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天铭文秘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尘埃落定》中汉藏文化表现研究(8篇)

《尘埃落定》中汉藏文化表现研究(8篇)

来源:公文范文 时间:2023-10-01 17:40:08

篇一:《尘埃落定》中汉藏文化表现研究

  

  浅谈《尘埃落定》古代文学叙事视角的审美意义

  推荐文章

  浅谈《尘埃落定》叙事视角的审美意义论文

  热度:

  有关红军长征爬雪山的资料时间和意义

  热度:

  纪念红军长征的意义

  热度:

  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活动的意义

  热度:

  中元节是什么意思有什么意义

  热度:

  青年藏族作家阿来凭借长篇小说《尘埃落定》荣获了第五届茅盾文学奖,并迎来了众多评论家、批评家的热切关注。在作品中,阿来以其独特的艺术视角和表现手法,为我们讲述了一个个平实却又奇特的故事,展现了一个陌生而又神秘的艺术世界,展示了丰厚而又独特的藏族文化,透露出藏族文化独有的神秘色彩。作为一部描写民族历史的小说,阿来为了使其既具有浓厚的藏民族地域色彩,同时又符合汉民族的语言习惯和审美意识,他选择了一种和内容极为相称的叙事方式:将全知全能的第三人称叙事视角与限知性的第一人称叙事视角以及傻子视角混同使用,造成多重视角的多重叠置。他打破了中西叙事视角理论的许多规范,是一种新的叙事探险。

  一、第一人称叙事视角与第三人称叙事视角的杂糅

  角度的选择对叙事来说至关重要,杨义先生早就指出:“叙事学的要点就是把握三把尺子:一把尺子是结构,一把尺子是时间,一把尺子是视角。”《尘埃落定》采用了比较特殊的叙事视角:以“傻亦非傻”的土司二少爷“我”为叙事承担者:“我”是一个地道的有生理缺陷的傻子、“我”又是一个不傻的正常人,甚至是智者,“我”既傻又不傻,所以许多内容就干脆让作者充当“我”来讲述,于是“我”变成了一个无所不知的全能叙事者。整部小说都是这三种视角并置于“我”的身上,呈现出一种杂语交替发声的复调状态。

  小说以“我”的记忆开始为起始,“那是个下雪的早晨,我躺在床上,听见一群画眉在窗子外边声声叫唤”;以“我”生命的结束为小说的终结,“血滴在地板上,是好大一汪,我在床上变冷时,血也在地板上变成了黑夜的颜色”,记述了“我”一生中所经历的几个重大事件,同时也是藏族土司制度在特定的历史时期由盛而衰的必经之路:

  鸦片种植、引进贸易、引进梅毒和“红色汉人”的到来。此外,还详细地记述了“我”的爱情、婚姻经历,与这些重大的历史事件交织在一起,互为辉映。从此看来,似乎小说所运用的完全是第一人称叙事视角,但当我们阅读完小说之后,却发现小说中的第一人称叙事并不纯粹,含有第三人称的叙事在其中。这种第一人称叙事视角与第三人称叙事视角混合使用,互相补充,相辅相成,在中外文学创作中并不常见.阿来这次成功的尝试,使小说《尘埃落定》具有了特殊的审美意义。

  首先,第一人称叙事视角与第三人称叙事视角相结合使用,使作者在行文时获得了最大限度的叙事自由,不仅可以直抒胸怀、侃侃而谈,使读者有身临其境般的逼真感觉,同时又有小说中第三者的客观描述和评价,使小说中故事情节和人物等更加透明、更易于理解。

  在麦其土司家,法定继承人有两个,一个是麦其家的大少爷旦真贡布,一个就是小说中的叙事人“我”,也就是麦其家的二少爷,他没有名字,因为他出生不久就被认定是一个傻子。因此人们都叫他“傻子二少爷”或“麦其家的傻子”。南此看来,麦其土司的继承人是旦真贡布似乎已经是确定的了,因为任何一个聪明的人都不会将土司之位传给一个傻子。但随着“我”的成长,以及社会外部大环境与土司家族内部环境的变化,“我”的聪明渐渐显露出来,从对种罂粟还是种粮食的选择上以及后来的大少爷与“我”的竞赛中,“我”的做法处处都透着睿智,也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拥戴。而“我”也越来越觉得自己比哥哥更适合做麦其土司,特别是在“我”的哥哥旦真贡布被麦其家的仇人杀死以后,“我”成了麦其土司之位的唯一继承人。但麦其土司和土司太太的表现却让“我”的土司愿望成了漫长的等待。在这个从无望到希望再到绝望,直至最后的无尽的等待过程中,“我”内心矛盾、复杂的情感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达。

  不时在其中穿捕一些故事中的其他人物,也就是第三者对我是否配做一个土司和能否当上土司一事的客观描述和评述,如麦其土司从一开始的多次说“我儿子不会叫我操心”到对土司太太说“你的儿子叫我操心了”,从不知什么时候开始,有什么事情,父亲都要看看

  “我”有什么意见到后来的逊位给大儿子旦真贡布;哥哥旦真贡布“因我是傻子而爱我”到认为“我”是个“装傻的杂种”,再到后来的因为嫉恨“我”而勾引、占有“我”的妻子;新教传播者翁波意西是对“我”影响较大的一个人,同时也是最了解“我”的人,他说“都说少爷是个傻子,可我要说你是个聪明人”。作者通过第三人称叙事视角,将麦其土司家族内部权力之争巾麦其土司和大少爷旦真贡布的自私、固执、自欺欺人毫无保留地呈现在读者面前,与第一人称叙事视角的作用相为呼应,使小说的情节、人物更加透明,易于理解,取得了其他人称叙事视角所不具有的特殊的审美效果,同时也为读者带来了不一样的审美愉悦。

  其次,第一人称叙事视角与第三人称叙事视角相结合使用,有利于作者将主观抒情与客观叙事融为一体,从而更好地传递出作品所要表达的思想内涵和情感指向。

  小说通过“既傻又不傻”的二少爷极富人性本相的讲述,一方面展示土司制度逐步走向没落的现实,细致描写了土司及其家庭成员以及他们的家奴们的真实的政治生活、经济生活和日常生活情形;另一方面也向我们展示了生活在特定的空间和时间中特定的生命群体的生活状态,使我们感受到一种真正属于历史的生动过程,一种社会嬗变的起伏,一种历史的循环,一种使智慧与愚昧处于失衡或模糊状态的命运规则。正是这样一个“卑俗”又“猥琐”、“浑浊”的过渡时期,整个社会都开始腐败了,土司们无所事事而引起战争、引进鸦片,礼会的全面崩溃也就无法阻挡了;残酷的刑罚,非人性的奴隶制度、鸦片的大片种植而引起的灾荒、先进武器的引进打破了土司们同有的平衡,到后来梅毒的引进,都表明了当一种社会形态向另一种社会形态过渡时,腐败的事必会出现,就像风带着罂粟的种子从麦其土司的领地吹向整个川康地区一样。但作者带给我们的义不是完全的绝望,就像书记官翁波意西所说:“凡是有东两腐烂的地方都会有新的东西生长。”在这里也不例外,边境市场的建立,各种适应新社会形态的东西,如钱庄、税收官的出现都是属于“新的东西”,即使作品控诉了贵族的腐朽和奴隶制的残酷及其灭亡的必然性,又歌颂了随新东西的到来而

  紧随而来的新时代所带来的希望,表达出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及情感指向。

  总之,第一人称叙事视角与第三人称叙事视角的结合使用,是中外文学创作上的一大创新,不仅为读者带来特殊的审美效果和审美愉悦,同时也使作品具有更为深刻的社会、历史、文化等方面的意义。

  二、傻子独特视角的运用

  阿来的《尘埃落定》以傻子视角透视熙熙攘攘的尘埃世界。阿来自称是穿行于汉藏异质文化间的作家,他笔下的傻子同样具有汉藏混合血液,这不仅指傻子体内流淌的血液,更重要的是指文化层面上的混融。傻子大智若愚,甚至有着先知的自觉和敏悟,但又机锋内敛。他不仅是一个文化的矛盾体,同时也是一个感知的矛盾体,在某种意义上甚至可以说,他具有神性,并以超然的目光静观土司制度的土崩瓦解。作者对这一叙事视角的选取,就将正常视角无法准确表述的现实与历史原因巧妙地糅合在一起,从而消解了其他叙述方式所带来的羁绊。

  傻子视角的运用,与第一人称叙事视角和第三人称叙事视角相结合使用一样,都是本部小说作者阿来在艺术创作上的成功尝试,使小说在具有人称叙事视角的审美意义之余,又平添了另一种别样的审美效果。

  首先,《尘埃落定》采用的“傻子”这一独特视角.通过一个傻子的眼光和百无禁忌的叙事,不仅揭示了土司家族温情的表面下所隐藏的内部权利之争的残酷性以及人性中的自私天性,同时也揭示了隐藏在土司历史背后的种种历史必然性,加强了作品叙事的深度和力度,极大地增强了作品的叙事功能。

  在小说巾,“我”是一个人人郁认定的傻子——“一个月时坚持不笑”、“两个月任何人都不能使我的双眼对任何呼唤做出反映”、“我一咧嘴,一开涎水从嘴角掉了下来”。但就是这样一个傻子,却既是作品的主人公,又是故事巾所有人物命运和重大事件的参与者和见证人。在这厦,作者阿来运刚了一个=作常态的叙事视角。从叙事学的角度来讲,傻子叙事是一利限知角度叙事。里蒙-凯南在《叙事虚构

  作品》巾将这种叙审称为“白痴叙事”。这种叙事是不可靠的叙事,而“不可靠的主要根源是叙事者的知识有限……”比如在小说中傻子二少爷对于爱情的理解:他会“望着天边的一弯残月,想起了留在官寨里的姑娘卓玛”,会傻乎乎地“想起她的气味,她的于,她的乳房”;傻子的智商不足以给“爱”下一个准确的定义,但他却能刻骨铭心地说出爱的感觉,“爱就是骨头里满是泡泡”……正足这种纯真质朴的语言,却道出了几千年来人类无法参透的爱的真谛。没有海誓山盟,却同样让人感动得想落泪、作者安排傻子不仅是整作品的叙事者,而且是各种重大事件的参与者和见证人。因为“我”是麦其家每个聪明人公认的傻子,所以麦其家的每个成员在傻子的面前的表现都是毫无顾忌的,是赤裸裸的人性的表现。

  正是这位傻少爷带领着我们穿越时空、大地和民族,让我们目睹了康巴土司在崩溃前的最后情景,见证了两个时代交替的喧嚣和动荡。当我细细品味傻子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却发现傻子的不少思考看似无稽,却含有很多哲理,他一次次的成功甚至使我怀疑他根本不是个傻子,而是大智若愚。这个问题同样困扰着傻子的亲人与族人,因为傻子与聪明人的定位决定一切,包括地位、权力、财富。对此,傻子却有一个举动令人印象深刻——每天醒来时问两个问题:“我是谁?”“我在哪里?”直面灵魂,与自己对话,因为他无法认清自己的定位,在得到“我是麦其家的傻瓜儿子”的答案后他就悠然自得。傻子并不在乎世人梦寐以求的地位和权力,恰恰是他的不在乎,他的“不爱不恨”、“不偏不倚”的审视生活,使他看到了隐藏在土司制度繁华背后的腐朽、野蛮、愚昧和堕落,听到了历史的车轮载着新制度前进的轰隆声,看似繁华兴盛的土司制度终会像尘埃一样,在升腾、飞扬和散落之后,成为寂静的历史。作者正是借傻子似傻非傻的话语,巧妙地道出了土司制度消亡背后的历史必然性:一切旧的事物终会被新的、先进的制度所取代,这就是历史发展前进的规律。

  第二,通过傻子视角本着客观原貌的叙事,使小说中那些充满神秘色彩的情节:如巫师破咒、行刑人行刑等,也就成为一种平实的叙事,使小说所传达出来的藏族文化神秘但不虚妄,轻盈而又富有根基,展现了藏民族独有的民族风情及独特的审美习惯。

  西部藏民族地区是受现代文明影响程度较小的地区之一,也是原始文化与当地奇风异情结合得最紧密的一块土地。这里生产水平落后,大多过着农耕和半农半牧的生活,藏民们对于许多自然现象无法解释,于是对超自然的力的崇拜是十分普遍的现象,同时西藏又是佛教教法和王权信仰的地方。因此,特定的自然环境与生存环境不仅成为启发其独特奇异的生命意识的导师,也是其原始的、朴素的思维习惯和审美意识的源泉。在“罂粟花战争”中,作者通过傻子的眼光讲述了大量发生在他身边的巫术、梦境的事情,神巫门喇嘛奇异的医术和巫术令人哂舌,占卜、咒语、预测等在呼风唤雨中改变了整个战争的形势。这种描写虽神奇,让人不可思议,但通过一个傻子的亲身经历然后叙事出来,又多了一层真实感,让读者领略到了一种别样的民族风味。

  总之,傻子视角与第一人称叙事视角、第三人称叙事视角的多重叠置,是作家阿来的一种大胆创新而且成功的尝试,发展了一种全新的叙事视角,它的运用为小说的内容提供了恰当的外壳,开辟了小说创作的新途径,为文学审美视角的多元化发展做出了可贵的探索。

篇二:《尘埃落定》中汉藏文化表现研究

  

  从社会历史文化视野浅析《尘埃落定》

  阿来的《尘埃落定》描绘了一部以藏族土司的兴亡为主题的民族兴衰史。小说以藏族土司制度的兴衰消亡为背景,透过一位声势显赫的康巴藏族土司的傻儿子的视野和命运,用不同的眼光展示了藏族土司制度的神秘,揭示了一个民族的发展史,具有丰富的藏族文化内涵。

  一、社会历史的反映

  藏族作家阿来创作的长篇小说《尘埃落定》所表现的这位藏族土司二少爷的视角还有小说里所笼罩的神秘气氛与藏族浓郁的生活情调,都给读者们带来了耳目一新的阅读体验。在此作品中,作者阿来赋予了其浓厚的民族意识和先锋意识,书写藏族生活的同时对历史进行了其深刻的反思,虽然并没有十分宏大的历史叙述,但从阿来对藏族生活的细致描写,我们看到了它与人类命运的有机结合。

  从文本中可得知,《尘埃落定》的创作与阿来的藏族生活密切相关。阿来出生于四川省西北部的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其地理位置是一个群山和峡谷的“过渡带”,这个“过渡带”在藏语中称为“嘉绒”。而《尘埃落定》书写的正是藏族生活,是阿来对藏民族的分支----“嘉绒”部族末代土司时期的历史记忆。可以说,《尘埃落定》在很大程度上是一部藏族生活的部族史,在这部部族史中,赖以支撑其发展的便是贯穿其历史发展的制度----土司制度。在《尘埃落定》的历史叙述中,土司制度是整个故事发展的重心,故事中所叙述的政治生活都以土司制度为核心。这种土司制度也是在我国的社会历史上切实存在的,土司制度是中国封建王朝采取的一项统御少数民族的政治怀柔政策,元明清时期广泛在西南等民族地区施行,“以土制土”是这一政策的主要形式,其目的在于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政治统治。土司制度在嘉绒部族流行了数百年,是民族生活与政治生活的复合物。而作为政治制度,它集中反映了特定历史时期藏族部族之间、部族内部以及他们与中原统治者的复杂政治、外交等关系,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藏民族的历史生存状态。可以说,《尘埃落定》是藏族部落土司制度的反映和再现。

  在描述土司制度的同时,《尘埃落定》也大量地描绘了嘉绒部族社会生活的情景,表现了藏族独特的民族生活情景。比如书中所描绘的一种特殊的宗教生活----麦其土司身边“法力高强的神巫”与巫医。他为麦其土司占卜或预言吉凶祸福,运用“水晶罩”等巫术为傻子少爷治病,在麦其土司与汪波土司的战争中利用咒术乃至人祭帮助麦其土司打仗,都表明了他在麦其土司事务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他的身上反映了巫术在嘉绒部族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位置,和藏族部落所信仰的一种宗教活动。

  同时,《尘埃落定》也向读者们演示了嘉绒部族的历史生活变迁。这部小说的背景定在军

  阀混战到解放战争时期这一段历史期间。在这一历史背景之下,小说叙述了一系列重要历史事件,诸如国民党军人在藏族地区大量引种鸦片,土司之间的鸦片战争,粮荒与饥饿,中华民族抗日战争,与印度、英国的关系,梅毒流行,国民党失败,解放军进藏,藏区土司政权的土崩瓦解,等等,不但真实地再现了嘉绒部族现代历史演变的背景,而且相当生动地演绎了嘉绒部族在各种各样的因素作用下独特的现代历史演进轨迹,揭示了麦其土司等走向历史终结的必然结局。从嘉绒部族的历史生活变迁中,我们不自觉地会思考现代社会在各种各样的因素作用下会如何演进、发展,人类社会的演变速度确实让人唏嘘不已,曾经风光繁华的嘉绒部族最终结局也只有走向没落,万事万物或许都是有轮回性的,一切最终都将幻化成尘埃,在历史的进程中飘浮落定。这样有血有肉的故事让人不禁会想到了文学对现实生活的真实反映和社会功能,阿来在《尘埃落定》中,在不知不觉中向读者印证了这一点。

  二、藏族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我们都知道,藏族是一个被宗教信仰所笼罩的神圣的民族,他们从来都没有离开过神灵的救赎,藏族文化深深扎根于他们的生活之中。而在《尘埃落定》中阿来也把藏族文化植根于故事的发展,藏族文化给予了整个故事鲜活的生命力。笔者认为,一个民族文化的雏形来自于民间,而民间文化的代表就在于人们口耳相传的民间故事和神话。如阿来所言:“我作为一个藏族人更多的是从藏族口耳传承的神话、部族传说、家族传说、人物故事和寓言中吸收营养。这些东西中有非常强的民间立场和民间色彩。”毫不例外的是,阿来在《尘埃落定》中穿插了大量的藏族神话传说、民间传说,描绘了他们的文化源流和图景。比如关于神人“哈”一声产生世界万物的世界起源神话、受罗刹女诱惑人猿婚配神话、黑头藏民顺一根羊毛绳子从天而降的神话,还有有麦其等各个土司先祖诞生于“风与大鹏鸟的巨卵”的传说。

  让笔者最为印象深刻的是,阿来在《尘埃落定》中对傻子二少爷的形象的创造与藏族口传文学中的民间智慧人物阿古顿巴有着直接的渊源关系。通过仔细的比较,傻子少爷和民间智者阿古顿巴之间的传承关系表现在诸多层面。如果说,藏族民间传说机智人物阿古顿巴是聪明、勇敢、善良的藏族人民的集中代表,是藏族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那么,《尘埃落定》中的二少爷“傻子”身上无疑传承了前者身上的这些民族文化特征。阿来自己也曾讲过:在作品中,这种一脉相承的精神血流主要表现为两个人物都具有的淳朴的智慧、喜剧的气质,以及敢于抗争不惧死亡的英雄品格。《尘埃落定》中的傻子二少爷虽然没有阿古顿巴等民间英雄人物身上那种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英雄气概,但却继承了阿古顿巴的英雄气质。如在文章结尾,“傻

  子”面对携刀前来的店主不是抵抗或逃跑,而是自己爬上床躺下,以男子汉的英雄胸襟和气度主动承受杀手的刺刀。从人物的性格特张上我们能够看到阿来对于民间故事的一个延续和创造,可见其对藏族文化的继承和发展的一个举措。

  在描绘民间文化的同时,承载《尘埃落定》故事发展的政治核心----土司制度也赋予了小说浓厚的文化内涵。这种从土司制度所延伸出去的文化,便是土司文化。土司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但又有特殊性。阿来向读者介绍或提及的土司社会的原始神话、谚语歌谣、术、医疗、建筑、水葬、音乐舞蹈等都赋予土司文化浓郁的民族特色。土司权力来源于“黑衣之邦”----中国,而信奉的教法却来源于“白衣之邦”----印度。“土司的信仰都是祖先从北京讨来的。”“土司们从来都倾向于东方俗人的王朝,而不是西方神袛的领地。”麦其土司拿着皇帝封给祖

  先的五品官印到中华民国四川省军政府告状。政权的隶属关系表明了土司文化的中国性。土司的历史文化深受中原文明的影响。在这里,阿来不仅向我们揭示了藏族土司文化的特征,还向我们展现了汉文化与藏文化之间的碰撞与融合。文化的相互影响,向来是千百年来亘古不变的一个重要定理,在《尘埃落定》中,阿来就以一位“汉藏混血儿”二少爷的视角向我们揭示了这一点。

  三、小结

  神秘而浪漫的土司生活,传奇的民间故事,以及带一抹荒诞色彩的故事情节和藏汉文化融会的文化底蕴都让读者们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阅读体验。《尘埃落定》向我们展示了一幅瑰丽的历史图画,表现了藏族部落特有的社会历史生活和文化底蕴,阅读《尘埃落定》就如漫步在藏族历史的进程之中。《尘埃落定》对于藏族历史文化的展现,十分具有代表性。

篇三:《尘埃落定》中汉藏文化表现研究

  

  第33卷第4期

  温

  州

  大

  学

  学

  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7月

  Vol.33No.4JournalofWenzhouUniversity(SocialScienceEdition)

  Jul.202《尘埃落定》:传统藏文化的历史悲歌与

  现代跨越

  傅守祥,宋倩倩

  (温州大学人文学院,浙江温州

  325035)

  摘

  要:阿来小说《尘埃落定》是描写现代力量冲击下康巴部族土司制度逐渐衰朽溃败的民族史诗,是对藏地部族生活的历史书写与人性复现,隐含着一种现代民族国家转型的宏大叙事。罂粟等的植入,既促进了康藏地区的暂时繁荣,又搅动了土司们的无尽欲望,进而动摇了土司制度赖以存在的经济根基。外部力量的迅猛介入和政治改造,实现了传统藏区跨越式的现代性转型,而其单一均质化的现代性思维,在某种程度上,给传统藏族人民带来了精神创伤。阿来以诗化的方式反思现代性,展现其历史哲学、人性追问、人道主义关怀、多元文化想象,对当下社会的文化转型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尘埃落定》;藏地文化;传统;现代文明;罂粟;革命

  中图分类号:I20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3555(2020)04-0020-07DOI:10.3875/j.issn.1674-3555.2020.04.003本文的PDF文件可以从http://xuebao.wzu.edu.cn/获得

  上世纪末的文坛,阿来因《尘埃落定》的出版一举成名,并成功跻身于茅盾文学奖的获得者之列,成功完成了由诗人到小说家身份的转换。小说《尘埃落定》以“傻子”视角,描绘了土司制度土崩瓦解、历史沧桑巨变的宏大叙事,展现了浪漫的康巴风情以及神秘的地域色彩,显示了藏文化的深厚意蕴,被称为“藏文化的民族史诗”[1]。第五届茅盾文学奖评委在《尘埃落定》的颁奖词中写道,“小说以丰厚的藏族文化意蕴,清淡的一层魔幻色彩增强了艺术表现开合的力度”,语言“轻巧而富有魅力”,“充满灵动的诗意”,“显示了作者出色的艺术才华”[2]。今天看来,小说中展示的民族与国家、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交汇,反映了于20世纪90年代文化转型的背景下,阿来试图重塑现代民族国家想象的努力,小说《尘埃落定》也以其丰厚的历史文化意蕴不断地受到关注。

  与国内大多少数民族不同,藏族很早便拥有本民族独特的语言文字,并经日积月累的岁月积淀,形成本民族独特的心理习惯与情感表现,成为当今时代仍然别具一格的藏族文化。对地处各种文化交融的康巴藏族来说,随着文化交流的日益深入,文化日益的趋同化,全面展现独特的藏民族文化魅力具有重要意义。小说大量描绘康巴藏族独特的民族文化生活场景,着重探幽藏族人民的民族思维与文化心理习惯,透视藏族独特的民族文化。其中土司制度中蕴含的独特的政治二元性智慧,保有民族文化的独特个性,在康巴藏族流行千年而不衰,是民族生活与政治生活的复收稿日期:2019-12-13基金项目:2019年度温州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3162019032)作者简介:傅守祥(1970-),男,山东东营人,教授,博士,研究方向:文艺学与比较文学

篇四:《尘埃落定》中汉藏文化表现研究

  

  作者:张世衡[1]作者机构:[1]广州大学人文学院,广东广州510006出版物刊名:文教资料页码:26-28页年卷期:2020年第21期主题词:

  ?尘埃落定》;民族融合;平等摘要:?尘埃落定》是阿来的长篇小说,揭示了落后腐朽土司制度终将被取代的历史宿命。这个宿命的节点,也是多民族融合叙事的开端。在藏民与汉人看与被看的双向互动中,形成了极不对称的两类形象,最终指向征服与被征服的结局。小说通过预设鲜明对立的形象,显示两民族历史命运走向的差异。这样的创作方法,忽视了对民族融合本质的思考,在"国家统一"的既成事实面前,消解了对民族融合过程中的不平等民族关系的批判。阿来对于汉藏两族形象的塑造与定位,缺失与过激之处,应批判性地加以审视,以引起我们对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民族互动的关切和反省。

篇五:《尘埃落定》中汉藏文化表现研究

  

  【精品文档】

  人文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沧桑历史中的悲凉人生

  ——《尘埃落定》中权与欲的演绎

  学

  院:

  人文学院

  专

  业:

  汉语言文学(师范)

  年

  级:

  学生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精品文档】

  目

  录

  中文摘要…………………………………………………………………1英文摘要…………………………………………………………………1引言…………………………………………………………………........1一、沧桑历史………………………………………………………….3二、悲凉人生…………..………………………………………………6(一)权欲驱使下的土司……………………………………………...6(二)爱痛中挣扎的女人……………………………………………...(三)失去手足之情的兄弟………………………………………….12(四)智者的悲惨遭遇…………………………………………..…...1结语……………………………………………………………………..18注释……………………………………………………………………..21参考资料………………………………………………………………..21谢辞…………………………………………………………………......22【精品文档】

  沧桑历史中的悲凉人生

  ——《尘埃落定》中权与欲的演绎人文学院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2010届

  王丽

  摘要:在时空的洗涤中,每个民族,每个人都在承受着欲望与利益的考验。不管他身处哪个时代,哪个文明,哪个国家,对生与死,爱与恨,权与欲的追逐与背离是共同的。在《尘埃落定》中,封建土司制度的溃灭与生命的消亡,使人读出了历史的沧桑和人生的悲凉。

  关键字:尘埃

  沧桑历史

  悲凉人生

  Abstract:Washinginspaceandtime,eachnation,eachpersonhadsufferedfromthedesireandinterestsofthetest.Nomatterwhaterahelived,whatcivilization,whichcountry,onthelifeanddeath,loveandhate,poweranddesiretochaseanddeviationsarecommon.Inthe《dustsettlesdown》,thefeudalchieftainsystemcollapseisthedemiseofLife,peoplereadthevicissitudesofhistoryandlifeofdesolation.

  Keywords:dust

  Vicissitudesofhistory

  Sadanddrearylife

  引

  言

  什么是尘埃?人是尘埃,人生是尘埃,战争是尘埃,情欲是尘埃,财富是尘埃,自然界的一切是尘埃。自然界的所有像尘埃那样升腾,飞扬,散落,始于大地而最终又回归大地。《尘埃落定》卷起的尘埃

  【精品文档】

  再次飞扬在空中……

  《尘埃落定》是藏族青年作家阿来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它被定位为一部“展现了浓郁的民族风情和土司制度的浪漫神秘”的诗化小说,有论者又把它定位为一部“以诗为史的具有单纯性,传奇性和混沌性等特点的真正的史诗①”,被称为是一部可以走向世界的作品.第五届茅盾文学奖获得者阿来,以三十多万字的长篇小说《尘埃落定》成为首次获得此项殊荣的藏族作家。大奖评委会委托北大著名教授严家炎起草的茅盾文学奖的评语这样写道:“藏族青年作家阿来的《尘埃落定》,小说视觉独特,有丰富的藏族文化意蕴。清淡的一层魔幻色彩增强了艺术表现开合的力度,语言轻巧而富有魅力”、“充满灵动的诗意。②”《当代作家》编辑部认为,该小说是建国以来最优秀的少数民族题材的长篇小说。2001年美国将《尘埃落定》的影视版权以15万美金买断下来。

  阿来,当代作家,藏族。1959年出生于四川西北部阿坝藏区的马尔康县,俗称“四土”,即四个土司统辖之地。1976年毕业于一所乡村中学后在山间牧场放牧,再后来当民工去了一个水电站工地当了拖拉机手。高考恢复后进入了马尔康师范学院,毕业后做了近五年的乡村教师。1982年开始诗歌创作,80年代后期转向小说创作。主要作品有诗集《棱磨河》,小说集《旧年的血迹》、《月光下的银匠》,长篇小说《尘埃落定》、《空山》,长篇地理散文《大地的阶梯》,散文集《就这样日益在丰盈》。《尘埃落定》,1988年3月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2000年获得第五届茅盾文学奖。

  【精品文档】

  一

  沧桑历史

  《尘埃落定》立足于藏族土司文化的土壤,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充满着民族历史演变的沧桑。土司,是元朝以来,各朝皇帝在少数民族地区授予其民族首领的世袭官职。被授予这种官职的人,亦称作土司,俗称“土王”。康巴高原是藏族土司的天下,由于这里远离拉萨而与汉人是邻居,所以虽同属藏族世界,这里同藏族的统治制度却不大一样,正如土司对来传播新教的翁波意西说的那样:“我们这里跟西藏不一样,你们那里穿袈裟的人统治一切,在这里不可以”。土司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但又有特殊性。阿来向读者介绍或提及的土司社会的原始神话、谚语歌谣、巫术、医疗、建筑、水葬、音乐舞蹈、枪法骑术,“科巴”和“辖日”称呼以及世袭的行刑人尔依家都赋予土司文化浓郁的民族特色。土司权力来源于中国,信奉的教法却来源于印度。“土司的信仰都是祖先从北京讨来的”,“土司从来都倾向于东方王朝,而不是西方神袛的领地”,麦其土司拿着皇帝给的五品官印到中华民国四川军政府告状,政权的隶属关系表明土司文化的中国性。土司的历史文化深受中原文化的影响,特别是土司文化发展到了主人公傻子生活的年代,也就是20世纪上半叶,它的社会心理、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宗教意识,感情方式等都不断受到外来文明的冲击。

  阿来的长篇小说《尘埃落定》描绘了一个声势显赫的康巴藏族土司,酒后和汉族太太生了一个傻瓜儿子。这个人人都认定的傻子与现

  【精品文档】

  实生活格格不入,却有着超时代的预感和举止,成为土司制度兴衰的见证人。小说故事精彩曲折动人,以饱含激情的笔墨,超然物外的审视目光,展现了浓郁的民族风情和土司制度的浪漫神秘。

  小说一开始就写麦其土司为了向汪波土司索回叛变的某处头人而爆发的战争,以及后来为了争夺鸦片种子和粮食而接连发生的战争。其中麦其土司与汪波土司的战争此起彼伏,断断续续了好多年;麦其土司与茸贡土司的斗争与联婚更具智慧与残酷;在家族内部,父子兄弟也明争暗夺,尽管残酷异常,却笼罩着一层温情脉脉的亲情面纱,让人不忍揭开。在展现着一场场悲喜剧的过程中,作者是忠实于历史的,重视与他所熟悉和生存的民族及其文明的。他没有遮掩,没有异化,完全摆脱了以往以少数民族为题材的小说中常见的“牧歌型”与“英雄型”的模式。以二少爷这个“傻又不傻”的人物作为切入与叙述的角度,生动形象的描述了土司们的末世到来之前,土司辖地上一系列与前不同的历史,尤其是人们在这种社会性巨变中的生存状态和心理反应。在《尘埃落定》里,有神秘有浪漫有传奇,但很少有令人流连忘返的“牧歌”;有战斗有争夺有复仇,但没有令人佩服尊崇的“英雄”,只有平凡的人在不平凡的土地上生活的印痕。

  麦其家族内部以及土司之间的斗争,实际上成了促使它衰败与瓦解的主要原因之一。但我们可以发现,在麦其土司的衰亡以及土司制度逐渐崩溃这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并非全是由于其内部自身的因素所引起的,外在力量的介入显然起着催化的作用。具体来说,这种外来的力量可以粗略的分为四个阶段:引进鸦片种植,进行商贸交易,【精品文档】

  梅毒的传染和“红色汉人”的到来。这种外来力量加速了历史的进程,并最终以强大的力量导致整个土司制度的分崩离析,在少数土司微弱的抵抗下埋葬了他们。

  在第一阶段,由于种植鸦片,使麦其土司空前富有。为了争夺鸦片种子,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爆发了一场前所没有的独特的“罂粟花战争”,加剧了土司之间的矛盾。因为争种鸦片继之而起的饥荒,在最好的年头里悄然降临。麦其土司又与别的土司爆发了战争,这实际上是“罂粟花战争”的继续与扩大。饥荒与战争的后果,使麦其土司成为一枝独秀,其他土司奄奄一息了,这种情况在第二阶段则更加凸显,麦其土司拉大了与其他土司在财富上的距离,造就了麦其家族的辉煌。但这种表面的暂时的繁荣,却掩盖不住麦其家内部的矛盾,反而加剧了父与子、兄与弟、夫与妻之间的勾心斗角,使争夺权与钱的斗争日趋激烈。麦其土司及土司制度消亡的命运在麦其土司一家的回光返照里注定了。到第三个阶段和第四阶段,麦其家的衰败和土司制度的瓦解在度过“土司最后的节日”之后来临了,历史的尘埃飘荡着,在“傻子”二少爷从容赴死的挽歌里终于落定。

  在二少爷叙说这一切时,在作者写藏族土司的史诗时,更难能可贵的是,我们不时可以看到整个中国在这个时期里活动的轨迹:皇帝的消亡、抗日战争、“红色汉人”和“白色汉人”持久的斗争。这一大的历史环境在小说中时隐时现、隐隐约约,却又无处不在,影响着边远地方土司们的兴衰成败。作者阿来把土司制度的瓦解放在整个国家时局与命运中观察与思索,而不是单纯的将藏族与中华民族整体兴

  【精品文档】

  衰成败分离开来,可以说《尘埃落定》用一段民族史诗折射出祖国的变迁。

  二

  悲凉人生

  《尘埃落定》中,围绕着权力与财富,土司之间、父与子、兄与弟、夫与妻、男与女,在原始欲望的驱使下,展开了一场又一场惊心动魄的斗争。在这权与欲演绎中透露出的是他们悲凉的人生。

  (一)权欲驱使下的土司

  在土司的世界里有一个很有特色的茸贡女土司。她,无诚无信,无情无义,集淫荡与反动于一身。出于对财富的追逐,她将土地全部种上鸦片,以致于在丰收之年使自己的百姓挨饿。为换取大量粮食解决燃眉之急,她竟将女儿的美色作为武器,不惜嫁给众所周知的傻子;她没有诚信,得到了傻子的粮食后,将已经订了亲的女儿送回,杳无音讯。直到自己又遭了新一轮的威胁,竟不顾土司之间的礼仪,直接将女儿送给了傻子;为了继续她的权位,拒绝女儿女婿的归来,权欲抹杀了亲情。而在土司们最后的聚会上,年老色衰的她难敌妓院年轻的妓女而被冷落时,她仍不甘寂寞,煽动年轻的汪波土司勾引她美貌的女儿。与其说这是她对傻子的恶意报复,倒不如说这是她年老色衰的女土司替代性的意淫。她具有两种身份,即尊贵的土司和女人。她在权利与爱欲之间拼命追逐,岂不知在追寻的过程中,尊严早已没有了任何意义。茸贡土司身为女性,但在本属男性的权利之战中也毫不

  【精品文档】

  软弱。在权利岌岌可危之际,女儿自然成为交易的砝码,亲情在权力面前不堪一击。

  茸贡土司与麦其土司淫乱的性关系,也是人性极度扭曲的结果。鸦片加速了土司的灭亡,梅毒让他们以最快乐的节奏提前结束了生命的繁衍。茸贡土司作为土司世界掌权的女人,在没有男性强大力量的保护下,她的人生充满着太多的无奈和辛酸。除了用女人特有的东西和手段维护权利外,她也别无选择,她悲凉的人生就成了必然。

  在土司的权利范围下,对权利的追逐贯穿小说的始终。尽管鸦片使麦其家族拥有了康巴藏族土司领地上无人能敌的金钱、辖地和军事力量,但麦其土司的野心却在无休止的增长。他以其他土司盗取鸦片种子为借口,不断发动战争,凭借先进的武器,夺取他人的领地和财富以扩充自己的实力。更甚者,尔虞我诈,惨无人道的丑恶嘴脸在愈演愈烈的权力争夺战中持续升温。当藏族高原的子民由于统治者的贪欲而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大饥荒时,麦其土司却要以十倍的价钱出卖快要发霉的麦子,企图抓住机会大发横财。老土司为了维护自己绝对至上的地位,处处提防未来的继承者。恐惧无时无刻不伴随着他,因为“一个新的英雄的诞生,就意味着原来的那个英雄至少已经老了”。一生中,他都死死地拽着手中的权力,扮演着最高统治者和家长的角色。让儿子们互相较量,以此拖延逊位的期限。更让人怀疑的是,当已成为权利继承者的大儿子替自己遭仇家杀害后,身为父亲的老土司非但没有丧子的痛彻心扉,反而容光焕发,权利的失而复得像是给了他第二次青春。

  【精品文档】

  在麦其家族的外部争夺中,麦其土司迎来了汉地的“贵客”,黄特派员带来的先进的军事设备充实了麦其土司的的力量,同时也带来了麦其家的“运气”和“灾难”合二为一的罂粟。在机关枪和新式武器的双重威慑下,夺回了失去的寨子,叛变的头人的脑袋也被割了下来,获得汪波土司两倍的赔偿。另一方面,罂粟花开满了麦其家的土地,麦其土司的占有欲随之埋下了仇恨的种子,无辜的查查头人失去了美丽的央宗,而且死在了自己管家多吉次仁的的枪口下。权利对人的生命形成制约,对掌权者和无权者的生命构成影响,展示着赤裸的人性。

  麦其土司迫使自己的弟弟远走他乡,好使自己稳坐土司的宝座,即使自己的亲生儿子,他也猜忌不能容忍。大儿子旦真贡布在与汪波土司的战争中勇猛无比,战果辉煌,在胜利狂欢的那个夜晚,老土司并不十分高兴。出于对权力的贪恋,高兴的同时更多的是落寞,渐渐的对儿子越来越提防。随着小儿子长大,他逐渐做些不同寻常的事情,他反复质问小儿子是“傻”还是“不傻”,目的是看清两个儿子当中到底哪一个是自己权利的真正威胁者

  。当小儿子在北方边界建立了非同寻常的伟绩归来时,慑于民众洪水般的力量的威胁时,他称病逊位,借装病躲过了杀身之祸。当大儿子被仇人杀死,他露出了真面目,充分享受着权欲。因为权欲,麦其土司泯灭了骨肉亲情,为了肉欲,他不惜借刀杀人,计夺央宗,以他人的头颅换取自己肉欲的满足。虽牢牢坐稳土司的宝座,但他内心无时无刻不充溢着对失去权力的恐惧。

  【精品文档】

  权欲的增长会导致性欲的绝对高涨。《尘埃落定》中土司们在化为灰烬前所展现的畏缩,混沌的灵魂在男性权力者身上燃气的熊熊欲火也清晰的被映射着。美丽无比的罂粟花撩拨着人心,也诱发着人性邪恶的元素。它蛊惑着麦其土司与央宗在花丛中疯狂的野合,那情欲宣泄所带来的层层绿浪,似乎是在向我们宣示着原始性爱的纯真渐渐远去。麦其土司用强权霸占了头人的妻子,同时也失去了民众对他的拥戴,失去了心灵的本真与洁净。

  土司,拥有他们那个世界的一切,但是在权利和欲望面前永远无法满足。一直在疯狂的追逐,泯灭亲情、失去人性,最终一无所有。土司们在权欲的演绎中越来越迷茫,在他们的精彩人生中透露出的是悲凉,最终又化为灰烬。

  (二)爱痛中挣扎的女人

  整个人类历史,实际上就是一部男女两性共同串演起来的戏剧。但在女性有关的传统文本中,爱情是一个恒久的创作母题,在男人的世界里终究是奴隶和附庸。爱情是女人世界的奢侈品,它会让女人体验到爱比死更痛苦。《尘埃落定》的世界里,女人被还原成欲望,每个人遵循着欲望的快感消费原则,将所有的伦理、道德都抛掷一边。

  塔娜,茸贡土司的女儿,娇艳无比,敢于心照不宣的与大少爷调情,双双裸露于众目睽睽之下;在土司最后的聚会上,她公然在高楼上挑逗少年汪波土司,并与之一道私奔。在其淫荡表象的深层,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权利与财富贪欲烈焰下的受害者。她年轻美貌,正做着绚丽缤纷的五彩梦,但残酷的现实打破了她的青春梦想。她的母亲为

  【精品文档】

  了追逐财富广种罂粟,结果在丰收之年却惹来了饥荒,不得不将美丽的女儿塔娜许配给一个众所周知的傻子以换取粮食。塔娜无可奈何的面对既定命运的安排,然而她并不是一只任人宰割的羔羊,在定婚期,她就公然言称“你不是我倾心的人”,“你不能使我成为忠贞的女人。”她进行的是一种“吾与汝皆亡”的畸形抗争。

  在权利倾轧的土司世界,她被异化毒化,一点点的变质变色,渐渐的沦为权利斗争和物欲满足下的牺牲品。她那单纯而又实在的寻求意中人的心里渐渐被扭曲,异化为畸形心理。她与大少爷偷情,同汪波土司私奔,在反抗的同时何尝伤害的不是自己,她以自虐的抗争向命运、向历史宣战。

  塔娜,她始终以权力作为爱的向标。毫无疑问,这样的女人怎能避免爱的失足。她对傻子似乎也付出过真心,但那是以傻子拥有巨额的财富为前提的,所以傻子一旦失去了继承权,她便以美色猎获拥有更多财富的男人。“你不能使我成为忠贞的女人”,这句话马上在她与麦其大少爷的调情与苟合中得到了印证,而忠贞永远是爱情真谛的重要体现。“要不是能叫男人这样,我就不会活在这世上,③”这算是塔娜的名言了,也许男人存在的价值就是在验证自己的美貌吧。可是,她与汪波土司以及白军军官的私奔并不是对情感的追寻而是在寻找一个心理的支撑点罢了。人们常说,恋爱中的女人是最幸福的,而没有爱情的女人是最可怕的。听着回廊上塔娜的歌声,不禁使人心生无限的凄凉。

  桑吉卓玛,一个健硕而美丽的侍女,精心照顾童年少年时的二少

  【精品文档】

  爷,以女人特有的敏感体会出傻子不同凡响的灵性。她丰韵成熟的魅力让傻子二少爷在第一次与女性的碰撞中感悟出了雄性的滋味和权力的妙处。从小就由皮鞭教化出来的奴隶,土司的规矩使她异化成一个奴隶符号,沦为傻子终身服务的工具。作为女人,更有一段悲惨的遭遇,即沦为傻子的性欲工具。在未开化的民族,少年到了怀春期,都要受成人的礼仪,在一个大家族的语境里,往往是侍女为少爷进行性启蒙的成人礼仪,这是她们无法更改的命运。这就注定了她一生中爱情与命运的悲剧性。“她坐在楼上的栏杆后面绣着花,口里在低声哼唱。她的歌与爱情无关但心里却充满了爱情。她的歌是一部叙事长诗里的一个段落。”在她的生命意识里,爱情仍是她深深渴望的。

  “尽管被无数次折磨,尊严被野性或者残酷打击,关于尊严与自由的理想仍将在新的历史时期得以实现④”。卓玛为了真正的爱情,可以心甘情愿的做一个毫无光彩的厨娘与一个卑微的银匠结合,但爱情的光彩在耻辱的奴隶生活中消磨殆尽之后,只能用另一种生活方式使卓玛复活,那就是自由民的尊严的生活。为了自由民尊严的理想,她相信傻子“当上土司以后还她自由民身份”的承诺而铁心跟随傻子出征,最后终于得偿所愿。但随着土司制度的灭亡,奴隶的解放,她的自由民的身份也没有了意义。爱情与尊严在卓玛的世界里是一枚硬币的两面,两者合二为一。

  卓玛也是个失去了爱的不幸女人。最初的性爱本属于美好的爱情,而奴隶的身份以及惯然的奴性使她不得不又很自然的成为了傻子少爷的性教育者,这是她爱情悲剧的开始。她爱银匠,可是爱无法给

  【精品文档】

  她幸福,于是爱在贫困的生活,卑贱的地位这样的现实窘境中渐渐失色。爱情结晶的夭折,预示着侍女卓玛与银匠美丽爱情的最终结局。卓玛的第二个男人是跛子管家,他们之间谈不上有什么爱情。她与管家的性关系只是一种生理上的慰藉和试图摆脱奴隶地位的一次尝试罢了。

  卓玛抛弃了银匠,却为傻子忠心耿耿的寻找着侍寝的姑娘。她沉醉于施舍的快乐,殊不知自己接受的也是主子的施舍,殊不知自己脸上那荣耀,尊贵的光芒恰是自由、尊严的人性失落的悲哀,是她悲凉人生的所在。

  两位美丽的少女,正值青春年华,做着五彩缤纷的梦,但残酷的现实使她们成为权力斗争和物欲满足下的牺牲品。母亲为了解燃眉之急将塔娜嫁给了傻子,面对既定的命运安排,塔娜选择了畸形抗争,最终毁灭了自己。桑吉卓玛,从小由皮鞭教化出来的奴隶,成为少爷终身服务的工具,这种无法更改的命运注定了她一生中的悲剧。最终失去了尊严和人性的她们,人生的悲凉是必然的。

  (三)失去手足之情的兄弟

  旦真贡布,麦其土司的大少爷,傻子的哥哥。新式武器装备为他平添昔日土司在马背上驰骋所无法比拟的勇武,喜欢打仗的大少爷在与汪波土司的战争中,渐渐地将勇敢置换成残暴,最后一败涂地。尚武且自认为聪明的大少爷缺乏做一个土司的远见和谋略,做出了一系列错误的抉择。时运不济,仇人复仇的刀子深深扎进了他的腹里,使他散发着恶臭,临死之际仍念念不忘土司的权利。土司制度走到了尽

  【精品文档】

  头,年轻的继承人也散发着恶臭,人与历史一同消亡在历史的天际。而在弥留的时刻,他却能顾念兄弟之情的说:“‘想想小时候,我有多么爱你啊,傻子。’是的,在那一瞬间过去的一切都复活过来了。我说:‘我也爱你’”,亲情在此刻的意义,又体现出对权力之争的巨大嘲讽。

  大少爷的欲火决不亚于他的父亲。权利、女人、枪是他生命最为热衷,也是唯一热衷的东西。为了使自己拥有的土地和财富更加显盛,他进行着近为疯狂的杀戮;为了证明自己的战斗力,他残暴的割下毫无反抗的人民的耳朵充当战果;为了得到继承权,他嫉妒,攻击傻子,导演着手足相残的历史剧。总之,为了一个“权”字,人都成了处心积虑,不择手段的物种。大少爷在权欲的泛滥之际,对女人的占有也达到了巅峰,任何女人都可能成为他肆意凌驾的对象,连弟弟的妻子也不放过,那里还有人性中的伦理道德。

  大少爷生来就“喜欢战争,喜欢女人,对权利有强烈的兴趣,但在重大事情上没有足够的判断力”,可见他生性平凡,对权利却极度热衷。首席继承者的身份使得他时刻以战争、女人、权利来显示其地位的高贵与优越,只有在战争、女人、权利面前他的意识才是清醒的,反之,对于土司的命运,他显得麻木愚昧。他追逐的只是土司职位的继承权,看到的只是家族表面上的大好风光。战争、女人、权利耗尽了他所有的心力,所以面对历史发展趋势这样重大的问题,他的心智是残缺的。与其他人相比,大少爷对自己的人生和历史的迷失达到了完全的程度了,因此大少爷的死和他悲剧的人生是必然的。

  【精品文档】

  主人公傻子是麦其土司与汉族太太酒醉后生的儿子,比起聪明、骁勇、剽悍的哥哥,他是傻子。可他那超常思维的敏感与纤细又搅动起沉没于生活之下的心里暗流:权欲、情欲、对未来的恐惧等等,这便注定他时时窥视权利。十三岁时的出游,使他那涌动的原始欲望像种子一样扎根于心中,一种本能使他与哥哥间下意识开始较量。

  傻子生活的时代,是个危机四伏,土司制度即将消亡的历史时期。在这期间,古老的文明与新的思维相互斗争,翁波意西的改革意识,汉人的影响,鸦片的种植,贸易的发展,甚至现代金融的萌芽都给土司辖地的人们以强烈的震荡,旧的制度与思维没有隐退,新的历史还没有来得及翻开。尤其傻子还置身于土司权力争斗的核心,父子兄弟之间明争暗斗贯穿始终,这种尖锐的矛盾必定使傻子的内心充满着激烈的冲突:他迷恋着权力,又不愿为此牺牲一切;他并不维护旧的社会结构与文明状态,又对那个自己看不清的未来世界充满着恐惧;他一边开启着土司地上的全新事物,又不愿走向未来,从容死于仇人的刀下。二少爷是痛苦的,在这深刻的悲哀里,傻又不傻的他迷惑着、挣扎着。由于他与众不同,实际上有着超前的思维与眼光,他明白自身的处境,明白土司们行将衰亡,因而这种清醒的痛苦就更加刻骨铭心了。在这种没有人能分担的痛苦里,他一遍又一遍的问:“我在哪里?”“我是谁?”这是一颗极度焦灼的灵魂向生活、向生命、向命运、向历史和现实发出的最浅显却极易被人以为是傻子言行的一问。表现人在一定的生存状态下对自身心灵的关注,也透露出生活在压抑中的人类无法超脱现实的苦闷。

  【精品文档】

  傻子是从罂粟进入土司世界而开始认识生活的。他初露锋芒就引起了哥哥的嫉恨,在关系家族前途的裁种选择上,他正确的选择使受到威胁的哥哥给了他一记耳光,兄弟之情荡然无存。纯真的傻子第一次体会到了受人仇恨的滋味,也意识到了人性的丑恶和生活的阴暗。在边境成功的傻子喜气洋洋的回到官寨被当成是来突然进攻而受提防。老土司以人人把二少爷当傻子为由让大儿子继位,最适合当土司的傻子从辉煌的顶峰跌入绝望的深渊。傻子痛苦不堪,他觉得无话可说,拒绝说话,只有那披附着冤魂的衣服无声的宣泄着他的哀伤与痛苦。哥哥被仇人所害,傻子柳暗花明又一村,可是病入膏肓的老土司在大儿子死后却恢复元气,贪恋权利而不肯逊位。曾经支持儿子的土司太太也态度暖昧起来,怕失去土司太太的位置。岳母也违背饥荒时的诺言,不让女儿回来。傻子给别人带来了福音,可自己得到只是失落和痛苦。

  傻子与侍女卓玛的碰撞使他进入了成人之门,开始了权与欲的探索,小侍女塔娜的出现使他在处子的疯狂中显示了男人的威猛与刚毅,内在的征服欲被全面的激发出来。而当他与茸贡土司的女儿塔娜相识后,才真正的明白什么是女人,她的美丽犹如一副天然良药让傻子二少爷本已敏锐的大脑愈加变得聪明,并且把他潜质中最灵动的部分调遣出来发挥的淋漓尽致。三位女性成为傻子生命中的质变,她们滋润他萌动的意识,使他那随性而至,随于而发的“傻性”达到了极点。于是他轻而易举就到达了权力之巅,他既可做麦其土司又可做茸贡土司,且拥有了自己独特的政治势力:行刑人、小厮、哑巴传教士

  【精品文档】

  及国名党残军,这一切都似乎顺理成章告知他将是这片土地的王者。然而隆隆战火伴着历史前进的脚步扫荡了这块化外之地,傻瓜接受了另一种命运的洗涤:他选择了一个真正智者那样接受仇人,以血肉之躯接受天神的呼唤,终于在灵魂的飞扬中感受到了命运的残酷。原来那段十分陌生的历史,在我们面前却展开了熟悉的画卷。那段历史的河流,似乎曾特意在这里迂回盘旋,主人公傻子在波峰浪谷中升沉颠簸:这不仅显示冰雪高原的厚重、伟岸、淳朴、宁静,更有人性的低迷、偏执,浮华和贪求,但最终都被吸进了历史的漩涡中,升腾出一种全新的美丽。透过傻子悲惨的命运直观的再现了那个时代,那个民族的人心情态和历史走向。

  土司梦破灭还不够,作为一个多情的少爷,他付出了爱收获的却是苦涩和无奈。他震惊于塔娜的美丽,并且不可自拔的爱上了她,因为爱她不顾当不成土司的威胁,以娶塔娜为条件把粮食借给茸贡土司。然而塔娜并不爱他,认为他是人人皆知的傻子而轻视他,塔娜的出嫁完全是因为粮食的关系,傻子爱而得不到爱,他觉得“同得到了东西时的悲伤相比,得不到东西时的悲伤根本算不上是悲伤”。拥有一个美丽的妻子虽然给傻子带来了荣耀,可她的轻浮与不忠,给他更多的是爱的伤害。当傻子做不成土司而痛苦万分时,塔娜不是给丈夫温情以安慰,反而背叛了他,与哥哥乱伦,耻辱给傻子的伤口上撒了一把盐。后来忍受不住寂寞的塔娜再次背叛了丈夫与汪波土司私奔,可汪波土司摧毁了塔娜的美丽后又抛弃了她。塔娜狼狈而归,留给傻子的是无尽的痛苦,使傻子的人生显得更加悲凉。

  【精品文档】

  大少爷和傻子,他们都是麦其土司的儿子,都有自己辉煌的成绩。由于土司对权欲的贪恋,使得两个儿子无一幸免都死于仇人的刀下。当然他们这种悲凉人生的造成也有自身的原因,大少爷生来喜欢战争、女人,对权力有着强烈欲望,对权欲的追逐是他人生的全部,可是土司职位的继承付出了他的生命。傻子这个最适合当土司的人,不但不被父亲重视而且还被堤防,这种非人的生活再加上美丽妻子的背叛,带给他的伤害和痛苦是无尽的。

  (四)智者的悲惨遭遇

  新派僧人翁波意西的到来为这个相对封闭的物欲世界带来了一线光明,这个带有悲剧色彩的英雄是土司时代的一点亮光,是有着深刻的反思意识并主动寻求精神价值的智者。他的理想单纯而又热烈,作者赋予这个人物所有人性中光辉的品格:充满理想、正直、坚韧、宁折不屈、仗义直言、智慧超凡……面对肉体上的折磨,甚至濒临死亡时没有对死亡的恐惧和对生的依恋,有的只是为正义的力量长存虽九死而其尤未悔的感情。阿来笔下的翁波意西有着作为一个“人”而生活的全部内容,,作者既赋予了他神性的光芒,又赋予了他作为普通人应有的喜怒哀乐以及忧愁与仇恨。

  翁波意西是傻子精神的传道者,他的理想就是傻子的理想,他的预言就是傻子的预言。他指责“野蛮土王”的权利对“黑头藏民”的统辖,对逊位及继承的问题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干预了本不能干预的“土司政治”,招来两次割舍之祸,永远失去了说话的可能。但也悟到了“为什么宗教没有教会我们爱,而教会了我们恨。”舌头可以被

  【精品文档】

  割掉,而他却在书记官的角色中找回了绝对的自由。他分两次被割掉的舌头,象征了追求尊严的道路被失去尊严的人亲手剪断,使他的人生充满了悲剧性。

  翁波意西是“尘埃世界”中的智者,他不仅用眼睛而且用心看到了这个世界最真实的一面。在权利和欲望面前,从不欺骗世人,也不欺骗自己,揭示出了其中的本质。他的所作是为了追求自己的理想和尊严,得到的却是割舌之痛。一个有理想有尊严的人,不但得不到统治者的重视,反而肉体上和心灵上一次次被摧残,这是他悲凉人生的所在。

  结

  语

  无论是傻子还是塔娜与卓玛,他们都曾付出过或得到过真爱,可由于权利、欲望、财富等因素的诱导,他们最终都未能把握人间这份珍贵的感情,我们不得不为之叹息。至于麦其土司、茸贡土司、大少爷等人,他们能感觉到的只是人的肉体,什么是爱情,对他们而言,根本没有意义。作者通过这些人向我们展现了生活在特定文化时空中的生命群体的本真状态以及生活在这种社会性巨变中的生存状态。文本中作家对人类命运的关注和对人的生命终极意义的关怀,表现出的是藏民族的自尊和困惑。强大的土司家族,在官寨崩毁而升起的蘑菇状尘埃中消失了。曾经那沧桑的历史和悲凉的人生,那喧嚣和张扬的一切,随着必然的毁灭与遗忘趋于了平静,最终尘埃落定。

  【精品文档】

  阿来由写诗歌转向写小说,小说语言注入了诗歌语言的因素便有了超常的表现力。《尘埃落定》最鲜明的语言特色是语言的音响感和流动美,并且飞扬、浓郁的诗性语言充盈着小说的每一个角落,语言在结构上具有平衡美。有人评论阿来语言“轻巧而富有魅力”、“充满灵动的诗意”、“显示了作者出色的艺术才华”。如:“风在很高的空中打着呼哨”、“他们的欢呼就像春雷一样在天地之间隆隆滚动”、塔娜“穿上缎子长袍,晨光在她身上流淌”、“只有春雷才会如此滋润绵密,不至于一下来就给风刮走了,也只有春雷才会铺展的那么深远,才会把满世界的光芒汇聚起来”,这种特殊的语言表达方式,给人一种陌生化的感觉,极大地刺激了读者的阅读想象。还有小说的第一句话是:“那是个下雪的早晨,我躺在床上,听见一群野画眉在窗子外面声声叫唤。”作品最后一句话是:“血滴在地板上,是好大的一汪,我在床上变冷时,血也在地板上变了颜色。”而小说最终以这样一句话点题:“人是尘埃,人生是尘埃,战争是尘埃,情欲是尘埃,财富是尘埃,而历史进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同样是尘埃。像尘埃那样升腾、飞扬、散落、始于大地而又终于大地,寂静之后便又响起新的旋律。”这些特殊的表达方式给人身临其境之感,显示出了作家高超的语言造诣及诗人的才气。

  以一个藏族土司的兴亡为主题的《尘埃落定》无论从语言艺术还是从思想内涵来说,都具备了大书的品格。它不声不响地走进了文学家以及我们普通读者的视野,它描绘了这样一部民族的兴衰史:一个声势显赫的康巴藏族土司,有着一个傻儿子,他带着超时代的预感和

  【精品文档】

  举止,成为了土司制度兴衰的见证人和掘墓人。总之,这部作品从新的立意、新的视角去展示一幅民族的画卷,一部民族的历史。

  【精品文档】

  注释:

  ①《尘埃落定》的内容说明和洪水发于《读书小报》1998年6月3日第四版的文章《以诗为史》

  ②严家炎·颁奖辞·成都商报,2000-10-25③阿来,《尘埃落定》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256④李康平,王开志:阿来其人及《尘埃落定》乐山师范学院报,2001,(1)

  参考资料:

  [1]阿来:《尘埃落定》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年3月第一版

  [2]杨玉梅,来春刚:《论傻子形象的审美价值》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1年第6期第28卷

  [3]朱晶,陈代兵:《穿透尘埃的真实》娄底师专学报2007年7月第3期

  [4]邓金洲:《在历史中拷问人性》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7月第29卷第4期

  [5]陈利,戴晓:《如“尘埃”般飞扬》科教文汇2007,2(上半月刊)

  [6]高卫红:《尘埃迷不住的眼睛》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1第16卷第5期

  [7]孙立华:《试论小说·尘埃落定的预言性》文艺评论

  [8]才旦:《尘埃落定:一幅浓郁的土司生活画卷》青海民族师专学报2000年第1期,[9]郑婷娟:《徘徊于神圣与世俗之间》作家杂志2008年第8期

  【精品文档】

  谢

  辞

  走的最快的总是时间,来不及感叹,大学生活已近尾声。四年多的努力与付出,随着本次论文的完成,将要划下完美的句号。

  本论文的写作在马永利老师的悉心指导和严格要求下已完成。从题目选择到具体的写作过程,论文初稿与定稿无不凝聚着马老师的心血和汗水。在我的毕业论文写作期间,马老师为我提供了种种专业知识上的指导和一些富于创造性的建议,马老师一丝不苟的作风,严谨求实的态度使我深受感动。没有这样的帮助、关怀和熏陶,我不会这么顺利的完成毕业论文。在此向马永利老师表示深深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临近毕业之际,我还要借此机会向在这四年中给予我诸多教诲和帮助的各位老师表示由衷的谢意,感谢他们四年来的辛勤栽培。不积跬步何以至千里,各位任课老师认真负责,在他们的悉心帮助和支持下,我能够很好的掌握和运用专业知识,并在论文写作中得以体现,顺利完成毕业论文。

  还要感谢自己身边的朋友以及我的各位室友,在毕业论文写作的这段时间里,你们给了我很多的启发,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对于你们帮助和支持,在此我表示深深地感谢!

  同时,在论文写作过程中,我还参考了有关的书籍和论文,在这里一并向有关的作者表示谢意。

篇六:《尘埃落定》中汉藏文化表现研究

  

  《尘埃落定》人物论析

  ——浅析傻子

  摘

  要:藏族作家阿来在他的长篇小说《尘埃落定》中,精心塑造了一个个具有独特寓意的人物形象,在这些极具个性特征的人物中,主人公傻子是作家精心塑造的艺术形象,“傻子”到底是真傻子,还是至情至性、大智若愚呢?这个问题颇具争议性。其实何谓聪明人,何谓傻子,这本身就是一个说不清道不明的问题。对于麦其土司家的二少爷“傻”与否的解读正揭示了该人物形象的丰满鲜明的性格以及独特的寓意。

  关键词:傻子

  聪慧

  生存

  意蕴

  获得第五届茅盾文学奖的《尘埃落定》曾在文坛上掀起过一股“尘埃热”,作者阿来用他那既有着孩童般纯净又蕴涵哲学智慧的文笔,完美地描述了一段末代土司制度由盛到衰直至终结的历史,赢得了文学界的高度评价。这部小说成功的原因显然是多方面的,其中人物形象的成功塑造功不可没,作者对土司制度崩溃进程中的各色人物进行了独运匠心地刻画,展现了特殊背景下的人物风貌,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在书中,无论是主人公麦其土司家的二少爷,还是塔娜、卓玛、麦其土司等其他主要人物,甚至那些描写不多点到即止的人物都具有丰满鲜明的性格以及独特的寓意。

  在众多的人物形象中,傻子形象是最醒目也是最发人深思的一个。傻子是这部小说的主人公,也是故事的叙述者。他是土司醉酒后和汉族太太所生的“傻瓜”,他傻里傻气疯疯颠颠却又不断做出惊世骇俗之事,相信所有的阅读者都在思考一个问题:这个怪异的人物,他究竟是怎么样的一个人?

  书中的其他人物,除了书记官翁波意西,几乎人人都说他是傻子,而他也向别人介绍自己就是那个人人都知道的土司家的傻瓜儿子。的确,他“傻”得很明显:出生一个月时坚决不笑;两个月时任何人都不能使他的双眼对任何呼唤做出反应;十三岁时和女人有了肌肤之亲以后才开始记事;见到茸贡土司的女儿之后才明白女人有漂亮和不漂亮之分。这个脸上带着梦游一般的神情的傻子说话做事总是不符合常理,常常答非所问,顾左右而言他,他似乎就活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甚至面对“奇迹出现时”[1]众望所归、群情激昂的局面也无动于衷,依然用傻子的眼睛冷眼旁观。最让人难以理解的是他明明知道麦其家的仇人最后要向他复仇,他居然不躲避也不先下手杀了他们,还傻乎乎地在床上摆好姿势等仇家来杀死自己。这样的人让人不得不说他“傻”,可是一个傻子不可能看穿汪波土司从牺牲者耳朵里取得罂粟种子的阴谋;一个傻子不可能会善于把握商机,以投机家般敏锐的眼光劝说麦其土司及时调整种植结构,让麦其家在竞争中占尽先机;一个傻子也不可能有先见之明,拆去边境上修建用来屯兵粮的城堡外墙,使战争堡垒变成商贸中心,大发其财;一个傻子更不可能预见到历史的发展趋势,准确地预言土司制度的没落。从这些方面看来,傻子不但不傻,还有着一般人没有的智慧。所以我认为土司家的二少爷傻还是不

  傻的问题很难给出明确的答案,如果硬要下个结论,只能这么说:他不是一个常人。

  这个傻子为什么会异乎常人呢?作者用这样一个复杂的人物作为主人公的目的又是什么?这就要从两个方面来谈了。

  从小说内部人物性格发展的过程来看,傻子复杂的个性是典型环境中形成的典型性格。土司制度统治下的藏族地区,封建等级观念、种族观念根深蒂固,因此在土司家族的成员和所有当地人眼中,麦其土司娶一个没有来历的汉族女人做太太本来就是件让人无法理解的事,开始人们就预言麦其土司和汉人女子的好日子不会长久,说明他们对土司和异族女子的结合总怀着一种反面的期待,这种期待也延续到了傻子身上,人们潜意识里就认为他有一种天生的缺陷,即没有纯正的藏族血统。因此在幼年的傻子表现出些微的异常时,他们便迫不及待地认定他的智力有问题,而事实上傻子的确在某些方面有些迟钝,但并没有人们认为的那样严重。人对自我最早的认识是从别人那里感知的,傻子最初是根据别人眼中的形象来确定自己的。他的父母、他的哥哥都把他当傻子看,甚至奶娘侍女之类的下人都能直呼他“傻瓜”,于是他也相信了自己是个傻子,更何况他渐渐意识到了做傻子的好处:他可以肆无忌惮地宣泄情绪,他自由、任性,“侍女不给来给我穿衣服,我就会大声叫嚷”[2],他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不用畏惧世俗的眼光,麦其土司家种下罂粟后,人人都对这种传闻可以带来银子的东西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却只有傻子可以“无数次地撅起屁股,刨开浮土看种子怎样发芽”[3];他不被别人堤防,往往能够听到真话,麦其土司说“谁说傻瓜儿子不好,我在你面前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在你死去的哥哥面前,我可不能想说什么就说什么”,跛子管家也说“要是跟的不是你,而是大少爷,想到什么话,我是不敢说的”;他能够得到别人的宽容和爱,“有时也对一些事情发表看法,说错了就等于没说过,傻子嘛。说对了,大家就对我另眼相看”;他的哥哥也因他是个傻子而爱他,“因为他无须像前辈兄弟之间那样,为了未来的权力而彼此防备”。他深深体会到做傻子的好处,所以安于做一个傻子,同时正因为他“傻”,所以经常被人们忽视,这使他能够从烦琐的世事中解脱出来,用更多的时间去思考,于是他有了比聪明人还聪明的可能。小说中运用了另一个人物翁波意西来衬托傻子,不少评论都说傻子和翁波意西构成了“一个人物分两体”,或“两体合一式”的人物形象模式。“翁波意西是傻子精神的传道者,他的理想就是傻子的理想,他的预言就是傻子的预言”,的确,他是小说中与傻子在思想上有交集的人,甚至可以称为另一个傻子。他们都因思想进步与众不同而被视为异类,他们心意相通彼此理解,翁波意西失去舌头后,傻子竟然能够和他用眼神对话,并经常替没有舌头的他道出心声。他们都是对方在那个世界中唯一的知己,翁波意西说“都说少爷是傻子,可我要说你是个聪明人,因为傻而聪明”[4],傻子说“一有书记官在,我就是这个世界上的聪明人了[5]。但是傻子的智慧有他愚钝的外表作掩护,翁波意西的智慧却锋芒毕露毫不遮掩,他妄图去干预“土司政治”,结果却失去舌头,这-1-

  也从侧面反映了傻子的傻在这特定的环境中是傻子的保护色。

  傻子生在一个被权力阴影笼罩的时代,土司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力,可以在自己的领地上主宰一切,享受一切,土司的家人同样享有特权,自由人和奴隶们也被土司的权力牢牢制约着,权力渗透进了人们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因此当傻子无意中体验到了做一个土司是件美好的事情时,他原本纯净的心也感受到了权力的魔力,萌生了做土司的欲望;而他所在乎的人,他的母亲他的妻子他的追随者们也都希望他能当上土司,于是他又有了“聪明”的必要,并开始有意无意地流露出他的智慧。这样看来,傻子的“傻”和“不傻”在小说中都是有具体原因的,他在“傻瓜”和“聪明人”之间的摇摆很大一部分是由于他周围人和事的作用。作者对这个形象的塑造是符合人物性格发展规律的。

  再从作者的创作意图来看,傻子这个形象有着更深一层的意蕴,他承载了作者关于“人”关于历史的诸多观念,因而才显得那么与众不同。作者阿来说过他在创作这部小说的过程中“努力追求一种普遍的意义,追求一种寓言般的效果”,那么作为小说主人公的傻子必然也是个有着丰富寓旨的喻体。傻子是一种人的生命状态的象征。傻子每天早上醒来要问的两个问题似乎带些纯朴的哲学味道,“我是谁?”“我在哪里?”这是傻子对生命存在的一种深刻反思,这是人在进行人生价值的重构中找不到自己的位置,把握不住自己的命运无法超脱现实包围的心理反映,他的“傻”喻指人生存的困惑与茫然。傻子更是一种历史文化发展的状态。小说选取的时代背景是上个世纪三十年代至五十年代初,当时的中国早已不是封建社会,整个社会处于动荡和转型期,而川边藏区康巴高原上依然实行着土司制度。土司制度实质上是一种封建领主制,土司的权力来自于皇帝,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落后的封建制度无法再被逐步走向现代化的社会所容纳,最终必定会在多方力量的共同作用下走向崩溃,而土司制度下的藏族文化也必然会受到汉族文化的冲击,造成一种失落和迷茫的民族文化情绪。所以,我认为我们可以把文中的傻子看作一种文化状态的具体物化,即汉藏文化的结合体。因为这个傻子,他虽然生活在藏族土司制度这样一个封闭的、文化自成体系的传统社会中,却“不认同传统,也不认同现实,其特立独行的思想与判断充满特异性,傻子的存在价值实现了由一元向多元转变的全新的文化品格,傻子的思想行为中包含了许多现代精神的元素,并同古老的藏文化整合成一种充满现代性的独特思维模式”[6],这使得他虽与周围的环境格格不入,但又显示出超凡的智慧和独到的眼光。

  他的“傻”是是两种文化的互相对立所造成的混沌状态。他的“不傻”是汉藏两种文化的碰撞过程中擦出的进步的火花。小说的结尾部分傻子总结了自己的一生:“我当了一辈子傻子,现在,我知道自己不是傻子,也不是聪明人,不过是在土司制度将要完结的时候到这片神异的土地上来走了一遭”[7],他知道那个过渡的时代才是他的时代,他悟出了自己存在的意义,完成了自己潜在的使命,完成了旧的死灭和新的诞生。他是历史过渡期的见证人,是两种制度两种文化交接的最早感应者,这也恰恰是作者所赋予他在小说中-2-

  角色意义。而这样人物形象并非阿来的独创,鲁迅先生《狂人日记》中的“狂人”可以说是傻子的前辈。二十世纪末出现的傻子形象于二十世纪初出现“狂人”形象有着继承关系,他们都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普遍的文化意义。“狂人”的“狂与不狂”,傻子的“傻与不傻”,都是为了让读者在思考人物内部的二元对立中,了解到作者的创作意图。这样的两重性的形象其实就是作者思想的载体,都具有深刻的寓意,都是“‘人’和历史的象征”。“狂人”和傻子都是新旧时代转变时出现的,他们的生命形态既象征了非常时期“人”的生存状态,又象征着两种社会形态两种文化转接的状态,“只不过狂人的文化背景更深刻更普遍(中国几千年封建制度),而傻子背后的尘埃世界更特殊更边缘(川藏交界地区土司制度);狂人的呼喊更激烈,更为外显;而傻子的言行更从容,更为潜隐。

  综上所述,我们已不难看出,《尘埃落定》中二少爷的“傻”对于作者来说,是一种独特的叙事视角,作家就是在以傻子这个非常态的人物形象来表达作家的某种特殊感受和特殊观念;对于作品来说,傻子的傻与聪明看似是矛盾对立的,其实也不难理解,这是主人公的一种生存方式:先天的发育迟钝,反而让主人公在这特定的生存环境中有了一丝喘息的机会,他乐于当傻子,乐于超然于物外以一颗平静的心来观察周围的事,这使得他比别人更容易洞悉事物的本质,所以当他对权力产生欲望的时候,他就自然而然的显露出不同于常人的聪慧来达到争夺权力的目的。傻子是一个平常而又不平凡的人,他的平常在于他像普通人一样懂得趋凶避吉,他的不平凡在于他的先见之明及独特的政治触角。傻子绝不麻木不仁,傻子对很多人和事都充满深情,傻子爱故乡的每一寸土地,爱美丽浪漫的侍女卓玛,爱地位低贱的伙伴尔依等等。小说中有这样一句话,很有意思:“我想是的,上天叫我看见,叫我听见,叫我置身其中,又超然物外。上天是为了这个目的,才让我看来像个傻子。”傻子背负着痴呆的名声,却担当着智慧的化身。这是这种“傻”消融了嫉妒和仇怨,能够以广阔的胸怀包容世事的突变,似乎看透了历史的玄机。

  -3-

  参考文献

  [1]阿来.尘埃落定.1998,第1版.人民文学出版社.P258.[2]阿来.尘埃落定.1998,第1版.人民文学出版社.P4.[3]阿来.尘埃落定.1998,第1版.人民文学出版社.P39[4]阿来.尘埃落定.1998,第1版.人民文学出版社.P138.[5]阿来.尘埃落定.1998,第1版.人民文学出版社.P299.[6]才旦.一个蕴涵多重意义的艺术形象——解析阿来长篇小说《尘埃落定》中的傻子形象.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第31卷,第4期,P132.[7]阿来.尘埃落定.1998,第1版.人民文学出版社.P378.[8]李康云,王开志.阿来其人及《尘埃落定》.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1,第2期,P43.[9]杨金芳.论《尘埃落定》中的道家文化蕴含.管子学刊,2008年,第4期

  [10]程梦雨.《尘埃落定》中“傻子”形象分析.魅力中国,2009年,第35期

  -4-

篇七:《尘埃落定》中汉藏文化表现研究

  

  第10卷第5期Vol.

  10,No.5长安学刊Changan

  Xue

  Kan2019年8月Aug.

  ,2019《尘埃落定》中的多义主题杨肠(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陕西西安710117)摘

  要:阿来作为二十一世纪创作力极强的一位作家,关于他及其作品的研究持续发热。《尘埃落定》

  是阿来最具代表性的一部小说,作者在这部小说故事中渲染了神秘的氛围,同时也融合了藏族生活的情调,在让读者感觉到陌生的同时,也让读者体会到了这部小说丰沛的主题意蕴。笔者认为《尘埃落定》的多义主

  题从人类性主题、民族性主题以及历史与宗教主题着手表现的。关键词:阿来;尘埃落定;多义主题;人类性;民族性;历史与宗教文章编号:97-

  -80736-771-0(2019)05-06-04《尘埃落定》是阿来20世纪90年代初写成的作品,

  直到1998年才出版发行。这部小说销量极好,它和《白

  鹿原》都是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中销量很高的书。这本

  的文学创作。”①神话和史诗都是文学出现的萌芽时期生发的文体,

  属于民间口头文学的范畴。在书面文学普及的今天,民

  间的口头文学不会再产生新的神话史诗,作为人类童年

  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是用一个傻子的口吻讲一段历史

  故事。这个傻子是末代土司麦琪家的二少爷,因为是土

  司酒后所生,是个傻子,也因此在争权夺利的土司家族

  时期的文体形式,千百年流传下来的这些口头文学就成

  为这个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和精神养料,就像幼年的记

  忆一样,融进了民族的血脉中,成为口传文化被继承。

  中安然长大。这段历史故事就是在上个二十世纪三四

  十年代,四川阿坝附近的嘉荣藏区土司制度覆灭的故

  这些记忆的影响力远远超过我们的想象,已经化为一种

  潜意识,影响着我们的创作和认知。作为民族文化之

  事。作者在这部小说故事中渲染了神秘的氛围,同时也

  融合了藏族生活的情调,在让读者感觉到陌生的同时,一,它们成为了让该民族文学创作充满活力有机土壤,

  也让读者体会到了这部小说丰沛的主题意蕴。《尘埃落

  定》的多义主题是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表现的。一、民族性主题对作家的文化气质和写作立场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只

  有高度自觉地寻求与民族口传文化母体的联系,民族作

  家的创作才会拥有独特的魅力和永恒的活力。(一)独特的民族文化气质《尘埃落定》的创作背景就是藏族人的生活,是作者

  对藏族土司时期历史记忆的一个回顾。这部作品渗透

  着浓浓的藏族独特的历史记忆和民族渊源。这在很大

  口传文化对阿来影响的第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对其

  文化气质的影响。民族文化气质与民族生活、历史紧密程度上得益于阿来能自觉地与藏族口传文化或民间文

  地联结在一起,因而,无论是从审美取向、文化素材还是

  写作风格来看,每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文化气质。生长

  在阿坝地区的藏族作家阿来,深受藏文化熏陶,又尤其

  注重对口传文化的吸收和运用,他的作品中都充满藏人

  独特的文化气质,对阿来来说这是民族宝贵的精神资

  学保持不可分割的血脉联系。在当代少数民族小说中,有一部分神秘而美丽的作品:它们的故事原型来自于已

  经在本民族大地上流传久远的神话、史诗,阿来的很多

  作品就是其中的精品。阿来深信“民间文学是作家文学

  的丰土,民间文学直接或间接地孕育、引发了各族作家

  源。阿来认为口传文化是一个民族文化的源头,也是民作者简介:杨场(1995—),女,甘肃甘南人,藏族,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在读硕士,现当代文学专业,研究方向:当代文学。-6-

篇八:《尘埃落定》中汉藏文化表现研究

  

  小说《尘埃落定》思想内涵的研究

  摘要

  通过阿来的小说《尘埃落定》的描写让人们逐渐窥探到了西藏土司制度下,土司生活状况、土司之间的争斗和在土司统治下的奴隶们的悲惨生活。故事通过主人公麦其土司的“傻”儿子的视角见证了土司王朝从强盛走向灭亡的过程。笔者着重从多个不同的视角分析来揭示《尘埃落定》这部作品深刻的思想内涵,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的阅读和理解这部作品。

  引言

  2000年,阿来的小说《尘埃落定》凭借丰富的历史文化渊源和深厚的故事内涵获得了当年的茅盾文学奖。在他的这部作品中,作者以第一人称的写作手法记述了一个“傻子”一生的成长经历以及他所伴随的土司王朝在经历了种种的变故和动辄后,由盛转衰并最终走向灭亡的故事。笔者希望通过对小说的写作手法、人物情感、土司文化、经济和历史性角度解读这部作品。

  正文

  一、从写作手法对小说中独特视角所展现的智慧思想分析

  前面已经说到,作者是以第一人称的写作手法写作。文中的“我”指代的就是麦其土司的第二个妻子所生的儿子,因为是土司在酒后生的,所以他天生是一个傻子。在整个麦其土司家里,在整个的土司部落里,没人不知道土司的第二个儿子是个傻子。但是,他不是一个简单的普通的傻子。正如阿来所写,他是一个是傻非傻的“傻子”。在他的眼中,这个世界的样子是与他周围的人眼中的世界不同的,他的眼看到了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历史在变迁,整个世界在不声不息中运动。他出人意料地在各种时刻做出准确的预言,说出一语惊人的哲理,做出超人的决策和敏锐的判断,他成就了许多自以为聪明的人干不成的事。他的表现比聪明人还要聪明,他创造了土司时代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奇迹。作为叙述者的“傻子”,是作者一种刻意的安排,因为其承担了作者的许多意图,比如通过

  其所谓的“傻”来观照所谓“正常人”的各种活动——以一种新的角度来感受世界,正因为某种神秘的“傻”,作者才可以赋予他某种超人的预感,也使作者可以以一种超然的角度来叙述整个事件的发展。

  麦其家大二爷,自认为是个傻子。他尝到了当傻子的好处,不管做错什么事,别人都会理解:“他是个傻子”,聪明人则要为他的行为付出代价;傻子弟弟不会与哥哥争夺继承权,很自然的就取得了哥哥的爱护;当给这个傻子有独立决策权时,他又出人意料的作出了聪明的决定:在别的土司都种罂粟时,他决定种小麦;当别人受到饥荒危胁时,他把粮食买出去,赚了一大笔钱。还有每天给挨饿的人炒小麦,最后不费一枪一弹使得雪巴拉土司的几个村子归顺,雪巴拉土司心甘情愿的送上了这几个村子的印信;他以粮食交换,娶到了茸贡土司漂亮的女儿塔娜。当一切好运都降临在这个傻子头上,他哥哥忌妒了,他与哥哥的仇恨也开始了。现在应该回答一下二少爷到底是聪明还是傻的问题,大少爷说他是“装傻”,将要被割舌头的翁波意西说:“都说少爷是个傻子,可我要说少爷是个聪明人,因为傻才聪明。”

  阿来用傻子的眼光看待土司家族的事不可谓不巧妙,可是对傻子的定位在笔者看来是有优势的,这也许正是傻子不断成功的原因。其一,由于麦其的两个儿子有一个是傻子,所以大儿子旦真贡布从常理上讲将无可争议的成为未来的土司,傻子无需担心会因为王位的归属而遭到杀戮。因此在他们兄弟之间矛盾相对来说小一点。正如文中很有意思的两句话一样,“哥哥因为我是傻子所以爱我。我因为自己是傻子所以爱他。”在其它人眼里,无论傻子做了什么,他都只是傻子,因而傻子可以无所畏惧的说什么或做什么。没有人会真正在意一个傻子,也不会刻意地去伤害他。傻子敢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反正在他看来自己不管做什么都只是个傻子,可聪明人一定不会这样想,因为他们怕被别人当成傻子,甚至被杀。麦其土司和翁波意西是这部书中真正聪明的人。可土司代表的是落后的农奴社会的统治阶级,他再聪明也不可能为了历史的进步自取灭亡;翁波意西虽然聪明,但他没有权力也得罪了土司被割掉舌头沦为了奴隶。大少爷自谓是聪明人,可其实不过是自作聪明罢了。其他的人要么不聪明,要么站在了土司的一边,所以历史的重任很自然地肩负到了傻子的头上。

  不过不容臵疑的是,并不能说没有傻儿子的诞生,麦其家族就不会灭亡了。即使傻子要反对世道的变改,历史的车轮也不会就此停滞。中国历史上农奴的、封建的、帝国主义的、官僚资本主义的东西,在经过无数的战争和牺牲之后,终究要退出历史的舞台,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思想的解放和开化,都不希望旧的带着腐朽味道的肮脏的东西继续保留下来,人们渴望和平,农奴们企求自由,历史终究要被改写,而无非这一切都让一个傻子赶上了。没有傻子,也早晚会有人去书写新的历史,不过,阿来让傻子完成了这一切,不仅充满了新意和戏剧色彩,也让人们充实看到了这个世界奇妙、怪异、匪夷所思的那一面。

  二、从主人公的情感纠葛对小说描述的奴隶社会爱情思想的分析

  在这部作品描述下的奴隶社会本没有爱情,只有欲望,许多赤裸的欲望,“傻子”对欲望的表白很直接,因为他傻。但当傻子见到塔娜之后,他才很想坐下来好好说说话儿,好象找到了自己的所爱。而这个漂亮妇人的不贞,令傻子心痛。漂亮妇人象罂粟使人们被麻醉了。其实,小说一样开始就有一个不祥之兆,使人们被麻醉了;麦其土司为了一个漂亮妇人央宗杀死了自己对忠诚的查查头人,央宗很少说话,也没有仇恨,只会用美色吸引这个拥有至高无上权力的男人。如嘎济活佛预测的一样,一切祸源起于美丽而有毒的罂粟花,来自美丽的诱惑使人无法拒绝,欲望麻醉了,理性死了。当女人被当做奴隶的时候也不能放弃尊严,有尊严的女人才是最美丽的。不过我还是认为,在土司家族眼里没有别人目空一切自私自利,根本就没把奴隶当人看。虽然,傻子没有拥有真正的爱情,但和现在的那些视婚姻如儿戏不珍惜没有感受到爱的真谛的人是一样的,少年的爱是遐想的梦,而农奴社会中如果上下层的人如果有爱,那也只是海市蜃楼。所以,傻子和下人的爱情不过是为了完成傻子的成人仪式。一个卑微的女子,虽然渴望富裕和幸福,但那不过是幻想。她只是土司家族以外的一个看不到的配角,在茸贡家的塔娜出现以后,她的故事也就没有了踪迹。茸贡塔娜是茸贡土司的女儿,也是故事后来成为傻子妻子的人。她是一个有着高贵地位的十分美丽的女人。从这之后,傻子才有了一点爱的东西。可土司问傻子什么是爱时,他说爱就是骨头里满是泡泡。但是泡泡就会消散,塔娜是贵族的女儿,因为母亲决策的失误,他被迫嫁给了一个傻子。她作为一个无比美丽无比高贵的女人,怎能甘心一辈子只跟着一个傻子?她比奴隶们更渴望自由,内心粗犷的本性变本加厉,使她变得更加高傲、放荡,甚至是肆虐。从小娇生惯养的她,从不知道什么是痛苦,但她现在却

  要和一个她认为疯了的傻子厮守一生。奴隶们不敢冲破束缚,但她敢。她四处追寻自己想要的男人,变成了一个不忠实的妻子。她抛弃了传统女性的保守,在愤泄自我的同时,使灵魂实现了其他女人身上少有的开脱。但她的解放让自己的丈夫痛心不已,傻子第一次让女人伤痛了他的心。虽然自己的女人心里没有他多少位臵,但他却像看待历史一样面对这一切,似乎,这一切本身也是历史进步的一部分,他阻止不了它一样。他一次次的看着自己的塔娜跟着自己的哥哥走了,跟着新汪波土司走了,跟着白色汉人走了,但只要她还回来,他就依然是自己的妻子。他宁愿等候着自己风雨飘摇的爱情。在这里,它表现出了作为一个旧统治阶级所少有的宽容与豁达。

  三、从两兄弟间的故事对小说描写的兄弟情感的分析

  哥哥和弟弟,他们是书中经常被拿来比较的人。哥哥是早逝的大太太的儿子,弟弟是土司二太太在麦其土司酒后生的傻子。土司只有这两个儿子,将来土司退位,王位一定由他们中的一个继承。如果他们都是正常人,那么土司家里恐怕早就为了争夺王位而发生血战了。但因为弟弟是天生的傻子,事情变得平静得多。哥哥认为弟弟是傻子而相信自己将来会成为土司,所以对弟弟有了一丝怜爱,而弟弟也因为觉得自己不过是个傻子所以没有机会做土司,也无力去和哥哥竞争,其性命也因而免于受害。兄弟间的防备少了,土司家庭里也多了不少温馨。古往今来,有多少兄弟为了权利地位相争的故事,而傻子却傻人有傻福,老大虚伪,自认为很聪明,但每当他接受土司安排的任务的时候,它既不像个聪明人,也不如他弟弟。在土司面前,他不懂装懂,把好事尽可能揽在自己身上,好让土司本人不去怀疑,自己是个不折不扣的聪明人,自己是能继承土司位子的继承人,而弟弟和自己相比就是一个傻子。但是他在主持政事时却有着超人的本领。他的视线可以透过现在看到未来。对于人们都捉摸不清的局势,他竟能运筹帷幄,了如指尖。因为弟弟的表现常在一刹那让所有人目瞪口呆,料想不到,他的灵光不仅让土司父亲为继承人的选择而重陷苦恼,更让他原本高枕无忧的异母哥哥大惊失色。因此,哥哥不得不将深藏在袖中的利爪一下子露了出来。他用自己的狂怒和咆哮怒斥和讥讽弟弟,以掩饰自己的平庸与恐慌,他甚至怀疑继母和弟弟其实一直都是在装傻。但是,暴怒只让他表现得更加无能,在与弟弟的比试中,他将粮

  食和武器输给了汪波土司,而且输得一脑涂地。充满愤怒的他回家后装作平静,却不忘玷污弟弟的妻子作为自己对胜者的报复。最终,他成为了家族仇人的刀下鬼,没有实现做土司的美梦。但仍让人感到欣慰的是,人之将死其言亦善,他弥留时向弟弟承认了自己对王位的渴求、急躁和害怕弟弟胜过自己的恐慌,表达了自己对平日生活和亲兄弟间情同手足友谊的美好向往,以及他内心不愿表白的对弟弟的怜爱,而且唤起了弟弟对同样美好生活的共鸣,最终也为两兄弟间的故事画上了一个不错的句号。

  四、从故事人物之间的仇恨和权力欲望对小说中土司权力制度思想的分析

  傻瓜在一天之内记下了两句名言,一句是翁波意西的“为什么宗教没以教会我们爱,而教会了我们恨?”另一句是小行刑人尔依的:“是行刑人就不会害怕,不是行刑人才会害怕。”行刑人代表国家使用迫害权、杀戳权,不管被害人怎样凄惨、怀有怎样仇恨,都不会恨他,他不会害怕。不是行刑人害怕行刑人,害怕他身后站着的国家权力。行刑人在土司的领地象个瘟神,人们总当他们不存在,行刑人一家也不愿与别人交往。而傻瓜二少爷却与这个别人不敢接近的行刑人的儿子成了好朋友,走到他家去看令人触目惊心的刑具,刑具的后面站着权力。楼上是受刑人的衣服,衣服上面沾满了血迹,血迹凝聚着仇恨。

  傻瓜不知道害怕,但他知道仇恨。傻瓜本来没有权力欲望,权力是聪明人教给他的。傻瓜二少爷从边境凯旋回来后,小行刑人的父亲感慨的说:“我儿子跟着你出息了!”索郎泽郎的母亲在他鞋子上磕头,磕的鼻涕一把、泪一把的,妻子塔娜更希望他能当上麦其土司。于是傻子说了:“我也要当土司!”原来,这土司是为别人当的。一个当土司的机遇就展现在他面前:哑巴书记官翁波意西突然会说话了,嘎济活佛说这是神的启示,一刹那,人潮便将他抬起来冲出官寨,将官寨外的麦田踏平了。就在此时,权力与他失之交臂,他没有控制人潮的方向,不然他就已经坐在麦其土司的位臵上了。父亲与哥哥开始恨他了,妻子塔娜也恨他是个傻瓜,与他哥哥偷起情来。傻瓜开始仇恨,他从行刑人那里取来一件紫色的血衣,把他披在身上。这件血衣带着前世的仇恨,象冤魂一样附在这傻瓜身上,傻瓜于是有了前所未有的勇气。麦其土司害怕了,以为看到了一个死去的人,吓出病来了。最后,胆小的杀手得了这件血衣,把它披在身上,这件衣带着土司制

  度所有的新仇与旧恨,他不再惧怕土司的权力了,鼓起勇气杀了未来的麦其土司。

  土司的权力是世袭的,行刑人与书记官也是。第三代书记官搞秉笔直书,被土司杀了以后便没有书记官了,然而行刑人仍在。索郎泽郎羡慕小行刑人尔依,一生下来就能杀人,忿忿的说:“这个世界真不公平!”有人说:“有人生下来就做土司,公平么?”索郎泽郎便哑口无言了。世袭,断掉了许多人的非份之想,平息了许多争斗,就如傻子二少爷要安心做傻瓜一样。

  五、从经济学角度对小说中展现的贸易思想的分析

  傻子的父亲麦其土司通过汉人政府的援助,成为了当地势力最大的麦其土司部落。也通过种植鸦片,麦其获得了有土司以来最多的财富。为了像麦其土司一样拥有势力和财富,其他的土司通过各种方式向麦其索取种植鸦片的种子。于是“罂粟花战争”打响了。由于大规模的种植鸦鸦片,没有按时播种粮食,土司们在风调雨顺的年景遭遇了不可想像的大饥荒。因此,他们又再次千方百计地想从只种植了麦子的麦其土司手中得到自己救命用的粮食,并为因此出了惨重代价。麦其土司强大了,其他的土司都被削弱了。

  故事中围绕鸦片和粮食所发生的矛盾,其实是一种简单的经济学常识的写照。起初,麦其土司从特派员手中获得罂粟种子,并通过出售鸦片大赚了一笔。其他的土司看到麦其因为神奇的种子发了横财,于是通过偷盗种子,联姻,甚至那人头换种子等手段,希望能分享天边飞来的财富。开始时,鸦片是一种价格高昂的毒品,市场供给很少,所以麦其增加鸦片的市场供给,收益丰厚。但在麦其控制生产要素(即鸦片种子)的所有权,占据垄断地位的时候,其他的土司要向分享这一利益又不能给麦其家同样多的好处时,他们就要付出很大的代价。后来,土司们得到了想要的种子,事情好像要告一段落了。可是在那一年,南方的土司们因为老等待北方种粮和中罂粟多少的消息而延误农时,最后只能全部种植鸦片,导致年底没有收成。祸不单行,由于鸦片供给较大,价格暴跌,土司们的收入很少,倒是起初只种植麦子的麦其家尝到了甜头。其他的土司们不能眼看着自己的百姓活活饿死,一个个都只好卑躬屈膝地向麦其借粮,而麦其家又一次站到了有利的位臵上,并借此获得了不平等的利益。麦其家的两次博弈都是自己站到了最有力的位臵上,而让他的对手站在了最不利的位臵。第一次是”飞”来的,第二次是由于傻子的准确预测和果断决策。傻子通过控制商品的供求关系,使麦其土司家获得了暴利,并扩大了自己的实力,削弱了其他土司的力量。

  在“罂粟战”和”麦子战”后,土司们都吸取了教训,调整了自己的供需平衡。而这时,傻子却做出了惊人的决定:进行边境贸易。如果把每一个土司的领地都看作是国家的话,那么就是进出口贸易。实现了国内商品的供求平衡,再通过边境贸易各取所需,增加财富,这是一个很聪明的决策,同时也是各国经济发展相互融合的结果。当今的世界经济,也是一个不断融合的进程,国际贸易从建立关税同盟到共同市场,经济联盟,区域经济一体化,一直到实现经济全球化,其不断联合,不断加深国家间关系的趋势日益明显。

  六、从历史角度对小说中进步思想的分析

  从阿来写到的中华民国、日本侵华战争及白色汉人与红色汉人之间的战争这些字眼可以看出,故事所描写的历史时期应该开始于二十世纪最初一二十年代,结束于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的一两年。这一时期,恰恰也是本小说的主人公——麦其土司的傻瓜儿子的一生。因此,作者以傻子的成长为线索,记述了这一时间段里地处藏区的土司部落中所发生的故事。四土之地位于今四川省境内,这一地带是比较封闭的。在它的西部是我国佛教的发祥地拉萨,在那里,僧人门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在它的东部是汉人的地方,此时清王朝已经灭亡,国民政府正进行着软弱的统治。因此,土司们的所在地是东西部的交界处,同时也是中国东西部思想文化的交汇点。新思想和旧思想、新事物和旧事物在这里碰撞、崩出火花,刺激着当地的经济发展和文化变迁。最终,旧的历史被新的历史所取代,落后的文明在战火硝烟中“尘埃落定”。

  历史是最强大、最有力的推动者。末落的土司制度,无论曾经在这片土地上如何飞扬,终将落定于历史的净地上。农奴制的结束,是历史偶然性与必然性的统一。正如那个所谓的土司王朝,因为傻子奇妙的预测,在其实体一层层瓦解后,最终消失在了尘埃中。虽然麦其土司的权力因为傻子的聪明而逐步走向了灭亡,但是,如果我们不想想桑吉卓玛、银匠、央宗的眼神,想想他们对傻少爷的期望和生活的不幸,我们不得不狠下心来去翻过历史的这一页,为他们那些为土司制度所迫害的灵魂们找寻一片属于他们的幸福花园。改变旧的不为时代所接受的东

  西,这是历史的必然。无论旧制度多么稳固,守护它的人多么顽固,一切都早晚会尘埃落定的。

  结论:

  傻子的一生,在笔者眼里具有一定的传奇色彩。起初,他一出生就没有戴上王子的骨子,他把自己当成一个普通孩子,整天和奴隶们在一起,容忍他们的小小侵犯,甚至给予他们一点宠爱。懂事后,他把“聪明”的权力交给了哥哥,不去在意自己会不会做土司,虽然这让人感到他有些怯懦,但正是他看上去傻乎乎的放任态度给了土司家难得的温馨。相信奴才,关心奴才,是自己在臣民们的心目中更具有了威望,它比只懂得蛮干的哥哥更适合治理一个国家----一个自由、谦逊、民主的国家。善良的人,他用仁爱去回应他,丑恶的人,他用智慧去惩罚他。对于爱人,它表现出了贵族难有的宽容与坚贞。最让人感到震撼的是,他作为土司的后人,没有受到传统思想的压制;他一次又一次地说出惊人之语,预言着一个个最终归入现实的传奇;他把身旁当自己是傻子的人抛在身后,勇敢地充当了历史的先驱者,他带领他信任的臣民们,一步步走到了历史的前头。甚至为了完成这一历史重任,他自己也跳入了土司王朝的坟墓中,以结束自己的生命,实现土司残留的彻底绝灭。但好景不长,在解放战争即将胜利,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完成,伟大的新中国即将成成立的时候,麦其土司的官寨在“红色汉人”隆隆的炮声中化为废墟,土司王朝一下子灭亡了。阿来对故事主人公的全新构思让故事一下子变得荡气回肠,波澜惊心。让旧的历史被自己带走,着实让笔者对故事的结果充满了惊叹!

  尘埃落定,看起来可以适合很多书的书名。可是很多书却不一定适合它。这是个普通的书名,却是全面的揭示了全文的起与落。尘埃落定,落定之前必定会尘埃乱飞。因而,在肯定的全书结果之前,这一很长一段时间的尘埃飞舞,正是土司们,也是我所生活的世界,到处弥漫着旧日的风光。小说以诗一般空灵纯净的文字,演绎了一段末代土司制度由没落直至终结的历史。简单而深刻的反思,节制而富有张力的叙述,蕴藏着无限深情的感慨——无处不流露着作者在语言上的敏锐及创作上的才华。纵览近几年的小说这部作品在其中是比较精深的一部,阿来以细腻的语言,微妙,轻轻地一点,却能留给读者深不可测的东西去思考。

  参考书目:

  1、《尘埃落定》作

  者:阿来

  著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1998-3-1

天铭文秘网 https://www.itym8.com Copyright © 2019-2024 . 天铭文秘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天铭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吉ICP备1900176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