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天铭文秘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优化营商环境服务平台建设方案(4篇)

优化营商环境服务平台建设方案(4篇)

来源:公文范文 时间:2023-10-02 12:40:25

篇一:优化营商环境服务平台建设方案

  

  枣庄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关于印发《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政务服务效能工作方案》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枣庄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公布日期】2021.05.26?

  【字

  号】枣住建字〔2021〕13号

  【施行日期】2021.05.26?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城乡建设综合规定

  正文

  枣庄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关于印发《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政务服务效能工作方案》的通知

  局属各单位,机关有关科室:

  现将《枣庄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政务服务效能工作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枣庄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2021年5月26日

  枣庄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政务服务效能工作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委决策部署,持续深入优化住建领域营商环境,进一步提升政务服务效能,根据《枣庄市优化营商环境创新突破行动落实方案》《枣庄市政务服务“双全双百”工程实施方案》有关要求,结合我局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市委关于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政务服务效能的一系列决策部署,按照省、市工作实施方案的要求,主动对标对表全国最优水平,查找短板、补足弱项,建立机制、推动落实,持续优化住建领域营商环境,提升政务服务效能,确保6月底前各项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9月底前基本完成改革任务,年底前实现重大突破。

  二、重点任务

  (一)全面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对照省《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2021年工作要点》和《枣庄市优化营商环境创新突破行动落实方案》的安排部署和任务分工,按照牵头工作主动作为、负责工作全力配合的原则,在建章立制、规范程序、优化流程上下功夫,在“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限、增便利”上求突破,在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上持续用力、久久为功,推动全市工程建设领域服务质量、工作效能持续提升,营商环境不断优化。

  (二)规范管理政务服务事项。积极承接落实国务院和省政府取消、下放和改变管理方式的行政权力事项。围绕“双全双百”事项清单,主动寻标对标,对有关事项精简材料、压缩时限、减少环节,依托山东省政务服务事项管理系统,对事项要素实施同源管理和动态调整。推进申请、受理、审批、发证、归档全程电子化,实现更多高频事项“不见面办理”。推动申请材料、审查要点标准化、可量化,年底前,实现更多事项“秒批秒办”“无感审批”。

  (三)制定标准化工作规范。根据企业和个人全生命周期场景划分,积极与省厅协调沟通,全面梳理各场景相关事项链条,编制政务服务事项审批服务标准,对

  各种无法律依据的要件和兜底条款进行全面清理,推权入笼,再造流程,实现事项办理全流程标准化运作。7月底前编制完成工作规范和“零基础”标准化办事指南,基本实现同一事项在全省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持续提升政务服务标准化水平。

  (四)提升数据共享应用成果。按照全省统一部署,建立以场景应用授权为基础的数据共享机制,针对具备条件的关联事项,梳理事项数据需求,6月底前建立数据共享应用清单;12月底前,实现事项办理数据共享、业务协同,支撑政务服务流程和功能优化。加强电子证照、电子印章、电子签名、电子档案等基础应用,实现更多申报材料“免提交”。

  三、实施步骤

  (一)认领查摆阶段(6月底前)

  按照各级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政务服务效能工作会议安排部署,对照两个任务清单,对标全国最优水平,主动认领、全面梳理,制定工作计划、建立工作台帐,明确整改提升措施及完成时限。

  (二)整改提升阶段(6月1日-8月31日)

  坚持问题导向,按照建立的工作台帐,强化专项整治措施,明确提升目标,靶向攻坚、精准发力,补齐补强短板弱项,确保按时间节点基本完成各项整治提升工作任务。

  (三)总结迎评阶段(9月1日-9月30日)

  对整治提升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全面总结,做好迎接市领导小组办公室的评估考核,对在评估考核中被通报批评的相关单位和责任人进行追责问责。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局成立以局长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相关单位(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政务服务效能工作专班,全面负责优化

  营商环境提升政务服务效能工作的统筹部署、组织协调和监督指导。工作专班办公室设在局政策法规科,具体负责有关工作的协调调度、跟踪落实和督导考评。

  (二)压实工作责任。各工作任务牵头单位要切实发挥好牵头作用,健全工作机制,主动对接市直有关任务部门,及时做好任务分解,搞好任务落实中的协调与指导,按照要求的时间节点推动工作落地落实。各工作任务责任单位要强化主动配合意识,按照牵头单位的有关工作要求,抓好分工落实,定期报送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对工作中推诿扯皮、推进不力、配合不到位等问题,及时上报工作专班,进行追责问责。

  (三)严格督导考评。各任务牵头单位要建立工作台账,定期调度汇总情况,对工作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跟踪问效。工作专班办公室将定期对工作任务完成情况进行督导考评,对工作拖拉延误、省市考核排名靠后、考核指标扣分减分的责任单位进行通报批评,并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四)强化事中事后监管。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建立健全信用评价标准体系,完善信用监管措施,推进“互联网+监管”,创新包容审慎监管,持续完善监管机制,使监管既“无事不扰”又“无处不在”。

  (五)加强宣传引导。各工作任务牵头单位、责任单位要尽快完善工作措施,建立健全工作制度机制,并通过政府网站、新闻媒体、自媒体平台等渠道,加大对政策措施和制度机制的政策解读和宣传推广,接受社会监督,回应社会关切,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篇二:优化营商环境服务平台建设方案

  

  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方案

  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方案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营商环境愈益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优化营商环境,是加强市场监管,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本文在总结国内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优化营商环境的工作方案,包括完善法律法规、简化行政手续、优化办事流程、强化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加强国际合作五个方面。

  关键词:营商环境;法律法规;行政手续;办事流程;社会信用体系;国际合作

  一、前言

  营商环境是指政府提供服务的效率、市场健康有序运作的环境、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等综合因素。营商环境好坏直接影响着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是企业前进的底气,体现了一个国家的发展运行质量。发展经济,优化营商环境,是中国新时代的必然要求。

  二、完善法律法规

  建立健全营商环境法律法规体系是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手段。政府应加快立法,完善法律法规制度,加强落实执行力度。建立健全行政保护机制,有效解决企业在办事过程中遇到的诉求,保障企业合法权益。

  三、简化行政手续

  繁琐的行政手续会阻碍企业办事的效率,降低市场竞争力。为此,政府需进一步简化行政手续,削减审批项目和时间。采用“一次办好”等措施,尽可能减少企业跑腿时间。

  采用透明的服务、公开的标准和流程,优化行政执法的过程,加强权利和责任的维护。

  四、优化办事流程

  政府应着力优化营商环境的办事流程,通过建设电子政务平台、优化服务手段和方式,快速、高效地处理相关手续,提升政府工作效率。同时,政府还需开展相关培训,提高对营商环境优化工作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并落实考核责任,确保政策落地。

  五、强化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建设健全的社会信用体系是优化营商环境的必要措施。政府需进一步加强社会信用信息公示与使用,建立完善信用评价机制。严惩失信行为,加快构建信用约束机制和失信纠错机制,从技术、法制和制度三个层面打好基础,支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形成拥护诚信的共识和社会风尚,从而推动经济的健康发展。

  六、加强国际合作

  国际经验和国际合作也是我国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途径。应对介入国际营商环境评价组织,了解国际市场环境变化趋势,提高对营商环境的学习借鉴意识,倡导并参与国际规则制订,提高我国营商环境的国际化水平,增强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七、结语

  优化营商环境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政府应通过完善法律法规、简化行政手续、优化办事流程、强化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和加强国际合作五个方面进行工作,营造一个优良的营商环境,为企业的健康发展和国家的经济繁荣作出应有的贡献

  总体而言,优化营商环境是实现经济发展和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必要手段。在政府的积极推动下,建设健全的营商环境需要政府加强法律法规、简化行政手续、优化办事流程、强化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和加强国际合作等五个方面的工作。这样的改革不仅有利于吸引外资,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更有利于提升全社会的信用意识和经济活力,为今后的中国经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篇三:优化营商环境服务平台建设方案

  

  优化营商环境行动方案

  为进一步深化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推进“放管服”改革工作要求,切实提高行政审批质效,持续激发市场活力

  和社会创造力,按照委区政府要求,根据《优化营商环境行

  动计划》、《优化营商环境突破年实施方案》、《优化营商

  环境行动方案》,特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总体思想

  按照相关部署要求,紧紧围绕重点工作,以“全市争第

  一、全省进前十”为目标,聚焦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瞄准

  最高标准、最好水平,巩固现有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推进

  全链条优化审批、全周期提升服务、全过程规范高效,全力

  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为**争当沿海地

  区高质量发展排头兵提供有力支撑和坚强保障。

  二、重点任务

  (一)打造综合更优的政策环境

  L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对改革事项进行清单化管理、项目化推进,对照法律法规,进一步完善事项清单,梳理办

  理要件清单,优化办事指南,统一申请材料、示范文本、办

  事流程等,并通过江苏政务服务网进行公示。深化“证照分

  离”改革,实行证明事项和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告知承诺制。

  探索推进“一件事”、“一业一证”等创新举措,结合全省

  5个精品“一件事”和8个省定标准“一件事”等先进做法,创新改革思路,将更多审批事项多、办件频率高的行业纳入

  改革范围,实现企业全生命周期跨部门事项一次办结。

  .提升项目审批服务质效。加强对重大项目跟踪,在城

  市建设、民生项目、房地产开发项目上拓展应用“拿地即开

  工”。聚焦长三角一体化产业发展基地建设,推广实施“零

  审批开工”,通过服务前置、监管前移、审批后置实施审批

  流程再造,最大限度缩短项目开工等待时间。完善重大项目

  推进机制,在开发区试点实行项目集中转报制,汇总企业问

  题事项并统一扎口上报,落实专人跟进、全程代办,提供项

  目一站式服务。

  .推动政策集成创新。研究借鉴先进理念,复制推广成

  熟经验和典型做法,以“放管服”改革为核心,更大力度探

  索政策举措,实施“登门问需”专项行动、“零审批开工”改革、5000元以上工业项目联合会审、“一窗”全科式无障

  碍受理、设置倾听服务专席、“一照能办”专项行动、市场

  主体准入“一件事”等一批创新工作,总结提炼典型案例,大力推广典型做法,争取省级、市级肯定推广。

  (二)打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

  L降低市场准入门槛。放宽市场主体登记限制,推行企

  业名称自主申报,进一步放宽新兴行业在字号、行业特征方

  面的限制,丰富告知提示内容,提高名称自主申报通过率。

  加强名称登记的后续管理,完善企业名称争议协调处理机制。

  加大住所与经营场所登记改革力度,积极探索“一照多址”、“一址多照”改革,提供“续证管家”服务。开发上线住所

  (经营场所)信息在线核验系统,进一步简化住所(经营场

  所)登记材料。

  2,提升企业开办便利度。持续优化企业开办工作,通过

  企业开办“全链通”平台,提供市场主体登记、公章刻制、银行开户、发票申领、企业社保登记、住房公积金缴存登记

  申请“六合一”一体化集成服务,各环节一表申请、全程网

  办、即时办结,有关部门实时共享登记信息。进一步拓宽电

  子营业执照应用场景,积极探索在政务服务、公共服务、商

  业服务中的应用,提高电子营业执照的使用率。

  .畅通市场主体退出机制。实行“1+N”证照注销联办,以营业执照注销为核心,相关准入类许可证并联审批、注销

  联办,构建系统集成的企业注销“一件事”。简化注销手续,取消清算组备案环节,改为企业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

  系统向社会免费公示清算组信息;推行个体工商户简易注销

  登记。建立歇业备案制度,因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

  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原因造成经营困难的,市场主体可

  以自行申请办理歇业备案。

  (三)打造高效便利的政务环境。

  L推进服务事项标准化。持续推进“应进必进”。与

  企业生产、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政务服务事项、工程建设项

  目审批事项IO0%进驻行政服务大厅。对照《政务服务标准化

  达标创建工作实施方案》,优化升级区级政务服务大厅功能,行政服务分中心、各镇为民服务中心实行一体化管理。认真

  抓好政务服务在线申报、办理事项办件覆盖率,全面提高可

  网办的依申请六类行政权力事项数量,建立联络员机制,定

  期检查统计、监测通报政务服务事项“在线申力、”服务开通

  情况、监管数据报送情况,增设时间节点限制,解决数据延

  迟报送、报送不及时等问题。探索“大综窗”审批模式,打

  造综合受理窗口,推行“一专多能”向“全科全能”转变,实行一窗综合收件、全链闭环服务。

  2、提升政务服务便利度。全面推行企业开办“一网通

  办”,拓展电子营业执照应用场景,实现“全市通办”、“省

  内通办”、“跨省通办”、“长三角一网通办“,满足企业

  群众异地服务需求。深入推进“不见面审批”改革,通过人

  脸识别、大数据比对、信息库检索、远程踏勘、视频核验等

  信息手段,改变传统审批方式,提升审批服务效能。提优帮

  办代办队伍,完善首席项目代理员制度,按照自愿委托、无

  偿代办、全程服务、高质高效的原则,提供涉企投资、生产、经营等行政审批服务代办、帮办、指导、协调服务。落实落

  细“就近办”“预约办”,做到所有板块所有项目全覆盖、代办全免费、服务全周期,坚持重抓体系、重抓质效、重抓

  机制、协同发力的总体思路,确保千万元以上项目“应代全

  代、一代到底”。

  3.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探索实行分级分类

  管理,明确社会投资小型低风险项目范围,制定统一开工条

  件,出具操作规范和实施细则,进一步减少审批事项、简化

  审批流程、实施简易审批。分阶段办理施工许可,遵循自愿

  原则先行办理项目桩基部分施工许可,保证项目快速落地。

  优化项目审批流程,减少保留事项的前置条件,将原先各部

  门的65个事项归为7个环节,同一个环节实现“一件事”办理。明确专人指导企业申报、为项目量身定制专属审批流

  程,推行项目清单、事项清单、问题清单“两专三单式"靶

  向服务,落实并联并行、模块化审批。进一步优化市政公用

  服务报装流程,实现供水、供电、供气、网络等“一次申请,集成服务,高效联动,限时办结”,同步完成通水、通电、通气、通网、通排水的竣工验收。

  (四)打造公正透明的法治环境

  L规范招标投标市场秩序。持续开展交易规则清理工作,消除限制性条款,严防地方保护或行业垄断。探索建立招标

  计划标前发布制度,制订招投标负面清单。对招投标过程中

  设置的不合理限制等问题加强监督管理,清除交易壁垒。降

  低企业费用负担,加大中小企业扶持力度,依法执行价格扣

  除等措施。加强监督检查,杜绝利用交易平台向各方交易主

  体和出函机构通过保费分成等方式收取任何费用。及时公告

  清退滞留投标保证金,减少投标人的资金占用,提高投标人

  资金利用率。加大中小企业扶持力度,依法执行价格扣除等

  措施。及时公告清退滞留投标保证金,提高投标人资金利用

  率。

  2.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规范投标保函应用,丰富

  投标保证金缴纳方式,完善电子交易系统和投标工具软件功

  能,免费提供电子保函接入服务。提高资源整合共享水平,以跨区域远程异地、数据资源共享、"标准化+智慧化”建

  设、CA互认、网络数据安全为路径,深入推进跨区域、工作

  协同,提升交易效率。推动招投标数字化转型,探索数字见

  证系统,完善“不见面开标系统“,实现全流程在线办理。

  3,创新事中事后监管工作机制。推广使用经评审的最低

  投标价法,控制国有资金投资项目建设成本,遏制围标、串

  标等违法行为。建立健全公共资源交易管理、服务、监督职

  能相互分离、相互协调的监管体制和运行机制,深化“双随

  机、一公开”监管,统筹制定监管任务计划,梳理抽查事项

  清单,抓住招标公告、资格审查、开标评标、异议投诉等重

  点环节,进一步提升监管的公平性、规范性和有效性。持续

  推进信用监管,落实招投标各方主体信用承诺机制。联合行

  业主管部门常态化开展“四不两直”专项检查,深入查找突

  出问题,严肃查处不法行为,规范交易市场秩序。

  (五)打造亲商安商的人文环境

  L全面提高政务服务满意度。建立以企业群众办事服务

  评价为主、调查暗访评价为补充的政务服务“好差评”综合

  评价制度,通过评价器、调查问卷、电话回访等方式,实现

  现场服务一次一评、网上服务一事一评。完善评价收集反馈

  整改全流程工作机制,差评问题及时反馈、立行立改。以“红

  黄旗制度”为主抓手,持续推进政务服务“零差评”专项行

  动,窗口人员严格履行“七个不发生”承诺,进一步严明工

  作要求,确保窗口服务“零差评”。畅通政企沟通渠道。12345在线平台对群众诉求交办情况全程跟踪、督办、回访,每月

  形成督查通报,涉企政策及时更新,并做好解释对接、二次

  评价工作,充分发挥政务公开窗口作用。创新创优服务特色,开发建设政民互动平台(随手拍),深化“一哨联办”工作

  机制。省工单设置专人专岗办理,通过系统督办、短信督办、电话督办、书面督办等方式,做到“全覆盖”、无死角跟踪。

  2、强化网站建设管理。严格执行“信息员初审、科室

  负责人复审、分管领导终审”的“三级联审”信息发布制度,杜绝政治术语表述不规范、错别字等低级错误,网站检查通

  报中的问题第一时间整改到位。加强网站栏目维护管理,及

  时更新维护区政府网站栏目内容,统筹监管、优化“政府信

  息公开”、“办事服务”、“区长信箱”等栏目,确保正向

  引导主流舆论,保证政府网站的权威性和准确性。“区长信

  箱”等政民互动栏目专人交办、跟踪催办,确保及时答复。

  建立常态巡查和检查机制,安排专人对网站整体运行情况、链接可用情况、栏目更新情况、信息内容质量等进行巡检,每月由第三方检测公司出具检测报告,提高自查、巡察效率

  和结果准确性,网站检测及巡查问题整改落实情况进行全程

  跟踪,确保彻底有效解决。

  3、畅通常态化政企沟通渠道。开展“登门问需、上门

  送解、回门问效”系列专项行动,全覆盖走访13个乡镇(街

  道)、5个区(园),就长三角一体化产业发展基地基础设

  施建设项目、区重点项目、已签约未开工项目开展“问需”,了解项目建设过程需求、审批存在困难,帮助解决问题。根

  据企业、板块需求,分批分块下沉服务,宣传解读政策文件,定制专属服务方案,着力解决项目审批“卡脖子”问题,提

  供“一企一策”定制服务,打通项目服务“最后一公里”。

  建立定期回访机制,通过线上线下多种方式进行回访督查,确保前期问需、送解工作取得成效。

  三、工作要求

  1、加强组织领导。高度重视、统一认识,充分发挥优

  化营商环境领导小组统筹协调作用,明确任务、实化责任、统筹推进。主要负责同志切实担负起优化营商环境第一责任

  人职责,定期研究、协调、解决营商环境工作推进过程中遇

  到的重点、难点问题。相关科室加强协同配合,强化信息共

  享,抓好责任落实,进一步明确主体责任。重点工作建立责

  任清单,细化工作任务,落实责任单位,确保工作有序推进。

  2、强化责任落实。建立健全优化营商环境和推进落实

  机制,进一步厘清责任清单,制定任务清单、需求清单、问

  题清单,形成任务书、明确责任人,任务牵头科室切实履行

  职责,责任单位、责任科室主动担当作为,强化协调配合,确保不折不扣如期完成。

  3、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平台,精准推送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政策法规,大力推广先进做法,充分宣传典型案例、工作成效,提高企业和群众的政策知晓

  度,营造全社会广泛关注支持营商环境改革工作的良好舆论

  氛围。

  4、重视督促考评。将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纳入年终考核

  体系中,对各项考核指标工作进行细化分解、具体量化,形

  成考核细则,并通过督促检查、跟踪问效、检查通报等多种

  形式,推动工作有效落实,促进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篇四:优化营商环境服务平台建设方案

  

  优化营商环境实施方案

  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更大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增强发展内生动力,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新动能,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主要目标

  以建设国家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为抓手,进一步聚焦市场主体关切,以坚决清除隐性壁垒、优化再造审批流程、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和加快数字政府建设为重点,有效推进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和突出问题改革,认真落实纾困惠企政策,着力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全力打好营商环境攻坚战,打造与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国际一流营商环境。

  二、主要任务

  (一)营造更加高效的投资建设环境

  坚持以告知承诺为基础,进一步深化投资审批制度改革,探索创新投资管理服务方式,按照项目风险等级实施差异化管理,优化投资建设项目审批流程。

  ,优化投资项目审批流程。一是以高效办成项目前期“一件事”为目标,健全项目前期统筹推进机制,制定重大项目储备管理办法,进一步简化、整合投资项目报建手续,不断精简优化审批程序、审批事项、申报材料。二是深化经济技术开发区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规范企业承诺事项,统一告

  知承诺内容、流程和承诺书格式。

  .深入推进规划用地审批改革。一是加强规划用地与政府及企业投资决策的衔接,加快推进各类规划数据整合,推动各级各类规划底图叠合,实现各部门底图共享、实时查询和业务协同,为政府及企业投资决策提供便利。二是出台区域评估实施方案,明确环境、水、交通等领域评估的实施细则和技术要求,对区域内建设项目可采取直接准入、告知承诺制、容缺受理等多种方式简化办理。开展审批改革试点,进一步简化审批程序。三是进一步下放规划审批权限,制定房屋建筑类、市政交通基础设施类项目市区两级审批权限清单,便于企业申报,减少办理时间Q

  .深化工程建设审批制度改革。一是深入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分级分类管理,精简规范工程建设项目全流程涉及的审批事项、技术审查和中介服务事项。二是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对于社会投资低风险新建、改扩建项目施工许可实行告知承诺制。三是全面推进“多测合一”,优化整合用地、规划、施工、验收、不动产登记等阶段测绘事项,对同一标的物的测绘成果有关部门共享互认,减少对企业测绘次数。四是出台建筑师负责制指导意见,针对民用建筑和低风险工业建筑项目试点推行免除施工图设计审查、规划验线、施工放线复验等手续。五是公开地质灾害易发区分布图、各区域地质条件与地质灾害防治要求等信息,为企业自主开展初步勘察设计提供便利。六是搭

  建本市工程质量风险分级管控平台,根据风险等级确定质量安全监督检查频次和内容,低风险项目只进行1次检查。七是深化工程竣工验收“多验合一”改革,建立工程竣工联合验收服务平台,优化联合竣工验收流程。推行低风险项目不动产登记和联合验收合并办理,进一步压减首次登记时限。

  .全面提升市政服务水平。一是明确工程建设项目水、电、气、热、通信、有线电视等市政接入标准,简化市政接入审批流程,降低接入成本。二是深化市政设施接入审批改革,对涉及的工程规划许可、绿化许可、占道施工许可等环节实行并联审批,探索实行接入告知承诺制;取消水、电、气、热、通信、有线电视等市政接入报装过程中的附加审批要件和手续。三是研究推进市政“一站式”全程便捷服务,加快实现报装、查询、缴费等业务“全程网办”,申请人仅在线提供规划许可证、产权证、身份证件等信息即可办理市政接入业务。四是落实市政接入项目“非禁免批”改革,进一步细化公开禁止区域范围,针对5G基站接电项目在禁止区域外免除占掘路审批。五是对符合条件的充换电设施接入外电源实行免费制,降低高压接电成本。

  .加快推动工程建设项目全流程在线审批Q一是完善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系统,推进与“多规合一”、施工图联审、联合验收、监督检查、信用公示等系统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企业信息一次填报、材料一次上传,部门评审意见和审批结果实

  时推送,批复文件等在线打印。二是将工程建设项目涉及的行政许可、备案、评估评审、中介服务、市政公用服务等事项纳入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系统,公开办理标准和费用。

  (二)营造更加便利的市场环境

  以市场主体需求为导向,在商事制度、融资信贷、招标投标等方面持续深化改革,为市场主体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创造国际一流的发展环境。

  .进一步降低市场准入门槛。一是全面梳理工程建设、教育、医疗、体育等领域准入事项,明确事项名称、申请条件和材料、办理流程等内容并向社会公开;对企业资质、资金、股比、人员、场所等设置的不合理条件要立即清理。二是优化诊所和药店开设审批,对符合条件的诊所执业登记实行备案制管理;对社会办医疗机构乙类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许可和只经营乙类非处方药零售企业开设实行告知承诺制。三是取消药品零售企业筹建审批,清理对开办药店设定的间距限制等不合理条件。四是在自贸区推行食品经营(仅销售预包装食品)备案制。五是通过营业性演出在线审批系统实现跨区演出信息共享,对于获得全国各级文化和旅游主管部门批准的营业性演出等项目,在批准举办日期起一年内再次申请举办,实行事前备案管理,原则上不再重复审批Q

  .优化新业态新模式市场准入环境。针对数字经济领域市场准入事项数量多、条件高、手续繁等问题,研究提出放宽

  数字经济领域市场准入的改革措施。一是对新业态新模式涉及的行政许可,全部纳入政务服务事项清单并向社会公开,将电竞赛事、互联网医疗相关审批事项纳入市、区两级政务服务大厅综合窗口。二是支持电竞赛事在发展,简化电竞赛事审批,将赛事许可和安全许可合并办理,实现一次申报、并联审批;依据体育主管部门出具的参加电竞赛事运动员身份确认函,为境外参赛人员提供签证便利化服务。三是优化互联网医疗发展环境,鼓励支持医疗机构对接互联网平台,市场主体可以同步申请设立实体医疗机构和互联网医院;推动开展互联网复诊、健康咨询、远程辅助诊断等服务,探索根据病种分级分类实施互联网问诊管理,实现线上咨询、线下诊疗衔接。四是促进在线教育健康有序发展,进一步明确校外在线教育备案审查时限和标准,持续更新本市校外在线教育备案名单。五是提高自动驾驶测试效率和透明度,推动自动驾驶封闭场地测试结果异地通用互认,向社会公开封闭场地测试服务项目及收费标准并进行监管;简化自动驾驶测试通知书申领和续发手续,对测试通知书到期但车辆状态未改变的无需重复测试,直接延长期限。六是优化网约车行业市场准入制度,出台本市深化巡游出租车与网约车融合发展改革方案,鼓励巡游出租车开展网约服务;推动公安、交通等部门数据共享,实现网约车运输证“全程网办”。七是加快网络游戏版号审批,扩充游戏审读专家队伍,对疫情期间出版的抗击疫情、休闲益智等不含收费、广告内容

  的游戏产品实施先上线后备案管理。

  .深化“证照分离”改革。一是着力破解“准入不准营”难题,按照国家“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试点要求,全面清理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对全市所有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实行清单管理并向社会公布;清单之外不得限制企业进入相关行业或领域,企业取得营业执照即可自主开展一般性经营。二是着力推进“照后减证”和简化审批。三是开展食品类相关许可事项“证照联办”改革试点,实现企业营业执照和行政许可一次申请、并联审批。四是着力解决市场准入多头审批、重复审批问题,在开发区开展“一业一证”改革试点,并逐步向自贸区推广,实现“一证准营”。五是落实“一照多址”改革,市场主体已公示其分支机构实际经营场所或在营业执照注明分支机构住所的,各审批部门应依法为其分支机构办理相关许可事项审批手续。

  4,持续改善中小微企业融资环境Q重点围绕中小微企业信用评价、担保、质押、信贷、创业投资等重点环节,提供更加便利、更加优惠的融资服务。一是鼓励银行、担保机构制定完善经营指标评价、贷款尽职免责标准和流程,创新对中小微企业的信贷服务模式,全面推行线上服务Q二是发挥知识产权交易中心作用,为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提供知识产权登记和交易等全链条服务。三是鼓励金融机构加强与知识产权中介机构合作,开发金融产品,提高融资规模。四是鼓励税务、人力资

  源社会保障等部门和公共服务企业建立信用评价标准和指标体系,加强与金融机构数据信息归集共享,引导金融机构加强信用贷款产品创新。五是出台中小微企业首次贷款贴息指导意见,对在市首贷中心办理贷款业务的中小微企业进行贴息;市续贷中心推行网上受理、无还本续贷等服务。六是建设股权投资和创业投资份额转让平台,为私募股权持有人提供短期的流动性支持和规范的退出渠道。

  5.深化政府采购和招标投标改革。一是建立全市统一的全流程电子化政府采购平台,完善在线招投标、采购评审、合同签订、履约验收、信用评价、资金支付功能Q二是将政府集中采购供应商一次招标入围改为不定期备案,增加企业参与机会。三是研究建立公共资源交易统一管理服务机构,形成组织架构科学、管办分离、服务高效、监管规范的工作体系。四是建立完善统一规范、全流程电子化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体系,推进各类交易、主体、履约、信用、监管等数据信息共享,推动各部门在同一平台监管,为市场主体营造公开透明、高效便利、公平竞争的交易环境。五是加快推动公共资源招投标交易系统改造升级,实现项目进场登记、招标、投标、开标、评标、定标、合同履约管理、合同款项支付等全流程电子化。六是加快实现各交易系统与公共资源交易金融担保服务平台对接,提供在线提交投标保证金、履约保证金等服务;大力推行金融机构电子保函替代现金缴纳涉企保证金,减轻企业现金流压力。

  (三)营造更加开放的外资外贸环境

  推动投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建立与国际规则相衔接的贸易监管体系,采取有效措施吸引外资企业在发展。

  .进一步提高进出口通关效率。

  .减轻进出口企业负担。一是打造公开、透明的口岸通关环境,引导企业主动披露违规行为,降低通关成本Q

  .拓展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功能。加快“单一窗口”功能由口岸通关执法向物流、贸易服务等全链条扩展。

  ,提升企业双向投资兴业便利度Q一是探索建立外商投资一站式服务体系,实现外资企业一次登录、一次认证、一次提交材料,即可办理企业注册、预约开户、外汇登记等高频事项;外籍法定代表人可以委托他人或者远程视频进行税务实名认证。

  .提供国际人才工作生活便利。一是全面落实外籍人才工作许可、居留许可审批事项“一窗受理、同时取证”,积极争取持人才签证的外国人才免办工作许可试点。二是允许外籍人员使用外国人永久居留身份证开办和参股内资公司。三是提升政府国际版门户网站服务水平,方便外籍人员精准理解在投资、工作、留学、生活、旅游等信息。

  (四)营造更加稳定的就业环境

  加大力度稳定和扩大就业,破除影响就业的各种不合理限

  制,适应并促进多元化的新就业形态,推动企业技能人才自主评价,因地制宜发展灵活就业、共享用工,进一步提升社会吸纳就业能力。

  ,降低和简化部分行业就业条件。一是推动取消除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以外的道路货物运输驾驶员从业资格考试,驾驶员可凭《经营性道路货物运输驾驶员培训结业证书》和相应车型的机动车驾驶证等证件申领道路货物运输驾驶员从业资格证。二是按照国家规定改革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制度,允许兽医相关专业高校在校生报名参加考试并按规定取得证书。三是推动劳动者在本市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入职体检结果实现互认。四是加快推进职业资格改革,按照国家规定取消水平评价类技能人员职业资格;全面推进企业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工作,支持企业依据国家职业技能标准自主开展技能人才评定,形成以市场为导向的技能人才培养使用机制。五是简化就业手续,推动取消应届高校毕业生报到证。

  .促进人才流动和灵活就业。进一步深化职称评审、共享用工、社会保险等领域改革,鼓励人才要素自由流动,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一是实现职称考评申报、审核和缴费“全程网办”,推行职称和资格证书电子化。实行津冀职称评审结果互认,拓展三地职称资格互认范围和领域。二是加强就业服务,将灵活就业、共享用工岗位信息纳入公共就业服务范围,对设立劳务市场或零工市场给予支持、提供便利;建立市场化服务

  平台,引导有需求的企业开展“共享用工”,提高人力资源配置效率。实现流动人员人事档案信息互联,加快推进“一点存档、多点服务”。三是推进实施城乡统一失业保险制度,实现农村户籍人员与城镇户籍人员享受同等失业保险待遇。出台灵活就业人员参保相关政策,加快推动本市户籍的各类灵活就业人员参加社会保险。

  (五)营造更加优质的政务环境

  加快数字政府建设,全面推动以区块链为主的信息技术在政务领域广泛应用,全面推动政府数据共享和信用体系建设。推行“不见面”办事,在更大范围实现“一网通办”,大力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强化市级部门对各区政策落地业务指导,强化基层政务服务“窗口”建设,着力解决好“最后一公里”问题,为市场主体提供更加规范、便利、高效的政务服务。

  .重点提高政务服务质量。一是改革创新审批方式,全面推行证明事项和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告知承诺制,明确事项范围、适用对象、工作流程和监管措施等。制定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全部实行告知承诺制。二是构建数字政务平台体系,加快搭建数字服务、数字监管、数字营商信息化平台,统筹各类为企业群众提供服务、进行监管的业务系统。三是进一步拓展“互联网+政务服务”,出台《电子印章推广应用行动方案》,运用电子印章在涉税事项、社保登记、公积金等领域率先实现无纸化。四是持续简化优化政务服务事项办理,推动一批跨部门、跨层级联办事项“全程网办”。积极争取开展长期吊销未注销企业强制注销试点,持续提升企业注销便利度。五是持续优化公证服务,加快推进高频公证服务事项“一网通办”,实现申请受理、身份认证、材料提交和缴费等各环节“全程网办”。六是加快推动健康云建设,推进居民健康档案及身份识别、电子病历、诊疗信息、报告单结果等信息在不同医院互通互认,减少群众重复办卡和不必要的重复检查。七是推动政务服务“跨省通办”。八是着力提升政务服务标准化水平,实现政务服务事项在各级政务服务大厅和平台同标准受理、无差别办理。九是持续改进窗口服务,全面推行首问负责、一次告知、一窗受理、容缺受理、双向寄递、并联办理、限时办结,不断提升窗口工作人员服务水平。十是完善“好差评”制度,健全“好差评”评价结果通报、整改、监督工作机制,完成政务服务实体大厅业务系统与“好差评”系统对接,实现服务窗口和渠道全覆盖。

  .持续优化纳税服务水平。进一步减少企业纳税环节、时间和成本,推动发票办理、申报纳税等各环节“全程网办”。一是简化税收优惠政策申报程序,将全部税收优惠核准转为备案或申报即享,不再设置审批环节。二是实行企业所得税(预缴)、城镇土地使用税、房产税、印花税、土地增值税等5税种合并申报。实现增值税、消费税和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等合并申报。三是优化增值税留抵退税办

  理流程,企业网上纳税和退税申报可“一表”同步办理。四是优化增值税发票审批服务,对于连续办理发票增版增量业务且符合实际经营状况的企业,实行发票智能实时审批,及时为其调整发票核定数量或版面,切实满足企业合理的发票使用需求。五是进一步扩大“非接触式”办税缴费服务范围,实现全部涉税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办”,主要涉税政务服务事项“掌上办”。六

  是积极开展增值税专用发票电子化试点,在集贸市场全面推行代开增值税电子普通发票Q

  .不断提升不动产登记便利度。扩大“全程网办”范围,深化企业和个人不动产登记“一网通办”。一是拓展企业交易查询服务,完善本市不动产登记服务平台功能,交易主体输入不动产坐落即可查询企业营业、欠税、不动产分区规定、公用事业费缴纳等政府信息。二是进一步提高企业不动产登记“全程网办”效率,推行存量房交易税款智能审核,减少企业办理等待时间。三是推动个人不动产交易便利化改革,开展个人不动产登记身份信息变更和存量房买卖电子完税证明网上办理,实现中介机构办理个人存量房屋买卖业务全程“一网通办”Q四是推动不动产登记与水、电、气、有线电视等市政公用企业信息共享,实现同步过户Q

  (六)营造更加规范的监管执法环境

  加强政府监管顶层设计,实行分级分类监管。建立以信用

  为基础的监管制度,完善“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持续推进“互联网+监管”和跨部门协同监管,加快构建权责明确、公平公正、公开透明、简约高效的事中事后监管体系。

  .大力推动“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全覆盖。一是除特殊行业、重点领域外,按照不同风险级别开展“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大幅压减检查次数。二是按照“谁审批谁监管、谁主管谁监管”的原则,继续扩大“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实施范围。三是进一步拓展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覆盖范围,制定第二批跨部门联合抽查事项清单,将各部门检查频次高、对企业干扰大且适合合并的检查事项全部纳入跨部门联合抽查范围。

  .加强全流程信用监管。一是健全事前信用核查、信用承诺,事中信用评价,事后信用公示、信用奖惩和信用修复等全流程信用监管机制。二是出台公共信用评价标准,依托本市公共信用信息服务平台,综合研判市场主体信用情况,形成公共信用综合评价结果,并及时与各行业主管部门共享。三是率先在教育、科技、住房城乡建设、交通、水务、商务、文化旅游等领域出台信用评价办法,推动建立以公共信用综合评价结果、行业信用评价结果等为依据的分级分类监管体系。四是积极推动告知承诺事项违诺失信行为认定标准和流程落地,完整记录承诺履行信息,并纳入本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对履诺记录良好的市场主体给予优惠和便利,对失信违诺的加大追责和

  惩戒力度。

  .创新包容审慎监管Q针对新业态、新模式的性质和特点,触发式监管等模式,发挥平台监管和行业自律作用,在部分领域实施柔性监管、智慧监管。一是持续推进“互联网+监管”,加强重点领域数据汇集,强化风险跟踪预警。二是研究制定本市新产业新业态包容审慎监管实施细则,探索开展金融科技、网上直播和短视频营销等领域的监管。三是加快建设在线医疗服务监管平台,对在线诊疗服务进行全面、全程监管,通过系统预警,及时统计分析违规行为,保障医疗安全。四是加强教育行政部门与有关职能部门、专业机构、行业协会和企业的合作,建立教育移动应用常态化的监测预警通报机制。五是对于在线旅游服务不诚信、滥用技术手段设置不公平交易条件等违法违规经营行为,首先通过约谈等行政指导方式予以提醒、警示、制止,并责令其限期整改。六是建立网约车平台公司信用记录,纳入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公示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等信息。七是加快完善各领域监管标准体系,鼓励行业制定更高水平自律标准,在更多领域推行企业标准“领跑者”机制,推动产品竞争力提高和产业转型升级。

  .进一步规范监管执法。一是完善权力事项清单,明确行业主管部门监管职责,改革和规范事中事后监管,以有效的事中事后监管促进精简审批和清理隐性壁垒;理顺行业主管部门与综合执法机构关系,建立权责明晰、运行高效的监管体系。

  二是对疫苗、药品、特种设备、危险化学品等直接涉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和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行业、领域,研究制定全主体、全品种、全链条监管标准和流程,规范执法标准和行为,进一步提高监管效能。三是全面梳理形成本市涉企检查事项清单,建立全市统一的涉企检查综合信息平台,实施各部门双随机检查总量控制,切实增强涉企检查的规范性和系统性。四是推行远程监管、移动监管、预警防控等非现场监管,对能够通过非现场监管方式实现监管效果的事项,不再纳入现场检查Q五是规范行使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严格按照违法行为危害性和具体情节实施定档分阶裁量,解决执法不公、裁量失度问题。六是建立健全执法容错纠错机制,通过批评教育、指导约谈等行政指导措施,对违法行为轻微并及时纠正且未造成危害后果的,依法免予行政处罚Q

  (七)营造更加公平公正的法治保障环境

  建立以法治为基础的保障制度,提高审判执行质效,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加快完善仲裁制度,依法保护各类市场主体合法权益。

  .强化民商事案件司法保障。围绕调解、取证、鉴定、审判、执行等关键环节,着力提升司法效率。一是进一步深化民事诉讼繁简分流改革试点工作二是建立涉外商事多元解决纠纷中心,实现涉外商事案件公证、调解、仲裁

  “一站式”服务。三是发挥疫情期间建立的“云法庭”作用,鼓励在全市法院推行网上审判。四是支持法院扩大民商事案件二审独任制适用范围,对事实清楚、法律关系明确的案件,二审可由1名法官审理,进一步提升案件审判效率。五是支持法院进一步规范执行行为,严格控制执行工作各环节时间节点,严禁超标查封,最大限度减小执行工作对企业正常运营影响,切实维护企业家合法权益。

  .建立完善企业破产制度。一是支持法院建立涉众型破产案件提前会商机制,研究建立破产企业职工欠薪保障机制。二是发挥府院联动机制作用,制定关联企业实质合并破产规则,简化破产程序、降低破产企业处置成本。三是出台破产企业不动产处置容缺办理规范,进一步明确规则、标准、程序,提高财产处置效率。四是鼓励法院设立破产管理人考核委员会,出台考核工作规范,建立定期考核机制。在市、区两级政务服务大厅设立破产事项窗口,为破产管理人办理业务提供便利。五是支持法院加强办理破产案件的法官和破产管理人培训,提升办理破产案件的专业化水平。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一是推动研究制订知识产权保护与促进条例,健全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海外维权等各类知识产权保护机制。二是建立知识产权失信主体“黑名单”制度,对重复侵权、故意侵权的企业进行公示,对严重失信主体,在政府采购和招标投标领域进行限制。三是强化市场主体责任,加大对制售假冒伪劣、侵犯知识产权等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现和惩处

  力度,对直接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领域,加快推出惩罚性赔偿和巨额罚款等制度;制定知识产权案件类型化裁判赔偿规则,参考第三方评估合理确定知识产权损失标准。四是扩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服务范围,增加商标、地理标志申请受理,专利侵权行政裁决,仲裁和诉讼远程立案业务,提升知识产权申请、纠纷解决的效率。

  .提升商事仲裁专业化和国际化水平。一是扩大仲裁领域对外开放,允许境外知名仲裁机构经登记备案,在特定区域设立业务机构,为国际商事、投资等领域发生的争议提供仲裁服务。二是研究出台境外仲裁机构在用房、人员出入境和停(居)留、外汇账户开设等方面便利化举措。三是大力推广“互联网+仲裁”,完善仲裁办案管理系统,拓展网上开庭、网上送达功能,提高仲裁效率。

  三、组织保障

  (一)强化组织领导。完善市区两级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推进机制,固化本市国家营商环境评价组织机制,形成主管领导统筹全局、牵头部门和责任部门共同推进的工作格局。各部门要结合各自职责,加强协同配合,一体化推进相关领域改革。要加强营商环境专班建设,配齐配强工作力量,抓好各项改革任务落地。

  (二)完善长效机制。建立健全政策评估制度,以政策效果评估为重点,建立重大政策事前、事后评估长效机制。加强

  营商环境工作考核,通过采取“四不两直”、明察暗访、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等多种方式,对各级政务服务大厅进行不定期考核,并将结果纳入绩效管理。建立国家评价、世行评价、区级评价相衔接的一体化评价指标体系,开展分领域营商环境评价Q及时总结推广优化营商环境的经验做法,确保改革取得实效。

  (三)加强政企沟通。充分发挥专家咨询委员会、社会监督员和政务服务“体验员”作用,建立常态化信息沟通渠道,进一步增强改革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以12345企业服务热线为基础,对企业诉求“接诉即办”,按规定时限协调解决市场主体问题建议,提升服务企业水平。开展“一把手走流程”活动,各区、各部门要进一步查找办事流程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改进服务。发挥企业“服务包”机制作用,主动服务、热情服务、靠前服务,构建亲清政商关系。

  (四)发挥法治引领和保障作用。落实好《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巩固已有改革成效。以国家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建设为契机,积极向国家有关部门沟通汇报推动相关法律法规调整实施,授权本市开展先行先试,将行之有效并可长期坚持的做法逐步上升为制度规范,以法治手段维护公平竞争环境。

  (五)抓好惠企政策兑现。各区、各部门要梳理公布惠企政策清单,根据企业需求精准推送政策,各区出台惠企措施时要及时公布相关负责人及联系方式。大力推行惠企政策“免申

  即享、线上兑现",通过政府部门信息共享、大数据应用等方式,实现符合条件的企业免予申报、直接享受政策。对于政府专项资金补贴、重点项目支持等确需企业申请的惠企政策,要合理设置并公开申请条件,简化申报材料、办事流程,邀请行业协会商会等机构围绕惠企政策申请流程、操作指南等开展政策解读,加快实现“一次申报、全程网办、快速兑现”。

  (六)广泛开展宣传培训。各区、各部门要主动发布和解读改革政策,及时总结宣传改革做法和经验,为企业、群众查询和掌握政策创造便利;要进一步加强政务服务大厅建设,广泛开展“小小窗口,满满服务”专项行动,不断提高一线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和业务水平。

天铭文秘网 https://www.itym8.com Copyright © 2019-2024 . 天铭文秘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天铭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吉ICP备1900176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