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天铭文秘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怎样搞好调查研究(5篇)

怎样搞好调查研究(5篇)

来源:公文范文 时间:2023-10-05 16:25:04

篇一:怎样搞好调查研究

  

  干货来了:如何做好调查研究?“六字真言”送给你

  调查研究是一项系统工作,包括调研选题、调研准备、调研实施和调查报告起草等多个环节。这些环节环环相扣,相辅相成,共同决定了调研的成效。搞好调查研究,必须注意每个环节的特点,把握六个字:准、细、深、透、清、实,也就是选题要准、准备要细,调查要深,研究要透,报告要清,意见要实。

  一、选题要准,准备要细

  选题是调研成功的第一步。调研选题总体上要围绕领导决策和本单位的中心工作开展,具体要坚持“一个原则、三个标准”。“一个原则”就是所选题目要符合自身实际,选自己熟悉的题。一个人的知识和见识都具有局限性,选题要根据自身知识结构和实际工作进行。这样,一方面有利于把选题做深,另一方面能够避免做“无用功”。

  “三个标准”:一是选题要尽量选领导关注的问题。要做到这一点,平时就要多留心领导的批示和讲话,多研究上级机关和本单位下发的文件与工作部署,从中发现有价值的选题。同时,要站在领导的高度综观全局,分析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带有方向性的问题,有预见性地选择调研题目。二是选题要选热点难点问题。热点、难点常常说明问题的重要性,这些问题往往关系民生,关系社会的稳定,关系改革的大局。选择这类题目既是工作的需要,也是为领导服务的要求。三是选题要选苗头性和倾向性问题。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常常揭示事物发展的方向,抓住了这些问题,才能对事物的发展趋势作出科学的判断,把握当前和将来工作的主动权。

  调研题目确定后,就进入了准备阶段。准备工作好坏的关键在于细,具体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认知准备,也就是对题目的认识程度。要了解这个题目别人是不是做过,做到什么程度;领导有没有过批示,对这个问题了解到什么程度,从而把握当前工作的重心和下一步政策的动向,提高自己对这一问题的认知水平,增强调研的针对性。二是政策准备,也就是认真研究有关政策法规,熟悉所调研问题发展的历史脉络和现实背景。通过这项工作,首先确保自己调研时不说外行话,其次避免调研时被“忽悠”,再次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增加调研的深度。三是实践准备,主要是了解这项工作的目前状况,包括有关部门下一步工作打算、各地落实情况,为确定调研内容、选择调研地区、拟订调研方案做准备。

  二、调查要深,研究要透

  调查的目的在于深入实际了解真实情况,但由于我们和基层对调研的期望不同,基层汇报常常以经验介绍为主,问题一带而过,以致调查难以深入。为避免这一情况,在调研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调查方式要灵活多样。要坚持多层次、多角度、多渠道了解情况,采取座谈会与实地考察、明查与暗访、定点考察与随机走访相结合等方式进行。对不清楚的情况,要一追到底;对有价值的线索,要紧抓不放,搞清搞透搞实。

  二是调查对象要有广泛性和代表性。“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调查必须坚持走群众路线与依靠组织相结合,广泛听取不同方面、不同层面的意见,既要调查机关,又要调查基层;既要走访领导,又要走访群众;既要解剖典型,又要了解全局;既要听取利益受损一方的意见,也要听取获利一方的意见。

  三是工作方法要讲究。要以诚恳、平等的态度待人,打消基层同志的顾虑,取得他们的理解和信任,使他们介绍的情况符合我们的思路和要求。

  研究是调查的深化,只有把问题研究透,才能发现事物的规律,了解事物的本质,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因此,我们要把研究工作贯穿调查的全过程,要带着问题而不是框框去调研,对发现的问题要随时从我们的角度去分析、判断和取舍。要有敏锐的触觉,善于发现和捕捉新问题、新做法、新经验,特别要关注上级政策在基层实施中遇到的问题。要抓住关键,突出重点,不仅要看到问题的表象,还要探究其背后的原因,为解决问题提供有益的思路。

  三、报告要清,意见要实

  调查报告是调研成果的载体。一个好的调研报告有两个标准,一是清,二是实。报告清,简单地说就是让人看得明白,具体要求观点

  明确、逻辑清楚、文字准确。其标志有三个:一是一个中心。无论是专题调研报告还是综合调研报告,都应该围绕一个主题展开,观点要清楚,重点要突出。二是一条红线。这条红线就是报告的逻辑,要通过这条红线把散乱的材料串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确保报告前后照应,观点自然天成。三是一个度。也就是用词准确适度,切忌言辞偏激、空洞无物。调研报告文风要质朴、平实,用词要客观到位,不说绝对话和过头话,不说外行话,少用生僻词,尽可能引用鲜活的群众语言,以增强报告的生动性。

  古人云:“文可载道,以用为贵”。说的是文章要讲究实效,调研报告尤其如此。调研成果只有被决策者采用,直接或间接运用于实践,有益于社会,才是一篇好的调研报告。因此,撰写调研报告的重要任务,就是提出切合实际、可操作的意见和建议。从个人素质来说,这要求我们具备深厚的政策理论功底,具有深邃的洞察力和把握问题本质的能力。

  从思维方式来说,要做到三点:一是着眼点要高。要注意调查对象的特殊性和全局的一般性,善于由表及里、从小看大,在特殊性中发现一般规律,从而提炼出对全局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意见和建议。要树立全局意识和大局观,注意从国家和人民利益的高度思考问题,尽量避免受部门利益、地区利益的影响,力求找出正确对策。二是落脚点要实。要关注长远、谋在当前,把落脚点放在解决社会现实问题上,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不能笼统含糊或者空发议论。三是出发点要正。要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反映情况和问题,不说无根据的话,不下没有把握的判断;提意见和建议,不能怀邀功之心、存名利之念,或者满足于完成任务了事,否则在选材和提炼观点时就难以客观,所提意见就难免偏颇。

  调查研究是机关工作人员的一项基本功。提高调研能力和水平,不仅要掌握方法、把握要求,更重要的在于个人政策理论水平的提升和对工作经验的积累。这个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持之以恒,方能见到成效。

篇二:怎样搞好调查研究

  

  如何开展好调查研究工作

  第一篇:如何开展好调查研究工作

  调查研究实质是认识事物的一种方法,也是认识事物的一个过程。所谓调查研究就是通过一定的途径和方法,对客观事物进行观察了解,以获得关于客观事物的各种材料,在此基础上,人们对所获得的材料进行科学处理,以获得关于客观规律的认识。严格地说,调查和研究是两个环节。对事物进行观察、了解、收集各种数据和素材,进行感性认识的过程,实质是调查。在此基础上,进行理性分析、抽象、概括、整理、归纳、升华,这才能叫研究。

  一、开展调查研究的重要性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进行调查研究的条件、内容、手段、工作都发生了新的变化,但调查研究在党的决策工作和全部领导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不仅丝毫没改变,而且显得更为重要。特别是在复杂的形势和繁重的任务面前,要提高领导能力和工作水平,增强决策的针对性、科学性和有效性,必须重视调查研究。只有通过调查研究,认清事物本质,才能正确认识改革开放面临的新任务,全面贯彻执行党的政治路线和思想路线;只有通过调查研究,才能提高统揽全局、驾御局势的能力;只有通过调查研究,才能了解群众需要,掌握群众的愿望,把好事办在群众心坎上;只有通过调查研究,才能提高领导能力和决策水平,实现科学决策和民主决策。

  (一)从大的方面讲,调查研究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要求,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必然要求。“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切真知灼见都来源于社会实践,任何真理都是人们在长期的实践经验中总结出来的。调查研究是一项重要的实践活动,只有通过调查研究,才能了解事物的现状、性质和发展趋势,准确地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我们党历来重视调查研究,不论是革命战争年代,还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都强调要扎扎实实搞好调查研究。毛泽东同志讲过一句名言:“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调查就是解决问题”;邓小平同志提出:“离开调查研究,任何天才的领导者也不可能进行正确的领导”;江泽民同志强调:“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

  道”,“没有调查更没有决策权”。毛泽东同志对中国革命的性质、任务和特点的认识,不是到书本里面去找,而是到现实中去找。他亲自调查,亲自动笔,写出了影响深远的《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论十大关系》等重要文章,他的调查研究活动,贯穿于他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整个过程之中,在调查的广度和深度上都是罕见的。正是有了这种深入的调查研究为基础,他才能够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制定出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领导党和人民取得革命和建设的胜利。邓小平同志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认真调查总结人民群众的实践经验和伟大创造,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使中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的科学体系,是新时期党的性质、宗旨的新概括,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是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要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要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就要知道群众想什么,需什么,盼什么。要了解人民群众所思、所想、所盼,从而知民心、顺民意、解民困,就必须深入调查研究。我们的党和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是为人民谋利益的,要真正服务好人民,真正为人民谋利益,就要广泛深入调查研究,了解社情,吃透民意。只有全面了解了社情,准确吃透了民意,我们的决策、政策和各项工作才不会失误,才能有效地达到为人民服务、为人民谋利益的目的。通过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的调查研究,一方面可以加强和密切党委、政府同人民群众的联系,沟通各方面人士的思想,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同心同德,为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推动先进文化做出贡献;另一方面可以将广大人民群众的意见、建议及时反映给党委、政府,使党委政府制定的方针、政策更能代表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更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

  (二)从调查研究的本质和现实意义讲,是服务决策、服务工作,推进科学决策和各项工作的有力保障。一是做出决策靠调查研究。无论是改革措施的研究制定,还是经济发展、干部管理等工作思路的形成和各项措施的出台,都要深入调查、摸清情况、广泛听取各方面意

  见。毛泽东同志指出:“指挥员的正确的部署来源于正确的决心,正确的决心来源于正确的判断,正确的判断来源于周到的和必要的侦察和对于各种侦察材料的联贯起来的思索”。二是落实决策靠调查研究。一个地方、一个部门落实决策是否有力有效,就在于对本地区、本部门的情况是否做到了心中有数,判断是否准确,执行是否正确。如果对实际情况不作深入的调查分析,若明若暗,情况不明决心大,一味从“本本”出发,或者简单地照抄照转,都会使工作发生失误,甚至对事业造成损失。我们要始终牢记这样一条道理:实现正确的领导,取决于科学的决策;科学的决策,有赖于对客观实际全面准确的了解;对实际情况的了解和把握,有赖于深入周密地调查研究。三是修正决策靠调查研究。任何决策都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历史条件发生了变化,决策也要随之而变。这种变化,必须建立在对变化了的新情况的全面了解和把握上。修正决策,必须坚持调查研究,使自己的工作始终处于主动而又有力的地位。

  二、如何开展调查研究

  (一)调查研究的内容调查研究工作根据内容可分为综合型调查研究、重点调查研究、政策性调查研究、临时事件的调查研究。

  1、综合型调查研究是指在一定范围内,一定时间内,对所要调查的对象的基本情况进行全面的、综合性的调查研究。这种调查研究的目的在于通过对这些地区、部门或单位全面情况的掌握和分析,找出主要问题,制定全面的、有利于全局发展的总体方案。这样的调查研究一般涉及面广,内容多。基本情况的调查研究是基础调查研究,是办公室工作最基本的内容。只有对基本情况摸得清,分析研究得透,为领导决策提供的参考意见才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正确性。

  2、重点调查研究一般的形式有专题型调查研究和典型型调查研究。一是专题型调查研究,是相对于综合型调查研究而言的,是针对某一问题,特别是当前迫切需要了解和解决的问题而进行的,不是以人或单位为对象。它要求把点和面上的情况结合起来分析,这样才容易使调查研究有深度,分析问题针对性强。如关于工业企业资金严重短缺问题的调查等。二是典型型调查研究。同专题型调查研究相比,主要

  是调查研究的对象不同。专题型调查研究主要是以问题为对象,而典型型调查研究则是以单位、人为对象。这种调查研究主要是根据调查研究的目的和要求,在对一定范围的事物总体进行初步分析的基础上,有意识地选择有代表性的单位或人作为典型,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借以由此及彼地认识所要调查事物的总体情况和发展变化规律。典型调查研究以客观事物的个性与共性辩证统一的原理为方法论基础,对象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其结果具有说明一般、指导全局的作用。由于调查对象数量较少,可以集中时间和力量对典型单位或人进行深入系统的调查,从而比较深刻地认识问题。进行典型调查研究,最重要的是选好典型。怎样选点?人们从实践中总结概括出了“择中选点法”、“划类选点法”、“择优择劣法”等有效方法。典型调查研究的缺点是容易带有偶然性和局限性。因此,典型调查一般是和综合型调查研究配合进行。这样既可保证调查研究的全面性和客观性,又能保证其深刻和说服力。

  3、政策性调查研究政策性调查研究一般分为宏观发展战略型和微观局部型。宏观发展战略调查研究主要是针对未来中长期发展战略而进行的。通过宏观发展战略调查研究,能够为一个较大范围的地区或系统制定宏观战略规划,进行全局性的部署,确立长远目标,做出重大决策提供参考依据。宏观发展战略调查研究一般投入的人力、物力较多,因此在组织上应有统一的领导,即出一个部门或领导牵头主持,组织有关方面的人员参加,分片分组调查。调查完后,统一汇总情况,统一分析研究。这样的调查研究由于调查的面宽,人员多,可靠性也较大,一般在宏观决策部门采用得多。微观局部调查研究主要是着眼于前面临的局部性的,并且相对独立的问题,调查的范围比较小,问题比较单一,如通过对一个单位的调查研究,比较丰富地掌握这个单位的情况,找出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微观局调查研究可以为宏观发展战略调查研究提供具体详尽的参考资料。

  4、对事件的调查研究即在某一事件发生之后,为尽快了解事件发生、发展的情况所进行的调查研究,这样的调查研究突发性强,时间紧,因此要求调查者必须深入现场,直接向事件的当事人或目睹者了

  解情况。如某地区遭受严重洪灾,就应该马上派出人员对该地区遭灾情况进行调查了解,很快调查清楚情况,并上报领导,同时提出应该采取的措施,供领导参考。

  (二)调查研究工作的程序调查研究是一项复杂又艰巨的工作,逻辑性条理性很强,因此,应该有它自己的程序,调查研究的过程是了解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一过程也就形成了调查研究应该遵循的基本程序,这就是:准备工作、了解情况、分析研究和综合提练。

  1、准备工作和了解情况首先是调查目的准备。调查研究是有目的而进行的。在起始调查研究之前,就应该对本次调查研究的动机,意图和任务有充分的正确的理解,每次调查研究之前,必须吃透调查研究的目的,搞清下去调查什么,研究什么,当然,目的准备不是让调查者钻领导的框框,目的准备只能是下去调查研究的一个方向,不应成为调查研究的结论要求。其次是调查对象的准备。在确定调查研究的任务之后,就要对调查对象所处的不同发展阶段,有不同的成果和目标要求,如萌芽期,就是事物发展初期,调查的目标要求是讲清其性质和发展方向,指出应肯定还是否定即可,不应确定总结经验的目标。生长期,就是事物的性质和发展方向已经清楚,应当讲如何使它进一步发展,即主要讲思路、讲措施、成熟明,应当讲如何使它进一步完善提高。只有目标明确具体,才能事半功倍,避免无效劳动。第三是知识准备。调查研究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如果调查研究者本身对某一问题没有较深的知识,就不可能做好对这个问题的调查研究。调查研究前,认真学习有关理论和上级有关方针、政策、指示以及有关业务知识,是十分必要的。通过学习,可以明确调查研究的方向,掌握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提高思想政策水平。做好与调查内容、调查对象有关的材料收集工作,充分了解和掌握前人已有的调研成果,以免重复劳动,浪费时间和精力。当然,这些知识是不可能在调查研究之前就一下子全部掌握的,主要还是要在平时的工作中注意积累掌握,到了临近调查研究时的再熟悉一次。知识的准备一般从三个方面来做:一是学习和掌握与调查研究的内容有关的上级规定、制度等文件;二是传阅有关研究成果和报刊资料;三是学习和掌握与调查研究有关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第四是组织准备。调查研究是一种开放型工作,除一些极单纯的问题接触人少以外,一般的调查研究涉及的人员都比较多。因此,必须做好组织准备工作。一方面是调查研究人员的组织准备工作。根据调查研究的任务大小,确定参与人数。如果一个单位承担难以完成,可以联合其他单位一起搞。如果参与调查研究的单位和人员比较多,就必须首先确定牵头单位和负责人,然后根据人员多少和素质确定分组,并对调查的时间、步骤、方法、具体要求和注意事项以及调查研究的经费、交通工具等作出详细计划。另一方面是调查对象的组织准备工作。一般的调查研究都是上级对下的,因此调查者可以提前向被调查单位提出调查提纲要求,以便调查对象有充分准备。被调查单位一般应根据调查提纲和要求,对调查对象进行安排组织,比如什么时间、什么人参加座谈会,什么时间现场参观等。在组织调查对象时,应特别注意不要史挑选报喜的人,而把那些有头脑、平时爱报忧、甚至持不同政见者排除在外,即使有些人的意见不顺耳,是错误的,但听一听,分析分析,使问题更加明确,还是有好处的。准备工作完成之后,就可进入调查阶段了。了解情况是整

  个调查研究工作的基础,情况吃得透,问题摸得准,就为整个调查研究工作打好了好的基础,在这个阶段,应该尽可能地接触有关人员,尽可能多地掌握一些第一手资料。掌握的情况越多,对下一步的分析研究就越有利。

  2、分析研究和综合提练其实,这在调查了解情况的阶段就开始了,因为在收集情况时,不可能像是录音机一样不用费脑子,而是一边听情况,一边就开始分析研究了。分析研究是了解情况阶段的升华。了解情况阶段的工作,只有通过分析研究才能成为成果。这一阶段包括:一是调查报告提纲的准备,二是调查报告的写作。经过分析研究阶段,对问题的认识就更清楚了,但这并不是调查研究的结束,还要经过一个综合提练阶段,即对存在问题提出解决的办法。这是调查研究的关键,因为调查研究的目的就是为解决问题。在综合分析中,要有步骤

  地解决三个问题:一是从调查材料中剖析事物的本质,找准主要矛盾,确定所有提出和回答的中心问题;二是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找出带规律的东西,并沿着这个规律研究得出有关的一系列基本观点;三是再按照这些基本观点,从调查材料中找出最有说服力的事实,进一步加以论证,使观点和材料统一起来。

  (三)调查研究工作的方法是指调查的途径、手段。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现在的调查研究除了采用传统的方法外,又创造出了许多新的科学方法。

  1、会议调查法和实地观察法会议调查法。是调查研究工作中常用的方法。召集一些了解详细情况的同志,用座谈或讨论的形式,请他们谈谈某些问题的情况和他们对此问题的认识,提出建设性意见。开调查会的好处是可以在短时间内了解到比较详细的情况,效率比较高,而且由于参加会议的同志是比较熟悉情况的,因此掌握的材料会比较可靠。开调查会一般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选定适合参加调查的人员。参加调查会的人员应是熟悉情况的同志。如果对情况不熟悉,就不可能谈出真实的情况来,甚至会把调查者引向事物的反面。二是参加调查会的人员应尽可能挑选各个层次、各个行业或部门、不同年龄的人员,这样便于更广泛地了解各方面对某些问题的看法。三是调查会要有活泼、畅所欲言的氛,主持调查会的同志要善于用坦诚的态度、民主的作风、轻松的语言、活泼的手势等谈话艺术,解除与会者的紧张心理,引导大家展开讨论。四是根据不同的情况,确定调查会的规模大小以及分几次开还是一次开。有时事情情况较复杂,发言人较多,可以分开两次或多次,让参加座谈的人员都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有时由于一些领导或权威人士的参加可能会使参加调查的同志紧张或拘束,不利于发表意见,主持人就可以分层次召开或个别征求领导及权威人士的意见。五是将调查的内容提前告诉参加会议的人员,请他们提前做好准备,防止调查会开始才提出议题的做法。实地观察法。是指调查者有目的、有计划地运用自己的感觉器官或者借助科学的工具和手段,直接考察正在发生的经济或社会现象。实地观察法是搜集非语言行为资料的首选方法。实地观察法的主要优点是,调查者

  能够在实地直接感和客观对象,所获取的是直接的、生动的、具体的感性认识,能掌握大量的第一手资料。但实地观察法所观察到的往往是事物的表面现象或外部联系,带有一定的偶然性。

  2、文献调查法和民意调查法文献调查法。是指通过对文献的搜集和摘取,以获得关于调查对象的信息。文献是指记录知识的信息资料,是调查资料的重要来源。对于社会现象的历史演变及发展趋势的研究等,文献资料就可能成为首要的资料来源。文献调查法的目的作用,在于充分了解事物的背景与概貌,以探求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文献调查法往往是一种先行的调查方法。一般只能作为调查的先导,而不能作为调查结论的现实依据。民意测验是一种充分体现民主精神的调查方法,可以充分了解群众对某问题的态度和意见。民意测验一般采取两种形式:一是走访调查。调查者通过抽样法,选定一定数量的调查对象,通过同他们面谈或电话联系等,了解他们的真实思想和意见。这种方式可以了解到与调查内容相关的其他内容。其缺点是容易使被调查者产生一些拘束,不愿谈出自己的真实想法来。民意测验选的对象越多,了解到的情况就越接近真实,民意测验挑选对象时应注意不要单调地选一种人,而应从年龄、职业、收入、政治面貌、种族、性别等不同的方面选出不同的人来,这样才能保证民意测验的广泛性和真实性。二是书面调查。一般采取无记名方式,调查者提出一些题目或调查内容,通过卡片、信函和问卷等书面形式分发给一定数量的群众,由群众自愿填写,然后收回,进行统计分析,由于采取无记名方式,群众没有任何政治或其他方面的压力,可以无所顾忌地把自己的真实想法提出来,因此这种方式可以了解到群众真实的心理和看法,对改进工作很有帮助,而且由于这种调查面广,增加了解调查的材料。

  3、访谈调查法和资料调查法访谈调查法。是指调查者与被访者通过口头交谈的方式了解调查对象情况的方法。访谈调查法要求访谈者不仅要做法访谈前的各项准备工作,而且要善于进行人际交往,与被访谈者建立起基本的信任和一定的感情,熟练地掌握访谈中的提问、引导等技巧,并根据具体情况采取适当的方式进行面谈。资料调查法。即通过收集有关现成的书面资料,查阅各种历史档案,进行调查研究。

  这种方式简单易行,尤其对于不容易接触的东西或地方,通过这种方式就能获得一定的情况,资料调查法的缺点是收集到的资料是第二手资料,有时会由于其记录者的水平问题,使资料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受到影响,因此进行资料调查时,要认真核对资料,尽可能地掌握完整的资料。

  4、统计调查法和实验调查法统计调查法。是利用固定统计报表的形式,把下边的情况反映上来,通过分析而进行的一种常用的调查研究方法由于统计报表的内容是比较固定的,因此可能通过报表分析出某项事物的发展轨迹和未来走势,如通过每月报表,可以分析出某个企业逐月产值完成情况,并能分析出比上年同期增减情况,还可预测出下一步的趋势。运用统计调查法,应注意几点:一是统计口径要统一,否则是不可比的;二是应以统计部门的数字为准,否则分析的依据难免有误;三是报表分析和实际实际调查相结合,不能就报表进行单纯分析,如对产值大幅度上升或下降的原因,报表中难以反映出来,只有通过实际调查才能形成完整概念。实验调查法。是指经过特殊安排,适当控制某些条件,使一定的社会现象发生,以提示其产生原因或规律的方法。其特点是:控制某种条件,较准确地了解有关现象的变化,深刻地掌握事物发展的规律,实验能否达到预期的目的,很大程度取决于能否有效地控制实验过程,尤其是取决于对实验因素的控制和对非实验因素的控制,实验调查法通常有两个方面的作用,一是可以达到一定的理论目的,即检验一定的假设;二是可以达到一定的实践目的,即对新的政策、措施或社会形态的合理性进行检验。

  5、综合归纳法和问卷调查法办公室工作人员在调查研究中可能会接触到很多零碎繁杂的情况,如果把这些情况不加整理地全给领导端上来,就不能达到整体研究的目的,因此,必须对这些情况加以整理,整理的办法之的就是综合归纳法,所谓综合归纳法就是把研究对象的各个部门、各个方面和各种因素联系起来考虑,通过考虑得到普遍性的、有规律的东西,形成多样性的统一,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综合归纳法是从特殊到一般的过程,并不是事物各个方面的各个部门的简单相加。综合归纳离不开分析研究。问卷调查法,是指调

  查者运用统一设计的问卷并选定一定数量的调查对象了解情况或征询意见的方法。这种方法能突破时空的限制,同时进行大范围的调查,调查资料便于汇总整理和分析,资料较为可靠,能够用较小的人力物力消耗收到比较大的效果。

  6、回溯分析法和典型调查法回溯分析法一般用在对某项决策效果的调查研究中,即在某项决策面临失效的情况必须重新决策时,就需要对原有决策的产生背景及决策本身进行客观分析,找出失误产生过程的原因,在此基础上纠正失误。回溯分析一般采取两种方法,一是从原有决策的起点开始,一步一步按事物发展顺序来进行,通过对当时决策背景、决策实施的每一步的演示,找出问题的症结。二是从决策的结果开始,倒着一步一步地进行分析,先摆出失误的后果,然后找出引起失误的原因,再找出更深层次的原因,直到找出最终的原因。回溯分析必须以充分的事实说话,不能想当然搞假设推理。典型调查法,是指在定范围内选具有代表性的特定对象进行调查的方法。这是调查中经常使用的方法,虽然是选择部门对象进行调查,但这些对象具有代表性,能够反映事物的本质特征,所以也能够达到认识事物总体的目的。典型调查必须注意对象的选择,如选择的对象不具有代表性,那么就很难得到对事物整体的正确认识。这就要求调查者根据调查的目的要求,详细了解所有调查对象的概况,认真加以分析比较,从中选择出具有代表性的对象,只有这样调查才能具有全面的代表意义。以上介绍的调查研究的方法,只是一般常用的方法。这些方法在调查研究中使用时,并不是单一运用的,而是互相交错运用的。因此,办公室人员应在调查研究工作中灵活运用。

  三、如何提高调查研究水平刚就如何开展调查研究工作,已谈了很多,大家也有很深的体会,那么如何才能提高自己的调研水平,这里,结合平时的感受,我用古人的几句诗来谈谈我的一些认识。第一,“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要强内功。我感到搞调查研究有三个方面非常重要,就是“三懂”:首先要懂政策。只有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和深厚的理论功底,掌握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工作

  路线、方针、政策,并能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去分析、研究问题,才能提高调查研究的准确性、科学性。如果不懂政策,我们就会无的放矢,说不定政策早出台了,我们还在研究,这样的成果就成了“马后炮”。其次,要懂人。俗语说:人上一百,形形色色。这说明人的思想、心理、性情、性格,千差万别。搞调研工作,要学会懂人、学会了解被调研的对象,这就要求我们要广泛涉猎我们工作范围内的各方面的专业知识,否则,在调研中就会出现答非反问,难入正题现象。所以,科学文化知识、社会学、心理学、人才学、管理学等等方面都要涉猎一些。通过学习,切实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并自觉贯彻于调查研究的全过程。第三,要懂写作。调查研究后,对于调研结果,需要用调研文章把它反映出来,这就要求从事调研工作的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定作水平。第二,“不畏浮云遮眼望,自缘身在最高层”,要站得高。要明确调查研究的目的。我们进行调查研究的目的就是确保工作符合实际、沿着正确的轨道运行。因此,搞好调查研究的前提是要明确调研的目的是什么,如果目的不明,就是无效劳动,无事找事,无病呻吟。因此我们在调研之前,首先要对研究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发挥什么作用心中有数,而不单为了完成任务写篇文章。站得高,有三个方面非常重要。第一,重点要明。就是要明确调研的重点,要紧紧围绕工作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调查研究。要注意新出现的关系全局的苗头性问题,做好超前调查研究,把矛盾和问题消解在萌芽状态。第二,立意要高。立意对调研工作成效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意在笔先”,即立意(主题)要在调研之前就应明确,操笔为文,连立意也不明确,那就很难下笔。明朝黄子肃在《诗法》中说:“意者,一身之主也”。立意制约着文章的内容、思想。立意是文章的灵魂,没有立意或立意不明确,形成的调研结果就会是现象的罗列、材料的堆砌。在调查研究中要善于抓住第一材料,然后经过科学的提炼、概括和总结,从中找出带规律性的东西,提出可操作性的方案和方法,用以指导实际工作。第三,炼意要深。也就是提炼主题,要深入到事物的本质。我国古人

  第二篇:如何开展好调查研究工作心得体会

  如何开展好调查研究工作心得体会

  调查研究实质是认识事物的一种方法,也是认识事物的一个过程。所谓调查研究就是通过一定的途径和方法,对客观事物进行观察了解,以获得关于客观事物的各种材料,在此基础上,人们对所获得的材料进行科学处理,以获得关于客观规律的认识。严格地说,调查和研究是两个环节。对事物进行观察、了解、收集各种数据和素材,进行感性认识的过程,实质是调查。在此基础上,进行理性分析、抽象、概括、整理、归纳、升华,这才能叫研究。

  一、开展调查研究的重要性

  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进行调查研究的条件、内容、手段、工作都发生了新的变化,但调查研究在党的决策工作和全部领导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不仅丝毫没改变,而且显得更为重要。特别是在复杂的形势和繁重的任务面前,要提高领导能力和工作水平,增强决策的针对性、科学性和有效性,必须重视调查研究。只有通过调查研究,认清事物本质,才能正确认识改革开放面临的新任务,全面贯彻执行党的政治路线和思想路线;只有通过调查研究,才能提高统揽全局、驾御局势的能力;只有通过调查研究,才能了解群众需要,掌握群众的愿望,把好事办在群众心坎上;只有通过调查研究,才能提高领导能力和决策水平,实现科学决策和民主决策。

  (一)从大的方面讲,调查研究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要求,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必然要求。“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切真知灼见都来源于社会实践,任何真理都是人们在长期的实践经验中总结出来的。调查研究是一项重要的实践活动,只有通过调查研究,才能了解事物的现状、性质和发展趋势,准确地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我们党历来重视调查研究,不论是革命战争年代,还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都强调要扎扎实实搞好调查研究。毛泽东同志讲过一句名言:“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调查就是解决问题”;邓小平同志提出:“离开调查研究,任何天才的领导者也不可能进行正确的领导”;江泽民同志强调:“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更没有决策权”。毛泽东同志对中国革命的性质、任务和特点的认识,不是到书本里面去找,而是到现实中去找。他亲

  自调查,亲自动笔,写出了影响深远的《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论十大关系》等重要文章,他的调查研究活动,贯穿于他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整个过程之中,在调查的广度和深度上都是罕见的。正是有了这种深入的调查研究为基础,他才能够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制定出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领导党和人民取得革命和建设的胜利。邓小平同志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认真调查总结人民群众的实践经验和伟大创造,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使中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的科学体系,是新时期党的性质、宗旨的新概括,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是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要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要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就要知道群众想什么,需什么,盼什么。要了解人民群众所思、所想、所盼,从而知民心、顺民意、解民困,就必须深入调查研究。我们的党和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是为人民谋利益的,要真正服务好人民,真正为人民谋利益,就要广泛深入调查研究,了解社情,吃透民意。只有全面了解了社情,准确吃透了民意,我们的决策、政策和各项工作才不会失误,才能有效地达到为人民服务、为人民谋利益的目的。通过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的调查研究,一方面可以加强和密切党委、政府同人民群众的联系,沟通各方面人士的思想,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同心同德,为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推动先进文化做出贡献;另一方面可以将广大人民群众的意见、建议及时反映给党委、政府,使党委政府制定的方针、政策更能代表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更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

  (二)从调查研究的本质和现实意义讲,是服务决策、服务工作,推进科学决策和各项工作的有力保障。一是做出决策靠调查研究。无论是改革措施的研究制定,还是经济发展、干部管理等工作思路的形成和各项措施的出台,都要深入调查、摸清情况、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毛泽东同志指出:“指挥员的正确的部署来源于正确的决心,正确的决心来源于正确的判断,正确的判断来源于周到的和必要的侦察

  和对于各种侦察材料的联贯起来的思索”。二是落实决策靠调查研究。一个地方、一个部门落实决策是否有力有效,就在于对本地区、本部门的情况是否做到了心中有数,判断是否准确,执行是否正确。如果对实际情况不作深入的调查分析,若明若暗,情况不明决心大,一味从“本本”出发,或者简单地照抄照转,都会使工作发生失误,甚至对事业造成损失。我们要始终牢记这样一条道理:实现正确的领导,取决于科学的决策;科学的决策,有赖于对客观实际全面准确的了解;对实际情况的了解和把握,有赖于深入周密地调查研究。三是修正决策靠调查研究。任何决策都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历史条件发生了变化,决策也要随之而变。这种变化,必须建立在对变化了的新情况的全面了解和把握上。修正决策,必须坚持调查研究,使自己的工作始终处于主动而又有力的地位。

  二、如何开展调查研究

  (一)调查研究的内容

  调查研究工作根据内容可分为综合型调查研究、重点调查研究、政策性调查研究、临时事件的调查研究。

  1、综合型调查研究

  是指在一定范围内,一定时间内,对所要调查的对象的基本情况进行全面的、综合性的调查研究。这种调查研究的目的在于通过对这些地区、部门或单位全面情况的掌握和分析,找出主要问题,制定全面的、有利于全局发展的总体方案。这样的调查研究一般涉及面广,内容多。基本情况的调查研究是基础调查研究,是办公室工作最基本的内容。只有对基本情况摸得清,分析研究得透,为领导决策提供的参考意见才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正确性。

  2、重点调查研究

  一般的形式有专题型调查研究和典型型调查研究。一是专题型调查研究,是相对于综合型调查研究而言的,是针对某一问题,特别是当前迫切需要了解和解决的问题而进行的,不是以人或单位为对象。它要求把点和面上的情况结合起来分析,这样才容易使调查研究有深度,分析问题针对性强。如关于工业企业资金严重短缺问题的调查等。二是典型型调查研究。同专题型调查研究相比,主要是调查研究的对象不同。专题型调查研究主要是以问题为对象,而典型型调查研究则是以单位、人为对象。这种调查研究主要是根据

  调查研究的目的和要求,在对一定范围的事物总体进行初步分析的基础上,有意识地选择有代表性的单位或人作为典型,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借以由此及彼地认识所要调查事物的总体情况和发展变化规律。典型调查研究以客观事物的个性与共性辩证统一的原理为方法论基础,对象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其结果具有说明一般、指导全局的作用。由于调查对象数量较少,可以集中时间和力量对典型单位或人进行深入系统的调查,从而比较深刻地认识问题。进行典型调查研究,最重要的是选好典型。怎样选点?人们从实践中总结概括出了“择中选点法”、“划类选点法”、“择优择劣法”等有效方法。典型调查研究的缺点是容易带有偶然性和局限性。因此,典型调查一般是和综合型调查研究配合进行。这样既可保证调查研究的全面性和客观性,又能保证其深刻和说服力。

  3、政策性调查研究

  政策性调查研究一般分为宏观发展战略型和微观局部型。宏观发展战略调查研究主要是针对未来中长期发展战略而进行的。通过宏观发展战略调查研究,能够为一个较大范围的地区或系统制定宏观战略规划,进行全局性的部署,确立长远目标,做出重大决策提供参考依据。宏观发展战略调查研究一般投入的人力、物力较多,因此在组织上应有统一的领导,即出一个部门或领导牵头主持,组织有关方面的人员参加,分片分组调查。调查完后,统一汇总情况,统一分析研究。这样的调查研究由于调查的面宽,人员多,可靠性也较大,一般在宏观决策部门采用得多。微观局部调查研究主要是着眼于前面临的局部性的,并且相对独立的问题,调查的范围比较小,问题比较单一,如通过对一个单位的调查研究,比较丰富地掌握这个单位的情况,找出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微观局调查研究可以为宏观发展战略调查研究提供具体详尽的参考资料。

  4、对事件的调查研究

  即在某一事件发生之后,为尽快了解事件发生、发展的情况所进行的调查研究,这样的调查研究突发性强,时间紧,因此要求调查者必须深入现场,直接向事件的当事人或目睹者了解情况。如某地区遭受严重洪灾,就应该马上派出人员对该地区遭

  灾情况进行调查了解,很快调查清楚情况,并上报领导,同时提出应该采取的措施,供领导参考。

  (二)调查研究工作的程序

  调查研究是一项复杂又艰巨的工作,逻辑性条理性很强,因此,应该有它自己的程序,调查研究的过程是了解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一过程也就形成了调查研究应该遵循的基本程序,这就是:准备工作、了解情况、分析研究和综合提练。

  1、准备工作和了解情况

  首先是调查目的准备。调查研究是有目的而进行的。在起始调查研究之前,就应该对本次调查研究的动机,意图和任务有充分的正确的理解,每次调查研究之前,必须吃透调查研究的目的,搞清下去调查什么,研究什么,当然,目的准备不是让调查者钻领导的框框,目的准备只能是下去调查研究的一个方向,不应成为调查研究的结论要求。其次是调查对象的准备。在确定调查研究的任务之后,就要对调查对象所处的不同发展阶段,有不同的成果和目标要求,如萌芽期,就是事物发展初期,调查的目标要求是讲清其性质和发展方向,指出应肯定还是否定即可,不应确定总结经验的目标。生长期,就是事物的性质和发展方向已经清楚,应当讲如何使它进一步发展,即主要讲思路、讲措施、成熟明,应当讲如何使它进一步完善提高。只有目标明确具体,才能事半功倍,避免无效劳动。第三是知识准备。调查研究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如果调查研究者本身对某一问题没有较深的知识,就不可能做好对这个问题的调查研究。调查研究前,认真学习有关理论和上级有关方针、政策、指示以及有关业务知识,是十分必要的。通过学习,可以明确调查研究的方向,掌握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提高思想政策水平。做好与调查内容、调查对象有关的材料收集工作,充分了解和掌握前人已有的调研成果,以免重复劳动,浪费时间和精力。当然,这些知识是不可能在调查研究之前就一下子全部掌握的,主要还是要在平时的工作中注意积累掌握,到了临近调查研究时的再熟悉一次。知识的准备一般从三个方面来做:一是学习和掌握与调查研究的内容有关的上级规定、制度等文件;二是传阅有关研究成果和报刊资料;三是学习和掌握与

  调查研究有关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第四是组织准备。调查研究是一种开放型工作,除一些极单纯的问题接触人少以外,一般的调查研究涉及的人员都比较多。因此,必须做好组织准备工作。一方面是调查研究人员的组织准备工作。根据调查研究的任务大小,确定参与人数。如果一个单位承担难以完成,可以联合其他单位一起搞。如果参与调查研究的单位和人员比较多,就必须首先确定牵头单位和负责人,然后根据人员多少和素质确定分组,并对调查的时间、步骤、方法、具体要求和注意事项以及调查研究的经费、交通工具等作出详细计划。另一方面是调查对象的组织准备工作。一般的调查研究都是上级对下的,因此调查者可以提前向被调查单位提出调查提纲要求,以便调查对象有充分准备。被调查单位一般应根据调查提纲和要求,对调查对象进行安排组织,比如什么时间、什么人参加座谈会,什么时间现场参观等。在组织调查对象时,应特别注意不要史挑选报喜的人,而把那些有头脑、平时爱报忧、甚至持不同政见者排除在外,即使有些人的意见不顺耳,是错误的,但听一听,分析分析,使问题更加明确,还是有好处的。准备工作完成之后,就可进入调查阶段了。了解情况是整个调查研究工作的基础,情况吃得透,问题摸得准,就为整个调查研究工作打好了好的基础,在这个阶段,应该尽可能地接触有关人员,尽可能多地掌握一些第一手资料。掌握的情况越多,对下一步的分析研究就越有利。

  2、分析研究和综合提练

  其实,这在调查了解情况的阶段就开始了,因为在收集情况时,不可能像是录音机一样不用费脑子,而是一边听情况,一边就开始分析研究了。分析研究是了解情况阶段的升华。了解情况阶段的工作,只有通过分析研究才能成为成果。这一阶段包括:一是调查报告提纲的准备,二是调查报告的写作。经过分析研究阶段,对问题的认识就更清楚了,但这并不是调查研究的结束,还要经过一个综合提练阶段,即对存在问题提出解决的办法。这是调查研究的关键,因为调查研究的目的就是为解决问题。在综合分析中,要有步骤地解决三个问题:一是从调查材料中剖析事物的本质,找准主要矛盾,确定所有提出和回答的中心问题;二是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找出带规律的东西,并沿着这个规律研究得出有关的一系列基本观点;三是再按照这些基本观点,从调查材料中找出最有说服力的事实,进一步加以论证,使观点和材料统一起来。

  (三)调查研究工作的方法

  是指调查的途径、手段。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现在的调查研究除了采用传统的方法外,又创造出了许多新的科学方法。

  1、会议调查法和实地观察法

  会议调查法。是调查研究工作中常用的方法。召集一些了解详细情况的同志,用座谈或讨论的形式,请他们谈谈某些问题的情况和他们对此问题的认识,提出建设性意见。开调查会的好处是可以在短时间内了解到比较详细的情况,效率比较高,而且由于参加会议的同志是比较熟悉情况的,因此掌握的材料会比较可靠。开调查会一般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选定适合参加调查的人员。参加调查会的人员应是熟悉情况的同志。如果对情况不熟悉,就不可能谈出真实的情况来,甚至会把调查者引向事物的反面。二是参加调查会的人员应尽可能挑选各个层次、各个行业或部门、不同年龄的人员,这样便于更广泛地了解各方面对某些问题的看法。三是调查会要有活泼、畅所欲言的氛,主持调查会的同志要善于用坦诚的态度、民主的作风、轻松的语言、活泼的手势等谈话艺术,解除与会者的紧张心理,引导大家展开讨论。四是根据不同的情况,确定调查会的规模大小以及分几次开还是一次开。有时事情情况较复杂,发言人较多,可以分开两次或多次,让参加座谈的人员都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有时由于一些领导或权威人士的参加可能会使参加调查的同志紧张或拘束,不利于发表意见,主持人就可以分层次召开或个别征求领导及权威人士的意见。五是将调查的内容提前告诉参加会议的人员,请他们提前做好准备,防止调查会开始才提出议题的做法。实地观察法。是指调查者有目的、有计划地运用自己的感觉器官或者借助科学的工具和手段,直接考察正在发生的经济或社会现象。实地观察法是搜集非语言行为资料的首选方法。实地观察法的主要优点是,调查者能够在实地直接感和客观对象,所获取的是直接的、生动的、具体的感性认识,能掌握大量的第一手资料。但实地观察法所观察到的往往是事物的表面现象或外部联系,带有一定的偶然性。

  2、文献调查法和民意调查法

  文献调查法。是指通过对文献的搜集和摘取,以获得关于调查对象的信息。文献是指记录知识的信息资料,是调查资料的重要来源。对于社会现象的历史演变及发展趋势的研究等,文献资料就可能成为首要的资料来源。文献调查法的目的作用,在于充分了解事物的背景与概貌,以探求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文献调查法往往是一种先行的调查方法。一般只能作为调查的先导,而不能作为调查结论的现实依据。民意测验是一种充分体现民主精神的调查方法,可以充分了解群众对某问题的态度和意见。民意测验一般采取两种形式:

  一是走访调查。调查者通过抽样法,选定一定数量的调查对象,通过同他们面谈或电话联系等,了解他们的真实思想和意见。这种方式可以了解到与调查内容相关的其他内容。其缺点是容易使被调查者产生一些拘束,不愿谈出自己的真实想法来。民意测验选的对象越多,了解到的情况就越接近真实,民意测验挑选对象时应注意不要单调地选一种人,而应从年龄、职业、收入、政治面貌、种族、性别等不同的方面选出不同的人来,这样才能保证民意测验的广泛性和真实性。二是书面调查。一般采取无记名方式,调查者提出一些题目或调查内容,通过卡片、信函和问卷等书面形式分发给一定数量的群众,由群众自愿填写,然后收回,进行统计分析,由于采取无记名方式,群众没有任何政治或其他方面的压力,可以无所顾忌地把自己的真实想法提出来,因此这种方式可以了解到群众真实的心理和看法,对改进工作很有帮助,而且由于这种调查面广,增加了解调查的材料。

  3、访谈调查法和资料调查法

  访谈调查法。是指调查者与被访者通过口头交谈的方式了解调查对象情况的方法。访谈调查法要求访谈者不仅要做法访谈前的各项准备工作,而且要善于进行人际交往,与被访谈者建立起基本的信任和一定的感情,熟练地掌握访谈中的提问、引导等技巧,并根据具体情况采取适当的方式进行面谈。资料调查法。即通过收集有关现成的书面资料,查阅各种历史档案,进行调查研究。这种方式简单易行,尤其对于不容易接触的东西或地方,通过这种方

  式就能获得一定的情况,资料调查法的缺点是收集到的资料是第二手资料,有时会由于其记录者的水平问题,使资料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受到影响,因此进行资料调查时,要认真核对资料,尽可能地掌握完整的资料。

  4、统计调查法和实验调查法

  统计调查法。是利用固定统计报表的形式,把下边的情况反映上来,通过分析而进行的一种常用的调查研究方法由于统计报表的内容是比较固定的,因此可能通过报表分析出某项事物的发展轨迹和未来走势,如通过每月报表,可以分析出某个企业逐月产值完成情况,并能分析出比上年同期增减情况,还可预测出下一步的趋势。运用统计调查法,应注意几点:一是统计口径要统一,否则是不可比的;二是应以统计部门的数字为准,否则分析的依据难免有误;三是报表分析和实际实际调查相结合,不能就报表进行单纯分析,如对产值大幅度上升或下降的原因,报表中难以反映出来,只有通过实际调查才能形成完整概念。实验调查法。是指经过特殊安排,适当控制某些条件,使一定的社会现象发生,以提示其产生原因或规律的方法。其特点是:控制某种条件,较准确地了解有关现象的变化,深刻地掌握事物发展的规律,实验能否达到预期的目的,很大程度取决于能否有效地控制实验过程,尤其是取决于对实验因素的控制和对非实验因素的控制,实验调查法通常有两个方面的作用,一是可以达到一定的理论目的,即检验一定的假设;二是可以达到一定的实践目的,即对新的政策、措施或社会形态的合理性进行检验。

  5、综合归纳法和问卷调查法

  办公室工作人员在调查研究中可能会接触到很多零碎繁杂的情况,如果把这些情况不加整理地全给领导端上来,就不能达到整体研究的目的,因此,必须对这些情况加以整理,整理的办法之的就是综合归纳法,所谓综合归纳法就是把研究对象的各个部门、各个方面和各种因素联系起来考虑,通过考虑得到普遍性的、有规律的东西,形成多样性的统一,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综合归纳法是从特殊到一般的过程,并不是事物各个方面的各个部门的简单相加。综合归纳离不开分析研究。问卷调查法,是指调查者运用统一设计的问卷并选定一定数量的调查对象了解情况或

  征询意见的方法。这种方法能突破时空的限制,同时进行大范围的调查,调查资料便于汇总整理和分析,资料较为可靠,能够用较小的人力物力消耗收到比较大的效果。

  6、回溯分析法和典型调查法

  回溯分析法一般用在对某项决策效果的调查研究中,即在某项决策面临失效的情况必须重新决策时,就需要对原有决策的产生背景及决策本身进行客观分析,找出失误产生过程的原因,在此基础上纠正失误。回溯分析一般采取两种方法,一是从原有决策的起点开始,一步一步按事物发展顺序来进行,通过对当时决策背景、决策实施的每一步的演示,找出问题的症结。二是从决策的结果开始,倒着一步一步地进行分析,先摆出失误的后果,然后找出引起失误的原因,再找出更深层次的原因,直到找出最终的原因。回溯分析必须以充分的事实说话,不能想当然搞假设推理。典型调查法,是指在定范围内选具有代表性的特定对象进行调查的方法。这是调查中经常使用的方法,虽然是选择部门对象进行调查,但这些对象具有代表性,能够反映事物的本质特征,所以也能够达到认识事物总体的目的。典型调查必须注意对象的选择,如选择的对象不具有代表性,那么就很难得到对事物整体的正确认识。这就要求调查者根据调查的目的要求,详细了解所有调查对象的概况,认真加以分析比较,从中选择出具有代表性的对象,只有这样调查才能具有全面的代表意义。以上介绍的调查研究的方法,只是一般常用的方法。这些方法在调查研究中使用时,并不是单一运用的,而是互相交错运用的。因此,办公室人员应在调查研究工作中灵活运用。

  三、如何提高调查研究水平刚就如何开展调查研究工作,已谈了很多,大家也有很深的体会,那么如何才能提高自己的调研水平,这里,结合平时的感受,我用古人的几句诗来谈谈我的一些认识。第一,“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要强内功。我感到搞调查研究有三个方面非常重要,就是“三懂”:首先要懂政策。只有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和深厚的理论功底,掌握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工作路线、方针、政策,并能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去分析、研究问题,才能提高调查研究的准确性、科学性。如果不懂政策,我们就会无的放矢,说不定政策早出台了,我们还在研究,这样的成果就成了“马后炮”。其次,要懂人。俗语说:人上一百,形形色色。这说明人的思想、心理、性情、性格,千差万别。搞调研工作,要学会懂人、学会了解被调研的对象,这就要求我们要广泛涉猎我们工作范围内的各方面的专业知识,否则,在调研中就会出现答非反问,难入正题现象。所以,科学文化知识、社会学、心理学、人才学、管理学等等方面都要涉猎一些。通过学习,切实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并自觉贯彻于调查研究的全过程。第三,要懂写作。调查研究后,对于调研结果,需要用调研文章把它反映出来,这就要求从事调研工作的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定作水平。第二,“不畏浮云遮眼望,自缘身在最高层”,要站得高。要明确调查研究的目的。我们进行调查研究的目的就是确保工作符合实际、沿着正确的轨道运行。因此,搞好调查研究的前提是要明确调研的目的是什么,如果目的不明,就是无效劳动,无事找事,无病呻吟。因此我们在调研之前,首先要对研究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发挥什么作用心中有数,而不单为了完成任务写篇文章。站得高,有三个方面非常重要。第一,重点要明。就是要明确调研的重点,要紧紧围绕工作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调查研究。要注意新出现的关系全局的苗头性问题,做好超前调查研究,把矛盾和问题消解在萌芽状态。第二,立意要高。立意对调研工作成效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意在笔先”,即立意(主题)要在调研之前就应明确,操笔为文,连立意也不明确,那就很难下笔。明朝黄子肃在《诗法》中说:“意者,一身之主也”。立意制约着文章的内容、思想。立意是文章的灵魂,没有立意或立意不明确,形成的调研结果就会是现象的罗列、材料的堆砌。在调查研究中要善于抓住第一材料,然后经过科学的提炼、概括和总结,从中找出带规律性的东西,提出可操作性的方案和方法,用以指导实际工作。第三,炼意要深。也就是提炼主题,要深入到事物的本质。我国古人认为发现“意”后,还要从大量的材料中下苦功

  求得其精,称之为“炼意”。炼意是对事物本质的认识。“金百

  炼则杂气而精光发”,“意”须百炼才能除掉杂质。拿现代语说,就是确立主题后,还要提炼主题,要从事实材料中提炼出符合事物规律的认识。立意是事实材料的客观性和作者的主观性相统一的产物。而炼意则是实现统一的手段,是在丰富的材料基础上进行概括实现的。是去粗取精、由表及里,由现象达到本质的认识。这就是马克思指的头脑加工。我国古人称为“胸有炉锤”,经过千锤百炼,才显现精意。我们在处理从调研中得来的材料时,要站在时代的高度、政策的高度、历史的高度、上级的高度、群众的高度、创新的高度来考虑和思考问题。站在这样五个高度,我们的调查研究就具有时代精神,就有高度,体现了某一时期党的路线、政策的内容,对工作就有一定的推动,借鉴作用。第三,“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须躬行”,要沉下去。一个人要获得感性认识有两个方面非常重要。一是亲历亲为,二是间接获取,作为基层干部来讲,亲历亲为更为重要。必须做到“三个深入”:第一,深入工作。我们的调研要为工作服务,必须深入到工作中去,要参与工作的全过程,坚决克服工作调研“两张皮”的问题,要及时对工作推进的反响、效果、典型进行全面了解,从而及时改进和完善。因此,要深入基层,深入实际,坚持直接调查和蹲点调查相结合,不搞“花拳绣腿”,防止蜻蜓点水。第二,深入群众。群众最有发言权、评判权。要多听群众对的看法,使调查研究的过程成为密切党群关系、干群关系的过程;第三,深入实践。要通过实践检验认识的正确与否以及价值大小。搞调查研究,不能只能写篇文章就完事,一种思想、一种理念、一种方案,要组织实验,要用实践来检验其可行性,要带头践行所提出的思想观念,带头去宣传所提出的主张。经常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的人,对理想有衷情,对事业有真情,对工作有热情,对创新有激情,对群众有感情。只有设身处地,深入现场,才能有更多的感性、理性、悟性和灵性,才能有更多的想法和办法。第四,“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见金”,要钻进去。通过调查研究,我们会获得大量的第一手资料,这还只是调查研究工作的第一步成果,就像淘金一样找到了矿沙,但要找到金子,必须辛勤、淘漉。不同时期对调查研究有着不同的要求,对不同的问题也有不同的要求,这要求我们从大量复杂纷繁的现象、问题、事例中找准所需要的东西。一是追求真理。我们搞调研就要追求真相,找寻本质,不断地探索发现真理,不随人俯仰,不任人方圆,不唯上,不唯书,这是古往今来许多知识分子的宝贵品质。要保持客观的、冷静的头脑,不被世俗流行的观点和自己的先天之见所蔽,不能只收集那些有利于现有成见的东西,而对改变现有成见的东西视而不见。第二,崇尚科学。就是善于运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处理我们的研究课题。调查研究的方法可分为传统的方法和现代的科学方法。传统方法如召开调研会、研讨会、走访调查、蹲点调查、典型调查、实地考察等,是多年来我们坚持的行之有效的调研方法,应当继承和完善。同时也要以新的思维方式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既要注意典型调查,也要注意利用统计报表提供的信息;既要从政策的角度进行定性的分析,也要适当采用数学模式等方法进行定量的分析。要努力从定性和定量、宏观和微观、静态和动态、纵向和横向等方面的结合上得出对调研对象的科学认识。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手段进行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加工,提高调研效率,并为正确决策提供全面、翔实、可靠的信息和数据。第三,辩证选材。材料对调研具有佐证和深化作用。要围绕主题选材,材料是主题的体现,主题是选材的依据。不管材料多么生动,如果与主题无关,就应舍弃,决不可因偏爱而损害了主题。选材要真实,材料真实,合乎实际,合乎情理,合乎科学道理,才可信,才能有说服力。选材要有代表性,“以一当十”,越精越好。有代表性的材料,才能揭示事物的本质。对材料开掘要深,轰轰烈烈的大事,其意义容易识别,但小事也往往有深远的含义。要用心开掘,由表及里,由小见大,通过现象看本质,这样才能抓住事物的特性,反映工作的本质。选材要有时代气息,有时代感的材料,才能与现实相吻合,才能与时代的脚步合拍,才能同人民群众的生活息息相关,才能引起共鸣。选材要新颖,陈旧的材料,已经失出了它的生命力,不会对组织工作起作用。材料新颖,才能使读者如独辟蹊径,耳目一新。第五,“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要静下来。现在社会上有一种浮躁心态,就是急功近利,什么事都想一蹴而就。不愿用硬功、不愿下死劲,这对调研

  百无一利。要搞好调研必须静得下,沉得住气。首先强化责任心。责任心决定着工作的动力。心中要时刻想到要把调研工作与推动工作创新结合起来,而不是为写文章而调研,为任务而调研。其次强化奉献精神。搞调查、写文章是吃苦的事,辛苦的事。有时候很辛苦,很累,写出一篇高质量的文稿,常常是头昏、眼花、手酸、肩痛,嘴里苦,没有奉献精神、吃苦精神且搞不好的。三是强化求精意识。文章不怕改,观点不怕炼。越改越精,越炼越新。因此,古人有“面壁十年图破壁”、“语不惊人死不休”之句,我们写调研文稿也要有这种精神,许多同志有思想火花,有研究能力,要解放思想,勇于开拓,勤于思考,提出好的建议,多出一些好的调研成果。从事调研工作,对自己的成长大有益处,实际上也培养了不少人才。正如恩格斯所说:“这个领域无限广阔,谁肯认真地工作,谁就能做出许多成绩,就能超群出去。”

  第三篇:关于加强调查研究工作讲话

  调查研究是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的“谋事之基”、“成事之道”。加强调查研究,对于提高决策的科学化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和加强调查研究,强调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领导全国人民战胜各种艰难险阻,不断夺取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胜利。随着世情、国

  情、党情的不断发展,随着社会转型中各种事物及其关系不断嬗变,我们面临的新情况、新事物、新考验、新问题和新课题层出不穷。要统筹协调各方利益、实现科学发展,面临的不确定因素更多,所要解决的矛盾和问题更复杂,使我们正确地作出决策、制定政策的复杂程度远远超过了过去任何时候。这些都表明,搞好调查研究更为重要、要求更高,大力加强调查研究工作的任务又一次历史地摆在我们的面前。

  重视和加强调查研究工作,既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也是我们各级党委的一项基本工作方法和领导制度。毛泽东提出了“不调查不研究就不得了,就要亡党亡国亡头”的著名论断,并指出:“没

  有调查,没有发言权”。邓小平指出:“按照实际情况决定工作方针,这是一切共产党员所必须牢牢记住的最基本的思想方法、工作方法”。江泽民同志强调:“调查研究不仅是一个工作方法问题,而且是一个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得失成败的大问题”,“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就更没有决策权”。胡锦涛同志十分重视调查研究,在贵州工作期间,就在深入调研基础上,倡导建立了毕节“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和安顺“多种经济成分共生繁荣”试验区,担任总书记后又特别强调:“做好调查研究是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重要基础”,要求党的各级领导干部要“开展系统的调查研究,了解真实情况,掌握工作主动权”。正是我们党的几代领导集体身体力行、率先垂范、一以贯之地倡导调查研究,才能始终指引党和人民的事业沿着正确道路前进。这些年来,省委高度重视调查研究工作,坚持紧扣科学发展、跨越发展主题,着眼于解决实际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调查研究。省委的重大决策都经过严密调研,使得各项决策建立在对情况的全面了解和深入分析的基础之上,着力实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当前,我省正处在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2009年,全省人均生产总值突破1000美元,取得了小康社会建设的重要阶段性成果。这样一个时期,既是发展机遇期,又是矛盾凸显期,各种新事物、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迫切需要我们去调查、去研究、去解决、去总结、去创新。特别是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央作出了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为我们加快发展带来了难得的重大机遇,迫切要求全省各级领导干部切实提高领导科学发展、发挥比较优势、应对复杂局面、攻坚克难、重点突破和解决薄弱点的能力,抓住机遇、用好机遇,加快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调查研究工作的地位更加重要,肩负的任务更加繁重,承担的责任更加重大。为了适应改革开放和建设美好贵州的需要,调查研究的工作只能全面加强,决不可有任何削弱。全省各级党委和领导干部要进一步弘扬求真务实精神,深入各个领域的实际,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大力加强调查研究工作。

  一、要把握和坚持正确的方向,做到实事求是

  调查研究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实际工作中的具体运用,是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生动体现,是做好任何工作的第一位的基础。大力加强调查研究工作,就要强化理论武装,把握好调查研究的正确方向。最重要的是,要学习和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特别是认真学习领会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关于科学发展的重要思想,以及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关于科学发展的一系列重要观点,努力掌握科学发展观所体现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自觉指导调查研究。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有一种追求真理的勇气和高度负责的精神,从实际出发,敢于反映实情,善于发现问题,勇于提出意见,真正做到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切忌浮光掠影、主观臆断、搞花架子。要“入于泽而问牧童、入于水而问渔师”,真正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一线开展调查研究,特别是多搞一些典型调查、专题调查和系统调查,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走进基层听真话、察实情、解民意,把中央的方针、政策落到实处,推动富民兴黔事业顺利、健康地向前发展。

  二、要注重深入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

  毛泽东曾经指出:“调查就像‘十月怀胎’,解决问题就像‘一朝分娩’。进行调查研究,就是要为解决实际存在的问题找到可行的办法。调查就是解决问题。”调查主要是摸清情况,研究主要是拿出办法,调查研究就是解决问题。大力加强调查研究工作,就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特别是围绕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中央的重大决策、重大工作部署在我省的贯彻落实,围绕省委、省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在各地的贯彻落实,围绕改革发展稳定中的突出问题和社会关注、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来进行。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省正从总体小康向全面小康迈进,要实现加快发展、跨越发展,面临着不少亟待探讨和克服的难题。比如,如何突破区位和交通“瓶颈”制约,加快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如何处理好加快资源开发与保护生态环境的关系,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如何借助外力,加快重大项目建设和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如何根据贵州的地理环境、产业布局和

  人口分布情况,加快新型工业化、城镇化步伐;如何通过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增强经济发展活力;如何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进一步加大扶贫攻坚力度,增加农民收入;如何通过解决好就业与社会保障等民生问题,妥善处理各种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等等。要适应抢抓中央扩大内需机遇、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需要,围绕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广泛深入地开展调查研究,寻求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和途径。尤其要进一步开阔眼界、开阔思路、开阔胸襟,注意把各方面的发展置于国内外、省内外的大环境中去对比、去思考、去谋划,从对比中查找发展差距,从对比中总结经验教训,从对比中明确发展定位和目标,切实在深入调研中找到克服劣势、发挥优势、推动科学发展和解决突出问题的正确方向及有效途径,努力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提出可行的对策和建议,采取有针对性的举措,推动做好各项工作。

  三、要推动调查研究经常化、制度化。历史经验表明,大力加强调查研究工作,必须建立和完善长效机制

  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加深对新形势下加强调查研究极端重要性的认识,牢固树立正确的决策来源于调查研究的观念,把调查研究作为坚持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转变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一项重要任务和有效途径,不断增强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把做好调查研究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作为一项重要的领导制度严格加以坚持;把调研工作贯穿于决策制定、实施和督查的全过程。特别是要完善和落实三项制度,即:决策调研制度,凡是重大决策都必须经过充分的调查研究;严格考核调研制度,对各单位领导干部每年下基层调研的时间和要求都要作出明确规定,并严格考核、经常督促检查落实;调研成果转化制度,加大对调研成果的转化力度,真正发挥调研服务科学决策、解决突出问题、推动跨越发展的重要作用。同时,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制定和落实调研制度、调研计划,带头组织开展调查研究,带头深入实际调查研究。

  四、要充分发挥各级党委政策研究机构在组织推动决策调研中的重要作用

  “国之废兴,在于政事;政事得失,由乎辅佐。”大力加强调查研究工作,各级党委还要进一步重视和发挥好政策研究机构的重要职能作用,进一步重视、关心、培养和用好调研队伍,不断提高统筹搞好调查研究的质量和水平。各级党委政研部门也要“身在兵位、胸为帅谋”,把握好角色定位,自觉发挥好党委的参谋助手作用。既要善于“开门搞调研”,整合调研资源,形成调研合力,组织联合攻关,又要善于站在参谋的位置上思考指挥员的作战方略,对调查得来的第一手资料组织进行科学分析和综合研究,努力使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既有较强的前瞻性和指导性,又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以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不断开创深入调查研究、服务科学决策的新局面。

  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当前,全省上下正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努力在抢抓机遇、应对挑战中推进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我们必须不断打牢“谋事之基”,修炼“成事之道”,进一步在全省形成重视和加强调查研究的良好风气,把调查研究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第四篇:如何搞好调查研究工作

  关于搞好调查研究工作的几点思考

  调查研究是编办日常工作中一项重要的内容,编办提供的调查研究结果是上级领导进行决策的重要参考依据。因此,调查研究工作搞的好不好,直接影响编办参谋助手作用发挥的好不好。作为编办的一名工作人员,根据工作实际,经过个人思考,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才能搞好调查研究工作。

  一、要做好调研前的准备工作

  (一)明确调研目的接到调研任务后,首先要明确调研的目的,就是要了解领导的意图,知道这次调研工作是要调研什么,弄清调研的东西现在是什么状况,存在什么问题,查清问题存在的原因,找出解决的办法。目的明确了,就为调研工作的开展指明了方向,就能做到有的放矢。

  (二)熟悉调研对象基本情况。

  调研工作开展前,首先要摸清调研对象的基本情况,如一个单位,就要了解它的现有人员编制、领导配备、科室设臵、职能职责、工作开展、经费保障和发展历程等情况。同时还要从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了解其相关情况。纵向包括国家有关法规政策、上级有关要求,其上级主管部门和其下属事业单位的有关情况等。横向包括周边县市相同单位或类似单位有关具体情况,甚至全省、全国其他地区相同或类似单位的有关具体情况。如调研综合行政执法工作,就不仅要了解周边县市情况,还要了解全省、全国其他地区综合行政执法工作开展情况。

  (三)列好调研提纲

  调研提纲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明确调研任务;二是确定调研方式,即是采用个别谈话形式、召开座谈会形式、参观考察形式等哪一种调研方式还是几种调研方式兼而有之;三是调研要点。把调研的任务分为几个方面,拟定每一个方面都需要了解哪些具体情况或询问哪些具体问题。通过具体问题把调研任务层层细化分解,将问题逐一解决,调研任务就基本能够顺利完成。

  (四)制定实地调研预案

  实地调研预案应包括以下内容:一是日期安排,要准确到哪一天上午、下午还是晚上;二是地点安排,包括要考察的地点、召开会议的地点,就餐、休息的地点,各个地点要准确定出什么地方哪个房间;三是人员安排。一方面是开展调研活动的单位要参加的人员,另一方面是调研对象相关人员,如被调研单位的领导、机关同志代表、一线同志代表、老干部代表、党员代表等有必要参加调研活动的具体人员。要列出两类参加人员名单,说明相关人员的职务、联系方式;四是车辆安排;五是行程安排,如调研活动内容较多,就要进行行程安排,主要包括行程路线及各个时间段活动内容,即什么时间出发,行车路线是什么,什么时间到达什么地点,在考察地点停留多长时间,什么时候召开会议、会议持续多长时间,什么时候休息、休息多长时间,什么时候、在哪个餐厅进餐、什么时候结束调研回程出发。做好调研预案可以确保调研活动有步骤、有节奏地进行。

  (五)做好沟通交流工作

  一是内部沟通。组织调研活动的负责人要将调研活动的目的、方

  式、时间、地点等具体内容和有关注意事项提前告知参加调研活

  2动的每名成员,确保大家心中有数;二是外部沟通。组织调研活动的负责人要和要提前一段时间与调研对象相关的单位、个人沟通联系,商定好调研的时间、地点、参加人员、实地察看路线等具体内容,使调研对象有时间、有针对性地做好资料收集、材料撰写等准备性工作。当然,特殊情况如进行突击调研需要保密时可以不与调研对象进行提前沟通。

  二、要做好调研时的现场工作

  (一)注意调研的技巧性

  在开展调研过程中,开展调研活动相关人员要摆正位臵,姿态要低,讲话要谦虚,举止要得体,不能有高高在上的思想,不能语气生硬。要象朋友聊天、拉家常一样与调研对象相关人员进行沟通交流,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调研工作顺利进行。

  (二)注意调研的严肃性

  调研活动不能蜻蜓点水,走形式。调研工作开展后,要排除各种干扰因素,严格按照预案和提纲进行,不能走捷径,省程序省步骤,要抱着负责任的态度认真进行。在调研过程中,对于调研对象提供的文件资料等内容,要认真查看,防止出现调研对象造假应付,影响调研结果真实性现象。

  (三)把握调研的主动性

  调研过程中,要围绕调研目标,了解我们需要了解的内容,要看我们想要看的东西,而不是被别人牵着鼻子走,看人家愿意让我们看的。否则,就不能发现实际存在的问题,我们的调研就失去了实际意义,调研结果将不具有任何参考价值。

  (四)坚持调研的针对性

  在调研过程中,我们谈话、问问题、双向交流时要有针对性,始终围绕原定的调研目标,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东扯葫芦西扯瓢,泛泛而谈。要善于引导调研对象相关人员的思路,避免出现所答非所问的情况。更不能出现改变调研的目的的情况,如本来是去找问题解决问题的,结果最后问题没找到却变成了总结经验的了。

  三、要做好调研后的总结工作

  (一)对调研取得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

  调研活动开展过程中,我们会收集到大量的文件、材料、数据等资料,这些资料多而杂,只有其中一部分对我们撰写调研报告有帮助。因此,我们必须对这些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将有用的内容挑选出来。同时,挑选出内容还必须进行归纳分析,才能找出其中存在的规律、反映出的情况等实质性的东西,比如数字方面就可以分析出平均数、百分比、增长速度、平均增长率、同比增长率等极具参考价值的数据。

  (二)写好调研报告

  调研报告的结构应该包含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引子,描述调研活动开展的目的,背景,概述调研活动开展情况;二是基本情况,即调研活动中了解到的调研对象的主要相关情况;三是调研活动开展情况,应包括调研的方式,调研的重点内容,调研了解到的相关情况,调研资料分析情况,调研得出的结论;四是存在的问题,即调研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是什么,并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五是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并说明相关理由。建议可以从多角度、多方位提出,如一个问题可以提出二个以上参考解决方案,并分别阐述其优劣性。

  撰写调研报告要注重其条理性、准确性、及时性。条理性即调研报告要结构合理、层次明确、条块清晰。不同内容的调研活动可能会有不同写法的调研报告,但要保持条理性,不能让人看了觉得乱的一团糟。准确性即调研报告采用的资料、数据要真实可靠,分析出的结果也要准确无误。只有坚持准确性,才能确保调研结果的可信度。及时性是指调研报告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及时提供给上级部门或上级领导。拖拉、难产的调研报告不仅会降低其参考依据的作用,还会影响相关工作的效率。同时,一旦情况发生较大变化,调研报告甚至会失去了应有的参考价值,导致调研工作失败。

  (三)做好归档工作

  调研工作结束后,要将调研活动中所收集到的资料、调研提纲、调研预案、调研报告等文字材料进行整理,制作合订本,进行归档保存,方便今后查找,同时也为以后其他类似调研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另外,如有必要,组织调研活动单位要及时向调研对象做好信息反馈工作。

  第五篇:如何做好办公室调查研究工作

  如何做好办公室调查研究工作

  如何做好办公室调查研究工作

  调查研究是我们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是机制创新的重要途径,是检查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办公室充分发挥参谋助手、综合协调、督办检查作用的重要手段。近年来,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对办公室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我们也在积极探索新思路,创新方式方法,想领导之虑,谋领导之所思,办领导之所需,在适需对路上做文章,不断提高调研工作质效,提升办公室服务工作水平。那么,如何做好办公室调查研究工作,我个人认为要抓好以下三个方面:

  1.拓展思维,精心选题

  围绕领导需要选准调研题目是关键问题,它是通过调研为领导服好务的前提条件。这就需要我们用心关注和把握公司的全局工作发展动态,需要我们平时就要把心思和精力用在研究工作上,牢牢把握各项重点工作进展的脉络和趋势,于细微处挖掘大题材、琐碎中找出新思路、平淡处提炼新观点,在潜移默化、润物无声中提高发现问题、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选准调研题目方面我们主要抓“五点”,即:履行职能中的“朦胧点”、重点工作中的“薄弱点”、基层工作中的“闪光点”、干群关系中的“敏感点”和领导者眼中的“关注点”。比如去年年中,为便于公司领导及时了解和掌握各基层单位半年来的工作实际情况和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我们按照公司运营纲要计划安排,结合基层单位的工作实际,有侧重的挑选了几个电厂,精心选好调研课题开展调研。通过调研我们客观真实地掌握了基层单位各项工作的开展落实情况;了解到了基层单位在工作中遇到的难点问题;提炼出基层单位在运营管理中的“闪光点”;征求到了基层员工对我们各项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对此次调研结果形成的报告公司领导非常重视,也非常满意,并就报告中提出的问题作了

  重要批示。2.广调细查,精研深析

  调查研究贵在调查,重在研究,只有亲自调查,深入研究,才能把情况搞准,把问题摸透,把对策想好。

  一是要做好调查前的准备工作,克服盲目性。对调研的目的、意义、所针对的问题了然于胸;对调查地点的选取、访谈人员的选定、座谈会的参加范围提前设计;对调查的对象、重点、难点以及素材的选择要做到心中有数,事先拿出调研方案,做到有的放矢。

  二是要进行全面细致的调查,克服片面性。坚持多层次、多方位、多渠道的调查,既通过汇报了解情况,又深入到一线获得感性认识。调研不是对现成材料所进行的文字整理加工过程,不能靠材料堆材料。单纯靠听汇报、要材料进行调查研究,很容易被材料框住,而没有了自己的思路,最终调研就容易成为从材料中来,到材料中去的东西。沉得越深,工作越实,获得的资料才会越丰富。比如去年我们在台山电厂调研期间就分别与基层班组员工、技术骨干、中层干部进行座谈,从座谈中我们真实的听到大家想法和一些非常好的建议。经过与基层各方面的人员充分的交流,激发了我们的灵感,使我们在思想上不断有闪光点,使问题找得更准,对策和建议提得更好,调研成果的质量更高。所以我们必须贴近基层,走进基层,真正蹲下来、沉下去,尽可能多地进行调查,防止以点代面、以偏概全。

  三是要进行深入的研究,克服表面性。研究是调查的升华,调研人员要在充分调查的基础上进行深入研究,把问题分析得透一些,再透一些,建议想得深一些,再深一些,启示想得远一些,再远一些。要抓住倾向性、症结性问题进行分析研究,从现象中把握本质,从原因中查找症结,从实践中发现解决的办法,提出解决问题、推动决策落实的对策和建议;紧扣典型性经验进行深刻剖析,从做法中发掘内涵,从事实中找出规律,从经验中提炼出启示,提出推广经验、发挥典型指导作用的思路和措施。比如去年在神木发电厂调研,我们通过与员工座谈、现场考察、查看资料等形势,总结分析出神木发电厂在生产经营管理方面的“闪光点”,如“突显安全生产和成本控制”两大主题;如“狠抓设备管理、成本挖潜、人力资源”保障三个环节;

  如“结合现状、找准差距、制定措施、落实责任”的指导思想;如“设备五级防护体系”;“责任追究上移、工作重心下移”;“沟通无界限、管理无时空、工作无小事、尽责无借口、学习无止境”等等。这些“闪光点”经过我们剖析整理后,提炼出典型经验事例印发给其它兄弟电厂学习、借鉴、推广。3.凝练思想,精雕细刻

  语言为思想服务,思想靠语言表达,调研既是思想认识反复提纯的过程,也是语言反复提炼的过程。领导事务繁忙,每天需要阅示诸多材料,调研文章如果思想性不足,参谋价值不大,可读性不强,没有足够的吸引力,很难引起领导的关注,其调研的价值也就无从体现。因此,调研必须在内容上有一定的思想性、在对策建议上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在文字表述上有一定的语言艺术性。

  一是要突出思想性。调研成果要富有真知灼见,缺乏真知灼见的调研成果不能轻意出手。经验和启示要富有典型性,能够供推广和借鉴;问题及对策要有针对性,能解决问题。调研如果简单地罗列问题或经验,停留在表面上的空洞的文字表述,所提的建议和启示仍是别人脑中的东西和别人文中的东西,就没有太大的意义。

  二是突出可操作性。调研提出的对策不能是苍白的文字表述,启示也必须对实践有直接的指导价值。要深入思考,想出解决问题的最佳办法,或对别人已想到解决思路的,赋予巧妙的解决途径。以具体化、可操作性强的对策和建议,为领导出好主意、当好参谋,使更多的高质量的调研成果进入领导的决策视野。

  三是突出语言艺术性。文章只有吸引住领导的目光,才会使领导去探究文中的观点和思想,也才可能采纳为决策依据。因此,调研在表达形式上必须有一定的风格。题目要力求传神,既能挈领全篇,又能揭示主旨;标题要力求新颖,运用神来之笔;内容要力求精确,严谨再严谨,细致再细致,做到客观全面,真实有效;语言要力求有感染力、震撼力和穿透力,给人以较强的艺术感。调研报告要避免搞成“个人心中都有”、“人人笔下皆有”。如果说的都是文件上的语、别人讲过的话,没观点、没思想、没见解,这样的调研报告既不能得到领导的认可和批示,也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篇三:怎样搞好调查研究

  

  调查研究的七种有效方法

  方法是达到目的的手段。为了达到调查研究的目的,必须讲究调查研究的方法。

  (一)调查方法

  调查方法指调查者为达到调查目的所采取的途径和手段。调查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要根据所调查的问题、客观环境和调查者自身主观条件来选择。在各类调查中,机关、部门单位常用的调查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座谈法

  采取开座谈会了解情况是调查的一种基本方法。其类型主要有两种:结构式座谈,即座谈会按调查预先设计的问题结构顺序进行(一般在调查者对所调查的问题已掌握初步情况,需要进一步了解时采用);非结构式座谈,即开座谈会一般只确定中心议题,勾划出大致范围,由与会人员自由发表意见(常在开始调查时采用,为进一步调

  查提供线索)。座谈法,适用于对涉及面广、需广泛搜集反映、无需严格保密问题的了解。开座谈会,能使被调查者在比较自然的情况下发表见解,反映情况;能就讨论的内容相互启发、补充和验证;能使零碎的情况得以系统,模糊的印象逐渐清晰;能在较短的时间里接触较多的调查对象,了解更多的情况。毛泽东同志曾多次使用这种方法,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社会调查,写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革命历史文献。毛泽东同志在《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还专门对召开座谈会的方式方法、注意事项、具体要求,作了科学的总结。能不能开好座谈会,取决于事先的准备工作和主持人掌控会议的能力。

  座谈会前的具体准备工作,大致有:

  (1)确定参加座谈会的人选、人数。一般来说,确定参加座谈会的人选应把握三条原则:一是知情者,二是敢于并善于当众讲话者,三是具有代表性。参加座谈会的人数以三五人至七八人为宜,过多则不宜掌控,参加者也难以尽言;过少则失去“会”的性质,等于个别调查。

  (2)通知与会人员。应事先让调查对象明白调查的目的、内容,以便有所准备,并打消其顾虑,使座谈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3)了解与会人员的基本情况。这项工作要在座谈会召开前进行,以便更好地引导、启发与会人员发表自己的看法,同时,对客观分析研究与会者的意见和建议也有好处。

  座谈会中,主持人要注意以下几点:

  (1)主持人要有平易近人的态度。主持人要谦虚和蔼,让与会人员感到亲切、可信。这样,就有可能做到以心换心。

  (2)主持人在座谈会刚开始时,要防止冷场,注意启发引导与会者,由浅入深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座谈会进入中期,发言热烈时,主持人要善于突出重点,努力发现和抓住关键问题深入追问,或营造讨论氛围,注意从不同意见中找到正确结论;座谈会进行到后期时,要善于发现问题或抓住遗漏的细节,及时加以解决。

  (3)主持人会议期间不宜过早表态,更不要随便打断与会者的发

  言,也不要把发言者的意见纳入自己的框框。

  (4)主持人要根据与会者的不同心理,分别采用不同的方式记录会议内容。对重要的发言内容,应反复核实,切忌断章取义。

  (5)主持人对个别有思想顾虑或言而未尽的与会者,可在会后再个别交谈,作为座谈会调查的补充。

  座谈会调查的优点是可以相互讨论,互相启发,集思广益,也容易发现新问题,使调查不断深入;结论比较科学,有代表性;相对节省人力、物力和时间。缺点是不适宜于机密内容的调查;缺乏主见者容易产生从众心理,人云亦云,意见一边倒,不容易得到精确的资料、数据和结论。

  2.个别访谈法

  个别访谈是指调查者对调查对象采取个别交谈、分别访问的形式,了解或核实情况。调查对象一般是有关部门单位的领导人,或当事人和知情人。

  个别访谈有便于调查保密问题,能够听到少数人的意见,便于征求对方对问题的真实看法等优点。由于个别访谈系分散进行,所以比较费时费力,取得的材料也往往是感性的、不系统的,甚至有一定的片面性。

  个别访谈要讲究方法。个别访谈前,调查者应对访谈对象的基本情况,例如个人经历、性格特点、思想和工作表现,以及与所调查问题的利害关系有所了解,以利交谈时有更多的话题,便于启发引导,也可以比较客观地分析其表述的观点和提出的意见建议。调查者还应了解访谈对象能够提供哪些方面的情况和意见,这样,交谈时就能更有针对性。调查者在与访谈对象交谈时要注意态度和方法,使访谈对象消除紧张和拘束,感到亲近、自然。调查者在与访谈对象交谈时,要鼓励讲真情、说实话,使访谈对象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当交谈不顺利时,调查者要防止急躁和厌烦情绪,要避免把访谈变成索然无味的回答和令人反感的追查。为集中精力交谈和减少访谈对象的顾虑,调查者不一定要当场记录,至少不应有问必录,有些内容可在访谈后追记。

  3.问卷法

  问卷法是以书面文字形式进行调查的一种方法,又叫“民意测验法”“书面调查法”。这种方法比较简便易行,有利于广泛收集各种情况和资料。问卷法在各级各类机关、部门单位中普遍运用。它通常有两种类型,即封闭式问卷和开放式问卷。

  (1)封闭式问卷,又称“固定式”或“选择答案问卷”。这种调查问卷不仅提出问题,而且将问题的可能答案开列于后,由被调查者在答案范围中选择。简单的答案只有一项,要求作出是与否的回答;复杂的答案可有三项以上,由答卷者按规定要求选择。封闭式问卷的优点在于用数字或符号表示答案,便于计算机统计;其缺点是答案事先设计,无法调查特殊情况。开放式问卷,又称非固定式答卷或自由答卷,即调查问卷只是提出若干问题,由被调查者根据实际情况自由作答。开放式问卷调查的优点是便于被调查人自由发挥,详述己见,所得资料丰富、具体,既有共性,又有个性;缺点是无法用计算机统计,不便于归纳、概括。

  (2)问卷调查有相应的技术要求。首先,要对所调查的问题大体有数,否则很难设计出一份理想的调查问卷,特别是封闭式问卷答案的拟定不能凭空虚构。其次,调查问卷的设计必须科学。问题和答案要明确,不能使人在理解上产生歧义;问题排列要有序,当调查问卷由若干问题组成时,卷面结构应条分缕析,眉目清晰。问题排列最好是先问事实方面的内容,再问情感和态度方面的内容,最后问理由方面的内容,按先易后难的原则,使问卷逐层深入。三是,答案设计要合理。答案项与项之间避免交叉,在将答案可能系数较高的项目列出后,增加“其他”项目,便于答卷者选择。四是,问卷不要过于繁琐。问卷过于繁琐容易使被调查者产生厌烦情绪,影响答卷的准确性。五是,要重视答卷的组织。答卷前调查者应说明调查目的、填写要求及注意事项;答卷中要防止被调查者互相干扰。调查问卷除特殊需要外,一般不要求填写姓名。

  4.现场观察法

  现场观察法是指调查者在不干预调查对象正常活动的情况下,通

  过身临其境、耳闻目睹来了解情况的方法。现场观察法又分为参与观察法和非参与观察法两种。参与观察,是调查者不隐瞒身份,全部或部分地参与被调查对象的活动。运用这种方法了解的情况比较具体、真实,便于了解其内幕。领导干部和机关工作人员的蹲点调查,就属于参与观察。非参与观察,就是调查者不参与被调查对象的活动,完全是以旁观者的身份出现。显然,用这种方法可以使调查者站在公正的立场上,不带任何偏见,了解的情况比较准确可靠。但这种观察法得到的情况肤浅,不够全面。

  现场观察有明确的目的性,要有意识地去观察问题。调查者应有高度的敏感性,做到处处有心,见微知著,善于把各种现象进行有机联系,从别人熟视无睹的现象中发现和抓住问题。由于观察所获得的大多是事物外部现象,而且调查者观察这些现象的时间和空间有一定局限性,因此,特别要防止表面性和片面性。要把观察到的情况和现象,通过个别访谈等其他途径,进一步加以核实,免得以偏概全,把偶然现象作为必然现象,从而导致调查结果出现偏差。

  除上述四种常用的调查方法外,查阅一些可靠的文献资料,也是可行的调查方法。比如查阅被调查单位的工作计划、总结、会议记录等,调查者可以从中掌握一些重要的情况或发现可供调查的线索。

  调查方法各有其利弊。调查中,调查人员要多种方法配合使用,以达到扬长避短的目的。

  (二)研究方法

  如果说调查阶段是调查研究过程获取材料的阶段,那么研究阶段的主要任务则是对材料进行加工制作并从中引出结论。对调查材料进行研究的根本方法,是在马克思主义一般原理指导下,对详细占有的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的加工制作。在加工制作过程中,采用的具体方法很多,现主要介绍其中三种:

  1.系统研究法

  系统研究法就是按照系统论原理来研究获得的调查材料,以便从调查材料的整体以及各种材料的相互联系中,把握事物的规律性。调查材料的系统研究,是由调查材料的复杂性决定的。如果忽视了这种

  复杂性,就会错把局部材料当作全局材料,把特殊规律当作普遍规律。因此,在处理复杂调查材料时,运用系统研究的方法,要坚持以下原则:

  (1)集合性原则。所谓集合性原则,就是要把调查材料当作反映客观情况的集合体来研究,看已获得的材料是否全面,如果不全面,就需要进一步调查充实。

  (2)整体性原则。所谓整体性原则,就是要把调查材料当作互相联系的有机整体来研究。如果把事物内部联系着的各种因素、各个方面割裂开来,孤立地强调某一方面而忽视相互制约的其他方面,就会出现以偏概全、把局部当作全局、把局部规律当作全局规律的错误。

  (3)相关性原则。所谓相关性原则,就是指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不但与构成事物的内在因素及其相互作用有关,而且也与事物赖以存在的客观环境有关。因此,不但要研究各调查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而且还要研究与其相关的客观环境。

  2.度量研究法

  度量研究法是由研究材料的模糊性决定的。由于种种原因,调查所得的材料总是与真实情况有一定的距离,这就是调查材料的模糊性。为了确切地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就需要对调查材料进行度量研究,分析有多少材料在多大程度上反映调查对象的肯定与否定态度。在此基础上,得出较为公正的结论。

  3.概率研究法

  概率研究法是由调查材料的随机性决定的。如对同一对象进行调查,既可能得到这样的材料,又可能得到那样的材料;既可能得到真实的材料,又可能得到虚假的材料。这些材料,在整个调查过程中具有随机性。对于具有随机性的调查材料,需要进行概率研究,即运用概率统计方法,对已获得的大量材料进行统计研究,以揭示调查对象变化的规律性。对调查材料进行概率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例如,在对某个人进行调查了解的过程中,一般会得到各种不同的材料,其中既有反映成绩和优点的,又有反映过失和缺点的。对此,需要进行概率统计研究。既要研究成绩出现的概率,又要研究过失出现的概率。

  通过比较两者概率的大小,作出合乎实际的评价,但要避免以一件概率极小的事否定全盘的做法。(来源:《党政机关公文写作处理与日常工作》

  作者:蔡振康)

篇四:怎样搞好调查研究

  

  如何开展调查研究,你要掌握的11种基本方法

  调查研究是我们工作中的一项重要方法。调查研究是运用各种途径、各种方式,有计划、有目的地了解真实情况;然后通过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思维加工,以获得对客观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调查研究,毛泽东同志就发表过“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著名论断,要求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因此应该成为公职人员必须掌握的基本功,这里就来介绍几种常用的调查方法,供大家学习参考。

  一是报表统计法。报表统计法是最常用、最有效的一种调查方法,通过设计制作表格,收集各地相关数据,达到了解掌握工作情况的目的。报表统计法的优点是能够快速、有效地了解面上工作情况,方法简便,效率较高;缺点是不能掌握具体的工作事例,调查缺乏深度和实感。用好报表统计法关键是设计的报表要有针对性、合理性,同时要注意核实报表的真实性、准确性。工作中要防止报表统计过多过滥,随便下发名目繁多的报表,增加基层工作负担,滋长官僚主义习气。

  二是实地调查法。实地调查法就是深入基层、深入一线进行现场调研,收集掌握大量第一手资料。实地调查法的优点是调查较为深入,有真切实感,能够了解真实具体的情况;缺点是需要花费的时间、人

  力、物力较多,调查面较小。实地调查经常与报表统计结合起来,各取所长,相互补充,达到点面结合调查的目的。

  三是座谈讨论法。座谈讨论法通过召开座谈会,邀请调查对象参加,集中了解相关工作情况。座谈讨论法的优点是一个会议可以了解多个方面的情况,还能通过讨论相互思想碰撞,促进调研深入,工作效率较高;缺点是调查缺乏现场真实性,调查质量受调查对象影响较大。座谈讨论法的关键是要选好参会人员,让有观点、有想法、了解具体情况的同志参加座谈,并提前通知参会人员做好相关准备。

  四是查阅资料法。查阅资料法就是围绕调研题目,收集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广泛获取调研信息的方法。查阅资料法的优点是不受时间空间限制,借鉴参考相关信息,便于启发开拓思路,方法较为简便;缺点是查阅资料只能作为一种先行调查,不能作为调查结论的现实依据。采用查阅资料法要注意避免观点先人为主、不重视现实材料、甚至抄袭他人文献等行为。

  五是问卷调查法。问卷调查法是通过设计制作调查问卷,在一定范围内发放填写,然后回收统计分析的调查方法。问卷调查法的优点是调查面广、信息量大、方法简便等;缺点是只适用于对调查对象的认识、反映及所了解情况的调查,并且调查对象的配合度对调查的真

  实性影响较大。

  六是个别访谈法。个别访谈法是通过走访不同的人群、对象来获取调研信息的一种调查方法。个别访谈法的优点是获得的信息准确性较高,访谈互动中往往能够获得更有价值的材料,有助于对问题的深入了解;缺点是工作量大、耗时长、成本高,不易大规模开展。个别访谈法多用于对一些专家、学者、领导等重点对象的调查。

  七是专家调查法。专家调查法是以专家作为主要对象,依靠其学识和经验来获取重要信息的方法。专家调查法多采用个别访谈的方式进行,其最大优点是借助专家智慧来促进调研的深入。

  八是网络调查法。网络调查法是借助互联网广泛开展调查研究的一种方法。互联网是一个超大信息库,可搜索收集大量信息资料,同时可利用网络开展问卷调查、专家访谈、视频会议、综合分析等调查,由于网络具有即时、交互、远程、便利等特性,目前网络调查应用越来越广泛。

  九是电话调查法。电话调查法是抽取一定的调查对象,通过电话访谈了解获取信息的方法。电话调查法多用于民意调查、市场调查等领域。

  十是抽样调查法。抽样调查法是按照一定方式和比例,从调查对

  象中抽取部分样本进行调查,并用所得结果说明总体情况。抽样调查法的优点是节约人力、物力和财力,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相对准确的调查结果。在全面调查由于量大、面广、耗时长难于开展时,常常采用抽样调查进行检查和验证。抽样调查法的缺点在于如果抽取样本不足,或者抽样方式不科学,会影响到调查结果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十一是典型剖析法。典型剖析法是重点选取一两个有代表性的调查对象,运用“解剖麻雀”的方法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典型剖析法的优点是调查更深更细,能够了解更多更实的情况,掌握大量具体可靠的第一手资料。典型剖析法选取的调查对象一定要有代表性、典型性,由于耗费的人力、时间、精力较大,一般用于重点项目或课题的调研。

  调查研究是一项系统性、综合性、科学性较强的工作,每项调查方法都各有特点和长处,实际工作中往往要多种方法灵活运用,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不同对象获取丰富的信息资料。同时针对一些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项目,还要采取抽样框、样本设计、分层抽样、试验调查等方式,才能达到调查研究的目的和效果。

篇五:怎样搞好调查研究

  

  如何开展调查研究工作

  第一篇:如何开展调查研究工作

  如何开展调查研究工作

  张永年

  贾文军

  樊畠利

  鲁文潇

  重视和善于调查研究,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基础,是坚持求真务实的必然要求,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前提,是我们党重要的优良传统之一。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面对各种复杂的新情况新问题,面对推进科学发展的新任务新要求,迫切要求我们自觉的继承和发扬这一优良传统,更加主动地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工作,努力探索解决问题和推动工作的正确思路和有效办法。

  一、为何开展调查研究工作

  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和成事之道。毛泽东同志有一个著名的论断:“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不做正确的调查同样没有发言权”。邓小平同志指出,“离开群众经验和群众意见的调查研究,那么任何天才的领导人也不可能进行正确的领导”。江泽民同志也

  指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更没有决策权”。所有这些,都深刻阐述了调查研究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开展调查研究工作的重要性,把调查研究作为想问题、办事情、做决定的基本前提,通过开展大量的调查研究工作,努力把握工作的主动权,不断提高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第一,调查研究是传家宝。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由此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创造性的解决前进道路上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是我们党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基本经验。毛泽东同志曾形象地说:调查就像“十月怀胎”,解决问题就像“一朝分娩”。他说:“我的经验历来如此,凡是忧愁没有办法的时候,就去调查研究,一经调查研究,办法就出来了,问题就解决了”。陈云同志也曾说:“领导机关制定政策,要用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时间做调查研究,最后讨论做决定用不到百分之十的时间就够了”。从历史和现实的考察中,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的结

  合,科学理论与具体实践的结合,始

  终是以深入系统的调查研究为前提和依据的。也就是说,我们党是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经过长期艰苦的探索和实践,不断深化着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的结合和统一,不断丰富和发展党的指导思想和工作方针,进而不断推动党的事业从胜利走向胜利。可以说,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之一,是在长期的奋斗历程中形成的。在新世纪新阶段,搞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各项工作,仍然离不开调查研究。

  第二,调查研究是方法论。调查研究是坚持辩证唯物论的具体表现。实践是认识的主要来源,是认识的最高目的和最终归宿。理论的基础是实践,又转过来为实践服务。毛泽东同志指出:“判定认识或理论是否是真理,不是以主观上觉得如何而定,而是以客观上社会实践的结果如何而定。真理的结果只能是社会实践。实践的观点是辨证唯物论的认识论之第一和基本的观点”。调查研究本身是实践观的反映,人们在实践中对客观情况进行调查了解和分析研究,就是坚持实践第一观点的具体体现。调查研究是为了

  认识世界,目的在于用认识来指导改造客观世界。只有对客观事物进行调查研究,才能使我们的思想符合客观实际,才能把握事物发展的规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是实事求是,尊重客观事物的固有规律,必然要求重视搞好调查研究。

  第三,调查研究是基本功。对我们党来说,搞好调查研究是提高执政能力的一个重要方式。重视不重视调查研究,会不会搞调查研究,是衡量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能力作风的重要标志。只有经常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才能收集、储存和处理大量的社会信息,才能有更多的感性、理性、悟性和灵性认识,才能对纷繁复杂的客观事物作出科学的判断,才能找到更多的解决现实问题的有效办法,才能防止和减少工作中的形式主义和主观主义。搞好调查研究是增强本领的一个重要途径,对个人的历练提高、成长成功都具有基础性的作用。大凡有志于成就大业、有所作为的人,有志于立德、立功、立言的人,都必须苦练调查研究的基本功,在持之以恒的调查研究中锤炼思想品德、汲取思想营

  养、提高综合能力。

  二、如何做好调查研究工作

  调查研究工作,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科学性。一方面,搞调查研究的学问、知识和经验全在实践之中获得,也就是说没有多少捷径可走。凡是富有成效的调查研究,无一不是调研人员辛勤劳动的结晶。谁要进入调查研究这个大门,谁就要准备进行艰苦的创造性劳动。另一方面,调查研究有它自身的特点、规律和要求,必须以科学求实的态度,努力探索和把握它的特点和规律。

  第一,调查研究准备要充分。调查研究的前期准备工作,是调查研究工作的第一步,也是搞好调查研究工作的关键。具体应当把握这样几点。一是要围绕调研目的正确选题。选题首先目的要明确,了解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必须做到心中有数,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围绕了解和解决的问题,既可以选择个别事物的单一过程,也可以对特殊系统进行综合性的研究。二是要围绕调研选题进行初步思考。围绕调查研究任务,注意收集积累相关资料,对了解的问题、主要观

  点和分歧意见等要有一个大致了解,提高主动性、预见性和针对性。同时,要避免先入为主,防止用主观想象去套现实问题,克服调查研究中的主观主义。三是要对调研对象有所了解和掌握。通过多种方式了解掌握调研对象的新情况新线索,避免调研时产生生疏感和距离感,以便能够共同探讨感兴趣的话题,使调研对象能说出心里话和真实情况,确保调研的客观性、真实性和准确性。四是要拟定切实可行的调研提纲。调研提纲应简明扼要,符合调研主题和工作实际,明确调研的指导思想、调研目的、调研内容、调研方式和相关要求,使调研人员和调研对象能够一目了然,具有可行性和操作性。

  第二,调查研究方法要创新。根据调查研究的主题,采取恰当的调研方法,是搞好调查研究的重要保证。实践告诉我们,只有把传统调研方法和现代调研手段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增强调查研究的科学性和实效性。我们的前人在实践中总结出许多好的调研方法,像座谈会、研讨会、走访调查、蹲点调查、典型调查、实地考察等方法,具有

  感受直接、体验深刻、互动性强、人情味重的优点,对这些传统的好方法应当继承和发扬。同时,必须适应时代发展、社会进步的要求,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拓展调查研究的渠道,丰富调查研究的手段,创新调查研究的方式。一个是要积极采用统计调查、问卷调查、抽样调查、网络调查等现代方法,提高调查研究的效率和质量。另一个是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手段,进行资料的收集、整理与加工,为调研乃至决策提供全面、翔实和快捷的信息资料。再一个是要综合运用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具体与抽象、预测与评价等方法,对已掌握的调查材料进行多层面多角度的系统研究,从而形成符合实际的观点,得出科学准确的结论。

  第三,调查研究过程要细致。调查研究的过程,实际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过程。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既是我们调查研究的对象,又是我们获取正确认识的不竭源泉,更是我们检验和深化认识的客观依据。调查研究的第一要义是向群众学习,必须要有满腔的热忱、眼睛向下的决心、甘当小学

  生的态度,虚心向群众请教,听取他们的意见建议。唯有如此,才能了解和掌握客观真实的情况。从事调查研究的同志,要把调研工作做深做细,至少要做到这样两点:一个是要扑下身子,经常深入基层,拜群众为师,同群众交友,多问问家长里短事,多听听鸡毛蒜皮言,同群众一起讨论大家关心的事情,从而发现新问题、了解新情况、获得新认识。一个是要放下架子,以虚怀若谷的胸怀倾听群众意见,既要听群众的顺耳话,也要听群众的逆耳言;既要了解群众盼什么,也要了解群众怨什么;既要让群众反映情况,也要让群众提出意见。特别是对群众最盼、最急、最忧、最怨的热点难点问题,要紧抓不放,深入细致的调查了解,力求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办法。

  第四,调查研究结论要升华。调查研究包括调查与研究两个方面,二者是相辅相承的。调查是研究的基础,没有调查就谈不上研究,也不可能提出有价值的对策建议。研究是调查的深化,没有研究感性认识就不可能上升为理性认识,也就不可能形成指导工

  作的政策措施。调查研究工作中,调查与研究同等重要,二者不可偏废。要注重经验的总结升华,调研不能停留在对表面现象的罗列上,更不能对调研对象提供的材料囫囵吞枣、照单接收,而要对调查得来的原材料和半成

  品进行深加工,通过科学分析和对比论证总结出新鲜经验。要注重提出可操作性的对策建议,调研要在掌握事实材料的基础上,注意发现普遍性、倾向性和苗头性问题,在搞清事情原由和把握本质的基础上,运用辩证的方法进行深入的思考,提出解决问题和推动工作的对策建议,使调查研究工作更富有成效。

  第五,调查研究报告要详实。调研报告是调研成果的反映和体现。调研报告的起草过程是对调研内容进行盘点整理、分析思考和综合研究的过程。一要主题突出、观点鲜明。围绕调查研究的主题,实事求是地分析调研获得的信息资料,提出有见地、有价值、有新意的观点。二要内容翔实、言之有据。反映的情况、问题和经验,必须以准确的事实为依据,掺不得半点的虚假水分,来不得

  任何的道听途说,容不下丝毫的脱离实际。三要深入分析、把握本质。在反映事物本来面目的基础上,通过系统周密的研究分析,把握普遍性和规律性的东西,不能满足于一知半解。四要坚持原则、求真务实。对调查研究形成的观点,应如实秉笔直书,不能人云亦云,不能遮遮掩掩,更不能屈从于权威。五要文风严谨、表述准确。调研报告要把事实写清,把道理说透,把观点讲明,力求文字准确、简洁、生动、朴实,尽可能反映群众鲜活的语言,避免材料堆砌、词藻华丽、官话套话大话连篇,既做到客观再现调研的素材,又要条理十分清晰,使人愿意看,看后给人以启迪。

  三、怎样提高调查研究能力

  调查研究是一门科学。同样是搞调查研究,有的人就能抓住要害,摸索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有的人则不得要领,费时多而收获甚微。调查研究的能力,是学识与见识的统一,是态度与方法的结合,是在实践中逐步积累形成的。提高调查研究的能力,没有别的途径可走,只能在学习和实践上下功夫。第一,要加强理论学习。学习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搞好调查研究的活力源泉。实践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只有学习、学习、再学习,才能适应新形势、新实践、新发展的要求,才能使调查研究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有创造性。一是要通过学习吸取新知识。研有所成,必是学有所得;学有所得,必是读有所

  获。如果不读书学习,知识就会老化,思想就会僵化,能力就会退化,就难以做好调查研究工作。为此,必须认真学习掌握各种知识,尤其要多学新理论、新知识、新技能、新规则,更多的储备调查研究所需的知识。二是要通过学习激发新思想。思想不解放,搞好调查研究就是一句空话。要通过不断地学习,探索新问题,发现新矛盾,提出新见解,揭示新真理。要敢于突破传统,敢于打破常规,敢于超越前人,始终保持思想认识的与时俱进。三是要通过学习保持新视角。调查研究问题的视角越多,对事物的认识越全面。只有刻苦地学习,摒弃用老眼光老思维看问题的习惯,保持视角的新颖和眼光的敏锐,善于从不同角度用

  不同方法观察事物,才能把问题调查的更全面、研究的更透彻。四是要通过学习多出新成果。文可载道,以用为贵。通过学习可得到鲜活而不陈旧的认识,可得到管用而不迂腐的经验。唯有学习,才能获得创新的、有质量、高水平的调研成果,更好的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第二,要掌握科学方法。辩证唯物论和唯物辨证法,是我们调查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金钥匙。搞调查研究,必须学会运用科学辩证的方法。一是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方法。任何事物都是以外在的现象存在的,本质的东西往往隐藏于现象之中。调查研究问题时,首先要有实事求是的态度,掌握第一手资料,以事实为依据,进行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研究,这样才能拨云见日、把握规律、求得真理。二是要坚持“一分为二”的方法。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统一体。调查研究问题时,既要看到矛盾双方的对立和排斥,又要看到矛盾双方的联系和统一,更要看到矛盾双方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和相互转化,善于从劣势中看到优势,从

  危机中看到机遇,从落后中看到潜力,这样才能提出解决问题的正确思路和办法。三是要坚持“对症下药”的方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调查研究问题时,要善于区别不同事物,学会在发展变化中观察和分析问题,坚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对不同的问题要采取不同的方法去解决。四是要坚持“抓主抓重”的方法。调查研究问题时,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通过分析事物的特殊性来把握普遍性,通过研究解决主要矛盾和重点问题,促进其它问题的迎刃而解。五是要坚持“解剖麻雀”的方法。对同一类别或相同性质的问题,要抓住典型解剖麻雀,既要选择好的典型总结经验,又要解剖坏的典型吸取教训,从正反两个方面加深对规律性的认识,努力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和新对策。六是要坚持“统筹兼顾”的方法。调查研究要学会“弹钢琴”,既要围绕中心任务来调查研究问题,又要调查研究与中心任务相关的其他工作,把上情和下情相结合,把一般和个别相结合,使调查研究忙中有序和散而不乱。

  第三,要汲取群众智慧。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调查研究成果的质量高低,调研形成的对策正确与否,最终都要由群众的实践来检验。脱离群众生活的调查研究是空中楼阁,离开群众智慧的调查研究是海市蜃楼。毛泽东同志在《农村调查》序言中说:“没有眼睛向下的决心,是一辈子也不会懂得中国的事情的”。邓小平同志也曾指出,“只有首先善于做学生的人,才有可能做群众的先生。并且只有继续做学生,才能继续做先生。一个党和它的党员,只有认真总结群众的经验,集中群众的智慧,才能指出正确的方向,引导群众前进”。人民群众中蕴藏着无穷的智慧,不断迸发着新经验新办法,是我们学习的根基和创造的源泉。搞调查研究工作,既要向群众问需,更要向群众问计,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主动向群众学习,虚心向群众请教,总结群众的经验,从群众中汲取营养、汲取智慧、汲取力量。特别是在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时,要广泛听取群众的想法,把群众零散的和不系统的意见收集起来,通过科学的分析研究、概括提炼和整理加工,转化为集中的、系统的和有效的意见。只有这样,调查研究的成果才能符合民意,也才能保证调查研究的质量。

  第四,要善于思考问题。思考问题的过程是分析研究的过程,是感性认识升华为理性认识的过程。搞调查研究,只是了解具体情况和占有资料,而不对问题进行深入理性的思考,就不可能归纳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一定意义上说,能不能思考问题,会不会思考问题,是决定调查研究成败的关键。一是要勤思考。业精于勤而废于惰,调查

  研究更是如此。搞调查研究,就是了解事实真相,弄清事物内部结构,把握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预测事物的发展变化趋势。这就要把思考贯穿于调查研究的全过程,勤于动脑、反复琢磨、仔细思量。二是要会思考。对调查获得的资料和信息,要辩证的看待、科学的分析、理性的把握,切实做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把握事物的本质与规律。三是要敢思考。调查研究贵在有自己独到的见

  解。这就需要发扬求真务实的作风,具有追求真理的勇气和无私无畏的精神。对调查研究中了解到的真实情况和问题,要敢于较真和碰硬,勇于突破认识上的局限,勇于打破思想上的禁锢。四是要广思考。调查研究不能局限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要克服狭隘的传统思维定式,跳出地域、跳出部门、跳出行业来思考问题,善于学习、借鉴和吸收一切有益的调研方法、调研成果和调研经验,完善调查研究的思路,充实调查研究的成果,提出解决问题的真知灼见。

  第二篇:关于开展调查研究工作的几点体会

  文章标题:关于开展调查研究工作的几点体会

  毛主席曾经说过,“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若想

  做出更加科学合理、符合实际的决策,或者更好地解决工作中出现的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就必须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笔者参加工作以来,有幸参与了几次调查研究,对这项工作有了感性认识,有所体会,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若对初次接触调查研究工作的同志有一些启发,将是笔者最大的愿望。

  一、选择合适的人员,是调查研究成功的关键

  调查研究能否深入,能否取得预期效果,关键取决于参与人员的能力、态度和经验。因此,选择那些责任心强、有较强工作能力的同志组成调查研究班子,是保证提出高水平调查研究成果的关键。调查研究班子可以由一人负总责,分若干小组同时进行。每个调查研究小组成员必须搭配合理,原则上应该至少有一位经验丰富且有分量的领导,一名熟悉具体工作的业务骨干和一名了解全局工作的“笔杆子”。有分量的领导带队,才能让接受调查的单位高度重视,有利于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有利于听到基层领导对要调查的问题的看法

  和态度。熟悉具体工作的业务骨干,能够把握具体工作的细枝末节,使调查细致入微,有利于调查研究成果的可操作性。了解全局的“笔杆子”,具体主笔撰写调查研究报告,有利于写出的东西既有深度又符合大局,保证文笔流畅。搭配好调研班子之后,小组成员尤其是组长的态度决定一切!小组成员都应该抱着对调查研究工作高度负责的态度,尽可能挖掘问题的本质和基层工作者对解决问题的建议哪怕是不成熟的零星想法。

  二、充分做好准备,是调查研究深入的基础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如果想通过调查研究,认清一个问题,提出解决的对策和建议,就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下去调查之前,调查研究负责人应指定一名熟悉业务的同志先搜集一些省内外的相关资料,认真分析,做到对存在的问题有一个定性的认识,对大的形势有一个基本的判断,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供研究讨论的调查研究草案。然后,组织调查研究小组成员围绕草案展开广泛讨论,吸收众人意见,达成共识,制定出详细的调查研究方案和调查研究提纲。调查研究方案,应该包括调查研究目的、参加人员、大致行程、联系人等。调查研究目的要明确。比如,有次为筹备现场会议所作的调查研究的目的之一是考察现场,我们在调查研究方案里明确要求对方提供现场参观线路,结果每到一地他们都准备了精致的线路图,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调查研究提纲,应该简洁明了,主次分明。对所关心的问题必须表述准确,避免歧义,让人容易理解、容易回答。调查研究方案和提纲必须提前发送到调查研究所在地,让有关人员做好准备,并形成书面材料。惟有如此,才能让双方人员都能事先做到心中有数,大大提高调查研究工作的质量和深度。

  三、调查研究程序合理,是工作高效的保障

  合理的工作程序,开展工作才能做到有条不紊。到达目的地后,最好首先召开一个座谈会,讲明调查研究的目的和大致的打算。座谈会应简明扼要,突出重点,让接待方领导理解透彻。然后,会商后形成一个大致合理容易操作的具体方案。方案里面,应该有参观地点,到哪个点具体做什么,想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目的,必须心中有数。切

  不可认为,到达目的地后就可以放手不管,完全听从对方的安排,必须始终坚持以我为主,才能提高效率。比如,想召开一个座谈会,就要明确提出座谈的主题、需要参加座谈的人员等。有次调查研究,我们提出让有关的乡镇长、政策调查研究室的同志参加,顺利达到了事前的目的。想参观现场,就要明确提出到现场想了解的主要内容,避免现场接待人员介绍情况时重点不突出。想和老百姓交流,最好在参观现场随便找一个人聊天,如果把他们带到一个相对严肃的场合,他们会很拘束,难以说出真心话。总之,每一个环节,都要事前考虑一个合理的程序,抓住了程序,就抓住了主动,抓住了效率。

  四、营造良好的气氛,是挖掘群众智慧的法宝

  我国素有“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的古谚。可见,让对方觉得大家是一家人,可以放开说话,非常重要。创造一个宽松的谈话环境,让参与者畅所欲言,毫无顾虑,才能调动每个人员的情绪和智慧,达到集思广益的目的。毕竟,人的大脑在兴奋的时候才最具有创造力。在这方面,调研组组长的亲和力、烘托现场气氛的能力,都将发挥很大的作用。调研组长应该首先声明,讨论采取随时发问的方式,有了问题,不论年龄长幼、职务高低,任何人都可以及时提出来。这并不代表对长者和职务高者的不尊重,而是调查研究工作的需要。这些声明在习惯了按顺序发言的政府机关工作人员当中非常重要

  第三篇:县政协开展调查研究工作心得体会

  调查研究是拓宽政协工作的基础

  调查研究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基本工作方法之一,通过调查研究可以察实情,求真知,出良策,促工作。毛泽东同志指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邓小平同志也指出:“离开群众经验和群众意识的调查研究,任何天才的领导者也不可能进行正确的领导。”江泽民同志进一步强调:“没有调查,就没有决策权。”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调查研究是人民政协履行政治协商、民政监督、参政议政职能的基础和前提,是调动委员积极性的有效形式,也是活跃政协工作的重要途径。只有做好调查研究工作,提高调研水平,才能提出切实可行的意见、建议,政协

  履行职能才能落到点子上。下面,我就近两年来我县政协开展调查研究工作谈几点体会:

  一、坚持正确的理论指导

  一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是我们搞好调查研究工作必须坚持的指导方针。这是做好调研工作包括其他一切工作时时刻刻都不能离开的思想武器,有了这个思想武器,才能在纷繁复杂的形势面前

  保持清醒头脑,提高政治敏锐性,坚决地在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才能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社会,分析问题,抓住实质,搞调研做结论,才会有科学性、原则性。

  二是要加强学习。加强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加强对市场经济知识的学习;其次在每次调研之前都要学习与调研课题相关的政策法律法规及专业知识,这样才能做到专题调研的专业性。确保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有高度、有针对性、有可操作性,真正起到发现问题促进工作的作用。

  三是树立人民意识。深入实际开展调查研究,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是我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方法论的生动体现,在这方面,我们党的四代领导集体给我们树立了光辉典范,他们在日理万机、操劳国事的同时,总是到基层去体察民情,到人民群众中问寒问暖,使百姓心中始终能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可见“人民”二字重千斤。人民政协作为人民群众和各界人士的代表,更要时刻想着人民群众,经常深入实际,了解人民群众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坚持以广大人民群众为自己的直接服务对象,找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人民群众利益的结合点,想人民群众之所想,急人民群众之所急,解人民群众之所难,把人民群众的要求作为第一信号,及时反映人民群众的呼声。

  二、围绕中心展开调研

  坚持紧紧围绕中心任务的热点、难点和重大现实问题,进行针对性、务实性的调研是我们搞好调查研究的生命力所在。尤其是注意要抓住那些带有一定苗头倾向性问题,抓住那些当务之急,当务之重的问题,深入调查,认真研究,而不是把主要精力去搞那些枝枝节节的细小问题。实践中,我们主要抓了以下三点:

  一是围绕重大课题开展调研。(1)围绕中心抓调研。在经济发展中心上,调研人员要唱好三步曲。一是始终关心县域经济发展的大思路,突出战略性调研,回答好“下一步做什么”的问题;二是始终注意对县域经济形势作出正确的分析,把握主流和趋势,回答好“当前怎么做”的问题,为县委、政府进一步调整完善决策提供依据和思路;三是始终瞄准未来,对县委、政府一时还未注意到,但必须予以关注和研究的问题,先做一些了解、研究,促成领导的重视,产生应有的社会效益。(2)突出重点抓调研。两年来,我们紧紧围绕和突出全县的工作重点开展调查研究。如针对涞水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工作的实际,组织人员采取深入农村,与种植户座谈等形式进行实地调查研究,先后撰写了《抓龙头、带基地,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更新观念,规模发展,加快我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等调研报告,提出了“以人为本,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力求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上有大突破;加大资金、科技扶持力度,强化服务,向高科技高品质要效益;内引外联,发展龙头企业规模要效益”等建议,得到县委主要领导认可,并在县委《决策参考》中全文转发,有力地推动了全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工作。(3)针对问题抓调研。我们围绕全县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如针对近年来涞水大部分乡镇干旱少雨,人畜饮水困难问题,组织政协委员和专业技术人员深入农村、农户进行调查研究,撰写的《科学利用、有序开采,推动农村集中供水站建设》调查报告,被县委领导批转全县,水利部门和乡镇认真研究调查报告中的意见和建议,对全县农村实行信中供水站建设做了更好的规划。

  二是突出出台政策开展调研。围绕县委、政府工作思路抓调研。思路决定出路,如2003年县委、县政府提出加大力度,实施“工业强县”战略,我们积极展开调查研究,写出了《增强企业创新活力、推动民营经济健康发展》调研报告,提出了一系列建设性的意见,得到县委、政府领导的认可。在此基础上,2004年我们又撰写了《项目建

  设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对全县招商引资工作中的几个环节进行全面分析,提出有利于项目建设的建议,得到县委主要领导的肯定,调研报告被市政协全文转发。

  三是围绕成果转化促进调研。在调研成果的转化上,我们始终抓住“融、扩”两字不放松。融,就是融进去。我们在对农业产业化调整的过程中,坚持把调研内容和提出的建议融入农户、村、镇乃至全县发展规划中来,真正达到促进作用。在对农业产业化进行调研后,我们积极通过关系为明义乡大力发展食用菌项目引进1000万元资金,有力地促进了该乡食用菌基础建设。扩,就是扩影响。有的调研报告,内容重要事关全局,提出的思路、对策、措施对全局工作有较强的指导性。由于我们在调研工作上始终坚持一抓一个大系列,一抓一个全过程,抓就抓深层次,抓就抓高质量,形成了一批有份量、有指导全局作用、能产生巨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调研报告,以及与之共生的办法、规定、意见等,对推动全县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三、调研要讲究艺术和方法

  (一)要深入耐心。政协组织调研很难,有关部门和人员可以配合也可以不配合,有时还会碰钉子。要采取多种办法,促使问题解决。一是走出院门,深入基层搞调研。我们要经常抽出时间,深入乡镇、农户、企业、学校搞调研。根据实际情况,下企业、下后进村组、下困难农户,解决农民缺种子、缺电、缺油、缺水的忧心,企业调整缺信息的忧愁,农民增收缺门路的忧虑,通过出主意、想办法,帮助困难企业和贫困村农民解“扣子”、指路子、出点子、挣票子。二是

  跑出县门,到先进地区学经验。我们有计划地组织办公室人员到先进地区学习考察,学习外地的好经验、好作法,有力地推动了我县各项事业的顺利进行。三是挤进书门,搜寻观点促调研。在日常工作中,我们要多读书看报,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收集著名经济学家的最新观点,领会国家领导人的重要讲话精神,借鉴先进地区的经验介绍,不断开阔视野,提高调研水平。

  (二)要抓住时机。争取较快地拿出调研成果,这一点非常重要。

  毛泽东同志说过,调查研究就像“十月怀胎”,解决问题就像“一朝分娩”。要注意克服只调查不研究或只研究不调查的倾向。搞调研有一个时机问题,如果能够及时提出一些好的办法和建议或解决问题的方案,就会较快地进入决策系统,正所谓文当其时,一字千金。否则,等领导和群众关心的焦点转移了,你才慢腾腾地拿出调研报告,即使你写出的调研报告再全面、再系统、再深刻,得到领导的关注和在实际中可能起到作用,都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因此,搞调研写文章,要讲究时效。特别对那些领导督办的一些重要调研课题,要咬住不放,集中全力,不分昼夜,一气呵成。

  (三)要精心写作。讲究词章,熟练驾驭文字。这是写好调查报告,搞好调查研究的基础条件。一个好的调查报告,首先要有独到的见解,其次又要条理分明。调研文章是用来指导工作的,价值如何,不在于用了多少华丽语言,抄了多少名人警句,编了多少顺口溜,关键在于与实际工作贴近度如何,针对性如何,超前性如何,可靠性如何。怎么写能让大家看得懂,注意看,看了以后还津津乐道,这样才会产生好的效果。

  总之,如何搞好调查研究,是一门大学问,需要我们在工作中不断摸索、不断学习、不断提高。只要我们从讲政治和战略、全局的高度出发,以认真负责的态度、求真务实的作风、夜以继日的干劲、无私奉献的精神去开展调查研究,我们就一定能够出色地完成调研任务,为党委、政府领导的决策提供科学地有价值的情况和建设性的意见,发挥好政协的参谋、助手作用。

  第四篇:县政协开展调查研究工作心得体会

  文章标题:县政协开展调查研究工作心得体会

  调查研究是拓宽政协工作的基础

  调查研究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基本工作方法之一,通过调查研究可以察实情,求真知,出良策,促工作。毛泽东同志指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邓小平同志也指出:“离开群众经验和群众意识的调查研究,任何天才的领导

  者也不可能进行正确的领导。”江泽民同志进一步强调:“没有

  调查,就没有决策权。”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调查研究是人民政协履行政治协商、民政监督、参政议政职能的基础和前提,是调动委员积极性的有效形式,也是活跃政协工作的重要途径。只有做好调查研究工作,提高调研水平,才能提出切实可行的意见、建议,政协履行职能才能落到点子上。下面,我就近两年来我县政协开展调查研究工作谈几点体会:

  一、坚持正确的理论指导

  一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是我们搞好调查研究工作必须坚持的指导方针。这是做好调研工作包括其他一切工作时时刻刻都不能离开的思想武器,有了这个思想武器,才能在纷繁复杂的形势面前

  保持清醒头脑,提高政治敏锐性,坚决地在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才能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社会,分析问题,抓住实质,搞调研做结论,才会有科学性、原则性。

  二是要加强学习。加强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加强对市场经济知识的学习;其次在每次调研之前都要学习与调研课题相关的政策法律法规及专业知识,这样才能做到专题调研的专业性。确保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有高度、有针对性、有可操作性,真正起到发现问题促进工作的作用。

  三是树立人民意识。深入实际开展调查研究,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是我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方法论的生动体现,在这方面,我们党的四代领导集体给我们树立了光辉典范,他们在日理万机、操劳国事的同时,总是到基层去体察民情,到人民群众中问寒问暖,使百姓心中始终能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可见“人民”二字重千斤。人民政协作为人民群众和各界人士的代表,更要时刻想着人民群众,经常深入实际,了解人民群众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坚持以广大人民群众为自己的直接服务对象,找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人民群众利益的结合点,想人民群众之所想,急人民群众之所急,解人民群众之所难,把人民群众的要求作为第一信号,及时反映人民群众的呼声。

  二、围绕中心展开调研

  坚持紧紧围绕中心任务的热点、难点和重大现实问题,进行针对性、务实性的调研是我们搞好调查研究的生命力所在。尤其是注意要抓住那些带有一定苗头倾向性问题,抓住那些当务之急,当务之重的问题,深入调查,认真研究,而不是把主要精力去搞那些枝枝节节的细小问题。实践中,我们主要抓了以下三点:

  一是围绕重大课题开展调研。(1)围绕中心抓调研。在经济发展中心上,调研人员要唱好三步曲。一是始终关心县域经济发展的大思路,突出战略性调研,回答好“下一步做什么”的问题;二是始终注意对县域经济形势作出正确的分析,把握主流和趋势,回答好“当前怎么做”的问题,为县委、政府进一步调整完善决策提供依据和思路;三是始终瞄准未来,对县委、政府一时还未注意到,但必须予以关注和研究的问题,先做一些了解、研究,促成领导的重视,产生应有的社会效益。(2)突出重点抓调研。两年来,我们紧紧围绕和突出全县的工作重点开展调查研究。如针对涞水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工作的实际,组织人员采取深入农村,与种植户座谈等形式进行实地调查研究,先后撰写了《抓龙头、带基地,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更新观念,规模发展,加快我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等调研报告,提出了“以人为本,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力求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上有大突破;加大资金、科技扶持力度,强化服务,向高科技高品质要效益;内引外联,发展龙头企业规模要效益”等建议,得到县委主要领导认可,并在县委《决策参考》中全文转发,有力地推动了全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工作。(3)针对问题抓调研。我们围绕全县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如针对近年来涞水大部分乡镇干旱少雨,人畜饮水困难问题,组织政协委员和专业技术人员深入农村、农户进行调查研究,撰写的《科学利用、有序开采,推动农村集中供水站建设》调查报告,被县委领导批转全县,水利部门和乡镇认真研究调查报告中的意见和建议,对全县农村实行信中供水站建设做了更好的规划。

  二是突出出台政策开展调研。围绕县委、政府工作思路抓调研。

  思路决定出路,如2003年县委、县政府提出加大力度,实施“工业强县”战略,我们积极展开调查研究,写出了《增强企业创新活力、推动民营经济健康发展》调研报告,提出了一系列建设性的意见,得到县

  委、政府领导的认可。在此基础上,2004年我们又撰写了《项目建设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对全县招商引资工作中的几个环节进行全面分析,提出有利于项目建设的建议,得到县委主要领导的肯定,调研报告被市政协全文转发。

  三是围绕成果转化促进调研。在调研成果的转化上,我们始终抓住“融、扩”两字不放松。融,就是融进去。我们在对农业产业化

  调整的过程中,坚持把调研内容和提出的建议融入农户、村、镇乃至全县发展规划中来,真正达到促进作用。在对农业产业化进行调研后,我们积极通过关系为明义乡大力发展食用菌项目引进1000万元资金,有力地促进了该乡食用菌基础建设。扩,就是扩影响。有的调研报告,内容重要事关全局,提出的思路、对策、措施对全局工作有较强的指导性。由于我们在调研工作上始终坚持一抓一个大系列,一抓一个全过程,抓就抓深层次,抓就抓高质量,形成了一批有份量、有指导全局作用、能产生巨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调研报告,以及与之共生的办法、规定、意见等,对推动全县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三、调研要讲究艺术和方法

  (一)要深入耐心。政协组织调研很难,有关部门和人员可以配合也可以不配合,有时还会碰钉子。要采取多种办法,促使问题解决。一是走出院门,深入基层搞调研。我们要经常抽出时间,深入乡镇、农户、企业、学校搞调研。根据实际情况,下企业、下后进村组、下困难农户,解决农民缺种子、缺电、缺油、缺水的忧心,企业调整缺信息的忧愁,农民增收缺门路的忧虑,通过出主意、想办法,帮助困难企业和贫困村农民解“扣子”、指路子、出点子、挣票子。二是跑出县门,到先进地区学经验。我们有计划地组织办公室人员到先进地区学习考察,学习外地的好经验、好作法,有力地推动了我县各项事

  业的顺利进行。三是挤进书门,搜寻观点促调研。在日常工作中,我们要多读书看报,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收集著名经济学家的最新观点,领会国家领导人的重要讲话精神,借鉴先进地区的经验介绍,不断开阔视野,提高调研水平。

  (二)要抓住时机。争取较快地拿出调研成果,这一点非常重要。毛泽东同志说过,调查研究就像“十月怀胎”,解决问题就像“一朝分娩”。要注意克服只调查不研究或只研究不调查的倾向。搞调研有一个时机问题,如果能够及时提出一些好的办法和建议或解决问题的方案,就会较快地进入决策系统,正所谓文当其时,一字千金。否则,等领导和群众关心的焦点转移了,你才慢腾腾地拿出调研报告,即使你写出的调研报告再全面、再系统、再深刻,得到领导的关注和在实际中可能起到作用,都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因此,搞调研写文章,要讲究时效。特别对那些领导督办的一些重要调研课题,要咬住不放,集中全力,不分昼夜,一气呵成。

  (三)要精心写作。讲究词章,熟练驾驭文字。这是写好调查报告,搞好调查研究的基础条件。一个好的调查报告,首先要有独到的见解,其次又要条理分明。调研文章是用来指导工作的,价值如何,不在于用了多少华丽语言,抄了多少名人警句,编了多少顺口溜,关键在于与实际工作贴近度如何,针对性如何,超前性如何,可靠性如何。怎么写能让大家看得懂,注意看,看了以后还津津乐道,这样才会产生好的效果。

  总之,如何搞好调查研究,是一门大学问,需要我们在工作中不断摸索、不断学习、不断提高。只要我们从讲政治和战略、全局的高度出发,以认真负责的态度、求真务实的作风、夜以继日的干劲、无私奉献的精神去开展调查研究,我们就一定能够出色地完成调研任务,为党委、政府领导的决策提供科学地有价值的情况和建设性的意见,发挥好政协的参谋、助手作用。

  《县政协开展调查研究工作心得体会》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县政协开展调查研究工作心得体会。

  第五篇:研究工作总结报告

  一、课题前期准备工作

  本课题前期准备工作比较扎实,为课题研究的正常进行奠定了基础。

  主持人方小教副教授,长期从事高中政治教师的培训教学工作,特别是经济学理论的教学和研究工作。担任历届成人本科班教学实习指导教师,对高中政治课教学有比较深入的了解。是我省基础教育新课程中学政治学科国家级培训班成员,已经在省级新课程培训班主讲20余次,对高中政治新课程改革有比较系统的了解和掌握。主持和参与省厅级课题多项,对课题的操作过程和要求比较熟悉。有30多篇相关学术论文发表,其中国家重点级3篇,国家级9篇。

  主持人管琳副教授,长期担任高中政治教师培训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对高中政治课教学过程和方法比较熟悉。参与省级中学教师新课程培训班的教学工作,对高中政治新课程改革比较了解,有20多篇相关学术论文发表,其中国家级4篇。

  课题组其他人员全部从事高中政治教师的培训和教学工作,对高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改革都比较了解。其中,两位同志是高中思想政治课一线教师。

  本课题先期已经有了一定的资料积累,包括高中政治课标解读、相关专题研究论文、疑难问题解答汇编、《经济生活》模块教学方法介绍、《经济生活》模块教学内容新旧对比表等。与相关专家朱明光、韩震、郝京华、沙福敏、姚蓉儿等保持长期联系。

  在此基础上,本课题组组织申报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重点项目,认真填写《立项申请书》,并于2006年下半年得到省教育厅批准立项,项目批准号:JG06299。

  二、课题研究的组织与计划

  本课题被批准立项后,随即组织课题组全体成员进行研讨,最终确定了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并根据课题组成员的专业特长进行了科学分工。具体研究内容和工作分工如下:

  第一部分:《经济生活》模块教学内容的资源开发

  1、教学内容变化的新旧对比:未良莉

  2、教学内容更新所需要的新资源:方小教

  本部分负责人:方小教

  第二部分:《经济生活》模块教学方法的资源开发

  1、新课程改革需要教学方法的改革:黄石卫

  2、《经济生活》模块教学方法的特点:秦德胜

  3、教学方法改革所需要的新资源:孙艺

  本部分负责人:黄石卫

  第三部分:《经济生活》模块教学手段的资源开发

  1、《经济生活》模块教学手段的特点和要求:管琳

  2、教学手段改革所需要的新资源:姚垚、吴克宏

  本部分负责人:管琳

  本课题总体负责与整合:方小教、管琳

  三、课题主要研究阶段

  本课题研究从2006年8月到2008年3月,共分为五个研究阶段:

  第一阶段、2006年8月前:完成课题框架结构认定、课题组成员分工、原始资料收集。

  第二阶段、2006年8月-12月:实地抽样调查和走访(合肥、六安、巢湖)、原始资料整理。

  第三阶段、2007年1月-6月:各子项目完成初稿,并由各部分统稿人整合成文。(以上为中期成果)第四阶段、2007年7月-12月:初稿内部讨论、初稿专家论证、初稿修改、定稿、论文投稿。

  第五阶段、2008年1月-3月:论文发表、资料汇编、课题报告。

  四、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和方法

  课题研究的目的:本课题主要研究高中政治新课程《经济生活》模块与旧教学资源的衔接,旨在帮助广大高中政治课教师顺利完成从原来的《思想政治(经济常识)》向新课程标准《思想政治1(经济生活)》的过渡。通过研究,力求探索出一条从旧教学大纲向新课程标准、从旧教材向新教材、从传统教学方法向探究式教学方法、从落后教学手

  段向先进教学手段转换的可行路径。

  课题研究的意义:本课题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针对性,对我省高中政治课新课程改革的顺利推行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1、本课题具有较强的应用性。由于本课题是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和细化研究,其成果可以直接应用到高中政治课教学当中,实际上起到了对广大高中政治教师进行新课程业务培训的作用。

  2、本课题具有原创性。目前,对高中政治课程分模块进行教学模式研究的,在我省还没有广泛开展;对《经济生活》模块进行教学资源开发研究的,还没有发现。

  3、本课题具有一定的针对性,正好迎合了新课程改革推广的需要。

  课题研究的方法:本课题运用问卷法和深入访谈法实地调查现有制度安排存在的问题;运用文献调查法搜集与本课题有关的文献资料;运用比较研究法研究课程改革前后《经济生活》模块的异同。在研究过程中,做到专项分工与集中整合相结合,实践调查与理论论证相结合,共性总结与个性展示相结合,课堂教学需要与理论提升相结合。

  五、课题最终研究成果与自我评价

  本课题根据《立项申请书》中规定的研究内容认真组织相关研究工作,如期完成了各项研究任务。现将主要研究成果及其学术价值和社会效益介绍如下:

  1、研究报告:《高中政治新课程〈经济生活〉模块教学资源开发研究》。本研究报告4万字左右,由课题组全体成员合作完成。研究报告共分四大部分:

  第一部分——《经济生活》模块教学内容的资源开发;第二部分——《经济生活》模块教学资源开发模式;第三部分——《经济生活》模块教学方法的资源开发;第四部分——《经济生活》模块教学手段的资源开发。

  本研究报告帮助广大高中政治课教师顺利完成从原来的《思想政治(经济常识)》向新课程标准《思想政治1(经济生活)》的过渡,探索出从传统教学方法向探究式教学方法、从落后教学手段向先进教学手段转换的可行路径。

  2、资料汇编:《高中政治新课程〈经济生活〉模块教学资源汇编》。本资料汇编15万字左右,由课题组全体成员合作完成。资料汇编共分四大部分:

  第一部分——高中政治新课程经济生活模块教学相关政策性文献;第二部分——《经济生活》模块教学内容的资源开发;第三部分——《经济生活》模块教学方法的资源开发;第四部分——《经济生活》模块教学手段的资源开发。

  本资料汇编向广大高中政治课教师全方位提供《经济生活》模块所需的教学资源,既方便了教师的教学,又能使广大高中政治课教师完整准确地理解新课程改革的各项政策和要求。

  3、学术论文:《高中政治新课程〈经济生活〉模块的资源开发路径》。作者方小教,公开发表在《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第1期。全文共分三个部分:激活《经济生活》课程资源的开发主体;拓展《经济生活》课程资源的开发空间;完善《经济生活》课程资源的开发机制。本文围绕《经济生活》课程标准,因地制宜地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努力探寻《经济生活》课程资源开发的可行路径,为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教学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资源开发与利用模式的范例,对课程本身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4、学术论文:《高中政治新课程〈经济生活〉模块资源整合与开发》。作者管琳、吴克宏,公开发表在《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第1期。全文共分三个部分:整合《经济生活》课程教学的人力资源;拓展《经济生活》课程的教材资源;巧用《经济生活》课程的信息资源。本文唤醒了人们的“课程资源意识”,赋予了思想政治课课程资源前所未有的丰富内涵,开发和整合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经济生活》课程资源作为教学过程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

  六、本课题研究的突破点

  本课题研究从我省高中思想政治课改革的实际出发,以《经济生活》模块的教学资源开发为中心,从全新的视角对高中政治课程分模块进行教学模式研究。具体创新点与突破点如下:

  1、帮助广大高中政治教师准确把握《经济生活》模块的课程标准;

  2、为新增加和新拓展的知识点及时提供教学所需的新资源,方便了教师的教学;3、展示了《经济生活》模块自身特殊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特点,帮助广大高中政治教师尽快适应新的教学方法;4、为《经济生活》模块推荐适用的教学课件、社会实践活动项目、课外辅助材料、经典案例等教学资源。

  七、几点建议

  本课题研究也存在不少的问题,有些是客观原因造成的,不少是主观原因造成的。结合课题研究中存在的实际困难和问题,特提出如下建议:

  1、经费保障。本课题经费来源有限,小部分来源于主持人所在学校配套科研经费,大部分来源于主持人自筹科研经费、其它成员单位配套科研经费等。希望今后省规划办能够从批准立项的项目中,选择一部分研究价值比较大的项目适当给予经费支持。

  2、研究成果评奖。由于每年批准立项的项目较多,可从中选择应用价值或理论价值较大的项目进行评奖,得奖的项目成果可以汇编成册,特别优秀的可以资助出版。

天铭文秘网 https://www.itym8.com Copyright © 2019-2024 . 天铭文秘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天铭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吉ICP备1900176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