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天铭文秘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幼儿园游戏与教学相结合19篇

幼儿园游戏与教学相结合19篇

来源:公文范文 时间:2022-12-10 22:10:02

幼儿园游戏与教学相结合19篇幼儿园游戏与教学相结合  幼儿园游戏活动和教学活动的结合方式  教学目标:掌握幼儿园游戏活动和教学活动的三种结合方式;教学重点:掌握幼儿园游戏活动和教学活动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游戏与教学相结合19篇,供大家参考。

幼儿园游戏与教学相结合19篇

篇一:幼儿园游戏与教学相结合

  幼儿园游戏活动和教学活动的结合方式

  教学目标:掌握幼儿园游戏活动和教学活动的三种结合方式;教学重点:掌握幼儿园游戏活动和教学活动的三种结合方式;教学重点:掌握幼儿园游戏活动和教学活动的三种结合方式;教学时数:10分钟课后作业:阅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第二部分,写出阅读心得。教学后记:采用直观的案例深入分析幼儿园游戏活动和教学活动的三种结合方式:分离式、插入式、整合式,让学生能够深入理解两者的关系,也对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内涵有深入体会。

  教学过程:导入:同学们好,上节课我们介绍了幼儿园教育活动的概念和特点,今天我们需要对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内涵进行深度解析。在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狭义概念中,我们知道幼儿园教育活动包括教学活动和游戏活动。这两类活动有不同的结合方式。一、幼儿园教学活动和游戏活动的结合方式

  (一)分离式教师:幼儿园的游戏活动是一种在固定时间和地点限制内,幼儿自发、自愿进行的伴有愉悦情感的规则活动。对游戏活动的概念理解要把握四点:第一,游戏活动往往是发生在固定的时间和地点内的,每种游戏都有适宜的地点,如体育游戏“老狼老狼几点钟”适合在空旷的、平整的场地,便于幼儿自由活动。第二,游戏活动一定是幼儿自发的、自愿的,内在动机是尤为强调的,幼儿游戏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得满足,这是发自心灵的愿景;第三,游戏活动是伴随情感体验的,这种情感体验是积极的;第四,游戏活动是有规则的,规则包括显规则和潜规则,规则是游戏得意顺利进行的要素。教师:上次课我们介绍了幼儿园教学活动,幼儿园教学活动是幼儿园教育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是教师进行计划、设计、组织的专门活动,也称正式指导的活动。在幼儿园中,游戏活动与教学活动有三种关系。

  Ѽ教师呈现案例,案例:某幼儿园开展教育活动,教学活动是“食物不见了”、“食物旅行记”游戏活动是:美工区——圣诞礼物包装、结构区——家乡的风景、益智区——飞行棋。Ѽ教师:我们一起分析这则案例,教学活动的主题是“食物”,游戏活动的主题各异,与教学活动毫无关联,游戏是游戏,教学是教学,这是幼儿园教学活动和游戏活动的第一种关系——分离式。(二)插入式

  Ѽ教师呈现《大班数学:学号小人》

  案例:大班数学:学号小人

  活动目标:1.在活动中发现线段与数序、数字大小等的关系,提高观察、推理的能力;2.对数字感兴趣,并感受生活中的数序。活动准备:1.经验准备:幼儿知道自己和同伴的学号;2.物质准备:自制带箭头的直线(箭头可以拉伸延长)、数字卡片(0、10、20、30、40)、学号小人卡片(上面有幼儿头像和学号)、箭头、小红旗活动过程:一、出示有趣的线,寻找线上的数字秘密。1.教师出示线条,请幼儿猜猜0-10之间的数字。提问:0-10之间会藏着哪些数字?2.猜猜10后面的数字提问:从10再接着往后数,还会有什么数字呢?这条线上还会有很多数字,那这几个地方可能会是什么数字呢?二、在线上找学号的家1.引导幼儿发现数字还可以代表自己的学号;2.幼儿放好自己的学号卡片,分享交流。提问:为什么有些学号靠得近,有些离得远?3.请幼儿摆放其他同伴的学号卡片。4.发现学号的秘密:学号是按照年龄从小到大排队的。三、游戏:猜学号1.说明游戏规则:教师写下一名幼儿的学号,请大家来猜猜是学号几?规则:两队轮流猜学号,猜中一方赢。2.第一次玩游戏提问:猜猜我心里的学号是几号?这个小箭头可以怎么放?指向哪一边?两个箭头是什么意思?我心里想的学号肯定在几和几之间?3.第二次玩游戏

  四、讨论与延伸引导幼儿发现生活中的数序,并讨论数序给生活带来的方便。(卢世轶单位:闸北区安庆幼儿园)

  Ѽ教师:在案例中,我们发现活动第三个环节是游戏,游戏的目的是巩固幼儿新学习的经验。在集体教学活动中插入游戏活动,以实现教育价值。我们称这类形式为插入式,插入式的形式能够寓教于乐,是符合幼儿学习特点的方式。

  (三)整合式

  Ѽ教师呈现《好玩的多米诺骨牌》案例:

  好玩的多米诺骨牌活动目标:1.探索骨牌的多样排法及与机关材料的组合玩法,并大胆交流自己的发现;2.能与同伴合作,体验骨牌游戏带来的乐趣,有进一步探究的欲望;活动准备:骨牌、机关、课件、记录板等活动过程:一、大开眼界——骨牌视频欣赏,激发思维,引起兴趣1.分享交流骨牌游戏的玩法提问:玩过骨牌吗?你们有些什么玩法?2.欣赏发现骨牌的新玩法(视频欣赏)提问:看看高手们是怎样玩骨牌的,跟我们玩的有什么不一样?二、骨牌小阵地——合作探索骨牌的多样排法及与机关材料的组合玩法,参与观察讨论(一)第一次合作探索1.介绍材料,明确游戏规则:两人一起设计路线图,按照路线图布置骨牌阵地,小球进洞则获胜;2.幼儿两人一组合作设计,根据设计图进行“布阵”重点关注:幼儿是否能根据设计图的效果布置骨牌阵地;幼儿之间的合作情况,骨牌与机关材料组合的合理性;骨牌线路及排法的多样性等;

  3.分享并讨论:鼓励幼儿观察不同的骨牌阵地,发现问题并参与讨论,尝试寻找骨牌不流畅的原因(教师用符号、图画即使记录幼儿的发现)

  4.教师小结:根据幼儿的讨论及发现,结合大记录表进行梳理提升。(二)第二次合作探索1.幼儿再次合作布置骨牌阵地(鼓励幼儿增加或调整机关材料)2.共同见证奇迹,进一步交流发现重点关注:第一次碰到的问题有没有解决;产生了什么新的问题;有什么新的创意等。3.教师小结:今天我们一起发现并解决了很多问题……(结合互动现场)三、延伸——对骨牌线路、机关材料等大胆设想,进一步萌发探索兴趣

  (陆凤凌单位:闵行区莘庄幼儿园)Ѽ教师:该活动中,两种性质不同的活动融合成一体,很难区分什么是游戏,什么是教学,活动中既有幼儿的自发、自愿的参与、设计活动,也有教师的计划和目的。这是游戏和教学的高级结合形式。这种结合的方式操作难度大,需要教师善于把握幼儿的所思和所感,有应变地处理教育过程中所发生的教师计划与幼儿兴趣和需要之间的矛盾。二、总结教师:因此,从以上案例的分析中,我们发现幼儿园教学活动和游戏活动存在三种关系:分离式、插入式、整合式,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政策文件中,要求幼儿教师能够寓教于乐,以游戏为幼儿的基本活动,将幼儿的合理期待蕴含在丰富的游戏中。

  

  

篇二:幼儿园游戏与教学相结合

  幼儿园游戏与教育教学的关联教学游戏

  游戏活动中的主体是幼儿,要给孩子自主选择的机会我园在晨练、上课前后及课堂活动中,让幼儿自己选择自由的活动,他

  们自由选择玩具,并自由组合,按照自己所喜欢并愿意开展的活动进行游戏。1、幼儿对“今天玩什么”做出选择我园老师最经常问的话是:“今天,小朋友想玩什么游戏呢?”孩子们

  会抢着发言,如此一来,幼儿们感觉到:游戏是可选的,自己喜欢什么游戏就玩什么游戏。他们选择了某种游戏,有时可能所选择的游戏没有多少乐趣,有些是玩了很多遍的游戏,但是,他们所选择的游戏是自己所喜欢的,所以玩得特别开心。因为游戏是符合了他们的年龄特点,他们可以自由地活动,所以,老师要竭尽全能地满足幼儿在游戏中的各种欲望。只有幼儿玩得开心,玩得高兴,他们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方可得到最大限度地发挥。

  2、让幼儿发挥创造性,能够选择“如何玩”游戏规则是可变的,我们在等幼儿选择了“玩什么”以后,再要问一问:“你们想如何来做这个游戏呀?”这时,他们会想到不同的游戏规则及要求,有些具有合理性,但有些不合理。在某一游戏有了多种玩法以后,学生们会试着尝试,并总结出哪种玩法最好。比如:在做《夹球越障碍》游戏时,幼儿提出了多种跳的方法,如“双脚跳、单脚跳、跨跳、前进跳、后退跳……”在实践中,孩子们得出:“双脚跳可以很快”、“单脚跳不稳”、“后退跳难以确定方向”……在孩子提出的相关规定和游戏自身的规则有不同时,我们要鼓励幼儿大胆尝试,通过尝试,他们又将得到另一个结论——“创新主题才具有永恒性”。3、融入游戏中的角色,先择“我来做××”的内容幼儿做游戏的主要任务是担当角色。孩子们最主动玩的游戏是角色游戏。在做各种游戏时还要扮演各种角色:一般在玩游戏时,老师会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幼儿的自身条件来选择不同的角色,这容易导致能力差孩子的表演欲望被忽略掉,这对幼儿表演能力的发展有抑制作用,我们老师还要充分给予幼儿自由选择角色的机会,让他们在表演时更加主动,更加大胆。还可以让他们对不同的角色表演做出多种选择,通过试一试和比一比,使自身优势得以挖掘,并选择出能够适合自己的角色。因为孩子在做游戏时,扮演了某种角色,会加上自己对

  1

  角色的理解与把握,提高了能力。尊重孩子的天性,使幼儿在游戏中能够健康地成长游戏能够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游戏还可以促进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

  游戏也可以促进儿童的社会性的发展,游戏能够促使幼儿的情绪与情感的稳定,游戏可以促进儿童的身体能够健康地发展。教育具有什么样的目的呢?其实主要是让孩子长成具有规范的行为,具有良好品德的社会性人才。所以,幼儿在幼儿园内所选择的游戏活动,在无形之中有助于幼儿身心各方面能力的培养了。要学前阶段主要是打基础的阶段,不懂事的孩子怎能样才能理解超出他们身心发展水平学前教育?格赛尔通过“双生子爬梯”的实验证明了学习是需要循序渐进的,在孩子逐渐成熟以后,不能以超越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的方法加强教育。要做到爱孩子并且尊重孩子,还要理解孩子。教师要从幼儿的需要出发,让孩子玩得开心,玩得投入,虽然“玩”是孩子的天性,但是还要通过“玩”,让孩子享受到快乐的同时还学到更多的知识。通过玩,老师要看到孩子自身的潜力。幼儿身上有较多的潜力,有些潜力还有待老师的发现与开发,只有从尊重孩子,让幼儿健康成长的角度才能最大程度地挖掘他们的某种潜力。通过游戏,孩子的不同天性得以展示,更容易发挥他们的潜力。所以,要尊重孩子,让孩子享受游戏,在游戏中受教育,并且在游戏中健康地成长。

  总之,游戏在幼儿园教学活动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幼儿自身的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幼儿教师是学生开展一系列活动的引导者,老师首先要树立起正确的游戏观,再通过正确合理方法,实现游戏活动的组织与运用,使幼儿在做游戏的过程中发展身心,为幼儿们的童年创造发展的空间。扩展阅读开展与多民族文化相关联的学习活动

  作为课题研究“融入民族文化的幼儿园综合教育课程创新与实践”的实验园,我们的主要研究思路是“通过游戏和其他多种富有广西民族元素的活动,帮助幼儿获取与多民族文化相关联的学习经验,并在经验与概念间建立联系”,为此,我们进行大量的行动研究,挖掘、整理、开发具有本民族及地域文化特色的课程资源,以构建融入民族文化的综合教育课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们实现了教育教学观念的更新和教育教学行为的转变。

  一、在原有课程中有机整合有关民族文化的内容

  2

  幼儿是在生活和游戏中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实际操作,不断发展对自我、对他人、对外部世界的认识,进行有意义的自我建构的;而文化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逐渐积淀和传承下来的,一个人如果缺乏生活体验便很难产生文化认同感。基于此,我们吸取了以往在构建课程时部分内容与幼儿生活经验脱节的教训,从我园幼儿的现实生活背景出发,对各类民族文化资源作了取舍。

  南宁作为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虽不像老少边地区那样拥有原生态的民族文化氛围,但每逢传统节日,节庆活动氛围依然浓厚,尤其是一年一度在南宁举行的“国际民歌节”“东盟博览会”等大型民族文化交流活动,让身处城市的人们都感受到了浓郁的民族文化氛围。有鉴于此,我们在开展极具地域特色的“壮乡乐”“民族村”等主题活动时,以节庆活动为突破口,紧密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实现民族文化资源与原有课程的有机整合。如,在端午节,壮族人民素有包粽粑、赛龙舟的习俗,我们就设计了亲子体验活动“粽粑香”,组织家长和孩子一起包三角粽、枕头粽、凉粽等;投放了粽叶和棉绳等材料,在区角开展“粽叶人”创意制作活动:选取壮族民歌《包粽粑》,组织幼儿欣赏和学习;设计了韵律活动“赛龙舟”及运动游戏“龙舟赛”……又如,围绕中秋节赏月、吃月饼、赏桂花、猜灯谜等习俗,我们设计了生活体验活动“自制月饼”,鼓励家长和孩子利用各种材料一起制作花灯参加“亲子花灯展”,策划了包含知识竞答、猜灯谜、节目表演等丰富内容的“亲子欢庆中秋夜”系列活动,以此构建丰富多元的民族文化课程内容。

  由于每个班幼儿的生活经验存在差异,因而在将民族文化内容与原有课程整合的过程中,每个班具体的课程走向和课程内容可能有所不同。如,同样是开展主题活动“去旅行”,在组织幼儿围绕他们的旅行见闻进行谈话后,各班的活动就因幼儿经验和兴趣的差异而有了不同的走向。大一班的彤彤带来了一张关于侗族风雨桥的照片,茗茗带来了一张在彝族吊桥前的留影,两张照片引发了孩子们关于“桥”的讨论,随后生成了照片展示活动“不一样的桥”、大型建构活动“南宁大桥”以及亲子制作活动“美丽的桥”等系列活动;大二班幼儿则对旅行中品尝过的美食特别感兴趣,由此创设了“糕点坊”“糍粑店”“凉茶屋”等活动区。构成“民族美食”系列活动。这充分体现了教师在课程内容推进过程中对幼儿经验和兴趣的关注。这样做有效避免了以往各班级活动内容雷同的现象,

  3

  且通过组织跨班级的活动实现了各班资源的共享。二、突破时空局限让幼儿充分感受民族文化幼儿教育是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基础的教育。在刚开始的实践探索中,

  由于我们缺乏大课程观,许多好的课程资源会随着某个主题活动的结束而被闲置一旁。如,我们在开展“壮乡乐”主题活动时,将最具壮族特色的传统节日“三月三歌节”的内容纳入了活动中,然而主题活动一结束,与之相关的活动材料就都被收了起来,孩子们要等到来年节日时才有机会再次看到。渐渐地,我们意识到幼儿的语言、艺术审美和社会情感等方面能力有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如果一年只有一次体验机会,幼儿很难获得深刻的体验。因主题活动的更替而使幼儿获得“碎片化”“割裂式”的体验,忽略情感或经验的内在融合和认知逻辑关系的建构,这不仅是极大的资源浪费,也不利于幼儿知识经验的巩固。

  由此,我们在实践中逐渐形成了“关注长期目标,立足幼儿终身发展”的观念和意识,把推进教师观念与行为的真正转变作为改革的着力点。我们将活动设计成具有延续性的系列活动,打破主题的时空局限,使幼儿能经常性地感受和体验民族文化。如,我们发现孩子们参与对歌活动的积极性很高,于是我们在每年农历三月三那天组织幼儿开展“壮乡歌台”的对歌活动,之后在幼儿园仿古连廊设置了长期的对歌台,幼儿可在区域活动或自由活动时间自主上台表演;在每年6月份的“快乐童年艺术节”活动中设置“亲亲家庭乐”歌舞表演赛,鼓励亲子共同表演民族歌舞;在每年9月份的“东盟狂欢节”活动中设置“国际歌会”,鼓励幼儿以小组的方式参与民间歌舞表演;在第二年1月份的“迎新年”活动中设置“小歌手擂台”,鼓励幼儿独立上台表演,在不断深化对民族文化的理解的同时增强自信心和表现力。又如,我们在开展“壮乡乐”主题活动时,将竹竿、板鞋、高跷等材料投放到户外自选器械区,这样,在日常活动中孩子们就能经常使用这些器械,体验到开展壮族民间游戏的乐趣。在之后的“东盟狂欢节”活动中,我们举行了以民间游戏为活动项目的、参与性极强的“民族运动会”,到了“迎新年”活动时,我们又吸收、改编了一些竞技性的民族特色运动项目,组织了“迎新运动会”,使幼儿对民族文化的体验贯穿于全年的各种活动中。

  三、实现民族文化与幼儿生活的紧密结合

  4

  幼儿的学习是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在“一日生活皆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我们走出了仅仅关注高结构活动的误区,立足于将民族文化渗透在幼儿园一日生活各个环节中,关注幼儿学习的整体性、持续性,重视各领域教育的互通融合,在游戏中促进幼儿的发展。

  我们重视发挥环境的教育作用。我们鼓励家长在节假日带孩子走近家乡山水,感受乡土文化,以获得最直观的体验。我们以班级亲子活动的形式,组织家长和孩子一起到广西民族博物馆感受浓郁的民族文化,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我们还在幼儿园大环境中融入民族文化元素。在开展“我是中国人”主题活动时,我们在创设幼儿园环境时加入了很多极具广西特色的内容,如,在公共环境、班级环境中大面积呈现对称图案、有规律的连续图案等民族特色图案,给人以视觉冲击;在门厅的圆柱上呈现造型各异的人形拓印画,让人仿佛置身于神秘的花山壁画前;在楼道上利用各种材料搭建了德天瀑布、桂林象鼻山景区的场景,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在环境的熏陶下,孩子们自然而然地在自主探究活动中调动了这些经验。如,他们自发地在美工区进行对称或连续图案的设计和创作,他们利用阳光下自己的影子创作巨幅人形拓印画,他们谈论着自己听到过、看到过的民族文化内容……在这样具有浓郁民族风情的环境中,幼儿自然地感受着民族文化的力,建构着属于自己的经验。

  我们将民族文化融入幼儿一日生活的各活动环节中,让幼儿对民族文化有更多感性的认识。如,在晨间锻炼环节,我们选取民族音乐和民族舞蹈动作编排亲子韵律操;在晨间自选活动中,我们吸纳滚铁环、抛绣球等民间游戏项目;在餐前餐后的休息或零散活动时间,我们给幼儿播放民间故事和民族音乐,介绍民间习俗;在阅读区,我们投放自制的故事盒,为幼儿提供边操作边讲述民间故事的机会;在美工区,我们提供相关材料引导幼儿编织壮锦袋,制作和装饰铜鼓,设计民族特色图案;在表演区,我们提供家长和幼儿自制的民族服饰和道具,引导幼儿进行歌舞表演……我们特别注重活动中幼儿主体性的体现。如,在“民族村”主题活动中,我们不仅将幼儿自制的香包、铜鼓、壮锦袋、美食、服饰等拿来布置环境,还投放到表演区、角色游戏区等作为活动材料;在节庆活动中,幼儿全程参与了材料的准备、场地的布置、规则的讨论等,由此,他们对活动多了一份期待,真正成了活动的主人。

  5

  总之,我们在实践中注重幼儿经验与民族、地域文化的关联,将民族文化元素融入幼儿园一日生活各活动环节中,加强幼儿园、家庭和社区之间的合作,使我园的课程呈现出园本与地域文化特色。幼儿对广西多元民族文化的认同感也在日常的文化浸润中自然萌发。游戏与教学

  Youxiyujiaoxue游戏与教学(playandteaching)幼儿园教学是指教师以各种方式方法(包括言语的和非言语的)对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可能发生和正在发生的幼儿学习活动施加影响,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支持、帮助、促进与引导的过程。过去人们往往把“教”狭义地理解为知识技能的“传授”,而传授的主要途径是组织幼儿上课,“教”的主要方法是教师的示范、演示与讲解。受这种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并没有把上课之外的其他多样化的“教”的方式方法纳入到“教”的途径中去,“教”的策略没有突破言语讲解的藩篱。“教”的前提是幼儿“怎么学”,“教”的策略与方法应当根据“学”的特点来定。而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与学习特点决定了幼儿园教学不应是以上课而应以游戏为基本途径。①幼儿的身体发展水平决定了幼儿学习的特点是学科前的学习,广泛而浅显。许多在成人看来微不足道的知识技能,都需要成人的“教”,例如穿衣吃饭。因此,幼儿园的教学不同于中小学教学的地方在于它要渗透在幼儿园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不仅是通过上课来进行。②幼儿的第二信号系统的概括性机能还很差,第一信号系统仍占优势,思维具有直觉行动性、具体形象性,很难脱离具体的材料和直接的感性经验来理解言语陈述的材料。幼儿活泼好动,身体的发展需要决定他们不能长时间静坐听讲,因此,幼儿需要在实际活动中,通过与成人和伙伴的交往,通过摆弄、操作、观察、实验,动手动脑来主动学习,获得发展。有效学习的标志首先不应看幼儿是否记住了成人所传授的概念,而应当看他们是否真正理解这些概念,能否运用这些概念去解释他们的实际生活。具体经验是幼儿理解概念的基础。游戏不只是玩,在游戏过程中发生着令人兴奋的幼儿的学习活动。大量研究表明,幼儿在游戏中可以学到许多有益于现在与将来的生活和终身发展的具体经验,这些经验,又往往是成人很难用“语言”去教给他

  6

  们的。这种感性的具体经验不仅是在幼儿园对幼儿进行言语讲授教学或上课的必要基础,也是幼儿进入小学以后进一步学习的基础。学前期是积累大量这种直接到具体的感性经验的时期,而游戏正是幼儿获得各种实际经验、理解经验的意义的过程。因此,游戏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特点,是幼儿最好的学习途径与方式。当然,在游戏过程中幼儿也需要成人的帮助、支持与引导,它可以使在游戏过程中的学习更有意义、更富有成效。

  ③由于受先天与后天的影响,同一年龄的幼儿在身心发展水平、需要、兴趣、认知结构等方面有明显差异。有效教学的另一个标志就是看这种教学在多大程度上能够满足每个幼儿对教学的独特需要,在多大程度上能够为每个幼儿创造“最近发展区”。在幼儿园,游戏是进行个别化教学的最好途径,教师可以针对每个幼儿的特点进行适当的干预。

  因此,教师不仅应当关注预先设计的活动中的幼儿的学习,也应当关注幼儿自发的学习活动,幼儿园教学不仅是上课,还包括游戏和生活活动。游戏与教学是合为一体的,它的关键在于不要把“教”的意义、途径与方式方法理解得过于狭隘。《指南》视野下的幼儿园游戏与教学的整合《指南》视野下的幼儿园游戏与教学的整合

  游戏是幼儿的生活方式。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是幼儿生活的特点。游戏对促进儿童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维果茨基提出游戏创造幼儿的“最近发展区”,游戏在儿童的发展中具有建构与生成的作用,新的发展可能性孕育在游戏活动之中,可以为新的发展准备必要的经验和基础。美国学者DonHall指出:“幼儿的游戏,无论是个人游戏、团队游戏还是角色游戏都需要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动作技能发展能力和合作能力,能够将孩子的思维带入—个‘万花筒’似的更加宽泛和综合的境地。”20世纪20年代开始,陈鹤琴先生就主张对儿童进行“游戏性教育”。《幼儿园工作规程》将游戏提到幼儿园基本活动这一高度。《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也明确指出“儿童从游戏中学习”“珍视游戏的价值”。随着对游戏的深入认识,以及游戏对儿童发展价值的肯定,游戏逐渐被引入到教育领域。探讨游戏和幼儿园教学之间的关系是游戏进入幼儿教育领域所必须要回答和面对的问题。

  一、实践中幼儿园游戏与教学关系现状

  7

  游戏与教学既有密切的联系,又有明显的不同。在幼儿教育领域中,游戏和教学都有其本质属性。游戏是幼儿自发的、自主的、没有社会功利目的幼儿自己的活动。教学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莫尤丝指出:“游戏和教学之间的关系是呈现螺旋状不断的扩张循环,在幼儿的自发游戏中,教师观察分析幼儿的发展状况和需求,然后通过教学开辟出心得探索和需求,使学习逐渐延伸到更广博的经验,之后再升高到知识与技能的增加,促使儿童从当前的水平进入下一个更高水平的自由游戏阶段。”现阶段幼儿园游戏和教学之间的关系主要有,平行互补型:教师发起的具有明显功利目标、注重认知发展的教学活动与儿童发起的具有教育潜能的活动它们在形式、时间安排及比例上各自独立,游戏和教学相互分离;交叉转换型:即先有教学或游戏再应用有关经验转换为游戏或教学;相互融合型:即教学和游戏的界限模糊,活动由儿童和教师共同发起,强调幼儿期生活经验、发展价值的整合性,强调游戏是与儿童全面发展相整合的活动。

  刘炎指出“游戏与教学之间是分离还是融合,涉及到的实际上是幼儿园教学的‘应在’和‘所在’问题:幼儿园教学应该在哪里发生?是专门的课堂之中还是在幼儿的生活和游戏之中?”当前的幼教实践中游戏和教学的关系更多的是处在一种相互分离的状态,主要表现在:游戏是游戏,教学是教学,游戏活动的目的不在于为儿童提供可接受的学习经验。幼儿园往往注重的是班级的集体活动,在这之间的间隙被看做是幼儿的自由游戏时间。教师对这个时间的教育性考虑较少。集体教学活动与这个间隙时间段在内容和经验方面的衔接也是薄弱的。游戏仅仅被看做是填充时间的手段,教师对游戏的安排缺乏清晰的目标,缺乏合理的管理和参与,缺乏扩展的意图。

  近年来,在整合课程理念的影响下,尽管出现了教学与游戏相互融合的思想倾向和实践操作,但是并没有真正实现游戏与教学在目标方向的一致和内容方面的融合。在整合的外衣下出现的更多的是游戏与教学的简单相加,教师更加关注的是游戏的工具价值而并非本体价值(满足游戏者的需要)。游戏更多的被作为教学吸引的一种手段,或者是对儿童完成教学任务后的奖赏等这样的形式出现在教学活动中。

  二、《指南》视野下的幼儿园的游戏与教学探析(一)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实施《指南》

  8

  《指南》在“说明”部分中强调实施《指南》应该:“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重视幼儿的学习品质。”而游戏则是最能体现这一要求的活动:游戏的本质特征自由、自主、自发意味着每个儿童都依据自己的水平;游戏不仅为儿童提供了直接感知体验和操作的机会,还能激发幼儿积极主动、好奇探究等学习品质;幼儿在游戏时经验是最综合的,因此教师的指导也是综合的整体的。因此根据《指南》精神,游戏是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的重要途径。

  《指南》中也明确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皮亚杰认为游戏可以促使儿童把新的信息同化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去,从而促进儿童的学习。游戏在本质上是巩固性质的活动,它促进练习,复习和重复。皮亚杰的建构主义理论的特征是主动学习,直接经验和可以刺激认知发展的内部动机,所有这些因素都可以在儿童的游戏中找到。所以我们应该强调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实施《指南》。

  (二)以《指南》为指导提高幼儿园教学活动质量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往往取决于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和策略的运用以及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幼儿的反映做出的调整。《指南》按五大领域来表述幼儿学习与发展的目标和教育建议。每个领域开始部分对该领域的基本价值、教育要点和特别注意事项的描述可以帮助教师理解和把握备领域教育的核心价值;《指南》中的提出的“3~6岁各年龄段幼儿的学习发展目标”可以帮助教师建立合理的期望,为确定适宜的教学目标提供参照物,并且为教师选择适宜的教学内容提供了启示。《指南》各领域的教育建议为教学策略提供了参考。由此可见,《指南》对于教学活动质量的提高大有裨益。(三)《指南》精神指导下的游戏与教学的相互融合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实施《指南》,以《指南》为指导进行教学,“寓教育于游戏之中”实现游戏与教学的有机融合不仅是《指南》精神的体现,更是实现《指南》促进儿童全面发展的终极目标的最佳方式。当前实践中出现的游戏与教学分离状态产生的主要原因是:(1)教育价值取向的影响以及教师的游戏理念与教学实践之间存在鸿沟,于是出现了实践中存在的过分强调教学的“灌输式”教育和过分注重游戏的“放羊式”教育,游戏和教学处在教育的两极;(2)班级

  9

  规模的影响,尽管教师相信游戏的价值。但是在师幼比不和谐的现实下,教师更多的在游戏中扮演“看管者”的角色,教师在游戏中的重心是看护孩子,保证孩子的安全;(3)课程压力,受传统文化的影响,课程因素在幼儿园还占有很大的地位,教师忙于教授规定课程,更本无暇顾及幼儿的兴趣需要;(4)外部系统(家长、领导)的期望压力,家长和领导们对学业证据的在乎,教师需要像家长和其他专家汇报成绩,提供可视的学习证据和记录,影响着游戏教学的开展,因为游戏教学并不一定就会产生可以看得见的成效,游戏是不能拿去评价检验的。

  游戏和教学作为教育的两种途径,相互区别又紧密联系。游戏的自由性和教学的规律性似乎是人类社会属性和自然属性中的不可调和的矛盾。但是它们都有共同的目标即促进幼儿的发展。“游戏”和“教学”在幼儿的经验上两者是相通的,游戏中获得的零碎的、分散的经验可以在教学活动中得到整合和系统化,教学活动中的经验可以在幼儿喜欢的游戏中得以充实和深化。游戏促进幼儿发展的这一附属功能恰恰是教学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二者又是相互渗透、相互联系的。因此,促使游戏与教学实现实质意义上的有机整合,才能根本改变实践中过分强调教学的“灌输式”教育和过分强调自由游戏的“放羊式”教育。

  三、《指南》背景下幼儿园游戏与教学整合的策略从前面提到的《指南》指出的幼儿学习发展的特征来看。幼儿园游戏与教学的结合可以使幼儿园教育活动更加多元,更加丰富多彩,甚至产生单独开展游戏活动或教学活动所不具有的效应。将游戏与教学加以整合是从实施分科课程到实施整合课程的转变,它注重各领域学习的联系和整合,强调让幼儿在活动中获得连续性的经验与学习。与实现《指南》提出的为幼儿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基础,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目标相契合。(一)明确目标,实现游戏与教学在主题和内容上的相关整合意味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因此实现游戏和教学的整合需要在制定活动目标和主题。以及选择活动内容时保持二者之间的连续性和整体性。首先,区分两种经验,明确哪些学习经验是可以通过游戏获得的,哪些需要通过教学活动来获得的。教师在制定教学活动的主题和内容时应该明确这个内容是否可以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学习?若可以就没有必要进行专门的教学。如

  10

  果不可以或者是可以但是有些独特的价值不能体现那么可以通过教学活动来进行。

  其次,在区分经验的基础上,实现游戏与教学的螺旋式上升结合,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操作:(1)在主题教学活动中生成游戏主题,实现教学和游戏活动一致性和连续性;(2)在游戏中再现教学经验;(3)将游戏中遇到的问题回到教学中解决生成新的主题活动;(4)在新的主题活动中生成新的游戏主题。

  (二)创设良好的游戏学习环境,改变游戏的组织和管理方式幼儿是在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过程中找到游戏课题并自发进行游戏的。小川博久先生指出:“环境是幼儿游戏愿望产生的根源,教师在多大程度上创设环境,直接关系到幼儿本身以多大境是一个渗透着教育者意图的富有美感的充满智慧和儿童情趣的生活空间而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客观环境。游戏的本质是自发的,儿童有其内在动机,适宜的环境提供能够使儿童变得独立,从而发展儿童的“责任感”“自主选择能力”以及对自己学习的“控制感”。教室的布置应当为儿童提供独立获得各种资源和进行各种活动提供保证。当前幼儿园游戏环境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区域单调、区域之间的关联性弱、材料少、材料投放不合理、挑战性弱、不重视研究玩具或游戏材料的价值等情况。面对这些问题,教师首先应该合理地规划幼儿园的游戏空间,室内外的活动区的设置应该是丰富多样的和相互联系的;其次,在活动区的材料投放上面更多地采取开放式的投放非结构化或者低结构化的材料,同时保证材料投放的充足性、适宜性和多样性。最后,重视玩具和材料的价值,使游戏资源反映出当前的主题和内容,将教育目的融入到环境中。通过游戏学习环境的创设不仅可以使幼儿积极主动的学习,而且可以使幼儿的游戏成为有“社会文化内容”的学习活动,使幼儿获得幼儿园课程期望他们掌握的各种有益的学习经验。游戏被看作是幼儿的基本活动,但当前的幼儿园游戏很少有儿童可以自由选择,是教师而非儿童决定着发展的速度;教师规定游戏的内容而不与儿童进行沟通;自发的游戏活动总是会受到教师意图的限制。游戏更多的被看作是群体活动,而不是可以促进掌习的活动。鉴于此,发挥游戏的教育功能,促进游戏和教学的有机结合应该改变游戏的组织和管理方式,在良好的游戏环境中,对于游戏内容的选择应该由教师和幼儿共同决议;教师应该尊重幼儿在游戏中的发展速

  11

  度并参与到游戏中来和儿童一起游戏而不是作为游戏的“全盘操控者”;教师的意图应该根据幼儿的游戏状态做出相应的调整。

  (三)转变观念,重新定位教师角色转变观念,解放教师,将教师从传统的“教授者”“看管者”“决策者”的角色中解放出来。幼儿在游戏活动中的学习活动应当受到教师“教”的充分关注、重视和支持,引导、丰富和扩展幼儿在游戏中的经验构建。1.教师是“倾听者”和“观察者”教师对幼儿的观察和倾听是游戏和教学整合的前提和基础。“倾听”意味着对幼儿全心全意的关注,观察并记录所观察到的事物。教师在儿童的工作和游戏中有很多角色,最重要的角色之一应该是倾听和观察,可以使教师解释儿童的游戏行为,不断地增加、建构他们关于儿童“整体”的蓝图。《指南》为教师全面、深入的观察和了解幼儿提供可清晰的框架。一个好的观察倾听者应该做到:第一,在了解幼儿的基础上进行观察,《指南》为了解幼儿提供了参照模;第二,有目的的观察,即观察前知道“我想了解什么”;第三,有重点的观察,如“我想了解孩子的社会性发展”观察的重点应该放在活动中的同伴交往和冲突解决等事件;第四,对观察到的情况进行客观记录和全面分析。2.教师是“参与者”教师参与到游戏中,与幼儿进行平等的交流对话,介入幼儿的游戏是游戏和教学整合的重要途径。在教师发展高质量游戏活动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允许教师参与。费列皮尼指出“一名能够组织和激发孩子的教师一方面必须加入孩子的探索过程,另一发面,也必须成为幼儿发现过程中的共同演出者”。教师积极参与活动,作为幼儿中的一员给予必要的帮助和指导可以缩减师生之间的距离感。教师作为幼儿的游戏伙伴,以自己饱满的情绪感染影响幼儿,并对幼儿表达支持、赞许的态度。这种平等关系有助于幼儿在活动中学习自己做主,自创玩法,减少幼儿依赖教师的行为。教师通常不对幼儿提出硬性的要求,而是与他们一起活动,用行为感染他们。3.教师是“提供者”和“指导者”游戏中一般强调发现学习的优先地位以及课程不同程度的自我选择。游戏虽然是幼儿自主性的与环境作用的过程中产生的。但是游戏并不等同于放任自

  12

  流的课程。弗朗伯格指出“游戏的多种多样的功能依赖于成人和儿童之间的相互作用。一个有能力的游戏者不会自发出现,儿童需要通过成人提供的范例教导来知晓如何进行游戏”。教师不是法官和决策者,而是提供资源的人,在儿童需要的时候可以从教师这里借用。教师作为提供者,通过提供指导,保证了材料的合理使用,以及保证游戏按照正常轨道的进行。同时,通过提供相应的游戏技能和语言的指导减少儿童在游戏中的挫败感。正如美国学者DonHall强调的游戏技能是应该被教的,尽管发现是有趣的,但是有些时候有必要去引导幼儿如何发现。例如,在捏陶土的活动中。教师先指导孩子如何正确使用材料和工具,试着给孩子必要的协助和建议,让他们完成自己的创作目标,而不受材料的限制。因为如果孩子把粘土捏的太薄,在烧制过程中会破掉,孩子会因此失望。

  教师作为“指导者”必须将自己对幼儿的指导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之上。一是要理解幼儿的内心,从幼儿的行动中解读幼儿感兴趣的和关心的方向、幼儿的游戏动机等;二是要理解自己的指导行为与幼儿的实际情况的关系。小川博久认为教师的指导原则就是援助:“所谓援助就是在认清如何与幼儿互动的基础上,抱着使幼儿的状态达到幼儿希望的状态这一愿望与幼儿互动。”因此,教师对幼儿的指导不应该是将幼儿纳入到大人预先决定好的路线当中,而应该认清幼儿的自我成长路线,找到幼儿的自我成长路线与成人期待的幼儿成长方向的交点,在这个交点上产生对幼儿的期望,根据这个期望对幼儿进行指导。

  (四)通过游戏对教学进行评价游戏与儿童的兴趣和需要有关,它能展示出儿童的社会性,情绪和智力的发展。游戏被看作是发展适宜性的,并且有一种启发功能“可以告诉你儿童在哪里”。游戏也可以揭示出“儿童思维的整合性”。对幼儿进行教育方面的评价时,需要同时考虑幼儿学会了什么和教师是通过何种方式幼儿的这两个方面。教学评价主要是对教师的教学工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游戏提供了一种评价情境,教师可以在游戏中判别幼儿的发展阶段,以及儿童对于比较正式的学习情境的“准备性”。教师一方面可以通过游戏的开展来检验教学目标是否达成,并进一步判断幼儿目前的水平为制定下一步的教学提供依据。另一方面可以从游戏中出现的问题来反思自己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幼儿园课堂教学游戏化的思考与实践摘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充

  13

  分尊重幼儿作为学习主体的经验和体验,尊重他们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引导他们在与环境的积极相互作用中得到发展。”《纲要》明确了游戏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地位,指出“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的重要形式”,因此,我们应把游戏作为主要的活动形式,渗透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在集体课堂教学活动中,我们应该注重以游戏化的方法组织开展活动,寓教于乐,使幼儿得到体、智、德、美全面发展。

  关键词:游戏课堂教学课堂是新课改实验的主阵地,教师要深入探讨以学生为主体,以发展为目标,以研究过程为主线,以教学民主化为保证,全面优化教学过程。那么在“课程游戏化”的背景下,幼儿园应该如何把握20—30分钟的有效时间,以游戏方法组织课堂,提高效率呢?在此,我进行了积极思考与探索。一、课堂教学游戏化的概念课堂教学游戏化,是指把幼儿教育的目标、内容、要求融于各种游戏之中,教学游戏化的内涵是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二、课堂教学游戏化的特点课堂教学应该具有趣味性。课堂教学应该具有生动性。课堂教学应该具有有效性。课堂教学应该体现整体化。课堂教学应该体现生活化。三、课堂教学游戏化的意义1、游戏活动可激发幼儿的好奇心,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2、游戏可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参与,促进幼儿多方面的发展。3、游戏能愉悦幼儿身心,使幼儿积极参与课堂活动。4、游戏能培养幼儿的美好情感和良好品格。四、课堂教学游戏化的组织与实施马斯基说过:“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化学习,将会扼杀孩子探求真理的欲望。”苏霍鲁姆斯基也说过“如果教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求知的激情,给予传授知识,知识只能使学生产生冷漠的态度,使不懂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

  14

  因此,教法很重要,教师应根据本节教学内容的特点,采用多种形式如故事、游戏、猜谜、表演等方法来指导课堂教学,通过语言鼓励、神态暗示,动作启发,情绪感染、角色互换等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一)在操作游戏中学习如数学活动《年月日》。日历对幼儿来说生活中处处可见,但幼儿对日历内容本身却并不感兴趣,因为日历上只有枯燥无味的阿拉伯数字和看不懂的文字,显然如果教师直接从家中拿来生活中的日历来组织幼儿学习认识,教学效果可想而知。为了使孩子们对这节课产生兴趣,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我把它设计成了一个个可爱的日历宝宝,以“日历宝宝过生日,插蜡烛”的游戏展开讨论,鼓励幼儿用一对一的方法揭开日历宝宝的生日密码(数字),“谁来找一找日历宝宝的生日,是多少呢?”孩子们的注意力一下子被集中了起来,课堂顿时活跃起来,“我来找”“老师我也想找……”。又如科学活动《动物尾巴的功能》。为了使幼儿对各种动物的尾巴感兴趣并知道其特征,我给他们人手准备了两套操作卡:1、动物找出相对应的尾巴。2、动物尾巴找出相对应的功能。结果显示,像这样的情境创设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把枯燥的活动变得生动、活泼,有利于激发幼儿强烈的探索欲望。(二)在图标游戏中学习幼儿思维具有形象直观特点。因此,直观、生动、形象的事物对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是十分重要的,只有那些形象直观的事物,才能首先吸引孩子的眼球,从而更有效地提高幼儿的认识与理解能力。例:在学习儿歌《圆圆圆》中,儿歌为:皮球圆圆圆,苹果圆圆圆,盘子圆圆圆,闹钟圆圆圆,看看柿子,还是圆圆圆。因为孩子们不识字,但是他们能够读懂图画,对图画的内容也很感兴趣。于是,我采用了图画代替文字的方式,帮助理解和记忆。他们通过视觉与听觉的结合,很快学会了儿歌。象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实践证明,图片代替文字、图文并茂是一个很有效的方法。(三)在情境游戏中学习《纲要》中指出:“幼儿园活动应以游戏为主。”游戏永远是孩子最喜

  15

  欢的活动。如音乐活动《旅游车》,活动开始,我以游戏导入“谁来试试开汽车”,接下来孩子们开始游戏,我边进行了情境配乐,即范唱“嘀嘀嘀,汽车开……谁上我的车……”。孩子们在这样一个轻松、愉快的游戏情境中学会了歌曲,玩得尽兴,也学得尽兴。

  (四)在角色游戏中学习在音乐活动《理发》中,有一环节是角色扮演唱,我鼓励幼儿相互讨论,根据自己的爱好,自由选择角色,谁来当理发师?谁愿意当顾客?还有一部分不太爱表演的幼儿则为他们伴唱,这样全班人人参与,没有一个幼儿感觉自己是多余的,在他们眼里,老师是平等的教育。在老师的用心教育中,他们的个体差异都到了发展与提高。(五)在视听游戏中学习《指南》中指出:要创设良好的语言情境,鼓励幼儿去说,并丰富幼儿的语言。如在语言活动《水果歌》中,为了激发幼儿对活动的兴趣,我以“给水果宝宝穿衣服”的游戏(西瓜穿绿衣服,苹果穿红衣服,香蕉穿黄衣服等),引导幼儿去说完整的话。孩子们通过直接感知,很快能和我进行听说互动,即我:什么水果红红的?幼儿:苹果苹果红红的;什么水果绿绿的?幼儿:西瓜西瓜绿绿的……(六)在创作游戏中学习陈鹤琴先生说:“做中学,做中求进步”“只有动手做才能获取直接的经验,认识事物的性质”。我尝试将绘画的方式引进语言讲述活动中,以《毛毛虫》为例,“毛毛虫还吃了哪些东西呢?”“是多少呢?”孩子们纷纷动手,画出了好多东西:四只苹果,五块糖果,六个桔子……在绘画的过程中,不仅提高了动手能力,拓宽了思路,也为语言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如幼儿学会了量词的使用,吃了几块××,×只××,×个××。又如在看图讲述《会动的房子》活动中,幼儿通过观察,知道房子会动是因为造在乌龟背上的,为了让幼儿想象讲述,我提出问题:“如果你是小乌龟,你会将小松鼠的房子移到什么地方呢?可能会出现哪些美景呢?”这一环节中,我为幼儿提供了绘画材料,让他们用绘画的形式把自己的所思所想表达出来,然后自由结伴互相交流。幼儿在这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思维异常活跃,他们大胆出笔,想象丰富,你一言,我一语地编出

  16

  许多意想不到的有趣情节。陈鹤琴先生说过,游戏是儿童的心理特征,游戏是儿童的工作,游戏是

  儿童的生命,从某种意义上说,幼儿的各种能力是在游戏中获得的。因此,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善于发现幼儿喜欢的、感兴趣的事物,探索课程与游戏的内在联系,“以游戏指导活动”,促进每位幼儿在原有的水平上得到提高,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漫话游戏活动与创新教育导读:科学启蒙教育重视幼儿科学知识的发现性学习,充分体现幼儿学习的主体性,鼓励幼儿通过自身探索性活动去发现、解决问题,幼儿学科学是真正通过“做”来完成的。因此在科学启蒙教育中要注意为幼儿创设良好的科学探索活动环境,以游戏为主要教学途径,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1、游戏是幼儿喜爱的活动,任何幼儿都离不开游戏,创设一个良好的游戏环境对幼儿的成长非常重要。

  2、在活动中,幼儿可以按照自己的愿望去构思、去建造。它融操作性、艺术性、创造性于一体,通过一系列的建构性游戏活动,有利于促进幼儿感知觉、动作、知识和智力的发展。

  3、幼儿园教育教学既要重视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又要重视能力的培养,还要重视幼儿良好个性的培养,片面强调其中一点,都会妨害幼儿的全面发展。幼儿的创新能力离不开一定的知识结构,离不开一定的创新技能,也离不开创新个性的形成。营造培养创新意识的良好环境要贯穿到幼儿园一日活动环境中去。

  游戏创新氛围锻炼参与有人说,20世纪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最辉煌的世纪,但更有人预言,在即将面临的对世纪,人类将会有更大突破,会有更多,更深的发明创造。面对如此的挑战,人们不仅会问:人类的潜能到底有多少?作为我们教育工作者要树立怎样的教育观念,采取什么样的教育模式,才能将人的潜能充分开发出来?江泽民同志在各种不同场合反复强调了创新问题,“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能否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关键在于能否培养大批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幼儿教育作为教育的基础,幼儿创新教育也被提上了议程。

  17

  那么对现行的教育又应如何去评价呢?由于过去的教育模式,过分强调整齐划一,同步化、标准化、反映在教学工作中是“求全责备,求同去异,扼长补短”,这就使得每个人的个性、特长得不到充分发展,极大地限制或压抑了人们的聪明才智,使得一些有才华人也被扼杀在了摇篮里,难以脱颖而出。以下是两个教学实例。

  教学实例1:一次美术活动中,一位幼儿按照教师的示范画,画好了一个人的脸谱后,就把整个脸涂上了绿色,教师马上资问;“你见过谁的脸是绿色的?没看见老师涂的是红色的吗?”幼儿惊慌地说:“我妈妈一生气,脸就发青。’担再看看教师严肃的脸,幼儿茫然地点点头,表面看来这是教师要求幼儿学习范画,遵循常规,殊不知却扼杀了幼儿的创新思维。教学实例2:在一次年终考核幼儿素质时,老师担心班上有几位调皮捣蛋的幼儿会在考核时不注意听老师提出的问题或者故意捣蛋。结果在抽查时,这些令老师无比头痛的孩子表现出乎意料,回答的头头是道,使考核组的老师又饶有兴趣地对他们提出许多有意思的问题,让整个考核过程在愉悦的气氛中进行,老师的担心已显的多余了。这件事,足以引起每个幼儿老师的沉思:无论是家长和老师,一般把听话、守规矩。文静作为儿童的美德;而把好动、顽皮的幼儿作为坏儿童的标准去衡量。故此他们的思维便成为定势:把奖励表扬的机会都给了听话、服从老师的幼儿;而把各种约束和措施落在那些试图独立,并坚持自己见解、调皮好动的幼儿身上。倘若一味地用这种思维定势去教育孩子,那么“创造教育”怎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孩子又怎能真正得到发展?一、问题的提出:幼儿的创新求异难免伴随着幼稚或错误,但幼儿不断“犯错”的过程,其实就是不断改正错误,完善方法的过程。假如教师轻易地包办代替,粗暴否定,非但剥夺了幼儿探索的乐趣和尝试失败、内疚、挫折的情感体验,也会使他们变得谨小慎微,懒于动手,疏于尝试,以至性格闭锁,泯灭童真。事实上,只有犯过“错误”,才能消灭“错误”,教师一定要转变教育观念,确立幼儿学习的主

  18

  体地位,创设轻松和谐的气氛,并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和不同发展水平,提出不同的要求,而不是追求整齐划~。

  科学启蒙教育重视幼儿科学知识的发现性学习,充分体现幼儿学习的主体性,鼓励幼儿通过自身探索性活动去发现、解决问题,幼儿学科学是真正通过“做”来完成的。因此在科学启蒙教育中要注意为幼儿创设良好的科学探索活动环境,以游戏为主要教学途径,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二、游戏教学中培养幼儿创新能力的策略:(一)抓住契机,启发幼儿创新意识。1、心理学家认为:三----六岁幼儿面对五彩缤纷的世界,觉得一切都是那么的新奇与神秘。这时孩子的好奇心开始萌发,想弄懂一切问题,无数的“为什么”就挂在了他的嘴边。正是这种好奇心唤起了孩子的创新意识。一名成功的教育者,一定要爱护和教育孩子的好奇心,鼓励孩子多提问题,并强化这种好奇心,使他们逐步养成敢问、善问的思维品质。此外,对孩子提出的问题,不仅要认真解答,还要给他们留有思考的余地。通过思考,让幼儿展开想象的翅膀,发展想象力。因为想象力作为创造性的认识能力,是一种强大的力量,是打开一切知识宝库的钥匙。正如爱因斯担所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在发展孩子的想象力时,我们注重以下几点:(1)注重情景引导。针对幼儿身心发育特点及知识积累的状况,我们选择一些能引起幼儿兴趣、激发热情的事物为支点,让那些感人的故事人物,如画的自然风光都成为幼儿脑海中美丽动人故事的“火种”,燃起想象的火花。(2)注重游戏活动。幼儿阶段的游戏活动是儿童期最有效、最省时、最廉价的想象教育。在游戏中,他们大脑兴奋,想象力丰富,无拘无束,河、水、泥等都是好道具。(3)注重艺术教育的熏陶。通过优美的旋律、动听的歌声、美丽的色彩,刺激幼儿大脑兴奋,打开想象的闸门。如在音乐欣赏过后,给幼儿留几个问题:你在乐曲中听到了什么?看见了什么?想起了什么?这些小问题对幼儿想象的训练大有好处。2、唤起幼儿的好奇心,发展幼儿的想象力,让幼儿的创新意识萌芽于每时每刻的生活中、教育中、游戏中,让他们在这种激情的驱动下自觉思维,是

  19

  培养幼儿创新能力的原动力。幼儿参与科学探索活动的积极性一般取决于幼儿对活动的兴趣及教师的鼓励帮助,因此,在实际工作中,教师要注意为幼儿多安排一些感兴趣的活动,特别是操作实验活动例如:认识物体的浮沉,在活动一开始,就提供各种材料,让幼儿自由地在水中玩,看什么东西会浮上来,什么东西会沉下去,从而激发幼儿从事活动的兴趣;在有兴趣的基础上,再鼓励幼儿想办法使浮的东西沉下去,沉的东西浮上来,进一步调动起幼儿探索的欲望;必要时,教师再给予幼儿必要的指导,幼儿因获得成功而积极性更高,形成了良性循环。

  3、提问是一种思考和钻研,是具有探索意识的表现,可由于孩子年幼,所提的问题往往无意识,可能十分荒唐,但也有可能是灵感闪现的时机,作为成人都应该心平气和地,认真地对待,避免出现如:压制提问“你怎么问题那么多”“你怎么会问出这样的怪问题”等等,对孩子的提问,教师有的可直接回答,有的可启发孩子自已去寻找答案,更可以引导孩子从多角度思考回答,在回答孩子问题的过程中来激发幼儿创新的灵感。只有在创新意识的引导下,人才可能产生创新潜力和聪明才智,释放学习和创新的热情。一个人是否有创新意识应表现在四个方面:

  (1)对事物有好奇心(2)求知欲强(3)有丰富的想象力(4)不服输,不甘心落后,富有挑战性。

  因而我们认为,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力,必须要从激发幼儿的创新意识入手,从培养孩子的好奇心、想象力抓起,有效地对幼儿进行创新教育。

  (二)营造氛围,激活幼儿创新思维1、在游戏中我们清醒地意识到:幼儿创新思维的形成是建立在丰富的感性实践基础上的。于是,我们试着从角色游戏、结构游戏、表演性游戏等方面让幼儿体验快乐,让“快乐之花”在小朋友心中开放,让孩子在愉快、自主的气氛中展开想象的翅膀开启智慧的大门,亲身感受自己的力量、同伴的帮助、朋友的支持,体验到成功离不开朋友、有趣的游戏离不开新奇,创新游戏能给大家带来快乐和甜蜜,孩子们在无数次的活动中尝到了甜头,他们的创新水平正逐渐提高,给游戏注入了新的生机。1、为此,我们从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入手,挖掘幼儿内在的创造潜能,陈鹤琴先生曾经说过:“大自然、大社会是我们的活教材,为使幼儿获得更直接、

  20

  更具体的游戏素材,我们加大了教育的信息量,把教育空间延伸到公园,商场,闹市区等,及时把幼儿有创意的作品介绍给大家,欣赏平行班幼儿的作品。在丰富多样的参观活动中,孩子们的观察技能提高了,建构思路拓宽了,建构时能心中有物,物有所指,为使幼儿创造力得到充分的,全面的发展,我们注重为幼儿提供激发想象的环境,提供小组活动的机会,正面强化幼儿的创新举动,将幼儿的主体作用体现在每一个幼儿的积极参与上,注重训练幼儿的迁移、转换能力,使幼儿产生富有迂回变化的思路,从而有了革新和创造。

  2、在平时有些孩子喜爱动手剪贴,在秋天拾落叶的活动中,教师有意引导幼儿用落叶变成各种形态,孩子会用树叶联想,剪贴成各种千姿百态的小动物,他们也会把这些树叶变成小动物形态联想编成不同的童话故事,自说自话,自得其乐。当然,我们并不期望孩子会像牛顿一样,在与树叶的接触中得到灵感,创造出著名的万有引力定律来。对孩子来说,让他们想一想、试一试、做一做,看一看,时时做有心人,随时在联想,最终看到有趣的变化,这就是孩子活动的全部意义,但是我们不能否认孩子在这种独立、自由的活动中,正逐渐地滋长着牛顿式的创新智慧,长大形成习惯,一旦事物之间通过联想而挂起钩来,一种创意在联想中产生,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3、讲究创新方法是为提高创新能力奠基的,为了提高幼儿的创新能力,教师并不一定要去创设“创造角”,设计所谓的创造性活动,因为一旦使得创造依附于某种特定的对象,教育者就会有意无意地将创造物化为创造结果。因此,幼儿创新能力的提高,应交织在日常生活中,融入教学中,教师要抓住幼儿身边发生的每个能激起他们思考、想象以及他们感兴趣的事、物、情、境,让幼儿内在的创新冲动释放出来。

  (三)积极参与,获取创新的成功感1、孩子的创新却比成年人甚至科学家的创新更加可贵,正如蚂蚁负重与人的负重相比一样,尤其难能可贵的是,每个孩子都经常实践创新,而成年人却偶尔为之。这充分表明,虽然孩子的创新能力很弱,但他们从事创新的潜质却十分巨大。儿童期处在创新心理觉醒时期,对一切事物充满渴望和憧憬,他们好奇好问,不受传统习惯努力束缚,敢想、敢说、敢为,有一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创新精神。

  21

  2、科学家、发明家与常人的最大区别,可能就在于这双“发现”的眼睛。苹果从树上掉下来落在地上,亿万人都看到了,但都熟视无睹。唯有牛顿发现了,最终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我们是否曾如此教导我们的孩子去注意去发现?尝试教育让孩子“先试后导”、“先练后讲”目的之一是让幼儿在创设好的探索环境里主动参加尝试活动,自己去发现问题。例如,幼儿练习爬的体育活动,使用尝试教学方法,教师课前为幼儿创设了平地、斜坡,山洞等环境,活动过程中,教师引导幼儿的第一个发现是:幼儿通过随意地在平地上练习爬,发现爬是有很多种方法的;第二个发现是:通过在彩布盖下来回快速的爬以及在各种障碍物上爬,发现不同的地方要用不同的方法爬,这样才会安全。在这样的尝试教育活动中,由于教师能为幼儿创设好探索的环境,做好活动前的准备,重视让幼儿自己去尝试,去发现;再尝试,再发现,因此幼儿的积极性很高,在尝试活动中也就认真地观察,高兴地把自己的发现告诉同伴与老师,长此训练,幼儿逐渐地都能培养出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事实上,善于发现才会善于提问,善于提问才会善于研究,有研究才会有“创新”。

  3、我们知道科学启蒙教育活动本身是一种超越活动,孩子在完成活动的同时也达到了超越的目的。例如:“运沙”活动,教师在为幼儿提供一个用桶运的方法后,鼓励幼儿通过实践得到更多的方法:用袋装、用盒装、用杯子装入等,然后通过观察比较,否定了费时费力的方法,有的幼儿提出远距离运沙可用车运载等方法,这已远远超越了“运沙”这一活动简单的目标。从而激发他们再探索,再创造精神,让幼儿形成创新意识。

  4、每个幼儿都有创造的潜能,每一个幼儿都是创造之人。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教师就要挖掘幼儿的创新潜能,注重幼儿的再创造,让他们通过参与创造活动来展示创新才能,体验创新的快乐,萌发强烈的创新欲望。教师要积极提供幼儿创新素质发展的这一“土壤”和“气候”条件,让幼儿在心理安全、心理自由和宽松、民主、活跃的环境和氛围中,真正激发幼儿主动参与创新活动的热情和积极性、发展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人格。如,在教室墙壁的一处设置“创作园地”,这样可激发幼儿创造动机和兴趣,此外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进行环境布置,以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活动室作品以及墙壁的利用要尽可能以孩子的作品为主要内容,这样可以起到激发幼儿创新热情的作用。

  22

  (四)开拓视野,捕捉创新火花。1、知识是一切能力的基础。没有知识,能力也无从发展。即使智商很高,也可能不会有创新能力的,教师宜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环境,经常利用各种时机引导幼儿接触各种新鲜事物,从城市的发展变化,建筑、交通等设施,农村的田野风光,了解花卉树木的生长特性等。认识事物越多,想象的基础就越宽广,就越有可能触发新的灵感,产生新的想法。那种只想把孩子关在室内,只想让孩子写字、画画、背诗的方法。只会把孩子培养成书呆子,绝不可能培养成有创新能力的人。2、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到处可见,教师们可运用组合法,培养孩子创新。如运用“可乐”瓶通过不同的组合,变换多种造型,创造出一种新事物。同样是一套积木,教师要求幼儿每次组合新的不同建筑。幼儿在活动中体验到了通过不同的组合能创造出新的“产品”的乐趣。3、想象是创新之母,没有想象能力就没有创新能力,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训练孩子的想象能力。(1)多给孩子提供一些富有幻想色彩的书籍。如童话、科幻作品、神话,寓言等。(2)提供给幼儿游戏的材料应是半成品的,能激发幼儿创新灵感,半成品的游戏材料最大的优点就在于能重新去组合,拼装新物体,可供幼儿自由发挥想象,创新的空间余地较大,并能做到“一物多用,以物代物”,不断激发出灵感,闪现创新的火花,从而使幼儿敢于创新,乐于创新。在开发幼儿创新潜能的过程中,我们尊重幼儿的个性发展和创新精神,对他们的创新成果,哪怕是点点滴滴,哪怕是还很幼稚,也一定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如为了发展幼儿的创新能力,我们组织开展了家园小制作活动。在这次活动中,幼儿利用各种废旧材料来制作玩具,如有一名幼儿与教师一起合作,利用吃剩下的薯片罐和橡皮筋,根据力学原理做了一个“橡皮筋动力旋转飞机”。这件既可以玩又具有一定科学原理的小制作,充分展示了幼儿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不可否认,当今的幼教事业地位与日俱增。xx同志曾提出:“科学要从娃娃抓起。”需要强调的是,让幼儿“在游戏中创新,在创新中游戏”的教育

  23

  新理念是十分重要的关键环节。我们还应倡导合作游戏活动,这就是集体创新力的发挥。让不同智慧和思维方式的幼儿在一起学习是很好的,会形成一种团体创新动力,对幼儿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24

  

  

篇三:幼儿园游戏与教学相结合

  而游戏过程中又充满了教育契机教师可以借此捕捉幼儿的兴趣点发现幼儿的认知冲突等并适时适当地介入从而有效提高游戏与教学的效从重视外在到关怀内在所谓外在和内在有两方面含义一是指幼儿的外在表现和内在建构二是指外在于幼儿的教育目标和对幼儿内在兴趣及需求的满足

  幼儿园游戏与教学的整合

  游戏与教学的关系一直为人们所关注。有研究者提出要对游戏与教学进行整合,因为《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提出幼儿园教育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游戏与教学也确实存在互补性和目的的一致性。游戏可使教学更具吸引力,教学则增加了游戏的指向性,两者共同服务于幼儿的发展。甚至有学者提出要以游戏的精神和态度重塑幼儿教育。这实质上反映的是幼儿教育发生了从重视“外在”到关怀“内在”的儿童观、从注重教师“教”到注重幼儿“学”的教学观、从实施分科课程到实施整合课程的课程观三方面的价值转变。

  一、幼儿园游戏与教学的整合1.立足点是对幼儿主体性的关注游戏与教学的目标共同指向幼儿的健康、全面、和谐发展,但两者的实现途径有所不同。教学更多指向将外部知识或经验内化,以使幼儿获得合乎社会需要的知识或技能;游戏则更关注满足幼儿的内在兴趣和需要,强调幼儿发展的主体性。教学旨在促进幼儿有目的的发展,游戏则旨在促进幼儿的自然发展和其主动性的发挥。〔1〕幼儿园教学以促进幼儿最优发展为最终目标,因此,幼儿园的教学活动要切合幼儿的实际发展需要;而游戏是游戏者能动驾驭活动对象的主体性活动,它现实直观地表现为幼儿的主动性、.

  独立性和创造性活动。〔2〕幼儿在游戏中最容易达到情感和精神上的绝对自由,从而获得合乎自己发展需要的满足。从这个意义上讲,将游戏与教学相整合,立足点是关注幼儿的主体性,将幼儿看作是有内在建构能力的独立个体,是一个探索者、发现者。

  2.原则是“教”追随“学”游戏与教学的关系不外乎有“分离平行”和“相互融合”两种类型。教与学间的关系在“分离平行”状态下表现为“以教为主,学依从于教”,在“相互融合”状态下则表现为“以学为中心,教依从于学”。〔3〕“以儿童为中心”、充分相信幼儿有自我建构能力的游戏与教学的整合,遵循“教”追随“学”的原则,即教师相信儿童是主动的学习者,〔4〕充分理解幼儿的独特学习方式,“以学定教”,帮助幼儿有效获得经验。为此,教师要在充分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个体差异、现有发展水平、已有生活经验及其当前和未来生活需要等基础上观察和解读幼儿,并据之反思自身指导策略,以有效推进游戏与教学的整合。3.方式是游戏与教学相互促进游戏与教学的整合宜以“相互促进”的方式进行,如在游戏中穿插教学,或在教学中穿插游戏。真正高质量的教学既要满足幼儿自身的兴趣和需要,又要达到教学活动所应达到的目的;真正有价值的游戏既与教学目标相联系,又要充分保证幼儿兴趣、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成为了教学活动的扩展和爱好等的自我表达,补充。教学活动与游戏的结合易唤起幼儿的兴趣,引发幼儿的自

  愿参与和自主探索;而游戏过程中又充满了教育契机,教师可以借此捕捉幼儿的兴趣点,发现幼儿的认知冲突等,并适时适当地介入,从而有效提高游戏与教学的效果。

  二、游戏与教学整合的实质1.从重视“外在”到关怀“内在”所谓“外在”和“内在”有两方面含义,一是指幼儿的外在表现和内在建构,二是指外在于幼儿的教育目标和对幼儿内在兴趣及需求的满足。传统集体教学活动中,大多数教师会希望形成这样一个“有序”的教学场景:幼儿按部就班规规矩矩参加活动;游戏活动中,教师则常常倾向于放任幼儿漫无目的地玩。这两种状态下幼儿的内在建构往往是很薄弱的。外在的教育目标如果不以幼儿的内在兴趣和要求为出发点,将阻碍幼儿对知识、经验的内化。游戏与教学的整合是从重视“外在”到关怀“内在”的价值转变,这里有两方面表现:一是从重视幼儿的外在行为到强调幼儿的内在建构,二是从注重外在于幼儿的教育目标的实现到强调对幼儿内在兴趣及需求的满足。2.从注重教师“教”到注重幼儿“学”在幼儿园课程改革中,“怎么教”远比“教什么”的问题更有意义。“然而有许多教师把教师角色看作是在具有学术导向性的课堂上对孩子教和管理”,〔5〕这样的定位直接影响到游戏注重教师“教”的活动过程是教师实与教学活动中的师幼互动。.施预设好的教学活动的过程,关注的是如何把幼儿引向预设的目

  标。在开展过程中可能出现两种倾向:一是教师容易忽视或故意回避与期望目标不符的幼儿反应,二是教师为尽快实现预设目标而缺乏对幼儿的耐心等待,急于将结果告诉幼儿。注重幼儿“学”的活动过程则建立在幼儿的已有发展水平和学习需要基础之上,强调幼儿在教师支持下的自由体验和主动建构。

  将游戏与教学整合起来,实现从注重教师“教”到注重幼儿“学”的价值转变,表现在以下三方面:一是教师从权威者转变为支持者,教师关注的是幼儿的内在建构;二是从侧重教师自身的教学行为到侧重对活动情境的创设,让幼儿在与情境中的人、事、物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学习;三是从关注知识传授到重视经验掌握,强调关注幼儿的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表现,〔6〕以及幼儿在活动中的各种体验。

  3.从分科课程到整合课程幼儿园课程的最终目标是让幼儿在不断习得经验过程中获得发展,幼儿的经验具有连续性和整体性。“幼儿有自己的世界,那个宇宙是变化的和流动的,它的内容以惊人的速度在消失和重新组合,具有幼儿自己的生活的统一性和完整性。”〔7〕我们知道,分科课程强调对知识进行分类以便于教师传授,通常采用集体教学方式进行。整合课程则倾向于融合幼儿园课程中的各学科知识,以让幼儿获得连续、整体的经验。将游戏与教学加它注重各领域以整合是从实施分科课程到实施整合课程的转变。.学习的联系和整合,强调让幼儿在活动中获得连续性的经验与学

  习。三、价值转变背景下的实践建议1.善于观察幼儿,为幼儿提供材料支持开展区域游戏活动,是实现游戏与教学整合的有效途径。在区

  域活动中,教师要善于观察。一要通过观察发现幼儿的兴趣点和需求并及时给予支持;二要通过观察及时调整或补充材料。如在手工区中,教师根据幼儿的不同动手能力,按操作难易程度提供了不同的制作材料:一是只需按动物形状剪下就可完成的卡片;二是需剪出动物的各组成部分,通过粘贴才能完成的卡片;三是立体动物模型和制作过程参考图。区域材料有效投放的目的在于满足不同幼儿的兴趣和发展需要,区域中不同层次水平的材料可为处于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提供支持。

  2.与幼儿进行有效对话,适时介入幼儿活动言语交流是师幼互动最直接的方式。要实现有效对话,教师首先要明确对话的目的,抓住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其次要放下身段,通过提问、追问等形式与幼儿互动,或用聊天的方式、商量的语气鼓励幼儿表达;最后,教师要耐心倾听,并适时介入幼儿的活动。如在超市游戏中,“收银员”豆豆离开收银台当起了“顾客”。教师见状并没有要求他立刻回到岗位上去,而是通过简单的对话了解他离开“收银员”岗位的原因,结果发现豆豆是因为觉得“收银员”总是收钱,不好玩,才离开岗位的。于是教.师扮演起了“顾客”,向“收银员”询问起超市开展的特价活动

  来,活动得以继续进行下去。教师的适时介入是整合游戏与教学的重要途径,幼儿也最容易接受。教师可以介入的时机包括:幼儿主动提出游戏有困难时,幼儿间因交流不畅或规则不一产生冲突时,幼儿因角色更换频繁、不专注,游离于游戏之外时,等等。另外教师的介入方式也应有所选择。

  3.挖掘游戏与教学的整合点,巧妙设计和开展活动游戏与教学整合的目的在于使幼儿在游戏与教学两者相互促进的过程中得到发展。教学中未解决的难题、幼儿的兴趣等都可以成为游戏与教学的整合点。如在中班教学活动“扮家家”中,教师发现幼儿很快就熟悉歌曲内容了,在歌唱时还能做出各种动作,于是教师及时组织幼儿开展了“扮家家”表演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进一步加深了对相关知识和经验的理解与体验。

  

  

篇四:幼儿园游戏与教学相结合

  三把游戏融入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存在的问题现阶段推动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成为一种趋势但在这一过程中课程游戏化的效果并不理想主要原因就是没有将游戏与教育活动进行深层次融合开展的游戏教育活动只是停留在表面没有挖掘出游戏本身的教育价值

  如何把游戏融入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

  周晓彤

  摘要:對于幼儿来说,游戏更能激发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将游戏融入幼儿园教学活动,可以更好地培养幼儿的好奇心,激发幼儿的探索精神,让幼儿在游戏过程中更好地发展智力。通过课堂游戏,幼儿的语言技能可以得到有效提高,还可以学会如何与其他同学相处。基于此,本文将分析把游戏融入幼儿园教学活动的作用、问题以及策略,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游戏;幼儿园;教学活动

  一、引言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曾提到,幼儿园要因地制宜地为幼儿创造游戏条件,借助游戏情境的创设,在尊重幼儿生长发育规律的基础上,将游戏融入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因此,幼儿教师要对传统的教育理念进行创新,将“玩”和教育活动进行深入融合,挣脱传统教育理念的束缚和限制,在游戏的过程中不断引导幼儿,全面挖掘幼儿的天赋和能力。

  二、把游戏融入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作用

  首先,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融入游戏,有助于幼儿智力的开发。人在成长过程中,总是会玩一些大大小小的游戏,如小时候经常玩的捉迷藏等。在幼儿阶段,幼儿在玩游戏的过程中,更加在乎的是游戏是否好玩,对于游戏的规则并没有明确的认知,这为教师后续对游戏进行创新提供了良好的空间。幼儿在玩的过程中,身心是轻松愉快的,大脑细胞也比较活跃,小脑袋里经常会冒出一些奇思妙想;而且幼儿阶段的他们始终处于一个不

  断思考和探索的状态中,教师正确的引导有利于提高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记忆力。其次,在游戏活动中,教师可以向幼儿渗透品德教育。幼儿喜欢模仿,并且善于模仿,教师可以抓住这一特征,在游戏中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如通过模仿身边人的正确行为,形成良好习惯。相较于传统的说教教育,这样的教育方式具有极强的优势,更加容易让幼儿接受,使他们掌握基本的行为准则。再次,将游戏融入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可以全面提高幼儿的素质和能力。在游戏的过程中,幼儿的心理和个性都可以得到良好的发展,而且可以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有一些游戏需要同伴之间的相互配合,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总而言之,把游戏融入教学活动可以让幼儿在“玩”中学习,在“玩”中成长,在“玩”中有所收获。

  三、把游戏融入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推动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成为一种趋势,但在这一过程中,课程游戏化的效果并不理想,主要原因就是没有将游戏与教育活动进行深层次融合,开展的游戏教育活动只是停留在表面,没有挖掘出游戏本身的教育价值。对于幼儿来说,游戏是很好的学习资源,不但可以丰富幼儿的生活,还可以发展各方面能力,有利于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此外,在“玩”的过程中,教师也忽略了幼儿的主观能动性。在开展游戏的过程中,尽管针对具体的教育内容设置了特定的教育情境,但是过于扩大了教师指导的环节,没有遵循幼儿心理发展的规律,也没有给予幼儿足够的空间,最终导致幼儿各方面的能力没有得到充分发展。所以教师要明确幼儿才是教育活动的主体这一重要理念,充分调动幼儿的主观能动性。

  四、把游戏融入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的策略

  (一)将游戏与具体教学内容相结合

  (二)自制游戏材料,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将“玩”与教育教学活动深入融合,不但可以加强教育教学活动的效果,还可以让幼儿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自制游戏材料就是深入融合的方式之一。教师让幼儿自制游戏材料,调动其积极性的同时,还提供给他们动手操作的机会和空间。制作游戏材料并不是依靠个人就可以完成的,需要所有游戏成员的共同参与和配合。比如,在“装饰我的幼儿园”游戏环节当中,教师可以提前让幼儿在家中寻找一些废旧的报纸和塑料;然后拿到幼儿园,自己动手动脑裁剪各种各样的装饰。教师可以将班级上的幼儿进行分组,让他们分组完成任务,然后给予综合评价,给出奖励和表扬。在游戏过程中,幼儿的参与积极性得到提高,团队合作意识也得到培养。

  (三)利用多媒体来促进游戏与教学活动的融合

  现阶段,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许多新型的教育形式走进幼儿园,其中就包括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可以更深层次将“玩”融入教育教学活动,全面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可以增强教育活动的趣味性。多媒体可以为幼儿创设出有效的情境,让他们完全投入游戏之中。比如,在体育游戏《龟兔赛跑》中,教师要通过讲述龟兔赛跑的故事,让幼儿明白做人千万不要过于骄傲,要懂得谦虚的道理。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龟兔赛跑的视频,将龟兔赛跑前的故事情节进行导入;在游戏过程中,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龟兔赛跑的儿歌,让幼儿跟随音乐自由动作,充分调动其参与游戏的积极性,为后续游戏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游戏的主要作用就是调动幼儿参与的积极性。科学合理地组织游戏与教育教学活动,可以将游戏与教学活动的内容和目标深入融合,让游戏与教育教学活动形成一个整体。比如,在开展绘画活动“美丽的秋天”时,教师可以将绘画活动和游戏“寻找秋天”完美结合;

  幼儿可以通过在幼儿园内寻找秋天、感知秋天,知道秋天有金黄色的落叶、凉爽的天气、丰硕的果实以及由穿短袖转变为穿长袖的小朋友等。有了这一系列的认识后,幼儿就会对秋天有明确的印象,脑海中关于秋天的画面也变得完整,绘画积极性大幅度提高,从而实现教育教学活动的目标。

  (五)将游戏融入教学评价体系

  将游戏融入幼儿园教育教学评价体系,可以有效发挥诊断、引导和激励等功能。幼儿园教教学活动的评价应当遵循综合原则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游戏评价是幼儿发展评价的新视角、新方法、新途径和新探索,以幼儿全面发展为目标,这种新的评价方法有利于幼儿身心协调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游戏已经融入幼儿园教学评价体系,给幼儿园教育教学带来了无限生机,注入了新的活力。这种新的评价理念有助于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幼儿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

  五、结语

  综上所述,幼儿园的幼儿年纪比较小,认知能力和生活经验有限,而幼儿阶段是人一生发展的关键时期。所以,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幼儿教师必须将“玩”融入教育活动,这也符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素质教育的要求。在开展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时,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要深刻体会到游戏对于幼儿教育的重要性,增加游戏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出现的频率,促进幼儿园课程游戏化,使幼儿在“玩”中快乐成长。

  

  

篇五:幼儿园游戏与教学相结合

  游戏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的运用与融合

  摘要:游戏是幼儿园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必不可少的环节,游戏不仅使教学活动变得更加丰满,也能使幼儿提升学习兴趣和想象力,有利于身心健康的发展。因此本文将会介绍游戏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的运用与融合。

  关键词:游戏;幼儿园教育教学;运用;融合

  引言:幼儿园是孩子离开自己父母最早接触外面的世界的一个地方,孩子思维发展的关键时期是在幼儿时期,这时的他们对外界充满了好奇心,也乐于学习。幼儿园的教育对幼儿的成长和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是帮助幼儿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端正幼儿品行的主要阵地。将游戏融入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可以很好地帮助教师对幼儿进行管理和教育。

  1.游戏在幼儿园教学中的作用

  1.帮助幼儿尽快融入陌生环境,增强幼儿与他人交流合作的能力

  幼儿刚上幼儿园的时候,不可避免地会对陌生的环境产生排斥;以及对陌生人产生恐惧和拒绝。为了减轻这种现象,幼儿园老师可以开展一系列游戏,带动幼儿参与进来,从而打破这种尴尬的氛围,使孩子们尽快融入陌生的教学环境。另外,在幼儿园后来进行的课程中,还可以通过游戏的融合以提高幼儿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玩耍是幼儿园教学过程中提高幼儿情绪、加深幼儿与幼儿之间的情感的好方法,更加可以帮助教师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教学环境,可以说有着很大的好处。

  (二)有利于幼儿个性化发展

  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幼儿的主观作用和个性化开发的重要性也不容忽视。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想法,每一位幼儿心中不同的内心与主观想法造就了他们之

  间不同的差异性,引入游戏教育对幼儿园培养学生个性化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同时也对幼儿的身心健康有着很大的帮助[1]。

  孩子们的思维在幼儿时期才刚刚开始发展,游戏在幼儿学习过程中对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游戏影响幼儿的思维,而思维又引导着幼儿的言行,对幼儿行为进行规范在幼儿时期是十分重要的。当幼儿的思维开始活跃后,他们可以产生许多新颖的想法,进而激发出他们潜在的创新能力。因此在运用游戏互动进行教学时,必须要注重游戏的正确运用。

  1.游戏与幼儿教育的融合更加充分的建议

  (一)教师应该具有更多的游戏运用意识

  幼儿教育是人生的第一基石,幼儿园教师是幼儿教育非常重要的先导。因此幼儿教育中幼儿教师的资格、能力、意识的地位是不可以忽视的。但是很多人老师和教育从业者都觉得游戏是洪水猛兽,学习才是教育事业中的重中之重。在这种传统理念和思维定势的控制下,可以说,百分之八十的教师都没有认识到培养幼儿意识才是教育的头等大事[2]。所以,幼儿教育工作者作为幼儿教育最基层的工作者,他们对此一定要有一个清楚地间接,有一个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另外还要基于先进的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把自己对教学的认知意识融入到幼儿教育的整体过程中。教师必须要解放幼儿的天性,充分发挥幼儿自身的主体性,使他们能够有自主的思想,学会独立思考,更有创造力。教师还可以从传统的游戏中寻找灵感,通过玩游戏的方式来让幼儿学到知识,从而把游戏与教育相互结合,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二)更新资源,改良创新游戏模式

  不管是什么事物,他都有其局限性和适用范围,游戏教学亦是如此。如果教师进行的游戏教学永远只是一个套路,没有新意,那么幼儿将会很容易产生厌倦厌恶的心理。再者,一种游戏只能适用于一种教学场景,不能把一种游戏教学生搬硬套到其他地方。居于让幼儿好奇心强、专注于新奇的事物的心理,幼儿教师要不断更新游戏模式,充分开发教育资源,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新的游戏模

  式,充分利用现有的教育资源,防止因长时间反复游戏而导致幼儿的号召力下降的情况。例如,可以使用室内外组合的游戏模式或亲子模式,使教师和儿童有机结合。

  (三)健全教学考察模式,创新转化应用模式

  笔者认为要从本质出发才能改变当下游戏与幼儿教育结合不良的现状,尽管幼儿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一部分,但它有其独特之处。学前基础教育不是把知识能力放在第一位,而是建立幼儿的基本认知能力,掌握基础知识的运用能力,建立基础社会价值,建立基础自主思维能力[3]。在教学的具体过程中,教学资源丰富的幼儿园可以转变思路,采取更加先进的教学方式,引导幼儿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改变过去死板呆板的教学课堂。

  结语:

  游戏教学模式是有其创新性和创造性,对改善现行的学前教育中存在的枯燥性以及强制性这些问题有着很大的帮助。因为他有着其他教学课程都不具有的趣味性和能动性,可以很好的释放幼儿的天性,还可以改善一些幼儿存在的心理问题,极大地帮助了教师解决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游戏教学模式不仅可以引导幼儿集中注意力、提高对学习的兴趣,还有可能帮助幼儿开发他们的天赋,帮助幼儿提升创造力,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参考文献

  [1]宋梅兰.游戏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的运用与融合[J].当代教研论丛,2020(06):138.

  [2]崔峰.游戏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的运用与融合[J].中国农村教育,2019(29):39-40.

  

  

篇六:幼儿园游戏与教学相结合

  游戏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的运用与融合

  摘要:幼儿自身的心智发育还不成熟,注意力的集中度还不够。幼儿教师较实际教学中,要关注幼儿的这种特性,幼儿园作为幼儿学习的启蒙乐园,在每个幼儿的成长历程中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游戏的教学方式,让幼儿能够玩的开心、学的有用,为幼儿的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游戏教学;幼儿园教育;教学方式;运用;融合

  作为幼儿第一个启蒙校园,幼儿园在幼儿以后的成长中是关键的第一步。有效帮助幼儿自身提高学习效率,激发学习兴趣,都是幼儿教师在教学中的重点。游戏在幼儿教学中的运用,是符合幼儿自身的学习特性的,它极大的调动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帮助幼儿养成自我思维的习惯。幼儿天性爱玩,游戏就是将这种玩的特性游戏化,让幼儿能乐在其中,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加大了幼儿的学习精力投入,帮助幼儿养成学习习惯。通过将游戏融入幼儿教学中,能极大的发挥和引导幼儿天性,呵护幼儿在学习中健康成长,为我国幼儿教育的方式的拓张具有重要意义[1]。

  一、游戏在幼儿园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幼儿本身好动,注意力在一件事物上的停留时间较短,自身的学习和生活习惯都是在摸索养成阶段,相对而言幼儿在这个阶段的可塑性是最强的。游戏是自带趣味性、参与性及多样性的,游戏在幼儿教学上应用,是符合幼儿教学的客观要求的,它让幼儿能在游戏的趣味性中快速投入到教师设定的具体情景中,并积极思考在游戏中的规则与策略。同时在幼儿们互动交流中,相互之间的参与与比拼就会显得更加有趣和热闹,让幼儿之间在游戏中形成稳定的朋友关系,以及相互间的协作精神。再者游戏的种类繁多、方式不一,在游戏中融入各种教学目的也是切实可行和方式多样化的,这就让幼儿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能让幼儿在教学中随时感受到不同游戏带来的新鲜感。因而,游戏教学在幼儿课堂中的应用和融合相关教学目标,能够帮助幼儿更加有效的融入幼儿园的教学环境中。这帮助幼

  儿教师时刻观察幼儿的活动状态与学习状态,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对游戏项目和教学进程进行调整与修改。

  二、游戏教学在幼儿教学课堂上的运用

  游戏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幼儿教师在实际运用中,要充分融合实际的教学目标,切切实实的做到寓教于乐。幼儿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亲近幼儿,调动和调节幼儿的情感,让幼儿处在欢快的气氛中去游戏、去学习。同时教师在引导幼儿游戏时,自身也要融入到幼儿们的游戏中,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

  (一)结合实际生活,让幼儿产生亲近感

  生活中所见所闻,是幼儿接触的第一级知识与经验,幼儿课堂的游戏教学要充分考虑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的特性。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从幼儿熟悉的事物着手,让幼儿在幼儿园的陌生环境中,看到熟悉的事物时,就会减少陌生感带来的不适与拘谨,同时在教学中教师还可制定相关的教学游戏,在游戏中呈现幼儿能看见和触摸的事物,让幼儿在动手和眼观上直接投入自己的学习情绪,尽快的在游戏中沉浸忘我,让自己在游戏中去思考和学习成长。通过这种游戏教学方式,让幼儿快速的投入实际教学中,从自身产生的亲近感转变为在游戏中需求学习的乐趣,这样的教学模式,会极大的丰富幼儿的学习思维,加强了幼儿的动手能力,也让幼儿对事物的认知能力进一步提高[2]。

  (二)活跃课堂氛围,让幼儿积极参与

  课堂的气氛也是教学中的关键要素,教师在教学中,既要快速引导幼儿进入游戏学习的状态,还要保持课堂氛围的轻松愉悦。因为幼儿所处的年龄阶段,让其无法在枯燥的教学氛围中去学习。通过游戏教学的模式,让幼儿与老师之间、幼儿与幼儿之间产生互动,让互动和游戏烘托课堂的活泼愉悦的氛围。同时教师在引导幼儿进行游戏时,要关注每个幼儿的参与状态,根据幼儿的状态表现及时调整游戏进程,保障每个幼儿都能有效的投入和参与到游戏中,去感受集体氛围带来的乐趣。如果幼儿普遍游戏积极性不高、参与性不强时,教师这要评估游戏内容的有效性,以及游戏设定是否满足相应的教学目标,如不满足则及时改进游戏内容,再让幼儿们参与,教师再根据参与情况进行游戏的评价。

  (三)引入多媒体手段,让幼儿掌握主动性

  现在社会高速发展,各种信息设备以逐渐走入幼儿园的教学课堂中,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多媒体工具与手段,让教学模式多样化,让幼儿接触游戏与学习的方式更加广泛。同时教师在制定相关游戏课件时,要充分调动幼儿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让幼儿自主参与、自主思考、自主交流和自主动手的教学游戏,才是最大限度的帮助幼儿掌握学习的主动性。同时教师还可使用对媒体展示,再向幼儿提出有关游戏的问题,让幼儿在游戏准备时能充分的思考游戏规则与游戏要素,让幼儿在游戏过程中更加轻松愉快。

  结语:

  在新时期的教育改革这个大背景下,提高幼儿的核心素养,培养幼儿在游戏中的学习能力,在幼儿园的教的课堂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教师在这个教学领域的探索,需要多交流和不断学习,这样才能更好的应用游戏教学模式提高幼儿的综合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王洪丽.幼儿园教学中游戏与课程相互渗透的策略与方法[J].神州,2020,(28):148.

  [2]马慧娟.浅谈幼儿园教学活动中游戏精神的探寻与重塑[J].考试周刊,2020,(78):167-168.

  

  

篇七:幼儿园游戏与教学相结合

  幼儿园游戏与教学活动融合原则与思路摘要:游戏对于幼儿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幼儿从游戏中可以学习到一些生活的知识和技能,而教学的最终目的也是促进儿童的认知和技能的发展,因此两者之间的目标并不相悖。当前,在幼儿园教育实践中,认为幼儿园要以教学为主,游戏只是偶尔给予幼儿的放松,或者将游戏完全作为规范教学的手段,导致在幼儿教育实践中要么重教学轻游戏,要么用游戏替代幼儿园教育的一切,因此,理解游戏与教学关系,加强游戏与教学活动的融合十分必要。关键词:教学活动;游戏;融合

  一、游戏与幼儿园教学活动融合价值和意义

  我国《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确规定幼儿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游戏是幼儿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幼儿来说生活即游戏,游戏即生活,游戏的价值在于能够再现幼儿的生活世界,而幼儿的学习正是源于生活、回归生活的,所以游戏为幼儿搭建了一个学习的平台。一方面,幼儿在游戏中进行自主学习,通过游戏的途径将学到的各种知识加以练习、巩固、延伸,通过游戏中的言语交往不断扩充词汇量,加快语言能力的发展;另一方面,幼儿通过游戏与同伴之间互动,逐渐学会与他人合作,懂得分享、谦让等良好道德品质,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因此,幼儿园中的教学课程游戏,正是游戏价值的集中体现。教学游戏是教学和游戏的有机结合,是教师根据教学目的,利用游戏因素和形式所编制和组织的具有一定游戏性的教学活动,游戏是作为手段,是为实现教育目的服务的,其本体是教学活动,可见,教学游戏实质就是把教学游戏化,目的是让传统的枯燥无味的教学充满轻松愉快的游戏氛围,让孩子在“玩”的过程中达到特定的教育目标和任务,正如陈鹤琴先生所说:“名义上虽是游戏,但所学的却是很好的东西。”。

  把游戏作为幼儿园教学的手段,顺应了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有利于提高幼儿园教学活动的效率,这是由于幼儿神经活动的特点是兴奋大于抑制,神经系统抑制功能差,极易受周围事物的影响和干扰,导致注意力转移和分散。研究表明,幼儿的注意力只能稳定十至十五分钟,用游戏作为幼儿园的教学手段既顺应了幼儿的天性,又能有效的提高幼儿园教学活动的效率。心理学的研究也表明,幼儿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他们需借助具体的材料和直接的感性经验才能更好地理解言语陈述的材料,因此,运用游戏教学,一方面尊重了幼儿的游戏意愿,让他们自行决定活动的内容与方式方法,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教师对幼儿进行细致观察与积极引导,从而使幼儿的游戏富有教育的意义。幼儿园教学采用游戏的手段,可以让幼儿在游戏中进行“发现学习”,积累丰富的感性经验,这正切合了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符合幼儿的学习特点,从而成为幼儿最佳的学习方式,成为幼儿获取知识的有效手段。

  我们要抓住幼儿这种心理,尽可能创造条件,为孩子设置各种游戏活动,当为孩子提供了拼插玩具时,他能搭出幼儿园、立交桥、商店、游乐园。当你为孩子准备好橡皮泥时,他能捏了各种各样的人物动物;当你为孩子准备剪刀、浆糊时,他能拼出各种你想象出的美丽

  图案。他们在游戏中主动积极,快乐、无拘无束的发挥着丰富的想象力,构建这属于他们自己的五彩斑斓的童话世界。

  二、幼儿园游戏与教学活动融合的原则

  (一)娱乐性与认知性相结合的原则游戏教学的目的首先在于借助游戏的娱乐性以改变儿童对某些枯燥、乏味的传统教学方式的厌倦心理,消除孩子的生理与心理的疲劳,使他们积极地投身到教学活动中去。保证游戏教学的娱乐性除了要遵循游戏活动本身的基本原则和规律,还应注意要使游戏新颖、奇特、出乎意料,这样的性质往往使游戏教学变得更有色彩,使游戏中掌握知识的过程变得引人入胜。但是,游戏教学的娱乐性并不是目的本身,因为游戏教学不只是让儿童玩得投入、玩得快乐,它的根本目的还在于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仅靠形式上的游戏不能使儿童获得规定数量的知识和技能,只有根据一定的教学任务能将教学内容有机地转化为游戏内容,才能让幼儿获得游戏体验的同时也获得认知的发展。(二)自由选择和全面参与相结合的原则自由选择和全面参与相结合的原则是指教师在组织游戏教学时既要使幼儿有自由选择的情感,又要引导和组织全体幼儿参与到规定的游戏之中,并成为游戏活动的主体。坚持自由选择和全面参与相结合的原则,关键是既要给幼儿在活动中以一定的自由,又要有具体措施敦促幼儿去全面参与所指示的活动,措施不应是强迫性的手段,而应是游戏本身的吸引力及适当的规则和要求。教师应创造条件,把指定给幼儿必须做的游戏教学转化为儿童自主的活动。创造条件是指教师要善于使用各种方法,让幼儿对游戏教学感兴趣,让他们极大部分入都能自主自愿地选择这个活动,从而成为游戏教学活动的主体。(三)具体活动和反省抽象相结合的原则游戏活动只是教学的一个手段或环节,完整的游戏教学的组织要求教师能引导幼儿对游戏过程和结果进行反省抽象。具体活动和反省抽象相结合的原则是指教师在组织游戏教学时既要让幼儿有具体实际的游戏活动,又要引导幼儿对游戏过程和游戏结果进行总结和评价,从而帮助幼儿从具体的活动对象及活动过程本身中抽象出概念、定义、原理和解决问题的办法及规律。当教学内容转化为游戏内容时,教学内容中如一个概念、定义、原理或解决问题的方法等,总是以具体的、分散的、感性的形式进入到游戏活动中去的,它们或附着于各种各样的游戏信号物上,或隐藏于解决游戏任务的游戏过程之中,当幼儿深入到游戏活动中后,常常不知不觉地就感知了、记住了、知道了它们。但是,知识的掌握、科学方法和规律的学习,总是要求儿童最终以清晰、确定、统一的形式来贮存于大脑之中。因此,在组织游戏教学时,教师必须引导儿童对自身的游戏行为、游戏信号物、游戏过程进行反省抽象,从而帮助幼儿获得确定、清晰、统一的知识,并逐步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四)师幼主体互动原则幼儿园的游戏教学是教师和幼儿的双边活动,两个主体是相互依存的共同体,在游戏教

  学中,一方面,教师的行为对幼儿有很大影响,幼儿往往是依据教师的要求等来调整自己的行为的,另一方面,幼儿的行为同样会对教师产生很大影响,构成师幼影响的双向交互性。师幼互动不仅仅限于师生之间的相互作用,还对游戏教学中的其他人及其互动产生影响。从横向来看,师幼间的互动会影响其他幼儿和教师与该幼儿间的互动,影响教师与其他幼儿、该幼儿与其他幼儿及其他教师的交往;从纵向来看,则会影响到以后师幼双方本身的互动及该教师和该幼儿与其他幼儿、其他教师间的互动,乃至影响其他幼儿和教师以后与该幼儿和该教师的交往。因此,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对此应有明确的意识,既注意与一组幼儿的互动,同时有意识地与个别幼儿保持经常性的有效的互动。

  

篇八:幼儿园游戏与教学相结合

  游戏与幼儿教学活动的融合

  摘要:游戏是幼儿园的主要活动。教师需要不断研究和反思教学活动,以便更好地促进教学活动的进展。学龄前教师应以游戏形式开展教育活动,以便儿童学习,探索和享受游戏。这不仅可以丰富儿童的生活经验,而且可以激发儿童对活动的兴趣,促进寓教于乐理念在幼儿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实施。基于此,本文就此为论题和切入点,针对将游戏与幼儿教育教学活动融合方法和策略进行阐述,以期为教师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提供一些参考价值。

  关键词:幼儿园;游戏;活动策略

  游戏是儿童最喜欢的活动,是幼儿园各个领域活动的组织和发展的主要形式,也是幼儿园的主要活动形式。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不断研究和反思,深入探究游戏与自身教学活动融合的具体方法和策略,让幼儿在游戏的玩乐中更好地理解、掌握知识,享受学习知识的乐趣。这不仅可以丰富孩子们的生活经历,而且可以激发孩子们对该活动的兴趣。它还可以帮助孩子获得知识和技能,同时提供愉快的情感体验,从而为实现幼儿的全面、健康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

  1.游戏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的重要性

  游戏是儿童的天性,是他们最喜欢的活动。他们在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中起着关键作用。其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游戏提升了儿童的认知水平

  幼儿时期是一个人成长和发展的关键时期,但是在此期间儿童的身心发展仍不成熟,因此幼儿期教育的关键是尽可能促进儿童的整体健康发展。在游戏中,孩子们可以扮演不同的角色,可以激活他们的大脑思维潜能,激发他们的想象力,提高他们解决某些问题的能力并让他们获得更多的经验。此外,游戏活动可以帮助幼儿扩大交流的范围,增进他们对问题的理解和认知,使幼儿的认知水平和社会交往能力得到有效培养和发展。

  (2)游戏促进儿童的多元化发展

  幼儿期是人类成长和发展的关键时期,教育的有效性与儿童的未来成长和发展有关。学龄前教育者应使用有效的方法有针对性地、有计划地开展学前教育活动。游戏活动是实现幼儿教育高效进展的有效方法。具有适当内容的游戏活动可以激发孩子的兴趣和热情,以促进他们进一步参与活动,实现幼儿园教育培训活动的目标。在教游戏时,孩子会思考并记住基本内容,例如内容,规则,游戏方法和注意事项。在整个游戏过程中,他们的大脑和身体动作需要不断地进行协调和协作。从长远来看,通过采用游戏化教学模式,孩子们可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和思维方式,从而促进他们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

  (3)游戏激发孩子们对活动的兴趣

  孩子们很好奇,非常渴望探索。教师会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营造轻松活泼的教学氛围,并根据孩子的特殊身心特征选择合适的游戏类型和游戏方法,从而激发孩子的兴趣,并帮助他们尽快融入游戏中。这不仅可以达到教师教育的目的,有效地完成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需要完成的内容,而且可以使孩子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愉快的情感体验。

  2.制定合理的游戏教学计划

  幼儿和小学生有一些个性差异。幼儿天生就是自然的,喜欢与新事物进行交流,在游戏中具有特殊的情感,并且喜欢在游戏中获取知识。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幼儿园老师逐渐推广了课程游戏化教学的玩法,并得到了孩子和父母的认可。课程游戏是一种考虑到儿童成长特征的教学方法。它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参与儿童活动的积极性,从而达到了学习的目的——快乐学习。首先,使用课程的游戏方法,教师必须充分了解儿童的特征,爱好和需求,并在此基础上对活动内容进行精心、合理地规划。在整个活动发展的过程中,教师扮演着领导者和指导者的角色,引导孩子们积极探索活动中真相,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课程设置的相关性。通过开展丰富多样的活动发展儿童独立探索,思考和协作的能力。因此,制定儿童游戏计划可以充分满足儿童的成长需求以及实际的教学需求。

  3.基于课程玩法的儿童活动发展策略

  (1)营造合理科学的环境

  所有教育活动的发展都需要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这样可以满足幼儿的特殊学习需求,并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因此,教师需要具有专业的教学能力,通过全面了解和掌握周围的事物,以了解儿童各个方面的需求,在此基础上营造合理科学的环境,促进儿童的学习或情感发展的升华。当然,为了提高孩子的认知能力,教师应在充分考虑幼儿身心发展特征的基础上,合理设计多样化的实践活动。例如,教师可以组织诸如“老鹰捉小鸡”和“小鱼吃虾”之类的游戏活动。利用孩子们熟悉的活动可以增加他们的参与度,并促进他们积极探索活动的秘密。轻松愉快的活动环境可以放松孩子的情绪,增加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并更快地提高他们的能力。除了常见的游戏活动之外,教师还应巧妙地将游戏活动与自身的教学内容巧妙融合起来,让幼儿通过游戏的玩乐形式学习相关的知识内容,使幼儿在良好的游戏情境中更为深刻地感知所学知识。

  (2)说明游戏活动的主题

  学龄前教育者在与孩子们进行游戏活动时,需要考虑到课程的具体内容,确定游戏活动的主题,并确保该主题与孩子们的知识和兴趣相关。通过实现主题活动与游戏的融合来调动幼儿的学习热情,为单调、枯燥的主题教学活动增添一抹亮色。

  例如,在开展以“环境”为主题的活动时,为了增强幼儿对环境这一主题及其所表示内容的了解和认识,教师可以首先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给幼儿展示我们周边的环境,让幼儿认识到环境本身是一项空洞的概念,但它又客观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之后,继续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现如今我国的环境中所面临的问题,比如随意乱扔垃圾、随意向海洋、河流中倾倒垃圾等等。播放完相关的视频画面之后,教师可以让幼儿谈谈自己在看到这些画面之后的感受是怎样的,以及我们今后应当怎样做。同时,给幼儿布置一项以“环保”为主题的作业让幼儿在课下完成。孩子完成作业后,老师可以安排孩子展示他们的工作并评估他们

  的工作,鼓励和支持出色的工作,从而通过鼓励孩子并对环境有一定的了解,从而使孩子获得某种成就感。

  (3)使用游戏使体育活动变得有趣

  莱斯加夫特说:“我们应该使用游戏教孩子们掌握运动方法。”在将游戏用于体育活动时,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在选择体育活动的内容时,要考虑到儿童的年龄特征,生活经验。注意这种情况,使孩子可以看到,听到和触摸;创建体育活动的情节和场景,适应和更新比赛规则,并使体育活动更生动,更有趣和更全面,幼儿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也变得高涨起来。

  例如,在体育游戏“机器人突击队”中,孩子们可以扮演机器人的角色,参加诸如测试装甲,克服封锁等游戏。老师指导孩子们在游戏中练习基本动作,基本运动和健身活动。加强和发展幼儿的基本身体动作可以改善幼儿的身体协调性和活动能力,并使他们体验快乐的经历。

  通常,将课程游戏与儿童活动结合起来对于教学活动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并且在整个教育的早期阶段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幼儿园的教育者需要注意课程中的游戏教学,并为儿童实施实际的活动。本文主要介绍课程游戏的重要性以及使课程与儿童活动保持一致以提高儿童教学效果的具体策略。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了解孩子的特征并有针对性地计划教学活动。在真正的整合过程中,有许多实际的教学活动需要幼儿园教育者不断研究,以丰富教学形式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课程游戏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文娅.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和区域活动有机结合的策略研究[A].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2019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技术创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19:3.

  [2]韩月.智慧行走的游戏精神养护幼儿本真的童年——基于“课程游戏化项目”背景下的实践探究[J].华夏教师,2019(21):2-3.

  [3]李芳芳.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适时研究[J].北京:新课程研究,2015:13-15.

  

  

篇九:幼儿园游戏与教学相结合

  幼儿园游戏与教学的整合

  游戏与教学的关系一直为人们所关注。有研究者提出要对游戏与教学进行整合,因为《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提出幼儿园教育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游戏与教学也确实存在互补性和目的的一致性。游戏可使教学更具吸引力,教学则增加了游戏的指向性,两者共同服务于幼儿的发展。甚至有学者提出要以游戏的精神和态度重塑幼儿教育。这实质上反映的是幼儿教育发生了从重视“外在”到关怀“内在”的儿童观、从注重教师“教”到注重幼儿“学”的教学观、从实施分科课程到实施整合课程的课程观三方面的价值转变。

  一、幼儿园游戏与教学的整合1.立足点是对幼儿主体性的关注游戏与教学的目标共同指向幼儿的健康、全面、和谐发展,但两者的实现途径有所不同。教学更多指向将外部知识或经验内化,以使幼儿获得合乎社会需要的知识或技能;游戏则更关注满足幼儿的内在兴趣和需要,强调幼儿发展的主体性。教学旨在促进幼儿有目的的发展,游戏则旨在促进幼儿的自然发展和其主动性的发挥。〔1〕幼儿园教学以促进幼儿最优发展为最终目标,因此,幼儿园的教学活动要切合幼儿的实际发展需要;而游戏是游戏者能动驾驭活动对象的主体性活动,它现实直观地表现为幼儿的主动性、.

  独立性和创造性活动。〔2〕幼儿在游戏中最容易达到情感和精神上的绝对自由,从而获得合乎自己发展需要的满足。从这个意义上讲,将游戏与教学相整合,立足点是关注幼儿的主体性,将幼儿看作是有内在建构能力的独立个体,是一个探索者、发现者。

  2.原则是“教”追随“学”游戏与教学的关系不外乎有“分离平行”和“相互融合”两种类型。教与学间的关系在“分离平行”状态下表现为“以教为主,学依从于教”,在“相互融合”状态下则表现为“以学为中心,教依从于学”。〔3〕“以儿童为中心”、充分相信幼儿有自我建构能力的游戏与教学的整合,遵循“教”追随“学”的原则,即教师相信儿童是主动的学习者,〔4〕充分理解幼儿的独特学习方式,“以学定教”,帮助幼儿有效获得经验。为此,教师要在充分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个体差异、现有发展水平、已有生活经验及其当前和未来生活需要等基础上观察和解读幼儿,并据之反思自身指导策略,以有效推进游戏与教学的整合。3.方式是游戏与教学相互促进游戏与教学的整合宜以“相互促进”的方式进行,如在游戏中穿插教学,或在教学中穿插游戏。真正高质量的教学既要满足幼儿自身的兴趣和需要,又要达到教学活动所应达到的目的;真正有价值的游戏既与教学目标相联系,又要充分保证幼儿兴趣、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成为了教学活动的扩展和爱好等的自我表达,补充。教学活动与游戏的结合易唤起幼儿的兴趣,引发幼儿的自

  愿参与和自主探索;而游戏过程中又充满了教育契机,教师可以借此捕捉幼儿的兴趣点,发现幼儿的认知冲突等,并适时适当地介入,从而有效提高游戏与教学的效果。

  二、游戏与教学整合的实质1.从重视“外在”到关怀“内在”所谓“外在”和“内在”有两方面含义,一是指幼儿的外在表现和内在建构,二是指外在于幼儿的教育目标和对幼儿内在兴趣及需求的满足。传统集体教学活动中,大多数教师会希望形成这样一个“有序”的教学场景:幼儿按部就班规规矩矩参加活动;游戏活动中,教师则常常倾向于放任幼儿漫无目的地玩。这两种状态下幼儿的内在建构往往是很薄弱的。外在的教育目标如果不以幼儿的内在兴趣和要求为出发点,将阻碍幼儿对知识、经验的内化。游戏与教学的整合是从重视“外在”到关怀“内在”的价值转变,这里有两方面表现:一是从重视幼儿的外在行为到强调幼儿的内在建构,二是从注重外在于幼儿的教育目标的实现到强调对幼儿内在兴趣及需求的满足。2.从注重教师“教”到注重幼儿“学”在幼儿园课程改革中,“怎么教”远比“教什么”的问题更有意义。“然而有许多教师把教师角色看作是在具有学术导向性的课堂上对孩子教和管理”,〔5〕这样的定位直接影响到游戏注重教师“教”的活动过程是教师实与教学活动中的师幼互动。.施预设好的教学活动的过程,关注的是如何把幼儿引向预设的目

  标。在开展过程中可能出现两种倾向:一是教师容易忽视或故意回避与期望目标不符的幼儿反应,二是教师为尽快实现预设目标而缺乏对幼儿的耐心等待,急于将结果告诉幼儿。注重幼儿“学”的活动过程则建立在幼儿的已有发展水平和学习需要基础之上,强调幼儿在教师支持下的自由体验和主动建构。

  将游戏与教学整合起来,实现从注重教师“教”到注重幼儿“学”的价值转变,表现在以下三方面:一是教师从权威者转变为支持者,教师关注的是幼儿的内在建构;二是从侧重教师自身的教学行为到侧重对活动情境的创设,让幼儿在与情境中的人、事、物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学习;三是从关注知识传授到重视经验掌握,强调关注幼儿的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表现,〔6〕以及幼儿在活动中的各种体验。

  3.从分科课程到整合课程幼儿园课程的最终目标是让幼儿在不断习得经验过程中获得发展,幼儿的经验具有连续性和整体性。“幼儿有自己的世界,那个宇宙是变化的和流动的,它的内容以惊人的速度在消失和重新组合,具有幼儿自己的生活的统一性和完整性。”〔7〕我们知道,分科课程强调对知识进行分类以便于教师传授,通常采用集体教学方式进行。整合课程则倾向于融合幼儿园课程中的各学科知识,以让幼儿获得连续、整体的经验。将游戏与教学加它注重各领域以整合是从实施分科课程到实施整合课程的转变。.学习的联系和整合,强调让幼儿在活动中获得连续性的经验与学

  习。三、价值转变背景下的实践建议1.善于观察幼儿,为幼儿提供材料支持开展区域游戏活动,是实现游戏与教学整合的有效途径。在区

  域活动中,教师要善于观察。一要通过观察发现幼儿的兴趣点和需求并及时给予支持;二要通过观察及时调整或补充材料。如在手工区中,教师根据幼儿的不同动手能力,按操作难易程度提供了不同的制作材料:一是只需按动物形状剪下就可完成的卡片;二是需剪出动物的各组成部分,通过粘贴才能完成的卡片;三是立体动物模型和制作过程参考图。区域材料有效投放的目的在于满足不同幼儿的兴趣和发展需要,区域中不同层次水平的材料可为处于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提供支持。

  2.与幼儿进行有效对话,适时介入幼儿活动言语交流是师幼互动最直接的方式。要实现有效对话,教师首先要明确对话的目的,抓住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其次要放下身段,通过提问、追问等形式与幼儿互动,或用聊天的方式、商量的语气鼓励幼儿表达;最后,教师要耐心倾听,并适时介入幼儿的活动。如在超市游戏中,“收银员”豆豆离开收银台当起了“顾客”。教师见状并没有要求他立刻回到岗位上去,而是通过简单的对话了解他离开“收银员”岗位的原因,结果发现豆豆是因为觉得“收银员”总是收钱,不好玩,才离开岗位的。于是教.师扮演起了“顾客”,向“收银员”询问起超市开展的特价活动

  来,活动得以继续进行下去。教师的适时介入是整合游戏与教学的重要途径,幼儿也最容易接受。教师可以介入的时机包括:幼儿主动提出游戏有困难时,幼儿间因交流不畅或规则不一产生冲突时,幼儿因角色更换频繁、不专注,游离于游戏之外时,等等。另外教师的介入方式也应有所选择。

  3.挖掘游戏与教学的整合点,巧妙设计和开展活动游戏与教学整合的目的在于使幼儿在游戏与教学两者相互促进的过程中得到发展。教学中未解决的难题、幼儿的兴趣等都可以成为游戏与教学的整合点。如在中班教学活动“扮家家”中,教师发现幼儿很快就熟悉歌曲内容了,在歌唱时还能做出各种动作,于是教师及时组织幼儿开展了“扮家家”表演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进一步加深了对相关知识和经验的理解与体验。

  

  

篇十:幼儿园游戏与教学相结合

  这意味着幼儿园教学不再仅是一个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凭借书本把知识对象化控制情感以获得客观精确知识的过程更是一个幼儿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凭借自己的情感直觉想像灵性等去直接直观的感受体味领悟去再认识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

  浅谈游戏与幼儿教育的融合

  -----放手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

  【摘要】游戏从教育方面说是儿童的优良教师,、儿童可以从游戏中认识环境,了解物体;也可以从游戏中强健身体、活泼动作;还可以从游戏中锻炼思想,学习做人。总之,游戏是幼儿的需要,是幼儿的学习,是幼儿的生活,是幼儿教育的重要形式。所以,幼儿教育尤其应当给孩子充分的游戏机会,寓学习与游戏中,使游戏与幼儿教育相融合,让幼儿得到完美的游戏生活。

  【关键词】幼儿游戏学习

  游戏,也就是通常意义上的玩,但儿童的游戏却不同与成人的玩,它有其独特的意义和价值。游戏是适应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最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最为幼儿所喜欢。通过游戏,儿童锻炼了肢体,训练了思维。丰富了情感,也学会了如何与人交往。可以说,儿童就是在游戏中成长,学习,发展的。

  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儿童对游戏是爱好的,应满足这个爱好,不但要有游戏的时间,而且要让游戏渗透幼儿的生活,儿童的整个生活是游戏”。游戏不仅使幼儿情绪愉快,而且是他们的一种严肃的活动,正如苏联教育家克鲁普斯卡娅指出的:“游戏对于学前儿童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游戏对于他们是学习,游戏对于他们是劳动,游戏对于他们是重要的教育形式。”

  近年来,随着《幼儿园工作规程》的贯彻和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大多幼儿园在幼儿教育中日益重视游戏与幼儿教育的融合。但也要看到,当前广大幼教工作者对儿童的游戏认识还很不一致,对游戏的意义和价值也有不同的看法。其中有游戏无益论。“勤有功,戏无益”一直是人们用以告诫孩子要努力的一句名言。特别是在当前片面追求智力的思潮影响下,部分家长和教师把早期教育简单理解为早期智力开发,片面强调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习惯和运用。表现为将小学阶段的学习内容提前到学前阶段,剥夺孩子游戏的权利,以腾出时间来“学习”。家长的这种拔苗助长,急功近利的心态也影响了教师,为了迎合部分家长的这种心态,一些教师便处处压抑儿童好玩的天性,向孩子灌输“贪玩的孩子不好”的观念,而用生硬的方式强迫孩子学习那些并不适应他们当前水平的知识技能(如学写字等),或者用简单粗暴的“填鸭式”教学破坏那些对儿童来说原本是美好的事物的形象(如绘画等)从而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在此,我们一定要树立正确的游戏观,在幼儿教育中开展游戏,让幼儿快乐学习,快乐生活,其中之一就是放手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

  一、幼儿游戏的重要性

  实践证明游戏是幼儿最基本的活动,它最符合幼儿生理和幼儿心理特征。因为,也是幼儿最基本的活动。因为幼儿在游戏中特别是在创造性游戏中可以无拘无束地,创造性地,反映周围的事物,模仿成人的劳动、学习、生活等活动,反映出对事物的态度,幼儿有强烈的求知欲和模仿成人的社会实践活动的要求。但是,幼儿本身的身体情况以及知识和技能水平的限制,不能完成成人的学习,劳动的任务,这就产生了幼儿的愿望和心理上的矛盾,而幼

  儿在游戏中就能解决这一矛盾,使幼儿得到极大的心里满足。因此,在幼儿教育中实施游戏性教育,在游戏中发展儿童想象力,促进儿童感官的迅速发展,促进儿童各种心理过程更快,更好的发展,促进儿童优良的个性品质的成长和形成。

  而且在幼儿教育中,幼儿学习的主要方式是“玩”,即在游戏中学习。游戏是他们的思考、验证、创造、吸取知识的方式,是他理解并适应周围世界的方式,游戏为孩子思维、情感、社会行为等早期综合素质发展奠定了基础。那种“填鸭式”“传授式”教育,将幼儿大部分活动时间放在纯粹的技能训练和不符合孩子心理特点的超前学习知识上,即使产生短暂的效应,其意义也不大,对于孩子今后的成长迅速发展是没有太大价值的,有些急于求成的做法,甚至有害无益。

  所以,要关注幼儿的整体性生活就不能忽视游戏作用,让游戏在幼儿教育和幼儿生活中充分发挥作用

  具体地我们都认识到游戏能有力地促进幼儿体、智、美、德几个方面的发展。

  第一、游戏可促进幼儿身体发育,有利于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在体育游戏和音乐游戏中,有运动量大的活动也有运动量小的活动。有全身运动也有局部运动,加上许多游戏在户外进行,幼儿可以接触阳光,呼吸新鲜空气,血液循环,新陈代谢,各个系统的功能均能得到加强。

  第二、姆林斯基说;“游戏犹如火花,他点燃了探索求知的火焰。”的确孩子们要反映和再造他们参观过的周围社会自然环境,以及反映在作业中学习过的故事、童话、诗歌、音乐、舞蹈的内容,首先就要记住这些作业的内容,情节,并要用自己的语言和情感创造性的表达出来,在这个过程中就促进了儿童思维、语言、记忆、注意、情感、意志等方面的发展,儿童的语言运动中枢神经也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完善,儿童的智力在迅速发展。

  第三、戏可以促进幼儿优良道德品质的成长。当幼儿与伙伴们一起游戏时,他们的与同伴发生争吵吃了亏时,就要学习如何正确对待挫折和挫伤。另外,幼儿在游戏思想情感开始、向社会化发展。为了能与伙伴一起玩,他要控制自己的行为,如果中,在教师和家长的正确引导下,模仿成人对事物的正确态度,反映成人美好的思想情感,有助于形成幼儿良好的品德。

  第四、游戏能培养幼儿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游戏一般离不开音乐和美术活动。幼儿在玩“小剧院”游戏时,需要表演节目。在玩“娃娃家”“商店”等游戏时,需要装饰和美化;玩“照相馆”游戏时,需要画画“照片”。这些都离不开美育。

  而且,游戏还是师幼信息和情感交流的纽带。

  案例:我变了(背景9:20中班游戏活动)

  教师在指导幼儿做游戏,她让每个幼儿到创设的活动背景“亲情树”里面去找来自己的照片,然后想其他小朋友介绍。完了以后教师让小朋友拿出自己的小镜子,来照镜子,并说;“小朋友们照照镜子观察一下自己与刚才在照片上看到的相片有什么变化。

  教师走到小雪跟前,小雪有点拘谨地看着老师。教师蹲下来。拉拉小雪的手轻柔的说:“小雪好几天没有来幼儿园了,去了外婆家是吧/老师可想你了,你想老师吗?”小雪的脸上显出快慰的神情,接连着点头。教师伸出手在小雪红扑扑的脸上反复抚摸着。

  “小雪一定在外婆家吃了许多好东西,那么照照镜子看,你变了吗?”小雪一边听凭老师的抚摸,一边细声细气回答:“长胖了。”教师听后笑出了声,随即亲了亲小雪,对她说;“真好,在照照镜子,看看还有什么变化。”小雪高兴的拿着小镜子认真的照着。

  通常无论在对幼儿教师进行培训还是对他们的工作业绩进行评估之时,人们都会把“喜欢孩子、热爱孩子”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项目,但是。透过“我变了”这个案例。我们真切的感受到,教师在和小雪的游戏过程中所表露出来的情感并非他职业角色的需要,那时一种发自教师心底的对小雪的喜爱之情,是一种互动中一方对另一方所怀有的一种非常自然的人际情感。提及滋生这种情感的动因,一方面也许是那句俗语“日久生情”所揭示的社会心理学中关于人际互动行为与人际情感状态的一个通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无论是友好还是敌对,一般都是和常见到的人彼此建立起来的——当然是和我们认识的人。”这一原则意味着一个人和另一个人越接近,彼此之间互动行为发生的机会就会越多,也就越容易了解对方,容易对对方产生好感(当然也有可能是相反的情感)在幼儿园里,教师与幼儿可谓朝夕相处,事事相关,预期的或者是现实的密切而有频繁的互动往来,是教师喜欢幼儿的基础;是另一方面,幼儿特有的童稚与率真,特有的与成人世界不同的思维方式与表达方式常常会在不经意之间流露出自己的需求,唤起教师心中美好的情感体验,表露幼儿的心声,进而让师幼之间多一份沟通与了解。

  除此之外,游戏还有助于儿童更好的适应社会生活,促进儿童社会性的发展。

  游戏之所以成为儿童期的主导活动,是与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分不开的。随着儿童身心的发展,一方面渴望参加成人的社会生活,一方面经验、能力有限,这就决定了儿童只能以游戏为主导活动。游戏是想象和现实生活的一种独特结合,是人的社会生活的一种初级形式。这就决定了儿童的游戏在很大程度上具有社会的性质和内容,因而可以构成一定程度上的儿童社会,从而使儿童的各种社会能力得到发展。在游戏中,儿童可以从他们的父母、老师和同伴那里学习游戏中所需要的态度和技能,如顺序、转换、分享、合作,以及理解他人思想和情感的能力等。同时,由于游戏的集体性在游戏中对已感知的东西的重复就不仅是在行动中进行,而且也可以在有效的谈话形式中进行。这种谈话和言语的交流无疑可以促进儿童语言能力的发展,使儿童更快更好地掌握语言这一人类特有的交流工具。总之,在各种形式游戏中,儿童渐渐习得作为一名社会成员所应当具备和掌握的社会技能和品质,使儿童能够更好的理解和适应这个社会,从而有助于儿童社会性的发展。

  总之,游戏像一面镜子,反映出幼儿,是怎样对认识的世界进行取舍,再造的,在游戏活动中可以进一步窥探幼儿的启蒙阶段为他们各个方面的发展奠定一个坚定的基础,为今后的事业和生活道路创造灿烂的前景。

  一、“游戏”儿童才是健康儿童

  (一)游戏就是学习。

  孩子成长的过程有一个基本的需要是学习的需要,但是儿童最初的学习方式几乎可以用两个字概括,那就是游戏。在无拘无束的玩耍中,孩子不仅丰富了自己的触觉、听觉、视觉、味觉等经验,是学会了学习,同时玩也培养了健康的身心。

  (二)游戏就是生活

  对于孩子来说,游戏就是生活的全部。孩子玩的过程包含众多因素,重要的因素有四种:

  1、自发性;游戏是孩子为实现自己的欲望而形成的自发性活动,是由孩子亲自决定,亲自选择的。生活中某一情节,某一事件,某一物质都可以引起孩子玩的欲望。

  2、情绪的展现。孩子在玩的过程中,会流露出愉快、兴奋和喜悦的情绪。游戏给他们带来无穷的乐趣,孩子们能在游戏中愉快的了解未知事物,在游戏中实现自己的愿望,而令孩子感兴趣的游戏是经过自发的选择而采取的行动,他们愿意以自己的力量克服在其中产生的任何困难。

  3、想象力的发挥;在玩的过程中,孩子能充分想象,进而产生强烈的表现欲。因此,多数的孩子喜欢玩变化无穷的原始素材。如沙土、积木等,正是由于这些可以塑造孩子创新意识的原始素材的存在,孩子才能无休的玩下去。

  4、自由的行动;游戏本身就给了孩子自由的空间和适当的环境,使孩子可以自发性地开始玩耍,产生愉快喜悦的情绪体验,拓展自己的创造能力,发挥想象力,发展潜力。这些因素起源于生活,又促进孩子在生活中快乐的玩。游戏既能促进孩子想象和思维的发展,又能开发孩子的潜力。

  (三)游戏是智能教育

  游戏对孩子的影响相当深远。最初,孩子不一定会主动跟大家玩,只是在旁边和自己的朋友做同样的游戏,但是他们会慢慢的融入团体的游戏中,甚至,后来为了争玩同一种玩具与其他发生冲突。在发生冲突时,孩子们才知道原来别人和自己的立场不同。为了和朋友一起做游戏,他们会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对方,并且慢慢的学会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思考问题。可见孩子在游戏中了解了基本的为人处世之道。孩子们在一次又一次的玩耍中渐渐长大,渐渐懂事了。

  每一次的玩耍中都能让孩子收获很多。例如:孩子在玩沙时,发现泥土加水会变软,用泥土制成的容器却能够盛水。孩子们由此了解泥土和沙子的性质。另外,孩子们在捏撮泥土时,可以将泥土变成圆的、扁的、长的等各种形状,这就有助于培养孩子对素材的特征及形状大小等方面的辨别能力。又如孩子在玩泥过程中采用堆积,搓揉等手法,成功的制作了一些自己喜欢的东西,这以制作过程又让孩子感到了成功的喜悦。

  三.游戏与幼儿教育融合应遵循的原则

  (一)游戏让孩子自己选择

  儿童对游戏活动具有支配和控制的权利和能力,包含儿童对游戏活动的决定权和参与权。教师应在了解儿童已有的基础上,引导儿童共同参与游戏环境的创设,为儿童提供丰富的游戏环境及均等的游戏机会,让儿童按照自己的意愿自由选择游戏,以及自己的方式进行游戏,在与材料和伙伴的相互作用中共同分享游戏带来的快乐和学习彼此的经验,促进儿童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的发展。

  自己选择“今天玩什么。”游戏是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自愿的进行活动,所以教师经常问孩子们“今天你们想做什么游戏呀?”孩子们会争先恐后的发言:“开诊所”、“丢手卷”“捉迷藏”-----这么一问,孩子们会觉得:游戏是我们自己的,我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游戏。他们选择的游戏可能是一些没有太多乐趣或我们认为无意义的游戏,也可能是一些已经玩了又玩的游戏,但却是他们钟爱的。因此我们就可以,就应该尽可能去满足他们游

  戏中学习的欲望。也只有通过他们自己的选择后,他们才会玩的尽心,学的开心,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自己选择“怎么玩,如何玩”。游戏都有规则,有的是明显的规则,有的是隐藏的规则。游戏的规则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也可以在孩子选择了“今天玩什么”后,在来问问:“你们想怎样来玩这个游戏那”此时,他们会提出各种各样的规则要求,有的是合理的,有的则不是合理的。当一个游戏提出多种玩法时,我们就可以让他们去试一试,在试过了之后他们就会自己得出一个结论-——这样玩是最好的“。从而真实的表现他们的心理状态,反映他们的发展水平。

  自己选择“我来做XX”。角色是幼儿游戏的主要部分。孩子们主动去玩的游戏常常是角色游戏。但其它游戏中也有角色的存在:幼儿的智力游戏有角色,如“开超市”游戏,有人当顾客,有人当收银员;幼儿的体育游戏有角色,如传统的“老鹰捉小鸡”娃娃和小熊跳舞“有人当洋娃娃,有人当小熊-----平时在玩游戏过程中老师分配角色,而不会给孩子自己选择的机会。这往往忽略力偶啊一些孩子的表演欲望,抑制孩子表演能力的发展,作为幼儿教师就应该给予孩子们自由选择角色的机会,激发他们主动而大胆的去表演。也可以让他们通过多次选择不同的角色表演,去试一试,比一比,挖掘自身优势选择出结合自己的角色。

  自己选择“用什么玩”。孩子们对游戏材料的要求,主要不在于它们的外表形象,而在于这些材料是否能成为玩具,是否能利用这些材料进行游戏。游戏材料虽然是代替品,但孩子们对它们还是有一定要求的。他们常常自发的就地取材,周围有什么样的材料,就用什么材料。如拿积塑高楼大厦,火箭、机器人等等。一次和孩子们玩“医院”的游戏,其他材料都有了就差“针管”没有,孩子们就给我建议“用毛笔当针管”我尊重了孩子们的选择。后来在游戏中,我发现他们还用别的东西(筷子、木棒、吸管)来代替针管。所以任何一种事物在孩子们的手中,都可以想象成游戏中的玩具,只要给孩子相象的空间,他们的创造能力就会自然而然的产生。

  自己选择“什么时候玩,玩多久”。游戏最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最为幼儿喜爱,最能调动幼儿的积极性。所以,孩子们常常玩了还想玩,总也玩不够。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在游戏前先问问:“你们愿意什么时候再玩这个游戏/你们还想玩多久”?让他们自己选择合适的时间来继续玩。

  撒开手让幼儿按自己的意愿,独立自主的去选择游戏的方式、方法、规则要求、角色材料,让幼儿更深的体会“玩中学,学中玩”的快乐,从而也体现出游戏是幼儿基本活动的真谛。

  (二).在游戏中把握师幼互动的节奏

  游戏是幼儿自主自由的活动,但并不意味着成人或几教育者对游戏中的儿童放任自流。让幼儿在游戏中发展自主性,并不是不要规则,如果没有规则,儿童不可能学会控制自我冲动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自由和规则本身就是相对独立的。这与“没有红灯的约束,就没有绿灯的通行”是一样的道理。

  游戏作为儿童的基本活动,被纳入教育的活动当中。就成为教育儿童,发展儿童的手段或形式。儿童游戏的过程就是教师给儿童施加教育影响的过程。只有当教师与儿童在游戏中相互作用,游戏促进儿童学习与发展的功能才能发挥出来热。然而,在教师与学前儿童的相互作用过程中的节奏又是教师利用游戏教育儿童,促进儿童发展的关键环节。

  节奏是有关速度的问题。在教师与学前儿童的互动过程中也存在着节奏的问题。正如成人和小孩在一起走路,成人一步是小孩子的两步.如果成人不放慢自己的脚步,小孩子就会在后面跑的气喘吁吁.所以,当我们和孩子说话,一起走路时.我们都会自觉不自觉的放慢自己的速度以适应幼儿的速度.但是在幼儿教育过程,成人却常常犯忽视儿童学习速度的错误,往往急于用自己的想法代替儿童的想法,不给他们思考探索的时间,不给他们与伙伴互动.”磨合’的时间,往往指望一提出问儿童立即给出”正确答案,一次活动“立竿见影”马上看到结果,因造成了学前教育学中存在的肤浅化,形式主义的问题,往往是儿童的学习停留在对手教师语言的机械重复上,成为一种“口头上的学习”。这种倾向不仅在于课堂教学中,同样也存在于游戏活动中。教师总是按自己心目中“好游戏”的标准来指导幼儿游戏。通过在活动中的,从以下九个方面谈谈把握好师幼互动节奏的认识:

  1.把握好师幼互动的节奏,有利于活动教学目标的实现。

  如在开展开发幼儿智力的一个数学游戏“帮朋友回家”中,我看到那些涂有不同颜色的几何图形卡片时,便认为可以在游戏中教幼儿学会分类。于是,我先让幼儿玩游戏,为画面中找回所缺的几何图形,然后又让幼儿根据图片的颜色,形状分类。幼儿最终按要求完成了任务,然而整个活动过程对幼儿来说,变的索然无味,也未能激发幼儿的兴趣。这个活动的何在?经过思考,发现自己能够把握游戏与学习分类联系起来,应该说是很好的创意,当然,也完成预定目标。但是,问题在于没有把握好与幼儿互动的节奏。急于通过一次活动就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让幼儿按不同标准分类。于是本来可以非常生动有趣的游戏变成了烦闷无聊的课。把这个游戏活动的师幼互动节奏稍稍变动,让全体幼儿都参与活动,变着法让他们在游戏过程中了解图片的特性。经过一段时间后,更换游戏方案让幼儿在教师内找出与图片颜色一致、形状相同的物体,然后很自然的提出按事物的不同性质(颜色、形状)分类。经过以上实例证明,这个活动以渐进式方法来组织与指导为好,应当有不断深入的延伸活动,不宜以一次活动解决所有而问题的思路来组织,这里的关键就是要把握好与儿童互动的节奏。

  2、.把握好师幼互动的节奏,有利于增强活动的趣味,使幼儿在心理上更积极的参与游戏过程。

  在幼儿园,我们经常看到教师用一种“开商店”的游戏来让幼儿记忆教师先前教过的知识,如说出一样物品(例如香皂)的特征,但不许说这件物品得名称。通常一个幼儿被请到前面来当“顾客”,教师当“售货员”,其他幼儿在后面静坐旁观,这种游戏只要求幼儿记忆背诵,幼儿自己不用主动思考与探索,而且这种游戏只是发生在教师与单个幼儿之间的一问一答,绝大部分幼儿不会耐心坐着听。对于大多数作为旁观者的幼儿来说,这种游戏是没趣为的,他们不可能在心理上参与游戏过程。

  3、.把握师幼互动节奏可以促进幼儿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

  刚从师范院校毕业的叫教师往往会发现,以前在学校中学习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离具体的教学情境太远,几乎无法在现实当中发挥作用。而在同时,我们对幼儿的了解,对课程的把握,对教学的构思,和同事的协作等方面存在着很多的困惑。如何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解决种种困惑呢?途径之一就是师幼共同游戏,把握师幼互动的节奏。幼儿教师以游戏伙伴的身份加入活动,站在幼儿的角度去把握教学尺度。然后通过反思性学习形式形成新的信念体系及专业实践

  策略以及自己独特的“教学知识”和“实践智慧”。从而冲“破思维定势”,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敏感性,促进自己专业能力的发展,步入优秀教师的行列。

  4、.把握师幼互动的节奏是幼儿视界融合的体现

  把握师幼互动的节奏就要求幼儿教师站在孩子的角度用一种“平视”的眼光去看,去观察,去发现儿童对人,对事所持的各种内在尺度,也即是他们对其他人所给予的各种期望、企盼、要求等。它既不是“俯视”也不是“仰视”,而是与儿童的目光在同一地平线上的“相接”。正是通过这种相接,教师的眼睛通向了儿童的生活与心灵,去理解他们的“几多欢乐,几多愁”,了解他们所具有的独特的内在尺度,肯定他们的动机、意愿、需要与冲动。这种平视它所能,所要体现的是一种“视界融合”,在这种融合中,所看到的就不仅仅是儿童的现实,也看到了他们的可能;不仅看到他们的突然,也看到他们的应然;不仅看到了他们的今天,也看到了他们的明天。而这一切都是为了我们的教育,我们的幼儿教师能够为儿童们设置一种合理,充分发展的环境与条件,也使他们能够在被理解中充分享受儿童生活的幸福。

  然而,教师怎样才能在活动中把握好师幼互动的节奏:

  1、.把握好与幼儿的互动节奏,就要求教师站在儿童的角度,以“假如我是孩子”的心态体现儿童可能兴趣与需要,不要仅仅以“我想怎样教”来设计活动;同时,还要求教师在实际活动过程中,敏感的觉察到儿童真正的兴趣,需要什么,能够及时的调整自己的活动目标及步骤。

  2、要把握好与儿童的互动节奏,要求教给儿童时间和空间去探索、思考,要提供条件,鼓励支持儿童去验证自己的想法,哪怕是“错误的”想法。要允许儿童去“犯错误”不要急于用成人认为“正确”的方法或观点去框住儿童的头脑。

  3、要把握好与儿童的互动节奏,要求教师把学习看作是一个发生在内部的,需要一定的时间的渐进过程。即使是成为也不一定通过听一次课就能全部理解和掌握教师所讲的全部内容。成人可以通过复习来整理,帮助自己深化认识,然而,儿童是不能像成人那样做的。他们的理解发生在活动过程中,这个过程需要时间,需要重复。因此,不要指望儿童可以通过一次活动或一节课就可以真正理解。人的经验是多次实践积累的产物,但实践积累是一个需要时间的过程。

  4、要把握好与儿童的互动节奏,要求教师像平时放慢说话和走路的速度,以适应儿童说话,走路的速度一样,以儿童“学”的速度为标尺定出自己“教”的速度,而且还要适应每个幼儿的学习速度,因为不同的儿童,学习速度是不同的。教师不要拽着儿童的手,生拉硬拽的强迫儿童跟着自己“跑”。

  总之,教师在儿童游戏过程中,可以“教”很多东西,包括游戏本身的技能也可以用很多的方法来“教”。教育实践的游戏中愉悦性与教育性的统一,是教师与儿童教与玩的互动。在学前儿童的游戏过程中,教师把握好师幼互动的节奏是利用游戏教育儿童,促进儿童发展的关键环节,而保证游戏指导的科学性、合理性的前提和基础,就是尊重儿童游戏的主体性,发挥儿童的自主性、积极性、创造性。

  幼儿园将游戏与幼儿教育融合是对于传统幼儿园教学中以灌输和教授为主的教学方式而言的,是以游戏为基本特征的一种教学观和教学方式。它是以幼儿的积极参与,全身心的投入为前提,以幼儿的自主体验和自我体验为核心,以促进幼儿和谐为目标的教学。这意味着幼儿园教学不再仅是一个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凭借书本把知识对象化,控制情感,以获得客观、精确知识的过程,更是一个幼儿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凭借自己的情感、直觉、想像、

  灵性等去直接、直观的感受、体味、领悟,去再认识,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游戏与幼儿教育融合是一种价值取向,指引着教师教学观念的改变,促进教师关注幼儿在教学中的独特体验,感受个性化的发展,关注幼儿知、情、意的协调发展,而不是单纯追求静态知识的学习。浸润着游戏色彩的教学过程不是师幼之间简单的知识“授—受”过程,而是教师与幼儿之间共建,共享教学和生命意义,实现生命完整与和谐的过程。

  从灌输和教授为主的教学方式到以游戏为主的教学方式,这不仅仅是教学组织方式的改变问题,更涉及到教育观念深层次的变革。这是对幼儿教育的重视,更是对人的关注。将游戏与幼儿教育融合不仅仅是教与玩的融合,更是情感、体验、教育、人性的和谐的整体性融合。

  参考文献[1]刘晶波师幼互动行为研究南京师大学出版社1999.12[2](美)CarolE.Catron&JanAllen著王丽译学前儿童课程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7[3](美)HildaL.Jackman著杨巍等译早期教育课程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9[4]幼儿教育导读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2004.9[5]教育期刊2006.11[6]上海教育科研2002年第1期

  

  

篇十一:幼儿园游戏与教学相结合

 如何把游戏融入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

  周晓彤

  摘要:對于幼儿来说,游戏更能激发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将游戏融入幼儿园教学活动,可以更好地培养幼儿的好奇心,激发幼儿的探索精神,让幼儿在游戏过程中更好地发展智力。通过课堂游戏,幼儿的语言技能可以得到有效提高,还可以学会如何与其他同学相处。基于此,本文将分析把游戏融入幼儿园教学活动的作用、问题以及策略,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游戏;幼儿园;教学活动

  一、引言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曾提到,幼儿园要因地制宜地为幼儿创造游戏条件,借助游戏情境的创设,在尊重幼儿生长发育规律的基础上,将游戏融入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因此,幼儿教师要对传统的教育理念进行创新,将“玩”和教育活动进行深入融合,挣脱传统教育理念的束缚和限制,在游戏的过程中不断引导幼儿,全面挖掘幼儿的天赋和能力。

  二、把游戏融入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作用

  首先,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融入游戏,有助于幼儿智力的开发。人在成长过程中,总是会玩一些大大小小的游戏,如小时候经常玩的捉迷藏等。在幼儿阶段,幼儿在玩游戏的过程中,更加在乎的是游戏是否好玩,对于游戏的规则并没有明确的认知,这为教师后续对游戏进行创新提供了良好的空间。幼儿在玩的过程中,身心是轻松愉快的,大脑细胞也比较活跃,小脑袋里经常会冒出一些奇思妙想;而且幼儿阶段的他们始终处于一个不

  断思考和探索的状态中,教师正确的引导有利于提高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记忆力。其次,在游戏活动中,教师可以向幼儿渗透品德教育。幼儿喜欢模仿,并且善于模仿,教师可以抓住这一特征,在游戏中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如通过模仿身边人的正确行为,形成良好习惯。相较于传统的说教教育,这样的教育方式具有极强的优势,更加容易让幼儿接受,使他们掌握基本的行为准则。再次,将游戏融入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可以全面提高幼儿的素质和能力。在游戏的过程中,幼儿的心理和个性都可以得到良好的发展,而且可以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有一些游戏需要同伴之间的相互配合,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总而言之,把游戏融入教学活动可以让幼儿在“玩”中学习,在“玩”中成长,在“玩”中有所收获。

  三、把游戏融入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推动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成为一种趋势,但在这一过程中,课程游戏化的效果并不理想,主要原因就是没有将游戏与教育活动进行深层次融合,开展的游戏教育活动只是停留在表面,没有挖掘出游戏本身的教育价值。对于幼儿来说,游戏是很好的学习资源,不但可以丰富幼儿的生活,还可以发展各方面能力,有利于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此外,在“玩”的过程中,教师也忽略了幼儿的主观能动性。在开展游戏的过程中,尽管针对具体的教育内容设置了特定的教育情境,但是过于扩大了教师指导的环节,没有遵循幼儿心理发展的规律,也没有给予幼儿足够的空间,最终导致幼儿各方面的能力没有得到充分发展。所以教师要明确幼儿才是教育活动的主体这一重要理念,充分调动幼儿的主观能动性。

  四、把游戏融入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的策略

  (一)将游戏与具体教学内容相结合

  (二)自制游戏材料,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将“玩”与教育教学活动深入融合,不但可以加强教育教学活动的效果,还可以让幼儿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自制游戏材料就是深入融合的方式之一。教师让幼儿自制游戏材料,调动其积极性的同时,还提供给他们动手操作的机会和空间。制作游戏材料并不是依靠个人就可以完成的,需要所有游戏成员的共同参与和配合。比如,在“装饰我的幼儿园”游戏环节当中,教师可以提前让幼儿在家中寻找一些废旧的报纸和塑料;然后拿到幼儿园,自己动手动脑裁剪各种各样的装饰。教师可以将班级上的幼儿进行分组,让他们分组完成任务,然后给予综合评价,给出奖励和表扬。在游戏过程中,幼儿的参与积极性得到提高,团队合作意识也得到培养。

  (三)利用多媒体来促进游戏与教学活动的融合

  现阶段,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许多新型的教育形式走进幼儿园,其中就包括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可以更深层次将“玩”融入教育教学活动,全面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可以增强教育活动的趣味性。多媒体可以为幼儿创设出有效的情境,让他们完全投入游戏之中。比如,在体育游戏《龟兔赛跑》中,教师要通过讲述龟兔赛跑的故事,让幼儿明白做人千万不要过于骄傲,要懂得谦虚的道理。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龟兔赛跑的视频,将龟兔赛跑前的故事情节进行导入;在游戏过程中,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龟兔赛跑的儿歌,让幼儿跟随音乐自由动作,充分调动其参与游戏的积极性,为后续游戏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游戏的主要作用就是调动幼儿参与的积极性。科学合理地组织游戏与教育教学活动,可以将游戏与教学活动的内容和目标深入融合,让游戏与教育教学活动形成一个整体。比如,在开展绘画活动“美丽的秋天”时,教师可以将绘画活动和游戏“寻找秋天”完美结合;

  幼儿可以通过在幼儿园内寻找秋天、感知秋天,知道秋天有金黄色的落叶、凉爽的天气、丰硕的果实以及由穿短袖转变为穿长袖的小朋友等。有了这一系列的认识后,幼儿就会对秋天有明确的印象,脑海中关于秋天的画面也变得完整,绘画积极性大幅度提高,从而实现教育教学活动的目标。

  (五)将游戏融入教学评价体系

  将游戏融入幼儿园教育教学评价体系,可以有效发挥诊断、引导和激励等功能。幼儿园教教学活动的评价应当遵循综合原则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游戏评价是幼儿发展评价的新视角、新方法、新途径和新探索,以幼儿全面发展为目标,这种新的评价方法有利于幼儿身心协调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游戏已经融入幼儿园教学评价体系,给幼儿园教育教学带来了无限生机,注入了新的活力。这种新的评价理念有助于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幼儿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

  五、结语

  综上所述,幼儿园的幼儿年纪比较小,认知能力和生活经验有限,而幼儿阶段是人一生发展的关键时期。所以,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幼儿教师必须将“玩”融入教育活动,这也符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素质教育的要求。在开展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时,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要深刻体会到游戏对于幼儿教育的重要性,增加游戏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出现的频率,促进幼儿园课程游戏化,使幼儿在“玩”中快乐成长。

  

  

篇十二:幼儿园游戏与教学相结合

 本文通过对幼儿园教育教学中结合幼儿自身开展的实际需求以多种形式的游戏化课程促进游戏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的运用与融合全方面搭建适合幼儿成长的健康环境为提升幼儿的行动力想象力创造力而不断前进保障幼儿的健康成长以及快乐教育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浅谈游戏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的运用与融合

  作者:于倩来源:《神州·下旬刊》2020年第02期

  摘要:本文通过对幼儿园教育教学中,结合幼儿自身发展的实际需求,以多种形式的游戏化课程,促进游戏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的运用与融合,全方面搭建适合幼儿成长的健康环境,为提升幼儿的行动力、想象力、创造力而不断前进,保障幼儿的健康成长以及快乐教育。

  关键词:课程游戏化;整合活动;健康成长

  引言:

  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幼儿园的教学也越来越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重视,当前很多先进教学理念也都涌入幼儿园的教学工作,游戏作为幼儿教育的基础和中心思想,同时也是幼儿日常生活最基本的活动内容。通过游戏的运用和融合,有效改善幼儿教学的难点、痛点。

  一、游戏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性和特殊意义

  游戏作为幼儿园教育教学中,最重要的教学模式之一,它不仅仅能开发幼儿智力,还能发掘幼儿潜能,对于幼儿的成长有着无比重要的意义。同时,幼儿时期,孩子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玩是幼儿的天性使然,与其让幼儿在教室中枯燥地学习,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会固化幼儿的学习思维,抹杀幼儿的天性,严重损害了幼儿健康成长。因此,要选择适合幼儿身心发展和成长方向相适合的授课模式,既要满足幼儿自身的需求,也要满足幼儿的健康成长,让幼儿们在充满阳光的环境中汲取知识的养分,还能保障身心的健康发展,综合提升幼儿的自主能力、思考能力、表达能力。全面提高幼儿的综合素养。

  二、游戏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的运用与融合的策略

  (一)表演类游戏可以提高幼儿综合素养

  幼儿园教育应以游戏为主导,为幼儿提供良好的游戏空间、游戏时间、游戏道具等条件,使幼儿更积极地参与游戏。同时让幼儿自由选择想要进行的游戏,并且对游戏内容给予支持和帮助。

  例如《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这个故事,很多幼儿都耳熟能详,因此,教师可以先将故事主要脉络交代清晰,让幼儿自发选择想要表演的角色,通过对角色的理解,将故事的内容表达清晰,完成一段舞台剧的呈现。这种扮演类游戏不仅可以提升幼儿的表达能力,还能锻炼幼儿的理解能力,表演能力,对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有着积极作用。同时,幼儿园可以将这种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表演类的游戏逐步扩展,比如一些故事中没有详细介绍的人物,或者没有展开的内容进行二次加工,如王子是从哪里来的?小矮人天生就是矮个子么?等一些列问题引发幼儿的深思。将故事的情节更加细化,也体现了幼儿的创造力,想象力。这些能力的提升,都会影响到幼儿的各个方面,无论是待人接物,还是言谈举止,都会有质的突破。游戏不仅能解放幼儿快乐至上的天性,更能提高幼儿整体的综合素养。

  (二)游戏中要体现趣味性、目的性

  幼儿教育中,要把握好游戏的有效运用和完美融合。其中之一就是要充分认识游戏的趣味性和目的性。例如在实际应用当中,很多教师过于强调理论知识,反而忽略了游戏的趣味性和目的性,没有引起幼儿的兴趣和关注,反而是幼儿的反感和排斥。因此,单一的突出游戏,弱化了教学内容,也会将游戏的意义丧失。同时,趣味性和目的性的缺乏,游戏也难以发挥它的真实作用。所以,幼儿园教师要将游戏科学地运用和融和,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抢凳子”游戏中,如果教师一味地强调凳子的重要性,最后幼儿在追逐的过程中,很有可能发生摔倒,甚至受伤,这类游戏在趣味性和目的性没有充分的考量,也没有深入地运用和融合到教学过程中。因此,这类的游戏就是不推荐教师使用的。

  相反“萝卜白菜蹲”这个游戏同样是肢体运动类游戏,但是它就会极大地减少伤害的发生,同时,在游戏的过程中,幼儿通过蹲起训练,可以锻炼身体,提高自身核心力量的稳定性。不仅如此,游戏还能提高幼儿的听力、反应能力、协调能力等综合能力。这个游戏本身又充满了强烈的趣味性,针对提高幼儿的综合素质有所裨益,是完美地融合和运用到教学中的典型游戏。

  (三)创新游戏模式

  当前的幼儿教育,内容粗糙,形式单一,教学模式过于传统无法满足当下多样化、多元化的教学理念。突出游戏的运用和融合就显得尤为重要。尽管游戏在内容上普遍具有一定的趣味性,但是多次重復、内容单一的游戏也会让幼儿失去兴趣和吸引力。游戏的核心价值就丧失了。为了降低幼儿对游戏的疲惫感、厌倦感,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资源,游戏资源。将游戏的内容、结构、主题、知识体系等进行相应的升级和改造,同时要结合幼儿的喜好内容和游戏种类,结合当下的流行元素,充分挖掘和开发备受幼儿喜欢的高质量游戏,更好的发挥游戏价值,充分地运用和融合好游戏的作用和意义[1]。

  (四)营造良好的游戏氛围

  幼儿的教育教学,如果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可以起到是事半功倍的作用,为此,幼儿园教师在实际的幼儿教学过程中,时刻注意自己的语言的准确性、幽默性、趣味性。要以平易近人的态度去感染幼儿,让幼儿放下戒备心理,毫无压力、充满兴趣地加入到游戏当中,如此才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能体验了游戏的娱乐性,又能收获丰富的知识。作为幼儿教师,要积极鼓励幼儿参与游戏,体验游戏。让幼儿能够突破自己,勇于表达,同时,对游戏的内容可以展开幼儿的头脑风暴,发挥他们的想象力。

  例如组织幼儿进行诗歌朗诵,将背景音乐和服装道具综合运用,让幼儿有着强烈的参与感和使命感。在朗诵过程中,教师要拍摄系列短片,这些短片可以提高幼儿的认真程度,同时对营造气氛起到推进作用。在未来的时光里,这些美好的记忆都将是幼儿最美好的回忆[2]。

  结论:

  综上所述,本文以游戏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性和特殊意义来探讨分析,提出相应的运用和融合措施,来帮助教师真正重视游戏教学,积极营造轻松、快乐的教学氛围,让幼儿可以发挥充分地想象力、创造力、行动力。

  参考文献:

  [1]崔峰.游戏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的运用与融合[J].中国农村教育,2019(29):39-40.

  [2]康忠艳.游戏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的运用与融合[C].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年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教师教育论坛资料汇编(二).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179-181.

  

  

篇十三:幼儿园游戏与教学相结合

 游戏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的运用与融合

  摘要:游戏活动就是通过在游戏中引导幼儿进行相关知识学习的一种教学方式,从而向幼儿传达一定的知识以及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幼儿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同时对幼儿身体各项技能的开发具有良好的促进意义。新时代背景下,在幼儿园教育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回归幼儿的本性,不要对幼儿提出过高的要求,而是应该顺应幼儿的基本发展规律,合理地设计益智休闲的小游戏,更好地辅助幼儿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认知,不断地开发幼儿的智力,对幼儿的健康成长也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游戏;幼儿园教育;运用策略

  引言:

  新课改背景下,人们越来越重视幼儿园教育的效率和质量。所以,在幼儿园教育过程中,教师应该对幼儿进行积极的引导,不断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教师应该抓住幼儿喜欢做游戏的心理,合理地将游戏活动运用到幼儿园教育过程中,通过一定的游戏教学,可以使幼儿能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相关的活动中去,可以使得幼儿保持一种积极乐观的心态,投入到相应的学习与研究中。

  一、幼儿园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

  在当前时代背景下,许多教师虽然在幼儿园教育过程中运用游戏活动,由于教师未能树立正确的游戏活动意识,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许多游戏并没有经过严格的审核,教师只是在网络和生活中引荐一些常见的游戏,过分追求游戏的趣味性,并没有合理地针对幼儿基本的发展情况进行有效的情境创设。同时,许多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认为游戏活动只是简单地带领幼儿进行适当的益智游戏,并没有在游戏活动过程中,积极地对幼儿渗透相应的德育知识以及对各项基本技能的渗透与教育。所以彻底将游戏活动变成了教师带领幼儿玩游戏的课程,导致幼儿园教育并没有实际的意义,并没有对幼儿进行合理地引导和教育,只是起到

  了代替家长照顾孩子的作用,对幼儿基本能力的提升以及智力的开发并没有起到丝毫的作用[1]。

  二、游戏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的运用与融合策略分析

  (一)教师应该合理地选择相应的游戏活动

  在幼儿园教育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当前时代发展的核心背景以及幼儿的成长,选择一些对幼儿智力开发以及身体各项机能开发都有意义的小游戏。同时,这类游戏还要充分保证幼儿的人身安全。比如在幼儿园教育过程中,幼儿园教师每天都会组织幼儿进行相应的体操活动。教师就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地运用游戏活动,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喜好,在网络上寻找一些流行的儿童歌曲,并编排一些简单的动作,对幼儿进行相应的引导和教育。使得幼儿能够在固定的时间学习与模仿教师的动作与声音,共同完成体操训练的内容。比如教师在队伍前面进行引导的时候,可以结合相应的音乐。教师可以对幼儿说:“小猫咪走来了,小猫咪走来了,大叫了三声”,然后引导幼儿说“喵喵喵”。然后教师再跟着音乐节奏说:“小羊羔蹦蹦跳跳着走来了,小羊羔蹦蹦跳跳着走来了,也同样叫了三声,”然后引导幼儿进行相应的声音模仿:“咩咩咩”。然后再结合相应的动作,共同完成相应的体操训练。这样一来,教师不仅可以有效地带领幼儿学习相应的体操,还能够在训练活动过程中不断地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身体模仿能力,一些动作的模仿还能够不断地锻炼幼儿自身的身体协调能力,对幼儿各个方面的发展都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同时也会使得幼儿以积极乐观的心态投入到相关的活动中,能够与教师进行有效的互动,教师也可以更好地把握每一位幼儿的精神状态,可以有效地为幼儿的学习与发展更好的保驾护航[2]。

  (二)基于角色扮演,合理创设游戏活动情境

  新时代背景下,教师应该积极地基于角色扮演合理创设游戏活动情境,将游戏带入课堂可以很好地加快课堂进度,使幼儿产生兴趣。幼儿的天性爱玩,提起游戏就非常活泼,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做一些促进学生之间感情的游戏,让幼儿画出自己喜欢的动物或人物,做成面具戴在头上,或者送给别人。然后去向别人介绍这个人,幼儿们一个人扮演一个角色组成故事,最后可以上台表演。例如,在

  教师讲解到《小鸡和小鸭》相关内容时,就可以让同学们画小鸡和小鸭,幼儿一人扮演小鸡一人扮演小鸭,上台表演故事,激发了幼儿想象力也刺激了幼儿的美术能力和交际能力。教师也可以通过其他的益智小游戏来增加学习的趣味性,使得幼儿充满旺盛的生命活力,持续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还能够基于情境创设,不断地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可以极大地提升幼儿园游戏活动情境创设的效率。

  三、结束语

  新时代背景下,在幼儿园教育过程中,教师不能仅仅按照传统的教学观念,而应该合理地顺应时代的发展,根据幼儿当前的发展与成长规律,合理地运用游戏活动。同时,教师首先要树立正确的游戏活动意识,能够合理地选择对幼儿产生较大作用的游戏。同时,在游戏中教师还要合理地渗透德育知识,注重引导幼儿形成良好的品质习惯,对幼儿自身价值观念的养成也具有良好的导向作用,对游戏活动在幼儿园教育中的运用效率的提升也具有极大的促进意义。

  参考文献:

  [1]赵晓杰.游戏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的运用和融合[J].祖国,2018(1):1.

  [2]王莉.游戏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的运用和融合[J].考试周刊,2018(49):1.

  

  

篇十四:幼儿园游戏与教学相结合

 幼儿园授课授课设计及游戏交融

  幼儿园授课和游戏的交融

  摘要:随着社会各界对幼儿教育重视程度的加深,我国幼儿园授课也日渐侧重对授课质量的提升,作为当下幼儿教育改革发展的主要方向,幼儿园游戏与授课的有机结合日渐成为了幼儿园授课主流发展方向。本文解析了当下幼儿园授课中授课和游戏结合的发展情况,并针对幼儿园游戏授课的睁开方法及特点进行了简要解析。

  要点词:幼儿园教育游戏创新交融作为幼儿自主的活动现象,游戏不但充分表现了少儿的内心思想,并且对其发展和身心素质的培育也至关重要。在幼儿园教育的睁开中,授课和游戏的结合是见教师将技术和知识等内容以游戏活动的形式表现出来,并经过组织幼儿参加,将知识和技术教授给幼儿学生,进而使其在游戏的过程中,完成知识结构和内容的掌握。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诚然游戏和教育相互矛盾,但在幼儿园授课的实质睁开中,两者则拥有相同的目标,既促使幼儿的身心发展,这也是幼儿园游戏授课的意义所在。一、幼儿园授课和游戏结合的重要意义

  1/6

  幼儿园授课授课设计及游戏交融

  (一)促使师幼关系的发展在幼儿园教育的实质睁开中,教师也幼儿间的关系直接影响着教育睁开的质量,因此在幼儿园游戏授课的过程中,必定侧重重申师幼关系。幼儿园授课和游戏的有机结合,是在教师和幼儿合作的前提下完成的,这就促使幼儿在游戏中更加主动的接触教师,也为教师供应了与幼儿交流合作的机遇。如在“画鱼”的游戏中,教师带领学生在以大海为背景的画纸上画鱼,尔后教师可以针对不经过形态的“鱼儿”编排故事游戏,并带领幼儿扮演鱼儿睁开游戏。教师经过对不相同学生的作品进行议论,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经过带领学生游戏进一步必定了幼儿的作品,这就使学生的自信心成立的同时,有效的缩短了幼儿和教师之间的距离,为授课的睁开确定了牢固的基础。(二)培育并增强幼儿的合作意识游戏的基本要求是参加主体之间的合作,因此在幼儿园睁开授课和游戏的交融也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合作意识。教师在带领学生进行集体游戏的过程中,幼儿作为游戏的主体,在游戏睁开的过程中不断的产生着思想触碰和语言交流,游戏的睁开促使了幼儿主体间的交流和体验,也使幼儿们的合作精神可以获取一致性培育。如在睁开“拼图”游戏授课中,学生在分

  2/6

  幼儿园授课授课设计及游戏交融

  组的情况下完成拼图任务,这不但锻炼了学生识图和着手的能力,也使学生成立起团队合作的意识。其他,游戏在睁开过程中,学生也会产生竞争的意识,不相同小组之间“拼图速度竞争”意识会有效促使幼儿完成游戏,这也在幼儿能力的挖掘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三)成立并培育幼儿的创新思想创新意识的培育在幼儿园教育阶段十分重要,教师经过在游戏过程中提问,或让幼儿亲身参加到游戏实践中,可以使幼儿充分展现其思想内容,这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促使幼儿的创新意识的发展。在幼儿创新思想的培育授课中,最具代表性的授课游戏就是“猜图游戏”。在课堂授课中,教师先在黑板上画出一个图形或轮廓,尔后让学生分别发言,说出自己的依照图形猜出的事物。在这个授课游戏进行的过程中,由于学生思想的活跃性和创意性,因此没有标准的答案,教师要依照不相同的答案内容给学生以必定,这在很大程度上促使幼儿创新思想的发展。二、幼儿园授课和游戏结合的授课要求(一)教师和幼儿协作创立游戏环境在幼儿园授课的实质睁开中,授课和游戏的结合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同理合作才可以有效完成,教师经过和学生合作睁开游戏,不但可以利用授课和游戏拉

  3/6

  幼儿园授课授课设计及游戏交融

  近和学生的距离,也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情绪,进而有效调治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在“睡觉游戏”的过程中,教师第一说明游戏规则:教师说‘天黑了,睡觉啦’,学生就要做出睡觉的动作,可以趴在桌子上,也可以靠在椅子背上,教师说‘天亮了,起床啦’,学生就要张开眼。经过这一游戏,教师和学生共同创立了游戏环境,不但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也有效调治了学生的情绪。

  (二)提升教师游戏化授课的意识和涵养由于幼儿在学习过程中无法完好依照教师的要求,并且表现出极大的自主性,因此为了更加有效的拘束幼儿学生,教师必定采用授课游戏化的授课策略,以有效集中幼儿学习的注意力。在游戏性的授课过程中,为了高效率的实现授课和游戏的有机交融,教师必定充分发挥教育技术,使其在授课中可以促使授课游戏化的实现。在游戏化授课睁开中,教师要正确应用游戏化理念睁开授课,经过在授课中科学合适的引入游戏元素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幼儿活动和思想的积极性获取激发,进而更加主动的参加到授课活动中。(三)增强幼儿在幼儿园授课中的主体性授课睁开过程的实质在于主体的认知和学习,因

  4/6

  幼儿园授课授课设计及游戏交融

  此,在幼儿园的游戏化授课中,也应第一保证幼儿学生地位的主体性。教师在授课的实质睁开中,游戏元素的融入会有效提升幼儿的积极性,而这也要请教师可以对幼儿的表现做出“合理”的判断和议论。针对“猜图授课游戏”进行解析,由于图形所对应的事物没有详尽性,因此教师在办理学生答案时都应予以必定,并结合学生的答案进行对应的议论。在授课和游戏的结合中教师予以充分必定,这不但有力保证了幼儿在授课中的主体性,也有效的成立起了幼儿的自信心,这对于幼儿的成长拥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照文件:[1]黄金钟,刘义?~.试析幼儿园教育中游戏精神的缺失及其影响[J].南京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0):15-30[2]杜威.综述我国幼儿教育发展的现状及问题的办理方式[M].华东师范大学初版社.2014:25-36[3]王春艳,刘子健.论幼儿授课的游戏品德[M].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2(5):6-16[4]马腾霄.当下教育中以游戏精神实现授课和游戏交融的有效方式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3作者简介:张亚娟(1980-)女,汉族,陕西旬邑人,二级教

  

篇十五:幼儿园游戏与教学相结合

 幼儿教育中游戏与幼儿课程的融合实践

  摘要:在幼儿园游戏化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应该通过游戏化的教学,让幼儿将自己的整个身心参与到游戏中去,体会游戏带来的快乐。教师在进行游戏的过程中,要通过多种方式的游戏,帮助幼儿提升经验,享受游戏。同时,教师也可以根据教学主要内容进行辅导游戏化的多种方式,将游戏巧妙地嵌到幼儿园的课程之中,让幼儿能够在游戏中获得快乐的学习体验。

  关键词:幼儿;课程游戏化;融合

  1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首先,游戏可以促进儿童智力发展。幼儿期是人生的重要时期,也是智力发展的关键阶段。在幼儿园老师的正确引导下,孩子们可以不断锻炼思维能力,丰富想象力,逐步促进智力的发展。其次,游戏可以提高孩子的身体素质。在幼儿园教育中,教师可以鼓励孩子参加跳绳、接力跑等运动,让孩子在游戏中锻炼身体,在适当的运动中增强体质。第三,游戏可以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孩子的心智还没有成熟,容易依赖别人,所以建立孩子的自信心很重要。孩子可以独立完成,并愿意参与到游戏当中,自信心会大大增强,会有成就感。最后,游戏可以培养孩子积极探索的好习惯。幼儿时期的一些良好行为会影响他们的生活,因此对孩子行为习惯的培养也需要受到幼儿教师的重视。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让孩子独立完成游戏,积极探索和尝试一些新事物,保持良好的探索习惯,对孩子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身心健康都非常有益。

  2幼儿教育中游戏与幼儿课程的融合

  2.1教学活动小组化

  2.1.1以组为单位的项目化教学手段

  由于孩子们不成熟且情绪易激动,因此他们在参加地区运动会的过程中会随时改变他们的想法。教师应根据孩子的具体表现给予表扬和鼓励,并不断激发他

  们参加区域性游戏的热情,使他们在得到老师的认可和称赞之后能够增强参加游戏活动的自信心。因此,在儿童区域性运动的发展中,做好评估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同时,这也对幼儿园老师的观察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幼儿园老师在游戏中关注每个孩子,及时发现孩子的优缺点。在评估儿童时,教师应使用清晰的语言指出创新游戏的方向。

  2.1.2探究式的人人参与模式

  为不同地区的活动创造良好的环境,并通过游戏进行课程教育,为活动区域创建环境并设计游戏,以使儿童可以在自己的区域中进行选择、自由思考、合作、交流和探索。设计的活动区域的环境不仅应具有层次和教育功能,还应具有灵活的表达形式,以满足课程游戏开发的需求。例如,为可以学习语言知识的儿童开展区域性活动,组织诸如“寻找食物的小动物”“送南瓜”“捉蜻蜓”等活动,以便儿童可以锻炼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手、脑、嘴来提高自己的语言组织能力,这将对儿童的健康成长起到积极作用。

  2.2融合家校教学资源的拓展性,进行课堂主题环境的创设

  教师在进行幼儿教学的过程中,应该与家长进行合作,教师要及时地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反映幼儿的状况。并且由于这个阶段孩子的年龄比较小,那么教师在与家长沟通的时候就要及时反映幼儿的情况,将幼儿在学校中的表现讲给家长。同时,教师也要向家长询问幼儿在家里表现得怎么样?通过这样的双向反馈,就能够更好地掌握幼儿的情况。在进行幼儿教学的过程中,为了让幼儿能够健康地成长,那么教师应该与家长进行合作,发挥家长的作用,通过对课堂主题环境的创设,为幼儿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比如,在进行幼儿园的教学时,教师应该主动地与幼儿的家长进行沟通,要与幼儿家长有一个合适的联系,教师在最开始可以与家长说一些与教育无关的事情,了解一下幼儿的家庭环境,这样对幼儿的教育就能够有更多的帮助。接下来,教师就可以将幼儿在幼儿园的情况主动地和家长进行反映,然后与家长进行交流。在进行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将幼儿在幼儿园的照片拍摄下来展示给家长,这样家长就能够了解到幼儿在幼儿园的情况。除此之外,教师应该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了解一下家长对幼儿的期待,然后通过这样的沟通对幼儿进行更好的教学。教师在与家长进行沟通的过程中,

  应该让家长参与到幼儿的教学活动之中,让家长一起合作为班级的环境创设,或者是一些亲子活动做出更好的策划。为了让家长能够更好地参与到幼儿教学中,那么教师就可以给家长发放一些“亲子游戏问卷”,让家长和孩子一起完成问卷上的题目,然后让幼儿将这个问卷带回来,通过这样的方式,教师就可以从侧面看出家长对学校的了解是什么样的?同时也可以让家长对幼儿园有一个更深的认识,对教师的教学工作有更大的支持和给予理解。

  2.3游戏的选择要注重趣味性

  在幼儿教育过程中,在采用游戏教学法时,不仅要注重将教学内容融入游戏中,还要根据孩子的身心特点,增加游戏的趣味性。这样既可以愉快地完成教学任务,又可以在游戏过程中达到教学目的。如果在游戏中加入过多的教学知识,会降低游戏的趣味性。如果单纯地玩游戏,是无法完成知识的传授的。因此,在游戏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让孩子快速融入游戏,激发他们的兴趣,再将教学内容引入游戏,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如何在游戏开始时吸引孩子的兴趣?这与游戏的选择密切相关。一套有趣的游戏让孩子们在轻松的氛围中锻炼思维能力。例如,在设计游戏时,老师可以将孩子们喜欢的动画内容融入其中,让孩子们扮演角色,提高孩子对事物的理解能力,增强他们辨别是非的能力。

  结束语

  教师也应该通过设计多种元素的方式,不断地增加游戏的种类,全面锻炼幼儿的能力,如果只是单一的游戏,幼儿玩起来可能时间一长就会产生一种不耐烦的心理,也不会产生游戏的热情,那么教师就应该通过变换不同的游戏,或者让幼儿自己进行游戏的设计,增加幼儿玩游戏的乐趣,更好地帮助幼儿在幼儿园中获得良好的成长。

  参考文献:

  [1]韩雪蛟.幼儿教育中游戏与幼儿课程的融合研究[J].作文成功之路(上),2018(06):52.

  [2]许莉萍.幼儿教育中游戏与幼儿课程的融合[J].新课程(综合版),2018(05):185.

  

  

篇十六:幼儿园游戏与教学相结合

 游戏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的运用与融合

  摘要:幼儿阶段是接受新知识的最佳时期,也是幼儿智力高速发展的重要阶段。将游戏化教育方法和教学模式应用至幼儿园教育体系中,可以通过多样化教学策略进行充分展现,促使幼儿全面体会游戏学习模式的趣味性和多样性特点,全面提升幼儿教育整体质量和教学效率。文章主要对游戏在幼儿园教学中的运用策略展开论述。

  关键词:融合;教育;游戏;幼儿园

  前言:幼儿会本能地对各种游戏产生兴趣,并从游戏中学习和收获快乐。在这样的情况下,通过将游戏教育与幼儿教育进行较好的融合,可以很好地保证幼儿园教育的趣味性,让幼儿通过不断的活动和游戏完成发展目标,让幼儿在玩乐中进行学习,从而提高幼儿教育的质量和效率。

  1.游戏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的作用

  1.1提升幼儿的注意力

  在年龄因素的限制下,幼儿在日常生活和学习过程中很难将自身的注意力长时间集中在某个范围内,这也使很多幼儿园教育教学质量难以得到有效提升。通过对游戏进行运用,教师可以让幼儿更多地将自身的注意力集中在游戏过程中,在游戏的同时完成各种生活常识、基础知识的教育教学。与此同时,游戏的开展也可以让幼儿更多地通过自身的活动和思想建立对生活的认识,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幼儿积极地参与游戏活动,最终帮助幼儿形成良性的循环,形成专注的能力,培养良好习惯。

  1.2提高教师工作质量

  开展游戏的方式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培养幼儿的注意力、思维能力,这为幼儿园教育教学的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传统的幼儿园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常常面临各种问题,加上幼儿的想象能力和理解能力不足,因此在对其进行教育

  教学的过程中,实际的事物或活动更有利于幼儿进行理解和学习。在开展游戏的过程中,由于游戏本身表现比较具体和形象,因此大部分幼儿都会不由自主地投身游戏中。游戏对保证幼儿园教育教学的整体效率有着较为明显的帮助,也可以不断提升教师的教育质量。

  1.3提高幼儿学习效率

  目前幼儿游戏教学法应用还存在较多问题。在实际开展游戏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合理地运用游戏可以更好地掌握幼儿的心理状态,同时了解幼儿的兴趣爱好。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可以更好地结合幼儿情况制定教学方法,不断提升幼儿的学习效率。

  2.游戏教学在幼儿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2.1游戏形式单一化

  通过一些调查数据发现,当前很多幼儿园在趣味游戏的形式方面存在单一固定化的问题,有一些游戏只是进行简单的变动。这会导致幼儿在教学活动中感到厌倦,提不起学习兴趣。趣味游戏的单一局限,使得幼儿在心理需求上不能得到很好地满足和认可,最终会影响整个幼儿阶段的认知学习过程。例如,当前的很多幼儿园都是采用一些传统的游戏形式,像是滑滑梯、传递东西、丢手绢、歌唱游戏等,这些单一的游戏形式不但不能满足幼儿对于教学内容的兴趣,同时也很难让幼儿从游戏教学中学到真正的知识。

  2.2未进行层次化的游戏设置

  因为幼儿阶段一般是指幼儿3—6岁的阶段,每个年龄阶段的幼儿的思想认知程度有很大的差别,但是在当前幼儿园教学中,趣味游戏的设置没有根据年龄阶段进行层次划分。这导致年级小的幼儿不能理解游戏规则,无法参与到游戏环节,或者是大班的幼儿对一些简单的趣味游戏不感兴趣,也不能达到趣味游戏教学的教学目标,幼儿缺乏参与感。例如,对于小班的幼儿来说,他们刚处于认知的初级阶段,肢体语言是较为丰富的,如果教师设置的游戏是需要一定理解能力的,那么他们必然无法参与到游戏教学中;同样的,处于大班的幼儿有比较强烈

  的思考欲和表现力,如果设置比较简单的游戏,会打消他们的这种学习积极性。在很多幼儿园游戏教学中未进行层次化的游戏设置这一问题比较突出。

  3.游戏在幼儿园教育教学融合中的建议

  3.1创设丰富开放性游戏氛围

  在幼儿园教育体系中应用游戏化教学模式,需要加强重视以良好的教学氛围作为基础与核心,这是保障游戏化教学方法应用效果的根本,也是充分激发幼儿参与游戏的关键因素。在具体游戏环境及教学氛围的创设过程中,教师要重视从开放性、丰富性及合理性角度进行分析,从而全面保障教学氛围及环境构建的根本效果和重要意义,全面强化幼儿综合学习效果。例如,在幼儿园音乐游戏方案“森林音乐会”教学模式设计及游戏氛围构建过程中,幼儿教师即可分别结合开放性、丰富性以及合理性角度进行全面探究,促使幼儿充分体会音乐游戏参与过程中的节奏和律动,从而帮助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作用下全面提升肢体协调能力及音乐节奏意识。在开放性教学环境和游戏氛围的构建过程中,幼儿教师可以结合多个角度进行全面分析,将多元化教育元素完善融入游戏过程中,同时充分体现幼儿的主体地位,促使幼儿以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参与至开放性游戏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完成游戏目标。比如,在游戏教学以发展幼儿互动能力和模仿能力为核心的教学目标实现过程中,幼儿教师即可将幼儿分成若干个小组,并在课前准备森林动物有关的卡片,然后将卡片发放到每个小组成员手中,每个幼儿拿到卡片后了解是什么动物。再引导幼儿进行简短的游戏互动,当教师说出森林中某个动物时,拿着这个动物卡片的幼儿起立,并根据自己的认知和理解模仿该动物的叫声。在这个游戏过程中,可以加强幼儿之间的互动及与教师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促使幼儿在开放性游戏氛围中实现多元互动学习目标。

  3.2将游戏与实际生活高效衔接

  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教师要始终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作为教学依据,从幼儿的角度考量,尽可能满足幼儿的认知需求,在亲身体验中大量积累经验,帮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形成游戏精神,让幼儿可以在生活化的游戏活动中丰富自身阅历。在教育体系不断完善的当下,对幼儿教育的要求逐渐提升,对

  课程也提出了较高要求,尤其是在内容的选择和设计上,应尽可能与幼儿实际生活相贴合。对此,为提升幼儿园教育有效性,教师在与游戏进行融合过程中,需要从幼儿实际生活层面出发,科学地对课程内容加以设计,将幼儿的生活作为基础,结合课程内容对幼儿进行引导,实现教学、游戏和生活的高效衔接,借助幼儿熟悉的环境,让幼儿在参与游戏活动的过程中掌握更多知识,丰富幼儿的学习生活。比如,教师在教学期间,可以组织幼儿开展“一起逛超市”的游戏活动,由教师与幼儿展开讨论,借助对话交流的方式让幼儿思考采取怎样的办法才能在家中赚取零花钱,有的幼儿会说“做家务”,有的幼儿会说“给爸爸妈妈捶背”等。在找到方法后,幼儿可以在家中赚取零花钱。当幼儿有了零用钱之后,教师要继续对幼儿加以引导,让幼儿准备零钱买东西。因为幼儿的生活阅历不够丰富,所以对买东西这一环节不够熟悉,对东西的价格也没有清楚的认知,因此在交流期间,有的幼儿想要用自己的10元钱买牛排或小龙虾等。基于这一情况,教师不要否定幼儿,而是要循序渐进地对幼儿进行引导和鼓励,让幼儿先将自己想要买的东西利用绘画的办法记录下来。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将游戏化教育方法和教学模式应用至幼儿园教育体系中,可以通过多样化教学策略进行充分展现,促使幼儿全面体会游戏学习模式的趣味性和多样性特点,可以更好地提升幼儿园教学的整体质量,让幼儿在保持愉快的心理状态的同时,更好地完成各种知识的学习,最终达到培养幼儿学习兴趣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顾春凤.游戏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的运用与融合[J].新课程学习,2014(06).

  [2]安秋月.游戏教学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6(01).

  [3]李会秀.浅谈游戏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的运用与融合[J].学周刊,2022(04).

  

  

篇十七:幼儿园游戏与教学相结合

 游戏与幼儿教学活动的融合及策略

  摘要:游戏对于幼儿的身心健康与未来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幼儿在大脑及身体快速成长的阶段,同时也是记忆力最好的阶段往往可以从游戏中学到很多东西,包括生活中的技能。而教学的目的无非是为了提升幼儿的认知以及生活技能,让幼儿在教学亦或是游戏中的认知及其生活技能都有所提升。只是直到现在仍有很多幼儿园在教育过程中忽略游戏,让幼儿过早的学习书本上的内容,认为在任何年龄段教学都比其他更为重要,以至于很多幼儿园近些年了出现了教学第一,游戏可有可无的现象;要么就是用游戏代表幼儿园一切。然而,正确看待游戏与教学很重要,加强游戏与教学的融合更为重要。

  关键词:游戏教学;幼儿教学;教学活动;融合策略

  一、游戏与幼儿园教学融合价值和意义

  近年来,我国《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确规定幼儿园要以游戏为主要活动,将游戏融合进各项教育活动之中。对于幼儿来说,他们的天性就是玩,对他们而言生活中只有玩。而游戏的价值就是让幼儿们体验生活,在游戏中思考与成长。幼儿园的教育方式通过幼儿喜欢的方式去进行教学,从而让幼儿在这一途径中可以有效地将学到的东西加以练习、巩固和延伸。同时在游戏过程中通过不断沟通,可以有效提升幼儿们的词汇量,以此提升幼儿们的沟通能力;与此同时幼儿可以在游戏过程中学会与他人互动、合作、分享、谦让等良好的品德素养,以此促进了幼儿们整体社会综合素质的发展及提升。由此可见,幼儿园中的游戏课程,正是游戏价值的体现。

  二、幼儿园游戏与教学活动融合的原则

  (1)自由选择与全程参与相结合的原则:自由选择和全程参与相结合的原则是指幼儿们在学校这一时间段,作为老师在组织幼儿们上课或者做游戏期间,要引导幼儿们自发的去选择,这样可以使幼儿们自由选择的情感得到满足;与此

  同时还要引导并组织幼儿们全都参与到游戏当中,以此有效地让幼儿们逐渐有团队意识,学会与人沟通。

  (2)幼儿园娱乐性和认知相结合的原则

  游戏教学的目的并不是一味做游戏,而是借助游戏的娱乐性让幼儿们在游戏过程中将自己快乐地投入到集体中去,从而消除幼儿们对幼儿园这个大环境以及幼儿传统教学的疲惫心里和抵触心理。

  游戏教学可以使幼儿在感受新奇好玩的同时感受到“任务性”,他们在做游戏的同时感受到完成游戏没有想象中那么难,却也没有异想天开中的简单,让每个幼儿感受了可能性与挑战性,这一过程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同时也让他们学会了坚持,同时也通过游戏让他们掌握一些体能技能。

  (3)幼师主题互动原则

  幼儿园中的游戏教学是老师与幼儿们的一种互动,同时也是也一种依赖。在游戏教学的过程中,幼儿们通常是根据老师的肢体语言和要求来做出游戏中的动作来达成老师的要求的,幼儿在整个游戏过程中往往根据老师的要求来调整自己在游戏中的动作。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和幼儿们的动作是相互影响的,这形成了教师和幼儿的动作交往性。

  三、游戏与教学的融合思路

  (1)设计有针对性的教学游戏

  游戏教学是否成功往往取决于幼儿们是否对游戏感兴趣,是否愿意和小伙伴们参与其中,又是否在愿意在参与游戏这一过程中和小伙伴们好好配合完成这游戏并在游戏最后获得名次。然而相对于较好的游戏教学是让幼儿在做游戏的同时和以往的游戏相比,难度有所提升,而且还能和小伙伴们相互配合着完成完成游戏,取得胜利,这样可以提升幼儿们的任务感、责任感与团队感。

  例如“丢沙包”的游戏,老师组织所有的幼儿参与其中,同时将幼儿们按照5人一组分为一个小队,每次比赛开始都是由两个小队组成,比赛过程中谁被对

  方的沙包丢中则谁被淘汰出局,在整场比赛中老师更能看出谁的反应更快,谁的反应更慢,谁更能配合大家或是谁更有办法让大家不丢分同时取胜,以此看出孩子们的灵敏度和协调能力,同时培养孩子认真对待事情的态度。

  (2)丰富教学主题的来源

  游戏教学可以让老师通过游戏来了解每一个幼儿的活动特点以及平时的需求。同时游戏教学对于老师而言是一个可以捕捉每一位幼儿平时活动或者生活习惯不足的机会,可以通过游戏教学抓住每一位幼儿的不足及时进行引导帮助其改正一些不良的习惯。幼儿在幼儿园的生活越是多姿多彩,游戏内容及知识越新颖,幼儿智力提升的空间就越大。同时,老师也可以将一些新奇的方式融合到游戏中,让幼儿通过游戏这一形式对这些新颖的知识更快的接受、吸收直至消化。

  例如幼儿们平时在家会看很多动画片,像是《喜洋洋》、《大头儿子与小头爸爸》、《蓝精灵》等等,他们看过这些动画片就回去模仿动画片中这些角色的语言、动作,进而把这些语言、动作带到游戏中去,这时候就需要老师因材施教积极引导,积极开展游戏教学。

  (3)通过各种游戏教材引导幼儿反复练习所学内容

  幼儿园一切进行过的游戏或是知识因素都是以教学为目的,而儿童在幼儿园更是每天都在做着各种各样的游戏从不间断,当然幼儿同样也在游戏中锻炼了自身的敏捷度与肢体协调性,同时也在游戏这一过程中学会了合作,沟通这些在家中很难具备的品质。由此看来,游戏教学在幼儿园中的地位至关重要。

  幼儿园中幼儿游戏对于幼儿是至关重要的一种基础活动,它对幼儿园而言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作用。幼儿游戏在幼儿园中的教学价值值得教育界深入研究和讨论。教师组织与指导幼儿的游戏活动,其目的不仅只是为了让幼儿一味地玩,更重要的是支持、促进和引发幼儿的学习活动这一策略,这是近年来教学中策略的改变与提升,更是教师学者们在教学方面观念的转变与进步,这使得“玩”转化为孩子们的学习经验,这才是游戏教学的目标所在。这些转变使得教学素质与教学水平有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与提升,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更应该推动这一发展,而不是一味要求孩子学习,要将学习与玩法策略相结合。

  参考文献:

  [1]岳侠.游戏与幼儿教学活动的融合[J].启迪与智慧(中),2021(04):16.

  [2]赵丽梅.关于幼儿园教学活动有效性的思考[J].学周刊,2021(28):173174.

  [3]程玲.游戏教育在幼儿教学活动中的应用策略[J].小学生(下旬刊),2021(09):120.

  [4]薛爱莹.论幼儿园教学活动中幼儿合作意识的培养[J].当代家庭教育,2021(23):51-52.

  [5]石红晶.浅谈游戏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的运用[J].求知导刊,2021(32):16-17.

  

  

篇十八:幼儿园游戏与教学相结合

 浅析游戏在幼儿园教学中的应用与融合

  摘要:在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中,游戏教学通常被认为是一项相对基本的活动。将游戏融入幼儿园的教育过程是实现儿童身心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在幼儿园教育过程中,教师应正确认识游戏教学的重要性,并结合教学实践进行幼儿游戏教学,从而更好地优化幼儿园教育工作。本文在基于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对幼儿园游戏教学进行了综述,旨在为相关方面的研究提供微薄借鉴价值。

  关键词:幼儿园教育;游戏教学;应用与整合

  游戏活动是儿童探索和了解世界的重要方式,对儿童身心健康的发展也具有重要推进作用。然而,在当前社会条件的飞速发展中,许多儿童更倾向于玩电子游戏等,甚至部分儿童沉迷于某些电子产品的游戏画面,无法自拔,甚至对外界环境失去兴趣,极大的影响了儿童的身心发展。有鉴于此,在幼儿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减少电子化教学比例,积极探索有效的游戏教学方法,将游戏融入儿童的成长过程中,并为儿童提供更多探索和了解世界的机会,从而有效地促进儿童的身心健康。

  一、教师应树立游戏教学新观念

  为了实现游戏在幼儿园教学中的良好使用和融合,教师需要创新游戏教学,树立新的游戏教学理念。首先,教师必须清楚正确地理解幼儿园游戏的内涵,创新游戏教学理念将游戏与儿童认知相结合以便于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并摆脱传统儿童被动接受游戏的局面,设置让儿童孩积极参与游戏的教学国过程。笔者认为儿童在游戏过程中应该感到快乐,也只有这样游戏教学才会更有价值。其次,教师要创新游戏的组织和活动。一般而言,儿童游戏教学仅限于一定的班级范围,这有一定的局限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自觉地创新游戏的组织形式和活动形式,扩大游戏教学的空间,以此来提高游戏教学的效果,教师可以与其他幼儿园老师沟通,并定期为同龄儿童开展共同的游戏活动,以打破班级之间的限制。另外,在游戏教学指导上,教师应为孩子们提供必要的游戏材料,然后指导他们自由地

  进行游戏,而儿童可自由地选择游戏活动的开始地点,以便孩子们与其他孩子形成友谊,并培养孩子的自主权和责任感。除了针对同龄儿童的游戏活动外,教师还可以与其他不同年龄的儿童一起使用混合游戏,以使他们以多种方式体验人际关系并提高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

  二、教师应注重儿童可选的游戏

  为了使游戏真正成为幼儿园教育和教学的基本内容,教师应注意开发儿童可选游戏。笔者认为可选游戏更加关注游戏活动本身,其内涵主要是指在一定时间内设置各种活动区域并提供各种游戏资料,以便孩子们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愿望选择活动的内容和资料并在活动中产生积极的生活经验。

  首先,教师应科学设置各种活动领域。教师可以设置艺术区和积木区,促进儿童的智力发展;教师可以设置角色扮演区和玩具区,提高儿童的社交能力;教师应设置阅读区和故事区,提高儿童语言能力的发展等。在设置活动区域时,教师还应注意运动与静态的结合,如需要保持安静的区域(阅读区域和故事区域);必须嘈杂的区域(角色扮演区域和玩具区域)等要进行分离。

  其次,放入丰富的游戏资料。在设置游戏区后,教师应集中精力在游戏区中放置丰富的资料,在放置游戏材料时,也应注意遵循将新旧材料结合在一起的策略,并使用1:2或1:3的比例来鼓励孩子创造性地使用新旧材料。例如,放大镜是医院主题游戏中使用的一种旧材料,在老师放进水果和蔬菜模型等新材料之后,可引导学生们在烹饪主题活动中为旧材料赋予新的含义。如在医院的游戏中放大镜的功能主要是为检查患者的面部特征,而在烹饪比赛中可用于检查食物的新鲜度。此外,教师在输入材料时应以激发孩子的创造力为主并要自觉地忽略主要的游戏材料。例如,在开发我校的主题游戏时,老师没有向孩子们提供足够的彩色纸,孩子们用完现有的彩色纸后,他们会积极思考并巧妙地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普通材料来装扮自己的学校。一些孩子将收集在操场上的树叶用作装饰品,并将其粘贴到他们制作的学校模型上,这一点是非常值得赞扬的。

  最后,当孩子选择游戏时,老师应该注意孩子的游戏步骤。孩子完成游戏后,老师应注意让孩子谈论自己玩过的游戏,总结游戏以及在玩耍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再就如何解决这些困难,给予孩子积极的教学评价。

  三、教师应注重游戏教学情感价值

  游戏活动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内涵,在参加游戏活动的过程中可以极大的帮助儿童孩塑造自己的情感,因此,在幼儿园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应着重结合孩子的情感发展需求改进游戏教学,以进一步地增强孩子在游戏活动过程中的体验。

  例如,在以“开心购物”为主题的游戏教学活动中,教师可根据各个孩子的兴趣和爱好组织一个合理的小组,并鼓励每个小组的孩子进行谈判,并独立分配角色。在沟通与协调过程中,每个小组都要提高孩子之间的沟通程度,并通过交流来增强孩子对团队合作的情感观念。同时,教师可以为孩子们提供超市和银行相关的工作内容,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并动员孩子们形成观察生活和生活的主动性。然后,教师可以直接展示相关的游戏活动设备,如超级市场和银行游戏中直接介绍相关游戏准则和角色扮演,使孩子们在购物和存钱/提款时能够扮演不同的角色,以便于教师指导孩子们在这一过程中进行情感体验。最后,在游戏活动结束后,教师可组织儿童对各种游戏玩具和道具进行了独立而有条理的分类,并组织游乐场鼓励儿童单独玩游戏样,既可以有效地增强儿童对游戏过程的情感体验,也促进儿童对游戏的整体评价和思考,提高儿童对游戏过程的感知和理解,同时有效地使儿童在游戏过程中巧妙地接受情感游戏的启发。

  四、教师应丰富游戏形式和空间

  在幼儿园的游戏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拓展思维,结合孩子的实际发展需求,探索不同类型的游戏,使孩子在多元化的游戏参与中健康成长。

  例如,在指导孩子正确使用洗手方法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合理地引入一些童谣来配合洗手动作,进而有效的调动孩子的游戏情绪,并掌握正确的洗手方法。同时可设置有趣游戏气氛,如笔者在体育相关游戏过程中建立了“两人三足”游戏活动,使孩子们逐渐掌握协作的协作技巧,并激发他们在比赛过程中的潜力,因此以达到良好的体育锻炼。锻炼目的。最后,笔者关注了故事情节、游戏情节

  等的合理使用,以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如在“三只小鸡”的角色扮演过程中,作者使用了虚构的角色扮演来激发孩子礼貌和说话并有效地实现游戏角色与自我之间的交流。笔者认为帮助儿童设计更加生动的游戏活动形式,丰富学生游戏活动体现能够有效地实现游戏与幼儿园教学的融合。

  五、教师应注重幽默的游戏语言

  幽默的游戏语言能够极大的吸引学生学习兴趣,幼儿的思维处于认知发展的关键时期,教师应当站在幼儿的角度分析幼儿思维形成的关键内容,以幼儿认知的语言去吸引幼儿学习的兴趣性,因此教师必须要注重幽默、风趣的游戏语言。

  为了提高游戏教学的效果,教师应注意使用幽默的语言进行教学。因为孩子们对卡通语言非常感兴趣,卡通语言通常很幽默。因此,教师应注意选择具有教育意义的动画片,利用动画片开展游戏活动,并将游戏有效地融入到儿童的教育中。以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为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播放动画片的内容,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然后对孩子们说:“孩子们,你有玩的东西还是人物?如果你是卡通人物,你会怎么说?”老师指导孩子们在教室里开发角色扮演游戏,并鼓励他们自己创造对话语言,从而可以有效地提高孩子的表达能力。幽默的游戏语言需要教师与学生共同完成,无论是游戏设定阶段还是游戏评价阶段教师都应注重语言艺术的应用,从而保障好游戏教学的落地生根。

  总之,随着我国社会各方面的迅速发展和不断进步,幼儿园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在幼儿园教学过程中,游戏教学活动通常都较为古板,教师可以从优化游戏环境出发,设计多样的游戏过程并丰富游戏形式,不断指导孩子提高学习活动的综合能力,从而进一步有效地提高幼儿园教学活动的效果和质量。

  参考文献:

  [1]金凡.游戏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的运用与融合[J].课程教育研究,2017(38):25.

  [2]尹倩.浅谈游戏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的运用与融合[J].才智,2015(35):101.

  

  

篇十九:幼儿园游戏与教学相结合

 浅谈游戏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的运用与

  融合

  摘要:在教育体系当中,幼儿园教育教学占据重要地位,这一时期所开展的教学活动,对于幼儿今后的学习与发展具有重要现实作用。将游戏教学的方式融入到幼儿园教学活动中,能够在整体层面上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幼儿全身心参与其中。通过在这样的方式挖掘幼儿的潜在能力,集中幼儿的注意力,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起到一定推动作用。本文首先阐述幼儿园游戏教学的意义,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创新策略,满足幼儿今后全面发展的需求。

  关键词:幼儿教育;游戏教学;创新策略

  1.游戏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的运用意义

  1.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

  因幼儿对世界的认知较少,若要将幼儿培养成为对社会发展有帮助的人,应对幼儿进行正确的引导,培养幼儿的过程也是幼儿成长的过程。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其神经系统会逐渐成熟,思维也逐渐活跃,对于世界产生强烈的探索欲望。幼儿的探索方式与成人之间存在本质不同,无法像成人一样运用同样的方式,获取自己想要的信息,幼儿则能够通过游戏的方式满足自己的各方面需求。游戏也是社会的缩影,幼儿能够在游戏的过程中,认识事物的发展规律与本质,加深幼儿对事物的深入理解,也能够加深幼儿与社会之间的羁绊。游戏的方式更容易被幼儿接受,若要幼儿单纯的学习理论知识,会使幼儿产生厌烦心理。根据幼儿的理解能力有针对性的开展教学活动,帮助幼儿学习与发展。

  1.

  促进幼儿身体发育

  随着幼儿年龄的不断增加,身体机能逐渐成熟,心智也不断完善。若幼儿能够在这一时期得到充分的锻炼,对幼儿今后的成长与发展具有重要现实作用。因幼儿天性爱动,游戏教学能够满足幼儿的锻炼需求,幼儿在参与游戏的同时,身体可得到锻炼,与体育锻炼相比较,这样的锻炼方式更容易被幼儿所接受。相比较而言,游戏的目标性没有体育锻炼的目的性强,并不会为幼儿带来负担。另外,体育锻炼具有较强的目的性与计划性,但因幼儿难以长时间集中注意力,所以无法顺利的完成体育锻炼计划。游戏教学法的应用则可帮助幼儿更加轻松的完成锻炼任务,幼儿运用自己身体各部位完成游戏,在游戏的同时各方面能力得到提升,有效锻炼幼儿的实践能力并提高幼儿水平。

  1.保证幼儿身心健康

  相比较而言,幼儿产生心理障碍的原因较多,缺乏社交、人际关系紧张较为明显。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时,应着重开展游戏教学活动,幼儿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通过相互交流与沟通之后才能够完成游戏,幼儿也能够在游戏的同时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得到社会性发展。若要保证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就必须培养幼儿的心理健康,游戏在其中属于较好的辅助方式,能够帮助教师培养幼儿的各方面能力,幼儿在参与游戏的同时身体各方面机能得到锻炼,教师也能够根据幼儿的实际发展情况,在游戏的各个环节当中填充教学内容。从理论的层面进行分析,在幼儿园教学中,游戏教学的地位是不可取代的,但在具体的实践当中依旧存在许多需要完善的地方。

  1.游戏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1.树立正确游戏意识

  在平日的幼儿园教学活动中,部分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之前,尚未树立正确的游戏意识,甚至认为游戏并不会对幼儿的发展产生较大影响,受这种错误思想的影响,直接阻碍幼儿今后的发展。教师应注重幼儿的全面发展,运用游戏教学的方式帮助幼儿总结与思考游戏内容,幼儿愿意主动与教师加强交流互动。因此,教师应转变传统思想,开展教学活动时注重发挥幼儿的本性,同时开启幼儿的心智让幼儿在学习与发展的历程中,得到高效发展,也能够快速融入到游戏活动,幼儿活泼的天性能够由此得到发展。

  1.优化游戏教学材料

  开展游戏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若将游戏教学的优势充分凸显出来,教师应采取合理的方式运用游戏教学材料,让游戏材料与游戏主题相互结合在一起。例如,开展主题活动的过程中,可在教室的不同区域,布置与主题相关的材料,然后根据幼儿的实际发展情况组建学习小组,对幼儿进行正确引导主动参与其中。在主题游戏中,教师应发挥自身指导作用,激发幼儿的创造性思维,鼓励幼儿将自己的想法融入到游戏中。这样的主题游戏既能够帮助幼儿掌握各项知识与操作技能,还能保障课堂教学质量,促进教学游戏的有效开展。教师在优化游戏题材的同时,充分挖掘幼儿园游戏教学资源,为游戏化教学活动的开展创设良好的环境。

  1.营造良好教学情境

  若要在游戏教学过程中设置合理的情境,应与幼儿的心理与生理特点相互结合,保证所创设的游戏情境更加贴近幼儿的实际生活,提高游戏教学的时效性。例如,教师在讲解与数字相关的内容时,可让幼儿头戴不同数字的道具,教师随机报出数字,佩戴该数字的幼儿听取教师的指令,参与下一步的活动。这样的游戏情境能够让幼儿掌握数字,还能够强化幼儿的身体素质,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另外,教师还应为幼儿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幼儿在生动有趣的游戏当中快乐学习,在一些绘画手工教学中,教师可为幼儿创造较为安静的场所,为幼儿播放活泼可爱的音乐,激发幼儿参与的积极性。

  1.创新应用音乐游戏

  教师若要在幼儿园游戏教学当中,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的时效性,可将音乐融入到游戏当中,增强游戏内容的趣味性,调动幼儿参与游戏的主动性,例如,在开展叠方块的游戏时,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幼儿播放熟悉的音乐,幼儿在轻松的氛围当中完成教师所布置的任务。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使课堂教学氛围更加活泼,提高幼儿的理解能力,最终实现寓教于乐的教学目标。另外,教师还可应用音乐凝神倾听法,在音乐游戏当中要求幼儿倾听歌词的大意,幼儿做出肢体配合工作之后深入理解音乐内容,感受音乐这门学科的魅力。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平日的幼儿教学活动中,若要将游戏教学法的作用与优势充分凸显出来,教师应转变传统教学理念,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保证所开展的游戏活动符合幼儿的心理与生理特点。因此,教师在平日的教学过程中,应全面了解幼儿的学习情况,结合幼儿的实际需求有针对性的开展教学工作,凸显游戏活动的针对性。教师可合理运用游戏材料、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在愉快的氛围中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提高游戏教学时效性,促进幼儿今后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疫情期间幼儿园开展特殊教育活动的实践探索——“小手总动员,乐趣生活化”[A].马玲.第二届张雪门教育思想研讨会[C].2020[2].探究教师介入幼儿建构游戏的时机和策略——以户外建构游戏材料为例[J].谢志清,张雪梅.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03)[3].回归儿童教育理念下种植活动的实践与思考[A].叶英.成都市陶行知研究会第十六期“成陶开讲”暨首届“立德树人铸魂育人”中青年教师报告会论文集[C].2020

  作者简介:吕玉兰(1985-01),女,汉族,籍贯: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当前职务:教师,当前职称:一级教师,中级,学历:大学本科,研究方向:学前教育

  

  

天铭文秘网 https://www.itym8.com Copyright © 2019-2024 . 天铭文秘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天铭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吉ICP备1900176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