使民警感受到组织的关心和集体的温暖,使其排解心理压力、保持心理平衡,心情愉快,从而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

  (二)营造开放的舆论氛围,优化社会环境

  公安工作牵涉面广,受关注度高,是各级党委政府、广大人民群众和各种媒体关注的焦点。争取党委政府的重视和社会的支持理解,既是搞好公安工作的重要条件,也是减轻公安民警工作压力的措施。

  1、注重“三导”有机结合。一是自身先导。公安工作要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来开展。公安机关要认真履行职责,主动为党委政府当好参谋,积极争取党委政府对公安工作的重视和支持。与此同时,要主动与相关部门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主动与媒体建立畅通的链接,主动接受媒体的监督,积极争取他们对公安工作的理解和支持。二是党委主导。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公安工作,主导公安工作的方向和公安工作客观评价体系。对公安民警既要从严要求,更要珍爱有加。特别是在当前公安机关处在风口浪尖,公安民警处在多重社会角色难于扮演的情势下,民警在工作中遇到困难和阻力的时候,党委政府更要为民警撑腰壮胆,更加增强民警的信心感、责任感。三是舆论引导。充分发挥舆论的正面导向作用,进一步建立健全新闻发言人制度,学会主动与媒体进行沟通与联系,充分发挥“网来网去”这一有利抓手,积极引导媒体发表正面舆论,树立公安正面形象,竭力提高社会影响力和牵制力,使公安民警切实感受到社会群体对自身的尊重与认同,不断拓展警察职业的成就感、荣誉感,消除部分群众对民警的非议和偏见。

  2、平衡社会价值需求。民警作为一个社会人,也有正常的社会需求,当社会需求得不到满足或满足感普遍低于其他社会群体时,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民警个体积极性或潜能的充分发挥。因此,在制定相关政策制度时,须充分考虑公安机关工作性质,确保一些政策制度能适当向基层公安机关倾斜,惠及到基层民警身上,使民警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

  比如在政治待遇上,要打破条框限制,不拘一格,注重解决一批在平凡岗位上默默奉献的基层民警的政治待遇,使基层民警看到希望,看到未来,真正使基层民警劳有所获,苦有所慰,消除基层民警迷惘和消极被动的心理。

  (三)营造温馨的家庭氛围,优化生活环境

  家庭是每一个人心灵的归宿。民警由于工作忙,常年照顾家庭较少,很多家庭因此出现矛盾。所以,我们要树立民警的家庭资源是第二警力、民警家庭的和谐是警营和谐的重要基础的观念,把关心民警

  的家庭建设作为我们公安队伍建设的内容,变家事为公事,用真心和细心去做好工作。

  1、增强家属荣誉。引导民警的家庭成员积极主动地了解民警在保卫经济建设、保护人民生命财产、打击违法犯罪等方面不可替代的作用,使民警亲属为民警们的贡献感到自豪,对民警们的付出表示理解,让他们少一份心理压力、多一种工作动力。

  2、加强谈心交流。要在各级公安机关领导的带领下,开展与民警及其家属沟通交流,防止心理矛盾积压。特别是在遇到民警工作变动、职务调整、遭遇挫折、家庭变故、生活困难等情况时,积极与民警及家属开展谈心交流活动,充分调动组织和家庭两个积极因素,帮助民警解决具体问题,疏导、畅通民警思想。使民警在温馨的家庭中充分感受亲情,有快乐共同分享,有困难共同分担。

  3、注重个人调节。保持民警心理健康,更要从自身做起。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应保持一颗平常心,学会用积极、理智的角度看待问题;学会包容他人,以理智、平和的心态处理问题;培养良好的兴趣爱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多休息、少应酬,多放松、少刺激,尽量减少引发心理压力的诱因;同时学会合理宣泄。长时间压抑、抑郁很可能导致心理问题,因此,民警要学会适当进行宣泄,将自己心中烦事、症结向家人或信得过的好友及同事进行交流倾吐,宣泄不良情绪。要学会处理好工作和生活的关系,科学计划工作,合理安排生活,善于从工作、学习中发现乐趣,享受乐趣。

  第五篇:小学生心理健康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

  小学生心理健康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小学生心理健康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要】通过研究了解我们学区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现状,虽然有一些令人欣慰的方面,但更多的是引起我们重视的非心理健康因素,针对这一现状,建议发挥学校心理教育的主导作用,家庭的辅助作用、社会的巩固作用,来建立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学生心理教育模式。

  【关键词】

  小学生、心理健康、影响因素。【正文】

  一、问题提出

  随着素质教育的稳步推进,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成为当前小学教育普遍重视的问题。本研究对现阶段我校小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分析与研究,并针对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建议。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随机选取本校200名小学生,男女各100名。

  (二)研究方法

  主要是采取了问卷调查法和文献资料法进行研究,同时也采取了逻辑分析法和数理统计。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本校小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根据对我校200名学生进行相关问卷调查,得出我校学生心理健康有令人可喜的方面,同时,也有引起我们要高度重视的非健康因素。

  1、良好的心理健康现状

  (1)助人观念极强。调查中75%的学生在别人遇到困难时喜欢帮助他人。(2)集体观念较强。调查中63%的学生表现出,热爱学校、热爱班级、热爱家乡。(3)吃苦耐劳的精神。调查中79%的学生表现出,热爱劳动,经常帮助父母进行田间劳动。

  2、心理健康问题现状

  (1)厌学心理因素。调查中15%的学生有对学习失去兴趣和信心这样的倾向,有的同学不愿意学习。(2)逆反心理因素。表现为对家长和部分老师采取消极、冷漠的态度,对他人采取不合作的对抗态度,对待事情采取常态相悖的心理反应。(3)自卑心理因素。这类学生表现在对学习成绩,或由于生理上的某些缺陷,受到歧视、伤害等产生自卑。(4)任性心理因素。主要表现在自己想怎样就怎样,常无缘无故地大吵大闹,常有干危险事和愚蠢事的冲动。(5)焦虑心理因素。主要表现经常为一些小事烦躁不安、多虑或敏感,他们常感到莫名其妙的一些恐惧、一定程度紧张,上课遇到提问或考试以及各种竞

  赛心理表现就会出现异常等。(6)挫折的承受能力。承受挫折的能力较差,遇到困难和麻烦就不知所措或者哭泣感觉无助等。

  (二)本校心理健康影响因素

  1、影响良好心理健康的因素

  (1)居住方式层面因素。我们学校学生家庭居住的模式,以平房为主,这样便于孩子们之间的交流与联系,平时在一起交流过程中不知不觉的培养了孩子们之间互相帮助的好观念。(2)农村传统生活方式层面的因素。长期的以村庄为生活结构的农村生活方式,一个村庄的利益关系每家每户的利益,是个传统长期的存在农村居民的每个人心中,这样,也会在不知不觉中培养了孩子的集体观念。(3)农村的生活习惯层面因素。从古至今,农村居民维持生计依靠的是劳动,农民吃苦耐劳的精神品质,也在一代代的传承,在一代代人的传承中,孩子们也继承了父母的吃苦耐劳的、淳朴品质。

  2、影响非健康心理的问题因素

  (1)长期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重视不够,机制缺失,措施不当。小学生长期学校教育中受应试教育制度的影响,重视学生各科成绩,忽略学生身心健康成为普遍现象。许多小学生由过重的学习压力、过重的课业负担,以及教师不当的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造成的心理困惑甚至心理障碍等。(2)小学生自身层面的因素。因为小学生生理发育处在快速发展时期,自我意识与生理迅速发育不平衡,心理发展与生理发展不同步,容易动感情。同时,他们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较差,生理、心理上的剧烈动荡和变化,使他们产生烦恼和忧虑,容易产生心理问题。(3)家庭层面的因素。家庭层面的因素主要是家长对孩子寄予的厚望,让孩子超负荷学习。使孩子生活上过分宠爱和学习上过于苛求,导致孩子心理失衡,对孩子心理发展十分不利,容易出现各种心理健康问题。(4)社会层面的因素。由于小学生鉴别是非能力不强等原因,极易对各种思潮无目的、无鉴别地吸收和接纳。这样,有些信息会成为有害于身心健康的精神毒品侵害孩子们脆弱的心理。(5)教师层面的因素。由于现在很多学校把学生的学习成绩好坏与教师的工资、奖金发放、职称评定跟联系起来,因此,教师在切身利益面前,不会顾及学生心理发展的变化,教育方法与教学方法缺乏人性化,总是以分数高低来衡量学生的优劣,会导致各种心理问题出现。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发挥学校心理教育的主导作用,家庭的辅助作用、社会的巩固作用。来建立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学生心理教育模式。

  (二)建议

  1、建立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服务体系

  首先要明确不同阶段小学生心理教育目标;同时学校还要要建立心理教育理论知识学习体系;在心理教育过程中要遵守教育性原则、全体性原则、差异性原则、平等性原则、娱乐性原则、保密性原则;建立心理教育实践活动体系,同时小学应设立心理咨询室、心理咨询热线电话、心理咨询信箱,建立

  学生心理健康档案,使个别学生的心理疾病得到治疗,不断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2、建立家庭心理教育辅助体系

  建立学校与家长定期见面沟通制度,建立定期家长心理教育辅导体制,建立家长与学生定时沟通体制等来辅助学校对学生心理教育。

  3、加强校园周边的文化建设

  校园周边与居民居住区文化的建设对孩子心理健康起着重要的作用,加强校园周边的管理,坚强居民区精神文明的建设,使小学生生长在一个健康的、向上的社会环境中,得以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傅文弟.当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8.[2]杨燕.当前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探索,2011.3.[3]俞国良.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

篇三:新时代青年公安民警信仰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政策与商法研究新时代青年公安民警信仰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以衡阳市为例胡永强()长沙理工大学,湖南长沙410114摘

  要:党的十九大上,习近平总书记郑重宣布,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新时代需要新作为,新时代呼唤新本领。在新时代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基层社会综合治理的治安态势依然严峻,公安队伍作为维护社会大局稳定主力军和突击队,面临着繁重的工作任务,而作为队伍中的中流砥柱的青年民警更是责任重大、任务艰巨,不仅冲锋在前打击犯罪,加强法治中国建设,还要守土尽责,保一方平安,保护人民合法财产和人身安全不受侵害,各个方面的影响使得青年民警的思想活跃,个性独立突出,因此,公安部门加强青年公安民警信仰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需要切实将这一点作为公安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本文以衡阳市公安局青年民警为研究对象,对青年公安队伍思想信仰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对当前信仰方面出现的各类矛盾和问题进行综合剖析探究,深层次、多角度提出了强化青年公安民警信仰建设的工作对策。关键词:新时代;青年公安民警;信仰;对策研究:/中图分类号:D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cnki.1672-3198.2021.20.054j引言青年公安民警按照中国警察的划分,是指年龄在这个时间段是警察职业生涯的宝21岁到35岁的民警,贵阶段,很多青年民警立下赫赫战功就是在这个时间节点,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迈向梦想的天空,与其他年龄段的民警相比,青年民警精力强,一腔热血,个性张扬,思维活跃且对易于接受新鲜事物,毋庸置疑,他们是公安事业的生力军。但是人在青年阶段由于才进入社会,未经历大风大浪的历练,容易处理问题不够成熟,并且伴随着缺乏集体意识,搞个人主义,实践能力弱,抗压能力差等一系列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髙度重视基层青年公安民警的信仰铸建工作,让他们永葆忠诚本色,练就过硬本领,无愧于祖国的重托,无愧于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这一神圣称号。1青年公安民警的信仰现状习近平在中国人民警察警旗授2020年8月26日,予仪式上指出,我国人民警察是国家重要的治安行政和刑事司法力量,任务是预防、制止、惩治违法犯罪。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国人民警察要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全心全意为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而努力工作。习近平总书记的训词很好的归纳总结了公安事业在社会治理中的重大作用,很好的概括人民警察的职责与使命,加强青年公安民警的信仰铸造有利于解放思想,创新工作模式。有利于强化青年民警责任担当。有利于公安事业蓬勃向上,一路向好发展。本文以衡阳公安为例,深刻分析该市青年民警信仰建设的现状,并结合现实背景,提出相关对策。衡阳总面积1全市常住人口5310平方公里,湖南第二大城市,724.34万人。湖南省地级市之一,2020年被湖南省委明确定义为湖南省域副中心城市,推动衡阳高质量发展,是国家“十四五”规划重大决策部署。衡阳是一座古老的城市,拥有悠久的历史,因为便利的交通被誉为中南重镇,也是因为四通八达的交通环境,使得衡阳时常会有一些三教九流的人在此聚集,治安形势历来复杂,这也就形成了一个较为复杂的执法环境,考验着衡阳公安。衡阳青年公安民警的信仰特点:主流是积极向上的,是经得起考验的,但还是有少部分的青年民警信仰建设存在着一系列问题,总的归纳概括有以下几点。一是信仰崇尚英雄,个性突出,但是往往容易盲目自大,搞个人主义。英雄,是一个时代的精神坐标,他不仅丰富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内涵,更是对中国精神的生动诠释。在如今复杂的世界格局和新形势下更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青年公安信奉崇尚英雄精神。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公安英模立功集体表彰大会上强调,公安队伍是一支有着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队伍,也是一支英雄辈出、正气浩然的队伍。正是有了你们的辛勤付出和流血牺牲,才换来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安宁和幸福。你们不愧为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党和人民感谢你们。衡阳青年公安这支队伍政治思想素质过硬,在队伍内形成一股赶、超、争、夺之风,大部分青年民警斗志昂扬,积极向上,个性张扬,业务素质也过硬。当然,这种风气适当的保持有利于整支队伍的活力,过头了容易导致青年民警缺乏团队精神,搞个人英雄主义。市禁毒支队一名青年2012年8月16日,民警未让抓捕计划按步骤实施,一心想立功,不配合大部队作战,单独个人行动,结果被歹徒用匕首刺中大腿,流血不止,所幸及时被送往医院,无生命危险。二是信仰艰苦奋斗,吃苦耐劳,但是同时也存在少量的享乐主义,拜金之风。毋庸置疑,当初所有青年有志之士加入警队都是因为崇高的理想,匡扶正义,打击()。基金项目:习近平青年信仰教育思想研究”2018国家社科基金课题“18BKS014,作者简介:胡永强(男,汉族,湖南衡阳人,法学硕士,长沙理工大学,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1993-)

  112现代商贸工业2021年第20期

  ()犯罪,但是随着日夜加班,黑白颠倒,繁重的工作任务从单位层面讲,有培训手段缺乏创新所至的4压在心头,慢慢地,有的青年民警将对工资待遇及职位状况。()的追求摆在人生第一位,而将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及从青年民警个性特点来讲,有心智不成熟所致5事业的追求放在第二位。认为自己学历高,又有办事的问题。()能力,就容易心高气傲,刚愎自用。一旦经历了几次不从场所环境上讲,有条件不优所致的原因。6如意,就开始怀疑人生,不愿踏实本分工作了。部分青3锻造坚不

  坚定青年公安民警马克思主义信仰,年民警不能正确对待组织上对工作岗位的安排,认为可摧的公安铁军在一线实现不了人生理想,平台不够大,就觉得落寞,青年人是国家的未来,是共和国挺拔的脊梁,是党很快就有了及时行乐的消极思想,放弃了对事业的追和人民各项事业的接班人。保持青年民警队伍的纯洁求。殊不知,警察这个行业就是要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性、先进性和绝对忠诚是保持公安机关旺盛的战斗力清贫,功成不必再我,甘于艰苦,乐于奉献。与活力的必然需要。铸造坚定青年公安民警的马克思三是信仰法律,一身正气,执法权威不可侵,但是主义信仰,锻造坚不可摧的公安铁军必须要做到以下存在少数慢作为,不敢作为。随着近年来暴力抗法事件的增多,部分青年民警出现信仰迷茫,出现束手束脚,不敢作为的风气,如今暴力袭警已成为对基层公安民警生命安全最大的威胁。基层青年民警处理群众性事件或者抓捕犯罪分子时常因担心处置过当引发舆论炒作,而犹豫不决错失良机,反而给犯罪分子和寻衅滋事暴力袭警的机会。有的基层青年民警在执法过程中本着文明执法的原则,规范用语,苦口婆心,但违法者却无理取闹,仗着对民警执法理念的一知半解百般刁难基层民警,甚至推搡打闹。在衡阳市很多郊区派出所,辖区内居民受文化教育程度普遍不高,有时候,民警前去抓捕,处理纠纷,如果被少数别有用心的人挑拨,很容易上升为群体性事件。一次,一位青年民警前去农村出警,竟被村干部绑起来关在祠堂,这是挑战法律的刚性,之后虽然该村干部被刑事拘留,但是该件事情给年轻民警信仰也造成冲击,法律刚性不可违,要切实保护执法者权威,加强普法工作。四是信仰忠诚信仰纪律,力争公安铁军的排头兵,但是仍有少数信念缺失,思想懈怠。近年来,加入警队的条件越来越高,很多青年民警都是通过层层选拔加入公安队伍的,也有很多都是受过高等教育的高学历知识分子,所以就会让这些青年民警有种优越感,做事情也就不受约束、不守规矩。但是做警察必须要守纪律讲规矩,严格公正规范执法。让公平正义体现在每一个案件办理上,办理案件时努力把每一个案件都办得合法、合情、合理,让阳光照进每一个执法环节,执法中每个执法动作都有章可循。但是当少部分基层青年民警面临严重的执法压力,情况纷繁复杂的案件,繁重的任务时,在睡眠不足,日常双休、公休时间无法保障的情况下,就会存在消极怠工的状态。一方面身体状况严重透支“现不推不做工作的时候身累,另一方面精神压力不断增大,对待群众疲于应付的状态,休息的时候心累”的情况,,直接影响了工,导致出现工作上出作的有效性和群众的满意度,造成恶性循环,工作积极性不高。

  导致青年民警出现信仰立场不坚定的原因(压力(1)。2)从大环境上讲从警察职业性,社会思潮多元化所至的影响质上讲,有执法风险所至。的后果(。3)从组织层面上讲,有思想政治工作不到位所至几点。关。(做到信仰政治教育与业务学习培训并重1)坚持思想信仰和政治教育,旗帜鲜明把好政治,加强政治业务双督察,各个党支部每周选择一天定期开展政治学习,真正做到思想政治学习入耳、入脑、入心,不流于形式、不浮于表面。针对青年民警思想特点,通过专题学习、个别学习、重点学习等形式帮助青年民警牢固确立政治自信、制度自信,通过工作表现采取个别教育与集中点评,强化每一名青年民警责任意识、担当意识、法制意识,通过党的先进性教育切实增强青年民警的使命感与责任感,例如观看《大国风范》《警钟》这一类型的教育纪录片多时候青年民警觉得迷茫(2)抓好职业规划设计,因此增强马克思主义信仰,,是因为缺少职业规划目标明确把好业务关。,。邀请很先进工作典型,例如最美民警,公安英模,为青年民警开课,利用榜样的力量来加强队伍建设,来对标看齐。所有基层或是机关党支部内部针对青年民警进行单独探讨方针,着力解决青年民警对职业性质认识不够、职业发展规划不明这两大问题。引导广大青年民警以正确的价值观看待职业,以正确的人生观看待职业发展。通过先进性群体、典型事例教育,牢固确立青年民警的职业认同感,增强青年民警的职业荣誉感;使得队伍内形成一股向上,正能量的风气,扼制不良风气抬头,注重青年民警专业能力、马克思主义信仰培养,秉承工匠精神,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3鼓励青年民警不断钻研业务)做好人生道路引导、切实提高本领。,必须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对青,有所不为把好价值关。我年民警的理论引导,与时俱进的发展和完善青年公安民警的思想政治教育和信仰建设工作,可以通过开展民警心理咨询室调整身心健全人格,开办公安民警夜校来加强民警继续教育,以坚定的革命化、正规化教育帮助广大青年民警树立价值取向,自觉做到与腐化堕落划清界限。及时吸取优秀青年民警加入党组织,通过党的先进性教育切实增强党性;通过党的纯洁性教育帮助其及时远离享乐主义、官僚主义;通过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帮助广大青年党员树立正确的工作理念,防止走脱离群众的邪路。参考文献[][12]习近平在中国人民警察授旗仪式上讲话[习近平在全国公安英模表彰大会上讲话[Z]Z]..22002107--85--2169..现代商贸工业2021年第20期

  1132

篇四:新时代青年公安民警信仰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当代大学生政治信仰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金英姬

  【期刊名称】《新西部:下旬·理论》

  【年(卷),期】2018(000)002【摘

  要】当代大学生政治信仰存在着无明确定向、以反智作为"主流"、信仰意识淡漠与混乱等问题。提升当代大学生政治信仰的对策是:创新教育手段和形式;大力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对网络媒体信息进行有效监督;建立专业的政治教师队伍;大学生自身提高自我教育能力。

  【总页数】2页(P106-107)

  【作

  者】金英姬

  【作者单位】延边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吉林延吉13300【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G641【相关文献】

  1.加强当代大学生政治信仰教育对策研究2.后现代视域下当代大学生政治信仰问题研究3.当代大学生政治信仰现状及教育对策研究--基于25所高校实证调研的思考4.当代大学生政治信仰的现状与对策研究5.当代大学生政治信仰现状与对策探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篇五:新时代青年公安民警信仰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优质百家集萃文档在您身边/双击可除

  影响公安民警工作积极性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影响公安民警工作积极性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奋斗目标,为此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执法公正的公安队伍是当前公安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结合正在开展的“贯彻十六大,全面建小康,公安怎么办”主题大讨论活动,我认为,建设一支过硬的公安队伍,切实担负起党和人民赋予的光荣使命,首先必须充分调动广大民警的工作积极性。在此,笔者结合基层公安工作,对当前影响公安民警工作积极性的原因作简要分析,并就对策作初步探讨。

  一、当前公安民警工作积极性不高的表现及危害

  (一)敬业精神退化。部分民警政治信念淡化,缺乏立足岗位建功立业的意识和干劲。一是精神状态

  优质百家集萃文档在您身边/双击可除

  差,不思进取。对政治理论学习兴趣不大,相当一部分民警不能自觉地看书、看报、看电视新闻,心不在焉地参加政治理论学习教育。对公安业务知识缺乏钻劲,满足于学校灌输的知识,满足于实践的直接经验,学习新知识少,钻研法律少,从实践到认识的理性思索少。二是价值观扭曲,畸形攀比。少数民警心理失衡,不珍惜来之不易的工作条件和待遇,横向比福利,纵向比职级,怕吃苦,怕吃亏,追逐名利,谋求享受,将主要精力投在“位子、房子、票子、娘子、孩子”身上。三是服务水平低。群众认为“窗口”服务单位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现象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

  (二)综合素质不高。一是学历层次上升了,工作能力没有明显增强。近几年,各级公安机关都很重视学历教育,鼓励民警参加自修、函授大专、本科学习,民警队伍的学历层次比例有大幅度提高。在这些学历文凭中,基层公安领导普遍认为,有些是“水货”,含“金”量少;有的学非所用,专业难用上;有的学用脱节,学历与能力差距大;有的重文凭、轻专业,重书本、轻实践,想干不会干,会干不愿干的现象在一些基层单位仍然存在。二是职级待遇提高了,奉献精神没有明显增强。近年来,各级公安机关民警的待遇

  优质百家集萃文档在您身边/双击可除

  都有不同提高,县、市公安局局长除个别特殊情况外,都高配了职级,有相当一部分机构升了格,副科以上职数比“三定”前大幅度地增加。职级高配了,待遇提高了,一部分民警的胃口也吊起来了,比职级比待遇的官本位意识越来越强。三是执法监督要求严格了,依法行政的意识没有明显增强。随着公安法制体系的健全完善,对民警执法监督的力度越来越大。一方面,民警依法行政适用的法律条文逐步具体化、规范化,便于操作,便于监督。另一方面,少数民警不认真学法,凭经验办案,在法庭上败诉的案件时有发生,甚至执法犯法。

  (三)队伍管理松散。其一,警容风纪普遍较差。许多单位的民警基本没有按规定着装和佩戴警用标志的意识,有的上班不着警服,有的着装不整洁、不戴警号,特别是在办公区以外穿警服不戴警帽的现象随处可见。其二,道德行为明显滑坡。少数民警品行不端,讲话不文明,举止失水准。有的奢侈浪费,变着法子在辖区吃拿卡要;有的道德失范,经常涉足营业性舞厅、夜总会、洗脚屋。其三,警纪不严,警令不畅。有的在执法活动中,对法律规定和上级公安机关的指令置若罔闻,随意变通;有的管理失控,无考勤、无工作台帐、无监督措施,对民警经商炒股、非法经

  优质百家集萃文档在您身边/双击可除

  营者充当后台等违纪违法行为睁只眼闭只眼,迁就放纵;有的办人情案、办“油水”案,公开从事非警务活动,引起群众强烈不满。

  (四)违法违纪问题突出。一是利用职权徇私舞弊,权钱交易问题严重。二是执法犯法,刑讯逼供问题突出。一些基层单位在办理刑事、治安案件中,不是重证据、遵循法律程序,而是轻信口供,轻率结案。对抓到的嫌疑对象,不是依法进行询问,调查取证,而是滥施刑罚,逼打成招。三是乱扣乱罚,“三乱”现象屡禁不止。有的基层科、所、队随意违反处罚法规,以言代法、以罚代法、以罚代拘、以罚代教、以罚代刑,只要当事人认罚,该拘留的不拘留,该劳教的不劳教,该立案的不立案。

  二、当前影响公安民警工作积极性的原因

  1、管理体制不顺。

  我国现行的公安领导体制是“条块结合,以块为主”,各级公安机关接受地方党委政府的领导和上级公安机关的业务指导。在这种领导体制下,公安机关的业务工作、人事管理和经费保障都受地方党委政府管理,容易出现许多弊端。地方领导运用权力,以言代法,以情代法,阻扰公安机关正常执法,或指派公安机关参与一些非警务活动,浪费警力资源。在一些基

  优质百家集萃文档在您身边/双击可除

  层派出所,违背民警意愿,指派民警参与市容整顿、房屋拆迁等非警务工作的情况还时有发生。有专家认为,我们对警察的定位不准,包括政府、民众和公安机关自己,都有认识不清的问题。公安机关说自己是半军事化单位,是武装性质的治安力量;人民群众说你是有求必应的服务机关;党委、政府说你是枪杆子、刀把子;人大代表说你是执法机关,要经常评议。正因为有这么多的面孔,对于警察的职责和定位,别人搞不清,自己吃不准,现在有很多民警在问:我们到底应该做什么?到底在忙什么?可见,管理体制不畅、职能设定不清,也会影响民警的工作积极性。

  2、经费保障不力。

  经费保障问题一直是制约公安机关可持续发展的老大难问题。随着社会发展,公安工作任务日益加重,经费不足问题愈加突出。现行公安经费供给体制实行的是“以块管理,分级负担”的地方财政管理体制。我区实行的是“市公安局管人,区政府管钱”的管理体制,由于地方财政困难等原因,不愿负担或无力负担,严重影响了公安工作的发展。以我区为例,20XX年人均财政预算仅为1.79万元,除去工资外,公用经费所剩无几。今年,我区财政部门拨付公用经费仅月平2万余元,却要支付水电、车修、燃料、办公、差旅等

  优质百家集萃文档在您身边/双击可除

  多项经费,民警调资、津贴补助很难兑现。客观地讲,警察也是一种职业,民警从现实生活和理性考虑出发,也要以谋取工资待遇来解决生活来源,保障家庭收入。进入市场经济时期,职业道德教育必须坚持提倡奉献精神,但是与之相适应的物质、精神补偿也要跟上。可想而知,经费严重不足的后果必然导致公安工作被动,民警工作积极性降低。

  3、警力严重不足。

  近几年来,各地的刑事案件、特种行业、公共场所的数量、规摸都逐年猛增,现有警力与繁重公安工作的矛盾日益突出,增加的警力与公安机关所面临的艰巨任务相比无疑是杯水车薪。据调查,在基层派出所民警日加班4小时,公安民警只能*自己的身体去拼,用自己的健康去搏。但人的精力毕竟是有限的,长期超负荷大能量的运转往往会造成公安民警心理负担过重、精神压力过大,我认为,工作中出现的“门难进、脸难看、话难说、事难办”就是工作不积极的表现之一。

  4、民警心理失衡。

  主观方面:面对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和日益突现的“金钱至上”观念,部分民警敬业精神退化,缺乏立足岗位建功立业的意识和干劲,工作上不求无功,但求

  优质百家集萃文档在您身边/双击可除

  无过。客观方面:改革开放以后,我国面临新的犯罪高发期,特别是进入九十年代以来,各项公安保卫任务十分繁重,超常的工作压力,警力的严重不足,一个接着一个的“严打”战役、行动让基层民警疲惫不堪。可以说,广大公安民警所付出的艰辛是有目共睹的,所取得的成绩是应当肯定的。但是,与其他单位相比,民警的待遇不高、晋升困难、危险性高等问题显而易见。通过对比,民警心理容易产生不平衡。正是这种不满情绪,使民警队伍思想不稳定,一定程度上导致个别民警工作积极性不高。

  5、社会关爱不够。

  一是社会认识偏颇。在中国,只要说治安形势不好,人们习惯性的就会想到公安机关没有尽力,而在一些西方发达国家,人们首先想到的不是公安机关而是政府的失职。中国的人们却将这一“板子”全打在公安机关一家的身上,提到社会治安,人们甚至包括一些地方党委、政府认为:那是公安机关的事,与我无关或关系不大。在这种情况下,公安机关在治安管理中“跳独角舞”、“唱独角戏”的现象就在所难免。一方面是公安机关一家对社会治安疲于应付,苦于奔命,同时,还要承受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的指责。尤其是目前新闻媒体的报道大多带有倾向性,正反面反差较

  优质百家集萃文档在您身边/双击可除

  大,或是倾向于正面宣传,或是倾向于问题的揭露。有的报道宣传的痕迹过于明显,片面夸大揭露公安队伍的阴暗面,导致群众对公安机关抱着否定和抵触情绪。另一方面是社会治安打不胜打,防不胜防,恶性循环。二是政府保障不力。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一些地方失业率偏高,而政府又缺乏相应的保障措施,一方面造成群体性事件增多,分散公安机关部分警力和精力,使警力不足的矛盾更加突出;另一方面失业人群生活无保障,闲散社会,违法犯罪,给社会治安带来大量不稳定因素。内外交困,使民警丧失了工作的积极性。

  6、政绩判定失当。

  在当前监督机制、考评机制还不十分健全的情况下,有一些人际关系较为复杂的单位中,极少数领导受自身素质和能力所限,对有些人、有些问题的看法常常只凭道听途说,人云亦云。尤其是那些实际工作成绩突出者,其功绩如果因领导的偏见或不信任未被认可、或者被埋没,甚至被他人取代时就容易导致民警不满。相反,有些民警不务正业,工作一般或出工不出力,或玩花样却被提拔重用。这种先人为主和掺进了个人情感成份的偏见形成后,就会影响上下级的融洽关系,使一些民警因领导者失之公正客观而产生

  优质百家集萃文档在您身边/双击可除

  消极怠工现象。

  三、提高公安民警工作积极性的途径

  1、警察职业化,刻不容缓。

  面对日趋复杂的社会治安形势,面对我国加入wto后各行各业与国际接轨的要求,公安机关还面临着警力不足并且短期内无法改变以及非警务活动过多占用大量警力的双重压力,长期困扰警方的消极因素仍然依旧:体制不顺,警令不畅,经费不足,素质不高,管理不善,形象不佳。而与此同时,智能犯罪、黑客犯罪、高科技犯罪等却让警方疲于应付。很多专家认为,这种现状与我们国家的警察队伍职业化水平低有关。因为不职业,搞不清警察的定位;因为不职业,很多警察不知道自己应该干什么,不应该干什么,更谈不上工作积极性了。

  在一些法律界人士看来,“有求必应”这种模糊不清的承诺,其实是对滥用公共资源行为的一种纵容。警察是公共服务机构,用的是纳税人的钱,它为个人提供服务时,应该是求助者确实力所不能及并且情况紧急。警力不可能无限制地增长,况且西方国家的实践表明,警力的增加与犯罪的增减没有必然联系,而犯罪只与社会环境存在必然联系。应从管理体制上挖潜力,向素质要警力,向科技借警力,向改革挖警力。

  优质百家集萃文档在您身边/双击可除

  民警从事非警务活动主要不在于民警自身,而在于命令他、指挥他从事非警务活动的有关领导和部门、机构。公安机关是具有武装性质的国家执法力量,应该按照法律规定实施警务活动和执行公务,只对法律负责,任何人不能超越法律,让民警从事非警务活动。

  2、改革经费保障机制,营造宽松执法环境。

  笔者认为公安经费应由国家财政预算拨款,坚持因地制宜原则,结合当地经济发展状况,对公安机关的民警工资、装备、办案等所需经费综合考虑,制定相应最低保障标准,并适当逐年递增,金额纳入国家财政预算,足额拨款。同时要充分考虑公安机关的特殊性和民警工作强度、压力,切实体现“从优待警”原则,民警工资应适当高于其他行政机关公务员工资水平。要按照国家的有关政策和规定,确保民警的基本工资、补助、岗位津贴等应享受的政策性经费按时足额发放,尽可能为民警的工作、生活提供一个较好的保障环境。二是公安机关要坚持勤俭建警方针,强化公安理财观念。要严格“收支两条线”,健全规范经费管理制度,制止乱收乱支现象,勤俭节约,精打细算,集中人、财、物力用在侦查破案和基层治安管理防范的“刀刃”上。严格控制奢侈浪费,避免上班车满院,下班车满街;上班领导用,下班司机用等公车私用现

  优质百家集萃文档在您身边/双击可除

  象,坚持减车、减人、减接待,压缩开支,力争使有限的公安经费发挥最大的效用。

  3、加大改革力度,激发队伍活力。

  要认真贯彻落实省厅关于在全省推广等级管理的实施意见,不断完善以等级管理为核心的队伍长效管理机制。根据工作考核、素质考评、学习考试的“三考”结果,把单位分为优秀、达标、基本达标、不达标四个等级;民警分为优秀、称职、基本称职、不称职四个等级。等级评定与经济利益、政治待遇、末位调整等队伍管理措施挂钩,并建立完善与之配套的教育培训机制、治警机制、监督制约机制、警务保障机制等,真正发挥队伍管理长效机制的整体作用。同时,以机构改革为契机,不断加大公安人事制度改革力度。全面推行竞争上岗、轮岗交流、双向选聘、任职资格考试、末位调整、分离培训等工作,离岗培训后仍不合格者,坚决予以辞退,彻底打破公安机关“铁饭碗”,激发队伍活力。

  4、坚持典型引导,营造良好氛围。

  要注重在工作中培养、选拔身边的典型,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引导示范作用。通过选拔一批政绩突出、年富力强的中层领导干部标兵,选拔一批业务精通、实绩突出的业务尖子,选拔一批踏实肯干、功勋卓著

  优质百家集萃文档在您身边/双击可除

  的劳动模范,充分激发民警争先创优热情。各警种、各专业都要结合工作实际,开展评优树星活动,如办案明星、调解能手、责任区民警标兵等等,大力在民警中开展比破案、比办案、比执法、比做群众工作、比贡献的“五比”岗位竞赛活动,让全体民警学有榜样,比有标杆,奔有方向。同时,大力总结宣传先进集体、英模人物的典型事迹,营造浓厚的学习先进典型氛围。要让先进典型不仅政治上得荣誉,而且经济上得实惠。同时,适时组织先进典型外出休假参观学习。从而充分激发每一位民警崇尚先进、争当先进、超越先进的意识,激发民警从事公安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使其产生强烈的爱业、敬业、乐业意识,满腔热情地积极投入到公安工作中。

  5、加强政治思想工作,坚持从优待警。

  如何提高民警的身心素质,是当前公安工作亟待解决的一个现实问题。但作为社会特殊角色的人民警察,其特殊的职能决定着其心理压力比一般社会成员更大。他们需要更多的关心、爱护和心理支持。为实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持续健康的发展,公安机关肩负的任务将艰巨繁重。要教育民警正确认识当前的形势,顾全大局,体谅国家的困难,发扬艰苦创业的精神,使民警面对需要与现实的差异自我约束,自

  优质百家集萃文档在您身边/双击可除

  我控制,自我调解心理失衡。同时,争取社会各界以及有关部门的理解和支持,逐步建立起与公安工作性质、任务相适应的警务保障机制。

  在公安队伍建设和管理中,要充分信任民警,多与民警交流沟通,确认民警的能力,努力为民警营造一个干事业的良好氛围。想方设法帮助民警解决实际困难。关心民警并帮助解决其工作、家庭、生活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和困难,为民警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不但可以调动广大民警的积极因素,而且还会增强民警的凝聚力,提高公安工作效率。

  6、政绩判定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要克服形式主义,纠正不良风气,切实纠正评价工作成绩重数量不重质量、重表不重里、重点不重面的片面“实绩观”;献花埋刺、报喜藏忧的“名誉观”;随意拔高总结“经验”、创造“高大全”式的“模范”的“典型观”;追求立竿见影急功近利的“效益观”;无原则、无尺度的轮流当“先进”的“考评观”;不下基层、只听汇报、不搞调研、不及时解决问题的“面面观”等不正之风,形成求真务实、实事求是的良好工作作风。

  优质百家集萃文档在您身边/双击可除

天铭文秘网 https://www.itym8.com Copyright © 2019-2024 . 天铭文秘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天铭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吉ICP备1900176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