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天铭文秘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供需匹配视角下常德市社区体育设施配置与优化策略研究(10篇)

供需匹配视角下常德市社区体育设施配置与优化策略研究(10篇)

来源:公文范文 时间:2023-10-02 13:55:07

篇一:供需匹配视角下常德市社区体育设施配置与优化策略研究

  

  第18卷第02期Vol.18No.02读与写杂志ReadandWritePeriodicalFebruary20212021年2月某社区体育现状调查研究与分析*傅春英①郑春蓉②福建福建尤溪尤溪365100)365100)(①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东城中心小学(②福建省三明市尤溪第一中学文公分校摘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党的要:体育是提高人民健康生活水平的重要途径,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中提出广泛开展十九届五中全会中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对笔者生活地域某社区进行社区体育现状的全民健身运动,增强人民体质。因此,基于终身体育理念下社区体育为研究目标,配备情况、经费来实地调查研究,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等方法,对笔者生活地域部分社区的公共体育设施使用情况、并根据现状提出源及数量和管理及维护方面进行研究分析。总结分析出该地域的社区公共体育设施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相应的改进措施与建议。健身运动关键词:社区体育;体育设施;中图分类号:G818.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21)02-0389-02数量情况调查表表1该地域选取的5个社区体育设施种类、名称体育设施健身路径1条乒乓球台2张健身路径1条乒乓球台5张健身路径1条单双杠2个第五社区篮球场2片乒乓球台2张健身路径1条羽毛球场1片健身路径1条习近平总书记在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指出:“要科学研判体育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坚持问题导向,不断开创体育发展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深化改革创新,新局面”。笔者通过对周边的社区走访观察,从中发现问题,并分析结果。本课题的研究主要针对目前社区中的体育器材管理总结该地域社区体育健身场与利用不高的现实情况展开分析,地器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对该地域社区体育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与现实意义,也能为相关职能部门决策提供参考。1研究对象第对某市某县城区中选取了编号为第一社区、第二社区、第五社区5个社区为调查对象。三社区、第四社区、2研究方法2.1文献资料法根据研究的内容和主题,充分利用图书馆以及网络等平台了解目前的研究现状,研究成收集有关社区体育方面的研究,从中得果和研究不足之处。在前人的基础上进行总结和分析,到一些建议和启发,为本研究的后续研究提供参考依据。2.2访谈法通过对5个样本社区进行走访,走访中向社区的管理人员及居民进行实地情况了解,发现该地域社区体育存在的问题,居民的体育通过分析总结目前该地域社区体育设施使用情况、锻炼方式、社区体育管理情况等数据进行梳理统计并进行分析。2.3问卷调查法将200份的问卷调查表发放给该地域选中的5个社区的工作人员及分管该社区的办事处负责人进行问卷。其中回收190份有效问卷,有效率95%。2.4数理统计法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收集所有的资料进行整理后,3研究结果与分析3.1某社区公共体育设施现状数量基本情况一览表(表3.1.1该地域社区体育设施种类、1)第一社区篮球场3片健身房1个第二社区篮球场3片游泳馆1个第三社区篮球场2片健身房1个第四社区篮球场2片游泳馆1个不同的设施从表1中数据得知,该地域社区设施各不相同,配备与该社区对体育设施的经费投入与相应负责部门的重视程度有很大的影响。从表中数据还看出,该地域社区的体育设施单一、不齐全,5个社区都有的只是篮球场地,有的社区只是简单通过调查发现,由于社区的健的乒乓球台桌而已或羽毛球场地。身器材单一,对居民全面的参加锻炼产生一定的影响与约束。(表2)3.1.2居民健身场地选择趋势表2锻炼地点人数百分比%(N=190)居民健身场地选择趋势单位体育设施2513.2住宅空地5026.3公园广场8544.73015.8收费的体育场馆表2调查结果表明,该地域居民的健身方式的场所选择主公园、小区要集中在4种场地进行,有盈利性质的健身俱乐部、经济条件允许的居民会选择就空地、居民单位配备的体育设施。近的健身俱乐部、单位有配备的会选择在单位健身、退休人员及业余人员则选择在小区楼下空地和公园进行锻炼。3.2某社区体育设施安全性、环境和工作人员配备情况(表3)3.2.1社区体育设施工作人员配备情况表3程度管理人员体育指导员(单位:人)社区体育设施工作人员配备情况第一社区21第二社区21第三社区10第四社区10第五社区20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立项号:*基金项目:福建省第三批省终身教育研究课题《终身体育理念下社区体育线上教学的实践研究》ZS20024。-389-

  第18卷第02期Vol.18No.02读与写杂志ReadandWritePeriodicalFebruary20212021年2月表3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出:该地域的社区体育管理人员普遍较少,基本在1-2个之间的管理人员。有社会体育指导员证的人员更少,只有东祥社区和沈塔社区有一个专业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其他的三个社区一个都没有。由此可见,该地域的专业社区管理人员是比较缺乏的,在社区居民锻炼过程中也没有人员对居民进行专业的指导,基本属于麻木的锻炼。3.2.2社区体育设施安全性及环境情况(单位:表4社区体育设施安全性及环境情况%)程度安全性环境情况很好9.515.0较好2033.8一般24.831.3较差33.215.1很差12.54.8从表4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大多数的居民认为卫生一般或较好(33.8%)(31.3%),在能接受的范围内。也有大部分的人该地员认为社区设施的安全性不好及环境情况较差。由此可见,域的社区体育公共卫生较好,但安全性存在很大的改进空间。3.3某社区体育设施的经费来源及其使用情况3.3.1社区体育设施的经费来源随着社会体育的不断发展,居民对社区体育的要求逐渐提高,政府及相关部门也在不断的完善社区体育的管理制度与加大社区经费的投。通过走访5个调查对象,主要经济来源是政府的支持和个人的捐赠。3.3.2社区体育经费的使用情况(单位:表5社区体育设施经费使用情况%)使用渠道百分比%经常性体育活动30参加大型体育竞赛35维修场馆15器材购置15外聘指导员5器材设施缺乏4.1.1社区体育场地设施投入较低,通过实地考察,某社区体育的开展基本上都是个人和社区居民自发组织的体育锻炼活动,锻炼的场基本是附近的公园及社区的空地,项目都以有氧徒手操为主。由于体育设施的单一在性,资源共享无意义,且设备较好的设施80%都集中在校园,因此,社区人员校园中,有关人士表示,比较少对社会人员开放。的锻炼场地、器材比较缺乏很难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无人维修4.1.2体育设施几乎无人管理,该地域社区体育设施在管理及维护上处于无专人管理状态,尤其是公共设施,更是无人维护。在走访中还发现有的社区设施场地,还被私家车占用成停车位等现状。公共设施破损严重,有的社区破损设施已经超过大半年都无人问津,了解中社区居民告知,是无人管理、无人维护等现状。4.2建议完善4.2.1充分利用场地,加大社区体育设施的资金投入,体育场地设施在不影响中小学生使用学校场地的前提下适当的对就近居在资金方民开放学校场地,以保障社区居民有更多的锻炼场地。自我消费模式及建立当地政面,鼓励社区体育参与者自我投资、府、社区、业内人士的赞助三合一的资金结构。4.2.2完善的社区体育管理,树立居民保护意识通过对该地域的社区实地走访中,首先要完善社区体育管理制度,树立居民保护公共设施的意识,例如:锻炼后主动放好避免长时间淋雨导致生锈以器材、雨天可以用塑料布进行遮住,及有人故意破坏公共设施的及时制止等行为。其次通过社区社会指导员及管理者进行指导及宣传,让广大居民树立爱护体育设施的意识。再次,建议与器材供应商建立起长期的专人售后维做定期器材的维护与护服务,并培养一些专门的器材维护人员,管理。参考文献:[1]孙锡杰.苏州市社区体育健身设施现状调查与分析[J].体育科技,2009,30(1):74-76.[2]陈新亚.对社区体育设施构建的理性思考[J].安徽体育科技,2004,25(1):64-65.社区体育活动的开展需要一定的经费投入,在目前某市某县体育自身的产能比较差,基本是靠政府拨款很难满足需求,在这过程中应该充分的调动辖区单位的积极性,为社区体育的开展提供一些物质基础和资金。4结语4.1结论(上接第365页)游戏中孩子们出好出发;游戏的内容确定要以教学任务为前提;现矛盾纠纷时,要对孩子们进行积极的指导,游戏规则让孩子们但是要进行监管,让孩子们自觉遵守,对于不及时遵集体确定,要及时进行纠正。守游戏规则的孩子,通过老师的指导和孩子们主观能动性发展,真正实现游戏化教学,为孩子们的发展服务。促进健康成长2.4重视德育渗透,立德树人已经成为当前教育教学的根本任务,在幼儿园教育中更是如此,为了促进孩子们健康发展,老师应该重视游戏化让孩子们一边娱乐,一边受到德育影响,增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强孩子们的品德认知,同时还能够真正为孩子们将来的成长奠定坚实基础。以拯救兔宝宝的户外游戏为例,老师给孩子们出示绿色标示牌,红色标志牌和黄色标志牌,让孩子们了解生活常绿灯行的意识,让他们学会遵守社会规则,学会识,提升红灯停、让孩子们懂得与维护社会秩序;在接力跑小比拼的游戏活动中,让孩子们人交往,懂得团结合作;在美术变废为宝的小游戏中,勤于动脑,同时还能够增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勤于动手,强他们环境保护的意识。3结语在幼儿园中实施游戏教学,能够顺利地开展幼儿教育工作.发散思维,以游戏为载体,让孩子们轻松、愉悦地接受各种知识,让孩子们体验到提升自身能力,真正通过寓教于乐的教育形式,提升各成长的快乐、学习的快乐,有助于锻炼他们的各种技能,促进孩子们健康成长。种能力,真正激发他们的潜在能力,参考文献:[1]赵瑛.如何在幼儿园教学中有效开展游戏教学[J].学周刊,2021(04):177-178.[2]郭徽.浅谈在学前教育中运用科学游戏教学的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1(01):157-158.[3]申雯欣.爱运动,畅享游戏之乐———浅谈幼儿园体育教学[J].启迪与智慧(中),2020(12):26.[4]赵爱霞.游戏教学环境下的幼儿园教育探析[J].天津教育,2020(35):181-182.-390-

篇二:供需匹配视角下常德市社区体育设施配置与优化策略研究

  

  常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健康常德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

  制定机关

  公布日期

  施行日期

  文号

  主题类别

  效力等级

  时效性

  2020.12.182020.12.18常政办发〔2020〕15号

  健康促进

  地方规范性文件

  现行有效

  正文:

  ----------------------------------------------------------------------------------------------------------------------------------------------------

  常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健康常德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

  常政办发〔2020〕15号

  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常德经济技术开发区、常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柳叶湖旅游度假区、西湖管理区、西洞庭管理区管委会,市直和中央、省驻常有关单位:

  《健康常德行动实施方案》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常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0年12月18日

  健康常德行动实施方案

  为全面推动健康常德行动,提高全民健康水平,根据《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健康湖南行动的实施意见》(湘政发〔2019〕23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

  到2022年,健康促进政策体系基本建立,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进一步提升,健康生活方式加快推进,重大慢性病发病率上升趋势得到遏制,重点传染病、职业病、严重精神障碍、血吸虫病等疾病得到有效防控,重点人群健康状况显著改善。

  到2030年,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大幅提升,健康生活方式基本普及,健康常德建设与全市经济社会协调

  发展,人人享有高质量的健康服务和高水平的健康保障,因重大慢性病导致的过早死亡率显著下降,人均预期寿命得到较大提高,基本实现健康公平。

  二、实施重大行动

  (一)实施健康知识普及行动。进一步完善健康教育机构建设,加强专业人员的能力建设培养。各医疗机构要根据本机构特色设置健康科普专栏,组建健康科普队伍,制定健康科普工作计划,为社区居民提供健康讲座和咨询服务。医务人员掌握与岗位相适应的健康科普知识,并在诊疗过程中主动提供健康指导。将健康促进与教育工作纳入医务人员职称评定和绩效考核。鼓励和动员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健康知识普及工作,积极推进健康单位、健康学校、健康社区、健康家庭等支持性环境建设。到2022年和2030年,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分别不低于22%和30%。

  (二)实施合理膳食行动。推动湘菜传统烹调方式营养化改造,开展健康烹饪模式与营养均衡配餐的示范推广,减少高温油煎炸类食物,鼓励全社会参与“减盐、减油、减糖”行动。继续推进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和贫困地区儿童营养改善项目。实施食品安全检验检测能力达标工程,加强食品安全抽检和风险监测工作,全面开展农贸市场蔬菜农畜药残留抽查监测。实施集体供餐单位营养操作规范,在全市开展示范健康食堂和健康餐厅创建活动。到2022年和2030年,成人肥胖增长率持续减缓,5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率分别低于7%和5%。

  (三)实施全民健身行动。建设好体育公园、社区健身中心等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构建城市社区15分钟健身圈。推行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和符合开放条件的企事业单位体育场地设施全部向社会免费或低收费开放。加强“体医融合”和非医疗健康干预。开展国民体质健康测试和监测。制定实施老年人、孕妇、慢性病患者、残疾人、肥胖患者等特殊人群的体质健康干预计划。到2022年和2030年,城乡居民达到《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以上的人数比例分别不少于90.86%和92.17%,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37%及以上和40%及以上。

  (四)实施控烟行动。加强对控烟工作的领导,建立控烟领导机制,健全市、县两级控烟监测体系,加大无烟文化宣传和控烟宣传力度,提升社会文明程度。关注青少年吸烟问题,为青少年营造远离烟草的环境。推动个人和家庭充分了解吸烟和二手烟暴露的严重危害,严禁向未成年人销售烟草制品,提高公众对烟草危害的认知程度。强化戒烟服务,各医疗机构应当推行首诊询问吸烟史制度,并为吸烟病人提供戒烟指导。充分发挥村(居)委会的作用,协助控烟政策在辖区内得到落实。到2022年和2030年,全面无烟法规保护的人口比例分别达到30%及以上和80%及以上。

  (五)实施心理健康促进行动。加强对抑郁症、焦虑症等常见精神障碍和心理行为问题的干预,加强心理健康知识网络媒体宣传工作。依托城乡社区综治中心等综合管理服务机构及设施建立心理咨询(辅导)室或社会工作室(站),配备专兼职心理健康辅导人员或社会工作者,搭建基层心理健康服务平台,建立精

  神卫生综合管理机制,各职能部门要运用网格化服务管理平台,加强对特殊人群的动态分析,全市所有乡镇(街道)要建立精神卫生综合管理小组。到2022年和2030年,居民心理健康素养水平分别达到20%和30%,心理相关疾病发生的上升趋势减缓。

  (六)实施健康环境促进行动。逐步建成一批健康村镇建设示范区县市和示范村镇,形成健康社区、健康单位、健康家庭建设广泛开展的良好局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立健全环境与健康的调查、监测和风险评估制度,防控环境污染相关疾病。完善饮用水水质监测网络,保障饮用水安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成更高水平的农村垃圾污水、卫生厕所和村容村貌治理体系。健全公共场所健康危害因素监测网络,预防控制道路交通伤害、消费品质量安全事故等。到2022年和2030年,居民饮用水水质达标情况及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并持续改善。

  (七)实施中医药健康促进行动。深入实施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推广普及中医养生保健知识和养生方法。开展中医健康体检和中医健康干预,中医医院及有条件的综合医院、妇幼保健院设立治未病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置中医预防保健必要的人员、设备和技术,提供中医预防、保健服务。建立中医药参加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机制,提高参与度,支持社会力量举办规范的中医养生保健机构。加快推进市第一中医医院异地新建工程,力争2022年投入使用。到2022年和2030年全市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中医非药物治疗法比例达到并保持在100%,村卫生室提供中医非药物治疗法的比例分别达到70%以上和80%以上。

  (八)实施妇幼健康促进行动。加强妇幼健康服务体系和妇幼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为孕产妇提供覆盖生育全过程的基本医疗保健和公共卫生服务。继续落实《湖南省出生缺陷防治办法》和《常德市出生缺陷防治实施方案》,加强产前筛查技术服务机构建设,建立新生儿及儿童致残性疾病和出生缺陷筛查、诊断、干预一体化工作机制。推动儿童早期发展服务均等化,实现贫困地区儿童营养改善项目全覆盖。完善婴幼儿照护服务,落实0—6岁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落实妊娠风险筛查评估、高危专案管理、危急重症救治、孕产妇死亡个案报告和约谈通报5项制度。继续推进适龄妇女“两癌”检查项目,继续实施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项目,尽快实现消除艾滋病母婴传播的目标。到2022年和2030年,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在现有基础上持续改善,稳步提升产前筛查率、新生儿遗传代谢性疾病筛查率。

  (九)实施中小学健康促进行动。扎实开展健康学校建设,引导学生养成健康生活习惯,加强体育锻炼,保证学生每天在校参加体育锻炼1小时以上。将体育及健康教育纳入中小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和考核体系,按规定开齐开足体育与健康课程。加强中小学卫生保健机构建设,按照标准和要求强化人员和设备配备。依法开展学生常见病和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加强落实晨(午)检、病因追踪与登记、消毒、通风、休复学等传染病防控措施。加强儿童青少年近视综合防控。组织开展网吧联合执法行动,坚决依法取缔容

  留未成年人的网吧。到2022年和2030年,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优良率分别达到50%及以上和60%及以上;全市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每年降低0.5个百分点以上,新发近视率明显下降。

  (十)实施职业健康保护行动。实施尘肺病防治攻坚行动。新建、扩建、改建建设项目和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建设单位应当依法依规履行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措施“三同时”制度(即建设项目的职业病防护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加强尘肺病等职业病救治保障,完善无责任主体尘肺病农民工的医疗救助机制。建立完善重点职业病与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报告和管理网络。强化职业病防治技术支撑,各区县市人民政府(管委会)分别明确负责本行政区域内职业病诊断、职业健康体检的医疗卫生机构。到2022年和2030年,接尘工龄不足5年的劳动者新发尘肺病报告例数占年度报告总例数的比例实现明显下降,并持续下降。

  (十一)实施老年健康促进行动。大力发展医疗养老产业,建立“医养产业联盟”,推动全市医养结合事业和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积极开展老年健身、老年保健、老年疾病防治与康复等内容的老年健康宣传与健康促进活动。推动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开设老年医学科,增加老年病床位数量,提高老年人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指导推进适龄老年人参保,老年人购买意外险比例在现有基础上逐年提高,探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到2030年,市本级、各区县市打造1家以上医养结合示范机构,鼓励具备条件的区县市在乡镇(街道)探索建设医养结合机构。到2022年和2030年,二级及以上综合性医院设立老年医学科比例分别达到50%及以上和90%及以上;65至74岁老年人失能发生率有所下降,65岁及以上人群老年期痴呆患病率增速下降。

  (十二)实施心脑血管疾病防治行动。建立心脑血管疾病知识普及教育的公众平台,普及心肺复苏等应急救护知识。实施35岁以上人群首诊测血压制度,推动高血压、高血糖、血脂异常的规范化管理。加强医疗卫生机构心脑血管疾病防治能力建设。继续推进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建设,完善公共场所急救设施设备配备标准,推广“县治、乡管、村访”的急慢分治模式,加强心脑血管疾病缓解期的居家管理。到2022年和2030年,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分别下降到298/10万及以下和190.7/10万及以下。

  (十三)实施癌症防治行动。提高全社会“早防、早诊、早治”意识,减少或消除导致癌症高发的相关因素。建立高危人群筛查制度,对发病率高、筛查手段和技术比较成熟的胃癌、食管癌、口腔癌、鼻咽癌、结直肠癌、肺癌、宫颈癌、乳腺癌等重点癌症,制定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根据我市癌症流行状况,创造条件普遍开展癌症机会性筛查。促进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应急救助、商业健康保险及慈善救助等制度间的互补联动和有效衔接,形成保障合力,切实降低癌症患者就医负担。到2022年和2030年,总体癌症5年生存率分别不低于43.3%和46.6%。

  (十四)实施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防治行动。建立慢性呼吸系统疾病诊疗协作网络及信息报告系统。探索在二级及以上医院实施高危人群首诊检测肺功能、40岁及以上人群肺功能检测纳入体检项目制度。将慢

  性呼吸系统疾病缓解期患者居家管理纳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范围,逐步完善城乡居民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医疗保障政策。到2022年和2030年,70岁及以下人群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下降到8.7/10万及以下和8.1/10万及以下。

  (十五)实施糖尿病防治行动。开展糖尿病健康科普知识宣传。全面实施35岁以上人群首诊检测空腹血糖制度。依托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做实基层糖尿病患者管理。承担国家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辖区内35岁及以上常住居民中Ⅱ型糖尿病患者提供规范的健康管理服务,每年提供4次免费空腹血糖检测,至少进行4次面对面随访。对Ⅱ型糖尿病高危人群进行针对性教育,建议其每年至少测量1次空腹血糖,并接受医务人员的健康指导。加强对糖尿病患者和高危人群的健康管理,落实糖尿病分级诊疗服务技术规范,提升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对糖尿病及其并发症诊疗的标准化、规范化水平。到2022年和2030年,糖尿病患者规范管理率分别达到60%及以上和70%及以上。

  (十六)实施传染病及地方病防控行动。完善重大传染病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提高重大疫情领导指挥、应急响应、研判决策水平,优化防治结合、联防联控、群防群治工作机制,建立分级、分层、分流的传染病等重大疫情救治机制,提升如新冠肺炎等突发急性传染病鉴别、诊断和治疗水平。严格执行国家免疫规划,规范预防接种服务管理。全面落实艾滋病、病毒性肝炎、结核病、麻风病、狂犬病、血吸虫病等传染病综合防控措施。强化饮水型燃煤型氟中毒等地方病防治。加强机场、车站、学校、社区、医院、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场所的传染病防控。到2022年和2030年,以乡镇(街道)为单位,适龄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均保持在95%以上,全市血吸虫病防控分别实现有效控制和消除危害,并维持消除状态。

  三、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健康常德行动推进委员会(以下简称推进委员会)要指导各区县市、市直相关部门加强协作,细化16项行动的目标、指标、任务和职责分工,指导全市各地根据实际情况研究制定具体方案,组织实施监测、评估和考核等工作。各区县市要建立领导推进机制,研究制定实施方案和具体措施,将其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及经济社会发展规划,逐项抓好落实。

  (二)强化宣传引导。充分发挥各类媒体的导向作用,广泛宣传健康常德行动的重要意义,编制群众通俗易懂的解读材料和文艺作品,引导群众践行健康生活方式。加强典型人物、典型事例的宣传报道,强化正面导向作用,引导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形成共识,转化为主动参与的内生动力,构建“人人关注健康、人人参与行动”的格局,夯实健康常德行动的群众基础。

  (三)调动各方参与。引导人民群众树立“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的意识,广泛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健康常德行动。探索建立多元化的筹资模式及参与机制,创造有利的政策条件和环境,鼓励、支持社会资本进入医疗卫生、康复保健、养老服务等健康产业,提供更加丰富的健康产品,构建更为

  完善的健康服务体系,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差异化的健康需求。

  (四)健全支撑体系。加大财政投入保障力度,优化资源配置,强化资金管理,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等项目资金使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各区县市和市直各有关部门要认真研究各项建设指标,找准存在的短板、弱项和差距,加大整改力度,逐步规范,有序提升。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和人才培养,提高各级各类医疗卫生和公共卫生服务机构的疾病防治和应急处置能力。

  (五)严格监测考核。市卫健委牵头,定期组织对16项行动的主要指标和目标任务完成进度进行监测,撰写评估报告,做好指标完成情况分析,指导各项行动按计划实施。建立健康常德行动考核评价机制,按照省委省政府对市州党委政府的绩效评估框架,对标对表纳入对各区县市的绩效评估。评估结果作为对各区县市及市直有关部门党政领导班子综合考核评价、干部奖惩使用的重要参考。

  附件:健康常德行动考核指标框架

  ——结束——

篇三:供需匹配视角下常德市社区体育设施配置与优化策略研究

  

篇四:供需匹配视角下常德市社区体育设施配置与优化策略研究

  

  学校体育设施与社区全民健身资源互补问题及对策研究

  顾玉芝;孙锋

  【摘

  要】从学校体育设施与社区全民健身资源互补的现实问题入手,提出学校体育设施与社区全民健身资源互补对策.对如何提高学校体育设施的利用效率,全面考虑学校一社区资源的重新配置与互补,提高体育设施使用效率,对促进学校素质教育和全民健身运动深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名称】《体育科技》

  【年(卷),期】2016(037)003【总页数】2页(P136-137)

  【关键词】学校体育设施;全民健身资源;互补

  【作

  者】顾玉芝;孙锋

  【作者单位】南通科技职业学院,江苏

  南通226007;南通大学体育科学学院,江苏

  南通22600【正文语种】中

  文

  2014年10月20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文件明确指出“学校体育场馆课余时间要向学生开放,并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安全保障,加快推动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将开放情况定期向社会公开。”然而,目前中小学体育设施这种阶段性的闲置状况与社区体育设施短缺形成强烈的反差,中小学校的体育设施“闲置”与社区全民健身资源“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因此,在资源有限的条件下,如何提高学校体育设施的利用效率,有效实现学校体育

  设施的社会效益最大化,全面考虑学校一社区资源的重新配置与互补,提高体育设施使用效率,是促进学校素质教育和全民健身运动深入发展的重要课题。

  1.1相关政策支持力度不够,执行乏力

  当今,从上级主管部门到下面的地方政府,政策性导向是好的,但是其他方面配套支持力度不够,执行强度不大。国家颁布的政策只是鼓励支持为主,没有实质性,可操作性不强。在强制性上缺乏力度。正因为这个原因,导致学校体育设施对外开放变得可有可无,有些地方只是做做形式,走走过场,在实质性的操作层面缺乏激励机制。很难做到学校体育设施与全民健身资源互补。各个地方性差异、学校条件的限制领导以及其他管理层面的人员的观念意识淡薄,所以各地区学校体育设施对外开放程度也存在差异。正是因为目前国家没有明文出台学校体育设施开放经营的政策性法规,仅仅有些部门发布一些倡导性的通知、条例以及工作意见等。发文不具有权威性这一现象政策支持乏力执行不具有强制性,从而难以保障学校体育场地对外开放的效果。

  1.2学校体育设施与社区全民健身资源的结构与功能异同

  学校体育设施是学校配套的基础性的体育设施,主要用于学校的体育教学与课外训练,主要是为了学生掌握运动技能,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学校体育设施占地面积大,修建成本高。而社区全民健身资源主要是国家投入的修建在室外的,占地面积不大,大多在公园及空地,器材简单易行,投资不大,方便群众,老少皆宜。这些器械与学校体育设施在结构和功能上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比如在全民健身路径做一套器械,完成力量、耐力、协调、柔韧、平衡等只需要半小时左右,全身四肢及躯干都得到了锻炼。而学校体育设施是比较单一的,大多为那种专项所设定的。由此可见,学校体育设施与全民健身设施的结构特点不同导致功能差异大,二者在锻炼的方式方法、专业性和广泛性等方面有着明显的差别,为实现互补设置了障碍。

  1.3社会公益性与学校自身利益冲突导致资源互补存在矛盾

  学校体育设施和社区全民健身资源的投入主体的异同导致了资源使用存在矛盾。学校体育设施投入资金主要来源于当地财政、社会捐赠、体育基金等,当地教育部门财政投入占到学校体育设施投入的百分之九十以上,是最主要的来源。教育部门投入资金建设学校体育设施的主要目的在于发展学校体育,为全面提升学生身体素质。而社区全民健身资源的投入是由国家、地方财政、体育彩票的收入等。两者投入的主要来源一个是教育部门,另一个是地方财政,投入主体的不同导致投入目的差异,最终形成了学校体育设施对外开放的社会公益性与学校自身主体利益的冲突。换句话说,政府为了公益性提倡学校体育设施对外开放,而学校为了自身利益则希望尽量不开放或者在有利的状况下才开放,而普通老百姓则希望学校低价乃至免费开放体育设施,由此引发了三者利益的冲突,资源互补存在矛盾。

  1.4学校体育设施对外开放对学校安全保障及正常教学秩序施压

  实现学校体育设施与社区全民健身资源互补应建立在不影响学校正常教学活动,确保学校安全的基础上。而近几年由于校园恶性案件持续攀升,许多学校釆取封闭式的管理制度。所以如果学校体育设施对外开放,势必可能带来的安全隐患,一方面包括学校的体育设施及教学设备和环境绿化等公共设施。另一方面是学生和群众的人身安全。如果锻炼的群众与学生或者锻炼的群众之间在锻炼过程中发生争执,这样也会影响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最后一点,学校体育设施对外开放后,学校的人流量加大,外来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产生的生活垃圾增多,这样对学校的环境卫生也是一个很大的影响。但是如果学校采取体育设施对外开放的适当收费政策后,安全事故的责任纠纷处理就更加繁琐复杂。

  2.1制定相关政策文件,加大实施力度

  学校体育设施对外开放的政府文件都停留在“规定”或“计划”的层面,并没有真正上升到强制性法律的层面。把学校体育设施与社区全民健身资源互补纳入法制化轨道,从法制上把学校对外开放体育设施规范起来,尽快出台学校体育资源向社会

  开放的管理办法等政策性的法规,各学校的体育资源开放工作缺乏统一的管理办法等相关正式文件法规作指导。建议体育部门和教育部门要统一思想、共同作战,避免出现各自为阵的疏散局面。

  2.2转变理念,强化意识,扩大宣传

  转变理念首先要做到努力转变学校管理者的传统观念,提高资源开放的认识。从原有的“多事不如少事”的理念转变为服务大众、效益最优、资源互补、回报社会的理念。其次转变群众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让更多老百姓有知情权。强化群众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提高群众享受公共体育资源权利意识方面,政府也有不容懈怠的责任。通过加大宣传力度,引导人们建立起“健康运动”的意识,要让老百姓知道参与体育锻炼、享受公共体育资源是公民的权利。通过宣传大力提高学校体育设施向社区开放体育资源的政策知晓度,一方面不断强化学校管理者开放的意识和责任,另一方面进一步提高社区居民利用学校体育设施健身的意识。

  2.3广泛集资,加大经费的投入

  学校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应纳入各级政府的体育事业发展计划,并加大对学校体育场馆建设费用的投入,拓宽融资渠道、探索多元化管理模式。政府和学校要树立为广大的社区居民服务的指导思想,一方面,保护好器械设备,经常派专人检查,确保各种运动器械和设备的功能完好;另一方面,做好体育设施的维修和更新,不断加大设备添置力度,努力把学校体育场馆向社区居民开放工作办实办好。

  2.4各项安全措施跟进,实现规范管理

  首先学校制定出台《学校体育资源对外开放安全管理办法》的规章制度,学校应制定各类突发事件及灾害事故的应急机制和预案,建立公安巡视制度,积极配合当地公安机关,与辖区的派出所紧密联系。加强安全防范措施,学校体育资源管理主体应定期对体育场馆、设施进行保养、检修和维护,确保其安全运行。社区与学校可以联合设置活动卡,居民可凭相关证件办理活动卡,并凭卡进入学校进行健身活动。

  学校可在大门口、公示栏等地方张贴对外开放的具体要求。针对开放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人身安全和学校的财产安全等问题,政府应积极指导学校建立一套安全管理制度。

  总之,学校体育设施与社区全民健身资源互补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工作,目的是通过有序、有度、有法、可持续地开放,真正的做到服务于当地老百姓,做好社区公共体育服务工作,办好民生体育工程,让群众真正的得到实惠。将那些闲置的场地充分的利用起来,管理起来。在不断地实践摸索中建立一套契合实际、行之有效的协调配合、开放补偿机制,从而促进开放工作长效机制的形成。通过试点工作的开展,将总结的经验加以推广,研究制定出行之有效的工作办法。最终达到推进学校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提升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促进社区全民健身运动的推广。

  【相关文献】

  [1]符巍.试论高校与社区体育资源的共享[J].怀化学院学报:自然科学,2007(1).[2]崔琼,余涛.安徽省高校体育场馆开放及经营管理现状与对策研究[J].安徽体育科技,2007(4).[3]高先军,吕斌.对我国高校体育场馆经营管理的探析[J].体育世界:学术版,2007(9).[4]陈明.公共体育场馆经营管理的模式[J].体育学刊,2004(3).[5]陈元欣.政府主导:政府大型体育场馆设施供给中的作用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科版),2010,24(6).

篇五:供需匹配视角下常德市社区体育设施配置与优化策略研究

  

  浅析当前社区体育设施配置的问题及对策

  佘涛;孙亮亮

  【摘

  要】城乡社区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的基础条件就是体育设施,体育设施还是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组织部门,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载体,是实现基本现代化的重要指挥.近年来,城乡社区体育设施建设有所加强,全民健身工程(点)和村级体育设施遍布城乡,对改善全民健身条件,加快构建全民健身体系,提高公共体育服务能力发挥了重要作用.

  【期刊名称】《文体用品与科技》

  【年(卷),期】2013(000)006【总页数】2页(P185-186)

  【关键词】体育设施;健身休闲;公共服务

  【作

  者】佘涛;孙亮亮

  【作者单位】四川文理学院体育系

  四川达州63500【正文语种】中

  文

  随着城市建设步伐加快,越来越多的商住小区拔地而起,小桥流水、古典韵味、西洋风格、哥特式建筑、花园洋房等等,眼花缭乱,形式丰富,较以前的居住环境大为改观,但有一点却是没有明显改观,那就是社区内公共体育设施太少了,真心盼望幸福指数能再上涨。

  1、当前社区体育设施配置的问题

  1.1、设施针对性人群单一

  体育设施数量少,项目单一,只能满足一些中老年人或部分对运动项目技术含量要求不高的体育爱好者强身健体的需要,而对那些体力充沛,希望掌握一技之长的青少年来说,却缺乏吸引力。青少年更倾向于篮球、足球等消耗型体育运动,这些运动更能满足他们的需求。

  1.2、规划和建设不合理

  很多社区由于受到土地资源的限制,导致社区体育设施布局不合理,社区体育设施布局必须根据社区土地资源进行布局,如空间布局变得狭小拥挤、设备密集等。

  1.3、设施年久失修

  很多社区的体育设施从进小区后就无人管理和维修,设社破旧,锈迹斑斑,直至后面无人问津,设施成了摆设。

  2、措施

  2.1、设施针对人群变广

  体育设施应适应社会转变。体育社会学家、华南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教授卢元镇表示,现在的全民健身工程要适应两个转变:社会的转变和人们对体育需求的转变,这就需要政府在体育设施器材的安排上有所变化,有所发展。卢元镇说,在全民健身计划开始之初,政府建起了很多路径,这是好事。在发展的初级阶段,全民健身路径多建在沿街、公园。一年中有很多时候不能用,也不能满足青年人的需求。社会已经向前发展了,以一个高水平的小康社会阶段的要求来看,那个阶段也应该要过去了。

  过去人们更多的强调的是健身,现在进入了一个休闲社会,人们也要追求娱乐休闲。以前的这种健身器材、健身方式过于单调,缺乏趣味性,也要变化。针对广受质疑的球场扰民问题,卢元镇表示,这是社区规划不完善造成的。应该在社区规划时就要解决好,球场建的位置,建成什么样子,都要考虑安排好。可以采取若干个小区

  共享一个体育公园的方法解决球场的不足。每个小区都有是不现实的,也不好管理。可以分级建设,比如市一级的可以在大一些的公园里建设;其次是区一级的,各区分别建设;再其次是街道级的,最后是社区级的,这样合理分布,满足人群需求,也便于管理。

  2.2、科学规划和建设

  我们要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从建设“适宜创业发展和生活居住城市”的全局高度,大力推进社区体育设施建设,完善布局,为群众提供方便、多样的健身设施。切实做好规划和建设工作,进一步完善社区体育设施网络。

  城市规划部门要将社区体育设施建设纳入城乡规划,并把社区体育设施作为公建配套项目,与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建设。结合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需要把社区体育设施建设当作建设文明、和谐新农村的一项考评指标。

  各社区要充分发挥潜在能力,为规划建设好适合开展社区体育活动和居民日常健身的体育设施。加强居民身边的体育设施建设。社区管理委员会积极配合城市规划、建设、国土、体育部门,配套体育设施不是很完善的住宅区、小区、单位住宅楼,要充分利用现有的场地资源,积极开发各种简易的健身场所,满足居民日常的体育需求。结合实际情况,多建设一些适宜开展多种体育项目的活动场地。加大社区体育设施的改造、修缮力度。加强动态管理,及时掌握各类设施的安全使用状况,分期分批进行更换和维修。重点改造建成时间较长、磨损严重以及功能设计不合理、定位不准确的社区体育设施,更新存在安全隐患的陈旧设备,添置适宜不同群体的健身设施。

  2.3、加强设施保护

  严格保护社区体育设施不被任何单位和个人侵占、破坏、挪用、改变社区体育场地设施或规划体育用地。确实因特殊情况需要临时占用的,须经当地体育、城市规划

  部门批准,并及时归还。

  确因城市建设需要改变社区体育设施用途或调整规划体育用地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以就近、方便使用为原则,在适当地点择地新建或置换,面积、标准不得低于原有设施或预留用地。社区体育设施定期保养和维修,保证社区体育设施清洁和可用。

  3、总结

  总之,社区体育设施需要政策性的投入,需要锻炼者的爱护,需要管理人员的管理和保养维修,只有这样,才能使社区的体育设施能真正的服务大众。

  【相关文献】

  [1]揭蓓蕾,孙红峰.建筑整体设计理论在北京动车段设计中的应用[J].铁道标准设计,2009,(09).[2]史莹芳.莫忘敬老尊老:居住区老年人室外活动场地设计[J].城市住宅,2009,(07).[3]何文璐,张文亮.“健康公民”的美国社区体育设施[J].环球体育市场,2009,(04).[4]丁庆建.全民健身路径工程可持续发展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08,(09).[5]庄慎.协奏与变奏,山水秀设计的上海万科假日风景社区中心评述[J].时代建筑,2008,(02).[6]郑皓怀,钱锋.国外社区体育设施的发展建设初探[J].建筑学报,2008,(01).[7]潘华.中德全民健身的比较研究—兼论《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与《黄金计划》[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8,(01).[8]刘官元,王进,杨明珍,余中华,吴琼先.重庆市城市社区体育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8,(01).[9]张吉慧,王剑.我国社区体育场地建设与社区体育的发展[J].体育文化导刊,2007,(06).[10]刘波.德国体育俱乐部建制探析[J].体育与科学,2007,(03).[11]武俊昊,王国志,金向红.苏南城市小区居民体育健身需求及体育设施完善和提升策略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02).[12]段彬,党帅远.我国城市社区体育服务体系的发展现状和对策[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18).[13]陈勇,郑大明,张忠.城市社区老年人健身活动的态度及调查研究—以齐齐哈尔市为例[J].中国校外教育,2011,(06).

篇六:供需匹配视角下常德市社区体育设施配置与优化策略研究

  

  乡村公共体育设施优化配置研究——以曲靖市南盘江沿线村庄为例

  马艳辉;周绍文

  【摘

  要】TakingthevillagealongtheNanpanRiverinQujingCityastheresearchobject,throughinterview,fieldsurveyandcheckoutliterature,thecurrentsituationofruralpublicsportsfacilitiesweresummarized.Withthedevelopmentasthemainline,thedeficienciesinallocationofruralpublicsportsfacilitieswereanalyzedanddiscussed.Thenthevillagesportsfacilitiesplanningconfigurationstrategyandtherecommendswereproposed,aimedatperfectChinesevillagepublicsportsfacilitiesdistributionbuiltsystem,enhancevillageresidentsfitness,improvelifequality.%以曲靖市南盘江沿线村庄为研究对象,通过访谈、实地调查、查阅文献资料的研究方法,对乡村公共体育设施配置现状进行总结和归纳,以发展为主线,对乡村公共体育设施配置不足进行了分析与探讨,提出乡村体育设施规划配置策略及建议,旨在完善我国乡村公共体育设施配建体系,增强乡村居民身体素质,提高生活质量.

  【期刊名称】《安徽农业科学》

  【年(卷),期】2017(045)00【总页数】3页(P212-213,216)

  【关键词】乡村体育设施;发展,规划配置

  【作

  者】马艳辉;周绍文

  【作者单位】昆明理工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云南昆明650504;昆明理工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云南昆明650504【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TU.982.2随着我国农村体育现代化推进,“增强体质”逐步被“强身健体”的主流趋势所取代,乡村某些特殊群体(慢性病患者、身体虚弱者以及老年人等)展现出对公共体育设施强烈的需求[1]。因此,完善乡村公共体育设施建设,提高全民健身意识,对增强居民身体素质,改善居民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所指的乡村公共体育设施,主要是由政府投资或筹集社会资金兴建的,用于开展社会体育活动,以非盈利和向公众开放为原则,满足广大群众进行日常体育锻炼、参与观赏体育活动赛事需求的县级体育场、体育馆及其他体育设施。其属于全县域居民所有,由体育行政部门具体进行管理[2]。研究范围以南盘江两侧区域为主,包含沾益县城东部片区、3个街道办事处(珠街、沿江、三宝)以及越州。总面积约300km2,研究区域现状总人口23.64万,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对曲靖市南盘江沿线村庄体育设施配置现状进行深入了解,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适宜乡村体育设施的优化配置策略及建议。

  1乡村公共体育设施配置现状

  1.1资金来源较为单一,体育设施建设投入不足

  乡村公共体育设施的建设一般由政府出资,城建局组织建设。但由于公共体育设施一次性投资较高,对于经济落后的地区,政府所要承担的财政压力较大。另一方面,公共体育设施建成后还要对其进行维护,政府要长期承担一定的财政支出,进而导致村庄体育设施建设匮乏。

  在村庄调研中发现,60%的村庄配置体育设施用地,但该类用地一般用于篮球场的建设,功能单一且设施陈旧。乡村公共体育设施总量不高,并且城乡差距较大。由于设施的选址可达性较差、设施规模小等原因,导致乡村现有的公共体育设施不

  足以满足居民日常生活的需要。大部分乡镇活动室、体育馆等常年上锁紧闭,导致设施的使用效率不高,造成资源的浪费。

  1.2乡村公共体育设施使用频率及满意度较低

  一方面乡村公共体育设施整体投入不足,另一方面乡村体育设施利用率不高。调研中发现,有45%的居民表示“从不使用”村庄体育设施,26%的居民表示“偶尔使用”,仅29%的居民表示“经常使用”。且在“经常使用”的人群中,男性普遍高于女性,主要是因为适宜于女性的体育设施较少,绝大部分中青年、老年女性主要选择广场或公园进行健身操、广场舞等活动。

  在对乡村公共体育设施的使用满意度调查分析发现,43%的村民使用不满意,25%的村民表示比较满意,满意的村民仅占18%。可见,居民对村庄公共体育设施满意度较低。

  通过调研可以发现,居民对公共服务设施的关注度较高,且个人投资建设的积极性很高,建设需求较大。其中居民对公共体育设施的要求较高,希望体育设施的类型更丰富,尤其是对老年人活动中心需求最大,对多种多样的健身设施充满期待。

  1.3乡村体育活动类型较为单一,缺乏体育组织和管理者

  乡村公共体育设施配置主要为篮球场及配套健身设施,该设施常年失修,部分已损坏,导致使用率较低。通过乡村走访发现,大部分村庄没有专门的体育组织管理机构,也没有专门负责体育工作的干部,大部分乡村负责村落体育场地、设施的都是村党支部书记1人,体育场地也是建设在村委会的旁边,或者离村委会较近的地方,这样也是出于方便管理。在对体育活动的组织情况的调查中,81.6%的农村居民表示近几年从未组织过任何体育活动,这说明了乡村公共体育在组织活动上存在严重不足。

  1.4居民参加体育活动意识较为薄弱

  健身意识的增强是推动全民健身计划深入实施的前提,加强宣传工作是提高居民健身意识的重要途径。乡村体育往往缺乏较为有力的宣传,居民的健身意识较为薄弱。在调研中发现,大部分村民每天基本忙于

  提高经济收入及督促孩子学习,娱乐活动较为单一,多数都是在家看电视或走亲戚串门。而在当今繁重的学业压力下,青少年业余时间较少,仅有的娱乐时间主要用于上网、看电视,仅有少部分会用于篮球运动且参与者多为男孩。在这一环境条件下,居民体育意识越来越薄弱,身体素质也急剧下滑,连增强体质的需求都难以满足,更难以达到国家体育人才的培养需求。

  2.1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加大乡村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力度

  体育资金和体育建设基本资金是保证乡村体育发展的基础。加大乡村公共体育设施建设需要大批的资金支持,因此,需要增加乡村公共体育公共服务供给的融资渠道,鼓励市场、乡镇(或村办)企业、社会团体、村民集资等方式来资助乡村公共体育设施建设,提倡家庭和个人投资于体育健身中,形成以政府财政支持为基础,社会集资与个人投入相结合的多元化融资渠道。另外,为了在短时间内改善农民基础健身场地设施短缺的现状,应充分挖掘现有公共体育基础设施的潜力。在乡村现有的体育场地和设施中,学校所占比例最大,因此在不影响学生体育活动需求及保障校园安全性的基础上,可以将学校体育设施资源适当地对居民开放,这样就可以增加一部分公共乡村体育基础设施。另一方面,对部分村庄周边设有单位、工厂的各类闲置设施可以适当进行利用,如一些现有的体育基础设施,通过对外开放或其他形式与社会共享,但是在这个过程中要根据各村庄实际情况进行比选,寻求最佳方案来增加公共体育设施的供给。

  体育资金是保证体育各项任务能否正常运行的关键,资金的来源并不是单一的,可以是多渠道的,如通过企业赞助、体育彩票、体育俱乐部等多渠道筹集资金[3]。但这几个部门的赞助资金只能满足小型体育活动举办,不足以支撑大型体育赛事的举办费用,只能靠政府的投入。因此,为保障乡村公共体育活动的顺利组织与开展,政府应加大资金投入,在硬件与软件上不断满足广大城乡居民的需求。

  拓宽资金来源,除了政府的主导作用外,还要积极发挥非政府组织和赢利性服务机

  构在公共体育服务中的作用,通过动员社会及个人筹集来弥补资金的不足,以保证乡村公共体育活动的组织和开展有充足的经费。

  2.2加大对公共体育的组织和管理

  乡村公共体育服务缺乏相关的指导人员,信息服务工作也很难开展。乡村体育人才的缺乏已成为阻碍乡村体育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所以培训更多的乡村体育人才,加强对居民体育指导已成为目前乡村公共体育发展的首要任务。应引进和培训更多的体育人才,加强乡级行政管理人员、社会体育组织人员以及体育信息咨询员等相关人员的管理和培训,充分挖掘和发挥其在乡村体育公共服务供给中的带头作用,使目前乡村体育人才缺乏的问题得到解决。我国农民的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农民的体育健身意识和观念在体育公共服务供给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为了提高居民自愿加入到体育锻炼中的积极性,首先要让广大农民喜欢上体育活动。由此,可以充分利用一些新闻、广播、互联网、报刊、宣传栏等进行宣传,加大体育健身知识和科学健身的宣传力度,使人们意识到体育锻炼的价值,将体育锻炼引入居民日常生活,提高人们的身体素质,并且改善生活方式,提高其生活质量。另外,结合乡村中小学体育教师的资源,积极引导居民加入到体育锻炼中来。根据调查发现,近几年乡村的体育教师大多受过高等的体育教育,有着良好的专业技能和体育科学素养,当地政府有关部门应该采取一些经济上或其他方面的政策优惠机制,激励体育教师加入到乡村体育专业人才培训中,充分利用他们的专业知识,引导居民进行体育活动和健身锻炼,增强其体育健身意识,满足他们的健身引导需求。

  2.3创新乡村体育活动形式,丰富乡村体育活动类别

  积极支持体育协会、各级各类体育社团加强规范化建设,开展单项活动比赛,提高非奥运项目活动开展水平。比如骑行比赛、马拉松比赛、踏青、郊游等。学校也要加强学生体育锻炼,积极组织开展青少年体育活动,使得学生都能通过参加体育活动强身健体,乡村居民体育也可以与学校学生体育相结合,开展体育类竞技比赛或者组织亲子游戏,在丰富业

  余生活的同时也增进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感情。扶持老年人、残疾人体育协会开展工作,发挥老年人、残疾人体育协会的作用,使老年人和残疾人也有自己锻炼身体的方式。

  政府可以大力提倡少数民族地区的居民根据自己区域的民俗习惯开展具有特色的体育比赛和表演活动,传承民族特色,促进民族多样化大融合。居民还可以利用乡村现有的优势条件,寻找体育活动资源。政府可结合乡村养老,留出保障养老服务的土地,每年定时组织志愿者举办“播种”“插秧”“收割”等一系列竞赛活动[4],优胜者给予一定奖励,农作物收成则用于养老服务基本的物质保障,解决老年人基本的吃饭问题,同时还达到给村民减压、放松、体验乐趣的目的[6]。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增强体质、强身健体”发展目标将越来越受到居民的重视,满足居民对公共体育设施的需求已成为现如今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5]。政府在乡村公共体育服务中仍将长期处于主导地位,因此要积极发挥其主导优势。乡村体育组织要在乡村体育公共服务体系中发挥重要作用,充分发挥其社会性和公益性的特征。乡村因为自身的社会经济环境较差,要全面实现公共体育服务的覆盖,让农民真正能够享受到体育福利,不仅需要政策和制度的保障,也需要社会各界和乡村社区及居民自身的不断努力,积极参与,通过各方面共同努力完善乡村公共体育服务设施建设,达到增强居民身体素质、提升生活质量的目的[6]。

  【相关文献】

  [1]刘梅英.中国工业化进程中农村体育问题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1.[2]余阳.不同地域背景县城文化、体育设施适宜性标准比较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3]庞云飞.山西省大同市城乡结合部公共体育设施现状及对策研究[D].延安:延安大学,2014.[4]陶李.我国农村社区体育公共服务现状及体系构建[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3.

  [5]傅振磊.中国农村体育现代化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1.[6]于文谦,孔庆波.中国农村体育发展的质层文化力分析:农民体育思想对农村体育的影响探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3(6):10-15.

篇七:供需匹配视角下常德市社区体育设施配置与优化策略研究

  

  某公园公共体育设施配置现状与优化策略案例报告

  前言

  .............................................................................................................3一、济南泉城公园体育设施规划和建设情况

  ........................................31.泉城公园体育基础设施数量

  ..........................................................42.泉城公园体育设施开放情况...........................................................43.泉城公园周围居民对公园体育设施满意情况...............................4二、影响济南泉城公园体育设施配置的因素

  ........................................51.泉城公园体育设施资金投入状况...................................................52.泉城公园体育设施管理和维护情况...............................................63.泉城公园体育设施资源配置的优缺点...........................................6三、济南泉城公园体育设施资源配置对策..........................................1.重视公园健身的生态意义,满足游客健身的多元化需求...........2.加强设施的管理维护,设置志愿者提供指导和服务...................3.完善管理体制,加大投资力度.......................................................4.合理规划健身设施与场地,使布局更合理...................................5.合理利用现有指导和服务资源,逐步吸收专业服务与管理人才96.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促使供需协调发展...................................结论

  ...........................................................................................................1参考文献..................................................................................................1前

  言

  城市公园作为城市公共服务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健身锻炼与娱乐休闲的重要场所,其公共体育资源配置的优劣,决定了城市公园体育事业是否可以得到良好的发展;健康是人民幸福的前提,体育健身锻炼是获取健康的最有效途径,因此城市公园公共体育资源配置的优劣,还直接影响到人们在城市公园中的健身锻炼效果与体验。

  随着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生活品质要求也越来越高,体育健身也就成了很多民众的追求,并成了他们生活的一部分。近年来,国家颁布的《全民健身条例》和《全民健身实施计划》两项关于全民健身的文件,根据这两个文件的相关要求,济南市在建设体育健身活动场所的过程中,充分考虑了场地的使用以及广大市民的健身需求,并一直将体育健身活动场所建设纳入城市规划,不断加大对基础体育健身设施、体育场馆的建设力度。在国务院印发的《全民健身计划》中明确要求政府建设公共体育设施要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体育事业,建立可持续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

  一、济南泉城公园体育设施规划和建设情况

  在实施全民健身的计划时,规划和建设公园体育设施是十分重要的一个步骤,它可以有效改善我国国民体质以及健康状况,并进一步推动和谐社会的建设。除此之外,建设体育设施也同样对社会资本有着一定益处,它可以使得社会资本实现良性循环,并提供更多就业的机会。因此济南的泉城公园所以体育设施的完善和普及逐步成为济南市实施全民健身计划尤为关键的一环。

  1.

  泉城公园体育基础设施数量

  体育基础设施是发展体育运动的重要物质条件,是群众日常参与体育活动的物质基础

  [28]。近年来,随着济南市政府对群众体育活动的重视程度逐渐加大,对体育经费投入力度不断增强,对于济南市城区的体育基础设施的建设逐渐增加,已经形成一定的规模。公园公共体育设施在数量上基本满足了群众日常进行球类

  活动的需求。自

  20世纪

  80年代起,我国开始兴建全民健身路径工程,为了配合群众体育健身需求,在健身路径的选择和安装上都配合了康复的作用和功能,适各年龄阶段群众进行日常体育活动。健身步道作为人们日常进行健步走、跑步等体育活动的基本场所,济南市城区仅有

  2处,这在数量上远不能满足群众日常进行健步走、跑步等基本健身活动的需求。总体来说,济南市泉城公园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多数群众的健身需求,但仍然难以满足群众日益多元化的健身需求。

  2.泉城公园体育设施开放情况

  现阶段泉城公园的开放时间基本以春夏季与秋冬季为划分界限。为满足市民晨晚练健身时间需求,泉城公园在开放时间上随着季节不同做出了相应调整,基本上能够满足居民每天在各个时段进行体育健身锻炼,对于公园体育健身场地与设施来说,因为存在公益性与营利性两种供给模式,因此开放时间也不尽相同,以公益性为主的体育健身场地与设施开放时间与公园的开放时间基本相同,以盈利性为主的体育健身场地与设施开放时间与国家规定的上下班时间基本相同,为早上八点到下午六点。在调查中,有接近

  22%的居民认为公园的开放时间对自己有一定影响,而其中很大一部分人在公园健身时选择的是营利性的健身场地与设施,大多数人还是认为开放时间并没有对自己造成影响。同时在调查中发现,大多数公园不设定闭园日,公共体育健身场地与设施没有固定的保养与维修时间,这种情况不利于延长公园健身设施与场地的使用寿命,阻碍了公园健身设施与场地的良好发展。

  3.泉城公园周围居民对公园体育设施满意情况

  开展群众对体育基础设施满意程度测评活动,是了解群众需求,解决群众难

  的重要途径。为了解沧州市城区居民对社区体育设施的满意情况,本文对居民对所在街道社区的体育设施数量、种类、面积、选址、绿化等方面的满意程度进行调查。居民对于街道体育基础设施的绿化和种类最为不满。由此可见,济南市城

  区群众对于街道体育设施的选址和数量情况基本满意,一方面社区体育设施的选址较为合理,能够为居民日常锻炼带来便利;另一方面,社区体育设施数量较多,能够满足居民进行体育锻炼的需求,体现了济南市政府体育行政主管部门对于街道体育设施选址和数量建设的重视程度。但相比而言,济南市城区居民对于社区体育设施绿化和种类的满意度很低,部分群众表示街道体育设施的环境绿化和设施种类情况还有待改善。

  在建立体育设施的过程中,首先要考虑规划以及选址等问题。一处新的体育设施如果要想得到充分的利用,那么就必须处在合适的位置之上。在选址以及规划的过程之中,需要考虑的问题相对较多,包括交通条件、临近体育设施分布等等。

  交通条件:在规划公园设施的过程中,应该考虑交通条件和位置等问题,这样有利于公园建成之后服务全民健身以及举行一些户外体育活动。

  占地面积:在对大型公园的体育健身仪器进行规划的过程之中,占地面积是我们必须考虑的一个重要内容。通常来说,公园的体育场以及相关配套设施所需要的面积相对较大。因此在规划的过程中,应该考虑一些比较平坦的,面积较大的土地。

  人口密度和周围环境:从实质上来说,公园设施就是为全民健身而服务的,所以在选址的过程之中,应该以方便附近居民作为基本原则。在对小型公园进行选址的过程中,一般要考虑人口比较密集的居民区。而大型公园在绝大多数情况之下,也应该方便居民到达。在规划公园选址的过程之中,也应该避免区域重复性问题。

  在公园选址之后,就应该对公园进行设计和建设。在公园设计完成之后,就可以按照规划的工期进行建设。而上述的内容也是公园体育设施配置的一个重要内容。在这一步工作之中,必须考虑设计的合理性、资金的充足性以及工期进度和工期质量等多种问题。

  设施的设计:公园的体育设施在建设之前,都会经过精心的设计。首先在面积规模等方面,都应该符合相关的规定,除此之外这些仪器还应该考虑使用者的情况,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尽可能让这些体育设施能做到物尽其用。最后必须有无障碍的设计,方便一些身体有残缺的人使用。

  工程质量和工期进度:工程质量以及工期进度也同样是新体育设施建设之中

  最需要重视的两个问题。在翻新设施、改建体育设施的过程中,也应该考虑上述两个问题。实际上公园中的体育设施最终是为全民健身所服务的,而这些体育设施的质量和健身人员的安全紧密联系在一起。所以说无论是体育设施的大小如何,都必须重视其工程的质量。同样的,如果一处体育设施可以按时完工,那么其就可能被及时使用,这样对周围居民生活的影响也会相对较小。正是基于上述的原因,如果暗器完成体育设施,并且保障其质量,那么就会提升公园体育设施配置的水平。

  二、影响济南泉城公园体育设施配置的因素

  1.泉城公园体育设施资金投入状况

  济南泉城公园体育器械的资金主要来自于政府投入、社会捐赠、公园自己集资、个人企业的投资等多个方面。其中多为济南市体育局投资兴建,用于全民健身的器材以中国体育彩票的名义赠送。所以,大规模公园的建设是一项需要投入大量资金的工程,而不能只是将其解为政府独资的公益性工程。不仅要重视一些设计问题和新技术和新材料的采用问题,还要重视是否实用,例如体育设施是否发挥体育健身的带动作用,强调体育设施在建设和投入阶段给公园带来的更多游客及满意度的提升。公共性与公益性是体育事业的最大特点,休闲体育产业在我国的发展比较超前,其数量和结构都已达到一定的高度,而要想发展体育事业,就离不开体育产业的带动,所谓以产业促事业就是这个道理。要想实现和维护人民群众最基本的体育权益,必须下大力气开展公益性体育事业,建立以市民为主、以市民的实际利益为主的公共体育体系,以上都是我国公共体育的不能缺少的因素。它除了能够体现体育在我国人民中的发展水平,还能作为判断人民是否对政府的服务满意的一项标准。

  2.泉城公园体育设施管理和维护情况

  在济南市众多的公园中有专人负责公园体育设施管理维护工作的公园仅有

  4个,占调查对象总数的40%,由公园管理人员兼职管理维护的公园居多,但没有无人管理维护的公园。这从一个侧面代表了济南市公园体育资源的管理现状。公园内的体育设施在使用过程中,多久进行一次检修、维护就称为体育设施的维护频度。调查发现,对于损坏设施,大多数公园都能做到随时发现随时修理。从维护资金来源来说,由于济南市大部分公园健身设施是市体育局以中国体育彩票的名义捐赠,因此,当公园内体育设施需要小型维修,则由公园自己修理,若有大型维修需求,则需上报济南市体育局,申请专款用于维修,基本是符合谁投资谁维护的原则。

  形成以上情况的主要原因是:1、济南市体育资源的分配和管理与我国的发达地区相比还处于落后的状态,公园管理人员中体育管理人才极度匮乏;2、泉城公园的领导层对公园体育健身作用的发挥不是非常重视,对全民健身的趋势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3、缺乏足够的资金和人员支持公园健身活动的发展,使得公园中的健身器材不能充分被使用,这些器械的维护基本靠维护人员的常识,遇到大的问题还得求助体育局或体育器材公司进行维修或更换。

  综上而言,公园体育要想蓬勃发展,必须要对其内的体育设施进行合理的分配和管理,对公园体育设施的管理和维护的根本目的都是促进设施的可持续使用。公园内的体育器材、设施是游客开展体育活动的物质保障,为了延长体育设施的使用时长,提高使用的安全性能,不管设施的大小,都必须按时进行维修。良好的物质条件更能激发游客参与体育活动热情,而且各种体育器械的使用都事关健身者的身体健康,确保健身者在使用这些器械的时候免受不必要的身体伤害是所有问题中的重中之重。公园健身器械的维修和维护是发展公园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连接人和物资之间的桥梁。由实地的走访可知,游客对于公园健身器械的要求直接反映了人民对物质资源合理分配的愿望,若体育设施这项资源可以合理分配,必然可以大大提高游客去公园健身的积极性;若这些健身器械不能得到合理的安排,那么全民健身便只能成为口号,而无法落到实处。以上分析可见,公园体育设施的安置会直接影响到公园健身的开展,这两者之间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公园健身器械的质量越好,游客使用体验越佳,对公园健身设备的需求也必然层层深入,这会推动公园管理者合理配置公园的健身资源,完善各类器械的使用,满足游客的需要。

  3.泉城公园体育设施资源配置的优缺点

  对人民健身运动的提高并没有较大的帮助。公园的组织管理还不是很完善,大部分的公园都没有配备相关的专业管理和维护人员,对体育健身器械进行定期的维修和保护。到公园健身的游客与公园的管理者之间缺乏沟通渠道,公园的管理者不能与游客之间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因而无法掌握游客对健身器械的实际需求。随着公园体育的逐渐发展,二者之间的矛盾必然会激化。因此,公共健身活动的发展不能只依靠公民自身,国家和政府必须建立和出台相关的法律措施和制度,使我国的公共体育事业健康发展。

  管理层面更注重群众在公园中的能够享受到更好的设施、环境与服务。群众爱护公园及

  设施的意识也在提高。

  看到优点的同时,我们也发现体育设施资源配置存在的问题如下:

  (1)设施针对性人群单一。居民是公园体育活动参与的主体,所以居民对体育的热衷程度直接关系到公园体育活动的开展。在本文的调查中发现,目前很多居民对体育设施情况并不了解,甚至各别居民不知道附近公园是否有体育设施,也不知道公园体育设施的位置。由于大多数公园健身设施比较单一,器材使用比较简单,没有过多技术含量,因此参与公园体育运动的人群多为退休在家的老人和尚未入学的儿童,他们时间比较多,并且对项目没有过多要求,而中青年人精力充沛,他们希望通过锻炼身体掌握一技之长,达到强身塑体的目的,而公园远远不能满足他们,因此他们没有过多的精力投身到公园体育活动中。老人和儿童进行体育活动的范围有限,对体育设施的安全性要求较高,相对于体育设施的其他要求就降低了,由于不同类型居民所需要的体育设施不同,就造成了体育设施发展不平衡的现象。据统计长春市公园体育的参与者男女比例的差距很大,往往男性人数大于女性,而就年龄来看,60岁以上的老年参与者较多,青少年的参与度最低。青少年人群更喜欢一些剧烈的体育运动,例如篮球、足球、羽毛球等,这些运动更能满足他们的需求。同时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调整,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将会导致儿童人口增加,因此如何合理分配设施也成为了难点。

  (2)规划和建设不合理。公园在建体育设施的时候,需要考虑很多因素,最重要的就是土地资源,因此很多场地都会受到限制,这必然会造成健身器械的分配

  不能满足人们的要求,比如部分公园的体育器械集中在一个很小的区域内,空间狭小,导致设备密集等。

  (3)个别设施年久失修。经过调查,有少数几个公园由于地处偏远,去的人比较少,园内的体育设施更无人使用,时间久了就成了摆设,锈迹斑斑,更没人管理和维修,直至无人问津最后报废。这从一方面反映出长春市公园管理人员中,专业的管理和维护人员十分匮乏,公园的领导层也不重视对这些体育器械的看护和维修,公园领导人也没有提起重视。

  (4)公园体育财力资源的来源渠道单一且较少。公园体育的资金投入不能够得到合理的分配,原本就不够的经费会更加缺乏,但是,不幸的是,这种状况还会持续一段时间。公园健身运动要想持续发展,必然离不开资金的支持,公园体育资金投入的缺乏必定会限制全民健身运动的实行。

  (5)专业人才匮乏。大多数公园没有设置体育指导员这一职务,群众进行体育锻炼的时候没有专业人士的指导,对人民健身运动的提高并没有较大的帮助。公园的组织管理还不是很完善,大部分的公园都没有配备相关的专业管理和维护人员,对体育健身器械进行定期的维修和保护。到公园健身的游客与公园的管理者之间缺乏沟通渠道,公园的管理者不能与游客间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因而无法掌握游客对健身器械的实际需求。随着公园体育的逐渐发展,二者之间的矛盾必然会激化。因此,公共健身活动的发展不能只依靠公民自身,国家和政府必须建立和出台相关的法律措施和制度,使我国的公共体育事业健康发展。

  三、济南泉城公园体育设施资源配置对策

  处理好供需平衡是公园公共体育资源配置的核心问题,以往的研究基本上都是侧重于单方面,或多或少在都会存在不足之处,本研究认为研究时要联系实际,不仅要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还要结合实际运用“可持续发展”的发展理念,促进公园公共体育资源配置向前发展。

  1.重视公园健身的生态意义,满足游客健身的多元化需求

  抛开平时繁重的工作与学习压力,为人们提供一个绿色清新的环境以供休息减压,城市公园的主要作用就在这里体现出来,他对于建设城市公共服务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而公园中的绿地对人类身体健康有益,这是因为绿地可以消除污染物、释放有益物质,从而改善公众健康。

  调查发现老年人和儿童是公园体育健身设施的常用者,这是由于目前大部分公园的健身设施仅将老年人作为他们的考虑对象,他们认为只有老年人才需要并且有时间进行锻炼,而对别的人群例如残疾人、青年人等的健身需求没有考虑全面。调查中发现儿童也是公园体育设施的常用者,他们通常跟随老年人前来,在器械上玩耍,但玩耍并不等同于运动和锻炼,因此需要设立专门的儿童运动区域,设置一些小型器械,并安装塑胶场地,尽量降低儿童运动风险;对于中青年人来说,他们不常来的原因是因为现有的器械锻炼起来强度较轻,没有难度且对他们的身体没有太大帮助,因此我们建议适当增加力量型器械供青年人运动;对于残疾人,需要根据他们的具体身体状况,安排专人专区进行分类指导。基于此,泉城公园可以根据不同年龄片区增加不同的健身设施种类,让各个年龄阶段的人群锻炼起来不冲突,这就要求公园新建或扩建原有的场地,以容纳更多的设施和游客。

  调查发现济南市的游客在综合公园和社区公园中健身的较多,且健身时间较长,因此这类人群对健身的需求也更大,所以我们建议在这两类公园中多增加一些健身设施,也可根据不同区段分配不同种类的健身设施。

  2.加强设施的管理维护,设置志愿者提供指导和服务

  人们对于健身器材使用的认识方面的缺失,导致了体育健身的发展和提升受到一定的限制,这主要是由于当前的公园在建设体育场地的时候通常只注重配套硬件设施,而忽视了软件管理方面的重要性。游客只有健身的意识,却没有太多关于器材如何正确使用,如何锻炼达到最佳效果的认识,虽然大多数设施设置有标识牌,但专业术语读起来难以理解,也并不能从中得到每次使用的合理时长和合理的次数等方面的信息,这会导致他们盲目锻炼,有时不仅没有达到效果反而适得其反,造成身体不适,这就是由于公园缺乏专业的体育指导人员,缺少了体

  育方面的服务,因此我们建议在公园中增加指导服务,设置专人或志愿者对游客进行服务,为游客解说每个器材如何使用,使用多久为最佳,多久使用一次最好,应注意什么等问题,以增强健身锻炼的实际效果。

  不仅如此,对器材进行定期的维护和修理也很重要,否则不仅造成游客使用不便,重新建立也是资金上的一种浪费。还可以依据不同的时节、器械使用率等因素合理安排其他的辅助公共器械,例如在夏天安装遮阳伞、遮阳布,冬天可能会造成器械的闲置,因此要在它们的手把上加上保护套;同时还应配套垃圾桶和椅子,保护环境,做一些人性化的设置。在派专人购置器械的时候,要对器械的质量负责,避免由于器械不合格造成游客在运动过程中的人身伤害。另外,公园的工作人员要加强对器械的日常维护,制定相关的管理措施细则,定时更新和维护器械的使用说明,尽量满足逐渐增长的公园体

  育锻炼的需要。

  3.完善管理体制,加大投资力度

  泉城公园不得不进行改革,调整相关的管理体系,增强对体育健身器械的维护,使它们与公园的自然景观相互协调发展。可采用“三位一体”的管理体制,将公园、社区和志愿者这三者协调发展,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能动性。社区应帮助公园管理和解决相关工作,在健身过程中出现的小型问题,社区应自觉关心,同时还要提倡和鼓励游客的自我管理意识,积极争当社会的主人,主动加入管理行列,担任志愿者工作,公园也应加强自身建设,在服务和安全保障方面进行规范管理和处理,对违反使用守则的行为进行教育和指导。

  4.合理规划健身设施与场地,使布局更合理

  泉城公园健身场地多以自由场地为主,大量健身场地与公园道路交叉在一起,而且没有清晰的指示标志引导人们合理的选择健身场地,常常发生游客与体育健身人群混在一起,相互影响的现象,造成各类没有必要的问题与矛盾,因此应该合理规划健身设施与场地的选址,合理规范设施与场地的使用,引导人们进入专

  用的健身活动区域。

  5.合理利用现有指导和服务资源,逐步吸收专业服务与管理人才

  泉城公园在建设健身场地与设施的时候常常只重视配套硬件设施,而不顾软件管理方面的重要性。如今虽然人们普遍有了健身意识,但却缺少相关的健身技能与知识,比如健身器材如何正确、合理的使用,如何才能达到理想的健身效果,现阶段大多数公园虽然在健身设施上配有标识牌,但体育专业术语使普通大众难以理解,简单的健身指导信息又不能充分的指导他们锻炼,会导致他们进行盲目锻炼,不仅没有达到效果反而适得其反,造成不必要的身体伤害。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之一就是公园健身指导人员缺少,覆盖面不足,大多数人得不到及时的体育健身指导与服务。增加健身指导人员需要来自各方面力量的支持,需要一定的补给过程,那么,在现阶段得不到有效补充的情况下,就需要合理利用现有指导人员。季华等在相关研究中指出:体育公共服务相对于人们日益增加的健康期望和体育需求,已经是一种稀缺的资源,提供体育公共服务的过程就相当于这种稀缺资源再次分配的过程。因此在公园指导服务现状得不到良好的解决的情况下,应该合理利用现有指导与服务资源,设置指导与服务机制,分类划归专人或志愿者对人民进行服务,设立指导与服务人员奖励机制,激发指导与服务人群为人民服务的服务热情。同时吸收专业的管理人才对健身器材进行及时的保养与维护也特别重要,否则会造成使用过程中的不便,健身器材频繁更换也会导致经费浪费。

  6.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促使供需协调发展

  协调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是公共体育资源优化配置的核心问题,对于城市公园来说,其管理部门与公众的关系就是公园公共体育资源配置优化的核心问题,管理部门与公众是相互补充、相互协调、相互促进、有机统一的关系,要实现协调发展,就需要公园管理与公众之间建立起多元化的沟通机制,管理部门通过参与、引导、监管、调节、规划来发挥主导作用,公众的优势在于通过需求表达,来调节与修正管理部门的主导作用。充分鼓励公众参与公园公共服务决策,増加

  公园公共服务形式的社会化和多样性,只有供需协调发展,才能防止资源配置失衡,可以提高资源的有效利用率,避免经费无味的投入,导致资源浪费,这样才能实现公共体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公园可以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如适当设立体育健身建议信箱,或者以其他形式定期收集群众意见,从中挑选合理有效的意见,对自身存在的现实问题做出调整

  结

  论

  公园作为一个体育运动场所,可供各年龄段的市民长期从事体育健身运动。完善公园体育设施是政府完善公共健康服务体系的必然要求。

  我国的公共体育事业还处在发展初级阶段,目前我国的公园体育设施不够完善,体育相关的产业和事业二者发展的速度不一致,所以,必须运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激发公园健身运动的活力,为市民提供完备的公共服务体系。

  当今公园的体育设施的建设还不够完善,资金来源单一,服务人群不够全面,设施有待新的突破。根据实际走访,安装在公园内的体育器械使用的频率很高,并且居民对免费的体育设施的需求占比很大,大多居民表示体育健身器材在样式和种类等方面急需更大的补足。

  城市公园从某种角度来说是供公众使用的绿地资源,还可以进一步挖掘它的使用潜力;在可持续发展观的指导下,加强设施的管理和维护,提供使用指导和志愿服务,合理配置资源,并良性利用公园的资源,从而促进城市公园体育功能的进一步发展。

  公共体育设施是一座城市的基本载体,其规划和布局直接影响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也会影响城市形象和谐氛围的基本构建。这需要政府的大力扶持。

篇八:供需匹配视角下常德市社区体育设施配置与优化策略研究

  

  .

  .

  体育设施与管理

  页脚.

  论

  文

  何

  庆

  号:1104014007院

  系:

  体育学院

  班

  级:

  体教1101班

  年11月22日

  学生:学2013.

  .

  社区体育设施建设现状及思考

  (何庆

  班级

  体教1101学号1104014007)

  [摘要]目前,正在逐步发展成为我国群众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体育的发展程度及水平,是衡量社会繁荣程度以及人们生活质量高低的标尺之一。现阶段我国城市社区体育是指在人们共同生活的一定区域(相当于街道、居委会辖区围),以辖区的自然环境和体育设施为物质基础,以全体社区成员为主体,以满足社区成员的体育需求,增进社区成员的身心健康,巩固和发展社区感情为主要目的,就近开展的区域性群众体育活动。人们日益增长的体育需社区体育兴起的前提;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是社区体育兴起的部动力;体育社会化是社区体育兴起的促进因素;与城市经济改革相适应的社区管理体系是社区体育兴起的组织依托;社区老龄人口增多,其体育需求增长是社区体育兴起的催化剂。

  近些年来,居住社区体育设施的建设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意识普遍增强,同时,闲暇时间和收入的增加使得体育休闲活动成为可能,对于设施的需求也变得越来越强烈。而社区体育设施因其具有便利性、可达性、灵活性而成为居民的首选;作为对客户需求的回应,体育设施成为楼盘的重要卖点,投资比例日益提高、小区会所、网球场、游泳馆等成为高档社区的标志;党和政府也把全民健身定为一项基本国策。(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中明确指出:“我国城市体育以社区为重点。应当注重社区体育设施的规划和建设,积极为居民提供方便、实用的身体锻炼场所”。

  近些年,社区体育健身设施有了长足的发展,但在整体上仍处于起步阶段,现有设施还十分落后,新建的社区在规划设计上还存在种种问题。因此,如何科学合理地规划、建设和发展居住社区体育设施,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体育设施存在的现状进行分析和研究,提出建设社区体育设施设想的一些建议,为社区体育设施的建设与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社区;设施;建设;使用;健身;不足;严重

  社区体育设施在建设和使用现状

  1.1总体数量还显不足。

  页脚.

  .

  .

  虽然社区体育设施建设速度很快,达到了一定的规模和数量,但现有设施还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人民群众强身健体和训练竞赛的需要。市区的体育场馆,在运动项目及功能上还需要不断丰富和完善。此外,按照建设体育强市的要求和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最低标准,经常性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要达到全市人口的40%以上,这对公共体育设施的数量要求也是显而易见的。从全民健身工程(点)建设情况看,大部分住宅小区还没有体育活动场地和器材。部分建成的健身点,器械数量相对于服务人群而言也显得不足。老城区公共体育设施数量明显偏少。

  1.2开放使用率不高。

  现有的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度不够。特别是体育场,除承接比赛外,还主要由体育局、体育运动学校、省中长跑竞走训练基地的运动员和市区部分中小学作为训练场地,没有向市民完全开放。一大批学校体育场馆未向社会开放,处于封闭状态,有的学校甚至由于管理和费用等原因减少向学生的开放时间,体育设施应有的功能和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1.3全民健身点的布局不尽合理。

  老城区和部分早期建设的居民小区,由于受场地限制,全民健身设施的定点和建设面临不少困难。在市民群众锻炼比较集中的广场和公园,全民健身设施普遍缺乏。由于没有健身器械,有些晨炼的市民就以树木、护栏作为锻炼的工具,这样既不安全、科学,也给公共设施造成损坏。

  页脚.

  .

  .

  1.4侵占损坏还比较严重。

  有关法律法规禁止公共体育设施用于非体育活动,更不能改变设施的功能和用途。此外全民健身点的管理和维护情况也不乐观,健身器材普遍老化,有的损坏率达到50%以上。一部分器材超过了使用周期,一部分是人为损坏所致。因缺少维护和修理,残损的器材不仅给市容观瞻造成了影响,也潜藏着安全隐患。

  1.5管理机制尚未理顺。

  随着全民健身点的逐步普及,管理问题也随之出现。特别是健身器材的维护资金无处落实。体育部门认为,按照原国家体委《中国体育彩票全民健身工程管理暂行规定》,受赠单位应建立全民健身工程管理员队伍,对场地、器材进行日常维护,保障安全和正常使用。而小区物业管理公司,有的能主动对损坏的器械加以维修,保持小区的环境整洁,但也有一部分认为体育器材应该谁安装谁负责,维修费用不应由他们一家埋单。社区对承担维护责任也表示有难处,虽然组织社区群众体育活动是他们的工作职责,但由于没有专项维修经费,因而无力承担大型器件的维修和更新。据了解,器材厂商一般也只负责一年时间的保修。可见,如何解决全民健身设施有钱建设无钱养护的问题,关系到公益性体育设施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2社区居民参加体育活动形式

  16岁-45岁年龄组居民参与体育活动的程度较高。参加体育活动的项目较多,以方便易行,强度较大的项目为主,如有氧健身操,健身器械训练,游泳,登山,长跑,篮、排、足球等。

  46岁-65岁人群以自己锻炼为主,多种形式并存。在活动项目的选择上,多为强度稍大的中年交谊舞、棋牌、健身气功类和太极武术

  页脚.

  .

  .

  类等,也常利用居住区中的健身器材进行锻炼。

  66岁以上人群以群体性、运动量较小的活动为主,如棋牌类和老年交谊舞等;同时也存在自己锻炼的形式,如健身气功类、太极武术类等。通过访谈得知,其中少部分人长年坚持每天参加体育活动,大部分人为不定时进行锻炼。从对该年龄组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出66岁以上人群在参与体育活动时对体育设施的需求量与依赖性较小,多进行一些简便易行的体育活动。

  3社区居民参与体育活动的影响因素

  影响不同年龄人群参加体育活动的原因中(表5)缺乏体育设施已经成为各个年龄人群参加体育活动所面临的主要困难,也有紧急条件限制原因,绝大多数人都不曾问津的收费场馆,也导致所选择的体育活动项目的局限性。

  同时由于调查人群以上班族居多,能够参加体育活动的闲暇时间较少,因而为了更好的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各体育场馆及健身会所应调整开放方式及时间,积极挖掘该组人群的运动潜力,满足该组人群的需要。在调查过程中,社区居民普遍反映群众体育活动发展受限的重要因素是缺乏组织指导。当问及是否有人指导小区的体育运动时,被调查人均持否定态度。这些小区在开展体育活动方面缺乏专人指导,影响健身知识的普及,不利于培养居民自愿地参与体育活动的良好习惯,影响社区居民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影响社区体育发展的因素

  4.1社区体育资源整合不够

  目前,市社区体育活动组织与其他部门沟通联系不够,体育资源得不到有效整合。社区仅片面强调社区与社区之间的健身活动设施建设的共建共享,而忽视了社区与学校、企事业等其他部门之间资源的整合与利用。由于社区“条块管理”的方式束缚了社区体育资源动员和操作协调,难以发挥社区居委会对社区体育资源的整合作用。社区居委会缺乏权威和手段,社区健身活动的组织发展艰难,现有的体育俱

  页脚.

  .

  .

  乐部、健身中心又未能真正发挥作用。大部分社区的运动场馆设施偏少,社区体育资源整合力度不大,整合机制不健全,特别是学校与社区组织在体育资源整合的协调不顺畅,导致学校体育场馆设施资源也不能与社区有效共享与利用。

  4.2社区体育活动经费紧缺

  调查结果表明,目前市社区开展非经常性体育活动所用经费来源渠道虽说是多元的,但大部分社区所用经费还是由政府和体育局拨款补贴,单位出资和社会赞助的比重不大,而其他渠道筹款的比例更小。有些社区健身活动的经费主要还是由区、街道、居委会筹集,究其原因主要是社区健身活动以无偿或低偿服务为主,自身积累能力较差,维持正常运转比较困难,加之政府对社区健身活动的投入相对少、并且都是公益性的。以致于社区健身活动的经费不足,制约了社区体育的发展规模和发展速度。

  社区体育设施建设和使用的建议

  5.1坚持以人为本,进一步重视社区体育设施的规划和建设大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素质,是体育工作的根本目标,也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政府要加大对社区体育场地和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特别是对老城区改造时,要按照国家有关文件、法规执行体育设施和用地的额定标准,配置修建体育场地和体育设施。在集中力量建设大型体育基础设施的同时,也同步建设布局合理、环境协调、质量上乘、管理规的全民健身设施,使之星罗棋布于市民群众身边,满足广大群众强身健体的需要。同时,政府还要大

  页脚.

  .

  .

  力推行全民健身运动,积极开展健身活动,倡导人人参与健身,努力营造和谐快乐的社会氛围。

  5.2要在社区认真贯彻执行文件精神,开发和利用学校、企事业的体育资源,实行资源共享。

  5.3要注意搞好现有社区体育设施的维护和保养,尽可能避免场地器材的损坏。应从构建社区体育人文环境出发,培养人人爱护体育设施的习惯,最终使社区居民们参与体育场地和设施的管理、维护和保养。

  5.4在老城区应注重室体育场地和设施的建设,但是应避免那种高投资、高运行成本的设施,如追求形式,建设豪华会馆等方式,因为这类室体育场地和设施是商业性的,而不是面向广大群众的。

  5.5在社区体育场地和设施的建设配备上,应考虑它的受益人群,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优先选择建设受益面大、收益人口多的体育场地和设施。

  5.6需要增添各种体育设施才能满足社区的居民的要求。例如,增加小型多功能的健身器材,通过现有绿地空地的局部调整,通过建筑顶层、地下空间和社区闲置住房的利用等方式增加社区的室外和室的体育设施。

  5.7只有通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硬件、软件一起上,社区体育才能不断走向健康的发展轨道,才能吸引更多的居民参与到社区体育活动中去,推动鄞州区社区走向文明与和谐。

  页脚.

篇九:供需匹配视角下常德市社区体育设施配置与优化策略研究

  

  公共体育设施分类与配置指南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健康和体育锻炼。为了满足人们的需求,各地政府和社区纷纷建设公共体育设施。但是,如何分类和配置这些设施,让它们更好地服务于公众,是一个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我们来看一下公共体育设施的分类。根据功能和使用对象的不同,可以将公共体育设施分为以下几类:

  1.健身房:主要提供器械和器材供人们进行力量训练和有氧运动。

  2.游泳馆:提供游泳和水上运动的场所,包括泳池、淋浴间、更衣室等。

  3.羽毛球馆、乒乓球馆、网球场等:提供羽毛球、乒乓球、网球等运动的场地和设施。

  4.田径场、足球场、篮球场等:提供田径、足球、篮球等运动的场地和设施。

  5.公园、广场等:提供户外运动和休闲活动的场所,如晨跑、太极、舞蹈等。

  我们来看一下公共体育设施的配置指南。在配置公共体育设施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地理位置:公共体育设施应该尽可能地靠近人口密集的地区,方便市民前往使用。

  2.设施数量:根据当地人口和需求,合理配置公共体育设施的数量,避免过多或过少。

  3.设施质量:公共体育设施的质量应该达到一定标准,保证使用者的安全和舒适度。

  4.维护管理:公共体育设施的维护和管理应该得到足够的重视,保证设施的长期使用和维护。

  5.多样性:公共体育设施应该尽可能地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提供多样化的运动方式和场地选择。

  公共体育设施的分类和配置是一个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的问题。只有在合理分类和配置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满足人们的健康需求,促进社会的健康发展。

篇十:供需匹配视角下常德市社区体育设施配置与优化策略研究

  

  关于社区体育设施调查报告

  关于社区体育设施调查报告

  一、调查报告研究背景:

  随着我市经济规划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渐提高,与此同时广大群众对精神生活的要求随之提高。为了满足居民对于体育运动的需求,体育局通过对上能积极争取,目前在石家庄各地陆陆续续,或多或少地安装了教学设施各种式样的体育设施,这既丰富了人民的业余生活,又增加了人民的身体素质。

  然而,体育设施分布怎么样,设施是否完善受了人们的普遍关注,随之产生解决目前的许多问题有待解决。比如:器械坏了是否有人修理;由于器械过热而构成产生了意外事故,这该由谁来并负责等。本着一颗为人民服务的心。因此,我们确定了以调查学府路附近社区体育设施为五一路课题,力争减少社区居民的伤害事故,并为居民建立一个优美、舒适、安全的健身场所做公共场所一点力所能及的事。我们感觉到了研究此项课题的重要性及其必要性,对于此项课题的所研究不仅可以锻炼我们的实践能力,也可以并使更多人乐于其中。

  二、调查研究过程

  公司目前社区附近已建成了7个健身点,其中7套全民健身路径,总投资数万。体育设施在社区内的分布也有所不足。总体来看,河北体院附近的体育设施分布比较协调,3个居民小区有体育场地。但在河北对外贸易公共建筑附近体育设施没有,这显然给其它地方的居民造就了诸多不便,又有谁会千里迢迢跑去健身呢?

  1、您是不是知道小区体育设施的种类?是(57%)否(43%)

  2、您是否时常锻炼身体?是(57%)否(43%)

  3、您一般何时锻炼?时间为多长?早上1小时左右

  4、您是否能正确使用体育设施?是(93%)否(7%)

  5、您是否曾因锻炼不当造成受伤?是(7%)否(93%)

  6、您所在的小区体育设施是否完好?是(71%)否(29%)

  7、您是否指出应新增一些必须体育设施?是(86%)否(14%)

  8、您认为用慢跑这些设施锻炼身体后是否有效果?是(86%)否(14%)

  由此可见,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群数量也很大,准确而且大多指出能正确使用体育设施,锻炼效果也不错;但小区体育设施完好程度和更新不够理想。那么,我社区现有的体育设施到底如何呢?为此,我们先后学府路附近等几处体育设施所在地进行实地考察,发现了一些普遍存在的问题:

  1、运动器材缺乏专人管理与维修:

  这些外表披红挂彩的体育设施近看还真是“披红挂彩”,伤的伤,死的死,10%—50%的器材是已损坏仪器或快要坏了的。经过几场豪雨的洗礼,这些器材上的铁锈爬到满身,更严重的则伤痕累累了,说不知道的,还真以为是几块烂铁搭殊不知起来晾衣服呢?还有的一些不是缺了胳膊就是少了腿的,可谓惨不忍睹。

  讲到这些体育设施该由谁来保管印鉴时,人们意见各异。有些男士在回答此环境问题时,还粗鲁地回答:“这个又不关我们的事情,谁弄(这些体育设施)过来的,就由谁来保管嘛”。这样回答的人还不止还一两个。调查发现:48%的人认为是由李村来保养,有30%的人认为由体育局保养,仅有22%的人认为这下列是由广大群众和上述部门共同来保养的。看来体育设施到位了,缅甸人但西方人去维护这些公共财产的意识还没有到位。

  2、个别居民把运动器材挪为它用:

  我们在调查发觉研究中也发现了另一道独特的凤景线,令我们大为惊讶。在绿源小区,个别居民居然在双杠上晒被子,在单杠上挂内衣裤。这种情况在晴天常有,它不仅妨碍了居民的体育锻炼,也有碍于市容整洁。在调查过程中,有一老伯见我们刚想拍照,他马上收掉了被褥。不难看出,人们对于这些错误的提法做法还是有自知之明的,不至于麻木到一点反应都没有。

  3、居民们不能正确使用运动器械:

  在调查过程中,我们看到一部分没有按照介绍牌上所写的方法去锻炼,锻炼或在锻炼时动作加辐度太大,这即便是造成器械损坏的主要原因。用来拉韧带的,中小学生们却用来了打篮球;用来进行腰部运动的,有些人却站在里头转圈子。这样不仅让需要难以获得这种锻炼的人得不到锻炼,而且还很容易出事故,在被调查人之中,就有这么一位用法不当而出事故的人:那人因为增幅动作幅度过大而导致身体不稳,摔了下来,造成骨折。

  三、建议与对策:

  1、加强宣传力度,让每一个人心中树立爱护体育设施的意识。

  体育设施的保护最主要的是靠大家的自觉,希望有关部门积极开展借此机会活动。例如,体育局可以每星期举行讲座,各小区居委积极进行宣传,定期向楼房的居民市民分发传单,,卫生部门也要加强环境卫生的管理,争取借给居民一个优美的状况环境。

  2、希望居民们认真阅读体育设施使用说明,大院可以举行样板活动。

  3、加强管理,有专门人员对体育设施进行保养。

  4、经常对居民进行了解,知道他们对体育设施文化场所的资金需求,适当增加器材的种类和保养经费。

  5、注意体育设施分布的合理性和及时性。

  对居民集中地应重点中国投资建设。如绿源小区、红旗村等数条地方,因为这些地方,一旦到了早上或骑车傍晚总是有不少人们在散步等享受休闲的时光。我们觉得,在闲聊的同时,踩踩几步梅花拉,扭扭几下腰是再也合适不过了。在以后的活动中,我们会再接再厉,力争将现在各小区内所存在的问题解决,已经完成我们的最终目的——给居民们建造一个安全可靠、优美、舒适有健身环境。

天铭文秘网 https://www.itym8.com Copyright © 2019-2024 . 天铭文秘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天铭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吉ICP备1900176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