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天铭文秘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关于全县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3篇)

关于全县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3篇)

来源:公文范文 时间:2023-10-03 11:45:11

篇一:关于全县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XX县区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大力发展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在老有所养上持续取得新进展。为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深入探索破解人口老龄化的新途径,加快我市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最近,我们对XX县区养老服务业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并结合各地的做法和经验,就进一步推进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提出几点对策和建议。

  一、XX县区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现状

  (一)人口老龄化趋势凸显。截止目前,XX县区60周岁以上老年人已达25877人,占全市总人口的11.8%;80周岁以上高龄老年人口达到3829人,占全市老年人口总数的14.8%;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4425人,占老年人口的17.1%。XX县区人口老龄化程度,已接近全国平均水平,且老年人口数量正以每年3%以上的速度快速增长。预计到xx年,XX县区老年人口将达到36000人,约占全市总人口的16%。随着城市化的推进,青壮年人口流动性增强,老年人口呈现出基数大、发展速度快,老龄化伴随空巢化的特征,因丧偶等原因独居的高龄老人比重也相当高。据统计,XX县区现有空巢老人2460人,XX县区三无老人109人。人口老龄化势必引起家庭规模和家庭结构的变化,使传统的家庭养老和照料功能不断弱化,社会化养老服务

  需求激增。据调查,XX县区XX县区约85%的老人有享受居家养老服务的意愿,约15%的老人想入住老年公寓,所有老年人都希望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在养老观念上,正在由养儿防老向国家养老转变;在养老形式上,正在由家庭化向社会化、普惠化、均等化转变。

  (二)养老服务机构得到改善和发展。近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发展养老服务业,制定出台政策措施,加大资金支持力度,使XX县区养老服务机构管理体制和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有了较大改善和提高。从xx年开始,XX县区先后投入建设资金1921万元,对全市农村敬老院进行新建和改扩建,总建筑面积达14332平方米,新建床位812个,极大地改善了五保老人的生活环境和居住条件。xx年,根据省民政厅、省编办《关于全省社会福利服务中心依照事业单位法人登记有关问题的通知》精神,将全市农村敬老院统一更名为农村社会福利服务中心,并纳入依照事业单位管理行列,完成了由敬老院到社会福利服务中心的过渡,理顺了农村养老服务机构管理体制,进一步增强了公办福利机构承载能力,提高了五保老人入住率。目前,全市公办收养性养老机构已达12个,养老床位1000余张;民办养老机构3所,床位280余张。

  (三)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逐步启动。从xx年起,XX县区加大了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力度,共建设城市社区居家养老

  服务站10所,建设日间照料中心12个,日间照料床位50张。为了提高养老服务水平,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统一配备了电脑、电视、电话、床、桌椅及老年人文化、娱乐用品,并为每所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配备了3名专职工作人员。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免费对外开放,XX县区老年人均可来此休闲娱乐,丰富了城市老年人的业余生活。日间照料中心以社区服务中心为依托,由社区为高龄、失能老人提供简单的生活照料服务。由日间照料中心为老年人提供日常生活照料等方面的服务,集中了传统家庭养老与机构养老两方面的优点,让老年人在自己生活的社区就可以享受到方便的社区福利服务,既减轻了老年人及家庭的经济负担,弥补家庭养老的不足,又节省了养老福利资金的投入。全市社区服务的工作规范、服务标准、人员培训等方面的工作也在逐步探索。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总体上看,XX县区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尚处在起步阶段,养老服务设施规模较小,服务水平较低,与当地人口老龄化步伐日益加快、社会养老需求不断攀升的客观要求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一是宣传力度不够,认识不到位。从目前情况看,养老政策的宣传还不够主动,居民群众对社会化养老的有关政策知之甚少,很多人不知道社区有居家养老服务站和日间照料中心。

  有些部门对社会化养老的重要性、迫切性以及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社会的影响认识不足,致使社会化养老仍处于自发的、无序的发展状态。市里虽然成立了各部门参与的老龄工作领导机构,但各部门往往从自身的利益出发,很难形成合力,发展社会养老服务仍是民政部门热,其他部门冷。由于没有形成必要的舆论氛围,导致居民群众参与社会养老的积极性不够,参与率不高。

  二是社区养老服务发展缓慢,资金投入不足。虽然建立了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和日间照料中心,但能够得到上门护理服务的老年人比例很小,所提供的服务仅限于生活照料层面,鲜能给予老人精神慰藉,而且从业人员严重缺乏,更少有专业培训,总体服务水平较低,只靠社区干部和志愿者难以更好地承担为老年人服务的需求。由于财政困难,政府在养老服务业发展方面投入太少。为困难老人养老服务补贴政策,以及居家养老服务护理人员公益性岗位补贴政策尚未出台;缺乏对居家养老、日间照料、紧急援助、社区服务和机构服务等养老服务的制度和标准。由于投入资金不足,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养老事业的发展。

  三是农村养老服务体系缺失,民办养老机构发展滞后。一方面,农村青壮年大量外出务工,导致赡养脱离,空巢老人现象严重,生活照料缺失问题普遍存在。而农村养老服务机构发

  展相对落后,农村社会福利服务中心主要面向五保老人。XX县区11个农村社会福利服务中心普遍存在设施简陋、功能单一问题,还停留在救助式的供养和运行模式上,服务内容仅限于吃、住等简单的生活照料服务,生产活动和文化娱乐活动难以开展,生活气息沉闷。另一方面,民办养老机构发展相对滞后,XX县区目前仅有3所小型民办养老机构,卫生条件相对较差,其养老服务水平及服务功能较低,远远不能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及生活需求。由于对优惠政策理解不深、对养老市场了解不透、对福利事业关注不够等原因,民间资本进入社会化养老服务事业的速度迟缓。民办公助的政策没有真正落实,民营养老服务机构的发展步履艰难。仅靠政府的有限投入,很难使社会化养老事业有快速的发展。

  四是管理机制不健全,养老队伍素质偏低。全市社会养老机构在管理机制上、制度建设上、服务标准上还存在一定差距,服务规范、行业标准和市场监管等亟待加强。社会养老的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养老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整体素质不高,导致管理能力弱化,服务水平低下。目前,XX县区社会养老机构多半管理及服务人员是聘用的下岗人员或家庭中的闲置人员,特别是民办养老机构,工作人员多数是从社会上随意招收的,文化水平和服务素质参差不齐,缺乏基本的护理知识和技能,尤其是专业人才十分匮乏。由于养老护理工作待遇低、保障差、不稳定,加上观念上的原因,社会上很多人不愿意干这种侍候人的事,从而导致养老从业人员偏少,很难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多元化社会养老需求。养老服务公益岗位开发不够。据调查,XX县区养老服务类公益性岗位仅占全市公益性岗位总数的3.3%,而且这部分公益性岗位人员也未全部充实进养老队伍,导致养老服务人员严重不足,影响了养老服务业的发展和养老服务质量的提高。

  三、推进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社会化养老工作要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必须走政府、社会、家庭相结合的养老保障道路。要从实际出发,按照政府主导、政策扶持、社会参与、市场推动的原则,逐步建立起与人口老龄化进程相适应、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协调,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的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让老年人安度晚年,共享美好生活。

  (一)强化思想认识,提高重视程度。加大养老政策宣传力度,广泛开展各种敬老爱老主题教育活动,切实提高社会各界对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增强为老服务的社会荣誉感和责任感,努力营造一个社会关心支持、个人积极参与的良好氛围。同时,还要做好居家老人的宣传教育工作,逐步改变老年人传统的生活观念和消极的消费观念,增进老年人对社会的认同感和信任感,消除顾虑和偏见,鼓励更多

  的老年人主动融入社区大家庭,乐于接受服务。推进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不仅要发挥民政部门的主体作用,更需要各部门的密切配合,需要调动全社会参与养老服务的积极性,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

  (二)整合社区服务资源,大力发展居家养老服务。居家养老服务涵盖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康复护理、医疗保健、精神慰藉等,以上门服务为主要形式。居家养老符合大多数老年人的习惯和愿望,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居家养老作为主要的养老形式是大多数人的现实选择。对身体状况较好、生活基本能自理的老年人,提供家庭服务、老年食堂、法律援助等服务;对生活不能自理的高龄、独居、失能等老年人,提供家务劳动、家庭保健、送饭上门、紧急呼叫和安全援助等服务。探索建立居家养老补贴制度,对居家养老的失能老人给予专项补贴,鼓励他们配置必要的康复辅具,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和日间照料中心应配备能够为老年人提供吃、住、玩的固定设施和接送工具,养老服务人员能够为居家养老的老年人提供洗衣、做饭、保洁、购物、护理、求医买药、精神慰藉等方面的服务。加快居家养老服务信息管理平台建设,全面掌握辖区内老年人的基本情况、健康状况和服务需求,以有效对接老年人服务需求和供给。

  (三)继续推进机构养老设施建设,夯实社会化养老服务

  基础。发挥农村社会福利服务中心在农村养老服务中的核心作用,在保证五保老人入住的基础上,改造一批具备收养条件和规模的农村社会福利服务中心,提高对社会老人的收养能力;对个别入住率低、运营困难的农村社会福利服务中心进行合理整合,空余床位用于收养社会老人。以农村养老服务大院为基础,建设日间照料和短期托养的养老床位,逐步向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转变,向留守老年人及其他有需要的老年人提供日间照料、短期托养、配餐等服务。就XX县区而言,当前急需按照花园式、宾馆化标准,开发建设一所集养、护、医为一体的城市福利服务中心,充分发挥公办养老机构的引领和示范作用。同时,在保障基本需求、服务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推行集星级服务、旅游休闲、文化娱乐为一体的候鸟式多元化养老服务,采取南飞过冬、北漂避暑的方式,使入住老年人像候鸟一样,随着季节气候变化选择不同的地方养老,让老年人在游玩中健康快乐地享受生活,颐养天年。

  (四)加大投入力度,拓宽融资渠道。坚持政府在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加大对公办养老机构的投入力度,在列入财政预算的基础上,建立动态保障机制,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提供强有力的资金保障。在坚持政府主导作用的前提下,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推进市场化运作,按照谁投资谁受益原则,采取公建民营、民办公助、政府补贴、购买服务等形

  式,鼓励社会资金以独资、合资、联营、参股等方式兴办养老服务业,充分调动社会养老投资者的积极性,加快推进养老服务社会化的发展。同时,鼓励社会慈善力量对福利性、非营利性养老服务机构进行捐赠,拓宽民间资本的投入渠道。

  (五)完善优惠政策,扶持民营养老机构发展。要优先将养老服务机构建设纳入城乡建设规划,城镇居民小区开发无论是XX县区建设还是旧区改造,都要预留足够的社区老年人活动和日间照料服务场所;在已建成的居民小区,可采取置换、租赁等方式,保证社区养老服务场所需求。要加大民办公助的扶持力度,研究制定鼓励民间资本投向社会养老服务机构建设的优惠政策,从土地使用、贷款贴息、基础设施配套以及税收减免等方面给予扶持,吸引民间资本投资兴办养老服务机构及各类老年文化体育场所和设施,吸引各商家加盟社区服务网络,鼓励民间资本向养老服务业聚集,促进民办养老机构的快速发展。

  (六)加强规范化管理,切实提高养老服务水平。制定完善养老行业管理服务标准,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和规定,充分发挥相关部门的监管职能,全面实行养老服务人员持证上岗,强化安全防范措施,使养老机构逐步走上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管理轨道。加强养老队伍建设,经常开展养老从业人员职业道德、专业知识和岗位技能培训,将养老服务人员培训纳入人

  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就业再就业培训体系。研究制定养老服务人员优待鼓励政策,积极引进老年康复、老年病治疗、养老机构管理等方面的专业人才,不断优化人员结构。积极开展志愿者服务,努力培育造就一支由党员、干部、学生等组成的专、兼职人员和志愿者相结合的养老服务队伍。合理开发利用公益性岗位,增加社会养老服务类公益岗位比例,在搞好培训的基础上,充实到养老服务队伍中,并适当提高其薪酬待遇,落实岗位补贴,形成激励机制。

  更多文章

  关于加快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调研报告

  内容总结

  (1)XX县区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大力发展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在老有所养上持续取得新进展

  (2)一、XX县区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现状

  (一)人口老龄化趋势凸显

  (3)日间照料中心以社区服务中心为依托,由社区为高龄、失能老人提供简单的生活照料服务

  (4)更多文章

  关于加快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调研报告

篇二:关于全县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为积极探索和推进我县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根据政协年初工作安排,我们就此项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先后到有关村镇,了解敬老院、农村互助幸福院、日间照料中心的运行现状,并到阎良区德瑞养老中心、安康市康复托养中心、汉阴县城关镇、涧池镇等相关机构进行考察。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全县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现状

  (一)老年人状况

  截至2015年底,全县总人口342141人,96819户,户均3.5人,其中: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53698人,占全县总人口的15.7%,超过全国15.5%和全省15.48%的老龄化水平。其中,65岁及以上有

  34100人,占全县总人口的9.6%,70岁及以上有24000人,占全县总人口的7%,百岁老人8人,有留守老人8110人,享受农村五保供养对象5401人。总体情况是全县老龄人口规模大、增速快,日趋高龄化的特点。

  (二)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现状

  县委、政府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全民行动”的工作方针,把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纳入社会经济发展规划,把加快养老服务业发展作为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着力点,稳步推进我县“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1、落实政策,有序推进社会养老服务工作。

  围绕“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工作目标,积极落实惠老优待政策,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养老事业发展的意见》、《紫阳县老龄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关于进一步加强敬老院工作的通知》等文件。县、镇两级设置了养老工作机构,制度、机制健全。将供养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全县“五保”老人集中供养经费增加到5800元/年/人,分散供养经费增加到5300元/年/人。在有条件的10个集镇设立“一站式”医疗救助业务,对“五保”老人实行全免费医疗。结合城乡低保及医疗救助、高龄补贴等制度,对特困老人予以优先救助,老年人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

  2、加大投入,逐步改善社会养老服务机构设施建设。

  全县累计投入资金5000万元,修改扩建了22所农村敬老院、34所农村互助幸福院、3个日间照料中心。配备床位2676张,集中供养农村五保老人2499人。投资1500万元、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的养老公寓项目,已完成项目选址、征地、规划设计等工作。吸纳社会资本进入养老领域,江南华阳医院项目的动工,标志我县“医养结合”模式的启动。

  3、增加覆盖面,稳步推进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建设。

  全县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1574人,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参保人数5810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人数190300人,其中60周岁以上发放基础养老金人数49636人。低保标准和补助水平逐步提高,有4439名符合条件的老年人列入农村低保,“五保”供养全面落实,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初步形成。实现了城镇基本医疗保险的全覆盖,参保人数20158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数269230人,参合率99.91%。

  二、当前我县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全县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经济社会发展还不相适应,与广大老年人的需求还存在差距。主要表现在:

  (一)家庭养老功能趋于弱化。长期以来,我国传统的以家庭养老为主的养老模式,随着家庭规模的小型化而弱化。目前,我县户均人口3.5人,老年人能够在家养老的比例在减少。随着社会的转型,竞争的激烈和生活节奏的加快,中青年人的工作和生活压力在增大,部分子女不可能留在父母身边,无暇也无力对老年人进行周全的照料,“空巢老人”日益增多。“养儿防老”的传统模式正面临瓦解,因此社会各界应更加关注社会养老问题。

  (二)养老机构不够完善。主要表现在:一是全县敬老院总体上规模小、床位少,功能不全,服务能力有限。目前,入住敬老院的主要是

  “三无”、“五保”老人等民政救助对象,覆盖面偏窄;敬老院主要

  为老人提供吃、住和看护等基本服务,休闲娱乐、医疗康复等服务缺失,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社会养老服务需求。二是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机构运作难,市场运行机制尚未形成。三是农村互助幸福院缺乏项目支撑,建设资金不足,无法形成必要规模。四是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水平较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以居家养老的老人为服务对象,具有社区日间照料和居家养老双重功能,是解决家庭日间无人或者无力照护老年人的重要平台。目前,建成的3个日间照料中心,正常运转的只有1个(会仙桥)。医养结合尚未起步,所有养老机构都没有医疗人员。

  (三)养老机构管理人员无编制,服务人员待遇落实不到位。在全县21所敬老院中,只有6所敬老院院长由镇干部兼任。按照省编办【2009】50号文件要求,县级中心敬老院管理人员按每百名设1名事业编制配置,镇敬老院管理人员按2名事业编制配置。聘用人员的工资(平均年收入约2.3万余元)与上级文件规定有一定差距(基本工资1300元/月、生活补贴1000元/月、年终一次性奖金加发一个月基本工资),工伤保险没有办理(由政府补助、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代缴),敬老院的养老护理队伍人员不足、年龄偏大、收入偏低,存在招聘困难、队伍不稳定等问题。

  (四)养老政策宣传不到位。参保单位对养老保险政策宣传工作缺乏主动性,对政策内容宣传不到位,参保对象对政策了解不够,影响了参保人员的主动性、积极性,而且参保的类型单一。

  (五)监管责任不到位。目前已运营的21个敬老院,有15个敬老院的管理人员属于临聘人员,因部分镇对敬老院的监管工作不到位,管理水平低,公共设施维护不及时,生活环境和服务态度差。

  三、建议

  根据我县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为积极探索适宜紫阳县情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特提出如下建议:

  (一)加大宣传教育活动,营造良好的社会养老氛围。一要通过各种宣传形式,广泛宣传老有所养、老有所医及社会化服务的重要性,增强全社会对养老事业的关注和支持。二要通过多种形式加大对新修订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等法规的宣传力度和执法监督力度,进一

  步提高全体公民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的自觉性和法律意识。三要扩大宣传面,增加宣传频率,让广大群众全面了解政策,积极参加养老保险。使养老保险走上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力争达到应保尽保,多渠道,全覆盖的目标。四要开展评选

  “敬老好儿女”、“尊老孝亲模范”等活动,弘扬孝道文化,促进家庭和谐,营造浓厚的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社会氛围。

  (二)加强养老机构服务体系建设,积极探索和创新运营监管模式。我县公办敬老院承担着“三无”、五保以及低收入的高龄、独居、失能老年人的养护、康复、托管等任务,发挥着托底保障与基础支撑作用。因此,要进一步加强公办养老机构的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大农村敬老院维修和改扩建力度,完善配套设施,创造良好的养老环境,使分散供养的老年人能够自愿到敬老院安度晚年。创新管理机制,探索“公建民营”管理模式,鼓励社会力量参与运营,通过免租金、提供运营补贴、购买服务等方式,支持“公建民营”。同时加强监督管理,明晰权责关系,确保国有资产不流失,养老用途不改变,增强公办养老服务机构的生机与活力。引导和鼓励社会中介组织、家政服务等参与居家养老服务,为在家的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务、文体娱乐、康复护理和精神慰藉等服务,使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益,确保老年人在自己的社区和家庭安度晚年。建议在会仙桥社区日间照料中心抓点示范,总结经验,以期尽早在全县推广。住建、国土、民政、扶贫等部门,要结合迁移式扶贫集中安置房、城镇建设,将农村互助幸福院、日间照料中心建设纳入整体规划,同步建设。要积极开展养老服务平台建设,为老年人提供有效的求助和信息沟通等服务。

  (三)坚持“公办”、“民办”两条腿走路,高起点建设好县养老公寓和江南华阳医院建设。建议以县养老公寓为突破口,在明晰产权的基础上,以承包、合资等方式,通过公开招标,鼓励有一定经济实力、有资质的社会组织、企业、个人来运营。县养老公寓和江南华阳医院从规划建设到管理服务都要高起点、高标准、高要求,完善配套服务体系。对两个示范点坚持“配套政策、加大扶持、加强监管、市场运作”,在地点选址、建设规划、配套设施等方面均需立足市场“创一

  流”,将县养老公寓、江南华阳医院建成省内外有影响力的养老服务机构,引领我县养老产业的发展。

  (四)坚持标准化体系建设,抓好养老服务的规范提升。认真贯彻落实《养老护理员国家职业标准》,做好对管理服务人员的业务培训;根据入住老人的生活自理能力和护理等级,规范、科学地实施分级护理、分类管理,为老年人提供舒适、到位的服务;根据老人的心理特点,适时进行交流沟通,定期开展文体娱乐活动和心理咨询,为老年人提供必要的心理慰籍服务;加强对入住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状况评估,做好各项紧急状态的告知、纪录和应对预案。完善自查自纠制度,加强督查,及时发现隐患,使纠错、整改常态化。市场监管、消防等部门要加大对安全、环境卫生、食品卫生的监督检查力度,为老年人提供安全、健康的生活环境。

  (五)开展养老服务专业培训,加强专业养老服务队伍建设。一是强化从业人员专业化培训。将养老服务机构负责人、养老护理员及其他各类从业人员纳入政府培训规划,加强对老年服务从业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不断提高养老服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和服务水平。二是积极引进人才。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大专院校对口专业毕业生从事养老服务工作,重点引进医生、护士、康复医师、康复治疗师等具有执业或职业资格的专业技术人员。三是充分吸纳社会力量参与养老事业。在养老机构和社区设置必要的公益岗位。坚持“培养、选拔、使用、激励”并重的原则,在养老服务领域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素质过硬、以专业为主体,慈善义工、社工、志愿者广泛参与的人才队伍。积极开展老年文化娱乐活动、志愿者服务活动、老年法律援助。搭建平台,让志愿者有渠道、有路径,将爱心投入到养老服务中来。健全完善志愿者激励和培训机制,使志愿者在养老服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六)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提供更加有力的保障。一要完善领导机制。加强对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组织领导,把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纳入科学发展的考评体系。二要建立部门协调机制。要建立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工

  作协调机构,制定协调工作制度,积极整合资源,加强衔接,形成工作合力。三要健全经费保障机制。进一步加大经费投入,逐步形成以政府投入为主、社会广泛参与的多渠道的经费投入保障机制。

  养老工作事关广大老年人的切身利益,事关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着力加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是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和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必然要求。因此我们要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采取有力措施,在贯彻落实《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养老机构管理办法》的基础上,结合县情,查漏补缺,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以“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关爱情怀来全面推进我县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篇三:关于全县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全县老龄服务体系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全县老龄服务体系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xx县(基本情况,略)。20xx全县户籍总人口541574人,其中: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近7万人,约占全县总人口的12.3%,80岁及以上老年人9千余人,约占老年人口总数的15.2%。随着我县老龄人口逐年增加,面临的人口老龄化形势更加严峻。做好老年人养老服务工作,解决好老年人口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一、xx县老龄服务体系现状

  (一)县级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方面。

  随着城镇化建设步伐和人口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社会养老问题日益突出,加之计划生育政策形成的“4-2-1”模式家庭越来越多,家庭养老负担较重,养老成为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为缓解养老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我县不断加大公办养老服务机构建设。一是投入资金450万元建成县社会福利院,项目占地面积9.98亩,建筑面积2498.76平方米,建设床位120张。主体工程为三层框架结构,严格按照县级社会福利院建设标准进行设计,是五保老人生活、娱乐、休闲、康复四位一体的多功能综合服务大楼。二是投入资金1/111250万元,建成县老年养护院养护楼,项目总建筑面积7734.85平方米,其中养护楼6910.15平方米,附属用房718.7平方米,建成床位150张。自20xx年3月动工以来,建设进度快,主楼和附属楼主体工程全部完工,目前正在进行外墙粉刷和室内装饰。项目建设成后,将进一步完善了我县基础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填补了全县有偿养老服务机构的空白。三是积极鼓励民间资本投资兴办养老服务机构,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兴办养老服务业,为实现养老服务业投入多元化奠定基础。

  (二)农村敬老院建设方面。

  近年来,我县根据省、州关于农村敬老院建设工作部署,结合各乡镇农村五保老人数据和年龄结合,多措并举抓好敬老院建设工作。目前,共投入资金700余万元新建田湾乡、大山乡、新马场乡、百德镇、下山镇、民建乡、鲁础营乡、巴铃镇、李关乡敬老院,扩建新龙场镇敬老院,拟于20xx年投入动工1260万元新建屯脚镇敬老院、潘家庄镇敬老院、回龙镇敬老院,扩建大山乡敬老院。到20xx年,我县乡镇敬老院将实现全覆盖,床位总数将达到1400余张,基本满足全县五保老人集中供养问题。

  (三)村级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方面。

  一是自20xx年下半年以来,我县按照《关于认真做好20xx-20xx年全省农村幸福院工作的意见》(黔老龄办2/11〔20xx〕73号)等相关文件精神,不断强化工作措施,大力推进农村幸福院建设工作。通过采取与老年协会、居家养老、日间照料四位一体的建设模式,共建成巴铃镇大普村、李关乡鹧鸪园村、民建乡三家寨村等10个农村幸福院。20xx年,结合工作实际,又新申报了下山镇厂头村、巴铃镇西街社区等5个农村幸福院建设项目,预计年底将竣工投用。二是建成高武居委会、城北社区、真武山社区等15个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三是20xx年拟投入资金200万元建成真武山社区日间照料服务中心,现已通过项目审批,落实项目建设用地,正在进行规划设计。

  (四)老年大学建设方面。

  我县共有老年大学(学校)17所,其中:县老年大学1所、乡镇老年学校5所,村(居、社区)级老年学校11所。各老年大学(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开展正常,各项教学管理体制健全。截止目前已结业学员5000余人,组织参加省、州、县重大活动80余次,张贴标语600余条幅,制作专栏135期、简报206期,在省、州老年教育通讯、《晚晴》等报刊、杂志上发表文章近40篇,20xx年县老年大学被评为全省先进老年大学。

  (五)老年协会建设方面。

  有城北社区老年协会、百德镇退休教师协会、真武街道长耳营居委会老年协会、屯脚镇大寨居委会老年协会等老3/11年协会16个,协会的成立丰富了我县老年人业余生活,不断提升了老年人的幸福指数。

  通过近年来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我县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初步形成了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乡镇敬老院、县社会福利院和有偿养老服务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体系。

  二、主要做法

  为做好我县老龄服务服务工作,县、乡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建立健全老龄工作机构,落实人员和经费,为推进全县老龄服务体系建设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

  (一)制度健全,管理人性化。建立请销假制度,敬老院集中供养的五保对象在其亲属的申请下,可与亲友回原居住地过年过节;建立奖励制度,每年根据院民的表现评选优秀院民,优秀院民可获外出考察参观的机会。同时,为加大供养机构的管理,成立了院民管理委员会,接受院民的建议和意见。

  (二)拓展服务方式、拓宽服务内容。对部分无场所开展便民服务的社区,加挂居家养老服务的牌子,增设居家养老服务项目,将社区卫生机构、家政公司、送水、社区志愿者组织作为居家养老加盟服务组织,由社区统一调配,为辖区老年人提供家政服务,配餐送餐、医疗保健、日常照料、精神慰藉、家庭陪伴等居家养老服务。。

  4/11(三)布局合理,搭建居家养老服务平台。按照服务就近、便利、经济的原则,在老年人相对集中的乡镇、村(居)建立了一批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配备服务人员,为老年人提供日托、就餐、洗衣、保健、休闲、娱乐等各种服务,同时对行动不便和有特殊需求的老年人提供上门服务。所有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及养老机构实行非营利运作。为社区的老年人提供更加优质、快捷的服务。

  (四)因地制宜,整合资源。依托农村社区全覆盖建设,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以农村社区全覆盖迎检为契机,依托社区规范化建设,进一步完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点),规范完善基层老年协会。

  三、取得的成效

  我县的养老服务工作在省、州相关职能部门的业务指导下,在省、州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在县直相关工作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一定成绩。一是农村敬老院建设基本实现全覆盖,农村五保老人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切实减轻了政府工作压力;二是城镇、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进一步完善,在解决了部分城镇、社区失业人员就业问题的同时,为社区老年人提供了基本养老服务,解决了老人们的后顾之忧,使他们生活开心,心情愉快;三是农村幸福院建设,为广大农村留守、孤寡、失能半失能老人提供健康理疗、家政服务、休闲娱乐、日间照料、心理慰藉等服务,真正让5/11农村老年人老有所依,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四是各级老年大学(学校)、老年协会工作的开展,让广大老人们不断学习到新的知识,进一步开阔眼界,真正实现了老有所学的工作目标。

  四、存在的问题

  (一)传统的养老模式不适应时代发展。由于受传统的“养儿防老”思想影响,许多老年人把毕生积蓄用在子女身上,而子女成家后,不尽孝心,不过问老人生活,不履行赡养义务,导致一些老年人生活拮据。特别是部分农村老年人既不属于“五保”对象,也不是“低保”对象,但自身收入低,子女不尽孝,生活过的极为艰难。同时,我县已大量出现“4-2-1”家庭(即一对夫妻要照料四位老人和一个子女),家庭养老的模式不适应时代发展,子女即使在主观上有十分孝敬老人的愿望,客观上却无照料老人的条件和能力。另外,一些五保老人,虽然国家投入资金建成了敬老院,但其受传统观念影响,怕被别人嘲笑,不愿搬到敬老院居住,导致一些敬老院建成后一直空置,没有真正发挥应有作用。

  (二)对老龄化形势的认识不足。20xx年底我国老龄人口数量已超过2亿人,老龄化水平达到14.3%。我县老龄人口近7万人,约占全县总人口的12.3%,同时高龄老人、失能老人和城乡空巢老人数量急剧增加,人口老龄化超前于现代化,“未富先老”、“未备先老”特征日益凸显。但当前,6/11社会有关方面对老龄化面临的形势尚未给予足够的认识和重视,没有充分意识到日益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与养老设施的严重不足之间的矛盾已日益凸现,没有将养老服务工作提到家庭、社会和谐发展的高度来加以重视,有关建设用地、用水、用电、交通以及税收扶持等养老优惠政策尚未得到真正落实。

  (三)养老服务体系不够完善。一是在推进养老服务工作上没有形成合力;二是养老服务队伍缺乏,没有专业的护理人员,现有的护理人员工作水平、业务能力、服务质量非常有限,根本无法满足老年人养老需求。同时,由于护理工作责任重,收入不高等原因,即使有护理专业知识的人也不愿长时间从事护理工作,老年护理人员严重不足。这些问题,主要是由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总体不高、投入有限、社会参与不足、缺乏有效的激励扶持政策等因素造成的;三是社会力量参与养老和社区养老尚未起步。有的村居(社区)即使有老年人活动场所,但仅停留在为老年人提供活动场地,离主动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医疗服务、精神慰藉、文化教育等全方位的养老服务还有较大的差距。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服务机构在我县目前还是空白,主要是因投入大,回报迟缓,目前尚未出现不图回报而热衷于养老事业的企业家和有识之士,而且由于县级财政困难,有关鼓励、扶持、优惠政策滞后等问题,民间资本不能有效引导到养老服务机构7/11建设上。

  (四)保障水平还需进一步提升。自实行新农保、新农合、城乡低保、临时救助、大病医疗救助以来,农村老人的养老和医疗问题得到了较大改善,但由于这些政策只能保基本,不能保需求,农村老年人的养老、医疗问题依然还存在一定问题,特别是一些贫困老人和失地农民的养老、医疗等问题较为突出。

  (五)相关政策不健全。农村敬老院、社会福利院等公办养老机构表现得较为明显。随着农村敬老院、社会福利院等公办养老机构集中供养五保老人、孤寡老人逐年增加,需要大量的管理人员和护理人员,但目前从国家到省、州都没有出台对应的政策,导致公办养老机构没有人员编制和专项经费,一些集中供养率高的敬老院想请护理人员但又无力承担费用,导致很多敬老院床位空置率高。

  五、工作建议

  (一)进一步强化领导,积极营造敬老、养老、助老的社会氛围。进一步加强对老龄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健全老龄工作机构,明确工作责任,实行目标管理,加强协调沟通,确保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高,社会优待全面落实,社会服务不断改善,为老年人参与社会发展创造必要的物质条件,确保各项老龄工作政策落到实处。

  (二)出台服务优惠政策,鼓励各类社会力量参与社8/11会养老。

  一是大力支持和引导不同所有制性质的单位和个人以独资、合资、联营、参股等方式兴建适宜老年人居住、生活、学习、娱乐、健身的社会养老服务机构。

  二是鼓励和支持利用医院、疗养院、厂矿等企事业单位闲置的场地、设施、床位等兴办养老服务机构,如建设农村互助幸福院等养老服务机构。

  三是研究制定相关优惠政策,鼓励、支持和引导下岗失业人员创办家庭养老院、托老所,或到现有养老服务机构就业。

  (三)进一步加快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进度,夯实基础服务设施。

  一是强化公办养老机构示范效应。将县社会福利院和老年养护楼建成集孤老供养、孤儿抚育、优抚保障、社会救助、社会养老、老年大学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县级社会养老服务中心,增加老年人、孤儿、残疾人养护、托管和康复服务等项目,集生活照料、医疗康复、文体娱乐等多种功能于一体,带动各类社会福利机构发展,满足不同层次的养老服务需求。扶持农村敬老院升级转型为农村养老服务中心,在为“五保”老人提供良好服务的同时,为其他老人提供有偿服务。

  二是加大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扶持力度。建立公9/11开、平等、规范的养老服务业准入制度,落实税费优惠、财政补助、贷款贴息以及用地、用水、用电等优惠政策,按照“谁投资、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鼓励支持企事业单位、集体组织、民间组织、慈善机构及个人等社会力量,以独资、合资、参股(土地参股)、租赁等方式,兴办老年公寓、老人护理院、托老所、养老院等养老服务机构。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投资兴办老年生活照顾、精神慰藉、康复服务、简单就医、紧急救援等养老服务业。以xx县争创中国长寿之乡为契机,发挥xx县生态、气候、旅游、健康食品等养生健身资源优势,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外资,将xx县打造成滇、黔、贵三省结合部养老基地,将养老服务业培育成xx的特色产业和富民产业。

  三是强化社区养老服务功能。重点将社区的日间照料中心、居家养老服务站、农村幸福院等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纳入建设规划,并充分考虑社区养老功能,加大建设力度,完善配套设施,再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建立培训专业队伍和志愿者队伍,为居家养老、社区养老的“三无”老人、高龄老人、其他老人提供专业化的免费、低偿和有偿服务,满足社区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

  (四)建立健全配套设施,提高养老服务体系服务能力。

  一是出台配套政策,落实公办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机10/11构编制问题,确保工作有人做、事有人管、责任有人担的工作格局。

  二是进一步落实生、养、死、葬相关政策措施。目前,对农村五保、城市三无人员的生、养问题已有明确规定,但对于这类人员死亡和安葬的后续政策没有具体明确,现在很多五保老人死亡后,没有专项工作经费列支,成了一个当前面临的很实际问题。

  11/11

天铭文秘网 https://www.itym8.com Copyright © 2019-2024 . 天铭文秘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天铭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吉ICP备1900176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