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天铭文秘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思考11篇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思考11篇

来源:公文范文 时间:2022-12-09 06:25:03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思考11篇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思考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思考  作者:刘林堂来源:《新课程·上旬》2019年第13期  摘要:现如今,在新课改的深入推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思考11篇,供大家参考。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思考11篇

篇一: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思考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思考

  作者:刘林堂来源:《新课程·上旬》2019年第13期

  摘要:现如今,在新课改的深入推动下,核心素养成为教学中的重要载体,对于小学生而言,其年龄小,认知水平低,学习能力不足,但是有着好奇心以及良好的模仿能力,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将核心素养融入其中,多个角度展开讨论与分析,可以帮助小学生掌握基本的知识,还可在无形之中促进小学生全面成长,使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从核心素养出发,对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展开论述。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

  毋庸置疑,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对小学生的全面成长有着指导与帮助作用,能够为小学生日后的成长起到推动性作用。现阶段教育朝着核心素养方向不断发展,在此发展背景下,教师需要把握核心素养的基本含义,对小学生加以重视,着重分析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所存在的缺陷,并从现实出发应用现代化教学观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有效性与科学性。

  一、核心素养的基本概述

  核心素养也被称之为21世纪素养,是实现个人学习、生活、发展、交流等所需知识的整合,核心素养伴随着人的成长而发生变化,是人们学习生涯以及成长中不可或缺的素养。就目前而言,学术界对核心素养的定义有所不同,所提出的核心素养框架也有所差异,但是无论从哪一个方面分析,核心素养均可以围绕学生的创新能力、信息素养、团队协作能力而设置,并严格按照学生学习的特点、教学大纲与要求,以整体的形式存在,是教学中的助推器。

  二、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现状

  道德与法治是小学教育阶段的重要课程,通过学习可以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也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因小学生的年龄比较小,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较为模糊,所以在教学中需要提高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地位,使其发挥作用与价值。根据调查与分析,现阶段因为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部分教师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没有形成完整的教学理论,大多数教师仍旧采取传统教学模式,这种灌注式教学方式无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无法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互整合,久而久之导致课堂教学效果不佳,也无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此外,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没有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未从学生的学习习惯、知识掌握情况、认知水平等方面分析,只一味地在课堂中照本宣科讲解,没有考虑学生是否跟得上自己的讲解思路,有没有理解等,这种方式下,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容易走神,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果也不尽如人意。与此同时,大多数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没有认识到核心素养的重要性,未把握核心素养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在课堂教学中没有注重学生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如不加以改善,则导致道德与法治教学趋于形式化。

  三、核心素养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策略

  道德与法治课程不仅可以让小学生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还对小学生学会做人、提高道德观念有着重要的帮助,新课标强调了在教学中需要将学生的社会生活作为基础与保障,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相互整合,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在核心素养下,小学道德与法

  治教学需要把握基本的原则,遵循相应的要求,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从现实出发,针对性地完善的课堂教学模式。笔者通过对多年的执教经验加以归纳,将其策略概述为以下几点。

  1.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更新教学方式

  在当前教育体系下,以人为本至关重要,这是教学的基础,也是保障,每一位教师均需要从本质上认识到小学生自制力比较差,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这对学习效率有所影响。为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需要在教学中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从小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方式、设计教学方案,在课堂中吸引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学习兴趣。另外,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对学生多加关注,在提问问题之后要鼓励学生勇敢地说出自己心中的答案,并及时给予鼓励与表扬,让小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并不断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比如在学习《小水滴是个宝》的时候,教师要依据教学大纲与教学要求制作教学方案,并从学生角度选择科学的教学方式,可以在课前运用网络收集与小水滴相关的动画、图片,并在课堂中通过大屏幕播放,通过视频的播放能够吸引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在无形之中让小学生了解到水资源的珍贵。之后要让小学生分组讨论,发表自己对小水滴的看法,这个时候小学生的兴致高昂,并纷纷举手回答,有的小学生会说可以浇花、可以养鱼、可以洗手等,在小学生回答问题之后,教师则要给予总结,让小学生明白原来小水滴的作用这么大,在日后的生活中要珍惜水资源,不可随意浪费水资源。通过这一教学方式可以有效提高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并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相互整合。

  2.做好课前导入,完成教学目标

  一般而言,课前导入关系到了教学质量,所以需要重视课前导入工作,这样才可以为教学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新时期为进一步做好小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教师需要把握小学生的基本特点,即“三分钟”热度的特点,在教学中多加分析与讨论,尽可能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从属性上分析,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比较枯燥,部分小学生在课堂听讲中会丧失学习的积极性,而良好的课前导入可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在学习《我们爱整洁》的时候,可以采取多媒体导入的方式播放动画,动画内容为:森林中举办一场聚会,小白兔蹦蹦跳跳前去参加,但是被其他小动物们嫌弃与嘲笑,为什么会发生这一现象呢?因为小白兔不爱干净,它只穿了一只袜子,它的衣服纽扣扣错了,它的衣服上面还有污渍,看到别的小动物纷纷远离自己,小白兔非常伤心,独自在一旁哭了起来。在播放到这一片段的时候,教师要询问小学生:“这个时候小白兔应该怎么办?”小学生们纷纷回答问题,有的小学生说小白兔可以不用管他人的眼光,有的小学生会说小白兔要回家洗澡换衣服。教师紧接着播放视频,视频中的小白兔赶忙回家洗澡换衣服,并且还穿上了一条特别漂亮的小裙子,等到再次见到其他小动物之后,小动物纷纷与小白兔拥抱,并夸赞它今天特别漂亮。

  通过多媒体导入的方式,可以让小学生对本节课要讲解的内容有所了解,并且对其中的片段记忆深刻,还认识到干净与整洁的重要性,在日后的生活与学习中养成爱干净的习惯。当然,课前导入的方式众多,并非仅仅局限于多媒体导入,还可以应用课前三分钟针对教材内容轮流演讲,这种方式在有效提高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也能够提高小学生的核心素养。

  

篇二: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思考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

  学思考

  摘要:核心素养作为近年来提出的教育话题,是教育教学中的另一重点内容。为实现小学生道德素养及法治法观的有效培养,教师需要强化学生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的法律认知观念以及道德涵养水平。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课堂,在教学目标方面更加明确,同时也更加符合小学阶段学生的价值观念及成长发展方向。教师应思考如何基于核心素养开展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课堂,并选用合适的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案例加强学生在道德与法治方面的素质培养。在小学阶段为学生奠定良好的道德观念基础,对于学生之后的成长而言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与作用。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道德与法治;结合生活;普及法律;开展活动

  小学阶段道德与法治教育活动的开展与其他阶段内的教学活动有一定的差别。小学阶段内学生对于生活的认知程度尚未成熟,同时也更容易受到外界思维的影响,这也就证明了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课堂对于学生成长导向的重要性。然而,目前我国小学教师在开展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课堂时,往往缺少较为完善的教学理论,也忽视了核心素养在其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从而导致教学课堂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在本篇文章中,笔者结合自身多年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课堂教学经验,对如何基于核心素养开展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课堂展开探讨,并提出以下几点观点以供各位读者阅读参考。

  1.结合生活案例开展道德培养

  对于学生而言,生活案例是最贴近其实际成长过程的案例,能够对学生产生更为直接且深刻的影响。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也可以结合生活案例,

  开展对学生道德法治观念的培养。教师应注意生活案例应切实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而非远离学生的生活,否则很难发挥出理想的教学效果。

  例如,教师可以结合生活中的实际案例,对学生展开道德培养的引导。教师可以在课堂开始时询问学生:“我们的生活中存在着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人物和事迹,这些人可能并没有非常广泛的知名度,他们所做的事可能也没有为很多人所知。但是这一类人向我们传递了一种良好的道德观念,不知道大家的身边是否有这类人的存在呢?”这种引导性的话语,能够帮助学生进一步回想自己生活中的实际案例,并进一步加深学生在生活中道德观念的应用意识。此外教师还可以主动向学生介绍一些优秀的榜样模范,并通过模范相关事例的介绍,进一步加强学生道德意识的培养。比如,教师可以介绍同年级或同学校内的其他学生,并鼓励班级内的其他学生向优秀榜样模范学习。这种结合生活案例开展道德培养的教学方法,能够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核心素养的理解,同时也能够切实增强学生在生活中的道德意识。

  1.普及法律知识树立法治意识

  为进一步树立学生的法治意识,教师应加强学生在法律知识方面的认识。在小学阶段,教师有必要向学生普及法律知识,并通过相关案例或者讲解视频的介绍,帮助学生树立法治意识。教师可通过不同渠道及不同教学载体开展知识的普及,以提高学生对课堂的学习兴趣。

  例如,教师可以在网络教学资源中选择一些适合小学阶段学生观看的法律知识普及视频,并借助视频播放内容向学生完成法律知识的普及,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法治意识。比如,《今日说法》中的某些节目便可以作为教学素材应用于课堂之中。此外教师还可以结合课本中的实际案例组织学生进行法律知识讲堂,引导学生从自己的思考角度加深对法律知识的认识和理解。教师还可针对不同主题的法律知识,分别开展不同专题的教学课堂活动。比如教师可以教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并要求不同小组负责不同的法律知识的普及。这种教学活动进一步加深了学生作为法律遵守者的主观意识,能够从根本加深学生的法治观念,帮助学生在以后的成长过程中时刻恪守法律要求,成为懂文明守法律的良好公民。

  1.组织小组活动加强核心素养

  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参与性,同时加强学生在道德与法治观念中核心素养的培养,教师可在课堂中组织相应的小组活动,通过学生共同参与的方式,实现课堂教学目标。小组活动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同时也能够加深学生对课堂活动内容的理解和应用。

  例如,教师还可通过课堂中的一些小组活动,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核心素养以及小学道德与法治知识的理解。对于不同主题的教学课堂,教师可以开展不同的小组活动。如涉及到知识的普及和讲解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小组内完成资料的搜集,并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课堂中进行知识的讲解和展示。而涉及到生活中的实际案例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生活中的案例进行演绎,并进一步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更多类似的案例,从而加深学生对于本课题内容的思考和认识。通过小组之间的合作以及自己的切实参与,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程度能够得到加深,同时也能够进一步理会核心素养下道德与法治课堂的重要作用,从而实现学生健康观念的树立和确定,帮助学生在小学成长阶段获得健康向上的成长过程。

  总而言之,小学阶段的道德与法治教学课堂需要教师思考更多与学生实际成长相关的教学方式,同时基于核心素养考虑课堂开展的方式以及活动,从而使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课堂能够真正发挥其应有的教学作用,帮助学生在此过程内树立健康健全的道德和法治意识,实现学生的综合发展。

  参考文献:

  [1]庄培芳.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生活化教学[J].西部素质教育,2020,6(7):55-56.

  [2]周丽君.核心素养下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本课堂的构建策略[J].科学咨询,2020(14):186.

  

  

篇三: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思考

  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

  教学思考

  摘要:现如今,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我国对小学生知识的认知和发现能力的培养格外注重,而在社会主义核心素养背景下发展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已成为当前教育改革手段的迫切需要。基于此,文章首先分析了开展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重要意义。其次,剖析了目前学校在道德与法治教育中面临的问题,最后,又根据这一问题给出了相应的处理办法,以期在核心素养背景下,教师进一步提升道德与法治方面的教育水平,同时也更好地推动了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分析

  引言:学校道德与法治不仅仅是德育课程的基础,而且是学校教学工作的主要组成部分。同时,学校道德与法治方面的课程既在教会学生学会基本知识外,还能够教育学生从小就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而随着学校课堂变革的不断进步,把教育核心素养的理念纳入到学校道德与法治的课程中,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了学生对学习的主动性。

  1.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意义

  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和发展,教育体制改革逐步完善起来,并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时代也在变化,教育为发展和空间开辟了新的机遇。教学也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和提高。小学的道德与法治教育也是如此。在新一轮教育改革中,德治教育的改革与创新更能适应时代发展的步伐,这也是时代改革的必然选择。在新的教育环境下,小学教育变得越来越重要。同时,一些学生的法律素质和道德能力也不符合标准。通过有效的道德和法治的教育,我们可以更有效地引导学生培养三种正确的道德观念,确定未来生活发展的正确方向。这也是

  小学德育和宪法教育的重要作用和价值所在,也是开展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重要意义[1]。

  二、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我国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有教育教学水平的要求。从我国以往的教学模式可以看出,一些教师过于注重课堂内容的呈现,而忽视了学生的自身情况。而一些具有多年经验的教师也没有开展与新时代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始终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授课。此外,道德与法治是一门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的学科,而教师常常使用灌溉式教学,一味地将知识传输给学生,使得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枯燥单一,无法激发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的求知欲。其次,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教师往往在课堂中发挥主体作用,教师在进行课程的讲解过程中只是将课本中的内容进行口头复述一遍,这不仅使得学生容易出现走神、溜号的现象,还难以让学生将注意力集中起来,最终导致教学效果与教学目标的设定相差较大。最后,在小学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更多关注于课堂的内容的讲解数量,而很少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提问,进而无法准确地判断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即使一些教师在课堂中进行提问,但是教师在学生回答问题后往往吝啬于对其进行夸奖与评价,长此以往,学生就会逐渐失去回答问题的欲望[2]。

  三、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法

  (一)设计符合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教师和学生在达成教学目标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教师在进行备课时,选择合理适当的教学内容是备好课的前提。一方面,课程的选择应以不同程度的学生为基础,同时也要根据教材的知识特点以及教师所要进行讲解的意图等因素来决定。不仅如此,教师在对教学内容进行设计时应由易到难,对学生进行逐步引导。同时,设计教学内容时要对学生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要考虑其是否可以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发散状态,进而使他们的兴趣逐步递增。另一方面,在进行备课时教师要注意联系实际,保证课堂的真实性,只有真实的课堂才可以打动学生,因此在进行备课时,一定要牢记适度,既不过分夸大,又不缺少重要内

  容。此外,好的教学内容对学生的发展与创新具有一定的引导作用。但是基于许多教师在上课时,总是想方设法地将课上内容表现得得完美无缺,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过分地追求课堂效果,使得课堂效率不高。所以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中心地位,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发现新的思想,对在课堂中遇见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讨论与解决[3]。

  (二)增强道德与法治对学生的吸引力

  教师在进行授课时要注意加强道德与法治知识讲解过程对学生的感染力,首先,在进行讲解时语言要清晰,教学和一般的谈话有很大不同,它要面向的是正处于发展阶段的小学生,因此,在讲授内容的时候,想要让每个学生都可以达到接受的水平,声音不仅应洪亮,还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清晰度,同时,由于小学生对文字的认识与理解具有一定的接受能力,因此,教师在进行授课时还要保证语言通俗易懂。不仅如此,教师在进行授课时,不能只注重于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还应着重关注课堂效率是否达标,所以教师可以在课堂中设计一些有关道德与法治知识的小游戏,以此来增强道德与法治课程对学生的吸引力[4]。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三年级上的道德与法治第二单元《我们的学校》这一章节内容时,教师可以在进行备课过程中准备一些游戏,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学生对自己认为学校的样貌进行相应的绘画,并将学校中的建筑以及实施一起绘画进去,在小组中学生可以分别负责一部分内容,让学生通过合作的方式完成,最终教师让每组学生都到讲台上对自己组的绘画进行讲解,通过学生的讲解教师也可以充分的了解到每个学生对学校的印象,同时通过这个游戏的进行也可以促进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的喜爱程度,继而促进学生的发展与对道德与法治的认识。

  (三)及时对小学生进行有效评价

  及时有效地对学生进行评价对教育教学活动起着积极的导向作用,正确评价学生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现如今,小学生因为自身性格特点或者家庭生活环境等因素使得其缺乏足够的自信心,进而导致一些学生在课堂上不敢主动的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因此教师在日常工作中应该采用积极的评价方法对学生进行

  改善,学生只有在拥有充足的自信心时,才敢于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和分析。因此,及时有效的评价是进教师展现核心素养的重要方法和手段。

  例如:在进行学习人教版六年级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育教学中《公民的基本权力和义务》这一课程时,教师可以在课程开始时让学生踊跃发言,讲出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尽的义务有哪些,同时,我们所享有的基本权利又有哪些,当学生一一列举出来时,教师可以针对错误的点进行讲解,并以此来步入课堂学习中,教师在这堂课的首要任务就是要让学生对权力与义务进行区分,因此,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发言中学习,对于错误的发言教师及时做出改正和适当的夸奖,让学生敢于发言,对于正确的发言,教师应该着重表扬,以此来不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结论:综上所述,在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运用新课改下的核心素养理念,将其与小学道德与法治有机结合起来,落实因材施教的理念,有针对性的进行道德与法治,不断提高小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让小学生在不断的尝试中,积极努力的提升学习的技能,以便为日后的学习奠定适当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付成青.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思考[J].知识窗(教师版),2022(02):90-92.

  [2]谢善敏.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思考[J].新教师,2021(12):51-52.

  [3]马榕.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思考[J].教育界,2021(46):22-24.

  [4]涂全民.核心素养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思考[C]//.2021年科教创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第四期).[出版者不详],2021:409412.DOI:10.26914/c.cnkihy.2021.021752.

  

  

篇四: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思考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

  学思考

  摘要:小学对于学生而言是一个重要的起点,对学生未来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推进核心素养下的教学是极其必要的。而学生在小学教育阶段正是形成各种习惯以及认知能力的关键阶段,因此教师要重视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促使小学生健康且全面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核心素养道德与法治

  在小学教育教学中除了发展基础文化知识还应当重视教学过程中的德育,小学生在校园中不仅仅是要学习文化知识还要在学习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培养良好的品质,而在这一过程中就需要教师认识到道德与法治课堂开展的重要性,坚持核心素养下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让小学生在不断的学习过程中形成正确的认知以及健康良好的习惯,推动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一、基于核心素养开展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意义

  在核心素养的基础上开展教学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以及各方面的能力,在教学中德育是十分重要的而进行德育的过程中贯彻核心素养十分关键,同时重视核心素养可以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进一步提升教学水平,对于新课标更好的落实起着重要作用。小学生仍旧处于一个不断成长、不断发展的重要阶段,小学生在校园中所受到的教育对其后续的发展会起到深远的影响,小学生还未树立成熟的认知,认知水平处于初级阶段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而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开展可以推动小学生更好的认识自然、世界、社会以及自身,促使小学生逐渐形成正确的三观,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与生活习惯。在核心素养下进行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则进一步的增强了教学内涵,基于核心素养展开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可以增强小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探究精神,让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基础

  上形成科学的学习精神,同时还可以让小学生在教学中学会自主学习掌握学习的方法,而不是局限于教师所传授的知识能够真正的热爱学习,自觉地进行学习活动,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能够逐渐形成责任意识并养成良好的品格。因此基于核心素养开展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对于小学生的健康且全面的发展是十分关键的,需要教师的重视与不断探索。

  二、基于核心素养推进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有效方法

  1、扩展教学知识面,充实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内容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开展不应当只是一个形式化的过程,教师在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中应当重视课堂的内涵避免道德与法治课堂流于形式,道德与法治课堂是小学生获得知识提升品格与修养的重要平台,作为教师更应当做好教学准备使课堂更加充实具有意义。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可以发现一些教师并未真正的对这一学科给予足够的重视,课堂的开展是对课本内容的复述而单纯的依赖课本一方面使得道德与法治课堂变得缺乏生动性,另一方面小学生理解能力有限对课堂所讲的内容似懂非懂并不能明白其中的深刻含义,同时缺乏形象的讲解还会让小学生产生疑惑,教师授课不应该只是讲一些大道理更应该让小学生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样做有什么意义、不这样做又会产生什么后果,教师要丰富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内容,扩展知识面,增强道德与法治课堂授课内容的综合性。

  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做好教学设计工作,使得教学内容更多的与小学生的生活贴近,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扩展课堂知识。例如:在讲解“地球,我们的家园”相关课程时教师可以提前搜寻与地球相关的图片与视频从而让小学生在课堂中能够更直接的了解地球的构成、地球的发展以及地球提供的生存环境,还可以向学生展示地球优美的景象与人类对地球造成的污染破坏让小学生在对比中更加直观的认识到地球的美丽,进而让学生获得启示明白应当爱护环境与大自然和谐的相处,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养成保护环境的习惯,不乱扔垃圾注重绿色生活等,让课堂内容丰富起来,使课堂知识与小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与实践之中。

  1.

  以小学生自身为主体展开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

  核心素养重视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小学生在课堂中不仅学习知识,还要会学习、爱学习,作为教师应当推动以小学生主体的道德与法治教学,让小学生增强学习的自主性并在学习过程中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法。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要充分的考虑到小学生所处的年龄段以及理解能力、接受能力,并且注重将道德与法治课堂与小学生的实际生活之中的体验结合起来。脱离生活实际的课堂是枯燥的难以被小学生接受的,因此教师要重视学生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更好的让学生融入到教学中。

  例如,在学习“尊重他人”相关课程时,教师除了结合课本进行讲解还应当让学生将自身的实际与所讲的内容相结合。如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提问,询问学生对穿拖鞋或者睡衣来上课、在课堂上随意走动等行为的看法与态度,询问学生在类似情况下有没有被尊重的感受,结合实际的生活情况对学生进行提问引发学生的思考,也可以将学生更好的代入到某种情境之中。还可以让学生进行举例向大家讲一讲自己在什么情境下感觉自己受到了尊重、自己在什么情况下尊重或者没有尊重他人,进而在之后的教学中结合这些情况与课堂所讲的知识进行总结与归纳,充分的活跃小学生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思维,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让学生将生活中的体验与课堂内容结合,帮助小学生对所讲的知识进行理解,让学生获得更加直接的体验。

  三、结语

  为了提升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效率,教师要基于核心素养进行开展,在授课过程中勇于超越传统课堂的教学方式,积极地丰富教学的活动形式,这样既符合小学生的学习特性又可以充分调动小学生对课堂的参与性。还可以增加课堂游戏、情景表演等,在教学中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扩充教学内容扩展学生思维,结合生活实际,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不断对小学生进行启发,加强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参与,将学生的实际生活体验与课堂知识结合起来,让小学生能够在活动中进行体验,在参与中获得感悟,并逐步形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与良好的品格,实现全面的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魏军辉.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转型的思考——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视角[J].教学月刊小学版(综合),2019(11):24-26.

  [2]柴晓芳.德润心灵法护成长——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思考与实践[J].名师在线,2018(25):65-66.

  [3]刘汝敏.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策略[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8,34(07):25-27.

  

  

篇五: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思考

  核心素养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

  思考

  摘要:在小学教育教学下,核心素养道德与法制也是新课标改革的基本目标。道德与法治时在新时代下,对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提出新的要求而产生的一门课程。真正的学生生涯是从小学时代开始的。在小学阶段的学生,因为其心智还不健全,对周围一切事物保持好奇。这就要求学校要同步跟进素质教育,引导学生建立其健全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良好的品质。本文对于核心素养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引起的思考进行讨论。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

  前言: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以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传统教学下的道德与法治课堂已经不适应当前的需求了,道德与法治教学也迎来了新的改革,以更加适合学生的方式进行教学,同时还要落实于实践之中。小学阶段的学习是为了整个学习生涯打下坚实基础,所以在小学时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尤为重要。同时教师也要为小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品质和健全的人格,不断探索教学方法,提高学习成效,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现状

  当前小学道德于法治课堂教学中依然有很多的问题。

  1.教学内容过于简单

  随着教育届的不断改革,道德于法治课程也在不断地进步。对照新课标的要求来说,对于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安排有了新的要求,同时也对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的要求也提高了,它要求小学道德与法治老师要有更高的专业素养和较强的教学能力,需要结合实践的内容,把学习的知识落实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之中。

  虽然这种新概念的课程理论使用了新的教材内容,更加重视对于学生在教学内容和实际生活的结合,把传统的讲课方式代替了,更加注重能力的培养而不是教材内容的宣讲。但是目前现在还有一部分教师不满足这个要求。某些教师对于教材内容和现实生活结合的教学内容并没有做到很好的讲解,教学质量没有得到明显的提高。现阶段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需要教师通过教学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道德与法治课程有自己正确的理解,同时也能自己自主的去学习和了解课程。教师向学生传授的不仅仅是知识内容,更多的“要授之以渔”。但是某些教师在自身的教学方法的困扰下,受限制于教材的内容之中,教材写什么他便讲什么。这种教学的指导方法不符合对于学生扩展思维的教学方式,不能满足学生对于拓展视野的要求,导致教学质量缺乏,效率不高。

  2.教师的教学方法缺少创新

  某些教师在教学方面依然采用比较传统的教学方式。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表现为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更注重在传统教学中对知识的讲解与传授上。这些教师受到传统教学方式的制约,在课堂上只进行知识的讲解很少联系到现实中,导致教学质量和效率不高。而且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因为过于死板,导致不能很好的利用教学资源,导致某些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不愿意学习道德与法治的课程。

  二、核心素养下加强小学道德与法治的对策

  (一)明确教学目标

  在小学阶段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之中,教师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理解到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对于学生的重要意义。道德与法治对于当前小学生还未成熟的心智有很大的指导作用。它对于学生养成良好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同时能引导学生对于良好生活习惯、优秀道德品质等方面的培养。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主动的将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重视教学和实际的结合,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教材内容,学习到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还有高尚的品质。

  (二)优化教学设计

  在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过程中,课堂的前期教学内容的设计也十分重要,要建立好教材内容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以完善课堂教学的内容。教师在教学过程之中应该采用更加丰富的方式来充实课堂,让教学更加吸引学生,从而能提高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受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部分教师在授课时仍然采用传统的授课方式,在课堂中的教学更偏向于知识的输出。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不仅有些枯燥,而且对于学生的接受程度来说,同样课堂质量和效率都不是很高。所以教师应当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和课中教学的优化设计。

  (三)创新教学方式

  教师应当不断创新教学方式,了解学生的特点和兴趣点,积极探索不断创新。同时也要激发学生对于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兴趣。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困生对学习的兴趣,是非常重要的。教师的教育优先采用激励的政策,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满足,产生对学习的兴趣。例如教师可以积极鼓励学生们回答问题,在回答完问题后用鼓励的语气夸奖学生。除了语言上的鼓励还可以设置小红花等小奖品,让学生在学习中找到乐趣,慢慢的也会提升课堂的效率。

  (四)丰富教学活动

  在教学的过程之中,教师可以合理的安排一些课堂的活动,让学生通过活动找到现实生活与教材内容联系,最后再回归到教材内容之中,并且完成最后的检验。这种方式的引入,让学生对于教材内容更加充满好奇,以好奇出发,能更加深入自主的学习教材内容。教师可以有意的引导学生去做一些锻炼良好品质的事情,例如组织大扫除的活动,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友好互助关系,让学生体会到劳动的快乐。同时,也可以在走廊的文化长廊和教室的黑板报中表演一些好人好事,给学生的优良品质做出鼓励。在班会中,也可以进行道德与法治的主题班会,让学生们积极踊跃的发言,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认知与感受,让学生在道德与法治的氛围下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以提升学生自身的优良品质和综合素质。

  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学习阶段对于道德品质的养成尤为重要,所以开展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要求也是必要的。教师应不断创新自己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以形成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参考文献:

  [1]宋金花.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分析[J].华夏教师,2019(19):42-43

  [2]魏军辉.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转型的思考: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视角[J].教学月刊小学版(综合),2019(11):24-26

  [3]吴周泽.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思考[J].亚太教育,2019(8):19-20.

  

  

篇六: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思考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

  学思考

  摘要:小学义务教育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质和了解相应水平的法治知识。如何通过同学们喜欢的方式,寓教于乐地将空泛的道德素养和空洞的法治知识,融入到小学生的生活学习中,在实践活动中提升自己的素质,是值得我们大家一起探讨的。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教学方法,小学教育

  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不再只是关心“衣食住行”,精神层面的个人素质的提升,也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有良好的公民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才能体现一个人的高素养,才能形成良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公民素质的核心。小学教育是育人之基本。在小学积极开展《道德与法治》教育课程,为培养新“四有”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打好基础,为儿童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奠定基础。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的体系构架

  小学义务教育的《道德与法治》教材共12册,教学知识以与小学生生活的紧密程度,由近及远地安排了六大板块:我的健康成长,我的家庭生活,我们的学校生活,我们的社区与公共生活,我们的国家生活,和我们共同的世界。一个板块内,按照学习难度和学生接受度的不同,采用逐渐上升的编排方式。针对刚刚入学的小学低年级学生,开设了《道德与法治》的课程。因为低年级是儿童从幼儿园向小学过渡并适应学校生活的关键时间点,也是儿童品德和行为习惯、生活态度、认知能力培养的重要阶段。而且这一时期的儿童,也是正处于一个6-8岁的儿童叛逆期,加强儿童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教育也是十分有针对性的。

  二.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的问题

  小学所设科目中,语文、数学和英语是三门主课,所占比重较大;体育、艺术、劳动和思想道德科目等素质教育课程占有少量课时。而且临近期末考试时期,特别是到小学高年级,这些所谓的副课课时经常会被占用。这也是经常网上出现的“体育老师请假,数学老师上课“这类段子的来源基础。素质教育课堂的减少,特别是道德和法治课堂的缺失,让学生认为道德素养和法治知识的学习可有可无,产生消极的学习态度,不利于道德素质培养。而且学校的不重视,也会影响授课老师的教学激情,依旧照本宣科,草草了事。久而久之,形成了授课枯草,学生毫无学习兴趣的局面,最终失去核心素养教育的意义。

  三.如何正确对待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

  小学教育是义务教育的基础,这一阶段的学生大多好奇心较重,可塑性较强,对老师有较强的认同感,但是认知能力较弱。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以更灵活、更多种多样、以寓教于乐的方式,让同学们在生活中理解道德和法治知识,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人生价值观和良好的素养。

  3.1学校加强对课程设置的重视

  首先,学校在课程统筹安排上,重视德育教育的排课。只有学校从根本上加强重视,保证排课课时,才能激发授课老师的热情,保证学生的学习课时。同时,学校也要充分利用校内和校外资源,为德育教育提供更多的教学资源,让学生不仅在学校可以参与学习,而且还能更多地融入社会生活中。

  3.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书育人的关键是教师。小学生对老师的认同感强烈,认为老师的一切都是正确的。一个好的老师,不仅是学生学习知识的领路人,也是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引导者。因此,加强老师队伍教学水平的建设,十分重要。德育老师需要提高教学业务水平,吃透新课改的诉求,掌握更新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教学效率。为了有效的落实好国家课程,我们学校配备了专职道德与法治教师,让他们融入每次学科部的共同教研活动,集体备课、共同研讨、共鉴互赏,打造浓厚的道法教研氛围,激发道法教师的热情,从而提升他们的专业素养。

  3.3多渠道的开展教学

  在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传统的照本宣科已经不能满足新课改的需要。教师应该以更灵活的方式,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模式,如游戏、猜谜、播放视频、听歌曲、讲故事、课前采访、中华传统文化的童谣诗歌等喜闻乐见的方式,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3.1换位思考

  老师和同学是一对搭档,以往固有模式是老师授课,学生听讲。德育课堂中,针对某一课件,可以利用学生的好奇心,让同学与老师身份互换,老师扮演学生;或者指定一两个小老师,让学生以老师的视角来授课,增加教学的乐趣。让道德与法治回归生活,向生活学习。

  3.3.2多媒体教学

  信息时代的发展,新媒体和流媒体的丰富,学生们接触知识的途径也越来越多,不再仅仅局限于书本。教师课堂上可以更多的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教学,制作内容丰富、画面生动的教学课件。还可以引用同学们喜欢的动画片和感兴趣的综艺节目,比如《中华德育故事》、《里约大冒险》、《玩具总动员》、《开学第一课》、《开讲啦》等中外儿童动画片和讲坛类综艺节目都是不错的选择,融入到道德与法治课堂,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

  3.3.3校内校外活动

  在德育教育中,学校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学校可以利用校内自身的资源,体现课程的活动性和互动性。比如开展美化校园活动、开辟学校小蜜蜂种植园,让学生投入到实际活动中去。

  还可以充分利用校园外的社会资源开展研学旅行。利用博物馆、科技馆、植物园、烈士陵园等场所开展爱国教育和中华文化熏陶;还可以和少年宫、儿童活动中心、社区活动中心等校外活动场所开展校外劳动实践活动;还可以邀请解放军战士、人民警察、白衣天使、环卫工人等平凡英雄在学校开展国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专题讲演。

  3.4加强家校合作,提高家长的言传身教

  学生们离开校园后,更多的社会生活是和父母在一起,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人老师,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儿童的影响十分明显。网络上经常流传一句话“他还只是一个孩子”,每一个熊孩子的背后都有一对熊家长。家长在学生的社会生活中要承担起教育的责任,提高自身的素养,在生活中给孩子树立榜样,不能事事都交给学校,也不能只看重学生的学习成绩。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核心素养的教学是当前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首要任务,是教师改变教学方式的主要方向。从根本上引起对德育教育的重视,学校和家长都需要从观念上改变对德育教育的看法,从而促进德育课堂的创新,使老师更热情地投入到教学工作中,让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意识,形成良好的行为规范,体现育人的教育根本。

  参考文献:

  [1]丛小杰.基于核心素养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思考[J].新课程(上).

  [2]苏东明.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思考[J].教师,2017(22):19

  

  

篇七: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思考

  核心素养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思考分析

  作者:林淑华来源:《家长·中》2020年第07期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也发生了很多改变。教师要重视小学生道德与法治的学习,将核心素养的教学理念融入课堂教学当中,对课堂教学进行思考和研究,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制订教学计划,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小学;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7485(2020)20-0028-02

  在小学教育过程中开设道德与法治课程,对学生的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本文基于核心素养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展开分析,希望可以给广大教师一些建议。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现状

  在核心素养的渗透下,小学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教学也进入了全新的局面,但是课堂教学还存在相应的问题,仍未得到解决。小学道德与法治和中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两者之间存在着本质的区别,教学内容也是不同的。小学阶段是学生最重要的基础阶段,对学生的道德培养和法治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教师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但是学生在知识的接受过程中还是难以理解,因此,就造成了课堂教学的现状。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和理解,这样才能让学生更深入地掌握知识。在教学中,教师不仅是一名知识的传播者,更是一名领导者和引导者,要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学到丰富的知识,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总结和思考。但是在当前的课堂教学中,大部分教师忽视了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重要性,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严重抑制了小学道德和法治教育的有效性。

  二、基于核心素养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策略

  (一)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创设课堂教学清境

  教师在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中,将道德与法治知识和核心素养两者相结合,让学生在学习中受到更好的教育。首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对知识有更加深刻的认识。例如,在学习《请帮我一下吧》的内容时,教师可以通过生活中的情境让学生进行扮

  演。教师可以让几名学生参与其中,让学生進行自由发挥。这样学生不仅得到了锻炼,还掌握了相关知识,这样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而言非常有效。

  (二)利用体验式教学提高学生的品德和法治教育

  教师在教学中还可以通过体验式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品德教育和法治教育。小学阶段的学生对学习和生活充满了好奇心,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对学生展开教育,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的互动当中,不仅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还能让学生享受学习的过程。教师可以为学生开设第二课堂,让学生自己去感受,这样学生就会在学习的过程中提出问题,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认知。教师在开展第二课堂时要注意学生的安全,并丰富教学内容,让学生对学习充满热情,从而引导学生参与其中。

  (三)采用互动式的教学,凸显学生的主体性

  在传统的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没有采用丰富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使课堂变得枯燥乏味,这样的教学环境对学生的学习具有消极的作用。首先,教师在核心素养的教学理念下,要根据当前的教学现状进行分析,采用互动式的教学模式,这样可以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还能在课堂中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其次,互动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有利于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建立良好的师生情谊,这样更利于教师的教学和管理。再次,互动的教学模式,让课堂的学习氛围变得更加积极活跃,受到学生的欢迎。教师可以在教学中选择适合学生的学习方式,这样更有利于教学。教师在采用互动式的教学时,要注重提问的方式,要合理有效,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更加独立地学习和思考。教师还要将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让学生感受到知识与生活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教师可以通过当下的网络新闻,让学生更了解网络,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意识。还可以将班级中的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让学生根据网络安全展开讨论,开一个辩论会,让学生更加清晰网络的优势和缺陷,学会合理地利用网络,从而认识到网络安全的重要性。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和生活之间是紧密相连、息息相关的,很多知识都是从生活中延伸而来,所以要让学生多留意生活,这样才能学到更多的道德知识和法律知识。

  (四)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

  传统的教学理念过于重视教材,而忽视了以学生为中心。因此,在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育当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针对学生进行课堂教学。首先,班级中的学生的基础都是不同的,存在着个体差异性,因此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因材施教,这样才能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的难题。比如,在学习“诚实守信”时,教师要教会学生如何做到诚实守信,要善于引导学生,让学生知道怎样做是正确的,感受到谎言带来的危害,只有学生真正了解到其中的危害,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因此,教师的引导会让学生在学习中有更多的思考,还能通过知识的学习对自身的行为做出反思,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

  三、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要明确道德培养对学生今后的成长具有的意义,在教学中不仅要对学生进行道德培养,还要提升学生的法律教育,让学生在生活与学习中学会明辨是非,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和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崔梅.论新形势下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转变[J].成才之路,2018(14).

  [2]王玲.核心素养下的小学一年级《道德和法治》教材研读与教学思考[J].黑龙江教育(小学版),2017(9).

  (责编翁春梅)

  

  

篇八: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思考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

  学思考

  摘要:教育教学发展变革的一个重要趋势就是对于素质教学越来越重视,在这样的形势下,小学也需要加强对于学生的德育教育。对于小学德育教育来说道德与法治课堂是它的主阵地,这门课程的教学中,还是有着很多的问题,主要就是体现在教师对于这门课程缺少重视,通常就是简单地讲解教材上的一些内容,教育的效果并不好。为了满足对学生进行核心素养培养的任务与目标,就需要对教学的模式进行创新,改变教学理念,要以学生的发展需求为方向,不断提高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水平。下面我们就对此展开了深入的分析与探讨,希望能够为有关人员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核心素养;道德与法治;教学思考

  1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现状

  对于小学教育体系来说,道德与法治是门很重要的课程。它不同于其他的文化课程,特别是现代教育,更加重视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培养。对此,教师必须要重视起来,要不断完善、改进课堂教学。如今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方面,主要有下面几种问题:第一,教师缺少教学的经验,对于道德与法治课程并没有进行深入的研究,在进行教学的时候,也没有比较科学的理论进行指导,选择应用的教学方法也有诸多的不足,因此,教学的效果并不好;第二,教师没有将课程的学科核心素养放在重要的地位上来,在教学中,没有明确对学生进行核心素养培养的目标,影响了教育的成效;第三,理论教学脱离了实践,没有将理论与实践进行有效地结合。有效的道德与法治教学,就是要让学生在生活以及学习中去应用他们所学的知识,可是因为很多教师本身对教学就缺少认识,在教学中,片面地强调理论教学或者实践教学,将两者隔离开来,而没有将它们进行融合,这也会对最终的教学效果产生很大的影响[1]。

  2核心素养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作用

  所谓核心素养,也就是学生在学习以及成长期间需要拥有的能力以及品质,对于学生能否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有着很大的影响。小学生的身心都还很不成熟,不过对于新事物的接受以及学习能力是很强的。对此,教师应该利用起来,更有效的去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提高他们的素质。教师不但要重视学科学习教育,对于德育教育同样也要重视起来,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道德素质,法治意识。道德与法治课程,主要就是为了提高学生的道德涵养,丰富他们的法制知识,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有着重要的影响[2]。学校必须要重视并强化这门课程的教学,加强对于学生的引导,提高他们的法律观念,道德意识,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为他们以后的学习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3]。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必须要明确核心素养的概念以及内容,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道德、法制素养的培养,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三观,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3核心素养下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策略与实践分析

  3.1品德培养从习惯养成开始

  (1)小学正是对学生进行生活以及学习习惯培养的重要时期。通过教师正确地引导,使学生具备良好的习惯,对于他们以后的学习发展来说,都有着很大的影响。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必须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学习、思维习惯的培养。教师要以自身为榜样,让学生学会对学习以及生活进行规划,使自己能够获得更好的发展,就是还要指导他们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规范,去逐步的实施自己的计划,完成任务,提高他们的自控能力,为他们以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4]。比如说在讲授“早睡早起”这节课的时候,教师就需要适当的了解学生的生活习惯、作息时间。教师需要联系家长,与他们进行沟通,这样也能够了解学生更多的信息。然后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并以此为基础展开教学,这样会更有针对性。在这门课的教学中,教师应用的案例往往都是和学生有着很密切的关联的,这样就可以引发学生对于自身的思考,让他们去注意自己的作息习惯,认识到良好生活习惯的重要作用,从而可以自觉地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规范,做到早睡早起,形成良好的习惯。

  (2)教师还需要了解学生在家的学习情况。这同样也是需要通过与家长的交流来获得,主要就是了解他们在家学习的时间以及习惯等,然后进行分析总结,对学生学习的特点以及不足之处进行归纳,然后为他们定制科学的、个性化的教学方案。要尊重学生教学主体的地位,对于所有的学生,教师都必须要有足够的关注,并且在进行教学方案的设计的时候,不能只是应用统一的一套。要想根据学生的个性能力,对其进行核心素养的培养,教师就需要了解学生的个性和学习习惯等,要掌握学生的特征,在此基础上设计符合学生需要、符合他们个性的教学方案,使其能够实现个性化的发展。

  3.2采用体验式的教学模式

  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是比较特殊的,教学中并没有太多的知识点去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这些内容其实都适合小学生的自我认知以及生活习惯相关的,不是要让他们记住知识,而是要培养他们的习惯,要让他们拥有。正确的道德观念与法治意识。所以在进行这门课程的教学的时候,教师应该运用体验式的教学方法,提高他们在课堂教学中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要让学生深入了解这门课程的内涵,让他们能够有更好的学习体验,提高其对于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所以说体验式教学模式的应用对于这门课程的教学来说,是很有意义的,能够提升培养的效果,更好地对小学生进行核心素养的培养。

  3.3整合社会中的德育资源进行教学

  为了更好地对小学生进行核心素养的培养,提高德育的效果,不能只是依靠课本上的内容来进行。教师还应该对丰富的社会德育资源进行整合利用,以此来丰富教学资源,是,学生可以将这门课程和自己的生活联系起来这样对于这门课程内容的理解也会更加的深刻,能够在思想上产生共鸣,让他们能够根据课本上的内容去眼看自己的生活习惯,这样也就实现了对于学生进行德育核心素养培养的目标。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就是还应该通过互联网来搜集一些相关的信息资源,比如说道德模范的生活经历等,通过榜样的力量,让学生们去进行体会,提高他们对于这门课程学习的兴趣,能够更加积极投入的去进行学习。就如在进行“我的家乡变化大”这节课的教学的时候,教师就应该告诉学生,在家里,要与家长多多进行交流,让他们了解一下家乡都有哪些拜年话,和父母交流一下家乡的变

  化、发展情况,在感受到了家乡的巨大进步以后,他们就会产生自豪感,对家乡未来的发展也会更有信心,在此基础上,也能够提高他们的公民意识,愿意为国家、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4结语

  社会正快速发展,教育事业同样也在进步,改革是这个时代的主题,人们的教育理念也有了很大的变化。基于核心素养的道德与法治教学不仅仅可以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是非观,还有利于增强学生的道德与法律意识。因此,小学教师应当立足于道德与法治教学现状,合理地使用有效的教学方式来构建高效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封尊明.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思考[J].才智,2020(04):153.

  [2]郭娟.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策略分析[J].才智,2019(27):107.

  [3]吴周泽.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思考[J].亚太教育,2019(08):19-20.

  [4]宋金花.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分析[J].华夏教师,2019(19):42-43.

  [5]闫美丽.核心素养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思考[J].华夏教师,2019(14):70.

  

  

篇九: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思考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

  学思考

  摘要:我国一直大力推进法治社会的建立,努力为人民创建和谐美好的家园。在教育领域中,对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教育也越来越受到学校、社会各界的关注。由于小学是孩子们思想观念的塑造期,高效率、高质量的思想道德与法治教育对于其日后的成长与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意义,因此,在小学的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最大程度的发挥这门学科的作用。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道德;法制课堂;教学有效性

  引言:梁启超先生曾说过,“少年强,则国强”,由于处于小学阶段的孩子们还处于一张白纸的状态,对于外界的认知较少,正是形成科学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的最佳可塑期。因此,在小学阶段接受的道德与法治教育可以为孩子们日后形成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奠定坚实的基础,小学教师应该注意到这个时期的特殊性,把握时机提高对孩子们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质量,基于提升孩子们核心素养的角度出发,重点关注学生的道德与法治的素质教育。

  一、现阶段我国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现状

  众所周知,在小学接受的道德与法治教育是孩子们对道德、法治形成认知的基础,也对其未来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与遵纪守法观念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虽然小学阶段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对于孩子们来说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但是现阶段我国实际的课堂教学中仍然存在不少问题。

  首先是学校不够重视,忽视了这门学科开设的初衷,教师在进行这门学科的教学时,只是简单的带着学生梳理一教材中的知识,没有考虑到小学阶段孩子们认知能力和学习能力都较弱的事实,这样的教学方式,导致这门课程形同虚设,没有严格符合新课程改革的标准,更没有达到课程教学的目标,有的学校甚至将道德与法治课私自改成数学、英语等的文化课,让孩子们完全失去了在校接受道

  德与法治教育的机会。其次,有不少家长不把孩子的思想与道德教育与核心素养的培养放在心上,认为自己的孩子只要文化课的成绩好就够了,孩子长大以后自然会懂得道德与法治。这样的家庭教育思维,导致孩子们在未来出现各种心理、思想道德等方面上的问题。因此,学校和家庭两个因素为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开展产生较大的阻碍,不利于孩子们通过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学习培养其核心素养。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探讨

  核心素养的培养对于孩子们未来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从小就开始培养更有利于其日后的人生发展。因此,小学教师在进行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能充分认识到核心素养的内涵以及对于孩子们的关键作用,只有对于核心素养有科学正确的认知,才能在课堂教学中贯彻核心素养的培养计划,完成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目标,这个教学目标更具体的来说就是要引导孩子们学习并理解道德和法律知识,将这些知识融会贯通铭记在心,以此培养他们从小就要树立讲文明、知荣辱、爱祖国、爱人民、遵纪守法的正确观念,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

  三、基于核心素养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一)教师要注意加强自身的学习

  处于小学阶段的孩子们一般都是将老师作为自身学习的榜样,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可能会成为孩子们效仿的对象,因此,教师们要主要加强自身的学习,尤其时教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师,更是要以身作则,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对于自身的核心素养更要进一步的巩固充实,时常反思自己的教学思维与方式是否科学合理。与此同时,积极学习新知识、新思维,开拓自己的眼界并打破自身的固有思维,不断进步与完善,为孩子们树立正面积极的榜样。

  (二)教师要联系实际生活开展教学

  小学的道德与法治教师对学生进行课堂教学时,要注意联系实际生活,不要将课堂教学内容仅限于教材知识。道德与法治的思想是与日常生活相融合的,因

  此,孩子们学习这门学科时,也不能脱离实际生活,教师要注意到教材上的知识只是抽象的理论,停留在教材的教学并不能帮助学生有效的体会到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意义,更难以培养孩子们的核心素养能力。只有通过教师突破传统教学的局限,改变自身的传统教学思维,利用创新的教学方式,让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不再是枯燥乏味的理论输出,而与实际生活相关,从孩子们身边找出教学案例,让他们明白原来道德与法治这门课源于生活,更能激起他们学习的兴趣,大大的提高了课堂参与度,只有学生愿意学习这门学科,才有机会通过这门学科培养其核心素养。

  (三)教师要勇于突破并善于创新

  道德与法治的课程内容相对与其他学科来说较为乏味枯燥,对于这个阶段的孩子们来说,这门课程的学习是一种“折磨”,如果教师不能勇于突破传统的教学方式,善于创新出新的教学模式,这门课的教学有效性与质量就始终难以提升。因此,这门课就要求教师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孩子们创造出有趣、有意思的课堂,营造出轻松活跃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学习课程知识,以此培养孩子们的核心素养。教师可以给学生设计出有趣的道德法治相关活动,例如,让孩子们向自己的家人或者同伴普及在课堂上学习到的道德与法治的相关知识,这样让家长也能重视孩子道德与法治的学习。通过与家人、伙伴的有趣互动,促进孩子们与他人的情感交流,同时也能让孩子们回顾所学道德与法治的知识,形成更为深刻的印象。教师们的勇于突破和善于创新,能给孩子们创造出一个良好学习道德与法治的外部环境,并可以有效的培养其核心素养。

  结束语:综上所述,现阶段我国小学思想与法治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仍存在不少问题,不利于通过这门课程的开展培养孩子们的核心素养。本文基于核心素养对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进行探讨,并提出几点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和质量的策略,以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为同行带来一点切实可行的启发,从而为孩子们思想道德观念的正确形成贡献自己的一份力。

  参考文献:

  [1]宋其温.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有效性[A].教师教育论坛(第四辑)[C].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3.

  [2]宋金花.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分析[J].华夏教师,2019(19):42-43.

  [3]闫美丽.核心素养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思考[J].华夏教师,2019(14):70.

  [4]奚丽平.小学低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情境的创设方法[J].西部素质教育,2019(16).

  

  

篇十: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思考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

  学思考

  摘要:小学阶段是教学的基础,对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道德与法治课堂肩负立德树人的光荣使命,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观念、弥补性格缺陷、提高实践能力。然而当前国内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仍存在诸多问题,广大教师必须提起重视,改革现有的教学理念、方法和模式,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思考

  引言:新课改背景下,教育的内涵与目标得到了丰富和扩充,教师的教学任务变得更为繁重。本文结合实际教学情况,深入剖析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核心素养内涵,并给出在课堂上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策略。

  1.核心素养的含义与作用

  学科核心素养是在我国新课程标准改革过程中应运而生的新名词,指的是需要在学科课程教学过程中培养的、使学生具备的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各种素养、品质与能力,除了本学科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外,还包含品质与经验。在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中,核心素养的主要内容包括:(1)法治观念。国内外的发展历史和经验表明:实施和贯彻落实全面依法治国的道路必定充满坎坷,若想有效地加快全面依法治国的推进进程,必定要从教育入手,从小学入手。法治观念是每个学生必须具备的品质,社会与时代的发展也要求小学生必须具备自觉尊重法律法规、自觉遵守法律、在日常生活中善于运用法律保护自身权益的素养,并可以正确地根据法律践行义务。(2)道德品质。道德品质是一个人的思想、观念等共同组成的、很可能伴随终身的特质,是衡量一个人的生命价值的重要标准,是决定人能否为社会发展作出贡献的关键,也是道德与法治课程重要的教学内容,是该学科最重要的核心素养之一。无论学生的考试成绩如何、能否在本科目的学习

  中有良好表现,教师都应确保每个学生树立公德心、有正确的是非善恶观念、积极向上的态度,能够保持正直、善良,拥有正确的人格。(3)实践技能。道德与法治源自生活,教材包含一系列与生活相关的知识,致力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生活实践能力,使其学会为人处世。实践技能在学生生活中必不可少,也是该学科最重要的核心素养之一,可帮助学生运用课堂上汲取的知识处理现实问题。

  2.传统模式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现状

  2.1教学方法落后

  大量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师仍然在沿用过去的填鸭式教学,未能积极主动地引入高效科学的教学方法,致使课堂死气沉沉,学生们的个性化思维和能力完全得不到挖掘与发展,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灌输,课堂上,提问与回答成为唯一的师生互动方式,且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大多是要求学生背诵教材中的某段内容或补充的某段话,完全不能激发学生兴趣,甚至还会使其产生畏难情绪。

  2.2师资力量短缺

  在绝大多数小学中,与语文、数学等科目相比,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重要性较低,也不作为升中学考试的科目,极少有教师会选择将其作为主要发展方向,造成师资力量严重短缺。因此,小学中道德与法治科目的授课教师往往不具备较高专业素养,没有经历过专门的培训,对本科目的教学不够重视,甚至会挤占道德与法治课。

  2.3不注重教学实践

  绝大多数教师会忽略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在课上和课下都不会有意识地布置实践任务,因此学生不能熟练应用知识,通过努力所得到的只有毫无意义的文字。

  2.4教学内容落后

  许多教师在教授道德与法治科目时,还没能脱离旧的教学理念、方法与模式的桎梏,仍然存在过度依赖板书和课本的现象,未能结合当前时事热点丰富和扩

  充教学内容,几乎是照本宣科地完全依照教材进行讲解,所教内容以需要死记硬背的理论居多,对学生并不能起到什么帮助。

  3.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策略

  3.1根据学生实际素养层次,确定教学内容与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无论学生成绩高低、无论其是否乖巧懂事,教师都应尽心尽力地教导,完成立德树人的使命;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可对全体学生实施无差别教学,而是应当深入了解学生,掌握其个性化特征,如学习能力、学习习惯、性格品质、兴趣爱好等,采取针对性分层教学模式。在对学习素养和习惯不同的学生进行教导时,教师可先将学生分层、分组,为同一组的学生设计能够被接受的教学内容和任务,并制定相应的考核标准。

  3.2采取体验式教学方式,取消传统教学方式

  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学和生活息息相关,绝非能够完全在教室中、通过理论知识传输完成的任务,教师必须将课堂进行延伸,帮助学生获得更多实践体验、积累真实的经验,在切身参与某些活动时获得最为真实和深刻的、基于个性化思维的独特感悟,从而加深印象。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利用闲暇时间参加实践活动、志愿服务等,在实践的课堂中进行解说和指导,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所学文字的含义。例如在学习公民义务、法律法规的相关内容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可以向学校申请或与其他教师联合组织志愿服务,带领学生进入社会体验生活,前往某些免费景点、公园、车站、商场、社区等公共场合维护秩序,去周围的村庄为农村老人进行普法宣讲,或者担任环保卫士,在垃圾桶旁边设置站点,规劝路人分类丢垃圾、自觉维护公共环境;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也可以收集一些违规行为(如闯红灯、乱丢垃圾),并带回到课堂上进行深入分析讲解;如果学校缺乏相应条件,就可以组织校内的实践活动,组织学生们成立“督察小组”,每日安排学生在不同的地点巡查,寻找并检举校园内的违规现象,及时制止违反校规校纪的行为,为其他学生讲解遵规守纪的重要性、发放校规校纪与小学生守则册子等,一同维护学校风气,同时提高实践能力,深切体验道德与法治课程在生活中的形态,获得能力和素质上的提升。

  3.3基于学生生活实践,加强互动对话交流

  由于生长环境、个人经历、原生家庭教育等的差异,每个学生都会形成独特的观念和思维模式,对于同一问题会产生多样化的看法。小学生的是非观念尚未定型、思想不够成熟和理智,在很多情况下,其看法可能存在一定的偏差,但如果教师不给予表现和交流的机会,就无从发现问题,不能为学生提供正确的引导。广大教师应基于学生的生活实践,利用生活中的实际案例分析来探查和了解学生的观点,并丰富课堂交流形式,使每个学生都能够畅所欲言、吐露心声。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就某项与课程内容联系紧密的实际经历进行分享,请学生们自由交流、发言,促使学生主动、深入、独立地思考问题,指出应如何解决在生活中遇到的各类问题,以此提高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并拉近师生之间、学生彼此间的距离。

  3.4树立生活教学思想,整合学科教育资源

  对于道德与法治课程而言,教学资源远远不止教材和辅导书中提供的案例,师生的亲身经历、时事热点、社会新闻、亲朋好友的分享等都能够作为材料来开展讨论,并且其具有更高的真实性、更贴近学生生活,因此更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善于利用互联网获取资源,收集与所教内容相关的教育短片、纪录片等,在课堂上为学生们展示。唯有树立生活化教学的思想、扩充整合教育资源并将其合理利用到教育教学的每个环节,才能充实教学内容,为学生带来更丰富的体验,使其积极主动地钻研学科知识。

  4.结束语

  新课标背景下,广大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应审视当前教学中的不足,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整改,全面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李红.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分析[J].考试周刊,2021(32):139-140.

  [2]张群.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策略[J].文理导航(下旬),2021(04):2.

  [3]卢小娟.关于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核心素养课堂教学思考[J].新课程,2021(11):32-33.

  

  

篇十一: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思考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思

  考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学校越来越注重学生的综合素养,其中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提高学生的法治意识是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目标。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小学道德与法治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上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先分析目前的道德与法制教学现状,再根据现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关键字:小学阶段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教学思考

  小学是学生道德形成的关键期,在这个重要的阶段,教师要通过有效地教学策略,帮助学生理解德育知识,落实德育行为,提高道德水平。众所周知,小学生活泼好动,且容易在上课时受周围环境的影响,产生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再加上,小学德育内容文字化严重,学生理解起来很抽象,接受能力不高,倘若教师再一味地采取机械式的讲授,向学生灌输间接知识,则会使学生失去听课的兴趣,导致教学目标达不到预期。为了解决这个现状,教师要结合先进的新课改理念,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地展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并选择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化教学方法,提供学生学习的动力,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关于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本文提出了五点思考,分别为:“学生主体,自主学习”、“创设情境,联系生活”、“课堂活动,激发兴趣”、“渗透德育,提升素养”、“家校联系,健康成长”,下文将一一进行阐述。

  一、学生主体,自主学习

  在新课程的背景下,课堂教学的师生角色发生了很大的转变,教师由教学主体变成了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组织者,而学生则由被动接受者变成了知识的主动获取者,成为了课堂学习的主人。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教师应尊重学生的

  主体地位,通过发现式、探究式、合作式的以生为本的学习方式进行教学组织,使学生充分地享受学习过程,增强课堂体验。

  例如:在学习《我们神圣的国土》这节课时,笔者将班级分成了多个四人小组,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按照提前设计的导学案进行合作学习。首先,利用多媒体展示世界地图和我国地图,使学生了解我国在世界中所处的地理位置。其次,学生合作学习教材内容,并说明我国的疆域如何辽阔。然后,在地图上找一找我国东部海域有哪四大海,找出中国最大的岛屿和第二大岛屿;找与中国陆上相邻的14个国家以及隔海相望的6个国家;最后,提供阅读资料,使学生了解台湾的历史,告诉学生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通过这样的方式,极大地提供了学生在课堂的主动性,对于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升教学效率有重要的意义。

  二、创设情境,联系生活

  道德与法治是一门立足于生活的学科,为了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教师可以积极地创设生活情境,将道德与法治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联系,这样既有利于学生理解知识点,还能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并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例如:在学习《买东西的学问》这节课时,笔者结合日常生活中的购物,创设了有趣的情境:周末,小明与妈妈一起到超市购物,在买一瓶酸奶时,妈妈盯着瓶身看了一会儿,你知道小明妈妈在看什么吗?通过这个情境,告诉学生在买食品时,要注意包装上的日期和保质期,避免买到过期食品,影响身体健康。另外,笔者利用多媒体展示了两种零食,要求学生辨一辩,这两种零食,哪种可以购买?哪种不可以购买?为什么?此时,学生可以畅所欲言说出自己的原因。这个情境告诉学生,在买商品时,要注意生产日期、产品名称、配料、有无安全标志以及绿色食品标志等。这样做,能够使学生结合实际,学习如何买东西,对于促进学生学以致用有积极地帮助。

  三、课堂活动,激发兴趣

  传统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以教师机械式的讲授为主,学生的学习十分被动,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及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为了激发学

  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努力地营造一个良好的授课环境,让学生在愉快的课堂活动中,接受道德与法治教育的熏陶。

  例如:在学习《我们当地的风俗》这节课时,笔者举办了“风俗大会”活动,组织学生在课上谈一谈伴随自己成长的风俗有哪些。在这个过程中,有学生提到了“过百岁”风俗,就是在宝宝出生的第一百天,家里会举办宴席,宴请邻居、朋友,让宝宝的出生得到更多人的祝福。还有同学提到了“叫魂”,“叫魂”是由于宝宝受到了惊吓,哭闹不止、不吃不喝。在传统的认知中,人们的想法比较封建,认为是宝宝的魂魄被吓出了体外,需要一些仪式为宝宝叫魂。这没有任何科学依据,但是却出奇的奏效。所以,很多地方保留了这一风俗。也有同学提到了满月剃胎发......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结合教学实际,举办以“树立正确价值观”为主题的演讲活动,在学生搜集相关事例的过程中,会不自觉的受到感染,进而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课堂活动,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的表达欲望,营造师生互动的良好氛围。

  四、渗透德育,提升素养

  素质教育提倡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道德与法治教育是学生德育的重要途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向学生展开道德教育活动,提高学生的道德意识,也要经常带领学生到社会当中,参与实践活动,落实道德行为。

  例如:《少让父母为我操心》这节课主要是让学生理解父母的辛苦,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意识。在教学时,笔者安排学生两人一组,一人扮演记者的角色,一人扮演父亲或母亲的角色,完成采访。访问主要是了解父母的工作、时长、在工作中有哪些辛苦,还有父母承担的家庭责任等等。在大多数的“采访”中,父母都是普通的劳动者,下班还要承担做饭、洗衣服、收拾卫生等工作,每天的时间都安排的满满的,很辛苦。通过这个活动,希望学生在家里能够做力所能及的事,减轻父母的压力和负担,培养学生“孝”的观念。

  再者,在休息日,教师可以在学生家长的允许下,组织学生到社会福利机构,做公益活动。通过与孤寡老人聊天,向穷苦的小朋友送温暖,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乐于助人、积极向上的品质。

  学习了《低碳生活每一天》后,教师也要倡导学生,在生活中做到节约用水、用电,出门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注意节能减排等等。

  五、家校联系,健康成长

  除了学校之外,家也是学生接受教育的重要场所,因此家庭教育非常重要。道德与法治课程需要教师将教学活动与家庭教育紧密结合,这样教师能够全面地了解学生的思想状态,家长也能及时的了解学生的在校情况,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有重要的作用。关于家校联系,教师可以向学生布置一些与亲情有关的作业,进一步加强学生和家长的互动,拉近学生与父母的距离。

  例如:在父亲节或母亲节来临之前,教师可以安排学生为父亲或母亲想一出惊喜,这个惊喜可以是一顿亲自下厨的饭菜,可以是一封感人肺腑的信,也可以是在他们下班后递上的一杯热水,还可以是悄悄打扫完卫生的惊喜,更可以是一束附有卡片的鲜花或自制小礼物......这样做,有助于学生勇敢地表达自己的情感,也能宣扬我国感恩的传统美德。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新课改的教育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情感收获,这相比于传统教学,是很大的进步。作为一名新时期的道德与法治教师,我们要立足于当前教学现状,思考教学存在的问题,并秉承新课程理念,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进行教学创新,以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知识学以致用的能力,促进学生道德与法治素养的综合提升。

  参考文献:

  [1]闫美丽.核心素养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思考[J].华夏教师,2019(14):70.

  [2]张崧.在道德与法治学科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J].中国德育,2017(15):66-68.

  [3]黄雅芳.核心素养下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探索[J].华夏教师,2019(30):55.

  

  

天铭文秘网 https://www.itym8.com Copyright © 2019-2024 . 天铭文秘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天铭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吉ICP备1900176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