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天铭文秘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2023年社情民意信息案例精选(9篇)

2023年社情民意信息案例精选(9篇)

来源:公文范文 时间:2023-10-01 12:50:08

篇一:社情民意信息案例精选

  

  社情民意信息范文10篇(学习参考)一

  当前,全市各级各部门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中,大多重视物资、资金、技术等“外力”帮扶,对坐等帮扶、依赖心强、好逸恶劳的贫困群众正面引导不够,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努力改善他们的心理环境,点燃其求富、求荣、求美、求变的致富激情还远远不够。为此建议:

  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精神扶贫,投入更多的资金和项目用于精神扶贫,发动党员干部在精神扶贫方面倾注更多的精力和情感;要把精神扶贫措施和效果纳入对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和帮扶干部考评内容;要依托妇联、团委、文化、司法、卫计以及涉农部门常态化开展“送文化、送法律、送卫生、送科技、送政策”下乡活动,增强群众战胜贫困的信心和勇气,培育他们自强自立、艰苦创业、开拓进取精神,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要加强村民道德教育,有效遏制封建迷信、聚众赌博、铺张浪费等陈规陋习,引领群众弘扬优良家风、创新发展乡贤文化,树立健康向上、积极乐观的新农村新风尚;要重视贫困地区基础教育,大力实施教育扶贫结对帮扶行动计划,让贫困家庭的孩子都能受到基本教育;要加强贫困群众劳务技能培训,加大贫困群众就业扶持力度,达到贫困群众“培训一人,输出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带动一批”的效果。

  二

  目前,我市非机动车(包括自行车、三轮车、人力车、畜力车、残疾人机动轮椅车、电动自行车等)51930辆,规范登记注册8202辆,超标登记注册25802辆,购买保险的32889辆,库存5350辆数

  量大,规范管理难。一是非机动车驾驶员违法行为多发,引发交通事故的可能性、危险性极大;二是非机动车驾驶员极少受过专门的交通安全教育,安全意识薄弱;三是对非机动车违法行为处罚力度弱,管理措施严重滞后,肇事逃逸事故侦破难、处理难。

  当前,我市正奋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交通安全文明是尤为重要的内容,为此建议:

  一是政府主责主抓,各部门齐抓共管。建立健全党委政府统一领导下的工作机制,由政府领导挂帅,统一指挥、协调、督导整治工作,进一步细化公安、交通、安监、综合执法、工商、治安等相关部门的管理责任,出台长效管理办法。

  二是加强源头监管,推行实名登记制度。积极出台非机动车(电动车)管理法规,推行非机动车实名登记。质监、工商等部门要加强对电动车销售环节的监管;公安部门要在电动销售点设立上户登记联系点,实行带牌销售,定期进行安全检查,便于规范管理;乡镇、村社干部要参与交通管理工作,对辖区内的电动自行车的数量认真开展调查摸底,督促登记、办证。

  三是加大宣传,增加全民安全意识。针对非机动车驾驶人安全宣传教育,交管部门要依托现有的安全宣传阵地,加强对学校、广场、集市、车站、快递公司、外卖公司等重点单位、加强对学生、家长、老年人、外卖人员等重点人员安全宣传,开辟网络、微信、微博等新型宣传模式,宣讲点评非机动车典型交通事故案例,增强安全宣传效果。

  三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文化振兴应放在突出位置。目前,乡村文化正在走向萎缩。主要表现在乡村主流文化阵

  地缺失,文化引领作用发挥不力,乡村文化发展欠账较多。如何加强乡村文化建设,推动乡村振兴,建议:

  一要发挥乡镇、村社干部的主导作用。乡镇、村社干部是主流文化的主要代表者,应当肩负起乡村文化建设的主要责任,主动站在乡村文化建设的前沿,发挥乡村文化建设的主导作用。二要强化乡镇、村文化阵地。将乡镇文化站、村文化室建成主流文化堡垒,充分发挥其在乡村文化建设中的引领、带动、启迪等辐射作用,始终以社会主义新文化和核心价值观教育、引领群众,传授、传递、普及科学知识和先进文化。三要不断深化“文化下乡”活动。通过搭建平台,找好载体,促进城乡融合,深化城乡文化交流,缩短城乡文化差距,促进城乡文化同步发展。四要挖掘对口帮扶、农村产业基地的文化价值。利用脱贫攻坚、对口帮扶平台,将文化扶贫、文化惠民纳入帮扶的重要内容,传播科学知识和先进文化,改善农村文化环境。五要完善乡村文化动态舆情机制。将乡村文化建设与思想意识形态建设结合起来同步推进,建立舆情反馈机制。及时掌握乡村群众的思想动态,切实应对乡村文化建设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准确研判舆情,防患于未然。

  四

  在我国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新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同时步入了历史快轨道,了解民意、尊重民意、善待民意、顺应民意日益成为党和政府实现科学民主决策的重要衡量标准。人民政协反映社情民意工作作为党和国家社会舆情汇集和分析机制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我国处于“黄金发展期”和“矛盾凸显期”的新形势下,要通过提高认识、拓宽渠道、健全机制、加强领导等措施,以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从而更好地发挥人民政协协调关系、汇聚力量、建言献策、服务大局的作用。

  五

  社情民意是指社会生活的基本情况和人民群众的意见愿望。古往今来,我国历史上许多思想家、政治家都把知民情、顺民意、得民心作为“为政之道”、“执政之要”。老子说:“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管子说:“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苏洵说:“服民之心,必得其情。”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实践和认识的主体,是社会主义国家的主人。这一世界观决定了我们党必须始终自觉地重视民情民意。2005年2月,胡锦涛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中指出:“要通过广泛发扬民主,拓宽反映社情民意的渠道,完善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切实珍惜民力的决策机制”。温家宝总理亲自主持起草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时说:“一个为民服务的政府,就应该时刻倾听群众的呼声,应该知道群众在想什么、有什么困难。”,万字的《政府工

  作报告》,字里行间渗透着“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的铮铮誓言。

  体察民情,反映民意,是人民政协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李瑞环同志在1995年全国政协八届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上的讲话中,充分论述了反映社情民意工作的意义,指出:了解和反映社情民意是政协履

  行职能的重要基础和关键环节。开展这项工作,是人民群众的意愿,因为群众中确有许多意见亟待反映,许多建议希望引起重视;是执政党和政府的需要,因为党和政府确实应当把握社会各方面的情况,及时了解群众的意愿;也是人民政协的职责,因为政协委员联系着各个界别、各个阶层的群众,可以多渠道地汇集群众的意见,直接反映给党政决策部门。同时,这样做也有利于更好地履行职能,使协商更加切实,监督更加有效,参政议政更加富有成果。2004年十届全国政协二次全会审议通过的政协章程修正案,第一次把反映社情民意作为参政议政的重要内容写进了政协章程,充分体现了反映社情民意在人民政协工作中的重要地位。2006年2月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明确将反映社情民意作为人民政协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履行职能的重要形式,对于人民政协关注民生、反映民意,实现和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做好新时期人民政协社情民意工作有很强的指导和推动作用。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指出:“要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真实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

  集中民智,使政协反映社情民意的工作不断拓展和深化。”

  六

  人民政协反映社情民意工作是发扬社会主义民主、促进科学民主决策的重要形式,是党和国家舆情汇集和分析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协进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重要基础。做好政协反映社情民意工作,有利于反映各党派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的意见和建议,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有利于协助

  党和政府做好各方面的团结工作,促进我国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的和谐,巩固和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有利于密切人民政协的各级组织、各参加单位和广大政协委员之间的联系,丰富和活跃履行职能的内容和形式,更好地发挥协调关系、汇聚力量、建言献策、服务大局的作用。在中国社会主义民主体系中,人民政协作为一项重要的民情民意传达渠道,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进行民主化、科学化决策提供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依据。做好社情民意工作,是人民政协坚持和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重要体现。坚持群众路线是我党一贯坚持的思想政治原则。政协开展了解和反映社情民意工作,就是要随时听取群众的意见、要求、愿望和呼声,并且把这些意见、要求、愿望及呼声,反映给党委、政府,使党委、政府更及时更准确地掌握群众的思想脉博和情绪动态,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人民政协了解和反映社情民意的各项工作中去。

  做好社情民意工作,是人民政协履行职能的重要内容。人民政协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三大职能,不仅要掌握中央和省、市的有关方针、政策,通晓上情,而且要广泛听取来自基层群众的意见、建议,吃透下情。并且把上情和下情有机结合起来,找准切入点,要善于用促进落实党的方针政策的方法服务群众、造福人民;另一方面,要善于做群众的思想引导工作,把群众的思想愿望和要求,统一引导到符合党和国家法律法规和各项政策上来。只有这样,人民政协了解反映社情民意,所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才比较符合实际,人民政协履行的协商才更加切实,监督才更加有效,参政议政才更富有成果。

  做好社情民意工作,是推动党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重要途径。深入了解民情和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是人民政协社情民意工作的基本内容,也是党和政府坚持和推行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必然要求。从实践上来看,政协开展了解和反映社情民意工作,为党和政府了解下情,增加了一条真实可靠、对路有效、质量较高、反映快捷的重要渠道。因为人民政协在反映社情民意方面,具有代表性强,联系广泛,信息量大的优势,能够比较客观、公正地反映各种情况和问题,充分发挥这些优势,就能够帮助党委和政府全面地掌握实际情况,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

  做好社情民意工作,是保持机关活力,加强政协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生活,开展丰富多彩的了解和反映社情民意工作,关注社稷安危,关注民生疾苦,关注百姓冷暖,倾听群众的愿望和呼声,为群众排忧解难,是活跃政协工作、保持队伍活力,加强政协机关建设的一项重要措施,有利于政协进一步加强机关思想作风建设,加强与委员之间的思想交流与联谊,进一步促使政协委员履行参政议政职能。

  七

  人民政协社情民意工作应注重发挥界别组成、人才荟萃、位臵超脱等优势,突出政协特色。

  发挥界别优势,搭建政协联系群众、团结各界的桥梁。由界别组成是人民政协组织的显著特色,人民政协是按界别构成的政治组织,是各族各界人民大团结、大联合的象征,是在根本利益一致的基础上

  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发挥界别作用,反映社情民意是人民政协的一个突出优势。政协的每个界别、每个界别的政协委员都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团结各界的桥梁和纽带。因此,通过界别收集和反映社情民意,具有广泛的群众性。政协委员是各界别的代表人士,他们生活在人民群众中间,了解人民群众的心声,对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感受比较深刻,对社情民意的反应比较灵敏。可以为高层决策机关提供大量滞留于基层、散佚于民间的鲜活情况、意见和建议。人民政协要充分发挥这一优势,加强与各界群众经常性、情感性、平等性、互动性的联系,倾听他们的呼声,体察他们的情绪,切实做到觉他人所未觉,料他人所未料,想他人所未想,准确、及时地反映不同阶层,不同群体群众中带倾向性、普遍性、苗头性的意见和诉求。充分利用界别讨论、界别发言、界别提案、反映社情民意信息等形式,把群众中分散的、个别的呼声汇聚成系统的、集中的意见,及时准确地向党委、政府反映各界别群众的意见建议、愿望要求,维护。社情民意报告

  ——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目前农村老年人养老现状仍不容乐观。家庭养老功能弱化,社区养老机制滞后,社会福利、政府救济和低保投入的不足等,导致绝大多数农村老年人处在生活基本保障的边缘,养老堪忧。我国的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正面临着极大的问题和挑战。

  一、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现状及问题

  随着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的稳步开展,社会保障“调节器”和“稳定器”的作用得到发挥,解决了部分群众“老有所养”的问题,对于深化农村改革和维护社会安定,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相适应的科学、系统、规范、统一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相差甚远,还存在许多有待解决的问题。

  (一)层次低,范围小,覆盖面窄

  政府实行社会养老保险的目的应该是为老年人提供一个“保护伞”,使其老有所养,但是,目前社会养老保险所覆盖范围有限,未能真正发挥社会保障的功能。

  (二)社会化程度低,保障功能差

  目前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由于参保率低、待遇水平低,虽已施行,但社会化程度低,保障功能差,社会保障基金调剂范围较小。这项工作由于准备工作不充分,仓促上马,片面地强调覆盖面,忽视了缴费基数和部分参保人员年龄偏大、积累金额少,加之没有统筹金支持等因素,造成了现在符合享受待遇人员领取金额太少,达不到“养老”的目的。这种状况削弱了社会保障对劳动者的生活保障作用。

  (三)农村社会保障模式存在弊病

  目前,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模式,主要采取储蓄积累模式,但范围极小。由于无统筹金支持,又没有其它补助收入,使农保基金总量不足,抗风险能力不强。从整体看,现行的农村社会保障模式无法承担农村老龄化高峰到来的冲击。

  (四)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管理缺乏法律保障,难以保证保值增值

  由于农村社会保障体制不健全,社会保障尚未立法,更没形成法律体系,使农村社会保障工作无法可依,无章可循,致使农村社会保障基金管理缺乏约束,资金使用存在风险大,无法解决保值增值的问题。

  二、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

  (一)坚持“科学发展”的原则

  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必须坚持统筹兼顾、科学发展的原则。政府要按照公共财政的要求,逐步提高社会保障支出在财政总支出中的比重,并安排一定比例用于农村保障;要适当增加集体补助,通过政策扶持、加强管理、深化改革等途径,大力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提高村集体对农民的补助能力,并制定相应的办法规范村集体对农民的补助;要引导农民自身增加投入。通过一系列政策激励,吸引农民参保,不断提高覆盖率,最终实现“全民皆保”的目标。

  (二)坚持“量力而行”的原则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立足点必须是保障广大农民的基本生活需要。现阶段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还难以完全替代土地保障和家庭保障,农村养老仍然必须坚持和强调社会保障与土地保障和家庭保障相结合;必须坚持以个人缴费为主、集体与国家补助为辅、国家适当给予政策扶持相结合;必须遵循权利与义务相对应、公平与效率相结合的原则;必须坚持量力而行与适度保障相结合的原则。

  (三)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

  必须从农村经济发展的差异性出发,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人制宜,稳步实施。经济欠发达地区,全面推进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条件还很不成熟,尤其是部分农民还没有完全解决温饱问题,农民筹资非常困难,地方财政也力不从心。应本着急用先立的原则,从农民最急需的保障项目入手。从时间先后或具体步骤上讲,必须贯彻“先易后难,稳步推进,重点突破”的战略方针,先重点突破企业使用的农民工、专职村干部等群体的保障工作,当纯农户比例降到一定程度和经济发展达到一定水平时,再全面推行。

  三、推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的对策

  (一)厘定各级财政职责,强化政府主导意识

  大力加强农村社会保障组织建设,组建统一的农村社会保险经办管理机构,理顺各方面关系,完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个人缴费、集体补助和政府补贴”的三方共同负

  担的模式。厘定各级财政职责,形成良性有序的投入机制。对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由中央财政通过转移支付给予资金支持。

  (二)建立多层次全覆盖的农村养老保障制度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贯彻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加快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为确保农村居民社会养老保障顺利推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必须同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同农村实际情况相适应,同农民的承受能力相适应。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要与其他养老保障措施相配套,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不能完全脱离家庭养老、土地保障和其他保障措施的实际情况,要使之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共同达到保障老年生活的目的。

  (三)妥善解决与其他社保政策的接续转移问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农村居民的流动性日益频繁,农民选择参加城镇养老保险、被征地农民转换到新农保、返乡农民工参加新农保等势所难免。因此,新农保制度与其他社保政策之间必须相互接续转移。首先,要预留制度接口,制定与其他社保政策转换的详细办法。其次,改进养老保险金的计发办法。将各个不同时期形成的养老保障权益予以归集。在参保人员达到年龄时,对养老保险权益进行分段累积计算,并在养老金待遇中予以体现。再次,加快全国社会保险信息化联网建设,为省际间农保与其他社保政策间的接续转移提供技术支持。

  (五)拓宽农村养老基金保值增值的渠道

  建立相应的农村养老保险基金监管机构,制定农村养老保险基金限制性投资政策,确保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健康持续发展。在农村养老保险基金运营模式从国家经营向基金管理公司经营的转变过程中,政府承诺的最终担保所起到的稳定作用是无法替代的。实际上专家理财也有风险,政府必须承担最终担保。

  四、结

  论

  总之,农村养老保险的发展对一个农业人口占多数的国家而言关系到整个社会的稳定、繁荣和发展,缺少农村养老保障体系或者农村养老保障体系不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也是不完整的。当下的中国,已经逐步迈入“老龄化”社会,解决农村老年人养老保障,是摆在面前亟待解决的大事。

  优秀政协提案范本

  很多学校校长有这样的经历:自己正在埋头工作时,突然有一个陌生的声音在问要不要买点儿茶叶。一抬头,一个黑瘦的山区男子赫然立在面前。当然这一天里门卫肯定很细心。可过不了几天,又可能看到一个骑三轮车的外地人正在某办公室前收购废纸。

  如果把我区各学校的门卫情况摸一下,就会惊人地发现这些警卫们

  居然大部分是临时人员。因为学校通常人手紧,又限于财力,只请得起临时工。

  这些临时门卫们可以用年纪大、能力差来概括。

  先说年纪大,目前,我区各校门卫的平均年龄估计在50岁以上,有人戏称传达室是学校的养老院,校长们也无奈,几百块钱(当然不谈什么五险)能打发的也只能是这些中老年人了。

  再说能力差,拿这么低的工资也愿意的人自然能力一般。他们中相当一部分人能长时间坐在传达室里守着就算是坚守岗位了,别指望他们参与什么综合治理了。有个校长曾在夜里十点半打电话查岗,第二天,门卫找校长说,他心脏不好,昨晚接了电话后心悸了半宿。对这样的人,校长们能对他们提出什么过高要求?!现在每所学校都在创建平安学校。学校的要害位置网长期由这些人呆着,谁敢放心!为此区文教局近年来一直试图改变这种现状,但受制于人事编制、财力等原因,一直不能从根本上扭转局面。

  现在由于种种原因,社会不安定因素似乎越来越多,也许聘请专业的保安做门卫才是最佳选择。所以,作为来自教育系统的代表,我们期待着有关部门进行调查、研究,帮助学校想办法解决这一棘手问题。

  20XX年XX月XX日开始,40名专职保安进驻港闸区所属12所中小学校,这在港闸区学校历史上尚属首次。港闸区委、区政府、区教育局这一举措对进一步正常学校教育教学秩序,构建安全、文明、和谐的校园环境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提案人:×××通讯地址:县×局电话、邮编:

  案由:关于加强行政办公楼安全保卫措施的建议

  内容:

  20XX年XX月,县新行政办公楼启用后,县直机关共有46个单位搬迁入住。这些单位有县委、县政府及各组成部门,还有人大、政协机关。新行政办公楼是全县首脑机关所在地和行政办公中心,担负着行政指挥部的作用,存放大量的行政公文、党和国家的秘密载体,还有大量办公设备等国有资产。

  新行政办公楼各办公室的门锁是不安全的简易锁,不太牢固,而且办公楼远离市区,周边没有居民,给盗窃分子可趁之机。去年12月28日和今年1月,县政协分别遭到非法分子侵袭2次,县总商会被盗1次,盗窃电脑共5台,经济损失达4万元,县政协的大量公务文书和资料被毁,报案后,电脑至今没有找回。这两起案件,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和高度警惕。

  因此,为了保证新行政办公楼的办公安全和国有资产安全,特提出以下建议:

  一、加强保安力量,增强巡视力度,防止盗窃案件发生。要配备配足保安人员,做到全天候巡视巡逻。合理布置保安岗位,安排监控点,以保证行政办公楼的安全工作。

  二、健全保安制度,完善安全措施。要制订合理科学的保安措施,提高防范意识,特别要增加节假日或下班后的门岗值班力量,严格检查在节假日或下班后接近办公楼的所有陌生人员,严厉打击非法盗窃行为。在行政办公楼后面增加照明灯,有条件可解决部分办公室门锁的安全性能,加强防范措施。

  三、增加布点监控,提高安全系数。有条件时要建立闭路电视系统,加强对各楼层、楼梯、电梯和周边环境的实时监控,让保安人员及时了解和掌握治安情况,排除一切安全隐患,以保证行政办公楼的安全。

  委托人(甲方):

  身份证号码:

  受委托人(乙方):

  身份证号码:

  委托人(甲方)与受委托人(乙方)的关系:

  委托人因XXX一事。

  委托XXX代为办理事宜。

  委托期限为XX至该委托事宜办理完毕止。

  委托人签字(捺指模):

  年

  月

  日

  附:1、委托人身份证明复印件

  2、受委托人身份证明复印件

  注:如甲、乙双方提供虚假证明,由此产生的一切法律后果由甲、乙双方自行承担。

  社情民意信息内容范例

  社情民意信息内容范例

  1.关于我省党政领导开展清明节祭扫革命先烈陵墓活动的建议

  2.关于遏制发达地区创业投资私募化倾向的建议

  3.对人物的宣传报道不应忽视民主党派成员的政治身份

  4.创新城市社区管理机制的思考与建议

  信息内容范例一

  关于我省党政领导开展清明节祭扫革命先烈陵墓活动的建议

  民盟江苏省委副主委兼秘书长于琨奇反映:清明节将至,民间纷纷准备扫墓,祭祀逝去的亲人,而官方并无动作。南京有雨花台革命烈士陵园、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等国主义教育基地。中山陵在每年孙中山诞辰与忌日,省市人大、省市政协及省市各民主众多爱党派均组织官方性质的谒陵活动。由此我建议:在每年的清明节省委、省政府、省人大、省政协的党政领导同志应举行祭扫革命先烈陵墓的活动,并在今后要形成制度。理由如下:1、此举的政治意义重大。胡锦涛总书记上任伊始就去了西柏坡,强调要坚持两个务必,我省党政领导开展清明节祭扫革命烈士陵墓的活动,是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为首的党中央的具体行动。此举不仅可以为省级以下的我省党政干部率先垂范,而且可开全国各省之先河。

  2、目前诸多的党政领导忙于工作,很少进行生动的、触及灵魂的政治教育活动,官僚主义、享乐主义之所以有市场、腐败官员之所以时有出现,除其它原因外,缺失这方面的教育不能不说是重要的原因。

  3、日本首相公开参拜靖国神社,且有经常化、制度化之趋势,江苏的领导正可利用参观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与之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当然,从策略上考虑,省委、省政府的领导可不参与,而由省人大、省政协的领导参与。

  4、与民同祭,有利于树立亲民形象。举行活动时,不必戒备森严,可允许在场的百姓参与其中,仪式结束后,可与民众交流,以察民情、民意。(这条建议被省政协采用后报给省主要领导参阅。时任省长梁保华和省委书记李源潮先后作出批示,采纳了建议的内容。当年清明节,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主要领导全部到雨花台祭扫烈士墓。)信息内容范例二

  关于遏制发达地区创业投资私募化倾向的建议

  民盟张家港市暨阳支部顾耀欣反映:近几年来,我国各地创业投资规模加快扩大,经济发达地区上升幅度更大。但同时遇到的问题是,创业投资的“VC-PE化”也即“私募化”倾向比较明显,大量创业投资及风险投资当中真正的种子基金及天使投资占比过低,创业投资推动企业自主创新和经济转型升级的作用不大。这种私募化的倾向,须采取措施加以遏制。

  有关资料显示,截至2010年第三季度,全国备案创业投资企业达571家,持有资本1074亿元,注册资本接近1500亿元;另据有关方面预计,未来五年,我国包括VC(创业及风险投资)和PE(私募股权投资)在内的股权投资规模将上升至万亿元,成为银行信贷和IPO以外的第三大融资方式(据《中国改革报》2011年6月15日9版)。这种上升态势在经济发达地区更显强劲,以苏州市为例,全市至2010年第三季度已有省发改委备案创投企业64家,注册资本138亿元,分别占江苏省和全国同期的31.5%、43.1%和11.2%、9.2%(据《江苏经济报》2010年9月28日A1版、《苏州日报》2010年10月21日A2版和《经济参考报》2010年11月22日3版)。未来五年上升幅度更大,苏州市《关于实施创新引领战略推进科技创新工程的实施意见》(讨论搞)明确,到2015年,全市“创业投资规模将力争实现‘翻两番’”(据《苏州日报》2011年5月25日A1版);市委市政府正式批准的《关于实施创新引领战略推进科技创新工程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意见》,又在“科技金融结合工程”中明确,到2015年,全市创投管理资金规模达到2000亿元(据《苏州日报》2011年6月16日A4版),这个规模与江苏省委省政府《关于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推进科技创新工程加快建设创新型省份的意见》中提到2015年全省创业投资规模达到2000亿元的目标相等同(据《新华日报》2011年5月24日A2版)。创投业发展的标杆很高、规模很大,但在一些区域的实际投量及投向很不理想,以张家港市为例,截至今年5月,全市已设立创投企业16家(含未备案在内),注册资本35.57亿元,其中由政府创

  投引导基金参股引进5家、注册资本15.8亿元,在苏州五市明显领先,但目前16家创投公司(基金)在本地仅对18家企业投资2.4亿元,占本地创投企业注册资本的比例仅为6.75%,大量创投资金似主要作为异地“Pre-IPO”上市前企业的短、频、快投资甚至是“PIPE”(上市后私募)投资,而不是对孵化期、成长期高新技术企业及新兴产业领域创业创新企业投资;同时,包括外地私募股权投资在内的所有创投、风投企业(基金)在张家港仅投资21家非金融企业,投入总量仅25.6亿元(含2.2亿美元,扣除投入农村商业银行的9.4亿元人民币),说明外地创投对张家港经济实体的投量也嫌不足。

  分析发现,创业投资的私募化倾向与民营创投资本占比较高有关。过去一年,全国共有近六成创业投资用于高新技术企业,即,2010年我国创投机构累计投资770亿元,其中对高新技术企业的投入占比57%(据《金融时报》2011年5月27日7版)。但在江苏,当年全省注册登记的275家创投机构累计投向创业创新企业的资金额(260多亿元)占创投业注册资本总规模(589亿元)的比例尚不足45%(据《江苏经济报》2011年5月6日A1版),苏州全市占比可能更低一些。个中原因,疑与经济发达地区的民营创投资本占比较高有关:2010年,江苏全省创投资本总规模中的民间资本、国有资本和境外资本分占1.46%、41.63%和6.91%(资料来源同上),苏州市VC/PE产业资本中的民营企业资本(包括自然人及其他社会资本)占比在2009年就已达到48.5%(据《经济日报》2010年7月7日7版),到2010年及至目前应已远远过半。而全国备案创投企业实收资本中的国有资本占比在

  2010年第三季度仍达62.5%(据《经济日报》2010年11月22日3版)。民资创投机构(基金)较为普遍的短期投资、多赚“快钱”的心态,以及对于投资风险的主动规避,使得民营资本作为创投资本的“主力军”反而未能成为实质性支持孵化期、成长期创业创新企业或经济转型升级早中期项目的中坚力量。

  创投私募化的不利后果堪忧:一是股权投资陷入选项困难、风险集聚窘境。受到资本市场走强,创业板推出和境外中国概念盛行等因素影响,近年来的Pre-IPO(上市前)投资几乎成为包括创业投资在内的各类股权投资赚快钱和获暴利的代名词,并使得更短投资周期和更高估值水平的股权投资风险逐渐积聚,就象多数GP(基金管理人或公司)表示的那样,目前Pre-IPO项目平均市盈率已达到15倍至20倍左右,一些热门行业的优秀企业项目市盈率甚至高达100倍,以合理的价格找到好的项目已越显困难。二是退出活跃度和回报率都呈“高低逆转”态势。从退出活跃度看,2006年在境内外资本市场共发生IPO退出43起,其中国内仅10起;到2010年,中国创投市场有157家获VC/PE投资的企业上市,共涉及退出交易331笔,其中,沪深交易所共有119家VC/PE支持的上市企业涉及218笔退出交易,分别占总量数的76%和72%,本土市场的创业投资退出渠道显著扩大(据《金融时报》2011年5月27日7版)。今年首季退出情况尚可,Chinaventure投中集团的统计分析报告显示,一季度共有50家VC/PE背景中国企业登陆全球资本市场,涉及投资机构帐面退出129笔,但随着新股审批更趋严格和新股破发更趋严重,VC/PE退出的活跃度已现

  “高低逆转”疲态。从退出回报率看,今年首季退出交易的平均账面投资回报率虽达9.08倍,但除去新天域资本在华锐风电IPO高达184倍的账面回报率,IPO退出回报率延续了2010年下半年以来的下降趋势;另有专家表示,今后人民币基金回报率或由目前的5年5倍回归到5年3倍的水平,预计未来3年将有超过50%的VC/PE或将消亡(据《上海金融报》2011年4月29日A4版)。这对经济转型升级关键时期大量创业创新企业的早期创业资本注入、中期成长资本注入以及后期发展扩张的持续融资,都将构成严重制约,且绝非危言耸听。

  这里就有效遏制创投私募化倾向提出如下“五化”建议:。

  一、“联结化”的贷投结合。创投私募化的主要成因,乃是科技与金融的联结(结合)不够,就象近年来许多人常说的那样:“在科技与金融结合的工作环节中,不缺科技,不缺金融,就缺结合。”而科技与金融结合的最有效合作方式,乃是银行信贷与创业投资携手支持科技型企业,如,江苏省科技厅牵头建设中的“江苏科技金融服务平台”主要面向全省科技型企业、商业银行、创投公司,旨在实现科技资源与金融资源的有效联结。这种联结应有以下三个讲究:一是联结的载体要专。专业专营联结信贷创投双方,如江苏最早设立的银行科技支行—农行无锡科技支行采取的“创投(政府推荐)+担保+贷款”、苏州较早设立的科技支行—农行苏州工业园区支行采取的“银行贷款+科技统贷平台(创投中心)+担保+企业”,以及江苏省首家科技小贷公

  司—苏州融达科技小贷公司采取的“债权+股权”等业务模式,并在运作中开发专属的产品、引入专项的技术、制定专项的考核。二是联结的对象要多。若苏州到2015年银行科技贷款余额要达1000亿元,就须由各银行与2000亿元创投管理资金规模中的更多创投公司(基金)取得联结,包括与国家级大型产业投资基金和国际知名投资巨头的基金联结,与本地政府创投引导基金和所有创投、风投、私募及产业投资基金联结;与科教系统如国家科技部“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清华企业

  “苏州水木清华资本管理”公司等创投企业(基金)联结,还包括与外商投资性公司和诸多商(协)会创投公司(基金)联结。三是联结的周期要长。借鉴浦发银行做法(据《上海金融报》2011年6月17日A10版),实行“全程和全额”托管,包括推出一整套股权投资基金会计核算体系和针对股权投资基金的资产估值方案,同时建立成熟的估值系统并实现系统化操作,特别是建立健全投资人帐户管理体系,以适应合伙制基金不断发展的要求,为直接股权投资基金和创投引导基金提供“全生命周期”的综合金融服务。

  二、“定向化”(战略化)的政府引导。强化创投引导基金、各类直接股权投资基金和投资人的战略定位和战略投资,具体做到“两个注重”一是注重细分政策性引导基金的战略定位。无论是政府创投引导基金,还是具有政府引导基金性质的VC/PE“母基金”等“基金的基金”,无论是政府设立的(财政或国有资产)风险投资基金(公司),还是具有政府引导基金性质的新兴产业投资基金,都不能过于笼统,而是要按各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前沿地位和集约版图加以细分

  定位。例如,在国家新材料“十二五”发展规划征求意见搞中,不但明确了发展私募基金、中小企业集合债券和支持相关企业上市融资等直接融资的政策要求,而且明确指出未来五年将支持成立新材料产业创投基金和新材料产业投资基金(据《经济参考报》2011年5月19日1至2版)。这一政策导向启示我们,象苏州这样的经济发达地区应根据未来五年“八大战略性新产业”规模发展、集约发展和前沿发展的规划,细分定向设立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和新医药、节能环保、软件和服务外包、智能电网和物联、新型平板显示和高端装备制造等专项创投引导基金、产业投资基金和政府风险投资基金,以加大政策性引导和扶持的力度。二是注重引导更多投资人看重战略投资。让更多有欠成熟的LP(基金投资人)都能重视企业的利润增长也即看重被投企业发展战略,走出多数投资人看重市盈率增长的“狭路”。无论何种VC/PE,都将通过三种途径赚钱:一为资产配置,这和投入行业有关,如目前较受投资人青睐的清洁能源、生物科技、高端制造等国家政策扶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拉动内需的消费行业等行业;二为企业利润增长点,熟悉被投企业发展战略,帮助被投企业配置资源;三为多数投资人看重的市盈率增长。我们认为,前两种途径应属“战略投资”范畴,政府引导基金应侧重引导投资人重视战略投资而不是被投企业的短期浮躁增长,尤其是看重企业的技术优势,包括老牌企业的技术性突破和新兴企业的技术优势,从而促进被投企业的抗风险能力提升或商业模式创新。

  三、“全程化”的扶持培育。政府制订和不断完善的创投、私募等股权投资管理办法,都应特别要求各类创业投资、风险投资,以及私募股权投资中的风险投资与并购投资采取“全程参与”的运作模式或盈利模式,都应严格限制单纯的资本运作及盈利。目前我国多数民营创业投资及部分国有创业投资的运作模式大多属于单纯性资本运作模式,其盈利环节仅仅包括“投资

  并持有创业企业股权—创业企业IPO—出售创业企业股权实现退出”,实属单纯性资本运作,这种模式的创投关注重点仅仅是被投资的创业企业能否尽快实现IPO,以及在被投企业IPO后的创业投资自身尽快退出获利,至于被投企业的技术创新和生产经营则全然不顾,因而对被投企业的技术创新和附加值都难起到更为有效的促进作用。而真正意义上的创业投资或国外主流创业投资,其运作或赢利模式则大致为“投资并持有创业企业股权—参与创业企业的决策和管理—创业企业发展壮大—创业投资通过创业企业IPO、并购、出售等多种渠道实现退出”,采取这种模式的创投机构(基金)除了要进行资本运作外,还要参与被投企业的经营管理;而且,这种“资本运作+参与经营管理”模式虽然投资周期长、操作难度大、潜在风险也大,但对提升创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和经营业绩的促进作用却最为显著。这是政府相关部门制订和完善创投、私募等股权投资管理办法的要点所在。

  四、“接替化”的上市前退出方式。探索创业投资中途退出并能获利的途径和方式:一是探索“上市前”的退出途径。目前。被投企

  业在境内外资本市场上市,乃是创业投资退出并获利的主要途径甚至是唯一途径,但在资本市场退出交易的平均账面投资回报率下降形势下,创业投资从投资之日到退出之时,时间越短,控险越易,反之,时间越长,控险越难,尤其是在热门行业优秀企业(公司)项目后期估价不断抬高或不可预测情况下,投资议价和风险控制非常困难。因此,要想缓解有效退出困难,光靠现有沪深市场、境外市场及“新三板”退出场所等不同层次的“上市后”退出途径已远远不够,还要有不同阶段实现中途退出也即“上市前”退出并获得收益的途径。二是探索“上市前”的接盘方式。创业投资若要在被投企业“上市前”退出并获得利益,中途必须有“人”接替投资,也即以“接盘”方式让先期投入被投企业的创业投资实现有效退出。令人欣喜的是,这种“接盘”方式已经有人尝试(据《上海金融报》2011年5月13日A4版),不久前,国内首个“智能化、与专业机构联合管理”的股权投资基金—华夏银控股权投资基金在上海成立,该基金将由上海富远银控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担任基金管理人、普通合伙人和执行事务合伙人。与传统股权投资基金扶持被投企业上市实现退出的不同点在于,该基金原则上不通过上市退出,而是通过推动产业升级及创造附加值后,由其它各类传统股权投资基金、资产管理公司以及缺少主营业务的上市公司以“接盘”的方式实现上市前退出并获得收益。这样的上市前退出,其收益不及传统股权投资尤其是纯粹上市前私募,但却能够缩短基金的回报期,提高基金安全性,也能规避上市过程中存在的诸多不确定性,降低投资风险;更大的积极意义是,能让投资于创业创新的创业投资更多专注于被投企业技术创新和附加值创造等“全程化”管理,并在获得相应收益的前提下把部分创业投资提前退出,投向别的创业创新企业,进而使创业投资的私募化倾向得到有效遏制。

  五、“债券化”的银行间融资工具。不久前,由中国工商银行主承销的中国航空工业集团50亿元私募债券通过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成功发行(据《金融时报》2011年5月5日2版)。“私募债券”这种非公开定向发行债务融资工具不但丰富了投资人可投资产品的选择,而且相比公开发行的产品,投资人还能获得相对较高的收益。我们认为,这给创业投资领域带来的开拓性突破有二:一是,具有私募特色的创业投资将有可能通过银行间债券市场更多投资于经济转型升级实体企业尤其是民营科技企业。目前私募债券的发行主体仅为大型国企,但也预示着

  民营企业尤其是民营成熟期大中型科技企业乃至民营孵化期、成长期中小科技企业以及民资创投/私募企业在不久的将来可望成为其发行主体。二是,更多创投/私募资金也可望用于融资方式单元的中小企业。今年4月初由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发布的专题调查报告显示,大型企业的融资方式更加多元化,而中小企业融资方式相对单一,民营企业大多运用商业信用等民间借贷方式融资。调查表明,73.5%、55.3%和14.9%的企业分别选择了“长期银行贷款”、“民间借贷”和“银团贷款”,仅10.5%的企业选择了“引入私募股权/风险投资”,通过股票市场募集资金和

  风险投资的比重不高(据《人民协报》2011年4月8日A4版)。随着市场对于引入私募股权/私募债券这一新生事物的认可和接受度提升,私募债券的发行主体、包括集合发行主体都有望出现更多的中小企业,投资人范围也有望扩大。这种预期显然有助于推动中小企业融资方式走向多元,走通信贷、上市融资之外的股权融资之路。

  信息内容范例三

  对人物的宣传报道不应忽视民主党派成员的政治身份

  新闻媒体在宣传报道先进人物时,除《人民政协报》等统战性质的报纸刊物外,一般党报在读到人物身份时只报道其为“共产党员”。如果是民主党派身份,往往是避而不谈。如最近《扬州日报》上刊登的扬州市十大杰出青年选票,20为候选人中,凡是共产党员的就有注明,而是民主党派的成员却没有注明。这种做法既挫伤了民主党派成员的积极性,也同时让他们感到民主党派在政治上的身份受到了歧视。一些民主党派成员甚至怀疑:是否上面有规定,在宣传报道优秀人物时不提及他们作为民主党派成员的政治身份,(此信息经盟省委报送统战部后得到中央统战部领导的批示)信息内容范例四

  创新城市社区管理机制的思考与建议

  民盟苏州大学委员会钱玉英反映:城市社区是基层社会的细胞,是城市社会管理的载体。改革开放以来,城市社区的内部和外部环境

  发生了重大变化,传统的社区管理体制面临种种挑战。第一,随着我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原来由政府、企事业单位承担的社会管理与服务职能开始分化并逐渐回归到社会及社区,城市居民由原有的“单位人”逐渐过渡到“社区人”,从而要求社区承担起原先由政府和单位承担的社会功能;第二,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口老龄化,家庭小型化,对社区功能全方位拓展提出新要求;第三,城市化引发的社区外来人口、流动人口增加,改革开放后个体户、下岗失业人员等“无单位归属人员”的增多,导致社区人口结构多元化,对社区管理的难度提出新考验;第四,随着城市居民民主意识的日益增强,居民对直接参与社区事务提出更高的诉求。

  一、社区治理新机制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及其原因

  1、多元治理主体间责任模糊

  在社区治理中,政府正在把原先由它独自承担的责任转移给市场和公民社会即各种自治组织、民间组织等,后两者正在承担越来越多的原先由政府承担的责任。这样,政府与社会之间、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之间的界限和责任便变得模糊不清。如某小区由于建造时间较早,小区内的一些监控探头等技防设备需要更新,公安局在日常安全检查中发现此问题后,向社区工作委员会和社区居委会通报了此情况,要求它们协同解决。社区工作委员会和社区居委会声称没有经费,所以无能为力。由于该小区成立有业主委员会并聘请了物业公司,公安局遂向该小区业主委员会反映此事并向物业公司下达了“安全技术防范系统整改通知书”,要求将整改结果告知公安局。物业公司的答复是整改需要50万元左右经费,作为赢利性企业,不可能出这笔钱,要求通过业主委员会动用公共维修基金。按照法律规定,业主委员会动用公共维修基需要征得全体业主三分之二以上同意,于是业主委员会花了2个多月时间征求全体业主意见,结果没有达到法律要求的三分之二同意比例,只能作罢。那么业主为什么不同意动用公共维修基金呢,代表性的观点认为,政府对社区安全应该负有责任,因为公共安全属于公共产品,且老城区开放型小区的技防设备都是由政府出资的,所以政府也应该部分出资为所有小区的出入口和周界安装技防设备,不能将所有的责任都推向社会和市场。那么到底谁该对此负责呢,政府、社区工作委员会、社区居委会、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和业主似乎都是责任主体,结果谁都觉得自己不该负全责。两年多过去了,该小区的安全技术防范系统还是没有完成整改,使得该小区近年来发案率有较大幅度上升。

  2、社区管理市场化中出现市场失灵和居民负担加重问题

  市场化并不能直接带来社区的有效治理,市场失灵问题制约了社区治理的实际效果。调查中我们了解到,市场的引入使得政府能够从繁琐的社会服务职能中部分抽身,也有利于满足社区日益多元化的需求。然而,除政府外包、购买之外,其它服务都是以有偿形式出现,像物业之类的服务需要集体购买,由此带来了种种问题。首先,政府将一部分服务职能外包给市场,或者从市场购买服务,从表面上看能够实现资源配置的优化,在实际的运行中则出现了寻租、垄断、利益纠葛等问题。其次,在城市新建小区,作为社区服务提供主体之一的物业公司,受经济利益驱动,往往不能保证提供真正优质的服务。当物业公司服务失灵时,在法律上,业主大会可以解聘它,然而由于业主间陌生性和异质性导致的意见统一难、物业公司的阻力等原因,使得更换物业困难重重,一些小区在更换物业的过程中时常出现无序、不稳定甚至冲突的现象。再次,市场进入还造成居民负担加重问题。引入市场机制后,减少了政府社会管理成本,同时加大了居民对社会管理成本的分担。一些原本由政府支付的带福利性质的管理费改由居民自己承担,如物业管理费。如何通过对市场的有效监管弥补市场失灵并尽量减轻居民负担问题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3、社区自治组织与政府缺少有效衔接

  社区自治组织在参与社区治理的过程中,由于无强制力导致其执行力弱。他们对业主和物业使用人违法、违规、违约(《业主公约》)的行为,如损坏房屋承重结构,破坏房屋外貌;开办公司等擅自改变房屋用途;占用或损坏物业共用部位、共用设备设施,擅自移动共用设备;侵占绿地,毁坏绿化;随意倾倒或者抛弃垃圾、杂物;堆放易燃、易爆、剧毒、放射性等物品,排放有毒、有害物质;乱设摊点;随意停放车辆和鸣喇叭;未经批准饲养禽畜;大声喧哗或者发出超过规定标准的噪声;在建筑物或者构筑物上私开门窗或者乱悬挂、乱张贴、乱涂写、乱刻等等行为,只能采用批评、规劝的办法,如果没有效果,只能报告有关行政管理部门来处理解决。而相关行政管理机关由于社区自治组织的存在而弱化了这些方面的管理功能,社区自治组织缺乏政府强制力的有效衔接并

  作为后盾往往会功亏一篑,导致小区内许多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特别是违章搭建、侵占公共绿地的现象在一些小区较为严重。

  4、业主委员会工作难度大

  我们在调查中发现,业主委员会在社区治理中的作用正日益凸现,甚至有超过居委会之势,其原因是社区居民与居住小区的利益关联度往往大于与社区的关联度,许多涉及小区业主共同利益的事情属于“私人空间”,政府和居民委员会都无权进入,只能由业主委员会出面解决。根据有关法规,业主委员会的职能具体包括:召集业主大会会议,报告物业管理的实施情况;代表业主与业主大会选聘的物业管理企业签订物业服务合同;及时了解业主、物业使用人的意见和建议,监督和协助物业管理企业履行物业服务合同;监督业主公约的实施;督促违反物业服务合同约定逾期不交纳物业服务费用的业主限期交纳物业服务费用;续筹专项维修资金;配合公安机关,与居民委员会相互协作,共同做好维护物业管理区域内的社会治安等等。但是,鉴于目前业委会的法律地位不明确,还没有将它明确界定为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导致业委会许多工作缺乏制度支持,工作难度较大。首先,业委会委员都是兼职的,工作时间和精力受限制;其次,业委会工作的纯义务性影响其可持续性;再次,业委会工作缺乏必要的经费保障。虽然建设部印发的《业主大会规程》规定业委会开展工作的经费由全体业主承担,但实际上难以筹集。此外,由于其法律地位不明确,有关法规还规定业委会不能在银行开设帐户,给业委会财务工作带来困难。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业委会作用的有效发挥,一些业委会负责人

  呼吁尽快出台《业主委员会自治条例》,规范业委会的法律地位和工作制度。

  5、居民参与不足

  城市社区的多元异质性使得社区居民的偏好与选择大相径庭,很难有一个相对良好的组织框架能够充分吸引社区成员的参与。大多数社区中的居民参与率偏低,而且愿意并实际参与社区事务的多为妇女和离退休人员,年轻人参与社区事务的比例较低。而且社区居民的参与一般仍集中在文娱活动,很少有基于基层自治角度的社区参与。市场经济和现代社会分工使得传统的地缘、亲缘等联系被打破,现代人都面临着广泛的生存、竞争压力,很少有闲暇参与处理社区事务。一些参与社区事务的自觉公民实际上必须花费一定的时间与精力,而这些大多是无偿的。其次,中国传统社会结构延续下来的管理体制对社区成员心理及社区参与实际路径的选择造成了极大影响。传统国家权力对社会控制的深入造成了人们思维及行为习惯上的依赖,认为政府应事无巨细地对社会负责的态度仍扎根于很多公民内心深处,不愿意经常性地参与社区公共事务。

  三、完善城市社区治理机制的一些建议

  1、健全社区治理模式。在社区治理中,存在四个主要主体:即政府为代表的政治系统,物业公司为代表的经济系统、民间组织为代表的非政府组织系统和社区居民委员会为代表的群众

  自治系统。四个系统的强弱对比决定了社区治理模式的选择。根据政府对社区管理的强弱程度及与社区之间权能关系不同,社区治理

  模式大致又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一是行政主导型治理模式;二是半行政、半自治型模式;三是自治型治理模式。上述三种社区治理模式中,政府主导型模式是一种“强政府,弱社会”的模式,对社区发展具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缺乏对社会发展趋势的战略考虑,因而难以解决好社区发展的长久动力问题。自治型模式是一种“弱政府,强社会”模式,主张社会的自我管理,自我完善,但是这种理想目标在目前缺乏必要的前提条件。半行政、半自治型模式是政府主导型和自治型的折中,在政府推动下培育公民社会,在公民社会发育下政府逐渐“让渡”管理空间给社会。基于城市社区目前的实际情况,宜选择半行政、半自治型社区治理模式。

  2、实现基层政府行政管理与基层群众自治的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应从五方面着手:第一,转变政府理念。政府与基层群众自治组织不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而是合作伙伴关系,不是纵向衔接和单向指挥关系,而是横向衔接和双向互动关系。第二,合理划分权限。政府和居民自治组织双向进入社区,在治理场域中实现功能衔接,政府管理政务,居民自治组织管理社区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两者各司其职、各尽其能而又相互衔接、相互协同。第三,创建无缝隙政府。20世纪90年代西方国家公共部门发生的以创造“无缝隙政府”为特征的“静悄悄的革命”具有借鉴意义。即把层级节制的官僚机构转变成为无缝隙政府。无缝隙政府与服务接受者的居民直接接触,居民能够在任何时间、地点都得到政府的直接服务,没有中间环节和踢皮球现象。第四,改进工作方式。基层政府除采用必要的行政管理方式外,应更多地运用经济、法律和教育的管理方式,在尊重居民自主权和居民委员会、业主委员会相对独立性的基础上实现有效管理。减少政府不必要的检查和考评,还居民委员会自治权。第五,创建政府与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合作的制度平台。如建立社区管理委员会,协调基层政府、居委会、业委会以及物业公司在社区合作治理中关系,使其各司其职,并有机整合它们在社区治理中的功能。实现政府行政管理与社区自治的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3、实现居委会与业委会资源整合和有效合作。居委会与业委会都属于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两者应该实现资源整合和有效合作。居委会应该充分尊重和发挥业主委员会在社区管理和服务中的积极作用。业主委员会则要主动接受社区居民委员会的指导和监督。要建立社区居民委员会和业主委员会沟通协调机制,及时协调并合作解决社区自治中存在的纠纷与问题,维护业主的合法权益。鼓励居委会工作人员兼任业委会成员。业主委员会会议应当告知所在社区居民委员会,并听取其意见,居委会应当为业主委员会工作提供必要的支持。鉴于业主委员会在社区治理中的作用越来越大,需要完善公法,在法律中将业委会明确界定为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以便居委会和业委会在社区治理场域中的合作和协调。

  4、发展壮大民间组织。首先,需要公民自觉形成公共精神和公民美德。公共精神简言之包括平等和参与。公民美德的主要内涵包括诚实、信任和守法。其次,需要良好的外部社会环境及政府的必要支持。外部社会环境包括民主和法制的制度安排。政府对民间组织的扶

  持和培育,最重要的是资金方面的资助。西方国家非政府组织的资金相当一部分来自政府资助,在英国,整个非营利部门总收入的40%来自政府拨款,在德国,非营利组织的收入近70%来自政府,在法

  国,非营利部门收入的60%来自政府,即使在美国,非营利组织也有1/4到1/3的收入实际上是从政府那儿来的。如果缺乏政府提供的资源,许多非政府组织就难以生存。再次,民间组织的发展也需要政府加强监督和管理。这种管理应重在对非政府组织运作的规范化及质量的监督,而不是登记环节的严格控制。实现公民结社自由和促进公益事业的发展是中国非政府组织发展的基本目标。正确处理好政府与非政府组织的关系,建立非政府组织与政府、企业之间良好的伙伴合作关系,是中国非政府组织发展的基本走向,也是实现城市善治的根本途径。最后,民间组织作为一个正式的团体,内部要培养“民主化”的运行机制,对外则要坚持独立的“自主性”,形成一种内部的自治模式,以提高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能力。

  5、尝试实行小区旗舰联合,建立小区联盟。社区发展需要打破社区空间隔离,可以尝试实行小区旗舰联合,建立小区联盟。一个小区联盟由旗舰小区、协力小区和联合小区构成,内部建立联合互动机制。可以建立业主委员会联合会,以在与物业公司的博弈中更好地维护业主的合法权益;可以聘请同一家物业公司以降低物业管理成本;可以制定共同的规范;可以开展各种联谊活动等等。一个居民委员会管辖一个小区联盟的范围,便于居民委员会开展工作。通过建立小区联盟,还可以增进社区居民间以互惠规范、信任与合作为核心内容的社会资本,使社区民主真正运转起来。实践证明,社会资本是社区治理模式成功运行的重要基础和前提条件。

  怎样撰写社情民意信息

  一、什么是政协的社情民意信息

  社情:社会情况。社会动态、社会上发生的事件。在社会情况的背后,往往蕴藏着民意。

  民意:群众的呼声、诉求、愿望和意见、建议。

  信息:对他人能够产生、施加影响的“数据”。只有能够影响他人行为的资讯,才能称为“信息”。

  政协反映的社情民意信息,之所以叫社情民意“信息”,是人民政协提供给党政领导决策的“内参”。因此,它在层次和起点上就要高,而不是通过市民热线电话就能解决的一些日常的事务性的诉求。所以,政协社情民意信息工作有句口头禅:一般不反映问题,也不反映一般的问题。

  二、为什么要反映社情民意信息

  反映社情民意信息,是人民政协组织(主要是人民政协的各参加单位和政协委员)履行职能的日常化载体。

  宏观上来说,政协反映社情民间信息,是中国政治体制下人民民主的实现方式。党派和工商联作为人民政协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参政议政恰恰是人民政协组织的重要职能之一。换句话说,参政议政也是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政协

  委员存在的前提,如果没有这样的职能和职责要求,民主党派、工商联、政协委员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

  微观上来说,反映社情民意信息既是政协委员的政治义务和社会责任,也是一个人在社会中实现自我价值的一个载体和途径。

  如今,反映社情民意信息作为人民政协履行职能的基础性工作地位和关键环节,不仅得到了制度性确立,也得到了工作机制上的落实。

  三、社情民意信息要反映什么内容

  社情民意反映的内容,涵盖了国家的内政外交,上至对国家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经济社会发展等涉及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的意见建议,下到对各级党委政府的政策措施等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的意见建议。可以说,它包括了政治、经济等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关注民情、倾听民声、传递民意、体察民隐、广集民智、凝聚民心,构成了反映社情民意最基本的内容。

  四、政协社情民意信息的特点

  政协社情民意信息,主要是供党政领导决策参考的意见建议。

  (1)来源的广泛性、代表性。它可以反映政协委员个人,也可通过政协委员、政协专门委员会等组织反映某一群体(界别)的意见建议。

  (2)视野的开阔性。从地域来说,既可以是反映本地区的内容,也可以跨越行政区划界限,反映全国带有普遍性的问题;从范围来说,既可以是宏观的决策(如对国家和地方决策的意见建议),也可以小到日常生活(如物价指数对某些群体生活的影响)。从空间上来说,既可以反映其他地区的问题,也可对国家大政方针提出意见建议。

  (3)汇集和报送渠道的特殊性。政协反映社情民意信息的特点是:上通中央领导,下联社会各界,报送快捷,是“直通车”。重要的信息,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可以送到相关领导手中。

  (4)内容的独特性。政协的社情民意信息,反映成绩的少,反映问题、揭露矛盾的多,报喜的少,报忧的多。并且是敢于揭露问题,不回避矛盾,不遮遮掩掩,而是直面现实,反映不同意见,传递不同声音,说群众想说但又难以“上达”的意见建议。这是政协社情民意信息的最大特点。有政协的“焦点访谈”之称。

  (5)报送的高层次性。政协社情民意信息反映的内容,都是需要同级或上级党政领导,甚至中央领导关注或引起重视才能解决的问题,或需要他们引起重视的前瞻性、警示性意见建议。所以,它不是普通的社情民意,而是要能够走进领导决策可咨参考的意见建议。

  五、政协社情民意信息稿的一般结构模式

  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就是反映对某一问题(或事件)的看法和观点。因此,在材料的结构上,一般是“三段式”。第一,问题的基本情况;第二,对产生问题的根源(法律法规、政策的不足,还是执行的问题?)进行剖析,对带来的后果(或者说危害)进行阐述;第三,解决这些问题的建议(建议是针对问题根源的,只有把问题的根源找对,才能提出解决的建议)。

  六、怎样反映社情民意信息

  反映社情民意信息,要从关注社会,发现问题入手。

  首先,要有发问题的眼光。发现问题是一种能力,也是综合素质的体现。要具备发现问题的能力,就要具备一些基本的知识,甚至专业知识。由于我们发现的问题,都产生于动态的社会之中,因此,一个人的知识和对社会的了解必须是与社会同步的,而且还必须对社会发展趋势有一个判断,即你的价值观必须是与时俱进的。同时,你还应该是一个关心社会发展的人,一个有公正、公平之心和正义感的人,只有具备了这些,才能把那些带有苗头性、倾向性、萌芽性的问题及时反映上去,供党政领导决策参考。

  在社会生活中,我们每天面对的问题非常多,如何从这些问题中提炼出有思考性的东西。如,我们看到问题之后,就要追问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问题?它的根源在哪里?是政策(或法律法规)漏洞,还是实施不到位?这些问题的危

  害是什么?这个过程,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理清情况、剖析问题。

  其次,我们要对这些问题进行反思,针对问题的根源性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七、如何写好一篇社情民意信息稿

  1.写自己熟悉的内容(领域)

  选题没有大小之分,大的选题虽然有视点高、视野广的宏观优势;但小的选题也可以“一滴水见大海”,从中揭示出普遍性的问题。只要选题适度,就能写出好信息。什么叫适度?这就是你对所要写的内容熟不熟悉,你能不能驾驭这个选题。具体地说,就是你情况摸清没有?数据是否准确?观点有没有新意?建议是否可行?如果这些都心里有底了,那就能写出一篇有质量的信息,否则,就先放一放,再把准备工作深入一下。

  2.写稿中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篇好的信息,必须是情况真、数据准、说理透、建议实,如果做不到这三点,这个信息就立不起来。

  一是要把握真实性。就是你所反映的情况必须是真实存在的,也是调查核实过的,不是道听途说,也不是在办公室推导出来的,想当然编出来的。包括你要使用的数据,都要来源较为可靠。反映问题必须要有根有据,实事求是。换个角度来说,就是你为什么要提出这个问题?你提出这些问题

  的依据是什么?最好是有相应的例证来支撑你的结论。

  二要写自己熟悉、能够驾驭的选题。否则,就会说外行话,甚至闹笑话。

  三是把握针对性。就是你所反映的信息,是具体的,直接就针对某一问题的,而不是泛泛而谈。是言之有物,而不是满纸空话、套话和正确的废话。

  四是把握时效性。时效性是政协社情民意信息的重要特点,这就要求政协社情民意信息要早发现,早反映,早提醒,力求早解决,讲求时效,如果放“马后炮”就毫无价值可言。

  五把握建议的可操作性。这是一篇社情民意信息的重点。就是你所提出的建议是要可行的,既能够操作,又能解决实际问题。提出的建议要切实可行,而不是凭自己的想当然。换句角度来看,假如你是决策者,你认为应该怎么办?你能不能办到?

  3.标题要画龙点睛

  社情民意信息不仅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情况真、分析深、建言实,主题突出,简明扼要,文字通畅,不要讲大话、空话、套话,文风朴实,要有自己的观点。还要在标题上下功夫。要概括提炼出一个醒目的标题,让人通过标题就能对一篇社情民意信息的主要内容有一个基本的判断,引起领导的重视。

篇二:社情民意信息案例精选

  

  社情民意信息范文10篇(学习参考)建议开放学校体育场馆提升城市建设软实力

  襄垣县的城市建设日新月异,硬件设施逐渐提升的同时,我们更用该关注城市软实力的建设和提高。“体育健身”“全民健身”代表的是一个城市的活力,更是我们现在应该解决的核心问题。在日益拥挤的城市里,公共体育场地的空间已经被严重被压缩,已经无法满足城市人健身的需求。

  将大量闲置的学校体育设施在节假日向公众开放,无疑可弥补社会公共体育场地的严重不足,为那些流动在城市大街小巷的“健身游击队”提供一个相对舒适而专业的活动场所。

  但是,对于长期习惯了封闭式办学的学校而言,如何适应这种社会化需求,如何在维持日常教学秩序的同时,将这些用纳税人的钱建起的学校体育设施,反哺社会,成了这场“运动”的关键所在。

  国家体育总局提供的数据显示,全国现有的85万多个体育场地中,约65.6%的体育设施被圈在学校的围墙以内,而在全国56万多个学校体育场馆中,对社会开放的仅占29.2%。原本是公共财政投入建起的公办学校,为何难以向公众敞开大门?

  只要提及学校体育场馆开放,大多数学校负责人都心有余悸:校门打开了,进入学校的人员就会非常复杂,如何保证学校财产安全和人员自身的安全;场馆损耗、日常养护和新增管理人员工资等额外开支,由谁埋单……

  这些,既是学校开放后校方不得不直面的难题,也是让众多校长举棋不定的一大原因。

  建议:除了行政推动,主要得借助社会化运作。这种社会化运作的大致路径就是:对于向公众开放体育场地的学校,统一由保险公司为居民健身安全承保;具体运行则委托社会体育俱乐部负责居民健身期间的管理,并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根据场馆类型、开放时间和设施损耗的不同,每年予以一定补偿,对管理人员也予以相应津贴。

  “开放学校体育场馆,并非一种城市形象工程,更重要的是,通过挖掘社会闲置的体育资源,培养青少年、市民健康的生活方式。”虽然在现行的社会环境下,政府的行政部署是有效的。但是,当前推行过程中的最大问题,既非安全、管理,也非体育设施的物耗,而是计划经济时代遗留下来且根深蒂固的观念。由此,我们必须革新观念,转变思维模式,最大化的实现公办学校资源的公共属性和提高城市软实力的积极作用。

  建议拓宽民办非企业单位的发

  展

  渠

  道

  近几年来,随着我县经济和各项事业的迅速发展,全县各种类型的民办非企业单位不断增多,在教育、劳动、科技、卫生、文化、体育和社会服务、社会事务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这些民办非企业单位的快速发展,是广大人民群众充分享有社会主义民主与自由的具体体现。然而,由于多方面原因,我县民办非企业单位缺乏严格地科学指导与规范管理,各行业之间发展也极端的不平衡。目前发展现状不容乐观。

  截止目前,全县登记注册的社会组织有近****家,其中民办非企业单位有近****家,约占全县社会组织的****%。总的来看,我县民办非企业单位在总体数量、发展速度和作用发挥等方面,与全国部分省(市县区)及其它发达地区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二是我县与全国部分省(市县)的纵向比例上相比发展不平衡。据近年有关数据显示,部分省市登记注册的民非单位在当地社会组织中所占的比例分别为:北京约占49.7%;广东约占52.3%;上海约占60.4%;山东约占68.8%;深圳约占59.3%。与全国约45.2%的均值相比,我县登记注册的民非单位也仅仅只占****%左右。

  几点建议:

  一是加大宣传力度,提升社会认知力和影响力。在全县转型跨越

  发展的关键历史时期,党和政府关于社会组织的指导思想要更加清晰,方针政策要更加全面,工作要求要更加具体。吃透各级政策和精神积极宣传;同时利用各级媒体、各种平台抓好宣传;

  二是严格监督管理,建立民非单位管理的长效工作机制。为改变社会组织管理工作中长期以来存在的重登记、轻管理的不良状况,我们要采取积极有效地措施,引导社会组织特别是民非单位健康有序发展。加快出台一些政策和规定,如社会组织评估办法的出台、社会组织的调研立项、各类会议论坛的开展等。要按照坚持政府监督、引导自我监督、推动社会监督的管理方式,寓管理于社会服务与创新发展之中。

  三是改革创新体制,顺应我县转型跨越发展的潮流,为打造华北第一县的宏伟目标添砖加瓦。学好外地经验,结合本地实际,与有关部门积极配合,制(修)定、出台适应我县民办非企业单位年度检查、登记备案、建设管理与税收优惠等方面的好政策、好文件、好规定。同时要切实加强民非党建工作,要不断深化社会组织党组织机制创新,切实解决民办非企业单位党组织培育不及时、机构不健全、活动不经常等问题。要按照民非单位分类,拓宽准入通道,建立备案注册,为实现全县民办非企业单位的健康有序发展带来无限生机。

  让农家乐旅游成为山西旅游的新热点

  “农家乐”顾名思义就是久居城市的居民到农村农家大院休闲娱乐。“农家乐”大多是城市郊区或郊县的农民结合自己的种植、养殖,如葡萄、果木、花卉、鱼塘等,同时庭院加以修饰改造,再利用院坝、小溪、水池营造出或小桥流水,或花鸟虫鱼的田园美景。游客至此,赏田园风光,闻泥土芳香,品农家风味,观民风民俗,真可谓其乐无比。作为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的结合,农家乐充分使人得以回眸传统社会农家生活的自然乐趣,传统农业精耕细作的劳动技能,又能展望到市场化、产业化和具有科技含量的现代农业的巨大潜力。这个结合点,充分体现了中国农业发展到现阶段的复杂特点。

  山西地处内陆,黄土高原广泛分布,第一产业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以及在老百姓日常生活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农家乐旅游是农业产业改造和升级的重要途径。我省传统农业以种养为主,经济效益低,经营风险大。开展农家乐旅游,使农业从专注于土地本身单一经营发展到“天-地-人”和谐共存的更广阔的空间,可大幅提高农业经济效益。从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角度看,农家乐旅游不仅对第三产业中的商业、饮食服务业的发展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而且能带动一、二产业的发展,有助于形成供产销、旅工农、科工贸的产业化生产体系,从而带动整个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下面笔者就如何加重“农家乐”旅游在山西旅游中的比重提几点建议:

  一、提高思想认识,由于受到地理环境,人文习惯等方面的影响,山西旅游在传统旅游业方面很难再做到多么有特色,多么有卖点,所以首先应该另辟蹊径,抓住农业这个关键点,充分认识农业旅游对山西旅游大局的影响力和再拓展能力。

  二、深入研究、大胆实践,抓住农业与旅游的完美契合点。农业、农村、农民。如何让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还是要从农业这个根本上接解决问题,如何把旅游成功引入山西农业发展模式,如何让让两者相得益彰是我们今后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三、积极借鉴旅游业发展先进地区的成功经验,如湖州、苏州、杭州等地的农家乐旅游。借鉴他们的发展思路与模式,然后结合山西农业发展实际,制定一系列促进农家乐旅游发展的措施和制度。

  总之,就是要紧紧抓住山西农业发展和旅游业的契合点,深入发掘农家乐旅游发展潜力,让农家乐旅游在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增加农民收入方面成为山西省新的亮点!

  建议采取配套措施降低“春耕涨价”给农民带来的压力

  当前正值春耕季节,不断上涨的农资价格给农民带来沉重的心理

  负担,山西省作为以农业为主要耕作收入的农业大省,农民的种粮积极性直接决定全省的三农问题的解决。

  目前农资物品价格呈快速增长态势,其中种子、柴油、化肥价格上涨最快。化肥和柴油比去年同期增长了5%左右,玉米种子上涨幅度高达50%。从调查情况看,惠农政策给农民带来的实惠相当一部分被农资涨价等生活消费支出冲减。笔者认为国家的优惠补贴政策让经销商再次转嫁给农民,导致农民无法从国家的优惠政策中获取实际利益。然而,由于水、电、汽油等物资的价格上扬,农资的生产成本也在不断增加,从宏观上调控销售渠道的农资价格,阻力不断加大,怎样综合经销商和农民朋友的双方利益,就成了摆在我们面前一个十分关键的问题。为此建议:

  1、国家有关部门应提高现有种粮的补贴标准和补贴类别,从根本上消除农民加大农业投入的顾虑,增加农民的积极性。

  2、加大对农民购买农机器械的补贴和扶持力度,扩大现代化农业生产在整个农业生产中的优越性,降低投入成本,腾出利益空间。

  3、加大对主要农资市场的监管力度,建立健全重要农资商品的储备制度和价格风险调节基金制度,引导促进企业与农村、农户的联合,形成农业产业化模式。

  4、加大对农民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的引导,有计划、有步骤的引导农民进行经济作物的种植,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增加农民的收入和种粮积极性。

  乡村振兴需弹好六弦琴

  十九大报告首度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笔者之见,乡村振兴需弹好“六弦琴”。

  1.“村庄”弦。村庄是乡村的基本单元,也是农村最基层的社区聚落组织系统。乡村振兴,其平台、载体在村,立足点、着力点在村。没有村庄的振兴,就没有乡村的振兴。

  2.“试点”弦。乡村振兴,要确定不同类型村,先行先试,探索规律和经验,再示范、推广。少数试点村率先振兴,进而带动全部乡村共同振兴,是切实有效的策略方法。

  3.“特色”弦。立足当地实际和资源禀赋,发掘、放大、做强各自特色优势,彰显魅力,才能有力支撑和持续推动乡村振兴。

  4.“问题”弦。坚持问题导向,对照乡村振兴20字总要求和全面小康社会标准,找准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问题、短板、瓶颈、弱项,分析原因,研究采取切实可行的对策措施,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门径。

  5.“创新”弦。乡村振兴是一个连续的链条和阶梯。既要继往,又要开来,更要转型、提质、增效,不断推出“升级版”。产业发展方式、乡村治理机制等方面有所创新和突破,才能开辟乡村振兴的新天地。

  6.“融合”弦。乡村振兴要在全域振兴的大背景中定位,在民族振兴的大格局中行动。一二三产融合,产建融合,产城融合,城乡融合,是乡村振兴的题中应有之义。

  村庄、试点、特色、问题、创新、融合,是乡村振兴这把琴上的六根弦。每根弦都要弹,但不能一并地、平均用力地弹。既要“大弦小弦错杂弹”,弹出奔放激情,又要按乐理、有节奏、有章法地弹,唯有如此,才能奏出和美欢快的乐曲。

  要引导市民文明使用共享单车

  共享单车是当下市民出行的一种新兴交通工具,为城市绿色环保、缓解交通拥堵起到了积极作用。拜客共享单车自投放巴城以来,出现了很多不文明使用的行为,破坏密码、乱扔乱放、据为己有等现象时有发生。据调查,全市已投放共享单车3600辆,丢失或损坏已达1000辆以上,严重影响了共享单车的本来意义,也考验着市民的文明素养。近期,巴城正在创建国家级文明城市,加快提高市民素质,引导文明使用共享单车,规范共享单车使用秩序,让共享成为全民意识很有必要。建议:

  一、利用媒介广泛宣传文明使用。共享单车是全民有效共用的出行工具,文明使用共享单车是每个市民应尽之责。要动用全市新闻媒体、微信公众平台、短信及各类自媒体等媒介资源,广泛宣传文明使用共享单车,让文明共享入脑入心。

  二、宣传要深入社区和学校。共享单车的使用人群主要是社区居

  民和广大在校中小学生,宣传教育要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动用社区干部和学校老师的力量,让他们在社区里和课堂上宣讲文明使用共享单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三、发挥城管和交警的街面警示作用。政府要发挥城管和交警的作用,对那些不文明使用、破坏、私自占有共享单车的人和行为,要敢于逗硬处理,给予警示教育,有效管控不文明使用现象的发生。

  四、要引入诚信机制改变不文明现象。对那些不文明使用共享单车或故意破坏造成不良影响的人,经教育处理仍不改正的,要记入个人诚信档案。

  五、拜客公司要主动作为积极引导。作为企业,要立足巴城长远发展,既要做好市场调查摸清行情,也要客观分析,预判形势,做到有的放矢。一方面要提高单车的科技含量,让单车不能轻易受到破坏;另一方面要在单车停放点安装视频监控设施和温馨提示牌,让市民在使用时接受监督,受到教化,减小不必要的破坏和私藏行为。

  组建区域联合体

  充分发挥卫生资源的最大潜能

  目前,我市卫生资源80%集中在城市,20%分布在农村。资源布局的客观现状影响着患者流向,一些城市医院出现了“一号难求”“一床难求”的现象,随着医院等级升高,表现得更为严重。而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被无序转诊的诉求困扰,分级诊疗制度推动实施困难,城乡居民就近就医、降低医疗支出的愿望难以实现,医疗服务满意度难以提高。“城市热基层冷”矛盾突出,是深化医疗体制改革的难点问题,是老百姓关注的热点问题。

  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优质卫生资源分布不均,城乡医疗卫生机构服务水平差异大,城乡居民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疗技术、医疗服务、医疗管理水平信任度低,医疗需求和期盼与现实服务水平差距大。

  为缓解这一问题,特提出如下建议:

  一、建立区域医疗联合体。在区域内选择二级以上医疗机构为牵头单位,若干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成员单位,组建区域医疗联合体,按照职责实行分工合作。牵头单位帮助成员单位加强人才培训、技术指导,实施专家巡诊、示范手术、临床带教、病案讨论,开展医疗质量、优质服务、临床路径、安全用药等一体化监督管理,帮助提高成员单位的医疗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

  二、建立人才流动机制。人力资源可在医联体内进行第二次配置,可引导优质人才保留原岗位身份到基层单位工作,也可结合对口帮扶,组团下沉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地带教培训本地人才,疏解上级医疗机构的压力。

  三、建设信息化服务平台。利用先进科学技术开展远程会诊、远程培训,实现医疗信息互通互享,简化服务流程,减少疾病误诊,减少人力成本和费用,提高服务质量和效果。

  四、建立双向转诊绿色通道。优先安排医联体内转诊的患者就诊住院,实施减免挂号、诊察费和住院门槛费差额等优惠政策,激励轻微患者就地就近接受优质、便捷、廉价的医疗卫生服务。

  陈规陋习不应成为新“风尚”

  我市部分农村地区,一些陈规陋习已成为一种新“风尚”。比如宴请随礼风气盛行,一些家庭一年随的“份子钱”成为主要开支,同时为了将送出的“份子钱”捞回来,又变相找事由举办宴席收取“份子钱”,形成恶性循环,还有婚丧大操大办、赌博屡禁不止,等等。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一、强化宣传教育。坚持正面引导,充分利用电视、报刊、广播、网络、专栏等多种形式,以“讲文明、树新风”为主题,结合脱贫帮

  扶工作,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移风易俗的积极意义,开展文明村、文明家庭创建和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等推荐评选活动,树立正面典型引领文明乡风。结合反面教育,重点曝光一批大操大办、频繁宴请、赌博的负面典型,树立是非标准,形成震慑效应。

  二、强化引领示范。基层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要充分发挥示范表率作用,自觉抵制低俗活动和攀比、铺张等陈规陋习,坚决不参与赌博,严格落实干部操办婚丧喜庆事宜相关规章制度,坚持做到乔迁、生日、升学等喜庆事宜不宴请,不收非亲人员礼金、礼物,对违反相关规定、造成不良影响的,严肃追究责任。

  三、强化村民自治。建立完善村规民约,组建红白理事会,制定红白喜事办理流程,对礼金数量、酒席规模、烟酒档次等作出明确规定,公示上墙。

  四、强化党政主导。各级党委政府工作将移风易俗工作与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发展工作同步推进,建立党委政府领导、文明办负责、部门齐抓共管、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成立乡村文明行动移风易俗工作联席会议,采取督查、第三方评价、电话访问等方式常态督促考核。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建议

  2015年实施精准脱贫以来,经过各级干群的艰苦努力,脱贫攻坚取得重大进展,部分贫困户相继脱贫摘帽,但是脱贫基础不牢固,一些农户无骨干增收项目,无固定经济收入,无技术明白人,存在较大返贫风险。建议,多措并举巩固来之不易的脱贫攻坚成果。

  一是帮扶政策不能变。要预留脱贫巩固期,在短时间内,要坚持“脱贫不脱政策”,在一定时期内保持现有扶贫政策的稳定性,把贫困户“扶上马再送一程”;特别是,要保持医疗保险政策,防止贫困

  户因病返贫。同时,要逐步推动扶贫政策由精准“滴灌式”少数特惠制转变为覆盖全体农村的“漫灌式”的均等普惠。

  二是贫困主体不能懒。脱贫的主体是贫困会自己,要充分激发贫困主体摆脱贫困的内生动力和主观能动性。在思想上要摒弃“等靠要”的依赖思想,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致富”。要加大农村实用技术培训,让每户贫困户都有一门实用技术和一个技术明白人,确保贫困户能用自己的辛勤劳动实现真正意义的脱贫致富。

  三是骨干产业不能散。要坚持因地制宜原则,积极引导贫困村、贫困乡镇立足于新产品、新技术和新业态,大力发展特色种养殖业,培育特色农产品品牌,发展壮大增收骨干产业,确保贫困户能就近就业,致富增收。

  四是基层组织不能软。健全农村基层党的组织,夯实基层干部队伍建设,选优配强贫困村“第一书记”、书记,建强村两委班子,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党员干部在脱贫攻坚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特别是要采取各种措施,通过多种渠道,积极回引本地在外务工、工作的成功人士,培养成致富带头人,引领带动发展。

  五是帮扶力度不能减。帮扶单位、帮扶干部要集中财力、物力、时间,继续加大已脱贫摘帽的贫困户的帮扶力度,强化资金支持和产业指导,巩固帮扶成效。

  关于打通农村偏远地区信息化建设最后一公里的建议

  “要想富,先修路”,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就是农村发展的“信息高速公路”。十三五期间,如何加强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让农村群众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是政府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

  以休宁县为例,全县21个乡镇,涉及9个乡镇有47个村民组没有信号或信号很弱,这些村民组绝大部分没有有线电视。如休宁县五

  城镇岩溪村横塘自然村的里塔、外塔组,距岩溪中心村约8公里。这两个组有44户190人,因无固定电话、无移动电话、无有线电视,这190人除了出山办事,几乎与外界隔绝。笔者认为,这是一个与当今社会很不协调的现象。建议:

  1.强化对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要像建设农村公路、农田水利等一样,是政府应该提供的农村基本公共产品,作为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各地的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中。对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进行科学部署和合理布局,提供人、财、物等多方面的保障。

  2.建立健全多元化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投入机制。由于农村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带有公益性的系统工程,经费投入大,利益回报周期长,因此需要建立以政府投入为引导,多渠道筹集资金的多元投入体系。首先政府要加大对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增长的幅度,加强对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引导、奖励、贴息、补助和配套等。其次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放宽市场准入、发展多元投资主体,吸收社会资本和国内外风险资本进入这一领域。再次要进一步引导电信运营商积极参与农村“三网融合”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对其进行适度政府补贴或退税政策。

  关于打赢防控松材线虫病阻击战的建议

  黄山松公认为国宝、世界之宝,居黄山“四绝”之首,是黄山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迎客松是中国国家形象标识之一。令人担忧的是,黄山松安全受到松材线虫病的威胁与挑战。近年来该病对黄山松安全威胁愈加严重,呈步步紧逼之势。建议:

  1.多方、整体联动。松材线虫病防治工作,是涉及各级、各部门、各单位、社会各方面和公民的系统工程,必需实行政府主导、部

  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必需多方协同、立体联动、整体推进。一是市内、区内联动。发挥市、区专项指挥部作用,细化、落实黄山区与黄山风景区联防方案和林长制,加快落实森林生态补偿机制。二是争取市际联动。争取省政府责成黄山周边的宣城(石台)、池州(青阳)等疫区加大管控力度,提高工作标准。省、黄山市加强协调跨市、县级行政区域松材线虫病疫情处置、联防联治。三是争取国家、省级层面的支持。黄山松作为国宝、世界遗产,其松材线虫病防治应上升到国家、省重大工程层面。目前仅有黄山市级专门条例、专项资金显然效力不够,国家、省应将松材线虫病防治纳入专项立法范围,纳入国家、省维护生态安全、抵御重大生态灾害工作重点计划,国家、省设立专项财政资金予以保障。

  2.突破瓶颈制约。目前,松材线虫病防控形势日趋严峻,尚未形成从根本上控制住松材线虫病的“铁拳”和压倒性局面,反映了在资金、技术、政策、体制机制、检查督导、干部作风效能、目标管理考核等方面存在不够科学、不够完善、不够落实、不够管用的问题,追根溯源是对松材线虫病防控规律把握、运用不够,措施需改进和强化,各手段整合程度不高,综合效应需充分发挥。建议全市组织专门力量,开展松材线虫病防控工作深度调研,对问题进行全方位“体检”、精确“诊断”和详细梳理,研究制定更加有效的对策,同时开展黄山松松材线虫病防控重大科技项目攻关,夯实人才、资金、政策支撑,建立健全更加科学、管用的松材线虫病防控目标体系、工作体系、科技体系、制度体系、督查体系、考核体系和保障体系。

  关于大力发展我市学前教育的建议

  近年来,我市公办幼儿园数量缺乏,入园难、择园难、收费贵的现象越来越严重。主要原因:一是现有的公办幼儿园数量和师资力量

  严重不足。二是民办幼儿园的数量虽然能够弥补不足,但师资力量和硬件设施等良莠不齐,无法满足需求。三是幼儿园教育收费偏高。好一点的民办幼儿园学费以及公办幼儿园开设的兴趣班和特色班收费普遍偏高,很多家长难以承受。建议:

  1.在人员密集的小区至少建立一个公办幼儿园,并扩招学前教育专业师资队伍,以解决幼儿园入园难、择园难的问题。

  2.严格规范民办幼儿园的办学条件和收费标准,并对公办幼儿园开设的兴趣班,特色班等,要采取亮证收费,规范收费标准。

  3.对于民办幼儿园,尤其对农村、城乡接合部和新居民区等区域的民办幼儿园,政府要给予政策上的支持和关怀,如让留守儿童、外来人口中的儿童同样能上幼儿园;对低保人员及其困难家庭的救助能覆盖至学前教育等。

  4.大力普及学前教育的基本常识和科学原理,引导家长理性对待学前教育,避免对学前教育提出过高的期望和要求。

  关于发展“XX旅拍”行业促进摄影产业升级的建议

  旅拍,又称旅摄,旅行拍摄的简称,目前旅拍广泛应用于婚纱等人像摄影。

  人像摄影基本分为五类:婚纱摄影类、儿童摄影类、综合摄影类、产品制作类、影像服务类。

  近些年,中国人像摄影行业兴起的旅游婚纱摄影,已经成为国内很多旅游城市的支柱产业之一,其中三亚、厦门、丽江、青岛等城市比较突出。以三亚为例,每年登岛拍摄旅游婚纱照新人对数高达20万,按每对新人平均消费2万元计算,能给当地带来直接消费40亿元。

  大美XX,缤纷四季,XX市历来是摄影人向往的天堂。XX市高度

  重视摄影产业的发展,提出创建“全国摄影产业创新示范基地”、打造“国际摄影之都”的蓝图。五年来,率先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摄影产业发展的意见》,投入数亿元,成功打造百佳摄影点,并组织开展各类摄影节和大赛活动,取得了较大的成功和广泛的影响力,提升了摄影产业的发展,平衡了传统旅游业的淡旺季部分差异。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席王瑶高度评价XX摄影产业发展“走在了全国前面”。

  尽管XX摄影产业发展迅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目前XX题材的摄影作品大多聚焦自然景观、乡村民俗,拍摄者也多聚焦在摄影家、摄影发烧友和爱好者,在当地的消费不高,普遍在农家乐水平,对政府税收贡献不大。而对于摄影产业一个非常重要同时具有庞大市场的人像摄影市场(旅拍行业)尚未足够关注。为此,围绕发展“XX旅拍”,拓展旅游产业链,促进摄影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我市乡村振兴,特提出以下初浅建议:

  一、组建XX市人像摄影行业协会。由摄影产业办公室牵头,对我市的婚纱摄影机构进行摸排,列出XX市前十强,并考虑三区四县布局,发起组建XX市人像摄影行业协会。积极对接安徽省摄影行业协会、中国人像摄影学会,发挥行业组织的力量,对接全国旅游婚纱摄影市场,促进我市婚纱摄影机构转型升级,推动XX市的摄影产业转型升级,争取用3-5年时间,把XX市打造成为国内旅游婚纱摄影的热门城市。

  二、开展全市文化旅游资源的“旅拍”规划。由摄影产业办公室、旅游部门会同人像摄影行业人士共同开展调研,重点围绕山下村落资源,围绕“XX旅拍”产业的发展,对全市文化旅游资源进行整合布点规划,打造全市“天然摄影棚”。

  三、市政府出台相关扶持“XX旅拍”政策。将全市各景区景点

  面向省级摄影家协会会员免费的政策,延伸至省级人像摄影行业协会会员,享受同等优惠政策。以现代服务业产业基金、摄影产业资金扶持“XX旅拍”行业发展,培育我市婚纱摄影龙头企业。

  四、建设XX旅游婚纱摄影基地项目。依据“旅拍”规划,通过招商引资引进发达地区大型旅拍企业,在充分调研、科学选址的基础上,投资XX旅游婚纱摄影基地项目,重点开展婚纱摄影、产品制作、影像服务等业务,对于推动“XX旅拍”起到龙头带动作用。适时组建XX摄影旅拍股份有限公司,由我市龙头企业发起,广泛吸收全国知名旅拍企业入股,以此带动“XX旅拍”的人气。

  五、提升我市婚纱摄影机构“旅拍”专业度。发挥行业组织职能作用,搭建XX与安徽,XX与中国其他旅拍企业的资源整合,提升“XX旅拍”产品运营、营销推广、客户服务等层面的专业度。

  六、组织以“XX旅拍”为主题的摄影大赛。联合中国人像摄影学会、省级摄影行业协会和大型摄影企业,共同举办以“XX旅拍”为主题的各类摄影活动,其中包括以全国各地方摄影行业组织名义,并以大赛和奖励的方式,邀请当地摄影企业组织新人推广“XX旅拍”。通过中国人像摄影学会邀请国家级人像摄影大师组织“XX旅拍”的创作大赛,在全国打响“XX旅拍”品牌。

篇三:社情民意信息案例精选

  

  2023年社情民意信息工作会议简报(精选5篇)

  2023年社情民意信息工作会议简报

  篇111月10日,浔阳区政协社情民意信息员培训暨工作会议召开。区政协主席范初芳,区政协副主席朱少芬、骆泽君,区政协秘书长龚前旺出席会议。

  此次培训特邀市政协文教卫体委员会主任潘浔作专题辅导。潘浔结合实际,对什么是政协社情民意信息,省、市级社情民意的动态和进展,如何撰写政协社情民意信息及自己近年来在政协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中的一些经验和体会等方面作了深入浅出的阐述,使与会委员受益匪浅。

  区政协主席范初芳在培训工作会上讲话。他说,反映社情民意工作是畅通履职平台的主要方法,是各位委员的履行职责的重要方式,是反映重要情况、提出意见和建议的重要渠道,是区政协机关和专委会的重要职责。他就如何提高反映社情民意能力和水平指出,要吃透上情,掌握下情,反映实情,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准确,要做到“准”,要讲究“新”,要力求“快”,要体现“深”,为建设实力、活力、魅力、和谐浔阳积极建言献策。

  培训工作会上,还为特邀信息员和信息员颁发了。通过此次学习,委员们感到,既提高了对社情民意信息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又了解和掌握了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的内容,更为今后做好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23年社情民意信息工作会议简报

  篇211月10日,江西省九江市浔阳区政协举行社情民意信息员培训暨工作会议,区政协主席范初芳出席并讲话,会议由朱少芬副主席主持,区政协副主席骆泽君及来自政协各专委会、各民主党派、工商联、街道政协联络处及有关社区的负责人共40余人参加了会议。

  培训邀请了市政协分管信息宣传工作的副秘书长、教文卫体委员会主任潘浔作专题辅导。通过培训,大家对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有了更深的认识,对于如何收集、编写、报送、反馈社情民意也有了全

  面的了解。

  范初芳指出,政协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是人民政协进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重要基础和关键环节,是一项政治性、政策性很强的工作,也是紧扣时代脉搏、富有挑战性的工作,各级政协都很重视,区委区政府也高度重视,人民群众也有要求。他希望大家提高认识,广泛反映,做到选题精准、内容真实,讲究新,力求快,体现深,努力开创政协社情民意信息工作新局面。

  会议还对15名特邀信息员、23名信息员颁发了《聘书》,宣读了《浔阳区政协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制度》《浔阳区政协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考核奖励办法》等。

  2023年社情民意信息工作会议简报

  篇3为通报反映社情民意信息情况,调动和鼓励广大政协委员和政协组成单位撰写社情民意信息的积极性,6日,石嘴山市政协召开社情民意信息工作会议。市政协主席陆军出席会议。

  会议邀请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协政研室主任朱立军对社情民意信息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讲解,表彰了9名优秀社情民意信息员。

  近年来,市政协高度重视社情民意信息工作,对政协委员、政协机关及政协组成单位有关人员进行培训,制定出台了《市政协社情民意等信息稿件考核暂行办法》,将社情民意信息作为内部考核、委员小组活动、委员履职的一项重要内容。20xx年以来,市政协把社情民意作为政协履职的重要工作,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市政协各专委会、各县区政协向市政协报送了大量有价值的社情民意信息,为市委、市政府体察民情,集中民智,科学决策,推动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陆军要求,广大政协委员和政协组成单位要提高认识,进一步增强反映社情民意信息的责任感;要规范严谨,努力提高反映社情民意信息的工作质量;要整合资源,形成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的整体合力,积极主动撰写社情民意信息,为市委、市政府科学决策提供参考,为推动“三大转型”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2023年社情民意信息工作会议简报

  篇44月25日下午,临汾市政协系统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暨“百名

  政协委员下基层”活动表彰会召开,临汾市政协主席乔成家,副主席梁若玉、谢碧玲、杨益民、刘淑芬、陈玉士、张成梁、杨忠华、杨安虎出席会议。

  4月25日下午,临汾市政协系统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暨“百名政协委员下基层”活动表彰会召开,临汾市政协主席乔成家,副主席梁若玉、谢碧玲、杨益民、刘淑芬、陈玉士、张成梁、杨忠华、杨安虎出席会议。

  梁若玉主持。

  会议通报了20xx年度全市政协系统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暨“百名政协委员下基层”活动的基本情况,并对其中的13个先进集体和52名先进个人,以及10篇“百名政协委员下基层”活动优秀、20篇优秀社情民意信息进行了表彰。

  乔成家在讲话中说,20xx年,我们在全省政协系统反映社情民意工作考评中取得了全省第二名的好成绩。尤其是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开展的“百名政协委员下基层”活动,围绕全市“四个年”战略部署,确定57个调研课题,组织引领委员们进农村、进社区、进厂矿、进学校,深入实地摸实情、办实事,形成了57篇内容丰富、建议可参的调研报告。乔成家代表市政协主席班子向各位政协委员一年来的辛勤工作表示感谢。

  乔成家强调,各位政协委员要把提高思想认识及反映社情民意作为作风建设的“试金石”;要认真总结经验,把反映社情民意作为展示委员才华的“大舞台”;要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使优质的社情民意信息成为政协履职的拳头产品,把反映社情民意工作与“百名政协委员下基层”及其他各项调研、视察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不断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取得新成效,努力为推进党政部门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开创临汾市弊革风清、富民强市新局面贡献智慧和力量。

  2023年社情民意信息工作会议简报

  篇54月15日,区政协召开社情民意信息工作会议,区政协主席管维镛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由区政协副主席吴根明主持。会议总结了

  20xx年区政协社情民意信息工作,并就进一步做好20xx年社情民意信息工作进行部署。

  管维镛指出,做好社情民意工作,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增强责任感。要注重调研,在“广深实”上下功夫,要广泛发动,广集民意,广聚智慧;要深入基层,深入调研、深入分析;要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管维镛强调,要完善机制,打造一支高素质的信息员队伍,了解最真实可靠的民声,及时高效地反映给政府和有关部门,为进一步完善各项工作建言献策。

  会议邀请市政协办公厅综合信息处副处长蔡正峰作辅导报告。

篇四:社情民意信息案例精选

  

  社情民意信息范文10篇(学习参考)关于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的建议

  乡村产业振兴,需要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我市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全覆盖工作中,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基础设施滞后,物流快递成本高;二是农特产品规模小,标准化、品牌化程度不高,龙头企业带动力不强;三是电商人才缺乏。运营推广、美工设计、市场分析和企业管理等方面人才普遍紧缺;四是融资制约较多。传统信贷服务难以适应电商的轻资产模式,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突出。建议:

  1.推进电商产业集聚发展。引进阿里、京东、苏宁等知名电商企业来我市建设电商产业园和大数据中心。坚持电商与物流产业协同发展,健全区县、乡镇、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可借鉴本省巢湖“三瓜公社”、浙江省丽水市遂昌“赶街”经营模式,引导农户、企业对接大的平台,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发展。

  2.组建电子商务协会。落实电子商务产业发展规划,引导企业抱团发展,互创商机,更好地实现人才、信息、技术的共享,实现价值拓展的最大化。

  3.加大电子商务创新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发挥职业学校教育优势,调整丰富专业设置,提升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契合度,加快培养适合当地电商发展的实用性人才。

  4.电子商务进农村不搞盲目扩张。要充分考虑本地资源、资产、物流等条件,推进农特产品生产和加工规模化,塑造提升区域公共品牌形象,促进“互联网+农产品”稳健可持续发展。

  关于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建议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是乡村振兴战略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是进一步激发农村发展活力和发展后劲的重要举措,但由于各地的实际情况和实施基础不同,农村集体产权改革进度不一,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集体产权底子不清影响清产核资工作。第一,原始档案不全。因时代久远,发现普遍存在原始档案缺失严重,登记与当时实际无法进行核实。第二,知情人变化较大。知情人病逝或外出的较多,对当时的实际情况无法全面掌握,导致集体资产被个人占用,有的资产多次承包流转,对资产的归属性出现了很大的争议,有的资产由于时间久远、原承包人过世等多种原因已经成为无主资产,如何登记争议较大。第三,遗漏情况较严重。一些没有登记造册的,如库潭、老旧房屋、机器设备(老茶厂等)、集体所有的地块和林地等隐性资产核查厘清不到位。

  二是经费不足制约工作开展。第一,开展清产核资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主要是摸底、核实、确认等过程复杂,这些工作不仅繁杂而且需要准确,工作量大,容易出现走过场的现象,导致清产核资基础性工作不扎实,为产权改革工作留下隐患。第二,档案平台建设及后续改革措施需要较大的建设资金支持。

  三是股权内部流转可能出现不畅。第一,出现有偿退出转让吸引力不强问题。若股权内部流转政策支持力度不大,吸引力不够,极有可能出现有平台无流转现象,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最终目的难以实现。第二,内部流转资金压力较大。许多已流转的资源、资产由经营者管理多年,投入资金相对较大,如出现意外情况需收回,大部分集体经济组织无力赎回,其他成员也无意出资购买,造成资产、资源浪费。第三,金融机构对农村集体产权不敢兴趣,绝大多数的村无经营

  性资产,向金融机构抵押贷款风险系数较高,金融机构在抵押、担保权方面有疑虑,推行较慢。建议:

  1.分级筹措资金。各级财政加大资金支持,统筹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农村集体产权改革,分级安排各项工作任务,扎实推进,确保达到预期效果。

  2.精心组织实施。一是健全机构。乡镇成立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办公室,组建业务指导队伍,负责培训工作人员,分片分村检查指导工作。二是强化协调。县级领导机构加强对其工作的调度,定期督导解决问题,有效推进工作。三是措施保障。县级出台产权改革一系列指导意见及后续保障措施,乡镇、村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精心组织实施。

  3.完善政策扶持。一是提高对农村集体资产股权改革政策的扶持力度。二是对因意外需要收回资产,而村级集体经济无能力、无资金回收的,可考虑探索金融机构参股,由金融机构持股参与经营。三是在政策层面上出台金融机构免责担保的相关政策。

  关于推进执法进小区的建议

  近年来,小区管理工作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由于执法功能未能进入小区,小区管理软而不力,安全隐患问题突出。

  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小区车辆管理问题。按照《XX市物业管理办法》第五十九条规定:“物业管理区域内车辆应在指定的停车位停放,不得影响其他车辆和行人的正常通行。对不按规定停放影

  响物业管理区域道路通行或者公共安全的,物业服务企业有权按合同和管理规约的约定要求公安部门进行处理,由此产生的费用由车

  主承担”。但在小区日常管理中,公安部门很难参与到小区车辆管理中。

  二是占用消防通道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第二十八条规定:“任何单位、个人不得损坏、挪用或者擅自拆除、停用消防设施、器材,不得埋压、圈占、遮挡消火栓或者占用防火间距,不得占用、堵塞、封闭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消防车通道。人员密集场所的门窗不得设置影响逃生和灭火救援的障碍物”。但因小区车辆日益增多,停车困难,占用消防通道十分普遍,物业管理困难。

  三是小区私拉电线问题。因柴间和车库数量有限,各小区尤其是高层建筑私拉电线电瓶车充电问题十分严重,极易引发火灾。2017年12月31日公安部发布《关于规范电动车停放充电加强火灾防范的通告》,但目前基本停留于宣传阶段,执法效果不明显。

  四是电梯日常维修保养问题。中心城区目前有54个小区涉及高层建筑,市政府于2014年制定出台《XX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电梯安全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黄政办﹝2014﹞6号),但因日常维保不到位,电梯零部件损耗快,电梯使用寿命大大缩短,更换电梯业主筹资分摊困难,部分小区电梯因安全问题无法正常运行直至关闭,矛盾十分突出。

  五是墙体脱落问题。2010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八十七条:从建筑物中抛掷物品或者从建筑物上坠落的物品造成他人损害,难以确定具体侵权人的,除能够证明自己不是侵权人的外,由可能加害的建筑物使用人给予补偿。在前期的摸底中,中心城区81个老旧小区存在建筑墙面、马头墙、屋檐瓦片等脱落情况,急需维修,消除安全隐患。老旧小区基本没有缴纳维修资金,按“谁受益,谁出资”、“谁所有,谁出资”的原则,需由产权人自己出资进行维修,但很难落实到位。为此,建议:

  一、修改制定《XX市物业管理办法》。根据《立法法》、《XX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立法程序规定》,修改制定《XX市物业管理办法》,并纳入市人大《2018-2020年立法规划建议项目》,增设执法进小区章节,明确小区内车辆违规停放、消防通道占用、私拉电线、电梯日常维修保养不到位、墙体脱落、高空抛物等行为的执法主体。

  二、加强部门协调沟通力度。住建部门要积极对接各执法部门,在全面摸底的基础上,针对各类问题,拟定重点,开展执法进小区试点工作,并逐步推开。

  三、加大宣传力度。通过物业公司、业委会、社区及各执法部门的广泛宣传,引导业主自觉遵守各项法律法规,共同维护小区安全。

  关于完善立法公开征求意见制度的建议

  《立法法》和《行政法规制定程序条例》对立法公开征求意见程序虽然作了制度规定,但现行立法公开征求意见时,效果非常不理想。不少法律法规缺少社会公众的关注,收集的公众意见数量非常少或者没有意见,甚至仅有的几条也对法案的完善无实质意义,未达到立法公开征求意见制度的目的。

  公众参与立法征求意见的积极性不高的主要原因:一是立法征求意见“重征集、轻处理”。意见得不到相应的回应和重视,严重挫伤了公众参与的积极性。二是公开征求意见缺乏制度保障。《立法法》对立法公开征求意见缺乏相应具体的操作程序,立法机关对法律法规草案是否公开具有自由裁量权。不公布的法案资料,制约公众知情,让公众无从提出意见。三是缺乏激励机制。虽然立法机关和媒体热情宣传,但由于社会公众的立法参与意识和民主权利意识不高,公众参

  与的预期效果反映平平。建议:

  1.完善公众有序参与立法制度。完善《立法法》对立法公开征求意见具体的操作程序,明确公众参与立法的范围、程序和方式、权利和义务,将公众的参与作为立法程序的必要环节,使公众参与做到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必要时赋予公众立法建议权。

  2.建立立法信息征求公开和回应制度。立法信息征求公开和回应,为公众和立法机关之间搭建沟通、互动的平台,利于公众及时反映意见和建议,对公众参与所提意见建议的采纳与不采纳的处理情况、处理理由等及时给予相应的回应,以增强公众立法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建立激励制度。公众参与立法,要付出一定的物力和精力,对采纳的意见建议给予参与者一定的精神鼓励,必要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如对食宿费、交通费、资料费等给予补助,以增强参与人的荣誉感和自豪感。

  关于在XX风景区率先降低门票价格的建议

  目前,XX风景区的门票价格是230元。这个价格与全国同类景区点相比,属于偏高的水平。为促进XX市旅游业有突破性发展,建议在XX风景区率先降低门票价格。主要有四个方面的理由。

  1.李克强总理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指出,要“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降低重点国有景区门票价格”。如果在XX风景区率先降低门票价格,势必在全国引起很大反响,掀起新一轮XX旅游的热潮,给我市全域旅游注入新的活力。

  2.2017年全市旅游接待5777万人次,总收入506亿元。其中XX风景区接待336万人次,门票收入5.43亿元。从数据上看,XX风景区的门票收入在全市旅游总收入中的占比很小。若降低门票价格,对

  我市直接旅游收入的影响微乎其微。相反,可以预见门票降价后游客数量大幅提升,旅游总体收入会有很大增长。

  3.国内旅游景区门票调整有正反两个范例:其一,杭州西湖景区取消门票后,游客大增,旅游收入不减反增。其二,湖南凤凰古城收取门票后,游客大减,旅游陷入困境,后被迫又取消门票。

  4.我市曾经尝试过对部分城市(杭州市及省内各市)市民免门票旅游促销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也积累了成功的经验。

  因此,综合考虑市场因素及接待能力,建议XX风景区旺季门票考虑降为100元左右,淡季门票全免。

  关于在全市开展徽州文献书目普查的建议

  徽州文化是我国三大地域文化之一,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程中,优秀传统文化的复兴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和民族复兴的标志之一,对于身处徽州文化核心区的黄山市来说,如何利用好祖先传承下来的优秀文化遗产为当今的经济文化建设服务就成为政府和全市人民共同关心的大事。一直以来,我市对徽州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研究都付出了艰辛的努

  力,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这是有目共睹的事实。但在徽州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利用过程中,各个不同的文化分支的保护和利用又存在差异,其中较为薄弱的环节就是对全市范围内各级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纪念馆、文化馆以及各部门的资料室等保存下来的徽州古籍书目的统计、整理和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这就让徽州文化的研究和利用产生了短板,不但影响到了我市经济文化建设,也对我市对外文化宣传和创建文明城市造成不利影响。为此,建议:

  一、编纂出版《黄山市古籍书目》。由文化主管部门牵头,组织

  徽州文化研究专家和学者对全市范围内各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文化馆、资料室、纪念馆等保存的徽州文化相关的古籍书目进行一次细致的盘梳,对古籍的年代、版本、作者、内容提要、价值、保存地点等进行认真登记和整理。在此基础上,编纂完成《黄山市古籍书目》并出版。《书目》的出版一方面让我们对市内所藏古籍有一个全盘的认识,也为我们发掘利用徽州文化遗产奠定文献基础,改变过去文化部门和个人单打独斗、各自为政的研究局面,让国内外更多的徽州文化研究者和爱好者有更多的机会了解徽州文化并为徽州文化的研究和传播贡献力量,无论是黄山市还是国内外,所有的研究成果都可以转化为我们可利用的资源。

  二、建立网络检索平台。在完成纸质《黄山市古籍书目》出版的基础上,利用黄山市图书馆的书目检索平台,将我市各部门所藏古籍特别是徽州文化典籍书目实现网上检索,并力争实现与中国国家图书馆等大型图书馆检索系统的联网,这样就更加有利于让世界范围内的学者和徽州文化爱好者了解徽州,认识黄山,并且能够通过网络对我市现存珍贵的族谱、著述等古籍进行初步了解,激发他们到藏书地点进行查阅,这也为我市保存的珍贵古籍资源的整理和利用在全国甚至世界范围内提供智力支持。

  三、以开放的心态保存文化遗产。各古籍藏书部门要出台明确的古籍阅览规定,为这些珍贵遗产的整理和利用提供必要的条件,不得以保护为由拒绝外单位查阅,这样不但会影响徽州文化的传承,更对这些古籍的整理、研究和利用带来障碍,没有任何一种文化因封闭而得以传承,古籍只有整理研究才能传承利用并实现更好地保存。

  关于整治占用公共停车位不文明行为的建议

  近年来,市中心城区规划了很多公共停车位,以满足市民日益增

  长的停车需求。但一些沿街商铺长期通过设置地锥、地锁和摆放各类杂物等手段将公共停车泊位据为己有。这些情况的出现,已严重影响了公共停车泊位临时周转功能的作用发挥,加剧了停车供需的矛盾,也是对广大市民享用公共资源权益的一种侵害。为此,针对长期占用公共停车位的不文明行为,建议有关部门:

  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联合开展集中整治行动,对违规占用公共停车位的商家与个人进行清理,对于不主动清除障碍物恢复原状的依法限期整改,或予以行政处罚。

  2.在中心城区主干道实行“网格化”管理,净化城市道路交通环境,释放停车资源,以维护我市良好的城市形象。

  关于重视村村通公路交通安全的建议

  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道路通达条件不断改善,各种农用运输车、拖拉机以及大大小小电动车每天频繁穿梭于其中,因而农村道路交通事故也随之频发。主要原因:一是广大村民交通安全意识淡薄;二是“村村通”公路大多路面狭窄、弯道坡道多;三是道路等级低,必要的警示标志标线缺失。建议:

  1.各级党委、政府必须高度重视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在认真分析评估,科学规划的基础上,狠抓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的热点和难点,加大投入,从根本上扭转当前农村道路交通安全隐患。

  2.依托“安全五小工程”建设推进农村道路安全隐患治理。公安交通管理部门一是要定期对全市的农村道路开展“地毯式”的排查,并将排查出的隐患路段及时书面函告相关职能部门,督促其整改到位。二是要充分运用“五小工程”完善“村村通”公路的交通安全设施,确保车辆通行安全。如在交叉路口设置黄闪灯和警示标志,在陡

  坡处增设减速带,在弯道处增设凸透镜,在临水临崖路段设立防护栏等。

  3.充分发挥公安交管部门的“参谋”作用,将服务和管理的“触角”延伸至农村公路的终端。在为各级人民政府管理好农村公路提供精准信息的同时,要加大对本辖区农村公路的巡查管控力度,力求做到“全天候”、“无盲区”的监管。

  4.充分发挥“一村一警”和“干部下乡”以及乡镇“两站两员”的作用,经常性地开展农村公路交通安全宣传活动,逐步提高广大村民的交通安全意识。

  关于重新核定中小学教师编制的建议

  据了解,中小学教师编制于2002年核定。现如今师资严重不足,已经成为制约义务教育健康发展的主要瓶颈。

  由于师资紧缺,“专业不对口”、“兼科”老师很多,体、音、美、计算机老师严重短缺,素质教育无从谈起,同时也出现了大量的“代课”教师。以屯溪区为例,全区各小学“代课”教师占教师总数的半壁江山,这些“代课”教师工作不稳定,工资待遇低,存在着思想不稳定、二次就业等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很难保证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建议:

  1.市政府成立由教育、编制、财政、发改等部门组成的联合调查组,对各地教师编制比例进行全面细致调研核实,重新核定编制数,并实行动态管理。对于因政策性原因缺编的地方,及时给予补充,尽快扭转这样一种局面。

  2.实行岗位编制预留制,为那些可能生育、生病、培训的教师提供替补。

  3.要充分考虑农村中小学生源分散、规模较小、成班率低等特点,合理并适当放宽编制标准,实行城区教师编制核定以学生总数为依据,农村教师编制核定以班级为依据。

  建议禁止公共浴室吸烟

  据了解,我市一些大众浴室的男浴池休息室经常是烟雾缭绕。吸香烟者不仅有浴客,还有浴室的工作人员,有的甚至在浴池中也抽起烟来,严重污染了公共场所。

  2011年5月卫生部修订实施《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明确“室内公共场所禁止吸烟”。为此,建议卫生管理部门:

  1.明确浴室等公共场所经营者责任。公共场所经营者应当在醒目的位置设置禁止吸烟的警语和标志,并配备专(兼)职人员对吸烟者进行劝阻。

  2.加强对浴室等公共场所经营的检查力度。对经营不规范的责任人,依据《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有关规定,依法责令停业整顿,直至吊销卫生许可证。

篇五:社情民意信息案例精选

  

  社情民意信息范文10篇(学习参考)关于加大力度解决农村停车难的建议

  在农村,“停车难”问题逐渐成为农村新的安全隐患和矛盾聚集点。原因是农村道路大多狭窄,村庄又缺少规划,特别是山区,住宅多建在山脚底或半山腰,周边空间狭小。建议:

  1.将农村停车场建设纳入村庄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因地制宜加以破解。

  2.停车场的选址避免占用基本农田,尽量利用村庄的闲置地和非建设用地,依法依规审批。

  3.停车场的建设切忌盲目贪大求洋,可利用村中零星土地,建设多个小型停车场,还可采取预控用地的方法,结合便民超市、村委会、活动中心等进行预控布置,实施“一场多用”。

  4.鼓励交通便利的农户,在新建房屋时,兴建架空层,多建停车库,村民采用购买服务的方式向其租赁停车位。

  关于加大乡镇工作人员补充招录力度的建议

  基层工作人员招录与培养直接关系到乡镇政府作用的发挥,直接影响到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近年来,市委市政府不断加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工作,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突出基层导向,加大向基层倾斜力度,基层干部队伍水平得到持续提高。今年年初,紫阳县政协就基层政府工作人员状况及存在的突出问题,在本县范围内开展了专题调研,从中发现基层编制和人员紧缺与发展需求之间的矛盾特别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行政编制十分紧缺。紫阳县现有人口35万,共有行政编制

  1502名,占比为4.3‰,是全省行政编制最紧缺的县。在脱贫攻坚中,每1名干部(含领导)平均包联贫困户35人;尤其17个镇行政编制605名,与各镇承担的工作量极不相适应。

  二、事业人员严重不足。全县有事业编制4504名,实有人员3996名,事业人员严重不足,远远不能满足工作需要。为维持正常运转,推进脱贫攻坚等工作,只能大量聘用临时人员,既保证不了人员素质,又增加了基层政府开支,加重了乡镇负担。

  三、乡镇干部青黄不接。全县机关干部平均年龄41.3岁,干部老龄化严重,存在断档现象,2018年预计退休机关干部166人;乡镇年轻人短缺,尤其是一些高水平、高技能的更少,目前30岁以下的副科领导不足5人。

  建

  议:

  一、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市编委按照人口数和工作任务动态调整行政编制,充实基层力量。当前,各级权责下沉基层,应按照人口数、工作任务等,对行政、事业编制等重新核定,进行动态调整。建立科学合理的工作考评体系和责任追究机制,严格依照法定职责明确各项工作的责任主体,充分发挥职能部门应有的作用。

  二、稳定招录人员。严格按招录计划分配,人员招录向基层部门倾斜,杜绝借调和截流。根据乡镇实际情况,考虑其工作量大和任务繁重的特点,在人员招聘时,应在编制限额内予以适当倾斜。在录用分配时,要严格按照招录计划进行分配,分到乡镇的工作人员,不得以任何理由任何形式截流或者借调。已被借调的人员,借调时间到期时必须回到原单位。同时,每年对乡镇人员编制情况进行核查,杜绝人岗不符、长期借调等现象发生,最大限度发掘和发挥现有基层人员的作用。

  三、创新人员招录渠道。公开招聘时拿出一定名额定向招聘,真正留住经验丰富能力突出的人才。在人员招聘录用时,建议拿出适当比例的名额,开辟专向聘用通道,给予工作时间较长经验丰富的临时人员一定的政策倾斜,使临时人员有机会转变为在编人员,既能刺激现有临时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又能留住真正的实用性人才。对于服务到一定年限、表现优秀而又未能考取正式人员的临时人员,可以适当提高福利待遇。

  四、创新基层薪资机制。提高乡镇工作人员的薪资待遇,提升人员工作积极性,考虑工作强度、任务难度、工作年限、工作能力等诸多因素,建立科学灵活的工资水平决定机制和增长机制,尤其是要加大对基层工作部门的倾斜力度,提高基层员工薪资水平和福利待遇。“对乡镇涉及公共服务领域的一些公益性岗位,可以采取“购买服务”方式解决,以钱养事”,既缓解机构编制压力,又减轻财政负担。

  五、完善干部成长培养机制。建立健全基层干部培养选拔工作机制,增强人员工作积极性,按照“培养在基层、锻炼在基层、使用在基层”的思路,在政治上、工作上、经济上让乡镇年轻干部吃“定心丸”,为年轻干部成长开辟绿色通道,使具有专业技术和高素质的人才愿意留在基层、扎根基层、服务基层。

  关于加强基层全科医生队伍建设的建议

  全科医生在基层为群众提供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健康教育及慢病管理等基本医疗一体化服务,被称为居民健康卫士和控制医疗费用支出的“守门人”。目前,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全科医生队伍建设,主要存在的问题:

  一是全科医生数量严重不足。距“2020年基本实现城乡每万名

  居民有2~3名合格的全科医生”目标差距较大,尤其是贫困山区卫生设施和健康资源严重不足。

  二是社会对全科医生的认识存在偏差。基层全科医生大多是从其他相关专业转岗而来,缺少全科医学专业知识系统学习和必要实践经验,群众对全科医生的诊疗水平缺少信任。

  三是订单定向培养政策落实不到位。一是对订单免费培养的医学生毕业后违约,缺乏有效制约机制;二是订单定向培养医学生毕业后,仍需进行三年全科住培,且工资由基层卫生院负担,造成其不愿意接纳订单定向培养生。建议:

  1.建立健全全科医生培养制度。县级综合医院要成为助理全科医生培训重点基地,市级及以上综合医院要独立设置全科医学科,成为全科医师培训基地,开展全科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并严格动态管理。同时,政府要加大对全科医生培养专项补助经费投入力度,支持全科医师培养,并向贫困山区重点倾斜。

  2.创新全科医生使用、晋升和激励机制。建立全科医生职称晋升相对独立评审体系,注重考核工作业绩和能力,增加基层全科医生高级专业技术岗位比例。完善全科医生的人事薪酬制度和激励考评机制,采取特殊津贴、岗位补贴等提高其工资待遇,解决基层留得住和吸引高水平全科医生问题。

  3.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建立健全各类对口支援制度和培训双向交流机制,实施城市对口支援农村卫生工程,缓解基层医疗卫生人才短缺矛盾。通过医联体真正做到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三级医院带二级医院,二级医院带乡镇卫生院,确保双向转诊、分级诊疗执行,带动帮助培养基层全科医生。

  4.大力推进订单定向免费培养政策。鼓励本地贫困生签约本地

  订单免费定向大专层次全科医生培养,参照大学生村官做法,每年确定一定数量乡镇卫生院聘(录)用编制,面向社会公开考录,作为乡镇卫生院驻村医生,造就扎根农村、服务农民的基层全科医生队伍,同时做好保障工作,让基层卫生院留住人才。对经培训合格全科医生(含助理)到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工作的,实行“县管乡用”、“乡管村用”,同时加大对订单定向免费培养违约者处罚力度。

  关于加强农村环境整治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建议

  长期以来,农村环境污染一直是困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如农村环境“脏、乱、差”的现象在一些地方长期存在;生活垃圾乱堆乱放和生活污水乱排现象普遍;工业污染逐步向农村转移等,这些问题严重危及到农村饮用水和农产品的安全,阻碍了美丽乡村的健康发展。加强农村环境污染治理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需引起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建议:

  1.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农民环境保护意识。要改变农民群众长期形成的不良生活习惯并非一朝一夕,需要长期的宣传、引导和管理。为此必须充分利用宣传栏、村村响广播、横幅、网络、手机等多种方式,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宣传,提高农村的环保意识,引导农民积极参与环境整治行动,培养健康文明的生产生活方式,努力营造“清洁家园、人人有责”的环保氛围。

  2.落实目标责任,建立农村环保长效机制。建立目标考核机制,建议将农村环境保护和综合整治纳入各级领导干部目标责任中。在乡、村、组三级建立乡(镇)长、村主任、组长负责的农村环保责任机制,细化任务,加强检查,确保责任落实。同时强化督查制度,定期督查,综合评比,严格落实问责制,促使农村生态环境保护走上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轨道。

  3.加大治理力度,全面开展农村环境整治。重点抓好水污染治理、饮用水源保护、固体废弃物治理、人畜粪便污染治理和综合利用,对污染和破坏农村环境的违法行为依法查处。针对集镇街道、学校、河流等重点区域和问题突出地区开展集中整治,着力解决危害农民群众身体健康、影响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的突出环境问题。

  4.调结构促升级,强力控制村镇企业污染。努力贯彻落实“十三五”规划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加强产业结构升级。首先要严格控制重污染企业和落后产能向农村转移,坚决堵住污染向农村转移的渠道,杜绝新的污染源向农村扩散。其次要因地制宜,发展循环经济,减少污染源,最大限度地实现农业生产资源的综合利用。

  关于加强普惠性学前教育的建议

  基层委员反映,我市推进学前教育发展中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特别是农村地区民办幼儿教育问题突出。一是基础设施不佳。农村民办幼教点和幼儿园大多是利用私房或租赁场地,教学空间狭窄,卫生、安全、游乐等设施欠缺。二是安全隐患不少。存在食品留样不坚持、玩具消毒不定时、教职工体检和幼儿健康检查不健档等。三是队伍素质不高。农村幼儿园教师基本无编制,普遍存在学历不达标、综合素质不高、教职员工数量不足等。建议:

  1.要提高重视程度,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把学前教育作为一项重点民生工程来抓,进一步均衡城乡学前教育资源,认真落实教育普惠性均衡发展政策,着力构建以政府投入为主、民办投入为辅的办园模式。

  2.要多项措施并举,不断强化幼师队伍建设。加大师资调配力度,妥善解决教师待遇问题,健全幼师培训体系,加快建立一支师德高尚、热爱儿童、业务精良、结构合理的幼儿教师队伍。

  3.要规范办园行为,切实加大科学管理力度。对幼教点、看护点要实行分类指导,加强督导检查和常态化管理,逐步提升幼儿保教水平。同时,要充分发挥好省市一类园的示范引领作用,不断增加优质的学前教育资源,满足市民特别是山区百姓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

  关于加强我市中小学体育教育的建议

  近年来,我市各级各类学校认真贯彻中央关于“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的部署要求,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把体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学校体育工作取得显著进展,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得到明显提升,但全市学校体育仍然是整个教育工作的薄弱环节,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思想重视不够。个别管理部门和学校存在“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的现象,把抓好学校体育工作与提高教育质量对立起来;还有个别甚至在迎接检查或参加活动时弄虚作假。二是工作力度不够。部分学校没有建立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管理机制;特色体育学校数量较少,体育特长生没能得以更好的培养。三是工作保障不力。部分学校对体育教师的工作总量、质量没有形成有效的评价激励机制,对学生的体育锻炼情况和身体素质情况的评价不准确;部分学校体育教师数量不足、质量不高,待遇低,工作状态不够积极;个别县(区)、学校经费投入不足,体育器材配备、开发、使用管理机制不健全;一些学校体育活动场地狭小、不标准、不平整,甚至有安全隐患。

  为做好学校体育工作,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提几点建议:

  一要进一步落实管理部门责任。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关于加强学校体育、增强学生体质的要求,督促落实中小学生体育课时和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常态化开展,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锻炼意识和运动习惯;坚持评估公告制度,严格执行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关于体育工作的评估标准和办法;继续坚持体育中考成绩分析公告制度,促进学校体育工作的均衡发展。

  二要进一步提升体育教学质量。加强学校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加大经费投入,确保运动场地符合国家标准,完善体育设施器材购买、管理、使用机制;加强体育教师队伍培训;建设一批体育特色学校,招聘优秀的体育教师或教练,招收体育特长生,针对每个学生不同的兴趣和身体条件从小进行专项培养训练;所有比赛均评选“先进个人”并颁发荣誉证书,调动学生参加运动的积极性,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三要进一步强化体育督导评估。设立表彰制度,对学校体育工作和体育教师在单项和年度体育工作的表现进行评比,对成绩突出的进行表彰;健全体育工作评价体系,充分发挥全面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导向作用,考核区域、学校教育工作时,对无故挤占体育课、不落实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的评优评先“一票否决”。

  关于将XX传统文化纳入中小学素质教育的建议

  从小接受本地文化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有利于孩子增加对家乡的认知度和自豪感,也有利于地方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建议:

  1.科学编制地方文化教材。将“本地传统文化教育”纳入全市中小学教育的长期规划之中。聘请市、区有关专家成立本地文化教材编

  制小组,针对学年段特点编制小学和初中地方文化教材。

  2.创新地方文化教育形式。将地方文化相关内容与语文、道德法治、科技常识等课程有机结合起来,将名人名事、先贤智慧融入教学当中,真正让地方优秀文化滋养每个学生的心灵。

  3.培养地方文化传承人。将地方文化纳入教师校本培训课程中,在市内开展有关XX传统文化示范课、观摩课等,让本地教师真正成为XX文化遗产的保护者、传承者。

  4.营造地方文化氛围。在各校园内设立XX文化、乡土文化的“文化墙”、“文化走廊”等,让学生沐浴着家乡浓厚的文化而成长,树立“文化自信”。

  5.组织地方文化研学游。在学校开展研学游活动,每年一到两次组织学生到市内旅游文化研学基地学习体验,感受地方文化魅力。

  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市地标保护产品开发利用的建议

  目前止,虽然我市已拥有近10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以下简称地标产品),但与其他地区相比存在明显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品牌意识不强。不少企业未认识到地标产品对拉动地区经济发展的作用,使用标志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不高。比如休宁县的五城茶干,其地标产品保护范围包括五城镇、商山乡、山斗乡、岭南乡、海阳镇、万安镇、齐云山镇、鹤城乡等8个乡镇,但使用地标专用标志的仅黄山旅游集团佳龙绿色食品有限公司等个别企业;休宁县的松萝茶和五城米酒保护区域均涵盖全县21个乡镇,但使用松萝茶地标专用标志的企业仅黄山市松萝有机茶叶开发有限公司1家,而使用五城米酒地标专用标志的也仅有为数不多的几家企业。二是龙头企业不多,联盟松散,品牌效益没有得到充分彰显。三是宣传的深度和广度不够,存

  在“养在深闺人不识”。

  如何将我市的地标产品资源优势、品牌优势转化为像五常大米、阳澄湖大闸蟹等这些早已深入人心的地标产品一样,发挥应有的经济优势和竞争优势。建议:

  1.加强对地标产品获准保护后的后续管理。积极组织开展监督检查,严肃查处假冒、伪造、冒用或未按规定印制专用标志等违法违规行为,维护地标产品的特色质量和声誉。

  2.加强对地标产品的宣传力度。通过广播电视、网络、新媒体等渠道,广泛宣传地理标志保护制度,及时公布获保产品的地域范围、合法生产企业等相关信息;鼓励和支持相关企业组织和参与各类推介活动,加深消费者对地理标志的了解和认知,扩大地标产品影响力,提升产品知名度。

  3.加强对地标产品保护和使用的政策引导。将地标产品的保护工作纳入政府经济发展规划和年度目标任务。如在土地使用、银行信贷、税收等方面实行优惠政策,扶持龙头企业和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做大做强地标产品,激励区域内的微小企业使用地标产品标志,进一步提升使用地标产品专用标志的积极性。

  关于科学合理开发利用低丘缓坡资源的若干政策意见建议

  黄山市低丘缓坡(坡度6度以上25度以下)资源丰富。科学合理开发利用低丘缓坡资源,是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深化土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效保护土地的重要举措。为有效缓解土地供需紧张矛盾,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多赢目标,建议呼吁省级层面学习借鉴浙江省做法,尽快出台以下优化开发利用低丘缓坡资源政策意见:

  一、实行“多规合一”、精细用地。编制低丘缓坡开发利用保护专项规划,统筹落实低丘缓坡开发区域所涉及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环境功能区划,以及低丘缓坡综合开发利用、生态保护、水土保护、林地保护利用、地质灾害防治等规划的相互衔接。休闲度假、旅游观光等建设项目单独选址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乡建设用地扩展边界外的,可以使用规划新增建设用地预留指标申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落实方案;选址在城乡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外的,可依据经市、县(市)政府批准的项目选址论证报告或控制性详细规划,划定项目建设用地红线,出具规划设计条件。

  二、实行点状布局、垂直开发。项目区内建设用地布局应依山顺势、错落有致、间距适宜。建设用地原则上按建筑落地面积进行开发。对未纳入建设用地开发的,可作为生态保留用地。对交通便利、紧邻城镇周边、纳入城镇建设用地开发的区块,可以实行单个地块开发,也可以实行点状布局多个地块组合开发。对结合异地搬迁、美丽乡村建设等工作,通过规划引导纳入村庄建设的区块,可以实行点状或带状布局多个地块组合开发。对充分依托山林自然风景资源,进行生态(农业)旅游、休闲度假等项目开发的区块,可以实行点状布局多个地块组合开发。

  三、实行征转分离、分类管理。对开发项目区内建设占用的土地,按照建多少、转多少的原则,依法办理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手续(单独组件,实行专项管理),按建设用地管理。对生态保留用地,可根据项目开发需要,在严格控制用地范围和规模的前提下,依法办理土地征收手续(不得涉及永久基本农田),按国有农用地管理;或依法办理集体土地流转手续,仍按集体农用地管理。对符合农村道路建设条件的,可以纳入农村道路用地管理;符合林道建设条件的,可以纳

  入林业生产设施用地管理。

  四、实行点面结合、差别供地。开发建设项目实行项目区供地,项目区为单个地块的,按建设地块单个供地;项目区为多个地块的,按建设地块组合供地。项目区内建设地块用途符合划拨用地目录的,可以按划拨方式供地;经营性用地须严格按照公开方式出让。对已办理土地征收手续的生态保留用地,由市、县(市)政府授权有关部门以租赁方式与项目业主单位签订使用合同并依法依规明确使用限制条件;对不实施土地征收的生态保留用地,由村集体经济组织以流转方式与项目业主单位签订使用合同并依法依规明确使用限制条件。对项目区内的规划建设,应按照建设生态型村镇的要求,严格控制建设层高和密度。

  五、实行以宗确权、一证多地。对项目为单个地块供地的,以地块为宗地进行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对项目为多个地块组合供地的,以各地块为宗地进行土地确权登记,可按项目内各地块的不同规划用途或产权管理需要,核发一宗地一证书或多宗地一证书。除法律法规、土地出让合同或市、县(市)政府批准文件规定外,不得将项目内各地块进行分割转让或抵押登记。对办理只征收不转用的生态保留用地,可参照国有农用地的登记要求,依据市、县(市)政府批准(授权)文件确定的主体、用途等进行土地确权登记发证。

  关于盘活乡村宅基地和闲置资源的建议

  随着农村人口进城打工安家,乡村不少地方出现“空巢”,宅基地、房产等资源闲置问题突出。如何变乡村资源为资产,实现产业兴旺、乡村振兴,同时满足城里人到乡村养老养生、休闲度假,参与发展绿色产业的需求?

  目前,由于涉及“产权壁垒”和风险,承租方、旅居者担心权益

  得不到保障,不敢投身投资于房屋、村庄改造和新农村建设。加之,在土地集体所有和农村人口“一户一宅”的政策格局下,农户也不敢出售闲置宅基地和房产。建议政府有关部门:研究出台引导鼓励规范民宿经济、旅居产业、城乡融合发展的相关法规政策,在宅基地、房产、林地“三权分置”和经营权有偿转让方面,开辟一条阳光的、具体的、有边界的绿色通道。也可考虑成立村集体经济主导控股的“农发公司”,一手托住农民,一手牵着城里人,通过“资源整合,股份合作,连股连心”,共建共享社会主义新农村。

篇六:社情民意信息案例精选

  

  社情民意信息范文10篇(学习参考)关于加强基层全科医生队伍建设的建议

  全科医生在基层为群众提供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健康教育及慢病管理等基本医疗一体化服务,被称为居民健康卫士和控制医疗费用支出的“守门人”。目前,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全科医生队伍建设,主要存在的问题:

  一是全科医生数量严重不足。距“2020年基本实现城乡每万名居民有2~3名合格的全科医生”目标差距较大,尤其是贫困山区卫生设施和健康资源严重不足。

  二是社会对全科医生的认识存在偏差。基层全科医生大多是从其他相关专业转岗而来,缺少全科医学专业知识系统学习和必要实践经验,群众对全科医生的诊疗水平缺少信任。

  三是订单定向培养政策落实不到位。一是对订单免费培养的医学生毕业后违约,缺乏有效制约机制;二是订单定向培养医学生毕业后,仍需进行三年全科住培,且工资由基层卫生院负担,造成其不愿意接纳订单定向培养生。建议:

  1.建立健全全科医生培养制度。县级综合医院要成为助理全科医生培训重点基地,市级及以上综合医院要独立设置全科医学科,成为全科医师培训基地,开展全科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并严格动态管理。同时,政府要加大对全科医生培养专项补助经费投入力度,支持全科医师培养,并向贫困山区重点倾斜。

  2.创新全科医生使用、晋升和激励机制。建立全科医生职称晋升相对独立评审体系,注重考核工作业绩和能力,增加基层全科医生高级专业技术岗位比例。完善全科医生的人事薪酬制度和激励考

  评机制,采取特殊津贴、岗位补贴等提高其工资待遇,解决基层留得住和吸引高水平全科医生问题。

  3.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建立健全各类对口支援制度和培训双向交流机制,实施城市对口支援农村卫生工程,缓解基层医疗卫生人才短缺矛盾。通过医联体真正做到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三级医院带二级医院,二级医院带乡镇卫生院,确保双向转诊、分级诊疗执行,带动帮助培养基层全科医生。

  4.大力推进订单定向免费培养政策。鼓励本地贫困生签约本地订单免费定向大专层次全科医生培养,参照大学生村官做法,每年确定一定数量乡镇卫生院聘(录)用编制,面向社会公开考录,作为乡镇卫生院驻村医生,造就扎根农村、服务农民的基层全科医生队伍,同时做好保障工作,让基层卫生院留住人才。对经培训合格全科医生(含助理)到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工作的,实行“县管乡用”、“乡管村用”,同时加大对订单定向免费培养违约者处罚力度。

  关于加强农村环境整治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建议

  长期以来,农村环境污染一直是困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如农村环境“脏、乱、差”的现象在一些地方长期存在;生活垃圾乱堆乱放和生活污水乱排现象普遍;工业污染逐步向农村转移等,这些问题严重危及到农村饮用水和农产品的安全,阻碍了美丽乡村的健康发展。加强农村环境污染治理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需引起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建议:

  1.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农民环境保护意识。要改变农民群众长期形成的不良生活习惯并非一朝一夕,需要长期的宣传、引导和管理。为此必须充分利用宣传栏、村村响广播、横幅、网络、手机等多种方式,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宣传,提高农村的环保意识,引导农民积

  极参与环境整治行动,培养健康文明的生产生活方式,努力营造“清洁家园、人人有责”的环保氛围。

  2.落实目标责任,建立农村环保长效机制。建立目标考核机制,建议将农村环境保护和综合整治纳入各级领导干部目标责任中。在乡、村、组三级建立乡(镇)长、村主任、组长负责的农村环保责任机制,细化任务,加强检查,确保责任落实。同时强化督查制度,定期督查,综合评比,严格落实问责制,促使农村生态环境保护走上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轨道。

  3.加大治理力度,全面开展农村环境整治。重点抓好水污染治理、饮用水源保护、固体废弃物治理、人畜粪便污染治理和综合利用,对污染和破坏农村环境的违法行为依法查处。针对集镇街道、学校、河流等重点区域和问题突出地区开展集中整治,着力解决危害农民群众身体健康、影响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的突出环境问题。

  4.调结构促升级,强力控制村镇企业污染。努力贯彻落实“十三五”规划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加强产业结构升级。首先要严格控制重污染企业和落后产能向农村转移,坚决堵住污染向农村转移的渠道,杜绝新的污染源向农村扩散。其次要因地制宜,发展循环经济,减少污染源,最大限度地实现农业生产资源的综合利用。

  关于加强普惠性学前教育的建议

  基层委员反映,我市推进学前教育发展中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特别是农村地区民办幼儿教育问题突出。一是基础设施不佳。农村民办幼教点和幼儿园大多是利用私房或租赁场地,教学空间狭窄,卫生、安全、游乐等设施欠缺。二是安全隐患不少。存在食品留样不

  坚持、玩具消毒不定时、教职工体检和幼儿健康检查不健档等。三是队伍素质不高。农村幼儿园教师基本无编制,普遍存在学历不达标、综合素质不高、教职员工数量不足等。建议:

  1.要提高重视程度,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把学前教育作为一项重点民生工程来抓,进一步均衡城乡学前教育资源,认真落实教育普惠性均衡发展政策,着力构建以政府投入为主、民办投入为辅的办园模式。

  2.要多项措施并举,不断强化幼师队伍建设。加大师资调配力度,妥善解决教师待遇问题,健全幼师培训体系,加快建立一支师德高尚、热爱儿童、业务精良、结构合理的幼儿教师队伍。

  3.要规范办园行为,切实加大科学管理力度。对幼教点、看护点要实行分类指导,加强督导检查和常态化管理,逐步提升幼儿保教水平。同时,要充分发挥好省市一类园的示范引领作用,不断增加优质的学前教育资源,满足市民特别是山区百姓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

  关于加强我市中小学体育教育的建议

  近年来,我市各级各类学校认真贯彻中央关于“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的部署要求,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把体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学校体育工作取得显著进展,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得到明显提升,但全市学校体育仍然是整个教育工作的薄弱环节,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思想重视不够。个别管理部门和学校存在“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的现象,把抓好学校体育工作与提高教育质量对立起来;还有个别甚至在迎接检查或参加活动时弄虚作假。二是工作力度不够。部分学校没有建立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管理机制;

  特色体育学校数量较少,体育特长生没能得以更好的培养。三是工作保障不力。部分学校对体育教师的工作总量、质量没有形成有效的评价激励机制,对学生的体育锻炼情况和身体素质情况的评价不准确;部分学校体育教师数量不足、质量不高,待遇低,工作状态不够积极;个别县(区)、学校经费投入不足,体育器材配备、开发、使用管理机制不健全;一些学校体育活动场地狭小、不标准、不平整,甚至有安全隐患。

  为做好学校体育工作,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提几点建议:

  一要进一步落实管理部门责任。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关于加强学校体育、增强学生体质的要求,督促落实中小学生体育课时和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常态化开展,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锻炼意识和运动习惯;坚持评估公告制度,严格执行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关于体育工作的评估标准和办法;继续坚持体育中考成绩分析公告制度,促进学校体育工作的均衡发展。

  二要进一步提升体育教学质量。加强学校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加大经费投入,确保运动场地符合国家标准,完善体育设施器材购买、管理、使用机制;加强体育教师队伍培训;建设一批体育特色学校,招聘优秀的体育教师或教练,招收体育特长生,针对每个学生不同的兴趣和身体条件从小进行专项培养训练;所有比赛均评选“先进个人”并颁发荣誉证书,调动学生参加运动的积极性,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三要进一步强化体育督导评估。设立表彰制度,对学校体育工作和体育教师在单项和年度体育工作的表现进行评比,对成绩突出的进行表彰;健全体育工作评价体系,充分发挥全面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导向作用,考核区域、学校教育工作时,对无故挤占体育课、不落实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的评优评先“一票否决”。

  关于将XX传统文化纳入中小学素质教育的建议

  从小接受本地文化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有利于孩子增加对家乡的认知度和自豪感,也有利于地方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建议:

  1.科学编制地方文化教材。将“本地传统文化教育”纳入全市中小学教育的长期规划之中。聘请市、区有关专家成立本地文化教材编制小组,针对学年段特点编制小学和初中地方文化教材。

  2.创新地方文化教育形式。将地方文化相关内容与语文、道德法治、科技常识等课程有机结合起来,将名人名事、先贤智慧融入教学当中,真正让地方优秀文化滋养每个学生的心灵。

  3.培养地方文化传承人。将地方文化纳入教师校本培训课程中,在市内开展有关XX传统文化示范课、观摩课等,让本地教师真正成为XX文化遗产的保护者、传承者。

  4.营造地方文化氛围。在各校园内设立XX文化、乡土文化的“文化墙”、“文化走廊”等,让学生沐浴着家乡浓厚的文化而成长,树立“文化自信”。

  5.组织地方文化研学游。在学校开展研学游活动,每年一到两次组织学生到市内旅游文化研学基地学习体验,感受地方文化魅力。

  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市地标保护产品开发利用的建议

  目前止,虽然我市已拥有近10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以下简称地标产品),但与其他地区相比存在明显的不足。主要表现在:

  一是品牌意识不强。不少企业未认识到地标产品对拉动地区经济发展的作用,使用标志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不高。比如休宁县的五城茶干,其地标产品保护范围包括五城镇、商山乡、山斗乡、岭南乡、海阳镇、万安镇、齐云山镇、鹤城乡等8个乡镇,但使用地标专用标志的仅黄山旅游集团佳龙绿色食品有限公司等个别企业;休宁县的松萝茶和五城米酒保护区域均涵盖全县21个乡镇,但使用松萝茶地标专用标志的企业仅黄山市松萝有机茶叶开发有限公司1家,而使用五城米酒地标专用标志的也仅有为数不多的几家企业。二是龙头企业不多,联盟松散,品牌效益没有得到充分彰显。三是宣传的深度和广度不够,存在“养在深闺人不识”。

  如何将我市的地标产品资源优势、品牌优势转化为像五常大米、阳澄湖大闸蟹等这些早已深入人心的地标产品一样,发挥应有的经济优势和竞争优势。建议:

  1.加强对地标产品获准保护后的后续管理。积极组织开展监督检查,严肃查处假冒、伪造、冒用或未按规定印制专用标志等违法违规行为,维护地标产品的特色质量和声誉。

  2.加强对地标产品的宣传力度。通过广播电视、网络、新媒体等渠道,广泛宣传地理标志保护制度,及时公布获保产品的地域范围、合法生产企业等相关信息;鼓励和支持相关企业组织和参与各类推介活动,加深消费者对地理标志的了解和认知,扩大地标产品影响力,提升产品知名度。

  3.加强对地标产品保护和使用的政策引导。将地标产品的保护工作纳入政府经济发展规划和年度目标任务。如在土地使用、银行信贷、税收等方面实行优惠政策,扶持龙头企业和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做大做强地标产品,激励区域内的微小企业使用地标产品标志,进一步

  提升使用地标产品专用标志的积极性。

  关于科学合理开发利用低丘缓坡资源的若干政策意见建议

  黄山市低丘缓坡(坡度6度以上25度以下)资源丰富。科学合理开发利用低丘缓坡资源,是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深化土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效保护土地的重要举措。为有效缓解土地供需紧张矛盾,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多赢目标,建议呼吁省级层面学习借鉴浙江省做法,尽快出台以下优化开发利用低丘缓坡资源政策意见:

  一、实行“多规合一”、精细用地。编制低丘缓坡开发利用保护专项规划,统筹落实低丘缓坡开发区域所涉及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环境功能区划,以及低丘缓坡综合开发利用、生态保护、水土保护、林地保护利用、地质灾害防治等规划的相互衔接。休闲度假、旅游观光等建设项目单独选址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乡建设用地扩展边界外的,可以使用规划新增建设用地预留指标申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落实方案;选址在城乡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外的,可依据经市、县(市)政府批准的项目选址论证报告或控制性详细规划,划定项目建设用地红线,出具规划设计条件。

  二、实行点状布局、垂直开发。项目区内建设用地布局应依山顺势、错落有致、间距适宜。建设用地原则上按建筑落地面积进行开发。对未纳入建设用地开发的,可作为生态保留用地。对交通便利、紧邻城镇周边、纳入城镇建设用地开发的区块,可以实行单个地块开发,也可以实行点状布局多个地块组合开发。对结合异地搬迁、美丽乡村建设等工作,通过规划引导纳入村庄建设的区块,可以实行点状或带状布局多个地块组合开发。对充分依托山林自然风景资源,进行生态

  (农业)旅游、休闲度假等项目开发的区块,可以实行点状布局多个地块组合开发。

  三、实行征转分离、分类管理。对开发项目区内建设占用的土地,按照建多少、转多少的原则,依法办理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手续(单独组件,实行专项管理),按建设用地管理。对生态保留用地,可根据项目开发需要,在严格控制用地范围和规模的前提下,依法办理土地征收手续(不得涉及永久基本农田),按国有农用地管理;或依法办理集体土地流转手续,仍按集体农用地管理。对符合农村道路建设条件的,可以纳入农村道路用地管理;符合林道建设条件的,可以纳入林业生产设施用地管理。

  四、实行点面结合、差别供地。开发建设项目实行项目区供地,项目区为单个地块的,按建设地块单个供地;项目区为多个地块的,按建设地块组合供地。项目区内建设地块用途符合划拨用地目录的,可以按划拨方式供地;经营性用地须严格按照公开方式出让。对已办理土地征收手续的生态保留用地,由市、县(市)政府授权有关部门以租赁方式与项目业主单位签订使用合同并依法依规明确使用限制条件;对不实施土地征收的生态保留用地,由村集体经济组织以流转方式与项目业主单位签订使用合同并依法依规明确使用限制条件。对项目区内的规划建设,应按照建设生态型村镇的要求,严格控制建设层高和密度。

  五、实行以宗确权、一证多地。对项目为单个地块供地的,以地块为宗地进行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对项目为多个地块组合供地的,以各地块为宗地进行土地确权登记,可按项目内各地块的不同规划用途或产权管理需要,核发一宗地一证书或多宗地一证书。除法律法规、土地出让合同或市、县(市)政府批准文件规定外,不得将项目内各

  地块进行分割转让或抵押登记。对办理只征收不转用的生态保留用地,可参照国有农用地的登记要求,依据市、县(市)政府批准(授权)文件确定的主体、用途等进行土地确权登记发证。

  关于盘活乡村宅基地和闲置资源的建议

  随着农村人口进城打工安家,乡村不少地方出现“空巢”,宅基地、房产等资源闲置问题突出。如何变乡村资源为资产,实现产业兴旺、乡村振兴,同时满足城里人到乡村养老养生、休闲度假,参与发展绿色产业的需求?

  目前,由于涉及“产权壁垒”和风险,承租方、旅居者担心权益得不到保障,不敢投身投资于房屋、村庄改造和新农村建设。加之,在土地集体所有和农村人口“一户一宅”的政策格局下,农户也不敢出售闲置宅基地和房产。建议政府有关部门:研究出台引导鼓励规范民宿经济、旅居产业、城乡融合发展的相关法规政策,在宅基地、房产、林地“三权分置”和经营权有偿转让方面,开辟一条阳光的、具体的、有边界的绿色通道。也可考虑成立村集体经济主导控股的“农发公司”,一手托住农民,一手牵着城里人,通过“资源整合,股份合作,连股连心”,共建共享社会主义新农村。

  关于切实保障农民土地流转权益的建议

  当前,我市农村的土地流转多采用“长期出租、固定租金、按年支付”的模式,业主在取得土地经营权后,大多发展休闲观光农业,个别项目面临自然风险、市场风险、技术风险、经营风险,导致企业生产经营的不确定性增大。近日,根据部分委员反映,市政协研究室深入恩阳区三河场镇青山村、九镇乡包树梁村调研土地流转项目促农

  增收情况,发现一些业主流转土地后,项目选择单一,产业实施存在隐患。为引导各地业主因地制宜发展优势产业,保障农民合法权益,切实增加农民收入,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一、设立流转准入条件

  土地流转增加了农民收入,但土地流转后,业主“圈地”现象、项目“非农化”倾向不可避免地存在,农民失去了土地使用权,随之失去的还有土地的社会保障功能,必然会对一些农民形成“挤出”效应,特别是对无一技之长且年龄较大的农民“挤出”效应更加明显。因此,乡(镇)和村两委对业主的引导、监管责任不可缺位,应对土地流转设立准入条件,进一步完善信息发布、申请交易、价格评估、前置审核、合同签订、产权变更等流转程序。在引进业主时,需对经营项目科学论证,避免品种单一、同质化竞争等现象,引导业主培育壮大农副产品精深加工等下游产业链项目,更多地促成农民就地务工,推动农业全面可持续发展。

  二、强化涉农保险保障

  农业生产受自然条件影响大,如遇较重自然灾害,对业主则可能带来毁灭性打击,导致流转人经营失败,进而影响相关农户的权益保障。建议乡(镇)和村两委及有关部门,一是加强涉农保险知识特别是农业政策性保险的宣传力度,引导业主积极参加各类涉农保险,降低农业经营风险;二是加大涉农保险扶持力度,充分利用保险化解业主面临的自然风险;三是保险机构要从降低投保费用、增加险种、适当提高理赔效率等方面切实提高保险服务水平、服务质量。

  三、建立流转退出机制

  由于业主与农户是按“长期出租、固定租金、按年支付”的模式签订流转合同,一旦业主出现经营困难,导致土地闲置和撂荒,不能

  按时支付租金,农户及村社没有必要的手段和措施督促业主履行合同。应尽快建立土地流转合同备案制度,以便各级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动态掌握土地流转情况,科学合理制定相应流转政策;建立健全土地流转保证金制度,业主在流转土地时,应按流转面积向村社集体缴纳一定金额的保证金,当业主出现经营困难不能履行合同时,村社集体可根据合同让其退出,并用保证金支付土地租金,确保农户权益;加快建立流转退出机制,当业主的经营意愿改变时,可按退出机制有序退出。

  关于全面推进易地扶贫搬迁拆旧复垦的建议

  我市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存在农户住进新居,老房未拆旧复垦的问题。究其原因:一是生产生活相关设施配套不全或布局不合理,如没有设计猪圈、牛圈等附属设施或分布在聚居点两端不方便,村民耕种的土地离新居远,生产半径大。二是村民受传统思想的制约,存在保住老宅风水和叶落归根的思想,尤其有过世后还要回老宅边土葬等观念,有抵触情绪。三是有的农户认为拆旧补助标准不高,要求提高补偿,影响拆旧建新进度。四是拆旧复垦推进合力与监督考核有待加强。

  按照国家易地扶贫搬迁政策要求,必须严格执行农民住房用地“一户一宅”,实现拆旧复垦,有效增加耕地面积,为此建议:

  一是科学合理布局聚居点。按照规模适度,组团式布局,宜聚则聚、宜散则散的原则布局聚居点,尊重传统习惯,保证生产生活附属设施齐全方便,同时充分考虑农民的生产生活半径,尽可能减少聚居成本。

  二是加大宣传解释力度。发挥乡镇主体作用,调动村两委积极性,广泛宣传拆旧复垦政策,学习借鉴拆旧复垦工作先进村的经验做法,协调纠纷矛盾,化解村民乡愁,革新思想观念,让农户认识到必须坚决执行拆旧政策,主动支持、参与拆旧。

  三是合理制定拆旧补助政策。县区政府要以切实维护农民利益为前提,对已制定的拆旧补助政策进行动态评估,对确实偏低且明显不适应经济发展水平的补助标准进行合理调整。

  是强化监督考核,形成攻坚合力。县区强化统筹协调,大力推进纠纷调解、机械拆除、人工拆除、高效复垦工作。扶贫、国土资源、财政等部门将此项工作列入重点监督检查内容,并将各乡镇易地扶贫搬迁拆旧复垦工作纳入年度绩效目标进行考核,强力推动易地扶贫搬迁拆旧复垦工作全面完成。

篇七:社情民意信息案例精选

  

  社情民意信息案例精选5篇

  【篇一】

  近年来,农村公路建设高速发展,在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和促进城乡经济融合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但随之而来的是交通安全事故高发,近30%的重特大交通事故发生在农村公路,这个令人触目惊心的数据背后,更多的是我们对农村公路安全的关注。当前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存在的突出问题:一是落后观念与交通安全相冲突。很多农村群众缺乏基本的道路安全常识,邻里亲戚互助的传统理念也与现代交通文明存在冲突,本来承载人数有限制的客车、微型车,基于互帮互助的理念挤挤也要多坐几个,甚至运货的车如果空着出行也会被邻里亲戚要求坐人。公路上争先恐后、你追我赶、随意穿梭的现象司空见惯。此外农村公路车辆各类混杂。近些年来,电动三轮车在农村快速普及,但是这类电动车极易酿成交通事故,尤其是农村青年飙摩托车时常酿成惨祸。二是部分农村公路安全系数低,部分公路设计不合理。交通事故多发的农村路段,基本都是急弯、陡坡、长下坡、临水、临崖等危险路段。农村公路一些路口、转弯处的建筑物也是造成交通事故的“元凶”,常常因为遮挡驾驶员的视线、挤占公路缓冲带引发交通事故。三是农村公路养护主体不明确、责任不落实、养护资金缺少稳定渠道等问题,使农村公路处于“无人管、没钱养”的境地。随着农村公路使用频率的增加,硬化路面的严重破损,路面等级下降,部分路段存在难以通行甚至中断的状况,安全标志、附属工程不完善等现象不同程度存在。

  为此建议:

  一、要着力完善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体制。必须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明确各级责任,制定农村公路养护质量评定标准和与之相配套的奖惩机制;县级政府要认真落实农村公路养护的责任主体,负责筹集农村公路养护资金,并将农村公路养护工作纳入年度工作考核目标。要组建农村公路专业养护工队伍,落实日常养护人员,明确责任,确保有路必养。

  二、要着力提高群众交通安全意识。农村群众文化水平相对偏低,加之交通安全知识普及不够,许多人对交通法规知之甚少,诸如一边开车一边打电

  话、人车争到抢行等陋习普遍存在,加之不少驾驶员没有通过正规培训,驾驶水平低,违章行车、抗拒执法等现象时有发生。相关部门要消除农村交通安全隐患,必须抓住“人”这个关键。破除侥幸心理,强化安全意识。

  三、要着力整治农村公路交通安全秩序。受经济条件限制,大多数农民购买的是价格相对便宜、效能相对较低的机动车或二手车、报废车,车辆车况参差不齐,且有的只购买、不上牌照,只开车,不办证。而酒后驾驶、超速驾驶、疲劳驾驶、驾驶摩托车不戴头盔等情况甚为普遍。相关部门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增加农村公路交通执法力量,加大执法力度,切实改善农村地区交通安全现状,有效减少和遏制农村公路交通事故的频发,确保群众出行安全。

  【篇二】

  第一,加强对养老服务体系和养老产业的科学研究和顶层设计。全州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提上重要议事日程,建议由州政府分管领导牵头,组织政府相关部门和专家学者成立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和课题研究小组,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对相关养老产业发展现状、重点和突破口进行研究,从发展定位、战略、规划和产业重点、方向等问题出发进行顶层设计。

  第二,尽早出台xx州养老服务和养老产业发展的政策体系。为促进xx彝州养老产业的有序、快速发展,建议州委、州政府在充分借鉴国内外服务养老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基础上,根据我州实际,研究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政策体系,从财政资金投入、土地供给、机构落户、人才引进培养、基础设施建设、物业管理收费和税收优惠等方面制定相应的支持、奖励和激励政策。同时,采取政府主导、市场参与的方式,拓宽筹资渠道,鼓励民营资本进入养老产业,推动社会力量成为养老服务业发展的主体,形成良好的孵化、培育、发展和竞争环境。

  第三,科学制定《xx州“十三五”养老体系建设发展战略规划》。为加快推进养老体系建设,依托自身区位及民族文化旅游资源优势,抢占养老产业发展的高点,使我州在养老产业发展方面走在全省前列,制定具有科学性、前瞻

  性和可操作的发展战略规划显得极为重要。建议对全州老龄化现状、养老产业发展情况进行科学调查的基础上,明确养老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建设重点、建设内容、推进阶段、优惠政策、保障机制和主要抓手等。

  第四,开展面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和养老产业发展的宣传培训。建议由州政府牵头,以xx州技师学院为依托,对全州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分管领导,各县市分管领导开展系统的业务培训,让相关部门负责人正确地了解发展养老产业的重要意义,系统地学习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和养老产业的专业知识,为全面推进养老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的理论与方法。

  第五,构建推进养老产业发展的产品研发设计公共平台。在“互联网+”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连接各行各业,使产业发生深刻变革甚至脱胎换骨的新形势下,建议按照“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管理、专业化服务”方针,建立养老产品研发设计公共平台,将xx养老产业产品、品牌、服务体系输出到全省,乃至全国各地。

  【篇三】

  当前,国家大力实施区域发展战略,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给我州招商引资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为此建议:

  一、整合资源,在节约集约发展上下功夫。一是对企业自身原因造成项目未开工且达到法律规定期限的,依法及时收回土地使用权。二是对无法按照土地出让合同和投资约定开发的用地,或企业虽投产但产出水平偏低的,可采取协商方式有偿回购土地使用权。三是采取措施鼓励企业利用存量工业用地建设高标准厂房,提高现有工业用地土地利用率。四是鼓励和引进有实力的企业与本地企业兼并重组,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五是通过开展区域合作,实现跨县域异地园区共建、承接产业整体转移。六是充分利用科技创业电子商务孵化器、写字楼等,积极对接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引进生物医药、科技服务型和科技创新型企业,实现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共同发展。

  二、精准招商,在引进重点产业上求实效。一是精确定位主导产业和主导产品。围绕国家鼓励发展的重点产业,结合xx州实际,确立主导产业,围绕主导产业链条,进一步细分主导产品,明晰招商方向。二是主动对接龙头企业。

  按照细化的主导产业和主导产品,建立行业前30强目标企业库,按产业分类分解到相关单位、产业招商小组进行对接,明确对接任务,强化对接考核,提高招商实效。三是务实开展以商招商。建立健全企业联系制度、企业家座谈会制度,加强与我州重点企业联系,及时摸排重点企业上下游配套企业、合作伙伴的投资线索,积极引进产业链上关键企业,不断完善重点产业链条。四是加强项目源头控制和过程管理。对拟签约项目产业类型、用地、税收、环保等进行综合评估、评价,确定引进的项目符合我州重点产业发展目录、符合环保要求、综合效益高,严把项目准入关。

  三、优化环境,在服务企业发展上创举措。一是优化政务环境。推广设立县市招商引资帮办服务中心,细化招商引资帮办服务清单,强化招商帮办服务督查,切实为招商引资项目在证照办理、审批、建设、验收等环节提供优质、高效的政务服务。二是营造成长环境。积极引进和培育研发设计、第三方物流、融资租赁、信息技术服务、节能环保服务、检验检测认证、电子商务、商务咨询、服务外包、售后服务、人力资源服务和品牌建设等生产性服务企业,为企业提升品牌和形象、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拓展销售渠道、迅速做大做强等方面提供良好的服务支持。

  四、打造队伍,在专业招商水平上有提高。一是加强队伍建设。各县市、产业园区、经济开发区等应加强一线招商力量,配强懂招商会招商的精干招商队伍。各县市招商部门专职为企业开展帮办服务。二是加强招商培训。培训内容更侧重产业内容、产业结构、产业关联、产业政策等,使招商人员熟悉产业和政策,招商水平更加专业化。三是加强招商考评。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招商绩效考评机制和激励机制,充分调动招商人员的积极性。

  【篇四】

  治贫先重教,发展教育是减贫、脱贫的根本之举。近期,武定县政协组织部分政协委员深入狮山镇、猫街镇、万德镇、田心乡、武定县职业中学进行调研,广泛听取意见,收集社情民意。针对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实施教育扶贫开发提出如下建议:

  一、斩断贫困链条,扶贫必扶智。应将智力帮扶放在首位,深入推进教育

  精准扶贫工作。对我州的贫困地区要加强各类师资队伍建设,加快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大力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发挥高中阶段教育和高等教育作用,促进教育公平,积极推进教育扶贫。

  二、加大对贫困地区教育的扶持。通过提升贫困地区基础教育水平,支持贫困地区发展教育,加大贫困生资助力度,保证家庭贫困学生就学,开展贫困生职业学历教育等,帮扶贫困群众实现稳步脱贫。要建立上下联动、多部门合力推进的教育扶贫机制,通过教育扶贫提高贫困家庭孩子的成才率,改变孩子的生活和命运,有效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提升贫困地区、贫困家庭、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从根本上消除贫困。

  三、重视职业教育,既“输氧”又“造血”。职业教育不仅是我州产业转型、经济腾飞的翅膀,职业教育作为一项重大民生工程,要让其发挥为贫困地区“输氧”“造血”脱贫的重要作用。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在从粗放式扶贫向精准扶贫转变过程中,要发挥好职业教育的重要作用。在贫困地区高中教育以重点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为主,通过中等职业教育重点发展来普及贫困地区高中阶段的教育,通过职业教育尤其是中等职业教育,让贫困地区的孩子能够获得脱贫致富的技能,提高脱贫致富的能力。一是全面推行“9+3”中职免费教育。建议从2017年起,利用好全州的中专、职高、技校的资源,对未被普通高中录取的初中毕业生在接受9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继续享受3年免费中等职业教育,让所有孩子掌握一技之长,实现精准扶贫“上学一人、就业一个、脱贫一家”。二是职业教育发展与“十三五”发展需求相结合。要结合我州及各县市“十三五”一二三产业发展的需求,培养出一大批新型农民和能在二三产业就业的技术技能人才。三是全力推进终身学习制。加大成人职业教育的力度,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学制短、成本低、技术强、就业好、回报高的优势,结合我州再就业和外出务工或返乡农民工就业培训工程,优化专业布局,强化专业内涵,打造专业特色,以智扶贫培养专业化的人才,服务我州经济发展,实现家庭脱贫。

  【篇五】

  在当前“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食品药品安全面临更多新挑战,食品安

  全问题的发生及信息的传播变得更加复杂。食品的安全性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民众对食品安全的信任度仍然存在较大提升空间。随着当前共享经济蓬勃发展,家庭厨房式的外卖餐饮、网络代购药品外卖搭上顺风车,网络市场生意红火。目前,APP“美团”xx版上已有来自全州九县一市的上千家私厨。当记者通过网络点单,其中一家火锅店却没有提供合规的卫生、生产许可证;同样,仅以微信朋友圈代购为例,国外知名药品、食品网络代购交易越来越频繁,除却精美的产品说明和包装图片,代购方并不能提供相应合法合规的产品质量、售后认证。

  在虚拟的场所如何对网络销售食品药品进行质量监管呢?据xx州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介绍,目前,我州网络食品药品趋势主要可概括为四点:第一,食品安全形势总体向好,但仍处于安全事件的高发期。第二,网络食品监管仍需加大力度。第三,网络食品安全信息泛滥,食品安全风险信息交流机制亟须健全。第四,互联网交易的良性引导和教育功能欠缺。当前,对于微信等手机应用软件上出现的家庭餐馆、食品药品代购外卖形式的出现,国内对此并没有法律界定,但在越来越广泛的网络交易在现实生活中却存在着很大的风险。针对网络外卖食品安全监管,结合xx实际,提出如下建议,以期促进互联网经营食品药品的监督管理,共同保护群众餐桌上的民生。

  一、根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于2016年10月施行的《网络食品安全违法行为查处办法》规定,按照《云南省食品药品行政处罚程序规定实施细则》(试行)中第十五条、十六条的规定要求,督促有实体店并通过互联网从事食品经营的生产、经营者,提供全面详细的证照、具有可现场登录申请人网站、网页或网店等功能的设备设施;无实体门店经营的互联网食品经营者应当具有与经营的食品品种、数量相适应的固定的食品经营场所,贮存场所视同食品经营场所,提供全面详细的证照、具有可现场登录申请人网站、网页或网店等功能的设备设施。

  二、对网络食品药品开展长期的、持久的监管检工作,建议食品药品相关监管部门扩大抽检人员的范围,加大由专业人员持特种设备严格按照抽检流程进行抽样检查工作力度,采取调取网络交易的技术监测、记录资料,以及组织工作人员进入当事人网络食品交易场所实施现场检查的方式,对外卖网络交易

  的食品进行抽样检验;询问有关当事人,调查其从事网络食品交易行为的相关情况;查阅、复制当事人的交易数据、合同、票据、账簿以及其他相关资料,最大限度保护群众的饮食用药安全。

  三、强化属地监管责任,责成工商、食药监、工信委、交通运输等部门集中开展网上巡查和“飞行检查”,在对全州从事互联网食品、药品信息,以及交易服务、物流的企业进行全面摸底的基础上,要求相关企业按程序履行互联网食品药品信息审查员的审查职责,加大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

  四、加大进一步加大食品药品监管成效、案件查办、安全知识、消费预警、诚信企业、优质品牌的正面报道力度。围绕党委、政府出台实施的重要条例、规章制度、重要举措和专项整治,以及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通过召开新闻发布会、新闻通气会和门户网站、政务微博、微信公众账号、新闻客户端等渠道,及时发布信息,增强新闻发布的时效性和广泛性,提高监管工作的透明度,增强人民群众消费信心,营造了食品安全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

篇八:社情民意信息案例精选

  

  社情民意信息范文10篇(学习参考)关于加强我市中小学体育教育的建议

  近年来,我市各级各类学校认真贯彻中央关于“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的部署要求,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把体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学校体育工作取得显著进展,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得到明显提升,但全市学校体育仍然是整个教育工作的薄弱环节,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思想重视不够。个别管理部门和学校存在“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的现象,把抓好学校体育工作与提高教育质量对立起来;还有个别甚至在迎接检查或参加活动时弄虚作假。二是工作力度不够。部分学校没有建立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管理机制;特色体育学校数量较少,体育特长生没能得以更好的培养。三是工作保障不力。部分学校对体育教师的工作总量、质量没有形成有效的评价激励机制,对学生的体育锻炼情况和身体素质情况的评价不准确;部分学校体育教师数量不足、质量不高,待遇低,工作状态不够积极;个别县(区)、学校经费投入不足,体育器材配备、开发、使用管理机制不健全;一些学校体育活动场地狭小、不标准、不平整,甚至有安全隐患。

  为做好学校体育工作,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提几点建议:

  一要进一步落实管理部门责任。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关于加强学校体育、增强学生体质的要求,督促落实中小学生体育课时和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常态化开展,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锻炼意识和运动习惯;坚持评估公告制度,严格执行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关于体育工作的评估标准和办

  法;继续坚持体育中考成绩分析公告制度,促进学校体育工作的均衡发展。

  二要进一步提升体育教学质量。加强学校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加大经费投入,确保运动场地符合国家标准,完善体育设施器材购买、管理、使用机制;加强体育教师队伍培训;建设一批体育特色学校,招聘优秀的体育教师或教练,招收体育特长生,针对每个学生不同的兴趣和身体条件从小进行专项培养训练;所有比赛均评选“先进个人”并颁发荣誉证书,调动学生参加运动的积极性,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三要进一步强化体育督导评估。设立表彰制度,对学校体育工作和体育教师在单项和年度体育工作的表现进行评比,对成绩突出的进行表彰;健全体育工作评价体系,充分发挥全面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导向作用,考核区域、学校教育工作时,对无故挤占体育课、不落实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的评优评先“一票否决”。

  关于将XX传统文化纳入中小学素质教育的建议

  从小接受本地文化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有利于孩子增加对家乡的认知度和自豪感,也有利于地方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建议:

  1.科学编制地方文化教材。将“本地传统文化教育”纳入全市中小学教育的长期规划之中。聘请市、区有关专家成立本地文化教材编制小组,针对学年段特点编制小学和初中地方文化教材。

  2.创新地方文化教育形式。将地方文化相关内容与语文、道德法治、科技常识等课程有机结合起来,将名人名事、先贤智慧融入教学当中,真正让地方优秀文化滋养每个学生的心灵。

  3.培养地方文化传承人。将地方文化纳入教师校本培训课程中,在市内开展有关XX传统文化示范课、观摩课等,让本地教师真正成为XX文化遗产的保护者、传承者。

  4.营造地方文化氛围。在各校园内设立XX文化、乡土文化的“文化墙”、“文化走廊”等,让学生沐浴着家乡浓厚的文化而成长,树立“文化自信”。

  5.组织地方文化研学游。在学校开展研学游活动,每年一到两次组织学生到市内旅游文化研学基地学习体验,感受地方文化魅力。

  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市地标保护产品开发利用的建议

  目前止,虽然我市已拥有近10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以下简称地标产品),但与其他地区相比存在明显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品牌意识不强。不少企业未认识到地标产品对拉动地区经济发展的作用,使用标志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不高。比如休宁县的五城茶干,其地标产品保护范围包括五城镇、商山乡、山斗乡、岭南乡、海阳镇、万安镇、齐云山镇、鹤城乡等8个乡镇,但使用地标专用标志的仅黄山旅游集团佳龙绿色食品有限公司等个别企业;休宁县的松萝茶和五城米酒保护区域均涵盖全县21个乡镇,但使用松萝茶地标专用标志的企业仅黄山市松萝有机茶叶开发有限公司1家,而使用五城米酒地标专用标志的也仅有为数不多的几家企业。二是龙头企业不多,联盟松散,品牌效益没有得到充分彰显。三是宣传的深度和广度不够,存在“养在深闺人不识”。

  如何将我市的地标产品资源优势、品牌优势转化为像五常大米、阳澄湖大闸蟹等这些早已深入人心的地标产品一样,发挥应有的经济优势和竞争优势。建议:

  1.加强对地标产品获准保护后的后续管理。积极组织开展监督

  检查,严肃查处假冒、伪造、冒用或未按规定印制专用标志等违法违规行为,维护地标产品的特色质量和声誉。

  2.加强对地标产品的宣传力度。通过广播电视、网络、新媒体等渠道,广泛宣传地理标志保护制度,及时公布获保产品的地域范围、合法生产企业等相关信息;鼓励和支持相关企业组织和参与各类推介活动,加深消费者对地理标志的了解和认知,扩大地标产品影响力,提升产品知名度。

  3.加强对地标产品保护和使用的政策引导。将地标产品的保护工作纳入政府经济发展规划和年度目标任务。如在土地使用、银行信贷、税收等方面实行优惠政策,扶持龙头企业和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做大做强地标产品,激励区域内的微小企业使用地标产品标志,进一步提升使用地标产品专用标志的积极性。

  关于科学合理开发利用低丘缓坡资源的若干政策意见建议

  黄山市低丘缓坡(坡度6度以上25度以下)资源丰富。科学合理开发利用低丘缓坡资源,是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深化土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效保护土地的重要举措。为有效缓解土地供需紧张矛盾,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多赢目标,建议呼吁省级层面学习借鉴浙江省做法,尽快出台以下优化开发利用低丘缓坡资源政策意见:

  一、实行“多规合一”、精细用地。编制低丘缓坡开发利用保护专项规划,统筹落实低丘缓坡开发区域所涉及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环境功能区划,以及低丘缓坡综合开发利用、生态保护、水土保护、林地保护利用、地质灾害防治等规划的相互衔接。休闲度假、旅游观光等建设项目单独选址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乡建

  设用地扩展边界外的,可以使用规划新增建设用地预留指标申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落实方案;选址在城乡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外的,可依据经市、县(市)政府批准的项目选址论证报告或控制性详细规划,划定项目建设用地红线,出具规划设计条件。

  二、实行点状布局、垂直开发。项目区内建设用地布局应依山顺势、错落有致、间距适宜。建设用地原则上按建筑落地面积进行开发。对未纳入建设用地开发的,可作为生态保留用地。对交通便利、紧邻城镇周边、纳入城镇建设用地开发的区块,可以实行单个地块开发,也可以实行点状布局多个地块组合开发。对结合异地搬迁、美丽乡村建设等工作,通过规划引导纳入村庄建设的区块,可以实行点状或带状布局多个地块组合开发。对充分依托山林自然风景资源,进行生态(农业)旅游、休闲度假等项目开发的区块,可以实行点状布局多个地块组合开发。

  三、实行征转分离、分类管理。对开发项目区内建设占用的土地,按照建多少、转多少的原则,依法办理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手续(单独组件,实行专项管理),按建设用地管理。对生态保留用地,可根据项目开发需要,在严格控制用地范围和规模的前提下,依法办理土地征收手续(不得涉及永久基本农田),按国有农用地管理;或依法办理集体土地流转手续,仍按集体农用地管理。对符合农村道路建设条件的,可以纳入农村道路用地管理;符合林道建设条件的,可以纳入林业生产设施用地管理。

  四、实行点面结合、差别供地。开发建设项目实行项目区供地,项目区为单个地块的,按建设地块单个供地;项目区为多个地块的,按建设地块组合供地。项目区内建设地块用途符合划拨用地目录的,可以按划拨方式供地;经营性用地须严格按照公开方式出让。对已办

  理土地征收手续的生态保留用地,由市、县(市)政府授权有关部门以租赁方式与项目业主单位签订使用合同并依法依规明确使用限制条件;对不实施土地征收的生态保留用地,由村集体经济组织以流转方式与项目业主单位签订使用合同并依法依规明确使用限制条件。对项目区内的规划建设,应按照建设生态型村镇的要求,严格控制建设层高和密度。

  五、实行以宗确权、一证多地。对项目为单个地块供地的,以地块为宗地进行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对项目为多个地块组合供地的,以各地块为宗地进行土地确权登记,可按项目内各地块的不同规划用途或产权管理需要,核发一宗地一证书或多宗地一证书。除法律法规、土地出让合同或市、县(市)政府批准文件规定外,不得将项目内各地块进行分割转让或抵押登记。对办理只征收不转用的生态保留用地,可参照国有农用地的登记要求,依据市、县(市)政府批准(授权)文件确定的主体、用途等进行土地确权登记发证。

  关于盘活乡村宅基地和闲置资源的建议

  随着农村人口进城打工安家,乡村不少地方出现“空巢”,宅基地、房产等资源闲置问题突出。如何变乡村资源为资产,实现产业兴旺、乡村振兴,同时满足城里人到乡村养老养生、休闲度假,参与发展绿色产业的需求?

  目前,由于涉及“产权壁垒”和风险,承租方、旅居者担心权益得不到保障,不敢投身投资于房屋、村庄改造和新农村建设。加之,在土地集体所有和农村人口“一户一宅”的政策格局下,农户也不敢出售闲置宅基地和房产。建议政府有关部门:研究出台引导鼓励规范民宿经济、旅居产业、城乡融合发展的相关法规政策,在宅基地、房产、林地“三权分置”和经营权有偿转让方面,开辟一条阳光的、具

  体的、有边界的绿色通道。也可考虑成立村集体经济主导控股的“农发公司”,一手托住农民,一手牵着城里人,通过“资源整合,股份合作,连股连心”,共建共享社会主义新农村。

  关于切实保障农民土地流转权益的建议

  当前,我市农村的土地流转多采用“长期出租、固定租金、按年支付”的模式,业主在取得土地经营权后,大多发展休闲观光农业,个别项目面临自然风险、市场风险、技术风险、经营风险,导致企业生产经营的不确定性增大。近日,根据部分委员反映,市政协研究室深入恩阳区三河场镇青山村、九镇乡包树梁村调研土地流转项目促农增收情况,发现一些业主流转土地后,项目选择单一,产业实施存在隐患。为引导各地业主因地制宜发展优势产业,保障农民合法权益,切实增加农民收入,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一、设立流转准入条件

  土地流转增加了农民收入,但土地流转后,业主“圈地”现象、项目“非农化”倾向不可避免地存在,农民失去了土地使用权,随之失去的还有土地的社会保障功能,必然会对一些农民形成“挤出”效应,特别是对无一技之长且年龄较大的农民“挤出”效应更加明显。因此,乡(镇)和村两委对业主的引导、监管责任不可缺位,应对土地流转设立准入条件,进一步完善信息发布、申请交易、价格评估、前置审核、合同签订、产权变更等流转程序。在引进业主时,需对经营项目科学论证,避免品种单一、同质化竞争等现象,引导业主培育壮大农副产品精深加工等下游产业链项目,更多地促成农民就地务工,推动农业全面可持续发展。

  二、强化涉农保险保障

  农业生产受自然条件影响大,如遇较重自然灾害,对业主则可能带来毁灭性打击,导致流转人经营失败,进而影响相关农户的权益保障。建议乡(镇)和村两委及有关部门,一是加强涉农保险知识特别是农业政策性保险的宣传力度,引导业主积极参加各类涉农保险,降低农业经营风险;二是加大涉农保险扶持力度,充分利用保险化解业主面临的自然风险;三是保险机构要从降低投保费用、增加险种、适当提高理赔效率等方面切实提高保险服务水平、服务质量。

  三、建立流转退出机制

  由于业主与农户是按“长期出租、固定租金、按年支付”的模式签订流转合同,一旦业主出现经营困难,导致土地闲置和撂荒,不能按时支付租金,农户及村社没有必要的手段和措施督促业主履行合同。应尽快建立土地流转合同备案制度,以便各级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动态掌握土地流转情况,科学合理制定相应流转政策;建立健全土地流转保证金制度,业主在流转土地时,应按流转面积向村社集体缴纳一定金额的保证金,当业主出现经营困难不能履行合同时,村社集体可根据合同让其退出,并用保证金支付土地租金,确保农户权益;加快建立流转退出机制,当业主的经营意愿改变时,可按退出机制有序退出。

  关于全面推进易地扶贫搬迁拆旧复垦的建议

  我市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存在农户住进新居,老房未拆旧复垦的问题。究其原因:一是生产生活相关设施配套不全或布局不合理,如没有设计猪圈、牛圈等附属设施或分布在聚居点两端不方便,村民耕种的土地离新居远,生产半径大。二是村民受传统思想的制约,存在保住老宅风水和叶落归根的思想,尤其有过世后还要回老宅边土葬等观念,有抵触情绪。三是有的农户认为拆旧补

  助标准不高,要求提高补偿,影响拆旧建新进度。四是拆旧复垦推进合力与监督考核有待加强。

  按照国家易地扶贫搬迁政策要求,必须严格执行农民住房用地“一户一宅”,实现拆旧复垦,有效增加耕地面积,为此建议:

  一是科学合理布局聚居点。按照规模适度,组团式布局,宜聚则聚、宜散则散的原则布局聚居点,尊重传统习惯,保证生产生活附属设施齐全方便,同时充分考虑农民的生产生活半径,尽可能减少聚居成本。

  二是加大宣传解释力度。发挥乡镇主体作用,调动村两委积极性,广泛宣传拆旧复垦政策,学习借鉴拆旧复垦工作先进村的经验做法,协调纠纷矛盾,化解村民乡愁,革新思想观念,让农户认识到必须坚决执行拆旧政策,主动支持、参与拆旧。

  三是合理制定拆旧补助政策。县区政府要以切实维护农民利益为前提,对已制定的拆旧补助政策进行动态评估,对确实偏低且明显不适应经济发展水平的补助标准进行合理调整。

  是强化监督考核,形成攻坚合力。县区强化统筹协调,大力推进纠纷调解、机械拆除、人工拆除、高效复垦工作。扶贫、国土资源、财政等部门将此项工作列入重点监督检查内容,并将各乡镇易地扶贫搬迁拆旧复垦工作纳入年度绩效目标进行考核,强力推动易地扶贫搬迁拆旧复垦工作全面完成。

  关于推进餐厨垃圾集中回收无害化处理的建议

  作为国际旅游城市黄山市的中心城区,餐饮业十分发达,数百家

  饭店、酒楼、餐馆,加上几十所学校和机关食堂,每天都会产生大量的餐厨垃圾。据了解,这些餐厨垃圾绝大多数是被私人收走用来喂猪或提炼地沟油,部分随城市生活垃圾一起处理或直接排入下水道。因餐厨垃圾可能含有各类病体,直接喂猪不仅导致猪的肉质变差,还极易引起人畜共患疾疫;非法炼制地沟油可能导致地沟油重回餐桌,直接危害公众身体健康;倒入下水道或随城市生活垃圾丢弃,则容易造成管道堵塞,污染水体,滋生蝇虫,污染和破坏环境。建议:

  1.建立餐厨垃圾专业回收处理机构。由政府有关部门牵头,通过购买服务、ppp等形式,引进或组建专业化、规模化、一条龙的餐厨垃圾处理企业,统一集中回收餐厨垃圾。通过添加微生物发酵等技术进行无害化处理,实现资源化利用。

  2.出台管理办法。借鉴浙江、上海等地经验和做法,结合实际制定出台《黄山市餐厨垃圾处理管理办法》,对餐厨垃圾的收集、运输、处理和再生利用等做出规定,明确禁止使用餐厨废弃物直接喂养牲畜;对擅自将餐厨垃圾提供给规定以外的单位和个人收运、处置等行为进行处罚。

  3.加大扶持力度。对餐饮经营者征收餐厨垃圾处理费的同时,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对餐厨垃圾回收处理企业按餐厨垃圾回收量予以适当的补贴。

  关于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的建议

  乡村产业振兴,需要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我市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全覆盖工作中,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基础设施滞后,物流快递成本高;二是农特产品规模小,标准化、品牌化程度不高,龙头企业带动力不强;三是电商人才缺乏。运营推广、美工设计、市场分析和企业管理等方面人才普遍紧缺;四是融资制约较多。传统信

  贷服务难以适应电商的轻资产模式,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突出。建议:

  1.推进电商产业集聚发展。引进阿里、京东、苏宁等知名电商企业来我市建设电商产业园和大数据中心。坚持电商与物流产业协同发展,健全区县、乡镇、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可借鉴本省巢湖“三瓜公社”、浙江省丽水市遂昌“赶街”经营模式,引导农户、企业对接大的平台,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发展。

  2.组建电子商务协会。落实电子商务产业发展规划,引导企业抱团发展,互创商机,更好地实现人才、信息、技术的共享,实现价值拓展的最大化。

  3.加大电子商务创新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发挥职业学校教育优势,调整丰富专业设置,提升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契合度,加快培养适合当地电商发展的实用性人才。

  4.电子商务进农村不搞盲目扩张。要充分考虑本地资源、资产、物流等条件,推进农特产品生产和加工规模化,塑造提升区域公共品牌形象,促进“互联网+农产品”稳健可持续发展。

  关于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建议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是乡村振兴战略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是进一步激发农村发展活力和发展后劲的重要举措,但由于各地的实际情况和实施基础不同,农村集体产权改革进度不一,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集体产权底子不清影响清产核资工作。第一,原始档案不全。因时代久远,发现普遍存在原始档案缺失严重,登记与当时实际无法进行核实。第二,知情人变化较大。知情人病逝或外出的较多,对当时的实际情况无法全面掌握,导致集体资产被个人占用,有的资产多

  次承包流转,对资产的归属性出现了很大的争议,有的资产由于时间久远、原承包人过世等多种原因已经成为无主资产,如何登记争议较大。第三,遗漏情况较严重。一些没有登记造册的,如库潭、老旧房屋、机器设备(老茶厂等)、集体所有的地块和林地等隐性资产核查厘清不到位。

  二是经费不足制约工作开展。第一,开展清产核资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主要是摸底、核实、确认等过程复杂,这些工作不仅繁杂而且需要准确,工作量大,容易出现走过场的现象,导致清产核资基础性工作不扎实,为产权改革工作留下隐患。第二,档案平台建设及后续改革措施需要较大的建设资金支持。

  三是股权内部流转可能出现不畅。第一,出现有偿退出转让吸引力不强问题。若股权内部流转政策支持力度不大,吸引力不够,极有可能出现有平台无流转现象,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最终目的难以实现。第二,内部流转资金压力较大。许多已流转的资源、资产由经营者管理多年,投入资金相对较大,如出现意外情况需收回,大部分集体经济组织无力赎回,其他成员也无意出资购买,造成资产、资源浪费。第三,金融机构对农村集体产权不敢兴趣,绝大多数的村无经营性资产,向金融机构抵押贷款风险系数较高,金融机构在抵押、担保权方面有疑虑,推行较慢。建议:

  1.分级筹措资金。各级财政加大资金支持,统筹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农村集体产权改革,分级安排各项工作任务,扎实推进,确保达到预期效果。

  2.精心组织实施。一是健全机构。乡镇成立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办公室,组建业务指导队伍,负责培训工作人员,分片分村检查指导工作。二是强化协调。县级领导机构加强对其工作的调度,定期

  督导解决问题,有效推进工作。三是措施保障。县级出台产权改革一系列指导意见及后续保障措施,乡镇、村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精心组织实施。

  3.完善政策扶持。一是提高对农村集体资产股权改革政策的扶持力度。二是对因意外需要收回资产,而村级集体经济无能力、无资金回收的,可考虑探索金融机构参股,由金融机构持股参与经营。三是在政策层面上出台金融机构免责担保的相关政策。

篇九:社情民意信息案例精选

  

  社情民意信息范文10篇(学习参考)关于大力发展我市学前教育的建议

  近年来,我市公办幼儿园数量缺乏,入园难、择园难、收费贵的现象越来越严重。主要原因:一是现有的公办幼儿园数量和师资力量严重不足。二是民办幼儿园的数量虽然能够弥补不足,但师资力量和硬件设施等良莠不齐,无法满足需求。三是幼儿园教育收费偏高。好一点的民办幼儿园学费以及公办幼儿园开设的兴趣班和特色班收费普遍偏高,很多家长难以承受。建议:

  1.在人员密集的小区至少建立一个公办幼儿园,并扩招学前教育专业师资队伍,以解决幼儿园入园难、择园难的问题。

  2.严格规范民办幼儿园的办学条件和收费标准,并对公办幼儿园开设的兴趣班,特色班等,要采取亮证收费,规范收费标准。

  3.对于民办幼儿园,尤其对农村、城乡接合部和新居民区等区域的民办幼儿园,政府要给予政策上的支持和关怀,如让留守儿童、外来人口中的儿童同样能上幼儿园;对低保人员及其困难家庭的救助能覆盖至学前教育等。

  4.大力普及学前教育的基本常识和科学原理,引导家长理性对待学前教育,避免对学前教育提出过高的期望和要求。

  关于发展“XX旅拍”行业促进摄影产业升级的建议

  旅拍,又称旅摄,旅行拍摄的简称,目前旅拍广泛应用于婚纱等人像摄影。

  人像摄影基本分为五类:婚纱摄影类、儿童摄影类、综合摄影类、产品制作类、影像服务类。

  近些年,中国人像摄影行业兴起的旅游婚纱摄影,已经成为国内

  很多旅游城市的支柱产业之一,其中三亚、厦门、丽江、青岛等城市比较突出。以三亚为例,每年登岛拍摄旅游婚纱照新人对数高达20万,按每对新人平均消费2万元计算,能给当地带来直接消费40亿元。

  大美XX,缤纷四季,XX市历来是摄影人向往的天堂。XX市高度重视摄影产业的发展,提出创建“全国摄影产业创新示范基地”、打造“国际摄影之都”的蓝图。五年来,率先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摄影产业发展的意见》,投入数亿元,成功打造百佳摄影点,并组织开展各类摄影节和大赛活动,取得了较大的成功和广泛的影响力,提升了摄影产业的发展,平衡了传统旅游业的淡旺季部分差异。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席王瑶高度评价XX摄影产业发展“走在了全国前面”。

  尽管XX摄影产业发展迅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目前XX题材的摄影作品大多聚焦自然景观、乡村民俗,拍摄者也多聚焦在摄影家、摄影发烧友和爱好者,在当地的消费不高,普遍在农家乐水平,对政府税收贡献不大。而对于摄影产业一个非常重要同时具有庞大市场的人像摄影市场(旅拍行业)尚未足够关注。为此,围绕发展“XX旅拍”,拓展旅游产业链,促进摄影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我市乡村振兴,特提出以下初浅建议:

  一、组建XX市人像摄影行业协会。由摄影产业办公室牵头,对我市的婚纱摄影机构进行摸排,列出XX市前十强,并考虑三区四县布局,发起组建XX市人像摄影行业协会。积极对接安徽省摄影行业协会、中国人像摄影学会,发挥行业组织的力量,对接全国旅游婚纱摄影市场,促进我市婚纱摄影机构转型升级,推动XX市的摄影产业转型升级,争取用3-5年时间,把XX市打造成为国内旅游婚纱摄影的热门城市。

  二、开展全市文化旅游资源的“旅拍”规划。由摄影产业办公室、旅游部门会同人像摄影行业人士共同开展调研,重点围绕山下村落资源,围绕“XX旅拍”产业的发展,对全市文化旅游资源进行整合布点规划,打造全市“天然摄影棚”。

  三、市政府出台相关扶持“XX旅拍”政策。将全市各景区景点面向省级摄影家协会会员免费的政策,延伸至省级人像摄影行业协会会员,享受同等优惠政策。以现代服务业产业基金、摄影产业资金扶持“XX旅拍”行业发展,培育我市婚纱摄影龙头企业。

  四、建设XX旅游婚纱摄影基地项目。依据“旅拍”规划,通过招商引资引进发达地区大型旅拍企业,在充分调研、科学选址的基础上,投资XX旅游婚纱摄影基地项目,重点开展婚纱摄影、产品制作、影像服务等业务,对于推动“XX旅拍”起到龙头带动作用。适时组建XX摄影旅拍股份有限公司,由我市龙头企业发起,广泛吸收全国知名旅拍企业入股,以此带动“XX旅拍”的人气。

  五、提升我市婚纱摄影机构“旅拍”专业度。发挥行业组织职能作用,搭建XX与安徽,XX与中国其他旅拍企业的资源整合,提升“XX旅拍”产品运营、营销推广、客户服务等层面的专业度。

  六、组织以“XX旅拍”为主题的摄影大赛。联合中国人像摄影学会、省级摄影行业协会和大型摄影企业,共同举办以“XX旅拍”为主题的各类摄影活动,其中包括以全国各地方摄影行业组织名义,并以大赛和奖励的方式,邀请当地摄影企业组织新人推广“XX旅拍”。通过中国人像摄影学会邀请国家级人像摄影大师组织“XX旅拍”的创作大赛,在全国打响“XX旅拍”品牌。

  关于鼓励残疾人从事互联网创业就业的建议

  互联网由于交易的电子化、网络化等特点,突破了传统限制,已成为残疾人网上创业就业的重要途径之一。积极帮助残疾人加入电子商务大军,鼓励残疾人开网店创业就业,推进残疾人“互联网+”电商创业,是认真落实《安徽省残疾人创业就业三年行动计划》的具体实践。结合我市实际,建议:

  1.积极做好残疾人电子商务技能培训。随着农村商品流通服务体系试点和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的实施,目前农村电商运行架构初步形成。相关部门在开办电子商务培训班的同时,优先考虑吸纳残疾人参与,为残疾人从事电商做好知识和技能培训。

  2.由残联牵头,协调做好残疾人电商创业的服务。发挥基层残联的作用,积极为残疾人从事电商创业做好创业指导、办证服务等工作。

  3.优先向互联网创业的残疾人发放就业补助资金。出台鼓励残疾人从事互联网创业的扶持政策,鼓励残疾人互联网创业就业,并在发放相关补助资金的同时向互联网创业的残疾人倾斜。

  关于规范报刊订阅减少浪费的建议

  党报党刊是党的重要舆论阵地,担负着传达上级政策,反映基层群众呼声,统一思想、推进工作的重要使命。每年,除党报党刊下达征订任务外,有关部门尽管未下达征订任务,但由于部门之间的工作管辖、业务关系、考核原因等,征订上级部门报刊杂志的隐形任务仍然存在,很多是订而不阅,浪费现象较为严重。建议:

  1.政府部门印发相关文件,严格规范征订要求。除党报党刊外,上级部门不得借各种理由干预基层订阅报刊杂志。省级行业主管部门发行的具有指导性、实用性的报刊杂志,建议以赠阅的形式让基层学习贯彻,以减轻基层负担。

  2.宣传部门加强对报刊杂志发行征订工作的监管。严格新闻媒体行业自律,不得硬性要求基层征订。对违规摊派报刊杂志的单位和部门,要求限期整改,防止凭借岗位、职权、面子对基层进行摊派征订。

  三是加强部门信息化建设,大力提倡节能减排、无纸化办公。包括党报党刊在内的报刊杂志要顺应新兴媒体的发展趋势,加大通过互联网、手机、电子杂志、电子书等电子媒体的发布力度,从而减少资金和资源的浪费,有利于基层快速便捷学习贯彻上级部署要求,促进各项工作开展。

  关于规范我市医疗陪护市场的建议

  目前,我市陪护市场基本处于松散状态,陪护工的来源主要是靠熟人介绍、自行揽活等。陪护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部分家庭的“人手”困难,但松散缺乏监管的陪护市场,也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隐患。一是陪护市场用工职业水准较低。目前我市的护工绝大多数未经过专业护理培训或岗前培训,缺乏基本的护理知识、消毒隔离、安全防范及护理技能。二是陪护市场缺乏管理手段。因缺乏对护工的有效管理依据,一旦因某种原因发生纠纷,常常是患者受委屈,医院疲于应对缓解矛盾,给本以脆弱的医患关系雪上加霜。三是陪护服务收费缺乏标准。根据在市人民医院的调查,患者聘用护工的费用低的150元/人,高的180元/人,少数200元/人,具体价格全由双方讨价还价而定。建议:

  1.制定地方性医疗陪护管理办法。可参考《深圳市医疗机构陪护人员管理办法(试行)》等市的有关规定,根据我市医疗陪护市场的实际情况,制定黄山市医疗陪护管理办法,对医疗陪护从业人员职业规范、医疗陪护服务中介组织和企业等的义务和责任等,院方对院内从事陪护活动的从业人员的管理权限、职责等,从法律层面予以规

  范。

  2.规范医疗陪护市场监管。政府引导中介组织、企业合法有序规范地进入医疗陪护市场,将松散的陪护人力资源有序的汇集起来,以便于职业培训和职业准入。市卫计委等政府主管部门指导各类医院,通过设立院内陪护机构或通过招标方式聘用社会化护理服务公司,派遣建立具备护理技能的服务人员,从事医疗陪护工作。

  3.建立配套的黑护工清理机制。在出台地方性医疗陪护管理办法的基础上,由卫生主管部门联合公安、工商等部门,对违法违规从事医疗陪护活动的黑护工进行清理,以维护正常的医疗秩序。

  关于恢复“门前三包”制度的建议

  “门前三包”制度作为城市管理发展过程中的一项重要措施,最早可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因其具有广泛的群众性、自觉性、现实性和长期性,在城市管理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近年来,我市的“门前三包”制度已悄然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购买社会服务实现市容环境的维护。

  “文明城市”是一个城市的荣誉,其创建主体理应是全体市民,政府在其中起倡导和协调作用。一旦市民成了看客,创城工作,人人有责,从何谈起?主体错位,或缺席,少有市民的意见和建议,满意度如何提高?建议:首先从恢复“门前三包”制度开始,让主体归位:

  1.制定相关地方性法规规章。“门前三包”制度,是政府分解落实管理责任的行政措施,目前尚无相关法律法规依据。要恢复“门前三包”制度,首先要制定好相关的法规规章,做到有法可依,同时明确管理职能部门,做到权责统一。

  2.在沿街商铺先行推广。与每户签订“门前三包”责任书,加大对沿街商铺的宣传力度,让商户明确其责任义务。在推行前期,适

  当的进行优秀街区,优秀商户评选工作,以鼓励表彰为主,惩罚处理为辅,加大商户参与的积极性,提高商户个人荣誉感和集体荣誉感。

  3.相关职能部门加强指导。在推广初期发现的问题要做好指导教育工作,同时加大监督力度,对较差的及时纠正。在不增加市民过多负担的前提下,提高广大市民文明创城的参与度。

  关于加大限塑令落实力度的建议

  2007年12月3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简称“限塑令”),2008年6月1日实施。实施初期,宣传力度大,氛围浓,当年取得了一定效果。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限塑令”实施效果并不尽人意。很多不符合标准的塑料购物袋大量充斥市场并免费提供;正规超市和商场虽然在收银处不再提供免费塑料袋,但存在大量手撕塑料袋的不合理使用。如称重商品,一律使用塑料袋,且用封签封死,启封即破,不能再利用。加之,绝大部分商家和消费者没有形成自觉不用,或少用塑料袋的意识和习惯,不分类、不处理,随意抛弃,塑料袋成为生活的重要污染源。究其原因:一是塑料袋给生产生活带来的便捷性和低成本性,暂时难以被其它制品所替代;二是“限塑令”执行不严,存在先紧后松,时紧时松,缺乏持续性;三是民众还没有真正意识到“白色污染”的严重危害性。目前,除科研部门在加快研制可替代制品的同时,建议:

  1.严格执行“限塑令”。商务、质检、工商、环保等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将各项限产、限售、限用塑料购物袋作为常态化工作来抓。重点检查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单位销售塑料购物袋的合格情况;引导商家和民众合理使用塑料袋;加快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和分类处理。

  2.加大营造宣传氛围。通过各种媒体宣传,并采取多种形式深入机关、团体、企业、社区、学校等广泛宣传白色污染不可降解的严重危害性,以增强民众的环保意识。

  关于加大力度解决农村停车难的建议

  在农村,“停车难”问题逐渐成为农村新的安全隐患和矛盾聚集点。原因是农村道路大多狭窄,村庄又缺少规划,特别是山区,住宅多建在山脚底或半山腰,周边空间狭小。建议:

  1.将农村停车场建设纳入村庄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因地制宜加以破解。

  2.停车场的选址避免占用基本农田,尽量利用村庄的闲置地和非建设用地,依法依规审批。

  3.停车场的建设切忌盲目贪大求洋,可利用村中零星土地,建设多个小型停车场,还可采取预控用地的方法,结合便民超市、村委会、活动中心等进行预控布置,实施“一场多用”。

  4.鼓励交通便利的农户,在新建房屋时,兴建架空层,多建停车库,村民采用购买服务的方式向其租赁停车位。

  关于加大乡镇工作人员补充招录力度的建议

  基层工作人员招录与培养直接关系到乡镇政府作用的发挥,直接影响到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近年来,市委市政府不断加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工作,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突出基层导向,加大向基层倾斜力度,基层干部队伍水平得到持续提高。今年年初,紫阳县政协就基层政府工作人员状况及存在的突出问题,在本县范围内开展了专题

  调研,从中发现基层编制和人员紧缺与发展需求之间的矛盾特别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行政编制十分紧缺。紫阳县现有人口35万,共有行政编制1502名,占比为4.3‰,是全省行政编制最紧缺的县。在脱贫攻坚中,每1名干部(含领导)平均包联贫困户35人;尤其17个镇行政编制605名,与各镇承担的工作量极不相适应。

  二、事业人员严重不足。全县有事业编制4504名,实有人员3996名,事业人员严重不足,远远不能满足工作需要。为维持正常运转,推进脱贫攻坚等工作,只能大量聘用临时人员,既保证不了人员素质,又增加了基层政府开支,加重了乡镇负担。

  三、乡镇干部青黄不接。全县机关干部平均年龄41.3岁,干部老龄化严重,存在断档现象,2018年预计退休机关干部166人;乡镇年轻人短缺,尤其是一些高水平、高技能的更少,目前30岁以下的副科领导不足5人。

  建

  议:

  一、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市编委按照人口数和工作任务动态调整行政编制,充实基层力量。当前,各级权责下沉基层,应按照人口数、工作任务等,对行政、事业编制等重新核定,进行动态调整。建立科学合理的工作考评体系和责任追究机制,严格依照法定职责明确各项工作的责任主体,充分发挥职能部门应有的作用。

  二、稳定招录人员。严格按招录计划分配,人员招录向基层部门倾斜,杜绝借调和截流。根据乡镇实际情况,考虑其工作量大和任务繁重的特点,在人员招聘时,应在编制限额内予以适当倾斜。在录用分配时,要严格按照招录计划进行分配,分到乡镇的工作人员,不得以任何理由任何形式截流或者借调。已被借调的人员,借调时间到期

  时必须回到原单位。同时,每年对乡镇人员编制情况进行核查,杜绝人岗不符、长期借调等现象发生,最大限度发掘和发挥现有基层人员的作用。

  三、创新人员招录渠道。公开招聘时拿出一定名额定向招聘,真正留住经验丰富能力突出的人才。在人员招聘录用时,建议拿出适当比例的名额,开辟专向聘用通道,给予工作时间较长经验丰富的临时人员一定的政策倾斜,使临时人员有机会转变为在编人员,既能刺激现有临时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又能留住真正的实用性人才。对于服务到一定年限、表现优秀而又未能考取正式人员的临时人员,可以适当提高福利待遇。

  四、创新基层薪资机制。提高乡镇工作人员的薪资待遇,提升人员工作积极性,考虑工作强度、任务难度、工作年限、工作能力等诸多因素,建立科学灵活的工资水平决定机制和增长机制,尤其是要加大对基层工作部门的倾斜力度,提高基层员工薪资水平和福利待遇。“对乡镇涉及公共服务领域的一些公益性岗位,可以采取“购买服务”方式解决,以钱养事”,既缓解机构编制压力,又减轻财政负担。

  五、完善干部成长培养机制。建立健全基层干部培养选拔工作机制,增强人员工作积极性,按照“培养在基层、锻炼在基层、使用在基层”的思路,在政治上、工作上、经济上让乡镇年轻干部吃“定心丸”,为年轻干部成长开辟绿色通道,使具有专业技术和高素质的人才愿意留在基层、扎根基层、服务基层。

  关于加强基层全科医生队伍建设的建议

  全科医生在基层为群众提供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健康教育及慢病管理等基本医疗一体化服务,被称为居民健康卫士和控制医疗费

  用支出的“守门人”。目前,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全科医生队伍建设,主要存在的问题:

  一是全科医生数量严重不足。距“2020年基本实现城乡每万名居民有2~3名合格的全科医生”目标差距较大,尤其是贫困山区卫生设施和健康资源严重不足。

  二是社会对全科医生的认识存在偏差。基层全科医生大多是从其他相关专业转岗而来,缺少全科医学专业知识系统学习和必要实践经验,群众对全科医生的诊疗水平缺少信任。

  三是订单定向培养政策落实不到位。一是对订单免费培养的医学生毕业后违约,缺乏有效制约机制;二是订单定向培养医学生毕业后,仍需进行三年全科住培,且工资由基层卫生院负担,造成其不愿意接纳订单定向培养生。建议:

  1.建立健全全科医生培养制度。县级综合医院要成为助理全科医生培训重点基地,市级及以上综合医院要独立设置全科医学科,成为全科医师培训基地,开展全科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并严格动态管理。同时,政府要加大对全科医生培养专项补助经费投入力度,支持全科医师培养,并向贫困山区重点倾斜。

  2.创新全科医生使用、晋升和激励机制。建立全科医生职称晋升相对独立评审体系,注重考核工作业绩和能力,增加基层全科医生高级专业技术岗位比例。完善全科医生的人事薪酬制度和激励考评机制,采取特殊津贴、岗位补贴等提高其工资待遇,解决基层留得住和吸引高水平全科医生问题。

  3.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建立健全各类对口支援制度和培训双向交流机制,实施城市对口支援农村卫生工程,缓解基层医疗卫生人才短缺矛盾。通过医联体真正做到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三级医院带

  二级医院,二级医院带乡镇卫生院,确保双向转诊、分级诊疗执行,带动帮助培养基层全科医生。

  4.大力推进订单定向免费培养政策。鼓励本地贫困生签约本地订单免费定向大专层次全科医生培养,参照大学生村官做法,每年确定一定数量乡镇卫生院聘(录)用编制,面向社会公开考录,作为乡镇卫生院驻村医生,造就扎根农村、服务农民的基层全科医生队伍,同时做好保障工作,让基层卫生院留住人才。对经培训合格全科医生(含助理)到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工作的,实行“县管乡用”、“乡管村用”,同时加大对订单定向免费培养违约者处罚力度。

天铭文秘网 https://www.itym8.com Copyright © 2019-2024 . 天铭文秘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天铭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吉ICP备19001769号-1

Top